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的家庭倫理觀
譚 潔
湖北工程學院政治與法律學院教授
中文摘要
星雲大師是當今世界知名的宗教家。因為對佛法的虔誠信仰和對人間佛 教思想的不懈宣講,大師在許多社會現實問題上都有自己獨到的思考。對於 家庭倫理問題,大師主要從父母與子女關係、婚內外男女關係、個人與社會 關係等三方面做出重要開示。從中可知星雲大師的家庭倫理觀具有如下特 點:一、儒佛倫理的結合。二、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三、弘法與利生的結 合。四、慈悲與中道的結合。
關鍵字:星雲大師 家庭倫理 特點
Tan Jie
Professor, Politics and Law College, Hu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
Abstract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is a well-known global religious leader in the modern age. It is due to his devotion and beliefs, his untiring passion to propagate the concepts of Humanistic Buddhism, and his unique thoughts on many of the social issues. As for the questions on family ethics,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speaks of the three important aspects: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 and women inside and outside of marriag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 and society. From that, it can be seen that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s view on family ethics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features: 1) Integration of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
2)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 and modern; 3) Combination of propagation and benefiting all beings; 4) Combination of compassion and the Middle Path.
Keywords: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family ethics, feature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s View on Family Ethics
一、前言
2008年10月30號,台灣佛光山的星雲大師來到了雞鳴寺。當時我在南京 大學哲學宗教學系博士後流動站工作,那天正好到雞鳴寺參訪,故有幸聆聽 到大師對信眾的開示。那天的場景記憶猶新:雞鳴寺為星雲大師的到來舉行 了盛大的歡迎儀式,鋪上紅地毯迎接他,信眾也隨之蜂擁而至,跟隨大師一 起湧到寺內。面對圍繞在身邊的、虔誠仰望著他的善男信女們,慈眉善目、
神態安寧的星雲大師不慌不忙地做了簡短開示。他舉例說,有一個人回家,
以前總是小狗對他汪汪叫,進了裡屋,是太太圍著他轉;現在呢,是太太衝 著他汪汪叫,小狗圍著他團團轉,於是這個人很不開心。星雲大師笑著說:
「其實這也很好啊,還是有衝他叫的,和圍著他轉的嘛。」這個開場白引發 在場信眾的一片歡笑聲。原來大師強調的是一切都要隨緣。
星雲大師還應邀為寺內女眾專門講法,他諄諄教導女眾不要依靠華飾來 裝扮自己,而要以佛法來莊嚴自身;並指出女眾應克服鬧情緒、愛計較等毛 病,每天在問題中精進佛法。由於星雲大師的語言幽默風趣,講堂裡的女眾 們不時傳出會心的輕笑。如針對女眾提出的「如何降伏自己的心」?他舉了 個小便都要自己去的例子,藉以說明佛法的事情需要自己解決。對於女眾提 出的「如何讓自己的菩提心不退轉」?他的回答是,要有恒心,有恒心才能 開悟。星雲大師說:「最有修行的是吃水的魚。」那天陽光燦爛,午後的餘 輝透過玻璃窗照進室內,人暖暖的;聽大師風趣的開示,心也靜靜的。當時 作為旁聽者的我就想:原來佛理都在身邊,不假外求。
今年是2014年,有幸參加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舉辦的星雲大師理論 研討會。前塵往事再次想起,遂以〈星雲大師的家庭倫理觀〉為題,作一探 討。不當之處,還請大家批評指正。
二、佛典中的家庭倫理思想
佛教作為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之一,其信仰具有 超越性,然依據創始人釋迦牟尼的慈悲本懷,中國佛教始終強調出家人做入 世的事業。漢傳佛教又特別規定,出家的僧侶不得娶妻生子,出家的尼眾亦 不能嫁人生子,即不能過世俗的家庭生活。但由於出家人以法為教,所有釋 子按照眾生平等,以及輪迴學說,以天下眾生為父母、子女,這可視為擁有 廣義上的家。
因為傳教的需要,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尊稱為佛陀,他特別重視聯繫 現世生活,對眾生進行說法。其中,《善生經》、《玉耶女經》等都有關於 家庭生活的教導,由此可以了解佛教的家庭倫理觀念。佛教的《善生經》,
又名《六方禮經》,現有一個巴利文本和四個中譯本,記載佛陀對羅閱祇城 長者子善生的教導,一些內容記載略有出入。1茲以後秦時期佛陀耶舍共竺佛 念譯本《佛說長阿含經》為例,將其教導涉及家庭倫理規範的,簡要歸納概 括為如下四種關係:
1.父母子女關係:佛陀告訴善生,為人子者,當以「五事」奉敬供養父 母:「云何為五?一者供奉能使無乏,二者凡有所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 為恭順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違背,五者不斷父母所為正業。」2即對父母 給予較為周到的物質供奉、以及經常與父母溝通,對父母恭順,不違逆父母
1.如「五事」,《長阿含經》中云:「云何為五?一者供奉能使無乏,二者凡有所為 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為恭順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違背,五者不斷父母所為正 業。」《中阿含經》中云:「云何為五?一者增益財物,二者備辦眾事,三者所欲 則奉,四者自恣不違,五者所有私物盡以奉上。」
2.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第二分.善生經》,《佛說長阿含經》卷11,《大正藏》
第1冊,頁71下。
正確的教導、支持父母正當所為,給予精神安慰等。
同時,佛教宣揚父母與子女要彼此愛敬,為人父母者也當以「五事」,
敬親其子:「云何為五?一者制子不聽為惡,二者指授示其善處,三者慈愛 入骨徹髓,四者為子求善婚娶,五者隨時供給所須。」3這涉及到從小對子 女嚴格管教,不使其作惡,同時進行善的教育,慈愛相待,撫養其長大,待 其成年後,為之張羅好的婚姻,使其成家立業,隨時盡可能地滿足子女需求 等。
佛教提倡父母與子女相互尊重、相互友善,宣揚的正是佛教眾生平等的 法則。
2.夫妻關係:佛陀教導善生,為人夫者,當以「五事」敬愛其妻:「云 何為五?一者相待以禮,二者威嚴不媟,三者衣食隨時,四者莊嚴以時,五 者委付家內。」4即以禮相待,尊重她;待妻子既有威嚴,但又不輕慢她;供 給其衣食;要經常給妻子添置衣服、首飾,不要讓她穿破舊衣裳,讓她看起 來自信端莊;信任她,並把家庭大任托付給她。
同時,為人妻者,也以「五事」恭敬對待其夫:「云何為五?一者先 起,二者後坐,三者和言,四者敬順,五者先意承旨。」5即比丈夫起的早,
不貪睡;就座時待丈夫坐下,自己在其身後坐下;對丈夫說話要和顏悅色;
心存敬愛柔順之意;不等其開口就能想到他的意思,早把事情安排好了。
佛陀認為,倘若夫妻之間,能如此夫唱婦隨,則無有憂患,自得安樂。
3.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第二分.善生經》,《佛說長阿含經》卷11,《大正藏》
第1冊,頁71下。
4.同上註。
5.同註3。
3.族親關係:佛陀教導善生,在族人中處理關係,為人子需留意以「五 事」親敬族人:「云何為五?一者給施,二者善言,三者利益,四者同利,
五者不欺。」6即從物質上幫助他們,說安慰、鼓勵的話;隨順佛法,對方有 困難要給予幫助;有利益和幸福之事,與對方分享;不欺騙、欺瞞對方。
同樣,親族對待小輩,也需以「五事」親敬對方:「云何為五?一者護 放逸,二者護放逸失財,三者護恐怖者,四者屏相教誡,五者常相稱歎。」7 即護持親人,他們也會護持自己,不令自己放縱逸樂,不使自己失去財產,
不使自己感到恐懼,有安全感;不當著人面教訓自己,而是等人們走了,再 私下教育;常在別人面前讚嘆自己。
佛陀認為,倘若族親之間能夠如此相處,則自得安穩。
4.主僕關係:佛陀告訴善生,有僕人的主子,得教會他「五事」:「云 何為五?一者隨能使役,二者飲食隨時,三者賜勞隨時,四者病與醫藥,五 者縱其休假。」8即根據僕人的長處和能力來安排工作,給他食物,讓他工作 有度。如果病了,要給他看病問醫。給他放假,讓他休息。
同樣,僕人也要以「五事」奉事其主:「一者早起,二者為事周密,三 者不與不取,四者作務以次,五者稱揚主名。」9即早點起來,辦事要周密有 計劃,主人家不給的東西不擅自拿走。主人交代的任務要一件件完成。在外 要多說主人的好話。
佛陀認為,倘若主僕之間如此信任,則各得安穩,無有憂患。
6.同註3,頁72上。
7.同上註。
8.同註6。
9.同註6。
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人生活在世間,處於重重的關係網中,家庭就是 其中的基本單位之一。佛陀對善生講法,告訴他如何處理家庭倫理關係,實 際上都牽涉到人與人之間如何相處的關係。
三、星雲大師的家庭倫理觀
釋星雲(1927-),俗名李國深,原籍江蘇江都(今揚州市),為臨濟宗 第48代傳人。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的創辦人。1967年在台灣創建佛 光山,以弘揚「人間佛教」為宗風,先後在世界各地創建200餘所道場,9所 美術館,26所圖書館、出版社,12所書局,50餘所中華學校,16所佛教叢林 學院,著作等身,對佛教以及佛教文化在當代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在星雲大師的著作中,不時可以發現他對家庭倫理問題的思考,和對善 男信女的教導。作為一名出家人,本著慈悲情懷,看到芸芸眾生在苦海中 掙扎,星雲大師不免悲心大發。茲從他部分著作中擷取與家庭倫理相關的內 容,予以闡釋:
1.父母與子女關係:這是家庭倫理問題的核心之一。星雲大師的開示主 要有三個層面:其一,雙方應承擔的責任與義務。星雲大師指出,為人父母 者,平時要以身作則,這樣才能有效承擔起教育子女的責任。「父母長輩教 育子弟都要以身作則,如果自己天天在外應酬,卻叫兒女天天待在家裡,兒 女怎肯聽話?父母如果煙酒樣樣齊來,卻叫兒女不准抽煙喝酒,兒女怎肯服 氣?現在很多的青少年行為偏差,並不完全是青少年的罪過,做父母的也應 該檢討。父母說謊,卻叫兒女誠實,父母自私慳吝,卻叫兒女要服務奉獻,
兒女怎肯聽話呢?」10父母對子女應有五種道德:「(1)養育成長:對子女
10.星雲大師:〈省察篇.以身作則〉,《厚道―星雲大師的人生成功課》,南
要有養育成長的責任。(2)教導學業:要使子女接受最完善的教育。(3)
完成婚姻:給予美滿婚姻。(4)導歸善路:引導子女走上正路。(5)傳承 家業:要有美好的家聲傳統,讓子女來傳承。」11
同樣,子女對父母也應愛戴之,敬事之,星雲從傳統文化的孝道觀念出 發,特別強調孝道思想。他說:「家庭是每個人的生活重心,孝順則是人倫 之始,是倫理道德實踐的根本,所以,在人倫眷屬關係當中,佛教首重『孝 道』的提倡。佛教認為,孝順父母,報答親恩,這是上報『四重恩』之一;
反之,弒父弒母,則是不通懺悔的『五逆大罪』。《觀無量壽經》更將孝順 父母列為往生淨土的重要資糧。」12為此他提出,子女對父母也應有五種道 德:「(1)維護家業:不肖的子孫,容易把祖傳產業,一夜之間傾家蕩產;
維護祖傳的產業是應有的道德。(2)祭祀祖先:子女對父母祖先要有祭祀,
要有溯宗思源的觀念。(3)光宗耀祖:所行所為要能光宗耀祖。(4)傳宗 接代:作子女的要能為父母傳祖接代。(5)四事奉養:對年老父母,不管在 任何情況下,要無任何條件決定奉養。」13
其二,彼此相互溝通的重要。星雲大師指出,為人父母者愛心要有度,
不要過分干涉子女的意願和想法。「有的父母一定要兒女和某人成親,但年 輕人彼此互不了解,沒有愛情的基礎,父母只說:『我是為你設想』,你為 他設想的理由,他不能接受,如此怎能溝通?有的父母一定要兒女就讀某某 科系,怎奈兒女志不在此,另有興趣,你一再強調『我是為你的前途事業著 想』;你為他好,可是他覺得興趣比前途事業來得更為重要。所以,理由不
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10年7月版,頁208。
11.星雲大師:《佛教與社會》,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年版,頁44。
12.星雲大師:《在入世與出世之間》,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頁556。
13.同註11,頁44。
當也會讓溝通受阻。」14
此外,有事無須自己一人扛著,要善於跟子女溝通。他說:「父母的苦 心要讓孩子知道。做父母的為了兒女都有一番苦心。有的掛念兒女的健康,
有的掛念兒女的學業,有的掛念兒女的行為,有的掛念兒女的思想。有的父 母為兒女籌措學費、找尋名師,要節衣縮食、省吃儉用。儘管父母如此苦 心,但有的兒女並不理解;因為不能了解父母的苦心,就難以激發孝心。所 以,現代父母想要增加兒女對父母的感念,就要讓他知道父母的苦心:爸爸 為了你的學費加班借貸,媽媽起個大早為你做便當。父母多少的辛苦愛心,
兒女不能不知道,更不能不回饋。」15
這是現代為人父母者常犯的錯誤,總以為孩子小,所以不願孩子知道自 己的難處,結果不但沒帶來孩子的理解,相反孩子還會埋怨父母不信任自 己,久而久之,彼此關係疏遠,適得其反。同樣,做子女的,也應體諒父母 的辛勞,有事也應告知父母。他舉例說,有個家庭,爸爸每天上班八小時,
兒女每天上學也不少於八小時,大家都覺得很累很辛苦,心想:媽媽在家不 用上班,最輕鬆。一日,媽媽回娘家,把家務留給父親、子女分擔。身為一 家之主的父親開始分配工作:大女兒擇菜、洗菜、洗碗、整理廚房,小兒子 打掃庭院、為花草澆水、喂食貓狗、清洗鳥籠等。早上起來,爸爸忙了兩小 時總算把早餐準備好。接著又是午餐,又是晚餐,一天下來,直說累得腰都 直不起來。大女兒擇菜、洗菜,整理廚房,也大喊好累。小兒子掃地澆花,
一天下來也說實在吃不消。爸爸、女兒、兒子這才發現,原來媽媽平時一個
14.星雲大師:〈行止篇.溝通的障礙〉,《厚道―星雲大師的人生成功課》,頁 114。
15.同上註,〈省察篇.讓人知道〉,頁153。
人要做這麼多家務!從此以後,大家都主動分擔家務,讓媽媽喘一口氣。16 現在的孩子,很多是獨生子女,從小被長輩、父母捧在手心,對父母的 辛勞付出並無太多體會。所以,大師用這個例子來告知小輩們,要能換位思 考,理解和感恩父母的付出和愛。針對現在家庭中的子女有事不跟父母溝通 的狀況,大師也諄諄教導說:「兒女的理想要讓父母知道。青少年都有自己 的夢想,有理想是好事,兒女的想法要讓父母知道。你志在航空、志在海 洋、志在森林、志在礦產,或者你要從事教育,你想進入工廠,不管想法如 何,只要正當,父母無不欣然同意,樂觀其成。只要兒女是正當的選擇,父 母大都會助其完成志願。」17
其三,老年人需要自覺自愛。考慮到現代中國已經快速步入老齡化社 會,父母總有一天也會變老,所以星雲大師特別指出,老人在現代社會要自 覺自愛。其一,要有積蓄使晚年生活免於貧苦。「老年人最怕貧窮,老來貧 病交加,這是人生之最苦。假如在年輕時多少有些儲蓄,就可免於陷入這樣 的窘境。錢也不宜儲存太多,夠用就好,否則不但兒孫覬覦,甚至惹來一些 野心人士的不良企圖,徒使自己陷入重重危機。」18其二,要保持年輕的心 態。「老年人的身體雖然『歲月不饒人』,但心境上應該永遠保持年輕。每 天看報紙,免得被時代淘汰;經常參與社團活動,與人群保持互動,不能被 群眾孤立、被大眾排斥。」19
為此,星雲大師對天下老人提出六點意見:一、自我保健。二、自我反 省。三、自我年輕。四、自我結緣。五、自我娛樂。六、自我儲蓄。七、自
16.同註14,〈行止篇.喘一口氣〉,頁131-132。
17.同註14,〈省察篇.讓人知道〉,頁153。
18.同註14,〈行止篇.老人自愛〉,頁136。
19.同上註,頁135-136。
我尊重。八、自我肯定。20並且教導說人老了,要懂得自我調適:一、要感 恩。二、要知足。三、要用功。四、要忙碌。21「老年人不要想要安閒。安 閒無所事事,人家都寄望你等死。所以,老人要自己振作,要自己忙碌;要 看、要聽、要做、要走,要忙著做義工,忙著各種消遣,如此則雖曰老人,
不亦樂乎!」22這是跟中國現代社會的現實問題密切相關的教導。因為在我 國,養老已然成為重大的社會問題。一來中國大陸計劃生育國策推行多年,
二來隨著社會城鎮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開家鄉,外出打工謀生,
原有的家庭養老模式已是名存實亡,而社會養老模式又尚未健全完善。因 此,老人的晚年生活還主要得靠自己努力。
2.婚內外男女關係:星雲大師對世俗間男女關係的宣說,秉持佛陀相互 愛敬的思想,支持男女平等,主張世間男女可平等地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
其一,男女組成家庭者應具備一定德行。在這個問題上,星雲大師是基於印 度佛教家庭倫理思想來開示的。他說,丈夫對妻子應有四種道德:(1)潔身 自愛:丈夫不可藉交際應酬而在外面尋花問柳,而應潔身自愛。(2)委治家 權:要把管理家庭的主權交給太太。(3)衣具莊嚴:做丈夫的應給妻子穿著 美好的衣服,過安樂的生活。(4)敬愛有禮:太太不是下女,更不是奴隸,
應如自己一體的尊重,要以禮貌相待。23
同樣,妻子對丈夫也具有四種道德:(1)侍奉丈夫:妻子要以恭敬、
微笑、親切、誠意侍奉丈夫。(2)做事有序:與先生共同維護家裡環境、
20.同上註。
21.星雲大師:〈老來子〉,《豁達―做人之道》,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5月 版,頁39。
22.同上註。
23.星雲大師:《佛教與社會》,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年版,頁44。
氣氛、清淨,使先生回到家能有舒適、溫暖的感覺。(3)守護家財:好好 掌理財產,不要貪圖便宜的東西,或放高利貸,吃虧上當都是由貪念生起 的原故。錢財如何處理,應經常與丈夫研討。(4)嚴守貞節:作妻子的,
從結了婚那一刻開始,就要有一個認定,世間所有的男人都沒有自己的丈夫 好。24故而星雲大師說,做一個好丈夫的秘訣是:「吃飯要回家,身邊少帶 錢,應酬成雙對,出門有去處。」做好太太的秘訣是:「溫言慰辛勞,飲食 有妙味,家庭像樂園,凡事要報告。」25且夫妻之間有愛意,一定要表達出 來。「夫妻的愛意要讓彼此知道。夫妻是因愛情而結合的,夫愛妻,妻愛 夫,這是正常的。但夫妻之間,丈夫不肯說『我愛你』,妻子也不肯對丈夫 說『你真好』,彼此沒有釋放愛意,就會增加猜疑,如此夫妻的感情如何能 維繫呢?所以,夫妻相處,要表達愛意,要把愛意傾訴出來,才是愛情的保 證。」26
當然,星雲大師認為,如果夫妻雙方都有宗教信仰就更好了,他說:
「人間佛教重視家庭的美滿幸福,我們鼓勵夫妻建立佛化家庭;從信仰中淨 化心靈,才能真正擁有圓滿的人生,而且,夫妻有了共同的信仰,共同的話 題和興趣,更能促進彼此感情的和諧。」27
其二,女性可以自由選擇獨身。對於進入家庭關係的女性,星雲大師認 為,她們應承擔起相應的責任:「為人媳者,要孝順翁姑;為人妻者,要敬
24.同上註,頁45。
25.滿義法師:《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 年版,頁50。
26.星雲大師:〈省察篇.讓人知道〉,《厚道―星雲大師的人生成功課》,頁 153。
27.佛光星雲:《佛陀真言(中)》,頁106。
事夫婿;為人母者,要慈愛兒女;為人姊者,要和睦兄弟。」28做一個家庭 女人,要具備五種美德:負責家務,忍耐委屈,守貞重節,敬事丈夫,和睦 親友。同時,還要摒棄五種惡事:懶惰游戲,惡口諷刺,異心邪念,愛慕虛 榮,妒恨親人。29然而,對於不願結婚、選擇終生獨身的女性,星雲大師的 態度是民主的。他說,「女人能做的事很多,不一定以做人家的老婆為唯一 的出路。現在有許多單身貴族,終身不嫁,抱定獨身主義。過去的女人,好 像一生下來就是要嫁人,嫁人就是她的工作,所以很多女人終其一生都是生 活在廚房裡,每天忙於煮飯、洗衣服、帶孩子,好像這些都是女人的天職。
對於這樣的論調,我覺得並不盡然。女人不一定要以做人家的老婆,終其 一生以煮飯、洗衣為唯一的出路。女人的智慧不亞於男性,女人的周全、細 膩、柔和、慈悲等特性,也可以從事文化、教育、醫護、媒體、服務等多方 面的工作。現在的女主管、女強人、女老闆,社會上所在皆是。」30
其三,婚外情的轉化之道在於愛。星雲大師認為,男女之間戀愛、結 婚,或者離婚、再婚,只要依照法律程序,為法律所許可,佛教也會認為是 正當的。但婚姻是神聖的,即便出了問題,也不要因一時情緒就輕易離婚。
對於婚外情,星雲大師認為,大部分是男人的問題,但有時候女人也應該要 自我檢討。他分析了婚外情產生的原因,認為家庭出了問題,男女雙方都有 責任。有的忙於自己的事業、社交、應酬,以致疏於照顧家庭、關心對方,
因此讓第三者有機可乘,甚至有時候是因為雙方意見不合、習慣不同、認知
28.星雲大師:〈行止篇.佛光菜根譚〉,《厚道―星雲大師的人生成功課》,頁 138。
29.星雲大師:〈佛教的女性觀〉,參見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5/45178.
html。
30.星雲大師:〈勵業篇.婦女該從事什麼職業〉,《厚道―星雲大師的人生成功 課》,頁64。
差異、成就懸殊等。
尤其現在的社會,如果人類社會放縱情欲發展,喜歡流連出入色情場 所,自然就會對家庭造成破壞。「所以家庭要防止婚外情的發生,首要加強 男人的道德觀念,女人則應該培養做人、做家事的技巧能力。」31在星雲大 師看來:「婚姻不能有想要改變對方的念頭,應該相互適應對方、尊重對 方,彼此給對方空間。」32「如果每個家庭中的先生都能做第一等的先生:
回家後幫忙家事,體貼慰問,製造家庭的歡笑與和樂;每個太太都能做第一 等的太太:治家整潔,賢慧有德,能把家裡整理的乾乾淨淨,三餐有美味的 佳肴,時時有貼心的慰問、讚美的語言,就容易留住先生的心,自然不會有 婚外情的發生。」33故星雲大師主張,即便婚姻出現問題,也要「用愛再去 把愛贏回來」,這才是明智之舉。
3.個人與社會關係:每個人都會在社會生活中承擔相應的工作,作為家 庭的個體,要在社會中生存、發展,必須擺正個人在社會的位置、正確地對 待自己的職業,以及關心自己內心世界的成長。其一,個人在社會的位置。
星雲大師說,在社會中,個人要甘心充當社會的僕人。他認為,僕人的種類 有以下幾種:為金錢做僕人,為老闆做僕人,為身份做僕人,為社會做僕 人。「在佛教裡,所謂『欲做佛門龍象,先做眾生牛馬』。佛教的諸佛菩 薩,大慈大悲為眾生服務,其實也可以把他們當是義工、僕人。」34「能把
31.星雲法師:〈如何化解「婚外情」〉,參見鳳凰網華人佛教http://fo.ifeng.com/
banruojiangtang/detail_2013_12/05/31837800_0.shtml。
32.佛光星雲:《佛陀真言(中)》,頁102。
33.同註31。
34.星雲大師:〈勵業篇.僕人的定位〉,《厚道―星雲大師的人生成功課》,頁 39。
自己看成是僕人,乃至人人都樂於做社會的僕人,那麼這個社會的美事和義 行就會更多了。」35為社會做僕人,是為了行義。因為「我現在可以選擇有 道德的人生,可以選擇有慈悲的人生,可以選擇服務的人生,可以選擇奉獻 的人生。」36這是不同於一般為金錢而做利益的僕人,他們實際上是在為社 會大眾服務,為信徒服務。
其二,個人職業的要求。星雲大師認為,對待工作,求職時要多要求自 己,有職時也要盡心盡責。他說:「現代青年步入社會,有的人一開始就 要求就職的對象應該如何待我,包括對自己要重視、待遇要提高、假期要自 由、工作要輕鬆等等─不用說,這都是失敗的觀念。」37要想一想人家有 什麼要我的呢?「人家要我勤勞。人家要我誠信。人家要我發心。人家要我 正派。人家要我盡責。人家要我主動。」38
如果已經是公務員了,星雲大師認為,要做個好公務員,就要做到以下 幾點:一、不貪污,金錢清楚。二、不暴怒,性情平和。三、不諉過,盡心 負責。四、不怪癖,群處和睦。五、不慳吝,慈悲喜捨。六、不犯法,守法 重紀。七、不磨人,認真服務。八、不重稅,持法公正。九、不嗜酒,端正 身心。十、不好色,淨潔家門。十一、不自私,去私從公。十二、不過勞,
保其健康。39認清自己的社會角色,各司其職,是重要的:「是主管,就要 承擔責任,愛護屬下;是部屬,就要勤勞盡職,擁護主管;是老師,就要化
35.同上註,頁40。
36.星雲大師:〈最好的選擇〉,《豁達―做人之道》,頁78。
37.星雲大師:〈勵業篇.人家要我〉,《厚道―星雲大師的人生成功課》,頁36- 37。
38.同上註,頁37-38。
39.同註37,〈勵業篇.做一個好公務員〉,頁60-61。
雨均霑,誨人不倦;是公僕,就要為民喉舌,服務人群。」40當然,立身社 會做人處世,為了謀生總要和各種職業建立關係,但是「不管什麼職業上的 來往,誠實無欺是最重要的道德。」41
其三,個人內心世界的成長。每個個體都處在社會中,社會中的個體的 內心世界,與自我的關係更為緊密。在這個問題上,星雲大師強調內心的 充實和富有。「人生唯有信仰、滿足、歡喜、慚愧、人緣、平安、健康、智 慧等,才是真正的財富。」42他說,人最重要的財富是擁有內在的財富,諸 如:一、智慧。二、慈悲。三、道德。四、健康。五、滿足。六、歡喜。
七、心寬。八、禪悅。九、自在。十、平安。43在紛繁複雜的社會裡,如果 個人的思想總被外在的聲音牽絆,則自然難以傾聽內心真正的需求。需知所 有外在的財富都是變化著的,唯有心靈安寧才會如影隨形,陪伴我們終老。
四、星雲大師家庭倫理觀的特點
星雲大師是人間佛教思想堅定的的倡導者、推行者、實現者。因為對佛 法的虔誠信仰和對人間佛教思想的不懈宣講,星雲大師在許多社會現實問題 上都有自己獨到的思考,家庭倫理觀方面也不例外。茲將其家庭倫理觀的特 點歸納如下:
1.儒佛倫理的結合:星雲大師一方面從原始佛教倫理中吸取有用的資 料,用來教化大眾。如印度佛教提出父母與子女之間有「五事」,星雲大
40.星雲大師:〈五彩繽紛〉《豁達―做人之道》,頁9。
41.星雲法師:〈佛教的道德〉,參見http://www.xuefo.net/nr/article5/45210.html。
42.星雲大師:〈真正的財富〉,《豁達―做人之道》,頁36。
43.星雲大師:〈悟達篇.財富〉,《厚道―星雲大師的人生成功課》,頁231- 232。
師也提出,孝順的子女,應以五事來對待父母;慈愛的父母,也以五事對 待兒女。44且觀其基本內容,如父母對子女的「五事」是:「第一、教育子 女,不讓為惡。第二、指其善處,使有品格。第三、慈愛關懷,教其學問。
第四、善為婚嫁,務使滿意。第五、隨時供給,助成事業。」45而子女對父 母的「五事」是:「第一、供養父母,不令缺乏。第二、凡有所為,先白父 母。第三、父母所為,恭順不逆。第四、父母正令,不敢違背。第五、父母 正業,不為中斷。」46這些說法,與印度佛教基本一致。
另一方面,星雲大師又從儒家學說尋找理論依據。如前所述,星雲大師 重視傳統儒家思想文化中的孝道。他說:「中國文化主張三綱五常,但是一 切人生的重心主要在孝道的闡明,以孝順為中心,擴而充之,對國家的孝順 就是忠,對兄弟的孝順就是悌,對朋友的孝順就是義,乃至對眾生的孝順 就是仁。」47「除了勤儉、孝道、慈悲、信仰,可作為傳家之寶,其他如儒 家的三綱五常、仁義禮智,佛教的五戒十善、四攝六度、八種正道等,以 及書香、教育、知識、明理、忠信、誠實、歡喜……都是值得代代相傳的珍 寶。」48儒家的孝道向來被視為一種政治理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 下」,從家庭的孝、悌,逐漸擴展到對鄰里友愛、對國家忠誠,在普天之下 推廣「仁」學。星雲大師吸納了這些思想,把儒家的「孝」與佛教的「孝」
結合起來宣講。
44.彭欣:《星雲法師人間佛教倫理思想研究》,中南大學2011年博士論文,頁108,
頁110。
45.星雲大師:《佛教與社會》,頁141。
46.同上註。
47.同註45,頁85。
48.佛光星雲:《佛陀真言(中)》,頁111。
2.傳統與現代的結合:只要有家庭的存在,關於家庭的倫理問題就始終 存在。然而,由於社會的發展,許多傳統的家庭倫理觀念在現代社會逐漸發 生了變化。因此,在弘法的過程中,星雲大師一方面是對傳統文化加以繼 承,另一方面則是對其變化作出契合時代的現代闡釋。如傳統儒學中更加關 注父母對子女的責任,以及強調女性的道德感,這點在星雲大師的著述中,
都可體會到。如他說子女:「你時時心存善念,時時發願力行,為國家盡 忠,為社會盡職,為父母盡孝,為親人盡心;你念茲在茲,有願必成,何必 還要掛念前途一事無成呢?」49又如他說作妻子的:「把家裡整理清潔,讓 丈夫回家好比進入觀光飯店一樣,當然他就想回家。」「你的先生不規矩,
有外遇不能全怪他的錯,太太要負一半責任。」50再如,他認為「結婚,最 好只有一次;假如再一次結婚,總是人格上有瑕疵,不圓滿。」51
針對現代社會一些家庭中做父母的,都不回家吃晚飯,且把家庭當作旅 館,只有晚上才回去睡覺,平時整天在外工作,節假日也喜歡到外面旅遊,
不肯待在家裡的現象,星雲大師是反對和擔憂的。他說,這樣一來,「鑰匙 兒童、獨居老人的問題嚴重,很多人感受不到家庭溫暖,因此不覺得家的重 要。一個沒有家庭觀念的社會,人民怎麼會有動力呢?」52這都是非常傳統 的家庭思想觀念的教導。
同時,星雲大師也有現代社會所需的平等意識、博愛意識、合作意識,
等等。如他對父母與子女關係的認識,雖然以父母為重,但多次談及兩者的
49.星雲大師:〈業力與願力〉,《豁達―做人之道》,頁116。
50.星雲法師:〈佛教的道德觀〉,參見http://www.xuefo.net/nr/article5/45210.html。
51.星雲大師:〈行止篇.多多益善〉,《厚道―星雲大師的人生成功課》,頁 93。
52.同上註,〈行止篇.反常〉,頁95。
平等互動。他說:「以父母為尊,則親人長輩受我們的尊重,必定也會愛護 子弟,則相處融洽,家庭必然祥和安樂;以子女為尊,子女受到尊重,必定 努力向上,出人頭地。」53對待世間眾生,他提倡把狹隘的感情上升到博愛 眾生。他說:「感情不要只愛一個,要愛天下的蒼生。如佛陀所說,愛每一 個人如愛自己的父母,這才是感情表達的最高境界與昇華。」54他呼籲我們 生活在地球村來臨的時代,「我們必須要人人擴大心胸,包容一切的國家,
包容一切的民族,包容一切的眾生,大家如兄如弟……」55他反覆述說家庭 成員之間合作的重要:「家人的合力。我們在人生旅途上創業發展,首先要 取得家人的支持,要注重家中分子的同心協力,因為父母的一句鼓勵、兄弟 們的一個意見、家族的一個擁護,都是我們前進的力量,都是我們油料的能 源。」56
3.弘法與利生的結合:作為一名宗教導師,星雲大師始終在宣說佛法。
他說:「我們立身處世,應有為眾生施予保護的慈悲智勇。我們要發願做眾 生的保護傘,不受雨淋;要做眾生的手電筒,消除暗夜恐慌;要做眾生的 舟航,讓大眾能離開苦海;要做眾生的家園,讓他免於風餐露宿,這就如 觀世音菩薩的施無畏。」57他還說,佛教講惜緣,「世間,要愛惜的東西很 多。金錢,你要愛惜;親人,你要愛惜;甚至國家、社會、團體,你都要愛
53.星雲大師:〈以客為尊〉,《豁達―做人之道》,頁142。
54.星雲大師:〈行止篇.情感表達〉,《厚道―星雲大師的人生成功課》,頁 127。
55.星雲大師:〈地球人〉,《豁達―做人之道》,頁175。
56.星雲大師:〈省察篇.人生的供應〉,《厚道―星雲大師的人生成功課》,頁 191。
57.星雲大師:〈應世無畏〉,《豁達―做人之道》,頁112。
惜。」58
星雲大師弘法的同時,還無時無刻不宣講佛教的利生思想。他強調生命 的重要。他說:「人,先要愛惜自己,然後愛惜父母,愛惜妻子兒女,愛惜 兄弟姊妹,愛惜朋友鄰人。推而廣之,凡事與自己有關,不分親疏,都要愛 惜。」59他說眾生要自我培養,點亮心靈的燈光:「一旦點亮心靈的燈光,
不但照亮了自己,而且像海洋的燈塔指引遠航的船隻,像暗巷的明燈照亮夜 歸的行人。一旦點亮了自己心中的明燈,就能生出智慧,就能放智慧之光,
照耀別人:智慧的心燈一明,通天徹地,人我不再對待,爭執不再生起。別 人的苦,就是我的苦;別人的缺陷,自己感同身受。一心只想給人助緣,只 想盡力幫助別人,這就是心靈放光。」60他重視環境保護:「我們的祖先過 去有貢獻於社會者,我們現在要替它發揚光大;我們的祖先過去有損於社 會、親友者,我們現在要替他加以補救,把一系列的生命,從過去、現在到 未來,都加以淨化、善化、美化。我們現在的所做所行,一定會影響我們的 未來,甚至影響到子孫。要替子孫著想,積聚德行,積聚因緣,留給子孫,
這是讓自我生命得以延長。」61
4.慈悲與中道的結合:佛教是宣揚慈悲的宗教,星雲大師說:「我們應 該要把歷史留在人間,我們要把信仰留在人間,我們要把慈悲留在人間,我 們要把貢獻留在人間,我們要把智慧留在人間。」62對待世間情感問題,星 雲大師說:「感情處理不當,固然能障礙道業,但是『愛的淨化是慈悲,愛
58.同上註,〈惜緣〉,頁117。
59.同上註。
60.星雲大師:〈悟達篇.放光〉,《厚道―星雲大師的人生成功課》,頁241。
61.星雲大師:〈從過去到未來〉,《豁達―做人之道》,頁126。
62.同上註,〈留下什麼〉,頁100。
的提升是智慧』,如果能將愛昇華為慈悲,則『慈息貪欲,悲止瞋恚』。」
他主張「用理智來淨化感情、用慈悲來運作感情、用禮法來規範感情、用道 德來引導感情。」63他提出今日人間佛教的居家之道,「要用智慧來處理人 倫之間的感情,要用佛法來淨化、美化、弘化、佛化家庭生活。彼此之間 要互相愛敬、慈孝、教育、規勸……人人盡其在我,相敬相愛,個個身心 健全,融洽和諧,家庭才有歡笑,家庭倫理必然和樂美滿。」64他一再呼籲 教界人士:「不要再把出世的思想完全加諸於每一位佛教徒身上,讓他們 有消極、厭世的想法,而應該宣揚樂觀、喜悅的佛教,來增進他們的幸福,
增進他們的道德、慈悲,使他們的生活更美滿,這才是真正佛陀示教的真 諦。」65
星雲大師還提倡中道原則。他說:「佛門中的信仰,不是要大家信佛,
而是要肯定自己、認識自己、對自己有信心。」66如家庭倫理中的愛,星雲 大師說:「愛維護了倫理,愛制定了秩序;父母、夫妻、子女、朋友之間,
是靠愛來維繫關係,是靠愛來制定層次。……佛教對愛不執不捨,尤其人 間佛教更要提倡過中道的生活,要用慈愛來淨化所愛,要用智慧來領航所 愛,要用善美來成就所愛,要用德行來加持所愛。人的生命從愛而來,吾人 更應用純愛、真愛、慈愛、淨愛,來莊嚴美好的人間。」67家庭的教育,星 雲大師提議應慈愛與嚴厲並存:「光是嚴厲的責備,兒女不服;光是愛的
63.〈佛教對感情的處理〉《佛光科教書.實用佛教》,引自滿義法師著:《星雲模 式的人間佛教》,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版,頁27。
64.滿義法師:《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頁387-388。
65.〈如何建設人間佛教〉,《人間佛教系列.佛教篇》,引自滿義法師著:《星雲 模式的人間佛教》,頁29。
66.星雲大師:〈自我肯定〉,《豁達―做人之道》,頁24。
67.星雲大師:《在入世與出世之間》,頁566。
鼓勵,兒女不怕。所以,真正的教育,有時要以力的折服,有時也要有愛的 撫慰。」68對待追終慎遠問題,針對中國民間有燒金銀紙來表達對逝世的親 人關懷、孝敬之意的習慣,西方人士則以一束鮮花來祭拜亡者。星雲大師認 為,無論用什麼方式來表達對神祇、冥界的敬意,其實不必議論誰對誰錯、
誰是誰非,這些都只是聊表世人的一份心意而已。但他也指出:「隨著時代 的進步,對於一些民俗祭禮,實在也應該做一些適合現代的改良。例如,以 提供獎助學金來贊助青年學子、幫助傷殘人士、布施社會公益、助印善書報 刊等,以此功德來回向神祇、冥界、先人,不是比燒金銀紙還要來得更有意 義嗎?」69可知星雲大師既贊成改革傳統喪葬儀式的陳風陋習,同時也提倡 世人對亡者用更有意義的方法表達孝思。
總而言之,星雲大師的倫理觀教導芸芸眾生,守住最基本的做人道德。
如守五戒、行十善、四無量心、六波羅蜜、八正道、廣結善緣、以責人之心 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學吃虧、立志、發心、立願、常樂柔和忍辱法,安 住慈悲喜捨中等等。同時要行動起來,雖說凡事靠因緣,因緣中最重要的還 是要有「因」,這個「因」就是自己,美好的人生需要自己努力創造。
68.星雲大師:〈教育的愛與嚴〉,《豁達―做人之道》,頁82。
69.星雲大師:〈燒金銀紙〉,《豁達―做人之道》,頁159。
參考書目
1.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佛說長阿含經》卷11,《第二分.善生經》,《大正藏》
第1冊。
2.闕名:《佛說玉耶女經》,《大正藏》第2冊。
3.星雲大師著:《豁達—做人之道》,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5月版。
4.星雲大師著:《厚道—星雲大師的人生成功課》,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10 年7月版。
5.星雲大師著:《佛教與社會》,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年版。
6.佛光星雲著:《佛陀真言(中)》,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年版。
7.星雲大師著:《在入世與出世之間》,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8.覺繼、學愚著:《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版。
9.滿義大師著:《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 年版。
10.彭欣:〈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倫理研究〉,中南大學2011年博士論文。
慈悲是溫柔美好的世界,尊重是祥和歡喜的妙方,
感恩是幸福安樂的泉源,讚歎是利人化他的法寶。
~《佛光菜根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