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節為研究 對象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二節為研究 對象 "

Copied!
1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四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章主旨是在說明本研究的整體設計、受訪者與被觀察者( 即研究對象 ) 的 選取考量條件、研究工具的使用方式、進行研究時的處理程序、資料蒐集與資料 分析的模式等 , 全章共分為四節 : 第一節為研究方法與取向 ; 第二節為研究 對象 ; 第三節為研究程序和資料整理與分析 ; 第四節為資料的信度與效度。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取向

壹、研究取向-質的研究

在質的研究中 , 研究者即是工具, 由於研究者本身即是蒐集資料的主要工 具 , 在進行深度訪談時, 彼此的互動也更是密切與頻繁的, 所以在發展研究的 歷程當中, 如何避免研究者主觀的態度、價值判斷來影響到研究的過程及結果是 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在質性研究當中 , 研究者不應只被視為資料的提供者 , 正 因為質性研究是一種以人為導向的研究 , 因此研究者需明暸雙方互為主體性 , 應尊重研究參與者的想法及感受。

本研究很重視「飛航管制員」在職訓練教官的個人經驗, 以及在觀察中所 看到教官與學員之間的互動情形。 故採取「敘說分析」(narrative analysis)(亦 稱「言辭分析」或「言說分析」)來進行本研究。 敘說分析的發展重點, 在於

「生活故事和對話」的表達, 本身視作「研究問題」而予以剖析, 研究者將所 聽到的故事、說辭、對話, 視作「社會真相」(social reality), 而將其當作經 驗的再次呈現, 則可算是一種「表達行動」。 根據 Riessman(1993)把經驗世 界的再次呈現分為五種層次:關注此經驗、訴說此經驗、轉錄此經驗、分析經驗 和閱讀經驗等。簡言之,關注此經驗是指「經驗」的再現是回到意識層面的活動,

包括了對原始經驗所產生之意念或圖像之反射、回憶及重組。其次,訴說此經驗 是指訴說過程有何意義上的新發展和變化轉折?在怎樣的對話情境中?訴說給

(2)

怎樣的人聽?第三,轉錄此經驗,研究者不但參與對話中, 亦經由錄音、轉錄、

選擇性節錄成研究資料。第四,分析經驗,此部份的分析以是分析明顯化的關鍵 步驟, 研究者的價值觀、政治意圖、理論視角也都再度進入。第五,閱讀經驗,

往往讀者可能解讀出不同的經驗, 這種經驗又與時空背景有關, 又常非研究者 所能預見。

敘說方式的方法有所謂的(一)習慣敘說(二)假設敘說(三)議題中心 說 (胡幼慧,民 85) 。本研究則採取第三類以議題為中心之敘說設計。本研究希 望藉由深入訪談的方式, 呈現「何者」(人、事、時、境、行動、評價、解釋方 式、結尾)為「說者」在其經驗結構中深受影響的因素, 希望藉由多人在敘說 的過程中將「經驗的再現」, 歸納出影響其在飛航管制員職場生涯中的重要他人

(或事件、情境等)。因為人們敘說的不只是陳述一些過去之事, 而是包括對這 些事(或行動)的瞭解狀況或意義解釋, 在其言辭上也有融入的情緒方式來表 達, 或選擇性的強調, 或遺漏部分事件, 甚至會有某些反省、自責或埋怨的 主觀性表達。

貳、研究工具

一、研究者本身就是研究工具

質性研究的精神 , 在於研究者以自己的觀察、訪談、感受、理解、歸納、

分析等能力 , 以及研究者原有的生活經驗、知識、信念、熱情等 , 作為認識和 了解受訪者的工真 , 也就是說以研究者整個人為工具 , 期望能真正進入受訪者 的經驗世界 , 且真實完整反映受訪者的經驗。

研究者本身是質性訪談中最主要的工具, 所以研究者本身的專業素養、研 究態度, 以及與受訪者之間是否具有融洽的關係等都相當重要。因此, 研究者 是否能讓受訪者感到信任、敞開、願意分享, 或是能夠以敏銳的觀察力發掘事

(3)

實的真相等的人格特質, 都能相當影響研究成果的品質。另外, 研究者所研究 調查的場域,如果具有該專業領域背景, 將比較容易領會受訪者在談話中「沒 有說出來的話」, 藉此才能將各受訪者的談話紀錄, 作較深入的文本分析比較。

本研究是以飛航管制員作為研究的對象, 由於研究者本身即是該團隊的一員,

無進入該飛航管制區域的進入限制而能自由的觀察紀錄, 另外在訪談對象的約 談上也較容易取得協助。

然而本研究有某些研究限制, 由於飛航管制員工作職責劃分清楚, 訪談時 所提及的管制相關事件, 恐暴露受訪者以往過犯, 以致受訪者不願詳細描述當 時的情境因素。 顧及研究倫理, 將避免觸及個人隱私, 只以概略方式紀錄事 件發生時的人、事、時、地, 將重點放在受訪者主觀感受的表白與分析。再者,

由於飛航管制員工作職場分布全國各機場, 為便於在自然情況下觀察職場訓練 教學情況, 並確實掌握受訪者述說時的表情與肢體動作, 研究對象受訪者以北 部 XX 機場塔台及研究者工作所在地的 XX 機場塔台為限。

二、訪談綱要

本研究將以敘說方式設計半結構式的訪談大綱, 希望藉由敘說方式訪談研 究參與者之訓練教官,能將其飛航管制員職場生涯中所得到的教學經驗和感受,

作一深入的剖析與歸納。

訪談大綱概要如下:(詳細說明如附件二)

(一)請問您認為擔任飛航管制員的實務訓練教官,應該有何條件或人格特質?

(二)請問您認為擔任實務訓練官遇到的困難有哪些?

(三)請問您認為實務訓練的教學模式,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多對多或席 位制的優缺點為何?在您的經驗中,哪一種教學模式讓學生的學習效果最 好?

(四)請問您對於飛航管制員實務訓練有何具體的建議?

(4)

(五)在擔任實務訓練教官期間有哪些特別或難忘的經驗?

(六)其他建議或分享?

三、實地觀察紀錄

本研究旨在探討飛航管制員在職訓練中, 教官的教學模式與學員學習效果 的關聯, 也就是為了理解在真實的管制室中, 教官如何與學員互動, 以產生 知識的傳遞與教導。 經由參與觀察、以議題敘說為導向之非正式訪談, 以及文 件蒐集、文獻分析等方式, 以深入理解和詮釋飛航管制職場中, 教官與飛航管 制員間複雜而動態之關係。 換言之, 研究者將長期進入真實自然的教學情境,

深入瞭解飛航管制員工作的實際歷程, 除了瞭解管制員教師教什麼, 如何教,

並探究理論與實務之差距。將具體而微地分析個案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所應用的專 業知能以及教學態度, 以發掘教師人格特質在飛航管制在職訓練的教學情境中,

如何影響教學互動與學習反思。

由於研究者本身即為飛航管制員,在進入場域觀察上並無障礙,且被觀察者 的教學互動並不會因為研究者的在場而受影響; 再者,由於研究者本身也有擔 任飛航管制員在職訓練教官的經驗,故對此專業領域所使用的儀器設備、專業術 語、訓練制度等,都能深入的瞭解師生之間的對話內涵與事件涵義。

四、非正式訪談隨手稿

飛航管制員由於工作責任劃分清楚,故所有的談話皆有錄音存證,無論是無 線電陸空通訊、平面通訊或是室內電話的通話紀錄, 都有錄音存證至少三個月,

若是有責任釐清的問題需要還原當時現場通話情況, 錄音紀錄便可以作為調查 辯證之用。基於此項工作特性, 管制員在工作時講求一切按照規定辦理, 若在 交接席位時, 無論是口頭協調或交接, 也都希望錄音起來, 以免將來問題發 生時責任劃分不清。

為此緣故, 管制員嘗試說話謹言慎行以免被抓到把柄, 但在沒有錄音的情

(5)

境下, 也有說話異常誇大或喜愛開玩笑的傾向(例如:填寫問卷時,將工作職 稱寫為「塔台管理員」等;故本研究盡量避免使用問卷調查之量化研究法)。在 此研究的過程中,由於詢問數位受訪者在訪談時需要錄音紀錄是否會造成困擾,

多數回答會受困擾,另外回答不受錄音困擾者,也在訪談過程中明顯避談一些主 觀性經歷, 後為達到研究訪談的首要目的, 即讓受訪者能暢談對於擔任在職訓 練教官的經驗與其自身擔任學員的記憶,於是本研究採取訪談當場筆記對話並不 錄音的方式,後以電訪補充紀錄每位受訪者的經驗。

另外,由於研究者在擔任管制員時的親身體驗, 「茶水間訪談」真的是最 佳的真實紀錄,沒有錄音、沒有長官、沒有現場工作壓力等等因素,在生活中閒 談時的對話最為真實,所詢問的問題也最能得到完整、不避嫌的答覆,所以本研 究也運用非正式訪談的隨手筆記,紀錄在職訓練師生的一些甘苦談。

(6)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者於九十二年九月一日起至九十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於XX機場塔 台擔任實務訓練教官, 先熟悉觀察場域並與其他飛航管制在職訓練教官, 對於 教學理念多有交流;也模擬觀察學員對於不同教學模式所產生的學習成果與反 應。 另實際觀察階段, 於九十三年九月一日起至九十三年十一月三十日止, 在 XX機場塔台有六位教官與六位學員進行在職訓練, 採非固定配對、按照席位的 教學方式。

壹、 研究對象的選取條件

由於該訓練期間其中有幾位教官的年資與教學經驗同質性較高, 本研究立 意選樣其中四位教官做為觀察對象, 以學生學習成效與互動情形做為輔助資料。

此外,藉由半結構式訪談兩位目前任職於XX訓練所, 擔任全國航空人員學科訓 練的飛航管制官, 資深且曾經具備豐富的航管教學經驗者。故總歸本研究將訪 談六位具有代表性、現任的飛航管制員, 其中四位為現任管制員教官, 在本研 究觀察場域中實際擔任在職訓練教官、另外兩位則以訪談敘說方式回溯其個人的 教學經驗。將擔任在職訓練實務訓練教官所得到的經驗與心得, 將其歸納並與 文獻資料作一比較分析, 以得到可提供之建議方案。故本研究藉由半結構式訪 談以及實地觀察的方法,將飛航管制員實務訓練教官的教學理念及其教學實踐作 一比較與分析,在內容的呈現上以其受訪談時的觀點抒發為主,研究者的觀察結 果為輔,作前後對照而將研究結果作一結論分析。並就六位受訪者在研究者設限 的談話範疇中,所表達出他們對於管制員實務在職訓練的各面看法,以及在研究 場域中所接觸到其他曾擔任管制員實務教官的談話內容作為補充資料。

另外,對於提供管制員生活實錄,及非正式訪談資料內容的管制員,人數與 工作場域則不受限制,因管制圈有許多的「重要訓練」原則,並不會紀錄在訓練

(7)

手冊中,而是靠「口耳相傳」延續至今,這也造就了現今特有的管制員文化:「今 天在睡夢中說的話,沒有一句不在明天的無線電被廣播出來的!」。

貳、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

以下茲將訪談對象背景以及實際觀察場域席位、設備、配置, 作一簡略介 紹, 以供參考。

表 4-2-1 觀察及訪談對象航管教學背景一覽表

對象 性別 管制背景 年資 教學經驗 觀察&訪談 目前工作 L1 TOWER 4 年 塔台教官 V V TOWER T2 RADAR 9 年 塔台教官 V V APPROACH N3 RADAR 9 年 塔台 & 雷達教官 V V APPROACH B4 RADAR 18 年 塔台 & 雷達教官 V V SUPERVISOR D5 RADAR 22 年 塔台 & 雷達教官 V SUPERVISOR H6 RADAR 27 年 塔台 & 雷達教官 V SUPERVISOR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停機坪及航空站等活動區

Runway 28 Runway 10

DC-DELIVERY CONTROL ◎ ◎ ◎ ◎ GC-GROUND CONTROL

◎ ◎ LC-LOCAL CONTROL DC GC LC SP-SUPERVISOR

TC-TOWER COORDINATOR 管制條、雷達螢幕、出條機 氣象即時報等電腦系統

◎管制席位(左教官、右學員)

圖 4-2-1 參考之場域環境配置圖— 台北 XX 機場塔台 SP 或 TC

(8)

Runway04 Runway22

航站 & 停機坪等活動區

◎LC ◎ ◎DC ◎ LC-合併 LC & GC 兩個席位 DC-負責氣象播報及電話守聽等

非管制業務

& 雷達螢幕、出條 機、氣象報等儀器設備

圖 4-2-2 觀察場域環境配置圖— XX 機場塔台

註:各管制席位工作內容大略如下

DC-資料頒發席:主要工作職責為頒發飛航許可給各航機, 包含航路、高度, 以及離場波道等。

GC-地面管制席:主要工作職責為安排落地航機停機坪位置以及離場航機滑行順序與隔離等。

LC-機場管制席:主要工作職責為安排航機使用跑道落地與起飛的順序與安全隔離。

SP 或 TC-督導協調席:主要工作職責為監督並輔導, 整個機場關於飛航管制業務之流暢, 以 及與其他交接管之管制單位與軍方之協調業務。

◎ 管制席位- 平時一人單獨負責一個席位之業務,但在培育新人的在職訓練階段,每個席位改 由一位管制教官帶領一位學員實習訓練,通常左側為教官,右側為學員。

休息區

(9)

第三節資料整理分析與研究程序

壹、紮根理論

在資料收集的程序方面, 將運用到「紮根理論」( grounded theory ), 這不 是一種理論, 而是一種方法, 這是一種能讓研究者建立「理論」的方法。 此 研究法的原則可以運用到深度訪談研究和資料蒐集, 紮根理論研究法乃是將觀 察 ( 或是深度訪談 ) 和資料分析以及文獻閱讀, 是一個不斷交錯進行、成螺 旋型向上攀升的過程 (齊力, 民 92)。先讀文獻而提出研究架構, 包括變項及 想問的問題, 想要觀察或訪談的方向等,會受到文獻限制。所觀察或訪談的內 容, 很可能是研究者先入為主想「驗證」的, 而非被研究者想要表達的, 所 以通常會採無結構的訪談, 因為預先設定詳細的訪談大綱, 將無法問到受訪 者認為重要的概念和事項。不論是參與觀察或深度訪談, 都是在觀察與訪談過 程中不斷修正觀察的重點與訪談問題, 並以此作為下一次觀察或訪談的方向,

整個研究過程因此是在觀察與蒐集資料當中, 同時進行資料的分析, 然後一 邊進行文獻的閱讀。

本研究在訪談受訪者的過程中,由於工作場域的特殊性及研究者本身為工作 團隊的一員,故常運用到紮根理論的反覆觀察與訪談交錯的原則,所訪談的時間 乃是運用在觀察階段的幾個月內,根據工作班表的排定,利用整天在塔台工作的 時間(一個班 6 小時,一天 2 個班為 12 至 14 小時),遇到航情比較不繁忙,或 是訪談不致影響工作的情況下,所作穿插式的訪談(並非一次就將所有問題全部 問完,且受訪者訪談時間有交錯的情形)。至於非觀察對象的訪談時間,也是類 似的情形,只是談話場域改為茶水間、待命室、下班時間、休假時間等,此類札 記式訪談紀錄則長達研究者擔任管制員工作職務三年半的時間內,陸續所作的工 作心得紀錄,這也是造成研究者有興趣作此研究題目的原因之一。

(10)

我們要想辦法增加我們的「理論觸覺」(theoretical sensitivity, 也就是理論的 敏銳度), 譬如說, 觀察一個現象時, 沒有理論觸覺的人可能覺得沒有什麼特 別的, 因此沒有什麼發現。 訪談也是一樣, 如果沒有理論觸覺, 往往問到一 半就問不下去了。理論觸覺要如何增強呢?Strass 和 Corbin 指出 (齊力, 民 92),

理論觸覺的來源很多, 其中之一是文獻, 再來是專業經驗, 第三是個人的經 驗, 也就是質性研究中常提到的「默會知識」(tacit knowledge), 有相似的經驗 時在作深度訪談時比較容易在談話間發現可以追問的問題線索。

紮根理論研究法的重要貢獻在於他們對任何一項主張都提出了 know-how 的技術, 並且非常強調比較, 在紮根理論的研究法裡, 資料分析的基本資料 是「譯碼」(coding),這是一種概念萃取,和概念連結成為範疇的過程。譯碼分 為三個階段「開放性譯碼」(open coding)、 「主軸譯碼」(axial coding)、 「選擇 性譯碼」(selective coding), 紮根理論研究法強調要逐字逐句分析, 不是大略讀 過參與觀察筆記或訪談稿就可以撰寫報告提出結論。「開放性譯碼」階段要求忠 於受訪者原意的嚴謹性, 主要任務在於發掘範疇, 而「主軸譯碼」的主要任務 在於好好發展主要的範疇, 「選擇性譯碼」階段要處理範疇與範疇的關係。本 研究預計在資料收過程中運用紮根理論方法的精神, 在反覆觀察與訪談之間獲 取一些較有深度的訊息, 以便補足在觀察場域所無法直接看出的現象與深層的 意義;並將紮根理論精神用於資料解讀和分析,以歸納出重要的概念及範疇。

貳、 研究程序研究前的準備

一、研究程序

本研究的研究程序依循下列步驟進行:1. 確定研究主題。2. 閱讀相關文獻 : 閱讀國內外文獻 , 以形成初步的研究概念。3. 準備研究工真 : 包括全國管制員 名冊、管制員受訓時程與名單、單位內指定教官名單、訪談大綱、及隨手的訪談 札記。

(11)

二、模擬性觀察

本研究者於實際觀察前一年,即在觀察場域先行熟悉並留意飛航管制在職訓 練所有過程,也模擬觀察學員對於不同教學模式所產生的學習成果與反應。

三、確定研究方法

根據模擬性觀察的結果 , 調整研究程序、修正研究工具 , 確定其正式的方 向與方法。

四、邀請研究參與者

透過研究者個人的人際網絡、工作場域的方便性,聯絡研究參與者並徵詢受 訪者參與之研究意願。

五、正式進行訪談工作(深度訪談)

本研究採用半結構式的訪談 , 對於研究參與者個別進行一對一的深入訪 談。 研究者在許多細節上傾向於去理解人們究竟是如何思考 , 叉如何發展出現 在這個時間點上所有的觀點 , 除了蒐集相關國內外文獻、實際場域觀察在職訓 練實況之外 , 主要是來自於訪談內容文本 (texts), 而訪談的主要目標是在發現 被訪問者的觀點 , 以半結構式訪談使其答題方向受限制,又引導其作開放式的 深入回答 , 以獲得有用的資料。

研究者能否真正了解與深入到現象本身 , 有賴於訪談者與研究對象之間所 建立的關係及互動品質。研究者擬定訪談大綱 , 依情境不同 , 每個問題出現的 順序或訪談的架構也會有所更動 , 使受訪者能夠在有彈性的情況下 , 能抒發自 己真實的情感及想法 ,此外在訪談過程中也須注意及記錄受訪者的非語言訊息 ( 如聲調、表情之變化 , 肢體動作等 ), 以來檢視與其口語表達是否一致 , 最後 再向文本提供者做進一步的確認。

(12)

六、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研究者於每次訪談結束後 , 即刻做資料的整理 , 閱讀訪談筆記、訪談手札 及省思札記 , 以期能經由反覆審閱資料的過程 , 找到受訪者所欲表達的意圖與 感受 , 甚至探究出受訪者內在的潛藏意義 , 然後將其註明在該段落訪談筆記旁, 以方便資料之整理與歸納。在每次訪談後記錄下研究者對受訪者談話內容的想法 或個人感受 , 以作為本研究之參考依據。將訪談筆記整理定稿後 , 隨即記下本 次訪談中所發現的線索 , 並將其分門別類地整理歸納 , 使資料的整理更加條理 分明 , 以易於做分析研究。

本研究分析策略與步驟程序分別是 : (1)蒐集文本資料。(2)閱讀文本 資料。(3)而後將其文本的內容資料分類於個別主題。(4)重新組織並編排其 主題與子題。(5)統整並陳述出研究現象的本質。由於每一位正式的飛航管制 員都有一個屬於個人的英文代稱,這個代稱是由二位英文字母組合而成的代碼,

平時無論是工作班表的排序或在無線電中的稱謂, 特定的兩個英文字母代表的 就是某一個人,不會有人的代稱與其他的管制員相同,故在分析資料時 , 研究 者給予每一位受訪者的編碼,先取其原本的英文代稱,然後將其分別修改為加入 序號的編排,如 L1、T2、N3、B4、D5、H6。 至於提供管制員生活實錄與工作 隨談的管制員,也會給予類似的編排代號, 並將其提供的資訊附註為非正式訪 談所得,以作為僅供研究者與閱讀者參考之用。

七、討論、修正與再補償

在資料整理分析完畢後 , 研究者即重複地閱讀與反思 , 也與受訪者將資料 一再地確認 , 並與指導教授及同儕討論 , 在討論後再以電話補訪所遺漏掉的內 容 , 修正與再補強之後才能將研究成果呈現。

(13)

第四節 資料的信度與效度

一般而言 , 在傳統量化研究的概念下 , 質性研究資料的可信度 , 常常是 受到質疑的 , 故如何評鑑質性研究的信度與效度 , 成為質性研究最具爭議的部 份。 在控制質性研究的信度與效度上 , 可從資料的確實性(credibility)、可轉 換性(transferability)、可依賴度(dependability)、確認性(confirmability)等四 方面著手 ( 胡幼慧、姚美華 , 民 85 )。

所謂的內在效度(資料的確實性), 指質性研究資料的真實程度 , 及研究者 真正觀察到所希望觀察的, 有三個技巧可以增加資料的真實性 :1. 為求本研究 的深度與廣度 , 希望能夠收到更廣泛的資料 , 包括參與研究者的教育程度、婚 姻狀況、年齡、工作年資、擔任實務訓練教官的經驗以及對於此項工作的看法等 等議題 , 以求得到不同異質性的研究參與者的經驗和感受 , 來豐富研究內容的 真實性與適用性。 2. 與指導教授及同樣地在做質性研究的同學討論 , 針對文本 分析、概念及主題的形成切切磋討論。3. 增加資料確實性的方法,也就是研究 情境的控制 , 因為訪談與觀察地點就在工作場域,而由於談話時段幾乎都是在 工作休息時間,談話議題具有正當性,故在自然放鬆的情境下, 研究參與者能將 剛剛所發生的實務訓練議題提出相關的論點與感想, 至於比較私人的感受與主 觀的評論、較關乎個人的批評指教或對於制度上不滿, 則比較傾向於離開其他 工作同仁聚集的場域後才述說出來。

至於外在效度(資料的可轉換性), 指經由受訪者所陳述的感受與經驗 , 能 有效的作資料性的描述與轉換成文字陳述, 以增加資料的可轉換性及技巧的深 厚描述。 受訪者在原始資料所陳述的情感與經驗 , 研究者謹慎地將資料的脈 絡、意圖、意義、行動轉換為文字資料, 故其所謂的可轉換性也就是指資料的可 比較性與詮釋性。本研究在訪談紀錄與實地觀察時, 特別注重研究參與者的語 氣、表情、肢體語言、與他人互動等訊息, 並詳實的紀錄以增加可轉移性的程度。

(14)

可依賴度乃指個人經驗的重要性與唯一性,如何取得可靠的資料乃研究過程 中運用資料收集的重點,研究者必須將整個研究過程與決策加以說明,以供判斷 資料的可靠性, 筆者採用同一評量者與不同一評量者針對資料分析結果加以考 驗,分述如下:1.研究者內在一致性: 由筆者於分析文本後,於不同時段再次 審視所紀錄的文字資料,對照前後的編碼有何不同,並比較前後的一致性。 2.

不同評量者的內在一致性: 筆者於分析文本後,再請二位指導教授提供文本分 析之建議,以確認所分析的主題編碼和訪談及觀察得來的內容是否相符。

確認性乃指資料的客觀性 , 為確保研究者的角色儘可能客觀、中立、不介 入 , 且不以主觀看法和預設立場來解釋受訪者的經驗 , 乃將文本資料直接、真 實呈現出來。 本研究之文本資料製作完成之後 , 分析結果與指導教授討論之後 再修正 , 徵求研究參與者對於分析的結果作回饋與確認, 來確認是否有正確的 傳達出研究參與者所要表達的深層想法與感受。

基於一般社會大眾對於飛航管制員的印象非常陌生 , 因此研究者時常反思 該如何以閱讀者的角度來敘述一些關於專業領域的用詞與涵義 , 避免以過於艱 澀難懂的代稱與術語來進行研究的描述。 另外, 研究者在進行資料蒐集、訪談 及觀察的過程中, 也基於維護飛航安全,在不影響實際管制工作的運作與表現的 情況下, 以完全旁觀者、不偏頗的觀點來述說真實的情況, 以期能達到詳實的紀 錄。

本研究所採取的研究方法是質性研究方法中的深入訪談法以及實地觀察法 , 訪談的內容雖僅就少數人的意見表述,但少數人的意見在論述的重要性當中也佔 有一席之地 , 因其多少反應出一些社會的實情, 故其代表性雖然受限 , 但質性 研究的價值猶存。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首先,在前言對於為什麼要進行此項研究,動機為何?製程的選擇是基於

利用 Web Survey 來蒐集資料有許多的好處。許多研究者利用 Web Survey 進行研究的主要原因在於可以降低成本、即時的回覆。然而,Web Survey

根據研究背景與動機的說明,本研究主要是探討 Facebook

本研究將針對 TFT-LCD 產業研發單位主管與研發人員進行 探討,並就主管於研發人員對職能重視程度作差異性分析。因此

其實 Eclipse 本身只是一個平台,因為眾多外掛的支持讓 Eclipse 具有廣 大的支援性,其中也支援本論文的 android 開發研究,許多 android

吸取更多課本以外之課外知識。基於此,本研究希望可以透過實際觀察、焦 點訪談的研究過程當中去發現學生學習之情況及態度,探討是否 

本研究計畫之目的是要以 MPEG-7 之 ART

以往運動鞋的相關研究,其研究對象皆以廣大市場消費者為對像,例如:消費者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