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一上第二次學藝競試國文題庫(30)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一上第二次學藝競試國文題庫(30)"

Copied!
2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新民高中109學年度第一學期 高中部一年級 第二次學藝競試 國文科 題庫卷(詳解) 一、 單一選擇題(字形音義):每題 1 分,共 20 分 1. ( )(甲)餘人各復延至「其」家(乙)得「其」船(丙)太守即遣人隨「其」往。以上三個 「其」字可代指漁人的是: (A)(甲)(乙) (B)(乙)(丙) (C)(甲)(丙) (D)( 甲)(乙)(丙)。 答案:(B) 解析:(甲)指桃花源中人。 2. ( )由意義相反的兩個單詞組合而成,須依上下文而只取其中一單詞之義,此稱為「偏 義複詞」。下列各句「 」中的語詞,不屬於此類的是: (A)此誠危急「存亡」之 秋也 (B)相逢一笑泯「恩仇」 (C)「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D)遂與外人「間 隔」。 答案:(D) 解析:(A)偏「亡」字。出自諸葛亮〈出師表〉。(B)偏「仇」。出自魯迅〈題三義塔〉。( C)偏「國」。(D)間斷隔絕。 3. ( )下列「 」中的讀音,寫成國字後相同的選項是 (A)「ㄨˇ」媚多姿/夫子「ㄨˇ 」然 (B)精神「ㄐㄩㄝˊ」鑠/「ㄐㄩㄝˊ」取財物 (C)身陷「ㄌㄧㄥˊ/」圄/螟 「ㄌㄧㄥˊ」子 (D)雜「ㄨˊ」不整/去「ㄨˊ」存菁。 答案:(D) 解析:(A)嫵/憮。(B)矍/攫。(C)囹/蛉。(D)蕪。 4. ( )下列各組「 」內的字,前後意義相同的是: (A)問所從來,「具」答之/此人 一一為「具」言所聞 (B)未果,「尋」病終/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 (C)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D)見漁人,「乃」 大驚,問所從來/「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答案:(A) 解析:(A)詳細。(B)不久/尋找。(C)先前/接近。出自李商隱〈登樂遊原〉。(D)就/竟 然。 5. ( )下列各組「 」內注音符號所表示的字,字形相同的是: (A)哀「ㄉㄠˋ」/「ㄉ ㄠˋ」行逆施 (B)「ㄧㄥˊ」生/「ㄧㄥˊ」餘 (C)「ㄔㄨㄛˋ」號/「ㄔㄨㄛˋ ㄔㄨㄛˋ」有餘 (D)「ㄉㄨㄛˋ」步/「ㄉㄨㄛˋ」腳。 答案:(C) 解析:(A)悼/倒。(B)營/盈。(C)綽。(D)踱/跺。 6. ( )下列各組「 」內的字,字形相同的是: (A)草木蔥「ㄌㄨㄥˊ」/喉「ㄌㄨㄥˊ」 (B)掛「ㄍㄡ」/「ㄍㄡ」搭 (C)「ㄨㄟˇ」託/遇事推「ㄨㄟˇ」 (D)東南「ㄩˊ 」/負「ㄩˊ」頑抗。 答案:(B) 解析:(A)蘢/嚨。(B)皆作「鉤」。(C)委/諉。(D)隅/嵎。 7. ( )下列文句中的「間」,和「雖然『間』或沒有現錢」的「間」意思相同的是: (A )在繁忙的生活中,他「間」或登山,以為調劑 (B)他夾在妻子與母親之「間」, 很難做人 (C)漫步在田「間」小路上,總覺得空氣特別清新 (D)這兩塊木頭接合 得極緊密,幾乎一點「間」隙也沒有。

(2)

答案:(A) 解析:題幹與(A)皆「偶爾」。(B)兩者之中。(C)處所、地方、一定面積的建築。(D)空隙 。 8. ( )下列「 」中的字,字義兩兩相同的是: (A)廡下一生伏「案」臥/拍「案」叫 絕 (B)左膝以下筋骨「盡」脫矣/白日依山「盡」 (C)涕泣謀於禁「卒」,卒感 焉/擇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 (D)先「君子」嘗言/巫、醫、樂師、 百工之人,「君子」不齒。 答案:(A) 解析:(A)皆指桌子。(B)完全/隱沒。出自王之渙〈登鸛雀樓〉。(C)獄卒/士兵。(D)兒 子對父親的敬稱/士大夫之族。出自韓愈〈師說〉。 9. ( )下列文句,用字完全正確的是: (A)我睡覺時唉著母親的肩膀,手指頭繞著她的 長髮稍玩兒 (B)有點兒難聞,卻有一分母親陪伴著我的安全感,我就乎乎地睡著了 (C)劉嫂頭上插一根大紅籤子,一雙大腳鴨子,托著個又矮又胖的身體,走起路來氣 喘呼呼的 (D)母親見我回來,愁苦的臉上卻不時嶄開笑容。無論如何,母女相依的 時光總是最最幸福的。 答案:(C) 解析:(A)「唉」著挨、髮「稍」梢。(B)「乎乎」呼呼。(D)「嶄」開展。 10. ( )下列「 」內的形近字,讀音完全相同的是: (A)落英「繽」紛/男女「儐」相 /「臏」腳 (B)土地平「曠」/粗「獷」剽悍/兵多將「廣」 (C)皆嘆「惋」/ 壯士斷「腕」/音容「宛」在 (D)「皆」出酒食/鼓鐘「喈」喈/庭「階」寂寂。 答案:(D) 解析:(A)ㄅㄧㄣ/ㄅㄧㄣ/ㄅㄧㄣˋ。臏腳:斷足、削除膝蓋骨。(B)ㄎㄨㄤˋ/ㄍㄨㄤˇ/ㄍㄨ ㄤˇ。(C)ㄨㄢˋ/ㄨㄢˋ。壯士斷腕:比喻在緊要關頭,能當機立斷,知所取捨/ㄨㄢ ˇ。音容宛在:聲音容貌似在眼前,多用為對死者的弔唁之辭。(D)皆音ㄐㄧㄝ。喈喈 :狀聲詞,形容○1和諧的鐘鼓聲。○2鳥鳴聲。○3 11. ( )下列各組「 」內的字,讀音前後相同的是: (A)一「綹」長髮/引「咎」辭職 (B)「抿」嘴偷笑/童心未「泯」 (C)「琅」琅笑語/腳步「踉」蹌 (D)「愀」 然一笑/讓人「揪」心。 鸞鈴聲。 答案:(B) 解析:(A)ㄌㄧㄡˇ/ㄐㄧㄡˋ。(B)ㄇㄧㄣˇ。(C)ㄌㄤˊ/ㄌㄧㄤˋ。(D)ㄑㄧㄠˇ/ㄐㄧㄡ。 12. ( )下列文句中的「一」,和〈陌上桑〉中「使君一何愚」的「一」意思相同的是: ( A)「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B)「一」心「一」意 (C)眾人見解不「一」 (D)上有絃歌聲,音響「一」何悲。 答案:(D) 解析:題幹與(D)助詞,表示程度,加強語氣。(A)事物的某方面。(B)專注的。(C)相同、 一致。 13. ( )下列文句,用字完全正確的是: (A)欲深谿「豁」的人永遠無法體會「貨」達自 在的快樂 (B)教授決定退休後隱居鄉間,過著「頤」神養性、「怡」然自得的生活 (C)他對好友明知實情卻「漠」不作聲的行為深感不滿,兩人如今已形同「末」路 (D)這個房東過於「津津」計較,自從前一個房客搬走,租屋已閒置多時,乏人問「

(3)

今」。 答案:(B) 解析:(A)欲深谿「壑」、「豁」達自在。(C)「默」不作聲、形同「陌」路。(D)「斤斤」 計較、乏人問「津」。 14. ( )〈陌上桑〉:「來歸相怒怨,但坐觀羅敷。」以下各句中的「相」字,和引文中的 「相」字意思相同的選項是: (A)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B) 「相」夫教子是中國婦女的傳統美德 (C)若由此業,自致卿「相」,亦不願汝曹為 之 (D)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 答案:(A) 解析:題幹與(A)皆音ㄒㄧㄤ,指互相。出自韓愈〈師說〉。(B)音ㄒㄧㄤˋ,輔佐。相夫教子 :輔助丈夫,教養子女。(C)音ㄒㄧㄤˋ,宰相。出自顧炎武〈廉恥〉。(D)音ㄒㄧㄤˋ ,春秋時贊禮的官員。出自《論語.先進》。 15. ( )下列「 」內的字,字音兩兩相同的是: (A)炮「烙」/賄「賂」 (B)「檄」 文/「繳」納 (C)「蘄」、黃、潛、桐/「殫」精竭慮 (D)蹲「踞」/前「倨」 後恭。 答案:(D) 解析:(A)ㄌㄨㄛˋ/ㄌㄨˋ。(B)ㄒㄧˊ。檄文:軍中文書的通稱,用以聲討敵人、宣示罪狀 、徵召等/ㄐㄧㄠˇ。(C)ㄑㄧˊ/ㄉㄢ。殫精竭慮:竭盡精力與思慮。(D)皆音ㄐㄩˋ。 16. ( )下列各組「 」內的字,字音相同的是: (A)黃金「絡」馬頭/「恪」守諾言 ( B)下擔捋「髭」鬚/所費不「貲」 (C)白馬從驪「駒」/「佝」僂 (D)桂枝為 「籠」鉤/談不「攏」。 答案:(B) 解析:(A)ㄌㄨㄛˋ/ㄎㄜˋ。(B)皆音ㄗ。所費不貲:耗費無數資財。貲,計算、估量。(C) ㄐㄩ/ㄎㄡˋ。佝僂:背部向前彎曲。(D)ㄌㄨㄥˊ/ㄌㄨㄥˇ。 17. ( )「我連看都不敢衝她看一眼」句中的「衝」字有「向著、對著」的意思。下列文句 「 」內的衝字,字義相同的是: (A)這件事「衝」著你的面子就算了,暫且不計 較 (B)遊民身上的味道太「衝」,路過的人莫不掩鼻 (C)家裡的黑狗一看到陌生 人,就「衝」著對方吠叫 (D)鳴槍一響,選手們立刻以最快的速度「衝」向終點。 答案:(C) 解析:(A)音ㄔㄨㄥˋ,因著、看著。(B)音ㄔㄨㄥˋ,氣味濃烈刺鼻。(D)音ㄔㄨㄥ,快速朝 某一方向前進。 18. ( )下列各組「 」中的字,字義兩兩相同的是: (A)秦氏有「好」女/李氏子蟠, 年十七,「好」古文 (B)腰中鹿盧劍,可「直」千萬餘/我「直」如此有眼不識真 師,當面錯過 (C)來歸相怒怨,但「坐」觀羅敷/停車「坐」愛楓林晚 (D)使君 「一」何愚/「一」身是膽。 答案:(C) 解析:(A)女子貌美/喜愛。出自韓愈〈師說〉。(B)價值/竟然、居然。出自《水滸傳》第 一回。(C)皆為「因」。後者出自杜牧〈山行〉。(D)助詞,有加強語氣的作用/全。 19. ( )下列各組「 」內字詞,意義相同的是:(甲)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聖人之「所以」為聖(乙)男女衣著,「悉」如外人/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4)

(丙)擇「師」而教之/吾「師」道也(丁)「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未果,「尋 」病終(戊)便「捨」船,從口入/土地平曠,屋「舍」儼然(己)「緣」溪行/便「扶 」向路 (A)(甲)(丙) (B)(丙)(戊) (C)(丁)(己) (D)(乙)(己)。 答案:(D) 解析:(甲)用以/何以、為什麼。(乙)全、都。(丙)老師/學習。(丁)尋找/不久。(戊)離開 /房屋。(己)沿著。 20. ( )下列何者不具有第二人稱的意涵 (A)「卿」為清望官 (B)親「卿」愛卿 (C) 「公」宜少從眾 (D)使君「一」何愚。 答案:(D) 解析:(D)助詞,有加強語氣的作用。 二、 單一選擇題(詞語成語):每題 1 分,共 10 分 1. ( )下列成語都與植物相關,缺空處應依序填入:「罄□難書/蒲□之姿/□榆晚景/ □園子弟」 (A)桑/楊/梓/李 (B)竹/柳/桑/梨 (C)李/菊/橘/桃 ( D)梓/桑/李/杏。 答案:(B) 解析:罄竹難書:比喻罪狀之多,難以寫盡/蒲柳之姿:比喻身體衰弱/桑榆晚景:比喻晚年 /梨園子弟:唐玄宗時對梨園歌舞藝人的總稱。後泛指戲劇演員。 2. ( )以下各成語均有「髮」字,意思詮釋正確的是: (A)潘安白髮:虛有其表 (B) 被髮纓冠:非常憤怒 (C)擢髮難數:罪惡深重 (D)吐哺握髮:生活艱辛。 答案:(C) 解析:(A)比喻時光易逝而無成就,或感嘆未老先衰。(B)披散著頭髮就戴上帽子,來不及結 好帽帶。形容急迫的樣子。(D)形容求才之殷切。 3. ( )文句中用字重出疊現,作形容詞用,或狀聲、或狀態,可使文意更生動有味。下列 各「 」中疊字,作「狀聲」使用的是: (A)「鬑鬑」頗有鬚 (B)「盈盈」公府 步 (C)「冉冉」府中趨 (D)「嘖嘖」稱奇。 答案:(D) 解析:(A)鬍鬚疏長的樣子。(B)(C)皆形容儀態美好。(D)咂嘴聲。表示讚嘆、驚奇。 4. ( )「(甲)□□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乙)□□誕宏志,乃 與日競走,俱至虞淵下,似若無勝負。」上引二詩均為陶淵明的作品,依據詩意判斷 ,□□處依序應填入: (A)女媧/夸父 (B)女媧/精衛 (C)精衛/夸父 (D) 精衛/女媧。 答案:(C) 解析:(甲)由「填滄海」可知為精衛。出自〈讀山海經〉其十。(乙)由「與日競走」可知為夸 父。出自〈讀山海經〉其九。 語譯:(甲)精衛鳥銜著小樹枝,打算用它去填塞東海;刑天戰敗後仍然揮舞著盾牌和大斧,他 的雄心壯志本是始終存在,至死不變!(乙)夸父有誇張的大志,竟然與太陽比賽快走, 一起來到虞淵,似乎分不出勝負。 5. ( )由於〈陌上桑〉膾炙人口、千古流傳,後人不只以「陌上桑」借指羅敷,也用以泛 指女子的性格是: (A)巾幗英雄 (B)貌美堅貞 (C)詠絮才高 (D)翠繞珠圍。 答案:(B)

(5)

解析:(A)富英雄氣概的女子。(B)「陌上桑」可指羅敷,亦泛指美麗而堅貞的女子。如清朝 袁于令《西樓記.自語》:「他那裡痴心待結天邊網,俺這裡堅守爭如陌上桑。」(C) 指才女。(D)形容婦女華麗的裝飾。 6. ( )讀琦君〈髻〉,可舉一反三學到更多與「頭髮」有關的成語。熊霸天寫下近日所學 成語的詞義,請為他指出錯誤之處,以便訂正 (A)首如飛蓬:頭髮不整,如飛散的 蓬草 (B)令人髮指:讓人頭髮豎直,形容人驚訝到了極點 (C)吐哺握髮:形容求 才之殷切 (D)千鈞一髮:形容危險至極。 答案:(B) 解析:(B)形容使人憤慨到極點,連頭髮都豎了起來。 7. ( )古人常以雞、狗來象徵人事,下列關於雞狗的文句,說明正確的是: (A)〈桃花 源記〉:「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雞犬相聞」是形容桃花源中之人,老死不相往 來 (B)《痛史》:「探馬報說沿江上下全是元兵,江陰已經失守,常州已經被屠, 常州城內雞犬不留」,「雞犬不留」是形容人民深受軍隊騷擾 (C)〈項脊軒志〉: 「東犬西吠,雞棲於廳」,是形容家族和睦,來往頻繁 (D)《紅樓夢》:「乾看著 人家逞才賣技辦事,呼么喝六弄手腳,心裡早已不自在,指雞罵狗,閒言閒語的亂鬧 ,這邊的人也不和他較量」,「指雞罵狗」是形容拐彎抹角的罵人。 答案:(D) 解析:(A)形容相距很近。(B)雞狗都不留活命。比喻殘酷的殺戮或搶劫。(C)形容親族形同 陌路。 8. ( )閱讀下文後,判斷空格內依序應填上的語詞: 記得兒子幼年時,我常常要為他的□□□□氣得掉眼淚。兒子還奇怪地問:「媽媽, 你為什麼哭呀?」他爸爸說:「媽媽不是哭,是一粒沙子掉進她眼睛裡,一定要用淚水把 沙子沖出來。」孩子傻楞楞地摸摸我滿是淚痕的臉。他哪裡知道,他就是那一粒沙子呢? 想想自己幼年時的淘氣搗蛋,又何嘗不是母親眼中催淚的沙子呢? 沙子進入眼睛,非要淚水才能把它沖洗出來,難怪奧爾珂德說:「眼因流多淚水而愈 益□□」了。 記得有兩句詩說:「玫瑰花瓣上顫抖的□□,是天使的眼淚嗎?」想像得很美。然而 我還是最愛阿拉伯詩人所編的故事:「天使的眼淚,落入正在張殼賞月的牡蠣體內,變成 一粒珍珠。」其實是牡蠣為了努力排除體內的沙子,分泌液體,將沙子包圍起來,反而形 成一粒圓潤的珍珠。可見生命在奮鬥歷程中,是多麼艱苦?這一粒珍珠,又未始不是□□ 的淚珠呢?(琦君〈珍珠與淚珠〉) (A)古靈精怪/透澈/花蜜/母親 (B)冥頑不靈/清明/露珠/牡蠣 (C)鬼頭鬼腦/蒙昧 /粉蝶/牡蠣 (D)血氣方剛/澄澈/露水/大海。 答案:(B) 解析:(A)古靈精怪:慧黠精明。(B)冥頑不靈:愚昧頑固而不通靈性。(C)鬼頭鬼腦:狡猾 或隱約躲閃的樣子;蒙昧:愚昧不懂事。(D)血氣方剛:形容年輕人精力旺盛,容易衝 動。 9. ( )下列「 」中的詞語,解釋正確的是: (A)孔乙己立刻顯出「頹唐」不安模樣 —委靡 (B)孔乙己原來也讀過書,但「終於」沒有進學—始末 (C)先寫「服 辯」,後來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答辯狀 (D)到了「年關」,掌櫃取

(6)

下粉板說: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隔年年初。 答案:(A) 解析:(B)終究、最後。(C)伏辯,認罪書。(D)年底、年終。 10. ( )下列各選項中的文句,何者未使用「時間副詞」 (A)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 者 (B)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C)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 (D)倏而花 ,倏而實。 答案:(B) 解析:(A)「尋」指不久。(C)「即」指立刻。(D)「倏」指瞬間。 三、 單一選擇題(文法修辭):每題 1 分,共 5 分 1. ( )下列修辭正確的選項是: (A)解「貂」覆生,為掩戶—借喻 (B)「手」長鑱 —轉品 (C)「乃奮臂以指撥眥,目光如炬」—借代 (D)「漏鼓」移則番代 —雙關。 答案:(B) 解析:(A)借代。(B)名詞動詞。(C)明喻。(D)借代。 2. ( )在古文中,有時透過「主語」的省略,可使文章更加簡潔有力。〈桃花源記〉一文 中,下列選項所省略的主語,與其他選項不同的是: (A)見漁人,乃大驚 (B)停 數日,辭去 (C)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D)既出,得其船。 答案:(A) 解析:(A)(桃花源人)見漁人,乃大驚。(B)(漁人)停數日,辭去。(C)(漁人)及郡下 ,詣太守,說如此。(D)(漁人)既出,得其船。 3. ( )請選出各組文句「 」中的字,何者由動詞轉品為形容詞 (A)「落」英繽紛 (B )便「捨」船,從口入 (C)餘人各復「延」至其家 (D)遂「迷」不復得路。 答案:(A) 解析:(B)(C)(D)皆為動詞。 4. ( )下列文句以「自問自答」方式為之的是: (A)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B)何 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 (C)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D)方二人之昧昧 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 答案:(B) 解析:(A)激問。出自《論語.學而》。(C)激問。出自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D)激 問。出自歸有光〈項脊軒志〉。 語譯:(C)回頭看看我的妻兒們,他們臉上哪裡還有憂愁的表情?匆匆忙忙的把我的書籍整理 好,我高興得快要發狂了。 5. ( )舞雪在讀〈左忠毅公逸事〉一文時,發現部分文句主語被省略了,請你幫她將以下 各句所省略的主語依序排出:(甲)從數騎出,微行,入古寺(乙)因摸地上刑械,作投 擊勢(丙)持五十金,涕泣謀於禁卒(丁)則席地倚牆而坐,面額焦爛不可辨,左膝以下 筋骨盡脫矣 (A)史公/史公/左公/左公 (B)史公/左公/左公/史公 (C)左 公/左公/史公/左公 (D)左公/左公/左公/史公。 答案:(C) 四、 單一選擇題(閱讀理解):每題 1 分,共 30 分 1. ( )下列有關〈髻〉的敘述,請選出正確的選項 (A)以母親和作者為主角,父親、姨

(7)

娘、五叔婆及包梳頭劉嫂、陳嫂則為配角。採用對比手法,直抒角色間的愛恨情仇 (B)以單一式第三人稱的敘述觀點,呈現超然的立場與純真的心態 (C)「髻」,是 「髮結」,也是「心結」。作者以「髻」為題,正是以此為象徵,作為貫穿全文的線 索 (D)文末將所有的愛憎貪痴凝聚在作者心中,並言及封建時期女子的悲哀。 答案:(C) 解析:(A)本文藉由母親、姨娘髻式的差異,書寫兩個女人觀念、際遇與愛恨的消長。(B)文 章是以第一人稱的敘述觀點,刻劃出母親的幽怨及童年時對母親的遭遇感到不平的心痛 。(D)文末並未言及封建時期女子的悲哀,且作者已能超越世間的愛憎。 2. ( )漁夫辭去時,桃源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可見桃源中人並不希望桃花源 曝光。下列詩作何者最能凸顯桃源中人自我保護而不願外人闖入的情境 (A)是地從 來無俗客,當年到此避強秦。洞天久與塵寰隔,不管人間秋復春 (B)尋得桃源好避 秦,桃紅又是一年春。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C)隱隱飛橋隔野煙,石 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谿何處邊 (D)此來種桃經幾春,採花食實 枝為薪。兒孫生長與世隔,雖有父子無君臣。 答案:(B) 解析:(A)言桃花源人來此的原因,以及與世隔絕的生活。(B)這首詩是看了慶全菴的桃花, 仿古時的桃花源所作的。「怕有漁郎來問津」凸顯不願外人闖入的情境。出自謝枋得〈 慶全菴桃花〉。(C)言桃花源不復可尋。出自張旭〈桃花谿〉。(D)寫桃花源人樸實自 得、平等相待的社會模式。出自王安石〈桃源行〉。 語譯:(A)這個地方從來沒有俗客到訪,當年到此處是為了避開強秦的惡政。洞中別有天地, 長久以來與人世相間隔,才不管人間是否歲月不停流逝,秋天過完春天又來臨。(B)尋 找一處像桃花源的世外仙境,以便能躲避像秦朝那樣的暴政,看到紅豔豔的桃花,才知 又是一年春天到來。花兒凋謝,花瓣千萬不要隨著流水漂出去,恐怕漁郎看見了也會到 這裡來。(C)高橋隱約地隔斷在山野繚繞的雲煙中,我站在石磯的西側,詢問搖盪而來 的漁船。桃花整日隨溪水漂流而去,桃花源仙洞究竟在溪流的哪一邊?(D)桃花源人來 到此處栽種桃樹,已歷經多年春天了,他們採下美麗的桃花,吃著香甜的桃實,以桃枝 當柴薪。兒孫在此出生、成長,與世隔絕,在這兒父子血脈相承,但沒有所謂君臣上下 的名分。 3. ( )關於下表(甲)、(乙)二詩的敘述,正確的是 (甲)敕敕何力力,女子臨窗織。不聞機杼聲,只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阿婆許嫁女,今年無消息。 門前一株棗,歲歲不知老。阿婆不嫁女,哪得孫兒抱。〈折楊柳枝歌〉 (乙)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念君客遊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 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明月皎皎照我牀,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燕歌行〉 (A)從體例來看,(甲)、(乙)二詩的命題都留有入樂的痕跡 (B)從體例來看,(甲)詩有換韻 ,可能是樂府詩或古詩;(乙)詩一韻到底,應是近體詩 (C)從內容來看,(甲)、(乙)二詩皆 是描寫女子思慕遠方良人的閨怨詩 (D)從內容來看,(甲)詩是女子的口吻書寫,屬代言體;

(8)

(乙)詩則是以旁觀者角度書寫女子的閨怨之情。 答案:(A) 解析:(B)(甲)詩為樂府詩。(乙)詩雖一韻到底,但非八句律體,且頷頸聯未對仗,故為古體 詩。(C)(甲)詩為女子渴望出嫁。(D)(甲)、(乙)兩詩敘述顛倒。 譯注:(甲)唉!有個女子在窗前織布,聽不見織布機的聲響,只聽到女子的嘆息。詢問女子思 念什麼,追憶什麼。阿婆已經答應嫁女兒,今年卻沒有消息。門前有株棗樹,年年 不蒼老。阿婆若不嫁女兒,哪有兒孫可抱。(敕敕、力力:嘆息聲。) (乙)秋風吹得呼呼響,天氣變得清涼,草木凋殘零落,露水已結成寒霜。成群的燕子離 開北方,一隊隊大雁也向南飛翔,想起你客遊他鄉,我的思念便充滿愁腸。你總該 懷念故鄉而想歸鄉吧,為什麼又久久留在異鄉?我孤孤單單地守著空閨,憂愁苦悶 ,思念你啊念念不忘,淚水不覺流下而沾溼衣襟。我拿起琴來彈奏一曲,唱歌解悶 ,但音節短促激越,不能舒緩地表達我心中哀傷。皎潔的月光照在我的床上,銀河 流轉向西方,夜正深沉。牽牛星和織女星遙遙相望,你們有什麼罪過啊!被河橋隔 絕在兩方? 4. ( )下列有關〈孔乙己〉的人物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孔乙己為亂世時奮力保存讀 書人節操形象的典型 (B)群眾雖貧困勞苦,但能相濡以沫 (C)掌櫃的唯利是圖, 缺乏同情心 (D)採第一人稱的寫法,文章的主角即是敘述者。 答案:(C) 解析:(A)孔乙己是科舉制度下的犧牲品,迂腐悲慘。(B)群眾相互嘲笑。(D)敘述者是小伙 計,主角是孔乙己。 5. ( )〈陌上桑〉一詩的內容,最主要著重的層面是: (A)刻劃羅敷的內在及外在形象 (B)描繪羅敷一生的遭遇 (C)諷刺當時世風敗壞 (D)描述使君調戲良家婦女的過 程。 答案:(A) 6. ( )下列〈陌上桑〉文句的說明,正確的是: (A)「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 喜蠶桑,採桑城南隅」:藉由旁人反應,襯托出羅敷之婦容、婦功 (B)「耕者忘其 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怒怨,但坐觀羅敷」:耕者、鋤者的怒怨,全是因為貪看羅 敷之姿色 (C)「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 年幾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餘。』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此段 以羅敷為中心,藉此呈現羅敷的年輕 (D)「羅敷前置辭:『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 婦,羅敷自有夫。』」:表現羅敷毫無懼色,顯現其嘴尖舌巧。 答案:(B) 解析:(A)以敘述方式來表現,非旁人反應。婦功指「喜蠶桑」。(C)以「使君」為中心,句 句有「使君」。(D)顯現婦德,非口齒伶俐而出言刻薄。 7. ( )〈陌上桑〉一詩的內容大致可分為三部分,其寫作的順序應是: (A)旁述對話 自陳 (B)旁述自陳對話 (C)自陳對話旁述 (D)對話自陳旁述。 答案:(A) 8. ( )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掩戶。」可看出左公慷 慨大方,樂善好施 (B)「微行,入古寺。」可知左公趁公務之便參拜寺廟之虔誠 (C)「史公治兵,往來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於堂上。」

(9)

表示史公篤厚師門情誼 (D)「每有警,輒數月不就寢。」意謂戰事頻繁,讓史公失 眠。 答案:(C) 解析:(A)點出左公識才、愛才、惜才。(B)呈現左公不擺官架子,暗中易服出訪的情形。( D)史公忠心報國,勤於職守,惟恐有負朝廷與恩師。不就寢:指不上床或不入營帳睡 覺,非失眠。 9. ( )下列有關〈左忠毅公逸事〉一文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採用「藉賓顯主」 的手法,以史可法為主,左光斗為賓 (B)透過左公「深陷囹圄,責以大義」、「視 學京畿,獎掖後進」兩件事,刻劃其高尚的志節和為國舉才的用心 (C)「數月不就 寢」、「自坐幄幕外」旨在強調史可法身體強健硬朗 (D)文末補敘逸事的來源,藉 此說明史可法的偉大。 答案:(B) 解析:(A)以左光斗為主,史可法為賓。(C)看出史可法為國盡忠,不敢懈怠。(D)加強故事 的真實性。 10. ( )下列關於〈左忠毅公逸事〉一文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一日,風雪嚴寒,從 數騎出,微行,入古寺」描述左光斗堅毅的態度 (B)「因摸地上刑械,作投擊勢。 史噤不敢發聲,趨而出」意謂左光斗故弄玄虛,讓史可法知難而退 (C)「使史公更 敝衣草屨,背筐,手長鑱」由史可法之裝扮可知逆閹防伺甚嚴 (D)「吾師肺肝,皆 鐵石所鑄造也」意謂左光斗師心自用,不聽勸諫。 答案:(C) 解析:(A)盡忠職守。(B)左光斗作投擊勢實乃愛國的烈行苦心,希望史可法為國珍重。(D) 喻左光斗之堅持大義,不溺私情;忠肝義膽,堅毅不屈。 11. ( )人物形象刻劃是小說中重要的一環,〈孔乙己〉中有一位不曾真正出場,卻活在人 們口中的人物「丁舉人」,關於這號人物,小說中是藉由掌櫃與酒客的對話來烘托: 「『他總仍舊是偷。這一回,是自己發昏,竟偷到丁舉人家裡去了。他家的東西,偷 得的麼?』『後來怎麼樣?』『怎麼樣?先寫服辯,後來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 了腿。』『後來呢?』『後來打折了腿了。』」作者寫丁舉人痛打來偷東西的孔乙己 ,所寄託的言外之意是: (A)未考中科舉的孔乙己到丁舉人家偷東西,以滿足自己 未能中舉的遺憾,足見其病態 (B)丁舉人扮演了社會公義的裁判,將無益於百姓又 不知上進的孔乙己教訓一頓,暗藏教化意義 (C)凸顯「中舉與否」在階級劃分上的 重要性,並藉丁舉人的冷酷苛刻諷刺讀書無法使人具有悲憫之心 (D)丁舉人行事嚴 厲,對同為讀書人的孔乙己也不假辭色,其剛正不阿可見一斑。 答案:(C) 12. ( )〈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 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下列關於此段文字的敘述,正確的是: (A)寫出時間 、地點、人物,皆為作者虛構 (B)「忘」是忘機,是進入桃花源的關鍵 (C)「緣 溪行」和「緣木求魚」的「緣」字意思相同 (D)「逢」代表相逢即是有緣,是全篇 重心,暗示進入桃花源純屬緣分。 答案:(B) 解析:(A)時間、地點為真。(C)沿著/攀爬。緣木求魚:比喻行動和目的相反,勞累卻無所

(10)

得。(D)「忘」是全篇重心。 13. ( )〈孔乙己〉一文提到孔乙己偷到丁舉人家裡:「先寫服辯,後來是打,打了大半夜 ,再打折了腿。」從孔乙己發生的事件當中,可判斷當時的社會現象為何 (A)科舉 制度為社會帶來的畸形風氣 (B)嚴刑峻法的法治社會 (C)貧富差距的社會病態 (D)官官相護的不公社會。 答案:(A) 14. ( )下列關於〈孔乙己〉對白的說明,正確的是: (A)「什麼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 偷了何家的書,吊著打」—描寫孔乙己惱羞成怒,反控他人 (B)「要是不偷,怎 麼會打斷腿?」孔乙己低聲說道:「跌斷,跌,跌……」—描寫孔乙己試圖維持最 後的尊嚴 (C)孔乙己睜大眼睛說:「你怎麼這樣憑空汙人清白……」—可以看出 孔乙己挺身為人伸張正義的正直個性 (D)「不能寫罷?……我教給你,記著!這些 字應該記著。將來做掌櫃的時候,寫帳要用」—說明孔乙己好為人師,瞧不起不識 字的人。 答案:(B) 解析:(A)寫孔乙己受到他人嘲笑斥責。(C)孔乙己是為自己辯解。(D)表現孔乙己殷切教導 他人的熱心態度。 15. ( )漁人進入桃花源所看到的景象,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人物:有男有女,有 老有少 (B)環境:土地寬廣,屋舍整齊 (C)景致:有山林、水塘與田間小路 ( D)活動:豢養雞犬,以漁牧業為主。 答案:(D) 解析:應為農耕社會。且此處與外人隔絕,不可能有捕魚的環境與活動。 16. ( )下列有關〈陌上桑〉的敘述,何者不正確 (A)是以愛情為題材的抒情詩,頗有悔 教夫婿覓封侯之意 (B)羅敷盛誇夫婿的「殊」,間接表示了她對使君的不屑 (C) 本詩主題在強調女性對感情處理的自主性 (D)羅敷當面峻拒使君無禮輕佻的要求, 直指對方的「愚」。 答案:(A) 解析:(A)是敘事詩,全詩主軸在歌頌羅敷的美麗堅貞、機智勇敢。 17. ( )〈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 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 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作者以此描述孔乙己的目的是: (A)強 調孔乙己雖窮,仍不忘喝酒,享受生活 (B)顯示出孔乙己「老驥伏櫪」的心態 ( C)塑造一個不能認清現實的落魄書生形象 (D)表達作者「安貧樂道」的想法。 答案:(C) 解析:(B)老驥伏櫪:比喻年雖老而仍懷雄心壯志。(D)安貧樂道:以信守道義為樂,而能安 於貧困的處境。 18. ( )琦君悄悄地問母親:「媽,你為什麼不也梳個橫愛司髻,戴上姨娘送你的翡翠耳環 呢?」母親沉著臉說:「你媽是鄉下人,那兒配梳那種摩登的頭,戴那講究的耳環呢 ?」對母親心態的解讀,正確的是: (A)苦樂參半,難以言喻 (B)帶有酸味的自 我貶抑 (C)苦中作樂,幽自己一默 (D)辛辣直接,貶損姨娘。 答案:(B)

(11)

解析:相較於姨娘的摩登,母親自卑與心酸交雜。 19. ( )以下是陶淵明的〈責子〉詩:「白髮被兩鬢,肌膚不復實 (甲)雖有五男兒,總不 好紙筆(乙)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丙)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丁)阿舒已二八, 懶惰故無匹 通子垂九齡,但念梨與栗。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斟酌其詩意, 正確的排列應是: (A)(甲)(乙)(丁)(丙) (B)(丙)(甲)(乙)(丁) (C)(甲)(丁 )(丙)(乙) (D)(丁)(丙)(甲)(乙)。 答案:(C) 解析:中間幾句有「十三」、「二八」,而末句是「通子垂九齡」,可見依年齡「大小」排序 ,(丁)阿舒最長,以下順排,故答案為(C)。 語譯:我的年紀衰老,白髮已經散布兩鬢,肌膚不再緊實。雖然有五個兒子,卻沒一個喜愛讀 書。阿舒已經十六歲了,他的懶惰無人可及;阿宣將十五歲,也不愛唸書;阿雍與阿端 到了十三歲,還不認識六及七這麼簡單的數字;通兒快要九歲,每天吵著要吃東西。天 命如果給我的就是這種後代,那麼我只能藉酒解愁了。 20. (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論語》所呈現的祥和社會,與〈桃花源記〉一文最相呼應的文句是: (A)土 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B)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 髫,並怡然自樂 (C)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 間隔 (D)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答案:(B) 21. ( )〈桃花源記〉中,何句最能暗示作者理想國的終究幻滅 (A)不足為外人道也 (B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C)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 (D)後遂無問 津者。 答案:(D) 22. ( )琦君的〈浮生半日閒〉:「坐在一口舊箱子上,什麼都不用力去看,是藝術的最高 境界。我覺得這位作者,對閒適情操的體認,頗近似我國詩人陶淵明。陶靖節的東籬 採菊,正是一種『漫無目的』的閒散動作,南山『悠然』的出現在他面前,他又何曾 用力去看。他這種心境和李白對敬亭山『相看兩不厭』的心境全然不同。李白是『眾 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的孤絕感,陶靖節則是『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的 悠然自得感。所以他才能『□□□□□』,『□□□□□』,順應自然,享盡田園之 樂。」依其文意判斷,所引用的詩句依序應是: (A)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 B)今朝為此別/何處還相遇 (C)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D)明朝掛帆席/楓 葉落紛紛。 答案:(C) 解析:由「閒適」、「順應自然,享盡田園之樂」可知與(C)的境界最相似。(A)出自杜甫〈 望嶽〉。(B)出自韋應物〈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C)出自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D)出自李白〈夜泊牛渚懷古〉。 語譯:(A)天地的靈秀似乎全聚集在這兒。日光所照,山前山後明暗分明。(B)今朝在此地與 你分別,何處才能再相見呢?(C)一大早就起來鏟除雜草,月亮升高才扛鋤而歸。(D) 明朝我將隨風揚帆而去,只見一路上的楓葉,在眼前紛紛飄落。 23. ( )魯迅的小說常藉由人物形象的塑造,寫盡當代面臨的社會問題,以下何者的配對敘

(12)

述正確 人物形象 社會問題 (A) 短衣幫 弱者欺騙更加弱勢的人 (B) 丁舉人 墨守成規被時代淘汰的人 (C) 掌櫃 利字當頭鋌而走險的人 (D) 小夥計 潛移默化而漸漸冷漠的人 答案:(D) 解析:(A)弱者欺凌更加弱勢的人。(B)人物形象應是孔乙己。(C)掌櫃利字當頭,但並無鋌 而走險。 24. ( )「我手中捏著母親的頭髮,一綹綹地梳理,可是我已懂得,一把小小黃楊木梳,再 也理不清母親心中的愁緒。」試問下列詩詞文句,何者最能貼切描繪「母親心中的愁 緒」 (A)簫鼓鳴兮發櫂歌,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B)黯鄉魂,追 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C)新裂 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 節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D)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 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答案:(C) 解析:題幹與(C)皆言女子失去丈夫的寵愛。(A)寫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出自漢武帝〈秋風辭 〉。(B)寫思鄉。出自范仲淹〈蘇幕遮〉。(C)出自班婕妤〈怨歌行〉。(D)寫思鄉。 出自吳文英〈唐多令〉。 語譯:(A)船上簫鼓樂聲鳴,划船的人配合著櫂歌划槳,歡樂到了極點,悲哀就跟著來。少壯 的時光能有多少,人無法避免衰老的。(B)思鄉使人心情黯然,糾纏著羈旅的愁思,每 每感到長夜漫漫,除非是好夢才能使人安睡。月明之夜,高樓之上不要獨倚欄杆,酒進 了愁腸,點點滴滴都化作了思鄉的眼淚。(C)新裁下來的一塊齊國絲絹,像霜雪般鮮明 皎潔,將它剪裁為繪有合歡圖案的團扇,圓得像明月,出出入入都放在懷袖裡,天熱時 搖動扇子生出微風,令人喜愛。最怕秋天到來,涼風吹走了炎熱,扇子就被棄置在竹編 的箱子裡,如同男子對女子日久生厭,以前的恩愛就半途棄絕了。(D)愁自何而來?那 是離別的人心上的涼秋,在此秋日,即使天不下雨,芭蕉仍然發出令人惆悵的颼颼秋聲 。都說秋高氣爽的秋夜,適合登樓賞月,但是看到明月,思念故鄉,令我害怕登樓啊。 25. ( )「國家之事,糜爛至此,老夫已矣!汝復輕身而昧大義,天下事誰可支拄者?」左 公此語,主要在 (A)訓示史可法當為國而保身 (B)自嘆衰老,無法力挽狂瀾 ( C)告誡史可法臨難毋苟免 (D)感慨國勢衰微,無力可回天。 答案:(A) 26. ( )〈陌上桑〉詩中句意的理解,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 鬚」是想要攔下羅敷 (B)「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的目的是吸引羅敷注意 ( C)「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是因為使君的車隊經過 (D)「來歸相怒怨,但坐 觀羅敷」的原因是看到使君調戲羅敷。 答案:(B) 解析:(A)為了好好欣賞羅敷的美貌。(C)欣賞羅敷以致忘了當下的工作。(D)貪看羅敷而誤 了正事。

(13)

27. ( )下列對〈孔乙己〉文中人物言行的描述,正確的是: (A)排出九文大錢:孔乙己 以緩慢的動作掩飾手頭拮据的困窘不安 (B)討飯一樣的人,也配考我麼:小伙計對 孔乙己打從心底的輕視 (C)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以掌櫃計較錢財,象徵對孔乙 己的關心 (D)他從破衣袋裡摸出四文大錢:顯示孔乙己雖落魄,仍想展現闊氣。 答案:(B) 解析:(A)孔乙己用行動顯示「九文大錢,一文都不少」,這是清白的宣告,尊嚴的維護,「 排」的動作緩慢,也是以表面的鎮定掩飾內心的不安。(C)掌櫃在意的是酒錢,對孔乙 己落魄傷殘的模樣絲毫不同情,顯現社會冷酷,人情涼薄。(D)與「排出九文大錢」呼 應,顯示這是孔乙己僅有的一切。 28. ( )有關〈左忠毅公逸事〉一文,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因左公的性格、精神是 多方面的,所以作者全面塑造人物,面面俱到 (B)「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 意指左公個性固執,公事公辦 (C)本文記史公處比左公還多,主要是記史公之忠勤 愛國,即處處可見左公之行誼於一斑,借史公「以賓顯主」來烘托左公 (D)以「公 瞿然注視。呈卷,即面署第一」寫左光斗初遇史可法,便受其精神、氣質所吸引而拔 擢為第一。 答案:(C) 解析:(A)只記敘視學京畿,獎掖後進;身陷囹圄,責以大義。(B)個性固執,公事公辦忠 肝義膽,堅毅不屈。(D)非初遇,左光斗於古寺已見過史可法。 29. ( )〈桃花源詩〉和〈桃花源記〉,有許多相應之處,下列前後搭配正確的選項是: ( A)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B)桑竹垂餘 蔭,菽稷隨時藝/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C)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中無 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D)童孺縱行歌,斑白歡遊詣/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答案:(B) 解析:(A)其中往來種作。(C)阡陌交通,雞犬相聞。(D)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30. ( )〈桃花源記〉:「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 與外人間隔。』」「避秦」事實上是陶淵明借古諷今,寄寓的思想是: (A)用行舍 藏 (B)苟且偷生 (C)懷寶迷邦 (D)遺世絕塵。 答案:(D) 解析:(A)指見用則出仕,不見用則退隱,不強求富貴名利的處世態度。(C)比喻隱匿才德, 不願出仕。(D)棄絕世間的俗事,超脫塵世。 五、 單一選擇題(國學常識與作家作品):每題 1 分,共 5 分 1. ( )琦君的母親過世時,下列可用的題辭是: (A)萱萎北堂 (B)南極星沉 (C)蘭 摧蕙折 (D)壯志未酬。 答案:(A) 解析:(B)老年男喪。(C)少年女喪。(D)少年男喪。 2. ( )有關方苞與韓愈的比較,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方苞「學行繼韓歐之後,文章介 程朱之間」 (B)方苞樹立桐城派古文之宗風;韓愈出入儒、釋、道,倡導古文運動 (C)方苞非闡道翼教、有益人心之文,不妄寫作;韓愈之文以「載道」為主 (D)方 苞有劉大櫆、姚鼐承其遺緒;韓愈有曾鞏、王安石、三蘇等弟子,協力推行古文運動 。

(14)

答案:(C) 解析:(A)學行繼程朱之後,文章介韓歐之間。(B)韓愈排斥佛、老。(D)曾、王、三蘇為宋 代人,非韓愈弟子。 3. ( )下列有關樂府詩的敘述,正確的是: (A)樂府本來是古代樂師聚會的場所,他們 將作品加以整理配樂 (B)樂府詩多來自民間,內容為忠孝節義,以敘事見長 (C) 樂府詩或為雜言體,亦有整齊五言詩,從形式來看較為自由,可以換韻 (D)樂府詩 繼承了《詩經.國風》寫實諷諭的精神,然而至唐代白居易提倡的「新樂府」,只留 「樂府」之名,已失卻這樣的精神。 答案:(C) 解析:(A)樂府,本指掌管音樂的官署名,最早設置於秦代,至漢代擴大規模。(B)樂府詩的 內容多反映社會現象。(D)白居易高舉「新樂府」的旗幟,強調詩文須為事、為時而作 。 4. ( )若想要查詢陶淵明的作品,下列著作也可能有他的詩文作品的是: (A)《全唐詩 》 (B)《昭明文選》 (C)《三國志》 (D)《世說新語》。 答案:(B) 解析:(B)南朝梁蕭統編,為中國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選錄自先秦至南朝梁的詩文辭賦,不 選經、子,史書亦僅略選綜輯辭采、錯比文華的論贊。(C)記魏、蜀、吳三國史書,不 及晉。(D)南朝宋劉義慶編撰,記東漢至東晉間的軼事瑣語,不收錄詩文。 5. ( )請依內容、風格、形式判斷作品產生的時代先後:(甲)燕草碧如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乙)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 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騏驥 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丙)戰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為我謂烏:「且 為客嚎,野死諒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丁)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 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 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A)(丁)(乙)(丙)(甲)(戊) (B)(丙)(丁)(甲)(戊)(乙) (C)(甲)(乙)(丁)(戊)(丙) (D)(丁)(乙)(戊)(丙)( 甲)。 答案:(A) 解析:(丁)的形式多為四字句,且多複沓的句式,判斷應是《詩經》,《詩經》是韻文之祖, 所以排次是第一。答案有可能是(A)或(D)。兩個選項的排序第二個都是(乙),依其多 六、七字,且多「兮」字為語助詞,應是《楚辭》。而(甲)句式整齊,內容是抒情;( 丙)是敘事詩,控訴戰爭的殘酷,且句式不整齊,當分別為古詩和樂府詩,年代較不易 判斷。(戊)為長短句,又非敘事,最有可能是宋詞,所以放最後,答案選(A)。出處: (甲)唐古詩(李白〈春思〉)。(乙)《楚辭》(〈離騷〉)。(丙)漢樂府(〈戰城南〉 )。(丁)《詩經》(〈秦風.蒹葭〉)。(戊)宋詞(柳永〈雨霖鈴〉)。 六、 多重選擇題(字形音義):每題 1 分,共 5 分 1. ( )下列各選項,完全無錯別字的是 (A)自稱「羲皇上人」的陶淵明,常在北窗下, 迎著颯颯的涼風,無憂無慮,直與太古之人媲美 (B)行走濱海公路,爬坡,過了隧 道,一片美景就在眼前,真所謂:「山重水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他被 這個難題困擾很久,經過好友的分析,他終於豁然開朗,走出困境 (D)「桃花源」

(15)

中的人,皆不願曲服暴力政治 (E)小說的情節安排,疑真還假,作者最擅於故弄玄 虛。 答案:(A)(C)(E) 解析:(B)山重水「複」。(D)「屈」服。 2. ( )中文字常出現字形相近的字,以下「 」中的字,字形完全正確的是: (A)頹「 唐」喪志/「搪」塞敷衍/功不「唐」捐 (B)風姿「綽」約/陷入泥「淖」/前往 哀「悼」 (C)滿臉「皺」紋/信口胡「謅」/已具「雛」形 (D)金「匱」石室/ 功虧一「簣」/「潰」不成軍 (E)令人「惋」惜/手「腕」高明/音容「苑」在。 答案:(A)(B)(C)(D) 解析:(A)功不唐捐:功不虛費。將自己所學、所會的,全部貢獻給社會,這樣的付出絕對不 會白費。出自《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功 不唐捐。」(唐捐:落空、虛耗、虛擲。)(D)金匱石室:古代國家祕藏重要文書的地 方。(E)音容「宛」在:人的聲音與容貌彷若在眼前,多用於對死者的弔唁之詞。 3. ( )下列各「 」內的文字,讀音完全不同的是: (A)「瞿」然/「攫」取/「矍」 鑠 (B)逆「閹」/尼姑「庵」/「鵪」鶉 (C)「幄」幕/優「渥」/韓「偓」 (D)支「拄」/「蛀」蝕/一「炷」香 (E)炮「烙」/「恪」守/賄「賂」。 答案:(E) 解析:(A)ㄐㄩˋ/ㄐㄩㄝˊ。攫取:奪取或抓取/ㄐㄩㄝˊ。矍鑠:老而強健。(B)ㄧㄢ/ㄢ。 尼姑庵:俗稱只住出家女眾的寺院/ㄢ。(C)皆音ㄨㄛˋ。優渥:優厚、豐厚/韓偓: 人名。(西元八四四~九二三年)字致堯,小字冬郎,號玉山樵人,唐代詩人,京兆萬 年人。嘗任中書舍人、兵部侍郎。其詩慷慨激昂,異於當時靡靡之響,並擅寫宮詞,辭 藻豔麗,號為香奩體。(D)ㄓㄨˇ/ㄓㄨˋ。蛀蝕:嚙蝕/ㄓㄨˋ。(E)ㄌㄨㄛˋ/ㄎㄜˋ /ㄌㄨˋ。 4. ( )下列各組「 」中的字,字義兩兩相同的是: (A)「教」人活潑不得/打起黃鶯 兒,莫「教」枝上啼 (B)現在每碗要「漲」到十文/孔乙己便「漲」紅了臉 (C) 但這些顧客,多是短衣「幫」/「幫」我母親做飯 (D)在這時候,眾人也都「哄」 笑起來/只見吃茶的人,男男女女,一「哄」而散 (E)誰曉得?「許」是死了/先 生不知何「許」人也。 答案:(A)(D) 解析:(A)使、讓。(B)上升、提高/物體擴張,指血管擴張。(C)同性質的一群人/佐助、 輔助。(D)許多人同時發聲。(E)或許/處所。 5. ( )下列各文句,完全沒有錯別字的是: (A)已經上課鐘響了,大家卻還是兀自聊天 ,聒噪不已 (B)此事與你我習習相關,要小心處理 (C)煩重的工作,使得他忙得 快喘不過氣來 (D)面對流行的事物,如果只是一味迎合,將喪失可貴的自我 (E) 寫作時,要留意遣詞用字,才不會產生誤會,令人莫名其妙。 答案:(A)(D)(E) 解析:(B)「息息」相關。(C)「繁」重。 七、 多重選擇題(詞語成語):每題 1 分,共 5 分 1. ( )下列引文框線中的連接詞,正確的是:〈孔乙己〉:「聽人家背地裡談論,孔乙己 (A)偶爾也讀過書,但 (B)終於沒有進學,又不會營生, (C)於是愈過愈窮,

(16)

弄到將要討飯了。 (D)可是寫得一筆好字,便替人家抄抄書,換一碗飯吃。可惜他 又有一樣壞脾氣, (E)卻是好吃懶做。」 答案:(B)(C) 解析:(A)原來。從下文「沒有進學」判知其「原來」也讀過書。(D)幸而。上文是「弄到將 要討飯了」,此處寫「事有轉圜」,用「幸而」表結果尚佳。(E)便是。說明其壞脾氣 為何。 2. ( )不同的語言常有互相「移借」而產生「外來語」,移入的詞彙稱為「借詞」。借詞 多採「音譯」,偶爾也採取「義譯」,下列借詞屬「音譯」的是: (A)你為什麼不 也梳個橫「愛司」髻,戴上姨娘送你的翡翠耳環呢 (B)你媽是鄉下人,那兒配梳那 種「摩登」的頭,戴那講究的耳環呢 (C)「坦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發揮極大的戰 力,往往影響戰局的勝敗 (D)冷戰時代,多少人為了衝破「鐵幕」而喪失生命 ( E)這部重型機車號稱「馬力」媲美房車,價格昂貴。 答案:(A)(B)(C) 解析:(A)「愛司」(S)為音譯。(B)「摩登」(modern)為音譯。(C)「坦克」(tank) 為音譯。(D)「鐵幕」(iron curtain)為義譯。(E)「馬力」(horsepower)為義譯。 3. (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鄉先輩」、「宗老」都是有血緣關係的同宗長輩 (B )「先君子」、「先嚴」均可指死去的父親 (C)「檄」、「令」均指古代官府用來 徵召、曉諭的公文 (D)「閹人」、「寺人」都是對宦官的通稱 (E)「炮烙」、「 烹鼎」均可借代為死刑。 答案:(B)(C)(D) 解析:(A)「鄉先輩」指同鄉的前輩,不一定有血緣關係。(D)因閹割後的男人,已如寺院中 斬斷情緣的苦行僧一般,故而以寺人名宦官。(E)「炮烙」為以燒紅的金屬灼燙人體的 酷刑,非死刑。 4. ( )以下「 」中的成語,運用正確的是: (A)大漠英豪「白駒過隙」,神出鬼沒, 敵人難以掌握其行蹤 (B)官員不稱職,卻「駑馬戀棧」,徒然讓人不齒 (C)又是 鳳凰花開的時候,「驪歌促別」,令人神傷 (D)他耐心十足,包容寬諒,最後,連 「桀驁不馴」的學生都被他感化了 (E)他年屆八旬,已「老驥伏櫪」,步履蹣跚, 不可能有什麼作為了。 答案:(B)(C)(D) 解析:(A)比喻時間過得很快。宜改為「驍勇善戰」(矯健勇猛,精於作戰)或「疾如雷電」 (形容速度極快)。(B)比喻庸才貪戀祿位。(C)離別在即。(D)性情凶暴,乖戾不順 從。(E)比喻年雖老而仍懷雄心壯志,是正面用詞。宜改為「老態龍鍾」(年老體衰, 行動遲緩不靈活)。 5. ( )下列文句中,皆有與桃花有關的成語,請選出使用不當的選項 (A)今天是小蘭「 桃李爭輝」的日子,許多親友都特地到場祝賀 (B)努力培養自己的品德學行,自可 到達「桃李不言」的境界,受到眾人的愛戴與尊崇 (C)朋友之間應熱心分享,「斷 袖分桃」,方為促成友誼的途徑 (D)重遊舊地,昔日邂逅的伊人已不知所蹤,令他 心生「人面桃花」的感傷 (E)面臨責罰時,這對調皮的兄弟也懂得友愛之義,皆自 願「李代桃僵」,使得生氣的媽媽也不禁心軟了。 答案:(A)(C)

(17)

解析:(A)指春日風景美好。宜改為「桃灼呈祥」、「夭桃穠李」。(B)桃樹、李樹不會說話 ,但因其花朵美豔,果實可口,人們紛紛去摘取,於是便在樹下踩出一條路來。比喻為 人真誠篤實,自然能感召人心。(C)指男子同性之間感情親密。宜改為「投桃報李」。 (D)比喻男子思念的意中人或與意中人無緣再相見。(E)李樹代替桃樹受蟲咬而枯死, 用以諷刺兄弟間不能互助互愛。後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過。 八、 多重選擇題(文法修辭):每題 1 分,共 5 分 1. ( )〈左忠毅公逸事〉一文中省略許多主詞,以達到簡鍊的效果。下列句子中省略的主 語,敘述正確的是: (A)一日,風雪嚴寒,從數騎出,(史公)微行,入古寺 ( B)廡下一生伏案臥,(生)文方成草 (C)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生)掩戶 ( D)(左公)叩之(於)寺僧,則史公可法也 (E)(史公)呈卷,(左公)即面署 第一。 答案:(B)(C)(D)(E) 解析:(A)(左公)微行,入古寺。 2. ( )「配字」屬於鑲嵌修辭法的一類,用一個異義字作陪襯,只取其聲以舒緩語氣,而 不用其義的修辭技巧,又稱「偏義複詞」。以下各選項「 」中的詞語,屬於此種用 法的是: (A)「去來」江口守空船 (B)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 情「去留」 (C)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D)幾番「得失」,我已失卻一切 (E)公今可去探他「虛實」,卻來回報。 答案:(A)(B)(D)(E) 解析:(A)取「去」之意,「來」為配字。出自白居易〈琵琶行〉。(B)取「去」之意,「留 」為配字。出自陶淵明〈五柳先生傳〉。(C)借代,指兒童。(D)取「失」之意,「得 」為配字。(E)探「實」非探「虛」,「虛」為配字。出自羅貫中《三國演義.用奇謀 孔明借箭》。 語譯:(A)(丈夫離去後,)我在江邊守著空船。(B)到了便盡情暢飲,必定喝醉才停;醉了 就告辭,不會捨不得離開。 3. ( )關於琦君〈髻〉一文所運用的對比手法,下列說明正確的選項是 (A)打扮的對比 :母親梳了「鮑魚頭」,顯得土氣呆板;姨娘梳了「橫愛司髻」,顯得時髦風情 ( B)整髮時言談的對比:姨娘有說有笑,顯得得寵優越;母親沉默寡言,顯得失寵苦 悶 (C)父親態度的對比:先前會買水鑽髮夾給母親裝扮;姨娘入門後,父親看到母 親時總是直皺眉頭 (D)時光流逝的對比:母親與姨娘年輕時的烏亮好髮;多年之後 的短髮稀疏、絲絲白髮 (E)母親與姨娘關係的對比:父親過世前兩人相依為伴;父 親過世後兩人彼此對立。 答案:(A)(B)(D) 解析:(C)父親並未買水鑽髮夾給母親裝扮,此為作者對父母婚姻的美好想像。(E)前後敘述 顛倒。 4. ( )下列選項均出現數字詞,其中屬於數量誇飾的是: (A)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B)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 (C)白髮三千丈,離愁似箇長 (D)二十尚不足,十 五頗有餘 (E)腰中鹿盧劍,可直千萬餘。 答案:(A)(C)(E) 解析:(A)以「千喚不一回」誇飾形容女子初嫁時的羞澀之情。出自李白〈長干行〉。(B)「

(18)

五馬」指漢代太守出行,可乘五馬拉的大車。(C)以「白髮三千丈」誇飾形容離愁之深 長。出自李白〈秋浦歌〉。(D)「二十」、「十五」實指二十歲、十五歲。 5. ( )「黃髮垂髫」運用借代修辭,下列也運用相同修辭法的是: (A)祝融之災 (B) 貌如潘安 (C)岐黃之術 (D)九五之尊 (E)三五之夜。 答案:(A)(B)(C)(D) 解析:(A)祝融為火神名,借代為火災。(B)潘安,古代美男子,借代為美男子。「貌如潘安 」為明喻。(C)岐黃:岐伯和黃帝的合稱。相傳黃帝曾使岐伯嚐百草,行醫治病,故以 岐、黃為醫家之宗祖,後亦借代醫道。(D)九五:九,陽數,《易經》中以—表示。五 為卦中自下而上的第五個爻位。《易經.乾卦.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後 用以借代君位。(E)「三五」為析數,指農曆十五日。出自歸有光〈項脊軒志〉。 九、 多重選擇題(閱讀理解):每題 1 分,共 10 分 1. ( )魯迅在小說中善用人物來揭示國人的劣根性,將諷刺寄託其中。試問有關〈孔乙己 〉一文的說明,正確的是: (A)透過小伙計以涉世未深的角度來觀看孔乙己 (B) 透過孔乙己揭露知識分子的弊病與所受的戕害 (C)透過短衣幫酒客揭示一般平民冷 酷無情、鄙陋刻薄 (D)透過掌櫃的態度暴露當時商人的市儈和冷漠 (E)透過丁舉 人顯露當時社會仕途得意之知識分子身後的力學、苦讀。 答案:(A)(B)(C)(D) 解析:(E)身後的力學、苦讀考上科舉後的跋扈囂張、欺壓鄉民。 2. ( )魯迅小說往往針對傳統文化陋習與當時社會弊病著筆,剖析人性,意在「揭出病苦 ,引起療救。」下列小說引文所揭出的「病苦」,與下圖意旨相呼應的選項是 (A)〈狂人日記〉: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 」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 (B)〈藥〉:「包好,包好!這樣的趁熱吃下,這樣的人血饅頭,什麼癆病都包好!」華 大媽聽到「癆病」這兩個字,變了一點臉色,似乎有些不高興;但又立刻堆上笑,搭訕著走開 了 (C)〈祝福〉:這百無聊賴的祥林嫂,被人們棄在塵芥堆中的,看得厭倦了的陳舊的玩物 ,先前還將形骸露在塵芥裡,從活得有趣的人們看來,恐怕要怪訝她何以還要存在,現在總算 被無常打掃得乾乾淨淨了 (D)〈孔乙己〉:「你怎的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孔乙己立刻 顯出頹唐不安模樣,臉上籠上了一層灰色,嘴裡說些話,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類,一些不 懂了。在這時候,眾人也都哄笑起來;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E)《阿Q正傳》:至於輿 論,在未莊是無異議,自然都說阿Q壞,被槍斃便是他的壞的證據:不壞又何至於被槍斃呢? 而城裡的輿論卻不佳,他們多半不滿足,以為槍斃並無殺頭這般好看;而且那是怎樣的一個可 笑的死囚呵,遊了那麼久的街,竟沒唱一句戲:他們白跟一趟了。

(19)

答案:(C)(E) 解析:題圖為冷眼旁觀他人的苦難,不願伸出援手,冷眼看待他人的死亡。(A)表達中國傳統 社會裡的家族制度和禮教的毒害。(B)言舊時迷信,而人民愚昧無知。(C)祥林嫂自殺 為一悲劇,人們卻視之「總算被無常打掃得乾乾淨淨」,足見旁人之冷漠。(D)旁人對 孔乙己無同理心的訕笑,但尚未提到旁人冷眼看待孔乙己的死亡。(E)(乙)阿Q之死人 們竟評為槍斃無殺頭好看,且視為「可笑之死囚」,可見旁人之冷血。 3. ( )琦君〈髻〉:「我能長久年輕嗎?她說這話,一轉眼又是十多年了,我也早已不年 輕了。對於人世的愛、憎、貪、痴,已木然無動於衷。母親去我日遠,姨娘的骨灰也 已寄存在寂寞的寺院中。這個世界,究竟有什麼是永久的,又有什麼是值得認真的呢 ?」關於此段文字的敘述,下列正確的是: (A)文中的「她」指的是母親 (B)「 愛、憎、貪、痴」是人類四種強烈的情感,也是人生的羈絆 (C)「對於人世的愛、 憎、貪、痴,已木然無動於衷」指看破世情,忘懷得失,是無奈也是達觀 (D)「這 個世界,究竟有什麼是永久的,又有什麼是值得認真的呢?」指世事轉眼成空,無須 過度執著 (E)此段最後以問句作結,留給讀者無限的思考空間。 答案:(B)(C)(D)(E) 解析:(A)姨娘。 4. ( )下列文句所詠對象,搭配正確的是: (A)三千弟子標青史,萬代先生號素王。蕭 索風高洙泗上,秋山明月夜蒼蒼—孔子 (B)彭澤非我榮,折腰信為辱。歸來北窗 下,復採東籬菊—陶淵明 (C)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 神—李賀 (D)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史可法 (E)一封朝奏九重 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本為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韓愈。 答案:(A)(B)(D)(E) 解析:(A)關鍵:孔子有弟子三千,作《春秋》被封為素王,講學於洙水、泗水。出自劉滄〈 經曲阜城〉。(B)關鍵:化用陶淵明〈飲酒〉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出自 吳筠〈徵陶君〉。(C)應為李白。關鍵:表現曠世詩仙的狂放不羈和搖驚風雨的才華。 出自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D)關鍵:梅花。在揚州城外梅花嶺,有民族英雄史 可法的衣冠塚。(揚州繁華甲天下,故徐凝〈憶揚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 是揚州。」)出自揚州城外史公祠聯。(E)關鍵:韓愈因諫唐憲宗迎佛骨事,貶為潮州 刺史。出自韓愈〈左遷至藍關示姪孫湘〉。 語譯:(A)三千弟子的姓名留在史書上,世世代代以來,先生被稱為有王者之道但不居王位的 人,當年孔子聚徒講學的洙水和泗水,如今一片高風荒涼,只剩明月照著秋山夜空蒼茫 。(B)彭澤縣令不是我的榮耀,彎腰下拜實在是恥辱。辭官歸來高臥北窗下,又在東籬 採菊花。(C)從前有位四明狂客(賀知章),稱你為謫仙。你寫起文章來,才華橫溢, 筆力萬鈞,一筆一落,風雨為之震驚,詩一寫成,連鬼神都為之哭泣。(D)那飄落的朵 朵梅花,宛如為史可法流下國仇家恨的眼淚,而上天明月有三分之二最皎潔的光芒,永 遠見證老臣(史閣部)的孤忠亮節。(E)一篇〈諫迎佛骨表〉早晨才上奏給皇帝,晚上 就被貶官到八千里外的潮州去。本想為皇帝清除有害於國族的弊政,怎會憐惜我衰朽的 殘年呢! 5. ( )下列有關〈陌上桑〉一詩的敘述,正確的是: (A)詩中詳細描述秦氏樓的壯觀 ( B)詩中以使君的輕浮調戲對比行者的威儀 (C)詩中以家人親暱反襯己身之孤寂 (

(20)

D)詩中用羅敷和使君的對話鋪陳情節,凸顯出羅敷堅貞不移的情操 (E)詩中描寫 羅敷機智地為自己化解危機。 答案:(D)(E) 解析:(A)未詳述。(B)行者丈夫。(C)未有此意。 6. ( )下列有關〈左忠毅公逸事〉一文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採用「以賓顯主」手 法,以史可法為主,左光斗為賓,彰顯史可法的忠貞 (B)文中以左公視學京畿,獎 掖後進及身陷牢獄,責以大義,刻劃出其為國舉才之用心 (C)「數月不就寢」、「 自坐幄幕外」、「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看出史可法謹記師訓,為國盡 忠,不敢懈怠 (D)文末補敘逸事的來源,以加強故事的真實性 (E)全文用倒敘手 法鋪陳而成,文情雅潔。 答案:(B)(C)(D)(E) 解析:(A)以左光斗為主,史可法為賓,烘托左光斗不計個人得失,以國事為重的崇高人格。 7. ( )〈左忠毅公逸事〉一文中,可以看出左光斗愛才之切的文句是: (A)一日,風雪 嚴寒,從數騎出,微行,入古寺 (B)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掩戶 (C)叩之寺僧 ,則史公可法也 (D)公瞿然注視。呈卷,即面署第一 (E)他日繼吾志事,惟此生 耳。 答案:(B)(D)(E) 解析:(A)寫左公暗中易服出訪的情形。(C)寫左公向寺僧探問史可法身分。 8. ( )以下為小熊學校文史研究社所作的漢代犯罪情形統計圖表,小薰將此表與〈陌上桑 〉、〈東門行〉、〈羽林郎〉三詩作比較,得到結論如下,其中敘述適切的選項是 《東門行》 出東門,不顧歸;來入門,悵欲悲。盎中無斗米儲,還視架上無懸衣。拔劍東門去,舍中 兒母牽衣啼:「他家但願富貴,賤妾與君共餔糜。上用倉浪天故,下當用此黃口兒。今非 !」「咄!行!吾去為遲。白髮時下難久居。」 (A)官員妨礙家庭的比例高於百姓,從〈陌上桑〉:「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可見一斑 (B)官民之間常有買賣糾紛,〈羽林郎〉:「一鬟五百萬,兩鬟千萬餘」中的哄抬價格即是

(21)

(C)百姓掠奪比例高於官員,〈東門行〉:「盎中無斗米儲,還視架上無懸衣。」為肇因之一 (D)三首詩的女主角皆不受利誘、唯夫是從,與百姓三種犯罪情形中妨礙家庭比例最低相呼應 (E)綜合圖表與三首詩,官員總犯罪率高於百姓,可知漢代官員知法犯法、勞民傷財的情形。 答案:(A)(C)(E) 解析:(B)〈羽林郎〉兩句詩以髮髻形容胡姬之貌美。且從圖表無法判斷官民之間買賣糾紛的 比例。(D)〈東門行〉中的女主角勸先生勿行惡,並非唯夫是從。 語譯:〈羽林郎〉:從前霍光家有個家奴,姓馮名子都。他倚仗霍將軍的權勢,去調戲賣酒的 胡女。那胡女年僅十五,在春風和煦的日子裡,獨自一人守壚賣酒。她身穿長長的衣衫 ,繫著兩條對稱的衣帶;外面罩著繡有合歡花紋的短襖,袖子寬大飄逸。頭上簪著藍田 玉所製成的首飾,兩耳後垂著大秦國出產的寶珠。她梳著兩個環形髮髻,是多麼的美麗 迷人,真可說是世上絕無僅有。一個髮髻上的飾物能值五百萬錢,一對價值超過一千萬 錢。我正賣酒的時候,沒想到那個一副執金吾派頭的豪奴馮子都作出風流瀟灑的樣子, 來到我的酒鋪前。馬背上的銀鞍光彩耀目,車蓋上裝飾著翠鳥的羽毛,他停下車馬來回 踱步。他湊近我面前,說是要喝美酒,我就用絲繩提起玉壺;他又到我跟前,要我供應 佳餚,我就用金盤盛上鮮美的膾鯉魚肉。他要送我青銅鏡,還拉扯我的紅羅裙。我不惜 撕裂紅羅裙,更不用說企圖侮辱我的人格!男人喜新厭舊,女子重舊情,愛的是自己的 丈夫。人生在世有新歡、有舊愛,我不會在乎我丈夫地位的貴賤。敬告執金吾大人,你 獻殷勤其實是白費心思! 〈東門行〉:原本出了東門,便不考慮回家。(然而牽掛不下,於是又回到家中。)一 進家門,立刻感到悲傷、絕望。瓦盆裡連少許的存糧都沒有,回頭看,衣架上沒有一件 掛著的衣服。下定決心,拔劍走向東門,家裡孩子的娘拉扯衣袖哭著說:「他人嚮往富 貴,所以外出冒險,我只想和你一同過著吃粥的日子。在上,為了老天爺的緣故;在下 ,應當為了兒女著想。如今拔劍而去是不對的!」「讓開!我要走了!已經出門得太晚 。時政混濁,我失業貧困,滿頭白髮,眼前這日子實在難以生活下去。」 9. ( )「漁父」在中國文學中,大都屬於避世隱身,欣然自得的隱者。下列選項何者為是 (A)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 ,可以濯吾足。」 (B)漁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 此 (C)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D)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E)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答案:(A)(C)(D)(E) 解析:(A)無論水清(治平之世)、水濁(濁世),我(漁父)都可自得其樂,欣然忘世。出 自屈原〈漁父〉。(B)漁人機心復萌,言而無信。(C)漁翁夜宿西山,清曉時分,汲清 湘之水,燃燒楚之材,欣然自得。出自柳宗元〈漁翁〉。(D)表現漁父悠閒超脫,對大 自然的順適自得。出自張志和〈漁歌子〉。(E)在冰冷降雪的江面上,漁父正獨自享受 垂釣之樂。出自柳宗元〈江雪〉。 10. ( )若以寓言的角度閱讀〈桃花源記〉,下列詮釋正確的是: (A)「忘」路之遠近, 強調需忘機才能進入桃花源 (B)「忽」逢桃花林,說明漁父能進入桃花源實屬意外 (C)便「捨船」,暗寓拋棄對美好世界的幻想與追求 (D)「彷彿若有光」,象徵戰 亂時代的一絲希望 (E)「後遂無問津者」,暗示理想世界的幻滅。

(22)

答案:(A)(B)(E) 解析:(C)無此意。(D)並無此象徵。 十、 多重選擇題(國學常識與作家作品):每題 1 分,共 5 分 1. ( )下列古文流派的敘述,正確的是: (A)唐宋古文八大家:明代茅坤提出的名稱, 該派主張以先秦、兩漢內容充實、形式自由的散文,來取代六朝以後華而不實的駢文 (B)前、後七子:明代前、後七子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重擬古、復古,歸 有光為前七子之一 (C)公安派:反對前、後七子的擬古、復古之風,主張「獨抒性 靈,不拘格套」,代表人物有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D)桐城派:主張古文義法 ,追求雅潔,代表人物有方苞、劉大櫆、姚鼐 (E)湘鄉派:追隨桐城派,主張駢散 互用,以義理、詞章、考據、經濟四者並重。 答案:(A)(C)(D)(E) 解析:(B)歸有光非前七子,反對當時「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模擬風氣,主張取法韓愈、 歐陽脩、曾鞏等唐宋名家,為明代中葉「唐宋派」的代表。 2. ( ) (甲)〈東門行〉:「出東門,不顧歸;來入門,悵欲悲。盎中無斗米儲,還視架上無懸衣 。拔劍東門去,舍中兒母牽衣啼:『他家但願富貴,賤妾與君共餔糜。上用倉浪天故 ,下當用此黃口兒。今非!』『咄!行!吾去為遲。白髮時下難久居。』」 (乙)〈戰城南〉:「戰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為我謂烏:『且為客豪!野死諒 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葦冥冥。梟騎戰鬥死,駑馬徘徊鳴。梁築室 ,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獲君何食?願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誠可思,朝 行出攻,暮不夜歸!」 關於上列二首樂府詩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甲)詩中男子決心鋌而走險的原因是「舍中 兒母牽衣啼」 (B)(甲)詩透過夫妻的對話,寫出了丈夫的遊手好閒,妻子的冷嘲熱諷 (C )(乙)詩前半記敘激戰的場景,後半禮讚為國捐軀的戰士,可以感受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操 (D )(乙)詩連續運用設問,控訴戰爭破壞了安定的生活,加深反戰的主旨 (E)(甲)(乙)二詩都 表現出漢樂府「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寫實特色。 答案:(D)(E) 解析:(A)因為家貧無以養家。(B)丈夫無以養家的無奈,妻子怕丈夫鋌而走險的憂心。(C) 作者對於戰爭的無奈。 語譯:(甲)原本出了東門,便不考慮回家。(然而牽掛不下,於是又回到家中。)一進家門, 立刻感到悲傷、絕望。瓦盆裡連少許的存糧都沒有,回頭看,衣架上沒有一件掛著的衣 服。下定決心,拔劍走向東門,家裡孩子的娘拉扯衣袖哭著說:「他人嚮往富貴,所以 外出冒險,我只想和你一同過著吃粥的日子。在上,為了老天爺的緣故;在下,應當為 了兒女著想。如今拔劍而去是不對的!」「讓開!我要走了!已經出門得太晚。時政混 濁,我失業貧困,滿頭白髮,眼前這日子實在難以生活下去。」 (乙)城南與城北都有戰事,因戰事而死亡的人,戰死於荒野,屍骸遍地不入土,將成了 烏鴉的食物。為死者向烏鴉說:「為我們這些戰死異鄉的人嚎泣吧。這些人死於野地, 想必無法安葬,腐敗的屍肉如何能夠逃開你們?」河水深而清澈,蒲葦茂盛。勇猛的騎 兵武鬥而死,疲憊不堪的馬兒徘徊鳴叫。在橋梁上建造房子,那要如何才能南北通行? 禾黍這些穀物無法收成,你們又有什麼能夠吃食?又要如何做個忠心臣民?想到這些戰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十一 第三單元:西方歷史 情境引導及小組討論 十二 第三單元:西方歷史 情境引導並完成英文學習單 十三 第三單元:西方歷史

臺灣研究 參考工具 電子期刊 報紙 社會科學 文學 綜合. 國中小 高中職

 在 1855 年英國科學家 Lord Rayleigh 於地震研 究領域就發現了表面聲波的存在,此後則將此現象 運用於地震研究上,此表面波亦被稱為 Rayleigh wave ;直到 1965

表 6.3.2 為不同電壓下,驅動整個系統運作所需電流。圖 6.3.2 為 測試情形。其中紅燈代表正常工作。結果證明只要太陽能板能夠提供

所謂 HPM,是 Relations between History and Pedagogy of Mathematics (數學史與數學 教學之關連)的縮寫,同時,它也代表一個以此為宗旨、且隸屬於國際數學教育委員會

學校要求學生於 上課期間一律住 宿、除可讓學生 專心課業外、更 可藉此機會接受 朝陽精神與文化 薰陶、成為守法

5.派發作文時,宜嘉許同學的優秀表現,印發 佳作,於課堂上分析讚賞,鼓勵同學互相 觀摩,並將佳作上載學校網頁,加強學生

  此外, 圖書館亦陸續引進英美文學、外語學習與研究等 相關資料庫,如 19 世紀以前出版的經典文學名著 Literature Online, Early English Books Online 與 Nax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