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維那濾波 中值濾波 小波分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維那濾波 中值濾波 小波分析"

Copied!
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五章資料處理與濾波

5-1 資料處理流程

判斷與解釋 時間修正

原始資料呈現 一維及二維

資料矩陣化

維那濾波 中值濾波 小波分析

細節信號 近似信號

信號重組 不能分解或以

達要求 資料讀取

判斷與解釋 時間修正

原始資料呈現 一維及二維

資料矩陣化

維那濾波 中值濾波 小波分析

細節信號 近似信號

信號重組 不能分解或以

達要求 資料讀取

圖 5-1 資料處理流程

(2)

5-2 資料處理與濾波

本研究的磁力數據處理步驟: 從野外取得的原始磁力數據必須 先做時間上的校正以免除背景磁力因時間變化造成的影響,在此稱為 總量修正。由於野外的環境充滿了各樣的雜信,有來自遠處的長波長 信號以及測點附近非目標物的磁性干擾等等,所以野外測勘時需盡可 能的先將測區內以及附近會干擾測值的物體移除,至於遠處長波長的 雜信則給於梯度上的初步濾除,此磁力數據稱為梯度。將此兩種磁力 數據編制成矩陣資料再經過 1D 和 2D 的小波多層次分析與適應性濾 波處理及信號重組分析(高通濾波)後便可進行辨識地下構造。

一、小波多層次分析

本研究不論是在 1D 或 2D 小波多層次分析所使用的母小波均為

Biorthogona 系列中編號為 5.5 的母波如圖 5-2 所示,兩測區的小波分 析均將總量修正與梯度信號作五層的拆解動作(圖 5-3、5-4、5-7、

5-10、5-11、5-12、5-18),並挑選適當的細節信號重組成高通濾波。

二、適應性濾波(維那與中值濾波)

本研究所使用的適應性濾波有維那與中值濾波兩種,本文中所提 的適應性濾波皆指這兩種濾波方法。使用 1D 適應性濾波時皆採用[1 3]

做濾波視窗大小(圖 5-3);使用 2D 適應性濾波時視窗大小則是看信 號資料多寡做決定。本研究之測區磁力數據因為資料量上的限制所以

(3)

適應性濾波皆採用[2 2]視窗大小(圖 5-6)。再者,由於程式編寫上的 原故,使用適應性濾波時會產生邊緣補零的問題,這使得總量修正數 據時經濾波後的邊界值異常於其他點,所以不論是在 1D 或 2D 濾波 都必須將其邊緣值去掉,這樣才有辦法對信號作判讀,如圖 5-6 中的 維那濾波 1 所示。。

圖 5-2 Biorthogona 系列小波

(4)

5-2-1 第一測區資料處理與濾波 5-2-1.1 1D 小波與適應性濾波

10 20 30 40

4.49 4.495

4.5 x 10

4

第一區第一條測線總量修正後分析

原始 信號

10 20 30 40

4.49 4.495

4.5 x 10

4

20

A1

10 20 30 40

-20

D1 0

10 20 30 40

4.49 4.495

4.5 x 10

4

20

A2

10 20 30 40

-20

D2 0

10 20 30 40

4.492 4.494 4.496 x 10

4

20

A3

10 20 30 40

-20

D3 0

10 20 30 40

4.492 4.494 4.496 x 10

4

5

A4

10 20 30 40

-5

D4 0

10 20 30 40

4.492 4.494 4.496 x 10

4

5

A5

10 20 30 40

-5

D5 0

10 20 30 40

4.49 4.495

4.5 x 10

4

維那 濾波

10 20 30

4.5 x 10

4

4.49 40

中值 濾波

4.495

圖 5-3 第一區第一條測線總量修正之 1D 小波多層次分析與適應性濾波 原始信號(左上第一個小圖)為第一測區總量修正的信號。

圖 5-3、5-4 說明:

縱軸:為磁力值的大小,單位為 nT。

橫軸:為測點點數,測點為 0.5 公尺一點,共有 42 點,共 21 公尺長 A1~A5 為 1D 小波分析第一階到第五階的近似信號。

D1~D5 為 1D 小波分析第一階到第五階的細節信號。

維那濾波為 1D 維那濾波出來的結果。

中值濾波為 1D 中值濾波出來的結果。

(5)

10 20 30 40 -100

-50 0

第一區第一條測線梯度信號分析

原始 梯度信號

0 20

10 20 30 40

-100

A1 -50

10 20 30 40

-20

D1 0

0 20

10 20 30 40

-50

A2

10 20 30 40

-20

D2 0

0 50

10 20 30 40

-40

A3 -20

10 20 30 40

-50

D3 0

0 10

10 20 30 40

-40

A4 -20

10 20 30 40

-10

D4 0

-10 5

10 20 30 40

-30

A5 -20

10 20 30 40

-5

D5 0

0

中值

0

濾波

10 20 30 40

-100 -50

維那 濾波

10 20 30 40

-100 -50

圖 5-4 第一區第一條測線梯度之 1D 小波多層次分析與適應性濾波

(6)

5-2-1.2 2D 小波與適應性濾波

5 10 15 20 25 30 35 40

1 2 3 4 5 6 7 8 9 10

4.491 4.492 4.493 4.494 4.495 4.496 4.497 4.498 4.499 x 104.54

第一測區總量修正原始信號

I

圖 5-5 第一測區總量修正信號

5 10 15 20 25 30 35 40

1 2 3 4 5 6 7 8 9

4.493 4.4935 4.494 4.4945 4.495 4.4955 4.496 4.4965 4.497 4.4975 4.498 x 104

第一區總量修正維那濾波

I

5 10 15 20 25 30 35 40

1 2 3 4 5 6 7 8 9

4.4925 4.493 4.4935 4.494 4.4945 4.495 4.4955 4.496 4.4965 4.497 x 104

第一區總量修正中值濾波

I

圖 5-6 第一測區總量修正之 2D 適應性濾波 圖 5-5、5-6、5-7、5-8、5-9、5-10 說明:

縱軸:測線數,每條測線間隔 0.5 公尺,共有 10 測線。

橫軸:為測點點數,測點間格為 0.5 公尺一點,共有 42 點,總長 21 公尺。

A1~A5 為小波分析第一階到第五階近似信號。

H1、V1、D1~H5、V5、D5 為小波分析第一階到第五階細節信號。

I 為第一測區異常點。

(7)

20 40 5

10

D1

20 40

5 10

H2

20 40

5 10

D2

20 40

5 10

V2

20 40

5 10

V3

20 40

5 10

V4

20 40

5 10

A5

20 40

5 10

H5

20 40

5 10

D5

20 40

5 10

A1

20 40

5 10

H1

20 40

5 10

V1

20 40

5 10

A2

20 40

5 10

A3

20 40

5 10

H3

20 40

5 10

A4

20 40

5 10

H4

20 40

5 10

V5

20 40

5 10

D3

20 40

5 10

D4

4.4

4.4 4.

4.4 4.5

4.4

4.4 4.5

-20 10

-10 0 10

-10 5

-2 0 2

-1 2

-5 0 5

-5 0 5

-10 0 10

-0.4 0.2

-0.2 0 0.2

-10 0 10

-10 0 10

-5 0 5

-0.5 0 0.5

-0.5 0.5 1.5

第一區總量修正2D小波拆解

圖 5-7 第一測區總量修正信號之 2D 小波多層次分析

(8)

5 10 15 20 25 30 35 40 1

2 3 4 5 6 7 8 9 10

-60 -40 -20 0 20 40 60

第一測區梯度原始信號

I

圖 5-8 第一測區梯度

5 10 15 20 25 30 35 40

2 4 6 8 10

第一區梯度信號維那濾波 [2 2]

5 10 15 20 25 30 35 40

2 4 6 8 10

第一區梯度信號中值濾波[2 2]

-40 -30 -20 -10 0 10 20 -40 -20 0 20 40 60

I

I

圖 5-9 第一測區梯度之 2D 適應性維濾波

(9)

20 40 5

10

D1

20 40

5 10

H2

20 40

5 10

D2

20 40

5 10

V2

20 40

5 10

V3

20 40

5 10

V4

20 40

5 10

A5

20 40

5 10

H5

20 40

5 10

D5

20 40

5 10

A1

20 40

5 10

H1

20 40

5 10

V1

20 40

5 10

A2

20 40

5 10

A3

20 40

5 10

H3

20 40

5 10

A4

20 40

5 10

H4

20 40

5 10

V5

20 40

5 10

D3

20 40

5 10

D4

-40 0 60

-20 0 40

-18 -12 -6

-14

-12 -9

-20 0 20

-10 0 10

-5 5 15

-2 0 2

-1 0 1

-10 0 10

-10 0 10

-20 0 20

-0.5 0 0.5

-0.5 0 0.5

-20 0 20

-20 0 10

-5 0 10

-0.5 0 0.5

-1 1 3

第一區梯度信號2D小波拆解

圖 5-10 第一測區梯度之 2D 小波多層次分析

(10)

5-2-2 第二測區信號處理與濾波 5-2-1.1 1D 小波與適應性濾波

10 20 30 40

4.494 4.496

4.498 x 10

4 第二區第一條測線總量修正後之信號分析

原始 信號

10 20 30 40

4.495 4.496 4.497 x 10

4

20

A1

10 20 30 40

-20

D1 0

10 20 30 40

4.4955 4.496 4.4965 x 10

4

10

A2

10 20 30 40

-10

D2 0

10 20 30 40

4.4955 4.496 4.4965 x 10

4

5

A3

10 20 30 40

-5

D3 0

10 20 30 40

4.4955 4.496 4.4965 x 10

4

2

A4

0 10 20 30 40

-2

D4 0

10 20 30 40

4.4955 4.496 4.4965 x 10

4

0.5

A5

10 20 30 40

-0.5

D5 0

10 20 30 40

4.494 4.496 4.498 x 10

4

維那 濾波

10 20 30

4.498 x 10

4

4.494 40

中值 濾波

4.496

圖 5-11 第二測區第一條測線總量修正之 1D 小波拆解與適應性濾波 原始信號(左上第一個小圖)為第一測區總量修正的信號。

圖 5-11、5-12 說明

縱軸:為磁力值的大小,單位為 nT。

橫軸:為測點點數,共有 38 點,測點為 0.5 公尺一點,總長 19 公尺。

A1~A5 為 1D 小波分析第一階到第五階的近似信號。

D1~D5 為 1D 小波分析第一階到第五階的細節信號。

維那濾波為 1D 維那濾波出來的結果。

中值濾波為 1D 中值濾波出來的結果。

(11)

10 20 30 40 -20

0 20

第二區第一條測線之梯度信號分析

原始 信號

20 20

10 20 30 40

-20

A1 0

10 20 30 40

-20

D1 0

20 20

10 20 30 40

-20

A2 0

10 20 30 40

-20

D2 0

20 5

10 20 30 40

-20

A3 0

10 20 30 40

-5

D3 0

10 5

10 20 30 40

-10

A4 0

10 20 30 40

-5

D4 0

10 1

10 20 30 40

-10

A5 0

10 20 30 40

-1

D5 0

20 20

維那

濾波 中值

濾波

10 20 30 40

-20 0

10 20 30 40

-20 0

圖 5-12 第二測區第一條測線梯度之 1D 小波多層次分析與適應性濾波 原始信號(左上第一個小圖)為第一測區梯度。

(12)

5-2-1.2 2D 小波與適應性濾波

5 10 15 20 25 30 35

1 2 3 4 5 6 7 8

4.495 4.5 4.505 4.51 4.515 x 104.524

第二區總量修正原始信號

K2 K1

圖 5-13 第二測區總量修正

5 10 15 20 25 30 35

1 2 3 4 5 6 7

4.495 4.4955 4.496 4.4965 4.497 4.4975 4.498 4.4985 4.499 x 104

第二區總量修正中值濾波

K2 K1

5 10 15 20 25 30 35

1 2 3 4 5 6 7

4.495 4.496 4.497 4.498 4.499 4.5 4.501 4.502 4.503 4.504 x 104

第二區總量修正維那濾波

K2 K1

圖 5-14 第二測區總量修正之 2D 適應性濾波 圖 5-13、5-14、5-15、5-16、5-17、5-18 說明:

縱軸:測線數,每條測線間隔 0.5 公尺,共有 8 測線。

橫軸:為測點點數,測點為 0.5 公尺一點,共有 38 點,總長 19 公尺。

A1~A5 為小波分析第一階到第五階近似信號。

H1、V1、D1~H5、V5、D5 為小波分析第一階到第五階細節信號。

K1、K2 為第二測區異常點。

(13)

10 20 30 2

4 6 8

D1

10 20 30 2

4 6 8

H2

10 20 30 2

4 6 8

D2

10 20 30 2

4 6 8

V2

10 20 30 2

4 6 8

V3

10 20 30 2

4 6 8

V4

10 20 30 2

4 6 8

A5

10 20 30 2

4 6 8

H5

10 20 30 2

4 6 8

D5

10 20 30 2

4 6 8

A1

10 20 30 2

4 6 8

H1

10 20 30 2

4 6 8

V1

10 20 30 2

4 6 8

A2

10 20 30 2

4 6 8

A3

10 20 30 2

4 6 8

H3

10 20 30 2

4 6 8

A4

10 20 30 2

4 6 8

H4

10 20 30 2

4 6 8

V5

10 20 30 2

4 6 8

D3

10 20 30 2

4 6 8

D4

-4 2 4.4

4.5

4.4 4.5 4.4 4.5

4.4 4.5

4.4 4.5

-100 0

-20 40

-5 5

-4 2

1

-20 60

-50 50

-4 4

-1 0 1

-2 1

-100 50

-20 40

-5 0 5

-4 2

第二區總量修正2D小波拆解

圖 5-15 第二測區總量修正信號之 2D 小波多層次分析

(14)

5 10 15 20 25 30 35 1

2 3 4 5 6 7 8

-5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第二測區梯度原始信號

K2

K1

圖 5-16 第二測區梯度

5 10 15 20 25 30 35

1 2 3 4 5 6 7 8

第二區梯度信號維那濾波

5 10 15 20 25 30 35

1 2 3 4 5 6 7 8

第二區梯度信號中值濾波

0 200 400

-30 0

K2 K1

K2 K1

圖 5-17 第一測區梯度之 2D 適應性濾波

(15)

10 20 30 2

4 6 8

D1

10 20 30 2

4 6 8

H2

10 20 30 2

4 6 8

D2

10 20 30 2

4 6 8

V2

10 20 30 2

4 6 8

V3

10 20 30 2

4 6 8

V4

10 20 30 2

4 6 8

A5

10 20 30 2

4 6 8

H5

10 20 30 2

4 6 8

D5

10 20 30 2

4 6 8

A1

10 20 30 2

4 6 8

H1

10 20 30 2

4 6 8

V1

10 20 30 2

4 6 8

A2

10 20 30 2

4 6 8

A3

10 20 30 2

4 6 8

H3

10 20 30 2

4 6 8

A4

10 20 30 2

4 6 8

H4

10 20 30 2

4 6 8

V5

10 20 30 2

4 6 8

D3

10 20 30 2

4 6 8

D4

0 300

-20 0 20

-10 0 10

-15 -5 5

-6 -4 -2

-150 50

-40 20 80

-5 0 5 10

-6 -4 -2 0 2

0 2 4

-50 0 100

-100 0 100

-5 0 5

-2 0 2

-4 -2 0 2

-100 0 100

-50 0 50

-10 0 10

-5 0 5

-10 -5 0

第二區梯度信號2D小波拆解

圖 5-18 第二測區梯度信號之 2D 小波多層次分析

(1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wave vector)」,記做k,其大小就是波的相位 常數k,其方向就是波的傳播方向。它的三個座標

z 方波是一週期波,其正及負峰值 存在的時間長度一樣,而兩者是 交互出現,如圖5-14所示。對一

VAB 使用者無法使用 RIDE 提供的 Filter Design 公用程式設計濾波器,但是 使用 VAB 的 Filter 元件時,在元件特性選單可以直接指定此濾波器的規格,使用

Zhang, “Novel Microstrip Triangular Resonator Bandpass Filter with Transmission Zeros and Wide Bands Using Fractal-Shaped Defection,” Progress In Electromagnetics Research, PIER

由聲波的波形決 定,不同的人及 樂器產生的波形 都不同。.

(2)在土壤動力學中,地震或地表振動產生之振動波,可分為實 體波(Body wave) 與表面波(Surface wave) 。實體波(Body wave)分為壓力波 P 波(Compressional wave)(又稱縱波)與剪

(2) 被動式 RFID Tag(Passive):被動式 RFID Tag 不含電池,其能量是 感應自 RFID Reader 所發射過來的 RF 無線電波能量,當 RFID

而在利用 Autocloning 的方法,製作成金字塔形狀的抗反射 結構方面。分成非次波長結構和次波長結構來加以討論。在非次波長 結構時,我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