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1 學 習 領 域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1.1 學 習 領 域 "

Copied!
25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3)

引 言

香港課程發展議會編訂一系列學習領域課程指引(小一至中三)八 冊及小學常識科課程指引(小一至小六),以配合《基礎教育課程指引——

各 盡所能•發揮所長》( 2002),並落實課程發展議會報告書《學會學習——

課程發展路向》( 2001)及教育統籌委員會教育改革報告書《終身學習•

全人發展》( 2000)所提出的各項建議。

課程發展議會是一個諮詢組織,就幼稚園至中六階段的學校課程發 展事宜,向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提供意見。議會成員包括校長、教師、家 長、僱主、大專院校學者、相關界別及團體的專業人士、香港考試局代表 及教育署人員。

學習領域及小學常識科課程指引的編訂,建基於二零零零年十一月 發表的《學會學習》各學習領域及小學常識科諮詢文件。在編訂這些課程 指引時,課程發展議會轄下有關學習領域的委員會,充分考慮學校、教師 與學生的關注點、需要和利益,以及諮詢期間社會人士所表達的期望。

編訂各學習領域及小學常識科課程指引,目的在展示課程架構,說 明各學習領域及小學常識科的課程宗旨、學習目標及學習重點,就課程規 畫、學與教策略、評估及資源等提出建議,並且提供有效的學習、教學及 評估示例。我們鼓勵學校充分考慮本身的情況、需要和優勢,適當採用課 程指引的建議,以達到學校課程的學習宗旨( 課程發展議會報告書,2001)

及教育目標( 教育統籌委員會報告書,2000)。

使用課程指引,宜經常參照《基礎教育課程指引——各盡所能•發 揮所長》(2002)和相關的學科課程指引,以確保對學校、學習領域、學 科層面的課程規畫有整全的理解。

課程發展是共同協作、不斷改進的過程,學習領域、小學常識科及 相關的學科課程指引,將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及改善,以切合學生和社會 未來的需要。

歡迎學校對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的課程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來 函請寄:

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 213 號胡忠大廈 12 樓 教育署課程發展處

總課程發展主任(中文)收

( ccdoc@ed.gov.hk)

(4)
(5)

提 要

中 國 語 文 教 育

• 為學生學習各門學問打好語文基礎

• 在學生的母語基礎上發展

• 讓學生掌握規範的書面語(包括語體和文言)和說流利的口 語(包括粵語和普通話)

• 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的能力,同時兼顧文學的學習、文化的薰 陶、品德情意的培育和思維的訓練

中 國 語 文 教 育 學 習 領 域

• 學科包括:中國語文、普通話、中國文學、中國語文及文化

• 建議課時分配:小學階段 25-30%,初中階段 17-21%

現 有 優 勢

• 本港中國語文教育的發展備受社會人士重視,並且贊同投入 更多資源,以促進中國語文教育的發展。

• 家長重視下一代兩文三語的發展,願意付出時間、精力與學 校合作,安排語文學習活動。

• 香港中國語文教師學養豐富,工作勤奮,態度認真。

• 近年中外各地語文教育及課程的改革經驗可作借鑒。

• 以往的課程措施,例如課程剪裁、課程試行,為中國語文教 育的課程改革奠定了基礎。

• 近年的課程發展,例如中六中國語文及文化科,為中國語文 教育的課程改革提供了經驗。

課 程 發 展 方 向

• 均衡發展讀寫聽說能力

• 加強文學的學習,培養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

• 加強培養學生的品德情意,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

• 加強文化學習,培養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反思和認同

• 培養思維能力和思維素質,鼓勵獨立思考、批判性思考,發 揮創意

i

(6)

• 提高閱讀興趣,拓寬閱讀面,增加閱讀量,積累知識和語言 材料,拓展視野和胸襟

• 配合時代和社會的發展,因應學生的需要,編選多樣化的學 習材料,並加以靈活運用

短 期 發 展 策 略 ( 2001-2006 年 )

• 小一至小三:側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

• 小四至小六:側重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

• 中一至中三:側重培養學生綜合的讀寫聽說能力

• 中四及以上:側重培養學生綜合的讀寫聽說能力及發展多元 化語文能力

中 央 課 程 及 校 本 課 程 發 展

學校依據中央課程提供的課程架構,盡量善用課程架構給予的 彈性和空間,因應學生的需要、性向、興趣、能力,以及教師 的準備程度和學校的實際情況,調適中央課程,製訂本身的校 本課程。

課 程 架 構

• 課 程 宗 旨

提高讀寫聽說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和自學能力 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良好的語文學習態度和習慣 培養審美情趣,陶冶性情

培養品德,加強對社群的責任感

體認中華文化,培養對國家、民族的感情

• 學 習 範 疇

閱讀、寫作、聆聽、說話、文學、中華文化、品德情意、思 維、語文自學

• 共 通 能 力

主要透過閱讀、寫作、聆聽、說話和語文自學培養學生的 溝通、協作和研習能力

主要透過發展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批判性思考能力、

解決問題能力

ii

(7)

• 價 值 觀 和 態 度

主要透過品德情意的培養、文學和中華文化的學習,幫助學 生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培養積極的態度

學 與 教

• 主 導 原 則

以學生為主體

以讀寫聽說能力作主導 積累語料,培養語感

整體規畫教學,擬訂明確學習目標 重視教學的組織

照顧學習差異

靈活編選和運用學習材料 設計均衡而多樣化的作業 拓寬語文學習環境

靈活安排語文學習時間 讓學生愉快有效地學習 重視理解和啟發

善用多種媒體以輔助教學 連繫其他學習領域或學科學習

• 專 題 研 習

通過專題研習,全面發展閱讀、觀察、提問、溝通、判斷等 語文能力

• 全 方 位 學 習

充分運用不同的學習時間和空間,突破課堂的限制,加強非 正規課程

• 閱 讀

使學生學會閱讀,幫助他們掌握閱讀策略和過程,養成良 好的閱讀習慣

促進校園閱讀風氣,推廣閱讀文化,讓學生「從閱讀中學 習」

iii

(8)

• 照 顧 學 習 差 異

設置適當的課程和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保底拔尖

• 家 課

布置全面而均衡、份量適中、目的明確、富創意和挑戰性的 家課,安排有效的背誦,適當布置寫字、默寫、謄文等練習 評 估

• 全面評估學習表現

• 多元化設計

• 重視學習過程

• 照顧學習差異

• 多方參與

• 重視回饋

(參照《基礎教育課程指引──各盡所能•發揮所長》(2002))

iv

(9)

目 錄

引 言 提 要

第 一 章 概 論

1.1 學習領域 3

1.2 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在學校課程的定位 3

1.3 基本理念及發展方向 4

1.4 發展策略 7

第 二 章 課 程 架 構

2.1 課程架構 15

2.2 課程宗旨 16

2.3 基礎教育階段學習目標 16

2.4 學習範疇及各學習範疇學習目標 17

2.5 共通能力、價值觀和態度 20

2.6 課程及學科組織 37

第 三 章 課 程 規 畫

3.1 均衡的課程 41

3.2 中央課程及校本課程發展 42

3.3 跨學習領域的連繫 43

3.4 學習時間 44

第 四 章 學 與 教

4.1 主導原則 47

4.2 專題研習 51

4.3 全方位學習 52

4.4 閱讀 54

4.5 照顧學習差異 56

4.6 家課 59

第 五 章 評 估

5.1 主導原則 65

5.2 評估模式 66

5.3 評估的規畫與實施 67

第 六 章 學 與 教 的 資 源

6.1 學習材料的選用 73

6.2 教科書的選用 74

6.3 課程資源發展 75

6.4 研究及發展(種籽)計畫 77

6.5 社會資源 77

(10)

示 例

1 中一至中三級學習單元架構示例 81

2 小四級跨學科專題研習示例 93

3 中一級跨學科專題研習示例 95

4 專題研習── 香港掌故(中一) 97

5 專題研習── 中華文化(小四) 105 6 專題研習── 飲食天堂的前身(中一) 109

7 推動閱讀文化的起步經驗 113

8 中一級輔導教學經驗分享 115

9 增益學習活動教學設計 123

10 愉快語文學習試驗── 跨越「一本書的年代」(小一) 127

11 默書如此多分 (FUN) 131

12 校本評估規畫(初中) 133

13 校本評估計畫(小學)── 校本中文科教學指標 139 14 同儕互評與自我修訂── 中一級「游說技巧」單元 151

15 多方參與的評估──寫作評估 155

16 專題研習評估 157

17 結合資訊科技的說話評估 163

18 中學中國語文科電子資料庫 167

19 研究及發展(種籽)計畫(2001/02)

── 在小學中國語文中加強文學學習元素

173

20 研究及發展(種籽)計畫(2001/02)

── 中學中國語文「試行課程 - 共同發展學習材料」計畫

177

附 錄

一 現行各科課程的短期發展(2001-06 年) 181 二 《小學中國語文科及普通話科課程調適建議》(1999) 183 三 現行各科課程的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點 191

四 《學校實施評估的理念架構》 235

參 考 文 獻

課 程 發 展 議 會 中 國 語 文 教 育 委 員 會 委 員 名 錄

(11)
(12)
(13)

第 一 章 概 論

1.1 學 習 領 域

學習領域是學校課程的重要部分。它建基於主要知識領域中基 礎而關聯的概念,而這些概念是所有學生均應學習和掌握的。學習 領域為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情境,透過適切的學與教活動和策略,

讓他們發展及應用共通能力(例如創造力、溝通能力、批判性思考 能力和協作能力)、培養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態度、建構新的知 識和加深對事物的了解。因應不同的學習目的,各學習領域學習的 取向可以是學術性、社會性、實用性或綜合性;而在課程設計方面,

則可以用科目、單元、單位、課業或其他模式,組織學習內容。

知識、共通能力、價值觀和態度三者的關係圖示如下:

知 識

價 值 觀 和 態 度 共 通 能 力

1.2 中 國 語 文 教 育 學 習 領 域 在 學 校 課 程 的 定 位

1.2.1

中國語文是學習各門學問的基礎。中國語文學習必須在學生 的母語基礎上發展。

1.2.2

中國語文教育的主要任務是要使學生:

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掌握規範的書面語,能說流利的粵 語和普通話。

感受語言文字之美,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

發展高層次思維能力和良好思維素質。

得到審美、品德的培育和文化的薰陶,以美化人格,促進 全人發展。

3

(14)

1.2.3

現時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設有以下學科:

中國語文(設於小學、初中及高中階段)

普通話(設於小學、初中及高中階段)

中國文學(設於高中及中六階段)

中國語文及文化(設於中六階段)

1.2.4

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的課時分配,在小學階段建議為 25-30%,在初中階段建議為 17-21%。(參照《基礎教育課程指引

──各盡所能•發揮所長》(2002)第 2 分冊第 2.3.3 節「時間分配建 議」)

1.3 基 本 理 念 及 發 展 方 向

1.3.1 中國語文教育的課程發展,依據下列基本理念:

(1) 語文運用是建構知識必須具備的能力。本學習領域要為學生

學習各門學問打好語文基礎,使他們學會學習,具備終身學 習的能力。

(2) 中文是香港大多數學生的母語。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已從

日常生活中積累一定的語匯和語言經驗,語文學習必須在這 基礎上發展。

(3) 香港是國際都會,為提高香港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我們需要

培養善用「兩文三語」溝通的新一代。「文」指書面語,「語」

指口語。中國語文教育中的書面語包括語體和文言,口語包 括粵語和普通話。在中國語文教育中,這些都需要均衡兼顧。

傳統的語文教學比較側重讀和寫,隨 社會的發展,現代 社會不但要求人們會寫會讀,還要善於聆聽、能說會道,

因此,必須加強聽說能力的培養。

普通話是國家標準語,又是國際語言,本港與內地、海外 各地的交往日益頻繁,學生應該具備聽說普通話的能力,

以利溝通。

香港主要使用粵語,學生的書面語表達容易受口語影響,

4

(15)

故須提高學生運用規範書面語的能力。

為擴大學生的閱讀面,以及加強與內地、海外各地的溝 通,學生應掌握認讀簡化字的能力。

(4) 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同時又是思想、文化的載體。中國

語文教育的目的,是要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的能力,同時兼顧 思想、品德的培育和文化的薰陶。我們要通過中國語文教育,

讓學生深入認識中華文化,吸收優秀的文化養份;進而反思、

認同中華文化,增強對國家民族的感情。另一方面,也要讓 學生認識、欣賞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精 華,並具有國際視野和容納多元文化的胸襟。

(5) 文學學習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透過文學的學習,可

以引導學生感受語言文字之美,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陶冶 性情,發展個性,美化人格,促進全人發展。

(6) 思維能力是語文運用的基礎。要提高語文能力,必須培養學

生具備高層次思維能力和良好的思維素質,使他們能夠獨立 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並發揮想像和創意。

(7) 中國語文教育應以學生為主體,為他們提供全方位的語文學

習環境,以豐富多采的作品為主要學習材料,充分運用學校、

家庭、政府和社會的資源,讓學生獲得綜合而多元化的學習 經歷。通過課內外各種形式的閱讀和語言交際活動、豐富的 文化傳播媒體,指導學生培養語感,掌握語文規範,培養審 美情趣,發揮創意。

1.3.2 中國語文教育的課程發展,建基於以下各種現有優勢:

(1) 中文的國際地位日益重要。本港中國語文教育的發展備受重

視,社會人士高度關注學生的語文水平,熱切期望學校課程 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並且贊同投入更多資源,

以促進中國語文教育的發展。

(2) 家長重視下一代的語文教育,認為語文修養是子女升學、就

業的基石。他們願意付出時間、精力與學校合作,安排語文 學習活動。

5

(16)

(3) 香港中國語文教師學養豐富,工作勤奮,態度認真。他們持

開放、進取的態度,積極提升專業水平;例如到各地考察、

觀摩,希望不斷提高語文教學的質素。

(4) 近年中外各地紛紛進行語文教育及課程的改革。這些經驗,

可以作為香港中國語文教育及課程改革的借鑒。

(5) 以往的課程措施,例如活動教學、目標為本課程、課程統整、

課程剪裁、課程試行,為中國語文教育的課程改革奠定了基 礎。這些措施的推行,促進了語文教師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提 升,團隊精神的建立。

(6) 近年的課程發展,例如中六中國語文及文化科、中小學普通

話科和目標為本課程,為中國語文教育的課程改革提供了經 驗,例如聆聽、說話、中華文化、思維的學與教,在情境中 學習,促進學習的評估。

1.3.3 基於上述基本理念及現有優勢,中國語文教育的課程發展方向是:

(1) 均 衡 發 展 讀 寫 聽 說 能 力

豐富學生均衡完整的語文學習經歷,包括聆聽、說話、閱讀、

寫作四方面;擬訂讀寫聽說四方面具體的學習重點及能力水 平,全面發展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

(2) 培 養 審 美 能 力 和 審 美 情 趣

加強文學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

(3) 加 強 品 德 情 意 教 育

加強培養學生的品德情意,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

(4) 加 強 文 化 學 習

加強文化的學習,培養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反思和認同。

(5) 培 養 思 維 能 力

培養思維能力和思維素質,鼓勵獨立思考、批判性思考,發 揮創意。

6

(17)

(6) 拓 寬 閱 讀 面 , 增 加 閱 讀 量

提高閱讀興趣,拓寬閱讀面,增加閱讀量,積累知識和語言 材料,拓展視野和胸襟。

(7) 開 放 學 習 材 料

配合時代和社會的發展,因應學生的需要,編選多樣化的學 習材料,並加以靈活運用。

1.4 發 展 策 略

1.4.1 短 期 發 展

( 2001-2006 年 )

由現在至 2006 年,期望學校按照以上的課程發展路向,在學與 教兩方面,達到以下的成效:

7

(18)

學 生 教 師 小 一 至 小 三

(側重培養學生聽說能力)

• 多聽多說,聽得完全,說得清楚

• 少默寫,多認字,多識字

• 多閱讀富趣味性的文章,喜愛閱 讀

• 多誦讀淺易文學作品,體味韻 律,感受意象之美

• 讓學生多聽多說,多從口語中吸收 詞彙,自由表達

• 培養學生識字寫字的興趣,感受漢 字之美

• 引導學生喜愛閱讀,初步培養他們 的閱讀習慣

• 帶領學生誦讀淺易文學作品,使他 們感受文字中的韻律、意象之美

• 多聆聽,多給機會及鼓勵學生自由 表達,不窒礙他們的思想發展

• 避免過量和無顯著學習效益的背 誦和默寫操練

小 四 至 小 六

(側重培養學生讀寫能力)

• 多讀多聽,積累語彙和生活體 驗;多說多寫,增強說話和寫作 的自信心

• 體會讀寫之樂和審美情趣

• 透過閱讀養成思考的習慣,有提 出問題的意識,能運用想像力,

發揮創意

• 讓學生多在閱讀和聆聽中積累語 彙和生活體驗,培養他們說話和寫 作的自信心

• 布置多樣化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體 會讀寫之樂和審美情趣

• 透過閱讀教學活動,培養學生提出 問題的意識、動腦筋思考的習慣,

並培養想像力,發揮創意

• 避免過量和無顯著學習效益的背 誦和默寫操練

• 多採用全方位學習、跨科活動,讓 學生從實際生活環境中學習語文

8

(19)

學 生 教 師 中 一 至 中 三

(側重培養學生綜合的讀寫聽說能力)

• 養成細心聆聽的習慣,培養在 不同情境中以口語溝通的自信 心和能力

• 具有持續廣泛閱讀的興趣和習 慣,讀得更深更廣

• 掌握基本的寫作手法,養成寫 作習慣

• 享受文學閱讀的樂趣

• 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培養創 造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 使學生養成細心聆聽的習慣,培養他 們在不同情境中以口語溝通的自信 心和能力

• 布置多樣化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體會 讀寫之樂和審美情趣

• 帶引學生享受文學閱讀的樂趣

• 多利用綜合語文活動,培養學生獨立 思考的習慣、創造力和批判性思考能 力

• 多採用全方位學習、跨科活動,讓學 生從實際生活環境中學習語文 中 四 及 以 上

(側重培養學生綜合的讀寫聽說能力及發展多元化語文能力)

• 因應不同情境,勇於表達,積極 與人溝通

• 擴大閱讀範圍,提高閱讀質量

• 綜合運用各種寫作手法以表情 達意

• 體會文學作品中的思想情懷,豐 富情感世界,培養品德情意

• 透過文字、視聽資訊,探究和體 認民族文化的精神

• 發展個人對某些語文學習項目 的喜好和專長

• 創設情境,訓練學生在不同境況中 勇於表達,積極與人溝通

• 不斷促使學生擴大閱讀範圍,提高 閱讀質量

• 讓學生掌握各種寫作技能,以切合 生活所需

• 讓學生探討文學作品中的思想情 懷,豐富他們的情感世界,培養品 德情意

• 讓學生透過文字、視聽資訊,探究 和體認民族文化的精神

• 創設機會,提供選擇,讓學生在某 些語文學習項目中,發展個人喜好 和專長

• 多採用全方位學習、跨科活動,讓 學生從實際生活和職業環境中學習 語文

( 現行各科課程的短期發展見附錄一)

9

(20)

要達到上述的成效,須建基於學生、教師、學校和整體教育環 境的現有優勢,訂定以下課程發展的策略:

(1) 循 序 漸 進

1. 教育署為學校提供支援,包括:

製 訂 課 程 架 構 : 製訂中國語文學習領域課程架構,

作為學校訂立學習目標的依據,確保學生在不同教育 階段的學習水平。只要能達到本學習領域的學習目 標,學校可以靈活地使用各種學習策略和方式,以切 合不同學生的需要。(詳見第二章)

發 布 課 程 指 引 : 根據課程架構,陸續修訂和發布各 科課程指引,以供教師參考採用。

開 發 課 程 資 源 : 開發課程資源,例如古詩文誦讀材 料選編、學習單元設計示例、中文廣泛閱讀教學參考 資料、普通話教學示例等;推行課程發展計畫,例如 研究及發展(種籽)計畫、與內地語文教師交流及協 作計畫;舉辦教師培訓課程、研討會、經驗分享會等。

2. 學校朝上述發展方向,擬訂長遠的計畫,基於現有的優 勢,因應本身的條件、學生的特點,決定發展的步伐。學 校可以從小做起,例如:

從學生需要出發和衡量教學實效,以校本的方式進行 課程調適。(見附錄二:《小學中國語文科及普通話科 課程調適建議》(1999))

在現有的基礎上,引進單元教學。

在中國語文課程中,逐步加入普通話學習元素或嘗試 用普通話作為教學語言。

(2) 積 累 經 驗 及 凝 聚 力 量

1. 教育署與學校、專家顧問合作,進行研究及發展(種籽)

計畫,一方面推介經過試行的成功經驗,供其他學校參 考;另一方面培養骨幹教師,凝聚力量,傳遞課程發展的 經驗和信息。(詳見 6.4 節)

2. 培育學校的課程領導人材,以推動中國語文學習領域的課 程改革。學校宜儘早起步,把理論付諸實踐,從中汲取、

積累經驗,並加以推廣及應用。

10

(21)

(3) 群 策 群 力

1. 要達到本學習領域課程發展的目標,課程策畫人員、教 師、教師培訓人員和各界人士,必須齊心合力,共同參與。

2. 教育署透過各界人士和機構,包括大專學者、僱主、師資 培訓機構、文化藝術機構、考試局、辦學團體、中文專業 團體、傳媒等,以夥伴關係,通力合作,達成中國語文教 育的目標;例如與內地語文教師交流及協作,與專業團體 合辦語文教學研討會,與傳媒機構合辦各類語文活動等。

3. 中文科科主任協同本科教師、教學助理,發揮各人所長,

互補彼此的不足,同心協力,發揮團隊精神,推動中國語 文課程的發展。

(參照《基礎教育課程指引──各盡所能•發揮所長》(2002)第 1 分 冊第 1.8 節「支援學校課程改革的策略」)

1.4.2 中 期 發 展

(2006-2011 年 )

(1) 課程發展議會根據課程架構繼續修訂各科課程。

(2) 學校根據課程架構繼續發展校本課程,或重新整合學習內

容,成為涵蓋整個學習領域的中國語文教育課程。

至於 2006 年後的高中課程發展,須視乎教育統籌委員會對高中 學制發展的建議而定。根據現階段的構思,可發展多元化、專門化 的學習單元,例如「實用寫作」、「文學創作」、「專書選讀」、「名篇 選讀」、「文化專題」、「口語表達」等,供學生選修。另一方面考慮 保留現行的獨立學科,作為另類的課程選擇。

1.4.3 長 期 發 展

(2011 年 以 後 )

在整體的中國語文課程中加入普通話的學習元素,並以「用普 通話教中文」為遠程目標。不過,有關普通話與中國語文兩科的關 係、用普通話教中文等問題,所涉及的學理及客觀因素較複雜,現 階段不宜定出具體的工作計畫,有待參考現時政府和大專學院的有 關研究結果,才能進一步探討和規畫。目前,可由學校按本身的條 件,以校本方式處理。

11

(22)
(23)
(24)
(25)
(26)

2.2 課 程 宗 旨

中國語文教育配合整體教育方向,為學生終身學習、生活和日 後工作打好基礎,因此要讓學生通過語文學習以

(1) 提高讀寫聽說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和自學能力;

(2) 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良好的語文學習態度和習慣;

(3) 培養審美情趣,陶冶性情;

(4) 培養品德,加強對社群的責任感;

(5) 體認中華文化,培養對國家、民族的感情。

2.3 基 礎 教 育 階 段 學 習 目 標

配合中國語文教育的課程宗旨,在基礎教育階段要讓學生通過 語文學習以

(1) 培養讀寫聽說的基本能力,增進語文基礎知識及其他生活知

識;培養自學語文和創新思考的能力,在達到基本語文水平 的基礎上追求卓越;

(2) 培養審美情趣,陶冶性情;培養品德及對社群的責任感;

(3) 培養主動學習和積極的態度,建立正面的價值觀。

--- 附 : 高 中 教 育 階 段 學 習 目 標

(1) 提高讀寫聽說的能力及獨立思考、批判、創造的能力;

(2) 培養審美情趣和能力;建立品德,了解個人能力、性向,以籌畫未 來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加強對家庭、社會及國家的責任感;

(3) 養成好學精神、積極的態度及正面價值觀;拓寬國際視野。

16

(27)

2.4 學 習 範 疇 及 各 學 習 範 疇 學 習 目 標

2.4.1

中國語文教育的學習內容,可概括為閱讀、寫作、聆聽、說 話、文學、中華文化、品德情意、思維和語文自學九個學習範疇。

中國語文教育,以促進學生這九方面的學習為主要任務。這些學習 範疇,是語文學習的一體多面,相互依存。中國語文的學習,應以 讀寫聽說為主導,帶動其他學習範疇。在學習過程中,各學習範疇 的學習,是相連互通,而不是孤立割裂的。

2.4.2

以下概述各學習範疇的學習目標:

閱 讀 、 寫 作 、 聆 聽 、 說 話

語文是生活中最主要的傳意溝通工具,包括書面語和口語。語 文運用須能讀能寫,也須能聽能說。讀寫聽說要求準確、流暢、得 體,滿足學習、生活和日後工作上的需要。在學習過程中,要注意 積累語文知識,培養語感,以及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良好的學習 態度和習慣。閱讀、寫作、聆聽、說話範疇的學習目標是:

閱 讀

(1) 培養理解、分析、感受、鑒賞等閱讀能力;

(2) 掌握閱讀策略;

(3) 樂於閱讀、勤於閱讀、認真閱讀,增加閱讀量、擴大閱讀面。

寫 作

(1) 培養構思、表達、創作等寫作能力;

(2) 掌握寫作策略;

(3) 樂於寫作、勤於寫作、認真寫作。

聆 聽

(1) 培養理解、評價等聆聽能力;

(2) 掌握聆聽策略;

(3) 樂於聆聽、認真聆聽,擴大聆聽面。

說 話

(1) 培養構思、表達、應對等說話能力;

(2) 掌握說話策略;

(3) 樂於表達、勇於表達,應對得體。

17

(28)

文 學

文學學習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透過文學的學習,可以 感受語文的美感,從作品的情意中感應人與人,以至人與物之間的 真、善、美。文學範疇的學習目標是:

(1) 享受文學閱讀的愉快經驗,欣賞文學之美;

(2) 培養審美的情趣、態度和能力;

(3) 透過閱讀文學作品的愉悅感受,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語文

能力;

(4) 分享作品中獨特而共通的思想和感情,增強人與人之間的溝

通、同感和同情,引起對生活和生命深入的探索和體悟。

中 華 文 化

文化是語文的重要構成部分,認識文化有利溝通,也有利於文 化承傳。語文學習材料蘊含豐富的文化元素,文化學習和語文學習 可以同時進行。中華文化範疇的學習目標是:

(1) 增進對中華文化的認識,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語文能力;

(2) 對中華文化進行反思,並了解其對現代世界的意義;

(3) 認同優秀的中華文化,培養對國家、民族的感情;

(4) 在生活中體現優秀的中華文化。

品 德 情 意

語文是思想感情的載體,而思想感情是語文的內容。中國語文 的學習除了培養讀寫聽說的能力和思維能力外,也包括性情的陶 冶、品德的培養。品德情意教育可由感情激發到理性反思,以情引 趣,以情促知,進而自我反省,並在道德上自覺實踐。品德情意範 疇的學習目標是:

(1) 培養道德認知、意識和判斷力,從而促進自省,培養道德情

操;

(2) 陶冶性情,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

(3) 加強對社群的責任感。

思 維

語文運用以思維能力為基礎。要提高語文能力,便要培養學生

18

(29)

在學習語文方面所必需的思維能力及思維素質,使他們能夠獨立分 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思維範疇的學習目標是:

(1) 培養批判性、創造性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培養良好的思維素質;

(3) 掌握一般應用於讀寫聽說的思維方法。

語 文 自 學

語文自學能突破課堂語文學習的限制,使學生透過全方位學 習,增加語文學習的深度與廣度,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語文自學 範疇的學習目標是:

(1) 培養獲取知識、建構知識、運用知識、自我監控的能力;

(2) 提高語文自學的興趣,養成良好的語文自學態度和習慣。

2.4.3

要達到各學習範疇的學習目標,必須透過不同的學習活動,

讓學生掌握有關的學習重點。現行各科課程的學習目標和學習重 點,可參閱附錄三。

19

(30)

2.5 共 通 能 力 、 價 值 觀 和 態 度

2.5.1 共 通 能 力

共通能力是八個學習領域共同培養的基本能力,主要是幫助學 生學會掌握知識、建構知識和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在九種共 通能力中,學校可先以溝通、創造和批判性思考這三種能力為起步 點,但其他共通能力的培養也不應忽略。同時,由於各學習領域的 性質有所不同,各項共通能力在不同學習領域所佔的比重也有所不 同。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主要透過讀寫聽說和語文自學培養學 生的溝通、協作和研習能力,透過發展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批判 性思考、解決問題等能力。

2.5.2 價 值 觀 和 態 度

價值觀是學生應發展的素質,是個人行為和判斷的準則;態度 則是把工作做好所需的個人特質。二者是互相影響的。中國語文教 育一向重視學生價值觀和態度的培養。本學習領域,透過品德情意 的培養、文學和中華文化的學習,幫助學生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培 養積極的態度。

2.5.3

以下舉例說明在中國語文教育中如何發展學生的共通能 力,以及列舉中國語文教育中的價值觀和態度的學習重點:

20

(31)

(1) 在 中 國 語 文 教 育 中 發 展 共 通 能 力 的 教 學 示 例 舉 隅 協 作 能 力

協作需要耐心聆聽,欣賞他人,具備溝通、協商、調協、領導、判斷、

影響和激勵他人的能力。學習者掌握這些能力,可以有效地與人合作,共同 籌備活動,解決困難和作出決策,最終能令學習者與別人建立相互促進的關 係。

(此項共通能力的學習成果不宜用學習階段劃分。) 學 習

階 段 預 期 從 學 校 課 程 學 習 的 成 果 在 中 國 語 文 教 育 中 的 教 學 示 例

第 一 至 第 四 學 習 階 段

︵ 初 小 至 高 中

了解工作上的關係

學習者將學會

界定並接受團隊中每個成員的角色與 責任,以及願意遵從團隊規則 在團隊中對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

培養令工作關係和諧的態度

學習者將學會

對於別人的意見,採取開放及樂於回應 的態度,欣賞、鼓勵,並支持他人所提 出的意見和付出的努力

積極參與討論及提問,樂於與別人交流 意見,適當地堅持己見,為自己的論據 辯護,及反思不同意見

察覺及避免把別人定型。在未証實事實 前不妄下判斷

調整自己的行為去配合不同群體及在 不同環境中的行事方法

建立有效的工作關係

學習者將學會

以協商的方法來選取及製訂策略,完成 團隊的工作

了解各隊員的優點與缺點,捨短取長,

發揮全隊最大的潛能

與他人聯絡、磋商,及作出調協 檢討及衡量團隊所採用的策略,從而作 出需要的調整

學習者

透過集體學習活動(例如集誦、戲劇排演、專 題研習、文化考察等),體會分工負責及團隊 協作的重要,尊重共同訂定的原則

培養虛心開放的態度,例如在討論中鼓勵別 人發表意見,或在協作中肯定他人的努力 積極參與討論,主動提出問題,交換意見,

應對得體,容納不同意見,協調衝突 培養實事求是的態度,承認事實,重視證據,

泯除成見

參與集體學習活動,共訂策略,分工合作,

緊密聯繫,建立伙伴的關係,協調不同的意 見,並適當地妥協以達成共識

參與話劇排演活動,了解團隊中各人的長 短,盡量發揮伙伴的長處和最大的潛能

21

(32)

22

溝 通 能 力

溝通能力是指人與人在互動的過程中交往,以求達至既定目標或結果 的能力。為了成為有效的溝通者,學習者應該學習有效地聆聽、說話、閱讀 及書寫;他們亦應學會怎樣選用最恰當的方法,按照目標和情境的要求,傳 遞訊息;他們應採用準確及合適的資料,為讀者或聽眾有系統而適當地組織 內容;評估自己能否與人有效地溝通,找出需要改善的地方,並且付諸行動。

學 習

階 段 預 期 從 學 校 課 程 學 習 的 成 果 在 中 國 語 文 教 育 中 的 教 學 示 例

第 一 學 習 階 段 (初 小 )

學習者將學會

理解及適當回應口頭指示

運用清楚及適當的溝通方法,包括文 字及非文字,來表達意思及感受 閱讀及書寫簡單的文章

學習者

聆聽教師的指示,理解並作出適當的回應 用恰當的方式表達意思和感受(例如打電 話、寫便條、寫信)

閱讀淺易的文字(例如兒童故事、寓言)

寫作簡短的文字(例如日記、周記)

第 二 學 習 階 段 (高 小 )

學習者將學會

理解及回應不同類型的文章及話語 運用口語、文字、圖像及其他非文字 的表達方法,來介紹資料及表達意 見,並解釋意念

與別人協作及討論,以發展意念及完 成任務

學習者

聆聽不同類型的話語(例如故事、報告、演 講、對話),理解並作回應

閱讀不同類型的文字(例如書報、規則、說 明書),理解並作回應

以口頭或書面方式介紹資料,表達意見,解 釋意思(例如報告、參加討論、作短講)

與人協作,協調不同的看法,達成共識(例 如分組寫作)

第 三 學 習 階 段 (初 中 )

學習者將學會

理解、分析、評鑑及回應不同類型的 文章及話語

運用合適的語文及/或其他溝通形 式,來介紹資料、表達不同意見和感

檢討與人溝通是否有效,改善自己的 溝通技巧

與別人協作及討論,以解決問題及完 成任務

學習者

閱讀不同類型的文字(例如實用文字、文學 作品),理解、分析和評鑒

聆聽不同類型的話語(例如演講、廣播劇),

理解、分析和品評

用口頭或書面語介紹資料,表達不同的觀點 和感受(例如專題介紹、時事評論)

修訂自己的寫作,提高表達效果 一邊說話,一邊調整表達策略

與人協作,協調不同的看法,解決問題,完 成工作(例如小組專題設計)

(33)

--- 附:

第 四 學 習 階 段 (高 中 )

學習者將學會

用批判的態度聆聽及閱讀,針對不同 的讀者及聽眾,流暢地表達 運用適當的溝通方法,提供資料、游 說、議論、娛樂及達致預期目標 用批判的態度評估與別人的溝通是 否有效

平息紛爭及解決問題,從而完成任務

學習者

用批判的態度聆聽和閱讀,辨別真偽,品評 優劣

因應不同的目的、對象,流暢地說話和寫作

(例如實用寫作、日常應對)

用恰當的傳意方式,以說明、游說、論辯、

應對,達到預期效果(例如實說實話、適時 讚美、另起話題、提問)

用批判的態度修訂自己的寫作

一邊說話,一邊注意聽眾反應和整體氣氛,

調整表達策略

與人協作,協調不同的看法,化解衝突,與 他人共同解決問題,完成工作(例如小組專 題研習、集體創作)

23

(34)

24

創 造 力

創造力是一個重要但令人困惑的概念。有關創造力的定義相當分歧。有研究者把創造 力界定為一種產生出原創、新穎、獨特意念或產品的能力,或是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研 究者將之界定為一種歷程,或創造者所具有的人格特質。事實上,創造力是一個複雜而具 多元性的建構。個體的創造性行為,不但源自其認知能力和技巧,也涉及其性格、動機、

策略和超認知技能等因素,並且與個體本身的發展進程不一定有關連。

培養創造力需要心思和時間,而且沒有特定途徑可供依循。不過,有些原則值得大家 參考。在發展學習者的創造力方面,一般的原則是要求學習者超越已有的訊息,給予學習 者思考的時間,加強他們的創造性能力,肯定他們在創造方面所作的努力,培養創造性態 度,看重創造性特質,教導學習者創造性思考策略和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式,並提供有利創 造力發展的環境。這些原則均適用於所有學習領域。

(此項共通能力的學習成果不宜用學習階段劃分。) 學 習

階 段 預 期 從 學 校 課 程 學 習 的 成 果 在 中 國 語 文 教 育 中 的 教 學 示 例

第 一 至 第 四 學 習 階 段

︵ 初 小 至 高 中

加強創造性能力

學習者將

培養出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精進力、

對問題的敏覺力、想像力、洞察力 學會界定問題、視像化、類比思考、分析、

綜合、評鑑、轉換、邏輯思考等

培養創造性態度和特質

學習者將

學會想像、獨立判斷、延緩批判、堅韌和 投入、對模稜兩可的容忍、對新穎和不尋 常的意念或方法持開放的態度

培養出好奇心、適應能力、自信心、冒險 的精神

運用和應用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式和創 造性思考策略

學習者將學會

腦力激盪法、6W 思考策略、6 頂帽子思 考法、屬性列舉法、意念檢核術、分合法、

腦圖運用等

學習者

• 培養表達的流暢力,例如在寫作和說話時,快 速產生大量意念、確定主題和表達方式、組織 語言

• 培養多角度思考的能力,靈活變通,不執迷於 固有的觀念,例如續寫故事、改編寓言,構思 出人意表的結局

• 培養原創力,例如創作標語、故事、詩歌、小 說、劇本

• 培養精進力,例如講述故事,作創意發揮,補 充情節,擴展心理活動、語言、動作等的描述;

在閱讀過程中,產生超出篇章以外的新思想、

新見解

• 培養發現問題的能力,對問題有敏銳的觸覺,

例如對自己的意見提出質疑

• 把語言形象化,例如運用比擬、摹狀、聯想、

想像,呈現各種表達的意境

• 培養聯想力和想像力,例如閱讀和寫作神話、

寓言、童話、詩歌、小說,運用比喻、比擬、

象徵手法

• 培養求知欲和好奇心,例如擴大閱讀面和聆聽

• 培養良好的說話和聆聽態度,學習寬大包容,

容納不同的意見,暫緩決定

• 培養創意的自信,例如在參加討論時,勇於表 達自己的異見

• 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堅持不懈,查根究底

• 運用「腦力激盪法」進行討論

• 運用創意策略,例如反習慣法、思潮泉湧法、

腦力激盪法進行討論或寫作

• 列述寫作和說話的要點,擬訂大綱

• 運用腦圖閱讀,增強理解、記憶和聯想

(35)

批 判 性 思 考 能 力

批判性思考是指檢出資料或主張中所包含的意義,對資料的準確性進 行質疑和探究,判斷甚麼可信,甚麼不可信,從而建立自己的觀點或評論 他人觀點的正誤。

學 習

階 段 預 期 從 學 校 課 程 學 習 的 成 果 在 中 國 語 文 教 育 中 的 教 學 示 例

第 一 學 習 階 段 (初 小 )

學習者將學會

從資料中選取有用部分,並加以分類 和組織

識別和陳述主要觀點、問題或主要議

理解簡單而直接的因果關係 分辨明顯的事實與意見

指出明顯的成見、假定、前後矛盾之

訂定問題、作出推測/估計和假設 推斷出簡單但符合邏輯,而且不會與 所得的證據或資料數據互相矛盾的 結論

學習者

圍繞主題,例如環境污染,從報章上摘取資 料,並加以分類、組織

聆聽寓言故事,說出教訓

透過找中心詞、關鍵句了解段落大意及文章主

閱讀童話故事,明白故事情節的因果關係 聆聽事件的敘述,分辨出哪些是事實,哪些是 意見

閱讀故事,指出情節發展明顯不合理的地方 閱讀、聆聽故事時,提出疑問,推測情節發展 參與小組討論,就各人意見作簡單而合理的總

第 二 學 習 階 段 (高 小 )

學習者將學會

理解資料並作出歸納/推斷 參考其他資料以判斷某項資料是否 可信

何謂切題與離題

分辨事實與意見、資料與證據 就明顯的偏見、宣傳成分、缺漏和較 為不明顯的謬論提出疑問

訂定適當的問題,作出有理據的推測 和假設

根據充足的資料、數據和證據,推斷 出符合邏輯的結論,並推測後果

學習者

瀏覽書籍的目錄、作者簡介、序言,雜誌、報 紙、各類篇章的標題,了解並推斷內容大意 參照不同報章、雜誌、電台、電視台的報道,

判斷資料的可信性

寫作時,圍繞中心選擇相關的題材;說話時,

根據特定的題目,確定表達的內容重點 閱讀報章,收看時事節目,清楚辨別事實與作 者的意見、資料與證據

閱讀廣告文字、產品的宣傳單張,就明顯的偏 見、遺漏,不易察覺的謬誤提出質疑 閱讀和聆聽故事時,提出適當的問題,並作合 理的推斷和假設

根據足夠的資料和證據,作合理的總結及預計 後果,例如選擇適當的故事編寫劇本,並預計 可能遇到的困難

25

(36)

26

第 三 學 習 階 段 (初 中 )

學習者將學會

比較不同的資料,記下相異及相同之 處,並判斷這些資料是否可信 分辨事實、意見與有理據的判斷 辨別價值觀和思想意識對資料中觀 點的影響

確認並質疑成見、矛盾、情緒因素和 宣傳成分

推斷並驗證結論和假設,識別其他有 理據的結論,並且推測可能產生的結

學習者

• 比較不同報章、雜誌、電台、電視台對同一事 件的報道,找出異同,判斷資料的可信性

• 聆聽演講,分辨哪些是事實,哪些是意見,哪 些是合理的判斷

• 閱讀論說性文字時,意識到作者對事物的看法 受其價值取向影響

• 閱讀和聆聽評論時,指出其中口號式的論調、

前後不一致和受情緒因素影響的地方,質疑其 中固有的成見

• 參與小組討論,能總結各人意見,作出結論;

設法驗證所作的假設和結論是否合理,準備好 其他可行辦法,並預計可能遇到的困難

--- 附:

第 四 學 習 階 段 (高 中 )

學習者將學會

分辨真實與陳述的事件、錯誤與準確 的概念、以及相關與不相關的證據 確認並質疑不明顯的矛盾之處、未加 說明的基本假定,以及所滲透的價值 觀和思想意識

分辨複雜的事實、意見與有理據的判

辨別個人觀點對資料/事實的選擇和 運用的影響

推斷出有根據的結論,推測和評估可 能產生的後果,作出有理據的判斷,

並以口頭報告、演講和書面形式表 達。

學習者

• 聆聽辯論,辨別真相與傳聞、事實與假象、證 據相關與否

• 閱讀和聆聽時事評論,指出並質疑看法前後不 太一致的地方、隱含的基本假設、價值取向和 理念

• 聆聽多向說話,例如座談會,分辨哪些是事 實,哪些是意見,哪些是合理的判斷

• 聆聽別人轉述事件,意識到資料的選取可能受 個人觀點影響而有所偏差

• 參與辯論,考慮提出哪個論據時,預計和評量 對方的反駁,並即時作出決定

(37)

運 用 資 訊 科 技 能 力

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使用資訊科技去尋找、分析、處理和介紹各項 資料,並作出審慎的判斷、明智的選取的能力。資訊科技能激發和幫助 學習者按自己的程度學習,養成自學的習慣,令他們終身受惠。

學 習

階 段 預 期 從 學 校 課 程 學 習 的 成 果 在 中 國 語 文 教 育 中 的 教 學 示 例 第 一

學 習 階 段 (初 小 )

學習者將學會 操作電腦

用手寫板輸入中文

在教師的協助下,用多媒體資源學習 在學習活動中,用資訊科技工具與人 溝通及處理資訊

學習者

透過多種媒體(例如錄音、錄像、唯讀光碟) 收集資訊,掌握資訊科技

利用多媒體資源輔助語文學習(例如聽歌學 普通話、看錄像學成語、查閱電子詞典、用 軟件識字、學詩詞),提高資訊科技的應用 能力

第 二 學 習 階 段 (高 小 )

學習者將學會

用各種軟件處理文字、圖像、計算及 進行其他學習活動

用手寫板及中文輸入法輸入中文 透過電腦網絡及其他媒體獲取資料 用資訊科技工具處理資訊

學習者

透過多種媒體(例如錄音、錄像、唯讀光碟、

互聯網)收集、整理、運用資訊,掌握資訊 科技

利用多媒體資源輔助語文學習(例如視像會 議學普通話、網上學詩詞、查閱電子詞典、

用軟件識字、學寫句) ,提高資訊科技的應 用能力

第 三 學 習 階 段 (初 中 )

學習者將學會

利用合適的資訊科技工具促進學習 利用資訊科技工具及策略去處理、介 紹資訊

透過電子郵件與人溝通

驗證及判斷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

學習者

透過多種媒體(例如錄音、錄像、唯讀光碟、

互聯網)收集、整理、運用資訊,掌握資訊 科技,作多媒體演示

利用多媒體資源輔助語文學習(例如視像會 議學普通話、網上學文學、查閱電子詞典、

用軟件學閱讀和寫作) ,提高資訊科技的應 用能力

--- 附:

第 四 學 習 階 段 (高 中 )

學習者將學會

提高運用資訊科技學習的效能和素

使用及分析資訊 製作多媒體簡報

比較運用不同方法(包括運用不同的 資訊科技工具)學習的成效,以解決 問題

選擇合適的資訊科技工具應用於不 同的學習層面,例如:資料搜集、資 料分析、解決問題及決策

學習者

透過多種媒體(例如錄音、錄像、唯讀光碟、

互聯網)收集、整理、運用資訊,掌握資訊 科技,作多媒體演示

利用多媒體資源輔助語文學習(例如校園電 台、網上學文化、查閱電子詞典、用軟件學 閱讀和寫作) ,提高資訊科技的應用能力

27

(38)

28

運 算 能 力

運算能力包括能進行基本運算,在生活問題上運用基本數學概念作合 理的估算,明白圖表、圖像及文字中的數量概念,管理數據,處理財富及記 錄物資存量等能力。

學 習

階 段 預 期 從 學 校 課 程 學 習 的 成 果 在 中 國 語 文 教 育 中 的 教 學 示 例

第 一 學 習 階 段 (初 小 )

學習者將學會 進行基本運算

辨認及描述圖形、位置和方向 直觀認識量度和量度單位,並使用適當 的標準單位進行量度,例如:尺子、溫 度計

從數據和統計圖中發現和解決簡單問

閱讀和使用簡單與數量有關的資訊

學習者

• 認識數量詞(如「千」、「億」),以閱讀和使 用簡單與數量有關的資訊

• 認識詞語(如「方」「圓」「前」「中」「東」),

以描述圖形、位置和方向

第 二 學 習 階 段 (高 小 )

學習者將學會

數字運算、心算和迅速地估計所得的答 案是否準確

直觀地認識圖形的特性、方向和位置 量度體積等技巧

收集、處理、表達和評估與數量有關的 資訊

用數學概念來解決簡單的生活問題

學習者

• 掌握與近似值有關的詞語(如「大約」、「左 右」),以表達與數量有關的資訊

第 三 學 習 階 段 (初 中 )

學習者將學會

運算及估算所得的答案是否準確 理解圖形的特性、位置、方向和移動 應用公式或選擇適當的工具和策略去 量度,並且認識量度的近似性質 用適當的工具和策略去搜集、處理和表 達與數量有關的資訊

應用簡單概率估計事情的風險和機會 應用與數量有關的資訊,解決實際生活 問題

學習者

• 設計問卷,蒐集、處理和表達與數量有關的 資訊,如統計全班同學中文書閱讀量

• 進行口頭訪問,蒐集、處理和表達與數量有 關的資訊,如統計外地遊客最喜歡的中國傳 統節日

• 運用詞語(如「一本萬利」、「九死一生」、「十 拿九穩」「千慮一得」「萬中無一」),以應 用簡單概率估計事情的風險和機會

--- 附:

第 四 學 習 階 段 (高 中 )

學習者將學會

應用與數量有關的資料和適當的方法 去解決包含數字或符號的問題 評估用作收集、處理和表達與數量有關 的資訊的工具和方法是否合適 在不同的情況下適應新的數學要求 應用與數量有關的資訊,組織、籌畫個 人的學習,並了解社會問題

學習者

• 閱讀與數量有關的資訊(如《香港年鑑》、《香 港年報》),了解社會問題,以進行小組討論、

辯論或專題研習等活動

(39)

解 決 問 題 能 力

解決問題指運用思考技能去解決難題。學習者會在綜合所有與問題 有關的資料後,採取最合適的行動去解決問題。

學 習

階 段 預 期 從 學 校 課 程 學 習 的 成 果 在 中 國 語 文 教 育 中 的 教 學 示 例

第 一 學 習 階 段 (初 小 )

學習者將學會

對問題產生概念,並識別資料來源 和求助對象

在引導之下,識別處理問題的各種 方法

利用所得的支援和意見,選用一個 解決方案

按照指定的步驟,檢察和描述學習 成果

學習者

了解問題,確定解決辦法(例如在閱讀中 遇到不明白的字詞,會發問或者推斷)

按照指導找出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例如 在寫作中用不同的方法選擇、組織素材,

以突出主題)

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利用工具書、

圖書館設施解決讀寫困難)

第 二 學 習 階 段 (高 小 )

學習者將學會

識別問題,並描述其主要特點 擬定不同的解決方案

訂定計畫,及試用所選取的方案,

並在有需要時尋求支援和改變計

製定適當的方法以衡量學習成果 和查驗所選用的解決方案

學習者

指出問題所在(例如找不到寫作的題材)

提出以不同的途徑解決問題(例如剪報、

抄錄或下載以尋索資料,製作資料冊)

試用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應需要作出調整

(例如遇到寫作困難,迴避不懂的字詞、

不肯定的資料,或利用工具書、圖書館設 施及其他資源,解決困難)

第 三 學 習 階 段 (初 中 )

學習者將學會

深入研究問題,並識別必須解決的 項目

建議不同的方案,比較每個解決方 案可能產生的後果,並就選用的方 案提出理據

執行既定的策略,監察進度,並在 必要時修訂有關方案

根據既定的準則,評估學習成果的 素質,並檢討有關解決方案的成效

學習者

推斷、探究問題(例如在閱讀中運用推斷 策略,預測下文,舉一反三)

比較不同做法的預期成效,選用較佳的方 法(例如選擇利用工具書、圖書館設施或 電腦設施解決讀寫困難)

採用既定的策略,監控進展,並按需要作 出修訂(例如因應聽眾的反應,調整說話 策略)

按標準檢討成效(例如在專題研究中確立 主題,訂定規畫,評估進展)

29

(40)

--- 附:

第 四 學 習 階 段 (高 中 )

學習者將學會

認識問題的複雜性,並就解決問題 所需的資料進行適當調查研究 製定可行策略以收最佳效果,包括 達成長期和短期的目標

監察和審慎省察解決問題的進度 評估整體策略,並預計有關解決方 案在日後可能遇到的問題

學習者

認識問題的複雜性,選用恰當的探究方法

(例如在專題研習中選用訪問、調查或觀 察等方式蒐集資料)

製訂可行的策略,取得最佳的效果,達成 長期及短期目標(例如選擇不同類型的讀 物,訂定閱讀計畫,以培養閱讀的興趣和 習慣)

審視進程,嚴格監控(例如反複修訂自己 的寫作)

檢討整體策略,預計可能出現的問題(例 如在演講中一邊講述,一邊觀察場合、氣 氛的變化,預計可能出現的反應,構思應 變策略)

3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1、學員高中(職)一年級由合作學校安排日間接受 學校教育課程,高中(職)二年級安排日間接受

學校是推動工藝體驗教育最重要的平台,在 12 年國教的學習階 段,校園是工藝 Maker 孵育的最佳場域,學校教師則扮演著工藝

1.建設安全優質雅緻、環保的學習環境:規劃學校整體建設及改善

學校危機處理小組的事前準備 附件 1:支援服務機構電話一覽表 附件

普通話科由 1998 年開始,成為香港中、小學核心課程之一。學

學校須在註冊日通知學生有關的校本應變安排 由於今年為 非抽樣年 ,如個別學校因惡劣天氣 或特殊情況而停課,可根據 校本處理機制

STEM 教育課程領導學習社群 參與者 每所參與學校的核心教師團隊成員 每所參與學校的 2-3名課程領導

學習範疇 主要學習成果 級別 級別描述 學習成果. 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學習模式及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