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省立工學院時期僑生簡史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台灣省立工學院時期僑生簡史"

Copied!
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成功大學

(

以下簡稱本校

)

的僑生教育一直 是重要的課題,卻少有人去探討,例如:如何 定義僑生?本校何時開始有僑生入學?僑生與 僑大先修班有何緊密的關係?僑生回僑居地,

對當地的社會有何貢獻?如果想回答這些疑 問,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文依據學校典藏 的文物,僅就本校從二戰後如何開始有僑生入 學,以至民國46年左右這段期間之僑生畢業狀 況,進行初步的回顧,希望可以拋磚引玉,提 起歷史學者對這些議題的興趣。

一、歷史背景

依據民國884月教育部僑民教育委員會 發行的「僑生教育」一書中,述及我國重視僑 生教育始於清朝光緒31

(

西元1905

)

,隔年創 辦第一所專門招收海外華僑學生的暨南學堂。

民國成立,鑒於華僑對國民革命成功的顯著 貢獻,亦開始注意僑教的推動與輔導。民國18 年,教育部設置華僑教育設計委員會;民國20 年,僑務委員會成立設有僑民教育處;民國28 年,為適應戰時需要,教育部會同僑務委員會

台灣省立工學院時期 僑生簡史

機械系退休教授 / 褚晴暉

(2)

擴充華僑教育設計委員會之組織,仍隸屬教育 部。該會於民國34年裁撤,教育部另行成立僑 民教育委員會加強執行僑生回國之相關措施。

我國基於憲法重視華僑的精神、血濃於水 的民族情感、語言障礙與生活背景的差異、以 及面臨國際化的時代,於民國36年頒布華僑學 生優待辦法,40年訂定「華僑學生申請保送來 台升學辦法」。從此,海外僑校學生得以返國 接受正統中華文化教育成為僑生

(

見僑務委員 會僑生政策白皮書,民國105

)

依據張析哲的「僑生教育之檢討改進」一 書中提到,國民政府遷台後,在民國40

-

43年這 一階段裡,僑務委員會和教育部在規畫僑生教 育方面,主要的行政措施有:訂定前述之華僑 學生申請保送來台升學辦法、商訂各校招收僑 生名額、放寬僑生入境限制、建置僑生宿舍、

實施僑生獎助等,奠定僑生教育的良好基礎。

據僑務委員會統計,民國40年回台灣升學的僑 生有60人,41年有218人,42632人,43年已經 增加至1236人。

(3)

我國對僑生的定義常因不同的年代而隨之 改變,依據2016年僑務委員會「僑生回國就學及 輔導辦法」中的僑生是指海外出生連續居留迄 今,或最近連續居留海外6年以上,並取得僑居 地永久或長期居留證件回國就學之華裔學生。

其中所稱海外指大陸地區、香港及澳門以外之 國家或地區。而港澳地區來台就學的港澳生,

其權益可以比照僑生。本文是從二戰結束、國 民政府在南京之時開始探討,那時候所稱的僑 生勢必與現行法規不同。政府遷台之後,情況 更是複雜。所以本文中的僑生,是以公文或註 冊組留存文件為主要依據。

二、台灣省立工學院僑生教育的發軔期

民國361月,僑務委員會行文

(

僑字第4755 號文,如圖1

)

教育部代電全國教育單位,包括當 時的台灣省立臺南工業專科學校

(

本校前身

)

,為

使便利華僑學生回國升學專科以上學校起見,

其入學資格准予變通辦理,凡持有僑生身分證 件、具有與高中畢業相當程度、經入學試驗及 格者,准予錄取,不受同等學力學生名額限 制。這是本校最早出現「華僑學生」的文字。

圖 1 教育部代電僑務委員會之僑字第 4755 號公文

圖 2 (a) 僑務委員會之僑字第 04209 號公文

(b) 本校之教字第 108 號

(4)

圖 3 (a) 教育部代電之僑字第

41380 號公文 (b) 本校之教字第 447 號公文

民國371月,僑務委員會以僑字第04209 號公文

(

2

a)

行文教育部代電台灣省立工學院

(

本校前身

)

,希望本校填報36學年度第一學期 之僑生調查表,本校於民國3732日,回文

(

教字第108

) (

2

b)

聲明並無僑生就讀。

民國37723日,僑務委員會再以僑字 41380號公文

(

3

a)

行文教育部代電台灣省立 工學院,希望本校填報36學年度第二學期之僑 生調查表,本校於民國37818日回文

(

教字 447

)(

3

b)

聲明並無僑生就讀。

然而,民國38426日,僑務委員會台 灣僑務局以

(

38

)

總字第120號公文

(

4

)

給台灣省 立工學院,內容言明該局自成立以來,亟待開 展台灣省各項僑務工作,希望本院填寫「台灣 省立中等以上學校華僑學生調查表」,以明瞭 本省中等以上學校僑生實際狀況。本院於38

5月填寫僑生人數一名,該名學生叫蔡子威,

廣東東莞人,原僑居地是印度,當時就讀土木 系四年級。

依據成大註冊組典藏之學籍資料,蔡子威 民國15年生,廣東省東莞縣人,私立廣州大學 理工學院

(

網路資料:1940年成立,華南理工大 學前身

)

二年級肄業,附香港住址。

從以上資料顯示,本校最早保有僑生身 份的是土木系蔡子威。民國37311日,因 為蔡子威是廣東省東莞縣人,其故鄉之明倫堂 向有留學津貼之發放,惟需肄業學校之証明,

希望學校發給本學期在學及籍貫証明書。本校 遂以教字第118號文

(

5

)

發給學生「在學證明 書」,該文寫明蔡子威是在36學年度第二學期 已經辦理註冊等手續,當時是就讀土木系三年 級。又,本院在回覆東莞明倫堂董事會的公文

(

訓字第175號,圖6

)

中,附上蔡子威在36學年 度兩學期

(

第三學年第一、二學期

)

的成績單。

圖 5 本校之教字第 118 號文

圖 4 僑務委員會台灣僑務局 (38) 總字第 120 號公文

圖 6 訓字第 175 號公文

(5)

這裡有個疑點:民國371月、民國377 月,僑務委員會兩次希望本校分別填報36學年 度第一學期及第二學期之僑生調查表時,本校 為何填寫無僑生就讀?民國384月,僑務委 員會第三次要求時,才將蔡子威列入僑生名單 中。這當中出了什麼問題?是因為蔡子威原僑 居地是印度而認定為僑生身分嗎?

民國3610月,國民政府仍在南京時,有 一批學生從中國大陸地區來到本校就讀。這些 學生是經過省立工學院於民國361213日以 教字第9號公文呈報教育廳轉教育部在案核准 入學的,計有:土木系蔡子威、蘇梓郎

(

福建 莆田人

)

,電機系柳金聲

(

江蘇武進人

)

,化工系 楊家琪

(

浙江鎮海人

)

,電化系馬振騰

(

浙江鄞縣

)

,建築系蔣家良

(

江蘇吳興人

)

,後來這些人 之中只有蔡子威被認定為僑生身分。包括蔡子 威在內之這些來自大陸地區的學生,均畢業於 民國38年,但是在註冊組的該年畢業名冊中,

並沒有註明蔡子威是僑生。

據本校註冊組資料,民國42年以前,除了 蔡子威之外,本校沒有僑生畢業,直到民國43

(

民國39年入學

)

的畢業生名冊中,才有一位 註明僑生、來自港澳地區的同學方培君,畢業 於機械系。

民國401027日,台灣省政府教育廳以 肆零酉感教二字第30758號公文

(

7

)

給省立工 學院:查學生方培君係教育部在港招考經錄取 分發該院在茲,據該生呈以曾在國立中央大學 及武漢大學修畢一、二年級課程,請准轉學該 院三年級前來,惟查該生一年級成績單證件齊 全,二年級所修課程則無充分證明,為使該生 免讀已修課程計,特准由該院予以編級試驗,

酌予轉入二年級。於是,方培君在40學年度第 一學期轉入機械系就讀二年級一事,於民國41 年報教育部同意備案。

圖 7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之肆零酉感教二字第 30758 號公文

依據成大註冊組典藏之學籍資料,方培 君,民國11年生,江蘇省淮安縣人,國立中央 大學、武漢大學機械系肄業,住址設於台北士 林鎮新安里。方君是在民國4010月依據教育 部的台高41字第635號代電公文進入機械系就讀 二年級。後來的公文說明方培君在就學期間領 取公費,並曾到臺灣農林股份有限公司水產分 公司台北冷凍廠

(

412

)

、台灣工礦公司

(

42

8

)

實習。

從此之後,本校開始有僑生畢業,如民國

44年畢業

(

民國409月依教育部台高42字第2405 號令入學

)

的機械系有李志剛

(

廣西省臨桂縣,

廣西省立桂林中學畢業

)

、王正鼎,電機系有 程文駒;民國45年畢業的機械系有程日麟

(

廣東 省中山縣,澳門嶺南中學畢業,教育部台43 自第5713號令同等學力備案入學

)

、黃寶琦

(

東省寶安縣,香港知行中學畢業,教育部台43

高自第5713號令同等學力備案入學

)

、呂伯濂

(6)

圖 8 教育部高教司寄送張紹竑學長之入學通知單

(

江蘇省無錫縣,香港新法書院畢業,教育部 43高自第5713號令同等學力備案入學

)

、柯邦

(

廣東省潮陽縣,香港私立培英中學,教育 部台43高自第5713號令同等學力備案入學

)

、李 業敬

(

廣西省蒼梧縣,香港嶺英中學,教育部 43高自第5713號令同等學力備案入學

)

、陳裕

(

廣東省寶安縣,越南私立知用中學,教育 部台43高自第5713號令同等學力備案入學

)

,電 機系有毛伯彥

(

江蘇省武進縣

)

、潘寶韶

(

廣東省 番禺縣

)

、莊雨蒼

(

廣東省潮安縣

)

、汪譽龍

(

安徽 省休甯縣

)

,土木系有林穎麟

(

廣東省三水縣

)

程文瑜

(

廣東省中山縣

)

,建築系有李建基

(

廣東 省南海縣

)

、劉永強

(

廣東省新會縣

)

;民國46 畢業的有機械系何兆中

(

廣東省番禺縣,澳門 嶺南中學畢業,教育部台43高自第15978號核 准入學

)

、李業智

(

廣東省番禺縣,香港華仁英 文中學畢業,教育部台43高自第15978號核准 入學

)

、曾耀榮

(

廣東省東莞縣,香港九龍香江 中學畢業,教育部台43高自第15978號核准入

)

,土木系張紹竑,礦冶系廖學誠等。香港僑 生回國升學,主要是以考試為主,保送為輔,

委託香港私立大專院校舉辦聯考,錄取率約40

-

50

%(

張析哲的「僑生教育之檢討改進」

)

初期像蔡子威、方培君及李志剛是就讀大 陸之大學或中學後,再轉到機械系就讀。後續 來台的僑生,基本上先在港澳地區念完中學。

民國45年以後畢業的僑生中,除了陳裕勳來自 越南之外,其他均以香港或澳門兩地為主。而 且,民國45年畢業的僑生,其入學資格則都是 以同等學力備案的。

三、初探民國 46 年左右僑生之相關史實

依據民國42922日的香港時報

(

土木系

46級張紹竑學長捐贈的文物、成大博物館典

)

,刊載港澳高中畢業志願來台升學專科以 上學校錄取第一梯次僑生的榜單,參與招生的 學校及錄取名額分別是國立台灣大學

(

63

)

台灣省立師範學院

(

47

)

、台灣省立農學院

(

31

名,國立中興大學前身

)

、台灣省立工學院

(

43

名,46級畢業的土木系張紹竑亦名列其中

(

8

))

、台灣省立海事專科學校

(

14名,國立海洋大 學前身

)

、國防醫學院

(

36

)

,台灣省立地方行 政專科學校

(

43名,國立台北大學前身

)

、台灣 省立台北工業專科學校

(

27

)

、計8308

(

者註:合計人數有異

)

僑生。時任教育部次長 高信

(

字人言,廣東省新會縣龍泉鄉人,1905

)

稱,國民政府已經盡最大努力達成僑生最大 願望,尚有第二梯次錄取的240名。

(7)

同年7月和12月,香港時報刊登僑生在台求 學的經驗,包括踏上祖國時如何受到溫情的招待 與照顧、錄取後應該辦理的手續、各學校生活的 一般、如何適應台灣的衣食住行問題等。其中比 較有趣的是政府規定所有僑生在港澳取得的畢業 証書,必須使用中華民國紀元,若以公元紀年,

我國之教育部將不予承認,僑生必須回到原來就 讀學校換發中華民國紀元的證書才可以。

至於各個學校的情形亦有不同,國防醫 學院、師範學院都是公費,有吃有住、有制服 穿、還有零用錢,其他學校則是自費。功課方 面以工專最緊,其次就是行政專科學校,再次 就是師院、農院,台大最寬了,這報導沒有談 到省立工學院的情形。

寒暑假期間,有些僑生要到軍中服務,政 府會給予獎勵或表彰;有些要回港澳省親時,

政府會盡力代辦出入境等手續;僑委會也會在 僑生畢業之時的六月下旬到七月之間,借用 北投復興崗政工幹校場地,舉辦為期四週

(

週講習授課、兩週參觀訪問

)

的就業講習班

(

9

-

11

)

,協助畢業同學在僑居地尋找職業或繼續 升學等問題。

省立成功大學時期,45學年度第一學期

(

451127

)

統計總註冊僑生人數為402

(

386名、女16

)

,其中9名女生選建築系。

各年級分別為:一年級193

(

183名、女10

)

、二年級112

(

108名、女4

)

、三年級55

(

無女生

)

、四年級42

(

42名、女2

)

,數 據顯示,僑生人數有逐年增加的趨勢,絕大部 份選擇機械系、電機系、化工系、土木系以及 建築系,選擇剛成立兩年的商學院和礦冶系的 僑生都不到百分之五。也由於僑生人數漸漸增 加,於同一學期在校內成立海外華僑同學會

(

稱僑聯社?

)

,除正副社長外,下設財政、總 務、體育、康樂、文書五組,負責對外報導僑 生實況、舉辦各項體育活動及工廠參觀。同時 本校為加強輔導僑生各方面的需要,在僑生輔 導委員會中增聘各單位主管及各院系主任為委 員,並商請教務處開辦僑生國語補習班。依據 第十期校刊

(

46

.

3

.

16發行

)

資料,45學年度第二學 期,僑生僑居分布概況以香港為主,占八成以 上,其次是澳門、印尼、和越南,少數來自於 韓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

(8)

圖 9 四十五學年度大專學校畢業僑生就業講習 班通知單 ( 土木系 46 級張紹竑學長捐贈,

成大博物館典藏 )

圖 10 四十五學年度大專學校畢 ( 結 ) 業僑生就業講習班學員名牌 ( 土木系 46 級張紹竑學長捐贈,成大博物館典藏 )

圖 11 四十五學年度 ( 民國 46 年 7 月 8 日 ) 大專學校畢業僑生就業講習班合影 ( 北投復興崗 ) ( 土木系 46 級張紹竑學長捐贈,成大博物館典藏 )

46學年度,本校獲得美援僑生設備費五百 萬元,部份款項使用於興建具有現代主義風格 的僑生餐廳

(

已拆除,現在之勝利校區勝八舍原

)

和僑生宿舍

(

現在之學生第二活動中心

)

,這 兩棟建築完成於民國484月。

四、結語

總結以上之敘述,依照公文紀錄,本校最 早的僑生是民國36年入學、38年畢業的土木系 蔡子威,僑居地印度。而依照註冊組畢業生名 冊中第一位載明僑生身分的是民國40年轉入機 械系二年級就讀、43年畢業的方培君,僑居地 香港。從此,本校配合政府之「華僑學生申請 保送來台升學辦法」,揭開僑生在本校就讀的 歷史。

五、致謝

感謝僑務委員會尤正才專門委員,成功 大學之秘書室文書組方美雲組長、教務處註冊 組、及博物館提供珍貴的史料,本文方得以順 利的完成。

數據

圖 3    (a)  教育部代電之僑字第 41380 號公文 (b) 本校之教字第 447 號公文民國37年1月,僑務委員會以僑字第04209號公文(圖2a)行文教育部代電台灣省立工學院(本校前身),希望本校填報36學年度第一學期之僑生調查表,本校於民國37年3月2日,回文(教字第108號) (圖2b)聲明並無僑生就讀。民國37年7月23日,僑務委員會再以僑字第41380號公文(圖3a)行文教育部代電台灣省立工學院,希望本校填報36學年度第二學期之僑生調查表,本校於民國37年8月18日回文(教字第447號
圖 8  教育部高教司寄送張紹竑學長之入學通知單(江蘇省無錫縣,香港新法書院畢業,教育部台43高自第5713號令同等學力備案入學)、柯邦龍(廣東省潮陽縣,香港私立培英中學,教育部台43高自第5713號令同等學力備案入學)、李業敬(廣西省蒼梧縣,香港嶺英中學,教育部台43高自第5713號令同等學力備案入學)、陳裕勳(廣東省寶安縣,越南私立知用中學,教育部台43高自第5713號令同等學力備案入學),電機系有毛伯彥(江蘇省武進縣)、潘寶韶(廣東省番禺縣)、莊雨蒼(廣東省潮安縣)、汪譽龍(安徽省休甯縣),土木系有林
圖 9 四十五學年度大專學校畢業僑生就業講習 班通知單 ( 土木系 46 級張紹竑學長捐贈, 成大博物館典藏 ) 圖 10    四十五學年度大專學校畢 ( 結 ) 業僑生就業講習班學員名牌 ( 土木系 46 級張紹竑學長捐贈,成大博物館典藏 ) 圖 11  四十五學年度 ( 民國 46 年 7 月 8 日 ) 大專學校畢業僑生就業講習班合影 ( 北投復興崗 ) ( 土木系 46 級張紹竑學長捐贈,成大博物館典藏 )46學年度,本校獲得美援僑生設備費五百萬元,部份款項使用於興建具有現代主義風格的僑生餐廳(已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六)經甄選錄取者,應繳交公立或教學醫院體格檢查表(含最近三個月內胸部 X 光透視)

二、 臺中市政府教育局 109 年 5 月 25 日中市教體字第 1090043646C

數學是科學研究的基本工具,科技發展是臺灣保持國際競爭力的命脈。因此 當今年 2 月,教育部公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

1.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十二月十一日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福 1 字第 0980136398 號令訂定發布全文 18 條 2.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勞動部勞動發創字第 1039800598 號令修正發布全文

中華民國 106 年 6 月 27 日中市教高字第 1060056071 號函訂定 中華民國 107 年 10 月 4 日中市教高字第 1070089819

為此,國立中正大學防制藥物濫用教育中心與台灣藥物濫用防治研究學會,在教育部學生事 務及特殊教育司之支持下,將於 2019 年 10 月

二、本案中等師資類科學生(特教系以外之學生)修習之「教育專業課程版本」應為106年11月17日教育部臺教師(二)字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