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徽派民居的形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二章 徽派民居的形成 "

Copied!
5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二章 徽派民居的形成

第一節 古徽州的歷史源起

一位歙人曹文埴(1735~1798),曾經作了一首詩描寫徽州“墟 落",詩中寫到:青山雲外深,白屋煙中出。雙溪左右環,群木高 下密。曲徑如彎弓,聯牆若比櫛……如此一則短記,一首小詩,向 人們展向出一幅“古歙村落盛景圖"長卷。

談到徽州歷史背景,應從地源說起。古徽州的早期村落,是古越 人的聚居之地。隨著東晉開始的北人南遷,在《徽洲地誌》中明確記 載著播遷所至,荊棘初開,人皆古質,俗尚真淳,貽有人世桃源境 正是描述當時徽州人文環境情景。古徽州的山水清淑,正是縱情 山水的北方士族避禍的綠洲。

元代以後至明代中期,古歙村落以小農經濟為主,耕耘自主,

與世隔絕。明代弘治至清代道光年間,即 15~19 世紀間,古徽州村落,

山朗水麗,屋宇麟次;高閣結構,檐牙摩空;燕亭閑館,笙歌停云。

彷彿市井,隱若壯邑,這時是古徽州村落發展的鼎盛時期,此番氣象 與農業性村落景觀已有了很大的不同。

究其原因,主要是明清時期徽商經濟和徽州文化的發展,使得古

(2)

歙村落得到相應發展,並形成了獨特的村落型態。顯而易見的,徽商 經濟和程朱理學及風水說是構成古歙村落的重要因素,並由此產生了

名山尚富金銀氣,環堵優聞雅頌聲的典型村落型態。然而逮至清 咸三十年間,由於清廷對太平天國的戰爭,古徽洲村落遭到嚴重毀 損。此時徽商已開始衰退,村落因此更加蕭條,直到清末也未能完全 復原。

掩卷沉思,不禁想起了近代科學地理學的奠基者李爾特1(Carl Ritter 1779~1859)的一段話:“地球上人類的每個物質成就,不論 是一間房屋,一個農庄或一個城鎮,都代表著自然和人文因素的綜 合。"2古歙村落的發展正如一面鏡子,從中折射出自然地理環境和 人文環境文化風俗對村落發展的影響。

古村鎮聚落型態都是在特定的自然地理條件以及人文歷史發展 的影響下逐漸形成的。村鎮型態及其景觀正是這種自然、地理和人 文、歷史特點的外在反映。當我們觀察皖南古村落景觀所呈現的豐富 形式和風格,我們很難用單一的原因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釋,因為這其 這些錯綜複雜、千變萬化的因素的影響,才產生了具豐富特色的村落

1 在近代地理學中﹐他最早闡述了人地關係和地理學的綜合性、統一性﹐並奠定了人文地理學的 基礎。

2《地學通論》第 1 卷 P138﹐又名《地球科學與自然和人類歷史》﹐全稱《地學通論﹐它同自然 和人類歷史的關係﹔或普通比較地理學﹐自然和歷史科學研究與教學的堅實基礎》﹐1817 年出版

(3)

景觀。

人類的居住型態、包括住房及聚落型態主要是由社會、歷史、文 化等因素所決定的,總的說來,民居及村鎮聚落型態不外由兩個方面 的因素所決定:其一是自然環境因素,其二是社會環境因素,以下是 本論文對徽州自然環境與民居聚落形成關係的闡述。

第二節 古徽州的自然環境

在影響建築形態的自然環境因素中,地形和地貌的變化,對於民 居及村鎮聚落型態的影響是十分明顯的。特別是在山區或丘陵地帶,

這種影響尤為突出。我們知道,中國傳統的文化,一直是崇高農業生 產的,人口中的絕大部分都依附於土地而從事著農業生產勞動,過著

「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所以對農民來說,土地便成為他們 最為寶貴的生產資源和財富。因此,山區人民,凡有可能都儘量把較 為平坦的土地留給農田,而把住房修建在不適合於當作農田的坡地 上。徽州居民亦是如此,但他們有更多的人選擇離家到外從商。此外,

由於建造住房又多由一家一戶單獨經營,勞動力十分匱乏,沒有能力 對自然地形做出較大的改變,所以只好順應地形隨高就低地修建住 房。即使有少數比較富裕的大戶人家,也多受到傳統的『天人合一』

(4)

的觀念影響,對自然取尊重的態度,不願大興土木去改變現狀,而是 按風水先生的勸告去『擇』基建屋。這樣,不僅從單體建築看齊外觀 很豐富變化,特別是從整個村鎮的景觀看,則更高低錯落而層次分 明,且不論是點狀聚落還是線狀聚落,其特點都是和山水關係密切,

互相交融。

在中國大陸九百六十餘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約有2/3為 山地,它遍及於西南、東北、東南、西北以及華東、中原等部份省 區。由於地質構造不同,有的巍峨險峻;有的宏偉壯麗;有的秀麗 挺拔,各呈不同的風姿,有相當的民居和村鎮聚落便散落地分佈於 其間。徽州地處山地丘陵之中,其西北部是黃山山脈,東南部則是 天目山和率水,新安江及其支流則婉蜒期間。域內丘陵的面積佔十 分之九,盆地面積僅佔十分之ㄧ,卻居住著域內多達半數以上的人 口,故皖南徽州地區素有 “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加田園"

之稱,田地太少人口多,所以早先的人民很貧窮,鰴商興起後才改 變其村落生活樣貌,浙皖一代的山地民居,多分部於臨水的江畔河 邊,如漁梁垻,也有自鑿人工湖以利居住的,如宏村。許多村鎮均 背山面水,既能利用水路交通的方便條件,又能在水邊浣紗、汲水、

洗衣、淘米,既方便生活,還可借山為背景來烘托村鎮景觀,已獲 得極為濃厚的生活氣息。

(5)

位於皖南山地的村鎮,不僅在村鎮的整體景觀上顯現出獨有特 色,而且其內部景觀變化也極其豐富多彩。這是因為山地的地形變 化十分複雜,各單體建築為節省勞力,都盡力利用自然環境所提供 的坡、岩、溝、坎、澗、谷等獨特地形,或以支柱跨越其上,造成 輕巧、通透的效果,或就地築台而使建築物高低錯落.加之平面排 列參差不齊,道路曲折盤迴,聯通上下將通的石階縱橫交錯,可以 想像,其建築體型與外部空間的變化該是何等的複雜!皖南山地村 鎮,由於地形的起伏,後一層建築往往高於前一層建築,由於層層 重疊,所以從遠處看,便可以分出許多重層次。此外,山地村鎮由 於地形起伏還可以為人們提供極豐變化的仰視、俯視效果。

與山相對應的便是水,它也是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在沒有 現代設施的農村,水的用途之廣,實在是難以估計,大凡飲用、坎 事、養魚、養鴨、種藕、種菱、灌溉、洗衣、飲牛乃至交通等活動 都離不開水。所以傳統的農鎮村聚落,凡是有條件的都盡量靠近水 源,仍至臨水而居。正是由於這樣的原因,或許皖南村鎮景觀便與 水結下不解之緣,並因水而富有詩情畫意。「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所描繪的,正是這種情景。安徽的屯溪以及 浙江富春江兩岸均有不少村鎮沿河而建,並借山清水秀的自然環境 的襯托,而使村鎮景色更加秀麗、嫵媚。

(6)

此外,在氣候上, 皖南徽州因為山區多風雨又潮濕,所以居 民多將建築物的牆面塗上白琧以御雨,而宅與宅之間往往有設高低 錯落的馬頭墻用以防火,屋頂則是用耐水性較高的青瓦鋪成,於是 在皖南的山區每個有人居住的角落,便成了青瓦和粉牆對比交織成 的黑白色調,點綴著動態活潑層層疊疊的馬頭墻,皖式建築在這山 村丘陵地,找到了它最好的發揮空間!

從不同地形、地貌的角度來分析其對於民居的影響。他們唯一所 能做到的,就是向自然讓步,這就是說要使自己所建的房子儘量地「屈 從」於各自地段的地形條件,然而地形是千變萬化的,所以房子的樣 式也必然跟著地形而變化無窮。

第三節 古徽州的人文環境

皖南地區在宋、元、明、清時期,被稱為徽州,是中國開發較早 的地區之一,歷史悠久,就拿徽州的黟縣來說,它在秦代時就已經設 立了,並且近兩千年中並未更改過縣名,這在整個中國都是很少見 的。唐代時,徽州曾包括歙縣、休寧縣、黟縣、積溪縣、婺源線、祁 門等六縣,因此被稱為“一府六縣"。

歷朝歷代的不斷開發,自然創造皖南地區的繁榮,徽州文房四

(7)

寶、新安畫派、徽派園林等,都曾盛及一時。明代戲曲家湯顯祖(1550

~1616)1還曾因不能應友人之約去徽州,遺憾地寫下一首詩:“欲 識金銀氣,多從黃白遊,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金銀"指富貴

“黃白"則是指黃山和白岳2,這不但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徽州 盛狀,同時也描繪了徽州令人嚮往的優美的自然山川景致。

富庶的生活帶來的是人口的增多,因此使得耕地面積相對減少,

很多徽州人只好外出經商謀生。大約在明代中葉以後,徽州人開始經 營鹽業,進而操縱了長江中下游的金融,很多的經商者身家達百萬,

而且商人們都將所賺錢財帶回家鄉,用以置宅院,建祠堂。這使得當 地民居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當然,錢財有了,可是土地並未能如錢財般增加,因此建築面積 自然受到地少的限制,而人們又不想把房屋建的太小,所以只好將中 心院落縮減,如此一來,院落就成一個天井形式了。再加上,男人在 外經商,家中只有妻小,房子就要格外的私密,所以房子以高牆圍合,

只留有一個小小的出入口。這就是皖南民居最主要特點。

此外,由於人們外出經商,不再經營土地,自然也就無需農具,民居 內也不在設置存放農具的空間。取而代之的是雕樑畫棟、書畫滿堂。

1 明戲曲家 著有傳奇《牡丹亭》、《邯郸記》、《南柯記》、《紫钗記》,合称《玉茗堂四夢》

2 白岳,即齊雲山,位現今安徽黟縣修寧境內。

(8)

較大的庭院中,還堆有假山,闢有水池,形成美麗的花園景致,民居 越發的精美考究。而這就是人文環境對民居建築的影響。

以下筆者就宗族的形成、徽商的崛起、亦賈亦儒、堪輿風水對建 築的影響,由此四方面論述古徽州的人文環境。

一、宗族形成:

徽州,峰巒環抱,澗路迂迴,村路田莊,星羅棋布,這一帶的低山丘 陵地理態勢,很自然地使我們想起了晉代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描寫 的景象︰「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捨船從 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 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早在晉代,

中原地區就有一些世族為避免戰亂,隱居到這個地方,幾戶、幾家慢 慢地形成了以家族血源關係為核心的一個個村落,散佈在溪山環峙,

秀峰疊翠的新安山水之間。這些遷到徽州地區的世家,大多以自己的 始祖或遷族為中心,聚居繁衍,形成宗族,並常以族姓來命名居住地。

當原居住地發生地狹人稠的矛盾時,就很自然地開始分開移居他鄉,

或者按房分散形成新的村落;或者累世同居。由於自然環境相當閉 塞,山區鄉村生活色彩平淡,而貧窮自給的自然經濟使個人和小家庭

(9)

在生活出現變故時,只有依靠大家族的力量才能解決,因此徽州地區

圖 1 宏村雷崗山遠望

自然成為中國家族制度極為盛行的地區,中國當代有一部電視劇,名為

《徽娘婉心》,故事中娓娓道來徽屯溪當時的社會生活環境。無論男 性女性,皆受宗法和家族禮數的牽制,家族儼然成為一個立法和執法 機構。

在南宋淳熙《新安志》裡,徽州就有“山限壤隔,民不染他俗"的記 載,表明徽州地區早已是一個具有相對封閉自立的人文社會。在徽州 鄉土村落,家族聚居的特徵是很鮮明的。傳徽州古文記載“徽俗士夫 居室多處於鄉,每一村落,聚族而居,不染他姓,其間社則有屋,宗 則有祠。",《徽州府志》1一書又有記載︰「如江村的江氏,豐溪、

澄塘的吳氏,潭渡的黃氏,山渡的程氏,稠墅、潛口的汪氏,傅溪的 徐氏,鄭村的鄭氏,唐模的許氏,雄村的曹氏,上豐的宋氏,棠樾 鮑氏等都是很著名的大姓人家。」,可見其宗族社會之壯大。

1《徽州府志》卷一 明 彭澤修 新文豐 民 74 P67

(10)

在徽州,一個村落往往就是一個氏族,每個氏族都有一本本刻工 精細、卷帙浩繁的宗譜、族譜、諜譜,記載著令人眼花撩亂的氏族親

圖 2 徽州村落

屬血緣關係。就像一棵盤根錯節、枝葉茂盛的大樹,每個人都可以在 這顆大樹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所要肩負的職責,甚至於那些不識幾個 字,沒有受到很多教育的人說起他所屬的宗族血緣,也是如數家珍般 的親切。

二、徽商的形成

從明代開始,徽州人漸漸不滿足單調貧窮的生活狀態,猶如明代 諺語所說;“以賈為生意,不賈則無望。"於是不斷有人芒鞋跣足,

以一傘自攜,艱難地從群山溪水間走出去闖蕩。到明末時已形成了一 個聲勢嚇的“徽商"集團。明末曾有人說“富室之稱雄者,江南則推 新安,江北則推山右。新安大賈魚塩為業,藏有至百萬者,其他二三

(11)

十萬則中賈耳。"明萬歷《歙志》稱,在正德以前,民間還是“婦人 紡織,男子桑蓬,藏獲服勞"的風氣,到了正德末嘉靖初,徽州人經 商之風始盛,“出賈既多,田土不重,操資交犍,起落不常"。於是,

原來田園牧歌般的純樸生活發生了急劇的變化,精致的宅院取代了簡 陋的草屋,荒僻的山村變成了浮靡的井市。

徽州人做生意的才能,主要體現於長途販運及經商方面。他們除 了經營傳統的茶、竹、木、瓷土、漆等土特產以及徽墨、歙硯、澄心 堂紙、汪伯玄筆等“文房四寶"以外,在塩業、典當、布業、木器業、

圖 3 徽商故里

糧食以及海外貿易等行業中多能見到他們奔波忙碌的身影。可以說在 清時期的“十大商幫"中,“徽商"是最富有的商人群體之ㄧ,他們 的足跡踏遍大江南北,長江中下游地區更是他們經商的勢力範圍。於 是“無徽不成鎮"這句俗語成為徽州人永遠的驕傲。這句話的意思是 說,一個地方倘若沒有徽州人,那只是一個村落,徽州人來了,就有 了店鋪,有了街市,有了商貿的往來,有了集鎮的形成,有了商貿的

(12)

繁榮。聽起來好像是一個傳奇故事,但徽州鄉間村落大量構築精美的 民居,至今仍是足以徵信的證據。

早期的徽商無疑是勤檢節約的,他們深知創業之不易,即使是經 商致富後,也勤儉不改其初。傳古文中記載有“如歙縣商人許尚質,

負擔東走吳門,浮越江南,至於荊,遂西入蜀。……為人淡泊,不境 芬華,歸既富後,兢兢力作,衣敞食蔬,強不五六十裡如貧時。",

但當徽商稱雄東南商界後,新生代的徽商們漸漸放棄前輩節儉的道 統,生活開始變的奢侈起來。一些人沒有把商業利潤轉化為資本,繼 續擴大經營規模範圍,而是擲千金地在家鄉疊石鑿池、築亭闢館,興 建起精致的住宅。也許,在這些徽商的眼中,這是多年飄泊他鄉、葉 落歸根的一種壯舉,這是人生財富的標誌,一生奮鬥打拼的報賞。儘 管他們在異鄉也購置家產,甚至還蓄婢納外家,過著淫侈靡爛生活。

三、亦賈亦儒

徽州很多地方始終十分尊重儒學,古諺中說:“彬彬然東南鄒 魯焉"。祁門則“士習蒸蒸禮讓,講學不瀆,誦說詩書,比戶聲明文 物,蓋東南屈指焉"。績溪“自朱子以來,多明義之學"。歙縣“秉 禮仗藝,自古為然"這或許和徽州是南宋大儒朱熹的故里有關係。徽

(13)

州人很看重朱熹,視他為“怪人",把他的理學及封建宗法思想和言 行作為家族的思想和行動的準則。儒家的“三網五常為大體",“明 君臣父子夫婦之倫"、“序親疏貴賤之儀"等教義,更是徽州村落各 家族製訂“族規"或“家典"的不二門法。

今天,我們在已有數百年滄桑的老房子裡分明能感受到儒家那份 濃濃的氣息,廳堂裡懸掛的對聯匾額,家具物件的擺設以及“三雕"

的內容,無一不給居家的人們以潛移默化的影響。皖南人家中常掛有 一些字畫對聯,內容如“世事讓三分天寬地闊,心田存一點子種孫 耕",“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快樂每從 辛苦得,便宜多自吃虧來";“讀書好,營商好,效好更好;創業難,

守成難,知難不難"…. 等。從這樣的對句中,可以深深地感受到那 些徽商,即使在平常的家居生活中也時時努力地去培養一種平易謙 和、堅毅忍耐的美德和信念。

在明清徽州人生活中,經商與讀書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事了。嘉慶 萬歷時期(1522─1620)文壇“後五子"之ㄧ的汪道昆,出身於商家,

當他談到家族歷史時說過汪氏家族十五代人在家鄉種田務農,到他曾 祖父時透過經商才發迹致富,於是致力於後輩們的讀書教育。汪氏家 族終於造就出了這樣一位馳騁文壇的驕子。當時徽州人的想法是父輩 先經商致富,然後子孫輩操儒業以助賈業,如果讀書失意,那麼還可

(14)

以“弛儒而張賈",從事經商事業,如此重複,一直到家族興旺發達。

出生於徽州商販之家的乾隆時期漢學皖派代表人物戴震(1736─

1795),也說他家鄉人“雖為賈者,咸進士風"。可見清代徽州商家 讀書之風的興盛。

圖 4 徽派民居室內擺設

儒而好賈,賈而好儒,這和徽州人信奉宋明理學的道統心理有很 大的關係。在儒風的熏拂下,那些在經商致富後的商人們,大多教育 自己的子孫要用讀書博取功名,為家族門楣生輝,甚至把它作為心目 中的“第一等大事"。傳鮑柏庭曾言及“世居歙東新館,……家初以 貧,奉養未能隆,後以業浙鹺,家頗錢裕"。“其教子也以義方,延 名師購書籍不惜多金。嘗曰︰『富而教可緩也,徒獲資財何益乎』,

所謂“雖十家村落,亦有諷誦之聲"1的景象,也正反映出徽州鄉村 那種丈夫在外經商,妻子在家教子的儒雅風氣。

錯誤!1《徽州府志》卷一 明 彭澤修 新文豐 民 74 P83

(15)

胡適在他的《口述自傳》中很深情地回憶起他母親對他青少年時期的 教育,認為這對他的一生有著重要的影響。據當時統計,從 1647 年 到 1826 年近兩個世紀中,徽州府產生了大約五百十九名進士(包括在

圖 5 徽商後代

本地中試和寄籍他鄉及第的),在全國科甲排行榜上名列五名至六 名。在這同期,江蘇省產生了一甲進士九十四名,其中有十四名自徽 州府,浙江一甲進士五十九名,有五名是徽州人。

圖 6 徽州古玩 徽墨 圖 7 徽州漆畫

除了讀書,腰纏萬貫的徽商還用大量的資金收聚文物古玩、金 石書畫,來裝點家居文化氣氛從而體現自己的儒雅風度。收藏古玩字

(16)

畫,總是認為年代越古的就越有收藏價值,反之則年代越近的其收藏 價值就差些,這大致是由於隨著時間的流失物稀為貴的緣故。而在明 代晚期,當代的瓷器,書畫價格一路上升,表明當時收藏市場的活躍 態勢,“海內十分寶,徽商藏三分",徽商的崛起並把大量資金投入 到收藏方面,由此引起收藏年代界限的變化,這是可以想像的。而也 正因為徽商的多金,才能打造日後輝煌精緻的徽派建築。

圖 8 徽州瓷器 圖 9 徽筆

四、堪輿風水觀對建築的影響

堪輿也稱為風水,主要是指古代人們在選擇住宅及陵墓等建築的 地點時,對氣候、地質、地貌、生態、景觀等各種建築環境因素的綜 合評判,以及對建築營造中的某些技術和各種禁忌的概括。

堪輿與風水說起來玄而神祕,並且從古至今一直都有極信仰堪輿 之人,認為住宅基地或墳地周圍的山川、風向乃至水流的形態。能決

(17)

定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禍福吉凶。

堪輿,具體來說是相地、占卜的意思。堪即勘,有勘察之意;輿 原指車或車廂,有負載之意,引喻為彊土和地道。在《淮南子.天文 訓》1中說:“北斗之神有雌雄,十一月始建於子,月從一辰,雄左 行,雌右行,五月合五謀刑,十一月合子謀德,太陰所居,辰爲厭日,

厭日不可以興百事,堪輿徐行雄以音之雌,故為奇辰。"此文中的堪 輿指北斗星神,由此可知堪輿家是利用天文與地理的對應關係方面的 學問來占卜吉凶的。《易經》云“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許慎在《淮 南子》注中曰“堪,天道也;輿,地道也。"《漢書.揚雄傳》中張 晏也認為“堪輿,天地總名也。"這些著述、注釋與記載均說明,古 人認為堪輿是門涉及天地萬物的學問,而古代的相地術中有相當一 部分內容與堪輿有關,所以後來堪輿便逐漸成為相地的代名詞了。通 俗地說,卽為風水。

相地術理論是建立在中國古代哲學中所謂“氣"的概念之上 的,古人認為宇宙萬物都能是由生氣成的。《淮南子.天文訓》中說:

“天地未形,馮馮翼翼,洞洞,故曰太始。太始生虛廓,虛廓生宇宙,

宇宙生元氣,元氣有涯根。清陽者薄靡而未天,重濁者凝滯而為地。"

1 西漢 劉安 許匡一著,台臺灣古籍出版 民 94 此書共 21 卷,天文訓為第三卷 是指在天地沒有形成之前,是萬物皆無的空虛與混沌狀態,後來

(18)

漸漸生出元氣,而元氣有別,其中輕的氣上升為天,重的氣下降為地。

“輕"、“重"之氣也就是陰陽二氣。有此,推及建築風水的選擇,

如要使風水好、建築活,則必要有“氣",氣既有本身之氣,更可以 想法設法“聚氣",聚氣成為風水學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郭璞《葬 經》都有“氣"的描述與進解選擇一個聚氣的地方下降,則人氣與氣 相通,便會得到安慰並能庇護生者,徽州人十分重視此說法。

原始社會後期,就有對優越地理的選擇了。當時人們由採集為主 的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時進入了以農耕為主的生活狀態,要求有穩 定的定居生活,因此也就產生了選擇居住位址的問題。水是生命之 源,所以原始人類所選居住地點多臨水,並且多是在臨水的臺地上,

這樣既可以防止洪澇,又方便取水用水。除人本身飲用水外,開墾農 田,種植作物,圈養牲畜也都離不開水,同時,人們還可以從水中捕 獲一些魚蝦。也因此,在現今所發掘的原始社會聚落遺址中,大部分 位於長江和黃河流域。

“風水"則無疑是堪輿眾多別稱中最為常用的一種稱呼,也是最 為人門熟知的一種較通俗的稱呼。堪輿術認為吉利的住宅與墓地要能 聚“氣",而“氣"在自然環境中,與風和水的關系最大。

宋至清各代,均以宋明理學、心學為哲學思想的主流。著有流 傳極廣的名篇,《愛蓮說》並以蓮自居的周敦頤,也有《太極圖說》

(19)

這類著作問世,其太極和陰陽八卦的圖式與闡釋理綸,還被風水學吸 收發揮。而指南針的廣泛應用,也使風水學的理氣內容更為繁複與充 實。 相宅相墓已與地理學相關系。

徽州人認為“堪輿術"對於宅地等的選擇很重要,從最初來說是 有它的道理的,這也是它能存在幾千年,並越演越烈的基礎。一般來 說,人們所擇的所謂“風水寶地",肯定是一個物質條件和自然景觀 都是極好的地方,它們大多能符合自然大氣候,是古人長期生活經驗 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

中國位處地球的北半球,歐亞大陸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這 樣的海陸位子有利雨季風環流的形成,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季風氣候 最明顯的區域之一,風向隨季節呈週期性轉換。冬季的時候,中國境 內大部分地區吹偏北風。古人雖然不能完全明瞭這些形成的原因,但 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去自然發現其規律性,如將房屋建在山坡的南

圖 10 徽派村落中的背山面水之勢

面,河流的北邊,那麼住宅既可以接納更多的陽光,又能躲避寒風,

(20)

不過,理想的地理環境與區域,並不是隨處可得的。人們在以不 同建築形式去適應自然環境的同時,還企圖借助某種超自然的神祕力 量從意念心理上獲補償。堪輿術的產生當是適應這種心理而起,其發 展也是順應了這種心理。堪輿在家對自然的觀察中,掌握了一些現象 的規律,並將這些規律應用於對地形的研究中,把它與其中神祕的跡 象關係在一起,便漸漸產生了帶有巫術色彩的風水學。

我國先民很早就有了對龍的崇拜。堪輿術借著民間人們崇尚

“龍"的風氣與觀念,極力發揮,將形體走勢逶迤曲折的山脈稱為龍 脈或山龍,而稱奔流的江河為水龍。同時,堪輿師也順著人們將龍看 作吉祥之物的思想,將龍山成為風水吉地。龍山的氣脈集結處被稱為 龍穴,如此龍穴作為墓地,則後世子孫便可得到吉祥與好運。古時傳 有“橫官龍穴生榮顯,借和穿龍主發財"之說。但堪輿術又稱,龍穴 只有富貴之人才能享受,而窮寒之人如果佔有龍穴,則不但不能得榮 華富貴,還會遭遇大禍。同一種地形會因人的貧富或貴賤有別,這顯 然是自相矛盾,自欺欺人之語。

堪輿術選擇在風景優美、物質豐富之地,如田地肥沃、樹木蔥郁、

溪水環繞、鳥鳴花香等處建宅(圖 11),是樸素唯物主義觀念,人在 這樣的地方生活自然比在繁亂骯髒之地更健康快樂,也更幸福久長,

這是有科學性的。但堪輿術中認為選擇在這個地方生活,或將家中死

(21)

者在這樣的地方埋葬,會給子孫後代帶來幸福吉利、富貴榮耀,則是 帶有迷信色彩的不可信的說法。

圖 11 徽州古村風水地

拋開堪輿術中的迷信成分不說,在古往今來的堪輿術中,其地 理和朝向方面的成分還是對徽州民居的營造有所幫助的。通過一些有 經驗的人來幫助選擇居民住宅基地與朝向等,還是極符合人們的生活 需要,並且極為舒適的住宅,都很講究寂靜的氣,氛與明亮寬敞的空 間效果。像坐北朝南利於接受陽光照射,屋後栽樹冬暖夏涼,前有流 水既方便使用又能產生清幽的氣氛,以院落圍合獨立、寂靜的。

人們至少要在所建築宅中居住上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多的可達幾 十年。所以居室內不一定要多麼富麗堂皇,但一定要使人感到舒適。

因此,堪輿術在這些方面的主張是很容易讓人接受的,而堪輿術中的 某些不實際、不真實的東西,也往往在這些較為科學的做法掩蓋下得 以存在。

皖南的傳統住宅大多帶有庭院。簡單到農村中平房圍合的小院,

(22)

複雜至城鎮富戶、官宦等的深宅大院。四面為合、自成一體的建築格

圖 12 徽派民居剖面示意圖

局,自然帶有一份寂靜、幽深之感。所以,從實際情況看,與其說是 受風水的影嚮產生了這種封閉式的住宅形式,不如說是這種因實際生 活需要產生的住宅形式,影響了風水師與堪輿術,更為確切。

房屋周圍繞以庭院,是皖南住宅建築的傳統。其建築規模可大可 小,因而能在任何形狀和大小的基地上興建,並能從生活實際出發,

因地制宜,用簡潔的形式構成豐富多彩,簡樸宜人的獨特風格。

中國傳統建築在長期的實際踐中,除了對自然環境的山、水、風、

陽光等因素有著嚴格的界定之外,就連植物對於住宅的影嚮,也有許 多耐人尋味的民諺和規律。在堪輿學中,植物被看作是一種“趨吉化 煞"的媒介。

中國南方很多村子的附近,都保留有一小塊青綠葱郁的林木,其中多 是松、柏、楠等長青樹,這些樹木是不可侵犯的,其關係著全村風水

(23)

命脈的風水樹,也叫“水口樹"。(如圖 15)

圖 13 徽派民居俯看示意圖 圖 14 徽派民居宅內天井一角

皖南徽州古村落棠樾村就有水口樹。按當地普遍流行的風水 說,棠樾的水設在村落的東南角,也就是八卦中的巽位。店因為此處 地勢較為平坦,爲了增加氣勢徹底把住關口,村民們在水口旁砌築了 七個高大的土墩,稱七星墩,敦上就種植有大樹以障風蓄水。

圖 15 婺源水口樹

(24)

與“吉"諧音,節日裡擺放就取其吉利、吉祥之意。椿樹易於生長而 長壽,所以有些地方盛行“摸椿"風俗,每到除夕的晚上,便讓小孩 子摸著椿幾圈,寓意快快長高,健康長壽。其他如靈芝草、梅花、槐 樹等,在民間也都是非常吉祥得植物。

其實,在有些時候,徽州人對於堪輿術的信奉,深摯是對其中的 迷信與巫術的信任,並不一定是人們的愚昧無知,而是人對於美好生 活的一種向往與追求。這也是堪輿與風水術得以廣泛存在的重要原因 之一。

第四節 徽州民居建築特徵 一、皖南住宅內外架構形式

說到徽派建築,往往指的是明清時期的徽商住宅居多。皖南的 商人住宅,是當地人外出經商以後建築的民居形式,此類民居的出 現,除了由當地的地理與自然環境等因素決定外,歷史條件更為重 要。不論是皖南還是中國各地都是如此。

皖南民居是中國民居中極為精美細致的一種民居形式。徽商的 富有是眾所皆知的,可是徽州可用的土地本來就少,徽商雖富有,但 土地卻並未能如錢財般增加,因此建築面積自然受到地少的限制,而

(25)

人們又不想把房屋建的太小,所以只好將中心院落縮減,如此一來,

圖 16 宏村月塘

院落就成一個天井形式了。再加上,男人在外經商,家中只有妻小,

房子就要格外的私密,所以房子以高牆圍合,只留有一個小小的出入 口。這就是皖南民居最主要特點。

此外,由於人們外出經商,不再經營土地,自然也就無需農具,

圖 17 徽派古建 石板巷

民居內也不在設置存放農具的空間。取而代之的是雕樑畫棟、

(26)

景致。民居越發的精美考究。皖南地區三面有山環繞,僅在西南面教 遠的山脈處留有缺口,這裡風水中被稱為“氣口",住宅應該面向這 個氣口,同時,偏西北方向冬季日照角度較小,日光可以更深地照入 房間之中,所以民居多朝南偏西 20~30 度。民居大多是一家一戶,較 少大型住宅。

圖 17 徽州派民居外觀一 圖 18 徽州派民居外觀二

(27)

圖 19 徽州派民居俯看外觀一 圖 20 徽州派民居俯看外觀二 皖南民居的造型,內部為樓房形式,聽堂為人字形屋頂,大多三 開間,中間開間樓上樓下都是不帶窗的敞廳形式。廂房是單坡屋頂,

樓上樓下都有槅扇門窗。無論是正房還是廂房,都是木結構朝向院 落,週邊一圈由高牆圍合。所有的屋頂都是向院內傾斜的,一旦下雨,

圖 21 徽州派民居俯看外觀三 圖 22 徽州派民居俯看外觀四

水都流向院子裡,呈“四水歸堂"之勢,喻意“財不外流",表達了 人們美好願望。院落四周的高墻是白色的,配上青黑色的屋瓦,被稱 為 “粉牆壁黛瓦"。墻體下部是石料壘砌的,石料雕鑿方整,所以 砌的墻面嚴密合縫。墻的拐角處下部有石料作保護,同時起著裝飾作 用。為牆上最富於變化的地方,是墻體上部以小青瓦作成的屋簷。此

(28)

線,而是安排一些臺階狀的折線,似馬墻的形式。並且折線変化多樣,

讓人百看不厭。

圍墻的前部正面是院落的大門。皖南民居主要的大門有兩種形 式,一種是門樓式,一種是牌坊式。門樓室大門,在門上部有一個凸 出的屋頂狀若門樓;而牌樓式大門則在大門的上方和左右的墻面上,

圖 23 牆面外觀

凸出一個牌樓形狀的裝飾(圖 23)。從細部來說,皖南民居主要由外 墻、樓面、屋面、地面、柱子、梁架及欄杆、樓梯等部分構成,另有 一些彩畫裝飾和內外簷裝修等。

皖南民居樑架多為彻上露明造,匠師們在適當裝飾的原則下把結 構與美觀融為一體,並保持了與其他部分的統一性。簡單的樑架作法 是穿斗式琴面月樑,較華麗的大型住宅樑架則採用穿斗、抬梁相結合 的做法,月樑粗大渾圓,並施以精雕細刻。而斗栱、鷹嘴、出檐等其 他構建的做法,也都極富於地方特色(圖 24、25、26、28)。

(29)

圖 24 古建元素 一

皖南民居上層窗口下常設有一圏雕飾精美的欄杆,面臨天井,其

圖 25 古建元素 二 圖 26 古建元素 三

造型優美,雕刻手法高超,並有很高的藝術性。普通欄杆的高度與窗 口齊平,最初的造型也比較簡單,但後來逐漸變為複雜華麗,充分利 用了木制品的特性:弧形的欄杆多在檐柱間置座版,欄杆本身向外彎 曲,凸出於簷柱外側,形如靠背,所以被稱為“吳王靠"或“美人 靠",其雕飾之精美非同一般。這些欄杆坐凳的裝飾,都是圍繞天井

(30)

圖 27 民居宅內一景 圖 28 古建元素 四

圖 29 木雕花窗圖 圖 30 木雕花門

皖南建築的各個單體民居居於一處,構成了一個村落,而皖南地 區盆地面積狹小,人們的宗族觀念很強,所以多聚族而居,形成居住 行村落,皖南村落較為重視水,以及村內道路的通暢,所以水口、水 系、巷道、廣場等,變成了其村落的構成要素。

皖南村落在村外 500 米左右的溪邊都有一片樹林,稱為水口,其 左右常有青山夾峙,具有守護村口的意思。水口的附近還常常建有一

(31)

些標志性的建築,如亭、牌坊等。唐模村就在水口處建有沙堤亭和牌 坊,後面還有一個小西湖,周圍古木參天、天然屏障,是皖南村落的 代表之一(圖 31)。

水是皖南村落極重視的,村落與水系有著緊密關係,人們不僅在 河道附近選定村址,還常常對水系加以改造,已獲得更為滿意的使用 效果。對水系的改造方法很多,如築堤、堆堤、挖池、分流、疏導等,

圖 31 徽派村落

而築渠引水則是最常用的方法,溪水沿巷穿越整個村莊或穿庭入室或 傍宅而過,既方便了人們的用水,也是村內木製房屋的消防來源,同 時也營造了一種民居與水相依相融的自然意境。更有些村落在流水的 一處挖掘池塘,成為水廣場,像宏村就以一個半圓形的水塘為中心,

一面安排建築了高大的佛院與宗祠,另三面則建普通民居,形成與水 為中心的開闊而寂靜的空間 。這些水系除了實用功能外,還多成為

(32)

村落民居顯出高低疏密來,增添建築聚落中的一種整體的美感與輕鬆 感。特別是盡端處,常點綴有拱劵、廊橋、牌坊等。

巷道多用青石板鋪築,以避免雨天地面過於泥濘,在村的巷道 上,往往建有更樓等具有特殊意義的建築,成為街巷空間的節點和轉

圖 32

折,同時,增加村落空間的層次感。村落中的廣場就像村中的水塘一 樣,是巷道某處的擴大,或是若干巷道的滙聚處,這些地方往往集中 交往、飲食、休息、游泳等多種功能,且店鋪雲集,熱鬧非凡(圖 32)

由民居的形式、色調及村落的小橋、流水等,可以看出,皖南民 居具有江南水鄉的清新幽靜情調,其色彩十分簡潔、素雅,就像一幅 幅傳統的中國畫。

(33)

二、建築元素特徵

皖南古村落,風格獨特。它擇地於青山綠水之間,與大自然融為 一體。古民居的建築藝術,體現典雅的徽派風格。房屋灰白黑的色調,

追尋一種祥和與澹泊;然而,房屋、門戶之間那重檐翹角的馬頭牆,

卻體現出屋主們內心難以掩飾的自尊。以下我們就其建築中特有的元 素:白牆、黛瓦、馬頭牆等加以討論。

(一)高牆粉壁

白牆因為徽州地狹,因此“高牆白屋"(圖 33)成為徽州民居 的一個獨特景現,又由於人稠,住宅只能“架閣而居",圍牆也隨之

圖 33

(34)

為了防止雨水的侵蝕,高牆外“塗白堊以御雨"。

(二)方正直線形式馬頭牆

馬頭牆和屋頂之間的關係十分密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本身 就是屬於硬山式屋頂的一部份,馬頭牆在村鎮景觀中的主要表現在三 處:

(1) 具有強烈的韻律節奏感,並且一再的重複出現

(2) 豐富了村落的立體輪廓線變化

(3) 具引人注視的動態

圖 34

另外,為了滿足防火的需求馬頭牆必須大大高於屋面(圖 34),這 便產生了其本身的外輪廓線多成跌落的台階形式。徽州古宅的宅與宅 之間往往有高低錯落的五疊式馬頭牆用來防火,徽州的馬頭牆(圖 35)

特別處在於它的造形輪廓簡潔、方正。一層層有如階梯排列於屋頂

(35)

上。大致這些高聳入雲馬頭牆是每家每戶各做各的,但建築工匠們卻 把這些有著實功能的封火山牆設計的爭奇鬥豔,意味深長,並且給它

圖 35 南屏

一個很吉利的名稱,叫做“五岳朝天",仰望著蔚藍天空下那些圖案 般的防火牆真是美極了。

(三)黛瓦

為中國較普遍的瓦型態,它是不上釉的普通青灰色瓦片,用陶泥 低溫燒製而成,呈青灰色故稱青瓦(圖 36),在徽州古村落,每戶屋 頂因使用青瓦,顯現出一片片灰藍色調,沉穩而高雅。瓦片可做成板 瓦和筒瓦兩種形式,其區別在於桶瓦的橫斷面是半圓形的,板瓦是平 面的,而前者的出現較晚。

儘管徽州這裡比較偏僻,交通不暢,卻有著濃濃的儒家文化氣 息,明清時期,那些富裕起來的徽商把經商累積的資金,花在家鄉購

(36)

圖 36 青瓦

走進徽州的住宅裡,只要隨便看一眼那些建築裝飾,比如雕鏤精美,

層次複雜的牌坊式門樓,天井裡有精美圖案的欄板,以及窗欞雀替等 等,都無法忘記徽商們是如何地揮金如土,怎樣地炫耀自己的富有。

而只有在華麗的裝飾中,才能清楚地感受到徽商家居生活的情趣。

圖 37 徽派民居瓦房

徽派古民居的建築藝術,體現典雅的徽派風格(圖 38)。民居灰白黑 的色調,追尋一種祥和與澹泊,它所呈現的景緻就像一幅清新而典雅 的“中國畫里的鄉村",也許,這正是湯顯祖為什麼苦於“無夢到徽

(37)

圖 38 南屏

州"緣故;或是現今住在高樓大廈中的人們,追尋“桃花源"之情结 的所在。

圖 39 洽舍

三、皖南古建之“三絕"與“三雕"

黃山白岳下的徽州古村落中,自清道光以後,早已隨著徽商衰 落,失去了昔日的店舖林立,酒旗飄揚,幢幢豪宅大院也已物是人非。

但是,僅從現存的徽派古建“三絕"-- 古祠堂(圖 40)、古民居

(圖 39)、古牌坊(圖 41)。它們和古建中的“三雕"─ 石雕、磚

(38)

圖 40

日下的輝煌,仍可遙想當年的顯赫耀目。那青山綠水團合環拱下的古 民居,粉牆矗矗,鴛瓦鱗鱗,棹楔崢嶸,鴟吻聳拔;那座落於古村落

圖 41 徽州歙縣坊群

央的古祠堂,宏連森嚴,威風凜凜,尊卑有序,追遠慎終;還有或屹 立於村口,或矗立於街衢,或站立在宗祠前的古牌坊,高大莊嚴,冷 峻悚人,將封建的倫理道德宣揚到了極至。

(一)三絕

說到馳名中外的古建築三絕,論民居,人們會立刻想到黟縣的宏

(39)

村與西递古民居;論祠堂,人們會如數家珍般地娓娓道來:如徽州區 呈坎的羅東舒祠,歙縣北岸的吳氏宗祠、石潭的敘倫堂,績溪縣大坑 口的胡氏宗祠,黟縣南屏的葉、李、程三姓祠堂群,休寧縣的王氏宗 祠、程氏宗祠、婺源縣的俞氏宗祠…..等;說到牌坊,徽州一府六縣 現存的就達一百餘座,作為用以宣揚封建倫理的物化象徵,有歙縣的 許國大學士坊、棠樾的忠、孝、節、義牌坊群、柔川的三孝節坊、績 溪的奕世尚書房、馮村進士坊等等。

(二)三雕

我們走進徽州的古村落,隨處可見徽建"三絕"和"三雕"。往 往是一村之中,"三絕"駢美。"三絕"因多有論述,故筆者將著眼 點放在"三雕"上,讓讀者一睹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這份珍貴遺 產的光輝和絢麗的色彩。

走進古徽州、古村落,櫛比鱗次的民居、祠堂、牌樓及亭台 塔橋之上,偏佈精美絕倫的木、石、磚雕藝術品。追究其“三雕"藝 術在古徽州興盛而臻完美,這與其獨特的人文社會經濟發展背景有密 不可分的關聯。

大體而言,明清逾 400 年間的徽商崛起乃至興盛。徽州的富商 巨賈們,在積聚起龐大的資財後,由於經濟中的封建性因素,使其不

(40)

圖 42 徽州石雕一 圖 43 徽州石雕二

圖 44 徽州木雕 圖 45 花雕漏明窗

“藏鏹至百萬者,其他二三十萬則中賈耳"的諸多徽商們,致富後 首先想到的,就是回到家鄉,建祠造樓,修築園林宅院。這樣就在客 觀上為“三雕"技藝的發揮提供極大的用武之地。素有“東南鄒魯 之稱的古徽州,原來是人文昌盛、人才薈萃,孕育繁榮於其間的新安

(41)

圖 46 木雕門板 圖 47 木雕斗拱

圖 48 徽派石雕

畫派、徽州版畫、徽州盆景等藝術成就及風格,對“三雕"技藝的發 展和提升又起到推波助瀾的巨大作用。而封建的宅邸等級制度,使諸 多富而不貴的徽商們,在建築體量上不敢僭越,而只好另辟蹊徑,在 有限的空間裡,追求精巧。在當時時代規定:“庶民盧舍,洪武二十 六年定制,不過三間、五架,不許用斗拱,飾彩色。"於是,徽州古 建中清新淡雅的“三雕“藝術成就層出不窮、多臻完美。 據徽州方 志記載:從事“三雕"技藝的工匠們,ㄧ般均勻集體活動,徽商在營

(42)

參加營建。這無形中也有力地促進了“三雕“藝匠們的技藝提高。

圖 49 石雕 圖 50 石雕

古建“三絕"中,最為常見的“三雕"藝術精品多附著在牌 防、石獅、石鼓、抱鼓石,須彌座、鴟吻、角獸、脊飾、門罩、梁枋、

漏窗、雀替、斗拱、槅扇、門窗、檐欄、挂落、欄杆等處另外,在諸 如神龕、家具、擺設等上也可以睹“三雕“技藝的神采。

徽州木雕在徽派古建上的表現,主要是通過樑架樑托、斗拱、雀 替、檐條、欄板、華板、窗扇等木質構件來予以展現的。大凡窗子下 方、天井四周的欄板、檐條,總是採用浮雕較多,其內容多為文學戲 曲故事有:《連環》《慶功堂》裡的八千歲程咬金和眾將官等;花鳥走 獸中有:鳳凰、牡丹、梅蘭竹菊、雄獅、鹿、象、鵲雀等(圖 48、

49、50);博古雅說中有:“暗八仙" (指八仙手中所持器物)、香爐、

瓷器等。在一明代民居中,沿著天井四周鑲嵌的一圈欄板上,雕刻有 含苞欲放的蓮辦,迎風起舞的秋菊;有麒麟、鸞鳳、游戎、仙鶴;有

(43)

鴣、鴨、鵝、豬、馬、牛、羊、兔;有壽星老人、和合二仙、仕女欽

圖 50

宴、車馬出行、舞東百戰等圖案。在歙縣城內斗山街上的一處清初民 居中,前堂廂房的窗欄上,木雕精細、形象生動。窗欞上雕有“暗八 仙",即張果老的漁鼓、何仙姑的荷花、鐵拐李的葫蘆、藍采和的花 籃、漢鍾離的陰陽寶扇、韓湘子的竹笛、呂洞賓的寶劍和曹國舅的檀 版;對面的門上雕有九隻活潑可愛的小松鼠,取名為“九松圖",古 代徽州人取“松"與“孫"的諧音,喻義多子多孫。

在樑托、斗拱、雀替上,一般採用圓雕。如,在休寧縣陳霞村的一 幢清代民居中,月梁上雕刻的是“雙獅拋繡球",四周是以花鳥圖 案,左右對稱,用圓雕和透雕相組合。在其梁托和檐條上,或是以獅、

虎、象、鹿,或刻上福、祿、壽、喜、八仙、羅漢及西遊記中的還有 表現封建倫理中的忠、孝、節、義題材的歷史故事,如:岳母刺字、

(44)

臥兵求鯉、楊家將、戚家軍、周仁獻嫂等等。漁、樵、耕、讀、織等

圖 51 石雕

日常生活,逢年過節時的舞獅、跑旱船、鬧花燈、慶功、祝壽、迎親 等也均成為徽州木雕藝匠們的雕刻題材(圖 51)。還有表現徽州山水 風光的題材,如:黃山、白岳、績溪“十景"、黟縣“八景"等等。

飛禽走獸更是不可或缺的內容,最常見的有“五蝠捧壽"、“鹿鶴回 春"、“(鵲)喜上(梅)眉梢"等等。

圖 52

徽州木雕藝術直接或間接地受到徽州版畫藝術的深刻影響。在 初期的作品中,只是在版畫雕刻藝術的基礎上,加深雕刻的深度和層 次感,在構圖上也缺乏變化,也不再請求透視的效果。雕鏤手法逐漸 由平面的淺浮雕像第一至二層的高浮雕和透雕上轉變(圖 52),線條

(45)

造型上,趨於裝飾趣味,風格較為粗擴奔放。但是,道清乾嘉後期,

由於徽商巨賈們對雕鏤裝飾上高要求和不惜工本,促使雕鏤技藝向細 膩、繁複上下功夫。此時的木雕作品,不僅在構圖上更注重變化和透 視的效果,而且在情節內容上更注重表現形式。圓雕的技法也日臻成 熟,使藝匠在構圖上更多地吸取了中國繪畫中諸多手法,雕刻的木雕 作品更具審美傾向。

徽州磚雕藝術的起源應追溯到漢代畫像磚時期,自宋以來,尤其是清 明時代, 徽州商幫的勃起,帶動了徽州文化藝術的昌盛發達。徽州富商

圖 53 磚雕 圖 54 石雕

們的大興土木,營建祠宇牌坊豪宅,使磚雕藝術精益求精,創造出美 輪美奐的諸多磚雕藝術傑作。也從早期的粗獷、簡樸,逐漸變的繁複 華麗,蔚成了徽州磚雕藝術的徽派藝術風格。徽派磚雕一般主要用於 民居的門罩、門樓及祠宇前的門樓、八字牆及神龕等。在徽州古村落 中的豪富官宅,往往都飾以門罩或門樓,大門框上用水磨石青磚砌成

(46)

向外凸出的线腳裝飾,頂上覆以瓦檐,既實用又美觀。有的為使門罩 更為高大華麗,砌成牌樓形狀,這就成了門樓。一些比較講究的閥閱 世家,往往在門框的上方,各嵌砌一根垂蓮柱,兩柱間用兩屋橫枋相 連,枋上嵌飾以多種精美的磚雕圖案。枋下的雀替和伸出垂蓮柱外的 枋頭,另鑲以單獨的磚雕裝飾(圖 53、54)。門樓的裝飾則又較門罩 更為精美華麗,在兩柱一間三樓或四柱三間五樓的門樓上,由於梁坊 等構件更多更複雜,磚雕的圖案和裝飾也會隨之繁複更精工。徽州的 磚雕藝匠們通過不斷的藝術實踐,往往會根據構件的形狀,雕制成及 實用與審美功能於一體的作品來。如雀替、枋頭處,多雕刻成神態各 異的獅子;梁駄華板上則飾以優美動人的歷史人物和花鳥圖案;橫枋 上由於構件平展、面積最大,所以多雕刻一組民間故事、戲曲人物等 場景。

磚雕的題材與石雕、木雕一樣,題材也是極其廣泛而豐富的。有 以人物為主包括神話傳說、戲曲場景、民間故事、民俗風情等方面。

圖 55 浮雕漆畫

神話傳說中有“八仙過海"、“南山求壽"、“蟠桃宴會";戲曲場

(47)

景有“郭子儀拜壽"、“包公斷案"、“古城會"、“劉備招親"等;

民間故事有“彩衣娛親"、“春香鬧學"、“負薪苦讀"等;民俗風 情有“五子登科"、“百子圖"、“五穀豐登"等;還有表現農耕生 活的,如捕魚、樵夫、撐船、推車、擔水、紡織等等。

人物題材是磚雕藝術中最精工的部分,一般都鑲嵌在門罩、門樓 等建築的顯要位置。試想,在有限的空間裡,在鬆脆的水磨青磚之上,

在複雜的背景襯托下,要將人物的神情表現得維妙維肖,這需要極高 的技藝。勤勞智慧的徽州磚雕藝匠們,如同“刀頭具眼,指節靈通"

般地,將人物的臉譜及身段手勢刻畫得栩栩如生。例如,《徽派建築》

1一書文獻中記載:「有一幅磚雕作品“官行圖"刻畫出一位前呼後 擁、神氣十足的官員,驕橫志得之氣躍然磚上。花鳥動物為題材的磚 雕作品,以獅子較多,有滾珠獅`大小獅、騰躍獅、對舞獅、立獅、

坐獅等等,俯仰之間,神態可愛。象、麒麟、蝙蝠等被巧妙地組合在 象徵吉祥喜慶的圖畫之中;龍鳳圖案由於封建時代的禮儀限制,出現 的較稀少。其他如魚、雁、山雞、猴、松鼠、畫眉、鵲雀等也是常見 的題材,以花卉植物為題材的磚雕作品中,除梅蘭竹菊“四君子"

外,還有葡萄、石榴、枇杷、荔枝、柑桔等。在許多題材的圖案中,

還在周邊是以折枝、纏枝、散花、叢花、錦地疊花集四方等幾何形圖

1 江驥 著 學林出版 第一版 1991 P121

(48)

案。」又言:「在一幅名為“荷鷺圖"磚雕作品中,兩枝盛開的芙蓉 穿插於兩朵荷苞待放的蓓蕾之間,一隻白鷺亭亭玉立於一隅,畫面豐 滿而富有動感,觀之賞心悅目。另外,琴棋書畫,鐘彝古玩等`'博 古`'圖案也是磚雕作品中最屢見的」。我們由此可見其生動的一面。

明代的磚雕藝術風格古拙樸素,刀法剛勁洗練,氣勢雄渾厚實,

較注重整體的藝術效果﹔技法一般為浮雕或淺圓雕,場景緊湊,畫面 較為單純,人物樣式也較雷同。因強調對稱,層次少有變化,但卻富 於裝飾意趣。明末清初以後,磚雕風格漸趨細膩繁縟,更注重情節性 構圖。

一塊方磚之上,最多可雕成九層,深浮雕、圓雕、透雕的技法得 以廣泛運用。以人物故事作品為例,前景用圓雕,中景的庭台樓閣用 透雕鏤空,背景的屋宇房舍等也要刻畫得有一定深度。

徽州石雕藝術多用於祠堂和住宅的基座、柱礎、漏窗(圖 56)、

欄板以及石碑坊的樑方、柱頭等處,在徽州古建‘’三絕’’中最有特色 的裝飾意義。石雕由於受到材料的限制,而且受到建築構建功能的約 束,因此,客觀上要求構圖、造型、雕刻方法具有極大的適應性,只 有因地制宜,才能因材施藝。比如額枋、雀替因要仰視,宜施以高浮 雕、鏤空雕﹔石欄板上的圖案要近觀,固宜施以淺浮雕、高浮雕及淺 雕﹔漏明窗須透空,所以要施以透雕。又由於石質的粗細硬度不同,

(49)

也應選擇不同的雕刻方法,以最充分地發揮材料的性能和質地美。比

圖 56

如質地堅細的石材,施以淺浮雕,既省功又耐久,且能表現細緻複染 的內容﹔粗糙的石料容易雕刻,宜施以圓雕、高浮雕、鏤空雕等,還 可以表現古拙樸實的風格。的確,石雕因受到建築技藝的制約,單純 地強調裝飾性,所以無法展開深廣的思想內容,題材的選擇上遠不如 木、磚雕那樣寬廣。但徽州的石雕藝術具有佈局嚴謹合理的特點,能 夠巧妙地駕馭陪稱、烘托、對比、呼應等藝術手法,以達到移步換景 的藝術審美要求。並依次展示主次、輕重、疏密、虛實、起伏等藝術 效果,有效地減弱了石碑坊等形體上的笨重感,給人以輕鬆、協調、

優美的感受。

獅子是石雕藝術中最常見的題材,與木、磚雕相比,石雕獅子 因材料的關係,顯得形象高大、威武、氣派。徽州石雕藝匠們充分發

(50)

呈漩渦狀的鬚毛,胸部是以瓔珞華錦,脖下掛著鈴鐺,俯首縮足,給 人以親暱可愛之感。石獅在雕法上屬於圓雕,但徽州藝匠們同時也注 重使用浮雕技法,以增強細部的裝飾效果和審美要求。漏明窗是徽派 古建中用以暢光、通風、觀景的構件,多以透雕的手法,將其雕成各 種花鳥樹木及幾何圖案。構圖疏密勻稱,靈活多樣,造型優美,雕刻 精美。我們常見的有方、圓、菱花、梅花、葵花、海棠、秋葉、蕉葉 等形狀。石欄杆上的華板,是石雕藝人展身手的最佳地方,長方形的

圖 57 圖 58

華板,如一幅展開的畫幅,施以精細的雕刻,令人賞心悅目。此外常 見的圖案有升騰圖、夔龍、雙馬、山水畫等題材(圖 57~61)。例如,

在歙縣北岸的吳家祠堂的石欄杆上,就雕刻精美絕倫的`'西湖十景 圖`'。

石雕藝術的技藝方法比較多樣完美。徽州的藝匠們當時已輕較為 普遍地掌握和具備了圓雕、半圓雕、鏤空雕、透雕、高浮雕、淺浮雕 及線雕基本雕刻方法,而且刀法巧妙,功力深厚。`'筆調單一則 板滯,刀工變幻則神奇`'。歷經幾百年風霜雪雨侵蝕之後,徽州的

(51)

眾多石雕藝術品中,仍意趣盎然地供人們研究和鑑賞,散發出無窮的 石雕藝術魅力。

圖 59 木雕 圖 60 室內建築裝飾

圖 61 室內建築裝飾

數據

圖 19 徽州派民居俯看外觀一                                圖  20 徽州派民居俯看外觀二 皖南民居的造型,內部為樓房形式,聽堂為人字形屋頂,大多三 開間,中間開間樓上樓下都是不帶窗的敞廳形式。廂房是單坡屋頂, 樓上樓下都有槅扇門窗。無論是正房還是廂房,都是木結構朝向院 落,週邊一圈由高牆圍合。所有的屋頂都是向院內傾斜的,一旦下雨,
圖  24 古建元素  一  皖南民居上層窗口下常設有一圏雕飾精美的欄杆,面臨天井,其                      圖  25 古建元素  二                                    圖  26 古建元素  三  造型優美,雕刻手法高超,並有很高的藝術性。普通欄杆的高度與窗 口齊平,最初的造型也比較簡單,但後來逐漸變為複雜華麗,充分利 用了木制品的特性:弧形的欄杆多在檐柱間置座版,欄杆本身向外彎 曲,凸出於簷柱外側,形如靠背,所以被稱為“吳王靠"或“美人 靠",其
圖  36  青瓦  走進徽州的住宅裡,只要隨便看一眼那些建築裝飾,比如雕鏤精美, 層次複雜的牌坊式門樓,天井裡有精美圖案的欄板,以及窗欞雀替等 等,都無法忘記徽商們是如何地揮金如土,怎樣地炫耀自己的富有。 而只有在華麗的裝飾中,才能清楚地感受到徽商家居生活的情趣。 圖  37 徽派民居瓦房  徽派古民居的建築藝術,體現典雅的徽派風格(圖 38) 。民居灰白黑 的色調,追尋一種祥和與澹泊,它所呈現的景緻就像一幅清新而典雅 的“中國畫里的鄉村",也許,這正是湯顯祖為什麼苦於“無夢到徽
圖  38 南屏  州"緣故;或是現今住在高樓大廈中的人們,追尋“桃花源"之情结 的所在。  圖  39  洽舍  三、皖南古建之“三絕"與“三雕"    黃山白岳下的徽州古村落中,自清道光以後,早已隨著徽商衰 落,失去了昔日的店舖林立,酒旗飄揚,幢幢豪宅大院也已物是人非。 但是,僅從現存的徽派古建“三絕"--  古祠堂(圖 40) 、古民居 (圖 39)、古牌坊(圖 41)。它們和古建中的“三雕"─  石雕、磚
+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是位於古城清盛附近的 Sobruak 村。其位於美圔鎮和清盛鎮之間,距美圔 60 公里,離清 盛

(1)如果說有部是第二結集後由上座部所分出,則其戒條次第 應接近五分律

卷三十九,《地理志》)。” 2 物產豐饒,地位險要。從隋唐至明清古漁

本書立足中華文化大背景,較為深入系統地分析研究了回族傳統法文化的形成基礎、發展歷

九日山位於泉州城西南安市旭(音:沃)山村,以風景秀美、古蹟眾多而聞 名,最突出和最珍貴的是摩崖石刻,現僅存北宋至清代摩崖石刻 75

In this way, the philosophy of tea giving with life cultivation of his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with fl esh and blood, and with wisdom and sadness and the course of Buddhist

圍村內的居民用了那麼多 防衞設施,他們的房子一 定很大很美觀了!他們的 房子是怎樣?...

接納變革的能力 / 態度 積極 / 樂觀 / 靈活地面 : 對工作環境轉變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