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社區總體營造的軌跡》,頁20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台灣社區總體營造的軌跡》,頁20"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The Study on the Use of Social Resource and Total Development of Rural Communities : 以 彰化縣埔鹽鄉大有社區為例

薛梨花、翁玉慧

E-mail: 360011@mail.dyu.edu.tw

ABSTRACT

In this study, the angle of social resources, analysis Changhua County Puyen Township Tayu community overall community mobilization model, and to explore the relevance of social resources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Through field research and participation in observation method to participate and create the activities of volunteers, household and resource units contractors people to conduct deep-level interviews, participation observation of community mobilization situation, to gauge solution Tayu community building, the origin, process and social resource mobilization strategic analysis of key social resource mobilization strategies and the overall community. In this article, the social resources within the community and the community of external resources, through action and mobilize and organize residents to use its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sources to promote community collective action.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found that: 1.Community development work if we cooperate with government policy, will be able to obtain more government resources to assist. 2.The enthusiasm of the community central figure in pay, is committed to the acquisition and integration of community resources, in order to stimulate community improvement. 3.Construction of the community to create a human resources network, help to improve the residents' community service and contribution. 4.Through the mobilization of community activities results could also contribute to more social inject.

Keywords : Changhua Tayu Community、community empowerment、rural communities、social resources Table of Contents

封面內頁 簽名頁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iv 謝誌v 目錄vi 圖目錄viii 表目錄xii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動機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3 第四節 研究流程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社區總體營造7 第二節 社會資源意 涵與種類14 第三節 資源動員理論21 第四節 社會資本理論28 第五節 與社會資源相關之研究34 第六節 大有社區概述38 第三 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0 第二節 文獻分析 52 第三節 參與觀察法 53 第四節 深度訪談法 55 第四章 大有社區營造 歷程 第一節 大有社區營造緣起 62 第二節 環境景觀營造 66 第三節 人文教育營造 80 第四節 社福醫療營造 89 第五節 環保 低碳社區營造 96 第六節 社區產業發展 102 第五章 大有社區的社會資源運用分析 第一節 社區社會資源的取得模式分析 110 第二節 社會資源動員分析 125 第三節 無形社會資源的形成分析 135 第四節 小結 14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43 第二節 建議 146 參考文獻 149 附錄一參與觀察記錄表 156 附錄二-1大有社區理事長訪問記錄 157 附錄二-2大有社區村長暨 前任理事長訪問記錄 164 圖目錄 圖1-1 研究流程圖 6 圖2-1 大有(社區)村街道簡圖 40 圖2-2 大有社區發展協會組織架構 圖及班隊負責工作 45 圖3-1 研究架構 51 圖4-1 健康公園 70 圖4-2 綠蔭廊道 70 圖4-3 六角亭 70 圖4-4 營造前破舊的豬舍 71 圖4-5 營造後的築巢書院 71 圖4-6 入口新貌竹造牌樓 72 圖4-7 入口處環境美化與導覽圖設置 72 圖4-8 築巢書院入口處施工 中 73 圖4-9 築巢書院入口處施工後 73 圖4-10 築巢書院入口改善工程造型花台 73 圖4-11 築巢書院改善工程入口處植栽 73 圖4-12 陳家古厝前之生態池 74 圖4-13 生態池周邊之營造 74 圖4-14 營造前陳家古厝前庭(一) 75 圖4-15 營造前陳家古厝 前庭(二) 75 圖4-16 營造後陳家古厝入口意象 75 圖4-17 營造後陳家古厝入口處 75 圖4-18 營造後陳家古厝前庭 75 圖4-19 人文丁巷前庭營造前(一)76 圖4-20 人文丁巷前庭營造前(二)76 圖4-21 人文丁巷前庭營造後(一)76 圖4-22 人文丁巷 前庭營造後(二)76 圖4-23 竹管厝周邊營造前 77 圖4-24 竹管厝周邊營造中 77 圖4-25 竹管厝周邊營造後 77 圖4-26 竹管厝 營造中 77 圖4-27 竹管厝營造後 77 圖4-28 中州科技大學協助社區裝設太陽能燈 77 圖4-29 鼎天磚地戲水區準備動工 78 圖4-30 鼎天磚地戲水區營造中 78 圖4-31 鼎天磚地戲水區營造後 78 圖4-32 文藝綠廊 79 圖4-33 口袋公園 79 圖4-34 昌賜公 園 79 圖4-35 文昌學堂 79 圖4-36 候車亭及花臺 79 圖4-37 築巢書院旁的竹棚架 79 圖4-38 老師說明導覽解說技巧 81 圖4-39 跳鼓陣上課情形81 圖4-40 書法班上課情形 81 圖4-41 二胡班上課情形 81 圖4-42 社區文史調查員和老師討論村史調查工作 83 圖4-43 埔鹽鄉大有陳順昌號古文書專籍 83 圖4-44 陳書日先生與其自製的?仔絃 85 圖4-45 陳瑞堂先生的環保創意作品 85 圖4-46 陳水蒿先生及其獅頭作品 85 圖4-47 大有社區導覽地圖85 圖4-48 社區簡介摺頁 86 圖4-49 大有社區導覽手冊 86 圖4-50 大有社區社區報 87 圖4-51 藝術展到我家活動 88 圖4-52 行動藝廊展 88 圖4-53 元宵節辦理認識社區尋寶活動 89 圖4-54 大有風情、大有看頭攝影活動 89 圖4-55 多元就業人力協助老人用餐料理工作 91 圖4-56 老人用餐情形 91 圖4-57 農 家樂練習情形 94 圖4-58 社區劇場話劇人生上課情形 94 圖4-59 樂活人生電腦學習課程 94 圖4-60 暑期安親班電腦課上課情 形 94 圖4-61 安親班老師帶領學童上活動課情形 94 圖4-62 環保拼布上課情形 96 圖4-63 舊物新裝縫紉班上課情形 96 圖4-64 環保志工一大早就開始掃街 97 圖4-65 環保志工打掃陳家古厝前廣場 97 圖4-66 阿公阿媽是清淨家園的主力 97 圖4-67 小朋

(2)

友和阿公阿媽一起來清淨家園 97 圖4-68 中州科技大學師生到社區做社區服務(一)98 圖4-69 中州科技大學師生到社區做 社區服務(二)98 圖4-70 廣告看板變身風車研習 98 圖4-71 省電日光燈使用宣導 98 圖4-72 馬桶省水裝置宣導 98 圖4-73 林 務局擴大植樹活動 99 圖4-74 員鹿路兩旁植樹活動 99 圖4-75 陳家古厝前植樹活動 99 圖4-76 簡易生物碳爐 101 圖4-77 生物 碳爐灶 101 圖4-78 志工們一起製作番薯粉包 103 圖4-79 蒸好的番薯粉包 103 圖4-80 以祖先智慧為師的農作工法 104 圖4-81 志工自製的米袋 105 圖4-82 朝陽科技大學設計的米袋禮盒包裝 105 圖4-83 朝陽科技大學設計的米袋真空包裝 105 圖4-84 社 區製作的芋粿 106 圖4-85 大擘技師事務設計的芋粿包裝禮盒 106 圖4-86 社區志工們一起紮草 106 圖4-87 小朋友一起來體驗 挑草 106 圖4-88 草囤完成了 106 圖4-89 阿公阿媽搭建草棚棚架 107 圖4-90 搭乘牛車體驗活動 107 圖4-91 社區風味餐烹煮情 形 107 圖4-92 插秧體驗活動(一)107 圖4-93 插秧體驗活動(二)107 圖4-94 志工們綁草棚情形 108 圖4-95 搭建竹棚架情 形 108 圖4-96 蓋草棚情形 108 圖4-97糯米販售情形 108 圖4-98搭牛車體驗活動 109 圖4-99農家樂表演情形 109 圖4-100割稻 體驗活動(一)109 圖4-101割稻體驗活動(二)109 圖5-1 訊息傳遞方式 138 表目錄 表2-1 台灣地區社區總體營造相關計畫 的推動的歷程 11 表2-2 社會資源的分類 20 表2-3 與社會資源相關的研究論文 34 表2-4 彰化縣社區總體營造工作小組推動相 關計畫 47 表3-1 社區內部訪談名單 56 表3-2 社區外部訪談名單 57 表4-1 大有社區營造之重要紀事 64 表4-2 大有社區社區醫 療保健講座及義診活動 92 表4-3 大有社區學習及文康活動內容 93 表4-4 社區辦理的婦女學苑學習課程 95 表5-1 志工取得模 式分析 115 表5-2 大有社區組織班隊運作情形 117 表5-3 大有社區外部資源提供之單位與內容 121 表5-4 大有社區外部人力 資源取得情形 123 表5-5 大有社區外部財力資源取得情形 124 表5-6 社區資源調查社會資源動員情形 126 表5-7 雇工購料社 會資源動員的情形 127 表5-8 社區服務動員情形 128 表5-9 節慶活動辦理資源動員情形 131 表5-10不固定性社區大型活動之 社會資源動員情形 132 表5-11協助政府單位辦理活動動員情形 133

REFERENCES

一、中文部分: 1.文建會(1999)。《台灣社區總體營造的軌跡》,頁20。台北:文建會。 2.王玠、李開敏、陳雪真合譯(1998)。Ballew, J.

R. & Mink G. (1996)著。個案管理。台北:心理。 3.王甫昌(2000)。台灣族群關係的社會基礎調查研究執行報告。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 研究所。 4.王育敏(2006)。非營利組織建構社會資源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 115 期,頁150-160。 5.王仕圖(2007)。社區型非營利 組織資源動員與整合:以社區發展協會為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第5卷,第2期, 頁103-137 6.朱美珍(1999)。台灣社區發展的歷史過程 與未來發展。人文學報,第4 卷第23 期,頁64-65。 7.朱柔若(譯)(2000)。方法論的意義。載於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 頁117-169。台北:揚智文化。(原著:Neuman, W. Lawrence (1997).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8.任凱

、王佳煌合譯 (2005)。John Lofland 與Lyn H. Lofland原著。質性研究法:社會情境觀境的觀察與分析(Analyzing social settings--A guide to qualitative observation and nalysis)。台北:學富。 9.李建興(1984)。運用社會資源協助社區發展可行途徑之研究。 中華民國社區發展 研究訓練中心。 10.李宗派(2000)。 探討社會資源之開發與管理原則。社區發展 季刊,第89期,頁53-61。 11.李月華(2011)。行政 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新活水雙月刊,第 34期,頁4。 12.何明修(2003)。政治機會結構與社會運動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第37期,頁38-80。 13.吳萬益(2000)。企業研究方法。台北:華泰文化總經銷。 14.林勝義(2011)。社區工作。台北市:五南,頁178

。 15.林振春,王淑宜(2004)。社區營造與傳播。臺北市:師大書苑,頁63-64。 16.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 主義研究實例。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17.胡龍騰、黃瑋瑩、潘中道 合譯(2000)。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Ranjit Kumar原著。台 北:學富文化。 18.翁毓秀(1991)。如何發掘與運用社區(會)資源。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19.徐錦鋒 (2003)。 社會 個案工作---理論與實務。 臺北市: 五南。 20.倪葆真(2004)。活化鄉村社區組織之推動。農政與農情,第148期,頁29-32。 21.陳其南

(1995)。社區總體營造的意義。宜蘭縣「社區藝文活動企劃人才研究會–基礎班學員手冊」。 22.陳其南(1996)。「台灣地區推動 社區總體營造的經驗」。1996年12月發表於九六年台北國際社區教育學術研討會,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 學系暨成人教育研究中心主辦,台北。 23.陳武宗(1992)。醫院醫療補助運用社會資源之分析。中華民國醫務社會工作學刊,第2期,

頁17-23。 24.陳武宗(2009)。醫院社會工作部門社會資源運用與倡導經驗 回顧。社區發展季刊126 期,頁20-33。 25.陳金貴(1993)。美 國非營利組織的分析。行政學報,第 25期,頁27-46。 26.陳金貴(2005)。營利組織與社會資本。公共行政與社會資本圓桌論壇(四)。

台北: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 27.陳東升、陳瑞容(2001)。跨族群的社會連結:工具理性行動邏輯與社會結構的辯證。台灣社 會學刊,第25期,頁1-53。 28.陳榮德(2004)。組織內部社會網絡的形成與影響:社會資本 觀點。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博 士論文。 29.陳蓓倫(2006)。社區組織間資源網絡關係對社區發展影響:以高雄縣六龜鄉中興社區為例。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碩士 學位論文。 30.陳奕伶(2008)。社區發展協會的政治關節-以DT 社區為例。TASPAA夥伴關係與永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 31.張英 陣(1998)。社會福利社區化的理論與原則。社會福利社區化論文集。台北市:社區營造學會。頁70-95。 32.張英陣(2000)。社區資源網 絡建構的原則與方法。收錄於施教裕主編:推動社會福利社區化實務工作手冊--社區資源網絡建構篇。台北:內政部。 33.張莉姍(2000)

。災後重建工作社會資源整合之研究─以南投縣中寮鄉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34.張台科等

(2009)。農村社區公共建設施政計畫成果總報告。台中市:內政部土地重劃工程處。 35.黃煌雄、郭石吉、林時機(2001)。社區總體 營造總體檢調查報告書。台北市:遠流。 36.黃源協(2006)。社會資源網絡建構與個案研究管理實務-以中部四區為例。社區發展季刊

,115 期,頁 65-75。 37.黃源協(2009)。社區資產與網絡建構-兼論社區工作者在網絡建構中的角色。社區發展季刊,126 期,

頁136-150。 38.黃源協、劉素珍、莊俐昕、林信廷(2010)。社區社會資本與社區發展關聯性之研究。公共行政學報,第三十四期,

頁29-75。 39.曾家鈺(2007)。社區資源整合發展為環境學習中心可行性之研究—以花壇鄉魚苗寮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 40.劉弘煌(2000)。社區資源的開拓、整合與分配。社區發展季刊,第89期,頁35-52。 41.蔣曉珮(2009)。社會

(3)

資源與資源網絡之相關性。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2.蔡宏進(1991)。社區原理。台北:三民。 43.蔡宏進(1996)

。社區發展中對社區組織的運用。社區發展季刊,第75期,頁135-143。 44.羅正杰(2007)。國軍心理衛生中心與公部門社福組織之資源 連結策略研究。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1.Bourdieu, P. (1986). “The forms of capital” in J.G.

Richardson, ed., 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New York: Greenwood. 2.Coleman, S. J. (1988). 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h Human Capital.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4, 95-120. 3.Edwards, Bob and John D. McCarthy (2004).

“Resources and Social Movement Mobilization.”pp.116-152 in The lackwell Companion to Social Movements,edited by David A. Snow, Sarah A. Soule, and Hanspeter Kriesi. Oxford, UK:Blackwell Publishers. 4.Fireman, Bruce and William A. Gamson (1979). Utilitarian Logic in the Resource bilization Perspective. In Mayer N. Zald and John D.McCarthy (eds.), Dynamics of Social Movements p.8-44). Cambridge:Winthrop Press. 5.Galaskiewicz, Joseph (1979). The Structure of Community Organizational Networks. Social Forces, 57(4), 1346-1364. 6.MacGillivray, A.,

& Walker, P. (2000). Local social capital: Making it work on theground. In S. Barron J. Field & T. Schuller (Eds.), Social Capital: Critical Perspectives(pp.197-211).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7.McCarthy, John D. and Mark Wolfson (1996). Resource Mobilizationby Local Social Movement Organizations: Agency, Strategy, andOrganization in the Movement Against Drinking and Driving.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61, 1070-1088. 8.McCarthy, John D. and Mayer N. Zald (1977). Resource Mobilization andSocial Movements: A Partial Theory.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82, 1212-1241. 9.Milofsky, Carl, and Frank P. Romo (1988). The Structure of Funding Arenas for Neighborhood Based Organizations.

in Carl Milofsky (eds.) 10.Putndm, R.D.(1993), Making Democracy work, Princeton, New Jersey: B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1.Sagawd, S. J Segal, E(2000), Common interest Common Good: Creating Value enough Business and Social Sector Partnership. Boston, Macsachusetts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2.Salamon, Lester M. (1995). Partners in Public Service: Government-Nonprofit Relations in the Modern Welfare State.

Baltimore: Johns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3.Sagawd, S. J Segal, E(2000), Common interest Common Good: Creating Value enough Business and Social Sector Partnership. Boston, Macsachusetts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三、網路部分: 1. 大有社區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ta-yu/article?mid=2665&prev=2669&next=2651&l=f&fid=123 2. 台灣社區通網站 http://sixstar.moc.gov.tw/blog/a667520/mapGuideAction.do?method=doMapGuide 3. 社區資源網:

http://921.yam.org.tw/community/about/about_01.htm 4. 信義房屋網站: http://www.taiwan4718.tw/event.php 5. 彰化縣埔鹽鄉公所網站:

http://www.puyan.gov.tw/index.aspx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Help pupils create paradigmatic associations by introducing the superordinates of different sports (e.g. water sports, track and field events, ball games) and guiding them to

Design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projects that require students to evaluate, extract, organise and synthesise information and idea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and create new ideas

• to develop a culture of learning to learn through self-evaluation and self-improvement, and to develop a research cultur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section29-8,we saw that if we put a closed conducting loop in a B and then send current through the loop, forces due to the magnetic field create a torque to turn the loopÆ

Due to the scope of anattan is very deep, very wide,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and difficult to realize, the method of arriving no "ahamkāra, mamamkāra and mānânusaya"

Due to significant price declines in women’s clothing, rent of housing and electric household appliances, the indices of CLOTHING AND FOOTWEAR, RENT AND HOUSING EXPENSES an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status of the emerging fraudulent crime and to conduct a survey research through empirical questionnaires, based on

Nowadays, the bill of parents’ participation in educational affairs has given parents the right to participate in educational affairs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ir childr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