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1 反應速率 反應速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2-1 反應速率 反應速率"

Copied!
13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 1  反應速

(2)

2-1 反應速率

r =

1.定義:單位時間內反應物的消耗量或產物的產量,

稱為反應速率( r )。

一、反應速率的定義及測量

(配合翰版課本 P.44 ~ P.50 ;講義 P.47 )

(3)

2-1 反應速率

測濃度

A ,寫成 rA 或 -

Δ [A]

Δ t

其值=

2.測量:以 aA(g) + bB(g) → cC(g) + dD(g) 為例

其值=- [A]2-[A]1

t2-t1

Δ [C]

Δ t

C ,寫成 rC

[C]2-[C]1

t2-t1

(4)

2-1 反應速率

(1)

反應物的量會愈來愈少,算出來的反應速率也為

負值,不符合一般習慣,所以在   、    之前加上負號,以使速率變為正值。

(2)

此反應的速率可以任一者來計算。

測壓力 B ,寫成 rB 或 - , 其值=-

D ,寫成 rD 或 , 其值=

Δ PD Δ t

PD2-PD1

t2-t1

Δ PB Δ t

PB2-PB1

t2-t1

Δ PB Δ t Δ [A]

Δ t

(5)

2-1 反應速率

① rA : rB : rC : rD = a : b : c : d

(係數比)

② rA = rB = rC = rD

(3)反應速率與係數的關係:每消耗 a 莫耳 A ,必

b 莫耳 B 反應, c 莫耳 C 及 d 莫耳 D 生 成,故 A 的反應速率是 B 的 倍,是 C 的 倍,是 D 的

倍。 亦即:

(6)

2-1 反應速率

3.平均速率與瞬時速率:

以 2H2O2(aq) → O2(g) + 2H2O() 為例。

(7)

2-1 反應速率

r =- = 0.078 M/min

(1)平均反應速率:任一段時間 Δt 所測得的速率,稱 為該段時間的平均反應速率

r =- ,在 t = 0 ~ 10 間

(2)瞬時反應速率:在任一瞬間時,即 Δt 趨近於 0 時所測得的速率,稱為該瞬間的瞬時反應速率。

r = t

] O limt 0 [H2 2

(8)

2-1 反應速率

① 在 t = 5 瞬間, r = = 0.066 M/min

在 t = 0 的瞬時反應速率

,稱為該反應的反應初

速率。

r = = 0.19 M/min

(9)

2-1 反應速率

4.反應速率的觀察:

顏色

反應前、後若有顏色變化,可觀察顏色改變

(最明顯者)的快慢來判斷反應速率

N2O4(g)(無色)→ 2NO2(g)(紅棕)

測 NO 2 顏色的變化

(10)

2-1 反應速率

壓力 體積

(1)若有氣體時,可測氣體在定壓下之體積變 化,或測定容下之壓力變化

(2)

氣體反應物係數和=氣體產物係數和者,

因總壓或總體積不變,此法不適用 H2(g)+ I2(g) → 2HI(g)

① CaCO3(s) → CaO(s) + CO2(g)

② N2(g) + 3H2(g) → 2NH3(g)

(11)

2-1 反應速率

沉澱

反應系中有沉澱生成者,可測其沉澱量之增加速率 AgNO3(aq) + NaCl(aq) → NaNO3(aq) + AgCl(s)(白 色) 測 AgCl(s)

沉澱量變化

pH

反應系中有酸鹼變化者,可用指示劑、 pH 值觀察 或測定溶液反應速率

CH3COOH()+ C2H5OH()

酸性 中性

       CH3COOC2H5() + H2O()

(12)

2-1 反應速率

反應前、後若離子濃度改變,可測溶液導電度的變

Ba(OH)2(aq) + H2CO3(aq) → BaCO3(s) + 2H2O()

可導電  可導電   不導電  不 導電

在液相反應中,若能產生氣體,可觀察氣泡產生的 快慢判斷反應速率

(1) CaCO3(s)

2HCl

(aq) → CaCl2(aq) + H2O()+ CO2(g) (2) CaCO3(s)

2CH

3

COOH

(aq)

Ca(CH3COO)2(aq) + H2O()+ CO2(g)

(13)

在 727 ℃ 下,於 11.2 L 的容器內充入 5.6 mol 丙烷

足量的氧氣,點火後, 20 s 時丙烷完全燃燒。回答下 列問題:

(1) 丙烷的平均消耗速率為多少 M/s 、 atm/s ? (2) - : =?

(3) 設 Xr = Yr ,則 X : Y =?

範例 1  反應速率

(14)

- = = 2.05 atm/s

(1) = 0.025 M/s

(2) C3H8(g) + 5O2(g) → 3CO2(g) + 4H2O(g)

故知 - :

= 5 : 3

(1) 0.025 , 2.05 (2) 5 : 3 (3) 5

(3) rC

3H8 = rO

2

X : Y = : = 5 : 1

壓力變化 ΔP = = = 41 ( atm )

範例 1  反應速率

(15)

類題 1

(D) 消耗 0.5 atm 氮時,氫消耗 1.5 atm ,產 生氨 1 atm ,故總壓減少 1 atm 。

定溫下,下列對於 N2(g)+3H2(g) → 2NH3(g) 反應速率之 各項敘述,何者正確?

(A) [N ]2 t Δ

Δ 2 [NH ]3 t

Δ

Δ (B) rH2:rNH3=3:2 (C) 1

2 rN2

1

1 rNH3 (D)若每分鐘消耗氮 0.5 atm,則總壓每分鐘 增加 1 atm。

(A) [N ]2 t Δ

Δ [NH ]3 2 t Δ

Δ

(16)

有一反應為 2 (g) +乙 (g) (g) 3 (g) ,甲的濃度與反應時間的關

係圖如右圖。回答下列問題:

(1) 在 0 ~ 20 min 間,甲的平均消耗速 率為多少 M/min

(2) 在 20 min 時,丁的生成速率為多少 M/min

範例 2  反應速率

(17)

= ×0.2 = 0.3 ( M/min )

= (-

= 0.2 M/min

(1) - = = 0.4 M/min

(2) 瞬時速率為 斜率的絕對值

範例 2  反應速率

(1) 0.4 (2)

(18)

類題 1

已知右列反應 A(g)+B(g) 3C(g) 的總壓變化如右圖所示。在 2 ~ 5 s 間,C 的平均生成速率為多少 atm∕ s?

A(g) +B(g) 3C(g)

-1 atm -1 atm +3 atm

總壓(Pt)增加  3-(1+1)=1(atm)

4

所以 PC

t Δ

Δ =3 Pt t Δ

Δ =3(7 3 atm 5 2s

)=4 atm/s

(19)

下列各反應,何者可以用( )內的變化來測定反應快 慢?

(A) N2O4(g) → 2NO2(g) (顏色) 

(B) CaCO3(s) → CaO(s) + CO2(g) (總壓) 

(C) H2CO3(aq) + Ca(OH)2(aq) → CaCO3(s) + H2O() (導電 度) 

(D) AgNO3(aq) + NaCl(aq) → AgCl(s) + NaNO3(aq) (沉澱量)

 

範例 3  反應速率的觀測

(20)

(A) NO2 為紅棕色。

(B) 總壓增加。

(C) 反應物為電解質,產物不導電。

(A)(B)(C)(D)

(D) AgCl 氯化銀沉澱量增加。

(E) 各物質均無色。

範例 3  反應速率的觀測

(21)

類題 1

在定溫、定容時,下列反應中何者能用總壓變化來測 其反應速率?

(A) CO(g) + NO2(g) → CO2(g) + NO(g)   (B) N2O4(g) → 2NO2(g)  

(C) N2(g) + 3H2(g) → 2NH3(g)   (D) H2(g) + I2(g) → 2HI(g)  

(E) 2NO兩邊氣體係數和不相等時,總壓會變化。(g) + 2H2(g) → N2(g) + 2H2O(g) (A)(D) 不變。 (B) 增加。 (C)(E) 減少。

(22)

2-1 反應速率

1.意義:反應速率與反應物濃度(壓力)有關,可用 數學關係式表示,此即速率定律,或稱速率方程式

,只能由實驗求得!

2.範例:以下列反應為例,觀察反應物濃度與 NOCl 生成初速率的關係。

2NO(g) + Cl2(g) → 2NOCl(g)

二、速率定律

(配合翰版課本 P.50 ~ P.53 ;講義 P.5 0 )

(23)

2-1 反應速率

實驗 次數

反應物初濃度( M )

NOCl 生成的 初速率( M/

[NO] [Cl2] s )

1 1.25 × 10 - 2 2.55 × 10 - 2 2.27 × 10 - 5 2 1.25 × 10 - 2 5.10 × 10 - 2 4.55 × 10 - 5 3 2.50 × 10 - 2 2.55 × 10 - 2 9.08 × 10 - 5

× 2

× 4

× 2

× 2

(24)

24

2-1

24

反應速率

基礎化學 (三 ) 全 互動式教學講義

= k[NO]2[Cl2]1

k 為速率常數

(1)由實驗 1 、 2 知,當 [NO] 固定,反應速率和 [Cl2]

成正比   [Cl2]

(2)由實驗 1 、 3 知,當 [Cl2] 固定,反應速率和 [NO]2 成正比   [NO]2

(3)由 (1) 、 (2) 知,  [NO]2[Cl2]

反應級數反應總級數= 1 + 2 = 3

(25)

2-1 反應速率

① 也可寫為 r = k[NO]2[Cl2] ,但此種寫法無法得知 是用哪一個物質來測量速率。

濃度的次方稱為反應級數。在此反應中:

對 Cl2 而言為 1 級 對 NO 而言為 2 級

對總反應而言為 1 + 2 = 3 級

(26)

2-1 反應速率

3. 反應式與速率方程式的關係:

速率方 程式

r = k[A]m[B]n r = kPAmPBn

① m 不一定等於 a , n 不一定 等於 b ,須由實驗求得

② m 、 n 可以為整數、非整數或 0

k 的 單位

- = k[A]m[B]n

= k(M)m(M)n, k 的 單位

 (M)1- (m + n) / 時間

- = kPAmPBn

k(atm)m(atm)n, k 的

(1) 對任一反應式 aA + bB → cC + dD

影響 k 值的因素反應物本性、溶劑種類、溫度及催化劑。

(27)

2-1 反應速率

(2) 反應級數與速率的關係:

反應級數愈大,表示反應速率受該成分濃度之影響 愈大,但速率不一定愈快。

設 r = k[A]m ,若 [A] > 1 , m 愈大,則 r 愈大

若 [A] 1 , m 愈大,則 r 愈小

若 [A] 1 , m 愈大,則 r 不變

(28)

2-1 反應速率

(3) 速率方程式間的關係:

不論用何物來表示某反應之速率方程式,

[ ]

m

[ ]

n

均相同,只有 k 值不一樣!

k

A

: k

B

: k

C

: k

D

= a : b : c : d ,

即反應式之係數比。

(29)

在 1100 K 時,改變 H2 、 NO 之濃度,測定下列反應 H2 的消 失速率,結果如右表。

2H2(g) + 2NO(g) → 2H2O(g) + N2(g) 回答上述反應的下列問題:

(1) 速率方程式為何?

(2) 速率常數為何?

(3) 反應級數為何?

(4) 若氣、一氧化氮的初濃度分別為氫氫 氫 氫 氫 氫 氫 氫 氫 氫 氫 氫 氫 氫 4 M 、 5 M 時,氮的生成速率為何?

實驗 編號

反應物初濃 度( M )

( M/s )

H2 NO

1.00 6.00 1.8 × 10 - 4 2.00 6.00 3.6 × 10 - 4 3.00 6.00 5.4 × 10 - 4 6.00 1.00 3.0 × 10 - 5 6.00 2.00 1.2 × 10 - 4 6.00 3.00 2.7 × 10 - 4

(以- 表示)

範例 4  速率定律

(30)

(1) 由實驗 、 知,當 [NO] 固定,反應 速率和

[H2] 成正比  -  [H2]

由實驗 、 知,當 [H2] 固定,反應速率

[NO]故-  [H2 成正比  -  [NO]2][NO]2  - =2 k[H2][NO]2

(2) 代入實驗 數據, 1.8 × 10 - 4 M/s = k × 1 M × (6 M)2 , k = 5 × 10 - 6 ( 1/M2 s )

範例 4  速率的觀測

(31)

(1) -   = k[H

2

][NO]

2

(2) 5 × 10

- 6

( 1/M

2

s ) (3) 3

 

(4) 2.5 × 10

- 4

M/s

(3) 1 + 2 = 3

(4) - = 5 × 10 - 6 1/M2 s × 4 M × (5 M)2

= 5 × 10 - 4 M/s

= (- )= × 5 × 1 0 - 4

   = 2.5 × 10 - 4 (M/s)

範例 4  速率的觀測

(32)

類題 1

若 2A(g)+B(g) → 3C(g)+2D(g) 之速率方程式為- [A]

t Δ

Δ

=k[A][B],則- [B]

t Δ

Δ 等於下列哪一式子?

(A) k[A][B] (B) k

2 [A][B] (C) k[A]2[B]

(D) k[A]2 [B]

1

2

[B]

t Δ

Δ 1

2(- [A]

t Δ

Δ )=1

2(k[A][B])=k

2 [A][B]

(B)

(33)

類題 2

某反應的速率方程式為 r=k[A]1[B][C]2。下列對於此 反應的敘述,何者正確?

(A)為一級反應 (B) A 的濃度愈大,反應速率愈快 (C) B 的濃度愈大,反應速率愈快 (D) C 濃度對反 應速率的影響比 B 為大 (E) k 氫 與反應物的濃度有 關。

(34)

類題 2

(C)(D)

(A) - 1 + 1 + 2 = 2 ,為二級反應。

(B) A 的級數為- 1 次方,故 A 的濃度愈大,反

  速率愈慢。

(C)(D) B 的濃度若變為兩倍,反應速率變為兩倍

   而 C 的濃度變為兩倍,反應速率變為四 倍。

(E) k 與濃度無關。

(35)

A(g) + 3B(g) → 2D(g) 反應的速率方程式為 r = k[A][B]2 在反應前,容器中有 2 mol A 、 1 mol B ,當反應發生時

,速率為 r1 。回答下列問題:

(1) 若在反應前再加入 3 mol B ,並保持溫度與總壓不變

,則反應速率為       r1

(2) 若在反應前再加入 3 mol He ,並保持溫度與總體積 不變,則反應速率為 r1

範例 5  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

(36)

(1) 總莫耳數變為 = 2 (倍),

而溫度、總壓不變,故容器體積變為 2 倍。

= 2

(2) He 不與 A 、 B 反應,而容器體積亦不變,即 A 、 B 的濃度不變,故反應速率不變。

(1) 2 (2) 1

範例 5  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

(37)

類題 1

(A) 1 (B) 1

3 (C) 1

4 (D) 4

9

已知 4HBr(g) + O2(g) → 2H2O(g) + 2Br2(g) 的速率方程式 r = kPHBrPO

2 。在 400 ℃ 時,容器內含 3 莫耳 HBr

1 莫耳 O2 ,測得總壓為 1 大氣壓,而反應發生 時,速率為 r1 。溫度不變下,若在反應前又加入 8 莫 耳 He ,測得總壓為 2 大氣壓,則反應發生時,速率

r1 的多少倍?

(38)

類題 1

加入 He 後,HBr、O2 的分壓分別為 2 × 3

3 1 8++ 大氣壓、2 × 1

3 1 8++ 大氣壓

(D)

加入 He 前,HBr、O2 的分壓分別為 1× 3

3 1 大氣 壓、1× 1

3 1 大氣壓。

2

1

r

r

6 2 12 12

3 1 4 4

4 9

(39)

2-1 反應速率

1.各級反應特性之比較:

三、一級反應與二級反應

(配合翰版課本 P.53 ~ P.56

講義

P.52

零級反應 一級反應 二級反應 速率方程式 r = k[A]0 r = k[A]1 r = k[A]2 速率 - 濃度

關係圖 濃度 - 時間 關係圖

(40)

2-1 反應速率

零級反應 一級反應

等時間、等變化量

(等差) 等時間、等變化率

(等比)

時間 0 5 10 15 [A] 10 8 6 4

時間 0 5 10 15 [A] 16 8 4 2

5 5 5 5 5 5

- 2 - 2

- 2

2

1

2

1

2

1

(41)

2-1 反應速率

二級反應

① 時間差成等比

,濃度成等比

② 等時間,濃度 的倒數成等差

時間 0 2 6 14 [A] 20 10 5 2.5

時間 0 2 4 6

1/

[A] 1/20 1/10 3/20 1/5

2 4 8 2 2 2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42)

2-1 反應速率

零級反應 一級反應 二級反應 半生期

實例

在金屬表 面進行的 反應通常 為零級反

(1) 2H2O2(aq) 2H2O()+ O2(g) r = k[H2O2] (2) 2N2O5(g)

4NO2(g)+ O2(g) r = k[N2O5]

(1) 2NO2(g) 2NO(g) + O2(g) r = k[NO2]2 (2) 2HI(g)

H2(g)+ I2(g) r = [HI]2

2

t1

2k [A]0

k 693 .

0

]0

A [ k

1

(43)

2-1 反應速率

零級反應 一級反應 二級反應

實例

N2O(g)

N2(g) O2(g)

r = k[N2O]0

(3) SO2Cl2() SO2(g)+ Cl2(g)   r

k[SO2Cl2]

(4)

核衰變反應

(3) NO(g)+ O3(g) NO2(g)+ O2(g) r = k[NO][O3]

Au

12

(44)

2-1 反應速率

① 零級反應的半生期與初濃度成正比:

② 一級反應的半生期與反應物的濃度無關:

③ 二級反應的半生期與反應物的初濃度成反比:

2.半生期與一級反應的計量:

(1) 半生期:

反應物的量變為原來一半所需的時間,

稱為半生期,以

表示。

在核衰變中,半生期又稱為「半衰期」。

 

12

A 0

t 2k

12

0.693 t k

 

12

0

t 1

k A

12

t

(45)

2-1 反應速率

(2) 一級反應計量:反應物原來的量為 N0 (粒子數

、莫耳數、濃度、壓力),單位時間 t ,經過 T 時間後,反應物的量為 N ,則:

N = N

0

(剩餘率)

 

或 N = N

0

(46)

2-1 反應速率

(3) 半生期的應用  推斷生物體存在年代

①生物體中含有 12C 13C 及微量的放射性同位 14C 14C 的半生期為 5730 年。

②當生物體死亡後,因不再攝取含碳物質,原有 14C 會衰變,含量逐漸降低,因此,可根 據死亡生物體內 14C 的剩餘率,推斷其存在 年代。

(47)

在定溫、定壓下, A(g) 在容器內發生分解反應, A(g) 的濃度變化與時間之關係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 本反應的反應級數為何?

(2) 本反應的半生期為多少分?

(3) 在 150 分時, A 的濃度為多少 M 時間(分) 0 30 60 90 [A] ( M ) 20 10 5 2.5

範例 6  由濃度與時間的關係判斷反應的級數

(48)

(1)(2) 每隔 30 分, A 的濃度變為一半,故為一 級反應,而半生期即為 30 分。

(1) 1 (2) 30 (3) 0.625

(3) 120 分時, A 的濃度為 × 2.5 M = 1.25

M ; 150 分時, A 的濃度為 × × 2.5 M

= 0.625 M 。

範例 6  由濃度與時間的關係判斷反應的級數

(49)

類題 1

笑氣在金粉上熱分解的反應為 N2O(g) Au N2(g)1 O2(g)。在定溫、定壓下,取 0.1 M 笑氣做分解實驗,所2 得數據如下表所示。該反應的反應級數、速率常數分別 為何?

時間(min) 0 20 40 60 [N2O](M) 0.1 0.08 0.06 0.04

0.1 0.08 M

r k 0.001M/min

20 0 min (-)

===(-)

每隔 20 分, N2O 分解 0.02 M ,故為零級反應。

(50)

已知 N2O5(g) → 2NO2(g) + O2(g) 為一級反應,若在 定溫的密閉容器中置入 100 mmHg N2O5 ,經過 120 分後,測得該容器內氣體的總壓增為 154 mmHg ,則 N2O5 每小時的分解百分率為何?

21

N2O5(g) → 2NO2(g) O2(g)

初始 100 0 0

反應 - x   + 2x x  

平衡 100 - x   2x

範例 7  一級反應的特性(進

階)

(51)

在 120 分時

時間(分) 0 60 120

N2O5 分壓( mmHg ) 100 80 64

× 0.8

× 0.8

故 N2O5 每小時的分解百分率為

∴ x = 36 mmHg ,

N2O5 的分壓為 100 - 36 =

64 0 分時, N( mmHg )2O5 的分壓為 100 mmHg ,因為該反 應為一級反應,可推得在 60 分時, N2O5 的分 壓為 80 mmHg

總壓=( 100 - x )+ 2x x 154 ( mmHg )

範例 7  一級反應的特性(進

階)

(52)

類題 1

等時間、等變化率,為一級反應,即 r = k[A] 。 當 A 有 90 % 水解時, A 的濃度變為最初之 0.1 倍,故反應速率亦變為 0.1 倍。

化合物 A 之水解反應,其實驗數據如下:當 90 % 的 A 水解時,其反應速率變為最初速率的多少倍?

時間(分) 0 1 2 3 4 5 6

化合物之濃度

( M ) 10.0 8.0 6.4 5.12 4.1 3.28 2.62

× 0.8

時間(分) 0 1 3 6

A 之濃度

( M ) 10.0 8.0 5.12 2.62

× 0.8 × 0.8 × 0.8 × 0.8 × 0.8

0.1

(53)

放射性物質每秒衰變的次數稱為「活性」,單位為貝 克( Bq ),放射性物質濃度的比值可以活性的比值 表示。某古物所含 14C 的活性為 0.0633 Bq ,而目 14C 的活性為 0.253 Bq ,已知 14C 的半生期為 5730 年,該古物的存在年代距今多少年?

=(

N = N0 =(

範例 8  核衰變

(54)

類題 1

日本福島核電廠以鈾 -235 為燃料棒的原料,含極少 數劇毒的鈽 -239 ,兩者在分裂的過程中均會產生碘 - 131 及其他有害的放射性元素。科學家認為,這類核 廢料的放射性活性會在二十個半生期後降至安全值。

已知碘 -131 的半生期為 8 天,則至少需多少天,

碘 -131 的活性才會降至安全值以下?

160

8×20 = 160 (天)

(55)

2-1 反應速率

1. 意義:反應發生的步驟,稱為反應機構。許多化學 反應是分成幾步較簡單的反應而逐步完成。

四 反應機構(補充課程)

2. 範例: 2A→B + C 反應分成 兩步完成,反應機構如右圖。

說明:

(1) 速率決定步驟:

① 速率最慢的反應稱為速率決定步驟,又稱為

(56)

2-1 反應速率

(2) 全反應:將反應機構中的反應式相加,可得全反 應。

③ 在速率決定步驟中,反應的級數就是係數 在此例中 r = K[A][E]

對一步完成的反應而言,本身就是瓶頸 反應,故反應的級數就是係數。

② 瓶頸反應的速率決定了整體反應速率,亦即

,整體反應的速率就是瓶頸反應的速率。

A + \E → B + \D

+) A + \D → \E + C 2A → B + C

(57)

2-1 反應速率

(3) 中間物及催化劑

(4) 在反應機構的每個步驟中,通常為兩個分子的碰 中間物  D :在某步驟生成,但在其後的步驟

又反應而消失,且不出現在全反 應式中的物質。

催化劑  E :在某步驟參與反應而消失,但 在其後步驟又生成,且不出現在 全反應式中的物質。





(58)

範例 9  反應機構

某反應分三步驟完成,其反應機構如下:

A + B→2D (慢); D + E→C (快);

A + D→C + E (快)

回答下列問題:

(1) 寫出該反應的反應式。

(2) 寫出速率決定步驟的速率方程式。

(3) 中間物與催化劑分別為何?

(59)

(1) A + B → 2\D \D + \E → C

+) A + \D → C+\E 2A+B → 2C

範例 9  反應機構

+ B→3C (2) r = [A][B] (3) D

(2) 最慢的反應為速率決定步驟,即第一步,而

係數即反應的級數,故 r = [A][B] 。

(3) 中間物:先生成,後消失,即 D 。催化劑:

先消失,後生成,即 E 。

(60)

類題 1

已知 2A(g) → B(g) + C(g) 反應為一步驟完成。寫出該 反應的速率方程式。

r = k[A]

2

對於一步驟完成的反應而言,本身就是瓶頸反 應,故反應的級數就是其係數。

(61)

2 - 2  碰撞理

(62)

2-2 碰撞理論

1.內容:反應物的粒子必須互相碰撞才可能發生化 學反應。

2.重點:

(1) 化學反應為何發生。

(2) 如何進行。

(3) 反應物如何變成產物。

(4) 能量如何變化。

動畫:碰撞學說的內容

(63)

2-2 碰撞理論

1.意義:

一、有效碰撞

(配合翰版課本 P.57 、 P.58 ;講義 P.5 9 )

(1) 反應物粒子互相碰撞並不一定就能發生反應,

能 發生反應的碰撞稱為有效碰撞,即使碰撞

也沒發生反應的稱為無效碰撞。

(2)

單位時間內,有效碰撞的次數愈多,反應速率

愈快。

(64)

2-2 碰撞理論

①低限能:能使反應發生所需最低的

動能,稱

為低限能,詳見重點二。

②碰撞粒子的動能必須超越低限能,才可能產 生有效的碰撞。

2.條件  須同時滿足

(1)

碰撞粒子的能量要超越低限能。

(65)

2-2 碰撞理論

(2)

碰撞的位向要正確。即使碰撞粒子的動能已超

越低限能,倘若碰撞位向不正確,亦不能發生 反應。

:NH3(g) + HCl(g) → NH4Cl(s) 的反應,圖 ( 一 ) 才是正確的碰撞位向。

圖 ( 一 ) 圖 ( 二 ) 圖

(66)

下列關於碰撞學說的敘述,何者正確?

(A) 反應物粒子必須互相碰撞才可能發生化學反應  (B) 反應物粒子間的碰撞,大部分為有效的碰撞  (C) 只要 反應物粒子的動能超過低限能,就能產生有效的碰撞  (D) 只要粒子間的碰撞位向是正確的,反應就能發生  (E) 粒子間若產生有效的碰撞,反應就能發生。

(B) 不一定,要看是何種反應。

(A) (E)

(C)(D)(E) 碰撞粒子的動能必須超越低限能,並且

碰撞位向是正確的,這種碰撞才是有效 的,反應才可能發生。

範例 1  有效碰

(67)

下列哪一個因素不會影響單位時間內反應物的有效碰 撞次數?

(A) 反應物的動能  (B) 碰撞的方位  (C) 反應物的粒 子數  (D) 反應熱。

動能愈大(超越低限能)、碰撞位向正確、粒子 數愈多(濃度愈大),則單位時間內反應物的有 效碰撞次數愈多,反應速率愈快。

類題 1

(68)

Br 撞在一起才可能結合,而 NO 間則要避免碰 撞,故選 (C) 。

參考下列反應及其反應粒子碰撞示意圖:

2BrNO(g) → 2NO(g) + Br2(g)

(C)

類題 2

其反應過程中有效的碰撞位向,最可能為下列何者?

(A) (B) (C)

(69)

2-2 碰撞理論

1. 粒子動能分布曲線圖

二、粒子動能分布曲線圖與反應位能圖

(配合翰版課本 P.58 ~ P.60 ;講義 P.6 0 )

(1) 將粒子數與其所對應的能量作圖,其圖形稱為 粒子動能分布曲線圖。

(70)

2-2 碰撞理論

(2) 若超越低限能( Ea

)的分子數愈多,則有效

碰撞的頻率愈大,反應速率愈快。

(71)

2-2 碰撞理論

2.反應位能圖:

(72)

2-2 碰撞理論

(1)

活化複合體:

① 當反應粒子發生有效碰撞瞬間,會生成一種

高 位能、極不穩定的物質,稱為活化複合體。在

此時,某些舊鍵要斷裂,而新鍵將要生成。

② 活化複合體是一種不穩定的物質,不是立刻變 成產物,就是又變回原先的反應物。

分兩步驟完成的反應,有兩個 活化複合體。

(73)

2-2 碰撞理論

① 定義:

正反應活化能:活化複合體與反應物的 位能

差,即一般所謂的活化能( Ea )。

逆反應活化能:活化複合體與產物的位 能差。

  活化能的大小與反應物的本性有關。

② 意義:

為發生有效碰撞的粒子必須克服的能量障

礙。當碰撞粒子的動能超越低限能時,才能克服

(2) 活化能( Ea ):

(74)

74

2-2

74

碰撞理論

基礎化學 (三 ) 全 互動式教學講義

無法得知活化複合體、反應物及產物的真正能量,

能得知三者之間的相對大小。

活化能愈小的反應,速率常數愈大,反應速率愈快

速率常數愈小,活化能愈大的反應,反應速率愈慢

(75)

2-2 碰撞理論

反應熱與溫度有關,活化能與溫度無關(溫度變化不 大時)。

可由活化能求反應熱,但反應熱與活化能無關。

不可以由反應熱判斷反應能否自然發生及反應速率快 慢。

③ 由活化能求反應熱( ΔH ):

ΔH =產物熱含量-反應物熱含量

=正反應活化能( E

af

)-逆反應活化能( E

a

r

重要觀

位能不等於熱含量,但在高中階段,兩者可視為相等。

(76)

2-2 碰撞理論

(3) 實例: CO 與 NO2 反應,生成 CO2 、 NO , 其活化複合體及反應位能圖如下所示。

CO(g) + NO2(g)      CO2(g)

+ NO(g)

(77)

H2(g) + I2(g) → HI(g) + 2.0 千卡。

問:

下列熱化學反應式的反應過程,可以 右圖表示。

(1) 上式的反應熱相當於右圖 A 、 B 、 C 中之何者?

(2) 此反應的活化能為 20 千卡 / 莫耳,若反應沿逆 反應

HI → H2 I2 進行時,其活化能應為多少 千卡 / 莫耳?

12

12

12

12

範例 2  反應位能

【日大

(78)

(2) ΔH =正反應活化能( Eaf )-逆反應活化能( Ea

r

(3) 沿逆反應進行時,反應熱異號。

(4) 之活化能較小,反應速率較快。

- 2 = 20 - Ear , Ear = 22 (千卡 / 莫耳)

(1) B (2) 22 (3) 2 (4)

範例 2  反應位能

【日大

(79)

類題 1

已知 2A + B → 3C 之活化能為 20 kcal ,而 ΔH =- 30 kcal 。下列有關此反應之敘述,何者正確?

(A) 正反應較逆反應容易進行  (B) 逆反應之活化能為

- 10 kcal (C) 只要提供 20 kcal 之熱量,反應就可發 生  (D) 活化複合體之能量為 20 kcal (E) 產物之熱 含量較反應物低 20 kcal 。

(80)

(A)(B) ΔH =正反應活化能( Eaf )-逆反應活化能    ( Ear )- 30 = 20 - Ear , Ear = 50 ( kca

l )

   即正反應之活化能較小,故正反應較易進    行。

(C) 不能由反應熱判斷反應能否發生。

(D) 只能知活化複合體與反應物的位能差為 20 kcal

(A)

類題 1

(81)

下列四個圖表示四種不同的反應,在同溫時,其粒子動 能的分布也相等,可是每一反應所需低限能 (Ea) 不同。

哪一個反應最快?

(A) (B) (C) (D)

低限能愈小者,超越低限能的粒子愈多,單位時 間內的有效碰撞次數愈多,故反應速率愈快。

範例 3  粒子動能分布曲線

(82)

下列有關粒子動能分布曲線的敘述,何者正確?

(A) 粒子的動能小於低限能  (B) 低限能小於平均動能 (C) 低限能位於曲線的最高點  (D) 小於低限能的粒 子,僅有少數可產生有效的碰撞  (E) 超越低限能的粒 子愈多,反應速率愈快。

(B) 低限能可能大於平均動能。

(C) 多在曲線最高點的右側或左側。

(D) 無法產生有效的碰撞。

(E)

類題 1

(83)

2 - 3  影響反應速率的因

(84)

2-3 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

r = k × [ 反應物 ]m × 接觸 面積

①反應物本質  

②溫度

③催化劑

④濃度(壓力)

 

⑤不勻相反應

(85)

2-3 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

2.說明:多數的化學反應涉及鍵的生成與破壞,而鍵 的特性取決於物質的本性,故反應速率與反應物的 1.

速率與反應物的本質有關:例如鋅及鉛分別與鹽酸

反應。

一、反應物的本質

(配合翰版課本 P.61 、 P.62 ;講義 P.6 5 )

▲ 鋅及鉛與鹽酸反應產生氫氣

(86)

2-3 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

3.鍵的影響:

(1)

鍵的破壞或生成較少者,反應較快:

速 率 種 類 實 例 說 明

1 中和 H (aq)+ OH (aq)

→ H2O() 約 10 - 7 秒就完成 2 錯離子 Ag (aq)+ 2NH3(aq)

→ Ag(NH3)2(aq)

較中和慢,因為 NH3 為電中性

3 沉澱 Ag (aq)+ Cl (aq)

AgCl(s)

涉及結晶排列,多 些時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