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我不是「呷教」的和尚(之二)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我不是「呷教」的和尚(之二)"

Copied!
1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我不是「呷教」的和尚(之二)

星雲大師

上週在《人間福報》寫了〈我不是「呷教」的和尚〉一文,發 表之後,這幾天回響熱烈。有人說,他讀了以後想要哭;有人說,

他要學習;有人說,他讀了很快樂、很自在;意思就是,有人喜歡 閱讀這一類的文章。

這引起了我的一些想法,對於「我不是『呷教』的和尚」這個 主題,還有很多的話題值得向各位報告,所以現在再談「我不是『呷 教』的和尚」。

我說自己不是一個「呷教」的和尚,不是標榜自我;我今年 九十歲,已經是一個殘障、高齡的老人,我對人世間還有什麼所求?

我有一些缺點,大家可以不要認同;我也自信有一些優點,寫出來 可以讓大家參考。

為教爭光榮 堅持本土化

這個世界上慈善人士不少,六十年前的一些讀者,有許多人批 評我,也有許多人讚美我,所謂「毀譽參半」吧。比如我寫《釋迦 牟尼佛傳》,有一位法師批評說:「星雲某人,把佛陀寫成像一個人,

實在太褻瀆佛陀,犯了大不敬,佛教會應該要開會檢討他!」我聽 了也不以為意。

(2)

我建設佛光山之初,有一位國際的航運大王,發跡得比長榮集 團的張榮發早,也比香港海運大王董建華更早,他就是居住在美國 紐約的沈家楨先生。五十年前得知我要開山,他願意捐五千萬元給 我做建設經費。我那時候估計,建設佛光山不需要五千萬元,而且 大施主幫我建好了佛光山,人家都會說,高雄的佛光山是美國沈家 楨居士發心捐獻的,這樣會讓我對不起台灣的同胞。因此,我就謝 絕了他的好意。我寧可以在台灣,十塊、二十塊錢的接受一般民眾 給我的資助。

原因何在?我愛台灣,我愛中國,我要做中國的和尚,我要為 台灣爭取光榮,我不替美國人來建寺院。所以我說,不但不做「呷 教」的和尚,而且我不要做一個受外國供養的和尚。本土化是我的 行事觀念,我要為台灣爭取榮耀,我要為中國爭取榮譽,我要為佛 教爭取光榮,我要做一個不吃教的和尚,這意謂我要做一個本土的 和尚。

(3)

自知缺點 加倍努力上進

現在說我自己不做一個吃教的和尚,但是嚴格的說起來,我連 做和尚的資格應該都不俱全。在佛門裡,必須要具備梵唄唱誦的能 力,像我這樣五音不全,在佛門裡面,怎麼會有我安身立命的地方 呢?我除了對佛教的信心以外,我並沒有做一個和尚的基本條件。

我知道自己五音不全,是有一次,宜蘭高中的音樂教師楊勇溥 先生來訪,我拜託他為我寫的歌詞來譜曲,就把這許多詞句的意思 跟他說明,他聽了以後,忽然跟我講:「一般人講話有『平上去 入』,而您講話缺少一個『入聲』?」我一聽大驚,原本就不長於 唱歌的那許多宮商角徵羽五音,現在,連講話的四聲都不全了,怎 麼只有三種聲調?那我以後連講話都不能了嗎?

這讓我想到近年來,有機會回到故鄉揚州,承蒙揚州的父老兄 弟們都說:「你的揚州話一點都沒有變。」原來揚州話也只有三音。

一個五音不全的和尚,就是想做不吃教的和尚,也沒有什麼可取之 處了。

好者我知道自己的缺點、苦惱,我不得不力爭上游,加倍努力,

用其他的方法補充自己的能量,做一個不吃教的和尚,讓人家能接 受我,承認我是「佛教靠我」的一個和尚。

耕耘文化教育 慈悲行善

因為明白自己的殘缺,我就要力求上進。因此,當我看到佛教 文化這一部分很少有人耕耘,便立志要做一個文化的和尚;我也注 意到佛教教育很少有人去推動,我就想,這一塊我可以加強努力,

做一個教育的和尚。至於慈善事業,儘管佛門已經做了很多,不過 我也勉勵自己不能退讓缺席,我也要發心做一個慈悲行善的和尚。

(4)

我經常自覺,自己只是一個佛教的信徒,和一般的優婆塞、優 婆夷在家的居士一樣,我不但要做和尚,我還要做個「和尚信徒」,

為佛教布施喜捨、貢獻各種的功德。

一般的和尚,只要會唱誦、說法就夠了,當然,我也要會念經、

說法,但是只做這樣的和尚,我是不甘心的,我要做一個能夠從事 多方面弘法的和尚:只要我能做的,只要與佛教有關的,我都要無 所不做。幾十年的和尚生涯,我在教育上,大學辦了五所,佛教學 院有十多間,另外還有中學、小學、幼兒園,應該我是可以被稱為

「教育和尚」,但從來也沒有聽過誰人說我是「教育和尚」。

在文化方面,徒眾告訴我,我總共寫了有三千多萬字的文章,

出版兩百七十多本的書籍,也辦過多少的學報、雜誌,推動藝術、

展覽,也從來沒有人稱我為「文化和尚」。我關心慈悲救濟的事業,

自許不落人後,我也和信徒一樣的忙著救災,學習觀世音菩薩的救 苦救難,也沒有人說我是「慈善和尚」。但是,有一個我很不願意 聽到的名稱,倒是常有人提起的,就是「政治和尚」。

關心社會 表達人民心聲

說起「政治和尚」這一個名詞,我自覺不夠條件,而且我也不 願意做政治和尚,因為我對政治沒有興趣。但我愈是不願意,社會 上有些人開頭講了,加上媒體傳播,「政治和尚」之稱,不斷地從 四面八方傳來,好像這樣他們才覺得這個名稱適合我。我自己檢討,

為什麼我忽然從一個「不呷教的和尚」,變成了一個「政治和尚」

呢?

後來知道原因:因為我關心社會,有時候在文章裡面,難免要 為社會、民眾表達一點苦難的心聲。再有,一些政治人物常來跟我

(5)

拜訪,光是蔣經國先生,我就接待過他四次,他也曾請我到總統府 參加會議、吃過點心。後來繼任的李登輝總統,多次到佛光山來,

都受過我們隆重的接待;陳水扁總統曾在佛光山住宿過,還說願意 為我們打掃大雄寶殿前面的廣場,甚至請我到總統府的月例會上,

對一級的各院會首長講說佛教。

歷任的三軍司令、五院的院長、各部會的首長,由於蔣經國 先生來過佛光山,他們有了閒暇,也覺得可以來山一遊。在佛光會 會員信條裡面,我們有一則佛光人的信條:「來時歡迎,去時相 送」―遠來是客,我總應該要接待。記者知道了,就在報紙上發 表這許多政治人物前來佛光山拜訪,並且說,由我出面接待。大概 是這樣,我就成了一個「政治和尚」了吧!

白色恐怖時代,我經歷過了;抗戰時期的槍林彈雨,我也都經

蔣經國先生1978 年第四度來佛光山,並參觀大悲殿。

(6)

歷過了;內戰時期,我也曾經蒙受很多不白之冤;甚至,我被綁赴 法場,面臨槍斃的經驗都有,我還怕什麼嗎?在那種生命垂危的時 候,我都沒有恐懼,其他的什麼榮辱毀譽,我還要那麼介意嗎?這 些也都不去談了。但是我無可避免的,社會大眾仍然強要讓政治凌 駕於我的信仰,而硬說我是「政治和尚」。我不禁慨嘆,這也實在 太不公平了啊。

實際上,我是不服氣的,因為我從事別的弘法事業,應該比 做接待這些政要更多、更重要,為什麼我不能做其他「不呷教的和 尚」,而要說我做「政治和尚」呢?後來,有一位電影的導演劉維 斌先生跟我說:「政治和尚也不是不好嘛,有人要想做政治和尚,

他也做不到。叫你政治和尚,表示你有辦法、有力量啊!」我一聽,

「政治和尚」的意義是這樣嗎?後來想:唉!算了,管它好或不好,

這個與我又有什麼關係呢?好,也不是我的,不好,也與我沒有關 係,我就不管它了!

問政不干治 是行事原則

回憶往事,中日戰爭勝利之後,太虛大師提出「問政不干治」

的宣言,應該我對這一個主張是非常服膺的。我覺得佛教確實是可 以關心社會、關心國家、關心民眾的福祉(問政),但是不一定要 去做官員(治理國事)。後來,蔣中正先生也曾經邀請太虛大師擔 任國大代表,太虛大師提出要求說:「請讓佛教能有二十個國大代 表的名額。」

當時,陳立夫先生在國民黨組織部任職,不贊成太虛大師的意 見;他認為佛教要二十個名額做國大代表,還有其他的宗教怎麼辦 呢?難道國大代表裡都要成了宗教的代表了嗎?

(7)

太虛大師說,其他的宗教像基督教、天主教,他們是宗教徒,

但都有其他職業,就算他們是國大代表,也都是由其他職業產生的 代表資格;但佛教的和尚,他沒有其他的職業,不能由另外的職業 團體來產生代表,所以就有這種特殊的情況。但是那個時候,不蒙 陳立夫先生他們的同意,太虛大師沒有為此事再多做爭取,他也不 做國大代表了。

我認同「問政不干治」―這是佛教與政治之間最好的行事原 則。記得在五十多年前,佛光山還沒有開山的時候,國民黨高雄市 黨部主任委員季履科先生,就曾經到壽山寺問我:「你願不願意做 立法委員?」如果那時候,我依著太虛大師的主張,是可以做立法 委員,只要我點頭,國民黨提名,應該在五十年前,我就有立法委 員的資格了。

那時候台灣剛實施選舉,而選舉的風氣已經非常不好,我就跟 季先生說:「季主委,這個千萬不能。假如我出來選舉立法委員,

我的祖宗三代給人批評、毀謗也還罷了;如果辱及到我信仰的教主 釋迦牟尼佛,說佛教如何如何,和尚如何如何,那我是不能忍受的。

這個立法委員的人事,還請另選高明吧!」

在台灣,我除了到總統府做過講演,到台灣省政府省訓團做過 講師以外,其他的政府機關,我沒有去過,也沒有拜託政府為我做 過什麼事情。甚至,佛光山建設之後,十年之內要辦理寺廟登記,

都不能成功;最後,還是靠著宜蘭的朋友陳洦汾先生的協助,才取 得登記。那時候,他是台灣省議會的黨團書記,知道了這件事,在 省政府打電話為我爭取,高雄縣政府才給我寺廟登記證。這一張登 記證,前後總共花了我十年時間。

我想,好在我建的是寺廟,等個十年也不怕。假如我開商店的

(8)

話,等個十年才領到登記證,又怎麼能經營事業呢?

當然,佛光山申請寺廟登記那麼困難,也是有原因的。有一些 政治人物都有他的喜怒、分別,原本我也不在意,橫豎我只是一個 弘法的和尚,政治人物會有任期,做和尚沒有任期,我可以等下去。

但是讓我等了十年之後,實在不能再延宕下去了。因為那一年,

內政部准許我傳授三壇大戒,假如我連寺廟登記都沒有,我怎麼好 傳戒呢?幸好陳洦汾先生伸出援手,這可以說是我第一次獲得政治 人物給予的幫助。所以我對於陳洦汾先生,以及做過台灣新聞處處 長的郭嗣汾先生讓我登記做雜誌的發行人,我都非常的感念,他們 對我這一生的弘法,都有關鍵性的重要作用。

弘法以來,我們在佛光山開山,政府沒有給我們一磚一瓦,或 替我們修個道路,或給一點津貼。我們盡心盡力為國家政府淨化社 會,並沒有要求政府來為我們做什麼。我自己也想到,我們不是常 常說要為國為民?怎麼老是要求政府來補助?我們就不要政府來給

佛光山首度傳授三壇大戒。1977.12.01

(9)

我們補助。可以說,這也是很了不起的。

來到佛光山參訪旅遊的人那麼多,我們也沒有收門票,照理說,

公共建設是可以向政府要求做什麼,但我們沒有。反而本地的鄉公 所,幾十年來不斷的找我們做什麼,連倒個垃圾都跟我們要錢。請 問,說我是政治和尚的人,這又怎麼說呢?

注意形象 行止威儀莊重

我這一生,十年的叢林教育,訓練我具有強烈的佛教信念,除 此以外,我對於世間的工商企業、政治官位、榮華富貴、自私情愛 等,都不是我所希望的。所以,我離開叢林寺院以後,很自然的會 注重自己的行為舉止,常自我勉勵:吃飯,要有和尚吃飯的樣子;

走路,也要有和尚走路的風儀。

過去,我每個月都會有一、兩次,從宜蘭到台北編輯雜誌。從 宜蘭的北門口(雷音寺)走到火車站,要經過一條中山路;每次經 過,兩邊的店家都會有許多人站到門口來觀看,指手畫腳的說:「這 個外省來的年輕和尚,走路都和人不一樣!」因為,我時時告訴自 己,要把路走好,給他們看到出家人的樣子。對的,我是一個和尚,

走路,要向前直行,要具備佛教講的「立如松、行如風」的威儀,

也為佛教走出光明的前程。

我注重做一個和尚的形象,甚至立定志願:不做「呷教」的和 尚;可是後來社會上不但用「政治和尚」看待我,還說我是比王永 慶先生更會經營商業的「商業和尚」,多少年來,都還有人說,台 灣經營事業當中,最有商業頭腦的,就是星雲某人。

實際上說來可憐,我一直自詡是「貧僧」,一生都沒有接觸過 金錢。雖然辦有很多的佛教事業,但都是別人經手管理,我只是其

(10)

中的一員。假如有一些稿費、有一些版稅,乃至有人說,現在的「一 筆字」有多少的價碼,但是這些我也都沒有經手。

過去,我也像信徒布施護持佛教一樣,把這許多收入的金錢,

全部捐給佛光山做建設。一直到八十歲以後,我才把這許多版稅、

稿費,送到台灣銀行成立「星雲公益信託教育基金」,基金會前面 冠以「星雲」二字,也是順應信徒大眾的歡喜,大家覺得這樣比較 有公信力。從此,我就更成為「貧僧」了,所謂「囊空如洗、兩袖 清風」,可以說名副其實。

非佛不作 廣行弘法服務

你說我是「不呷教的和尚」,稱我是「貧僧」,我都心甘情願 很歡喜;但是,我今天沉重的向關心我的有緣人告白,今後拜託你 們不要說我是「商業和尚」,或者是「政治和尚」,這些都與事實 不符。我只是佛教裡一個普通的、愛教的和尚。

或許你會說我是國民黨的黨員,不錯,但是,那時候並不是我 想要做黨員,而是因為我不做黨員不能弘揚佛法啊!這是當時的黨 國元老李子寬居士給我的指示,他說:「法師啊!你要參加國民黨,

你的弘法才能方便啊!」就這樣,為了弘揚佛法,我就有條件的做 了國民黨的黨員。其實,說來慚愧,我雖然有七十多年黨齡,對國 民黨也沒有什麼貢獻。

說到「商業化」,我自己一生,包括佛光山所有的徒眾等,有 一個行事根本原則,那就是「非佛不作」。所有一切與佛教有關的,

只要是弘揚佛法,就是蝕本,奉獻、犧牲、服務,也都是應該的;

但是說我們經營商業,這是萬萬不會的。

例如,在佛光山傳授三壇大戒,多少次所謂「模範戒期」,參

(11)

與者都在千人以上;在海內外道場如西來寺、南天寺,乃至佛陀成 道的菩提迦耶,傳授五戒、菩薩戒,乃至三壇大戒,與會的也都在 千人以上;舉辦青年夏令營、禪學營,也辦過多少屆了,都不收取 費用,除了食宿供應,還幫助一些窮苦青年,提供他們交通費、獎 學金,給予他們鼓勵。

我們所辦的養老院、育幼院、雲水醫院等等,也都是不收費用。

乃至佛教學院,不但不收費,還要給學生種種生活上的照顧。你說,

我們會經營商業嗎?我現在可以向社會的諸位先進們請問:我有賺 過你們什麼錢?我有跟你們做過什麼生意嗎?或者我有跟你們合作 經營過什麼事業嗎?

1976 年 6 月 21 日,佛光診所開幕。診所為佛光山僧信二眾及山下民眾服務,不 收取費用。(圖/ 財團法人佛光山慈悲社會福利基金會提供)

(12)

你計較為什麼貧僧的佛光山,辦了那麼多的事業?包括有五所 大學、三所中學、小學、社區大學、中華學校、讀書會,以及多少 的幼兒園、養老院、育幼院、報紙、電視台、雲水書車、佛陀紀念館,

有千人以上的出家弟子等等,他們食、用的金錢,是從哪裡來的呢?

以無為有 獲得十方助緣

會有這樣的疑惑是不錯的。在佛光山,有另外一個寺院行政的 組織;例如都監院,以及教育、慈善、文化、教會等各單位,他們 都有一套和信徒的往來方式,都有獲得信徒的護持幫助。在我,最 高的決策原則是「以無為有」、「以空為樂」,因為這樣的性格,

就獲得更多的有緣人跟他們來往。可以說佛光山的發展,是靠「貧 僧」、「不呷教的和尚」這些觀念,而能完成這些佛教走上社會的 事業,在所謂人間佛教的倡導下,其實,我只是對人間社會做一些 奉獻服務而已。

我十九歲的那一年,欣逢中日戰爭抗戰勝利,在大後方的許多 學校、機關,都要回到過去日本人占領的淪陷區「復員」,也就是 恢復各處的大學、各處的機關等。那時候,有許多的教授都暫住在 棲霞山,等待政府的政令、可以在哪裡復校。有幾位教授跟我有了 一點來往,就表示要我去讀他們的教育學院(大概就是現在的師範 大學)。我跟他們說,我連小學畢業的資格都沒有,我哪裡有資格 念大學呢?他們說,沒有關係,我們的教授團推舉你,你就可以念 大學。

我聽到這句話,也非常歡喜,覺得真是喜從天上來,幸運的我,

竟然可以去讀大學了。就興高采烈地去找師父,向他報告要去念教 育學院的事。我師父是一個很直性子的人,他大罵說:「混蛋!讀

(13)

什麼教育學院!」

他講過了以後,我忽然好像和他起了共鳴:「對啦,我既然做 了和尚,為什麼要去讀教育學院呢?」我向師父合掌,在走回寮房 的路上,一直覺得師父的話很對,喃喃自語的說:「混蛋,我為什 麼要去讀教育學院!」

現在想起來,師父的話真是不錯。假如我去讀了教育學院,我 有了社會的文憑,有了中學的教學資格,原本佛教清貧的生活,忽 然一下子受到社會那樣的厚待,例如薪水、金錢、社會種種的誘惑,

我還能夠繼續做一個好的和尚嗎?

或者說,我稍微有一點智慧靈巧,果真我做了校長、做了教育 局長、做了教育廳長,會有我現在做一個和尚好嗎?我們不也看到 許多的官員,不斷的像走馬燈一樣在那裡換來換去,哪裡能像我做 和尚是一生一世的呢?因此,我真是感謝偉大的師父,他到底有遠 見,教訓我做一個正派的和尚,不要流俗於社會,只是做個「和樣」

(和尚的樣子),而不是真正的和尚。所以,我能做一個不呷教的 和尚,實在說,應該是師父造就的。

為了不做「呷教」的和尚,我告訴自己要自力更生。說來,一 般人都不能了解,我一生,除了在白塔國民小學擔任校長的任內,

有過一些待遇,其他也沒有受過什麼薪水了。那一年半的待遇,也 是以米糧來計算,每一個月大概有三石米的價碼。但我也沒有過問,

通通都是交由師兄今觀法師代為管理的。後來因為一場牢獄之災,

我在槍口上能可以救回一命,師兄說,就是由這一年半的米糧換來 的。我感謝師兄的搭救,也很慶幸自己之前的決定了。

我現在可以說,我一生沒有受過薪水,沒有像一般上班的職業,

每個月領有多少收入。甚至於我一生也沒有放假,現代的人都有什

(14)

麼週休二日,還有很多的節慶假期,可是每逢假日,我反而更加的 忙碌。可以說,在我這一生當中,不但沒有假期,每天的工作,總 不只在十二個小時以上;我也沒有領過加班費,甚至我沒有用過辦 公桌。有時候,一張飯桌、一個茶几、一方長條桌,甚至我的大腿,

我在上面寫字、改稿,就成了我的辦公桌了。

文字收入 供養廣大眾生

在宜蘭十幾年駐錫期間,念佛會每個月給我三百元;有時候有,

有時候沒有,我也不計較。在佛光山開山之初,當然談不到有單銀、

供養,好像到了擔任第三任住持的時候,每一個月司庫(會計)才 給我一千元。我退位以後,現在佛光山也沒有我的職位了,這一千 元也就沒有了。不過,我這一生,並不靠這許多經濟的來源為生,

我自己有稿費、有版稅,現在還有一筆字的收入,我能可以自給自 足。

在我所居住的開山寮,我指示相關的負責人,不可以動用常住 的金錢,我們可以自食其力;甚至於汽車的加油費,南北來往行駛 的過路費,開銷由我們自己負責,不要動用常住的經費。在我這裡 吃飯的人也很多,偶爾米飯不夠的時候,可以向常住申請一些,但 是盡量不要動用常住的資源,那是大眾的修道資糧。

佛光山開山以來,在這五十年當中,所有使用的桌椅、拜佛的 蒲團,都是我個人靠著一些文字的收入來供養常住。我自己不做社 會的消費者,不做常住的浪費者,我還要為佛教增添收入。我不做

「呷教」的和尚,我甚至要供養給廣大的眾生。

其他還有一些話,限於篇幅,我就不在此贅述。請期待下一篇 的:三說「我不是『呷教』的和尚」。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英國光榮革命後確定英國憲政走向國會民主,王室僅是象徵的功能 B.光榮 革命後,國王未經國會同意不得任意徵收任何稅款 C.權利宣言中明訂日後英國國王必須信奉天主

野柳的女王頭及新北市的金山、福隆屬於哪類之地形?臺灣最長的河川與最大的水庫

此 外, 他有一位德國好友深諳如何教小孩數學之道。 Dortmund 的 Erich Wittmann 教授是我的 好朋友, 也是我的良師。 他是德國 “Mathe 2000” 規劃創始人之一;“Mathe 2000” 規劃創始於 1987

學校建築很有歐洲的風味,一大片的草原,這真是理想中的大學生活!雖然短短 三天的雪梨之旅,但也是很值得回憶!晚上就前往 Robina High 和我們的 home family

我記得比較嚴重的一段飢餓經 驗,是在民國 40 年(1951)初編《人 生》雜誌的時候。當時,因為編輯工 作的關係,借住在台北善導寺。有一

也就是我不要做一個『呷教』的和尚。我自許做一個報恩的 人,並且發願:我要給人,不希望人家給我。」 4 希望「佛

只有一丁點地面。這一點點土地,比之於大海,是 何其渺小。在地球上,大地是廣大的;大海是廣大 的,天空更是寬廣。整個大地撫育含容無數的蟲魚

值得留意的是,西藏僧人比印度人更 加珍惜印度的佛教經典,喇嘛們對印 度佛教史也有自己的見解,早在 1868 年,德國學者施芙納(Franz Anton 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