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人間佛教佛陀本懷》論壇紀實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人間佛教佛陀本懷》論壇紀實"

Copied!
3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人間佛教佛陀本懷》論壇紀實

【主辦方致辭】

滿蓮法師:尊敬的程教授、各位教授、妙凡法師、與會的專家 學者,及今天有緣來參加人間佛教佛陀本懷論壇的各位朋友,大家 晚上好!

僅代表星雲文教館歡迎大家的蒞臨。今天的論壇,就著大師剛 剛出版的新書《人間佛教佛陀本懷》,請台上的各位教授來詮釋,

希望能夠讓大家更明白什麼是人間佛教。希冀今晚所有與會者,在 論壇結束後,都有所獲而回,也希望大家法喜充滿,謝謝大家。

【論壇第一階段】

妙凡法師:請教各位老師「我與人間佛教的因緣」,我們先請 雪梅老師。

時間:2016.5.21(六)晚上 19:00 地點:上海星雲文教館

主持人:1.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妙凡法師     2. 南京大學—程恭讓教授

    3. 星雲文教館—滿蓮法師 與談人:1. 華東師範大學—李向平教授     2. 華東師範大學—張曉林教授     3. 華東師範大學—唐忠毛教授     4. 上海大學—狄其安教授     5. 西華師範大學—王雪梅教授

(2)

王雪梅教授:2008 年的暑假,我去參加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 研究中心舉辦的兩岸三地青年學者的論壇,這是我第一次接觸人間 佛教。我那時和今天的同學、居士們一樣,可能都有一個疑問:佛 教就是佛教,為什麼要加個「人間」?當時接待我們的是滿蓮法師,

他傳遞給我們很多關於人間佛教的資訊。沒想到八年之後,在這裡 又見到滿蓮法師,感恩當時他給我很多的啟迪。

那一次在香港參加論壇,參訪結束時,滿蓮法師還針對大家對 人間佛教是否保持傳統修持的疑問,建議說:「你們若有因緣,要 到佛光山看看,你會看到我們的叢林學院,過著非常傳統的生活,

每天的生活以鐘板為號令。」

我來自四川,比較偏遠的地方,對於傳統寺廟的印象非常的深 刻。但是,香港佛香講堂給我一個極大的衝擊:在紅塵滾滾的香港

王雪梅

李向平

妙凡法師 滿蓮法師

狄其安 唐忠毛

張曉林 程恭讓

(3)

大都市裡,竟有這樣一個清淨、弘法的道場,人間佛教可以是這個 樣子!

去年我真的去了佛光山,完成八年前的一個因緣。抵達佛光山 那個晚上,我就到叢林學院的大悲殿,安安靜靜的看著月亮,聽著 鐘鼓,用心去感受當下,在佛光山體會到傳統和現代完美結合的佛 教,這也是我接觸人間佛教後,最深的一個感受。

李向平教授:我是1989 年大學畢業的,很特殊的原因,一直沒 找到工作。後來,當時的上海大學有個中國文化研究所,因為該所 當時有一位教授和佛光山有一個禪宗文化、禪宗辭典合作的因緣,

所以,我因承當這一課題而進入了上海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記得 當時的工作人員問我:「你懂不懂佛教?」我說:「不懂。」「那 你研究什麼?」「我研究中國古代史,我是研究先秦宗教史的,就 秦始皇以前那一段王權與神權的關係。」

就這樣,我進入了中國佛教的研究領域,做起中國禪宗史跟禪 宗歷代法師的語錄研究。這裡頭最好玩、最有緣分的,就是我們沿 著達摩來到中國傳播印度佛教,建立中國禪宗的路線,從幾個祖師 駐錫、弘法的地點一路走過去,走了幾個月,現在想起來,用行腳 來說差不多。這一路很有體驗,我們一邊調研,一邊向寺廟的法師 請教;一邊閱讀,一邊思考可以怎麼做好這個課題。我即是因為這 個緣故而與人間佛教結緣的,那時知道了台灣有個佛光山,此後,

經過十五年,因為程恭讓教授的因緣,我曾到佛光山參加一個人間 佛教的座談會;又再過了十五年,我又跟他坐在一塊兒,我們一起 到過佛光山開會。仔細想起來,我和佛光山人間佛教已經結緣三十 年了。

人間佛教的台灣佛光山模式,以及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有關思

(4)

想,我個人覺得和太虛大師有一定的關係和影響,我在做禪宗文化 項目的時候,同時寫了一本書叫《中國近代佛教復興》,說到近代 佛教的復興要從太虛開始,太虛提出了人間佛教,把佛教從驅向於 彼岸的、鬼神的那個世界,回歸到生命的、當下的、現實的世界,

這樣才是人間佛教。當時我也曾經納悶:「怎麼佛教前面要加『人間』

兩個字呢?」

還記得以前在一個寺廟裡看到佛光山編的《普門》雜誌,內容 好像是星雲大師和一位神學家對話,竟然有這麼高端的佛教研究雜 誌,當時我就覺得,佛教研究無疑是一條寬廣的學術研究之路,值 得我們去努力。這就是我跟人間佛教、跟佛光山結下的緣分。而星 雲大師講的三好、四給,處處都是人間佛教的因緣,無所不在,我 們共同分享,謝謝。

唐忠毛教授:我是1988 年上大學的,那時候中國大陸的文化思 潮紛陳,西方文化也剛剛湧進來,所以文化思想上是「古今中西」

非常多元的局面。那時候,中國大陸出現了伴隨傳統文化復興的「氣 功熱」,我當時也是個氣功愛好者。氣功,大家知道,在修習的過 程中會有很多偏差出現,因此人們就會去尋找各種「糾偏」的方法。

於是,我就去讀佛經,佛經能讓人很好地調理心態,不會走火入魔,

這是我最初接觸佛法的因緣。

我最早接觸「人間佛教」這個詞,是在閱讀中國佛教協會會長 趙樸初居士編寫的《佛教常識答問》一書時看到的。我記得這本書 的最後一節,趙樸初先生寫的就是「論人間佛教的優越性」。後來,

我從佛教史的角度來研究近代佛教,對於人生佛教、人間佛教,有 了更多更深一層的體會、理解,以及理性上的認識。我覺得,人間 佛教可以分為「廣義的人間佛教」與「狹義的人間佛教」。廣義的

(5)

人間佛教,是指一切佛教中固有的「人間性」向度與品格;狹義的 人間佛教,是從佛教史的角度來講,特指由太虛大師、星雲大師創 導的一種近代佛教思潮與弘傳模式。

我們今天講的人間佛教,更多意義上是指近代由太虛大師開啟,

星雲大師倡導與實踐的佛教思潮與弘傳模式。趙樸初先生也提到,

太虛大師1947 年在玉佛寺圓寂前,曾專門召見過他(趙樸初),說

「不久就要到無錫常州去」(這句話後來被理解為「無常」,表示 太虛已經預見到自己的圓寂)。這件事之後就有一些傳說,說這是 暗示太虛大師叮囑趙樸老要弘揚人間佛教。當然,我們現在看到規 模最大、影響最大的,還是星雲大師倡導與實踐的人間佛教。

我個人非常有幸,這幾年在恭讓兄的帶領下,和佛光山的法師 有了直接的接觸,也親歷台灣佛光山道場,更近距離地親近、聆聽 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的開示,去感受人間佛教。我現在感覺到,人 間佛教不論從理論詮釋、弘法模式、對社會的關懷,及其宣導的人 本、人文向度,都是佛教發展的主流思潮與模式,當然也是佛教未 來發展的一個很好的模式。今天非常高興有這個因緣,再次圍繞人 間佛教和大家做一些交流。謝謝!

狄其安教授:我是音樂家,1987 年大陸文革以後,考上了上海 音樂學院,當時是很難考的,全國恐怕就是招個位數5 到 6 個人,

大學畢業後,我基本上教的是西方音樂,而不是我們中國傳統的音 樂。出去旅遊時,到廟裡總是聽到師父們在唱梵唄,我覺得很好聽,

就讓我的研究生去關注一下。大約在2006 年,學生反映蒐集不到樂 譜,我就說,我來試試看。這一研究就鑽到了佛教裡面。我學佛其 實也就幾年,是從研究梵唄開始。我到廟裡去記錄梵唄,後來把它 記錄成樂譜,找出版社出版,現在大概有一百多首已經出版,其中

(6)

包括佛教早晚課完整的唱本。

和人間佛教的因緣,也是從梵唄開始。當時因為沒有網路,只 能在廟裡聽,廟裡的法會結束了就結束了,我們旅遊也不可能長時 間在廟裡逗留。後來有了網路,我第一次聽到佛光山的梵唄,當時 很驚奇:怎麼會有男、女一起唱?我記得很清楚,聽的是「華嚴字 母」。就這樣,我第一次接觸到佛光山的梵唄。

後來,滿蓮法師到上海大學來訪問,學校的領導把我們對佛教 有研究的學者和教授們聚集在一起,接待滿蓮法師,而與佛光山有 了接觸。去年十二月我就到了佛光山,參加第三屆人間佛教座談會,

也因緣際會和慈惠法師交流梵唄。後來,大師特地接見我,我非常 感動,我們談了大約一個多小時,交流彼此的看法。我感動的是,

他非常得懂音樂,所以我就有了和人間佛教的因緣,由此我也多學 習與拜讀一些大師的書。

我 在 佛 光 山 的 時 間 很 短, 就 一 個 星 期, 剛 好 遇 到 了 農 曆 的 十五,我就去參加早課法會,也錄下了梵唄,想和大陸寺廟的唱法 做個對比,看看有沒有什麼變化不同。此外,我還驚喜的發現,在 佛光山流傳了大量的佛歌,在座肯定只要有人一哼,大家就會唱,

為什麼呢?大師自1949 年到台灣開始弘法以來,這樣的創作從來沒 有斷過,就是用星雲大師寫的詞,填上現成的音調。因為曲調是現 成的,所以大家都會唱,這就是音樂弘法,我稱它是佛歌。從佛光 山回大陸後,我寫了一篇論文〈以音聲做佛事、用歌聲弘佛法─

台灣佛光山梵唄與佛歌之探究〉,刊登在佛光山開山50 週年 5 月 16 日出版的第三期《人間佛教學報.藝文》。

張曉林教授:我跟佛光山、人間佛教的因緣比較早。2000 年千 禧年,我在香港念博士,當時香港有一個以和平為主題的大型研討

(7)

會,星雲大師在會上有演講,我當時也在會場,有幸聽到大師的演 講。會議期間,在香港總督府有一個音樂晚會,我也去觀看,現在 我只記得兩個節目,一個是佛光山的梵唄,還有一個就是很熱鬧的 街舞,但印象最深的還是佛光山的梵唄。以前我從來沒有聽過這種 佛教音樂以及表演,這是我最早和人間佛教、和佛光山的因緣。

接下來,就是2014 年下半年的學期,我到佛光山創辦的台灣南 華大學訪學,在南華大學看到最多、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師三句話:

「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訪學期間也去了佛陀紀念館、普門 中學。2015 年因為我們華師大陳校長的因緣,我們系上請滿蓮法師 去做一個開示,就這樣和文教館建立了聯繫。

我的專業主要是基督教研究,可能是宿世的因緣,我到廟裡覺 得特別親切。八、九○年代,我經常到寺廟去,喜歡坐在石階上,

特別是寺廟人少的時候,感覺很放鬆、沉靜。幾次去佛光山參加人 間佛教的各種活動,發現確實是正法,不管是研究和其他方面,都 讓我們感覺很好。

滿蓮法師:我11 歲的時候,接觸佛光山。當時佛光山在我的家 鄉台南善化,建了別分院道場慧慈寺。11 歲的小孩,哪裡認識什麼 人間佛教?甚至問我:「佛教是什麼?」我也不懂。不過因為喜歡 那個環境,與師父們一起修持,就感覺很歡喜。

當時與我一起前往慧慈寺的,有大我一歲的表姊與小我40 天出 生的表妹,只要一有空,我們就往寺院裡跑。有一天,表妹突然因 病往生了。為什麼人會死亡?死亡是什麼?當時幼小的年齡,對死 亡生起極大的疑惑與恐懼。在對生命的現象不明了時,佛教成為我 的依靠。

後來,我考上了北部的崇佑企專。曾在慧慈寺擔任過住持的依

(8)

恆法師,知道我北上求學後,怕我一個南部的孩子到北部不習慣,

就招呼我到他當時住持的極樂寺掛單。因為這段因緣,讓我更深入 地去體會,星雲大師對於人間佛教的詮釋和一些歷程。

三年的寺院生活,住持怕我在寺院白吃白住不好意思,所以安 排了一個我與大眾結緣的工作─每天負責煮早餐給大家吃。這個 工作對我來講很考驗,儘管我們家有六個孩子,但媽媽從不讓我們 進廚房,因為她覺得本來一個小時可以做完的工作,我們進去之後,

光收拾我們的殘局,至少得三個小時才能完成,所以塑造出我們什 麼也不會的公主、王子性格。

這三年的行單給了我很深的體會:凡事心甘情願,就能夠歡喜 完成;如果抱持著心不甘情不願的心態,儘管做得再好,也不會有 人欣賞。

人總會有倦怠的時候,記得有一次,我煮得很不歡喜,心想:

「每個人都來吃早餐,為什麼只我一個人煮?你們不會自己煮嗎?」

結果,那天早餐都沒有人來吃,即使我覺得那天的飯菜是很美味的。

但只要我的心很歡喜,想供養大家吃一餐好早餐的時候,儘管是燒 焦的,竟然全都吃光。這個機緣,慢慢讓我體會人間佛教的人間性 格,要由境來明白、來調御。

妙凡法師:聽完各位老師的分享,我有一個體會:人間佛教用 音樂、學術、教育、關注青年各種善巧方便,讓佛教回到人間。因為 佛教回到人間,我們才有了和佛教接觸的因緣。感謝佛陀、感謝有這 麼好的人間佛教,接下來請人間佛教研究院主任程恭讓教授主持。

【論壇第二階段】

程恭讓教授:我們下面這個題目是,你如何解讀星雲大師《人

(9)

間佛教佛陀本懷》?大家知道大師一直筆耕不斷,現在年歲非常大,

眼睛也基本看不見,聽力也不算太好,但是大師每天用很長時間工 作、寫字,然後口述寫書。最近一兩年,大師連續出版《貧僧有話 要說》,還有《慈悲思路 ‧ 兩岸出路》趙無任台灣選舉評論系列,

最新出版的一部著作,就是《人間佛教佛陀本懷》。

《人間佛教佛陀本懷》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想法、一個提示:佛 教就是人間佛教,人間佛教就是佛教。歷史上任何一個偉大的宗教、

偉大的哲學,在開展的過程中,可能都不斷地適應當時文化的不同 理念,同時不斷地回歸到宗教本質或哲學根源性的核心,所以佛陀 本懷和人間佛教、佛教和人間佛教,是不二的。我們這個論壇,是 首場來討論大師這本書,他為什麼要寫這本書?他寫書的一個核心 關懷在什麼地方?他可能希望目前佛教界,包括總體的佛教、當前 的文化,可能應對什麼樣問題的考量。我們今天就是想聽法師們和 學者們的意見。我們先請滿蓮法師發表意見。

滿蓮法師:對於大師這本書,我有幾點心得跟大家報告。第一點:

「揭櫫人間佛教就是佛教」。各位都知道釋迦牟尼佛是因為人生的 問題,而出家尋找真理,整個佛教其實都是為了解決人生的問題,

如果說佛教跟我們沒有關係,佛教不會流傳兩千六百多年。

然而佛教在流傳的兩千六百年間,歷經很多的朝代與變化,很 多時候由於因應當時的時代背景與民情風俗,對佛教的解讀與理解 就有所落差。時間久了,大眾對佛教的認識就依自己所接觸的來解 讀,而佛陀當時創立佛教及弘化的方向就被模糊了。為了要讓大家 能回歸佛陀本懷,大師以人間佛教為題,帶領我們從佛陀的人間生 活、人間佛教的根本教義、佛教東傳中國後的發展、當代人間佛教 的發展等方向,希望大家在認識佛教的過程裡,能夠真正理解佛陀

(10)

的本懷。所以第一點我把它歸類到揭櫫人間佛教就是佛教。

第二點:「為佛教的分歧作統合」。如果各位去過日本,你會 發現日本的佛教幾乎變成在家的佛教,也就是他們的出家人是可以 結婚的。我在日本讀書時,有一天運動課,正值炎炎夏日,37 度的 高溫,同學們就結伴喝飲料消暑。當時我點了可樂,結果所有同學 目光都驚訝地朝向我,我說喝可樂又不是喝酒,大家怎麼這樣驚訝。

同學們異口同聲的說:「我們日本的出家人是不能吃現代東西的。

他們可以喝酒、可以吃肉,但不可以喝可樂、咖啡。」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佛教的流傳出現了很大的變化,而這些 落差,讓大家彼此看不起、有意見,進而造成了日本佛教看不起中 國佛教,中國佛教看不起日本、泰國佛教,大家對各自推動的佛教 都有意見。其實這不是佛陀的本懷,佛陀更希望我們大家是在一起 的,是包容的,如果各自分歧,怎麼能夠共同為佛教而努力呢?

第三點:「為信仰跟真理做註解」。很多人信仰佛教是站在有 所求的立場,也就是求我的平安、健康、事業、財富……但佛陀更 希望我們做的,其實是付出。在佛陀的本生故事中,有捨身飼虎、

割肉餵鷹等各種犧牲奉獻的菩薩行,佛陀是為人類的幸福尋找究竟 的方法而出家。所以我們應該明白,佛陀希望我們從佛教中建立自 信心,然後為這個世界的眾生做更多的工作。

最後一點:大師希望透過此書,讓我們能夠明白,人間佛教的 思想內涵、精神特質以及發展的脈絡、弘化的方式。我用幾個淺見 做四點報告,提供給各位作參考,謝謝。

程恭讓教授:謝謝滿蓮法師。我們這一場論壇安排從法師開始。

因為每一個人對同樣課題,包括對大師同一本書的解讀,事實上每 個人可能覺得我講得是最正確的,但一聽他人的,就會發現,往往

(11)

不同的生活經歷、不同的立場,對同一件事、同一本書的看法,有 時會有相當大的差異。那麼大家在論壇發表時,就可以形成一種交 流、交互的影響、互動,深化我們對大師這本書的認識。剛才聽到 滿蓮法師的講解,就覺得非常有啟發性,跟我們學者有時看問題的 一些角度,有很大的不同。這是我們座談會、論壇的意旨。

第二個我想邀請李向平先生來談大師。他剛才講到我們應該是 兩千年到佛光山,也是一次人間佛教座談會,想起來時間過得很快。

李向平先生是我們佛教界非常資深、著名的一位學者,是社會學研 究的專家,所以我想聽聽從他的專業學科角度對書的解讀,一定會 給我們很多啟發。

李向平教授:大師這本書名為《人間佛教佛陀本懷》,很是契 理契機。去年(2015)我們最後一天會議,在佛光山的法輪堂,大 師也講了他對人間佛教的二十點意見。後來妙凡法師把這段講話的 PDF 檔發給我看。

現在這本書的出版,為我們完整的、深刻的而且是生動的,就 佛教的社會跟當代全球 華人的關係,做一個全 面 的 了 解。 基 於 人 間 佛教的佛陀本懷及其回 歸,大師說明,人間佛 教本來就是佛陀的主張 和宗旨。如果按照大師 在書中所說,佛陀本懷 成為一個傳統到現代的 傳承。他講釋迦牟尼最

(12)

初的宗旨和旨意,就是創造一個信仰體系,以便在這個世界上救濟 眾生,讓眾生有一個精神上的依止,這就是佛陀的本懷。雖然其間 發展出很多教派和其他的名相、現象,但都不影響我們理解佛陀回 歸人間的本懷。

所以,我們讀這本書的時候,最關鍵的是要理解佛陀的本懷是 什麼?毫無疑問,肯定是普度眾生。而人間佛教這個概念,肯定也 是普度眾生的。用大師的話:「人間佛教是什麼?佛教在人間。」

來說,就是要為人間服務,所以三好、四給才那麼讓人朗朗上口、

過目不忘。包含五戒十善、六度四攝,真正要做好,只有在人間才 能做好。

為此,我體會大師這本書,人間佛教佛陀本懷,即是要從本懷 的角度來理解。一個宗教、宗教家的思想,經過時空轉變,會有不 同的理解、不同的時代特徵、不同的社會關懷,這樣的理解和時代 的關係,以及關懷的重點不一樣,可以體現出不同的特性。大師的 人間佛教思想,把握了兩千多年以來佛教的發展,即是要回歸到釋 迦牟尼普度眾生的初衷,而佛教進入社會的一個層面即是佛教在人 間,其本懷本來一致。所以,兩千多年的佛教發展歷史,實際上就 是一個源與流的問題。剛才滿蓮法師說,這個主題很有證明的需要,

我也深感佛陀本懷即為人間佛教之本意。在目前來說,就華裔佛教 界或兩岸佛教發展來說,這本書都值得一讀。

佛教加兩個字「人間」有用嗎?人間佛教還會繼續有用嗎?人 間佛教有神聖性嗎?能給當代社會帶來好處嗎?大師就是面對這些 問題來寫這本書的,用佛門的話來說,叫做對機說法,《人間佛教 佛陀本懷》就是針對現實問題、現實問題的解決而寫的書。剛才聽 妙凡法師說,人間佛教通過文化、教育、藝術等等社會的行持,來

(13)

展現佛教之關懷社會的方法,這才是人間佛教。

人間佛教有社會性的一面,也有很神聖性的一面,也就是說,

佛教具有與其他宗教一樣神聖的一面。所以,在社會上,人間佛教 通過各種表現形式來展示其濟世度眾的精神,這是人間佛教在當代 的展現,而普度眾生跟釋迦牟尼是吻合的。理解大師所說的佛陀本 懷,可以讓我們對當下的佛教、佛教跟其他信仰的關係,有一個很 好的理解維度或是參照,甚至有一個標準。什麼是好的佛教?什麼 是好的信仰?這本《人間佛教佛陀本懷》就是為人間佛教的正當性、

神聖性重新定義的大作。謝謝。

程恭讓教授:謝謝向平教授。向平教授是社會學家,剛才聽到 他對大師《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的解讀,用很關鍵的字─普度眾 生、救濟社會,朝這個方面去講佛陀本懷,這就是從社會學角度來 研究佛教、參與佛教,可能對佛陀本懷的意見或對大師人間佛教的 理解。下面我們請王雪梅教授,王雪梅教授是歷史學出身,我想她 對這本書的理解或許又會有一些新的視野。

王雪梅教授:這本書解決了我對於人間佛教理論上的一個問題。

以前,我一直有一個疑惑,就是人間佛教為什麼不就叫佛教,要加 上「人間」兩個字?隨著這些年的接觸,特別是對程老師那本書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的閱讀,這個問題基本解決了。

但是去年參加佛光山的座談會,討論到關於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時代 的話題,我當時覺得回歸佛陀「時代」這個提法比較冒險,從歷史 的發展、眼光來看,佛教發展二千年,二千年中間的歷史,佛教從 原始佛教、部派到大乘,接著從印度傳入中土,中國佛教後來又分 了那麼多宗派,難道這些過程、發展都錯了?還是這些階段有很不 得當的地方,所以我們現在要拋棄這些「不當」的階段,完全回歸

(14)

到佛陀的那個時代?

這是我去年的一個疑惑,當時大家對「回歸佛陀時代」的提法 也有爭論,我們就很期待大師能夠把他的理論講出來,讓我們可以 有更多一些的理解。而現在,呈現在我們面前的《人間佛教佛陀本 懷》這本書,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我們去年對「回歸佛陀時代」提法 的質疑或者說爭論,把「回歸佛陀時代」直接闡述為「回歸佛陀本 懷」,人間佛教,它就是佛教,就是佛陀本懷。這是《人間佛教佛 陀本懷》一書,在理論上的一個重大構建吧!

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回歸佛陀本懷並不是說要回到阿含那個時 代,回到佛陀生活的那個時代,而是追尋佛教的真義。大師在書中 對此有很多闡釋,比如他說,增進佛教社會團體的第一學說,其實 就是佛陀的本懷、佛陀的真義。他從阿含時代佛教這樣的一個發展,

講到大乘時代人間佛教的根本要義(第三章),還講到佛教東傳中 國的一些情形(第四章的內容)。大師把我去年的這個困惑解決了。

他從理論上做了一個整合,我們可以看出大師倡導的人間佛教,就 是佛教(是回歸佛陀本懷的佛教),不是說一定要回到佛陀所在的 那個時代,而是整個佛教發展所有的真義,都應當是人間佛教的佛 陀本懷。

程恭讓教授:雪梅雖然講得很短,但是我覺得她講得非常重要,

在我看來講得非常的準確,就是用不用「回歸佛陀時代」這個詞。

這當然有考量,但最重要的不是詞語的問題,而是佛陀的本懷、佛 陀的精神,是釋迦牟尼佛永恆的悲願,他的悲願、智慧、精神是無 盡的。所以回歸佛陀本懷或者人間佛教,就是佛陀本懷的體現,都 不一定或者不僅僅是指回到歷史上那個時空,公元前五世紀、六世 紀那樣的時代。大師這書實際上是從佛陀的人間生活、人間佛教的

(15)

基本教義、佛教在古代中國的開展,以及佛教在現當代的發展,他 從四個很大的邏輯上去架構這樣一個宏觀的問題,我覺得這就是詮 釋學的智慧。

雪梅是一位歷史學者來從事佛教研究,她非常鄭重地提出,回 歸佛陀本懷也好,或者人間佛教是佛陀本懷的體現也好,都不能、

至少不應該僅僅理解為「要求在時間上回到過去」,因為如果僅僅 是時間上回到前六世紀,或者五世紀的佛陀時代,那後面整個的佛 教史都會出現很大的問題。剛才李向平教授解讀佛陀本懷,就是慈 悲、救濟、普度眾生,這是大乘的理想。所以,如果我們僅僅把回 歸佛陀本懷理解為是時間上的回歸,那不符合大師真正的意思。我 把我的理解跟各位分享。接下來請妙凡法師。

妙凡法師:為什麼是佛陀本懷而不是佛陀時代?本懷代表的是 佛陀精神的核心價值,是適合我們這個時代的生活方式跟弘法方式 的各種不同面向,而不是回到那個時代。各位,佛陀的本懷是什麼?

剛剛提到的普度眾生、積極地走入人群,都是佛陀的本懷。在佛經 裡面有談到,佛陀跟弟子們講,你們都應該到人間去遊化、弘法利 生,而我,也要到人間去弘法利生。這是我們的佛陀。那麼本懷是 什麼呢?是平等的精神。各位會發現到我們今天台上的座位暗藏玄 機,首先第一排僧信平等,然後第二排是男女平等,平等是佛陀的 本懷。

書本第二十六頁寫到的,大師說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要把握佛 陀的根本教法跟化世的精神,把各種的異說跟分歧通通統合起來,

讓佛教重新走入人間,讓普羅大眾都能藉由對佛法的理解與實踐,

增加人間的幸福與美滿。有一次我請問大師:「師父,人間佛教的 目的是什麼?」他說:「要帶給眾生平安和幸福。一個人賺再多的

(16)

錢,沒有平安跟幸福,沒有用。一個人擁有再多的房子跟車子,沒 有平安跟幸福,沒有用。」一個人擁有再多,他依舊活得患得患失,

煩煩惱惱,人間佛教要解決這些人生帶來的煩惱,讓大家究竟解脫,

得到平安幸福。

我對這本書的理解是什麼?這一本書,對我而言,就像成佛之 道一樣。大師綜觀整個中國佛教的發展,還有他對佛法的理解以及 他親身實踐菩薩道的體悟,融攝佛陀一代時教,自覺並且覺他的一 部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的經典。最後跟大家分享,我在讀這本書的時 候,有一段話特別感動,大師談到什麼是空呢?他說:「世界是我 心裡的世界,眾生是我心裡的眾生,萬物是我心中的萬物。」各位,

當所有的眾生、人類,當所有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心裡面的,那麼就 沒有對立、討厭、分別,也沒有衝突和戰爭了。因為我們都是一體 的,所以在場所有的大家,當我們生氣了,當我們想要排斥對方,

想一想,冷靜一下,他是我心裡的眾生,他是我心裡面的萬物,他 是我,他就是我。我們不會排斥他、討厭他,不會和他對立,我們 的心會平靜下來,這是我跟大家分享的。

程恭讓教授:謝謝妙凡法師。我沒有想到妙凡法師用「核心價 值」這個詞來詮釋佛陀本懷,我覺得太棒了。在座大部分是我們大 陸的學生和朋友,我們天天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所以我們 談到核心價值觀,就知道是什麼意思,那就是最重要、最關鍵的價 值。妙凡法師用這個詞,在我看很傳神,很傳神地把大師這本書佛 陀本懷的意思呈現出來了。另外,我也沒想到,下午看這位子,沒 意識到此中還體現僧信平等、性別平等。

稍微了解我對大師的理解與闡釋的人就知道,包括今天我們所 講的,也是我最關注的問題。我一直認為,佛教現代轉型最敏感、

(17)

最重要,理論上最複雜、實踐上最迫切的問題,就是兩大問題,一 個是僧團和信眾的問題,一個是性別男和女的關係。我心裡一直認 為,對這兩個敏感而重大的問題,全世界佛教,從過去太虛大師一 直到當代提倡人間佛教的高僧大德裡,星雲大師可能是最自覺、最 堅定、最勇敢的,但我一直很擔心這樣的解釋會不會有問題。我今 天上課的時候還跟同學們說,萬一有一天大師說程老師的解釋不對,

那怎麼辦?

今天看到妙凡法師現身說法,他一邊講到核心價值,一邊用台 上座位這種僧信平等和男女平等來演示核心價值,我們就可以看出 來,人間佛教佛陀本懷不是僅僅時間上的回到某一個歷史時空中,

而是把佛教的真精神、佛教的核心價值,跟現代的普世價值進行互 動,然後得出非常重大的一些理論上的建構。我想,這才是大師的 用意。

張曉林老師,他是由氣功進入佛教,天天堅持打坐修練。張老 師又是我們國內研究基督教思想非常優秀的專家,最近也根據自己 個人的信仰、修養,在做基督教與佛教之間的對話,從張老師學歷、

研究的角度,我們來聽聽他對大師佛陀本懷的比較。

張曉林教授:我的專業是基督教,近年側重基督教與佛教的比 較,我個人信仰還是佛教。關於今天的講題我要稍微做一些解釋。

因為恭讓之前跟我說了三本書,即《人間佛教佛陀本懷》、《貧僧 有話要說》、《慈悲思路 ‧ 兩岸出路》,我主要就《貧僧有話要說》

作了一些思考。

我今天就和大家分享閱讀《貧僧有話要說》的心得,可能稍微 離題,但其實也不離佛陀本懷。大師在《貧僧有話要說》中,一開 始就解釋貧僧的「貧」,我在讀的時候,突然對貧字有了一些想法。

(18)

我不是學語言學的,對象形結構不是很敏感,但「貧」字的構成「分 貝」,突然引起我的注意。「貝」在古代是一種貨幣,我突然想到

「貧」是否和分財富有關。所以就想找一些文字的依據,查了《說 文解字》,果然就是這意思。現在這個貧字,字典上指窮、收入少、

生活困難,與富是相對的。貧窮、貧寒等等都是指財富缺乏。但是

《說文解字》釋「貧」,是「財分少也」,就是財富分掉了、變少了。

貧的意思,就是家產被眾人分割而減少,或者很多家產分給大家就 變少了。《貧僧有話要說》裡大師說貧,就包含著這個意思。大師 一生經手過無數錢財,但都交給僧團,並由僧團用於各種佛教事業 和公益事業。

在《貧僧有話要說》裡,大師還用了另外一個詞來解釋貧,就 是「捨」,捨得的捨。把自己的財富分給別人,確實要有捨的精神 才能做成。簡單說,大師一生不為錢財所累,不為名利所累,精神 富有,人格富有,捨棄了錢財,成就了佛光山的佛教事業,成就了 人間佛教。在《貧僧有話要說》裡,大師說捨了錢財,得到三千大 千世界。這是我對大師這本書中「貧」字這個關鍵字的理解。謝謝 各位。

程恭讓教授:張老師是側重從《貧僧有話要說》來做一個解讀,

我想這是相通的。大師在好多次開示裡面,經常談到佛教跟共產主 義是相通的,共產主義是什麼?就是剛才張教授講的分錢,把錢分 了給大家,每個人都不會出現絕對的貧富不均衡,每個人都按自己 生活的需求,來享受一定的社會財富。這樣的思想,的確是大師最 近期著作的一個精神。謝謝曉林教授。

下面邀請狄其安老師來發表他對大師著作的看法。狄老師的情 況剛才前面一輪已經介紹過,雖然跟他認識很遲,但我對狄老師印

(19)

象感覺是,他非常重視承諾,包括今天,他剛從法國飛回來,就是 為了趕這場會議。還有,他特別認真,他是一位音樂學家、梵唄研 究者和演習者,水平很高,但是我邀請他參加人間佛教座談會和人 間佛教學術研討會,他寫了很長的論文,而且往往寫的不是跟音樂 有關,而是探討佛理,所以我說這樣的學者了不得,對佛教的知識 非常全面。像我們可能懂佛教歷史、佛教思想、佛教文獻,但我們 不懂佛教音樂,狄老師是佛教音樂的專家,他也懂歷史、文獻、思 想,所以很敬佩他。下面聽狄老師分享。

狄其安教授:我學習佛法時間很短。因為我要學習佛教的音樂,

法會在念什麼經、講什麼事,我必須要聽得懂,所以我就開始接觸 佛法。我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看到一部4D 電影,根據星雲大師寫 的《釋迦牟尼傳》所拍,這部電影一開始,就有幾個小孩圍坐在大 師的身邊,問:「大師,佛陀是不是神?」大師說:「不是,佛陀 是人不是神。」大師一直強調佛陀是個人,他有父母,他從嬰兒出 生,曾經過著很富裕的生活,他是王子,為了人間的事情,看到生 老病死就出家了。所以他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佛陀活到八十多歲,

在講了四十多年佛法以後,圓寂涅槃了。很多人問我:佛還會死?

我覺得在我們中國,很多人都把佛陀神化了。

到底什麼是佛陀的本懷?就是讓人了解宇宙。大師曾說,一個 人的信仰是不能變的,在佛光山的時候,我親耳聆聽他的講話,他 談到早期台灣因為蔣介石的夫人宋美齡女士信仰基督教,所以佛教 一直受到打壓,很多人就為此背棄了自己的信念。大師說,有一天 他做夢,夢到了佛陀對他講:「星雲啊!你堅持不下去就放棄吧!

你已經盡你的最大的努力了。」但大師說:「不!一個人的信仰是 不能改變的。」我當時聽了非常的激動,我覺得這就是一個信仰。

(20)

中世紀的時候,西方在爭論日心說地心說,是否是地球圍著太 陽轉才有了白天和晝夜?也就是到底是地球為中心,還是太陽為中 心?那時宗教、科學家都在鬥,有些科學家甚至最後上了斷頭台。

早在這些爭論的很久以前,佛陀就說了,宇宙是沒有中心的,他認 為宇宙是三千大千世界,是無數個中心組成的。我們現在想想,佛 陀說的對不對?他說的對啊!因為人不了解真相,所以才產生懷疑,

我們要相信佛陀所講的宇宙真理。為人講真理,這就是佛陀的本懷。

大師認識到傳統的梵唄很好聽、很莊嚴,但是與年輕人的性格 有區別,所以用一些比較輕快的、年輕人喜歡的音調來弘法,這就 是契入佛陀的本懷。《金剛經》中,佛陀問須菩提:「如來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 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有定法」就是弘 法的方式,依照各種不同的條件及眾生的根機,弘法的方式是沒有 一定的,所以大師在弘法的時候,也依著佛陀的本懷與旨意在弘法。

我認為,大師這本書主要就是讓我們相信,聽從佛陀為我們講述宇 宙的真相,這就是人間佛教,也體現出佛陀本懷。謝謝各位。

程恭讓教授:謝謝狄老師。他從梵唄的角度,從大師的人間音 緣這個角度來看,佛陀的本懷不是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是不斷地隨 著時代、隨著眾生的需要在變化,那個精神才是佛陀本懷。接下來 請唐忠毛老師。他是一位非常優秀的佛教學者,對於佛教、民間宗 教,都有很艱深的研究,而且他非常關注現代性的問題。關於佛教 轉型、宗教面臨的現代性問題,我想這也是人間佛教重要的問題,

想要請他表達意見。

唐忠毛教授:佛陀住世生活的時代是一個很遙遠的時代,就像 我們先秦時期的孔子生活的時代一樣。今天我們探討佛陀的本懷,

(21)

這個本懷究竟是什麼?當然,首先我們可以從佛教經典裡找到一些 答案,像《增一阿含經》裡面,就有一個開出三十七道品的很著名 的偈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心經》

裡面講「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禪宗講「覺悟」;唯識學講「轉 識成智」等等。雖然答案不盡相同,但總地一句話,就是追求一個 人的智慧與人的覺悟;換句話說,關注「人」的最終自由與解放,

就是佛陀的本懷。正如星雲大師所言,佛陀出生在世間,說法在世 間,成佛在世間,所以佛教的「人間性」向度從始俱來,無庸置疑。

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所有佛教經典都是對眾生說法,必然就是人 間佛教。

但是人間佛教也有另一個向度,就是剛剛恭讓兄講的歷史緯度。

我們看「人間」兩個字,我覺得其實有兩重涵義,第一個是「人」,

第二個「人間」。這個「人」是在變化的,任何一個時代都有變化,

我們所接觸的社會、東西都是在變化的,我們的生活需求、欲望等 等也都在變化;其次「人間」也是在變化的。在這個意義上,人間 佛教在契合佛陀的本懷之外,也要順應這個時代,這也是佛教宣導 的「契理契機」之意。

由太虛法師開啟的近代的人間佛教,是一個特殊的歷史因緣。

在當時內憂外患的處境下,國家在找出路,就是我們這個民族國家 究竟應向何處去?佛教也在找出路,就是我們的佛教應該向何處去? 正是在此背景下,太虛大師宣導教理革命、教制革命、教產革命這 三大革命,他是在革命破舊之後,試圖樹立這個人間佛教,當時叫 人生佛教,在太虛大師看來,人間佛教是我們佛教的應有之路,走 這條路,佛教才會有希望。

按照恭讓兄在《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一書指出,星雲

(22)

大師是十九、二十世紀下半期人間佛教最偉大的倡導者與實踐者。

在讀大師《人間佛教佛陀本懷》之後,我個人覺得,人間佛教按照 大師最核心的精神來看,其實是菩薩道的精神,菩薩道用現在的語 言來說,就是為人民服務,這是人間佛教最關鍵的精髓。要實現這 一精神宗旨的基本原則,就是星雲大師說的「三好」與「四給」。「做 好事、說好話、存好心」,這「三好」看起來很簡單、簡潔,但它 恰恰說出了整個佛法的精髓。佛教的整個修持概括來說,無外乎就 是「身口意」這三個方面,「三好」就是從這三個層面,對佛教修 持的原則與基本規範做一個簡潔扼要、精闢的概括。

還有一個就是「四給」。對我個人來講,體驗最深的是「給人 信心」。我覺得人間佛教給人的信心,第一個最大的信心就是給了 我們信仰的信心。我們這個時代的信仰,出現了種種危機的傾向,

甚至佛教教內對純正的信仰都不太有信心,但是星雲大師開創與實 踐的人間佛教,所展現出來的這種生機勃勃的狀態,我覺得足以挽 救我們對佛教信仰的信心。第二個就是「給人歡喜」,因為我們為 眾生服務,要給人歡喜;而接引眾生,也要給人希望、給人方便。

我覺得這也是以一個簡潔、精闢的方式,對菩薩道精神作出的詮釋。

最後,人間佛教為什麼能在現代社會中那麼有影響力、有生命 力?我個人覺得就是人間佛教契合剛才恭讓兄講的現代性。人間佛 教現代性這個最核心的內涵,抓住了現在的理念、價值觀的精髓;

而我們也看到,人間佛教的信仰是很理性化的方式,很理性的去信 仰佛教,讓我們過一個幸福的生活,這和我們現在核心的價值觀、

人的理念又剛好契合在一起。總之,我覺得人間佛教的生命力,在 星雲大師這本書裡面能找到答案。謝謝!

程恭讓教授:謝謝唐老師。他的解釋非常有意思。他講大師的

(23)

三好四給,就是佛陀本懷的體現,這個結論非常的有趣。一些對人 間佛教有誤解的人,甚至包括一些學者,往往覺得人間佛教講三好,

好像很淺顯,剛才我們聽到唐教授講到,三好就是傳統講的身口意 三業,但是我們現代人聽到業,就感覺到很陌生,而且還有一點畏 懼,大師用現代的方式把它講出來,講的完全還是一個傳統佛教最 根本的問題「自淨其意」,是整個生命的改變。所以大師的人間佛 教,無非是使用現代人能夠聽得懂的語言,現代人能夠接受的社會 方式,現代人能夠理解的普世價值,然後把傳統佛教最核心的價值 實踐出來、應用出來。接下來請滿蓮法師主持。

【論壇第三階段】

滿蓮法師:請教各位教授,未來中國佛教、世界佛教以及人間 佛教,當是如何的走向?請教各位教授的高見,首先請李向平教授 為我們做解析。

李向平教授:去年我在西安參加一個紀念玄奘大師的研討會上,

有一位印度的學者提出:「你們講那麼多佛教幹什麼?在我看來,

佛教就只有一個,沒有那麼多佛教,什麼南傳、北傳、藏傳……都 沒有,就一個佛教!」實際上這個說法,我的體會跟星雲大師講的 佛陀的本懷是一樣的。

南傳、北傳佛教只是語言、地域、族群造成的一種區隔。世界 上的佛教如果都按照一個方向來發展,可能也會有多種多樣的形式,

比如教團、寺廟不一樣,甚至梵唄唱的跟狄老師唱的也不一樣,但 都是佛教,本懷不能夠出離。

我覺得在當代社會全球化的過程當中,世界佛教的走向不管怎 麼樣,比如文化、教育、出版、網路……各個方面可能形成不同的

(24)

特點,但我很自信地說,人間佛教可能能夠左右世界佛教的主要發 展,因為佛教是在人間的,佛教要透過文化、教育、音樂、美術……

一系列表現出來,如果這是人間佛教在人間展開信仰功能最多的途 徑變化,我想世界佛教的未來,肯定是以人間佛教作為基本的文化 特質,這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一個相關的問題就是,人間佛教未來的方向如何?華人地 區,從台海兩岸來講,非常的多元化、多樣性。我曾經對大陸內地 的寺廟做過一些分類,譬如:一、旅遊型,在風景區裡面的;二、

經營型,就是公司、地方政府跟一些出家僧人一塊兒合作的;三、

修持型,這是近代虛雲老和尚發展下來的一個禪門傳統;四、文教 型。這幾種類型都在趙樸初原來提出的人間佛教思想裡,但表現出 不同的型式教化人間,普度眾生的道路方向也不一樣,這其中有很 大的區別;旅遊型的,近期受到的批判最多,修持和文教大概都還 算肯定。所以,人間佛教的未來在不同的僧團、不同的時段,要如 何能夠真正把中國當代人間佛教的旗子扛好?

趙樸初先生曾經提過,人間佛敎有三個傳統:一個是農禪並重;

一個是國際交流;一個是學術研究。這三個傳統怎麼結合呢?能不 能再有一個新的傳統?還有沒有新的傳統?這是可以的。星雲大師 締造的佛光山人間佛教模式,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

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這四大宗旨就不在三個傳統之 內。

從太虛到現在,佛教一直要回到走入人間的道路,以僧團、寺 廟為核心基礎,構成一個核心的信仰體系,向社會普及、向社會進 入……不同的選擇,就導致佛教不同的發展方向。比如選擇商業,

進入現代;選擇了學校,就是教育;選擇文化出版,必然就是以佛

(25)

教信仰為特點的文化讀物來進入社會;選擇了家庭,就像現在講的 建立佛化家庭。就看你怎麼進入。應該講,佛教怎麼進入人間,決 定了它的發展方向。所以,我們對此能夠有一個期待。人間佛教目 前的特點能夠保持,能夠放大,能夠讓更多的在家和出家人都了解 人間佛教,或是佛教在人間的發展形式,我想這能讓我們的未來有 一個另外的期待,謝謝。

滿蓮法師:我們謝謝李教授,他從各個面向,不論佛教是在旅 遊的、在經濟的、在人心的、在信徒的……哪一種面向,都跟人間 佛教的普度眾生性格有關,謝謝李教授為我們解析。接下來,我們 請教唐教授,在您的看法裡,對於佛教未來的走向,該以什麼做我 們的重心?

唐忠毛教授:謝謝滿蓮法師。我最近讀大師的書,大師有些話 看似簡潔,但意味無窮。大師曾講過一句話,就是對人間佛教做評 判,要符合「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我套用大師這 句話來看,佛教的未來、佛教的發展,能夠把大師的這句話發揮好 了、做好了,也就夠了。

首先是「佛說的」,佛教的教理必須契合佛陀的本懷。我們知 道,人類發展到現在,當下的社會文化、宗教文化已經非常多元,

古今中西,可以說有N種模式的文化與宗教,但是佛教文化與教化 的特點、特色與精神本懷必須秉持,這是佛教之所以為佛教的基礎,

這就是「佛說的」。其次是「人要的」。我剛才講到「人」在變化,

「人間」也在變化,隨著未來社會的發展,佛教本身也要順應時代 的變遷。因此,人間佛教的當代與未來發展方向,一定要是現代人 需要的,要符合現代人的需求。

那現代人究竟需要什麼樣的佛教呢?我想,人間佛教還在不斷

(26)

尋找、探索,因為社會 是在變化的,人也都是 在變化的,在某種意義 上說,人間佛教也和大 家一起。在伴隨大家的 過程中,人間佛教自身 也 有 一 個 不 斷 成 長 的 過程。

未來人間佛教的發 展過程中,我覺得有兩

個原則性的東西不能放棄。第一個原則是「與時俱進」。我最佩服 星雲大師的一點,就是他有這種精神,他不光是深刻領會與詮解佛 陀的本懷,而且在實踐層面上懂得與時俱進,我們看佛光山所做的 一切,都非常非常與時俱進,在契合佛陀本懷的基礎條件下,很多 工作都與時俱進的。

第二個原則就是「開放和包容」。我去年到佛光山參訪期間,

恰好親歷佛光山「世界神明聯誼大會」,星雲大師把世界各地的宗 教與民間信仰等近兩千多個信仰單位,集中到佛光山做一個大聯誼,

而且是以非常平等、尊重的態度去面對這些不同的信仰群體。我覺 得這非常非常不容易,對我而言,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我覺得,

以這麼廣闊包容的心態面對不同的宗教與文化,這是人間佛教得以 生機勃勃地繼續下去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我們講佛教的模式,它可以有很多的類型,佛教的多元化模式 發展也是未來的必然趨勢,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的精髓,在於能夠 用一種開放的、包容的態度,去面對不同的宗教文化以及佛教的多

(27)

元化發展。所以說,從發展的眼光去看,未來的人間佛教發展將呈 現出一種動態的過程,伴隨這一過程,關鍵是要好好發揮大師說的 那句話─「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

滿蓮法師:謝謝唐老師,他幫我們歸結人間佛教不僅是「佛說 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而且是要「包容的、開放的」,

對於未來的佛教取向,應該是用這個角度來走。接下來,我們希望 狄院長也來談談,關於未來的佛教應該如何來走呢?請您給我們一 點意見,謝謝。

狄其安教授:剛剛李向平教授說,中國的寺廟有各種類型,其 中一個是旅遊型,其實佛光山就是一個很好旅遊的地方,佛陀紀念 館是不要門票的,風景優美,很多旅行團都把這裡作為一個重要的 景點。佛陀紀念館整體的展現,讓我更加體會到大師所說的,人間 佛教就是「佛說的、人要的、善美的、淨化的」。

我自己研究佛教,也是一個佛教徒,看到網上和微信中有人在 謗佛,對佛教的僧團進行一些誣陷,這種現象令我很氣憤。佛教發 展到今天,確實走了一條漫長的道路,其中很多的時代都曾經滅佛,

中國歷史上多次發生這樣的事情。佛光山提出人間佛教,是弘法的,

比如在座的人會去參加佛光會活動,因為你們了解佛教是什麼、佛 法是什麼,釋迦牟尼佛是怎樣提倡從善精神的。唐教授剛剛講到星 雲大師提出的三好,即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我和學生說,三 好中最難的是存好心。如果大家都存好心,都用善待、善良的眼光 來看一切,其實佛教沒有人會毀謗的。誹謗佛教的原因,恰恰就是 因為不知道、不懂,所以眼睛看到一點點事情,就把它擴大化。比 如有個教授壞,就認為全體教授都壞;中國人裡面有一個壞人,他 殺了一個人,所以中國人都是壞人,這種說法肯定是偏激的。

(28)

我認為佛教今後的走向,包括我們人間佛教,除了弘法以外,

還有一個重要的就是護法。護法是和弘法合在一起的。為什麼把我 們大家叫做護法居士?就是要保護佛法。護法和弘法是並重的。在 台灣,我們發現很少有人在謗佛,而在大陸發生的幾件事情,包括 莆田系承包寺院;把佛陀的頭像做成酒瓶;以前有首歌曲〈法海你 不懂得愛〉等等,這樣的一些事情,好像在台灣不多見。我覺得,

弘法弘得好的地方,護法一定會好;護法護得好了,佛法才能永久 傳承下去。所以我個人的觀點,弘法的同時還要護法,這就是我們 佛教未來要走的路和承擔的責任,這是我個人的觀點。

滿蓮法師:感謝狄其安院長。在座的僧俗二眾,對於佛教的弘 法和護法,我們都是身負重任的。謝謝狄院長給我們的方向。接下 來我們要請教妙凡法師,您對於佛教的未來,無論是中國佛教、世 界佛教或者是人間佛教,未來應該要怎麼走,請您也給我們一點指 向。

妙凡法師:「簡單的、生活的、實用的、融和的」,人間佛教 必然是未來佛教的走向。什麼是簡單呢?債多不還,書多不讀,因 此,大師提出一本《獻給旅行者365 日─中華佛教文化寶典》,

就像基督教只有一本《聖經》,遍行全世界,這是簡單的;生活的,

必須是回歸到生活裡面,人人都可以受用和實踐;實用的,不管是 士農工商、男女老少,通通可以;融和的,適應每個不同環境的文化,

並且吸收它的優點。

佛陀要涅槃之前,弟子問:佛陀!您的舍利子我們要供奉在哪 裡?佛陀說:請把我的舍利子供奉在十字路口。也就是人來人往的 地方,讓佛教在人間。所以佛教是圓滿平等的,重視出世,也重視 入世;重視出家,也重視在家;重視寺院,更要重視家庭;重視男眾,

(29)

更要重視女眾;重視山林,也要重視入世;重視自利,更要重視利他。

就像剛剛唐教授談到,什麼是菩薩道?為人民服務,這就是未來人 間佛教的走向。

滿蓮法師:謝謝妙凡法師。我們都一樣,重視你也要重視我,

重視台上的也要重視台下的。接下來請王雪梅教授幫我們解讀,謝 謝。

王雪梅教授:關於中國佛教、世界佛教未來的走向,大師在5 月15 日《人間福報》刊登的〈佛光山的未來發展〉已經說明得很清 楚,人間佛教就是佛教的未來;但我最關心的是,人間佛教如何真 正落實在人間,落實在生活中?剛才李老師說,他做宗教社會學,

把寺院分成好幾個類型,從某個側面來看,應該有達到星雲大師對 人間佛教說的幾個面向,比如教育、文化、慈善,或者淨化人生,

但是真正落實到整個人間社會,或是普通大眾的生活中,好像還有 比較遠的距離。我覺得,中國佛教未來的發展點一定是人間佛教,

但具體怎麼落實,需要我們學者在座諸位一起來共同努力。

大師在〈佛光山的未來發展〉中說,未來的佛教,文教還是第 一位,所以,雖然目前在大陸辦佛教大學不容易,但可以從辦文教 館、書院這方面來推動人間佛教、中華文化。我覺得非常好,對我 們來說,教育和文化可能比較切中。我在師範大學裡任教,我愈來 愈覺得,如果能夠把大師所說的三好四給,人間佛教如此簡單明了 的精髓,利用現代語言傳遞,影響是非常廣遠的,也是我們的希望 所在。

滿蓮法師:我記得大師在解釋慈善跟教育時,有一個重點:慈 善工作,就是當人缺少一塊錢時,你布施他一塊,但他用完就沒有 了,所以永遠缺一塊;教育是你教他去找一塊,他就永遠靠自己尋

(30)

找缺少的一塊,儘管他沒有尋找一塊的能力,但因為受教育,知道 知足,就不覺得缺少那一塊。剛剛王教授提醒我們,未來的佛教走 向,教育、文化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最後,我們要請張曉林教授 來分享,謝謝。

張曉林教授:佛教的根本,就是使人覺悟,它指出了一條由此 岸通向彼岸的具體途徑,佛教是一套教人覺悟的系統。不管將來如 何發展,只要是你推行的這種佛教旨在使人覺悟,使人由人心變道 心,即是使人的貪心、瞋心、痴心變為善心,變為利他的心,變為 佛心,這就是未來的方向。

我打坐多年,但實際上也還是會被世俗誘惑。我最大的體會是,

打坐時心的境界很高,但遇到事情就發作。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 開車的時候,遇到不如意的狀況就會油然產生怒氣。我敢斷定,所 有開車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路怒,嚴重的是路罵。我晚上打坐,雖 有妄念,但能看破,但白天遇人處事,大多數情況下動心起念全是 人心,很難自主。大多數人也是如此,遇到錢財第一個就是動貪,

這是貪心;遇到不高興的人和事,就起瞋心。如何克制?打坐是一 個很好的辦法,但還不夠。

另外一個,我覺得大乘的菩薩道可能仍是未來的方向,大乘的 菩薩道就是在事上修行。因為我們身處工業化、商業化、資訊化等 世間性很強的現代,不可能像古代農耕社會那樣專門去實踐修行,

所以,以出世的心來做世間的事,可能比較對機。遇到境界還是會 有起心動念,生活和工作中要用佛法來要求自己。回過頭來想,我 原來對人間佛教也不是很了解,但經過這幾年與人間佛教接觸,我 發現人間佛教具菩薩道的精神,做了許多事情,參與活動以後,立 刻會覺得自己的心有所改善。人間佛教就是改變人心,不管你做文

(31)

教、藝術也好,弘法也好,只要能改變人心,從人心改為道心,這 就是未來的方向。

滿蓮法師:謝謝張教授,他提醒我們,每個人都要回到當下,

自我檢視,我想這是很重要的。學了那麼多的東西,如果沒有辦法 自我檢視、自我改變,佛教只是一個口號。佛陀希望我們慢慢的透 過理解,生命能趨向究竟圓滿。最後,我把麥克風再交回給程老師。

【結語】

程恭讓教授:下面我想談一點自己對大師《人間佛教佛陀本懷》

這一本書的理解,也跟大家分享。

第一個想法,我知道佛光山有許多院,如:長老院、傳燈會、

教育院、文化院、慈善院,最近幾年,大概在2012 年,新增加一個 很重要的院,大師在佛光山系統裡創設了人間佛教研究院。我感覺 老人家有一考量,現代人間佛教從二十世紀三○年代太虛大師倡議 提出,到現在已經八十多年,八十多年的歷程,經過許多高僧大德 的努力,特別是經過我們星雲大師所帶領的佛光僧團、國際佛光會 教團長期的努力,人間佛教已經取得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無論在 理論、實踐、制度上,對佛教、文化丶社會的影響,都取得許多卓 越的建樹。一般來說,在發展的過程中,因為事情很多、很忙,大 家不會靜下來想一想,但人間佛教已經取得很大的成就,可能會面 臨要對人間佛教一百年來丶對台灣的現代人間佛教六十多年來、對 佛光山開山五十多年來,人間佛教的經驗,進行一些反思與理論上 的總結,我想這是星雲大師設立人間佛教研究院,來推動人間佛教 理論實踐問題的研究,包括邀請我們很多志同道合友好的學者來進 行建設性研究的初衷。

(32)

所以大師最近一年多到兩年,連續撰寫三本書,我們今天討論 的《人間佛教佛陀本懷》是大師的三部書之一,大師這樣密集地推 出作品,在這麼高齡又身體很不好的情況下,每天都在寫作,我想 他就是自覺在進行人間佛教理論反思丶自覺和重新建構,這三部書 都是人間佛教的理論反思作品。其中,我們正在討論的《人間佛教 佛陀本懷》,是對人間佛教發展的各種問題理論和實踐進行反思,

非常透澈,理論建構非常有深度,是有重要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的 作品,這是我第一個看法。

第二個看法,對整個佛教的問題,特別是漢系佛教,我們所謂 的中國佛教,在近現代曾因一些特殊的因緣,一度存在低迷狀態,

特別是文革時期,大家知道在偏左的宗教政策影響下,可能影響了 佛教的發展,但是經過最近國家三十多年的政策調整,包括宗教政 策各方面的調整,我們當代的佛教也取得相當大的發展,其中一個 指標,從2010 年美國皮尤中心全球宗教人口分布的圖系可以看出 來,現在全球有五億佛教信徒,其中二點五億是在中國大陸加香港 和台灣。基本上,現在中國大陸被認為有兩億多的佛教徒,至少從 佛教徒的數量來講,中國大陸還是目前佛教人口非常大的一個區域。

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到,中國佛教還是有很多的成就,但是目前中 國佛教也面臨很多的問題,包括剛才狄老師講到,最近出現許多的 謗佛事件。

最近我的一篇文章談到,目前中國佛教文化可能存在的危機,

我概括為四大危機:第一個就是過度商業化,第二個心靈雞湯化,

第三個神祕主義因素依然嚴重,第四個原教旨主義思惟方式正在發 展和孕育。根據我的觀察,在中國佛教重新調整發展過程中,它負 面的、危機的因素,也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所以我想,星雲大師最

(33)

近階段的幾部著作,特別是《人間佛教佛陀本懷》,不僅是反思總 結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的著作,同時也是反思丶面對丶對治當代中國 佛教文化的一部著作,這裡面很多內容可能是針對當今中國大陸的 佛教,和當今中國大陸佛教文化出現的問題,提出究竟要如何解決 這些危機,如何找到對治之道,如何有進一步健康發展之道。

佛光山星雲大師所領導的人間佛教僧團和教團,這樣推動的人 間佛教,在一定意義上會給中國佛教一個啟動、一個興起、一個新 型探索的引導角色和作用,這是大師這本書的第二層意義。

談到我對人間佛教發展階段性的看法,我認為第一個階段,應 是扭轉對佛陀本懷有所扭曲的現象。長期以來,我們可能認為佛教 不關注人生、不關注現世社會,出現了價值上的偏移,因此人間佛 教第一階段應是扭轉導正,讓佛教重新回歸到該有的一個淨化人生、

淨化社會的正面方向上。我想,第一階段的任務原則已經完成,當 然還要繼續去做。

第二階段,我覺得人間佛教應該主導社會生活各個層面,逐漸 由邊緣到中心,逐漸影響生活各個領域,取得話語權。長期以來,

佛教實際已經偏離社會中心,已經邊緣化了,如何在政治、經濟、

文化、哲學、思想上具有影響力,我們教授與研究生有很大的任務,

我們可以寫各種文章、著作來發揚人間佛教,從各位的學科來做這 樣的工作,讓人間佛教引導佛教,重新回歸社會生活的中心,掌握 思想文化的話語權。

那第三階段,我覺得才是按照人間佛教理論藍圖來建構社會,

那麼,佛教就不能僅有觀念上的影響,而應表現出制度性的建構。

如果只停留在觀念上,對社會建構沒有作用的話,佛教仍然是邊緣 化的,所以第三個階段應該是按照人間佛教的理論來建構現實社會,

(34)

把佛教理想彌勒下生、人間淨土實現出來。

如果按照這三個階段來想,我覺得這是未來世界文化的潮流,

也是整體佛教發展的潮流,也是一個人間佛教的願景。星雲大師 九十歲之際,以他一生豐富的弘法經驗,從佛教的大問題、對人類 未來文化宏觀的大方向,來思考佛教、人間佛教的問題,我想這是 他這本書的第三層重要意義。以上是我大體上的分享,也算是對各 位學者的意見做一總合,跟各位分享,謝謝大家。

妙凡法師:希望透過我們大家對佛教的關心,對佛教的關注,

讓社會和諧,讓我們人人都能走在平安幸福的光明大道上,謝謝大 家。

什麼是人間佛教?

簡而要之的說,人間佛教就是要把佛陀對人間的 開示教化,落實在生活裡,透過對佛法的理解與 實踐,增加人生的幸福、安樂與美好。

所以,凡是人需要的、人能實踐的,而且實踐之 後能讓人獲得自在解脫、安樂富有的,就是人間 佛教。

~~ 人間佛教語錄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又提出〈怎樣來建設人間佛教〉;同一時期,慈航法師則在南洋新馬 創辦《人間佛教》雜誌(圖見下頁 1947

所謂宗教方法,是指 宗教幫助人實現心靈超越 的方法。不同的宗教,其 宗教方法也是不同的。基 督宗教的宗教方法可稱之

差不多都能把佛法說得頭頭是道。遺憾的是大都沒有實證

並且,今年五月,集結有志之士,於台北府開設大日本台灣

參見 The Numerical Discourses of the Buddha, A Translation of the Aṅguttara Nikāya, by Bhikkhu Bodhi, The Book of the Eights, WISDOM PUBLICATIONS.BOSTON, 2012,

大師這篇論文把二十世紀以前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分成五個時期:秦漢

有種種性,種種國土人出家,用不正音壞佛經義,願世尊聽我用 闡提之論,正佛經義。佛言:我法中不貴浮華之言語,雖質朴不 失其義,令人受解為要。 14 (《大正藏》第

誠然,大師提倡人間佛教,但其實並非新創,而是釋迦牟尼佛一脈相承的教法,是從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