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畫畫,是為了理解為什麼要畫畫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畫畫,是為了理解為什麼要畫畫 "

Copied!
1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後記

畫畫,是為了理解為什麼要畫畫

這次「異人館」個展,是我第一次用嚴肅的心情看待繪畫創作。

我希望把研究所畢業論文,當作一次創作思想的自我檢視。文字就是 思想,在白紙黑字下,迷思與盲點將無所逃遁。我希望從一開始的創 作動機、準備、執行到創作完成,每個階段都能從回憶裡抽絲剝繭;

最後進一步更超越邊緣人物肖像研究的範疇,去理解自己何以要創 作;理解這兩年來,我對「繪畫創作」的思考與態度究竟是什麼。

我是誰?

研究所期間,反覆的思考四個問題:「我是誰?」 、「為什麼要畫 畫?」 、「畫什麼?」 ,最後才是「怎麼畫?」我所思考的是「存在」

的問題。繪畫創作只是眾多存在意義的其中一種實現方式;我們所畫 的東西,就是生命本身關注的所在。我們關注的生活面向,決定我們 自身存在的廣度與深度。而至於「怎麼畫?」這是形式的問題。形式 是人類「存在意志」具體化的手段與方法,而非目的。形式永遠服務 於內容,尾隨於創作題材,產生於創作動機之後。所以,幾乎是到了 研究所二年級下學期,我才開始思考形式,也才開始動手去做作品。

而光是前面三個問題,就花掉了一年半的思索時間。直到現在要畢業

了,依舊無法明確、完整地,回答第一個問題----「我是誰?」。

(2)

對邊緣人物的理解與創作,是我此刻所願承載的課題。第一次,

對自己的作品負責到底的感覺,讓我成長。如果盡了力而作品仍不夠 深刻,代表我自身涵養的極限在此。

除了思考,我也一直在磨練自己的技法,總覺得那非常困難,怎 麼學都學不完。好比行走江湖永遠會與高人交手,你仰望著前輩,私 下自己勤練功,明白沒有終止的時候。當然我也希望在形式上能夠創 新,想盡辦法要讓自己「獨特」。然而,到最後才發現:形式與技法 並非最重要的;甚至「獨特」也不重要。懂得怎麼過日子,比較重要。

做自己,也遠比做一個所謂「獨特」的人更重要。

藝術出於人心

文化有如一個類似流行風尚的有機體。在歷史的遞嬗中,有時喜 新厭舊,有時又復古懷舊。時尚的品味替換速度快,許多部份被評為 膚淺。但不可否認,所謂的「流行」其實根源於人的需求,而種種需 求形成各式各樣的市場:從「量性」而言,有大眾小眾之分;從「質 性」來說,這是一個分眾的時代;「全球性」的同時,也凸顯了所謂 的「區域性」。不管是否有商業機制的促銷策略或媒體宣傳影響,所 有的供給來自於需求,不能違背市場取向,無中生有,一意孤行。許 多人都在尋找某塊藝術史上失落的拼圖,或者企圖征服一塊全新的處 女地。創作不再是藝術家內求的表現,而是做為一個敏感的風向球,

趕在潮流來臨前下注。這是矯情扭曲、不自然的。藝術原本起於需求。

(3)

何懷碩先生說過: 「藝術倒底是人的心靈的產物,只要人的本質不變,

人的價值與需求不變,藝術的宗旨也不應背離人性。」

(註 1)

無中生有的創新,無意義。如果月亮接替太陽射出一樣的光,愛 迪生不會發明電燈,因為那種發明無意義。形式的創新很重要沒錯,

但形式的源頭是內容、是生活、是需求。

高行健曾說:「賈克梅第最先領悟到藝術的不斷革命,會把藝術 導致絕境,及早從一浪高過一浪的前衛運動中抽身,從而保持個人藝 術上的獨立。」

(註 2)

在讀過《未完成的肖像》一書後,我更加理解到 賈克梅第是一個有定見的藝術家,面對變化多端的藝術潮流,他可以 誠實的做自己。再舉另外一個例子:

「梵谷所處的就是這樣一個藝術時代,在這個時代裡,有各種風格的繪 畫作品和品味各異的藝術愛好者。這個時代顯現各民族的多樣風貌,

並涵蓋了好幾代的藝術家。就好像梵谷一再為自己的前途事業定位一 樣,他和這些藝術家們的交往也是有選擇性的。雖然他對於新趨勢一 直抱著高度的興趣,但最後還是回歸到他舊有的標準。」

(註 3)

註 1 何懷碩著,《給未來的藝術家》(新店市:立緒文化,民 92),頁 96

註 2 James Lord 著,陳靜芳譯,《未完成的肖像》(台北:允晨,民 91),封註 3 Melissa McQullan 著,《梵谷》(台北市:遠流出版,民 84),張書民譯,頁 122

(4)

是的,最後必須「回歸」到我們自己的標準,否則,在現代藝術 裡趕潮流,缺乏定見的結果,是淪於他者的附庸。又例如:「靜物畫 在立體派那裡遭受到同風景畫相似的命運,被解體再重新組合的靜物 只是一些形式構成的配件了,此後它也解體,從主流藝術中退失。」

(註 1)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形式至上的結果導致內容的空乏以及人文 精神的消弭,除了一開始的創意新鮮有趣之外,終究缺乏讓人細細品 味的魅力。

「我們應該多看,多了解,多讀,多思考,多與人討論,但最後 還是應該由我們自己來做決定。我們可以不斷修正我們的想法,但我 們不能毫無主見。」

(註 2)

由於這是一個怎麼創作都可以的自由時代,

而「自由」帶來的是中心價值的解體,不同的媒材與形式,呈現迥異 的思考方式與價值標準。多元是好現象,但是必須注意,有時「自由」

的無限擴張,恰恰形成侷限。當你被逼著要表現出----你很自由時,

其實你並不自由。自由不是漫無邊際,是從漫無邊際中找到自己。

誠實是一種清醒的狀態

不確定的時代,考驗著創作者的定力。不怕刺激多、步調快,怕 的是自己不懂選擇,不懂在必要時候緩慢下來。創作定力的首要條件

註 1 洪惠鎮,《中西美術比較十書》(河北美術社出版,2000),頁 159

註 2 何懷碩著,《給未來的藝術家》(新店市:立緒文化,民 92),頁 96

(5)

在於誠實,唯誠實可以看清自己,擇善固執。誠實不是成功的策略,

是創作者唯一能走的路。誠實不是應然,是本然。

我心目中的「大師」,可以不進入歷史,但一定誠實。藝術創作 要求誠實,指的不是道德層面,而是一種「清醒」的自知狀態。我的 水彩作品《無眠之寂》想要表現的,就是一種清醒的感覺。當人們不 夠清醒時,總是不自覺地,企圖消滅不完美,以締造完美表象。而那 種不自覺的努力,洽好證明了自身的殘缺。因為承認自我的醜陋,與 世界的不完美,才得以保持清醒,所以誠實是痛苦的。誠實對我而言 好比「戰鬥」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每次的反省過程,那就是----「左 手與右手的搏鬥」。每天與自己交戰著,彷彿左手才穿起衣服,右手 就開始脫,進進退退,難以定裝。最大的痛苦是在於,我有雙小孩的 眼睛,卻穿著國王的新衣。在矛盾的痛苦中,又硬是要自我拆穿,企 圖達到一種超越。

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說:

「 我們安於自己的存在一歸屬於此,……體認到對於這個存在本身而

言,受苦乃是基本的,至於真正的滿足,均屬不可能……最後這種發

展,結果是造成了多少有點憂鬱的傾向,結果是對一單純、鉅大的痛

苦之不斷的忍受,結果是當然對於一切程度較輕微的喜悅及憂傷投以

輕蔑的眼光。這種現象在結果上,要比對於各種欺矇的毋寧更普遍的

(6)

形式做不斷追求的情形,顯得更來的有價值。 」

(註 1)

叔本華的「輕蔑」是一種清醒;愛德華.薩伊德(Edward W.Said)

的「無眠之寂」也是清醒。清醒不是為了創造偉大的藝術品。應該反 過來說,藝術是為了幫我們保持清醒,得以看清自己以及世界,得以 達到一種超越。如同叔本華對藝術所下的定義:

「我們會看到,在一些個別的人類,認識是怎樣地,能夠從這種服從之 中超脫,擺開了束縛之軛,並且獨立於一切意志的目標,純粹為自己而 存在,只是一清楚的世界之明鏡;這,便是藝術的源泉。」

(註 2)

怠惰與虛榮

研一,我拿作品給老師看時,總是沒有自行篩選過,大張小張全 部丟出來,就等著人指導。現在想起來,當時的行為很粗暴!我該在 別人評論之前,就做好自我批判;也該在別人讚美以前,就要先試著 看出自己的好在哪裡。而當時只是自以為認真畫圖就夠了。不能為 自己的作品把關,就是一種既怠惰又虛榮的心理。一來想依賴別人 的指點以求速成,二來想聽讚美的話。本人一直強調「誠實」 ,是因 為發現自己很不誠實,而要承認這一點真是痛苦。 「異人館」的作品,

註 1 叔本華,《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台北:遠流,民 78),頁 415

註 2 叔本華,《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台北:遠流,民 78),頁 194

(7)

我狠下心來篩選過,才開始覺得對自己負到責任。這篇論文是為了讓 自己清醒,所以藉著反省,努力想要做到誠實。但是,記憶是一件不 牢靠的東西,人類會不自覺的修改自己的記憶。記憶是選擇性的,所 以它注定失真。因此,檢視記憶不具絕對有效度。所謂的反省,並非 存天理去人欲、除弊存良的「減法」 ;在我看來,反省更像是「加法」,

是一種詮釋、另類的合理化過程。然而,我不想陷自己於某種邏輯的 盲點,永遠在反省著「自己的反省」。必須小心:過度誠實到了一個 神經兮兮的潔癖,會是一種變相的虛榮更噁心。畢竟,「某種永恆的 堅持,是不足為外人道的。」不管是最嚴厲的審判,或者最大的鼓勵,

都該深藏於心,才是真正的自愛。如果我痛恨在人前自打巴掌以博同 情,以及裝謙卑來媚俗的人,那我希望自己永遠不要拿誠實當目的。

繼「誠實」之後,我思考著「虛榮」這個東西。

記得有一次跟朋友聊天。我說,形式越抽象的藝術種類,能提供 欣賞者越多次連續反覆的審美經驗。好比詩比小說更可以反覆咀嚼;

好比畫比戲劇更可以天天賞玩不停。我做了一個小結論:審美經驗可 以反覆循環的藝術類型,較具有永恆性。「功利主義!」結果朋友這 麼形容我。不得不承認,他說的很有道理。比較藝術種類的高低,是 功利的,也是虛榮心。就好比說「因為捏住鼻口比閉起眼睛更快致命,

所以結論是鼻子、嘴巴比眼睛來的重要。」確實可笑!

(8)

人活著,是為了找尋活著的證據

追求名利錯了嗎?求「名」是愛現、愛分享?還是媚俗的虛榮心?

開個展的意義是什麼?一幅畫需要舞台嗎?舞台在哪裡?家裡牆 壁、畫廊展廳?博物館倉庫?還是史書上一排字跡?……

我所欣賞的畫家席勒(Egon Schiele),正是一個十分虛榮的傢 伙。「每個藝術家都曾促成自己的傳奇,但席勒是在傳奇發展過程中 表現最積極者。」

(註 1)

文化歷史學者法蘭克.懷特佛德(Frank Whitford)

曾這樣形容:

「 他在獄中畫的素描旁邊寫些令人窘困、過分戲劇化的句子: 『我並 未被懲罰而是淨化了』 ; 『把藝術家當罪犯,就是在謀殺出生的生 命』 ; 『爲了我的藝術和我所愛的人們,我樂意忍受』 。這些素描,

至少其中的自畫像,都加上這些自憐的句子。這些畫在監獄所提供 的低劣紙張上的素描,像以往一樣,顯示出席勒很重視觀眾。他的 臉和身體遭到不知名苦刑的傷害,在我們眼前表現的像個不被諒解 的犧牲者,被大眾殘害的藝術天才。 」

(註 2)

許多人知道席勒很早死,常常忘了他做過牢。他從來沒有自殘的念

註 1 Frank Whitford 著,《席勒》 (台北:遠流,1997),王昭文譯,頁 125

註 2 Frank Whitford 著,《席勒》 (台北:遠流,1997),王昭文譯,頁 207

(9)

頭,沒有割耳 , 沒有舉槍自盡,是在聲名鼎盛的時候,染上感冒而死。

最後為席勒添加傳奇性的,非他刻意塑造的苦難,而是天命。對後世 而言,席勒的傳奇並不在於他所遭受的迫害,而是在有限的生命中,

錘鍊出無懈可擊的造型能力,與獨特的個人風格。然而這樣一位在當 代已被公認的天才,卻必須在作品之中甚至作品之外,努力傳達自己 是天才的訊息。「在那個時代,普遍認為偉大的藝術誕生於苦難中,

且大眾的輕視是天才的證明,席勒的遭受迫害正好巧妙宣示了他的重 要性。」

(註 1)

我不得不這樣想:當一個人用藝術來「宣示」自己的 價值時,其最高手段乃是,以當代的不存在來換取來世的永恆存在。

藝術如此誠實,以致於席勒性格上的的造作,完全反映在其繪畫 中。我對他的虛榮,從輕蔑轉到同情,最後甚至喜歡起他的造作來。

那造作起於一種表現慾,想要引人注目的慾望。他不會安於輕鬆直立 的姿態,總是盡可能的傾斜與扭曲。你能不說這是一種努力嗎?一朵 春天初開的小花苞,不顧易謝的宿命,想盡辦法讓自己肥胖起來的努 力。藝術,不就是為了留住春天才被我們發明的嗎?

容慧齡在此大膽假設:「分享」與「虛榮」在本質上並無不同。

我們都難免想要在他者的肯定裡,去除孤獨與虛無,進一步得到存在 的證明。我們的心中,至少住有一個以上的觀眾。只是每個人的心房

註 1 Frank Whitford 著,《席勒》 (台北:遠流,1997),王昭文譯,頁 128

(10)

大小不一,小的僅容旋馬,大的可納百川。存在感與不朽的迷思,是 每一個人都逃不掉的課題,那是推動藝術潛在的動力之一,只是如水 一般,載舟也覆舟。

人活著,彷彿就是為了找尋活著的證據。人類,是那麼脆弱,卻 又勇敢,那麼的崇高又滑稽!我決定不要再取笑他了,那個右手舉了 二十年的苦行僧,不是也想「留取丹心照汗青」嗎?

沒必要為藝術史負責

老覺得創作人沒必要為藝術史負責。已無關乎虛榮的問題,而是 對「歷史」這個東西的懷疑。如果我們非得把存在感當做貨幣一般進 行累積,至少該考慮存放的地方,能否保值的問題。寄望透過歷史成 就不朽,勢必冒風險。因為歷史也是「人」寫的,是他者論述,不是 真理。歷史的好處,像是網路上的搜尋引擎,只要鍵入一個關鍵字,

就可找到我們要的東西(不保證每次都找得到) 。歷史是尋找的過程,

而不該是目的。爭取歷史地位其實等同於申請專利。如果某種創意已

被發明,難道我巧合的思考就了無意義?有人告訴你 191 是質數,難

道你就不想自己算算看?搞不好他在騙你。(我相信,那個發現目前

世上最大質數【2 的 6972593 次方減 1】的傢伙一定有那個好奇跟耐

性,孤獨一人在那邊起勁的算著……)如果你不是第一名,就不想來

上學嗎?如果,大家都只記得阿姆斯壯,忘了第二個踏上月球的人是

誰。那麼,這世上除了達文西,這個大天才之外,其他人是不是該舉

(11)

槍自盡?

經常聽到人說,極有天份的某某去到歐洲,在看過大師們的經典 繪畫後,回到台灣變得意志消沉,甚至興起封筆的念頭。我極度質疑 那人的天份以及他單薄的熱情。有人曾告訴我: 「天份就是熱情」 ,這 是我銘記在心的一句話。打個有趣的比喻,一個真正沉迷於電玩的孩 子,從來就是因為遊戲得分低落,而越挫越勇,沒有因此而放棄的。

拿電玩比喻藝術有所不妥,但用來說明熱情為何物,卻不失其貼切之 處。歷史的容量有限,我們在他人撰寫的歷史裡頭,看到的是第一名 的光環,看不到的是第二名的熱情。對我而言,熱情沒有名次,它是 個人歷史裡的唯一,也是全部。

賈克梅第說:「我不喜歡彼此競爭的感覺,不喜歡一位藝術家與 另外一位藝術家彼此較勁,甚至利用他人原創構想。當我完全脫離他 們,開始獨自創作時,我覺得很快樂。」

(註 1)

「比較」的概念,適用 於可以量化的物質上。但是,在藝術的領域裡,同行相忌則是一種弔 詭與悖論。因為藝術價值無法真正量化,無法進行比較。因為如果我 們的藝術呈現的是自己,那只能跟自己比,不能跟別人比。忌妒別人 等同於對自己的否定。

註 1 James Lord 著,陳靜芳譯, 《未完成的肖像》 (台北:允晨,民 91),頁 151

(12)

美術史所選擇的藝術家,必須作品好、且有個人風格,還能表現 時代,而進一步美術史所選擇的「偉大的」藝術家則還必須兼具對後 世的影響力,承先啟後才算「偉大」。這些評價標準,是歷史學者開 出來的,方便大家理解歷史之用。不該成為創作者自我評量的依據,

甚至以此為爭戰場域。

有人以藝術為事業,那需要企圖心,和賭徒的機智與勇氣;而有 些人以藝術為志業,那需要使命感,以及宗教家一般的信仰與熱誠。

站在藝術創作的十字路上,我像是望著行囊發呆的旅人,經常讓機遇 決定方向,不知道自己要走到哪裡。看著這許多人努力奔走著自己的 藝術之路,我時時感到對自己藝術天賦的蹉跎。

不禁想起天才達文西,他感動我的,不是琳瑯滿目的才華,而是

一雙對世界永遠好奇的眼睛。另外,我連爬出被窩都有點懶,而梵谷

竟然有決心下礦區,光是這一點就夠我佩服了。再說杜米埃,是真正

的社會關懷者,就算畫政治漫畫又怎樣?他的整個行動力就在那個版

畫時期,如果你看過他用黏土隨手捏的政客胸像,就會知道根本不需

要再看油畫巨作,就能證明他是一個真正的藝術家。老是想著你欠這

個社會、這個時代一個作品,是怪恐怖的事。 「生命力的展現」 ,遠遠

超越藝術品的價值。藝術家不一定要背負做出偉大藝術品的包袱。偉

大藝術家引領我們的是,面對生命所付出的、那義無反顧的熱情與專

注,而這就是大師風範。歷史的好處,是讓我們能認識偉大的人,但

(13)

要知道還有許多不見經傳的大師,我們必須去找尋。必須去找尋,而 在必要時,也必須忘記。忘記歷史和大師、忘記藝術、忘記自己。

舞台就在當下

我們經常活在想像裡。與人對談的同時,也分心去承擔未來十年 的成敗,而此時此刻手裡所能抓取的,恐怕只是一杯已涼的咖啡。有 人告訴我,為了真正去感受當下,他必須盯著自己的手連續看個十分 鐘;有人選擇打坐,徐徐吐納每一口當時的空氣……

賈克梅第曾說:「我的青春時光就在當下。……現在是我的童 年時期,因為我現在才剛起步,開始學習我要的創作方式。」

(註 1)

是的,舞台就在當下,只是我們看見了嗎?紀錄片導演黃庭輔說:

「長久以來我覺得一件作品要經過論述與討論它才真正完成,也就是經 過此地觀眾的檢驗,引起迴響與觸發,作品才有其意義,不是為名也 不是為利。常想一件作品的完成,它就不屬於我的,它有它的生命,

是一年、兩年或是一星期,或是屬於永恆,它的存在與滅亡和我已無 直接關係,它屬於人類共有。我只是推手,把它推向被大家丟石頭的 舞台、吐口水的爭鬥場。我們現在需要的是這些石頭與口水,來證明 它的存在價值。名利都是過往雲煙,得獎不得獎,都是虛幻,只有真

註 1 James Lord 著,陳靜芳譯, 《未完成的肖像》 (台北:允晨,民 91),頁 152

(14)

正和此地人民有最大的互動,它才有意義和價值」

當下的舞台最大意義,就是和人們互動。我想起了以往辦展覽的 經驗。總是無力招架開幕的人潮,不是因為孤僻,而是密集地送往迎 來超出我的力氣。比較喜歡守在安靜的展廳裡,等待客人,間間斷斷 的來臨。許多陌生人跟我說一些他們的看法,更常常聊起他們(或他 們的小孩)喜歡畫畫,如何如何。曾經有個國三的小女孩很激動地跟 我說了整整一小時,她對藝術的看法。她太聰明、太早熟、太有想法 了,以至於我從頭到尾只能一直點頭。……如果有機會,我想對他們 說:畫展是過往雲煙,終不復記得誰走過畫前。沉默是畫,它不愛聽 掌聲。只剩下我,在碎碎念著:如果路人甲乙透過我的眼睛看到一個 世界,那是他們的世界。請問:那裡有幾頭羊?六月起風嗎?人們在 死前相愛了沒?

曾聽一位學長說:「創作是鄉愁。我們所追尋的一個母體,在遙 遠的彼岸。而,彼岸不可及。唯一能做的,只是在不斷的思念中,企 圖趨近。」他又說:「有時,你越在乎它,它就離你越遠。」他說的 沒錯。我想起許多個寧靜的夜晚,清風拂面,心無障物。存在感最強 烈的時刻,其實是忘記自身存在的時刻。但願不要再想繪畫和存在。

現在終於明白:我是那麼、那麼在乎,以至於寧可抽離。

想起邊緣的人們,我的煩惱搞不好比他們還多?為了尋找鍾爺爺

的葫蘆,以及阿寶的籃球,到最後我成了那個一身傲骨的流浪兄。

(15)

席勒網站

http://www.ocaiw.com/catalog/index.php?lang=en&catalog=pitt&author

=638&page=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六)用樹葉纖維手抄製作的紙張,用於「寫字」是不理想,但是在「水彩或彩 色筆畫畫」 、 「製作版畫」 、

IRB 編號 SC19025A 計畫主持人 吳明儒 通報次數 1

IRB 編號 SE19403A-1 計畫主持人 陳周斌 計畫名稱 大腸直腸癌患者的生活品質與創傷後成長的關係之追蹤研究 審查意見

左圖的ㄅㄆ線為對稱軸,請 問哪一種畫法能畫出A點的對 稱點 B

2-1 註冊為會員後您便有了個別的”my iF”帳戶。完成註冊後請點選左方 Register entry (直接登入 my iF 則直接進入下方畫面),即可選擇目前開放可供參賽的獎項,找到iF STUDENT

和「以畫喻禪」 [註 19]

• 做好的 Flash 動畫除了要儲存起來,方便日後再 載入 Flash 中編輯外,想要讓 Flash 動畫能夠在 其它應用程式播放,例如用 Microsoft Media Player

電視畫面信息豐富,不同人在解讀相同的視覺 畫面時,都有各自關注的地方,同時需要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