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佛教在南亞及東亞的發展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佛教在南亞及東亞的發展"

Copied!
3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佛教在南亞及東亞的發展

導論:佛教的三大語系

佛教在南亞及東亞的發展

導論:佛教的三大語系

講師 : Dr. SIK Fa Ren ( 釋法忍博 士 )

Email: faren@hku.hk

(2)
(3)

三大語系

近代佛學者,為了研究整個佛教學說的方便,按 照語文分為三大系,即漢語系、藏語系、巴利語 系。

(4)
(5)
(6)
(7)

古印度佛教向外流傳,哪個國王首先派僧 團到外傳教?

阿育王於西元前三世紀

阿育王柱

(8)

學科知識內容

佛教發展於印度,其後分成兩大系統向國 外傳播發展:向北方流傳到中國內地及西 藏,再傳到韓國、日本、越南等地,屬於 北傳佛教

韓國佛教 日本佛教

(9)

向南方流傳到斯里蘭卡,然後再傳到東南 亞的緬甸、泰國、柬埔寨、老撾,及中國 雲南傣族等地區,屬於南傳佛教。

泰國佛教

緬甸佛塔

(10)
(11)

一、佛教傳入斯里蘭卡

在公元前第三世紀后期,印度阿育王(公元 前269~232)護持佛教,舉行第三次 結集後,向外地派遣九個傳教僧團,其中一 支由摩哂陀長老 ( 阿育王的兒子 ) 領導至 斯里蘭卡。

當時的斯里蘭卡社會制度和文化和印度大陸 相似 ,他第一次說法即得到國王的皈信,

使上座部佛教在斯國弘揚,並在首都阿耨羅 陀建造大寺供養僧團 ,佛教迅速發展起

來。

(12)

阿育王出家的女兒僧迦密 多比丘尼到達斯國,成立 比丘尼僧團。

僧迦密多比丘尼帶著菩提 樹分枝到達斯國

以後佛教二百年的發展,

都以大寺教團為中心。

(13)

 天愛帝須王受摩哂陀長老的引導皈信 佛教后,請求摩哂陀在全島各地建

戒壇 傳授戒法,使僧種住世不 斷,佛法長久興盛。

這一傳授戒法,從公元前三世紀起,

影響到現在南傳上座部的傳承不絕。

(14)

摩哂陀長老豐富了斯國的文化,如栽植大 菩提樹的分枝、建築佛寺 、引入三藏,促 進斯國文學的發展。

斯里蘭卡玻璃裝飾畫

(15)

概念圖

斯里蘭卡 佛教

緬甸 / 泰國

(16)

一 . 佛教傳入緬甸

《島史》及孟族文獻的記載,緬甸在公元五、六 世紀已經傳入了上座部佛教,後來大乘佛教及密 宗也慢慢傳入緬甸。公元1044年,阿奴律陀

(公元1044~1077)建立強大的蒲甘王 朝,熱忱擁護佛教改革,特別是上座部佛教,不 久,上座部佛教興盛發達,普及全國。而原先的 各派,包括蒲甘原有的上座部、大乘佛教、密 教,以及婆羅門教,漸被淘汰消失。

(17)

佛教傳入泰國

最早的說法,是印度阿育王時代已傳入,

但這說法只是傳說,未能證明。

「素可泰」王朝(西元十三世紀),當時 泰國境內已有大乘佛教和自緬甸蒲甘王朝 傳入的上座部佛在流傳,但並沒有形成一 個主流的宗派,

其次,一般人民也信鬼神,吉蔑族人有部 分兼信婆羅門教。

素可泰 王朝的坤藍甘

亨王禮請斯裡蘭卡僧團的出家人至素可泰 弘揚佛法,後來成為主流的宗派。

(18)

漢傳佛教 朝鮮與日本

漢傳佛教 朝鮮與日本

(19)

漢語系佛教

出現於大乘佛教的發展 晚期,即傳入中國境內 的大乘佛教;

隋、唐以後發展起來的 天台宗、華嚴宗、凈土 宗、法相宗、三論宗、

禪宗、律宗和密宗等大 乘八宗。

(20)
(21)
(22)

韓國佛教唱誦極像漢傳

https://docs.google.com/file/d/0B9toO O4laDOqTWNWR1ZBRHVFYlk/edit?

pli=1

(23)
(24)

時間軸

西元四世紀

佛教自中國傳入

高句麗

著名僧人到中國 學佛。

百濟 ( 西元 541) 到中國當時的 梁朝求取涅槃 等經及工匠

百濟 ( 西元 541) 到中國當時的 梁朝求取涅槃 等經及工匠 新羅 ( 西元 549)

梁武帝遣使偕同 新羅學僧覺德送 佛舍利到新羅 高麗 ( 西元 918)

高麗將領王建稱 王,並滅掉後百 濟和後新羅,重 新統一半島。此 時佛教宗派被統

稱為 五教二宗 李朝 ( 西元 1392) 形成 7 個宗派。

被分為禪、教兩 大體系。

現代

宗派林立。其中 勢力最大是曹溪 宗和太古宗。

(25)

一、高句麗佛教

高句麗帝王早期多信佛,更有不少高僧渡 海至日本傳教,其中惠慈被日本聖德太子 禮請為師;爾後慧灌則任僧正之職,並為 日本三論宗始祖,佛教因此廣為傳揚。

直到榮留王七年 (625) ,王遣使入唐傳回 道教後,佛教才受到迫害,不受歡迎,高 句麗卻也走上滅國之途 (675 年 ) 。

(26)

二、百濟佛教

百濟佛教諸王亦崇信佛教,至六世紀初,

高僧輩出,其中以謙益盛弘律宗,推為百 濟律宗之祖,最為有名。百濟佛教對隔海 的日本也有深遠影響,聖王二十四年

(546)

致贈佛像、經書等予日本,是為佛 教傳入日本之始;至日本弘法的百濟僧侶 大增,主要以弘傳三論和成實二宗為主。

(27)

三、新羅佛教

朝鮮半島三國中,佛教雖最晚傳入新羅,但發展 卻最為興盛。

到了真興王時代 (540-575 在位 ) ,佛教的發 展,新羅在統一朝鮮半島前,高僧圓光和慈藏都 曾前來中國參學,回國後不僅大弘佛法,且受朝 廷重視,輔佐國政。七世紀中葉,新羅統一全國 後,

佛教受中國唐朝的影響,大乘各宗傳入,元曉、

義湘大師弘傳華嚴;圓測、太賢大師宣揚法相,

因此,華嚴、法相兩宗最為盛行。

(28)

另外淨、律、密等宗派也日漸弘傳,禪宗 在新羅後期至高麗初期已發展為九派之

多。

概言之,新羅佛教因受到王室的支持,寺 院遍佈,碩德輩出,著作豐富,為後繼的 高麗佛教奠定了發展的基礎,

初期依然充滿王權貴族專屬的色彩,在元 曉等高僧的努力下,佛教開始流傳民間,

也逐漸脫離中國的傳承,樹立朝鮮佛教獨 特的教學。

(29)

 日本是島國,於唐高宗時代與中國發 生戰爭前一直有獨特的文化,戰敗後 才全面輸入中國的古文化,所以能保 持相當的自己文化,並非全面中國

化。

(30)

III.

日本佛教的特色

一、佛教的本地化:神佛合一

自唐代引入日本後,佛教因與古來的神道 思想同化、融和,而有所謂「本地垂

跡」 、「神佛合一」思想的產生,自此以 後,佛教與神道便成為日本宗教思想的一 個整體,

直至明治時代,國家主義盛行,政府實行

「神佛分離」政策,推崇神道教 ,貶低佛 教。

(31)

明治維新 (1868 - )

明治天皇頒布「神佛分離令」,以神道教為國 教,又迫令僧侶沿用俗姓,甚至鼓勵僧侶食肉帶 髮娶妻。佛教進入困厄時期。

明治二十年前後,自由研究佛學的新風氣普遍展 開,佛教大學的建立、經典的整理,以及佛學辭 典的編纂發行等工作,更充實了日本現代佛學的 內容。

而在信仰方面,已經脫離中國佛教型態與觀念,

並且在日本文化醞釀下的佛教也已普及於民間。

二次世界大戰後,佛教更是蓬勃發展,新興宗教 如雨後春筍般成立,發展極為迅速。

(32)

二、和政治關係密切

在二次大戰前,日本天皇一直被視為「神」,是 神道教主神天照大神的直系子孫,為了滿足政治 上的需要,宗教一直在日本政治中不可或缺的地 位。佛教自傳入後就被天皇視為保護政權的宗 教,佛教徒也以護持政權為己任,因此佛教成為 與皇室有密切關係的國家佛教。

日本為維護國家安危,特重密教的咒術祈禱,因 此咒術祈禱深深融入日本民眾的生活之中,成為 追求現世利益的良方。古代天皇退位後自稱「上 皇」,有很多「上皇」出家後稱「法皇」 ,可見 皇室和佛教關係密切。

(33)

後白河法皇像

(34)

日本佛教的教化特徵

日本佛教自初傳入已經是國家化、社會 化,是國家重要的教化工具,佛教深入社 會各階層,不只是宗教層面的信仰,更融 入人民的生活裏,日本人的婚喪喜慶都和 佛教有密切關係,日本的文學、劍道、茶 道、繪畫等等,都深受佛教的影響。

二十世紀後,日本佛教各大宗派更各自發 展法會祝禱、辦學教育、社會慈善、學術 研究等,佛教事業欣欣向榮,尤以佛學研 究堪稱代表。

(35)

 日本佛教有 在家化 的特色,對出 家、在家的界限並不很分明。

至今各宗雖傳戒法 ( 一日即成 ) ,但

三壇大戒早已廢絕,寺院僧侶多娶妻

生子,和傳統佛教的持戒嚴謹大有不

同。

(36)

明治維新 後,西風東漸,日本接受西洋

新學術觀念和治學方法,並應用在佛學研 究上,興起了佛教之高等教育,成立了許 多佛教的大學,成為其中一個世界級的佛 學研究重鎮。

隨著七十年代的經濟起飛,日本佛教向西 方輸出了日本佛教文化(主要是指禪,把 禪從東方引入西方,成為現代西方佛教其 中一個主流。

(37)

Thank You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當得阿羅漢道。佛從王舍國起呼阿難。去至巴隣 。阿難言諾。即從摩竭國。行未至 巴隣

約西元前一世紀的 《周髀算經》 相傳畢氏定理是商代由商高發現的, 全書第一節就記載著 一個名叫商高的人, 對周公講了這樣一段話: 「折矩以為勾廣三, 股修四, 徑隅五。 既方其外,

大師這篇論文把二十世紀以前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分成五個時期:秦漢

印順 2

我國佛學界泰斗印順導師(以下簡稱印老)於 1942 年(當時 37 歲) ,在他的《印 度之佛教》 (以下簡稱《 1943

經藏結集,依此顯出第三結集的經藏相同於第二結集,是集出《長阿 含》 、 《中阿含》 、 《雜阿含》 、 《增一阿含》

南越王墓主人身穿絲縷玉衣,出土文物中有「文帝行璽金印」一方以及一枚青白玉篆刻 的「趙 眜 」玉印,可證墓主人是南越文王趙 眜 。趙 眜 ,《史記》稱為趙胡,是南越國的第

根據冉雲華教授〈中國早期禪法的流傳和特點〉一文的研究,中國佛教從第五世紀後期 到第七世紀初,禪法開始在各地流傳開來,大致發展成四個不同的流派: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