•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二十世紀台灣的經濟發展.pdf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六章二十世紀台灣的經濟發展.pdf"

Copied!
6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6章

(2)

日本殖民下

的台灣經濟

發展

(3)

特殊統治時期 (1895-1919)

➢ 無方針主義

➢ 六三法→三一法

➢ 武官總督

(4)

特殊統治時期 (1895-1919)

各種調查:土地(田地稅、廢大租戶)、戶口(人口)、林野

(山林資源)、舊慣(司法)

➢ 治安控制:警察 & 保甲

➢ 金融、經濟:台灣銀行、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

➢ 總督府專賣制度:鴉片、樟腦、鹽、菸酒等

➢ 交通:1908 西部縱貫鐵路、基隆港、高雄港

➢ 醫療、公衛、教育等近代化建設

➢ 新式糖廠(吸引日資)

米、糖輸出

(5)

內地延長主義(1919-1936)

同化主義

➢ 法三號(1921~1945)

➢ 文官總督

1922 蓬萊米改良(磯永吉)→ 米糖相剋 問題

➢ 1924桃園大圳、1930 嘉南大圳完工

➢ 1928 成立台北帝國大學

➢ 1934 日月潭水力發電完工

(6)

皇民化時期(1937-1945)

戰爭動員

➢ 武官總督

➢ 皇民化、工業化、南進基地化(工業台灣、農業南洋)

➢ 1936 台灣拓殖株式會社,配合南進政策

➢ 1939 台灣工業產值追上農業

(7)

從《六三法》、《三一法》到《法三號》

7

六三法

‧視臺灣與日本 為不同地區 ‧臺灣總督擁有 「律令制定權」, 緊急時可臨時頒 布命令 ‧兒玉頒布的 《保甲條例》與 《匪徒刑罰令》

三一法

‧與《六三法》 大同小異 ‧臺灣總督之 律令,不得牴 觸本國或在臺 灣施行之法律 ‧之前根據 《六三法》頒 布之命令仍然 有效

法三號

‧內地延長主義 具體措施之一 ‧以日本的國內 法在臺灣施行為 原則 ‧唯一的例外是 臺灣總督可以為 了因應特殊狀況 發布律令 1896~1906 1907~1921 1922~1945

(8)

配合課本

1

第1節

(一)經濟政策的變遷

一、殖民建設的基礎

P.138

初期:農業臺灣、工業日本

後期:工業臺灣、農業南洋

一 南進政策的準備與推動 (1919-1936) 二 • 發展經濟應付軍事 ①打造殖民建設基礎 ②推動農業綠色革命 ③連結對外貿易管道

(9)
(10)
(11)

配合課本

1

第1節 • 警政體系 • 保甲制度 建立法治秩序 • 調整行政區域 提高行政效率 P.138

一、殖民建設的基礎

(一)經濟政策的變遷

1.社會安定:警政與法治

(12)

配合課本

1

第1節 • 增加總督府財政收入 • 保障日本資本家在臺 投資安全 ▲日治初期臺灣土地調查地圖繪製情形寫真(臨時 臺灣土地調查局紀念帖,臺大圖書館) 整理地籍與林野 .了解臺灣地形 .維持治安 .增加可用土地 清查隱田 .增加總督府財政收入 .保障日本資本家在臺投資安全 P.139

一、殖民建設的基礎

(一)經濟政策的變遷

2.資源調查確立地權

(13)

配合課本

圖6.1.7 日治時期臺灣三大林場分布

日本積極開發臺灣林業,並

著重在樟腦萃取與原木砍伐。

(14)

阿里山森林鐵路

1912年通車,主要為了開發阿里山上的林木資源而建造,砍

伐後的紅檜則運送到山下的嘉義製材所。

(15)

配合課本

1

第1節

• 貨幣、度量衡 種類多 • 不利資本主義 經濟發展

• 統一度量衡 • 創設臺灣銀行 • 發行紙鈔 • 實施金本位制 P.139

一、殖民建設的基礎

(一)經濟政策的變遷

3.整頓金融市場:統一貨幣、設立銀行

(16)

配合課本

1

第1節 透過專賣以控制商品 貨源、價格與市場 • 包含鴉片、鹽、 樟腦、菸、酒、 火柴與石油等

1905年後

• 走向財政 自主 P.139

一、殖民建設的基礎

(一)經濟政策的變遷

4.專賣充實財政

(17)

配合課本

1

第1節

清領時期

南北陸路交通不便 ↓ 不利商品流通 考量軍事、治安、 經濟資源運輸 ↓ 致力於興建 交通、電力、水利建設

日治時期

P.139

一、殖民建設的基礎

(一)經濟政策的變遷

5.基礎工程建設:交通、電力、水利

(18)
(19)

對外商貿往來

:主要是日本本土

基隆 高雄 香蕉、酒精、 鳳梨罐頭、樟 腦製品 其他輸出品

(20)

臺灣バナナ(香蕉)在

高雄港裝載上船的情

形。擄獲日本人的胃

跟心,不只一般人喜

愛,它更是總督進獻

天皇的貢品,是名符

其實的「黃金」。

(21)

配合課本

1

第1節 P.140

二、農業綠色革命

(一)糖業現代化

1.糖業國策

(1)減少日本向外國購糖 (2) 減少對臺灣的經營支出 目 的 總督府積極 發展糖業 ↓ (1)新渡戶稻造提出糖業改良意見書 (2)以國家權力保護日資企業 作 法 排除臺人舊有糖廍勢力 影 響

(22)

新式糖廠

(23)

配合課本

1

第1節 P.140 總督府 臺灣糖業獎勵規則 給予新式製糖工廠資金補助 ①使新式製糖工廠壟斷原料與生產 ②降低製糖公司間競爭 關稅保護政策 確保臺灣糖業穩定銷往日本 不限制臺人設立新式製糖會社 勸誘臺人設立會社,並給予製糖技術協助

二、農業綠色革命

(一)糖業現代化

2.日本資本為主的新式製糖業

官方

立場

作法

結果

指定原料採取區域

(24)

配合課本

1

第1節 分散 風險 增加 利潤 降低 成本 利用廢糖蜜 ↓ 製作工業用酒精 投資糖果製造 ↓ 森永製菓 株式會社 P.139

二、農業綠色革命

(一)糖業現代化

3.關聯產業

(25)

補充資料

牛奶撞糖:森永牛奶糖傳奇

森永牛奶糖是森永西洋菓子製造所(森永 製菓前身)於1899年(明治32年)創業時 即 存 在 的 始 祖 商 品 , 但 現 在 的 商 品 名 是 1913年(大正2年)6月10日才出現。原先 森永牛奶糖屬於較軟的焦糖,透過創始者 森 永 太 一 郎 的 改 良 而 變 成 便 於 攜 帶 的 糖 果。這股吃糖的風氣,也在農業臺灣的招 商政策下,被帶進臺灣。

(26)

配合課本

1

第1節 第一次世界 大戰後 ↓ 日本米價飛漲 ↓ 對臺米需求增加 總督府為增加耕地 面積、提升產量 (1)鼓勵農民使用肥 料 (2)展開水利建設 目 的 背 景 作 法 P.141

二、農業綠色革命

(二) 稻米的增產

1.農田水利建設

(27)

補充資料

水利建設:東亞之最 — 嘉南大圳

(28)

補充資料

八田與一 (嘉南大圳之父、烏山頭水庫)

八田與一銅像及八田夫婦墓碑 八田與一

(29)

配合課本

1

第1節 臺灣在來米 不合日人口味 ↓ 引進並改良 日本米種 1922年磯永吉 成功培育 「蓬萊米」 蓬萊米種植與出口量大 增 (1)臺灣食米不足,需進 口南洋米或食用蕃薯 (2)日本農民權益受損 研 發 原 因 影 響 P.141

二、農業綠色革命

(二) 稻米的增產

2.蓬萊米改良

(30)

配合課本

1

第1節 1. 蓬 萊 米 改 良 使 米 價 提高 2. 種 植 稻 米 較 不 受 日 本企業剝削 農民傾向種稻 ↓ 蓬萊米 面積增加 ↓ 形成米糖相剋 總督府實施 「三年輪作制」 ↓ 進入戰時體制後 轉往稻米徵收, 結束米糖相剋 結 果 背 景 因 應 P.142

二、農業綠色革命

(二) 稻米的增產

3.米糖相剋

(31)

配合課本

圖6.1.6 米糖相剋:相剋的結果→

米糖搶地盤

▲ 農民種稻意願提高,蓬萊米面積增加,1920年代中期至1930年代出現米、糖相剋的情形。尤以 稻、蔗都適合生長的嘉南平原一帶最為嚴重。 P.142 蓬萊米面積增加,影響 蔗作、在來米田的擴張

(32)
(33)

磯永吉於1945年日本撤臺後仍留在臺灣省農林廳 擔任顧問,1957年(71歲)才退休返日。政府為感 謝磯永吉對臺灣農業的貢獻,每年皆寄贈蓬萊米 至日本給他,直到他1972年過世。

蓬萊米

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 室,研發蓬萊米之處, 位於今臺灣大學,現 設有磯永吉紀念室

(34)

日治初期~

日治中期

(35)

配合課本

1

第1節 P.144 • 時間:1931年, 日本開啟十五年 戰爭的序幕

背景

• 1935年,成立「 熱帶產業調查會」 :確立「工業臺灣、 農業南洋」的經濟 目標 • 1936年成立「臺 灣拓殖株式會社 」,主導南進政 策,臺灣與東南 亞關係轉趨密切

目標

推動

四、1930年代的經貿發展

(一)南進政策的準備與推動

(36)

配合課本

圖6.1.9 南進政策的重要建設

(37)

配合課本

1

第1節 推動生產力擴充五年計畫 農業 米糧 增產 農業剩餘產能→工業 工業 廉價電力 → 軍需工業 1937 中日戰爭爆發 民生工業緊縮 P.145

四、1930年代的經貿發展

(二)發展經濟應付軍事

1.生產力擴充五年計畫

(38)

配合課本

1

第1節 統制經濟 市場經濟 (獨占市場) 臺灣 銀行 臺灣電 力株式 會社 臺灣拓 殖株式 會社 個人活動 儲 蓄 購買 戰時 國債 獻金 報國 金供出 P.145 1938 國家總動員法 價格控制 民生必須品配給

四、1930年代的經貿發展

(二)發展經濟應付軍事

2.戰時統制經濟

(39)

配合課本 1942年的米購買 帳,上面記載每 戶家庭所需的米 糧消費量 1943年發行,價值15圓的戰時儲蓄債券 1943年,日本開始在臺灣各級學 校招考「海軍少年工員」,到日 本學習製造軍用飛機

圖6.1.11 統制經濟如何控制臺灣社會

P.146

(40)

配合課本

1

第1節

配合戰爭需求

交通建設

陸路

擴充鐵路線、 完成環島公 路網

海運

興建花蓮港 與新高港

空運

臺日航線 國際航線 通訊設施 設置廣播器 、郵局 發展 電話事業 P.146

四、1930年代的經貿發展

(二)發展經濟應付軍事

3. 戰時公共建設

(41)

配合課本

1

第1節 中國方面

初期

以福建為主

1932滿洲國成立後

與東北貿易迅速成長, 1932至1939年間,貿易 值占臺灣對中國的67%, 主要輸出米、糖 南洋方面 與南洋、日 本形成區域 分工型態, 並以軍需工 業為主 有相當程度 成長 香港方面 1941年,日本頒布《貿易統制令》,政府可依國家總動員的需求,直接限制商品 P.146

四、1930年代的經貿發展

(二)發展經濟應付軍事

4. 商貿發展

(42)

戰後計畫經濟

到經濟自由化

(43)

戰後台灣經濟發展

• 1950年代 以農業培養工業(田賦徵實、肥料

換穀)、美援、第一次進口替代(紡織業、民

生工業)

• 1960年代 出口擴張、獎勵投資條例、加工

出口區(吸引外商、勞力密集)

(44)

戰後台灣經濟發展

• 1970年代 第二次進口替代(重工業)、十大

建設、亞洲四小龍

• 1980年代 產業升級(科學園區)、經濟自由

化(開放市場、放寬進口管制)、經濟國際化(

加入APEC、WTO等)

(45)

配合課本

2

第2節

一、計畫經濟的推行

• 經濟重建 1945~1953 • 進口替代 1953~1960 • 出口擴張 1960~1973 • 第二次進 口替代 1973~1980 P.148

(46)

配合課本

2

第2節

經濟惡化

原因

物價上漲+通貨膨脹 二戰結束,經 濟復原緩慢 官場營私舞弊, 經營不善 時值國共內戰, 物資援助中央 政府 P.148

一、計畫經濟的推行

(一) 經濟重建(1945~1953)

1.接收與弊病

(47)

戰後初期,居高不下的米價成為報刊諷刺的焦點

農民辛苦耕作,經過多個盤商剝削,甚至囤積出售,

哄抬米價。

(48)

配合課本

2

第2節 背景 • 國共內戰失利 • 將臺澎金馬作 為「反共復國」 基地 作法 • 1949年, 公布《新臺 幣發行辦法》 轉機 • 1951年, 美援物資進 入,經濟逐 漸穩定 P.148

一、計畫經濟的推行

(一) 經濟重建(1945~1953)

2.幣制改革

(49)

配合課本

2

第2節 背景 • 國共內戰→政府 強徵糧食→地主、 佃農生計困難 • 避免臺灣受共產 主義影響 作法 • 1949:三七五減租 • 1951:公地放領 • 1953:耕者有其田 影響 • 佃農轉為自耕農,農 業生產力大增 • 地主、民間資本轉投 資工商業 • 每戶農家所擁有的土 地規模零碎化,影響 日後經營 P.149

一、計畫經濟的推行

(一) 經濟重建(1945~1953)

3.土地改革

(50)

補充資料

土地改革的過程

• 1949年 • 佃農向地主繳納 的地租,不得超 過37.5%

三七五減租

• 1951年 • 開放公地給佃農 承租

公地放領

• 1953年 • 地主可留水田三 甲、旱田六甲, 政府徵收剩餘土 地,再轉售佃農

耕者有其田

1

2

3

(51)

補充資料

土地改革的影響

佃農變為自耕農 自耕農戶數 占總農戶數 1941-1950:33% ↓ 1951-1960:55% 優:農業生產力大增 缺:土地零碎化 地主資本轉移至工業 政 府 以 七 成

實 物

土地債券

及三成 四大

公營事業股

(臺泥、臺紙、 工礦、農林)補償 地主

(52)

配合課本

2

第2節 韓戰爆發 ↓ 美國國會通過 「共同安全法」 圍堵共產勢力 提供軍事、金融、 農、工、教育、 醫療等援助,軍 事援助等更持續 到1973年 減輕政府財政負 擔,有效推動進 口替代政策 + 臺美關係友善, 擴大貿易市場 作 法 背 景 影 響 P.151

一、計畫經濟的推行

(一) 經濟重建(1945~1953)

4.美援的協助

(53)

配合課本

圖6.2.4 美援如何協助臺灣經濟重建

P.151 提供顧問等人力協助, 包含農業、工業、交 通、水利建設 中美合作完工的石門水庫 共計新臺幣64億,以及 美金3億9百多萬元,對 象包含公、私營單位 高雄、基 隆港務局 的美援借 款合約 部分剩餘農產;民生、 工業物資、部分金援 等 珍惜物資 的 臺 灣 人,將美 國捐贈的 麵粉袋製 成衣褲

(54)

配合課本

2

第2節 P.152 目標 (1)增加 外匯收入 (2)減少 進口支出 作法與結果 (1)田賦徵 實肥料換穀 供應軍公教糧 食充足與穩定 物價 (2)以農產 品外銷賺取的 外匯,換取工 業原料及機器 進口 積極發展國內 民生工業 (3)利用美 援物資以及土 地改革後農村 釋出的勞動力, 發展民生工業 提高國民生產 能力 (4)透過關 稅限制,保護 國內市場,促 進本國商品取 代進口商品 奠定臺灣經濟 發展基礎

一、計畫經濟的推行

(二)進口替代(1953~1960)

↓ ↓

(55)

配合課本

1950年代 進口替代—貿易夥伴

(56)

配合課本

1950年代 進口替代—產業特色

P.152 臺灣所生產的鳳梨罐頭,外銷 國家包含日本、歐美等國 臺灣農產大量外銷 出口農產以米、糖、 茶、香蕉、鳳梨罐 頭等為主。 1959年(民國48年),手持各家 廠牌旗幟的商展小姐,準備前往 金門勞軍。手中的襯衫、香皂、 牙膏等旗幟,象徵著臺灣的民生 工業正值起飛階段。 民生工業蓬勃發展

(57)

配合課本

2

第2節 轉型契機 • 國內市場飽 和 • 越戰補給 • 美援停止 策略 調整 • 鼓勵外銷 • 吸引國內、 外資本 如何達成 • 獎勵投資條例 • 設立加工出口 • 產業轉型為勞 力密集工業 結果 • 臺灣成為外資 企業加工基地 • 中小企業崛起 • 工業產值超越 農業 P.153

一、計畫經濟的推行

(三)出口擴張(1960~1973)

(58)

配合課本

1960年代 出口擴張—貿易夥伴

(59)

配合課本

1960年代 出口擴張—產業特色

P.153 臺灣製造揚名國際 在政府鼓勵外銷、產業轉型的影響下,臺灣生產的 各類日常生活用品成為外銷主力,其中,更以家電 類產品最具代表。

(60)
(61)

配合課本

2

第2節 遭遇挑戰 • 1970年代,國際 爆 發石 油危 機 , 能源成本提高 • 1971年臺灣退出 聯 合國 ,陷 入 外 交困境 經濟目標轉向 • 穩 定金 融秩 序 、 創造就業機會 • 推 動十 大建 設 , 強化重工業產值 結果 • GDP維持在10% 左右 • 成為「亞洲四小 龍」 • 推動「經濟奇蹟」 • 締造「臺灣經驗」 P.154

一、計畫經濟的推行

(四)第二次進口替代(1973~1980)

(62)

配合課本

石油危機

第一次為1973年以阿戰爭期間,石 油輸出國組織對以色列及支持以色 列的國家,實施石油禁運,使得一 桶原油由2美元漲到11.65美元;第 二次因為兩伊戰爭開打,導致石油 減產,每桶原油價格由15美元飆升 至39美元。 P.154

(63)

配合課本

2

第2節

二、經濟自由化、國際化

(1980以來)

• 能源危機 • 環保意識 背景 作法 政府投資高科技產業 建立「新竹 科學工業園 區」↓ 走向技術密 集 結果 P.155

(一)產業升級

(64)

補充資料

新竹科學園區

新竹科學園區行政大樓

(65)

配合課本

2

第2節

二、經濟自由化、國際化

(1980以來)

1980年代,臺灣 對美國出超擴大 新臺幣快速升值, 出現通貨膨脹壓 力 背景 經濟自由化: 開放市場、放 寬進口管制 國際化:拓展 貿易市場、加 入國際組織 政策 轉向 泡沫式經 濟危機 產業外移 貧富差距 生態破壞 挑戰 P.155~156

(二)經濟自由化與國際化

美國的貿易制裁 威脅

(66)

配合課本

圖6.2.9 1990年代後的三環貿易結構

P.156 臺灣 中國 大陸 客戶 成品從中國大陸提供給客戶 產品透過臺商在中國 大陸的工廠加工、裝 配 臺商接收客 戶產品訂單

(67)

矢內原忠雄在《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提及:臺灣受限於

自然條件,使西部沿海各港口在清代均單獨與中國大陸對

渡,形成各自獨立之經濟圈,臺灣島內市場被切割成若干區

塊。日本領臺後積極推動「資本主義的基礎工事」,強化臺

灣對外聯繫能力和統一島內市場。在此,「資本主義的基礎

工事」應指下列何者?

(A)統一貨幣

(B)統一度量衡

(C)興建縱貫鐵路

(D)興建嘉南大圳

【104指考】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稅則號別變更標準:指生產貨品所使用的非原產材料 在締約一方或雙方領域內加工,因而使貨品之稅則號 別發生;換言之

建立相關資金連結,如國發基金通過「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協 助社會發展投資作業要點」,匡列 10

之整合及阿里山觀光軸線延伸發展計畫 期中規劃階段 雲嘉南-4 雲林縣 臺灣宗教旅遊及宗教文化園區之規劃 期中規劃階段 雲嘉南-5 臺南縣 雲嘉南農業經濟發展計畫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於二零零三年六月份發表的《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世界總體經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於二零零一年六月發表的《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全球經濟增長

在重工業方面,由於國家經濟的巨幅變化,亞 塞拜然的工業發展在 1995 至 2008 年之間取得重大 成就,1994

 為協助廠商因應全球區域經濟整合及自由貿易協定 之衝擊,提升產品出口競爭力,經濟部已協調財政 部針對進口關稅 4.3 %以上之產品,恢復外銷品出

勞工朋友是國家建設的穩定基石及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動力,本部以「安穩工作」、「安心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