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一、研究動機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一、研究動機 "

Copied!
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一、研究動機

民主政治即是政黨政治,謝茲可耐得(E.E. Schattchneider)曾表 示:「政黨的興起是現代政府主要特色之一。政黨在政府中扮演一個主要 角色,尤其在民主政治的體制下,如果沒有政黨,民主政治使成為不可想 像之事。」是以政黨和民主政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又如杭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所言:「一個沒有政黨組織的政權,既缺乏推動社會變 遷和吸收變遷產生的衝擊的制度方法,其實現政治、經濟和社會現代化的 能力也相當有限。」(杭廷頓,1994:125)可見政黨對於政治發展實居 關鍵性的地位。

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八日,在台北圓山大飯店的會議室內,民主進步 黨(以下簡稱民進黨)成立了。民進黨的成立,不僅僅是凝聚台灣本土的 反對勢力,成為台灣第一個反對黨,台灣政治也逐步脫離早期黨國合一、

國民黨主控國家機器的舊制,開始邁入政黨競爭的新局面。民主進步黨於 成立之後,不斷的經由中央與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中,逐漸厚實實力,到一 九九八年縣市長選舉中,以「地方包圍中央」的選舉策略,一舉奪下過半 數的席位,為邁向執政權奠定基礎。二○○○年總統大選中,一舉擊敗其 他候選人,為民進黨取得創黨以來首次的執政權。二○○二年立法委員選 舉中,更以驚人的差距,取得立院多數黨的優勢。

而二次戰後,國際社會出現四個著名的「分裂國家」,其分別為中國、

德國、韓國及越南。中國的分裂有別於後三者;首先,兩岸的分裂主要係

內戰之延伸,但後三者係國際政治角力運作下所造成之結果。再者,近百

(2)

年來,兩岸僅在一九四六至一九四九年間維持短暫統一,然而其間種種卻 是令人遺憾,但後三者於國家分裂之前都已具備初步的國家意識,也因此 台灣社會不斷有「自決」、「獨立」問題的爭論,但後三者皆不斷明白宣 示追求國家的再統一。

兩岸分裂之形成,雖源於國共內戰之延伸,但其問題的本質卻不僅僅 為國內事務層面,其涉及到國際外交上主權承認及國際權力平衡之考量。

從早期的中(台灣、大陸)、美、蘇四邊角力,到現今台、美、中三邊互 動,在在凸顯兩岸關係之特殊性。而冷戰結束、蘇聯解體,國際政治結構 從過去的意識對抗到現今區域文化的衝突;科技與資訊的進步,加速了「全 球化」的趨勢,消弭了國與國之間的隔閡,使得傳統國際體系中以主權國 家為主要行為者的概念,遭到挑戰。在國內因素上,隨者兩岸交流日趨頻 繁,台商赴大陸投資金額與比重日趨增加,大陸已成為台灣在經濟考量上 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國內民主化的提升,大陸政策的制訂,已非單純的 政黨考量,各政黨間的意見整合,民間的實質需要,都是執政當局需細細 審酌的。因此,在面對國內外政經情勢的劇烈轉變,民進黨的大陸政策其 所面臨的轉變,亦應值得詳加探討。

對於兩岸關係的主張與政策,民進黨於成立之初,一全會中通過的黨 綱中就主張「台灣前途應由台灣全體住民自決」。一九八八年四月,民進 黨通過「四一七決議文」更進一步稱「台灣國際主權獨立」,主張「台灣 應該獨立」。一九九一年十月,召開五全會,在黨綱增列「建立主權獨立 自主的『台灣共和國』」。一九九九年五月,於八全會中通過「台灣前途 決議文」,文中除重申「台灣國際主權獨立」外,對於建立「台灣共和國」

之主張已不再堅持,而回歸務實作法,尋求體制內循序改革。從創黨以來,

民進黨一貫的基本主張從未鬆動,「一中一台」始終是建構民進黨大陸政

(3)

策的主要架構。大陸政策轉變則是黨內激進台獨勢力與溫和自決勢力間力 量消長之結果。

從民進黨的歷史來看,承襲早年的反對勢力因而成為最大的在野黨,

亦因過去派系山頭的延續,致使民進黨內部組織體質不良,派系之間傾軋 造成內鬥不已,甚至經常傳出分裂之說。派系山頭之爭促使民進黨組織有 其形而無其實,其組織無論橫向間協調、縱向間領導均非易事,蓋因派系 之爭抵消了民進黨整合之力。亦因如此,民進黨內關於大陸政策之論述,

亦難於統合,大陸政策轉變往往是是黨內激進台獨勢力與溫和自決勢力間 力量消長之結果。

民進黨從早期的反對黨,到今日成為大陸政策制訂者的執政黨:從一 個政策批判者,到今日的政策主導者,如何將其一貫之主張,落實於兩岸 實質關係之上,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又該如何因應,都將是本文研究之重 點所在。

二、研究目的

綜合以上所述,台海兩岸的關係具有其特殊性,兼具國內事務與國際 影響之特質。民進黨的大陸政策之發展,亦深受派系勢力之左右。故本研 究試圖將國內因素、國際影響及民進黨內派系主張作為主要的命題課點,

並將民進黨執政以來的種種措施作一深度探討,以求一全面性之研究。

1、後冷戰時期全球政治勢力之重組、全球化對傳統主權的衝擊及區 域經濟的形成,對民進黨大陸政策之影響。

2、大陸改革開放、產業西進、國內政治生態的改變,民進黨大陸政

策如何因應。

(4)

3、民進黨內派系立場不一、派系勢力的消長,對民進黨大陸政策影 響為何。

4、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民進黨大陸政策該如何制訂,在現實層面中,

該如何執行。

依循以上四個問題,即是本研究主軸所在。藉由以上問題的探討與分 析,逐步釐清影響民進黨大陸政策形成的因素。第一項著重於國際層面之 考量、第二項著重於國內層面之分析、第三項著重於內部派系本身之影 響、第四項著重於政策產出與回饋之關連。綜上所述,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即在於分析影響民進黨大陸政策形成的種種內外因素,冀其能對民進黨大 陸政策之形成與變遷作一分析。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範圍 一、研究方法

(一)文獻分析法(Documentary Method):

收集歷年來民進黨關於大陸政策出版文件及重要人士之發言、媒體文 件、學術刊物等,藉以分析民進黨大陸政策之轉變,並歸納整理其政策主 軸。

(二)歷史分析法(Historical Method):

「事出必有因」,為避免單純埋首文件書冊之中,而忽略了民進黨大 陸政策轉變之因果,落入了見樹不見林之弊病,實有必要探討某些政策形 成的特定時空背景,藉以瞭解政策形成之前因後果。

二、分析理論

(一)大衛伊斯頓(David Easton)系統理論(System Theory):(David

Easton,1995:112)

(5)

亦即把所有政治活動視為一個政治系統,透過投入→政治系統→產出 的動態過程,以及該過程環境間的關係,期能有助於分析複雜的政策現 象,並組織分散的資料。藉以了解各內外在因素,影響民進黨大陸政策之 形成過程。

政治系統模式

資料來源:David Easton,1995:112。

(二)結構功能理論(Structure and Function):(Earl Babbie,

1998:47)

結構功能理論源自於生物學與生理學,把社會科學所研究的主體視為 一有機的生物體,每一個主體都有其獨特的組成,對於整個大環境都在履 行某一些功能(function)。而這些系統內的各主體交互的關係和與大環

政 治 The Political

System 系 統

Decision And Action

決策 和 行動 Demands

需求

Support 支持

Outputs 產出 Inputs

投入

Environment 環境

Feedback 回饋

Environment 環境 Environment

環境

Environment 環境

(6)

境互動的關係,均呈現功能互依的現象,以求取對系統的維持與穩定。將 此一理論套用於本研究中影響民進黨大陸政策因素的國內部分,藉以分析 國內各因素對民進黨大陸政策之影響,及其本身對於整體大環境所提供的 功能。

三、研究範圍

本研究之客體為民進黨大陸政策之發展,故其範圍為一九八六年民進 黨成立以降,各時期大陸政策之轉變。然民進黨與戒嚴黨外運動密不可 分,雖黨外時期非本研究之所在,然必要之處亦以夾註方式處理。

學術研究雖無盡期,然論文寫作必有一定時程,本研究以一九八六至

二○○二年底為時期,藉以歸納審視民進黨大陸政策之轉變。

(7)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 一、研究架構

資料來源:作者自繪

(8)

二、章節安排 第一章 緒論

旨在說明研究動機、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架構及章節安排,同時並 對相關名詞加以界定,並界定出研究之範圍。

第二章 大陸政策形成發展之背景因素-國際背景因素

本章在於探討民進黨大陸政策形成的國際背景因素,研究冷戰結束後 中美台灣關係之轉變與經濟全球化之影響下,民進黨大陸政策將如何因 應,藉以說明國際政策環境對政策形成的結構性壓力及轉變的動力。

第三章 大陸政策形成發展之背景因素-國內背景因素

本章在於探討民進黨大陸政策形成的國內背景因素,並將其區分為政 治因素與經濟因素,藉以說明國內政策環境對政策形成的結構性壓力及轉 變的動力。

第四章 民進黨內派系權力生態之發展

從微觀的角度探討民進黨內派系間權力生態之改變,並結合歷史研究 的途徑,試圖了解內部派系權力競爭與大陸政策形成的相關性及政策發展 演變。

第五章 民進黨內大陸政策之爭論

以文獻整理與歷史背景研究的途徑,從民進黨對於大陸政策歷次主 張,歸納出其一貫之堅持,並在其變與不變的主張間,探討其因由。

第六章 民進黨大陸政策之具體執行

從政策執行面探討民進黨現階段大陸政策的具體作為,與其一貫主張

(9)

與立場作一檢證,試圖找尋現實與理想面嚴重落差之主因。

第七章 結論

第一節中歸納綜合各章研究之結果,提出個人研究發現。第二節則以 前面所得到的研究發現,提出具體建議與未來展望。

第四節 名詞界定

民進黨對大陸的政策並非稱為「大陸政策」 。究竟採用「大陸政策」 、

「中國大陸政策」及「中國政策」黨內存在著階段性的分歧。一九八七年 十月十三日,民進黨中常會就曾就「議定本黨大陸政策原則案」進行討論,

這一草案引來「泛新潮流系」的質疑。(民進報,1987)之後,民進黨於 一九八七年、九八九年通過的政策皆稱為「民進黨現階段中國大陸政策」。

不過在一九八八年十月十三日第一屆立法院 82 會期第七次會議中,民進

黨籍立委許榮淑更提出「大陸政策就是中國政策」及「中國政策的最終解

決,還是在於台灣問題的解決」的觀點。她並公開倡議以「一中一台重新

定位中國政策」 。 (許榮淑,1998.10.13)時至一九九二年十月,民進黨始

將原稱「中國大陸政策」改稱為「中國政策綱領」。至此才在黨正式的政

策中公開宣示以「一中一台」建構「中國政策」。由於民進黨對於「中國

大陸政策」與「中國政策」仍存在著階段性的爭議與採納,因此,在本研

究中仍採用「大陸政策」此一較具「中性」的名詞,避免一開始及陷入主

觀意識之中,而喪失學術研究之中立性,此外,更因其較為一般民眾與媒

體所採用,易於被接受與了解。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中華民國一百零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勞特字第 1063001251 號函訂定 中華民國一百零八年十月二十三日發特字第 1083001675 號函修正第六點附件四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十月一日勞職特字第 0960501957 號令訂定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七月十日勞職特字第 0970503244 號令修正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十月一日勞職特字第0960501957號令訂定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七月十日勞職特字第0970503244號令修正

一九八八年,世界佛教徒友誼會第十六屆大會由美國西來寺主辦,星雲大師在一九八六

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職訓字第 1022500888 號令訂定 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四月十七日發法字第 1036500433 號令修正 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發訓字第

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八月三十日 教育部台(84)參字第○四二七六三號令訂定發布 中華民國八十六年四月九日 教育部台(86)參字第八六○一七四一七號令修正發布第二條、第三條條文

身分證 男六十七歲(民國十九年五月一日生) 住嘉義縣竹峙鄉昇平村四二號之一 O 九八九號 •• Q一 O 二五八 身分證 男五十一歲(民國三十四年十一月十八日生) 住嘉義縣竹崎鄉桃海村一三七號

《香港國安法》,並按《中華人民 共和國憲法》第十八條在徵詢全國 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香港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