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課:清帝國時期的行政治理─空格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四課:清帝國時期的行政治理─空格版"

Copied!
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四課:清帝國時期的行政治理

*清代統治臺灣二百多年,可用西 年臺灣開港分成前後兩個時期:

(1)前期:從西元 1683 年鄭氏降清到西元 1858 年臺灣 。 (2)後期:從 到西元 1895 年日本治臺。

一、初期的治臺政策

*清領前期,清廷對台灣採取「為 而 」的消極態度,

(一)台灣棄留爭論:

派別 支持者 原因

主棄派 康熙和朝廷大臣 (1)擔心臺灣再度成為 的根據地

〈2〉 出沒管理不易。

〈3〉治理臺灣只會增政府加 負擔 主留派 施琅 (1)台灣土地肥沃、物產豐富

(2) 地位重要,

(3)保有台灣,可確保中國大陸 沿海的安 全。

*.西元 1684 年清朝將臺灣納入版圖,採「為 而 」的消極治理態度,

但人民是積極的態度。

(二)「為防臺而治臺」的消極治臺政策 1、頒布「 」:針對漢人

(1)內容:嚴格規定來臺漢人必須提出申請,領有 證照。

只准男子 來臺,且不准攜帶 。 (2)影響:只准男子單身來臺,造成男女人口比例懸殊。

單身且無固定職業的男子(俗稱 )充斥,為競爭資源與利益,發 生衝突,被官府認為是社會治安的隱憂。

福建、廣東地區人口眾多,人民謀生不易,來台開墾可獲得更多經濟利益,民 間 的情況始終不斷。

2、實施「 」政策:針對於原住民

(1)原因:避免漢人與原住民發生衝突,嚴禁漢人越界開墾山地。

(2)內容:隔離漢人與原住民。設「 」:靠近山區的地帶設立,嚴禁漢人入侵。

禁止漢人與原住民

(3)影響:原住民生存空間變小:漢人越界開墾 居住地區 與原住民通婚:造成「有唐山公,無唐山媽」。

二、行政區劃的演變:

*將台灣設立成台灣府,隸屬於福建省

時期 康熙23 年

〈1684〉

雍正5 年〈1727〉 嘉慶17 年〈1812〉

增設原因 台灣納入清版圖 民變:朱一貴事件〈康熙60 年,西元1721 年〉

人民積極拓墾,西部大致 開發,轉向東北部

行政區 一府三縣 一府四縣二廳 一府四縣三廳

一府:台灣府 三縣:台灣縣、

、 縣

一府:台灣府

四縣:台灣縣、

縣、

諸羅縣、鳳山縣 二廳: 廳

、 廳

新增:彰化縣、澎湖廳、淡水 廳

一府:台灣府

四縣:台灣縣、彰化縣、

縣、鳳山縣。

三廳:澎湖廳、淡水廳、

廳(例:吳沙開 墾蛤仔難(噶瑪蘭))

新增:噶瑪蘭廳

結果 加強對台灣的治理工作

三、對外事件與行政改革、建設

(一)牡丹社事件:清同治10 年(1871) 漁民因船難漂流到恆春半島,大 多被原住民殺害。

1、過程:清同治 13 年(1874)日本以「 」為藉口,派兵攻打臺灣南部牡丹 社等原住民。

2、結果:雙方簽訂條約,清廷賠款,承認日本的「 」,日本藉此聲稱琉球人 為日本臣民,琉球也就變成日本的

3、影響:(1)意識到台灣對中國 的重要(2)對臺灣的治理政策轉趨積極,

開始加強對臺灣的建設(3)派欽差大臣 來臺灣,展開善後工作

(二)沈葆楨 (同治 13 年、光緒元年,共在台一年餘,欽差大臣的身分)的建設:

1、行政:增設行政區北部 設 ,南部設 ,加強管理(二府八縣 四廳)。

2、軍事防務:在 (二鯤身炮台,又名億載金城)、 (今高雄旗津)等地 修建砲臺,鞏固臺灣海防。

3、鼓勵墾殖:廢除 ,鼓勵漢人來台開墾

4、開山撫番(原住民政策):(1)廢除 (2)放寬漢人出入「 」的 限制(3)可娶「 」為妻(4)教化原住民,化番為民 (5)築北、中、南三路線通往 (臺灣東部)。

(三)清法戰爭和臺灣建省與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

1、清法戰爭:光緒10 年(1884),清帝國與法國因 問題,爆發 戰 爭,戰火波及基隆、澎湖、淡水,台灣人稱之為 ,使清廷更重視臺灣經營。

(2)

 2、光緒 11 年(1885)正式宣布臺灣建省,任命 為首任巡撫。

(四)劉銘傳 (光緒 10 年來台,光緒 11-17 年主持省政六年)的建設:

各項建設中以「 」最顯著。

1、行政:行政區調整為三府: 府、 府、 府。

    東部設置 州 ,加強東部原住民管理 2、交通建設:(1)購置 輪船 往來臺灣、大陸及東南亞各地。

(2)架設 至 及臺灣的 的電報線。

(3)在臺北設 ,各地設據點,為臺灣新式郵政的先河。

(4)由臺北的 分向南、北興築鐵路,後來通車由 至 。 (在劉銘傳任內只完成 到 段,邵友廉期間完成 臺北 到

3、軍事:設置 和 炮台,設立西學堂和電報學堂,培育建設所需人才 4、原住民政策:(1)採 征討 與 綏撫 並行策略

(2)設置番學堂,進行安撫與教育工作 (3)武力征服未降服原住民,迫使歸順

☆沈葆楨、丁日昌、劉銘傳在台建設成果比較

沈葆楨 丁日昌 劉銘傳

來台時機 牡丹社事件 中法越南戰爭

身分 欽差大臣 福建巡撫 福建巡撫、台灣巡撫

行政建置

設台北府,設恆 増

春縣(二府八縣四 廳)

台灣府改為台南府,中部增設台 灣府;東部設台東直隸州(三府 一州十一縣三廳)

軍事防務

設置「億載金城」

(安平)、旗後、東 港砲台

基隆、淡水砲台

交通 開築三條通往東部 的道路

在南部架設電報 線、籌劃鐵路

購置輪船,建立郵政業務,修築 鐵路

原住民 政策

廢除漢人娶原住民 為妻的禁令

設撫墾局,擴大招撫原住民與開 墾荒地

經濟措施

廢除中國大陸人民 渡台禁令

積極招募中國大陸 人民來台墾殖,鼓 勵開採礦產和推廣 種植茶葉等經濟作 物

清丈田畝,重定稅賦,將硫磺及 樟腦收為國營

文教措施 建立延平郡王祠 設西學堂、電報學堂等新式學校

( )1.清廷經營臺灣,由南而北、由西而東,陸續設置地方行政單位。根據這個發展的次序

,下列哪一個行政區是最晚設立的?(A)淡水廳 (B)彰化縣 (C)諸羅縣 (D)噶瑪蘭 廳

( )2.清朝初期曾對臺灣實行海禁政策,其主要目的為何?(A)禁止西方人與中國的貿易 往來 (B)防止荷蘭人再度進攻臺灣 (C)防範中國沿海人民跟鄭氏政權往來 (D)防範 日本海盜騷擾。

( )3.清代吳沙率眾開發宜蘭(古稱「蛤仔難」)地區。請問:此區至嘉慶年間始納入哪個 行政區?(A)淡水廳 (B)諸羅縣 (C)噶瑪蘭廳 (D)宜蘭縣。

( )4.在清朝政府統治臺灣後,開始陸續調整臺灣的行政區規畫,主要的原因為何?(A) 增加稅收收入 (B)人口不斷增加 (C)安撫鄭氏遺民(D)糧食供應不足。

( )5.陳聰明是雍正年間的泉州人,若他想要到臺灣來開墾田地,依當時的規定,他須具 備何種條件?(A)在臺灣有親戚 (B)已婚且需有子女 (C)提出開墾計畫書 (D)單身 且需有渡臺證照。

( )6.清領前期來臺的漢人與原住民時常發生衝突,清廷乃將原住民與漢人隔離。此項措 施反映了下列哪一情形?(A)清廷治理臺灣的態度 (B)臺灣原住民的複雜 (C)臺灣人 口密集 (D)族群分布的原則。

( )7.清廷取得臺灣後,有很多在朝的大臣主張放棄臺灣,建議將漢人遷移回中國內地。

他們主張放棄臺灣的主要理由為何?(A)荷蘭、西班牙與日本都覬覦臺灣,中國版圖廣大,

不需要與其他國家搶奪小小的臺灣 (B)臺灣原住民強烈反對,為避免引起戰亂,所以主 張放棄臺灣 (C)臺灣地廣人稀,沒有什麼利用價值 (D)位處邊陲,不方便管理。

( )8.清代吳沙招募福建、廣東等地的人民開闢宜蘭平原。嘉慶年間,清政府曾在此地設立 哪一行政區加以治理?(A)淡水廳 (B)宜蘭縣 (C)噶瑪蘭廳 (D)諸羅縣。

( )9.施琅曾力排眾議,建議朝廷無論如何都應保住臺灣。請問:施琅的意見,主要是從 哪一個觀點來強調臺灣的重要性?(A)文化(B)交通 (C)國防 (D)外交。

( )10.清領前期,清朝調整臺灣行政區的方針與下列哪一件事關係最密切?(A)漢人拓墾 範圍擴張 (B)政府財政稅收多寡 (C)外商貿易範圍拓展 (D)各地治安好壞。

( )11.臺灣有句俗諺:「一個某(妻),恰贏三個天公祖。」這是說娶到一個老婆更勝 過供奉三尊神明。這句諺語反映出當時男女人口比例嚴重失衡

的狀況,很多男人成為生活不安定的「羅漢腳」。請問這種情形 應是臺灣史上哪一個時期的社會現象? (A)鄭氏治臺時期 (B)清領時代前期(C)清領時代後期(D)日本殖民統治時期。

( )12.婷婷在書上看到一則與臺灣歷史有關的插畫,如圖。

插畫中是描述臺灣哪一時期的情形? (A)荷蘭統治時期(B) 清領時代前期(C)清領時代後期(D)日本殖民統治時期。

( )13.清廷征服臺灣後,官員對於棄留臺灣問題爭論不一,

當時率軍攻取臺灣的大臣上奏康熙皇帝,強調臺灣物產豐富,

且位於重要戰略位置,雖管理不易,不可輕言放棄,結果促使 朝廷將臺灣納入版圖。這位大臣是誰? (A)施琅(B)陳永華 (C)沈葆楨(D)唐景崧。

( )14.臺灣被納入清廷版圖後,其對臺政策原本是消極治臺,歷經兩百年左右,始轉為 積極。請問:此種轉變的關鍵原因為何?(A)開採礦產的需求 (B)列強侵臺的刺激 (C) 關稅收入的誘惑 (D)臺灣人民的要求。

( )15.劉銘傳在臺灣現代化建設中,影響最大的是交通建設。請問:當時所推動的交通建 設有哪些?(甲)興建臺北到基隆的鐵路(乙)設臺北郵政總局,各要地設站(丙)築北、中、南 三條東西橫貫道路(丁)架設淡水至福州等地的電報線(戊)購置輪船來往於臺灣、中國大陸

(3)

沿海和東南亞各港口間 (A)甲乙丁戊 (B)乙丁戊 (C)乙丙丁 (D)甲乙丙丁戊。

( )16.日本明治維新後,何地成為其首要侵略目標? (A)琉球、臺灣 (B)臺灣、山東 ( C)朝鮮、琉球 (D)臺灣、遼東。

( )17.高雄市旗後炮臺是二級古蹟,其建造乃是因為下列何事所致? (A)西來庵事件 ( B)甲午戰爭 (C)牡丹社事件 (D)中法戰爭。

( )18.在清領時代後期,日本曾在 1874 年出兵侵犯臺灣,清廷因此派何人來臺積極 建設臺灣? (A)沈葆楨 (B)丁日昌 (C)劉銘傳 (D)邵友濂。

( )19.清代官吏中,何人開始積極在臺灣從事清理田賦的工作,使政府財政的收入也大 為增加?(A)沈葆楨 (B)丁日昌 (C)劉銘傳 (D)邵友濂。

( )20.以下哪一位官員以福建巡撫的身分來臺巡查,並且特別重視原住民人才的培育?(

A)沈葆楨 (B)丁日昌 (C)劉銘傳 (D)邵友濂。

( )21.林志遠是福州人,他搭船抵淡水,進臺北府城,接獲公司電報,告以公司要務,

急須返閩。請問:此情形在何時才可能發生? (A)牡丹社事件發生以前 (B)沈葆楨治臺 時期 (C)中法戰爭前 (D)臺灣建省後。

( )22.歷史上「臺灣省」的第一位行政長官為誰? (A)沈葆楨 (B)丁日昌 (C)劉銘傳 (D)唐景崧。

( )23.智霖想要拍攝中法戰爭的歷史劇。請問:他應該前往何處取景? (A)臺南安平古 堡 (B)臺北澳底 (C)澎湖馬公 (D)屏東恆春。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第 11 條

 不依規定清除、處理之 廢棄物,主管機關或執 行機關得命相關責任人 限期清除處理,屆期不 為清除處理時,得代為 清除、處理,並向其求

1918 年,臺灣第一位辯護士葉清耀成功取得執

1846年,越南阮朝第三任國王紹治帝(1841~1847在位)以長

出處: 【100 課綱】康熹版《歷史 3》CH8-4 中古歐洲與拜占庭帝國.

第 11 條 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在聘約有效期間內,有本法第十四條第一項第一款

第 11 條 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在聘約有效期間內,有本法第十四條第一項第一款

第 11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