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人口的分布~讀圖與繪圖 Google 變變變 聚落翻轉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人口的分布~讀圖與繪圖 Google 變變變 聚落翻轉 "

Copied!
1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106 學年度第二學期素養教學課程設計示例 國小社會學習領域教學單元案例

一、

課程設計動機與理念

本縣國小社會領域國教輔導團長期深耕校本實踐團隊,實踐團隊學校包括雙溪、玉山 與碧潭等偏鄉學校。惟偏鄉學校地處偏遠且交通狀況不便,學校常面臨教師成員少、行政工 作負擔繁重、教學資源不足、教學創新不足、學生程度落差大等各種挑戰。課堂中慣以教師 為中心的講述式教學,偏重於課本知識的傳遞,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意願低落,而成了教室中 的客人。

為尋求以學生為主體課堂改變之實踐,真正促成與校本實踐團隊實務經驗分享與交流,

並將有效學習模式推展於本縣偏鄉國小,改善目前教學實務上所面臨的難題困境,團隊教師 能習得以學習者中心之設計課程教學,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促成學生探究、合作與表達的 深化學習。故團員與校本實踐團隊老師選擇「聚落與人口」單元進行課程的共備,運用「概 念構圖」進行課文分析與引導,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之核心價值,透過以「 學習共同體」

的學伴討論方式,進行文本分析及伸展跳躍的探究思考,營造課堂傾聽記錄和表達分享的氛 圍以提升學習成效,讓學生獲有意義的學習。

(2)

2

聚落與人口

聚落的演變

人口的分布~讀圖與繪圖 Google 變變變 聚落翻轉

1.小組實作:將老師提供之 人口數轉化為紅點貼於地 圖。

2.觀察發現:學生將貼圖與 課文之地圖比較。

1.Google Earth 觀察:竹 北地區舊聚落與新聚落 的觀察比較。

2.觀察發現:學生比較竹 北與課文六腳鄉的人口 變化,進而推論人口遷 移的因素。

1.課文文本理解:

聚落消失、成長 與轉型~灑字活 動。

2.聚落翻轉:運用 office365 平台在 地實例分享。

二、課程架構圖

朝向素養導向的教學設計檢核 整合知識、技能、與態度

1. 1.能以閱讀理解策略閱讀並分析課文內容 2. 2.能透過分組合作學習對專題進行主動探究 3. 3.能透過訪談小組發表統整知識技能與態度

情境化、脈絡化的學習 1. 1.設計教材符合學生生活經驗

2. 2.能以在地的地點來說明聚落發展的概念 3. 3.觀察與問題解決中心能以家鄉為討論對象 學習歷程、方法及策略

1.透過學共的精神,經由與學伴的討論分享,

達到同儕間之自發、互動、共好的學習歷程 與目的。

2.透過 office365 平台的師生共作,展現學生 資訊素養與符號溝通之能力。

3.透過閱讀理解策略、作筆記摘要的策略,表 現學生後設認知的歷程。

實踐力行的表現

1. 透過圖表的解讀,進而深層思考聚落發展 消長的成因。

2. 透過專題報告能掌握聚落消長所帶來的優 缺點,進而關注個人居住聚落的相關議 題。

3. 培養學生訪問、 踏查、蒐集資料、繪製 圖表、專題報告等探究與實作能力,以落 實社會領域課程理念。

(3)

3

(4)

4

三、教學單元設計說明

領域/科目 社會領域 設計者 國小社會輔導團團員 實施年級 五年級 總節數 共 4 節,160 分鐘 單元名稱 4~2 聚落與人口

單元內容簡述

本單元旨在引導學生認識聚落生活型態的差異,以及台灣地區人口分布與 變遷,進而了解當前社會的現象與問題,同時學習在文化多元的社會中,對他 人的包容與尊重。

單元核心概念

1. 能了解農村、漁村、原住民部落是依當地條件所衍生的生產方式自然形 成。

2. 能說出鄉村、市鎮、大型都市的區分因素、差異點與特色。

3. 能了解台灣地區目前的人口分布與變遷,進而了解當前社會現象與問題。

4. 培養適應社會變遷的能力。

學生學習 基礎背景

1.台灣的地形條件及地形對於土地開發之影響。

2.認識聚落類型與彼此生活差異。

設計依據

學習 重點

學習表現

1.1b-Ⅲ-2 理解各種事實或社會 現象的關係,並歸納出其 間的關係或規律性。

2.2a-Ⅲ-1 關注社會、自然、人 文環境與生活方式的互動 關係。

3.3c-Ⅲ-1 聆聽他人意見,表達 自我觀點,並能與他人討 論。。

4.3c-Ⅲ-2 發揮各人不同的專 長,透過分工進行團隊合 作。

5.3d-Ⅲ-1 選定學習主題或社會 議題,進行探究與實作。

核心 素養

社-E-A2 關注生活問題及其影 響,敏覺居住地方的社 會、自然與人文環境變 遷,並思考解決方法。

社-E-B1 透過語言、文字及圖 像等,理解並解釋人類生 活相關資訊,促進與他人 溝通。

社-E-B2 認識與運用科技、資 訊及媒體,並探究其與人 類社會價值、信仰及態度 的關聯。

社-E-C1 培養良好的生活習 慣,遵守社會規範,參與 公共事務,維護人權,關 懷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的 永續發展。

學習內容

1.Ab-Ⅲ-1 臺灣的地理位置、自 然環境,與歷史文化的發 展有關聯性。

2.Ab-Ⅲ-2 交通運輸與產業發展 會影響城鄉與區域間的人 口遷移及連結互動。

3.Bb-Ⅲ-1 生活空間型態的多元 性與自然、人文環境有關 聯性。

與其他領域/科目 的連結

【資訊教育】

4-3-2 能找到合適的網站資源、圖書館資源及檔案傳輸等。

教材內容 1. 臺灣人口點線面

2. google earth 變變變 3. 聚落消失、成長與轉變 教學設備/資源 1. 電腦

2. 網路資源

(5)

5

學習目標 關鍵知識 關鍵技能 態度表現 一、理解台灣地區人口分布情形與影響分布的

原因

1.臺灣人口的 分布集中西 部,東部與 離島地區人 口較少。

2.影響人口分 布的因素有 地形、土 壤、交通、

經濟等因 素。

1.透過實作進 行繪圖,並 進一步與課 文圖例進行 比較。

2.透過閱讀理 解策略閱讀 能分析出影 響台灣地區 分布的原 因。

1.透過與學伴 的討論分 享,達到同 儕共好的學 習歷程。

二、理解人口分布不均產生的問題 1.鄉村、山地 和離島地區 人口往都市 遷徙的原因?

2.人口分布不 均可能產生 的問題?

1.透過訪談理 解家人移居 竹北的原 因。

2.透過 google earth 觀察 竹北市的聚 落演變。

3.透過六腳鄉 和竹北市的 人口統計圖 理解聚落演 變產生的問 題。

1.訪談符合學 生生活經 驗,引導學 生對於此一 主題進行探 究。

三、理解聚落改變的原因與影響,並培養面對 聚落改變的正確態度

1.聚落消失、

成長與改變 的原因

1.以灑字活動 進行全文課 文理解。

2.運用 0FFICE365 能以在地的 案例說明聚 落翻轉的可 能性。

1.能以在家鄉 的實例來理 解聚落的消 失、成長與 改變,進而 對家鄉能產 生關懷。

(6)

6

四、教學教學活動設計流程簡述

(一)竹北國小、玉山國小

(7)

7

教學流程 學生學習活動 評量工具

聚落的演變

※課前預課:學生針對聚落的演變進行預習,畫關鍵字;

學生回家訪問父母原居住哪裡?為何選擇移 居竹北 ?

【導入】

1. 1. 連結個人經驗:

(1) 請學生分享家人選擇居住在竹北的原因?

(2) 老師歸納學生選擇居住竹北的各種因素(便利貼)。

【開展】

※活動一:人口的分布~讀圖與繪圖

1. 老師發下土地面積相似的鄉鎮及人口數資料,請小組 以每 5,000 人為單位,並以紅點的方式貼在地圖上,

遇到困難後請學生討論怎麼解決。

2. 請各組同學觀察後,說一說發現了什麼?(人口密度的 差異性:相同的土地面積居住的人數可能不一樣) 3. 教師提問:地圖上每一個點點的意思代表什麼?觀察

地圖上那些地方的點點比較密集?那些地方的點點顯 得稀疏? (南北有沒有差異?東西有沒有差異?本島跟 離島有沒有什麼差異?)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什麼因素?學生回答:地形、產業(就業機會)、開 發、交通、便利性、就學……

4. 學生回答後,請學生打開課本看看,有那些地方相吻 合。

5. 教師帶領學生以圖表紀錄本頁的內容。

~~~~~~~~~~~~~~~~~~~~~~~~~

※活動二: google earth 變變變

1. 教師請學生利用 google earth 搜尋竹北高鐵和關西 附近兩地十年前後地貌的變化,並請學生回答觀察到 什麼現象?

(1)竹北高鐵站附近的變化很大、關西變化不大,請 學生拿出自己的訪問的便利貼,隨機訪問兩位同學 後,請學生依分類貼在黑板上(在地居住、工作遷 移)

(2)老師揭示竹北市與關西十年間的人口數的變化,

請學生觀察並推論原因:

(3) 播放極限村落六腳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wFWCGXYRPY 影 片,回頭觀察課本 P59 圖三,想一想,什麼原因導致 嘉義縣六腳鄉的人口數逐年減少?教師統整歸納課本 p59、p60,請學生檢視表格。

口頭發表

小組討論、實作

小組討論

小組討論、口頭 發表

實作、學習單

實作、小組討論

分類實作

實作、小組討論

影片欣賞、完成 學習單

能將家長選擇 居住於竹北的 因素寫在便利 貼上。

能將家長選擇 居住於竹北的 原因進行口頭 發表。

能分組討論進 行讀圖及學習 單人口分布的 貼圖實作 能觀察出各區 人口分布的不 同並進行比較 能說出影響人 口分布密度的 原因

能將影響人口 分布的原因進 行統整並做成 筆記

能觀察竹北高 鐵、關西兩地 地貌的變化 對於家人選擇 居住於當地的 因素能進行分

能觀察出竹北 與關西人口數 的變化,並進 一步針對此一 變化進行推論 與比較 能統整課文 59、60 頁內 容,並將影響 人口遷移的因 素以表格形式 整理

學習單

(8)

8

(二)校本實踐團隊~雙溪國小

節數 教學流程 教材 評量工具

1 ※課前預課:學生回家訪問父母原居住哪裡?為 何選擇移居寶山 ?

【導入】

1.連結個人經驗:

(1)請學生分享家人選擇居住在寶山的原因?

(2)老師歸納整理學生選擇居住寶山的各種因 素。

【開展】

※活動一:人口的分布~讀圖與繪圖

1.老師發下土地面積相似的鄉鎮及人口數資料,

請小組以每 5,000 人為單位,並以紅點的方式貼 在地圖上。

2.教師提問:

(1)請各組同學觀察後,說一說發現了什麼?(2) 地圖上每一個點點的意思代表什麼?觀察地圖上 那些地方的點點比較密集?那些地方的點點顯得 稀疏?

(3)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什麼因素?

3.請學生打開課本看看,有那些地方相吻合。4.

教師帶領學生以圖表紀錄本頁的內容。

●課前學 習單 1

●翰林版 課本 P58~P59

●學生自願發表

●2 人相互討論與 發表

●「聚落與人口」

學習單

2 ※活動二: google earth 變變變

1.教師請學生利用 google earth 搜尋新竹竹北 和雙溪兩地十年前後地貌的變化,並請學生回答 觀察到什麼現象?

(1)竹北高鐵站附近的變化很大、雙溪沒有什麼 改變請學生拿出自己的訪問的便利貼,隨機訪問 兩位同學後,請學生依分類貼在黑板上(在地居 住、工作遷移),結果證明雙溪變化不大。

(2)老師揭示竹北與雙溪十年間的人口數的變 化,請學生觀察並推論原因。

●翰林版 課本 P59

●google earth

●影片

●4 人小組討論與 發表

(9)

9

(3)雙溪跟竹北比較,條件上面有何異同?

(最大差異在地形)>>>因為科學園區的產業 支撐,園區周邊的鄉鎮人口數不致外移

2.觀察課本 P59 圖三,想一想,什麼原因導致嘉 義縣六腳鄉的人口數逐年減少?

3.影片補充極限村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wFWCGXYRPY 3-4 ※課前預課:學生回家訪問家人

1.以前寶山鄉主要的產業為何?現在是否有 繼續或是轉型?

2.這些年來寶山鄉是否有改變?哪裡改變了

?為什麼會改變?

3.你覺得寶山鄉最需要加強的是哪方面? 要 如何改善(可行的具體做法)呢?

※活動三:聚落翻轉

1.請學生閱讀課本 P60~P62,並小組討論及歸納 出重點(完成學習單)

2.教師歸納統整

【探究】看見家鄉的美麗

1.請學生發表訪問家人關於寶山鄉的演變情形 2.欣賞影片

(1)新竹縣寶山鄉雙溪社區路牆彩繪 (2)真心看寶山

(3)寶山傳統產業 (4)風糖新風貌 (5)雙胞胎井

3. 學生分享自己對家鄉的看法

【總結】

●課前學 習單 2

●翰林版 課本 P60~62

●影片

●習作 P18~19

●4 人小組討論與 發表

●完成概念構圖

●學生自願發表

●學生自願發表

評量工具

1.課前預習單

(10)

10

(11)

11

2.學習單

3.

學生討論課架構

參考資料

1.

內政部戶政司資訊網 https://www.ris.gov.tw/674

(12)

12

2. google earth 竹北和寶山的鳥瞰圖

3. 極限村落報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wFWCGXYRPY 4.寶山鄉相關新聞

(1)新竹縣寶山鄉雙溪社區路牆彩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1UcnAHdz5E (2)真心看寶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YcdSsDldZA

(3)寶山傳統產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w0jw7KGB2A (4)風糖新風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sm5-6CZo-Q (5)雙胞胎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SvRFShvRw4

備註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r]

在 20 世紀隨著資本社會生活方式的改變與都市化的人口聚集,台灣住宅類型的

因此影響 P3HT 在二甲苯(Xylene)溶液中的凝膠化行為並改變 P3HT 共軛高分子 的聚集結構。因此進一步分析 SWCNT 含量的增加對 P3HT/SWCNT 在二甲苯溶 液的光物理性質 (UV-vis 吸收光譜及

[r]

運動 ~空間中位置的變化 路徑長、位移與時間/速率與速度/速度的變化與加速度/等加速度運動~斜面與落體運動 力與運動

在《哲學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雜 誌上發表論文一百五十多篇,共計約一百 多萬字。出版學術著作《觀音信仰的淵源

二、為因應國內外環境、我國產業發展及人口結構之改變,勞動部推動

地球上的萬物,都是因緣與自然相剋與相應而相生,甚至種種的 獸類、人類,仍然是此中變化而成,科學以進化論相稱,但吾人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