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討海人的海海人生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討海人的海海人生"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 文/李加尉

(《明道文藝》編輯)

◎ 圖、校訂/葉志杰

(社團法人台灣史研究會秘書長)

站在岸邊凝視蔚藍的汪洋,翻滾的 白浪捎來一片又一片綺麗的想像。遙問 遠方浪裡擺盪的漁船,是否載滿我們想 像的浪漫?他們說,海沒給他們那麼多 的時間空想,一生在這片藍裡度過,每 趟出航,都是生死一瞬的拚搏,許許多 多心思早已經被浪消磨。

《聽看東港》一書作者葉志杰老 師,生長於東港,是道地的漁村子弟。

父親十三歲起捕魚,討海資歷五十年。

葉老師幼時聽聞父親的海上故事,卻苦 無機會一償上船體驗的宿願,葉老師 說,船上生活辛苦,父親不願讓孩子繼 續過著搧海風的日子。

在漁村長大,童年玩耍多取材當地 物資,冷藏漁獲用的寶麗龍當船或衝浪 板、製船剩餘木塊請木工庖成陀螺、魚

線在天空曳引風箏,漁具幾乎是他和所 有漁村小孩共同的玩具。那時漁獲多,

漁民返航休憩,夜裡與海腳(船員)把 剩餘的魚餌(魷魚)烤一烤、三五杯小 酌,小孩子哄鬧一旁,那是最快樂的時 候。

不復見的豐饒漁場

台灣西南沿海一帶大小漁港,除興 達港等少數大型港口可供遠洋船隻停 泊,其餘多以近海捕撈為主。而近海捕 撈又因漁港條件、水質差異,漁獲也不 盡相同。如:港埔漁港的白帶魚、鰻 苗、蟹苗;永新漁港的螃蟹、黃花魚、

什魚類,東港著名的鮪魚、櫻花蝦。

葉老師解釋,多數魚類並非專屬某

以海水作記

——討海人的海海人生

(2)

個地方,只是該處環境適合該種魚類特 性,使漁港固定某些漁獲特別量多、肥 美,好比黑鮪魚。黑鮪魚順著黑潮北 上,春夏之交,到台東蘭嶼綠島外海一 帶是魚體成熟飽滿,油花分布與口感最 佳之時,這給了東港採用延繩釣漁法的 漁民機會,地方政府推波助瀾,以「黑 鮪魚文化觀光季」打響名號,黑鮪魚因 此成為東港的代表漁獲之一。

然 而 , 海 洋 為 台 灣 島 無 限 供 給 物 產,卻不受珍視。據統計,西部五百公 里長的海岸中,有四百五十公里的水泥堤 防,海陸交接的河口地帶被硬生切割,加 以廢水、垃圾任意傾倒,紅樹林生態系、

魚蝦貝類和候鳥遷移的重要場域遭受嚴重 破壞,台灣的海洋環境大不如前。

人為因素、大環境轉變,天然漁產 自餐桌上出走,漁村孩童笑聲也漸稀。

葉老師說,或許,魚不是不見了,

而是氣候環境、海水溫度改變,讓魚也

改變了居住地,改變了習性,躲在我們 未知的地方,無聲抗議。

老漁人回憶,過去夜裡出海的船隻 天亮返航,岸上早早聚集攤販以及採買人 潮,漁獲之多,煮上一天也煮不完。在漁 獲保鮮不易的年代,船長也多不吝與海腳 分食,至今東港雖仍維持此一傳統,但漁 獲漸少,售罄也不見得打平開支。

沿著東港朝隆路走,一邊是前往小 琉球的登船處,一邊是漁具修繕、海鮮 特產專賣,再往裡去華僑市場、漁會拍 賣場、造船所、製冰廠,逛完一圈,還 有光復路上一整排遊客必到的海鮮餐 廳,密密麻麻織就如漁網般相依相持的 經濟脈絡,由前端撒網的漁民牽起。一 旦,網裡的漁獲少了,則出海的漁船少 了、造船所功能萎縮、製冰廠熱鬧不 再,是否單一個黑鮪魚季仍能撐起整個 東港生計?

運冰軌道和造船廠因近海漁業沒落,功能逐漸消失。

15

(3)

海的遼闊,人類無法窺視全貌,卻 不自量力以為掌控一切。魚撈完了,便 填海造地、發展工業,無法作為工業用 途,即想方設法在漁村蓋起不符基調的

「現代化設計建築」,以期發展觀光。

殊不知失了根本,又該拿什麼特色吸引 訪客?

沉重高額的捕撈成本

以目前海洋資源分布情況看,遠洋 漁業獲利空間仍大,但一艘遠洋船動輒千 萬,不是一般漁民負擔得起,多由財團出 資打造。而近海漁船船身加機具、儀器,

也有百萬之譜,尚不含油資與人工。

此外,針對各類魚種有不同漁法和 漁具,出海捕魚不單單是與海搏鬥的一 場賭注,也是漁船間的設備競賽——與 自己人競賽,也與鄰近國家競賽。

「科技進步的好處,就是可以使用 儀器精準探測魚群,避免過去一網打盡 的捕撈,對海洋生態造成影響。但缺點 是,各船家透過儀器找到漁場,基於商 業考量不可能與其他漁船分享,除非你 去跟蹤。這時,就要看誰家的設備精 良、漁撈經驗智慧豐富,能夠找到私房 釣點。」而面對黑鮪魚產量銳減,葉老 師曾經詢問父親為何不改捕其他魚種,

父親的回答是,漁具和漁法不同。除非 財力雄厚,否則漁民不會輕易投資更換 漁具,更奢談去操弄陌生漁法。也因 此,海上作業的船隻看似相仿,實則有 套潛規則蘊藏其中,誰家什麼船捕什麼 魚,可說默默分配完畢。換言之,倘若 漁具適用的魚類資源枯竭,船家生計將 陷入困境。

另一方面,台灣專擅的海域,因大 陸漁船儀器日益進步,大陸漁民加入捕 魚行列,漁產遭瓜分,台灣漁民困境雪 上加霜。例如每年冬至前後引頸期盼

出海,是場賭注,也是場競賽。

(4)

的烏魚,便在大陸漁民攔截搶捉 下,漁獲量銳減,三百艘巾著網 烏魚船的盛況降至個位數。葉老 師無可奈何地說,「其實清代文 獻早已記載烏魚洄游到台灣西南 沿海時簇擁成陸地般的盛況,而 此時才是魚身最成熟、烏魚子品 質最佳的時候,但大陸漁民搶烏,把不 成熟的烏魚捕光,製作出來的烏魚子口 感也不好。烏魚被稱信魚,現在高雄附 近的漁港卻等不到烏魚,多依賴養殖,

野生的烏魚不多了。」

台灣漁業的挑戰還不只如此。台灣 漁船多雇用大陸或外籍漁工,一來台灣 人已不願意捕魚,二來,台灣工資高,

出船一趟利潤微薄,起用台灣漁工將提 高成本,因此賠錢也不無可能。致使一 艘漁船上只有船長一位台灣人的情況比 比皆是,勢單力薄,漁工挾持船長的意 外時有所聞。就算航程順利,還可能遭 遇海盜擄船、搶奪漁具威脅。

「在第一條黑鮪魚的強大商機誘 使下,漁民提前至菲律賓東方外海下 餌搶釣,後來菲律賓漁船知道台灣瘋 黑鮪魚,也加入這場博弈競賽。但菲 律賓漁船不當漁民卻當海盜,不捕黑 鮪魚卻捕台灣漁船來敲詐勒索。台灣 漁民鋌而走險,卻不知一旁虎視眈眈

的 海 盜 等 著 連 人 帶 船 擄 走 , 要 脅 贖 金。」葉老師直言,黑鮪魚季搶「第 一鮪」的舉辦初衷應該也料想不到,

結局竟是讓漁民玩命,而迷思下的漁 民無奈卻不自知。

有形無形的成本,令台灣近海漁業 之路益發難走。不出死一家,欲出死一 個,台灣漁民進退維谷。黑鮪魚季看似 提燈替漁民找出路,炒作的漁獲滿載、

賺大錢迷思,幾年「過漁」下來,漁獲 榮景不再。

而春秋大夢醒後的漁民,面臨的是 漁船、漁具變賣,試問這「第一鮪」遊 戲還要不斷複製嗎?!

其 實 同 是 東 港 三 寶 之 一 的 櫻 花 蝦,早就學會了這一課。櫻花蝦在民 國八十一年間一天有六七十箱收獲,

現今漁會產銷班施行總量管制,一天 一艘漁船僅能有十二箱配額,多餘部 分必須還給大海。因為他們慢慢懂了

為了競逐「第一鮪」,漁民不惜涉險至菲律賓外海搶釣。

17

(5)

一件事:不斷重複當年榮景就是自絕 漁路。故嚴格遵守只在每年十一月至 隔年五月捕撈,讓櫻花蝦復育,讓大 海休息。

同理,捕捉黑鮪魚的延繩釣漁法本 來就不是枯竭漁法,它「願者上鉤、適 者取用」的本質,若我們懂得尊重海 洋、依時令而行,葉老師相信大魚會再 游回來的。

討海人&隨風擺盪的船筏

高雄港都在送往迎來間熱絡繁忙,

駁二特區在藝術加持下華麗變身。然 而,西南沿海漁港大多樸實如默默停泊 的船筏,迎著腥鹹海風,於天時變換中 擺盪。

漁業繁盛的年代,依漁維生、環 環相扣的後端產業蓬勃,如大金蘭領 頭的烏魚群,是安穩過冬的保證。一 旦 大 金 蘭 的 身 影 消 逝 海 中 , 信 魚 不 再,領頭作用崩斷,何去何從?誰來 給個答案?

近海漁業的未來,誰來給個答案?

東港三寶之一的櫻花蝦,捕撈之餘也重視生態保育。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家是我們的避風港,每天庸碌的忙碌著生活的我們,總是不 斷得在為了別人的眼光而奮鬥著。然而,真正在乎我們的人的想 法卻經常得被我們忽略,家人之間是一種微妙而親密的連繫。就

也没有亮丽的双眸,但我有进取 的心,有似水的梦,有崇高的理 想,我坚信腹有诗书气自华。我 认为他人的笑才是天下最美的风

這本書,是由三個大點所集結而成,第一點: 「科學 VS 傳說」 ,是在說明,現在科技

簡 媜:作者駕馭文字的能力佳,全文架構平穩,層層推展情節,寫出因父親

妳想要的 我卻不能夠給妳我全部 轉載來自 ※Mojim.com 魔鏡歌詞網 我能給的 卻又不是妳想要擁有的 我們不適合也不想認輸. 好幾次我們抱著彼此都是想要哭 妳常解釋這樣的一切都只是開始

• 是人類在海上航行,跨越海洋,由一方陸地去 到另一方陸地的活動。 在從前是一種冒險行 為 因為人類的地理知識有限 彼岸是不可知

余師母有感而發地說道:文化水平 與民眾素養的提升當從教育著手,好的 社會風氣則要政府拿出魄力,徹底執行 規定。先將生活空間與居住品質改善之

所以 Tsunami 在日文即為在港口裡面的浪。一般港口設計的目的是讓船舶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