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IR:Item 987654321/4207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IR:Item 987654321/4207"

Copied!
12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影響體育教師指導身心障礙學生態度因素研究 FACTORS INFLUENCING PHYSICAL EDUCADORS’ ATTITUDES TOWARD TEACHING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研 究 生:蔡志權. 撰. 指導教授:吳昇光. 博士. 中 華 民 國 九十二年六月.

(2) 論文名稱:影響體育教師指導身心障礙學生態度因素研究 總. 頁. 數 : 117 頁. 院校所組別: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畢 業 時 間 及 提 要 別:九 十 一 學 年 度 第 二 學 期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提 要 研. 究. 生:蔡志權. 指導教授:吳昇光. 中. 文.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背景的體育教師(性別、年齡、體 育教學年資、身心障礙學生教學經驗、適應體育課程、特殊 教育課程、教學經驗品質評價、自覺能力、職務類別、畢業 學 校 類 別 、 主 修 科 目 、 運 動 員 背 景 )和 教 導 身 心 障 礙 學 生( 情 緒. 行 為 異 常、輕 度 - 中 度 智 能 障 礙、中 度 - 重 度 智 能 障 礙 、. 視覺障礙、肢體障礙、學習障礙、聽覺障礙及身體病弱)態 度之關係。 本 研 究 共 計 有 體 育 教 師 477 人 填 寫 改 編 自 Rizzo(1993) 所 著 之 P E AT I D - Ⅲ 中 文 版 「 體 育 教 師 指 導 身 心 障 礙 學 生 態 度 量 表 」; 研 究 資 料 經 由 t 考 驗 、 單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 S c h e f f e 法事後比較及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結果如下: 一、體育教師在身心障礙學生教學經驗、修習過特殊教育課 程、教學經驗品質評價及自覺能力等因素和指導身心障 礙學生態度有顯著差異。 二、體育教師指導身心障礙學生態度之最佳預測因子依序 為:自覺能力、特教學分、身心障礙學生教學經驗。 三、體育教師對不同障礙類別學生之指導態度,由正向到負. I.

(3) 向依序分別為:身體病弱、學習障礙、輕度-中度智能 障礙、肢體障礙、聽覺障礙、視覺障礙、情緒. 行為異. 常、中度-重度智能障礙。 根據本篇之結果可了解臺灣體育教師對於指導身心障礙 學生之態度較傾向負面,未來在學校教育及在職進修中需加 強體育教師對於實際指導身心障礙學生之知識及經驗,以改 善指導身心障礙學生體育教學之品質與內容。. 關鍵字:適應體育、教學態度、特殊教育、合理 理論、融合教育、自覺能力。. II. 理性行為.

(4) Tsai, Jr-Chiuan. (2003). Factors influencing physical educators’ attitudes toward teaching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National Taiwan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Taichung.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emographic attributes (gender, age, year of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 experience of teaching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adapted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special education courses, rat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experience, perceived competence, official job, educational background, major, and athletic background) of physical educators and their attitudes toward teaching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emotional/behavioral disorder, mild-moderate mentally impaired, moderate-severely mentally impaired, visual disability, physical disability, learning disability, hearing disability, and body weakness). Physical educators (n = 477) were asked to complete the Chinese edition of the Physical Educators’ Attitudes Toward Teaching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PEATID) survey that revised from Rizzo’s (1993) PEATID-Ⅲ. Data were analyzed through t-test, one-way ANOVA, Scheffe’s method, and stepwise multiple-regression procedures. The results regarding the three questions addressed in this study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Four variable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attitudes toward teaching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experience of teaching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special education courses, rat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perceived competence. 2. Perceived competence was the most significant predictor of favorable attitudes. Special education credit was the second most significant attribute, followed by experience of teaching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III.

(5) 3. Attitudes toward teaching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varied as a function of disabled condition, students with body weakness were viewed more favorably than other types of disabiliti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in this study, physical educators’ attitudes toward teaching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tend to be negative. Consequently, it may be important to enhance the physical educators’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about teaching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in the future academic preparation and in-service education, and to promote the qua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oward teaching disabled students. Key words: adapted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attitude, special education,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inclusive education, perceived competence.. IV.

(6) 致. 謝. 詞. 兩年來的學習在本篇論文完成之後暫時畫下了休止符, 這兩年來受到許多人的協助,使我得以順利完成學業。 首先感謝指導教授吳昇光博士不厭其煩及亦師亦友的指 導,不論是在本研究方向與主題的確定,或是在研究架構與 方法的研擬,乃至論文撰寫與修改上,皆給予學生諸多之建 議與指導。此外,感謝計畫審查及口試委員陳相榮教授與廖 主民博士對本篇論文之細心斧正與建言,使本論文得以更加 完善。 再者感謝臺中市松竹國小許校長有鐘先生,於進修期間 所給予的支持與鼓勵,更要感謝訓導處全體同仁在這段期間 所給予的幫忙,使我得以減輕不少工作與學習上的壓力。 最後,感謝內人陳碧芬在這段求學期間之細心體恤及對 家人的呵護與照料,使我可以心無旁騖順利完成學業。 總之,要感謝的人太多,謹向所有曾經給予協助與幫忙的師 長與好友致上衷心的祝福與誠摯的謝忱。. V.

(7) 目. 錄.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Ⅲ 致謝辭.....................Ⅴ 目. 錄.....................Ⅵ. 表目錄.....................Ⅷ 圖目錄.....................Ⅹ.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 6. 第三節. 基本假定、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四節. 名詞解釋.................. 8. 第二章. 文 獻 探 討 . . . . . . . . . . . . . . . . . 11. 第一節. 合 理 行 為 理 論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 . 11. 第二節. 體 育 教 師 指 導 身 心 障 礙 學 生 態 度 量 表 之 演 進 .. 1 4. 第三節. 影響體育教師指導身心障礙學生態度因素實證 研 究 . . . . . . . . . . . . . . . . . . 18. 第三章. 研 究 方 法 . . . . . . . . . . . . . . . . . 31. 第一節. 研 究 架 構 . . . . . . . . . . . . . . . . . 31. 第二節. 研 究 參 與 者 . . . . . . . . . . . . . . . . 32. 第三節. 研 究 工 具 . . . . . . . . . . . . . . . . . 34. 第四節. 研 究 步 驟 . . . . . . . . . . . . . . . . . 36. VI.

(8) 第五節. 第四章. 資 料 分 析 . . . . . . . . . . . . . . . . . 37. 研 究 結 果 . . . . . . . . . . . . . . . . . 39. 第一節. 不 同 背 景 變 項 的 體 育 教 師 與 教 學 態 度 之 分 析 .. 3 9. 第二節. 體育教師指導身心障礙學生態度的最佳預測因子 . . . . . . . . . . . . . . . . . . . . . 59. 第三節. 第五章. 體 育 教 師 對 不 同 障 礙 類 別 學 生 態 度 之 差 異 ... 65. 討 論 . . . . . . . . . . . . . . . . . . . 70. 第一節. 不 同 背 景 變 項 和 體 育 教 師 教 學 態 度 結 果 討 論 .. 7 0. 第二節. 體 育 教 師 教 學 態 度 最 佳 預 測 因 子 結 果 討 論 ... 78. 第三節. 不 同 障 礙 類 別 和 體 育 教 師 教 學 態 度 差 異 . ... 82. 第六章. 結 論 與 建 議 . . . . . . . . . . . . . . . . 85. 第一節. 結 論 . . . . . . . . . . . . . . . . . . . 85. 第二節. 建 議 . . . . . . . . . . . . . . . . . . . 86. 參 考 文 獻 . . . . . . . . . . . . . . . . . . . . . 88 附錄 A. P h y s i c a l E d u c a t o r s ’ A t t i t u d e To w a r d Te a c h i n g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Ⅲ . . . . . . . 102. 附錄 B. 體 育 教 師 對 身 心 障 礙 者 之 教 學 態 度 量 表 -Ⅲ . . 108. 附錄 C. 體 育 教 師 指 導 身 心 障 礙 學 生 態 度 量 表 . . . . . 112. VII.

(9) 表. 目. 錄. 表 2-1-1. 體 育 教 師 指 導 身 心 障 礙 學 生 態 度 摘 要 表 . . . 24. 表 3-2-1. 研 究 參 與 者 背 景 變 項 統 計 表 . . . . . . . . 33. 表 4-1-1. 不同性別在身心障礙學生教學態度 t 考驗摘要 表 . . . . . . . . . . . . . . . . . . . 40. 表 4-1-2. 有無教學經驗在身心障礙學生教學態度 t 考驗 摘 要 表 . . . . . . . . . . . . . . . . . 41. 表 4-1-3. 有無修過適應體育學士學分在身心障礙學生教 學 態 度 t 考 驗 摘 要 表 . . . . . . . . . . . 42. 表 4-1-4. 有無參加過適應體育研討(習)會在身心障礙 學 生 教 學 態 度 t 考 驗 摘 要 表 . . . . . . . . 43. 表 4-1-5. 有無修過特殊教育學士學分在身心障礙學生教 學 態 度 t 考 驗 摘 要 表 . . . . . . . . . . . 44. 表 4-1-6. 有無參加過特殊教育研討(習)會在身心障礙 學 生 教 學 態 度 t 考 驗 摘 要 . . . . . . . . . 44. 表 4-1-7. 有無運動員背景在身心障礙學生教學態度 t 考驗 摘 要 表 . . . . . . . . . . . . . . . . . . 45. 表 4-1-8. 不 同 年 齡 層 在 教 學 態 度 差 異 分 析 摘 要 表 . . . 46. 表 4-1-9. 不 同 教 學 年 資 在 教 學 態 度 差 異 分 析 摘 要 表 . . 47. 表 4-1-10 不 同 教 學 經 驗 品 質 評 價 在 教 學 態 度 差 異 分 析 摘 要 表 . . . . . . . . . . . . . . . . . . 50 表 4-1-11 不 同 自 覺 能 力 和 教 學 態 度 差 異 分 析 摘 要 表 . . 53 表 4-1-12 不 同 職 務 類 別 在 教 學 態 度 差 異 分 析 摘 要 表 . . 55 表 4-1-13 不 同 畢 業 學 校 類 別 在 教 學 態 度 差 異 分 析 摘 要 表 . . . . . . . . . . . . . . . . . . . 56. VIII.

(10) 表 4-1-14 不 同 主 修 科 目 在 教 學 態 度 差 異 分 析 摘 要 表 . . 58 表 4-2-1. 體育教師背景變項預測整體教學態度之多元迴 歸 分 析 摘 要 表 . . . . . . . . . . . . . . 59. 表 4-2-2. 體育教師背景變項預測情緒. 行為異常學生教. 學 態 度 之 多 元 迴 歸 分 析 摘 要 表 . . . . . . . 60 表 4-2-3. 體育教師背景變項預測輕度-中度智能障礙學 生 教 學 態 度 之 多 元 迴 歸 分 析 摘 要 表 . . . . . 61. 表 4-2-4. 體育教師背景變項預測中度-重度智能障礙學 生 教 學 態 度 之 多 元 迴 歸 分 析 摘 要 表 . . . . . 61. 表 4-2-5. 體育教師背景變項預測視覺障礙學生教學態度 之 多 元 迴 歸 分 析 摘 要 表 . . . . . . . . . . 62. 表 4-2-6. 體育教師背景變項預測肢體障礙學生教學態度 之 多 元 迴 歸 分 析 摘 要 表 . . . . . . . . . . 63. 表 4-2-7. 體育教師背景變項預測學習障礙學生教學態度 之 多 元 迴 歸 分 析 摘 要 表 . . . . . . . . . . 63. 表 4-2-8. 體育教師背景變項預測聽覺障礙學生教學態度 之 多 元 迴 歸 分 析 摘 要 表 . . . . . . . . . . 64. 表 4-2-9. 體育教師背景變項預測身體病弱學生教學態度 之 多 元 迴 歸 分 析 摘 要 表 . . . . . . . . . . 65. 表 4-3-1. 國小體育教師指導身心障礙學生整體態度及不 同 障 礙 類 別 分 量 表 得 分 摘 要 表 . . . . . . . 66. 表 4-3-2. 體育教師對不同障礙類別學生態度之變異數分 析 摘 要 表 . . . . . . . . . . . . . . . . 66. 表 4-3-3. 體育教師對不同障礙類別學生態度平均數差異 顯 著 性 Scheffe 法 事 後 比 較 分 析 表 . . . . . 69. 表 5-2-1. 整 體 態 度 最 佳 預 測 因 子 解 釋 力 (R2)統 計 表 . . 79. IX.

(11) 圖. 目. 錄. 圖 2-1-1. 決 定 個 體 行 為 之 因 素 . . . . . . . . . . . 13. 圖 2-1-2. 由合理行為理論發展出的態度評量和行為改變 的 方 法 . . . . . . . . . . . . . . . . . 13. 圖 2-1-3. 外 部 變 項 對 行 為 的 間 接 效 果 . . . . . . . . 14. 圖 3-1-1. 體育教師背景變項及障礙類別與教師教學態度 關 係 架 構 圖 . . . . . . . . . . . . . . . 31. 圖 3-4-1. 研 究 實 施 流 程 圖 . . . . . . . . . . . . . 37. 圖 4-3-1. 體 育 教 師 對 不 同 障 礙 類 別 學 生 之 態 度 差 異 . . 67. 圖 5-2-1. 計 劃 行 為 理 論 圖 解 . . . . . . . . . . . . 81. X.

(12) 第一章 第一節. 緒. 論. 研究背景與目的. 自 從 1 9 6 7 年 美 國 政 府 通 過 9 0 - 1 7 0 公 法 ( P. L . 9 0 - 1 7 0 ) 授 權為服務身心障礙者所需之人員給予專業訓練,以及對於相 關體育、休閒方面之研究予以特別撥款贊助,並在甘迺迪基 金 會 ( K e n n e d y F o u n d a t i o n ) 積 極 的 倡 導 之 下,揭 開 了 世 界 各 國 ( S h e r r i l l & D e P a u w, 1 9 9 7 ) 。. 對於身心障礙者關注的新紀元. 藉由本法之保障及甘迺迪基金會的努力,全美興起一股 提 倡 身 心 障 礙 者 權 利 保 障 之 風 潮 ,在 距 離 9 0 - 1 7 0 公 法 通 過 短 短 不 到 10 年 的 時 間 , 又 於 1975 年 通 過 影 響 全 球 身 心 障 礙 者 教 育 典 範 至 鉅 的「 殘 障 兒 童 教 育 法 案 」( t h e E d u c a t i o n f o r A l l H a n d i c a p p e d C h i l d r e n A c t , P. L . 9 4 - 1 4 2 )。 到 了 1 9 9 0 年 , 美 國 通過了二項對於身心障礙者專用術語的法案,一項是「身心 障 礙 者 教 育 法 案 」 (the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 d u c a t i o n A c t , P. L . 1 0 1 - 4 7 6 ), 另 一 項 是 「 美 國 身 心 障 礙 者 法 案 」 ( t h e A m e r i c a n s w i t h D i s a b i l i t i e s A c t , P. L . 1 0 1 - 3 3 6 ) , 這 二項法案皆顯示出對於身心障礙者的尊重,並祛除長期以來 對 於 身 心 障 礙 者 有 關 「 殘 障 」、「 殘 疾 」 ( h a n d i c a p p e d ) 等 帶 有 歧視意涵之稱呼;以及宣示了對於身心障礙兒童之教育應是 免 費 的 、 適 性 的 ( 例 如 : 個 別 化 教 育 計 劃 )、 禁 止 具 有 歧 視 的 測驗、評鑑與安置、在最小限制環境的教學及合法的程序 ( S h e r r i l l & D e P a u w, 1 9 9 7 ) 。 及 至 1 9 9 4 年 聯 合 國 教 科 文 組 織 (UNESCO)在 特 殊 教 育 世 界 會 議 後 所 發 表 之 宣 言 (The S l a m a m c a S t a t e m e n t ) 更 強 調「 融 合 教 育 」( i n c l u s i v e e d u c a t i o n ). 1.

(13) 需 要 具 體 落 實 ( 陳 明 聰 , 民 8 9 )。 由上述有關身心障礙者教育法律制定之回顧,我們不難 發現,身心障礙者之教育發展脈絡不但是一種從「無」到 「有」,從「分」到「合」的過程;更是由「人權」的伸張 到 「 教 育 權 」 的 尊 重 ( 吳 武 典 , 民 85) 。 基 於 對 人 權 的 基 本 尊重及維護教育機會之均等,將身心障礙者融入普通教育的 情境中-「融合教育」的教育模式蔚然已成為現今教育發展 之 主 要 潮 流, 特 別 在 94-142 公 法 中 為 特 殊 教 育 明 訂 定 義 時 , 「體育」更是唯一被提及需要加入融合教育的課程領域 (Rowe & Stutts, 1987)。 回 顧 國 內 , 民 國 73 年 , 我 國 政 府 正 處 於 中 美 斷 交 以 來 的 自 強 建 國 時 期,在 如 此 艱 困 的 環 境 下,制 定 了 特 殊 教 育 法 , 全面展開劃時代的教育體制,期間歷經了特殊兒童普查,企 圖將身心障礙兒童找回,納入國民義務教育的體制中;到了 民 國 8 4 年 , 教 育 部 召 開 了 「 全 國 身 心 障 礙 教 育 會 議 」, 凝 聚 產學研各界之共識,並公布「中華民國身心障礙教育報告 書」,書中具體指出當前身心障礙教育十大課題:健全行政 措施、建立彈性學制、師資素質與量的提昇、改進評量與安 置、適性教學、技職訓練、發展特殊體育、家長參與、建立 支 援 系 統 、 建 構 輔 導 網 路 ( 教 育 部 , 民 84) , 該 報 告 書 規 劃 出 我 國 身 心 障 礙 教 育 之 遠 景 藍 圖,並 間 接 影 響 民 國 86 年、90 年政府新修訂特殊教育法及其施行細則,促成我國對於身心 障礙者之教育規劃更為周延。其中,在「中華民國身心障礙 教育書」中除了強調人性化融合的教育理念外,更提出了健 全特殊體育制度的各項內涵。由此,可以看出我國政府對於 身心障礙法案之制定,除了參照國際教育思潮,更融合了我. 2.

(14) 國國情之所需。 縱然,過去世界各國學者對於實施「融合教育」的看法 未 能 一 致 , 時 有 爭 議 (Block & Zeman, 1998; Houston-Wilson, D u n n , v a n d e r M a r s , & M c C u b b i n , 1 9 9 7 ), 但 這 些 爭 議 已 逐 漸 平 息 ; 並 轉 而 重 視 相 關 研 究 與 應 用 方 面 (DePauw & Doll-Tepper, 2000; Sherrill & Williams, 1996)。 然 而 , 國 際 上對於身心障礙者之融合體育模式的相關研究仍是少數 (Block & Conatser, 2002; Heikinaro-Johansson & Sherrill, 1994; Heikinaro-Johansson, Sherrill, French, & Huuka, 1995; Heikinaro-Johansson & Vogler, 1996), 國 內 在 身 心 障 礙 學 生 融 合 體 育 之 研 究 更 是 寥 寥 可 數 ( 吳 昇 光 , 民 89; 蔡 志 權 和 吳 昇 光 , 民 91; 民 92) 。 雖然法律規範對於身心障礙學童之教育,必須在最少限 制 的 環 境 內 , 達 到 最 大 可 能 之 發 展 (in the least restrictive environment to the maximum extent appropriate); 以 及 在 普 通體育班級中接受體育教學(融合體育)或是隔離的情境下 所實施之體育課程教學仍是身心障礙學生之權利。但在實際 研究中卻發現:不論是體育教師對身心障礙學生之教學專業 準備(例如:個別化之體育教學計劃)、或是對法律規範之 認知、或是在行政上所應獲得之鼓勵與支持皆是嚴重不足的 (Melograno & Loovis, 1991)。 在 這 樣 的 背 景 之 下 , 教 師 感 到 強 烈 的 愧 疚 及 不 適 任 感 (LaMaster, Gall, Kinchin, & Siedentop, 1998; Forlin, 2001)。 所 以 , 為 了 達 到 保 障 身 心 障 礙學生之基本人權、受教權、學習權之目的,並促使他們能 和非身心障礙同儕一樣,在最有利的教學情境下,一起達到 最大可能的發展目標;因此,探討在一般體育教學環境中,. 3.

(15) 影響體育教師對於教導身心障礙學生之態度因素,並提出改 變 態 度 的 策 略,這 是 適 應 體 育 運 動 ( a d a p t e d p h y s i c a l a c t i v i t y ) 領 域 中 十 分 重 要 的 研 究 議 題 之 一 (Doll-Tepper & DePauw, 1996; 吳 昇 光 , 民 89)。 DePauw和 Doll-Tepper (2000)更 進 一 步指出,適應體育運動之學者專家應肩負起領導時代潮流之 重責大任,採取堅實的哲學觀點,為創造「體育是所有兒童 的權利」之目標而努力。 在國外探討與本研究相關之文獻,大概可分為兩類,一 是 體 育 教 師 和 身 心 障 礙 學 生 關 係 變 項 研 究 (Cook, Cook, & Landrum, 2000; Rizzo, 1984; 1985; Rizzo & Kirkendall, 1995; Rowe & Stutts, 1987; Stewart, 1991; Tripp, 1988), 第 二類主要是一般學生(非障礙同儕)和身心障礙學生關係變 項 研 究 (Block, 1995; Favazza & Odom,1997; Goodway & R u d i s i l l , 1 9 9 6 ; 1 9 9 7 ; T r i p p , F r e n c h , & S h e r r i l l , 1 9 9 5 ; Vo g l e r , van der Mars, Darst, & Cusimano, 1990); 其 中 探 討 有 關 體 育 教 師 對 於 身 心 障 礙 學 生 教 學 態 度 之 研 究 非 常 豐 富 , Kowalski 和 R i z z o ( 1 9 9 6 ) 更 將 這 些 文 獻 區 分 成 四 大 領 域 , 包 括 :( 一 ) 以 身 心 障 礙 學 生 有 關 變 項 之 研 究 、( 二 )以 體 育 教 師 屬 性 有 關 變 項 之 研 究 、( 三 ) 以 職 前 體 育 教 師 有 關 變 項 之 研 究 與 ( 四 ) 態度改變之研究。 反觀國內,類似的研究大多出現在博碩士論文,大致可 分 成 三 大 領 域 , 包 括 : 體 育 教 師 對 一 般 學 生 教 學 態 度 研 究( 劉 仲 成 , 民 8 5 )、 一 般 教 師 對 身 心 障 礙 學 生 之 態 度 研 究 ( 楊 瑞 文 , 民 9 1 )、 特 殊 ( 適 應 ) 體 育 教 學 現 況 調 查 ( 陳 福 順 , 民 9 1 ; 許 銘 松 , 民 8 9 )。 將國內外之研究領域簡單比較即可發現,我國在探討有. 4.

(16) 關影響體育教師對於身心障礙學生教學態度的研究,尚待相 關領域之學者專家多加努力。因為,在融合體育教學的環境 中,體育教師指導身心障礙學生的態度,是扮演成功體育教 學 的 重 要 因 子 之 一 ( T r i p p & S h e r r i l l , 1 9 9 1 ), 而 態 度 更 是 達 成 目 標 的 起 始 要 素 (Heikinaro-Johansson & Sherrill, 1994; Sherrill, 1993)。 雖 然 如 此 , Sherrill (1993)亦 指 出 : 很 多 有 關體育教師對於身心障礙學生教學態度的研究是十分鬆散 的,因為他們的調查缺乏紮實的理論依據。因此,未來的研 究者在探討有關之議題時,除了要有嚴謹的研究方法外,更 應善採適當的研究工具。 雖然國外探討體育教師對身心障礙學生態度的文獻是 如此豐富且多樣,然而,仍有其不足之處;例如,參與研究 調查的對象,絕大多數以北美地區之體育教師為主,甚少將 不 同 區 域 ( 國 家 ) 列 為 參 與 研 究 對 象 ( D o w n s & Wi l l i a ms , 1 9 9 4 )。 此 外 , R i z z o ( 1 9 8 4 ; 1 9 9 3 ) 在 對 身 心 障 礙 類 別 下 定 義 時 (例 如 : learning disabled, physical disabled), 容 易 使 回 答 問 題者對不同的障礙類別產生混淆不清之處,進而影響其態度 之表達,最後將導致研究結果的真實性。 故 本 研 究 之 目 的 在 藉 由 修 訂 Rizzo 於 1993 年 編 制 之 「 P h y s i c a l E d u c a t o r s ' A t t i t u d e To w a r d Te a c h i n g I n d i v i d u a l s w i t h D i s a b i l i t i e s - Ⅲ ( P E AT I D - Ⅲ ) 」, 發 展 適 合 我 國 國 情 之 中 文 版「 體 育 教 師 指 導 身 心 障 礙 學 生 態 度 量 表 」, 以 調 查 瞭 解 我 國 體育教師教導身心障礙學生之態度現況,再據以提出有效提 昇體育教師教導身心障礙學生之正向態度策略,以作為政府 制定適應體育政策及師資培育機構課程規劃之參考依據。. 5.

(17)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 壹、研究問題 基於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討之問題有下列 三點: 一 、 不 同 背 景 變 項 的 教 師( 年 齡 、 性 別 、 體 育 教 學 年 資 、 適應. 特殊體育課程、特殊教育課程、身心障礙學. 生教學經驗、教學經驗品質評價、畢業學校類別、 主修科目、職務類別、自覺能力、運動員背景)對 於身心障礙學生的體育教學態度是否有所差異? 二、何種教師背景變項(年齡、性別、體育教學年資、 適應. 特殊體育課程、特殊教育課程、身心障礙學. 生教學經驗、教學經驗品質評價、畢業學校類別、 主修科目、職務類別、自覺能力、運動員背景)是 教師指導身心障礙學生態度的最佳預測因子? 三、體育教師對於不同障礙類別的學生(情緒. 行為異. 常、輕度-中度智能障礙、中度-重度智能障礙、 視覺障礙、肢體障礙、學習障礙、聽覺障礙、身體 病弱)在教學態度上是否有所差異? 貳、研究假設 依據上述研究問題,本研究所做之假設如下: 一 、 不 同 背 景 變 項 的 教 師( 年 齡 、 性 別 、 體 育 教 學 年 資 、 適應. 特殊體育課程、特殊教育課程、身心障礙學. 生教學經驗、教學經驗品質評價、畢業學校類別、 主修科目、職務類別、自覺能力、運動員背景)對 於身心障礙學生的體育教學態度有所差異。. 6.

(18) 二、體育教師的不同背景變項(年齡、性別、體育教學 年資、適應. 特殊體育課程、特殊教育課程、身心. 障礙學生教學經驗、教學經驗品質評價、畢業學校 類別、主修科目、職務類別、自覺能力、運動員背 景)在預測身心障礙學生的體育教學態度有顯著差 異。 三、體育教師對於不同障礙類別的學生(情緒. 行為異. 常、輕度-中度智能障礙、中度-重度智能障礙、 視覺障礙、肢體障礙、學習障礙、聽覺障礙及身體 病弱)在教學態度上有顯著差異。. 第三節. 基本假定、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基本假定 一、體育教師對於身心障礙學生之教學態度是可以藉由 態度量表測得的。 二、研究參與者將會真實的在態度量表上反應出對身心 障礙學生之教學態度。 貳、研究範圍 本 研 究 以 臺 中 市 , 現 任 國 民 小 學( 不 含 特 殊 學 校 或 資 源 班 )體 育 科 或 健 康 與 體 育 領 域 之 授 課 教 師 為 樣 本 。 參、研究限制 本 研 究 因 為 研 究 範 圍 之 關 係,應 用 到 其 他 不 同 地 區 或不同類別學校之體育教師對於身心障礙學生之教學 態度,可能有其限制。. 7.

(19) 第四節. 名詞解釋. 壹、融合體育: 是 指 在 一 般 體 育 課 程 情 境 中,身 心 障 礙 學 生 和 非 障 礙 同 儕 共 同 學 習 與 活 動 。 ( B l o c k & Vo g l e r , 1 9 9 4 ; H o d g e , D a r i s , Wo o d a r d , & S h e r r i l l , 2 0 0 2 ) 。 貳、身心障礙學生: 本 研 究 所 稱 身 心 障 礙 學 生 , 乃 依 據 Rizzo (1993)在 P E AT I D - Ⅲ 量 表 之 填 表 說 明 內 容 所 稱 之 情 緒. 行為異. 常、輕度-中度智能障礙及中度-重度智能障礙;以及 為使符合我國國情所加入之視覺障礙、肢體障礙、學習 障礙、聽覺障礙及身體病弱五種障礙類別(教育部,民 9 1 )。 一、情緒. 行為異常: 表示具有下列行為中一項或多項的特質條. 件:嚴重的偏離分裂、攻擊性或衝動的行為、退 縮或焦慮、一般普遍性的不愉快、憂鬱或情緒起 伏很大、不正當的行為、過動、社會適應不良、 神經過敏,經常接受行為管理計劃服務。 二、輕度-中度智能障礙: 是 指 在 標 準 化 智 力 測 驗 得 分 50-80 的 學 生 。 他們可能在發展溝通技巧及社會技巧上落後於同 儕;通常在職業及日常生活技巧的學習方面,可 能需要指導和. 或協助;在動作技巧的表現可能. 有困難,以及呈現注意力時間較短的現象。. 8.

(20) 三、中度-重度智能障礙: 智力明顯的低於標準,在標準化智力測驗得 分 50 分 以 下 。 他 們 可 能 無 法 進 行 言 辭 上 的 溝 通 、 及有限的社會化互動且需要他人的照護。 四、視覺障礙: 係指由於先天或後天原因,導致視覺器官之 構造缺損,或機能發生部分或全部之障礙,經矯 正後對事物之視覺辨認仍有困難,最佳矯正視 力 , 為 優 眼 視 力 未 達 0.3 或 視 野 在 20 度 以 內 者 。 五、肢體障礙: 係指上、下肢或軀幹之機能有部分或全部障 礙,致影響動作能力者。 六、學習障礙: 係 因 神 經 心 理 功 能 異 常,而 出 現 注 意、記 憶 、 理解、推理、表達、知覺或知覺動作協調等能力 有顯著問題,以致在聽、說、讀、寫、算等學習 上有顯著困難者。其障礙並非因感官、智能、情 緒等障礙因素或文化刺激不足、教學不當等環境 因素所直接造成之結果。 七、聽覺障礙: 是指由於先天或後天因素,造成聽覺器官之 構造缺損,或機能發生部份或全部之障礙,導致 對聲音之聽取或辨識有困難者。 八、身體病弱: 係指罹患慢性疾病,體能虛弱,需要長期療 養,以致影響體育活動者。. 9.

(21) 參、態. 度: 「態度是一種持久的、充滿情感的信念,影響個體. 某 種 特 定 行 為 」 ( S h e r r i l l , 1 9 9 8 , P. 7 ) 。 本 研 究 是 指 研 究 參與者在「體育教師指導身心障礙學生態度量表」之得 分情形。得分愈高所表示之態度愈正向,反之,得分愈 低 表 示 態 度 愈 負 向 ( 反 轉 題 型 之 分 數 亦 需 反 轉 )。 肆、體育教師: 係指在國民小學任教體育科或健康與體育領域之 在職教師。 伍、教學經驗品質評價: 係指體育教師過去在一般體育課中對於教導各類 身心障礙學生達成教學目標的自我評估。 陸、自覺能力: 係指體育教師對於達成在普通體育班級中身心障 礙學生之教學表現的自我判斷。. 10.

(2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為瞭解影響體育教師指導身心障礙學生態度之因素和過 去研究所採用之測量工具及其理論依據,本章共分三節進行 探 討 。 第 一 節 探 討 P E AT I D - Ⅲ 之 理 論 依 據 - 合 理 行 為 理 論 ; 第 二 節 探 討 P E AT I D - Ⅲ 之 演 進 ; 第 三 節 探 討 影 響 體 育 教 師 指 導身心障礙學生態度因素實證研究。. 第一節. 合 理 行 為 理 論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ripp 和 Sherrill (1991)在 適 應 體 育 有 關 之 態 度 理 論 (attitude theory of relevance to adapted physical education) 一 文 中 指 出 , 以 理 論 為 基 礎 研 究 (theory-based research)可 以 做 為 探 討 瞭 解 各 項 因 素 效 果( 包 括 態 度 與 行 為 )之 研 究 架 構 , 可惜的是,可以用來探討有關體育教師指導身心障礙者態度 之理論很多,但實際應用這些理論深入研究者卻很少。這樣 的研究結果,將導致發展適應體育知識理論及研究價值的限 制。 基 於 上 述 理 由 , 本 研 究 所 採 用 之 研 究 工 具 「 Physical E d u c a t o r s ' A t t i t u d e To w a r d Te a c h i n g I n d i v i d u a l s w i t h Disabilities-Ⅲ」 (Rizzo, 1993), 乃 依 據 Ajzen 和 Fishbein (1980)所 建 構 之 合 理 行 為 理 論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編 製而成。故進一步探討理論內容為研究所需。 F i s h b e i n 和 A j z e n 從 1 9 5 0 年 代 末 期,進 行 各 項 行 為 理 論 研 究 , 經 過 了 大 約 15 年 的 努 力 , 在 1967 年 提 出 了 這 項 有 關. 11.

(23) 行為預測理論之介紹,再經過數年的修訂、發展與測試,在 1 9 7 5 年 正 式 出 版,稱 之 為「 合 理 行 為 理 論 」( A j z e n & F i s h b e i n , 1980)。 合 理 行 為 理 論 主 張 行 為 (behaviors)起 源 於 個 人 的 兩 大 信 念 系 統 , 包 括 個 人 信 念 系 統 (personal beliefs)及 規 範 信 念 系 統 ( n o r m a t i v e b e l i e fs ), 該 理 論 之 基 本 假 設 為 , 人 通 常 是 理 性 的 (rational)且 會 有 系 統 的 運 用 可 得 到 的 訊 息 (Ajzen & Fishbein, 1980, p. 5), 當 行 為 本 身 是 有 意 志 且 自 願 的 (conscious and voluntary)時 候 , 行 為 會 受 到 意 圖 (intetion)的 影響,而意圖的形成乃受到個人信念(行為態度)與規範信 念 ( 主 觀 規 範 ) 的 共 同 影 響 ( 圖 2 - 1 - 1 )。 所 謂 行 為 態 度 係 指 個 體對於行為表現之正負向評價,而這些評價會有不同的權重(強 度 ), 兩 者 相 乘 積 的 總 和 將 可 預 測 個 人 對 特 定 行 為 的 態 度 。 而 主 觀 規範是指個體對於社會對其表現某種行為時所給予壓力的知覺, 以及個體順從每一重要參考對象的意願,所產生的交互作用(圖 2 - 1 - 2 )。 合理行為理論早已廣泛應用到節食、避孕藥使用、婦女職業 選擇、家庭計劃行為、消費行為、投票行為、酗酒行為的改變等 多 項 實 證 研 究 (Ajzen & Fishbein, 1980; 李 芳 欣 , 民 89; 李 佳 容 , 民 9 0 ), 並 成 功 預 測 與 解 釋 了 許 多 行 為( 曾 佳 珍 , 民 8 8; 蔡 佳 伶 , 民 8 3 ; 魏 米 秀 , 民 8 2 )。. 12.

(24) 行. 為. 態. 度. 態度和規範因素 之相對重要性 主. 觀. 圖 2-1-1. 規. 意. 圖. 行. 為. 範. 決 定 個 體 行 為 之 因 素。註:箭 頭 表 示 影 響 方 向。 ( 摘. 自 : Ajzen, I. & Fishbein, M. Understanding Attitudes and P r e d i c t i n g S o c i a l B e h a v i o r , 1 9 8 0 , P. 8 ). 態度. 意圖. 個人信念系統 行為結果之 評 價 (OE). 行為態度 (OE×BS). 信念強度 (BS). 意圖 規範信念系統. 行為 單一行為或一組行為. 信念系統. 主觀規範 (NB×M) 規範信念 順從動機 (NB) (M) 圖 2-1-2 由合理行為理論發展出的態度評量和行為改變的 方 法 。 註 : 信 念 、 態 度 、 意 向 和 行 為 是 獨 立 的 因 素 。 (摘 自 : S h e r r i l l , C . A d a p t e d P h y s i c a l A c t i v i t y, R e c r e a t i o n a n d S p o r t : Crossdisciplinary and Lifespan, 1998, p. 229) 為 了 更 進 一 步 瞭 解 與 預 測 行 為,A j z e n 和 F i s h b e i n ( 1 9 8 0 ) 在 行 為 意 圖 模 式 ( 圖 2-1-2) 前 加 入 人 口 統 計 變 項 、 目 標 態 度 與 人 格 特 質 等 外 部 變 項 對 行 為 的 影 響 ( 圖 2 - 1 - 3 ), 外 部 變 項可藉由兩種途徑來影響行為:. 13.

(25) 一、外部變項可經由影響行為信念和結果評價,與規範信念 和順從意願等兩組變數,進而間接影響行為意圖。 二、外部變項可直接影響對行為態度與主觀規範之相對重要 性。. 外部變項. 行為信念 行為態度. 人口統計 變數. 結果評估 態度與規範之 相對重要性. 行為 意圖. 行為. 對標的物的 態度 規範信念 人格特質. 主觀規範 順從意願. 表示信念與行為間穩定的理論關係 表示外部變項與行為間關係的可能解釋 圖 2-1-3. 外 部 變 項 對 行 為 的 間 接 效 果 。 (摘 自 : Ajzen I, &. Fishbein, M. Understanding Attitudes and Predicting Social Behavior, 1980, p. 84). 第二節. 體育教師指導身心障礙學生態度量表之演進. 自 從 美 國 政 府 實 施 94-142 公 法 及 IDEA 等 著 名 法 案 以 來,立法保障身心障礙者之學習權成為國際上一股風潮,甚 至將身心障礙者各項權利視為國力發展指標之一。雖然依據. 14.

(26) 上述各種法律之規範,體育教師對於融入一般體育教學情境 之身心障礙學生,必須像教導一般非障礙學生一樣,滿足所 有學生的需求,沒有任何拒絕的權利,但是,卻無法保障身 心 障 礙 學 生 在 這 樣 的 情 境 下 獲 得 接 納 (Kowalski & Rizzo, 1 9 9 6 )。 故 探 討 有 關 影 響 體 育 教 師 指 導 身 心 障 礙 者 態 度 因 素 之 研 究 紛 紛 出 版 (Folsom-Meek, Nearing, Groteluschen, & K r a m p f , 1 9 9 9 ; P a t r i c k , 1 9 8 7 ; R i z z o & Vi s p o e l , 1 9 9 1 , 1 9 9 2 ), 此 項 議 題 相 關 文 獻 主 要 發 表 於 國 際 適 應 體 育 運 動 學 會 (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F e d e r a t i o n o f A d a p t e d P h y s i c a l A c t i v i t y, 縮 寫 I F A PA ) 的 官 方 雜 誌 - 適 應 體 育 運 動 季 刊 ( A d a p t e d P h y s i c a l A c t i v i t y Q u a r t e r l y , 縮 寫 A PA Q ) 。 本 研 究 依 據 文 獻 回 顧 結 果 發 現 , 從 1984 年 到 2002 年 刊 登 在 A PA Q 探 討 本 研 究 議 題 相 關 之 態 度 測 量 工 具 , 大 多 以 Rizzo 依 據 合 理 行 為 理 論 為 架 構 所 發 展 出 來 之 態 度 量 表 為 主 (Folsom-Meek, Nearing, Groteluschen, & Krampf, 1999; Hodge & Jansma, 1999; Kowalski & Rizzo, 1996; Rizzo, 1984; 1985; Rizzo & Kirkendall, 1995)。 Rizzo (1984)所 建 立 之 「 體 育 教 師 指 導 身 心 障 礙 者 之 態 度 」 (Physical Educators' A t t i t u d e T o w a r d T e a c h i n g t h e H a n d i c a p p e d , 縮 寫 P E AT H ) 量 表 是適應體育運動領域第一個運用理論架構的態度研究量表 (Folsom-Meek & Rizzo, 2002)。 R i z z o ( 1 9 8 4 ) 所 編 製 P E AT H 量 表 , 其 內 容 效 度 ( c o n t e n t validity)歷 經 由 全 美 六 位 知 名 學 者 專 家 所 確 認 , 包 括 , 體 育 博士四位、特殊教育博士一位、教育心理學博士一位,其中 四 位 具 有 教 授 身 份 。 全 量 表 之 信 度 係 數 Chronbach α 為 .97。 P E AT H 量 表 結 構 包 括 和 指 導 身 心 障 礙 者( 學 習. 15. 認知及肢體.

(27) 障 礙 )行 為 態 度 有 關 之 信 念 陳 述 句 2 0 題 及 體 育 教 師 背 景 變 項 問 句 。 P E AT H 量 表 之 發 展 , 乃 依 據 信 念 是 構 成 指 導 身 心 障 礙 學 生 態 度 的 基 礎 , 而 P E AT H 量 表 的 2 0 題 陳 述 句 包 含 了 5 - 7 項 重 要 的 信 念,當 這 20 題 陳 述 加 總 計 分 所 得,即 代 表 教 師 指 導身心障礙學生的態度。 到 了 1 9 8 6 年 R i z z o 將 P E AT H 的 陳 述 句 減 為 1 2 題,並 將 障礙類別從學習. 認 知 (learning/cognitive)及 肢 體 障 礙. (physical disabilities)改 變 為 行 為 異 常 (behavioral disorder)、 可 教 育 性 智 能 障 礙 (educable mentally retarded)及 學 習 障 礙 (learning disabled), 每 一 障 礙 類 別 同 時 搭 配 Likert 五 點 量 表 , 成 為 P E AT H - Ⅱ 。 P E AT H - Ⅱ 的 內 容 效 度 ( c o n t e n t v a l i d i t y )仍 是 經 由 6 位 身 心 障 礙 學 生 教 學 教 育 計 劃 的 重 要 知 名 專 家 所 確 認 ; 隨 後 以 因 素 分 析 (factor analysis)來 驗 證 其 建 構 效 度 (construct validity)並 獲 得 支 持 。 而 在 行 為 異 常 、 可 教 育智能障礙、學習障礙各分量表及全量表之 α 信度係數分別 為 . 8 8 、 . 8 9 、 . 8 8 及 . 8 5 ( R i z z o & Vi s p o e l , 1 9 9 1 ) 。 Rizzo (1993)後 來 為 了 符 應 美 國 現 行 法 律 規 範 及 專 業 習 慣 用 語 , 將 P E AT H - Ⅱ 修 訂 為 P E AT I D - Ⅲ 。 例 如 , 以 「 障 礙 類 別 」( " d i s a b l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 ) 取 代「 殘 障 類 別 」( " h a n d i c a p p i n g condition" ), 而 這 些 用 語 的 替 換 , 並 未 影 響 到 信 念 陳 述 句 中 的行為目標、情境脈絡及時間等重要因素的改變,依據 Kowalski 和 Rizzo (1996)的 研 究 認 為. P E AT I D - Ⅲ 仍 然 保 持 與. 合理行為理論之一致性。 P E AT I D - Ⅲ 量 表 依 舊 維 持 P E AT H - Ⅱ 之 1 2 題 陳 述 句 及 搭 配 Likert 五 點 量 表 的 題 型 ; 障 礙 類 別 修 訂 為 情 緒 /行 為 異 常 (emotional/behavioral disorder, 縮 寫 EBD)、 特 定 學 習 障 礙. 16.

(28) ( s p e c i f i c l e a r n i n g d i s a b i l i t y, 縮 寫 S L D ) 、 輕 度 - 中 度 智 能 障 礙 ( m i l d l y - m o d e r a t e l y m e n t a l l y i m p a i r e d , 縮 寫 M M M I )、 中 度 - 重 度 智 能 障 礙 (moderately-severely mentally impaired, 縮 寫 MSMI)四 種 。 P E AT I D - Ⅲ 之 1 2 題 陳 述 句 中,其 中 6 題( 第 1 , 2 , 3 , 4 , 1 1 , 12 題 )以 正 向 措 詞 表 達 、 另 外 6 題( 第 5-10 題 )則 屬 負 向 , 而 這 12 題 的 排 列 組 合 是 以 隨 機 方 式 編 排。然 而,因 為 有 負 向 措詞的題型,其計分時應先加以反轉,再加總分數,所得分 數 愈 高 代 表 愈 具 正 向 態 度,反 之 亦 然。Folsom-Meek 和 Rizzo ( 2 0 0 2 ) 最 近 以 主 成 份 分 析 ( p r i n c i p a l c o m p o n e n t s a n a l y s i s )、 斜 交 轉 軸 (obligue rotation)及 最 大 變 異 轉 軸 (varimax rotation) 驗 證 P E AT I D - Ⅲ 之 建 構 效 度 獲 得 支 持 。 其 研 究 指 出 , P E AT I D - Ⅲ 測 得 主 要 三 項 因 素 , 這 三 項 因 子 解 釋 變 異 量 超 過 50%, 分 別 被 命 名 為 : 教 學 成 果 、 學 生 學 習 效 果 及 學 術 準 備 需 求 。 12 題 陳 述 句 之 因 素 負 荷 (component loadings)皆 高 於 .40, 其 中 7 題 大 於 .71。 全 量 表 之 Cronbach α 係 數 為 .88, 各 障 礙 類 別 分 量 表 .71 以 上 。 綜 上 所 述 , P E AT H 量 表 自 1 9 8 4 年 由 R i z z o 依 據 合 理 行 為 理 論 編 製 以 來 , 9 年 內 歷 經 二 次 修 訂 (1986, 1993), P E AT I D - Ⅲ 之 所 以 廣 為 適 應 體 育 運 動 領 域 研 究 者 採 用 之 主 要 原因,是因為它可以同時應用在職前或在職教師的態度測量 上,並且可以依據研究者研究之所需,指定障礙類別與障礙 類別數量。而形成如此具有實用與多功能特質的量表,是來 自 理 論 模 式 為 發 展 的 基 礎 上 (Folsom-Meek & Rizzo, 2002)。. 17.

(29) 第三節. 影響體育教師指導身心障礙學生態度因素實 證研究. 由 於 94-142 公 法 確 立 身 心 障 礙 學 生 其 有 在 最 少 限 制 的 環境下接受體育教學的權利,這樣的規範,相對促使體育教 師必須面對其角色扮演改變之挑戰。其中,體育教師指導身 心障礙學生的態度,近十年來,一直是適應體育運動研究者 所 關 注 ( C o n a t s e r, B l o c k , & L e p o r e , 2 0 0 0 ; D o w n s & Wi l l i a ms , 1994; Lienert, Sherrill, & Myers, 2001; Hodge, Murata, & Kozub, 2002; Rizzo & Kir kendall, 1995; Ri zzo & Wright, 1988), 更 是 被 認 為 達 成 融 合 體 育 教 育 目 標 之 起 點 (Heikinaro-Johansson & Sherrill, 1994; Sherrill, 1993)。 與本研究主題相關之國內外實證研究回顧分析如下: 壹、國外相關研究 Rizzo (1984)為 了 調 查 體 育 教 師 教 導 身 心 障 礙 學 生 之 態 度 與 身 心 障 礙 學 生 障 礙 類 別( 學 習 和 身 體 障 礙 )及 其 就 讀 年 級 (K-3, 4-6, 7-8)之 關 係 , 隨 機 選 取 262 名 美 國 中 西 部 任 教 K-8 年 級 小 學 體 育 教 師( 男 生 150 人 , 女 生 1 1 2 人 ), 其 中 2 1 0 名 教 師 ( 8 0 % ) 同 意 參 與 , 並 完 成 P E AT H 量 表 , 有 效 樣 本 數 1 9 4 份 ( 7 4 % ) 。 研 究 經 2 × 3 隨 機 化 區 組 多 因 子 設 計 (randomized block factorial design)及 Tukey HSD 考 驗 , 結 果 顯 示 , 障 礙 類 別 和 就 讀 年 級 的 主 要 效 果 皆 達 顯 著。障 礙 類 別 和 就 讀 年 級 間 無 顯 著 交 互 作 用 F ( 2 , 3 8 6 ) = . 2 3 , p > . 0 5。 研 究 結 果 指 出 , 體育教師對學習障礙學生的態度比對身體障礙學生的 態 度 更 正 向 ; 以 及 , 對 低 年 級 (K-3)身 心 障 礙 學 生 的 態. 18.

(30) 度 比 中 年 級 (4-6)、 高 年 級 (7-8)更 正 向 。 然 而 , 當 Rizzo 更 進 一 步 進 行 ω2 統 計 解 釋 力 ( 關 聯 強 度 ) 分 析 時 發 現 , 「 就 讀 年 級 」和「 障 礙 類 別 」變 項 的 ω2 值 分 別 僅 有 1 . 9 5 % 及 2 . 8 % , 與 一 般 所 需 ω2 值 1 0 % 以 上 ( T o l s o n , 1 9 8 0 ; Thomas, Salazar, & Landers, 1991), 明 顯 偏 低 。 由 上 述 研 究 結 果 報 告 , Rizzo 認 為 體 育 教 師 的 職 前 訓練與在職教育課程內容對於體育教師指導身心障礙 學生的態度影響甚鉅。此外,體育課程模式設計,可能 是造成體育教師對愈高年級的身心障礙學生抱持愈負 面 態 度 的 原 因 。 依 據 Rizzo 本 篇 研 究 和 其 他 相 類 似 ( M i n n e r & K n u t s o n , 1 9 8 2 ) 之 研 究 結 果 證 實:體 育 教 師 在 一 般 體 育 課 中 教 導 身 心 障 礙 學 生 之 教 學 技 巧、策 略 以 及 課程內容的調適能力仍待努力提昇。 R i z z o 和 Vi s p o e l ( 1 9 9 1 ) 運 用 由 R i z z o 於 1 9 8 6 年 所 修訂之第二版「體育教師對身心障礙學生教學態度量 表 」( P E AT H - Ⅱ ) 針 對 來 自 美 國 東 北 部 各 州 參 與 健 康 相 關 的 研 討 會 之 94 名 幼 稚 園 到 高 中 (K-12)的 體 育 教 師 , 對 可 教 育 性 智 能 障 礙 者、行 為 異 常 者 及 學 習 障 礙 者 的 態 度 進 行 施 測,以 探 討 不 同 背 景 變 項 體 育 教 師( 年 紀、教 學 年 資、適 應 體 育 課 程、最 高 學 歷、特 殊 教 育 課 程、性 別 、 身 心 障 礙 學 生 教 學 年 資 、 自 覺 能 力 )和 教 導 身 心 障 礙 學 生( 可 教 育 性 智 能 障 礙、行 為 異 常 及 學 習 障 礙 )態 度 之 關係。研究結果指出,在八項教師背景變項當中,只有 身 心 障 礙 學 生 教 學 年 資,和 自 覺 能 力 二 項 與 教 師 態 度 有 顯 著 相 關;而 和 自 覺 能力 有 顯 著 相 關 的 教 師 變 項 包 括 : 年紀、適應體育課程數目、性別、身心障礙學生教學年. 19.

(31) 資、身 心 障 礙 學 生 教 學 態 度。經 由 順 向 逐 步 多 元 回 歸 分 析 結 果 , 自 覺 能 力 變 項 對 態 度 的 解 釋 變 異 量 有 1 2 %, 是 預 測 態 度 的 最 佳 因 子;再 藉 由 受 試 者 內 單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 o n e - w a y w i t h i n - s u b j e c t s A N O VA ) 顯 示 , 學 習 障 礙 者 比可教育性智能障礙及行為異常者受到體育教師更正 向的教學態度。 依 據 上 述 研 究 結 果 , R i z z o 和 Vi s p o e l ( 1 9 9 1 ) 強 調 體 育 師 資 培 育 機 構 應 重 視 課 程 設 計( 兼 具 學 術 準 備 與 教 學 經 驗 ), 以 提 昇 自 覺 能 力 及 態 度 ; 此 外 , 研 究 者 認 為 , 藉 由 強 調 障 礙 相 似 性 (similarities)的 教 學 經 驗 , 可 以增進成功融合的可能性。 R i z z o 和 Vi s p o e l ( 1 9 9 2 ) 調 查 美 國 東 北 部 某 州 立 大 學 174 位 學 生,分 別 在 修 完 適 應 體 育 課 程 或 兒 童 體 育 課 程 之 後,對 於 身 心 障 礙 學 生 之 態 度 是 否 有 顯 著 差 異 之 研 究 中,要 求 研 究 參 與 者 在 課 程 開 始 之 前 與 結 束 後,分別 完 成 P E AT H - Ⅱ 的 作 答 。 研 究 結 果 指 出 , 學 生 修 完 適 應 體育課程之後對身心障礙學生的態度有顯著改變(提 昇 ), 但 是 , 修 完 兒 童 體 育 課 程 之 後 , 對 於 身 心 障 礙 學 生的態度並未有顯著改變。另外,障礙類別角色之不 同,並 未 影 響 態 度 改 變,研 究 參 與 者在前後測均對可教育 性智能障礙學生有較正向的態度。 依 據 研 究 結 果 , R i z z o 和 Vi s p o e l ( 1 9 9 2 ) 提 出 和 Patrick (1987)及 Stewart (1988)等 相 關 研 究 有 一 致 性 的 看 法,認 為 以 各 種 不 同 的 策 略( 訊 息、直 接 接 觸、替 代 經 驗 及 社 會 說 服 )有 系 統 、 有 計 劃 的 進 行 未 來 體 育 教 師 的 培 育 課 程,可 以 有 效 提 昇 他 們 對 於 身 心 障 礙 學 生 的 教. 20.

(32) 學態度。 然 而,在 本 篇 研 究 當 中,未 來 體 育 教 師 對 可 教 育 性 智能障礙學生比其它障礙類別的學生抱持更正向態度 的 研 究 結 果 , 和 他 們 在 1991 年 調 查 現 職 體 育 教 師 對 學 習 障 礙 學 生 抱 持 較 正 向 態 度 的結 果,明 顯 的 有 所 不 同 。 R i z z o 和 Vi s p o e l ( 1 9 9 2 ) 認 為,造 成 差 異 的 主 要 原 因 在 於 豐富的實際教學經驗。但是,有關行為異常學生部份, 在 他 們 前 後 (1991, 1992)所 做 的 研 究 調 查 中 , 受 到 體 育 教 師 負 面 的 態 度 是 一 致 的。他 們 進 一 步 討 論,認 為 不 論 職前或現職體育教師或許皆需要更有效的班級經營策 略,以達到有效能的體育教學。 D o w n s 和 W i l l i a m s ( 1 9 9 4 ) , 運 用 R i z z o 的 P E AT H 量表,對英格蘭、丹麥、比利時及葡萄牙四個國家共 371 名 體 育 系 學 生 進 行 施 測 , 比 較 在 不 同 文 化 脈 絡 之 未 來體育教師對安置在普通班運動情境的身心障礙學生 態度是否有差異。研究資料經由曼-惠特尼 U 考驗 (Mann-Whitney U test)結 果 顯 示 , 在 未 來 體 育 教 師 之 性 別、過 去 經 驗 及 身 心 障 礙 學 生 的 障 礙 類 別 變 項 上 有 顯 著 差 異 ; 在 跨 文 化 (cross-cultural)的 比 較 上 發 現 , 比 利 時 的 大 學 生 與 英 格 蘭、丹 麥 及 葡 萄 牙 的 大 學 生 在 態 度 上 有 顯 著 差 異,具 較 負 向 的 態 度。文 中 並 建 議 未 來 的 研 究 者 應 多 重 視 社 會 結 構 (social structure)及 文 化 變 項 (cultural variables)對 態 度 的 影 響 。 B l o c k 和 R i z z o ( 1 9 9 5 ) 運 用 P E AT I D - Ⅲ , 針 對 1 5 0 位 美 國 中 西 部 公 私 立 學 校 體 育 教 師,測 量 其 對 指 導 安 置 在普通班級重度到極重度障礙學生的態度和教師背景. 21.

(33) 變 項 的 相 關 時,結 果 發 現:當 教 學 經 驗 品 質 的 提 昇 及 增 加 老 師 修 習 適 應 體 育 課 程 時,教 師 對 重 度 障 礙 者 的 態 度 愈 好;而 藉 由 特 殊 教 育 及 教 師 能 力 知 覺 課 程 的 增 加,可 提昇教師對極重度障礙者的態度。 R i z z o 和 K i r k e n d a l l ( 1 9 9 5 ) 運 用 P E AT H - Ⅱ, 研 究 有 關 主 修 體 育 之 大 學 生 ( 1 7 4 名 ) 的 背 景 變 項( 性 別 、 年 齡 、 在 校 年 資、與 障 礙 學 生 相 處 的 經 驗、教 導 障 礙 學 生 的 自 覺 能 力 及 與 個 別 障 礙 有 關 之 學 術 準 備 )和 他 們 對 於 指 導 可 教 育 性 智 能 障 礙、學 習 障 礙 及 行 為 異 常 學 生 態 度 的 相 關,發 現 所 選 取 的 背 景 變 項 和 整 體 態 度 間,皆 無 顯 著 相 關 , 甚 至 在 學 術 準 備 和 自 覺 能 力 呈 現 負 相 關 (r = -.21, p < .01); 而 經 順 向 逐 步 多 元 回 歸 分 析 結 果 , 得 到 自 覺 能 力 和 學 術 準 備 是 整 體 正 向 態 度 的 顯 著 預 測 因 子,而 解 釋 變 異 量 僅 達 9%。 基 於 上 述 結 果 , Rizzo 和 Kirkendall (1995)認 為 , 本 研 究 在 有 限 範 圍 內 的 抽 樣 ( 方 便 取 樣 , 而 非 隨 機 抽 樣 )導 致 所 選 取 的 變 項 之 差 異 顯 著 性 以 及 關 聯強度皆未達估計值。 K o w a l s k i 和 R i z z o ( 1 9 9 6 ) , 運 用 P E AT I D - Ⅲ , 測 量 並 分 析 246 名 美 國 東 北 部 大 學 體 育 系 學 生 屬 性( 性 別 、 課 程 水 準 、 主 修 科 目 、「 泡 製 式 」 課 程 ( i n f u s i o n - b a s e d curriculum)及 適 應 體 育 課 程 的 數 目 、 自 覺 能 力 ) 和 教 導 身 心 障 礙 者 態 度 的 關 係,結 果 指 出 研 究 參 與 者 背 景 變 項 當 中 和 正 向 態 度 達 顯 著 相 關 者 包 括:自 覺 能 力、泡 製 式 課程數目、適應體育課程數目及主修科目。此外,經由 逐步多元回歸分析結果,預測整體正向態度之最佳因 子,依序是:自覺能力、泡製式課程數目、適應體育課. 22.

(34) 程 數 目 、 主 修 科 目 。 依 據 上 述 研 究 結 果 , Kowalski 和 Rizzo (1996)進 一 步 指 出 體 育 教 師 的 專 業 培 育 課 程 扮 演 極 重 要 的 角 色 , 因 為 學 術 準 備 (academic preparation)和 身 心 障 礙 者 的 教 學 經 驗,會 直 接 或 間 接 的 影 響 體 育 教 師 的態度和自覺能力。因此,提昇教學能力,增加成功教 學經驗的可能性是發展體育教師正向態度的重要策 略。而 為 了 達 到 上 述 目 的,泡 製 式 課 程 的 實 施 是 一 項 有 效提昇適應體育教師正向態度的培育方式。 H o d g e , D a v i s , Wo o d a r d 和 S h e r r i l l ( 2 0 0 2 ) 比 較 不 同 實 習 課 程 型 態 對 體 育 教 師 態 度 和 自 覺 能 力 (perceived competence)的 差 異 研 究 時 發 現 , 在 校 內 外 這 兩 種 實 習 課 程 型 態 (on-campus 和 off-campus)和 體 育 教 師 的 自 覺 能 力,未 達 顯 著 差 異,同 時 兩 種 課 程 型 態 皆 能 顯 著 提 昇 體 育 教 師 自 覺 能 力;然 而,經 由 這 兩 種 實 習 課 程 型 態 在 前 後 態 度 改 變 的 比 較 上,卻 無 顯 著 差 異。而 這 樣 的 研 究 結 果 與 過 去 H o d g e 和 J a n s m a ( 1 9 9 9 ) 所 做 之 研 究 結 果( 兩 種 課 程 型 態 皆 能 提 昇 正 向 態 度,而 且,在 校 園 內 的 顯 著高 於 校 園 外 的 ) 明 顯 不 同 , Hodge 等 人 (2002)認 為 可 能 的 因素包括:課程設計、指導教師的教學理念、教科書的 版 本 、 教 學 目 標 與 內 容 及 P E AT I D - Ⅲ 的 適 用 性 等 。 茲 將 上 述 實 證 研 究 摘 要 如 表 2-1-1, 以 便 於 閱 讀 。. 23.

(35) 表 2-1-1 體 育 教 師 指 導 身 心 障 礙 學 生 態 度 摘 要 表 研 究 者 Rizzo (1984). Rizzo & Vi s p o e l (1991) Rizzo & Vi s p o e l (1992) Downs & Williams (1994) Block & Rizzo (1995) Rizzo & Kirkendall (1995) Kowalski & Rizzo (1996). 研 究 工 具. P E AT H. P E AT H - Ⅱ. P E AT H - Ⅱ. P E AT H. P E AT I D - Ⅲ. P E AT H - Ⅱ. P E AT I D - Ⅲ. Hodge, Davis, Wo o d a r d , P E AT I D - Ⅲ & Sherrill (2002). 研究參與者國別. 研 究 目 的. 主 要 研 究 結 果. 美 國. 障 礙 類 別 與 就 讀 年 級 和 教 師 態 度 之 關 係 。. 教 師 對 學 障 及 低 年 級 者 具 有 較 正 向 的 態 度 。. 美 國. 探 討 K-12 體 育 教 師 屬 性 和 態 度 之 關 係 。. 比 兒 美 國 態 響 不 英國、丹 教 麥、葡萄 教 牙、比利時 係. 較 童 度 。 同 師 學 。. 適 應 體 育 體 育 課 程 在 改 變 的 影 文 化 背 景 之 與 障 礙 學 生 態 度 之 關. 美 國. 體 育 教 師 屬 性 和 教 學 態 度 之 關 係 。. 美 國. 體 育 系 學 生 屬 性 與 障 礙 學 生 教 學 態 度 之 關 係 。. 美 國. 未 來 體 育 教 師 屬 性 和 教 學 態 度 之 關 係 。. 美 國. 不 同 實 習 課 程 型 態 在 自 覺 能 力 和 態 度 的 比 較. 教 能 著 生 度 適 有 度 達 比 育 生 度. 學 力 相 受 。 應 效 , 顯 利 教 有 。. 年 和 關 到. 資 態 ; 較. 和 度 學 正. 自 有 障 向. 覺 顯 學 態. 體 提 兒 著 時 師 較. 育 昇 童 差 的 對 負. 課 正 體 異 未 障 向. 程 向 育 。 來 礙 的. 可 態 未 體 學 態. 適 應 體 育 及 特 殊 教 育 課 程 可 提 昇 教 師 正 向 態 度 自 準 態 子 自 準 態 子 在 的 在 度 著. 覺 備 度 。 覺 備 度 。 校 實 自 改 差. 能 力 和 學 術 是 整 體 正 向 最 佳 預 測 因 能 力 和 學 術 是 預 測 正 向 之 最 佳 因 園 習 覺 變 異. 內 課 能 上 。. 和 程 力 未. 校 型 和 達. 外 態 態 顯. 依據上述文獻分析結果,可以歸納出以下幾點: 一 、 研 究 工 具 : 主 要 是 以 Rizzo (1984, 1986, 1993)所 編 製 或 修 訂 之 P E AT H , P E AT H - Ⅱ , P E AT I D - Ⅲ 為 態 度. 24.

(36) 測量工具。 二 、「 體 育 教 師 」 區 分 : 現 職 及 職 前 兩 類 。 三、體育教師屬性變項:包括性別,年紀,教學年資, 身心障礙學生教學年資,最高學歷,是否修過適應 特殊體育、特殊教育,自覺能力...等,依據 研究所需(例如:探討職前或在職體育教師教學態 度 相 關 研 究 ), 選 定 不 同 背 景 變 項 。 四、身心障礙類別變項:包括情緒. 行為異常、學習障. 礙、肢體障礙、智能障礙等類別,依據研究者所欲 探討之障礙類別,而進行選取。 另外,睽諸國外相關研究發展脈絡可以發現,由於 受 到 法 律 規 範 的 影 響,身 心 障 礙 學 生 在 最 小 限 制 的 環 境 下 學 習,以 達 到 最 大 可 能 發 展 的 教 育 目 標 是 一 項 基 本 權 利。而 在 一 般 教 學 環 境 下,體 育 教 師 指 導 身 心 障 礙 學 生 之 態 度 是 影 響 教 學 成 效 的 最 重 要 因 素,所 以 開 始 重 視 影 響 態 度 相 關 因 素 的 探 究。而 在 眾 多 因 素 中,有 些 因 素( 年 齡、性別、障礙類別...)是無法改變的。因此,研 究 者 轉 而 進 行 影 響 態 度 改 變 相 關 因 素( 學 術 準 備 、 接 觸 經 驗、自 覺 能 力 )的 實 證 研 究,期 望 藉 由 師 資 培 育 機 構 所 提 供 之 各 項 課 程 的 調 適 與 整 合,促 使 未 來 的 體 育 教 師 覺 得 自 己 有 能 力 面 對 身 心 障 礙 學 生 教 學 工 作,提 昇 他 們 的正向態度以達到教育均等的目標。 貳、國內相關研究 如 前 所 述,國 內 探 討 有 關 體 育 教 師 指 導 身 心 障 礙 學 生 教 學 態 度 之 研 究 領 域 尚 待 努 力,以 下 僅 從 相 關 之 體 育 教 師 對 一 般 學 生 教 學 態 度 研 究、一 般 教 師 對 身 心 障 礙 學. 25.

(37) 生教學態度研究及適應. 特殊體育教學現況調查這三. 大方向進行文獻探討。 一、體育教師對一般學生教學態度研究 劉 仲 成 ( 民 85) 以 自 編 之 「 國 小 教 師 體 育 教 學 態 度 量 表 」 對 672 名 南 投 縣 國 小 現 職 體 育 教 師 (科任、級任、兼任)進行體育教學態度研究。 在不同教師背景變項與體育教學態度有顯著差異 的結果包括:男教師比女教師具有更積極的體育 教學態度,有參加過相關體育研習活動者具較積 極的態度;科任、兼任體育教師比級任教師的體 育教學態度積極。 陳 照 明( 民 8 6 )以「 體 育 教 學 專 業 態 度 量 表 」 比較不同屬性變項的師範院校學生在體育教學專 業態度上之差異,發現自覺體育知能不足,是不 願意從事體育教學的主要因素。師院學生認為學 校所教授之體育課程不足以滿足未來體育教學所 需。此外,男生在體育教學專業態度上普遍優於 女生;體育組學生在「教學態度」上優於非體育 系、組學生及體育系學生。 杜 壬 昌 ( 民 90) 以 自 編 之 「 國 民 小 學 體 育 教 師教學態度及教學成效量表」對台北縣現職體育 課授課教師,研究不同背景變項之體育教師對教 學態度及成效之影響。依據研究結果顯示,男性 比女性具較積極態度;體育科系學士後師資班之 教師教學態度最佳;體育專任教師教學態度比兼 任教師及級任教師佳。. 26.

(38) 黃 榮 宗 , 張 定 忠 , 劉 文 忠 和 林 貴 福 ( 民 88) 以自編「國小教師體育教學態度量表」對桃竹苗 區 四 縣 市 國 民 小 學 419 名 教 師 分 析 其 背 景 變 項 與 體育教學態度之差異。研究指出,性別、年資、 職務、體育專業、教練經驗與進修等因素達顯著 差異;級任教師體育教學態度最差,研究者認為 是受到級務工作繁忙及體育專業知能不足所影響。 二、一般教師對身心障礙學生教學態度研究 蘇 燕 華 ( 民 89) 以 深 度 訪 談 之 研 究 方 式 , 對 台 北 市 12 位 國 小 普 通 班 教 師 , 調 查 他 們 的 融 合 教 學經驗及看法,此質性研究指出: (一)有無特教專長與身心障礙學生相處經驗會影 響教師對身心障礙學生的接納與自覺能力。 ( 二 )課 程 統 一 進 度 、 團 體 式 教 學 、 班 級 人 數 過 多 、 缺乏教材教具、身心障礙學生能力及普通學 生家長壓力會影響教師教學意願。 (三)教師對身心障礙學生融入普通教學情境,在 學習權與教育成效上呈現兩極看法,大多數 老師雖然贊同保障身心障礙學生教育權,但 前提是除非身心障礙學生不會表現出嚴重傷 害或干擾行為,否則應加以限制,以保障普 通學生的權益;另一方面,教師們相信融合 教育有助於身心障礙學生的社會適應與學業 學習,但在同儕的互動質量與學業進步方 面,教師認為是有限的。 楊 瑞 文 ( 民 91) 以 自 編 「 國 民 中 學 教 師 對 聽. 27.

(39) 覺障礙學生融合教育之認知與支持度研究問卷」 對臺灣省、台北市及高雄市國中階段設有啟聰班 ( 資 源 班 )學 校 的 普 通 班 導 師 、 專 任 教 師 4 1 9 人 , 比較其對聽障學生特性瞭解與態度之差異。研究 結果主要發現: (一)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啟聰教學年資、任教 地 區、接 觸 程 度、特 殊 教 育 背 景、任 教 類 別 ) 的國中教師對融合教育的瞭解程度有顯著差 異。 (二)上述不同背景變項(性別除外)的國中教師 對聽障學生的態度有顯著差異。 (三)國中教師對聽障學生特性及融合教育本質愈 瞭解,則對聽障學生融合教育愈支持。 (四)國中教師對聽障學生融合教育態度最佳預測 因子包括:融合教育瞭解程度、聽障學生障 礙特性瞭解程度及特殊教育背景。 三、適應. 特殊體育教學現況分析 許 銘 松 ( 民 89) 以 自 編 「 國 民 小 學 啟 智 班 體. 育 教 學 現 況 調 查 表 」對 臺 灣 地 區 4 9 0 所 國 小 , 1 5 4 6 名教師進行問卷調查。主要研究發現如下: (一)體育教學現況:啟智班體育教師之教育背景 以 特 教 20 學 分 班 結 業 及 特 殊 教 育 所 、 系 、 科、組畢業為主。體育教學採自成班(隔離 式)教學最多。教材選擇依據特殊體育教材 綱要及自編為主。教學內容以體能活動和球 類為主。. 28.

(40) (二)啟智班體育教學最感到困難的問題依次為: 學生問題、場地、教材、師資、教學進度及 成績評量。 (三)啟智班教師對實施融合式體育教學的意見: 以輕度障礙類別為主,並希望降低人數,在 特教學分. 適應體育學分的學習需求,學校. 行 政 單 位 在 教 材 、 教 具 、 設 備( 施 )的 充 實 , 並提供進修管道,舉辦融合式體育教學觀摩 與研習會。 陳 福 順( 民 9 1 )以 施 大 立( 民 8 6 )編 製 之「 對 特殊體育實施現況與意見調查問卷」對臺灣省中 部五縣市(台中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 雲林縣)設有特殊班之國小,每校抽取特殊教師 及體育教師各一名,以及特殊學校國小階段,每 校抽取各年級級任教師及體育教師各一名,共計 2 7 9 名 進 行 研 究 調 查,以 瞭 解 國 小 階 段 身 心 障 礙 學 生實施體育教學的現況、特殊體育實施的需求、 困難與意見,以及不同背景變項對特殊體育教學 與特殊體育課程期許的差異情形。主要研究結果 如下: (一)身心障礙學生體育教學現況以導師擔任為 主,同時,大都在特殊班進行體育教學,八 成以上體育教師會為身心障礙學生規劃特殊 體育課程。 ( 二 ) 49.1%的 教 師 認 為 身 心 障 礙 學 生 的 體 育 教 學,應在特殊班中進行。. 29.

(41) (三)特殊教師對體育專業知能不足,而體育教師 欠缺身心障礙學生特質、行為等背景知識是 推動特殊體育的障礙。 (四)特殊學校教師與普通學校體育教師在特殊體 育教學自覺能力優於特殊學校體育教師及普 通學校特殊教師兩類教師。 (五)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服 務年資、特殊體育教學年資、教育程度、學 術 準 備 )教 師 對「 教 好 特 殊 體 育 課 程 」與「 特 殊體育課程期許」未達顯著差異。 依據上述國內相關研究分析,可以發現我國 國民小學一般體育課之授課教師,主要仍以級任 導 師 為 主 ( 5 3 % ), 其 次 才 是 兼 行 政 職 務 教 師 ( 3 0 . 8 % ) 及 體 育 專 任 教 師 ( 1 6 % )。 而在眾多因素影響之下,級任導師對一般學 生的體育教學態度卻是最差的。面對這樣的研究 結果,不禁令人懷疑,當愈來愈多的身心障礙學 生融入一般體育教學情境時,體育教師又是以何 種態度來面對他們?形成此教學態度的因素又是 什麼?哪些態度因素是可以藉由各種策略予以改 變的?這些問題的釐清,需賴大量的實證研究結 果 來 支 持 ( Barrette, Holland Fiorentino, & K o w a l s k i , 1 9 9 3 )。 如 此 , 適 應 體 育 師 資 培 育 機 構 方能依據研究結果,有效提供適應體育教師所需 之師資培育課程模式,達成培養有能力、有效能 之適應體育教師。. 30.

(4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體育教師背景變項和身心障礙學 生障礙類別與教導身心障礙學生態度之關係。為達成研究目 的及解答研究問題,乃就文獻探討結果,作為研究設計之依 據,並以調查研究法進行。. 第一節. 研究架構. 基於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本研究架構是以體育教師背 景變項及障礙類別為預測變項,身心障礙學生教學態度為效 標變項,探討體育教師背景變項及障礙類別和身心障礙學生 教 學 態 度 之 關 係 ( 見 圖 3 - 1 - 1 )。 預測變項 體育教師背景變項. 障礙類別. 年 齡 性 別 體育教學年資 適應 特殊體育課程 特殊教育課程 身心障礙學生教學經驗 教學經驗品質評價 畢業學校類別 主修科目 職務類別 自覺能力 運動員背景. 情 輕 中 視 肢 學 聽 身. 緒 度 度 覺 體 習 覺 體. 行為異常 -中 度 智 能 障 礙 -重 度 智 能 障 礙 障礙 障礙 障礙 障礙 病弱. 效標變項 體育教師教學態度 圖 3-1-1. 體育教師背景變項及障礙類別與教師教學態度關 係架構圖. 31.

(43)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本 研 究 調 查 對 象 以 臺 中 市 60 所 國 民 小 學 , 91 學 年 度 任 教體育科或健康與體育領域之教師為主。 將母群體依學校規模(普通班之班級數)分成大型學校 ( 5 8 班 以 上 , 2 0 所 )、 中 型 學 校 ( 4 2 - 5 7 班 , 2 0 所 ) 及 小 型 學 校( 41 班 以 下 , 20 所 )三 種 層 次 , 採 分 層 比 例 隨 機 抽 樣 方 式 , 每 層 抽 取 15 所 學 校 。 大 型 學 校 每 校 20 名 , 中 型 學 校 每 校 15 名 , 小 型 學 校 每 校 5 名 , 共 計 600 名 , 並 洽 請 所 抽 各 校 之 主 任 或 教 師 協 助 問 卷 之 發 放 與 回 收 。 總 計 發 放 600 份 問 卷 , 回 收 後 扣 除 未 作 答 與 無 效 問 卷 1 2 3 份 ( 2 0 . 5 % ), 有 效 問 卷 477 份 (79.5%)。 研 究 參 與 者 背 景 變 項 統 計 分 析 如 表 3-2-1。. 32.

(44) 表 3-2-1 研 究 參 與 者 背 景 變 項 統 計 表 ( 合 計 477 人 ) 變. 項. 性. 別. 年. 齡. 體 育 教 學 年 資. 身心障礙學生教學經驗 學 士 學 分 適應體育課程 研 討( 習 )會 學 士 學 分 特殊教育課程 研 討( 習 )會. 教 學 經 驗 品 質 的 評 價. 自 覺 能 力. 職 務 類 別. 畢 業 學 校 類 別. 主 修 科 目. 曾 任 運 動 代 表 隊 員. 組. 別 男 女 30 歲 以 下 31-40 歲 41-50 歲 51 歲 以 上 03 年 以 內 04-10 年 11-20 年 21 年 以 上 是 否 有 無 有 無 有 無 有 無 沒 有 經 驗 不 好 還 可 以 滿 意 很 好 一 點 也 沒 有 有 一 些 很 多 級 任 科 任 兼 行 政 師 範 院 校 師 資 班 一 般 大 學 教 育 學 程 體 育 特 殊 /輔 導 教 育 語 文 /社 會 教 育 數 理 教 育 其 他 是 否. 33. 人 數 204 273 113 225 110 029 147 154 118 058 309 168 097 380 109 368 210 267 236 241 115 052 263 043 004 105 353 019 253 077 147 338 113 026 062 079 129 099 108 177 300. 百 分 比 42.8 57.2 23.7 47.2 23.1 06.1 30.8 32.3 24.7 12.2 64.8 35.2 20.3 79.7 22.9 77.1 44.0 56.0 49.5 50.5 24.1 10.9 55.1 09.0 00.8 22.0 74.0 04.0 53.0 16.0 30.8 70.9 23.7 05.5 13.0 16.6 27.0 20.8 22.6 37.1 62.9.

(4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 研 究 係 以 R i z z o ( 1 9 9 3 ) 所 編 製 之 P E AT I D - Ⅲ ( 如 附 錄 A) 做 為 資 料 蒐 集 主 要 參 考 工 具 。 分 述 如 下 : 一、預試量表 ( 一 ) 完 全 依 照 P E AT I D - Ⅲ 之 內 容 ( 包 括 填 表 說 明 、 1 2 題 陳 述 句 及 教 師 背 景 問 句 ), 經 過 中 譯 後 , 再 經 由 三名國小英語教師及一位留學英國專攻適應體育 運動學博士校正修改。隨後請五名國小體育教師 試填量表,請其提供語意不明之處或修正意見, 並 與 指 導 教 授 討 論 後,以 做 為 預 試 量 表 之 定 稿( 如 附 錄 B )。 (二)實施預試 1.為 了 更 進 一 步 確 認 研 究 參 與 者 對 12 題 陳 述 句 是否仍有語意不明或其他修正意見,預試量表 除了原文中譯外,亦在每題陳述句後留空,以 便加註任何意見。 2.預 試 參 與 者 : 針 對 本 研 究 參 與 者 , 隨 機 抽 樣 五 所 學 校 , 共 發 出 60 份 預 試 量 表 , 回 收 53 份 (88.33%), 有 效 樣 本 45 份 (84.91%)。 3.根 據 預 試 分 析 所 得 結 果 ( 蔡 志 權 和 吳 昇 光 , 民 91) 以 及 預 試 參 與 者 所 提 供 之 參 考 建 議 , 經 彙 整後,與指導教授進一步研討,以確定本研究 正 式 施 測 量 表 ( 如 附 錄 C )。 二、體育教師指導身心障礙學生態度量表 經過上述預試之後,本研究工具正式命名為「體育. 34.

(46) 教 師 指 導 身 心 障 礙 學 生 態 度 量 表 」( 簡 稱 P E AT I D 中 文 版 ), 主 要 包 括 四 部 份 : (一)填表說明:依據預試參與者之建議,以不同顏色 (淺綠色)印刷、單張呈現,以利填表者閱讀及 問卷填寫。 ( 二 )教 師 背 景 問 句 : 包 括 性 別 、 年 齡 、 體 育 教 學 年 資 、 身心障礙學生教學經驗、適應體育. 特殊教育課. 程研修、教學經驗品質評價、自覺能力、職務、 畢業學校類別、主修科目、以及是否曾為運動代 表 隊 員 等 12 題 。 (三)學生身心障礙類別變項包括:情緒. 行為異常、. 輕度-中度智能障礙、中度-重度智能障礙、視 覺障礙、肢體障礙、學習障礙、聽覺障礙及身體 病弱等八項。 ( 四 ) 教 學 信 念 的 陳 述 句 12 題 , 包 括 6 題 正 向 題 與 6 題 負 向 題 , 與 R i z z o ( 1 9 9 3 ) 所 編 之 P E AT I D - Ⅲ 保 持不變。 二、信、效度分析 (一)效度:. P E AT I D - Ⅲ 自 發 展 以 來 , 其 專 家 效 度 或 建. 構 效 度 不 斷 獲 得 Rizzo 及 其 同 事 , 或 其 他 研 究 者 之 驗 證 (Folsom-Meek & Rizzo, 2002)並 獲 得 支 持。 (二)信度:本研究工具信度分析包括內部一致性及再 測信度兩種。 1.內 部 一 致 性 係 數 : 整 體 態 度 及 各 障 礙 類 別 項 目 (情緒. 行為異常、輕度-中度智能障礙、中. 35.

(47) 度-重度智能障礙、視覺障礙、肢體障礙、學 習障礙、聽覺障礙及身體病弱)分別達到 C r o n b a c h α = . 9 3, . 9 3, . 9 2, . 9 3, . 9 2, . 9 2, . 9 2 , .92, .92。 2.再 測 信 度 係 數 : 本 研 究 從 有 效 樣 本 中 , 隨 機 抽 取 60 名 , 於 一 週 之 後 進 行 再 測 , 有 效 再 測 樣 本 數 53 份 (88.33% ), 分 析 再 測 信 度 , 整 體 態 度 及 各障礙類別項目(情緒. 行為異常、輕度-中. 度 智 能 障 礙、中 度 - 重 度 智 能 障 礙、視 覺 障 礙 、 肢體障礙、學習障礙、聽覺障礙及身體病弱) 分 別 達 到 γ = . 8 4, . 7 5, . 7 6, . 7 7, . 6 7, . 7 8, . 8 4 , .77, .83; p < .05。 依據上述兩項信度分析顯示,本研究工具皆 有頗高之內部一致性及再測信度。. 第四節. 研究步驟. 本研究實施程序分為:研究背景分析、確定研究目的與 問題、文獻蒐集與探討、撰寫研究計畫、編(修)訂研究工 具、問卷寄發與追蹤、資料處理分析、研究完成。 流程圖如下:. 36.

(48) 研究背景分析. 確定研究目的與問題. 文獻蒐集與探討. 撰寫研究計畫. 編(修)訂研究工具. 問卷寄發與追蹤. 資料處理分析. 研究完成 圖 3-4-1 研 究 實 施 流 程 圖. 第五節. 資料分析. 研 究 參 與 者 完 成 P E AT I D - Ⅲ 中 文 版 後 , 所 得 資 料 經 由 編 碼 建 檔 , 並 採 用 SPSS 10.0 版 套 裝 統 計 軟 體 進 行 資 料 分 析 。 本 研 究 推 論 統 計 考 驗 之 顯 著 水 準 定 為 α= .05。 本 研 究 採 用 統 計方法如下:. 37.

(49) 一、描述性統計: 計算問卷回收率及體育教師相關背景變項百分比 或平均數及標準差。 二 、 獨 立 樣 本 t考 驗 : 以此方法考驗性別、學術準備及教學經驗在教學態 度的差異情形。 三、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以此方法考驗年紀、教學年資、教學評價、畢業學 校類別、職務類別、自覺能力及身心障礙學生的障礙類 別在教學態度的差異情形。若差異達顯著水準,則進一 步 以 雪 費 法 (Scheffe's method)進 行 事 後 比 較 。 四、逐步多元迴歸分析: 統 計 分 析 不 同 教 師 背 景 變 項 在 教 學 態 度 之 預 測 情 形。. 38.

數據

表   目   錄   表 2 - 1 - 1   體 育 教 師 指 導 身 心 障 礙 學 生 態 度 摘 要 表 . . . 2 4   表 3 - 2 - 1   研 究 參 與 者 背 景 變 項 統 計 表 . . . . . . . . 3 3   表 4 - 1 - 1   不 同 性 別 在 身 心 障 礙 學 生 教 學 態 度 t 考 驗 摘 要 表 . . . . . . . . . . . . . . . . . . . 4 0   表 4 - 1 - 2   有 無 教 學 經
表 4 - 1 - 1 4   不 同 主 修 科 目 在 教 學 態 度 差 異 分 析 摘 要 表 . . 5 8   表 4 - 2 - 1   體 育 教 師 背 景 變 項 預 測 整 體 教 學 態 度 之 多 元 迴   歸 分 析 摘 要 表 . . . . . . . . . . . . . . 5 9   表 4 - 2 - 2   體 育 教 師 背 景 變 項 預 測 情 緒 行 為 異 常 學 生 教   學 態 度 之 多 元 迴 歸 分 析 摘 要 表 . . . . . .
圖   目   錄   圖 2 - 1 - 1   決 定 個 體 行 為 之 因 素 . . . . . . . . . . . 1 3   圖 2 - 1 - 2   由 合 理 行 為 理 論 發 展 出 的 態 度 評 量 和 行 為 改 變   的 方 法 . . . . . . . . . . . . . . . . . 1 3   圖 2 - 1 - 3   外 部 變 項 對 行 為 的 間 接 效 果 . . . . . . . . 1 4   圖 3 - 1 - 1   體 育 教 師
表 2 - 1 - 1 體 育 教 師 指 導 身 心 障 礙 學 生 態 度 摘 要 表   研 究 者 研 究 工 具   研究參與者國別 研 究 目 的 主 要 研 究 結 果 R i z z o   ( 1 9 8 4 )   P E AT H   美 國 障 礙 類 別 與 就 讀年 級 和 教 師 態 度 之 關 係 。 教 師 對 學 障 及 低年 級 者 具 有 較 正向 的 態 度 。 R i z z o   &amp;   V i s p o e l   ( 1 9 9 1 )   P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second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develop a theoretically choosing model of university students when choosing a dormitory based upon thorough familiarity with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are to find the factors of raising pets and to study whether the gender, age, identity, marital status, children status, educational level and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need of walking to school for middle-grades students and designs related teaching plans.This study firstly conducts a questionnaire

Therefore, this study intends to combine the discussion method with the interactive response system of Zuvio IRS for flipped teaching in the course &#34;Introduction to

In this study, teaching evaluation were designed to collect performance data from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students learning with the “satellite image-assisted teaching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This purpose of study was to realize, as well as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 teaching by junior high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se schematic video and animation to help students with LD solve real-life mathematical word problems.. The single-sub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