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007年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結果之分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2007年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結果之分析"

Copied!
3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007年臺灣學生學習成就 評量結果之分析

摘 要

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TASA)已邁入第四年,本研究主要在 呈現國語文、英語文、數學、社會及自然等五科在國小四年級、國小六 年級、國中二年級、高中二年級及高職二年級等五個教育階段在2007年全 國分層隨機抽樣施測的結果。施測的結果包括九年一貫能力指標與高中、高 職課程綱要內容的答對率較佳與待加強之描述性統計分析,以及學生、學校 相關背景變項的統計分析。其結果除了提供行政機關、教師、家長與課程教 學參考外,最重要的是提供具體的學生學習成就現況資料給教育部作為九年 一貫課程實施成果的對照,以便將來對課程、教學及政策改進提供參考。對 於導致本研究結果之因素,需藉由本研究之資料庫做進一步相關研究來發掘 與推論,在保護學生個人隱私與避免不當比較的前提下,國家教育研究院籌 備處已開放資料庫之申請,有興趣之教育相關研究人員,可連結各領域的觀 點,對相關議題進行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成就評量、九年一貫能力指標、課 程綱要

曾建銘

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助理研究員

陳清溪

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主任㊙書

(2)

Abstract

The Taiwan Assessment of Student Achievement has been conducted for four years.

The study is to present the stratified sampling results of five subjects Chinese, English, Mathematics, Social science, and Natural science administered in the five educational levels of 4th grade, 6th grade in elementary school, second grade in junior high school, second grade in senior high school, and second grade in vocational high school in 2007.

The results include the better and wors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the answer correct rate of competence indicators for 1st to 9th grade curricula alignment and curriculum guidelines of senior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as well as the statistic analysis of variables of students’ and schools’ background. The results can be the reference of students, teachers, and householders. In addition,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at the results would be a contrast for the policy results of 1st to 9th grade curricula alignment. The results will offer to be th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of curriculum, instruction, and policy. As for the cause factors of the study results, it needs further research to investigate by the TASA database. Moreover,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not violating students’ privacy and avoiding inappropriate comparison, the Preparatory Office has provided the database for interested researchers to investigate related study.

Keywords: Taiwan Assessment of Student Achievement, TASA, competence indicators, 1st to 9th grade curricula alignment, curriculum guidelines

The Analysis of Taiwan Assessment of Student Achievement 2007

Chien-Ming Cheng

Assistant Researcher, National Academy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Preparatory Office

Chin-Hsi Chen

Chief Secretary, National Academy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Preparatory Office

(3)

壹、前言

一、建置背景與目的

依據教育基本法第九條第六項明定中央政府之教育權限為:「教育統 計、評鑑與政策研究」。因此,透過評量來瞭解學生在各學習領域(科目)

的表現,以評鑑學生的學習成效,乃中央政府之教育權限之一。

建置一完整且客觀的全國性學生學習成就資料庫,是刻不容緩的工作,

以縱貫及橫斷之研究方法來瞭解學生的學習表現,可作為日後重大教育決策 之參據。教育部於2004年10月核定本處進行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

Taiwan Assessment of Student Achievement,簡稱TASA)之建置計畫,2005 年進行國小六年級國、英、數三科之施測,2006、2007年進行國小四、六年 級、國中二年級、高中(職)二年級學生在國語文、英語文、數學、自然、

社會五科之學習成就評量(國小四年級不施測社會)。

為了達成九年一貫課程目標,好的教材與教學法是不可或缺的,而教 材的編寫則需根據課程綱要,課程綱要亦隨著世界潮流與社會文化政治等環 境不斷地演進,在課程綱要修訂的過程中,學生對於目前所實施課程中各項 能力指標的達成狀況,可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成就,並進一步可反應出教材內 容安排的適切性,即教材內容的編序是否符合學生心智的成長,欲進行檢測 需要一份具有良好效度的工具,來了解學生學習成就概況。這好比人在接受 健康檢查時,會透過儀器來檢查,例如抽血後經由儀器進行血液分析,得出 血液分析報告書,每一個檢驗項目會得到一個數值,醫師依據檢驗項目的判 讀參考值,來判讀檢驗項目的功能是否異常,醫師再依據診斷結果開處方或 治療方式。學生的學習若能比照醫學檢查的模式,建立科學、客觀的標準,

以供將來課程綱要修訂時參考。TASA所建立之資料庫洽可提供此資訊。

基於上述原因,建立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的目的在於(臺灣 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網站,2009):

(一)追蹤、分析國民中小學及高中職學生在學習成就上成長變遷之趨勢,

進而檢視目前國家教育體制與政策實施之成效。

(4)

(二)瞭解國內學校教育之現況,作為教育部研訂課程與教學政策,縣市政 府教育局及學校推動補救教學之重要參據。

(三)分析學生在學習成就上之表現差異,藉此評估學生未來學術潛力之發 展與社會期許。

(四)提供完整、標準化的量化資料,以供國內外相關研究人員深入探討學 生學習成就方面的相關政策議題。

二、資料庫設計內容

本資料庫以趨勢研究為主要建置骨幹,針對國小、國中、高中(職)

等三個教育階段進行施測。資料庫設計內涵採分年建置的整體規劃方式進行。

資料庫建置主要以學科屬性劃分,包含國語文、英語文、數學、自然與社會 五個科目(不含小四社會),再依其教育階段分為國小四年級、國小六年級、

國中二年級、高中(職)二年級。日後將視政策需要,不排除增加其他年級 或其他科目的可能性,以分年逐步建置方式完成。

貳、研究方法

2007年學生學習成就評量已於96年5月15~17日在全國25縣市實施,實 施概況如下表1(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網站,2009)。

表1 2007年學生學習成就評量實施概況

日期 國小:5∕16;國中:5∕17;高中:5∕15 地區範圍 全國25縣市(包含澎湖縣、金門縣、連江縣)

對象 利用二階段分層取樣,隨機抽取全國小四、小六、國二、高中二、高職二學生

地點 受測學生所在學校

科目 國語文、英語文、數學、社會、自然(學生每人施測兩科)

作答時間 各科視考試內容及試題量不同,作答時間為40~50分鐘 註:學生除受測二科外,另需填答一份共同問卷。

(5)

一、評量對象

為能確保「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TASA)之建立所抽取之 樣本具有全國代表性,且因臺灣各縣市人口多寡各異,為充分顯現教改後臺 灣學生學習成就實際情形,故採二階段隨機抽樣設計。第一階段採分層叢集 隨機抽樣,根據縣市、人口密度、及班級數等三個變項進行分層。第二階段 則根據所抽取到之樣本學校,對每一層以學生個人為單位,進行簡單隨機抽 樣。

2007年施測對象為小四、小六、國二、高中二及高職二之學生,受測 科目為國語文、英語文、數學、自然、社會(不含小四社會)五科,考科組 合為國語文及英語文、國語文及數學、國語文及自然、國語文及社會、英語 文及數學、英語文及自然、英語文及社會、數學及自然、數學及社會、自然 及社會等10種。全國總施測人數為96,552人(含國語作文1,600人),總校數 為1,661所學校。概況如下表2:

表2 2007年各年級層施測樣本數(依科別)

數學 國文 英文 自然 社會

施測數 施測數 作文 施測數 施測數 施測數

小四 8420 8721 320 8402 8269 未施測

小六 8361 8667 320 8407 8220 8365

國二 7854 8211 320 7902 7571 7883

高中二 7520 7802 320 7495 7210 7485

高職二 7517 7792 320 7527 7048 7477

二、評量工具

TASA為標準化評量,為確保試題之品質及信效度,國家教育研究院籌 備處統籌國語文、英語文、數學、自然、社會五科試題之研發,邀請相關學 科專家、測驗專家、及各高中職、國中小學校資深教師等組成試題研發小

(6)

組,根據雙向細目表經過多次命題研習、命題、修審題、預試、試題分析、

二次修審題,最後選出優良試題,建立題庫並組題等過程,發展出標準化成 就測驗工具。

2007年學生學習成就評量各科試題內容概要如表3所示。

表3 2007年學生學習成就評量各科試題內容概要

科目、年級 測驗內容 題目類型 試題總數

國語文

小四 語文應用(字詞的形、音、義及語法、

句式的應用)、綜合性語文技巧(閱讀 測驗)

選擇題

36題

小六 42題

國二 基本語文能力、文學文化相關知識、閱

讀測驗 42題

高中二 語文基本能力、文學知識與文章賞析、

文化知識與文化體悟、語文表達 30題

高職二

英語文

小四

聽力測驗、閱讀測驗 選擇題

32題 小六

國二

高中二 36題

高職二 32題

數學

小四

數與計算、量與實測、幾何、

統計與機率、代數

選擇題

應用題 24題選擇題 小六

國二

選擇題 18題

高中二 高職二

社會

小六

地理、歷史、公民 選擇題

45題(地理12、歷史 12、公民21)

國二 45題(地理15、歷史

15、公民15)

高中二 45題(地理15、歷史

15、公民15)

高職二

自然

小四 過程技能、科學與技術認知、科學本質、

科學態度、思考智能、科學應用

選擇題

28題

小六 30題

國二 過程技能、科學與技術認知、科學態度、

思考智能、科學應用

高中二 高中生物、地科、物理、化學、國中自 36題 然科

高職二 高職生物、物理、化學、國中自然科 註:國語文另有非測驗題,為寫作評量。

(7)

三、正式測驗題本試題分配及 NEAT等化設計

本研究所欲評量之目標為瞭解學生之學習成就,測驗內容含蓋廣泛、

題目眾多,施測受限於學生受測時間以30~50分鐘為主的因素,並無法使每 位學生都能受測到所有題目,因此本研究採用定錨不等組(non-equivalent groups with anchor test, NEAT)設計題本模式。NEAT設計為常見的測驗等化 設計,然而在NEAT 設計中,每個題本必須施測相同的定錨試題,因此,定 錨試題的好壞將會影響等化估計效果,而且若定錨試題選得好的話,NEAT 設計可以避免單組設計或等群組設計所遭遇到的問題(Klein & Jarjoura, 1985)。MCAS(Massachusetts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ystem)即使用 NEAT 設計進行不同年度間學生之測驗等化,因為它只需要假設受試群體是 隨機抽取,不必假設兩受試群體有相同的能力值。NEAT 設計的定錨試題內 容要盡可能相似且試題難度要相同,因為定錨試題是用來調整兩個不同能力 之群體所造成的等化風險(Petersen, Kolen & Hoover,1993)。本研究將五科 測驗題分為十個題本,每個題本的2/3題為定錨題,即2006年已施測過之題 目。後1/3題為2007年度新題,此部份試題不重複。所以2007年各科各年段 之定錨題皆選自2006具內容代表性及高鑑別度、難易適中之試題。

四、問卷

本研究依據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及高中(職)課程綱要內 涵,並參考各版本教科書內容及國際試題,發展標準化成就測驗工具。每 一學科依其學科領域考量不同測驗內容及題型,國語科增加作文測驗。除發 展各學科領域測驗評量工具,亦編製學生共同問卷及學校問卷,以蒐集影響 學生學習成就相關因素之資料。

問卷以美國NELS相關研究中,對學業成就有顯著影響變項為基礎來發 展。問卷在經過預試,並依預試結果調整、修改題目後,其內容大致可分為 下列領域:

(一)共同問卷

◎ 學生基本資料:性別、個人於各科之喜好、交友情形,及課餘的學習情

(8)

形等。

◎ 學生家庭狀況:家庭結構、父母社經地位、父母對子女的教養態度、教 育期望,及生活環境等。

◎ 教師狀況:教師教學方式與策略、教學態度,及與學生相處情形等。

◎ 班級結構:包括人數、編班情形、班級氣氛。

(二)學校問卷:校長年資、教學現況、學校資源、學生在學率、家長參與 學校活動等。

五、資料分析

本研究試題採用定錨不等組(non-equivalent groups with anchor test, NEAT)設計,各科依試題量之不同將試題依2/3定錨題(2006)、1/3 新題組成題本。並以IRT之同時估計法(concurrent calibration)校準(

calibration),可減少等化程序所介入的額外誤差(Kim, & Cohen, 1998;

Kim, & Cohen, 2002; Kolen, & Brennan, 1995; Petersen, Cook, & Stocking, 1983; Stocking, & Lord, 1983)。

古典測驗理論一直是各種心理測驗編製與解釋之主要依據,然而其有 許多理論上的缺點,因而測驗學者發展出試題反應理論,以補古典測驗理論 之缺點。IRT與CTT的發展有其先後,雖立論不一,但亦有其相同之處:

1.理論相同之處

(1)試題分析

試題反應測驗理論與古典測驗理論在進行試題分析時,若試題反應測 驗理論在只考慮一個參數下(亦即單參數模式),則兩種理論所推估出的難 度呈現幾乎相同的極高正相關;另外在計算試題的鑑別指數時,相同道理,

試題反應測驗理論在僅考慮兩個參數的雙參數模式下,其推估出的鑑別度參 數ai,應會與古典測驗理論所計算的鑑別指數(如點二系列相關係數)呈現 高度正相關(Lord,1980)。

(2)理論的假設

如前所述試題反應測驗理論與古典測驗理論都有其假設的前提,其中

(9)

試題的「單向度」、「知道—正確假設」之前提,對兩種理論而言,都是必 要的。

(3)受試者的評定

對於受試者的優劣評定,雖然試題反應測驗理論較古典測驗理論來得 嚴謹(例如兩受試者答對題數相同時,試題反應測驗理論亦能分辨出兩受試 者之間的能力高低),但兩種理論所得的能力值及總分,具有一致性,都能 有極高的正相關。

2.理論相異點

針對試題反應理論與古典測驗理論加以比較,其中較明顯的差異有以 下四點(Hambleton & Cook, 1977;王寶墉,1995;余民寧,2009):

(1)樣本的影響

古典測驗理論以反應正確受試者之百分比作為難度指標,以試題分數 與測驗總分的相關係數作為鑑別度指標,這些代表試題特質的統計量數隨受 試者能力水準而變,亦即這些統計量數係團體相依(group-dependent)。而 試題反應理論的試題參數,如難度參數b 及鑑別度參數a,雖然經過不同群 體受試者的施測,卻仍舊保持不變,也就是說,試題參數之估計不受樣本不 同的影響(sample-free)。

(2)試題難度的影響

古典測驗理論的觀察分數隨測驗的難度而變,亦即觀察分數係依測驗 而定(test-dependent),此現象造成不同受試者接受不同試題的結果難以 直接比較。而在試題反應理論中,受試者能力估計不受試題不同的影響(

item-free),且不同受試者的能力值可以直接比較。

(3)測量誤差

在古典測驗理論中,所有受試者接受一測驗的結果皆具有相同的測量 誤差,無法反應出受試者間的個別差異。而在試題反應理論中,測量誤差之 估計因受試者能力水準的不同而異,因此可提供不同水準受試者能力估計 值,不同的準確度評估。

(4)測驗結果的解釋

(10)

在古典測驗理論中,測驗結果的解釋通常是將受試者在測驗中答對的 試題予以計分,忽視了受試者答對試題的難度有高有低。而在試題反應理論 中,則考慮試題難度的訊息,因此原始得分相同者,能力估計值不見得相同。

綜合上述,古典測驗理論雖不夠嚴謹,但理論淺顯易懂,便於在實際 測驗情境(尤其是小規模測驗)實施;而試題反應測驗理論雖嚴謹,但理論 艱深難懂,僅適用於本大規模測驗。所以兩派測驗理論各有所長,因此本研 究將截取兩理論之所長以進行資料分析。資料回收後經過讀卡後,分析前將 資料重新編排,資料分析分別採古典測驗理論(classical test theory, CTT)

及試題反應理論(item response theory, IRT)進行試題特性及受試者能力分 析。

而 題 庫 題 目 與 考 生 能 力 參 數 的 量 尺 化 則 依 據 試 題 反 應 理 論 (item response theory, IRT)(Lord, 1980)將同一考科與同年段學生作答資料進 行同時的校準。主要使用軟體為BILOG-MG(Zimowski, Muraki, Mislevy, &

Book, 2003),其相關公式如下:

1.古典測驗理論(郭生玉,1999)

難度係數公式:

j j

j

N

P � R

其中,Pj表第j題難度,Rj表答對第題之人數,Nj表第題作答總人數鑑別 度係數公式:

j j x

x j

j

P

r P

� �

1 ) (

其中,rj表第題鑑別度,μj表答對第題之受試者之測驗總分的平均數,

μx表所有受試者之測驗總分的平均數,σx表所有受試者之測驗總分的標準差 2.試題反應理論(Lord, 1980)

本研究中採用三參數IRT模式,其公式如下:

� �

( )

1 ) 1 1

( j aj bj

j

j

c c e

P

� �

(11)

其中,Pj(θ)表能力值為θ之受試者第題答對率,θ表受試者能力 值,aj表試題的鑑別度,bj表試題的難度,Cj表試題的猜測度

本研究以BILOG-MG估計上述參數,以自訂標準刪除不良試題後重新 估計,其不良試題之規定為至少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

(1)在估計過程中無法收斂者;

2)rj小於0;

3)rj小於0.1且大於3;

(4)小於0.1且小於-3。

量尺的建置程序,乃先將試題進行參數估計,所得考生能力估計值平 均數為0,標準差為1。經由線性轉換,θ=50θ+250,將量尺轉為平均 數250、標準差50,分數範圍介於0到500的統一量尺。

有關影響成就之相關變項之分析,以IRT估計所得的受試者之theta值為 依變項,進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資料之信效度:測驗工具之每一試題均依據相關資料編製說明書,詳 細說明教材內容的主題、範圍、教學目標、相對應之能力指標、及其相對重 要性(郭生玉,1999)。因此,具有內容效度。因採NEAT設計,每一位考 生因應試科目年段不同,每份考卷之題數亦不同(如表3),以數學科國 二、高中、高職二最少只有18題,而社會科最多達45題,經分析統計後,以 小四之自然信度為0.78最低,國二國語文及社會則達0.91,其餘介於此兩者 之間,因此,此研究之測驗工具亦具有不錯之信度。

參、 2007年學生學習成就評量結果分析

以下分別說明國語文、英語文、數學、社會及自然之研究結果:

一、國語文

1.小四

學生在「字詞形音義的辨認」、「語法句式的應用」及「語文綜合技 巧」的學習領域中,以「基本生字語詞」能力(84.4%)、「字詞句型」能

(12)

力(87.18%)、「閱讀應用」能力(85.00%),分別為各領域中答對率最 高。相對而言,在「基本筆畫的運筆原則」和「異音字的辨讀」上,答對率 偏低,答對率約為38.40%和42.25%,顯示小四學生的現況,仍待加強字詞 形音義的基礎能力。

在寫作評量方面,本次施測人數共320人,分為0-5級分。0級分占 11.9%;1級分占14.0%;多數學生得分為2級分,占55.3%;3級分占22.9%;

4級分占3.4%;達5級分有一位學生,占0.3%,顯示小四學生在書寫時對於 標點符號的使用未能完全掌握,錯別字也較多;在立意取材上未能加以發揮,

使得文章內容顯得貧乏,在結構組織與修辭方面,也未能適切表達及修辭。

2.小六

學生在「字詞形音義的辨認」、「語法句式的應用」及「語文綜合技 巧」的學習領域中,以「基本筆畫的運筆原則」(82.40%)、「語詞語意」

(82.83%)、「認識文體特色」(71.80%),分別為各領域中答對率最高。

相對而言,在「語調的變化」、「字詞句型」和「建構思路和深究內容」上,

答對率偏低,約為21.15%、52.89%和40.31%,顯示小六學生在語調變化、

句型掌握及深究內容上,仍須加強及提升能力。

在寫作評量方面,本次施測人數共320人,分為0-5級分。0級分占2.2%;

1級分占2.8%;多數學生得分為2級分,占54.4%;3級分占30.3%;4級分占 8.4%; 達5級分有6位學生,占1.9%,顯示小六學生在標點符號和錯別字上 仍無法精確掌握,結構組織與修辭選用的表現欠佳,對於通篇內容及主旨也 仍極待提升及鍛鍊。

3.國二

學生在「字詞形音義的辨認」、「語法與句式的應用」、「文學文化 綜合理解」及「閱讀測驗」的學習領域中,以「字義辨認」(62.30%)、

「修辭理解」(62.22%)、「統整閱讀資料」(47.38%)以及「根據文章 內容進行歸納和推論」(67.19%),分別為各領域中答對率最高。相對而 言,在「字形分辨」、「字形分辨」、「分辨詞語」和「文體特色及分析文 章結構」上,答對率偏低,約為43.45%、42.70%、32.40%和38.00%。

(13)

在寫作評量方面,本次施測人數共320人,分為0-5級分。0級分占1.6%;

1級分占6.5%;超過半數學生得分為2級分,占55%;3級分占32.2%;4級分 占4.7%;沒有學生達5級分。顯示國二學生在掌握標點符號和錯別字上須加 強,結構組織與修辭選用的表現,略顯不佳,在立意取材上未能加以發揮,

使得文章內容顯得貧乏,仍極待提升及鍛鍊。

4.高中二

學生在「語文基本知識領域」中表現較佳者為「字形」(41.60%)、

其次 為 「 標 點 、 字 義 、 詞 義 、 語 義 、 句 義 」 (37.83%)及「文法」(

31.95%),而表現較差者為「字音」(27.68%),顯示學生尚須加強字音 的辨識。

學生在「文學知識與文學賞析領域」中表現較佳者為「古典文學」(

40.82%)、其次為「現代文學」(38.55%),和「文章賞析」(37.56%),

顯示尚須加強學生現代文學的知識及文章賞析的能力。

學生在「文化知識與文化體悟領域」中表現較佳者為「文化體悟」(

38.93%)、其次為「文化知識」(37.34%),但此二項平均答對率差距不 大,皆需要加強。

在寫作評量方面,本次施測人數共320人,分為0-5級分。0級分占11.9%;

1級分占9.0%;多數學生得分為2級分,佔46.6%;3級分占25.9%;4級分占 6.6%;並未有學生達5級分。顯示高中學生在寫作時未能正確使用標點符 號,而錯別字也稍多;在立意取材上未能加以發揮,使得文章內容顯得貧 乏;在結構組織與修辭方面,也未能適切表達及運用修辭技巧。總體而言,

施測現況顯示高中學生尚須加強寫作能力。

5.高職二

學生在「語文基本知識領域」中表現較佳者為「字音」(40.64%)、

其次 為 「 標 點 、 字 義 、 詞 義 、 語 義 、 句 義 」 (37.93%)及「文法」(

37.88%),而表現較差者為「字形」(30.25%),顯示學生尚須加強字形 的辨識。

學生在「文學知識與文學賞析領域」中表現較佳者為「古典文學」(

(14)

37.20%)、其次為「文章賞析」(36.15%),而表現較差者為「現代文學」

(28.63%),顯示尚須加強學生對於現代文學的認知。

學生在「文化知識與文化體悟領域」中表現較佳者為「文化知識」

(36.99%)、其次為「文化體悟」(25.48%),顯示學生於「文化體悟」

一項能力尚待加強。

在寫作評量方面,本次施測人數共320人,分為0-5級分。0級分占5.3%;

1級分占8.8%;多數學生得分為2、3級分,分別占46.8%及32.9%;4級分占 6.2%;並未有學生達5級分。顯示高職學生在書寫時未能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而錯別字也稍多;在立意取材上未能加以發揮,使得文章內容顯得貧乏;在 結構組織與修辭方面,也未能適切表達及運用修辭技巧。總體而言,施測現 況顯示高職學生尚須加強寫作能力。

二、英語文科

1.小四

英語科國小四年級的試題為中間偏易的程度,各項能力指標的平均 答對率定在百分之七十。「聽力」(80.08%)和「閱讀」(81.46%)兩 項語言能力的平均答對率大致接近,且各項能力指標的平均答對率(介於 72.55%~96.14%)也都相當高,顯示小四學生在英語基本聽讀能力的學習成 就相當良好。

進一步分析各項指標的平均答對率,顯示有二項趨勢存在:一是語 言結構較簡單,平均答對率可能較高(如:聽和讀中的「辨識字母」(

96.14%、92.86%)答對率較高,以及聽力中的「聽辨語音」(81.23%)和

「詞彙」(80.77%)比「聽辨句子」(78.17%)的答對率稍高);二是拼 字能力可能稍弱(如:閱讀中的「辨識字彙」(72.55%)比「辨識圖示」

(78.98%)答對率稍低)。這個結果顯示國小階段較強調聽說教學,讓學 生在聽辨字彙上的表現較佳,而辨識字彙的拼法因屬於閱讀的能力,所以答 對率稍低。不過,在各項能力指標答對率上雖然有高有低,但以整體來看,

學生在聽讀二方面的能力是相差不多的。

(15)

2.小六

英語科國小六年級的試題為中間偏易的程度,各項能力指標的平均答 對率定在百分之七十。學生在「聽力」(75.94%)和「閱讀」(77.87%)

兩項語言能力的平均表現水準大致接近(雖然「閱讀」比「聽力」平均答對 率稍高一些,但兩者差距極小),且各項能力指標答對率大多高於百分之 七十(介於73.72%~93.22%,例外的只有能力指標「藉助圖畫、書名或上下 文做簡易的預測或推論」,答對率是67.11%),顯示小六學生在英語聽讀能 力方面的學習成就相當良好。

進一步分析各項指標的平均答對率,可以發現語言結構較簡單,答對 率相對較高的現象。例如:測驗結構較簡單的語言單位(如:聽辨詞彙(

75.59%)或辨識詞彙(79.44%)等題型),大多比測驗結構較複雜的語言 單位(如:聽辨教室或生活用語(69.07%)、辨識簡單的句子(75.88%)、

藉助圖畫、書名或上下文做簡易的預測或推論等題型(67.11%)),答對率 相對高一些。

3.國二

英語科國中二年級的試題為中間偏易的程度,各項能力指標的平均答 對率定在百分之六十。學生在「聽力」測驗部份,以「畢業時,學生應至 少學會一千二百個字詞,並能應用於聽、說、讀、寫的溝通中」的能力指 標平均答對率(70.15%)較高;其次是「能聽懂日常生活對話和簡易故事」

(65.62%)、「能辨識對話或訊息的主旨或目的」(64.63%)、「能聽懂 日常生活對話、簡易故事或廣播,並能以簡單的字詞、句子記下要點」(

62.15%);相對較差的是「能聽懂日常生活應對中常用語句(如問候、致 謝、道歉、道別等),並能作適當的回應」的能力指標平均答對率較低 ( 51.11%)。答對率較低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正確答案的用詞不一定都在各版 教科書內出現,以致於在答題上呈現出相對較弱的表現。

學生在「閱讀」測驗部份,平均答對率較高的四項能力指標分別為「

能看懂常用的英文標示和圖表」(66.5%)、「能從上下文或圖示,猜字意 或推論文意」(64.23%)、「能了解課文的主旨大意」(62.59%)、及「

(16)

能辨識故事的要素,如背景、人物、事件和結局」(62.35%),而能力指 標「能了解對話、短文、書信、故事及短劇等的重要內容與情節」的答對率

(47.1%)則相對較低;顯示學生大致能了解整體英文圖表、上下文、或故 事等的意義,但相較之下,學生在對話、短文、書信、故事及短劇等體 裁上,對於辨識故事內容與情節及推論的表現較弱。

4.高中二

英語科高中二年級的試題為中間偏易的程度,各項能力指標的平均答 對率定在百分之六十。學生在「聽力」測驗部份,以能力指標「能聽懂英語 日常生活對話」的平均答對率(68.17%)較高;而能力指標「能有效整合 各項語言能力,適切地應用於各種溝通情境中」的平均答對率(54.43%)

相對較低。答對率較低的原因,可能是這類題目需整合各項語言能力並應用 於各種溝通情境中,因此比聽懂日常生活對話來得難。

學生在「閱讀」測驗部份,平均答對率較高的能力指標為「能看懂常 用的英文標示和圖表」(84.86%),其它如「能利用字詞結構、上下文 意、句型結構及篇章組織推測字義或句子內容」(56.9%)、「能熟悉較高 層次的閱讀技巧,並有效應用於實際閱讀中」(59.32%)、「能了解短 文、書信、故事、漫畫、短劇及簡易新聞報導等的內容或情境」(57.93%)

等能力指標,則相對表現較弱。

5.高職二

英語科高職二年級的試題為中間偏易的程度,各項能力指標的平均答 對率定在百分之六十。學生在「聽力」測驗部份,以能力指標「能聽懂英語 日常生活對話」的平均答對率(56.95%)較低;而能力指標「能有效整合 各項語言能力,適切地應用於各種溝通情境中」的平均答對率為71.16%。

在此項指標中,學生能利用題目中的圖例應用於回答聽力問題,因而提高答 對率。

學生在「閱讀」測驗部份,平均答對率較高的能力指標為「能看懂常 用的英文標示和圖表」(66.96%)和「能了解短文、書信、故事、漫畫、

短劇及簡易新聞報導等的內容或情境」(62.44%)。其它如「能看懂短文

(17)

故事並了解其大意」(43.03%)、「能利用字詞結構、上下文意、句型結 構及篇章組織推測字義或句子內容」(50.15%)、「能熟悉較高層次的閱 讀技巧,並有效應用於實際閱讀中」(27.6%)、「能了解及欣賞不同體 裁、不同主題之文章」(32.6%)等能力指標,則相對表現較弱。

三、數學科

1.小四

學生在「數與量」領域中,在能力指標相對比較下,答對率最低的依 序為「能做分數與小數的互換,並標記在數線上」(10.70%)、「能運用 切割重組,理解三角形、平行四邊形與梯形的面積公式」(22.00%)、「

能理解因數、倍數、公因數與公倍數」(32.20%)三項能力指標;相對而 言,答對率最高的依序為「能理解普遍單位間的關係,並在描述一個量時,

作不同單位間的換算」(76.80%)、「能熟練整數加、減、乘、除的直式 計算」(80.93%)、「能透過位值概念,延伸整數的認識到大數,並作位 值單位的換算」(89.35%)三項能力指標。

學生在「幾何」領域中,在能力指標相對比較下,答對率最低的依序 為「能理解長方形面積、周長與長方體體積的公式」(30.50%)、「能理 解旋轉角的意義」(37.90%)二項能力指標;相對而言,答對率最高的依 序為「能認識平面圖形全等的意義」(58.90%)、「能理解垂直與平行的 意義」(61.88%)二項能力指標。

學生在「統計與機率」領域中,在能力指標相對比較下,答對率最 低的為「能整理有序資料,並繪製成折線圖」(46.60%)能力指標;相對 而言,答對率最高的為「能報讀生活中常見的交叉對應(二維)表格」(

88.00%)能力指標。

學生在「代數」領域中在能力指標相對比較下,答對率最低的依序為

「能理解乘除互逆,並運用於驗算與解題」(57.28%)、「能使用中文簡 記式記錄常用的公式」(62.50%)二項能力指標;相對而言,答對率最高 的依序為「能將具體情境中的單步驟問題列成算式填充題,並解釋式子與

(18)

原問題情境的關係」(74.60%)、「能在具體情境中,理解乘法結合律、

乘法對加法的分配律與其他乘除混合計算之性質,並運用於簡化計算」(

78.00%)二項能力指標。

學生在「連結」領域中,在能力指標相對比較下,答對率最低的為「

能把情境中數、量、形之關係以數學語言表出」(35.70%)此項能力指標。

2.小六

學生在「數與量」領域中,在能力指標相對比較下,答對率最低的依 序為「能理解絕對值的意義」(25.80%)、「能以適當的正方形單位,對 曲線圍成的平面區域估算其面積」(32.10%)、「能熟練比例式的基本運 算」(41.85%)三項能力指標;相對而言,答對率最高的依序為「能理解 比、比例、比值與正、反比的意義,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69.33%)、

「能用直式處理除數為小數的計算,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71.98%)、

「能理解圓面積與圓周長的公式,並計算簡單扇形面積」(72.50%)三項 能力指標。

學生在「幾何」領域中,在能力指標相對比較下,答對率最低的依序 為「能透過操作,認識簡單平面圖形的性質」(29.30%)、「能利用幾何 形體的性質解決簡單的幾何問題」(39.45%)二項能力指標;相對而言,

答對率最高的依序為「能利用形體的性質解決幾何問題」(58.70%)、「

能理解簡單直立柱體的體積為底面積與高的乘積」(74.37%)二項能力指 標。

學生在「統計與機率」領域中,在能力指標相對比較下,答對率最低 的為「能認識生活中資料的統計圖」(58.58%)此項能力指標;相對而 言,答對率最高的為「能整理有序資料,並繪製成折線圖」(80.97%)此 項能力指標。

學生在「代數」領域中,在能力指標相對比較下,答對率最低的依序 為「能用x、y、…等符號表徵生活中的未知量及變量」(26.50%)、「能 運用變數表示式,說明數量樣式之間的關係」(34.80%)二項能力指標;

相對而言,答對率最高的依序為「能在具體情境中,理解乘法結合律、乘

(19)

法對加法的分配律與其他乘除混合計算之性質,並運用於簡化計算」(

85.00%)、「能用含未知數的等式或不等式,表示具體情境中的問題,並 解釋算式與原問題情境的關係」(85.50%)二項能力指標。

學生在「連結」領域中,在能力指標相對比較下,答對率最低的為「

能分解複雜的問題為一系列的子題」(64.05%)此項能力指標;相對而 言,答對率最高的為「能察覺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情境」(76.70%)此項 能力指標。

3.國二

學生在「數與量」領域中,在能力指標相對比較下,答對率最低的 依序為「能認識負數,並將負數標記在數線上,以理解正負數之比較」(

31.19%)、「能理解二次方根的四則運算」(43.05%)、「能認識指數的 記號與指數律」(49.10%)三項能力指標;相對而言,答對率最高的依序 為「能理解加、減運算在數線上的對應操作」(71.30%)、「能以適當的 正方形單位,對曲線圍成的平面區域估算其面積」(66.00%)、「能理解 比、比例、比值與正、反比的意義,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62.67%)三 項能力指標。

學生在「幾何」領域中,在能力指標相對比較下,答對率最低的依 序為「能理解平面上兩直線互相平行、垂直的概念」(40.90%)、「能理 解圓面積與圓周長的公式,並計算簡單扇形面積」(49.73%)二項能力指 標;相對而言,答對率最高的依序為「能瞭解平面圖形線對稱的意義」(

68.60%)、「能認識直圓錐、直圓柱與直角柱」(68.35%)二項能力指標。

學生在「統計與機率」領域中,在能力指標相對比較下,答對率最低 的為「能整理有序資料,並繪製成折線圖」(57.60%)此項能力指標;相 對而言,答對率最高的為「能報讀生活中有序資料的統計圖表」(84.30%)

此項能力指標。

學生在「代數」領域中,在能力指標相對比較下,答對率最低的依序 為「能利用一次式解決具體情境中的問題」(42.70%)、「能理解平面直 角座標系,並畫出線型函數圖形」(43.80%)二項能力指標;相對而言,

(20)

答對率最高的依序為「能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式的意義」(79.30%)、「能 熟練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的解法並理解其解的意義」(73.90%)二項能力 指標。

學生在「連結」領域中,在能力指標相對比較下,答對率最低的為「

能經闡釋及審視情境,重新評估原來的轉化是否得宜,並做必要的調整」(

46.40%)此項能力指標。

4.高中二

學生在課程內容中以「基礎概念」(36.20%)與「向量」(38.31%)

部分答對率最低,其中又以「向量的內積」的運算最為弱勢。顯示大部分高 中二學生對向量內積的計算能力明顯不足,導致於求兩向量夾角時發生錯 誤,或是對向量內積的定義不了解,而導致計算錯誤。

5.高職二

學生在課程內容中以「直線方程式」(33.35%)、「三角函數」(

34.18%)、「圓」(35.09%)部分的答對率最低。其中,對於「二元一次 方程式的圖形」一知半解,所以在計算方程式時容易因為不了解而導致錯誤 產生;而對於三角函數的定義了解不周延,關於「三角函數的圖形」、「弳 度和角度的概念」較不清楚,大部分都是不了解定義和規則;此外,不少學 生往往忽略「圓」的基本定義,不清楚主題要表達的意思,對於「圓與點的 關係」、「圓的方程式」等題型容易混淆,故,答錯此部分題目有偏高的現 象。

四、社會科

1.小六

本社會科能力測驗依學習向度區分為「歷史」、「地理」、「公民」

三大部分,以便於檢視社會學習成就分佈的現況。由於本測驗的難度預設為 中間偏易,因此,由平均答對率檢視,60%-70%間為合乎預設的能力表現。

學生在社會的三大項學習內容上,以「地理」的答對率相對較高(

62.42%);其次是「公民」(61.55%);而「歷史」則是相對較低者(

(21)

60.81%),但三者的答對率數據都差距不大。

學生在逐項能力指標答對率的分析上,以「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能力指標的平均答對率(86.90%)最高;而以「七、規劃組織與實踐」能 力指標的平均答對率最低(47.93%)。而平均答對率低於50%的能力指標,

有1-3-3「了解人們對地方與環境的認識與感受有所不同的原因」、6-3-2「觀 察研究各種會議、議會或委員會(如學生、教師、家長、社區或地方政府的 會議)的基本運作」、及3-3-1「能依自己的觀點對一組事物建立起分類和階 層關係」等三細項,則是因為該等試題皆屬於進階題,故難度較高之緣故。

2.國二

本社會科能力測驗依學習向度區分為「歷史」、「地理」、「公民」

三大部分,以便於檢視社會學習成就分佈的現況。由於本測驗的難度預設為 中間偏易,因此,由平均答對率檢視,40%-60%間似乎不合乎原先預設之表 現,應為中間偏難。

學生在社會的三大項學習內容上,以「公民」的答對率相對較高(

58.51%);其次是「地理」(54.77%);而「歷史」則是相對較低者(

43.14%)。其間的數據高低相差15.37%,實因「歷史」的試題難度偏高之 緣故。

學生在逐項能力指標答對率的分析上,以「五、尊重、關懷與國際合 作」能力指標平均答對率(67.50%)最高;而以「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能力指標平均答對率(0%)最低,這是因為沒有試題可以測驗此一指標所 致。此點結果,連同許多細項能力指標一樣,都缺乏適當的試題可以測試,

顯示在未來的社會科組卷上,應該再多多加強命題、審題、及組卷的工作。

而平均答對率低於50%的能力指標,計有5-4-5「分析人際、群己、群 體相處可能產生的衝突及解決策略,並能運用理性溝通、相互尊重與適當妥 協等基本原則」、2-4-1「認識臺灣歷史(如思想、文化、社會制度、經濟活 動與政治興革等)的發展過程」、2-4-2「認識中國歷史(如思想、文化、社 會制度、經濟活動與政治興革等)的發展過程,及其與臺灣關係的流變」、

9-4-7「關懷全球環境和人類共同福祉,並身體力行」、1-4-6「分析交通網與

(22)

運輸系統的建立如何影響經濟發展、人口分布、資源交流與當地居民的生活 品質」、2-4-6「了解並描述歷史演變的多重因果關係」等六細項,則是因為 試題多屬於精熟與進階題,難度較高之緣故。

3.高中二

本社會科能力測驗依學習向度區分為「歷史」、「地理」、「公民與 社會」三大部分,以便於檢視社會學習成就分佈的現況。本測驗的平均答對 率為52%-67%,屬中間程度的能力表現。

學生在社會的三大項學習內容上,以「公民與社會」的答對率相對較 高(66.64%);其次是「歷史」(54.05%);而「地理」則是相對較低者

(52.91%)。

學生在逐項能力指標答對率的分析上,在歷史科部分,以「1-1早期臺 灣」能力指標的答對率最高(69.5%,屬精熟題);而以「1-9中華民國的建 立與發展」能力指標的答對率最低(33.4%,屬進階題),因為難度較高之 緣故。而在地理科部分,以「2-12都市聚落與都市化」能力指標的答對率最 高(87.8%,屬基礎題);而以「2-32中國的產業」能力指標的答對率最低

(36.3%,屬進階題與精熟題),因為難度較高之緣故。而在公民與社會科 部分,以「3-5公共性與社會生活」能力指標的答對率最高(88.6%,屬基礎 題);而以「3-21政黨政治與選舉制度」能力指標的答對率最低(43.8%,

屬進階題與精熟題),因為難度較高之緣故。

4.高職二

本社會科能力測驗依學習向度區分為「歷史」、「地理」、「公民與 社會」三大部分,以便於檢視社會學習成就分佈的現況。本測驗的平均答對 率為42%-55%,屬中間偏低的能力表現。

學生在社會的三大項學習內容上,以「地理」的答對率相對較高(

54.65%);其次是「公民」(54.39%);而「歷史」則是相對較低者(

42.93%)。

學生在逐項能力指標答對率的分析上,在歷史科部分,以「1-5中日關 係」能力指標的答對率最高(86.3%,屬基礎題);而以「1-9中國中古史」

(23)

能力指標的答對率最低(35.85%,屬進階題與精熟題),因為難度較高之 緣故。在地理科部分,以「2-5資源」能力指標的答對率最高(87.8%,屬基 礎題);而以「2-4土壤與生物」能力指標的答對率最低(41%,屬進階題 與精熟題),因為難度較高之緣故。在公民與社會科部分,以「3-1個人、家 庭及社會」能力指標的答對率最高(89.1%,屬基礎題);而以「3-7法律與 社會規範憲法、行政法與生活」能力指標的答對率最低(32.86%,屬精熟 題及無法分析難度之題目),因為難度較高之緣故。

在社會科四個年段中,學生在能力向度分為「基本」、「精熟」、「

進階」三個項目中,大體上皆呈現答對率隨能力向度難度增加而遞減的現象。

五、自然科

1.小四

學生在「科學態度」領域,試題平均答對率最高,約為64.90%;「

科學與技術認知」領域,試題平均答對率則最低,約為56.88%。其他內容 領域平均答對率,由高至低依次為:「科學本質」63.98%、「科學應用」

63.57%、「過程技能」62.28%、「思考智能」59.95%。就細部能力指標分 析而言,學生表現各有擅長與不足之處,如下所示:

(1)「過程技能領域」:以「傳達」表現最佳(答對率68.23%),其 次為「觀察」(61.64%),顯示學生大多能熟習傳達與觀察的技能。而以

「比較與分類」答對率最低(低於60%以下),尚可再加強。

(2)「科學與技術認知領域」:以「認識物質」表現最佳(答對率 64.12%),其次是「交互作用的認識」(62.58%),顯示學生能暸解物質 與其之間的交互作用關係。其他答對率偏低的能力指標細目包括有:「認知 層次」(56.87%)、「認識動物、植物生長」(52.01%)等,顯示學生在 認識動物、植物生長上表現尚可,但在「認識環境」(48.82%)的部份則 尚待加強。

(3)「科學本質領域」:以「科學本質」表現最佳(答對率63.98%)。

(4)「科學態度領域」:以「發現樂趣」表現最佳(答對率64.9%)。

(24)

(5)「思考智能領域」:以「創造思考」表現最佳(答對率81.00%),

其次是「批判思考」(64.90%),顯示學生在這創造思考部份的學習能力 佳。但在「解決問題」上答對率最低僅34.30% ,顯示學生解決科學問題的 能力薄弱,須加強訓練。

(6)「科學應用領域」:以「科學應用」表現最佳(答對率63.57%)。

2.小六

學生在「過程技能」領域,試題平均答對率最高,約為78.43%,而在

「科學應用」,試題平均答對率最低,約為56.89%。其他內容領域平均答對 率,由高至低依次為:「科學本質」77.15%、「科學與技術認知」62.4%、

「科學態度」60.05%、「思考智能」57.45%,就細部能力指標分析而言,

學生表現各有擅長與不足之處,如下所示:

(1)「 過 程 技 能 領 域 」 : 以 「 比 較 與 分 類 」 表 現 最 佳 ( 答 對 率 83.30%),其次為「傳達」(81.50%),顯示學生大多能熟習比較與分類 和傳達的技能。而以「歸納與推斷」答對率最低(69.10%),尚可再加強。

(2)「科學與技術認知領域」:以「過程技能」表現最佳(答對 率75.80%),顯示學生能熟悉交互作用的認識。相對而言答對率介於 56.89%~78.43%者,包括:「認知層次」(67.00%)、「認識動物、植物 生長」(61.38%)、「認識物質」(60.93%)、「交互作用的認識」(

64.83%)等,顯示學生在這五項上表現尚可。

(3)「科學本質」領域:以「科學本質」表現最佳(答對率77.15%)。

(4)「科學態度」領域:以「發現樂趣」表現最佳(答對率60.05%)。

(5)「思考智能」領域:以「批判思考」表現最佳(答對率77.00%),

顯示學生在批判思考部份的學習能力尚佳;但在「創造思考」的答對率最低,

只有37.90% ,顯示學生創造思考的能力尚待加強。

(6)「科學應用」領域:以「第三階段(五、六年級)」表現最佳

(答對率67.83%),而以「第二階段(三、四年級)」的答對率最低(

45.95%)。

3.國二

(25)

學生在「科學態度」領域的答對率最高,約為58.04%;而在「過程技 能」領域中的答對率最低,約為47.19%。其他內容領域平均答對率,由高 至低依次為:「思考智能」55.14%、「科學與技術認知」53.91%、「科學 應用」52.33%。就細部能力指標分析而言,學生表現各有擅長與不足之處,

如下所示:

(1)「過程技能領域」:以「傳達」表現最佳(答對率58.21%),其 次是「歸納、研判與推斷」(57.28%),顯示學生傳達和歸納、研判與推 斷的技能尚可。而以「組織與關聯」答對率最低(32.78%),宜再加強。

(2)「科學與技術認知領域」:以「認識動物、植物生長」表現最佳

(答對率56.15%),顯示小六學生能暸解動物、植物的生長;其次為「交 互作用的認識」領域(答對率55.78%)。而以「認識物質」最低(答對率 47.88%)。

(3)「科學態度領域」:以「細心切實」表現最佳(答對率58.04%)。

(4)「思考智能領域」:以「批判思考」表現最佳(答對率59.83%),

顯示學生在批判思考部份有不錯的學習能力。但在「推論思考」的答對率只 有50.44%,顯示學生推論思考的能力可再加強。

(5)「科學應用領域」:以「第三階段」表現最佳(答對率53.60%);

而以「第四階段」的表現最差(答對率51.05%)。

4.高中二

高中自然科的學習領域內容包括了生物、物理、化學及地球科學。在 施測時加入國中自然科,以評量學生國中學習理化基礎之能力。相對而言,

高中二年級學生在「國中自然科」(58.97%)和「高中生物」(49.85%)

答對率較高,相對而言,在「高中物理」(49.50%)答對率最低。就細部 學習單元的分析而言,學生表現各有擅長與不足之處,茲分科說明如下:

(1)高 中 生 物 : 以 「 細 胞 和 生 物 體 」 單 元 的 表 現 最 佳 ( 答 對 率 71.84%),其次是「植物的營養」(64.78%)、和「動物的生殖和遺傳」

(67.90%)等,顯示學生在動、植物基本構造認知學習表現最佳。而以「

植物的生殖生長和遺傳」(26.40%)單元的表現最差,其次為「動物的代

(26)

謝和恆定性」(33.29%)、「生命世界的交互作用」(35.10%)答對率相 對偏低,顯示學習表現尚待加強。

(2)高中地科:以「大氣與海水的運動」單元的表現最佳(答對率 54.90%),已達過半的答對率。

(3)高中物理:以「力學與運動」單元的表現最佳(答對率73.70%),

其次是「物理學簡介」(61.10%),其餘單元的答對率表現如下:「光學」

(25.00%)、「聲音」(47.20%)、「電與磁」(45.26%)、「能量與生 命」(47.09%)、「力學」(42.85%)等,其中「光學」單元答對率最低,

顯示學習上明顯不熟悉,尚待加強。

(4)高中化學:以「自然界的物質(水、大氣)」單元的表現最佳(答 對率52.13%),其次是「物質的形成及其變化」(52.58%)、「物質的構 造」(53.32%)及「物質的性質」(53.73%)。相對而言,「物質的變化」

單元,顯示在學習上還可再加強。

(5)國中自然科:國中自然科的評量屬於複習基礎理化的部份,學生 表現較高中課程佳,其中以「運用科學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表現」答 對率最高(94.20%),其他單元答對率「依資料推測其屬性及因果關係」

(48.67%)、「知道熱由高溫往低溫傳播,傳播的方式有傳導、對流、輻 射。傳播時會因材料、空間形狀而不同」(48.00%)、「了解常用的金屬、

非金屬元素的活性大小及其化合物」(56.40%)。相對而言,「認識聲音、

光的性質,探討波動現象及人對訊息的感受」(47.60%)單元表現最差,

似乎是影響高中物理中「光學」單元的主要原因之一。

5.高職二

高職自然科的學習領域內容包括生物、物理、化學。在施測時加入國 中自然科,以評量學生國中學習理化基礎能力學習概況。相較之下,高職學 生在「高職生物」(47.00%)表現最佳,其次是「國中自然科」(44.82%),

顯示學生基礎理化能力可再加強。「高職生物」(47.00%)是高職自然科 領域中表現較最好的領域科目,其他依序為「高職物理」(39.79%)、「

高職化學」(36.84%),相對而言答對率偏低,顯示高職階段自然科領域 的學習狀況尚待加強。就細部學習單元的分析而言,學生表現各有擅長與不

(27)

足之處,茲分科說明如下:

(1)高職生物:以「生物科技與應用」單元的表現較佳(答對率 69.50%),其次是「環境維護的方法」(50.60%)、「都市環境問題與防 治」(49.46%)及「生物圈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環境」(46.32%)。相對而 言,答對率偏低的課程單元有「全球環境變遷」(37.50%)及「大氣」(

28.60%)兩單元,顯示在學習上仍有待繼續加強。

(2)高職物理:以「聲波」單元的表現最佳(答對率63.00%),其 次是「電與生活」(53.40%),其餘單元的答對率相對偏低,如:「力與 運動」(42.36%)、「生活中的聲光電」(31.55%)、「光與生活」(

38.70%)、「物理學及物理量」(28.40%)、「熱與生活」(21.10%)等,

其中「熱與生活」單元的答對率最低,顯示學習上較不熟悉,需要加強。

(3)高職化學:以「原子量與分子量」單元的表現最佳(答對率 58.40%),其他單元答對率表現如下:「化學計量」(34.00%)、「生活 中的化學」(38.83%)、「生活中的物質」(44.79%)、「自然界的物質」

(27.90%)、「物質的構造」(14.90%)、「物質的變化」(33.34%)、

「能量與生活」(42.54%),其中「物質的構造」(14.90%)單元答對率 最低,顯示學習上尚待加強。

(4)國中自然科:國中自然科的評量屬於複習理化基礎的部份,其 中以「依現有理論,運用演繹推理」(59.90%)答對率最高,其次為「

統計分析資料,獲得有意義的資訊」(59.70%)、「推斷應發生的事」(

34.10%),相對而言,「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29.70%)答對率最低,顯示學生學習尚待加強。

肆、 2007年學生問卷中背景變項與學習成就表現差異分析

一、家庭子女數會影響各科學習成就表現

本(2007)年度的分析結果發現,各年級學生家中的子女數與其各科 學習成就表現間,均是呈現顯著的負相關;這個現象顯示,學生家中的子女

(28)

數愈多者,其家庭可用的資源會呈現過度分散(即稀釋)的現象,間接的,

造成該子女的各科成就表現也較差。進一步檢視資料發現,家中子女數以2 或3名者,其各科學習成就表現普遍較佳,而獨佔全家庭資源的獨生子(或 獨生女),其各科學習成就表現未必是最佳的。

二、良好人際互動關係能促進各科學習成就表現

根據本(2007)年度調查學生之背景特質與各科學習成就之關聯時發 現,均一致顯示各年級學生知覺到家庭中的良好親子關係、學校中與同儕間 的良好互動關係及師生關係、以及在班級中的班級常規適應良好等因素,都 顯示與其各科學習成就表現之間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關係。

三、適性學習策略和學習偏好能促進各科學習成就表現

根據本(2007)年度分析結果發現,各年級學生愈會運用如記憶或複 述學習策略、能瞭解自身思考的控制學習策略、或擅長與其它學科知識結合 之精緻化學習策略者,其各科學習成就表現相對較佳;此外,在學生學習偏 好分析方面,研究結果發現不論是偏好分組合作學習或是偏好競爭式學習,

都能有效增進各科學習成就表現。

四、學習興趣及對各科學習成敗歸因會影響各科學習成就表現

根據本(2007)年度分析結果發現,各年級學生若是表示愈喜歡學習 該科目、對該科目有信心、或自覺只要努力就能學好各科目的話,則其學習 成就表現亦皆相對較佳;相反的,若學生自覺沒有學習興趣、沒有自信心、

自己無論如何努力也都不能學好各學科者,則其學習成就表現是相對較差 的。這點結果顯見學習興趣與對學習成敗的歸因方式,是促進各科學習成就 表現的重要機制。

五、各科學習成就表現在地理區域有顯著差異現象

根據本(2007)年度各年級學生在各科學習成就表現方面的分析結

(29)

果,顯示北部、中部、與南部之間的差異不大,並且也不明顯,但都顯著 地優於東部與離島地區。

六、各科學習成就表現間具有顯著的性別差異現象

根據本(2007)年度的分析結果,大致顯示女學生在語文學科(如:

國語文、英語文、社會科)上的學習成就表現較優,而男學生在數理學科(

如:數學和自然科)上的學習成就表現較優。

七、良好家庭結構能促進各科學習成就表現

不論是從過去的理論基礎或是本(2007)年度的分析結果,大致顯示 學生的父母親婚姻關係愈良好(如:兩人均居住在一起)、家庭結構愈完整

(如:學生目前是與父母親同住在一起)者的各科學習成就表現,顯著地比 父母親婚姻關係愈不良(如:離婚、或其中1至2人已去世)、家庭結構愈不 完整(如:單親家庭、隔代教養家庭、或寄親家庭)者的各科學習成就表現 較優。

八、新移民子女的學習成就表現問題值得關注

根據本(2007)年度的分析結果,結果顯示在國中以下教育階段,本 土子女在某些學科(如:英語文與數學)的學習成就表現,顯著地優於新移 民子女的學習成就表現;但在高中與高職教育階段,本土子女與新移民子女 在各科學習成就表現間則傾向沒有差異存在。若進一步檢視資料,甚至可以 發現即使是新移民子女中,母親(少數為父親)來自不同國籍的學生學習成 就表現,有的還高過於本土子女的學習成就表現。由於本年度的研究,並不 是專門針對新移民子女的學習成就表現問題而來,致使所抽樣的樣本數偏少,

可能無法推論整個新移民子女族群的狀況,但此問題值得未來研究的關注。

九、適量家庭作業是有益各科學習成就表現的提升

根據本(2007)年度的分析結果,發現學生的家庭作業時間長短與其

(30)

學習成就間的關係,大致呈現符合「十分鐘乘以其年級數」的效果原則,亦 即,適合某年級的學生家庭作業時間,大約是遵守「十分鐘乘以其年級數」

的效果法則,例如:國小四年級學生,即以「十分鐘乘以四」(即四十分 鐘)為最適當的作業時間數量。而對照本(2007)年度的分析結果,國小階 段的學生作業時間,係以「30分鐘以內」(針對四年級學生而言)至「30分 -1小時」者(針對六年級學生而言)的表現較佳;而作業時間過長或不足者,

皆無法相對提高其學習成就表現。而對國中學生而言,則以「30分-1小時」

至「1-2小時」者表現為佳,而高中、高職學生則大致以「1-2小時」至「2 小時以上」者的學習成就表現較佳。

十、適當從事課外活動是有益各科學習成就表現的提升

根據本(2007)年度分析學生的課外活動時,發現各年級學生在從事

「閱讀課外讀物約1〜2小時」、「幫忙做家事1小時以內」、「看電視、影 片1小時以內」、「從來沒有玩線上遊戲」、「從來沒有上網聊天(高職生 約在1小時以內者)」、「從來沒有和朋友玩耍或聊天(高職生約在1小時以 內者)」、「運動1小時以內(國小階段者)或從來沒有運動(國中階段以 上者)」,其各科學習成就表現,會比從事各項課外活動「過與不及」者相 對較佳。

伍、 2007年學校問卷與學習成就表現差異分析

一、校長年資對各科學習成就表現沒有明顯影響

根據本(2007)年度分析學校背景問卷結果發現,任職校長的年資、

任職該校的校長年資、及校長本身的最高學歷等,除國中階段任職該校的校 長年資約在五年以上者對學生在各科學習成就表現上有影響外,其餘皆對學 生在各科學習成就表現上沒有顯著影響。

(31)

二、學校規模及班級大小會影響各科學習成就表現

根據本(2007)年度分析學校背景問卷結果發現,班級數(即學校規 模)與班級內人數(即班級大小)較多之大型學校,其平均各科學習成就表 現均相對優於小型學校的學生表現。

三、各科學習成就表現呈現公私立學校別的差距現象

根據本(2007)年度分析學校的公私立別結果發現,在國中以下教育 階段,呈現私立學校學生比公立學校學生在各科學習成就表現相對較佳,而 在高中及高職教育階段,則是呈現公立學校學生比私立學校學生在各科學習 成就表現相對較佳。

四、分組教學與教學資源是否缺乏對各科學習成就表現沒有明顯影響

根據本(2007)年度分析學校背景問卷結果發現,除小四及小六英語 文科、小四數學科和高中自然科有無依據特殊學科能力進行分組教學對學習 成就表現有影響外,其餘無論學校是否有依據特殊學科能力進行分組教學,

對各年級學生在各科學習成就表現上,大都是呈現沒有顯著影響。此外,在 自覺教學資源或設備是否缺乏對學生在各科學習成就表現之影響方面,除少 數年級學校認為某些如學校建築及場地、教學空間不足者、與自覺教學空間 不足,其學生之平均學習成就表現較自覺足夠者的學校為差之外,各年級大 多呈現無顯著差異的情況。

五、師資充足與教學時數足夠對各科學習成就表現有不同的影響

根據本(2007)年度分析學校背景問卷結果發現,大致上呈現師資與 教學時數足夠的學校,對各年級學生的高職二國文、小四小六國二高二英語 文、國二自然科及國二高二社會科的學習成就表現有影響,而對其餘學科學 習成就表現則沒有明顯的影響。

(32)

六、學生在學率對各年級各科學習成就表現有不同的影響

根據本(2007)年度分析學校背景問卷結果發現,大致上呈現學生在 學註冊率較高、轉學率較低、且每日缺課率較低的學校,其學生在各科學習 成就表現相對較佳,尤其對國中以上教育階段影響較為顯著。

七、家長參與學校活動能促進對各科學習成就表現的提升

根據本(2007)年度分析學校背景問卷結果發現,大致上呈現家長參 與學校活動愈頻繁、且學校偏差行為學生較少的學校,其學生在各科學習成 就表現相對較佳。

陸、結論

一、評量結果與資料庫之運用

臺灣學生成就評量資料庫已邁入第四年,其結果除了提供學生、教師 與家長參考外,最重要的是提供具體的學生學習成就現況資料給教育部作為 九年一貫課程實施成果的對照,以便將來對課程、教學及政策改進提供參 考。對於導致本研究結果之因素,需藉由本研究之資料庫做進一步相關研究 來發掘與推論,在保護學生個人隱私與避免不當比較的前提下,國家教育研 究院籌備處已開放資料庫之申請,有興趣之教育相關研究人員,可連結各領 域的觀點,對相關議題進行深入研究與探討。

二、各科學習成就評量規劃

學習成就評量的目的在於了解目前教育政策下,各教育階段學生學習 成就的現況與趨勢,評量以各科綱要與能力指標為主,評量結果不做個人、

教師、校際與縣市間之評比,亦不影響學生升學,希望學生、教師、學校、

家長與縣市教育局能以平常心看待之。因此,學生不需特別準備或練習,以 免增加學生課業壓力。

(33)

三、資料庫建置與分析的建議

五科之雙向細目表並不一致,根據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建置 的目的,是要了解九年一貫課程能力指標的達成率為何?因此,在內容向度 方面可採取九年一貫之能力指標內容為主軸,另一橫軸可用Bloom的教學目 標或NAEP的概念理解、技能過程、問題解決。在試題方面能多方面徵題,

特別是中央、地方國教輔導團的成員與深耕種子教師的加入。另外在問卷方 面,也希望教育當局能提供欲了解之議題或現象,以便加入問卷中作為背景 變項,此外,亦可參考國外類似題庫如TIMSS、NAEP或PISA等國際知名資 料庫的問卷設計內容中有意義的題目做設計,一方面與國際接軌又可了解臺 灣學生學習成就在國際間的表現狀況。針對問卷中的所有背景變項皆能做統 計分析,以觀察變項變化趨勢,並且與NELS(The Tested Achievement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Longitudinal Study of 1988 Eighth Grade Class)相同方式呈 現effect size的大小。未來在國語文、英語文能擴大寫作與口說部份,在自然 科能仿造PADI的模式建立實作,數學則希望能開發計算與證明題,社會科 可以開發非選擇題。

俟TASA資料庫穩定成熟後,若題庫試題量夠大,可以研擬以學習成就 為主的評量架構與配合之測量工具,結合各縣市融入期末考,蒐集學生作答 資料,以作為學生學力品質管制的監控工具。

資料庫之建置乃教育之基礎工作,在歐美等國家已實施數十年,其目 的在提供資料給教育研究者研究用,藉由長期資料蒐集與研究結果來了解臺 灣教育現況並促進各方面議題的討論與國際連結比較,作為教育當局政策制 定之智庫與實施成果之檢定。

柒、建議

一、對教育主管機關的建議

(一)對教育部與教育局的建議

(34)

1.縮短城鄉差距及重視生育子女數

對於本(2007)年度各年級學生在各科學習成就表現所展現之「城鄉 差距」現況,由於分析結果呈現東部或離島表現相對較低,建議未來政府能 多以東部、離島學生為考量,增加其教育資源。此外,從家中子女數之分析 結果可知,國內雖然正處於少子(女)化的時代,但政府在鼓勵民眾多生育 時,亦不能太積極,為了子女的學習成就著想,建議家庭中以擁有2至3個子 女數為最佳考量,此點頗值得政府在制訂人口政策時之參考。

2.完整家庭結構能促進各科學習成就表現

不論是從過去的理論基礎或是本(2007)年度的分析結果,對於家庭 結構的探討結果顯示,家庭結構是影響學生學習成就的核心要素之一,值得 政府各級教育單位與學校機構的重視,政府宜透過教育管道,教育民眾認知 到建立一個完整家庭結構關係(包含美滿的婚姻關係、親子關係、和教養關 係)的重要性,不僅可以減少社會問題的產生外,更有益於子女在校的各科 學習成就表現。

3.建立新移民子女學習成就長期追蹤資料庫

新移民子女的學習、適應問題,長久以來即是政府、民間單位關心的 議題之一。根據本(2007)年度的分析結果,亦大致顯示國中教育階段以 下,本土子女在某些學科(如:英語文與數學)的學習成就表現優於新移民 子女的學習成就表現,但在高中及高職教育階段,則傾向於沒有顯著差異。

由於本年度的研究係針對全國學生為取樣對象,並非完全針對新移民子女為 考量,致使所抽樣之新移民子女樣本數過少,因而,此結果之推論性仍有待 檢驗,僅能作後續研究參考。有鑑於此,建議未來針對新移民子女為研究對 象,除探究其學習成就外,其餘如學校適應、學習策略、家庭社經問題等之 現況及比較,以期建置有關新移民子女學習成長的長期追蹤資料庫,更深入 分析探討影響其學習成就差異的原因,以幫助訂定適合其能力發展的教育政 策。

4.協同各縣市教育局妥善製訂與執行新移民子女教育政策

搭配本研究前述之結論,新移民子女在各科學習成就表現上,大致上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Promote project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ake. calculated

Teachers may consider the school’s aims and conditions or even the language environment to select the most appropriate approach according to students’ need and ability; or develop

refined generic skills, values education, information literacy, Language across the Curriculum (

(d) While essential learning is provided in the core subjects of Chinese Language, English Language, Mathematics and Liberal Studies, a wide spectrum of elective subjects and COS

In the context of the Hong Kong school curriculum, STEM education is promoted through the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Key Learning Areas (KLAs) in primary

¾ A combination of results in five HKDSE subjects of Level 2 in New Senior Secondary (NSS) subjects, "Attained" in Applied Learning (ApL) subjects (subject to a maximum of

The five separate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Guides for the subjects of Biology, Chemistry, Physics, Integrated Science and Combined Science are prepared for the reference of school

Five separate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Guides for the subjects of Biology, Chemistry, Physics, Integrated Science and Combined Science are prepared for the reference of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