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共「十六大」後對台政策分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共「十六大」後對台政策分析"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共「十六大」後對台政策分析

童振源

助理研究員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刊登於「中國大陸研究」,第 46 卷第 2 期(2003 年 3、4 月),頁

41-56。

一、

前言

中國共產黨(中共)已經於2002 年 11 月 8 日召開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 會(十六大),並由中共總書記江澤民在大會上發表政治報告。本文將分析中共 在「十六大」之後的對台政策。首先,本文將討論陳水扁總統上台之後到中共「十 六大」之前的大陸對台政策之演變;其次,闡述江澤民在「十六大」報告中對台 部分的政策宣示;第三,討論目前中共對台政策的思維,包括影響其對台政策 的國內、台灣、與國際因素,同時也分析大陸對台的具體戰略,以助於更清楚理 解當前大陸對台政策;最後,提出對於大陸對台政策的總體評估與結論。 在2002 年 11 月 18 日到 26 日,筆者隨訪問團與大陸涉台人員與學者進 行交流,實地瞭解中共「十六大」,特別是大陸的對台與對美政策。在涉及大陸 訪談人員的言論部份,本文為保護他們,將不具體指出拜訪日期,僅以2002 年11 月代替。

(2)

二、

中共「十六大」前對台政策

2000 年 3 月 18 日,民進黨籍的陳水扁當選中華民國總統,這樣的結果絕 不是北京所樂見的。北京在選前多次暗示,如果陳水扁當選,北京有可能對台灣 使用武力。1然而,北京在選後並沒有對台灣採取強烈的動作,反而是對陳水扁 採取非常低調的「聽其言、觀其行」之回應。江澤民主席、朱鎔基總理、錢其琛副總 理都明白表示不能對台灣使用武力,以免危害中國的經濟發展。2不僅如此,從 陳水扁在2000 年 3 月 18 日當選台灣總統一直到 2002 年 7 月 24 日,北京從 沒有在官方的媒體直接點名批判陳水扁總統。3 相反的,北京開始採取一系列對台灣較為寬鬆的政策。首先是中國採取更為 寬鬆的「一個中國」定義。在「江八點」中,所謂「一個中國」指的是「世界上只有 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 不過,「江八點」也強調,這樣做,當然不會、也不容許損害中華人民共和國政 府在國際上是代表中國唯一合法政府的地位。在2000 年 2 月的「一個中國的原 則與台灣問題」白皮書中,中國仍沿用「江八點」關於「一個中國」的定義。 到了陳水扁於2000 年 5 月 20 日就任總統之後,北京修正「一個中國」定 義如下:堅持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一個中 國」在國際上當然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唯一合法政府,但在處理兩岸關係上, 「一個中國」可以不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和大陸都是中國的一部份。這樣 的說法非常類似過去台北在國統綱領裡的定義,也是北京過去一直無法接受的。 1 王銘義,「大陸國台辦:白皮書不存在最後通牒問題」,中國時報,2000 年 2 月 26 日,版

3。“AFP: PRC FM Spokesman Warns Taiwan on Election Result,” Hong Kong AFP, March 14, 2000, in FBIS-CHI-2000-0314. 賴錦宏,「沒有兩國論拋出 就沒有白皮書發表」,聯合報, 2000 年 3 月 16 日,版 3。 2 「江澤民提對台基本政策 16 字方針」,經濟日報,2000 年 4 月 6 日,版 11。徐尚禮,「錢其 琛:盡快三通 葉菊蘭:需平等互惠」,中國時報,2000 年 5 月 27 日,版 1。 3 2002 年 7 月 25 日,新華社首次點名批判陳水扁,抨擊他在接任民進黨主席時說「台灣要走 自己的路」。王綽中,「新華社首次點名批判陳總統」,中國時報,2002 年 7 月 26 日,版 11。

(3)

如今陳水扁上台之後,大陸反而願意接受。這個新定義在錢其琛於7 月中會見 台灣的訪客時被確認,之後錢其琛在對外說明時,便一直採用「一個中國」的新 定義。4 在2000 年 9 月 11 日,錢其琛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更清楚地說明「一個中 國」的新定義如下:「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 主權、領土是不容分裂的。」52002 年 3 月,朱鎔基在他的「政府工作報告」中, 重申錢其琛關於「一個中國」的新定義。6在同年9 月的聯合國大會上,大陸外交 部長唐家璇第一次在國際場合採用「一個中國」的新定義,強調「大陸與台灣同 屬一個中國」。7 其次,大陸不再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三通」談判的前提。在2000 年 8 月以前,大陸要求台灣必須回到「一個中國」的原則,兩岸才有可能談「三通」; 在2000 年 8 月以後,錢其琛開始強調,實現「三通」不一定要解決兩岸政治問 題,只要把兩岸「三通」看作是一個國家內部的事務,即可以用民間對民間、行 業對行業、公司對公司協商的辦法,不談一國或是兩國,雙方的船隻往來不掛旗 即可簡單解決;到了2002 年 7 月,錢其琛更進一步明確地表示,只要把三通 「看做是一個國家的內部事務」,儘早可以實施,不需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含 義;只要台灣有關民間行業組織得到委託,三通協商就可以進行。他認為,政治 問題有分歧不能迴避,「但那是兩岸上談判桌的事;兩岸談判與兩岸三通,不是 一個範疇的事。」8也就是說,大陸將「三通」議題去政治化,「一個中國」原則不 再是「三通」談判的前提。 4 謝孟儒,「錢其琛:兩岸對等 都是中國」,中國時報,2000 年 7 月 19 日,版 4。「錢其琛: 大陸、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時報,2000 年 8 月 26 日,版 4。 5 「錢其琛:大陸台灣同屬『一中』 包容性非常大」,中國時報,2000 年 9 月 11 日。 6 王綽中,「今在人大提出政府工作報告 朱鎔基重申對台新三段論」,中國時報,2002 年 3 月 5 日。 7 連雋偉,「聯大發言 唐家璇提一中新三段論」,工商時報,2002 年 9 月 15 日。 8 羅嘉薇、周德惠、仇佩芬,「錢其琛:談三通 可不涉一中」,聯合報,2002 年 7 月 6 日,版 1。

(4)

然而,錢其琛的建議馬上被陳水扁拒絕,認為「國家內部的事務」仍不脫 「一個中國」的定位,會使台灣地方化、邊緣化。為此,錢其琛在2002 年 10 月 再提出新的說法,將兩岸通航明確定位為「兩岸航線」,同時願意與台灣總統大 選脫鉤,不考慮「三通」是否有助於陳水扁連任總統。9 根據大陸學者的看法,民進黨執政以後,大陸對台政策的變化可以分為三 個階段:第一階段,陳水扁剛上任時,大陸對他採取「聽其言、觀其行」的作法 第二階段,陳水扁在2002 年 1 月 13 日第一次公開表態支持在中華民國護照 上加註「台灣」字樣後,大陸將他定位為「漸進式台獨」;第三階段,在8 月 3 日 陳水扁總統「一邊一國論」發表之後,大陸將他定性為頑固的台獨份子。109 月底 國台辦副主任周明偉公開指出,北京對陳水扁的「聽其言、觀其行」時期已經結 束,北京對陳水扁不再抱任何幻想。11 事實上,大陸對於陳水扁充滿不信任、甚至對他的政策捉摸不定而感到苦惱 大陸認為陳水扁的政策變化太大,因此認定他的本質還是台獨,其他政策只是 選舉的花招、掩飾台獨的煙幕。同時,大陸認為陳水扁的政策善意經常被他後面 的政策所抵銷,讓大陸感覺他缺乏誠信,不敢有適當的回應。例如,在2000 年 12 月 31 日的跨世紀演說中,陳水扁提出「統合論」,希望透過兩岸經濟與文化 的整合,達成政治的整合。但是,在2001 年 3 月 19 日,陳水扁在接見世界台 灣人大會幹部時卻強調,不是「統」就表示要統一,「統合論」只不過是一個過程 12這讓大陸對陳水扁的政策善意有所保留。同樣的,陳水扁在2002 年 5 月的 9 聯合報系採訪團,「錢其琛:推動三通 無關下屆總統大選」,聯合報,2002 年 10 月 17 日, 版 4。 10 作者對北京台灣研究資深學者的訪談,2002 年 11 月。 11 康彰榮,「國台辦副主任周明偉:中共結束對陳水扁觀察期 對其不再懷抱任何幻想」,工商 時報,2002 年 10 月 1 日。 12 張瑞昌、林晨柏,「陳總統:在國旗前宣示 須關照 2300 萬人」,中國時報,2001 年 3 月 20 日。

(5)

「大膽講話」也有類似的情形。13 不過,儘管大陸對陳水扁充滿不信任,大陸對台政策有一個學習的過程。經 過1995-1996 年的軍事演習之後,大陸逐漸認知到無法強硬地對待台灣,否 則台灣人民的反應會有反效果。這是台灣「一邊一國論」出來之後,大陸幾乎不 採取軍事威脅手段的原因之一。其次,在陳水扁上任之後,大陸非常擔心陳水扁 上台會宣佈台灣獨立。經過兩年多以後,大陸逐漸認知到台灣的政策不是一個人 或一個黨決定,陳水扁的政策是要受制於台灣民意與政治結構。所以,大陸在對 台政策逐漸展現更大的自信。14

三、

中共「十六大」報告的對台部分分析

江澤民在11 月 8 日發表的「十六大」報告中,總共分成十部分。其中,第八 部份為中共對台、港、澳政策的說明,標題為「『一國兩制』和實現祖國的完全統 一」,這部份的字數有一千二百多個字。比起「十四大」的四百多字與「十五大」的 八百多字,這次對台政策說明的份量明顯加重很多。 在江澤民的報告中,大陸非常強調對台政策的延續性與穩定性;同時也強 調這份報告是近年來大陸對台政策的總結與黨內共識。歸納而言,中共的對台政 策存在五個不變:15 第一、「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原則不變; 第二、「一個中國」原則不變、反對台獨的立場不變; 第三、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兩岸進行談判與對話的立場不變; 13 作者對涉台二位資深人員的訪談,2002 年 11 月。作者對北京三位國際關係資深學者的訪談, 2002 年 11 月。作者對上海資深台灣研究學者的訪談,2002 年 11 月。作者對上海資深人員的 訪談,2002 年 11 月。作者對上海三位國際關係資深學者的訪談,2002 年 11 月。 14 作者與上海台灣研究資深學者的座談記錄,2002 年 10 月 9 日。作者與廈門台灣研究資深學 者的座談記錄,2002 年 11 月 8 日。作者對涉台資深人員的訪談,2002 年 11 月。 15 作者對涉台資深人員的訪談,2002 年 11 月。

(6)

第四、大陸不以政治干擾經濟和民間交流(包括三通)的立場不變; 第五、大陸「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不變。 在江澤民的的報告中,大陸對台政策也有不少新意,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第一,大陸正式將「一個中國」的新定義納入全國黨代表大會的政治報告中。江 澤民在他的政治報告中明確指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 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這是中共第一次將新定義納入正式文 件中。大陸認為,在錢其琛、朱鎔基、唐家璇等人對外說明「一個中國」新定義之 後,這次由江澤民說出,更加體現權威性與顯示大陸的誠意,不再片面強調台 灣是中國的一部份。16 但是,大陸只強調這是對台灣的善意,並沒有在兩岸關係或國際社會上具 體落實這項主張的方式。在實踐上,大陸仍強調中國只有一個,最重要的是國際 上只能有一個主權國家的代表。17也就是說,除非中共同意,否則台灣不會有更 大的國際空間,因為幾乎所有的國家及國際組織都已經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 府為中國的惟一合法代表。 第二,在報告中,大陸提出「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暫時擱置某些政治 爭議,儘早恢復兩岸對話與談判」。不過,所謂「暫時擱置某些政治爭議」,大陸 並沒有新的構想。大陸仍然重申台灣必須接受「九二共識」與「一個中國」原則, 至於「一個中國」的內涵可以先不討論。18 第三,在報告中,大陸提出「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什麼問題都可以談,可 以談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問題,可以談台灣地區在國際上與其身份相適應的 16 作者對涉台資深人員的訪談,2002 年 11 月。 17 作者對上海台灣研究資深學者的訪談,2002 年 11 月。 18 作者對上海台灣研究資深學者的訪談,2002 年 11 月。作者對上海國際關係資深學者的訪談, 2002 年 11 月。

(7)

經濟文化社會活動空間問題,也可以談台灣當局的政治地位等問題。」(簡稱 「三個可以談」)這項提議可以回溯到1992 年 10 月的「十四大」,當時大陸便 提出「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什麼問題都可以談」。在1995 年 1 月的「江八點」 中,大陸具體建議,雙方可以就「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 態」進行談判。在2000 年 1 月底紀念「江八點」的講話上,錢其琛提出五個可以 談,他表示:「兩岸可以談正式結束敵對狀態的問題,談兩岸同胞盼望已久的直 接『三通』問題,談雙方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的經貿關係等相關問題,談台灣在 國際上與其身分相適應的經濟、文化、社會活動空間問題,也可以談台灣當局的 政治地位等問題」。19也就說,在經過陳水扁上台的波折後,大陸再次回到 2000 年以前的政策基調,並且在「十六大」的報告中正式確認「三個可以談」為 黨的政策綱領。 儘管大陸在過去已經提過這項政策,但是在「十六大」報告中確認,也有不 同的政策意涵。關於「可以談台灣地區在國際上與其身份相適應的經濟文化社會 活動空間問題」,大陸學者普遍認為,只要台灣接受「一個中國」原則、「九二共 識」,兩岸可以談的空間相當廣闊。20大陸一位涉台資深人員解釋,「只要不是以 主權國家的身份加入的國際組織,大陸不會一味反對台灣加入。關鍵是台灣必須 有明確的定位,是中國的一部份。譬如奧運、亞運、APEC、世貿組織等等,台灣 可以中國台北的名義參加,很多是台灣可以參加的。」21至於以主權身份參加的 國際組織,根據筆者訪談的心得,大陸不反對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兩岸就 此議題進行討論、交換意見,找出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方式。 關於「可以談台灣當局的政治地位」,儘管大陸不能承認「中華民國」,但是 大陸已經認知到必須務實面對「中華民國」存在的現實與妥善處理它的定位,而 19 朱建陵,「錢其琛:兩岸可談台灣政治地位」,中國時報,2000 年 1 月 29 日。 20 作者對北京國際關係資深學者的訪談,2002 年 11 月。作者對上海台灣研究資深學者的訪談, 2002 年 11 月。作者對上海二位國際關係資深學者的訪談,2002 年 11 月。 21 作者對涉台資深人員的訪談,2002 年 11 月。

(8)

且必須要能夠讓台灣人民接受。也就是說,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大陸所謂 「可以談台灣當局的政治地位」的問題,就是討論「中華民國」的問題。22不過, 在「十六大」召開前夕,國台辦發表一份名為「台灣問題ABC」的政策說帖,明白 指出,中華民國的法統在1949 年已經終結,台灣當局只是中國領土上的一個 地方當局。23顯然,大陸前後說法是有矛盾的地方,大陸只是以此作為宣傳的手 段。 第四,在報告中,大陸只提「寄希望於台灣人民」,不再提「寄希望於台灣 當局」。首先,由於大陸已經認定陳水扁是頑固的台獨支持者,所以不再「寄希 望於台灣當局」。其次,「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作法指的是促進兩岸進行多方面 多層次的交流,包括促進三通與地方層次的交流。除此之外,大陸還沒有其他更 積極的政策想法。24 第五,儘管大陸過去已經多次提出「台灣問題不能無限期拖延下去」,這是 中共第一次將這句話放入黨的報告當中。大陸這樣的說法,再度讓人聯想到大陸 是不是有「統一時間表」?是不是大陸會採取以武力的方式統一台灣? 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曾經暗示「統一時間表」的場合有二:第一, 在1999 年 10 月,江澤民在接受英國媒體專訪時表示:「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目 標是,在下世紀中葉,基本上實現現代化、、、、最終解決台灣問題,完成祖國統 一大業。」25針對外界質疑大陸是不是要在二十一世紀中葉以前解決台灣問題, 北京馬上否認江澤民提出「統一時間表」,連忙解釋外界誤解江澤民的說法、北 22 作者對涉台資深人員的訪談,2002 年 11 月。作者對上海台灣研究資深學者的訪談,2002 年 11 月。 23 王銘義,「國台辦新說帖:中華民國法統 一九四九年已終結」,中國時報,2002 年 11 月 8 日,版 2。 24 作者對涉台資深人員的訪談,2002 年 11 月。作者對另外一位涉台資深人員的訪談,2002 年 11 月。作者對北京台灣研究資深學者的訪談,2002 年 11 月。 25 徐東海,「北京公布泰晤士報專訪江澤民答問中文版」,聯合報,1999 年 10 月 20 日,版 13。

(9)

京對台政策沒有變。26 第二,在2000 年 2 月的第二份對台政策白皮書中,中國提出對台動武的 三原則,其中第三原則為「如果台灣當局無限期地拒絕通過談判和平解決兩岸統 一問題」。27這項原則普遍讓台灣覺得中國對於統一有很強的急迫感,因此逼迫 台灣儘速與中國針對統一問題進行談判。不過這項猜測一直無法得到中國方面的 正面答覆。到了2001 年 9 月時,錢其琛公開表示,只要台灣接受一個中國原則 中國對於統一問題是可以「耐心等待」。28這種說法完全否定了白皮書中所提的第 三個「如果」,否定了關於統一急迫性的猜測。 大陸學者普遍的看法是,只要臺灣不宣佈獨立,大陸是不會打臺灣的。在現 階段,大陸希望集中精力搞發展,「防止台獨」是主要的目的;大陸沒有意思要 在短期內統一,更不希望以武力方式達成兩岸統一。29也就是說,大陸並沒有 「統一時間表」。

四、

中共對台政策之思維

除了分析中共在「十六大」報告中的對台政策宣示之外,以下將更進一步闡 述中共對台政策的六項思維,以釐清大陸對台政策的內涵與本質。這些思維除了 具體展現大陸內部因素、台灣因素、與國際因素對於大陸對台政策的影響,同時 也分析大陸對台政策的具體戰略,以充分說明中共的對台政策。 大陸以經濟發展優先 26 「中共外交部:外界誤解了」,中央日報,1999 年 10 月 20 日,版 10。 27 「中共發表對台政策白皮書摘要」,中國時報,2000 年 2 月 22 日,版 14。 28 元樂義,「錢其琛:只要同意一中 大陸可以耐心等待」,中國時報,2001 年 9 月 11 日,版 1。 29 作者與大陸二位涉台資深人員(其中一位為軍方人士)的對話,2002 年 11 月。作者對北京 台灣研究資深學者的訪談,2002 年 11 月。作者對北京三位國際關係資深學者的訪談,2002 年 11 月。作者對上海國際關係資深學者的訪談,2002 年 11 月。

(10)

目前,大陸已經將「國家統一」、「民族振興」、與「經濟發展」掛勾;也就是 說,大陸願意擱置國家統一問題,先致力於發展經濟,不希望兩岸問題打斷此 進程。30例如,相當多大陸民眾責怪大陸政府在對外與對台問題上太過軟弱,但 是大陸政府不願意太過強硬,因為必須考慮大陸的穩定與發展。31 今後二十年大陸都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32,大陸認 中美關係的穩定對於 大陸經濟發展與政治穩定是相當重要的,所以大陸不想挑戰美國在亞洲的地位, 也沒能力挑戰美國,大陸會盡量在重大的國際問題上採取與美國合作的態度與 政策,並且不希望台灣問題成 中美之間的主要矛盾,這已經是大陸內部的共 識。33更積極而言,大陸也希望台灣能暫時擱置爭議性的議題(不要提台灣獨立 的言詞或政策),透過三通及其他經濟合作,促進兩岸共同發展經濟與共同繁 榮。34 大陸充滿自信 首先,經過二十多年的經濟快速增長,大陸顯得非常有自信,並且期許在 2020 年國民經濟總量再翻兩番,達到全面小康的社會。在兩岸問題上,大陸學 者普遍認 ,大陸國力將愈來愈強,大陸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將持續擴大,台 灣在國際上應該會愈來愈沒有空間,所以時間是站在大陸那邊。35 30 作者對二位涉台資深人員的訪談,2002 年 11 月。作者對上海二位國際關係資深學者的訪談, 2002 年 11 月。 31 作者對北京三位國際關係資深學者的訪談,2002 年 11 月。作者對上海國際關係資深學者的 訪談,2002 年 11 月。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時殷弘認為,大陸政府「在對美關係與台灣問題上缺 乏足夠高程度的公眾贊同和支持」。王綽中,「如何穩坐釣魚台 考驗胡錦濤智慧」,中國時報, 2002 年 11 月 26 日,版 11。 32 在「十六大」報告中,大陸希望到 2020 年時國民所得翻兩番,達到小康社會的境界。 33 作者對北京三位國際關係資深學者的訪談,2002 年 11 月。作者對上海美國研究學者的訪談, 2002 年 11 月。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所長王緝思、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時殷弘也持同樣的 看法。「中美峰會具有實質意義」,環球時報,2002 年 11 月 7 日,版 5。王綽中,「如何穩坐 釣魚台 考驗胡錦濤智慧」,中國時報,2002 年 11 月 26 日,版 11。 34 作者對北京美國研究資深學者的訪談,2002 年 11 月。作者對涉台資深人員的訪談,2002 年 11 月。 35 作者對北京國際關係資深學者的訪談,2002 年 11 月。

(11)

其次,在最近三、四個月,大陸與美國的關係大幅度改善,美國已經改變對 大陸較為敵視的政策,改取較為溫和、合作的政策。尤其是,台灣的「一邊一國 論」出來後,美國引述「上海公報」表達美國的立場,並且在小布希與江澤民的 高峰會上表示不支持台獨,讓大陸比較放心美國在兩岸關係上的角色。同時,在 大陸對台灣做出一些讓步之後,包括「一個中國」的新定義、「三通」的新定位後 美國都對台灣施加壓力,讓大陸覺得對台政策事半功倍。36 最後,在兩岸關係上,大陸在陳水扁上台之後,曾經對於民進黨執政後的 大陸政策充滿猜忌、不信任,認為民進黨執政便會宣布台獨;現在,大陸已經認 知到陳水扁的政策會受到台灣民意與政治結構的制約。所以,大陸認為兩岸關係 最壞的時期(今年八月「一邊一國論」發表時)已經過去,兩岸關係的利空已經 出盡,再怎麼壞,也只不過如此。基於以上的自信,大陸願意以較寬鬆、務實的 態度來處理兩岸問題。37 大陸重視台灣民意 大陸已經充分體悟到台灣民意對於台灣政局與政策的影響,特別是台灣民 意是制約陳水扁台獨政策的最佳保證。因此,大陸認為,要解決兩岸問題、兩岸 統一,必須設法取得台灣民意的支持,這也是為什麼大陸一再強調「寄希望於台 灣人民」的原因。儘管大陸想要積極爭取臺灣民心對於統一的支持,但是大陸並 沒有清楚的做法,甚至認為沒有適當的著力點、充滿無力感。38 36 作者對北京國際關係資深學者的訪談,2002 年 11 月。 37 作者與廈門二位台灣研究資深學者座談會上的紀錄,2002 年 11 月 8 日。作者對北京國際關 係學者的訪談,2002 年 11 月。作者對上海二位台灣研究資深學者的訪談,2002 年 11 月。作 者對上海涉台資深人員的訪談,2002 年 11 月。作者對上海二位國際關係資深學者的訪談, 2002 年 11 月。 38 作者對三位涉台資深人員的訪談,2002 年 11 月。作者對北京台灣研究資深學者的訪談, 2002 年 11 月。作者對上海台灣研究資深學者的訪談,2002 年 11 月。

(12)

大陸擔心台灣推動公民投票 大陸非常擔心陳水扁如果再連任後,很可能會推動公民投票立法,或者其 他推進台獨的激進做法。這樣的擔心主要基於兩個原因:第一,如果陳水扁順利 連任,他將比較能夠掌控台灣政局、有更多的政治實力,同時沒有再連任的壓力 所以陳水扁會像李登輝前總統在他的第二任期內一樣採取推動台獨的政策。第二 陳水扁在2000 年上台之後,雖然有「四不一沒有」與「統合論」的政策宣示,但 是「一邊一國論」畢竟還是出現,讓大陸完全無心裡準備、感到十分驚訝。所以, 陳水扁的決策有可能走極端、有不理性的因素,大陸必須審慎防備。39 大陸推動三通的思考 關於「三通」問題上,大陸涉台系統普遍認為台灣較需要「三通」、台灣獲利 較大,大陸並沒有迫切需要,大陸可以等。40同時,大陸認 陳水扁只是 了選 舉所做的姿態,並不是真正想推動「三通」,所以短期內「三通」成功的可能性不 大。41既然台灣較需要「三通」,而且在短期內成功的機率不大,為何大陸還要如 此積極推動「三通」?為何大陸願意取消「一個中國」作為「三通」談判的前提、願 意將兩岸通航定位為「兩岸航線」、甚至不利用「三通」議題影響台灣的總統大選 (讓陳水扁無法連任)? 大體上,大陸積極推動「三通」的原因有四。第一,大陸領導人希望完成自 1979 年以來提出的「三通」政策目標,這將有助於他們鞏固黨內地位、建立歷史 功績。42第二,大陸認為「三通」將有利於兩岸統一,而且「三通」是現階段大陸 39 作者對涉台資深人員的訪談,2002 年 11 月。作者對北京台灣研究資深學者的訪談,2002 年 11 月。作者對上海台灣研究學者的訪談,2002 年 11 月。作者對上海國際關係資深學者的訪談, 2002 年 11 月。 40 作者與上海市涉台人員的座談紀錄,2002 年 10 月 9 日。作者對涉台資深人員的訪談,2002 年 11 月。作者對北京二位台灣研究資深學者的訪談,2002 年 11 月。 41 作者對兩位涉台資深人員的訪談,2002 年 11 月。作者對北京台灣研究資深學者的訪談, 2002 年 11 月。作者對上海二位台灣研究學者的訪談,2002 年 11 月。 42 作者與上海市涉台人員的座談紀錄,2002 年 10 月 9 日。作者對上海台灣研究資深學者的訪

(13)

在兩岸關係上唯一可以著力的地方,希望藉此防止台灣繼續往獨的方向移動。43 不過,「三通」不見得一定能促進統一。大陸學者普遍認為,兩岸經濟交流對於 促進統一有幫助,但幫助不大;兩岸統一的關鍵還是台灣人民的國家認同。44 第三,「三通」有助於大陸解決目前的經濟困境、繼續發展經濟。451990 年代以後,雖然大陸經濟成長率表面上表現一直非常亮麗,但是大陸內部的經 濟、社會、與政治問題一直非常嚴峻,大陸領導人承受非常大的壓力。大陸在 2001 年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後,面對的經濟問題更加棘手,唯有 經濟持續快速成長,大陸內部的問題才有望疏解。46 例如,在北京內部開會時,朱鎔基都不提施政績效,而是強調大陸還有很 多問題有待解決,因為他很清楚大陸還有很多問題。472002 年 3 月的記者會 上,朱鎔基甚至公開地表示,如果在1998 年以後大陸政府「不是採取積極的財 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中國經濟也許垮了。」48 第四,大陸認為「三通」談判可以打破兩岸僵局,推動兩岸關係的穩定與發 展,使大陸能專心於發展經濟。49例如,在2002 年 7 月,錢其琛向台灣「山盟」 訪問團解釋兩岸關係時指出,大陸的困難還很多,目前最需要的是和平與穩定 。 50 談,2002 年 11 月。 43 作者與上海台灣研究資深學者的對話,2002 年 11 月。 44 作者與上海台灣研究資深學者的對話,2002 年 11 月。 45 作者對北京國際關係學者的訪談,2001 年 7 月 12 日。作者對廈門大學資深經濟學家的訪談, 2002 年 7 月 8 日。作者與北京台灣研究資深學者的對話,2002 年 7 月 8 日。作者對多位北京 台灣研究資深學者的訪談,2002 年 7 月 9、16 日。

46 Chen-yuan Tung, China’s Economic Leverage and Taiwan’s Security Concerns with Respect to

Cross-Strait Economic Relations, Ph.D. Dissertation,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2002, pp. 294-365. 作者與天津資深經濟學者的對話,2002 年 11 月。作者與北京資深經濟學家的對話,2002 年 11 月。 47 作者對北京台灣研究資深學者的訪談,2002 年 7 月 9 日。 48 「朱鎔基總理答中外記者會」,人民日報,2002 年 3 月 16 日,版 1。 49 作者對北京台灣研究資深學者的訪談,2002 年 11 月。作者對北京美國研究資深學者的訪談, 2002 年 11 月。 50 羅嘉薇、仇佩芬,「錢其琛肯定兩會功能」,聯合報,2002 年 7 月 6 日,版 1。

(14)

綜合言之,推動「三通」對於中共領導人的風險小、成功的可能性高、容易建 立對台功績與黨內地位、有助於防獨與促統、有助於經濟發展。所以大陸領導人 在短期內仍會將對台政策的重心放在推動「三通」及其談判上。 大陸積極利用國際社會壓制台灣 在最近幾年,大陸經常向美國展現對台政策的善意,以爭取美國支持大陸 對台的立場,同時敦促美國施壓台灣對大陸做出政策讓步。例如,2001 年 1 月 初,在小布希即將就任美國總統前,錢其琛接受華盛頓郵報專訪時,公開闡釋 大陸對於「一個中國」的新定義。大陸希望藉此表達對小布希政府的善意,阻止 美國出售先進武器給台灣。512001 年 9 月,錢其琛再表示,只要台灣接受「一 個中國」,大陸對於統一問題願意「耐心等待」,等於否定2000 年 2 月大陸對 台政策白皮書中的「第三個如果」。大陸的目的在於希望爭取國際輿論的支持與 緩和中美關係的緊張,因為美國對「第三個如果」最有意見,認為大陸要改變兩 岸平衡。52 在美國總統小布希訪問大陸前夕,大陸再度於2002 年 1 月底釋放對台灣 的善意,願意擴大與民進黨成員接觸、甚至願意與陳水扁政府接觸53,希望藉此 說服美國敦促台灣接受「一個中國」原則、或降低對台灣的支持。54在江澤民於 2002 年 10 月底訪問美國前夕,錢其琛對於「三通」議題進一步表達對台灣的善 意,認為兩岸通航可以定位為「兩岸航線」。這樣的定位對於美國的宣傳是相當 有力的,以致美國對台灣施加很大的壓力。55 51 亞太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包道格,為老布希的國家安全亞洲事務助理、同時剛剛與錢其琛見過 面,作如是之詮釋。「錢其琛:邦聯制可討論 願採更靈活對台政策」,中國時報,2001 年 1 月 6 日,版 2。 52 元樂義,「大陸學者:錢其琛『新三階段論』已展現極大誠意」,中國時報,2001 年 9 月 11 日,版 3。 53 作者與福建省涉台資深人員的對話,2002 年 7 月 3 日。作者與北京台灣研究學者的對話, 2002 年 7 月 16 日。 54 「中共對台政策有新意 縮小拒絕往來戶範圍」,中央日報,2002 年 1 月 28 日,版 7。 55 林晨柏,「政府高層:美盼直航 但非兩岸航線」,中國時報,2002 年 11 月 3 日,版 2。

(15)

同時,北京也希望藉由和平與穩定的訴求,敦促國際社會施壓台灣回到「一 個中國」的立場,以防止兩岸衝突或戰爭的爆發,甚至利用國際壓力促使台灣接 受兩岸統一。例如,北京在譴責台北的「兩國論」與「一邊一國論」時,都不斷強 調台北的政策「將危及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因此,大陸希望美國為台海地 區的的和平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制止台灣獨立的活動、要求台灣回到「一個中 國」原則。56在陳水扁於2000 年當選總統、錢其琛發表新的「一個中國」定義之後, 大陸學者也到美國宣傳大陸對台政策轉變的善意,同時希望美國能催促陳水扁 接受「一個中國」原則、進行兩岸協商,以穩定東亞局勢、促進世界和平。57 江澤民在2002 年 10 月底訪問美國時提出,兩岸和平統一將有利於亞太 地區和世界和平,有助於中美關係穩定發展,也將使美國在台灣的利益得到更 有效的保障。5811 月底,錢其琛在會見美國前國防部長裴利時強調,堅持「一個 中國」和反對「台獨」的政策是符合美國利益的,希望中美可以在這個問題上加 強合作。59大陸駐美大使楊潔箎在美國發表演說時很坦率地說,台灣極盡挑撥、 意圖製造衝突,這些動作造成台海與太平洋地區不穩定,包括大陸與所有愛好 和平穩定的國家都應「圍堵」台灣的挑撥行為。60 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北京希望透過修正對台政策,以贏得美國與國際輿 論的支持,藉此壓迫台灣對大陸的「政策善意」做出回應。同時,透過「國際社會 共同利益」的訴求,大陸要求國際社會壓制台灣走向台獨的政策、甚至支持兩岸 和平統一。 56 「一個中國是無可爭辯的事實」,人民日報,1999 年 8 月 13 日,版 3。朱建陵,「國台辦反應: 台灣應即停止一切分裂活動」,中國時報,2002 年 8 月 6 日。王綽中,「美副國務卿阿米塔吉: 美堅持一中政策 不支持台獨」,中國時報,2002 年 8 月 27 日,版 11。 57 作者對中國學者拜會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發言筆記,2000 年 9 月 25 日。 58 劉屏,「江澤民:兩岸和平統一符合美國利益」,中國時報,2002 年 10 月 26 日,版 4。 59 「錢其琛會見美國客人」,人民日報,2002 年 11 月 23 日,版 4。 60 王良芬,「楊潔箎:對台飛彈是國安問題 應獲美諒解」,中國時報,2002 年 12 月 5 日,版 11。

(16)

五、

評估與總結

大陸對台政策的主軸是以「經濟發展」為中心,希望集中精力解決內部的問 題,不希望台灣問題耽擱、破壞大陸經濟發展的進程;同時,大陸以「穩定中美 關係」與「做台灣人民工作」做為現階段大陸對台政策的兩個基本點(簡稱一個 中心、兩個基本點)。61在對美關係上,大陸不希望台灣問題成為中美之間的矛 盾,因為大陸知道中美關係的穩定對於大陸經濟發展是相當重要。同時,大陸也 希望透過合作的態度、採取彈性的對台政策、倡導維持現狀與和平統一的共同利 益,來敦促美國施壓台灣與大陸合作,防止台灣向獨立的方向過度傾斜。另一方 面,大陸認知到解決台灣問題的根本在於台灣民心之向背。台灣的民意不僅是決 定統一與否的關鍵,同時也是制約陳水扁邁向台獨的保證,所以大陸愈來愈強 調「寄希望於台灣人民」與「做台灣人民的工作」。 基於上述的判斷,在1999 年李登輝的「兩國論」出來之後,大陸很清楚地 希望專心處理內部的問題,希望台灣問題能夠穩定下來。622002 年陳水扁「 一邊一國論」出來時,大陸反應低調,因為軍事威嚇將有害於中美關係與傷害台 灣人民的感情,更會傷害大陸的經濟發展。63這顯示,大陸堅持現代化建設優先 於兩岸統一。不過,大陸的低調回應也讓美國不支持台灣的立場、甚至施壓台灣 改變立場,使得大陸壓制「一邊一國論」的目的順利完成。64 61 作者與上海台灣研究資深學者的對話,2002 年 11 月。

62 作者對上海國際關係資深學者的訪談,2002 年 11 月。Tung, China’s Economic Leverage, pp.

360-65. 63 美國對台灣「一邊一國論」表態不支持,甚至要求台灣「釐清」(修改)「一邊一國論」的意涵, 都影響大陸低調的反應。不過,嚇阻美國只是大陸的目標之一,大陸還希望嚇阻台灣。例如, 在 1999 年,美國公開反對台灣「兩國論」之後,大陸仍然在 1999 年 8 月到 2000 年 3 月對台 灣進行文攻武嚇,大陸希望嚇阻台灣政府進一步邁向台獨之路。因此,美國的態度只是影響 大陸對台政策的原因之一,使大陸更有自信處理對台事務,但更重要因素的可能是「大陸經 濟發展」、「穩定中美關係」、及「做台灣人民工作」。否則,美國根本不支持台灣公民投票與宣 布台獨,大陸何必要如此憂慮。 64 作者對北京國際關係資深學者的訪談,2002 年 11 月。作者對上海二位國際關係資深學者的 訪談,2002 年 11 月。

(17)

上述「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判斷還可以解釋,雖然大陸對陳水扁極端 不信任,甚至認為他的本質就是台獨,但在陳水扁上台之後,大陸卻對台灣做 出一連串的政策調整(讓步),包括在「一個中國」定義的調整與「三通」談判條 件的改變。這其中原因在於,大陸希望專注經濟發展,所以必須維持穩定的兩岸 關係與中美關係,同時希望促成有利於大陸經濟發展的「三通」。在「一個中國」 的定義上,大陸不斷在做讓步,希望贏得美國與台灣人民的認同,施壓台灣政 府接受。此外,大陸不斷將「三通」議題去政治化,希望「三通」能早日成功,因 為「三通」有助於經濟發展、有助於「做台灣人民的工作」(兩岸統一),也是目 前大陸在兩岸關係上少數可以著力的地方。 而且這樣的趨勢並沒有因為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論」而停止。陳水扁在2002 年8 月 3 日發表「一邊一國論」之後,錢其琛在 10 月中旬反而表示,兩岸通航 可以定位為「兩岸航線」,同時「三通」談判可以與台灣總統大選脫鉤,不考慮 「三通」是否有助於頑固的台獨份子陳水扁連任總統。在中共「十六大」報告的對 台部份,「一個中國」原則的新定義正式納入中共的文獻,成為黨的政策與共識 其後,11 月 22 日,錢其琛在會見美國前國防部長裴利時,再提出對於「一個 中國」更為彈性的說法---「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國家」。65這樣的趨勢正說明,大 陸的對台政策不是建築在對陳水扁的台獨屬性或台灣對大陸政策的直接回應, 而是立足於「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66 儘管大陸目前在處理台灣問題上較為充滿自信,但是有一點讓大陸充滿無 力感:台灣民意。大陸知道台灣民意是制約陳水扁台獨政策的唯一保證,但卻不 知道如何有效地影響台灣民意。更加擔心的是,陳水扁一旦連任之後,連台灣民 65 吳黎明,「錢其琛會見美國客人」,人民日報,2002 年 11 月 23 日,版 4。 66 如果台灣有向台獨邁進的趨勢,大陸會針對台灣的政策做出一些調整。見 童振源,「中國對 台政策的演變、特徵與變數」,丁樹範 編,胡錦濤時代的挑戰(台北:新新聞文化事業公司, 2002),頁 331-35。

(18)

意對他的唯一制約可能都失去了。因此,大陸很多強硬的武力威嚇政策與要求陳 水扁政府接受「一個中國」的架構,都是基於此種(最壞劇本)憂慮。所以,在 這種情形下,大陸對台政策的戰略很清楚,「促統」是原則,最重要的是「防獨」 67 大陸認為,只要台灣接受「一個中國」的架構,「三個可以談」都是可以談的 會考慮到台灣人民的需要。但是,大陸並沒有提出具體可能被台灣接受的操作方 案,這更加凸顯大陸急欲讓台灣進入「一個中國」架構的企圖、及以此作為對台 灣與國際社會宣傳的手段。例如,大陸提出「一個中國」的新定義,但又沒有具 體在國際上落實的方式;大陸提出「三個可以談」,特別是可以談台灣的國際空 間(參與政府間的國際組織),但又沒有具體的構想與共識。而且,大陸說法還 表裡表述不一:一方面說必須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但另一方面又發表說 帖,表示中華民國法統已經在1949 年終結。 由於兩岸目前沒有互信、而且政策立場差距過大,所以兩岸在短期間恐怕不 會有任何交集,對峙的局勢會持續下去;「台灣公民投票(宣布台獨)可能性」 與「大陸武力威脅嚇阻台獨(公民投票)」的兩股力量會繼續維持兩岸關係僵持 的張力。然而,由於大陸需要發展經濟、美國對兩岸的制約、與台灣主流民意的 趨中(維持現狀),大陸要強行以武力統一台灣或台灣片面宣布獨立的可能性, 都是微乎其微。 更進一步言,由於大陸的國家戰略目標(發展經濟優先、維持和平與穩定的 國際環境)清楚,美國與中國已就重大戰略問題(包括反恐、國際合作、台灣問 題、與美國在東亞的地位)達成諒解68,台灣能夠單方面做的兩岸關係定位與國 際空間的拓展已經接近極限,兩岸關係是有可能在未來幾年內維持一種穩定而 67 作者對北京國際關係資深學者的訪談,2002 年 11 月。 68 作者對北京二位國際關係資深學者的訪談,2002 年 11 月。

(19)

僵持的和平。但是,「三通」將會成為兩岸在短中期內互動與協商的焦點,有可 能是改善兩岸關係互動的觸媒與機制。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於二零零三年六月份發表的《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世界總體經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於二零零一年六月發表的《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全球經濟增長

在重工業方面,由於國家經濟的巨幅變化,亞 塞拜然的工業發展在 1995 至 2008 年之間取得重大 成就,1994

隨著肺炎疫情擴散,與中國大陸經貿往來密切的東南亞各國,經濟各個層面逐漸受到衝擊。中國

然而,由於美中貿易衝突未完全化解,中國大陸經濟成長 走緩,加上英國脫歐前景未明,影響全球投資信心,仍不利全 球經濟成長,多數經濟預測機構預估 2019

(十四)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辦理.

為配合政府推動六大新興產業及十大重點服務業之發展與開拓就業

事實上,就算不是經濟不景,由於現代化下都市生活的發展,經濟和社會情況轉變,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