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星雲人間佛教對老人關懷之探討以宜蘭仁愛之家日托班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星雲人間佛教對老人關懷之探討以宜蘭仁愛之家日托班為例"

Copied!
5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星雲人間佛教對老人關懷之探討

以宜蘭仁愛之家日托班為例

釋永東

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專任副教授

中文摘要

  台灣在1993年時老年人口比例即達7%,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並逐年 遞增,迄2011年已占總人口比率10.74%,這同時又受到低出生率少子化的影 響,以及台灣民眾受縛于儒家傳統孝養思想,無法像歐美西方家庭接受在養 老院終老的觀念,因此,更突顯台灣老年照護的急迫需求。早期相關學術研 究,主要針對政府老齡長期照護的政策研究,近幾年才出現老年日間照顧的 探討。

  老年人口預估已達12.5%超出全國平均比例的宜蘭地區,歷年來分別有 天主教、基督教和佛教團體試辦過老人日間照顧,卻少有成功者,迄今卻未 見任何有關這些宗教團體老年日間照顧的學術研究,故值得本論文以其中唯 一成功由星雲人間佛教所辦的宜蘭仁愛之家日托班,在未蒙政府任何補助情 況下,十多年來仍能成功經營的實例做深入探討,以瞭解星雲人間佛教透過 日間照顧給予老人何種關懷?成效如何?以及在未來永續經營過程中可能面 臨的困難?並藉以瞭解宗教信仰是否會影響老人參與日間照顧的決定因素。

  本研究方法主要為質性研究之文獻觀察的比較與分析、實地的參與觀察 以及透過仁愛之家工作人員、日托班學員與其家屬的深度訪談。希冀藉此論 文呈現出基於星雲人間佛教對老人的關懷,所經營的老人日間照顧的成功模 式,以做為未來有意辦理老人日間照顧者的參考。

關鍵字:高齡化社會 老年日間照顧 宜蘭仁愛之家 老人日托班

(2)

An Exploration of the Elderly Care Offered by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s Humanistic Buddhism

A Case Study on the Home of Benevolence and Love in Yilan

Ven. Yong Dong

Fo Guang University Departnment of Buddhist Studies

Abstract

In 1993, the proportion of elderly people in the Taiwan population had reached 7%, and Taiwan thus formally became an advanced-age society. The proportion increases each year. By the end of April 2011, the figure had already reached 10.74%.

At the same thing being confronted by low birthrates and the traditional Confucian idea of filial piety is still strong among the Taiwanese, hence obliged many are to take care of their parents unlike those in the west the Western practice of allowing the elderly spend their final years in senior homes unacceptable. This situation further highlights the urgent need for elderly care in Taiwan. Early relevant academic research mainly focuses on the government's long-term policy on elderly care. It is only in recent years has the issue of elderly day-care received some attention, particularly in communities in the eastern parts of the country. Though elderly day-care services are offered by Christian, Catholic and Buddhist groups, most of them are not successful at all and studies of such services have never been made before. For this reason, an in-depth study was conducted in the Home of Benevolence and Love in Yi Lan, a private and financially self-supported elderly day-care center, and the findings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n addition, this paper covers issues relating to the types of concern for the elderly in the day-care services offered by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s Humanistic Buddhism, the effectiveness of such services, potential future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and questions such as whether or not religious belief influences the elderly's decision to choose the elderly day-care center.

(3)

The methodology of this study mainly focuses on qualitative research which entails a perusal and an analysis of documents and records,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the management, staff, and participants of the Home of Benevolence and Love, as well as on-site visits and observations. The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an example of a successful elderly day-care service and to confirm the elderly services offered by religious groups really do help old people live out their final years with comfort and dignity. Lastly, this paper provides due reference for non-religious bodies considering similar services.

Keywords: advanced-age society, elderly day-care service, Home of Benevolence and Love in Yilan, elderly day-care programs

(4)
(5)

前言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提倡「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人間佛 教,凡有助於幸福人生之增進的教法,都是人間佛教。他認為人間佛教主要 的內涵是「關懷生命」,因為人到世間「生活」,就有「生命」,有生命就 有「生死」。所以人間佛教所重視的,是如何在「生活」中運「用」佛法來 超越「生死」的現「相」,進而圓滿「生命」的本「體」。也可以說星雲大 師人間佛教是擁抱生命的佛教,是解決生死的佛教,是落實生活的佛教。1 是具有人間性、生活性、利他性、喜樂性、時代性與普濟性的六大特質。因 此星雲大師透過佛光山「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 會;以共修淨化人心」四大宗旨,秉持「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

給人方便」四大工作信條,來推動其人間佛教的理念。

(一)問題背景

其中在以慈善福利社會方面,星雲大師為了讓佛教徒重視現世生活,期 於有生之年就能往「生」佛光山這片人間淨土,而不是一味把希望寄託在來 生,因此於1970年起陸續創辦佛光精舍、宜蘭蘭陽仁愛之家,以及協助高雄 縣政府開辦「鳳山老人公寓」,乃至籌建中的僧眾養生寮,提供老者安單。

設立大慈育幼院,撫孤育雛;創設佛光診所、雲水醫院、萬壽園等,並與福 慧基金會於大陸設立佛光中、小學和佛光醫院數十所,育幼養老,將佛教的 愛心廣澤於貧苦無依的老弱殘疾。讓人一生的生老病死,都可以在佛光山完 成。2

上述為老人設立的養老院、診所和萬壽園,正符合當前老年化與少子化 時代的需求。雖然,台灣老年人口比例沒有歐美日本高,但台灣從1993年 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7%,即已進入人口老化國家,去年

(6)

則已躍升為10.74%。根據經建會推估,當1949年出生的戰後嬰兒潮世代,在 2014年開始進入老年,老年人口將快速攀升,在短短七年內從273萬人躍升到 392萬人。而本論文研究物件仁愛之家地處宜蘭縣,該縣位於台灣較偏遠的 東部,根據2002年內政部戶政司台閩地區現住人口年齡分配統計,迄2001年 底宜蘭縣總人口數456,799人中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就有48,873人,占總人口數 10.5%,預估去年已達12.5%,比全台灣六十五歲以上老人人口比例10.74%高 出許多。尤其雪山隧道通車後,好山好水未經污染的宜蘭地區,更有外來老 人移入長居之勢。

經建會官員表示,目前台灣人口結構還算有活力,「老化指數」3僅為 69%。但台灣生育率太低,導致老化速度飛快。經建會對照資料後發現,在 2033年台灣將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老」的國家,屆時台灣的人口老化指 數高達251%。也就是老年人口將是幼年人口的2.51倍。4老人人口的增加與 老化趨勢,首先會面臨經濟與健康衰退,其次是社會疏離,再其次是老人心 理調適問題。然而,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及家庭結構上的變遷,使得越來越 多老年人口陷入缺乏醫療資源、療養機構、照顧者、經濟困窘、以及遭受虐 待等困境。5這同時也增加全民健保沉重的負擔。

再者,在老齡化同時又面臨少子化的過程中,為了適應經濟型態的改 變,台灣家庭照顧的觀念與方式,由傳統婆媳三代同堂轉變為核心家庭為 主。6在此情況下,若父母老化或健康惡化,需要子女在家照顧時,就會影響 所有子女的經濟負荷,以及在情感與孝道間產生一定程度的猶疑與掙扎。基 於上述種種原因,老人日間照護在當前社會確有其急迫性的需求。

雖然台灣社會仍受到養兒防老思想影響,老人入住安老院的意願不高,

但是內政部自1989年度起,每年均編列補助經費,鼓勵民間單位積極興設老 人養護、長期照護機構,或輔導贍養機構轉型擴大辦理老人長期照顧服務,

(7)

以滿足國內老人長期照顧的需求,另亦補助機構充實設施設備、服務費及教 育訓練等相關經費,強化照顧功能,提升服務品質。7並自1987年度起即開 始獎助各縣市政府及各公私立老人扶養機構辦理老人日間照顧。其服務主要 提供輕、中度失能、失智老人,定期或不定期往返日間照顧中心,維持並促 進其生活自立、消除社會孤立感、延緩功能退化,促進身心健康。由各縣

(市)政府結合民間資源提供個案照顧管理、生活照顧服務、復健運動及健 康促進活動、諮詢服務及家屬服務等。這些年來更在各地積極推動社區化日 間照顧,截至2009年底,服務人數合計618人(含失智症日間照顧服務)。8 宜蘭縣政府亦在2001年委託基督教伊甸基金會宜蘭服務中心,在宜蘭市社福 館開辦日間照顧。

(二)研究目的

為因應老齡化時代的來臨,老人日間照顧是台灣內政部積極在推動的政 策,林文明在2005年完成的碩士學位論文《宜蘭縣實施老人社區照顧現況與 分析之研究》9,當時只略為提到宜蘭縣2004年日間照顧計有縣府社福館16位 老人,與龍德社區日照中心35位老人,以及龍潭老人仁愛之家15位老人。社 福館松柏居與龍德社區日照中心是委託基督教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承辦,從 2001年開辦之初,風評一直很好,候等老人將近50人。如今基督教伊甸社會 福利基金會承辦的縣府社福館與龍德社區日照中心的日間照顧都已停辦,基 督教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唯留社福館的居家服務。

這期間宜蘭地區兩家天主教團體,財團法人天主教遣使會附設宜蘭縣私 立聖方濟安老院日間照顧,與財團法人天主教靈醫修女會附設宜蘭縣私立瑪 利亞長期照護中心,亦先後推出日間照顧方案,前者卻遲遲無法辦成;後者 則是在未立案情況下經營多年後,終於2010年開始受縣府委託辦理,經費完

(8)

全由縣府補助,才得以存活。當時在林文明論文中提到的宜蘭縣三家日間照 顧,迄今唯留私立佛教團體佛光山仁愛之家菩提學苑日托班,十二年來完全 未獲縣府任何補助,卻仍能辦的有聲有色。

故本論文將鎖定在林文明完成論文後的2005年迄2011年間,以瞭解上述 宜蘭縣宗教團體日間照顧中心為何獨有星雲人間佛教仁愛之家能一枝獨秀?

依據林文明研究論文的比較,當時仁愛之家日間照顧收費4,000元,高出社福 館和龍德社區日照中心3,500元,理應不易招收到老人。為何受託老人反而有 增無減?可見日間照顧中心的經營除了經費問題外,必然存在其它經營成功 的因素,值得深入探討,以做為其它日間照顧永續經營及未來其它新設老人 日間照顧的參考。

一、相關文獻探討

本章分為星雲人間佛教對老人的觀點與老人使用社會福利服務的研究文 獻兩部份來探討。

(一)星雲人間佛教對老人的觀點

除了為老人設立上述養老院、診所和萬壽園外,星雲大師在佛光山添置 近50輛電動車接送長者,在興建佛陀紀念館時,亦降低廣場前坡台的高度,

以利老人上下台階。且隨著星雲大師年齡的增長,受限視力與行動能力的衰 退不便,在他一生豐富的著作言說中,不乏對「長者」的定義、老苦的現 象、產生老苦的原因、到老苦的滅除與方法等的闡述,以及符合佛教報恩思 想孝道的研議,處處可見其對耆老有增無減的關懷。茲歸納為如下三類分別 略述之:

(9)

1、老人的定義

八○年代大師先給予「長者」明確的定義,在〈佛陀如何說老人法〉中 引經據典闡釋佛陀教育法中的老人法―如何尊敬老人,以及應該給他們什麼 樣的待遇。佛說:「我的教法中,並沒有高下階級的分別,但是也不能罔視 長幼的禮教;你們對法臘高的長老一定要恭敬奉事,誠懇的禮拜、迎禮、合 掌,因為他們在學佛道路上,跋涉過千萬的水火風霜,可以給你們經驗傳 授,是教法的象徵,所以要給長老最好的床坐,供養最好的水、最好的飲 食。」10長者、長老,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呢?佛經裡面說:「長者不必以 年耆」,就是不完全以年高這一點來認定,而是以戒德為准。長老應該具備 所謂的「長老十德」11

(1)姓貴:出身德行清淨恭謹的貴族,且又是佛教家庭,世代虔奉佛 法,真正依教行持的佛弟子。

(2)位高:身居高位,心性柔和忍辱,能慈心愛護體恤下屬,而不以權 位欺淩人。

(3)大富:具備世間、出世間種種功德法財,能以歡喜心布施,濟拔眾 生身心遠離困乏怖畏。

(4)威猛:心能降伏種種惡念,身行威儀莊嚴,受人敬重。

(5)智深:除威儀能攝眾,智慧的善巧方便外,更能度化千差萬別剛強 頑冥的眾生,引導出離迷妄深陷的境界。

(6)年耆:平易親切,言行足堪為年輕後輩的模範者。

(7)行淨:身、語、意三業都清清淨淨。

(8)禮備:舉手投足都合乎世間、出世間的儀禮,胸懷曠達,能容人容

(10)

物。

(9)上歎:一切行為殊勝,讓上位的人讚歎。

(10)下歸:一個長老要能以德服人,讓下位的人也能心悅誠服。

具備了「長老十德」,才有資格接受長老應有的供養。12

大師認為只是興建「養老院」、「松鶴居」讓老人有所住,並不能解決 老人的問題。老人的需要,除了居住問題以外,老人其實是到了日暮窮途,

冰入嚴寒的冬天了,他們更需要的是我們的關心、瞭解與噓寒問暖。13星雲 認為「老人不是年紀,而是心境;老人不在身體,而在心靈」。14

2、四聖諦與老人

星雲大師稍後於九○年代出版的《星雲說偈》則談到老苦,《迷悟之 間》漸談及〈可愛的老人〉、〈老人的春天〉與〈老人的三寶〉,2000年發 行的《佛光祈願文》中則有專為長者祈願祝禱的〈老人祈願文〉,之後從 2006年星雲開始在人間福報執筆的「人間萬事」專欄,更大量論及老人相關 議題,如「老人的智慧」、「老人怕什麼」、「四等防老」、「老人五要五 不要」、「老人的夢想」、「老人自愛」、「虐待老人」、「老人愛己」與

「歸誰養」等。

上述星雲大師有關老人的論述,可依佛教四聖諦苦、集、滅、道四個層 次來歸類,分述如下:

(1)苦:最早於九○年代出版的《星雲說偈》就談到老苦。文中以「少 年莫笑老人顏,老人不奪少年春;此老老人不將去,此老還留與後人。」來 陳述老人有被青少年輕慢與容不下,認為老人已經沒有大用的苦。15

(11)

(2)集:上述共有三篇闡釋老人受苦的原因,主要為以老賣老,老氣橫 秋,老而不化,老而固執。16另外,老人由害怕孤獨寂寞、害怕子女不孝、

害怕沒有後代、害怕老病死苦、害怕顛倒痴呆、害怕人生無望、害怕意外災 害、害怕被人倒騙等八種懼怕而產生多種苦。17再者,年老身體多病,不能 工作,只會消費,因此遭到兒女遺棄。有的年老行動不便,隨時需要旁人照 顧,日久引起負責照顧的人厭煩。或者老年人有很多不好的習慣,例如喜歡 教訓別人,喜歡嘮叨,經常責怪抱怨等,都會引起別人反感。而受到身體虐 待、精神虐待、被疏於照顧、被惡意遺棄、財產被吞沒、不被尊重、不讓參 與等七種虐待,也會引發老人諸多的苦。18

(3)滅:只有一篇文章論述老人苦的滅除。老人歷經歲月的磨練,擁有 許多的智慧、經驗、常識、涵養,這是年輕氣盛的年少子弟所體會不到,更 不是光靠聰明才智所能獲得的。老人的智慧如見多識廣、仁慈待人、提攜後 學、冷靜行事、沉著內斂、自我約束、意志堅強。19這些都是滅除老苦後的 境界。

(4)道:共有六篇文章申論老人滅苦的方法。條例如下:

星雲推薦防老四個層次:(1)用儲蓄防老;(2)用結緣防老;(3)用智慧防 老;(4)用信仰防老。20

從老人本身出發的老人「五要」:(1)老人要有養老本錢;(2)老人要有專 人照顧;(3)老人要能去除寂寞;(4)老人要能減少不便;(5)老人要有適當保 健。另從非老人立場來談老人「五不要」:(1)不要吵他;(2)不要煩他;(3)不 要難他;(4)不要氣他;(5)不要管他。21

老人六個共同的夢想:(1)長生不死;(2)富可敵國;(3)兒孫滿堂;(4)再 度年輕;(5)回到過去;(6)重溫往事。22

(12)

老人的問題,需要老人自覺、自愛,才能根本解決:(1)自我保健;(2)自 我反省;(3)自我年輕;(4)自我結緣;(5)自我娛樂;(6)自我儲蓄;(5)自我尊 重;(6)自我肯定。如此必能擁有一個高格調的晚年生活,以為自己的人生劃 下完美的休止符。23

老人要懂得自愛,才會快樂。因為老人也有很多可愛的地方,例如:

(1)愛惜往日的歷史;(2)回想一生的大事;(3)回顧曾有的善舉;(4)誠心 深切的懺悔:所謂「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心語意之所生,

一切都今皆懺悔。」從懺悔裡,可以得到心安,從懺悔裡,會得到自愛,從 懺悔裡,還有餘暉蕩漾,人生仍然是可喜、可愛的。24

老人「歸誰養」仍是一個極待解決的問題。對此,星雲有四點看法:(1) 歸家中份子養;(2)歸慈心人士養;(3)歸社福機構養;(4)歸宗教團體養。25

上述以四聖諦歸類星雲大師給予老人有次第的教示比例為1:3:1:6,其中 六篇內容都在傳授滅除老人苦的方法,可見大師對老人關懷備至。另有一則 為星雲大師對解決老人社會問題提出的六項建議:

(1)希望社會組織「松柏聯誼會」,讓老人們有很多的朋友,有很多的 交誼,有很多的來往;讓老人不孤獨,老人不寂寞,老人在社會上一樣的活 躍。

(2)希望社會上到處成立「老人俱樂部」,讓老人每天可以到俱樂部下 棋、運動,談古論今,甚至打牌,訓練頭腦的活動。

(3)希望各地成立「托老所」。老小老小,真正的老人也和幼小的兒童一 樣;社會上有「托兒所」,現在也應該有「托老所」。托老所裡有年輕貌美 的女青年, 陪老人說話,說故事;以老人喜歡的運動,例如腿部的、腳部

(13)

的、手部的,頭部的,幫助他們活躍起來。甚至陪他們讀書,聽他們說話,

解決老人們的寂寞,讓他們能享受到老人的春天。

(4)在各區籌立「老人育樂之家」,讓老人在裡面可以演奏各種中西樂 器,讓老人們唱著南腔北調的歌曲,鼓勵他們畫畫,鼓勵他們寫字,鼓勵他 們吟詩作對,發表閱讀心得,讓老人再度唱出生命之歌。

(5)成立「老人旅遊社」,讓老人和年輕人一樣,徜徉在山水園林之間。

(6)成立「老人加工廠」,可以用老人的力量做一些加工,既可以運動,

又可以賺取金錢補貼日用。26

3、孝道的研議

星雲大師認為中國傳統的孝道觀念,基本上是可以和佛教的報恩思想相 互輝映的,並引用蓮池大師將孝分為三等的看法:對父母甘脂侍奉,生養死 葬,只是小孝;光宗耀祖,顯耀門庭是為中孝;引導父母脫離輪回,是為大 孝。所以,孝,它維繫了社會的倫理道德,促進了家庭的和諧健全。27

這些觀點理念與方法建議對於當前老年化時代引發的社會問題具有教化 啟迪作用,亦影響佛光山經營管理老人院的原則與方法。

(二)老人使用社會福利服務國內外研究情況

目前關於老人使用社會福利服務的研究文獻,主要集中在以老人活動中 心的服務專案及醫療保健相關的服務專案為主,藉以探討老人在服務使用上 的行為類型。至於機構式的服務方面,亦僅限於護理之家所收容養護的老人 為主要研究物件,對於日間照護服務議題,近幾年倒吸引不少從醫學與社會 學角度做深入探討的學術論文問世。唯獨仍未有從宗教學術領域探討宗教團

(14)

體老人日間照顧的相關學術論文。

台灣社區型日間照顧模仿自歐美國家,國內外相關議題研究可概分為社 區照顧的歷史脈絡與政策、台灣老人日間照顧中心的發展與定位、日間照護 服務模式與現況、使用日間照護服務的決定、老人對日間照顧之適應、日間 照顧的成效與功能等六類,後四項對本論文以台灣宜蘭仁愛之家日托班來探 討星雲人間佛教對老人的關懷較有相涉,分述如下:

1、日間照護服務模式與現況

目前台灣日間照護模式可分為「社福機構」、「醫院附設」、「養護機 構」等三種老人日間照顧之經營行銷模式,「社福機構」以低價為市場區 隔,目標顧客鎖定中低收入戶之輕度失智失能及健康老人,以「健康生活」

為主要服務內容;「醫院附設」以中價位為市場區隔,目標顧客鎖定中、重 度失能老人,以「醫療照顧」為服務內容;「養護機構」以中高價位為市場 區隔,目標顧客鎖定重度失智失能老人,以「日托贍養」為主要服務內容。28 醫療模式與社會模式日照中心提供個案之服務(家屬觀點)包括醫療服 務、護理服務與生活照顧、身體功能維持、心理情緒的支持(繼續擁有家庭 生活、維持自我價值感、情感表達)及社會互動(人際互動、社會參與),

二種模式的差異在於醫療模式有較多的醫療服務與提供技術性護理服務,但 活動內容的豐富性較低。

但二種模式都可使家屬在白天時段專心工作沒有牽掛、增加白天時間安 排的彈性,但在家屬團體與照顧課程的提供方面,家屬的參與度就較低;家 屬對於未來服務的期待,醫療模式關注活動內容及照顧課程,社會模式關注 服務人力的提高,但二種模式家屬均期待日照中心本身的服務時間能更有彈 性,並非僅于白天開放,而在夜間或假日亦能開放。29

(15)

2、使用日間照護服務的決定

在老人抉擇使用日間照顧服務的過程中,老人如何得知資訊、資訊的來 源以及本身的需求會對老人在抉擇使用日間照顧服務產生影響;其次,在獲 取資訊進入考慮階段時,老人主要考慮的層面包括:交通上的便利性、使用 服務後的適應問題、宗教因素以及使用日間照顧服務時可能的限制,此外,

家人的意見會加強或減弱老人使用日間照顧服務的態度;最後,在決策上,

老人在抉擇使用日間照顧服務上,以直接自主與授權自主的老人較多。30 在老人使用日間照護服務的決定過程中,家庭成員之參與情形可就下列 四方面來說明:1.家人的暫代照顧需求而不是老人本身的需求,驅使老人去 使用日間照護服務。2.家人因目睹老人在家無人照顧或在家無聊的情景,故 比老人較先產生使用日間照護服務的需求感,而此需求的覺知會進一步創造 老人的需求。3.服務訊息的提供者:許多家人比老人先知道日間照護服務的 訊息,而將日間照護服務介紹給老人。4.家人的行為及態度會影響老人服務 的使用。家人可能借著陪同老人參觀機構而強化老人的需求感,但家人對老 人使用服務的態度或許也會減弱老人的需求感,若家人(特別是兒子)感受 到老年父母的服務使用會招致「不孝」之指責,則會表示不贊成的態度,家 人的不贊成可能成為使用服務的障礙因素。

另在老年父母服務使用之決策過程中,女兒和兒子所扮演的角色有所不 同。至於老人的需求、態度和信念如何影響著決定過程呢?老人可能因覺 得在家無聊或想省去家人照顧的麻煩而去使用日間照護服務。又如果老人將

「服務使用」與「依賴」聯想在一起或老人認定使用服務是家人推諉照顧責 任的一種安排,則會猶豫不決去使用服務。31

(16)

3、老人對日間照顧之適應

進入日間照顧中心後的老人,就其適應過程可歸納出五個階段:分別是

「觀察期」、「關係建立期」、「逐漸熟悉期」、「適應期」與「認知改變 期」。影響老人在日間照顧適應的促進因素包含有「老人的使用動機、家屬 提供的社會支援、工作人員的主動照顧及技巧、機構的硬體環境設計」等因 素。自主性較高的老人在日後的服務使用過程中有較佳適應。影響老人適應 的障礙因素,包含有老人做決定時自主性的程度、其它收托成員在疾病及語 言上的差異性及機構的動線規劃及硬體空間等,則會持續的影響老人在機構 內的適應現況。32

日間照顧中心改良式服務模式應強調:活動多樣性、設置獎勵辦法,來 滿足公教人員及行動不便的老人的需求,以提高參與動機。各部門行政支援 及加強場地、設備器材數量及品質,並兼顧老人的多元特殊需求,來降低阻 礙因素。33

4、日間照顧的成效與功能

老年人的照護不僅是社區醫學的挑戰,也是重要的社會議題。老年人不 但希望能夠活得久,也希望能活得有尊嚴。日間照護服務的成效會影響受 託老人的身心健康狀況、生活品質滿意度、家庭親子關係、社會支援程度等

(吳雪玉,2004)。另外日間照顧中心的使用效益有運動產生健康改善的效 益,聊天產生心情變好、增加朋友相處時間的效益,以及減輕照顧者負擔的 效益。且在使用日間照顧老人中,年齡愈輕對復健、用藥諮詢及衛教需求也 愈高。用藥諮詢需求以教育程度為高中以上者,有較高的需求。男性比女性 有較高的衛教需求。34

日照服務亦可減輕老人家屬身體症狀、心理情緒負荷,並有助於工作的

(17)

維持,增加社會活動及家庭活動。35每月經濟狀況及有無罹患疾病,會影響 老人參與社會型日間照顧服務時間的長短。而性別、年齡、宗教信仰、罹病 數量、功能狀況及參與服務的時間則與老人自覺健康狀況有顯著相關。36

雖然台灣日照服務已推動多年,但是老人日間照護服務仍有收托率低、

場地限制、服務時間交通輸送系統尚未建立,與收費問題考慮等困境。37 除了上述各類日間照顧相關文獻外,最接近本研究議題並可做為延續研 究的相關學術論文只有一篇,即是林文明(2005)就讀慈濟大學社會工作研 究所的碩士論文《宜蘭縣實施老人社區照顧現況與分析之研究》。林文明本 身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的成員,故是以圈內人身份觀察撰寫此篇論文,主 要探討社區照顧的實質內容,與這些福利服務目前推展的現況與難題,借著 瞭解社區工作者的聲音、看法,和相對於公部門社區照顧相關承辦人員的看 法,發現社區照顧在縣政府、鄉鎮公所、社區工作者的認知是不一致,社區 照顧服務物件的看法不同,社區不在乎是「在」社區照顧或「由」社區照 顧,但覺得社區照顧的需要專業和一個社區辦理範圍太小,在資源經費尋找 的持續性不足,使得午餐辦理的斷斷續續,日間照顧和居家服務不敢辦理。

但社區工作者對老人社區照顧均持肯定,主張強化正式和非正式照顧體系的 連結。

研究結果受訪者覺得對社區照顧辦理影響因素有下列的看法:1.政治介 入社區,影響社區團結。2.經費資源不足。3.觀念風氣未開。4.社區要求有自 主性。5.社區沒有專業能力。6.社區發展協會對社區照顧目標不清楚。整體發 現社區照顧無法在社區辦理的因素有下列:1.用「福利社區化」將「社區照 顧」變成「活動」,照顧成為活動而沒有成效。2.社區發展協會沒有社區照 顧的認知、專職人力、專業能力、沒有意願、沒有資源、不知自己社區的需 求和社區發展協會需要充權。3.聽不到失智者及社區弱勢者的聲音,社區長

(18)

者需要充權。4.縣政府沒有編列經費、縣政府沒有長遠性的政策規劃。

依據筆者對林文明完成論文迄今(2004-2012)九年期間,宜蘭縣宗教 團體日間照顧的調查發現,林文明論文中第六項成立以宗教(廟宇,教會)

為中心的半日間照顧中心的建議,在實施上困難重重,成功實例僅有財團法 人宜蘭縣私立蘭陽仁愛之家菩提學員日托班。故筆者僅從近九年來宜蘭縣內 宗教團體日間照顧的演變與發展中,來瞭解宗教團體辦理日間照顧的實施困 境,再深入探討其中唯一成功實例(宜蘭仁愛之家)的成功要素,以為未來 成立其它老人日間照顧的參考。

二、宜蘭地區宗教團體日間照顧

迄今台灣各地共有51所日間照顧中心,37其中有11所為宗教團體設立或 管理。在這11所宗教團體日間照顧中心中,天主教佔有六所、基督教占兩 所、佛教兩所、道教一所。以數量來看,天主教日間照顧中心超過半數居 首。以地域而言,則以宜蘭地區同時擁有天主教、基督教和佛教經營的日間 照顧中心最為多元。

(一)宜蘭各宗教團體日間照顧

台灣老人日間照顧中心可分為機構型、社區型與居家型三種。這些老人 日間照顧中心或公辦民營、或民間私營,宗教團體日間照顧中心就屬於後者 之一。迄今宜蘭地區前後共有宜蘭縣政府社福館「松柏居」老人日間照顧中 心、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於蘇澳鎮龍德日間照顧中心、財團法人天主教遣使 會於頭城附設宜蘭縣私立聖方濟安老院日間照顧、財團法人天主教靈醫修女 會附設宜蘭縣私立瑪利亞長期照護中心、佛教團體於礁溪鄉所辦的財團法人 宜蘭縣私立蘭陽仁愛之家菩提學苑日托班、財團法人宜蘭縣私立竹林養護

(19)

院、宜蘭縣私立杏林老人養護院和季新日托中心等八所日間照顧中心(見表 1),則包含了上述兩種屬性。

除了第一所宜蘭縣政府老人日間照顧中心為公辦民營,以及財團法人 宜蘭縣私立竹林養護院39和宜蘭縣私立杏林老人養護院等四所日間照顧中心 外,其餘四所均隸屬私人的天主教、基督教和佛教等宗教團體。而在同一地 區擁有三種不同宗教團體創辦的老人日間照顧中心,這在全台各縣市地區是 唯一僅有的現象。

表1:宜蘭縣歷年興辦的老人日間照顧中心一覽表

宗教 序 日間照顧中心名稱 位址/聯絡電話 性質

1 季新日托中心

社照促進會 268宜蘭縣五結鄉季新社區 公辦民營(10人) 2005-6年結束 2 財團法人宜蘭縣私立竹林養護院

(失能)

262宜蘭縣礁溪鄉六結路151 03-9889357 民營 3 宜蘭縣私立杏林老人養護院

(失能)

269宜蘭縣冬山鄉永安路389 03-9588990 民營

1

宜蘭縣政府老人日間照顧中心委託 基督教伊甸基金會松柏居

(生活能自理)

260宜蘭市慶和裡同慶街95號 4樓

03-9355120

公辦民營(18人) 2001-11年結束

2 伊甸基金會龍德日間照顧中心

(生活能自理)

270宜蘭縣蘇澳鎮龍德里福德 150號03-9909210

民營(26人) 1998-07年關門

1

財團法人天主教遣使會附設 宜蘭縣私立聖方濟安老院日間照顧

(生活能自理)

261宜蘭縣頭城鎮開蘭東路 1-1號

03-9771132

民營:方案推 出多年一直未 辦成(0人)

2

財團法人天主教靈醫修女會附設 宜蘭縣私立瑪利亞長期照護中心

(能自理)

265宜蘭縣羅東鎮北成路一段 17號

03-9512060

政府委託 (20床位/19人) 始於2010年

1

財團法人宜蘭縣私立蘭陽仁愛之家 菩提學苑

(生活能自理)

262宜蘭縣礁溪鄉龍泉路31號 03-9283880

民營(39人) 1998年迄今

(20)

林文明2005年完成的碩士論文《宜蘭縣實施老人社區照顧現況與分析之 研究》,對當時宜蘭縣實施老人社區照顧現況分析後,做了十一項建議,其 中第五項建議政府應鼓勵民間建立私營化社區日間照顧中心,及第六項鼓勵 宗教團體辦理半日托照顧中心。40該論文亦提及基督教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 承辦縣府社福館老人日間照顧與蘇澳鎮龍德社區日照中心的盛況。然而,伊 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的龍德社區日照中心因財力不濟又無法獲得政府補助,已 於2007年關門,41由其承辦的縣府社福館日間照顧也於2011年初結束服務,

只保留居家服務專案。

另外,從林文明完成其研究至今七年期間,社照促進會於2005年6、7月 間接受五結鄉公所委辦季新日托中心,迄2007年有十位老人,一直未獲鄉 公所補助,每個月還需付鄉公所六千元場地租金,促進會一年虧三、四十萬 元,已于同年2月底停辦。隸屬天主教團體的財團法人天主教遣使會附設宜蘭 縣私立聖方濟安老院,與財團法人天主教靈醫修女會附設宜蘭縣私立瑪利亞 長期照護中心,亦先後籌辦日間照顧,前者推出方案多時,卻由於頭城地區 民風保守儉樸,不舍花費而一直乏人問津;後者乃縣府委辦單位,但因地理 位置以及僅容20人的設備,只收羅東三星地區的正常老人,目前該日間照顧 中心有19位老人,費用則向縣府申請補助。如今唯獨星雲大師于1998年創立 的財團法人宜蘭縣私立蘭陽仁愛之家日托班(今異名菩提學苑),在完全沒 有政府補助的情況下,歷經12年仍屹立不搖,且由創立之初的6位老人,已達 到目前的39人。

下一節將以宜蘭縣仁愛之家日托班為例,以現有39位元長者做為研究物 件。

(21)

(二)星雲人間佛教設立的老人照護單位

雖然佛光山的弘法以文教為主,但也不偏廢慈善。有關老人慈善方面,

於1970年起陸續創辦佛光精舍、宜蘭蘭陽仁愛之家,以及公辦民營的「鳳山 長輩公寓」,提供老者安單。分別簡介如下:

1、佛光精舍

星雲大師為發揚傳統敬老孝道之精神,增進家庭倫理之和諧,安頓老人 安樂的生活,發起創建「佛光精舍」,提供老人們贍養,作為頤養天年之 所。佛光精舍位在佛光山西邊的山坡高地,風景幽雅,與原普門中學相毗 鄰,從1974年十月起開始興建,有公寓式的「慧淨樓」、「明心樓」、「智 道樓」―三棟兩層樓房。1976年11月1日落成啟用,迄今已歷36年。

目前進住者少數是出家人,其餘都是皈依三寶的信徒,有退休的公務人 員、大學教授、軍官、律師、企業家等,他們都有美好家庭,自費來精舍是 為尋求另一種「出離」的修行生活。

老人多病是生理上自然現象,服務人員本著慈悲為懷的精神,以菩薩般 的愛心、耐心去照顧老人,小病到佛光山佛光診所醫療,重病立即以救護 車送到大型醫院急診。因此,在精舍安單的每一位老人,皆能得到妥善的照 顧,讓家眷可以安心而無後顧之慮。42

2、鳳山老人公寓

座落鳳山市的高雄縣老人公寓,專門提供年滿55歲以上、身心健康、無 法定傳染病,且可以完全自理生活的年長者申請。1995年7月,由高雄縣縣政 府以「公辦民營」方式委託佛光山慈悲基金會管理「崧鶴樓」(高雄縣老人 公寓)。

(22)

老人公寓不僅兼顧年長者的食衣住行育樂,亦開設「長青學苑」,經常 性地提供豐富多元的課程,讓居民們腦力激盪。不論是科技的電腦操作,

充滿藝術人文氣息的京劇、戲劇,富有音樂藝術饗宴的二胡進階、輕鬆彈 keyboard、手語教唱、輕鬆帶動唱等,發揮生活美學的水彩繪畫、手勾編 織、棉紙撕畫班,或是運動類的地面高爾夫球、社交舞等,如此精彩的課程 讓老人公寓的居民們,天天都充實,日日都開心。為了照顧居民們的健康,

老人公寓亦有專業的護理人員,並配合鄰近醫院,定期開辦健康講座,共同 為長輩們的健康把關;餐飲方面依照營養師的指導,均衡飲食;志工們與志 願性服務社團的學生們還會陪伴長者活動筋骨,包括地面高爾夫球練習、團 康遊戲、卡拉OK歡唱等。

此外,由於老人公寓位於鳳山鬧區,院方設有全天候的門禁管理,若長 輩想外出或返家,只要事先報備即有專人追蹤,保障長輩的安全。而老人公 寓也貼心地備有「旅館部」,若有遠到而來的親人朋友欲拜訪長輩,即可以 優惠的價格入住,既方便又能就近探視長輩。43

3、財團法人宜蘭縣私立蘭陽仁愛之家菩提學苑

1949年星雲大師初由大陸抵台灣,1952年應李決和居士禮請赴宜蘭講經 說法,來年大師以無比毅力與熱情開始駐錫宜蘭雷音寺(目前改建成16層 樓,易名佛光山蘭陽別院)弘法,也開啟之後佛光山的人間佛教基業。為回 饋宜蘭造就之恩,1967年接辦仁愛之家,開始星雲大師對老人的關懷與服務 迄今。

(1)仁愛之家簡介:

「蘭陽仁愛之家」創立於1963年5月,原名 「仁愛救濟院 」,乃基督教

(23)

董鴻烈先生於1962年創辦,五年後因經濟困難,經當時縣長林才添先生等轉 請星雲大師接辦。

1971年,由佛光山東方佛教學院畢業的依融、紹覺二位法師發心到院服 務,照顧許多無依老人,讓他們得以頤養天年。1998年,因應社會所需,開 辦全國首辦「老人日托班」福壽學苑,於2008年更名為「菩提學苑」,讓子 女上班無人陪伴的長者,擁有快樂充實的一天。

於2006年起為實踐星雲大師「走出去」的理念,更配合政府推出的「在 地服務照顧」觀念,舉辦「行動式文康休閒巡迴服務活動」文康車走遍宜蘭 十二鄉鎮。其服務內容既多元化,又提升長者身心靈健康,並於2007年更擴 大社區服務內容,增設「龍潭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結合社區資源,以提供社 區長者更多的在地服務與照顧。

至今仁愛之家工作範圍已有贍養老人全人全程服務之「安老所」、日間 老人照顧「菩提學苑」、社區關懷據點、全縣文康休閒巡迴活動及礁溪鄉樂 齡學習中心等服務。44

佛光山第一所在宜蘭縣以財團法人營運的老人贍養中心,有寬敞的花園 及宗教信仰殿堂,舒適的生活環境,有多元課程和活動,住民能安享自在 家園,家屬能安心其參與各項活動。以縣內65歲以上,生活可以自理,無 傳染病者為二十四小時全天候照顧對象。服務內容則提供全年無休生活照 顧,食、衣、住、行、育、樂樣樣俱全。醫療義診、定時義剪、曬被、個人 衛生、環境消毒。對行動不便者,給予餵食,洗澡更衣,服侍湯藥。疾病送 醫、臨終助念、往生佛事、喪葬安靈、陪伴走完人生最後一段旅程。

(24)

(2)仁愛之家日托班:

仁愛之家早期主要以收容孤苦無依的老人,給予生活的安頓和照顧,乃 至終老的關懷為主。隨著社會高齡化的來臨,也跟著轉型,擴展服務,於 1998年陸續開辦老人日托班菩提學院、龍潭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招收及照顧 鄰近老人,給予如社區大學般的教學活動,藉由群體的生活和宗教的關懷,

讓子女上班之後,無人陪伴的年老父母,有個健康充實的每一天。

1996年依融、邵覺兩位法師有感於台灣人口老化已是不爭的事實,銀髮 族即將為家庭及社會帶來許多負擔,也是有目共睹的。而對老年人來說,

不也是莫大的困擾,諸如病痛無人照顧,在家有口難言、寂寞無聊、憂鬱寡 歡,起居無人聞問,尤其頓失配偶者,更是身心備受煎熬,甘苦無人知。而 上班族的子女因工作關係,無暇照顧年長父母,老人又因缺少與人互動日漸 退化,為減輕上班族的壓力,解決白天無人照顧年老父母的問題,並為健康 的長者,提供了另一年老階段的學習生活,故成立全國首創老人日托班。

仁愛之家老人日托班,以確實為鰥、寡、孤、獨老人打開一扇心靈的 窗,讓他們在這裡敞開心胸、學習接納,互吐心聲,藉「寓教於樂」的學習 模式,從學習與互動中,重溫舊夢,既可排遣寂寞、又可獲得心靈的慰藉,

白天來、晚上回去,既有上學的滋味,又享有大家庭的溫馨,在快樂的氣氛 中安度晚年,誠然是無限的幸福。

該老人日托班有五項目的:1.提供銀髮族最佳學習機會與場所。2.為鰥 寡孤獨老人提供心靈淨化的空間。3.寓教於樂,動靜配合之課程設計,減緩 老人智力退化的速度。4.減輕上班族後顧之憂。5.分擔社會福利責任。

仁愛之家日托班課程相當多元,日托班老人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早上到 仁愛之家報到後,先量血壓、再到佛殿做早課、做完外丹功,才開始一天的

(25)

課程。星期一上午美術與繪畫、下午香功;星期二上午日語教唱、下午認知 與懷舊活動;星期三上午聖歌教唱與佛教故事、下午音樂SPA;星期四上午 卡拉Ok、藝術創作與精美工藝、下午健康講座與歌仔戲;星期五上午經典研 讀、下午健康促進等。(見表2)其中佛殿做早課、聖歌教唱與佛教故事,以 及經典研讀都屬於佛教課程。

依據Robins(1976)日間照護理論,將日間照顧中心區分成四種模式,

包括密集的復健服務、短期的復健服務、簡易健康照護服務、及預防性健康 服務等四類模式來看,目前仁愛之家日托班39位老人中有12位失智老人,其 服務內容較屬於預防性健康服務,即在保護環境下提供社會心理互動活動的 第四種模式。

表2:財團法人宜蘭縣私立蘭陽仁愛之家菩提學苑日托班課程表 仁愛之家菩提學苑日托班課程表

星期 時間

備註

8:00

8:30 報到、血壓測量

     一、不定期到外參訪。

     二、本課程將視情況酌予更動。

8:40

9:00 早 課

9:10

9:50 外 丹 功

10:00 11:10

美術/繪畫 日語教唱 聖歌教唱佛教故事 歡樂卡拉OK藝術創作精美工藝 經典研讀

11:30

12:30 午 齋、散 步

(26)

12:30

14:30 午 休、自 由 活 動

14:30 15:30

香功 認知活動懷舊活動 音樂SPA 健康講座

健康促進

15:30

15:50 點 心、茶 敘

16:00 賦 歸

(三)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

本論文主要研究方法為質性研究的文獻觀察、田野調查、參與觀察與深 度訪談。文獻觀察將透過既有的各種文獻做觀察、比較分析與歸納。田野調 查將親臨宜蘭縣各宗教團體辦理的日間照顧做實地的考察。參與觀察則是筆 者將實地親臨仁愛之家的托老班做完整且全面的參與觀察,以及透過仁愛之 家負責人與主責工作人員、日托班39位學員與其家屬的結構式深度訪談。由 筆者設立訪談的主題與架構,但訪談大綱的訂定只是要確定研究者想要的資 料都能被涵括,且系先經信效度檢定後再用以收集資料。藉以瞭解仁愛之 家,結合佛教課程於日間照顧關懷老人的情況。

訪談收集之資料經編碼歸類的過程,可分成學員對日托班之滿意分析、

學員家屬對日托班之回應、與提供照顧者之分析三大類。學員對日托班之滿 意分析又分為學員參加與異動、課程安排與成效、設備與服務品質三項;學 員家屬對日托班之回應亦分為家屬之照顧負荷、日托班提供之服務、日托班 服務之使用結果三項;提供照顧者之分析則包括工作人員之照顧經驗、日托

(27)

班之服務內容與筆者實地觀察紀錄三小類。

(四)研究困難與解決

本研究面臨三項困難說明如下:

1、歷年來宜蘭縣雖有多家宗教團體申辦老人日間照顧,或受託於縣政 府,或自營,然成功實例極為少數。目前僅有私立蘭陽仁愛之家菩提學苑39 位老人及設立不久受託於縣府的天主教瑪利亞日間照顧19位老人仍存在外,

其餘宗教團體日間照顧均停辦,在比較過程中不易覓得對照組,故本論文只 能單取前者做為研究實例。

2、被研究物件的蘭陽仁愛之家菩提學苑日托班39位老人中有21位不識 字,12位失智,不易做問卷調查,幸虧這些老人大部分為能自主的行動正常 者,為解決針對不識字者搜集資料的困難,完全改以結構式訪談方式來進行 資料的收集,對於失智老人,只能靠訪談其家人與托老班的工作人員來搜集 資料。

3、仁愛之家日托班39位老人年齡分佈在80-90之間者居多,無法個別做 長時間專注且深度的問題答覆,故只能設計簡答題。且在訪談過程中老人亦 有偏離主題或答非所問的情況發生,故訪談者極需具備及時予以導正的技 巧。

(五)資料搜集與訪談方式

筆者在訪談之前,為取得受訪者信任,先帶領選修「宗教學研究方法」

的學生兩度到仁愛之家日托班當義工,做直接的接觸與參與觀察,先對仁愛 之家及受訪者和主責工作一一瞭解,並與之建立良好關係。訪談前徵求所有 被訪談者的同意後,筆者才于2011.11.23開始帶領20位學生分受訪老人、提供

(28)

照顧者與老人家屬三組進行訪談,前後歷經一周時間才完成訪談。

研究採用結構式訪談法,進行時採取「一般性訪談導引法」進行資料的 搜集,尤其是失智者。訪談的進行由筆者先行解釋研究主題與方向,並緩和 受訪者心理壓力,再進行訪談。

四、宜蘭仁愛之家日托班老人服務

仁愛之家受訪談物件可分成日托班學員39人(編號代號A)、學員家屬 10人(編號代號B)與服務人員即提供照顧者4人(編號代號C)三組。分節 說明如下:

(一)仁愛之家日托班學員訪談

本節主要針對日托班第一組39位學員的訪談研究,分為基本資料與訪談 資料的分析兩部分。

1、受訪學員基本資料

日托班學員39人(A1~A39)的基本資料如表3。

表3:蘭陽仁愛之家日托班受訪老人及家屬編碼表

序號 性別 年齡 語言 教育 歷史 身心狀況 家屬 關係 備註

A1 73 國小 1.5月 視障

A2 83 台日 國小 6月 輕度失智

A3 78 國小 4-5年 失智

A4 82 日據 6月 重聽

A5 85 台日 日據 6月 失智

A6 95 1年 單字對話 B6 父女

(29)

序號 性別 年齡 語言 教育 歷史 身心狀況 家屬 關係 備註

A7 81 3年 B7 父子

A8 60 國台 國小 4月 負面想法 B8 母女

A9 74 國台 國小 4年 反應遲鈍

A10 70 國台客 國小 6年 好相處

A11 71 國台 國小 2年 失智

A12 81 國小 4年 負面想法

A13 71 國小 1年 動作慢 B13 婆媳

A14 59 國小 2月 B14 不願受訪

A15 83 國台 日據 1年 B15 母子

A16 89 12年 重聽

A17 81 8年 失智

A18 78 1年 好相處

A19 83 2年 話多主控對話

A20 83 5月 隨和好相處 A21 68 國台 6月 失智

A22 65 國台 3月 肢障憂鬱

安老所住民

A23 85 3-4年 精進學英文 B23 母女

A24 89 台日 4月 配合度不高

A25 84 國台 3月 中風失語反話 B25 母女 A26 77 國台日 2月 失智個性活潑

A27 75 國台 國小 ? 失智 A28 82 國小 ? 失智易生氣 A29 70 國小 ? 行動不便

(30)

序號 性別 年齡 語言 教育 歷史 身心狀況 家屬 關係 備註

A30 88 2-3月 失智 B30 母女

A31 87 很久 行動不便 B31 婆媳

A32 71 國台 2年 帕金森 B32 不願受訪

A33 81 國台日 ? B33 不願受訪

A34 87 ? 中度失智

外省人 B34 不願受訪

A35 92 1月 安老所住民

外省 B35 母子

A36 88 1-2月 驕傲易生氣

安老所住民

A37 82 國台 國小 請假

A38 80 請假

A39 82 國台 日據 請假

表3學員基本資料統計:三位老人生病請長假,實際參與訪談人數36人。

男女比例為7:32,可看出:在外打拼一輩子後退休的男性老人比較想待 在家中,而傳統女性為家人忙碌一輩子後反而會積極投入外面的世界。年齡 分佈:95歲(男)-59歲(女):90歲以上2人(1男+1女)、80歲以上22人

(4男+18女)、70歲以上11人(2男+9女)、60歲以上3男、50歲以上1男,

仁愛之家日托班學員以80歲至90歲居多。教育:國小14人(3男+11女)、受 日據時代日本教育4人、未受過教育者10人、不詳者11人。健康狀況:失智12 人(含輕、中度各一;帕金森1)。使用語言:國、台、日皆通4人、通國、

台語者11人、通台、日語者3人、只懂台語者21人。

(31)

2、日托學員訪談資料分析

日托學員訪談問題計有11題,分別統計分析如下:

(1)如果本身非佛教徒,在參加仁愛之家的日托班之後,會有改信佛教 的想法嗎?

受訪36位老人中,21人原來就是佛教徒,5人為民間信仰,3人為佛道混 信,2人信仰一貫道,有5人參加日托班之後改信佛教,比例接近15%,使得 信仰佛教的老人占七成以上。可見星雲人間佛教不祇關懷教內老人,亦藉助 日托班澤被非佛教徒的長者,在在展現人間佛教的利他性與普濟性的特質。

(2)是否因為宗教信仰而參加日托班?

受訪36位老人中,只有6人是因為原為佛教徒才來參加仁愛之家日托班,

占百分之十六強。可見星雲人間佛教辦的托老班,為36個不同宗教信仰的家 庭解決年老父母孤獨在家無人照顧的難題,在當前老齡社會具有其時代性特 質。

(3)來這邊是自願的還是兒女推薦的?學費由誰提供?

受訪36位老人中,16人是自願參加仁愛之家日托班,24人是由兒女等家 人送來,3人是自己有意願再加上家人的鼓勵,2人沒有意見。至於學費有8人 是自己付款,24人由子女媳婦等家人付費,另有一位是仁愛之家義工免費。

可見老人就讀托老班的風氣仍不夠普及,尚待相關單位的大力推廣。

(4)參加日托班多久時間了?

受訪36位老人中,參加日托班時間最短一個月有2人,最長1人從仁愛之

(32)

家日托班成立迄今12年,其次8年1人,4-5年4人,2年4人,1年6人,半年4 人,4個月5人,2個月2人。從逐年數目的增長,可見曾入讀仁愛之家日托班 的老人,願意繼續就讀日托班的意願逐年增加中。

(5)喜歡在這裡嗎?為什麼?

受訪36位老人中,1人沒有喜不喜歡,3人沒有答覆,其它32人都非常 喜歡到仁愛之家上日托班。因為熱鬧有伴(11)、空氣環境好(4)、服務人員好 (4)、快樂開心(3)、可以念經拜佛(2)、心靈有寄託(1)、東西好吃(1)。喜歡到 仁愛之家上日托班的老人比例高達近九成,最高理由以有伴占三成半,環境 與服務好其次。仁愛之家日托班每天給予老人歡喜,具有星雲人間佛教的生 活性、喜樂性特質。

(6)對於日托班的宗教課程是否感到快樂、有興趣?一般課程與宗教課 程喜歡哪一種?宗教課程最喜歡哪一個課程?為什麼?

受訪36位老人中,3人不喜歡佛教課程,15人喜歡佛教課程的念佛誦經,

可以靜心,喜歡唱歌聽音樂4人,喜歡活動與運動課程及毛筆書法各3人,喜 歡跳舞或手工藝各1人。仁愛之家日托班結合佛教師資所規劃的多元課程(見 表2),能讓老人接受並喜愛,具有星雲人間佛教的人間性、生活性、喜樂性 與時代性特質。

(7)對於日托班提供的設備滿意嗎?有什麼需要改善的地方?

受訪36位老人中,5人未答覆,1人建議廁所需要增加清掃次數,1人嫌教 室太小,其它29人都非常滿意設備寬敞、乾淨衛生好,36位老人對於仁愛之 家日托班提供的硬體設備滿意度達到八成。

(33)

(8)您滿意日托班人員的服務嗎?最喜歡哪種服務?

受訪36位老人中,6人沒意見,1人嫌收費很高,其它29人對所有服務都 非常滿意。日托班的老人對法師與相關人員的服務品質滿意度達到八成。

(9)參加日托班後您自己有沒有改變、進步?有哪些改變?學到了什 麼?

受訪36位老人中,7人未答覆,8人沒有改變,21人有改變,其中6人變得 比較快樂、2人心變得比較平靜、2人變得比較健康、1人變得比較積極樂觀、

1人變得比較有時間觀念、1人變得比較會關心人、1人變得喜歡抄經、1人變 得比較會拿毛筆寫字。從上述資料,可見有改變的老人占六成,其中二成多 未改變者中,有5人屬剛入學1-6月新進學員,另3人已參加1-4年不等。後者 編號6入學1年家屬認為父親心智與心情變穩定,7號已入學3年家屬認為父親 生活變得較有目標、有規律,性情變得開朗、樂觀。整體而言,仁愛之家日 托班學員隨著入學時間的長短有不同程度的改變與進步。

(10)承上,您有沒有想過之後死亡會去哪裡?

此問題較敏感,故在受訪36位老人中,14人未答覆,3人從未想過死後的 事,6人想到西方極樂世界,4人想到佛祖身邊,4人避不談只求每天過好,一 切隨緣。1人想要去宜蘭福園陪老公。上述高達五成的老人避答或不願正面答 覆此議題的比例,更證實老人忌諱談死。這也是星雲人間佛教強調度生的人 間性與生活性的特質。

(11)會推薦朋友來到這裡學習嗎?

受訪36位老人中,11人未答覆,3人答非所問,14人不會介紹朋友來仁愛

(34)

之家參加日托班,8人會介紹朋友來仁愛之家參加日托班。

綜合上列11項對日托班36位學員的訪談資料的分析,仁愛之家日托班學 員介於95-59歲之間,80歲以上23人,來自不同宗教背景。然而原為佛教徒 選讀仁愛之家日托班的比例近六成,其餘四成入讀之後有15%轉信佛教,可 見宗教信仰也是老人受託那家日間照顧中心的重要決定因素。因此,日托班 結合佛教的多元課程,大都能讓老人接受並喜愛,以致該班老人有逐年增加 趨勢。另外,對於日托班的硬體設備與人員服務品質、飲食午休、車輛接送 等有八成以上感到滿意。這些都符應星雲人間佛教的人間性、生活性、利他 性、喜樂性、時代性與普濟性的六項特質,不祇關懷教內外的老人,亦澤被 這些老人的家庭,更福利當代社會。這乃是仁愛之家日托班能歷久不衰的主 因。

(二)對日托老人家屬之訪談:

如表3最後兩欄所示,受訪36位老人的家屬中,只有B6、B7、B8、

B13、B15、B23、B25、B30、B31、B35等10人願意接受訪談,B14、B32、

B33、B34、B36等5人不便接受訪談,其它21位家屬聯絡不上。本節亦分為基 本資料與訪談資料兩部分的分析。

1、日托老人家屬基本資料

家屬基本資料見與受訪老人合併的表3。接受訪談10位家屬與老人的關 係,有母女檔4對比例最高、母子檔與婆媳檔各2對、父子與父女檔各1對。若 純以家屬男女性別比為3:7,可見女性對於父母的關懷勝過男性,以及需親 身照顧父母的任務大過男性。10位受訪家屬中,9位為佛教徒,只有1位是一 貫道信仰者。

(35)

2、日托學員家屬訪談資料分析

日托學員家屬訪談問題計有7題,分別統計分析如下:

(1)日托班老人的參與是自願的或其它因素?

10位受訪家屬中,有3位認為自己的長輩是出於自願參與日托班的課程;

2位認為自己的長輩是出於自願加上家人鼓勵下參與日托班;4位認為自己的 長輩是受他人影響參與日托班。由於地處台灣較落後的東海岸,一般老人較 節儉保守捨不得花費來受託日間照顧。另外,老人家屬在不瞭解日間照護的 功能及目的前提下,若單純僅以經濟層面比較,和24小時的護理之家收費差 距不大,在照顧時間上又能有24小時的照顧,選擇後者當更省力。況且目前 外籍看護工的引進台灣,每月付16000元,既可幫忙打掃家裡、煮飯、帶小孩 又可照顧老人,故家屬使用日間照護的意願不高,導致迄今老人就讀日托班 在台灣尚未形成風氣。

(2)日托班所提供的服務對您照顧(失智)老人有幫助嗎?是那些方 面?

10位受訪家屬中,6位家屬極度肯定仁愛之家日托班提供的服務,對家屬 有很大的幫助,如有助於老人心智方面的穩定(B6)、心情的調適(B6)、

生活較有目標(B7)、有規律(B7)、性情開朗樂觀(B7)、降低精神上 的壓力(B8)、改變生活模式(B25)、心靈平靜(B35)、自理能力增強

(B35)。只有3位家屬認為沒有幫助。有幫助的家屬是沒有幫助的兩倍。

(見表4)

(36)

4:日托老人家屬對老人受託日間照顧後改變回應表

編號 老人情況 敘 述 結 果

B6 中度失智 有幫助,在心智方面的穩定及心情的調適 都有莫大幫助

在心智上及心情上有 所幫助

B7 失智 有,生活較有重心、目標、規律、性情變 得開朗樂觀

提供了生活上的重 心、目標以及規律,

同時性情也有變好

B8 中風失語 幫助很大,經濟上、精神上的壓力降低 對於經濟及精神上有 幫助

B13 反應遲鈍 非常有幫助,讓他們生活有中心 提供了生活中心

B15 有幫助,精神方面 改善精神上的問題

B23 容易生氣

個性驕傲

B25 行動不便

有幫助,對家人而言,提供一個讓人放心 的環境,以個人感覺,對媽媽而言,則明 顯改變(改善)其生活模式

給家人一個放心的環 境同時也改善了參與 者的生活模式

B35 失智

婆婆自來日托班後,心靈上較為安靜,日 常自理能力也有改善,一切要感恩諸佛慈 悲與日托班老師們的辛勞

心靈上及自理能力上 都有變好

從表5改善項目來看,如果單看單一項目,除去精神方面,其餘二項比 例並無明顯成效。當然不排除受訪者並沒有完全說出改善的結果,偶或只提 出最明顯改善專案的情形。但如綜覽表4可以看出,除去B23不表態及其它未 受訪者外,其餘皆有出現各類的改善。特別是在精神上有所幫助的比例(5/

8)較其它項目高,而生活上變好的改變也達到半數受訪者的肯定。

(37)

表5:家屬反應日托老人改善比例表

改善項目 編號 人數 受訪人數 比例

生活 B7、B13、B25、B35 4位 8位 1/2

精神 B6、B7、B8、B15、B35 5位 8位 5/8

經濟 B8 1位 8位 1/8

依此推測,這些家屬對於老人精神方面的改善尤其關注,其原因可能為 大部分老人本身的精神方面原本就不甚理想,但在生活方面沒多大問題,或 是家屬認為那是在可接受的範圍內(真正生活方面問題嚴重的可能沒有送到 日托班,而是另有醫院組織照顧),而在參加日托班後精神面改善明顯,因 此提及的比例較高。

而生活方面,提及數量不及精神的原因推測可能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所 占比例較低,而諸如失智重聽等老人在生活方面的問題並沒有像精神上的問 題那樣的嚴重,因此改善的要點會呈現在精神上而非生活上,這可以驗證上 述家屬對老人精神上的關注。另外也有可能是家屬的需求本身,如果家屬對 於照顧老人的生活並不感到困擾,但相反對於老人的心情上的照顧反而不知 如何下手時,此時日托班對於老人精神上的改變就會被凸顯出來,家屬因此 表示日托班對於精神上有所幫助的比例也因此提高。

至於經濟方面只有一人提到的原因推測是,仁愛之家收費並不便宜,因 此對於由家屬出資或是自費來參加的老人或是家屬來說經濟上並沒有特別 大的問題。而會提出在經濟上的幫助可能是原本老人在家時,是有請專人照 顧,在這部分的花費甚巨,但在將老人送往日托班後與日托班的費用比較 下,降低了經濟上的支出,所以對於經濟上會有所幫助。

在除去B23及未受訪者後,受採訪的家庭中參與日托班而出現各方面改 善的老人比例達到近九成(7/8)。由此可判斷,日托班對於一般或身心有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Milk and cream, in powder, granule or other solid form, of a fat content, by weight, exceeding 1.5%, not containing added sugar or other sweetening matter.

After a brief introduction on Master Juzan's experiences for the reform of Chinese Buddhism, this paper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new Buddhism"

This paper makes reference to the life education contained in Humanistic Buddhism by analyzing how Humanistic Buddhism propagates the Buddha’s instructions on practicing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s emphasis on adapting Buddhism to local cultural practices is crucial to Fo Guang Shan's success in spreading the Dharma overseas.. In this paper,

6 《中論·觀因緣品》,《佛藏要籍選刊》第 9 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

Since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has authored a large quantity of publications,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first few chapters in the first volume of the Hundred Saying Series

This paper explores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s view of Christianity on the basis of Humanistic Buddhism.. He espouses that the foundational tenets of Christianity include

Looking back, the Life Buddhism advocated by Master Taixu established the basic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Humanistic Buddhism of his disci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