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新帝國主義爭霸.pdf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五章 新帝國主義爭霸.pdf"

Copied!
6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5章 新帝國主義爭霸

第一節 新帝國主義與瓜分非洲

(2)

一、新帝國主義

(一)形成 1. 歐、美列強工業化後的對外擴張 2. 獲取更多原料及銷售市場 3. 加速經濟發展 國際競爭更為激烈

德、義

建國

新一波的西方殖民擴張 課本第95-96頁

新帝國主義

十九世紀後期 社會達爾文主義 征服者要教導「次 等種族」,使其進 入文明世界。 合理化 侵略行為

(3)
(4)

社會達爾文主義

圖中的白人揹負黑人、印第安人、華人等其他人種,跨過 寫滿野蠻、無知、惡習的岩石,走向教化的道路。

(5)

經濟侵略,取得利潤 →銀行與鐵路的征服政策:壟斷殖民 地經濟,傾銷工業產品 入侵內政,確保利益 西盛東衰的近代歷史趨勢 (二)特色 主要強權:英、法、德等國 被殖民目標:非洲、亞洲等地

一、新帝國主義

課本第96頁 挾現代化、工商實力入侵 利用機關槍、汽船、電報與奎寧入侵非洲 英國成為最大的帝國、德國崛起為新帝國 新帝國主義是工業革命的產物

(6)

(二)非洲探險 十九世紀中以前 歐洲人對北非(地中海南岸)、南非、 少數沿海地區外的非洲了解甚少 引起西方人興趣,各國君主、 商人紛紛贊助非洲探險

二、非洲的瓜分

課本第97頁

十九世紀中

李文斯頓

深入非洲內陸, 進行傳教與醫療工作,返國 後將其遊歷出版成書

(7)

圖5-4

李文斯頓

李文斯頓多次前進 非洲,並曾完成橫 跨非洲大陸的壯舉, 最後他在非洲病故, 隨行人員將他的心 臟埋在非洲,象徵 其將心留在非洲。

(8)
(9)
(10)

史坦利隨之而來 1. 從政治、經濟觀點探索非洲開 發價值 2. 積極尋求西方政界與商界支持 (二)非洲探險

1878年

1. 史坦利

受比利時國王利奧 波德二世大力贊助而成立 2. 致力中非的開發與經營

二、非洲的瓜分

課本第97-98頁

國際剛果

協會成立

(11)

史坦利

史坦利為紐約先驅報

(New York The Herald)的

記者,被派任至非洲尋 找李文斯頓。他在順利 找到李文斯頓返國後, 又接受另一項探險任務, 進行剛果河的探索。

(12)

畫中將比利時國王利奧 波德二世比作大蟒蛇緊 緊纏繞著剛果地區的原 住民,象徵比利時侵入 剛果地區,威脅當地原 住民的生存。 圖5-5

描繪比利時侵略剛果

的趣味漫畫

(在橡膠圈中)

(13)

經濟勢力 壯大 (三)入侵與瓜分

俾斯麥

邀請各國商 議非洲的拓殖問題 掌握 貿易 入侵 非洲 輕易征服 大片土地 侵略迅速使 衝突日趨嚴重

1884年

柏林西非會議

二、非洲的瓜分

課本第98頁 取得政治 影響力

(14)

(三)入侵與瓜分

二、非洲的瓜分

課本第98頁 柏林西非會議 決定列強在非洲的行動準則 有效占領 拓殖優先權 對控制地的 支配分三等 殖民地須有軍隊戍守,而非以豎立國旗、 界碑等象徵性的事物為證 若在沿海占有殖民地,則有自此往內陸擴 張的優先權 最高:殖民地(殖民母國直轄) 其次:保護地(列強操控但名義上獨立) 最後:勢力範圍(列強相互承認)

(15)

圖5-6

1884年柏林西非會議的諷刺漫畫

圖 片 中 央 的 俾 斯 麥 拿 著 刀 子 將 象 徵 非 洲 大 陸 的 蛋 糕 切 成 多 塊。

(16)

(三)入侵與瓜分 1914年 僅剩衣索比亞 與賴比瑞亞為 獨立地區

二、非洲的瓜分

課本第98頁 1885~1895 十年之間 非洲被列強 瓜分殆盡 列強加緊腳步 深入非洲 法、英、比、德、葡、義 六國獲益最多

(17)

(18)

衣索比亞

1869年 連接地中海與紅海的蘇伊士運河開通後, 歐洲各國在非洲的發展更加活躍,當時法 國與義大利均積極謀求併吞衣索比亞。英 國為了對抗法國,便支持義大利的併吞。 1888年 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兩國簽訂條約,隔 年宣布衣索比亞成為義大利保護國。 1895年 衣索比亞向義大利宣告抗戰宣言,戰爭中 義大利慘敗,只好承認衣索比亞的獨立。

衣索比亞與賴比瑞亞

(19)

 賴比瑞亞

十九世紀初,美國開始執行將國內解放黑奴送回 非洲的計畫,並以賴比瑞亞地區作為據點。 因此,賴比瑞亞地區最初是作為美國的移民區, 並受其託管。1847年,該地區以賴比瑞亞為國名 獨立,之後各強國陸續承認其獨立。

衣索比亞與賴比瑞亞

(20)

十六世紀歐洲人在美洲陸續建立 殖民地後,人力需求日漸提升

非洲大獵

運送至美洲的數量不斷攀升, 直到十九世紀初才緩和 將非洲黑人輸往美洲的貿易便成為 新興產業,各國商人相繼投入 課本第100頁 難以抗拒的誘惑:從黑奴到棕櫚油與鑽石

(21)

十八、十九世紀歐洲逐漸邁向工業 化,對自然資源產生濃厚興趣 十九世紀後期,歐洲人更積極 地開採鑽石與黃金 歐洲人逐步深入非洲,各國爭 先恐後地將非洲瓜分殆盡 英國商人進口棕櫚油製造飼料、 肥皂、人造奶油與潤滑劑,再 銷往非洲 1866年南非首先 發現鑽石

非洲大獵

課本第100頁 難以抗拒的誘惑:從黑奴到棕櫚油與鑽石

(22)

非洲大獵

蘇丹 1898年 英、法在蘇丹 發生對峙局面 課本第100頁 列強間的競爭衝突 法國 剛果河向尼羅河發展 從撒哈拉沙漠到紅海 的東西橫向計畫 英國取得 好望角、開羅 南北縱貫計畫

(23)

圖中人物為英裔的南非 鑽石大亨羅德斯, 他為 了獲取更多的商業利益, 積極鼓吹英國在非洲執 行「南北縱貫計畫」, 希望英國能將埃及開羅 至南非好望角這條南北 縱線上的土地收為己有。 圖5-8

英國的非洲

南北縱貫計畫

(24)

圖5-9

南非 祖魯戰爭(Zulu War)後和談

祖魯王國戰敗後被分化為許多小國,1887年正式淪為英國 的殖民地。 英國為控制南 非,於1879年 對祖魯人發動 攻擊,雖然善 戰的祖魯人一 度取得勝利, 但是長矛最後 還是不敵槍砲。

(25)

南非 布爾戰爭(1880~1881/1899~1902)

年輕的邱吉爾被俘 南非好望角最早的歐洲 殖民者荷蘭移民的後代 布爾人,和後來兩次占 領南非好望角的英國人, 為爭奪南非殖民地控制 權而爆發的戰爭

(26)

1890年代英人侵略非洲

第1頁/3 圖中可見英人已使用機關槍,非洲原住民不敵現代武器掃 射倒臥在地。 機 關 槍

(27)

肯亞的甘蔗田

第1頁/3 肯亞地區有些地方進行甘蔗的種植,因其成長時需以水 灌溉,必須至附近河流引水來進行灌溉。 各國的移民或公 司在非洲得到大 片土地後,大面 積種植有利可圖 的經濟作物,如 可可、橡膠、咖 啡豆等。

(28)

新帝國主義的國家進入 非洲後,非洲的人事物 皆引起西方人的好奇, 因此各地流行舉辦相關 的展覽,甚至還直接將 非洲原住民活生生地放 在展覽櫥窗中展示。 圖5-10

比利時布魯塞爾

舉辦殖民展覽的海報

(29)
(30)

某國科學家提出一份醫學報告,指出:該國人的尿

液中無尿氮含量高達20%,而其他人種只含15%,這

證明其人種的排泄物比其他人種潔淨,足見其種族

更為淨化與優越。這種看法最可能流行於何時?

(A)十七世紀初期

(B)十八世紀初期

(C)十九世紀初期

(D)二十世紀初期

101指考

答案

(31)

第5章 新帝國主義爭霸

第二節 新帝國主義在亞洲發展

(32)

英國 東印度公司

十八世紀中

成為印度

最大的勢力

一、印 度

英國政府將蒙兀兒皇帝流放,正式派官直接治理印度 (一)英國直接管理印度 課本第102頁 東印度公司 趁機擴展勢力 1857~1858年 爆發反英兵變

十八世紀

蒙兀兒帝國

衰微陷入分裂

(33)

英國東印度公司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不斷擴張,使印度 各地的部落不滿逐漸升高。1857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所屬的 印度士兵起而兵變,許多部落因而響應。

(34)

維多利亞女王

成為印度女皇

1877年,維多利亞女王 受加冕為印度帝國皇帝, 印度的貴族親王向她宣 誓效忠。此後英國便以 印度作為擴張基地。

(35)

1885年印度國大黨

替受良好教育的印度人爭取權利 部分知識分子開始參與政 治,並成立政黨爭取權益 (二)統治措施 英國 殖民統治 帶入議會制度、教育措施等 近代政治與社會體制 印度

一、印 度

課本第103頁 爭取印度自治和獨立

(36)

圖中為1885年第一次召開會議時的合照。印度國大黨為現 今印度兩大主要政黨之一,是印度歷史最悠久的政黨。

(37)
(38)

課本第109頁 根據表中數據,船的數量和噸位在英國軍事占領蘇 伊士運河(1882年)後,有大幅度的成長,足見英國已 把蘇伊士運河作為主要運輸航道之一。我們可以在一張 世界地圖中,找出以下幾個英國殖民地:直布羅陀、馬 爾他、賽普勒斯、埃及、葉門、英屬索馬利亞、英屬東 非、阿曼、英屬印度、錫蘭、馬來亞、新加坡,這些地 區皆是英國殖民地,圍繞著印度洋,所以史家才會說出 「印度洋是『不列顛海』」。

(39)
(40)

(一)列強分布概況 中南半島上的緬甸、越南等國 陸續落入列強之手

二、東南亞

課本第104頁 十九世紀 英、法、荷等國 已在東南亞積極 擴張 中國積弱,無力顧 及周邊藩屬

(41)

法國以越南為基地 逐漸將勢力發展至柬埔寨、 寮國等地 荷蘭占有印尼 (一)列強分布概況 英國以印度為基地 向東拓展,據有緬甸、馬來 亞、新加坡、北婆羅洲 美國從西班牙獲得菲律賓群島

二、東南亞

課本第104頁 法國屢次入侵越南, 爆發中法戰爭 1885年中國承認越 南為法國保護地

(42)

圖5-15 二 十 世 紀 初 列 強 殖 民 亞 洲 概 況

(43)

課本第104頁

英、法在東南亞的衝突

1886年英國將緬甸納 入帝國統治,與在中 南半島勢力不斷擴展 的法國間對立惡化, 最後兩國乃維持暹羅 獨立,作為緩衝區。

(44)

課本第104頁

美國獲得菲律賓群島

美國國力漸強,與稱 霸中南美洲的西班牙 競爭白熱化。1898年 兩國爆發美西戰爭, 美國獲勝後獲得原西 班牙占有的波多黎各、 關島,並買下菲律賓 群島。

(45)

壟斷、商業化方式經營 壓低當地勞工工資

橡膠熱

(二)主要統治情形 東南亞 殖民地 原料與勞力的補給地

二、東南亞

課本第104頁 擴 大 農 業 栽 種 與 礦 產 開 採 東南亞的橡膠園在全盛時期出口量占全球產 量五分之四,大部分的收益都歸殖民者所有, 被殖民者並未享受到農業出口的經濟效益。

(46)

七 世 紀 由 天 皇 一 統 天 下 紀 末 十 二 世 1633 年 十 九 世 紀 中

(一)背景 天 皇 勢 力 漸 弱 實 質 統 治 者 幕 府 大 將 軍 成 為 開 啟 幕 府 時 代 開 始 執 行 鎖 國 政 策 一 個 通 商 口 岸 商 船 , 並 只 有 長 崎 只 開 放 中 國 、 荷 蘭 情 況 有 所 改 變

三、日本崛起

課本第106頁

(47)

長崎港

日本在實施鎖國政策後,幕府以長崎港內的出島作為外國 人的合法居留地,是日本對外的唯一窗口。

(48)

185318541858 年 (一)背景 進 入 江 戶 灣 培 里 率 領 艦 隊 判 , 希 望 能 廢 除 鎖 國 以 武 力 為 後 盾 要 求 談 培 里 再 度 率 艦 前 來 約 》( 神 奈 川 條 約) 簽 訂 《 日 美 親 善 條 幕 府 解 除 鎖 國 , 並 不 平 等 條 約 來 , 與 江 戶 幕 府 簽 訂 其 他 西 方 國 家 紛 紛 前

三、日本崛起

課本第106-107頁 美 國 叩 關 幕府採取 拖延戰術 1.美國叩關

(49)

黑船來航

當時有人稱從西洋 而來的蒸汽船為黑 船,因而又稱此事 件為「黑船來航」。 當培里率領著黑船 到來,江戶城陷入 混亂,還有人至神 社禱告,祈求神風 摧毀黑船。

(50)

日本武士

有志之士(尤其是下級武士)對當時政治局勢產生不滿,追 求改變現狀的方法,並努力接觸西方知識。他們逐漸產生 勵精圖治之想法,形成一股改革力量。 日本開港後, 幕府體制產生 危機,許多武 士的處境受此 影響而惡化。

(51)

(一)背景 1867 年 還 明 治 天 皇 幕 府 將 軍 將 政 權 開 啟 明 治 維 新 序 幕 1868 年 《 五 條 御 誓 文 》 組 織 新 政 府 , 發 布 明 治 天 皇 廢 除 幕 府 、 之 聲 大 起 國 內 要 求 團 結 改 革

三、日本崛起

課本第107頁 大 政 奉 還 2.大政奉還

(52)

大政奉還

幕府將軍德川慶喜 (上圖)向明治天皇歸 還大政,幕府家臣全 部遷出江戶城。

(53)

課本第107頁

《五條御誓文》

五條御誓文(節錄) 一、廣興會議,萬機決於公論 二、上下一心,盛展經綸 三、官武一體,以至庶民,各 遂其志,毋使人心倦怠 四、破除舊有之陋習,一本天 地之公道 五、求知識於世界,大振皇國 之基業

(54)

(二)明治維新

明治維新

師法西方的現代化

廢除 封建制度 行君主 立憲 推動 工業化 建設 新式軍隊 推展 義務教育 日本壯大後向東北亞及中國東南部進攻

三、日本崛起

課本第107-108頁 甲午戰爭 日俄戰爭 1. 取得臺灣 2. 終止中國對朝鮮的宗 主權 1. 取得庫頁島南部 2. 獲得朝鮮、中國東北 的優勢特權

(55)
(56)

《大日本帝國憲法》的頒布

1889年,日本憲法頒布,其最大特色是規定天皇為「統治 權之總攬者」,包括行政、軍事、外交權的掌握。此圖採 用日本特有的浮世繪畫風。

(57)

日本士兵合影於1875年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實施徵兵制,建立新式軍隊,並聘請 外國顧問訓練軍隊。

(58)

(二)明治維新 18681911 年 國 際 地 位 大 大 地 提 高 日 本 的 對 外 戰 爭 的 勝 利 , 條 約 完 全 解 除 日 本 所 有 不 平 等 與 歐 美 各 國 地 位 平 等

三、日本崛起

課本第108頁 明 治 維 新 一 分 子 , 開 始 向 外 發 展 日 本 蛻 變 為 新 帝 國 主 義

(59)

圖5-19

明治維新後

(60)

清朝末年,一位外交官員前往某國參觀該國閱兵,回北 京後報告:這個國家改變制度,「擇(他國)長(處) 為師,悉命人譯。飛砲霹靂,軍容強盛。有輕氣球,凌 風千尺。」他有感而發,希望兩國能和平相處,「玉帛 相見,互相輔弼」。這位外交官員參訪的國家最可能是: (A)德國 (B)日本 (C)英國 (D)土耳其

105學測

答案

(61)

某地自1840年代起就發展工業、礦業,1850年代修建鐵 路,1860年代已有鐵路1300公里,到1870年擴增為7700 公里,1890年代增至25600公里。1851年,當地開始興 建紡織廠,到了1900年,共有紡織廠193所,還有茶葉 公司與黃麻工廠。當地人民並未享受這些經濟發展帶來 的好處,因此不斷要求自治,希望享有平等的政治權利。 這個地方應當是? (A)越南 (B)加拿大 (C)日本 (D)印度

99學測

答案

(62)

某殖民國家在殖民地推行「強迫種植制度」,農民被迫 將良田種植咖啡、甘蔗、茶、菸草、胡椒等經濟作物, 並規定:總耕作面積至少要有五分之一種植經濟作物。 殖民政府將收穫全部運往歐洲銷售,賺取巨大財富。直 到二十世紀中期,這個殖民地經由武裝抗爭才取得獨立。 請問這種「強迫種植制度」最可能是什麼時候,在哪個 地區的殖民地推行? (A)十六世紀北非 (B)十七世紀北美 (C)十八世紀中南美 (D)十九世紀東南亞

105學測

答案

(63)

右圖顯示某國農業土地利用隨著 高度增加而變化。 請問:圖中中低海拔地區大規 模專業化栽培香蕉、甘蔗、可可、 鳳梨等作物的情況,最可能始於 何時? (A)十五、十六世紀物種大交換時期 (B)十八世紀中葉工業革命開始時 (C)十九、二十世紀帝國主義發展時 (D)二十世紀晚期簽訂世貿組織時

106學測

答案

(64)

食物史是世界史課題之一,牽動著人類彼此間的關 係。十八、十九世紀歐洲飲用咖啡人口大增,商人 因此尋求海外殖民地栽植咖啡樹。1860年一本暢銷 小說描寫亞洲某殖民地景況:政府強迫農人在自己 土地上種咖啡樹,收成的咖啡豆只准賣給政府,否 則會受罰。價錢也由政府來定,當地人所得款項很 少,這些措施常造成飢荒。但海邊一艘艘待航的船 隻,上面滿載著讓荷蘭富有的豆子。文中描寫的殖 民地最可能是: (A)爪哇 (B)長崎 (C)安平 (D)琉球群島

106指考

答案

(65)

某人回憶:長崎「現在」滿街都是洋文招牌,但當我數 十年前初到此求學時,才第一次見到ABC。求學期間, 我認識一位來自薩摩藩的醫生,奉其藩主之命,遠從鹿 兒島前來長崎,學習荷蘭醫學。還說:當時如果想學習 炮術,只能閱讀荷蘭文的書籍。此人所說的「現在」最 可能是: (A)1590年代,豐臣秀吉統一日本時 (B)1630年代,日本頒布鎖國令之前 (C)1860年代,美國海軍進入日本後 (D)1940年代,日本戰敗宣布投降後

105學測

答案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tretium schistosum (India) 綠滇西蛇 (印度) Cerberus rynchops (India) 波加丹蛇 (印度) Xenochrophis piscator (India) 草花蛇 (印度) Xenochrophis schnurrenbergeri

一次國際海洋法會議上,印度代表第三世界提議,各 國的採礦業者在進行深海採掘時,應該先支付給該地區

1.印尼共和國基於班加西拉五大信念(Pancasila)與 1945 年憲法誠屬一憲政

29 太虛: 〈議印度之佛教〉 (民國 31 年 10 月) , 《太虛大師全書》 ,第 25 冊,雜藏,書評,一 六,頁 48-49。.. 30

我國佛學界泰斗印順導師(以下簡稱印老)於 1942 年(當時 37 歲) ,在他的《印 度之佛教》 (以下簡稱《 1943

南越王墓主人身穿絲縷玉衣,出土文物中有「文帝行璽金印」一方以及一枚青白玉篆刻 的「趙 眜 」玉印,可證墓主人是南越文王趙 眜 。趙 眜 ,《史記》稱為趙胡,是南越國的第

 在公元前第三世紀后期,印度阿育王(公元 前269~232)護持佛教,舉行第三次 結集後,向外地派遣九個傳教僧團,其中一 支由 摩哂陀長老 ( 阿育王的兒子 )

9 大老虎亞種之中,峇裏虎、爪哇虎及波斯虎早已絕種,另一種野生華南虎亦瀕臨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