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在第三節中,回顧關於書後索引的相關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 在第三節中,回顧關於書後索引的相關研究"

Copied!
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在此章大致可區分為三部份。

在第一節,研究者首先根據相關文獻定義出研究對象「書後索引」以及其 相關的編製活動。研究者認為書後索引是一種最古老的索引類型,因此書後的 索引既是一種既存的資訊工具,也是一種後來擴張後「索引」概念的一種限定 性用法。

儘管,國內出版物較少具有書後索引,是一種普遍的印象。但,有多麼不 普遍?在第二節中,並透過文獻、次級資料、以及實地抽樣調查,呈現當前出 版界的書後索引現況。

在第三節中,回顧關於書後索引的相關研究。包含了對書後索引的使用行 為研究、編製程序教材與索引編製者行為研究結果。並也進一步將相關研究文 獻領域,擴充到非書後索引的主題分析工作歷程研究文獻。

第一節 第一節第一節

第一節 10B書後索引書後索引書後索引書後索引

一、38B定義定義 定義定義

書後索引,或稱書籍索引,在英文文獻中也是以 back-of-the-book index,

與 book index 這兩種詞彙來指同樣的索引類別。在釐清書後索引的定義之前,

先整理一下對於「索引」一詞的定義。因為「書籍索引」「書後索引」與目前 資訊化社會所使用的「索引」一詞,具有一些歷史性的定義牽連關係。以下主 要就概念上的演進加以探討,而未涉及不同語言翻譯之間的意義差異問題(如,

索引或引得)

157B對索引

對索引 對索引

對索引(index)的定義的定義的定義 的定義

索引一詞起源,是與書籍文獻有關的。至今,仍然在某些領域留下此類的 定義描述:

(2)

將圖書、報刊資料中的各種事物名稱(如字、詞、人名、書名、刊名、篇名、

內容主題名等)分別摘錄,或加注釋,記明出處頁數,按字順或分類編排,

附在書之後,或單獨編輯成冊,稱為索引,是檢索圖書資料的一種工具。 (辭 海, 1979)

某一文獻集合(collection)包含的文獻單元(item)或概念的系統性指南。這些 文獻單元或概念分別被描述在按某種公知或規定的文獻單位或文獻集合的 一部份(如某一種圖書,某一篇文章、報告、某一條文摘等等)。 (ANSI Z39.4-1968) F3

索引一詞,英文作 Index,係由拉丁語 Indicare 蛻變而來,原意有指出、指 示的意思。最初,索引是指書的目次表,其意與 Table 一詞相通;後來,

指放在文獻後面按某種順序排列的款目集合體 (陳友民, 1995) 。

最早的專書索引,美國圖書館學家 Louis Shores 認為應是西元 1737 年,由 Alexander Cruden 編簒的《聖經索引》(Concordance to the Bible)。最早的 期刊索引,為西元 1848 年美國人 William F. Poole 所編簒的 Index to Subject Treated in the Review and other Periodicals ,內容包含西元 1802 到 1911 年共四百七十餘種雜誌文章 (鄭恆雄, 1980, p. 1) 。

在此情境下,索引的意涵幾乎等同於書後索引、書籍索引、與文獻索引的 集合。此一定義,對某些社群仍然有效,如索引編製者學會等機構。後來的發 展,擴展到書籍、文獻以外的內容媒體。如,透過對「非書資料」此一概念的 建立,將對原本對索引的定義,其他更多元資料形式中:

將各種圖書及非書資料中所述及之人名、地名、事物、主題或概念等,加 以分析並題為款目,再依一定之方法,如筆劃、字順、年代、數字等序列 之,並註明資料之出處,如頁數、段落或其他符號之系統化的指引。 (CNS 13223, 中華民國國家標準-索引編製標準)

3 中譯根據賴茂生、徐克敏(1994)

(3)

特別是,當電腦技術的發展,也開始大量的使用「索引」此一概念,來進 行資料操作。因此,新的「索引」定義,轉變為直接略使用「資料」此一概念、

或更進一步使用「資訊內容」此一去物質實體的概念:

索引(Index)是一種指引讀者找尋原始資料的工具。(莊道明, 1995)

索引是利用有規則的排序方法,指引使用者到資訊內容或是資料所在位置 的一種工具。索引可以說是讀者和資訊之間的橋樑,它通常不直接提供可 用的資訊,而是一種指示或指引,指導讀者走到他們可利用的資訊本身。(黃 慕萱, 1995)

對計算機科學領域而言,連「使用者」的概念,也進一步予以排除:

索引:(一)應用索引暫存器修改位址的技術。(二)根據索引表對資料或檔案 進行查尋的過程。(資訊與通信術語辭典,

http://edic.nict.gov.tw/tudic/start.htm)

a systematic guide to items contained in or concepts derived from a collection.

These items or concepts are represented by entries arranged in a searchable order, such as alphabetical, chronological, or numerical. This order is normal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items in or concepts in the collection itself. (ANSI Z39.4-1984)

從索引概念的演變,我認為「索引」由一實際上應用在特定情境的工具應 用形式,逐漸演變為一種功能上的概念。此功能至少包括:

 資訊單元(elements)的集合,此資訊單元具體型式為一種特定類型的資料,

如,詞彙、字彙、書目、篇目等。

 指引至(索引)系統以外位置的位置標示資訊。

 資訊集合中的資訊單位與指引性資訊具有關係。

 此關係形成有系統的組織。此組織可以是結構的、列表的、或依照某種或 多種排序法標定的。

(4)

158B對書後索引的定義 對書後索引的定義 對書後索引的定義 對書後索引的定義

根據對索引的定義,可以將「書後索引」視為索引的一種限定類型。書後 索引目前並沒有嚴格的操作定義,但是一般普遍認為書後索引是指在針對特定 書籍內容所作的,附在書籍最後部分的索引項目。而相關文獻中的定義為:

「所謂書籍索引就是以書籍為對象,將其中包括的人、地、事、物等名,

一一摘錄下來,縷析條分,各條註明各名之出處位置,序列成表,以供檢 索之工具書。西洋圖書,約自十九世紀以來,各書之末大都附編索引,運 用十分方便(鄭恆雄, 1980)。」

「書後索引:索引通常附於一書之末,便利查尋該書之資料 (經濟部中央 標準局, 1993)。」

但,若我們由索引一詞的定義演變來看,實際上「索引」一詞原本就是指 各類出版物的索引。只是,隨著出版媒體的發展,資訊的傳播與保存技術不再 只限於紙本的印刷出版上;這種媒體技術的擴張,也同時擴張了「索引」一詞 所能應用的範圍,反而使得原本的「索引」一詞必須加上各式各樣的「限定詞」

加以修飾,如「書籍」「期刊」「文獻」等等。

在此語境下,書後索引,既是一種既存的索引古老形式,又是一種對索引 限定性的用法。Diodato (1994)所作的一般性定義,認為書後索引為常在專書的 最後幾頁能發現的索引,然而並非所有的書後都有索引出現。其研究的參與者 認為書後索引是:「通常出現在非小說最後幾頁的主題索引。」

目前,我們習慣稱為「書後索引」,是因為書籍的索引大部分列在書後。但 是,對於年代更早期的書籍,索引(index)是放在書籍的一開始,被當成是目次 在使用的。但是就現代書籍出版的形式,不論是何種類型的書籍:學術專書、

工具書、教科書等,當有需要製作索引時,通常會與目次加以區分,並被放置 於與目次完全對立的編排位置。

另外,「書籍索引」一詞,意義上也無法區分「整本都是索引」的書;如,

特定文獻索引等。因此,本研究中,較傾向使用「書後索引」一詞,而不使用

「書籍索引」一詞。

(5)

二、39B書後索引結構書後索引結構 書後索引結構書後索引結構

而索引詞彙條目的內容,最簡單的詞彙-頁碼結構,到附有不同語文對照,

見與互見,縮排來象徵不同層次內容等等,亦有提供其他相關資訊,如書後的 書名索引也同時註明作者等。書後索引結構的規劃一般都由索引編製者決定。

一般書後索引中,包含有以下各部份:

(一一)101B款目款目款目款目((Entry)):

款目是構成索引的基本單位。索引使用者主要的使用行為,即是將心中的 檢索詞彙,透過有序的索引排列方式,找到吻合的索引標目,進而透過與標目 相連的位置標引資訊,導向所需的資訊位置。

通常一條完整的索引條目,是由索引標目、索引注釋和索引位置三者組成 的(陳友民, 1995)。

 索引標目(heading),即一特定的詞彙。此詞彙可以是專有名詞(proper name)或是主題詞彙(subject name)。有的索引標目會有多個層次,因此 又可區分為主標目(main heading)與次級款目(subentry)。

 索引註釋,用來說明其他附註項目。如標目的限度條件。

 索引位置(locator),又稱標引位置(reference)。將標題指引到特定資訊 位置。在書後索引,通常是以頁碼的方式來表示。除此之外,也可指 引到其他款目,此時又稱參互見(Cross-reference)。

(二二)102B索引排列方式索引排列方式索引排列方式索引排列方式

鄭恆雄(1980)將索引排列方式做以下區分:

 字順(alphabetical) - 按照拼音字母的順序編排

 中文編排 - 屬於象形文字系統的中文字,可按照筆劃多寡,起筆的筆劃,

按照字型的文字編碼(部首排檢法、四角號碼、中國字歸緳法、點橫直撇捺)

 分類索引(category) - 按照主題分類的編排

 要語索引(concordance) - 逐字引得;按著作字或完文各字索引,通常著錄 上下文句的關係。

(6)

 事項索引(fact-index) - 索引款目,刊載資料出處與文字解釋。

陳友民(1995)區分四種索引排列方式:字順、分類、年代、號碼等四種。

其中字順序排列法,又有中外語文的差別,通常外文只有按字母順序排列法一 種,而中文排列法又可以細分為字型排列法和字音排列法兩種。

三、40B書後索引編製者書後索引編製者書後索引編製者書後索引編製者

由於在本研究中,專業與否並非書後索引編製者認定的依據,而是以是否 有參與書後索引編製工作,並對其詞彙條目與結構有實務上進行工作的工作 者。又,書後索引有時參與者眾多,其中有特別負責工作與決定中最具份量比 例者,稱為索引編製擔當者。

四、41B書後索引的特徵書後索引的特徵書後索引的特徵書後索引的特徵

書後索引與一般索引不同之處,在於其索引的資料大小並不明確。

一個書後索引的詞彙,不論是專屬的人名、專有名詞、或是一般性的概念 詞彙,在索引上所指定的頁碼都只是對實際文字內容的一種相對性的指引,甚 至也有書後索引並不真的使用頁碼者,因為書後索引分析的並非逐頁的內容,

或是逐行、逐字的分析一個概念或是人名書目等等資訊概念單位。分析單位的 大小與精細度取決於索引編製者認為有意義的資訊大小來決定。

資訊的形式有許多種,本研究選擇以出版書籍作為研究問題探討的對象。

因為出版本身含有表示一種將資訊開放揭露的目的。這個目的對本研究所希望 探究的共通感是重要的。

五、42B書籍類型與索引書籍類型與索引書籍類型與索引書籍類型與索引

從來,「出版物」的定義廣度上有不同的範疇,特別是在數位化的時代,出 版物的定義廣度使得數位出版難以畫出明確的界線。本研究所在意的為出版中

「公開性」的意義,因此原本似乎應該將數位出版內容也納入研究對象之中。

事實上,在數位環境中已經浮現許多主題分析的工具與相關應用,這也的確是

(7)

本研究認為能有所貢獻的領域。然而為了研究可行性,因此研究的選擇需要放 在具有書後索引形式的出版類型上,故研究不涉及不具有書後索引的網路或數 位出版形式。

然而,本研究的內容,仍然可能對網路上的主題分析行為具有參考的價值,

特別是不以控制詞彙所進行的主題分析行為,如近來受重視的 Tagging 與 Folksonomy 等。

雖然可以找出許多例外,但是一般而言,文學或是小說類的作品,都不會 編製其索引。而非小說類的作品,則被認為應該需要編製一份索引--如果不考 慮時間人力成本等等的因素的話。工具書類型的出版物,因為預設的閱讀形式 是「被檢索」的,通常也都會需要提供書後索引,以便於讀者翻查書中資料,

以提高工具書本身的使用性。

在英美的出版傳統中,只要是不是文學創作,或非小說類(non-fiction),都 被視為需要編製書後索引(Knight, 1979)。根據我個人在書店隨意進行的探訪,

英文的非小說類出版品,附有書後索引的機率相當高。但中文出版物則否;即 便是翻譯書,也往往會將原文有的索引撤掉不譯。而,大部分的商業財經類型 的翻譯書都有這種撤下索引的例子--即便是大型的主流出版社,並用上了高貴 的精裝或印刷形式,仍吝於附上索引。這種習慣似乎也影響了這些大型出版社,

對於其他類型翻譯書是否該有索引的看法。近年來,大型商業書籍的主流出版 社,也跨足了即使是科普或學術性的翻譯性出版,但是也是一併的撤下書後索 引。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第二節 11B書後索引現況書後索引現況書後索引現況書後索引現況

一、43B現況文獻現況文獻 現況文獻現況文獻

國內目前缺乏相關的書後索引現況探究文獻。張錦郎於一篇關於書目索引 編製的訪談中,曾提到以個人便利調查的書後索引現況:

「為了瞭解兩岸新編普通圖書書後索引的情形,我約利用四個月時間,實

(8)

地在台灣大學附近幾家書店和中央研究院四分溪書店翻閱不少中文學術著 作,發現兩岸學術著作,確實極少附有書後索引。以中研院的出版品來說,

只有近史所的出版品有書後索引…其他,像台史所…書後應編人名索引 的,卻都付之闕如。」(釋自衍, 2005)

在若干評估大陸地區出版物的書後索引現況的研究中,發現其出版物中,

編有書後所引的比例也不高。曲靜濤(1996)對六類 846 種圖書進行統計,發現 其中只有百分之五不到編有書後索引。紀曉萍(1994)亦以長春市圖書館書庫中 館藏為母群,調查其中由大陸國內自撰的出版圖書,共計六類 1454 種,發現總 計只有百分之 1.2 編有書後索引。周柏康(2004)抽樣調查上海海事圖書館中 1064 種 2002~2003 出版的新書圖書,發現其中只有 33 種編有書後索引,比率只有 3.1%。

二、44B對現況的簡便調查對現況的簡便調查對現況的簡便調查對現況的簡便調查

根據新聞局委託中華徵信所(2005)的《2004 年圖書出版產業調查研究報告》

中,全國出版量前十大與店銷市場出版量前十大的出版社為:

表 1 全國出版量前十大出版社

東立 1,286

康軒文教 532

全華 386

禾馬 368

五南 328

千華 310

文魁 294

典亞 252

青文 238

狗屋 219

(中華徵信所, 2005,頁 38)

其中以五南是以大學教科書與學術書籍作為主流出版品的出版社。因此,

如以五南為代表具代表性的出版單位樣本,研究者於 2005 年 12 月間,針對五 南現有流通之出版物目錄為母群共 2647 種書目,選取教育類出版品共 463 種(佔 全部書目比例為 17.52%),分別透過圖書館實地,與國家書目資料庫中編目資

(9)

料,隨機檢查了其中 273 種書目(佔全部書目比例為 10.33%,佔教育類書目比 例為 58.96%),其中有書後索引的書目數量為 64 筆,則有書後索引的教育類五 南出版品比例為 13.82%,見下表:

表 2 五南出版社教育類書目,書後索引比例

五南教育類抽樣書目 有書後索引書目

書目數量 273 64

比例 100% 13.82%

五南教育類書目共 463 種,抽樣 273 種(N=273),抽樣比例教育類書目比例為 58.96%,

佔全部五南書目比例為 10.33%。

此比例較大陸方面調查高出許多,可能是這次調查之出版社以教科書與學 術書籍為主,自然會有較高的書後索引出版比例。但是以教科書與學術出版比 例上,每近十本出版物只有一本書會有附書後索引。

第三節第三節

第三節第三節 12B書後索引相關資訊研究書後索引相關資訊研究書後索引相關資訊研究書後索引相關資訊研究

在 20 世紀 90 年代,Milstead (1994)提出對索引需要有更進一步研究的需要 性。她注意到「也許研究最重要的需求是那些還沒有被直接指出的…...我們不 知道當索引者決定某一資訊是關於什麼的時候,涉及的心智程序。」並歸納了 相關研究的可能方向。有:

 認知面向:包含編撰索引時的認知過程,與進行檢索時的認知過程。

 控制詞彙:索引典的詞彙關係,索引典大小,控制詞彙與自然語言的平衡。

 機器輔助編製索引與檢索,包括以下研究:相關詞彙系統,索引資訊工具,

結合人為索引與自然語言檢索,自動分類系統。

 編排與索引結構。

 索引工作評估:包含檢索評估,使用性測試,與評估索引工作的價值。

研究者認為,這是透過認知科學典範,對既有索引研究的一番檢討與研究 方向提議。由近年來在資訊與計算機科學及認知科學的合作下,對「控制詞彙」

(10)

「機器輔助編製索引與檢索」的研究發展與應用,有了許多研究的成果,也完 全改變了目前人類資訊檢索行為的習慣與模式。但另外三個方面的研究,則國 內較少有相關研究提及或引介,在文獻檢索中,也並不見有太多的研究成果;

這也許是往後仍可努力的面向。特別是與編製程序相關的行為研究,皆只限於 實務工作上的教科書與技術標準。因此,除了書後索引直接相關的研究文獻之 外,以下也討論了主題分析歷程的研究。

一、45B書後索引之使用性研究書後索引之使用性研究書後索引之使用性研究書後索引之使用性研究

檢索與書後索引直接相關的研究,發現大多是關於書後索引的使用性與現 況上的實證研究。如 Diodato (1994)研究分析使用者(圖書館員)與專業索引者,

對三項書後索引的性質的偏好:

 標目子項(sub heading)的排列方式:是逐行排列(line-by- line);或是在主標 目後,不斷行接連著排列(run-on)?

 標目的字母排序方式:是按照字母(letter by letter);或是字(word by word) 的次序?

 重複的主題標目的處理:直接重複(duplicate);或是用「見(see)」來指引?

Jorgensen & Liddy (1996)的研究是希望回歸到基本的問題,即「使用者需要 什麼樣的功能,與使用者實際上如何使用書後索引」。此研究主要檢驗三個方 面:(1)單一索引表與區分的專有名詞與標題(name/title)的索引表,(2)是否有「見 /參見(see/see also)」的索引表,(3)索引表中概念詞彙的多寡。並以專業索引所 編製的基本索引作為對照索引,另外三組經過研究者所更動的作為實驗索引,

觀察比較受試的使用行為,並進行分析。

二、46B書後索引編製程序實務書後索引編製程序實務書後索引編製程序實務書後索引編製程序實務

相對於主題分析程序,專門於書後索引編製程序的論著較少。大多是為了 實務工作目的,所建立的指導原則。

(11)

如,在 Knight(1969) 編輯的《Training in indexing》,這本為訓練書籍索引 編製者所編撰的教材中,多半以實務工作的角度來說明索引編製工作中須注意 的事項與索引的元素。其中收錄了 Langridge(1969)的〈Subject heading〉一文,

提到了書籍索引的編製過程,亦是從自己編製書後索引的經驗中,來談書後索 引的做法與注意事項。國內有鄭恆雄(1980)對索引編製法出版過一本專書,認 為編製書籍索引包含四個程序,即;一、標題的運用。二、款目的製定。三、

編序。四、排印與校對。此外,編輯索引之前,應先決定索引的份量多少。在 此主要認為是出版編排的問題,以免索引太詳盡而無法容納排印。這是於 1980 年即完成的索引編製法教科書,然而至今二十幾年來在台灣並沒有出現新的編 製程序教材。

到了現代,如中國的張琪玉(2006)將索引編製過程大分為訂制計畫與具體 工作兩方面。而其具體工作又細分為八項。這八項張琪玉並未給定較為概念化 的名稱,而更像是實際工作的過程。簡錄之可稱為:閱讀摘錄、著錄於電子檔、

校對、依款目排序、校對修改、編輯潤飾、校對寄出、最終定稿。這仍然為脫 離經驗講述式的索引編製程序。

三、47B書後索引編製者研究書後索引編製者研究 書後索引編製者研究書後索引編製者研究

至今,對索引者的編製行為,並無較為科學性的探究。多數相關的研究,

都是以索引工作者自身的經驗歸納與「最佳實務」等指導性論述為主。

如, Knight (1979)的《Indexing, the art of》,即透過書名描繪了這樣一種「索 引編製者」的工藝性,以及所需的總總相關知識、技巧與細節。這類的論著,

一方面雖然在描繪出,一個索引編製工作所需要的技巧知識,另一方面也在建 立「索引編製者」所需的技巧之外的知識能力養成。另,Ward (1996)列出一個 優良的索引者必備的技巧:

 領域內的先備知識。如主題領域、索引者所服務的公司、使用者的一般與 特定資訊需求。

 判斷索引層次的感覺。

 讀出文字隱含意義的能力。包含化身為讀者來閱讀。

 對語言具有足夠的知識。

(12)

 避免贅餘資訊的能力。

 檢驗文件對特定使用者的價值的能力。

這些都是無法由「標準化的索引技術」所教導出的個人能力與智識技巧。

這種對於「索引編製者」內隱能力的強調,一如 Knight 在書名中所主張的:索 引編製是一種藝術(Art)。

但,隨之而來的問題,即是「專業索引編製者」就是最好的索引編製者嗎?

最常見到的挑戰與爭議,就是書籍作者,與專業索引編製者,到底誰最適合去 編製索引。索引應該由書的作者編製,或由專業索引者來編製,至今並無最終 的定論。因為書的作者最熟習書中內容,一般認為,由作者編製的索引詞彙可 以正確的掌握內容中的意義。而專業編製者能顧及讀者的需求和索引法的原 則,編製出適合使用的書後索引(鄭恆雄, 1980)。較為科學的研究,則有 Diodato

& Gandt (1991),針對書後索引外在可見的形式特徵,研究了由作者或非作者編 製之書後索引的差異。研究結果顯示,專業索引者,所編製的索引頁數,修飾 詞與修飾標目較多。但在其他項目,如標目,交互參見,標目註解等都沒有顯 著差異。

四、48B非書後索引的索引編製研究非書後索引的索引編製研究非書後索引的索引編製研究非書後索引的索引編製研究

(一一)103B主題分析的工作歷程階段主題分析的工作歷程階段主題分析的工作歷程階段主題分析的工作歷程階段

除了一般的索引編製程序外,由於索引編製也屬於主題分析工作的一種。

因此,許多主題分析相關研究與文獻,也是研究概念探究過程中,所需要瞭解 的。

而在主題分析理論的研究中,將主題分析工作分為不同的階段。在此有幾 種不同的說法,如二階段、三階段、四階段等等不同的主張。主張同樣階段數 量的學者,其各階段的定義也不盡然相同。以下列舉數種階段理論:

159B三階段

三階段 三階段 三階段:

Chan(1981) 說明三種主題編目的基本階段:(1)檢視作品與主題內容的決 定;(2)作品主要論題的辨識與其不同觀點,如作者觀點、時代、地點等;(3) 將辨明的主題對應到特定的控制詞彙或是分類系統。

(13)

Langridge(1989) 在他的《主題分析》(Subjcet analysis)中,說明當索引編製 涉及概述(summarizing)文獻的主要主題時,主題編目與索引編製可以視為有相 同的作用。Langridge 區分主題分析中具有兩種工作:(1)主題識別;(2)轉換識 別主題為分類記號或是主題標題。

160B二階段

二階段 二階段 二階段:

Shaw 與 Fouchereaux(1993)認為編製索引有兩個基本程序:(1)決定應以什 麼「有關的(about)」文字或資訊來回答索引問題;(2)將此決定轉譯成為索引系 統的詞彙,以控制詞彙或是以自然語言。

A. G. Taylor (1999) 於《資訊組織》書中,說明主題分析由兩種工作所組成:

(1)概念分析,決定文獻知識內容的程序;(2)將概念分析結果轉換為概念架構,

如主題詞彙或分類系統。

Sauperl (2002)綜合主題分析與編目相關教科書中的論點,將主題分析區分 為:(a)主題評估(subject assessment)與(b)主題標題或分類的指派(assignment)。

(二二)104B主題發現的認知取向主題發現的認知取向主題發現的認知取向主題發現的認知取向

除了對於外在編製行為的描述之外,有研究是由人的心智工作:如何找出 索引中的主題概念,進行探討。P. Wilson(1968) 認為一般人在找出整個文件的 主題時,使用的方法有四種:

 目的法 (purposive way):以作者在文件中的意圖為方向。根據這種方法,

索引者的任務是找出作者的意圖與目的。目的法假定作者的書寫是有企圖 要動作或是描述、說明、解釋、證實、呈現某事,並聲明其意旨。作者的 書寫也可能有多重目的,或是其意圖不明顯,以至於需要猜測作者的意圖。

這種方法的問題在於,難以從文件的閱讀中發現作者的意圖。Wilson 認為 這種方法看起來客觀中性,但是實際上依賴索引者對作者意圖的詮釋。

 描繪基礎法 (figure-ground way):此法假定在文件中對某些面向或事物比其 他部分討論更顯著,而這些顯著與核心便是文件的主題。這種方法的認為 雖然文件中擁有許多不同的概念,但是將會有幾種概念是最顯著優勢的。

(14)

Wilson 認為這當然不是一種客觀中性的判斷,因為不同人認為顯著的部分 可能不同。

 參照法 (constantly-referred-to method):對照於第二種方法來自於主觀的優 勢印象,此法正好相反。此法假定,在此一文件中越常被提到的事物、名 稱、參照來源,越能代表文件的主題。此假定的問題是常被提及的事物也 許只是在作品中為了交代更普遍主題的基本背景資訊,因此最常出現的字 不能表現出文件的主題。但是將直接參照與間接參照聚集起來一起計算,

將可獲得較佳的結果,但是這也導致將有不一致的結果,因為會有不同聚 集組織參照的方法。

 一致法 (appeal to unity);這種方法與前兩種不同;前兩種視主題為在許多 主題中最具優勢的,而這種方法主要在識別出作者核心論點所包涵的內 容。這種方法依賴索引者對文件主題的解讀與詮釋。

Beghtol(1986)則假定文件具有相對固定的內在意義(aboutness)與多數的外 在意義(meanings)。即,文件可能對不同的人有各種不同的意義,但是文件在相 同時間會給相同的人傳達出相對相同的內在意義(aboutness),並創出一種內在意 義分析的模式。Beghtol 進一步根據語言學家 Teun Van Dijk 與心理學家 Walter Kintsch 的理論,認為索引編製者的編製認知歷程區分為由上而下與由下而上兩 種。而索引編製者的在認知工作上的任務,包含了:(1)將文件的表層結構轉換 為深層結構;(2)將索引語言的表層結構轉換為深層結構;(3)結合前述兩種結 構;(4)將結合結果的深層結構轉換回索引語言的表層結構。

(三三)105B索引編製程序的多元情境取向索引編製程序的多元情境取向索引編製程序的多元情境取向索引編製程序的多元情境取向

另一方面,Farrow (1991)也同 Beghtol 一樣,基於 Teun Van Dijk 與 Walter Kintsch 的理論,區分兩種索引編製歷程:

 概念式索引編製(top-down / conceptual indexing): 根據索引者自己的知 識。並提出三種會影響編製歷程的因素:索引者對其使用的系統的知識、

其系統的使用者、索引者所處的一般世界知識。

 知覺式索引編製(bottom-up / perceptual indexing):從覽視(scan)文字中獲得 線索,如長的詞彙、斜體、底線、標題等等強調的線索。覽視的焦點也可

(15)

能是在序言、結論、或每段最初的句子中。如,”in this paper we….”。索 引者從文字中挑選出主題資訊。

Farrow 與 Beghtol 模式最大的不同,在於 Farrow 則在概念式編製中,提 到了關於使用者與一般生活世界常識在編製工作中的重要性。而在 Beghtol 的 理論中並沒有考慮到這方面的社會性知識。

Albrechtsen (1993)進一步提高在主題分析工作中,對使用者方面知識的重 要性。並區分三種主題分析與索引編製的概念化。這些不同的概念化與其構成 主體的資訊類型,以及其所使用的索引編製的方法有關。

 簡單概念化(simplistic conception): 視主題為客觀實體。可以由顯性文字 中抽取取出主題資訊。因此可以透過自動的統計方法產生索引。

 內容導向概念化(content-oriented conception): 需透過詮釋才能決定文件的 主題。因此主題被視超越字詞與文法等表面結構的東西。因此索引編製是 發現文件隱含的主題,而這些主題只能透過人類索引者以其更高層次的主 題知識才能察覺。

 需求導向概念化(requirement-oriented conception):內容導向的進一步發 展。需求導向關注系統使用者的需要,而這個身為系統一部分的索引者,

其主題分析任務在於決定在文件中的實用(pragmatic)資訊或知識。需求導 向只會需要找出使用者需要或會用到的隱含資訊。

Albrechtsen 的理論,可以視為「以使用者為中心」此一資訊研究典範的發 展結果之一。但隨著資訊研究也注重到使用者與不同領域情境間的複雜關係,

因此新的理論也隨之形成。Mai(2005)即納入了對情境與領域的考量,由另一個 角度來批判以往的分析程序。Mai 區分兩種索引法:文件中心法(document- centered)與領域中心法(domain-centered)。

 文件中心法:傳統的索引法都是以文件中心或是文件導向

(document-oriented),即經由索引者,分析文件中主題(subject matter)作為索 引詞(index term)。此方法之重點在於:(1)文件實體與其可徵信的描述,與 (2)索引者應忠於本文與作者之主張。但是文件導向的方法,並未考慮到不

(16)

同使用者與不同的用途,因此 Mai 認為應該考慮由使用者與使用情境的角 度來思考。

 領域中心法:以 Hjorland & Albrechtsen 於 1995 年提出的領域分析(domain analysis)為基礎,建立新的領域中心的索引法(Hjorland & Albrechtsen, 1995) 領域中心的索引法,需要分析文本,讀者,與索引者自己本身。即,索引 除了考慮文本本身,還要考慮使用者的資訊需求,與索引者本身所扮演的 角色。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13B小結小結小結小結

根據對文獻的收集,可發現,對書後索引編製工作的研究,仍主要在實務 工作的教學與指導方面。雖然有部份書後索引的使用性研究,但並未涉及索引 編製者的編製行為,以及其認知工作過程。但,在主題分析領域中,自 90 年代 後期,已有部份研究針對其主題分析歷程、認知活動方面的探討;並可能進一 步探究分類本質的問題,因而對主題分析程序與作法,有更本質上的發展與革 新。但這方面的研究,仍未有針對書後索引編製行為,作為主題進行探討工作。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但 Van Hiele 的幾何思考層次理論,主要值基於平面幾何系統的研究,Gutiérrez(1992)後 來延伸 Van Hiele 的幾何思考層次理論,並以 Van

人群分裂成不同的光 譜,我們堅持正治不 入校園,製定全面關 顧學生的指引,讓學 校成為⼀塊平和的⼟.

在培養學生語文能力時,要適當引導學生了解聽、說、讀、寫的

在強化道德的懲戒功能的時候,客觀上,也減低了對信徒的吸 引力。這是一方面。然而,若換一個角度論之,五種姓理論在 心性論方面也有足於啟示後學者,最突出的是將眾生本身的根

關於宋代寺院的合法性,日本的高雄義堅先生《宋代教史の研究》第三章的第一節、竺

在探索有關科學、創意、歷史、文化和故事 等知識的同時,體驗與別不同的奇妙學習之

木工程/都市設計與規劃/建築設備) 全日制,兼讀制 先進科技及管理學理學碩士 全日制,兼讀制 金融與精算數學理學碩士 全日制,兼讀制

乙類應用學習科目的課時為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