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術期刊二次引用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學術期刊二次引用研究"

Copied!
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學術期刊二次引用研究:

圖書資訊學論文之引用案例

Indirect Source Citing of Scholarly Journals:

A Case Study of the LIS Articles in Taiwan

邱炯友

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教授

Jeong-Yeou Chi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 Library Science, Tamkang University, Taiwan(R.O.C.)

E-mail: joyo@mail.tku.edu.tw

郭貞吟

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研究生

Chen-Yin Kuo

Postgraduate student,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 Library Science, Tamkang University, Taiwan

E-mail: 696000156@s96.tku.edu.tw

關鍵詞(Keywords): 二次引用(Secondary Citation)

;多層次引用(Indirect Citation);

引用格式(Referencing Styles)

;引用文獻分析(Citation Analysis)

圖書資訊學(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摘要】

二次引用是眾多引用文獻問題(譬如:引用

錯誤、自我引用、引用動機等)的其中一項。

二次引用規範易於被學者於撰寫研究或學術

報告時所忽略。引文分析已成為評鑑學術成果

之工具之一,引文中的二次引用問題將成為

該評鑑的重要變數,若不確實遵守二次引用規

範,則會影響引文計量之問題。有鑒於此,本

文藉由抽樣探討臺灣圖書資訊學專任教師發

表在期刊之文章,查證教師在撰寫學術文章

時,是否遵守引用文獻格式所規範的二次引用

規範,並揭示各種可能之行為動機,最後提出

結論,說明二次引用的時機、精神以及其重

要性。

【Abstract】

Indirect source citing is one of the most

noteworthy citation issues. To a certain

extent, it is believed that scholars remain

easily to ignore the citation rule. Since

citation analysis has become one of the tools

for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academic

works, indirect citation can be a critical factor

in the system.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study

(2)

is to expolore the indirect source citing cases

of scholars in Taiwan university departments

of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LIS) related

fields who published research papers on

academic journal. Research results through

sampling reveal many varied motives prompt

individuals to use citation but not very rigid in

the ideas of the rules about secondary

citation. Finally, the study identifies factors

that may influence the decision for making

indirect citation.

緒論

在學術論文引文分析或引用行為之研究上,二次 作品(即非原創文獻)在引用文獻中扮演著關鍵角 色,在引述參考文獻時,常會遇到「二次引用」或 「多層次引用」(secondary source or indirect source citing)之事實。引用文獻之二次引用行為與規範不 僅涉及極為繁複的引文格式之排列與陳述;且牽涉 到學術績效與學術道德問題,它是一項攸關計量分 析效度的嚴肅課題,更嚴重影響學術期刊與學者們 在所謂期刊「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上的表現。 遵守「二次引用」或「多層次引用」文獻之引用規 範不僅是一種學術寫作規範的技術訓練;也是學術 倫理之精神教育。未遵守這種引用行為所造成的學 術倫理瑕疵,常出自於作者對於引文格式之規範標 準的長期忽視(邱炯友,2006)。 Gavras(2002)認為假如作者未閱讀原始文章, 後續研究者未查證資訊是否屬實,即直接二次引 用,假若二手作者引用的資訊不正確,對源頭作者 來說,不啻為一種幫倒忙的傷害(disservice)行為。 不適當的引文歸屬,他認為這是一種「懶惰作者症 候群」(lazy author syndrome)。Lukic(2004)亦 提出無論是引文之書目資料誤植,或二次引用引註 錯誤皆稱之為「嚴重的編輯行為」(serious editorial action)。Simkin 和 Roychowdhury(n. d.)估計只有 20%的作者看過原始文獻,大多數作者皆直接複製 第二手資料,並未確認該資料之正確性,或是否引 註源頭文獻。MacRoberts 和 MacRoberts(1986)的 研究發現,學者很少閱讀原始文獻,反而透過二次 作品來得知資訊。他們亦做實證調查,發現有 55 篇 引用文獻,其中 21 篇(38%)屬二次引用。換言之, 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榮耀(credit)為第二手作者所 有。假如後續研究者亦未查找原始文章,則原始作 者永遠無機會曝光。 詳實的二次引用或多層次引用之行為,有助於瞭 解作者是否盡查證之責,正確追溯源頭文章資料或 僅援引二手資料;以及利於辨識各筆引文之相互引 證關係。但國內外針對引用文獻的分析大多在於分 析引文的特性,如:資料類型、語言、年代、國別、 高被引之期刊與作者、期刊老化現象、作者分佈情 形等,甚少有文獻針對作者之引文行為進行探究。 除國內外文獻分析引文特性外,對於作者的引用行 為亦是值得探討的一環,尤以二次引用或多層次引 用行為更為人注目,因為此一行為不僅牽涉引用文 獻格式,還會帶來各種層面的影響。若著錄錯誤或 格式不明確時,卻可能伴隨一連串無法查證或謬誤 的引文關係,淪為學術倫理問題甚或抄襲之爭議。

文獻探討

無論是「二次引用」或「多層次引用」,其代表的 意義皆相同,意指研究者在寫作的過程中,並未查 找或閱讀原創文獻的資料,而是直接引註第二手作 品之文句與書目資料於研究者的文章中。回顧國內 外文獻,Goldberg(1993)等人以 1991 年出版之三 種急診醫學期刊,46 篇論文,經抽樣後共 145 筆引 用文獻為研究對象,進行引文著錄與二次引用兩者 之錯誤研究。結果顯示,二次引用錯誤率佔 41.4%, 錯誤原因皆來自作者未引用源頭文章,直接引註二 手資料所致。 Schulmeister(1998)針對 1995-1996 年間,三本 護理學期刊之論文,共 180 筆引用文獻為研究對 象,進行引用錯誤調查。結果顯示,在有重大錯誤 的 12 篇論文中,有 8 筆參考文獻來自二次引用, Schulmeister 更將之做進一步查證,發現作者引用資 訊皆來自先前作品。 Lukic(2004)等人以 2001 年出版之三本解剖學期 刊,其論文後之 199 筆引用文獻為對象進行引用錯誤 研究。結果發現,有 24%的引文錯誤來自二次引用。

(3)

2005 年張菊和鐘均行(as cited in 張菊,2007)以 2001 年之五種醫學期刊、共 1456 筆引用文獻為研 究對象,分析其引用錯誤。結果顯示,在錯誤筆數 266 筆、錯誤率為 18.3%當中,其中有多筆參考文獻 為二次引用。 上述三篇文獻主要是進行引用文獻錯誤之研究, 只是在查證引文錯誤的過程中,皆出現二次引用錯 誤的情形。並且,僅 Schulmeister(1998)之論文有 再進一步做查證,讓讀者了解使用二次引用的這幾 筆參考文獻原因為何,Lukic(2004)及張菊(2007) 此兩篇論文卻未明確道出錯誤原因,本研究只能臆 測來自二次引用的參考文獻應為只引註第二手資 料,而未確實查找源頭文獻。 2006 年張瑜倫針對 2003-2005 年圖書資訊學碩士 論文,取 75 篇碩士論文,抽樣 750 筆引用文獻為研 究對象,進行各種引用情況調查分析,其中一項即 為二次引用著錄情形。結果顯示,各校碩士論文之 二次引用筆數平均為 7.9%;在依照格式著錄與否方 面,完全依格式著錄者佔 37.9%、未依格式著錄者 佔 10.3%、完全未著錄者佔 51.7%,作者認為研究生 對於二次引用的重視程度過低,並建議應加強研究 生對二次引用的觀念和訓練。此外,或許是因為 Chicago(Turabian)格式對於二次引用的著錄規範 要求較為嚴謹,寫作者必須同時著錄原始文獻與二 次作品的書目資料,並清楚交待二者間的關係,而 APA 格式則未對二次引用有強烈的建議規範。因 此,該篇研究結論寫道:學術論文的寫作過程中, 二次引用筆數的高低不代表引用行為或論文素質的 好壞,唯有瞭解引用文獻格式深層的影響面與其實 行效能,謹守引用格式之規範原則並正確的著錄二 次引用,才是真正回歸引用文獻格式的立意精神(張 瑜倫,2006)。 另外,邱炯友(2006)於 2005 年亦針對 1994-2004 年間經由國科會評定圖書資訊學之五本優良期刊, 並在這 11 年間取其近 5 年出版之 484 篇文章、共 155 筆引用文獻為研究對象,其中引用文獻樣本選 擇為中文期刊文章、會議論文和網頁文章三項,進 行引用文獻錯誤及二次引用失當之分析。在二次引 用失當方面,結果顯示失當筆數共 9 筆,佔 6.2%, 而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所佔比例最高(16.1%),其 次為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佔 11.1%。雖然上述兩 篇文獻與本文所探討的引文主題較為相關,皆為二 次引用之分析研究,但本研究與其最明顯的差異在 於:本文為探討二次引用之現象,主要是在發現事 實,並且以案例方式進行探討分析,探析作者於二 次引用寫作上,可能產生的種種情境。

研究目的與問題

本研究採引用文獻分析法,針對臺灣圖書資訊學 系專任教師為第一作者所撰寫之期刊論文,進行引 用期刊文獻之二次引用現象研究。主要目的為: 一、 藉由查找引用文獻,分析與檢測教師對於 二次引用或多層次引用的著錄情形,並提 出實例,以提升引用文獻品質與學術規範。 二、 藉由查找與二次引用相關之各種現象,進 行個案探討,深入分析作者在不同撰述條 件下,其著錄二次引用之必要。 本研究欲分析及探討的研究問題共有下列三項: 一、 臺灣圖書資訊學之專任教師是否嚴謹的依照 格式所建議之二次引用規範著錄文獻資料? 二、 與二次引用相關之各種現象,可當成個案進 行探討的種類有哪些?是否有引註之必要? 三、 二次引用現象各佔比例為何?以及各期刊 對於未遵守二次引用規範佔總引用期刊文 獻筆數之比例為何?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藉由臺灣圖書資訊學期刊論文之引用期刊 文獻的情形,來探討臺灣圖書資訊學系專任教師在 撰寫期刊論文時,關於二次引用的各種現象。基於 人力、時間與經費等因素限制下,無法進行全面性 研究。以下將本研究範圍與限制詳加說明:

研究範圍

本研究針對 2007-2008 年,第一作者為專任教師 所發表之期刊論文為研究對象,進行二次引用現象 之查檢與分析。在期刊選擇方面,針對 1994-2004

(4)

年間國家科學委員會獎助國內學術研究優良期刊得 獎名單,選取其中人文社會科學類圖書資訊學門相 關期刊歷年得獎者,共五本: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圖書 與資訊學刊、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邱炯友,2006)。 其中,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在 2006 年已停刊,故不 在研究範圍內,本研究只選取其他四本刊物。又中 國圖書館學會會報已更名為圖書資訊學研究。 在期刊論文的類型方面,以研究專論、研究論文 為對象,排除主編撰寫之編者言、廣告、消息報導、 書評、演講或會議記錄、參觀訪談、人物訪問等等 此類文章;在語言方面,為了集中調查國內圖書資 訊學專任教師以中文撰寫之論文的二次引用情形等 因素,故以中文文獻為主,排除外文文獻。 在引用文獻選擇方面,僅針對引用期刊文獻進行 分析,排除其他資料類型,如:圖書、會議報告、碩 博士論文、報紙、百科全書、年鑑、網頁、技術報告 等等。圖 1 為 2007-2008 年各類引用文獻所佔比例之 圓餅圖,由此圖可知,作者大多引用的文獻類型為期 刊文獻,故以期刊文獻為本研究的探討對象。

各類引用文獻所佔之比例(2007-2008年)

書 19% 期刊文章 39% 網站 27% 碩博士論文 4% 會議論文 4% 其他 6% 圖 1 2007-2008 年各種引用文獻類型所佔之比例圖 在期刊論文卷期選擇及規定之引文格式方面,如 下表 1 所示: 表 1 本研究 2007-2008 圖書資訊學期刊二次引用調查範圍與相關引文格式 (代碼)刊名 刊期 研究期間之卷期 研究卷期總數 研究文章總數 期刊建議採行之引文格式 (A) 教育資料與圖書 館學 季刊 v.44 n.3~v.46 n.2 8 15 芝加哥格式(Chicago style; Turabian manual)或 APA (B) 圖書資訊學研究 半年刊 v.1 n.2~v.3 n.1 4 13 APA format (C) 圖書與資訊學刊 季刊 v.60~ v.67 8 22 APA Style 論文格式 (D) 圖書館學與資訊 科學 半年刊 v.33 n.1~v.34 n.2 4 10 國科會規範或 APA 論文格 式第五版 總計 23 60

(5)

雖然本文是以各期刊之稿約或徵稿須知所建議的 引文格式進行研究分析,但僅用於引用文獻之筆數 計算,以及在正文內用來判斷各個「註釋」(notes) 或「參考文獻」(references)查找與否之依據。另外, 本研究主要在於探討二次引用之精神,即使期刊建 議或規定作者應該使用之引文格式,但在作者未確 實遵守其格式,主編亦無法確實控制的情況下,本 研究必須詳加針對引文格式(如:Chicago 或 APA) 進行判斷或檢視二次引用之著錄情形。 在中英文期刊文獻類型方面,根據期刊文章的類 型的分類結果,將期刊文章再細分成:中文文章、 英文並且在內文即出現頁碼者之文章(APA 格式適 用),若是芝加哥格式或其他格式者,則英文文章皆 列為研究標的,據此做為統計這兩者所佔文章之總 筆數。 在描述性內文註方面,例如:正文提及「作者 a (年代)寫過類似的研究」或「該研究(作者 a;作 者 b;作者 c)有寫過類似的研究」等等這類型的文 字說明補述,雖然括弧裡的作者也曾撰述過類似文 章,但本研究主要為探討此正文之作者,而非括弧 裡文獻的作者,並且這種敘述難以被視為正式註釋 一類,故不列入本研究範圍內。

研究限制

一、作者略過第二手作品

作者在引用文獻時,有可能看過原始文獻與第二 手文獻,但卻規避第二手文獻,直接引註源始文獻 資料。若此,則本研究無法獲悉此行為。本研究所 要研究的作者(即第三作者 C)有可能會跳過中間 的作者(即第二作者 B),直接引用最源頭的資料(即 第一作者 A),則研究者無法查證第三作者是否有看 過中間那位作者所寫的某段話,但是卻直接引用源 頭作者。 →【A(最源頭作者) B(第二作者) C(第 三作者),C 可能有先看過 B 所說的話,或都看過 A 和 B 兩者,但是卻直接引用 A,而跳過 B。】

二、引文格式之限制與查找原文之難度

APA 格式已廣泛應用於各學術領域,本研究中所 研究的多篇期刊文獻亦頗多使用 APA 格式寫作,早 期因心理學領域文章篇幅頁數少,容易查檢出被引 述之內容或字句,故僅規範著錄引用文章的全文起 訖頁數即可,而無須註明引用頁數,但是 APA 格式 應用亦已擴及多元學科,某些學科亦常見大篇幅之 論述,因此,回溯查檢出原文獻之被引述段落,便 需費時對照並確認引文之來源出處,故作者所採用 之引文格式明顯影響到本研究之判決標準(邱炯 友,2006)。由於 APA 格式在正文中之引註,可標 示頁碼亦可無須註明。假如作者未註明頁碼時,本 研究在查找原文過程中,易造成難以查找原文正確 出處,故產生遺漏情形。

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研究採取引用文獻分析之方式,首先確定研究 對象及研究範圍並決定樣本資料後,接著進行期刊 論文之引用期刊文獻二次引用之研究,最後加以分 析整理。本研究之步驟詳述如下: 一、 將欲研究的 60 篇期刊論文進行編碼,編碼方 式採一位大寫英文字母+年代(民國)+流 水號(三碼)。先依照該四本刊名第一個字的 筆劃,以升冪方式(少到多)進行排列,共 分成 ABCD 四個大寫英文字母,其所屬刊名 分別為: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A、圖書資 訊學研究:B、圖書與資訊學刊:C、圖書館 學與資訊科學:D。英文字母後二位數字為 本研究之年代(以民國為代表)。接著文章依 照該刊名每一篇篇名的第一個字的筆劃,同 樣以升冪方式進行排列。刊名若碰到以數字 為開頭的篇名,則以數字開頭的篇名先排 列;該刊名若有碰到以英文字母開頭的篇名, 則以英文開頭的篇名先排列;接著則是以中 文字為開頭的篇名。最後三位數字則為流水 號,流水號以三碼為主。譬如:教育資料與 圖書館學之期刊論文編號依序為 A96001、 A96002、A96003、A96004;圖書與資訊學刊 之期刊論文編號依序為 C96001、C96002、 C96003,以此類推,詳見附錄 1。 二、 將每篇文章所使用的引用文獻格式(芝加 哥、APA 或其他格式)註明清楚,以及將各 類引用文獻類型(譬如:圖書、期刊與雜誌

(6)

文章、網站、碩博士論文、會議論文等等) 分門別類統計出來各類型引用文獻所佔的 筆數。 三、 有些引用文獻在文末的參考文獻有列出來, 但卻未在文章內出現;或有些引用文獻在文 章內有出現,但卻未在文末的參考文獻出 現,通常這類情況以 APA 居多。因此,將這 種情況的參考文獻不列入計算在引用文獻總 筆數中。 四、 有鑑於 APA 格式在文章後的「參考文獻」 (references)按規定僅列出一次,而不若芝 加哥格式連重覆之註釋皆列出(譬如:Ibid、 同前註或同上註)。故在統計引用文獻時,同 樣一筆註釋,有可能出現兩次或兩次以上, 而且是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出現,第一筆可能 沒有二次引用的問題,但另一筆卻可能有二 次引用之情況。於是,若有文章為 APA 格式 時,則變成計算每篇文章在內文中的「( )」 的筆數,而非僅止計算文章後面的參考文 獻。所以,APA 格式的文章,其統計出來的 引用文獻總筆數會比文章後面列出的參考文 獻還多。另外,若內文中有出現(作者 a;作 者 b;作者 c)的情況時,則 a、b、c 各算三 筆,而非一筆。然而,芝加哥格式文章則無 此問題。另外,假如為說明性文字、感謝名 單等,不列入本研究統計中。 五、 因為要研究的引用文獻類型為期刊文獻,所 以除統計期刊文獻的總數外,還要將其再細 分成: (一)、 中文(無論文章的引用文獻格式為何,都 需統計)的引用文獻筆數。 (二)、 英文(在內文的引註中已有出現頁碼者, 這類情況為引文格式是 APA 格式者)的 引用文獻筆數。 (三)、 英文(在內文的引註中未出現頁碼者,這 類情況為引文格式是 APA 格式者)的引 用文獻筆數。 (四)、 不在研究範圍內的多筆連串「描述性內文 註」之筆數。 由於研究者因受限於人力、時間、經費等因素, 只研究中文和英文有頁碼這兩種「註釋」(notes)或 「參考文獻」(references)。 六、 將各引用文獻類型、計算引文筆數、引文格 式種類,以及要研究的期刊引文筆數一律登 錄於 Microsoft Office Excel 表格上。 七、 接著進行查證源頭文章之研究,若發現有需 要二次引用之情境,則亦須將源頭資料找 出,以確定某段(句)話或敘述為原始作者 所述,便於再發覺是否為多層次引用。並在 查找過程中,將文章已有使用二次引用規範 的「註釋」(notes)或「參考文獻」(references) 挑出來。

研究結果與分析

根據研究 2007-2008 年文獻結果,可以從量和質 兩方面進行探討。本研究需探討之期刊引用文獻共 計 245 筆,但可查證的總筆數為 243 筆。表 2 為 2007-2008 年間各種二次引用現象之筆數。由此表可 知,確實遵循二次引用規範只有 2 筆,未遵循其規 範者則高達 13 筆,兩者數據差異極大,由此可知作 者大多未能確實遵守二次引用之規範。另外,與二 次引用相關現象之反思個案共有 9 筆,顯示在二次 引用的寫作上,仍然有些現象較難認定是否有引註 之必要。 表 2 臺灣圖書資訊學優良期刊在 2007-2008 年之各種二次引用現象筆數 單位:筆 可查證之總筆數 需使用二次引用規範 有做到二次引用規範 未做到二次引用規範 反思個案 243 15 2 13 9

(7)

若僅針對需使用二次引用規範(包含:有使用和 未使用其規範)之筆數進行分析時,可由表 3、表 4 及表 5 呈現之。表 3 為 2007 年四本期刊未使用二次 引用規範佔總期刊引文筆數之比例。由此表可知, 2007 年未使用二次引用規範佔其比例為 4.85%,其 中 B 刊所佔比例最高,為 8.33%,其次則為 C 刊, 佔 5.56%。 表 3 臺灣圖書資訊學優良期刊於 2007 年之二次引用現象調查 單位:筆 刊名 代碼 實際研究引文 之總筆數 可查證之引文 筆數 需使用二次 引用規範 有使用二次 引用規範 未使用二次 引用規範 未使用二次引用規範 佔引文總數之比例 (A) 31 30 1 0 1 1/30=3.33% (B) 24 24 2 0 2 2/24=8.33% (C) 36 36 4 2 2 2/36=5.56% (D) 13 13 0 0 0 0/13=0% 總計 104 103 7 2 5 5/103=4.85% 表 4 為 2008 年四本期刊未使用二次引用規範佔期 刊引文總筆數之比例。由此表可得知,在 2008 年間 未遵守二次引用規範佔其比例為 5.71%。與 2007 年 相比差異不大,僅高出 0.86%。 表 4 臺灣圖書資訊學優良期刊於 2008 年之二次引用現象調查 單位:筆 刊名 代碼 實際研究引文 之總筆數 可查證之引文 筆數 需使用二次 引用規範 有使用二次 引用規範 未使用二次 引用規範 未使用二次引用規範 佔引文總數之比例 (A) 74 73 2 0 2 2/73=2.74% (B) 27 27 1 0 1 1/27=3.70% (C) 33 33 4 0 4 4/33=12.12% (D) 7 7 1 0 1 1/7=14.29% 總計 141 140 8 0 8 8/140=5.71% 表 5 則為整合 2007-2008 年四本期刊未使用二次 引用規範佔期刊引文總筆數之比例。由此表可得 知,在這兩年間未遵守二次引用規範佔期刊引文總 筆數之比例為 5.35%。邱炯友(2006)於 2005 年曾 做過二次引用失當之研究,其比例為 6.2%,與本研 究相比,僅高出 0.85%。值得省思的是,邱炯友此 篇論文所設定之研究範圍較本文廣泛,但查證之引 文總筆數較本研究來得少。此外,在二次引用失當 比例之研究結果數據頗為相近。 表 5 臺灣圖書資訊學優良期刊於 2007-2008 年之二次引用現象調查 單位:筆 刊名 代碼 實際研究引文 之總筆數 可查證之引文 筆數 需使用二次 引用規範 有使用二次 引用規範 未使用二次 引用規範 未使用二次引用規範 佔引文總數之比例 (A) 105 103 3 0 3 3/103=2.91% (B) 51 51 3 0 3 3/51=5.88% (C) 69 69 8 2 6 6/69=8.70% (D) 20 20 1 0 1 1/20=5% 總計 245 243 15 2 13 13/243=5.35% (註:表 3~表 5 的百分比計算到小數點後兩位,第三位四捨五入)

(8)

在表 2「有做到二次引用規範」欄位之 2

筆中,仍存在若干疑問:

一、 「從教育標準探討圖書資訊學核心課

程」──(論文編號:C96006)

遵守二次引用之此 2 筆(內文 61 頁)都屬於同一 篇文章,其中一筆【R.O. Blanchard(1985, p.29 轉 麗 引自陳雪華、黃慕萱、林珊如、陳光華、黃 虹, 民 87,頁 90)】雖然有做到二次引用,但假如根據 「學術論文寫作:APA 規範」一書(張保隆、謝寶 煖(2006)著)對二次引用格式的規範,此案例在 文後的參考文獻有將原始文獻和第二手資料都註 明,卻未寫道「原始文獻轉引自第二手文獻」。 但另一筆【謝灼華,1997,頁 14-17,轉引自陳雪 華等,民 87,頁 90】,假如根據此中文格式書的規 範,其參考文獻同樣有列出原始和第二手資料,並 且有寫道「原始文獻轉引自第二手文獻」。 上述兩筆參考文獻皆屬列入本研究之「有使用二 次引用之筆數」之列,但在文末參考文獻的寫法並 不一致。假如根據「學術論文寫作:APA 規範」一 書,此書對於二次引用的規範是將兩篇文獻同時列 出,並且原始文獻不只列出書目,還需註明轉引自 第二手資料,但第一筆案例卻未確實遵守。但是此 書與 APA 原典要求有異,前者規範原始與第二手資 料皆須登明;而後者 APA 原典則僅要求文後參考文 獻記錄第二手資料即可。

「沒有做到二次引用規範」有 10 篇文章,

共計 13 筆:

一、 「以資訊處理觀點論 Metadata 之本質

與意涵」──(論文編號:A96003)

在內文 257 頁的註 22 當中,經查看原始文章 【Dariush Alimohammadi (2003), "Meta-tag: A means to control the process of Web indexing" , Online

Information Review; 27(4), 238-242.】時,發現應該要

使用二次引用(余顯強 引 Dariush Alimohammadi、 Dariush Alimohammadi 再引 Henshaw & Henshaw, Valauskas),但該篇作者卻未使用二次引用。

二、 「網路時代資訊組織人員專業能力之

研究」──(論文編號:B96006)

發現有兩筆需使用二次引用,但作者卻未使用(內 文的 p.97:王美鴻,1997),其中一筆應該要使用多 層次引用,應為【王梅玲(p.97)引王美鴻(p.46)、 王美鴻再引王秀紅(p.3)、王秀紅再引國外三位學 者】。 另 一 筆 只 需 使 用 二 次 引 用 【 王 梅 玲 引 王 美 鴻 (p.47)、王美鴻再引 Norman C.】。而作者全將這一 段話寫入同一個註釋裡。

三、 「百年來的臺灣圖書館事業」──(論

文編號:C96003)

在內文的第 2 頁(張圍東,民 84,頁 52)的註釋 中,其整段語句雖然都是來自張圍東之文,但最源 頭其實是來自兩篇不同文章,作者應該將其分為二 筆引文處理。而在張圍東的 52 頁之「註十二」此內 容註記載:「當時所藏之圖書包括和漢書五千六百三 十九冊,洋書二百二十四冊」,應該以二次引用(最 源頭來源是報紙-臺灣日日新報)處理,但作者並未 使用二次引用。

四、 「臺灣圖書館學教育史」──(論文編

號:C96009)

在內文 56 頁寫道:「1994 年,中華圖書資訊學教 育學會課程及教學研究發展委員會研擬圖書資訊學 核心課程……」(王梅玲, 2000),其出處來源為【「邁 向二十一世紀圖書資訊學教育回顧與展望」──王 梅玲,p.27】,但最源頭應是「中華圖書資訊學教育 學會」所述,應認定為二次引用,而作者卻未使用 二次引用。不過引文係為團體作者,而非獨立作者, 較不會牽涉到作者學術權益之計量問題。

五、 「圖書資訊相關系所的專利課程規劃

與設計」──(論文編號:A97007)

在內文 33 頁作者寫道:「此外,謝寶煖另外提及 如下類型的檢索……可做為研發績效評估及技術移 轉與授權的參考」,此段內容出自【謝寶煖(1998)。 專 利 與 專 利 資 訊 檢 索 。 大 學 圖 書 館 , 2 ( 4 ), 111-127。】。雖然這整段話皆出自謝寶煖之文章, 但其中的最後一句:「及檢索『專利引用』,以顯示

(9)

專利影響力,可做為研發績效評估及技術移轉與授權 的參考」於上述謝寶煖文章中,又引註(註 24 http://patents.cos.com/ docs/about.html(但網址已改成 http://www.uspto. gov/),故仍應為二次引用,但作者 並未遵照使用,僅將整段敘述全歸於謝寶煖所言。

六、 「圖書資訊學期刊自我引用分析」──

(論文編號:A97008)

在內文 304 頁註 5:「ISI 定義期刊自我引用…… 來自同一個期刊數量所佔的比率」,這段話是來自 【Ming-yueh Tsay(2006). “Journal Self-Citation Study for Semiconductor Literature: Synchronous and Diachronous Approach,”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 42(6) : 1567-1577.】,但此內容於這篇 英文文章中又是出自【SCI JCR CDROM, 2001】, 故註 5 之內容應該使用二次引用,但作者卻未使 用,而採自我引用。

七、 「電腦科學領域高被引文章與一般文

章之書目計量比較分析」──(論文編

號:B97004)

在內文 29 頁寫道:「合著文章融合多位研究者之 專業知識,往往被期待具有較高品質」此引句是來 自【Avkiran, N. K. (1997).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in finance does not lead to better quality research.

Scientometrics, 39(2), 173- 184. 】, 其 出 現 在 :

「Collaboraive research can be……in joint efforts.」 (p.175),但這句話又有註,為註 30,即為【D. CRASE, F. D. ROSATO, "Single versus multiple authorship in professional journals,"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and Dance, 63 (1992) No. 7, 28-31.】之 28

頁「Jointly produces research and publications should ensure higher quality work.」,故作者應該要使用二次 引用,但卻未遵照使用。

八、 「探索 Web2.0 環境下圖書館的異質知

識服務」──(論文編號:C97004)

在內文 65 頁寫道:「也有人認為與社會上主流文 化……黑人文化就是一種次文化」,這句話係來自 【陳奎熹(1996)。青少年次文化的社會學分析。青 少年問題與輔導,546,2-7。】,但其實陳奎熹在文 章中,曾提及為蔡文輝(民 74)所述,故作者應使 用二次引用規範,但卻未使用,作者只將此引句從 「次文化是指一個大社會中的次級社會或次級團 體……黑人文化就是一種次文化」全部歸於陳奎熹 所言。

九、 「數位學習認證帶給圖書資訊學教育

的挑戰」──(論文編號:C97009)

在內文 46 頁左欄中間:「品質保證為透過客觀的 表現指標……促進學校發展與確定績效責任的目 標」,這段話是出自【徐敏珠、楊建民(2006)。數 位學習認證機制之探討。中華民國資訊學會通訊, 9(1),149-162。】之 151 頁之註 1。但註 1 這段話 又來自【王保進。規劃成立辦理大學評鑑事務之財 團法人專責單位案。2003。】文章中,很明顯的是 作者應該採二次引用,但卻未遵照使用。 在內文的 49 頁左欄的中間寫道:「歷經函授課時 玲 代……網路教學時代」,這句話是來自【王梅 (2003)。美國圖書資訊學網路教學調查研究。圖書 館學與資訊科學,29(1),38-57。】之 39 頁。但經 過查證之後,發現這句話又有它註,係為註 7,其 來 自 【 Michael G. Moore, 趙 美 聲 、 陳 姚 真 編 譯 (1999),遠距教育──系統觀。台北:松崗,頁 18-34。】。很明顯的是作者應該要二次引用,但卻 未使用。 在內文 49 頁左欄中間寫道:「受到資訊與網路科 技的影響……多數提供遠距課程或線上學程」,此句 玲 內容同樣是來自【王梅 (2003)。美國圖書資訊學 網路教學調查研究。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29(1), 38-57。】之 39 頁。經過查證後亦發現此段落應有 它註為註 4,應是來自【ALA Accredited LIS Programs that Provide Distance Education Opportunities, 23 April 2002 retrieved from http://www.ala.org/alaorg/oa /disted.html】(但網站已消失,找到相似的,也是 ALA 一 篇 文 章 http://www.ala.org/ala/educationcareers/ education/accreditedprograms/directory/pdf/lis_dir_200 82009.pdf)。顯然應該採二次引用,但作者並未使用。 由上實例發現,C97009 作者在這一整大段(p.49: 美國圖書資訊學遠距教育……多數提供遠距課程或 玲 線上學程)只有使用一位作者的資料來源(王梅

(10)

(2003)),但其實這一整大段中有些句子又是在(王 玲 梅 (2003))的文章中分別來自不同的源頭,這種 情形與前述「探索 Web2.0 環境下圖書館的異質知識 服務」與「圖書資訊相關系所的專利課程規劃與設 計」這兩篇文章一樣,皆以一整大段話為引用內容, 而未能仔細著錄這一大段引述句子其實有些是來自 更源頭的作者。

十、 「基於自動查詢語句擴展之主題地圖

智慧型新聞搜尋引擎」──(論文編號:

D97004)

在內文 23 頁左欄的第二段:「在這種情況下,可 採用準相關回饋(pseudo relevance feed- back)…… 再進行進一步的檢索。」,此引句來自(陳光華,莊 雅蓁,2001)。查核陳光華之文章【陳光華,莊雅蓁 (2001),資訊檢索之中文詞彙擴展,資訊傳播與圖 書館學,8(1),59-75。】,發現這段話出自該文 61 頁最後一段(此方法使用準相關回饋……再利用其 做進一步的檢索。)之註 8,但追溯源頭後發現, 這段話又是出自【Mander Mitra, Amit Singhal, Chris Buckley, Improving Automatic Query Ecpansion, 1998】之 Introduction 第二段「This method takes the form of “pseudo relevance feedback”……which is then run to retrieve the set of documents actually presented to the user.」,故作者應該要使用二次引 用,但卻未遵照使用。

「未列計二次使用」個案探討:9 筆反思

個案

一、 「ODF 和 OOX 文件格式架構及其展現

之比較分析」──(論文編號:A96001)

內文 295 頁註 13 中,形成本文(C 文)引 B 文(電 子 檔 案 長 期 保 存 方 法 與 策 略 初 探 ── 林 巧 敏 , p.81-84),而 B 文又是來自 A 文(數位資訊保存與 探討──歐陽崇榮,p.39-41),但卻未註明引用來 源,所以雖然 B 文章和 A 文內容很相似,但 B 在內 文中並無註釋說明來自 A 文,所以 C 文作者無法證 明 B 文所載內容係出自先前自己所發表之 A 文,故 不論 C 文作者是否進行二次引用(「間接」自我引用) 皆易造成學術倫理問題。 歐陽(A 文)│林巧敏(B 文)│A96001(C 文) (2002) (2005) (2007) (源頭) (中間) (ODF)

二、 「RSS 應用於數位化圖書館專題選粹

服務之研究」──(論文編號:A96002)

在內文 276 頁(吳其勳,2005)的註釋中,「RSS 技術被列為 2005 年 10 大電子商務發展趨勢第 2 名 的新資訊技術」這句話之引用是來自於吳其勳之文 章,但吳其勳之文所述之句,其實最源頭則是來自於 美國一家電子商務公司 eMarketer,但因為吳文並非 為學術文章,而論文編號 A96002 這篇文獻是一篇學 術文章,因此不管吳文有無追溯源頭,論文編號 A96002(作者)仍應追溯源頭查證 eMarketer。本研 究合理推論作者並未真正查證吳文之來源,作者若果 真落實查證動作,則作者當可於註釋上直接寫明 eMarketer 來源,而不致仍延用記載吳其勳之引文。

三、 「結構與資訊行為:臺灣越南配偶研

究」──(論文編號:B96003)

該內文 83 頁所載,當撰文者很明顯先寫出是由 「世新大學民意調查中心……進行的一項調查結 果」,但稍後卻引用由大地地理雜誌所間接刊載之同 一調查內容,而非直接引用世新之正式調查報告。 本研究雖並未列計為二次引用之案例,作者所引用 之雜誌轉載內容固然不涉及二次引用問題,但作者 撰文卻曾明確道出原始調查之單位,而徒增二次引 用之疑慮。

四、 「癌症網站資訊需求研究」──(論文

編號:B96008)

在內文 86 頁是引亞里斯多德之名言,而在郁振華 之原文中(對西方傳統主流知識觀的挑戰:從默會 知識論看 phronesis,17 頁第一段),同樣也沒有將 亞里斯多德做註釋。本研究雖不予計算二次引用, 但為何不算,莫非係為時間問題嗎?還是因為此為 眾所周知之古人?還是因為是事實性的東西呢?還 是因為這是常識呢?該如何判定與切割?設若述及 「某某(現代人)說……」,但原文作者卻未進行學 術規範之引用,二次引用之作者仍必須遵照二次引 用?所以古人和現代人要如何做區別呢?

(11)

五、 「主題地圖與網頁資源保存之探討」

──(論文編號:A97003)

在內文 57 頁述及「依據資料內涵的特性與應用目 的的差別……轉成紙本或類比媒體」這段話是出自 註 5 為【歐陽崇榮,「數位資訊保存之探討」,檔案 季刊 1 卷,2 期(2002):36-47】,但這段話所說的 「各種方法」在歐陽崇榮文章中,屬於跨頁(36 頁 -47 頁)內容,其來源雖然包含多篇文獻與其他作 者,但因已被歐陽崇榮重新編整而賦予新意,故本 研究不將此 A97003 歸屬於二次引用規範中。

六、 「圖書資訊學期刊自我引用分析」──

(論文編號:A97008)

作者提到「Rousseau 提及自我引用是引用文獻分 析研究的一種現象……網頁自我引用」於內文 306 頁註 9,這段話是出自【Ronald Rousseau, “Temporal Differences in Self-Citation Rates of Scientific Journals,” Scientometrics 44, no.3 (March-April 1999): 521】第一段:「Self-citation is one of the phenomena investigated……have been the object of study.」,但 Ronald Rousseau 於此段話之各種自我引用現象介紹 上,皆分別標出不同引註來源(註 1-6)。雖然本研 究不將 A97008 列入「未使用二次引用」之案例, 但因作者重新包裹整理過後改寫而成之新內容,亦 無法一一呈現多筆原始文獻,因此這種作法是否無 遵守二次引用,相當難以認定。 在內文 308 頁提及「評鑑核心期刊的方式有很多 種……期刊目錄或標準期刊清單等」,雖然已標明 是註 23 為【吳英美,「我國三所師範大學圖書館教 育類西文期刊館藏之研究(上)】之 62 頁,但評鑑 期刊的這些方式在吳英美所寫的文章中,又各自分 別引自不同文章(余廣和、王偉、邱均平、韓莉、 楊美華、Dhawan),這種作法與上述註 9 之情況相 同。要認定或不認定這種作法是否無遵守二次引 用,亦較無準則。

七、 「數位出版產業之構面研究」──(論

文編號:B97005)

內文中的 6-7 頁寫道:「2000 年,韓國的二十五家 出版社與三十四家資訊科技……適應各軟硬體環境 的電子書」,此段落經論文編號 B97005 作者引自【王 維君,2006;Sohn et al., 2002】,但經查王維君文章 【王維君(2006,3 月)。數位出版的現況與臺灣發 展之展望。全國新書資訊月刊,87,9-13。】發現 其標註【注 4(p.11)】,而此【注 4】與論文編號 B97005 作者另一引文來源【Sohn et al., 2002】相同,即為 【Sohn, W.-S., Ko, S.-K., Lee, K.-H., Kim, S.-H., Lim, S.-B., & Choy, Y.-C. (2002). Standardization of eBook documents in the Korean industry. Computer

Standards & Interfaces, 24(1), 45-60.)】,所以正確而 言,本案例作者應該遵循二次引用之範式,但作者 卻未使用,反而只依序寫出兩位引用者的名字及年 代,中間並未加列任何「轉引自」等之字句,作者 並未正確使用 APA 的語法。此種引用法對讀者(或 研究者)而言,可能意味著作者確曾閱讀該兩篇文 獻,而該兩篇文獻不存在引文關係。換言之,作者 已技巧性地規避了二次引用之規範,本研究實無從 論定此案例有無二次引用之實情或必要。

八、 「運動文化資產之數位典藏與加值利

用:以臺灣棒球為例」──(論文編號:

C97006)

在內文中 17-18 頁之最後一句寫道「本系統以主 題式進行新聞數位典藏與加值利用……以作為新聞 的傳遞與交換」,這段話是出自【林信成、康佩熏 (2005)Metadata 與 OAI-PMH 在新聞數位典藏之 整合應用,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43(1),49-68】之 50 頁的註 9,但註 9 又是出自【林信成(2005),主 題式報紙新聞數位典藏之研究──以臺灣棒球運動 為例,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2(3),369-392】,由 於這些引文皆為同一作者之自我引用,作者之主觀 意識已凌駕二次引用之應用情境,本研究亦無從論 定此案例有無二次引用之實情或必要。

綜合分析

本節分析各種二次引用現象之比例與四本期刊未 遵守二次引用之比例,以及將二次引用現象進行分 類整理,分述於后。 由圖 2 可知,與二次引用相關現象之反思個案僅 佔 38%;需遵守二次引用規範則佔 63%,其中未遵 守佔 54%、有遵守只佔 8%,兩者比例相差極為懸

(12)

殊。由此圓餅圖所呈現之數據可知,作者對於二次 引用此一格式大多未能確實做到引註之工作。

各種二次引用現象之比例圖

2, 8%

13, 54%

15, 63%

9, 38%

與二次引用相關現象之反思個案 有遵守二次引用規範 未遵守二次引用規範 圖 2 各種二次引用現象之比例圖 由圖 3 可知,在這兩年間,圖書與資訊學刊未遵 守二次引用的比例佔 46%,為四本期刊中佔比例最 高者;其次為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以及圖書資訊學 研究各佔 23%;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僅佔 8%。

2007-2008年四本期刊未遵守二次引用之比例

教育資料與圖書 館學 23% 圖書資訊學研究 23% 圖書與資訊學刊 46% 圖書館學與資訊 科學 8% 圖 3 四本期刊未遵守二次引用所佔之比例圖

(13)

將本文進行分析探討的各種二次引用現象整理歸 納成下表 6,共分成十大類,並以簡潔方式進行各 類現象之說明。 表 6 二次引用各種現象之分類情形及現象陳述 現象 篇名(論文編號) 現象陳述 有遵守二次引用規 範 從教育標準探討圖書資訊學核心課程 (C96006) 雖然有遵守二次引用規範,但在文末的參考文 獻(references)卻出現表達方式不一致的情形。 以資訊處理觀點論 Metadata 之本質與 意涵(A96003) 電腦科學領域高被引文章與一般文章 之書目計量比較分析(B97004) 數位學習認證帶給圖書資訊學教育的 挑戰(C97009) 直接未遵守二次引 用 基於自動查詢語句擴展之主題地圖智 慧型新聞搜尋引擎(D97004) 經本文查證結果,左欄之論文作者應該要使用 二次引用之規範,但卻未遵守使用。 網路時代資訊組織人員專業能力之研 究(B96006) 百年來的臺灣圖書館事業(C96003) 圖書資訊相關系所的專利課程規劃與 設計(A97007) 探索 Web2.0 環境下圖書館的異質知識 服務(C97004) 未確實遵守二次引 用 數位學習認證帶給圖書資訊學教育的 挑戰(C97009) 作者引用某一段敘述,都將之歸類為 A 作者, 但這大段敘述的某些句子在 A 作者文章中又 有註釋,為 B 作者,甚至 C 作者等等,但作者 們都沒有仔細引出最源頭的作者。 結構與資訊行為:臺灣越南配偶研究 (B96003) 牽涉團體作者 臺灣圖書館學教育史(C96009) 因為牽涉到團體,而非某位個別作者,在計量 方面對個人學術權益傷害較小。 屬於常識(或古人 聖賢說的話) 癌症網站資訊需求研究(B96008) 在常識、古人與現代人之間應如何判定與區 別,較難認定。 易產生學術倫理之 爭論 ODF 和 OOX 文件格式架構及其展現之 比較分析(A96001) 第二手文章與源頭文章相似,但未引註來源, 此論文作者無法證明第二手文章內容係出自 先前自己發表之源頭作品,故亦造成學術倫理 問題之爭議。 非學術文章 RSS 應用於數位化圖書館專題選粹服 務之研究(A96002) 查證之文並非學術性文章,但左欄論文作者仍 應確實找出原文。 主題地圖與網頁資源保存之探討 (A97003) 條列式的註釋 圖書資訊學期刊自我引用分析 (A97008) 這兩篇論文都是出現各種方法或現象有個別 不同的源頭。 數位出版產業之構面研究(B97005) 規避二次引用之語 法 運 動 文 化 資 產 之 數 位 典 藏 與 加 值 利 用:以臺灣棒球為例(C97006) 兩個註釋是平行的,讀者或研究者只能知道作 者看過這兩篇文章,但無從確認上下屬關係。 自我引用 圖書資訊學期刊自我引用分析 (A97008) 左欄論文作者應確實找出源頭文章,但卻出現 自我引用之行為。

(14)

結論與建議

從嚴而論,二次引用常伴隨學術倫理爭議以及對 作者不公平之計量爭議。假設作者 D 的註釋只註到 前一位作者(C),但其實還有前面的作者(B)(二 次引用),甚至有更源頭的作者(A)(多層次引用), 這樣在引文計量上,只會有 C 作者得到分功論賞 (credit),對於最源頭的作者在計量上就會有不公 平之情形發生。因此,「承認與感謝」(Acknowledge- ment)即為基本的學術尊重與要求。 完全依賴和期待任何現行引文格式之明文規範是 不切實際的,因為有太多的不規範處與例外存在。 APA 格式在二次引用上,很容易規避掉二次引用的 要求,有時甚至無從確知同一圓括弧引註內之各篇 文章上下互引關係。因此,在二次引用的規範上, 要怎麼做判斷?要如何認定什麼情況為二次引用 (或多層次引用)?什麼情況不需要被認定為二次 引用(或多層次引用)?要從寬或從嚴界定?其間 或涉及不為人知的作者引用動機,自然有一定之困 難度與爭議性。 文獻資料之二次引用問題乃攸關引文計量之信 實。圖資學門向來視「引文索引與書目計量」為本 身學科之專擅,對於國際引文索引所造成之學術評 鑑爭議,一向都有獨到見解。而就寫作與引文格式 之訓練過程,亦頗為重視。二次引用行為對於研究 生或學者在撰寫研究或學術報告時,係相當容易出 錯之處,這種「引文不規範」或「學術不規範」的 情形常為疏忽所造成,而非有意之行為。二次引用 者如果想真正掌握所引用文獻之核心價值,則務必 不作假地發揮學術倫理精神;並盡可能同時列出已 知悉的貢獻者,或再探尋出原創文獻。我們已可瞭 解引文之效應隨著採用學術引用文獻規範的不同而 有差異;並因人為濫用與疏忽頻率的提高而遞減。 資深學者引用文獻格式之落實程度,對於新進學者 具有一定程度之標竿影響,學者必須有所警惕並關 心此攸關學術倫理之基本認知,從學術寫作中培養 對此細節與規範之瞭解和尊重,如此才能營造更健 全的學術環境。

參考文獻

Gavras, H. (2002). Inappropriate attribution: The Lazy author syndrome. American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15, 831.

Goldberg, R., Newton, E., Cameron, J., Jacobson, R., Chan, L., Bukata, WR., et al.(1993). Reference accuracy in the emergency medicine literature.

Annals of Emergency Medicine, 22(9), 1450-1454.

Lukic, Ivan Kresimir, Anita, L., Vicko, G., Vedran, K., Vladimira, V., & Ana, M. (2004). Citation and quotation accuracy in three anatomy journals.

Clinical Anatomy,17, 538.

MacRoberts, M. H., & MacRoberts, B. R. (1986). Quantitative measures of communication in science: A Study of the formal level.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 16, 159.

Schulmeister, L. Quotation and reference accuracy of three nursing journals. (1998). Image: 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 30(2), 145.

Simkin, M.V. & Roychowdhury, V. P. (n. d.). Read

before you cite. Retrieved July 11, 2009, from http://

arxiv.org/ftp/cond-mat/papers/0212/0212043.pdf 邱炯友(2006)。學術傳播與期刊出版。台北:遠流。 張菊(2007)。生物醫學論文中參考文獻引用時效性 問題的分析。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7(11),135。 張瑜倫(2006)。臺灣圖書資訊學碩士論文引用現象 之研究:二○○三至二○○五年。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台北縣。

(15)

附錄 1 2007-2008 年臺灣圖書資訊學期刊論文一覽表

2007 年

期刊論文代碼 期刊論文篇名

A96001 ODF 和 OOX 文件格式架構及其展現之比較分析 A96002 RSS 應用於數位化圖書館專題選粹服務之研究 A96003 以資訊處理觀點論 Metadata 之本質與意涵 A96004 臺灣棒球維基館網站推展成效探討 A96005 美國的主要檔案鑑定思想與理論 A96006 建構資訊服務 II:以網頁設計人員為例 A96007 圖書資訊領域期刊引用影響之結構方程模式分析 B96001 大學圖書館夜間參考服務及館員之態度 B96002 提升學術著作分享與獲取模式之應用研究 B96003 結構與資訊行為:臺灣越南配偶研究 B96004 資訊科學引用與被引用文獻分散現象與主題變化研究:1985-2005 B96005 網路自動分群搜尋引擎之使用者評估研究 B96006 網路時代資訊組織人員專業能力之研究 B96007 數位時代中小學教師個人知識管理概念構架研究 B96008 癌症網站資訊需求研究 C96001 1992-2005 資訊計量學研究及其發展演變 C96002 大學圖書館網站超連結研究 C96003 百年來的臺灣圖書館事業 C96004 我國圖書資訊學門研究人力及學術成果探析 C96005 美、加、英三國檔案週(月)與檔案認知月舉辦及檔案素養的推廣 C96006 從教育標準探討圖書資訊學核心課程 C96007 圖書館應用無線射頻辨識技術之創新應用與實作 C96008 網路問答服務系統探析:以台北市立圖書館線上參考服務系統與 Yahoo!奇摩知識+為例 C96009 臺灣圖書館學教育史 C96010 學術期刊出版之非引文計量稽核與評鑑 C96011 機構典藏之作者調查研究 D96001 大學社群之共同故事萃取研究 D96002 大學圖書館即時數位參考諮詢服務之使用者需求與態度 D96003 電子資源使用統計標準與規範之探討 D96004 臺灣大學機構典藏系統之建置 D96005 臺灣資訊組織與 Metadata 教育之研究

(16)

2008 年

期刊論文代碼 期刊論文篇名 A97001 大學生對新聞資訊的詮釋研究 A97002 以目標規劃建立大學圖書館圖書經費分配之研究 A97003 主題地圖與網頁資源保存之探討 A97004 華文地區數位出版產業發展之探討:以臺灣和大陸為例 A97005 期刊線上資訊交換標準 ONIX for Serials 初探

A97006 跨語言資訊檢索中查詢問題特性於檢索效益之影響 A97007 圖書資訊相關系所的專利課程規劃與設計 A97008 圖書資訊學期刊自我引用分析 B97001 以網站流量資料探討使用者的網路使用行為 B97002 從國內碩士論文探討資訊行為相關研究 B97003 電子期刊網路服務與評鑑模式之研究 B97004 電腦科學領域高被引文章與一般文章之書目計量比較分析 B97005 數位出版產業之構面研究 C97001 我國大學圖書館館藏發展館員對電子資源聯盟的看法探討 C97002 我國政府機關檔案系列層級及其標準號碼建置之探討 C97003 從目錄學的起源論其實用特性 C97004 探索 Web2.0 環境下圖書館的異質知識服務 C97005 從繪本閱讀族群解析看公共圖書館之繪本閱讀推廣 C97006 運動文化資產之數位典藏與加值利用:以臺灣棒球為例 C97007 新聞資源在參考服務之應用 C97008 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畢業生就業情況探討 C97009 數位學習認證帶給圖書資訊學教育的挑戰 C97010 館員在公共圖書館成人閱讀推廣活動中之角色探討 C97011 權威資料功能需求(FRAD)概念模式初探 D97001 臺灣圖書館史數位圖書館建構之研究 D97002 臺灣數位內容產業人才需求研究:網路人力銀行求才廣告內容分析 D97003 迎接高齡化社會來臨:老人學與老年研究資源初步調查 D97004 基於自動查詢語句擴展之主題地圖智慧型新聞搜尋引擎 D97005 學習共享空間面面觀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03/2011 receiving certificate of Honorary Chair Professor from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05/2013 receiving certificate of Honorary Chair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Physics and Taiwan SPIN Research Center,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Changhua, Taiwan. The mixed state is a special phenomenon that the magnetic field

Second, I still find it significant to discuss whether Paramārtha is the author of Jiu shi Zhang even though many scholars have written numerous excellent papers to discuss

Torrance CA Public Library、Science Library - UC, Irvine、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Libray, SDSU、Center for the Study of Religion Freedom Virginia Wesleyan College、Learning Resource

• Children from this parenting style are more responsive, able to recover quickly from stress; they also have better emotional responsiveness and self- control; they can notice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was analyzed the budget inform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including 13 departments) the major construction

Therefore, the focus of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the market structure of the tire companies in Taiwan rubber industry, discuss the issues of manufacturing, marketing and

(1989), “A Theoretical Assessment of the User Satisfaction Construct in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