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出席 第十四屆人機互動國際研討會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出席 第十四屆人機互動國際研討會"

Copied!
1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出國案報告書

報告名稱:出席 第十四屆人機互動國際研討會

出國期間:2011/07/09~07/14

經費來源: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經費

單位:工業設計研究所博士班

職稱:博士候選人

姓名:曾朝源

聯絡電話:0961-399525

系、所、科、

中心、組等主管

院、處、館、

室、中心等主管

頂尖辦公室

國際化組

校 長

中華民國 100 年 8 月 1 日

(2)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2011 2

目次

Page 一、 目次……… 2 二、 中文摘要……… 3 三、 英文摘要……… 4 四、 本文……… 5 4-1 目的……… 5 4-2 過程……… 5 4-3 心得與建議事項……… 17 五、 附錄(參加會議或活動之相片)………. 18

(3)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2011 3

二、中文摘要

今年為第十四屆人機互動國際研討會,本次舉辦於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奧蘭 多市,場地地點為Hilton Orlando Bonnet Creek Hotel。整個研討會開始一

連三天為教程(7/9~11),後三天(7/12~14)則是平行發表會議、海報發表

會議與展覽。會議開幕式的演說在 7/11 舉行,由美國馬里蘭大學的 Ben

Shneiderman 教授主講,他報告的題目是「技術介導的社會參與:在未來 25

年的 HCI 挑戰」。後三天的發表時間每天有四個時段,每個時段都有十二個主

題在不同的會議室發表。本次我發表的場次在 7/12 下午的「Design Access

in Ergonomics and Interaction」。發表的題目是急診外科護理人員手部操作 控制器型態與動作關係。

大會也同時宣告下一屆 2013 的第十五屆人機互動國際研討會議將於

(4)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2011 4

三、英文摘要

ABSTRACT

This year (2011) is 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and the Conference is hosted at the Hilton Orlando Bonnet Creek Hotel in Orlando, Florida, USA. The Conference started with three days of Tutorials (9 July~ 11July). Parallel Sessions, Poster Sessions and the Exhibition were held during the last three days of the Conference. Professor Ben Shneiderman (University of Maryland, USA) was the keynote speaker at the Opening Plenary Session on Tuesday, July 11, 2011. His keynote address is entitled: "Technology-Mediated Social Participation: The Next 25 Years of HCI Challenges". Parallel Sessions are four times each day, each time has twelve themes published in different rooms. About my Paper Presentation was arranged in the theme: "Design Access in Ergonomics and Interaction" that between 4:30 pm to 6:30 pm on Wednesday, July 12, 2011. My Paper Presentation is entitled :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orphology and Work for the Nursing Performance of Hand Controls in Emergency Surgery".

The 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HCI International 2013, will be held jointly with the affiliated Conferences in the Mirage Hotel, Las Vegas, Nevada, USA, 21-26 July 2013.

(5)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2011 5

四、本文

4-1、 目的 參加兩年一度的HCII 大會,並於會議中發表研究個案論文,增加學生自我 國際觀與能力,並促使研究報告能於國際上公開,提高系所與學校在國際學術 地位的能見度與成果,在研討會期間亦可適度瞭解現階段國外研究學者的研究 方向與結果,做為未來更高深的研究想法與參考。 4-2、 過程 這次系上與會的除了學生本人外,還有我的指導教授吳豐光老師,以及他 所指導另一位博士研究生,另外還有本系系主任、系上教授三位,合計七位代 表國立成功大學工設系出席此項兩年一度的國際研討會。我們在 7 月 8 號半夜

先行抵達 Orlando 國際機場,9 號隨即向研討會所舉辦的飯店 Hilton Bonnet Creek 報到進駐,並向主辦單位報到,由於此次參與盛會的國家高達 60 餘國

與學生教授群約 2000 位。因此有許多負責接待的大會學生志工來協助,向大

會領取會議相關資料後,9 July、10 July 與 11 July 三天各有 Tutorials 進行。

然而整個研討會正式的開幕儀式,則是到了 11 July 下午五時半左右,由

目前任職在 Wisconsin-Madison 大學工業暨系統工程系名譽教授 Michael J. Smith 擔任開幕儀式主席,並介紹本屆研討會科學顧問 Dr. Gavriel Salvendy 與本屆大會主席 Dr. Constantine Stephanidis,隨後介紹當天開幕儀式的 keynote speaker (目前任教於馬里蘭大學 University of MARYLAND:Dr. Ben Shneiderman 的演講,演講主題為「The Next 25 Years of HCI Research:Technology-Mediated Social Participation」

(6)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2011 6

圖、相關論文獎項頒獎情況

圖、Keynote Speaker:Dr. Ben Shneiderman 的演講

在Keynote Speech 的題目:「The Next 25 Years of HCI Research: Technology-Mediated Social Participation」,他說明了未來的 25 年有關在 HCI 上的研究趨勢,內容也簡單提到 HCI 可以透過行動通訊、桌上型電腦、網 路與雲端科技,提供服務給5B 使用者。 這些可能隱藏著不同的用戶群、不同的應用上,以及是多樣化的介面。 HCI 的未來,他把它們分成兩大類:第一類從微觀的角度來看-電腦心理學和人 體工程學,這些是屬於單一的用戶界面,以技術為中心,具有狹窄的準則;短 期控制的研究和可用性測試來找尋:速度和錯誤;明確的要求、基準的任務、 自我效能、人力績效的措施,與預測的模型等等都是在微觀的 HCI 領域裡可以 應用。而第二類宏觀的角度來看-商業,社會學與新媒體,社會參與,激勵,信 任,同情,責任,隱私,協作,情感體驗,道德,倫理,開放任務,持續時間 長,新穎用戶目標,社會功效,大量記錄數據,案例研究,人種,新的想法措 施:千兆的打招呼(giga-hellos),億萬的貢獻(tera-contribs),善待的感謝 (peta-thank Yours)等等。 在演說的最後,Dr. Ben Shneiderman 做了以下的結論,要立志做大研究。 而且從大學、產業與政府三方面著手,在大學部份:新增課程和學位課程來幫 助聯邦和地方政府;在產業方面:對研究人員提供數據、發展基礎設施和分析 工具;政府方面:則是國家倡議社會參與、開發聯邦和當地的應用程序。

(7)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2011 7 圖、社群網絡連結的關係圖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就會誠如上這些密密麻麻的連結關係,介面的使用 或溝通的管道將是未來很可觀的一個研究課題。Keynote Speaker 演說完後隨 即舉行開幕酒會,而隔天則正式開始 12 July~14 July 為期三天同步進行的論 文發表,除了個人發表之外,也順便聆聽其他適當時間的session。 圖、開幕酒會與各國教授菁英們 從 12 July 開始一連三天有來自各國的研究專家與學者發表各自的研究主 題,每天的 Parallel Session 時段共有四個時間,分別是 8:00~10:00、 10:30~12:30、13:30~15:30、16:00~18:00。但礙於時間的分 配,並無法同時聽到其他場次的議題,著實有點可惜。所以僅能在各個時段裡 面去找有興趣的 session 去聆聽有意思的研究。每個 session 大約有 5~7 位 發表者,每位大約分配到的時間約為15 分鐘左右。

(8)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2011 8

◎ Parallel Session 議程第一天(7 月 12 號):

首 先 我 們 去 聆 聽 有 關 在 Virtual and Mixed Reality 領 域 裡 的 「Developing Virtual Environments(I)」,由於虛擬環境的部分剛好是本系系 主任的專長領域,且現在很多互動式的軟體也有很多就是建構在這種虛擬擴增 實境下的新興產物,在這個 session 裡發表者有韓國、德國、英國與西班牙。 諸如:「語義的網絡技術和軟體代理的自動整合的虛擬原型」、「基於 GPU 加速 的大量粒子可視化數據」、「虛擬實境用於增強肌肉骨骼病理學的知識工具」.. 等等,其實在目前的虛擬實體模擬上,已有類似的軟體來模擬,像洪水衝擊所 可能造成的損害預測,或者是醫學院學生透過 3D 軟體瞭解每個骨骼關節的形 狀或其重要位置,都在在顯示出虛擬與混合實境的重要性,用在日常生活當中 展覽場館的導覽應用,對於人機互動的領域上,相信這個部分會更有其存在的 價值。

圖、Developing Virtual Environments(I) session 發表情形

接著去聆聽台藝大林教授主持的兩個 session,一個是上午時段 10:30

~12 : 30 , 另 一 個 時 段 則 是 下 午 1 : 30 ~ 3 : 30 , 領 域 是 有 關 Internationalization, Design and Global Development 裡 的 「Designing ”Friendship” into Modern Products(I) (II) 」。 在 這 兩 個 session 裡有呼應主題「友善」的研究案,例如「The Importance of “Feel” in Product Design Feel-The Neglected Aesthetic “Do Not Touch”」,也有 目 前 各 國 極 力 倡 導 的 設 計 文 化 「 文 化 創 意 產 業 商 品 」 的 研 究 題 目 , 例 如 「Applying Local Culture Features into Creative Craft Products Design」。 對於屬於工業設計的我們,著實有著另一番不同的思考角度與應用,如何在人 與機器或者是商品間,具有友善的對應機制,而不是透過一些禁制牌來告訴使 用者不要輕易地去使用它們。 固然有些商品在展示時,是為了避免藉由使用者多方的接觸後造成損害, 但是如何提供一個更有的人機環境,各研究者與林教授的最後倡導,都給了我 們另一種不同層次的想法,因為我們是工業設計師,理當對設計出來的商品或 產品有更直覺的意識,這樣才能讓消費者或使用者更友善地接觸商品。

(9)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2011 9

圖、Designing ”Friendship” into Modern Products (I) session

本日議程的下午最後時段,學生的題目被安排發表在「Design Access in

Ergonomics and Interaction」 的 議 程 裡 , 其 為 Universal Access i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系列的其中一門。在這個 session 裡有日本 和歌山大學的研究者與美國奧本大學的教授發表他們的研究。學生的順位為第 五位發表,發表過程因第一次參與盛會,難免有點緊張,後來有美國奧本的教 授提出問題,並予以解答。

圖、口頭發表的過程剪影

(Time:Tuesday, 12 July 2011 16:00-18:00;Room:Hamilton)

(10)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2011 10

◎ Parallel Session 議程第二天(7 月 13 號):

會議進入第二天,一早我們選擇了一個 session 來聆聽,該 session 是 隸屬於Design, User Experience, and Usability(設計,使用者經驗與可用 性)裡其中的「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Evaluation for User on

Interface Design」,這個與我們所學的人因設計蠻接近,主要是在探討心理和

生理上的使用者評價界面設計,不過在此 session 裡全部是日本方面的研究者,

有一些是類似我們國內大學院校常用的所謂產學合作的關係來進行研究分析,

所以有幾位是日本的大學與 NEC 公司合作探討行動通訊(即手機)的案例,利

用 感 性 工 學 的 角 度 來 探 討 的 , 也 有 用 EEG、ECG 來評價結果的。諸如像

「Clarification of Kansei Elements of Attractiveness Related to Usability for Long Term Mobile Phone Users」、「Proposal for Indices to Assess Attractiveness on Initial Use of Mobile Phones」、「A Study on the Time Estimation Measurement for Web Usability Evaluation」等等議題,以便 更瞭解日本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

圖、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Evaluation for User on Interface Design session

接著到了上午的後半段場次,我們挑選了隸屬於 Universal Access i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 人 機 互 動 的 普 及 方 面 ) 裡 其 中 的 「Designing Interactions for the Ageing Society」(互動設計中的老年社 會),因為台灣早在多年以前就已進入所謂老年化社會,每年的新生兒比例是逐 漸下降中,也因此面對老年化的社會裡,很多人機互動的設計上是越來越受重 視,所以我們挑了這個子題來聆聽並瞭解國外在這方面的探討。引言人是葡萄

牙 Lisbon 大學的教授,而發表研究者有西班牙、英國與葡萄牙籍的研究代表,

題 目 諸 如 :「Virtual Reality for AAL Services Interaction Design and Evaluation 」、「 Investigating the Accessibility of Program Selection Menus of a Digital TV Interface 」、「 Self-adapting TV Based Applications」、「Adapting Multimodal Fission to User’s Abilities」等等

(11)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2011 11

議題,向日本已經全面導入數位化的電視時代,而我國也預計在明年中全面實

施數位化電視頻道(取消類比式放送),本想可以瞭解「「Investigating the

Accessibility of Program Selection Menus of a Digital TV Interface」研 究結果是否對於年紀大的人是否有所助益。結果發現,該題目竟然不是手冊上

的 題 目 , 研 究 者 將 題 目 變 更 為 「Multimodal Adaptation Through

Simulation」,有點失望!,其他的研究者有利用眼動儀、滑鼠、與手部姿勢 來建構使用者操作上的評價,以便獲取更適切的人機互動方式,一方面也可以 考慮到行動障礙者的操作機制。

圖、Designing Interactions for the Ageing Society session

下 午 的 場 次 我 們 則 挑 選 了 隸 屬 於 Universal Access i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人機互動的普及方面)裡其中的「BCI:Application Interfaces and Environments」,由荷蘭 Twente 大學的教授當引言人,有奧 地 利 、 荷 蘭 、 西 班 牙 、 新 加 坡 大 學 的 研 究 代 表 們 , 針 對 「Social Environments, Mixed Communication and Goal-Oriented Control Application Using a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 、 「 Towards Standardized User and Application Interfaces for the Brain Computer Interface」、「EEG-based Personalized Digital Experience」等等議題進行

報告。使用腦 - 電腦介面瞭解社會環境,混合通信和目標定向控制應用,這邊

也有一個比較新的名詞出現:BCI(Brain-Computer Interface)。它是藉由 EEG electrode system 來取得相關數據。或者是邁向標準化的用戶和應用程序 界面的腦電腦介面,亦或是腦波為基礎的個性化數位體驗,所強調的都是在探 詢腦波輸入輸出與產品介面與人類感知的影響,在外在的聲音、影響等刺激之 下對於腦波所產生的影響與情緒變化。

(12)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2011 12

圖、BCI:Application Interfaces and Environments session

本 日 最 後 的 時 段 裡 , 我 們 則 是 一 樣 挑 選 隸 屬 於 Design, User Experience, and Usability ( 設 計 , 使 用 者 經 驗 與 可 用 性 ) 裡 其 中 的 「Revisiting User Support」session 子題欄聆聽看看,引言人是紐約州立大

學阿爾巴尼分校的Emilie Gould 教授,發表者中有兩位並未出席報告,僅僅由

日本 NTT 公司與大學的合作研究案、還有一位德國的研究者發表有關「Study

of User Interface for Browsing Web Contents that Considers the Cognitive Features of Older User」、「The Layout for the User-friendly Manual:Case Study on an Internet Set-up Manual」、「Smart User Assistance Based on Dynamic Model Composition」等等議題的研究。但 是對老年者來說,應該不是只針對現有的網路瀏覽架構模式把它變成書籍翻頁 的瀏覽方式而已,雖然老年者或許會比較習慣類似書籍的翻頁方式,但真正來

(13)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2011 13 說,或許應該討論的是老年者怎麼樣從現有的網頁架構下密密麻麻的文字,很 快速或很清楚的去查出或看出他們所需要的訊息所在,以便正確的選擇項目。 而安裝手冊的編排設計上,可以由使用者習慣的調查方式著手,將大部分使用 者習慣的安裝手冊方式來編排,這樣也可以避免安裝錯誤的機率產生。基於動 態模型組成來輔助使使用者更聰明的使用,像是會議室、使用者數量、或會議 式的設備狀態等等,透過虛擬與更聰明的環境方式,透過動態模型來瞭解情況。 但是這兩天大致上聽下來,有蠻多的是在講一些概念,研究裡面並無法看到實 際的數據來驗證他們的想法。

圖、Revisiting User Support session ◎ Parallel Session 議程第三天(7 月 14 號):

由於今日是整個大會的最後一天,還是有許多有趣的研究議題可以聆聽, 所以我們挑選了一個Digital Human Modeling 領域裡的「Driver Modeling」,

因為這個 session 裡大都為德國大學的研究者,而我們知道德國在汽車工業的

(14)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2011 14

道路駕駛系統的議題:「The Two-point Visual Control Model of Steering-New Empirical Evidence」,當道路呈現轉彎路面時,因直線(兩點可構成一 直線)產生變化,故可以運用在方向盤的轉向上,或許可以未來可以很穩定地 將車子自動轉向,而在夜間駕駛上,也可以透過道路標線的辨識,來提醒駕駛 者做轉向的準備,或許這樣的技術在不久的將來便會應用在比較高科技的汽車

上面,變成一個安全輔助系統。而其他也有運用 3D 模擬的狀況來建構整個道

路駕駛所可能遇到的一些情況,來進行安全性的討論。例如:「A Simulation

Environment for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Driver Models」、「What is Human? How the Analysis of Brain Dynamics Can Help to Improve and Validate Driver Models」、「Automation Effects on Driver’s Behavior when Integrating a PADAS and a Distraction Classifier」等等都是不錯的 題目。

圖、Digital Human Modeling - Driver Modeling session

到了下午,也算是這次研討會的最後階段,我們挑選了一樣隸屬於 Digital

Human Modeling 領域的「Product Design & Human Interface」聆聽,由 於產品設計對我們來說是最貼切,所以整個產品的設計與人的介面有很大的關 連性與探討。在這個 session 裡,很多在探討鞋子與足部的關係,十幾年前成 大也有做過類似的足部鞋子研究,況且國內也有相關的鞋類設計研究機構,雖 然他們的研究室以 3D 的方式去模擬探討,並加以改良設計出新款的鞋子,但 因沒有看到設計完的鞋子在去做相關的舒適度或是否會造成足部特別傷害的研 究報告,就無法知道透過他們這樣的系統設計,是否有用?。

(15)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2011 15

圖、Product Design & Human Interface session

最後一個時段的 session,在各會議室及走廊上以不如第一天人潮那樣的

熱絡,很多外國研究者已先行結束離場,但是仍有我的指導老師吳豐光教授當 引 言 人 主 持 的 一 個 session,也尚有 session 的發表學者與研究者。此

(16)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2011 16

session 為 Universal Access i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領域裡的 「Design Access in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裡頭剛好 也 有 同 屬 吳 教 授 門 下 的 另 一 位 博 士 生 發 表 有 關 「The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Sensory Outputs on the Driving Overtake Alarm System」,對 於駕駛系統提出一個預警的功能概念,其實另一方面,也可以再思考在道路行 駛時,如何主動式的提醒駕駛者對於消防車或救護車的禮讓行為,讓緊急救災、

救護車輛得以順利通行。另外也有其他的研究議題,誠如:「Exploration of

the Cultural Image of Chinese Form Using Culture Identity Design」、 「Virtual Design Elements of Photos on Taiwanese Female Clothing On-line Sales 」、「 Museum Exhibit Content Recommendation and Guidance System Focusing on Experience Design」等等有關人機互動的 概念研究。圓滿結束多日的研討會行程。

(17)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2011 17 4-3、 心得與建議事項 這次是學生第一次出國參與國際研討會,雖然在工作時期也曾多次造訪日 本與德國、義大利等地。但這次是第一次完全踏上美國本土,且用的是英語來 發表有關的研究,著實與過去工作上的專業術語明顯不同。因此面對來自於不 同國家的學者教授與研究代表們,有興奮也有點擔心的感覺。此外,透過這次 的研討會,讓學生了解外語能力與專業知識對於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外語能力 是像我們這種非英語系國家所長久以來存在的一大挑戰,面對以英語為母語的 使用者,聽說力的確有待加強,更遑論那些非英語系來的代表們所說的英語, 著實很難馬上理解他們的意思。此外,由於人因工程領域範圍很廣,唯有持續 加強專業知識,或者是針對有興趣有能力的領域慢慢自我成長。但透過參與國 際研討會,卻也讓我們看到世界各地的學者研究生們在何種研究領域上的執著, 或許哪天有新的概念與研究產出時,可以在國際上,讓世界看到台灣的研究能 力。 建議 國際大型的研討會是每個國家的教授與研究學生發表研究很好的機會,但由 於大都舉辦在較先進的國家,所以主辦單位通常都會挑選在國外的高級飯店 (支援餐點與會場或適當的住宿等),也因此費用上通常是高的嚇人,對學生來 說,無疑是一筆很可觀的開銷,即便我是工作之後再進修研讀博士班的研究生, 也會很擔心突然的這麼一大筆開銷。目前國內大學院校為了在國際學術上取得 較高的能見度,也往往會促使在校研究生積極參與國際研討會,然而補助的經 費有限或不足額,往往也會讓各個研究生卻步,但這也是沒有辦法改善的地方。 當然,若能在相關經費上大力支持學生赴國外發表,也是一個很好的政策。 電子檔:請檢附光碟或 E-mail 至:weicj@mail.ncku.edu.tw; chunpei@mail.ncku.edu.tw

(18)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2011 1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45 機器人 第四名 賴群凱 國立嘉義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勞動部勞動力 發展署雲嘉南分署. 45 機器人 第四名

Key words: Virtual community,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social network, word-of- mouth

CAD 機械設計製圖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esign-CAD) (職類代號 5). 依最近一屆或下一屆國際技能競賽指定所使用之

為向社會大眾說明面臨全球化社會及經貿自由化的意義與影響,提

在第 52 屆全國科展"旋轉硬幣的機率"

7 HPM 原是 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History and Pedagogy of Mathematics 這

社會 文化 意圖 手法.

Shih, “On Demand QoS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 for Mobile Ad Hoc Networks”, Special Session on Graph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