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發展的幾個核心理念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發展的幾個核心理念"

Copied!
2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發展的幾個核心理念

如常法師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

一、佛陀紀念館建館緣起

1998 年,星雲大師至印度菩提伽耶傳授國際三壇大戒,當時西藏 喇嘛貢噶多傑仁波切(kun dga’ rdo rje rin po che),感念佛光山寺創設 中華漢藏文化協會,長期促進世界佛教漢藏文化交流,並舉辦世界佛 教顯密會議,乃至創立國際佛光會等,是弘揚人間佛教的正派道場,

遂表達贈送護藏近三十年的佛牙舍利心願,盼能在台灣建館供奉。 

關於佛牙舍利,星雲大師表示:

佛陀並不需要我們禮拜供養,但眾生需要藉此啟發善念、

淨化心靈。透過禮拜佛塔,與佛陀的法身接觸,將思慕之 情昇華為學習佛德,實踐於日常生活。佛陀並不需要寶塔,

而是眾生需要,我憑著這句話而建寶塔。1

星雲大師在建立佛陀紀念館的硬體前,從1956 年至 2011 年間 在海內外興建近300 間道場,皆親力親為,深知社會大眾的需要,

也在道場中設立佛光緣美術館,至2015 年分別在台灣、大陸、澳洲、

馬來西亞、美國、法國等地設立23 個佛光緣美術館。

一個宗教團體成立美術館,它的宗旨、經營理念、心態,與社會

1. 星雲大師審訂,潘煊撰文:《人間佛國─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紀事》,台北:

天下文化,2011 年,頁 21。

(2)

上的博物館或美術館是有所不同的。佛光山開山以來,主張「以文化 弘揚佛法」,五十年來,不斷致力佛法人間化、生活化、藝文化,藉 由藝術、文化帶動佛法的弘傳,淨化人心,接引不同根機的眾生,「佛 光緣美術館」就是依據這樣的精神目標而設立。目的在於給人歡喜,

給人希望,帶來心靈的淨化、和諧與安詳。同時,也提供藝術工作者 一個展覽空間和展示舞台,更期盼「以藝術會友」,為廣大社會大眾 免費提供一處寓生活於學習、寓修行於休閒的美學優質場所。

星雲大師以二十年來興建道場供社會大眾使用的經驗,在啟建 佛陀紀念館時,定位館方以人為本的使命。他在《人間佛國》序文 提到:

我們希望所有來到這裡的人,都能與佛接心,點亮心靈的 燈光,學習佛陀的慈悲智慧,心靈得到淨化,人格獲得昇 華,進而創造祥和安樂的「人間佛國」,明白淨土就在現 前,佛陀就在每一個人心中。

佛陀紀念館是歷史的建設,是人心的建設。它是十方的,

是大眾的,只要有人需要它,誰都可以來親近它;它也是 文化的,是教育的,無論個人、家庭、學校、機關團體,

都可以在這裡團聚、聯誼,都可以在這裡圍繞、教學。2

隨侍星雲大師超過半個世紀、現為大師特助的慈惠法師說:「以 我的體會,師父是把佛教二千多年的歷史,整個展現在佛陀紀念館 的建築上。大師的建築讓人感到很舒服的原因是,他蓋的房子就像 他做任何事、講任何話一樣,出發點都在以眾為念,一切都以眾人 的需求去考量。……現代最進步的建築物,應該與周遭的天光雲影、

2. 同註 1,頁 15。

(3)

景觀變化相融,佛陀紀念館的建築理念,就是這樣。」3

從上可知,佛陀紀念館的核心價值在於落實人間佛教精神,所 謂人間佛教,星雲大師說:「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

凡是有助於幸福人生增進的教法,都是人間佛教。」四給4是人間佛 教的思想原則,也是佛陀紀念館的核心價值。

3. 星雲大師審訂,潘煊撰文:《人間佛國─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紀事》,台北:

天下文化,2011 年,頁 218-223。

4.「四給」是星雲大師所訂定的佛光人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

給人方便。

佛館全景。(慧延法師/ 攝)

(4)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2011 年年底落成,2012 年,即被博物館業界肯定,成為專業規範的博物 館。2014 年,獲得 ICOM 國際博物館協會認證,

成為最年輕的正式會員,晉身世界級博物館一 員。這個指標是國際博物館協會對世界上存在博 物館的認證,任何一所博物館必須要有一定的專 業規範,如:擁有精良展品、豐富典藏、經常舉 辦展覽和教育推廣活動,且在內部體制上有完整 和組織編制才可能得到此認證,佛陀紀念館獲得 此殊榮,足見其專業性。

此外,佛陀紀念館落成至今,雖僅五年多的 時間,但期間不僅獲獎無數,5且在台灣觀光人 次最多,每年高達一千萬人次,並與多家博物館 締結為文化交流友好博物館。由此,博物館界、

建築界、宗教界、觀光界等開始對佛陀紀念館營 運進行研究。

5. 佛陀紀念館得獎事蹟:

2012 年榮獲第 13 屆「國家建築金獎」之文化教育類金獅獎。

2013 年獲選內政部「台灣宗教百景」之列。

2014 年榮獲國際博物館協會 ICOM 認證,成為最年輕的正式會員。

2014 年榮獲全球最大旅遊網站 TripAdvisor「2014 年旅行者之選大獎」,排行 台灣高雄景點第一名。

2014 年 10 月 25 日,榮獲高雄市政府頒贈觀光風景區年度「優良公廁獎」。

2014 年 11 月 13 日,成為第一個通過 ISO 50001 能源管理系統驗證的宗教團體 和博物館。

2014 年 12 月 16 日,巴士淨房榮獲行政院環保署列名優質特色公廁,正式發布 在「幸福守廁── 便所王國的奇幻旅程」公廁電子書。

2015 年 8 月 10 日,榮獲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列管廁所評鑑「特優」殊榮。

2015 年 10 月 31 日,榮獲高雄市「104 年度觀光風景區類優良公廁獎」第二名。

(5)

佛陀紀念館何以能在短時間內創下奇蹟?又是如何讓社會大眾 與佛陀紀念館產生關聯?讓每一個人都能在這個關聯中滿心歡喜,

從而帶一些啟發、一些感動回家?本文試圖從星雲大師設計佛陀紀 念館「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四給」、「三好」、「以文化弘揚佛法」

為中心開展出來的模式,論述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如何改變傳統博物 館以「物」為主,成功轉換新博物館以「人」為主的成功案例。

二、佛陀紀念館發展的核心理念之一─四給

何謂人間佛教的四給精神?即是星雲大師制訂的佛光人工作信 條,大師提及其制訂起源:

我二十歲時,從佛學院結業出來,曾極力主張僧伽也要加 入社會生產工作。來到台灣之後,聽到慈航法師對我開示 時說:「僧伽出家是要立志作人天師範,如果也要開工 廠,難道要作工人嗎?如果也要開商店,難道要作商人 嗎?……」我聞言若有所悟,知道「錯誤」的宣導「不能 一直下去」,當即發願:「我所要從事的生產工作,是要 為信徒生產正信,為社會生產感恩,為大眾生產善緣,為 國家生產慈悲,而不是生產工人、商人……。」後來我開 創佛光山,訂立「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 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為開山宗旨,並以「給 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為佛光人工作 信條,實際上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萌發意念,再經過多年 以來的醞釀所產生的。6

6. 星雲大師:《往事百語 3.皆大歡喜》,高雄:佛光文化,2002 年,頁 261-262。

(6)

星雲大師一貫的弘法思想,落實在興建佛陀紀念館。他首先提 出了文化綿延、給人希望及歡喜的理念,於是在硬體上,他興建了 48 座地宮。大師在《佛教地宮還原》一書的序文中提到:

工程設計之初,我們規劃佛陀紀念館除了供奉佛陀舍利,

也是一座融和古今與中外、傳統與現代的建築,具有文化 與教育、慧解與修持的功能。同時,特別設計48 座地宮,

用來收藏各種文物,預計每百年開啟一座,同時收入當代 新的物件,希望未來的人,都可以一睹上一世紀的文物,

讓人類的文化得以綿延不絕。7

以此因緣,佛陀紀念館特地規劃「佛教地宮還原」常設展覽區,

模擬陝西扶風法門寺地宮,展出地宮珍寶文物,不同的人參觀,會得 到各自不同的感受。學者,可以來這裡研究;民眾,可以來感受地宮 面貌;佛教徒,可以在這裡省思內心深化修行。並特別設計了「開啟 地宮門倒數」,以數字讓參觀者知道,距離一百年後的地宮開啟還有 多久,讓大眾參與時空的進行。甚而,在星雲大師眼中,看似冰冷的 文物,其實蘊含了無比豐沛的生命,訴說著悠久偉大的歷史、文化、

藝術。大師說:「 地宮收藏的不是金銀財寶,而是教育的價值。」8 佛陀紀念館園區端坐一尊全世界最大的銅鑄座佛。地基加佛身 共有一百零八米,等於一般建築物的三十六層樓高,頭部便有三層 樓高,一隻眼睛是一個樓面的寬度。星雲大師希望每個人看到「佛 光大佛」的崇高,就是看到自己的崇高;看到「佛光大佛」那麼莊

7. 釋如常、吳棠海:《佛教地宮還原》,高雄:財團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會,

2011 年,頁 4。

8. 星雲大師審訂,潘煊撰文:《人間佛國─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紀事》,台北:

天下文化,2011 年,頁 221。

(7)

嚴偉大,就是看到自己的莊嚴、自己的本性。這是大師啟建「佛光 大佛」希望帶給人們信心與肯定的理念。

園區內另建有本館寶塔、三個殿堂、四座印度式聖塔以及八座 中國式塔樓。每一座塔的設計都只有筆直的塔身,但是一向熱衷於 給人歡喜、給人方便的星雲大師認為:

應該要加上基座,因為參訪的人來了,不是只在外面瀏覽 走過,是要迎進塔裡來,喝杯茶,參觀一下,也能遮風避 雨躲大太陽。塔是人佛共有,佛在上面,人在下面。這個 空間的增加意義的延伸,不是為單一個人,而是為所有大 眾,我想,我努力這樣做。9

進入佛陀紀念館園區的第一棟建築物「禮敬大廳」,是星雲大 師為大眾需求細心周到的規劃設計。它營造的是一種接納、歡喜、

放鬆的服務氛圍,不但備有各類咨詢、路線指引、輪椅借用,遊客 長途舟車遠道而來,餓了、渴了,不管是用餐、喝水、方便、洗手,

皆能得到貼心的接待與充分的服務,乃至等人逗留的零碎時間,也 有紀念品區可以逛逛。禮敬大廳的功能真正做到因應需求、充分服 務。星雲大師對於禮敬大廳的存在表示:

今後的時代、社會,必定是一個服務的時代與社會,當民 眾進到禮敬大廳,享受各種接待服務的同時,透過整面大 玻璃望去,大佛寶塔映入眼簾,立刻給人一種心靈的震 撼。10

9. 星雲大師審訂,潘煊撰文:《人間佛國─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紀事》,台北:

天下文化,2011 年,頁 98。

10. 星雲大師審訂,潘煊撰文:《人間佛國─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紀事》,台北:

天下文化,2011 年,頁 211。。

(8)

國立台北歷史博物館館長張譽騰,在《博物館大勢觀察》一書 中提到:

根據我們的觀察,大多數觀眾到博物館的目的,並非為 了成為學生,進行傳統的老師教導,學生學的那種「學 習」。如果用比喻的說法;許多觀眾的博物館參觀經驗,

較類似於觀光旅行(Sightseeing,Traveling),而非上學

(Schooling)。他們希望有個舒適的、放鬆的、有樂趣的 參觀環境,學習只是附帶性質的東西,所以他們在逛一般 博物館時常感到疲倦,比較關心那裡是否有吃的或喝的,

那裡可以歇歇腳。規劃博物館時要注意滿足觀眾這方面的 需要。11

張譽騰博士對博物館觀眾的行為及心理狀態的研究結果,星雲 大師在興建佛陀紀念館時注意到了。星雲大師從未研討過博物館學 理論,僅僅秉持著推動人間佛教讓世界更美好的信念,便自然地將

「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四給精神,

確切的落實在佛陀紀念館的硬體設施上,以眾為念的建築設計,無 私無我大開大闊的格局,讓佛陀紀念館的建築扎實的體現人間佛教,

也滿足了大眾的需要。大師在建築功能的構思過程中,不斷與人、

與環境對話,周詳的心思布滿各個角落,除了上述多個主要量體的 呈現,尚有更多細微的表現。比如民眾如廁問題,星雲大師對每一 間淨房都仔細檢視,尤其殘障人士專用淨房,他還坐上輪椅實地測 試,以自己的身體親自量距離。對於淨房的所在位置更是一再設想 每一個環節,以讓大眾擁有方便性為考量。又如八塔的一樓都設有

11. 張譽騰:《博物館大勢觀察》,台北:五觀藝術,2003 年,頁 61。

(9)

風雨走廊,連綿相接一氣呵成,不論天氣陰晴都能舒適通行。顧念 人們在偌大的園區中,走累了,腳痠了,或者有行動不便者,所以 電動車不斷來回於外環道,隨時可以搭乘,到處都能上下。大師也 念及許多參訪者多是全家出遊,一定會有老人家同行,所以捨階梯 而造斜坡,所有地方都是無障礙空間,創造友善環境。不論大人、

小孩、長者,都能在佛陀紀念館找到舒適的空間。這正是佛光山佛 陀紀念館最能體貼人心的地方。

三、佛陀紀念館發展的核心理念之二─三好

1998 年 4 月,佛牙舍利從印度經泰國來到台灣,在台北中正紀 念堂前廣場舉行「恭迎佛牙舍利顯密護國祈安法會」時,星雲大師 邀請了當時的政府副首長,共同宣誓「三好運動」,推動「三好」。

佛館五和塔首創全球佛教禮堂「喜慶之家」,佛光山榮譽功德主蔡國華一家,於 此為母親蔡許木梨歡慶90 壽誕,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為壽星祝福。(五和塔提供)

(10)

2009 年,又承蒙政府首長的支持,在佛光會於總統府前舉辦的慶祝

「國定佛誕節暨母親節大會」上,宣誓「三好」口號。關於「三好」,

星雲大師說:

所謂「三好」,也就是佛教徒常說的「身口意三業清淨」,

用通俗的話說就是:身做好事、口說好話、心存好念,簡 而言之,也就是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所以,「三 好運動」並不是佛教的,它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你要做好 人,還是要做壞人呢?都由你的身、口、意來決定。幸福 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掌握在我們自己的口中,掌握在 我們自己的心裡。12

「生命教育」是最近幾年來在國內頗受重視的教育課題,然而 何為「生命教育」每個人說法不一。2003 年,星雲大師在「佛教對 生命教育的看法」座談會中提到,生命教育是近幾年來才受到社會 關切的重要議題,然而在佛教裡,早在二千多年前佛陀宣說的「緣 起法」,就已說明生命是彼此相互關係的存在。佛陀以「十二因緣」

說明生命的由來與三世輪迴的關係,幫助我們解答「生從何來,死 往何去」的生命之謎;佛教的「三法印」、「四聖諦」、「八正道」、

「緣起」、「中道」、「空性」等真理,都能幫助我們認識生命的本質、

了解生命的意義、創造生命的價值,活出生命的希望。

教育是博物館在公眾事業上重要的一環,星雲大師如何在興建 佛陀紀念館時落實教育的理念?硬體建設上他選擇了環境教育。園 區牆上有小朋友們口中的超級大繪本,一是整整八十六幅豐子愷《護

12. 星雲大師:〈行三好〉,《喬達摩》第 63 期,高雄:財團法人人間文教基金會,

2016 年,頁 1。

(11)

生畫集》的彩繪,位於佛陀紀念館南北廊道外牆,勸導世人不濫殺 生,應該愛護生命,宣揚生命的可貴。二是藝術家高爾泰、蒲小雨 夫婦依《星雲禪話》所繪的禪畫作品,以彩繪浮雕的方式,將四十 幅作品展現在南北長廊的外牆上,禪的智慧、幽默、慈悲,讓參觀 民眾能夠在輕鬆悠遊佛陀紀念館的同時,自然地、巧妙地、不經意 地了然會心,有所啟悟,進而袪除焦慮,獲得內心的安定與自在。

環保就是護生,星雲大師倡導的佛教護生理念更被融入在佛館 設計的核心中,自2011 年開館以來,佛館即著手規劃各項「節能 減碳」方案,2014 年 5 月,通過經濟部能源局遴選,由台灣綠色生 產力基金會輔導,正式建置ISO 50001 能源管理系統,經過近半年 的推動和改善,於當年11 月 13 日通過國際驗證,由 SGS 頒發 ISO 50001 證書,成為宗教界和博物館界第一家通過驗證的機構。走入

禪畫禪話(佛陀紀念館提供)

(12)

佛館,不管是照明省電的LED 燈,或是廁所花灑式的節水水龍頭,

都可以感受到這個節能系統的落實。

佛陀紀念館四周綠意盎然、花團錦簇,館內擁有豐富多樣的生 態,23 種珍禽鳥類的棲息,使佛館儼然成為生態園區。除了一般常 見的動植物,最特別的就是雙閣樓景觀生態池中,遠從西伯利亞來 的綠頭鴨,以及中正大學所捐贈的黑天鵝。自1970 年以來,開放教 育理念漸受重視,學習的空間及生活環境無形中慢慢擴大,上課不 再限於教室(林進材,1997),因此,傳統的教學活動,空間不再 局限在教室,資訊快速發達,學生學習的空間已經無限延長到可以 說是無遠弗屆。從硬體環境設施到以人為本的生命教育,佛陀紀念 館豐富的生命教育題材,已成為各級學校學習生命教育的首選行動 教室。

一般博物館擁有典藏、研究、展示、教育等功能,近期亦加入 觀光與休閒,然佛陀紀念館擁有獨一無二的功能,就是撫慰人心。

人們可到殿堂禮拜、禪修或抄經,甚至還能抽法語由法師現場講解 開示,所謂心中疑難事,法語可告知,藉由這些人間佛教的原始體 現,讓人們從而尋獲內心安定的力量。

更特別的是,星雲大師對社會大眾的捐助、宗教界內諸山長老 們的支持,以及超過千家寺院結集萬緣,共同興建佛陀紀念館,感 念溢於言表,因而在園區成佛大道兩側南北風雨走廊各250 公尺的 廊道上,將他們的名字一個個刻在長長的碑牆上來表達感恩。大師 認為這當中的每一個名字都在說法,當有緣的人來到這裡,看到恢 宏的建築、感受到善美動人的力量,會生起感恩的心共襄盛舉,於 是形成更大的善的循環,在這個時空廊道上,「做好事」、「說好 話」、「存好心」三好的理念代代相傳、源遠流長。

(13)

四、佛陀紀念館發展的核心理念之三─以文化弘揚佛法

1971 年,國際博物館協會舉辦第九次會員大會時,通過一項決 議,被視為是國際博物館協會政策轉變的明顯徵兆,部分決議文如下:

呼籲會員揚棄博物館只是強調文物標本保存的概念。為了 盡善服務人類的宗旨,博物館必須好好扮演其在教育和文 化上的角色,並且有必要重新評估服務對象的需要。13

佛陀紀念館自落成以來,致力於推廣國際學術與文化交流,藉 由多樣交流形式與世界接軌,落實星雲大師佛教要「國際化」的理 念。大師向來重視傳統中華文化、尊重文化史蹟,在文化的交流上,

仍秉持給人歡喜的理念。星雲大師對於規劃佛陀紀念館的想法與心 聲,在心中已醞釀多時,1992 年 1 月 3 日《星雲日記》上記載:

多年來我一直希望能在臺灣建立佛教文化藝術館,妥為保 存文物,同時宣揚佛教文化藝術。雖然,目前在佛光山已 經設有佛光山文物陳列館(今佛光山寶藏館)、佛光山文 物展覽館(今佛光緣美術館總館),但是我的理想是要建 一座可以傳揚千秋萬世的佛教文化藝術館,裡面的收藏不 但可以媲美故宮博物院,亦能集教學、展覽、收藏等功能 於一體。

2013 年,《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出版,星雲大師在序文 中提及:

在世界性的宗教中,佛教的文物最為豐富。尤其佛教藝術 的形成,以人為本,在審美與信仰之間,有著不可分離的

13. 參見 ICOM News 71(September 1971):47.

(14)

關係,兼具宗教和藝術的雙重功能。14

佛陀紀念館的本館除了一樓規劃有四個常設展廳外,二樓另設 有四個特展展廳,自2011 年落成後,即與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簽署五 年合作協議,2012 年首推中國北方佛教藝術,展出山東青州龍興寺 佛教造像。2013 年則匯集中國西方佛教藝術,計十六家博物館聯合 展出絲綢之路出土的重要文物。2014 年五大博物館首度聯合來館舉 辦中國南方佛教藝術展。2015 年展出明清水陸畫,2016 將展出東方 佛教藝術,讓大家全面了解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的途徑及本土化發 展。

此外,佛陀紀念館還展出「佛國墨影─河南鞏義石窟寺拓片」

等佛教藝術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人為本的活態 文化遺產,其內容大抵可分為口頭傳說和表述、表演藝術、社會風 俗、禮儀、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以及傳統的手 工藝技能。

佛館展出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展覽,涵蓋了2012 年「霓裳之 會─中國非物資文化遺產少數民族服裝展」、「楚風湘韵─湖 南民藝民風民俗特展」,2013 年「永遠的孔子─走進衍聖公府」,

2014 年「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2015 年「山東文化交流節」、「福 建文化寶島行」、「美麗廣西─少數民族文化展演週」,未來亦 將展出更多中國地區的人文風采。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同時身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 基金會董事長的李家維就強調:

14. 星雲大師總監修:〈出版緣起與序言〉,《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高雄:

佛光山宗委會,2013 年,頁 2。

(15)

一般博物館非常重視館藏的豐富性,常花大錢購買典藏品,

但佛陀紀念館卻跨出一般博物館的定義,走向更高層次的 經營方向。佛館不一定以典藏為最主要目標,卻在與各博 物館的交流合作中,大力推動展覽和展品在教育上的意義,

可看到它在公眾服務性上展現了企圖心。15

2014 年,信眾把一尊北齊佛首捐贈給佛光山。經查證史料發現,

這尊佛首乃造於北齊天保七年(556)的釋迦牟尼佛佛首,為河北省 幽居寺塔供奉的三尊佛像之一,1996 年被盜。星雲大師知道此事後 表示:「佛教文物是人類重要的文化資產,屬於全人類共同所有,

應該讓佛首回歸原處。」2015 年,於佛光山舉辦「金身合璧・佛光 普照─河北幽居寺佛首捐贈」,2016 年在北京舉辦回歸。

這項善舉已成為國際上共同遵守宗教遺產屬於全人類共同保存 的議題。星雲大師表示,此次佛身佛首合一,希望喚起人們愛惜保 護文化遺產,尊重傳承中華文化。這樣的理念,即符合文物保存政 策,同時也進行了兩岸文化之交流。

佛陀紀念館自落成以來,致力落實星雲大師以藝術弘法的理念,

透過建築、空間規劃、展覽、表演等軟硬體的建置,讓佛教藝術無 形中發揮潛移默化的功能,提升來館的民眾藝術與生態美學涵養。

表演藝術是藝術的表現形式,包括:話劇、音樂、舞蹈、歌劇、

音樂劇、魔術、雜技等形式。星雲大師在〈佛教與音樂〉一文中寫道:

在人類的生活領域裡,音樂的用途非常廣泛,哀樂令人傷 心,和樂令人和諧,軍樂令人振奮,聖樂令人心淨。音樂

15. 郭士榛:〈黃才郎、張譽騰、李家維為佛館按讚〉,《人間福報》,2014 年 7 月 2 日,8 版覺世。

(16)

沒有人我的隔閡,可以通於古今中外,是有情世界共同的 語言,無論是風聲雨聲、流水激石,或是蟲鳴魚躍,獸吼 禽鳴,乃至人類男女老幼的喜怒哀怨之聲,一切音聲分別 產生不同層次的共鳴,形成一種自然的樂章。所以,凡是 真善美的音聲,都是宇宙萬有的力量,也就是美妙的音 樂。16

星雲大師更提及,音樂在佛教裡,是十供養之一。雅正和諧的 音聲,對教化人心有莫大的功效。佛經記載,波斯匿王率領大軍征 討鴦伽摩羅,路經祇洹精舍,聽到唄比丘唱誦梵唄,軍隊馬匹都被 其音聲攝受,連波斯匿王也感動得殺心盡除,使得即將爆發的一場 戰爭因此而消弭於無形。

1953 年,星雲大師成立佛教青年歌詠隊,背後的精神即是以音 樂弘揚佛法。2003 年率領佛光山梵唄讚頌團,首度應邀至北京、上 海演出;2004 年 2 月,兩岸佛教共同組成「中華佛教音樂展演團」,

至台、港、澳、美、加等地巡迴弘法。

星雲大師創建佛陀紀念館,特別在本館設置多功能、可容納兩 千人的專業劇場「大覺堂」。大師說:「『大覺堂』一切情境都是 動態的,就像置身在佛國世界一樣。佛陀說法的聲音,很真實的在 空中迴盪,雄厚、莊嚴、慈悲,遙遠而宏亮,字字句句透入人心,

讓來到這裡的參訪者,都能帶著一個不同的感受回家,那就是歡喜 與平安。」

大覺堂自開幕以來,已有許多世界著名的表演團體,如北京中

16. 星雲大師:《佛光教科書 8.佛教與世學》,台北:佛光出版社,1995 年,

頁159。

(17)

央民族樂團、北京京劇院、菲律賓藝術學院、馬來西亞舞蹈學院、

台灣尚和歌仔戲團、唐美雲歌仔戲團、國光豫劇團、台北佛光青年 歌詠隊、變臉、魔術秀、山西太原舞蹈團、福建省歌舞劇院、廣西 木偶劇團等等來獻藝,讓台灣社會民眾不用舟車勞頓,就可以免費 欣賞人文藝術,提升心靈的資糧。

傳統以來,博物館被視為典藏、保存、詮釋歷史的機構。對於 佛陀紀念館而言,星雲大師說:

「收藏」世界最珍貴的文物,不是館方最主要的目的,而 是透過展覽,舉辦教育推廣,促進親子關係、社會人際關 係的和諧,達到以藝術弘揚佛法,以教育淨化心靈。它以

「人」為中心的理念,取代了以「物」為中心的傳統美術

大覺堂常有戲劇表演。

(18)

館的管理方式,在展示佛教藝術的教育上,加深「物與人」

的關係,以及美術館與社會大眾、社區的關係,強化了教 育與公眾服務的功能。17

佛陀紀念館每年更有定期及不定期舉辦的幾個大型的全民活 動,如:

(一)萬人歌頌偉大的佛陀音樂會

從「2013 禮讚佛陀萬人音樂會」至「2015 萬人歌頌偉大的佛陀 音樂會」成為佛館年度盛事,也是指標性的大活動之一。

(二)星雲人文世界論壇

2012 年創辦「星雲人文世界論壇」,每年於佛館舉辦一次,宣 揚「智慧.慈悲.開放.創新」的理念,讓思想的力量,能與佛館 的創建宗旨輝映,更增加「人間佛教」與時俱進的動能。

(三)國際書展暨蔬食博覽會

佛陀紀念館秉持星雲大師「讀做一個人,讀明一點理,讀悟一 些緣,讀懂一顆心」的信念,致力推廣全民閱讀運動,2013 年開始 舉辦國際書展。蔬食不但有益身體健康,而且是節能減碳的良方,

2014 年開始,佛光山將蔬食文化結合書展,2015 年,高雄市政府與 佛陀紀念館舉辦「2015 國際書展暨蔬食博覽會」,活動期間除了針 對不同年齡層展出各類圖書、推出多元化的蔬食饗宴,並規劃全民

17. 星雲大師:〈佛教與藝術〉,《佛光緣美術館典藏作品集》,2009 年 6 月寫 於佛光山法堂。

(19)

閱讀博覽會,及多項戶外教學、親子共讀、名家講堂活動,並有主 題式的日本文化館、閱讀的時光隧道等多元文化呈現,讓護生愛地 球的理念跟著閱讀風氣一同傳播到世界各地。

(四)世界神明聯誼會

為了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更緣於對人類福祉、眾生平等 的追求,以及各宗教之間的相互尊重與包容,星雲大師於2011 年發 起世界神明聯誼會,期以增進社會和諧,進而達到世界和平的目標。

星雲大師表示:「教義可以各有精髓,教主可以各顯神通,教徒則 應該攜手同心,共同為民眾造福。」神明聯誼不僅是全球華人的交 流平台,同時,藉由法會的舉辦與各種信仰力量的凝聚,達到心靈 淨化。神明聯誼會雖然是宗教性的聯誼,然其內涵是文化的、藝術 的、教育的、美學的、生活的、宗教的經典盛會;其影響的氛圍逐 步由國內到兩岸與華人地區,進而觀照到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未 來,希望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將「世界神明聯誼」列入「人 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並申請入選台灣文化部文化資產 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五)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愛與和平宗教祈福大會

2011 年舉辦的「愛與和平宗教祈福大會」,全球十二個宗教領 袖齊聚一堂,共同許下「人間有愛,世界和平」的心願,堪稱是國 內最大型的宗教聯合盛會。會中星雲大師致詞時提到:一切生命因 愛而有,人不但要愛自己,還要愛別人、愛社會、愛國家,將愛昇 華為慈悲、無私、無我的愛;真善美的愛可走遍天下,無愛則寸步 難行;世間最苦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對立,國家與國家的對立,而和

(20)

平不是嘴巴說就有,要透過交流來往才能達成,所謂見面三分情;

因此希望世界各國領袖與人民都能多來往交流,促進真正的和平。

(六)2015 國際自由車環台公路大賽

2015 國際自由車環台公路大賽,3 月 26 日第五站為「台灣觀光 盃長途公路站」,300 多位自由車好手從尖山埤江南度假村出發,

沿途行經西拉雅國家風景區、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終點抵達大鵬灣

2015 國際自由車環台公路大賽,選手行經第五站佛陀紀念館,佛光山大眾及普門 中學學生熱情加油。(蘇少暘/ 攝)

(21)

國家風景區,圓滿5 天賽事。中華民國自由車協會祕書長李開志表 示,舉辦自行車環台大賽的用意,在於行銷台灣,將台灣的好山好 水介紹給全世界,而將自由車環台公路大賽的衝刺點設於佛館,希 望也藉此行銷佛教,讓善美的人間佛教理念廣為散播。

五、結語

「四給」的理念,「三好」的理念,「以文化弘揚佛法」的理念,

是佛陀紀念館發展「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所建構開展出來的三個 理論。

1.「四給」這一理念,展現佛陀紀念館在硬體設施上的用心。

一個專業的博物館,除了博物館專業的展品典藏及藝文推廣之外,

還要重視眾人來訪的空間,包括建築、景觀及餐飲、公廁等服務。

佛陀紀念館自落成以來,獲得博物館界少有博物館能同時獲得的獎 項,最大的意義在它的「以人為本」的精神。

2.「三好」這一理念,展現佛陀紀念館在軟體服務上的誠心。

佛陀紀念館創建的最大奇蹟,是以環保護生、公共服務為前提的博 物館經營方式,也就是「人間佛教」的精神。

3.「以文化弘揚佛法」這一理念,展現佛陀紀念館在教育推廣 上的用心。星雲大師認為,佛陀紀念館除了落實人間佛教的精神,

更期盼能成為大眾的生活去處,讓生活品質達到真、善、美的理想,

從中充實內在精神食糧,提升人生的價值觀。在佛陀紀念館廣泛與 深入的功能展現中,期待它以傳播佛教為理念,以教育服務社會、

(22)

出家之後,受了幾年關閉式的叢林教育,有一天居然異想 天開,在日記上寫著「佛教需要文藝化,佛教需要電影化,

佛教需要人間化,佛教需要國際化」,日後當我「實踐」

稍有成績的時候,才恍然覺悟到:這一切的一切雖然在當 初只是小小的一念,卻在自己未來的一生當中,成為「理 想」的果實。18

大師的小小一念,創造了佛陀紀念館的奇蹟。這個奇蹟將持續 發揮它的社會功能,讓這個世界更美好、更幸福、更祥和。誠如南 京大學程恭讓教授所言:

佛陀紀念館是一個進行佛教教育事業及文化事業的綜合性 的設施,其建成及啟用標誌著佛光山的人間佛教文教事業 再開新局,達到一個新的歷史高度。正如大師所說:文化、

教育事業是現代社會最重視的事業,因而也是推動人間佛 教實踐層面的落實中最重要及最持續的形式。19

18. 星雲大師:《往事百語 5.永不退票》,高雄:佛光文化,2002 年,頁 86-87。

19. 程恭讓著:《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高雄:佛光文化,2015 年,頁 116-117。

(23)

前言

宗教性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已經成為世界遺產登錄指定的重要項 目,除了物質類的宗教文化紀念物與文物之外,還包括宗教場所與 路徑、傳說與文學、儀軌,以及音樂等非物質類文化遺產,豐富而 多元;更因為宗教具有傳播與跨國界的特性,必須跨越單一國家的 思考來進行保存與推廣。

佛陀紀念館2014 年接受信眾捐贈所藏北齊佛陀頭像,星雲大師 認為宗教遺產屬於全人類,不應私藏。在如常法師等積極努力下,

經由多方協助得以尋得原存於河北省幽居寺的佛身,並透過文化與 專業的協助讓佛像「金身合璧」。隨著保存科學的發展,文化資產 的真實性、可視性、協調性、可逆性、安全性、耐候性等精神,已 經成為國際上共同遵守的倫理與原則。佛首與金身「遇見」之後,

透過各種科學的調查與分析,將能針對被異地保存近20 年佛首與金 身進行種種「解密」。例如佛首的鼻子是否被修復過,修復材料為 何?髮髻的黑色顏料,是否為礦物顏料?將近一千五百年間在戶外 的環境與流轉異地過程中是否曾經被重繪修復?此外,被移地保存 於河北博物院內金身的漢白玉顏色較白,原來之彩繪似有褪色現象,

反觀被拍賣轉移到台灣的佛首,仍古韻猶存,真是可謂「清淨莊嚴

遇見 ‧ 修鍊 ‧ 重現─

金身合璧 開啟兩岸文保合作新思惟

李麗芳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主任

(24)

出家之後,受了幾年關閉式的叢林教育,有一天居然異想 天開,在日記上寫著「佛教需要文藝化,佛教需要電影化,

佛教需要人間化,佛教需要國際化」,日後當我「實踐」

稍有成績的時候,才恍然覺悟到:這一切的一切雖然在當 初只是小小的一念,卻在自己未來的一生當中,成為「理 想」的果實。18

大師的小小一念,創造了佛陀紀念館的奇蹟。這個奇蹟將持續 發揮它的社會功能,讓這個世界更美好、更幸福、更祥和。誠如南 京大學程恭讓教授所言:

佛陀紀念館是一個進行佛教教育事業及文化事業的綜合性 的設施,其建成及啟用標誌著佛光山的人間佛教文教事業 再開新局,達到一個新的歷史高度。正如大師所說:文化、

教育事業是現代社會最重視的事業,因而也是推動人間佛 教實踐層面的落實中最重要及最持續的形式。19

18. 星雲大師:《往事百語 5.永不退票》,高雄:佛光文化,2002 年,頁 86-87。

19. 程恭讓著:《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高雄:佛光文化,2015 年,頁 116-11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在重工業方面,由於國家經濟的巨幅變化,亞 塞拜然的工業發展在 1995 至 2008 年之間取得重大 成就,1994

巡迴於全國各縣市公共圖書館展示,巡展內容包括書展、海報等,從豐富的展品 及展書中呈現各國文化內涵,至今已巡展全臺超過 100 所公共圖書館,廣受各巡 展館好評,並於

星雲大師演講中常提到「我是佛」的觀念,在佛學理論中談「眾

有關歐拉的紀念郵票,最早在 1957 年,瑞士(圖一)及前蘇聯(圖二)為了紀念歐 拉二百五十週年誕辰而發行。圖三由前東德(DDR)於 1983

根據冉雲華教授〈中國早期禪法的流傳和特點〉一文的研究,中國佛教從第五世紀後期 到第七世紀初,禪法開始在各地流傳開來,大致發展成四個不同的流派: (一)

Holmes Welch 認為,除了唯識與密宗外,真正新的發展是,(1)居士自組 團體講經說法, (2)興辦慈善事業、佛教廣播、監獄佈教,

資料來源:攝 於香港文化博 物館 2015 年敦

The relief fresco "Stories of the Buddha's Life" embody the advancement of life education: a profound outlook on life, religion and life and death, ultimate care,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