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 3 章 談判者本質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第 3 章 談判者本質"

Copied!
4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 3 章 談判者本質

授課教師: __________

(2)

談判成功的三要件

• 要達成目標

• 要有效率

• 與對手維持良好的關係

(3)

優良談判者特質

• 耐力

• 堅忍

• 應變力

• 創造力

(4)

原則式談判 (1/4)

• 將人與問題分開處理

• 焦點放在利益而非立場

– 人會因利益而改變立場,卻不願意因堅持立 場而犧牲自己的利益。

• 為彼此利益創造多重的選擇方案

• 使用客觀標準

(5)

原則式談判 (2/4)

• 溫和談判為培養關係而讓步,強硬談判 要求對方的讓步作為維持關係的條件,

原則式談判主張將人與問題分開。

• 談判者必須區分衝突中的關係利益 ( 人 )

和實質利益 ( 問題 ) ,對人溫和而對態度

堅持。

(6)

先生:「我可以不可以買一台新電腦。」

太太反駁:「你說這是什麼話,你只會考慮 到自己的需要,休假時也不陪陪孩子,只會 玩你的電腦,我怎麼可能會讓你買。」

先生反擊:「妳說這是什麼話?妳以為妳是 靠誰才有飯吃的?」

如此已演變成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問題,至於

(7)

原則式談判 (3/4)

• 在了解雙方公開立場背後的潛藏利益 後,接下來必須設法找出可以調和或同 時滿足雙方利益的解決方案。

• 有時候,解決方案緊跟著利益分析結果

而出現,但大多數情況卻是必須靠當事

者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8)

原則式談判 (4/4)

• 為了避免最後的決策階段流為個人意志 力的競賽,堅持以客觀標準進行談判是 最佳決策略,客觀標準必須是普遍性原 則而非狹隘的個人利益。

• 慣用的客觀標準包括市場價格、法庭判

決、先例、道德標準、科學判斷、公平

待遇、專業標準、傳統、效率、互惠、

(9)

誠實的人沒必要說自己多誠實

「你可以跟我合作,因為我很誠

實。」根據經驗,真正誠實的人沒 必要說自己多誠實,通常不誠實的 人才會如此自稱,這就是直覺。直 覺雖有其可信度,但它只是起點。

不應該堅持自己是對的,但應該正

視直覺所引發的反應。

(10)

和壞蛋談不成好生意

• 信任並非讓對方予取予求,除了不 道德或不合法的手段,只要是想的 到方法,都可以自由發揮,來增加 自己的優勢。

• 如果不學習如何創造信任的氛圍,

就不可能成為真正的談判高手。

(11)

談判成功的基礎

• 在談判開始前,要讓對方肯定

你,首要之務,就是讓決策者相 信你是言出必行的人,並且提出 證據來佐證你說的話。

• 成功的談判都是建築在信任、和

諧的關係以及滿足的基礎上。

(12)

在商場上,和諧的關係意味著相

互尊敬,打從心裡欣賞對方以及

願意在過程中修正交易,只要雙

方對於每一件事情的解決方法都

感到滿意即可。

(13)

信任、和諧的要訣 (1/2)

1. 找到雙方的共同點。

2. 建立良好而和諧的關係。

3. 態度要友善親切。

4. 找到適合的溝通方式。

(14)

5. 瞭解對方及其需求。

6. 加強信任感。

7. 學習彈性。

8. 避免談判破裂的壞名聲。

信任、和諧的要訣 (2/2)

(15)

談判的迷思

一般人對於學習談判的錯誤看法

• 迷思一:好的談判者是天生的

• 迷思二:經驗是最佳的老師

• 迷思三:好的談判者勇於冒險

• 迷思四:好的談判者依賴直覺

(16)

談判的失誤 (1/2)

• 以爭吵代替說服

• 以短期策略對待長期關係

• 對人不對事

• 進入談判卻無特定目標和底線

• 逐步退讓到底線卻又沾沾自喜

• 讓步太容易且太快

• 讓步卻沒有要求對方回報

(17)

談判的失誤 (2/2)

• 太嚴肅地看待期限

• 回答一些你不懂的問題

• 回答一些不值得回答的問題

• 為了趕快解決問題而創下惡例

• 從最難的問題切入談判

• 輕意接受對方提出“不要就拉倒”的恐嚇

• 被身分的差異所嚇倒

• 被統計數字、先例或規定所蒙蔽被對方的無理 或是粗魯所嚇倒

(18)

• 談判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即使你不犯這 樣的錯誤,對方也可能犯那樣的謬誤,

談判中不犯錯誤是不可能的。

• 但我們絕不能以此為原因讓談判因而失

敗,絕不允許能有良好結果的談判最終

歸於失敗!

(19)

談判過程中應避免

• 急著討好對手

• 過度信賴對手

•   死板無彈性

•   爭吵辯論傾向強

• 對不確定性無法忍受

(20)

談判時的障礙

• 過早下判斷

• 尋找唯一的答案

• 認定利益大餅固定不變

• 抱持「解決問題是對方自己的事」的想

(21)

銀行倒閉

謠傳銀行要倒閉,於是眾多儲戶都到銀

行提款。這時如果銀行拒付,儲戶會更

加恐懼,提款的要求也會更加強烈,一

旦所有的儲戶都來提款,銀行也就破產

了;照付也不行,因為銀行根本沒有那

麼多現金,一旦儲備現金提完,儲戶就

會以為銀行沒有錢了,銀行也會破產。

(22)

有效率的談判者必須解決的迷思

• 認知的錯誤:人們習慣於簡化刺激和訊 息,並輕率地設定假設後立刻採取行動。

• 回饋的偏差:人們較善於接受正面的回 饋,使回饋系統產生偏差。

• 3. 架構的簡化:缺乏完整的策略架構,只

隨過程發展,負責蒐集訊息並做決策。

(23)

談判的相依性

• 相依性 (interdependence) 是談判一項重要因

素,雙方彼此依存性的結構特質,將決定談判 的結構,及採用其認為合適的談判策略和戰 術。

• 若依存性是贏輸結構,則談判將著眼於如何分 配一個固定大小的結果,並決定採用的策略和 戰術。

• 若依存性是贏贏的結構,像是合資企業的設

(24)

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的複雜在於雙方互相交雜的

需求,彼此皆需要依靠對方來完成他們

的目標。我們經常預期得到什麼樣的結

果,並且也依據某些標準來評量結果及

評估彼此間的依存關係。

(25)

評量關係結果的標準

• 預期的結果 (anticipated outcome, O)

– 我們預期從這關係所得到的結果。

• 比較基準 (comparison level, CL)

– 我們比較他人從其他關係得到的結果。

• 其他選擇的比較基準 (comparison level fo r alternative, CLalt)

– 預期自己可以從其他可選擇關係中得到的結 果。

(26)

人際關係 - 釋例 (1/7)

• O>CL 則人們將喜歡目前的人際關係,

此時狀態對於他有吸引力。

• O<CL 則人們不喜歡目前的人際關係,

此時狀態對於他無吸引力。

• O<CLalt 則人們將脫離目前的關係。

• O>CLalt 則人們會依賴目前彼此的關

(27)

人際關係 - 釋例 (2/7)

假設一應屆國企所畢業生找到一份工作薪資 32,000 元,他 同班同學找到另一份工作薪資 30,000 元,而一般管理學院 畢業學生起薪是 31,000 元。則將產生如下狀況,箭頭所指 的是其個人滿意程度的高低。

較滿意

↑ O( 預期的結果 )—32,000

CLalt( 其他選擇的比較基準 )—31,000 ↓ CL( 比較基準 )—30,000

不滿意

結果:滿意的態度 (O>CL) ,但由於

(28)

人際關係 - 釋例 (3/7)

• 但是若他找到的工作是薪資 28,000 元,而他又 不願失業在家裡,則將產生如下狀況:

較滿意

↑ CL( 比較基準 )—30,000 O( 預期的結果 )—28,000

↓ CLalt( 其他選擇的比較基準 )— 失業 不滿意

(29)

人際關係 - 釋例 (4/7)

• 但是若他找到的工作薪資是 15,000 元,而他寧 可失業在家裡,則將產生如下狀況:

較滿意

↑ CL( 比較基準 )—30,000

CLalt( 其他選擇的比較基準 )— 失業   ↓ O( 預期的結果 )—15,000

  不滿意

結果:不滿意,且不依賴

(30)

人際關係 - 釋例 (5/7)

• 若是一般管理學院畢業學生起薪 36,000 元,他雖 比他的同學薪資高,但低於其他可能的行情,則 將產生如下狀況:

較滿意

↑ CLalt( 其他選擇的比較基準 )—36,000 O( 預期的結果 )—32,000

↓ CL( 比較基準 )—30,000 不滿意

結果:他雖滿意目前工作,但發

(31)

人際關係 - 釋例 (6/7)

• 假如一般管理學院畢業學生起薪 27,000 元,而 不是 31,000 元。則將產生如下狀況:

   較滿意

  ↑ O( 預期的結果 )—32,000 CL( 比較基準 )—30,000

 ↓ CLalt( 其他選擇的比較基準 )—27,0 00

不滿意 結果:很滿意,且很依賴目

(32)

人際關係 - 釋例 (7/7)

• 但是若他找到的工作薪資是 28,000 元,不但比他 的同學薪資低,又低於其他可能市場就業的行

情,則將產生如下狀況:

較滿意

↑ CLalt( 其他選擇的比較基準 )—32,000 CL( 比較基準 )—30,000

 ↓ O( 預期的結果 )—28,000 不滿意

(33)

最佳替代方案 (BATNA)

談判過程中,是否應該同意某項協議,完全視其他最好方 案對自己的吸引力而定,這就是所謂的最佳替代方案 BAT NA(Best Alternative To a Negotiated Agreement) 。

談判者的 BATNA 程度,會影響談判底價、期望水準及個 人利益的設定。雙方具有不相等程度的 BATNA ,比相同 BATNA 程度的談判雙方,更無法公平地分配彼此的利 益。即談判者有較佳的替代方案,比對手會有更佳的談判 力量。

談判者應創造自己的 BATNA ,使自己擁有更多的籌碼。

也應多方瞭解對手的 BATNA ,免得誤判情勢。

(34)

相依性和認知 (1/3)

相依性是可以客觀衡量的現象, 是談判 結構的關鍵因素。可從美國與中共的人 權問題談判,了解談判的相依性。

美國 中共

經貿報復能力 ( 貿易最惠 國待遇、 301 貿易報復條 款、輸出入的貿易禁運 )

外交事務 ( 對台灣問題的

廣大市場產生的貿易影

人權問題的改善空間

(35)

相依性和認知 (2/3)

• 談判可以是輸-贏結構,也可以是雙贏 或雙輸的結構。

• 例子:兩姊妹要分一個橘子。

– 狀況一、雙贏的結構。

– 狀況二、雙輸的結構。

– 狀況三、輸-贏的結構。

(36)

相依性和認知 (3/3)

• 了解雙方相依性的本質是談判的關鍵所

在,但談判的狀況並非標籤般,可明顯

地呈現雙方的相依性,故談判者常常就

必須依據自己的判斷來認定談判狀況的

相依性,所以認知變成是相依性的一個

重要的因子。

(37)

互信在談判過程的重要性 (1/

2)

• 憑過去的談判記錄與經驗或過去的表 現,來獲取對方的信任。

• 表現出瞭解對方的問題所在,並願意在 解決自己問題的時候,一起幫助對方解 決問題,以獲取對方信任。

• 和對方分享資訊。

(38)

互信在談判過程的重要性 (2/

2)

• 用讓步來建立互信。

• 在某些地方故意『受制』於對方,以獲 取對方的信任。

• 用伙伴關係來建立互信。投入大量資金

成本,為了回收利益的考量,共同合作

營造互利共生的關係。

(39)

不患寡而患不均 (1/2)

一位大學畢業沒多久的女秘書,有一天跑去 找老闆要求加薪,並且對老闆說,如果不加薪 她就辭職不幹了。問了半天,這位女秘書才說 出來,原來她昨天開同學會,發現一位在大學 時一直和她爭第一名的同學,現在在另一家公 司當秘書,居然每個月薪水比她多三千元,就 是這點不平,使她覺得必須要求加薪。

(40)

不患寡而患不均 (2/2)

知道了原因後,老闆告訴她:「要論待遇的 話,我們公司的待遇不比對方差!像是我們有 完善的在職教育,這些都是別的地方學不到 的。而且根據我們的計劃,明年還準備送妳到 美國去進修!所以我希望妳能留下來,和我們 一起奮鬥!但如果去意仍堅,只能怪我們沒有 福氣留妳 。不知道妳是否已找好了另一家公 司?如果找好了,對方要推薦信的話,我們也 會寫一封很好的推薦信,希望能幫妳得到妳想

(41)

個案分析

• 理性思考並敞開心胸去理解對手的目 標。

• 以說服代替爭吵。

• 發揮感性的創造力去感動對方。

• 與對手維持良好的關係。

(42)

告示牌

私人園林,未經主人允許,

嚴禁入內。

如果有人在園內被毒蛇咬傷,最近的醫

院在山下 12 公里,怎麼辦?

(43)

客觀的標準

一次國際海洋法會議上,印度代表第三世界提議,各 國的採礦業者在進行深海採掘時,應該先支付給該地區 6000 萬美元採掘費,做為經濟上的回饋。美國則懷疑印度存心敲 詐,並堅持探勘尚未獲得經濟利益的初期,沒有必要支付費 用。兩國各持己見,提案進度因而停擺。此時,與會代表發 現麻省理工學院 (MIT) 開發了一套深海採掘的經濟模式,可 以估算出採礦各時期的成本與利潤,藉此客觀的標準,印度 代表察覺自己當初提出的費用確實過高,決定參考 MIT 的數 值向下修正。一向仰賴採礦公司提供資料的美國,也從 MIT 估算模式中發現,在經濟能力許可下,部份費用其實是可以 先行支付,也決定改變主張。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為順利完成民間參與營運「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大樓暨台北 國際會議中心」目標,借重專業服務廠商規劃能力,爰依據「政 府採購法」第 22 條第 1 項第 9

目前據海洋保護協會 2017

建議搭 配:歷 史三 第 九章第 一節希 臘與希 臘化時 代 選 修歷史 上 第六 章第二 節希臘 羅馬文 明. ▲

(1) 該企業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最早名稱為 Steyr-Daimler-Puch,總部及工廠設於上奧地利邦 Steyr 市,戰後成為奧國最大國產車企業,之後數度 易主及改名,於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 《 國際收支平衡表手冊 》( 第五版)載有下列定

締約國雙方應確認其對「國際習慣法」之共識,在一般定義上及根據 第 10.05 條、第 10.06 條和附件 10-C 之規定,在國家根據一般法定義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 «國際收支平衡表手冊» 第五版 (BPM5) 載有下列

各機關(構)、學校(以下簡稱主辦機關)辦理研習會、座談會或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