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qualitative research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qualitative research"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 第第

第二二二二章章章章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本章將說明本論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即進行研究的過程。第一節介紹本文的

研究方法之一為「質化研究」的「內容分析法」。第二節介紹本文的研究方法之 二的「量化研究」的「相關研究法」,且說明本論文進行研究的相關歷程。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第一節 內容分析法 內容分析法內容分析法 內容分析法

「質化研究」(

qualitative research

)在教育上也稱為「自然研究」(

naturalistic

inquiry

),乃因其研究者對自然發生事件感到興趣,從觀察自然的行為中,蒐集

到所需的資料;有時亦稱為「人種誌研究」(

ethnographic research

),以參與觀察

法(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method

)蒐集特殊情境中的資料,這是人類學家以描述

文化的方式。(陳向明,

2000

研究者採用「質化研究」中的「內容分析法」「內容分析法」

content analysis

又稱「資訊分析法」或「文獻分析法」。尤其在許多領域中的研究常須透過文獻 獲得資料,因此內容分析研究法便有其價值與採用的必要。

研究者所蒐集參考和分析的相關文獻資料包含了:(1)文獻資料-來自於 圖書館、書店等地的專書、期刊、論文集;(2)語言教材-主要來自於透過網 路書店12購得的大陸與香港所出版之華語為兒童外語教材。如有北京語言大學所 出版的《漢語樂園》、《美猴王漢語》、《嘻哈說唱學漢語》、《輕鬆學漢語》,

華語教學出版社出版的《兒童漢語》、《快樂兒童漢語》等;(3)網路資源-

透過電腦網路資源,蒐集台灣、大陸、香港、新加坡等地的華語文教學資料。

研究者擬依內容分析法將研究者所蒐集的相關文獻加以探討、評述、綜和分 析,藉以釐清華語為兒童外語之教材在語言發展與認知發展觀點內的特色,以期 論證兒童語言發展是如何應用在教材編寫中的,以下為本質化研究的範圍:

(2)

12

(一) 論證語言發展在華語為外語之兒童教材之語音、詞彙、語法層面編 寫過程與應用。

(二) 論證語言發展在華語為外語之兒童教材之言語活動層面編寫過程與 應用。

(三) 論證語言發展在華語為外語之兒童教材之體裁層面編寫過程與應 用。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第二節 相關研究法 相關研究法相關研究法 相關研究法

「相關研究法」是用在討論現象或事件的關係或對未來作預測的研究中,因

為這個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解釋、預測和控制生活中的某些事件,解釋可產生理 解,預測可產生預知能力,如此我們對未來作好準備。相關研究法有時也被視為 描述研究的一種,但是以量化的形式描述變項間的關係程度(

Ary et al.,

1990)。

相關研究的目的就在決定變項間的關係,以及使用關係從事預測,變項間的相關 越高,則預測性越準確。

相關研究法依其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特性,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稱為關係

研究(

relationship studies

), 一種稱為預測研究(

prediction studies

)。相關研究的

第一種型態主要在探索兩個以上變項的相當關係模式,從關係研究得到的資訊在 了解複雜的結構或對行為現象建立理論時特別有用(

Ary et al.,

1990)。

一、、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本研究是採用相關研究法的關係研究(

relationship studies

),探索兩個以上

變項的相當關係模式。所以,藉由現有的兒童華語教材內所編寫的練習題型了解 母語為華語及母語為非華語之七至十二歲兒童之認知發展,以及對影響兒童認知 發展能力之有關因素(如年齡、性別、語言等)進行相關研究,與比較母語為華 語及母語為非華語之七至十二歲兒童認知發展能力之差異。

(3)

二、、研究問題研究問題研究問題研究問題

根據前述之研究目的,本研究提出以下的研究問題:

(一) 探討母語為華語及母語為非華語之七至十二歲兒童之認知發 展的差異情形。

(二) 探討兒童不同個人背景因素與認知發展能力之差異情形。

(三) 探討兒童不同個人背景因素與認知發展能力之相關因素。

三、、研究假設研究假設研究假設研究假設

根據待答問題,本研究的假設如下:

(一) 不同語言的兒童在認知發展能力上有顯著差異。

(二) 不同性別的兒童在認知發展能力上有顯著差異。

(三) 不同年齡的兒童在認知發展能力上有顯著差異。

(四) 年齡、性別、語言等因素,能有效預測兒童之認知發展能力。

四、、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比較母語為華語與母語為非華語的七至十二歲兒童,因

此,研究的樣本區分為母語為華語之就讀台灣國民小學的七至十二歲兒童,與母 語為非華語之國外的七至十二歲兒童。為研究之需要,研究者取樣於桃園縣中壢 市林森國民小學一年級至六年級的兒童,與捷克

Praha Nebušice

Praha Kunratice

國民小學一年級至六年級的兒童。其中,在林森國民小學的樣本以隨機抽樣方 式,於每一年級各一班的約 30 至 33 個學生,對於捷克的學生之樣本數也是儘量 控制於每一年級 30 個左右的學生數。

(4)

14

五、、研究工具研究工具研究工具研究工具

(一) 受試者基本資料調查表:

本調查表係研究者因相關因素探討之必要設計而成,目的在蒐集樣本特 徵資料,內容包含姓名、性別、年級、出生年月日、國籍與所說之母語等資 料。於施測時由受試者填答或委請施測者協助完成。

(二) 測驗工具:

1. 編製依據:

本測驗係研究者參考了兒童華語教材:北京語言大學所出版的

《漢語樂園》、《美猴王漢語》、《嘻哈說唱學漢語》、《輕鬆學 漢語》,華語教學出版社出版的《兒童漢語》、《快樂兒童漢語》

等中抽離語言影響後,相關於兒童認知發展之圖像練習。

2. 測驗內容:

依據

Piaget

認知發展理論中的具體運思期的表徵等為測驗內容。

(三) 測驗計分:

本測驗採答案卡人工計分方式,每答對一題答一分,全測驗最高分 50 分,計分越高代表認知能力越佳,反之則越低。

六、、研究程序與步驟研究程序與步驟研究程序與步驟研究程序與步驟

(一) 蒐集研究相關文獻及測驗資料:相關資料之蒐集涵蓋國內外兒童 認知發展、標準化測驗等文獻研究及書籍,以利本研究測驗之編製及相關因

素之討論。

(二) 行政協調:為使研究工作能順利完成,國內部分先以透過電話聯繫,

徵得施測學校校長、施測教師口頭之同意,爾後請求協助施測之工作;國外 部分,先以電子郵件聯絡,取得捷克任教於小學友人的同意,溝通協調其他 學校,協助施測的工作。

(5)

(三) 編製測驗:

1. 測驗編制的準備:

(1)蒐集相關文獻,作為確立編製之理論依據:研究者廣泛蒐集國內 外相關參考書籍、文獻、研究報告等,系統探討兒童認知發展的 理論。

(2)決定測驗內容:認知為內在的知識系統,研究者綜合認知文獻,

決定本測驗的內容分為可逆性、守恆、連續性、分類等

Piaget

知發展理論中的具體運思期之表徵。

2. 確立取材與擬題原則:施測對象定為國小一年級至六年級學生,年 齡訂為七至十二歲,圖像儘量以彩色繪製。

(四)編製步驟:

1. 參考國內外兒童認知能力發展圖書,作為編製本測驗之參考。

2. 擬題:研究者依測驗目的、內容及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取材 於華語為外語之兒童華語教材。

(五)試卷回收:

1. 國內部分:各個年級施測結束後,統一由任教五年級的導師協 助回收,之後研究者親自取回試卷。

2. 國外部分:由於施測學校分為兩間,因此由捷克友人統一收集 後,將試卷郵寄回台灣。

七、、資料處理與分析資料處理與分析資料處理與分析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資料包括受試者基本資料及本測驗之測驗結果,各項資料經整理、編

碼、登錄、輸入電腦,並逐筆檢查無誤後,利用個人電腦以社會科學統計套裝程 式(

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 SPPS PC+

)進行建檔、閱卷計分與統計 分析,茲將資料處理方法及過程說明如下:

(一)受試者基本資料:

受試者基本資料包括年級、年齡、性別、國別等四大項,經整理後輸 入電腦,以

SPPS PC+

進行相關研究之分析。

(二) 統計分析:

1. 卡方考驗(

chi-square test

)以細格次數(或百分比)來進行交叉

(6)

16

比較,俗稱交叉分析。檢驗原理在於樣本觀察到的次數(或百 分比)與理論或母群體的次數(或百分比)之間是否有顯著的 差異。

2. 同時檢測兩個類別變項(

X

Y

)之間的關係時,以卡方考驗進 行的統計檢定稱為獨立性考驗(

test of independence

,其目的在 於檢測從樣本得到的兩個變項的觀察值,是否具有特殊的關聯。

3. 如果兩個類別變相沒有互動關係(卡方值不顯著),稱兩個變項 相互獨立;相反的,當兩個變項有相互作用影響時(當卡方值 顯著時),則可說兩個變項是不獨立的,或具有關聯。

4. 本研究統計分析以大於

3.84

為顯著水準。

啟示與小 啟示與小啟示與小 啟示與小結

教材是連接教與學的橋梁,因此選擇教材亦或編寫教材是為教學的第一步 驟。本研究以語言發展為分析兒童教材,是因為期望兒童在學習華語為外語的過 程,如在語言知識、言語活動與體裁等符合其學習發展順序,以利兒童能夠自然 地掌握華語學習。

又教材除了教學的重要資源和依託,教材本身給必須提供學習者運用語言為 教學目的。好的教材應提供學習者分析語言、練習重組等綜合運用的機會。因此 本研究的第二層次為以教材中的評量練習作為研究內容,佐以相關研究法調查母 語為華語及非華語的七至十二歲的兒童之認知發展的相關性,以期釐清教師在教 學過程中,阻礙學習者的學習之因是為語言亦或是其認知發展,並給予學習者適 當的補救教學。

因此,在量化分析後,冀望施教者能夠了解兒童的認知發展與國別、語言、

性別、年齡間變項的關係,是否獨立,是否有所關聯。甚至,在教材習題中所出 現的評量與具體運思期中的認知能力,如可逆性、守恆、連續性、分類等的相關,

並且能夠明瞭兒童的差異。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事前事後比較((前測 前測 前測 前測 前測//後測 前測 前測 前測 後測 後測 後測 後測 後測 後測 後測))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電機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EE ) 光電工程學研究所(GIPO) 電信工程學研究所(GICE) 電子工程學研究所(GIEE) 資訊工程學系暨研究所(CS IE )

認為它注重對四大師的研究而忽視支援這些大師布教活動的庶民之信仰的研 究。[13]

本研究將針對 TFT-LCD 產業研發單位主管與研發人員進行 探討,並就主管於研發人員對職能重視程度作差異性分析。因此

在與 WINS 有關的研究之中,除了研發感測器硬體這個領域之外,其它的領域均需要

本研究以 2.4 小節中之時程延遲分析技術相關研究成果為基礎,針對 Global Impact Technique、Net Impact Technique、As-Planned Expanded Technique、Collapsed

歷史文獻回顧法又稱史學方法、史學研究法、歷史法或歷史研究法。歷史文獻回顧 法的英文名稱除了 Historical Method 之外,亦有 Historical Research、Historical Study

第三節 負數概念之 負數概念之 負數概念之迷思概念 負數概念之 迷思概念 迷思概念相關研究 迷思概念 相關研究 相關研究 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