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Copied!
7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

綜 合 活 動 領 域

(草案)

中 華 民 國 一 ○ 五 年 十 月

國家教育研究院於 104 年 12 月 17 日以教研課字第 1041103260 號函陳報教育部 國家教育研究院於 105 年 10 月 26 日以教研課字第 1050002396 號函更新版

(2)
(3)

目 次

壹、基本理念 ... 1

貳、課程目標 ... 1

參、時間分配及科目組合 ... 2

肆、核心素養 ... 2

伍、學習重點 ... 4

一、本領域學習重點說明 ... 4

二、本領域之內涵說明 ... 5

三、學習重點編碼說明 ... 6

四、各科目學習重點 ... 6

陸、實施要點 ... 15

一、生命教育 ... 16

二、生涯規劃 ... 17

三、家政 ... 19

四、法律與生活 ... 21

五、環境科學概論 ... 22

柒、附錄 ... 24

附錄一:綜合活動領域學習重點與核心素養呼應表參考示例 ... 24

附錄二:議題融入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綱要說明 ... 41

(4)
(5)

壹、基本理念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綜合活動領域」源起於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綜合活 動學習領域」。本領域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以下簡稱《總綱》)中有諸多 變革:國民小學第一學習階段在九年一貫課程實施時,與生活課程的重疊性較高,故在修訂 時整併至生活課程,兩者整合後,可讓綜合活動領域的內容更加寬廣,亦可使學生對學習有 更深入的省思;綜合活動領域第二、三、四學習階段以領域方式實施,第五學習階段普通型 高級中等學校納入生命教育、生涯規劃與家政三科,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除此三科還增加了 法律與生活及環境科學概論兩科,並實施分科教學。

綜合活動領域秉持「自發」、「互動」及「共好」的理念,以學習者為主體,以知識和多 元生活經驗為重心,引導學生經由體驗感受、省思、實踐與創新的心智及行為運作歷程,建 構內化意義。領域總目標在培養學生具備愛心及「人文關懷、價值探索、經驗統整與實踐創 新」的能力,以適切的自我觀與人觀,探索生命的意義,提昇自我與生涯發展,實踐生活經 營與創新,落實社會與環境關懷,開展人與自己、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永續互動互惠關係,

追求至善與幸福的人生。

為符應社會發展及國際趨勢,本領域在課程與教學設計上,發展跨學科與跨領域的統整 課程;在領域課程學習內涵中新納入「自主學習」、「生活美感與創新」、「道德思辨」與「環 境永續」等概念,以彰顯本領域在新一波課程中的特色與價值。為有效達成統整學生學習經 驗的目標,教師宜多協同合作,發展統整性的課程方案,善用多元的教學方法,重視學生學 習與發展的歷程,啟發學生好奇與探索的熱情,培養思辨與創新的素養,以促使學生適應、

經營和創造現在與未來的生活。

貳、課程目標

基於上述理念,綜合活動領域的總目標為培養學生具備愛心及「人文關懷、價值探索、

經驗統整與實踐創新」的能力,本領域之課程目標如下:

一、促進自我與生涯發展

探索自我觀、人觀與生命意義,建立適當的人生觀與人生信念,從而發展自我潛能與自 我價值,增進自主學習與強化自我管理,規劃個人生涯與促進適性發展,進而尊重自己與他 人生命,並珍惜生命的價值。

二、實踐生活經營與創新

發展友善的人際關係及良好互動的知能與態度,培養團體合作與服務領導的素養,並能 運用、開發與管理各項資源,省思生活與美學議題,豐富生活美感體驗,進而實踐生活經營 與創新。

三、落實社會與環境關懷

辨識社會與自然環境中的各種情境、挑戰與危機,發展解決問題的思辨、創新與實踐能 力,以尊重多元文化並促進人類社會福祉,促進環境的永續發展,落實社會與環境的和諧關

(6)

懷。

參、時間分配及科目組合

課程

類別 領域/科目及學分數 建議授課年段與學分配置

備註 第一學年 第二學年 第三學年

名稱 名稱 學分 一 二 一 二 一 二 部

定 必 修 科 目

一 般 科 目

綜 合 活 動

生命教育

4

「綜合活動領域」包括「生 命教育」、「生涯規劃」、

「家政」、「法律與生活」、

「環境科學概論」等五 科,「科技領域」包括「生 活科技」、「資訊科技」

等二科,各校自選二科共 4 學分彈性開設。

生涯規劃 家政

法律與生活 環境科學概 論

科 技

生活科技 資訊科技

肆、核心素養

下表係依循《總綱》各教育階段核心素養之具體內涵,結合綜合活動領域之基本理念與 課程目標後,在綜合活動領域內的具體展現。

總綱 核心素養

面向

總綱 核心素養

項目

總綱核心素養 項目說明

綜合活動領域核心素養具體內涵 國民小學教育

(E)

國民中學教育 (J)

技術型高級中等 學校教育

(V-U)

A.

自 主 行 動

A1 身心素質

與 自我精進

具 備 身 心 健 全 發展的素質,擁 有 合 宜 的 人 性 觀與自我觀,同 時透過選擇、分 析 與 運 用 新 知,有效規劃生 涯發展,探尋生 命意義,並不斷 自我精進,追求 至善。

綜-E-A1 認 識 個 人 特 質,初探生涯 發展,覺察生 命變化歷程,

激發潛能,促 進身心健全發 展。

綜-J-A1 探索與開發自 我潛能,善用 資源促進生涯 適性發展,省 思自我價值,

實 踐 生 命 意 義。

綜 V-U-A1

具備適切的人性觀與 自我觀,提升身心健 全發展的素質。深化 生命意義的探索,確 立適切的人生觀及人 生信念,發展自我的 獨特潛能,提升家庭 經營的能力,進行生 涯規劃與發展,以臻 至善與幸福人生。

A2 系統思考

與 解決問題

具 備 問 題 理 解、思辨分析、

推 理 批 判 的 系 統 思 考 與 後 設 思考素養,並能 行動與反思,以 有 效 處 理 及 解 決生活、生命問 題。

綜-E-A2 探 索 學 習 方 法,培養思考 能力與自律負 責的態度,並 透過體驗與實 踐解決日常生 活問題。

綜-J-A2 釐 清 學 習 目 標,探究多元 的思考與學習 方法,養成自 主 學 習 的 能 力,運用適當 的策略,解決 生活議題。

綜V-U-A2

具備系統思考與後設 思考的素養,並培養 追求真理的情意與態 度,以有效處理生活 及生命各種議題。

(7)

總綱 核心素養

面向

總綱 核心素養

項目

總綱核心素養 項目說明

綜合活動領域核心素養具體內涵 國民小學教育

(E)

國民中學教育 (J)

技術型高級中等 學校教育

(V-U)

A3 規劃執行

與 創新應變

具 備 規 劃 及 執 行 計 畫 的 能 力,並試探與發 展 多 元 專 業 知 能、充實生活經 驗,發揮創新精 神,以因應社會 變遷、增進個人 的彈性適應力。

綜-E-A3 規劃、執行學 習 及 生 活 計 畫,運用資源 或策略,預防 危機、保護自 己,並以創新 思考方式,因 應日常生活情 境。

綜-J-A3 因應社會變遷 與環境風險,

檢核、評估學 習 及 生 活 計 畫,發揮創新 思維,運用最 佳策略,保護 自我與他人。

綜V-U-A3

具備資源運用、開發 與管理能力,並能辨 識及處理生活與社會 中 的 各 種 困 境 或 危 機,俾能進行生活的 規劃與創新。

B.

溝 通 互 動

B1 符號運用

與 溝通表達

具 備 理 解 及 使 用語言、文字、

數理、肢體及藝 術 等 各 種 符 號 進行表達、溝通 及互動,並能了 解 與 同 理 他 人,應用在日常 生活及工作上。

綜-E-B1 覺察自己的人 際溝通方式,

學習合宜的互 動 與 溝 通 技 巧,培養同理 心,並應用於 日常生活。

綜-J-B1 尊重、包容與 欣賞他人,適 切表達自己的 意見與感受,

運用同理心及 合宜的溝通技 巧,促進良好 的人際互動。

綜V-U-B1

具備自我覺察、同理 與尊重他人的素養,

並培養合宜的語言、

肢體與情緒等表達方 式,以建立良好的人 際互動素養。

B2 科技資訊

與 媒體素養

具 備 善 用 科 技、資訊與各類 媒體之能力,培 養 相 關 倫 理 及 媒 體 識 讀 的 素 養,俾能分析、

思辨、批判人與 科技、資訊及媒 體之關係。

綜-E-B2 蒐集與分析資 源,理解各類 媒體內容的意 義與影響,用 以處理日常生 活問題。

綜-J-B2 善用科技、資 訊與媒體等資 源,並能分析 及判斷其適切 性,進而有效 執行生活中重 要事務。

B3 藝術涵養

與 美感素養

具 備 藝 術 感 知、創作與鑑賞 能力,體會藝術 文化之美,透過 生 活 美 學 的 省 思,豐富美感體 驗,培養對美善 的人事物,進行 賞析、建構與分 享 的 態 度 與 能 力。

綜-E-B3 覺察生活美感 的多樣性,培 養生活環境中 的美感體驗,

增進生活的豐 富性與創意表 現。

綜-J-B3 運用創新的能 力豐富生活,

於個人及家庭 生活環境中展 現美感,提升 生活品質。

綜V-U-B3

透 過 生 活 美 學 的 體 驗,豐富生活美感,

培養對美善的欣賞、

分享與創新的美感經 驗。

(8)

總綱 核心素養

面向

總綱 核心素養

項目

總綱核心素養 項目說明

綜合活動領域核心素養具體內涵 國民小學教育

(E)

國民中學教育 (J)

技術型高級中等 學校教育

(V-U)

C.

社 會 參 與

C1 道德實踐

與 公民意識

具 備 道 德 實 踐 的素養,從個人 小 我 到 社 會 公 民,循序漸進,

養 成 社 會 責 任 感 及 公 民 意 識,主動關注公 共 議 題 並 積 極 參 與 社 會 活 動,關懷自然生 態 與 人 類 永 續 發展,而展現知 善、樂善與行善 的品德。

綜-E-C1 關懷生態環境 與 周 遭 人 事 物,體驗服務 歷程與樂趣,

理解並遵守道 德規範,培養 公民意識。

綜-J-C1 探索人與環境 的 關 係 , 規 劃、執行服務 學習和戶外學 習活動,落實 公民關懷並反 思環境永續的 行動價值。

綜V-U-C1

具備道德與法律思辨 的能力,培養樂於行 善與助人的情懷,主 動關注公共議題並積 極參與社會活動,關 懷自然生態與人類永 續發展。

C2 人際關係

與 團隊合作

具 備 友 善 的 人 際 情 懷 及 與 他 人 建 立 良 好 的 互動關係,並發 展 與 人 溝 通 協 調、包容異己、

社 會 參 與 及 服 務 等 團 隊 合 作 的素養。

綜-E-C2 理 解 他 人 感 受,樂於與人 互動,學習尊 重他人,增進 人際關係,與 團隊成員合作 達 成 團 體 目 標。

綜-J-C2 運用合宜的人 際互動技巧,

經營良好的人 際關係,發揮 正向影響力,

培養利他與合 群的態度,提 升團隊效能,

達 成 共 同 目 標。

綜V-U-C2

具 備 情 緒 管 理 、 包 容、感恩、關懷、利 他、服務、奉獻的情 操與行動,並發展團 隊互助合作的能力及 領 導 與 被 領 導 的 素 養。

C3 多元文化

與 國際理解

具 備 自 我 文 化 認同的信念,並 尊 重 與 欣 賞 多 元文化,積極關 心 全 球 議 題 及 國際情勢,且能 順 應 時 代 脈 動 與社會需要,發 展國際理解、多 元 文 化 價 值 觀 與 世 界 和 平 的 胸懷。

綜-E-C3 體驗與欣賞在 地文化,尊重 關 懷 不 同 族 群,理解並包 容文化的多元 性。

綜-J-C3 探索世界各地 的生活方式,

理解、尊重及 關懷不同文化 及族群,展現 多元社會中應 具備的生活能 力。

綜V-U-C3

堅 定 自 己 的 文 化 認 同,並尊重與欣賞多 元文化,具備國際化 視野,主動關心全球 環境與人權、文化議 題,並參與促進世界 和平的行動。

伍、學習重點

一、本領域學習重點說明

綜合活動領域的學習重點係依據領域理念與目標,呼應總綱及本領域核心素養,並依領 域/科目的內涵,配合各教育階段發展,包含「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二部分。「學習表 現」是從核心素養出發,進而分析、建構出學習表現的內涵,以及在此歷程中認知、情意與

(9)

技能的展現。「學習內容」則是依據「學習表現」發展出來,涵蓋本領域/科目的重要概念、

知識與原理原則等,提供課程設計、教材發展、教科書審查的參考,並配合教學予以實踐。

「綜合活動領域學習重點與核心素養呼應表」(詳參附錄一)乃為使學習重點與核心素 養能夠相互呼應,且透過學習重點落實本領域核心素養,並引導跨領域/跨科目的課程設計,

增進課程發展的嚴謹度。

另「四項重大議題融入綜合活動領域之實質內涵」(詳參附錄二)乃為豐富本領域的學 習,促進核心素養的涵育,使各項議題可與綜合活動領域的學習重點適當結合。

二、本領域之內涵說明

綜合活動領域內涵包括三個主題軸及十二個主題項目,架構如下:

主題軸 1.自我與生涯發展 2.生活經營與創新 3.社會與環境關懷

主題項目

a.自我探索與成長 a.人際互動與經營 a.危機辨識與處理 b.自主學習與管理 b.團體合作與領導 b.社會關懷與服務 c.生涯規劃與發展 c.資源運用與開發 c.文化理解與尊重 d.尊重與珍惜生命 d.生活美感與創新 d.環境保育與永續 綜合活動領域的整體內涵為:

主題軸 1:自我與生涯發展

1.自我探索與成長:了解自己的潛能與感受,欣賞與接納自己,探索與發展自我價值,

確立適切的人生觀,並促進個人與家庭健全發展,追求幸福人生。

2.自主學習與管理:探究自我的學習方法,規劃、執行學習計畫;覺察自我需求與目 標,培養自律與負責的態度,運用批判思考與系統分析,積極面 對挑戰,解決問題。

3.生涯規劃與發展:探索生涯發展資源與自我的關連,統整生涯資訊,掌握未來社會 發展趨勢,規劃個人生涯抉擇,促進適性發展與彈性適應的能力。

4.尊重與珍惜生命:覺察與調適自我的情緒,探索生命的變化與發展歷程,了解生命 的意義,體會生命存在的價值,具備適切的人性觀與自我觀,達 到身心靈健全發展。

主題軸 2:生活經營與創新

1.人際互動與經營:了解人我關係,覺察自己、家人與團體的溝通問題,善用多元溝 通技巧,營造良好的人際關係。

2.團體合作與領導:與他人有效溝通與合作,發揮正向影響力,學習並善用領導策略,

營造和諧及有效能的團體生活。

3.資源運用與開發:具備蒐集、分析、開發與運用各項資源的知能,探究科技、資訊 與媒體倫理的相關議題,妥善計劃與執行個人生活中重要事務,

提升生活品質。

4.生活美感與創新:覺察與體驗生活美感的多樣性,欣賞與分享美善的人事物,展現 生活美感,運用創意經營生活。

(10)

主題軸 3:社會與環境關懷

1.危機辨識與處理:辨識人為與自然的危險情境,運用資源並發展合宜的處理策略,

預防及化解危機,以保護自己與他人。

2.社會關懷與服務:關懷周遭的人事物,參與服務活動並體驗其意義,涵養樂於行善 的情懷,主動參與社會服務。

3.文化理解與尊重:探索世界各地的生活方式,肯定自我文化價值,理解、尊重與關 懷不同文化及族群,主動關心人類處境與全球議題。

4.環境保育與永續:妥善規劃與執行戶外活動,體驗、欣賞人與環境的關係,主動關 懷自然生態的永續發展議題,持續展現實踐的行動力。

綜合上述整體內涵,規劃五個科目:生命教育科、生涯規劃科、家政科、法律與生活科、

環境科學概論科,以落實各項主題軸之內容。

三、學習重點編碼說明

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的編碼,各由三碼組成。說明如下:

學習重點 第 1 碼 第 2 碼 第 3 碼

學習表現 學科類別 1、2、3 學科項目 a、b、c、d 學習階段別 V 流水號 學習內容 學科類別 A、B、C、D 學科項目 a、b、c、d 學習階段別 V 流水號 四、各科目學習重點

(一)生命教育 1.學習表現 學習表現

類別編碼 學習表現類別 說明

1 哲學思考 包含思考素養、後設思考。

2 人學探索 包含人的主體性與自我觀、人的特質與人觀。

3 終極關懷 包含人生的目的與意義、生死關懷與實踐、終極信念與宗教。

4 價值思辨 包含道德哲學、道德思辨及其應用、美感素養與生活美學。

5 靈性修養 包含靈性自覺與修養、人格統整與靈性修養。

類別 學習表現

1.哲學思考

1-V-1 具備適切的思考素養,以進行人學的探究、終極關懷的探索、價值及道德 的思辨及靈性的修養。

1-V-2 具備適切的後設思考素養,不斷發展與精進自身對思考的理解與實踐。

2.人學探索 2-V-1 具備跨領域人學探索與建構全人人學的基本素養。

2-V-2 能以適切之人學為基礎,探討人生終極課題,進行價值思辨與靈性修養。

3.終極關懷

3-V-1 能掌握哲學、生死議題與宗教的基本意涵及其和人生的關係,以建立自 己的人生終極信念。

3-V-2 以人生終極信念為指引,貫徹在生活的價值思辨與日常的抉擇中,提升 人格統整與靈性修養。

4.價值思辨 4-V-1 具備對道德及公共議題進行價值思辨的素養。

4-V-2 具備發現與創造生活美感的素養,並能發展自身的生活美學。

5.靈性修養 5-V-1 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中保持靈性自覺,實踐靈性修養。

(11)

類別 學習表現

5-V-2 能以靈性修養為基礎,進行哲學思考、人學探究、終極關懷與價值思辨。

2.學習內容 學習內容

類別編碼 學習內容類別 說明

A 哲學思考 包含思考素養、後設思考。

B 人學探索 包含人的主體性與自我觀、人的特質與人觀。

C 終極關懷 包含人生的目的與意義、生死關懷與實踐、終極信念與宗教。

D 價值思辨 包含道德哲學、道德思辨及其應用、美感素養與生活美學。

E 靈性修養 包含靈性自覺與修養、人格統整與靈性修養。

類別 學習內容

A.哲學思考

A-V-1 偏見及錯謬的各種形式與正確思考的重要性 A-V-2 思考的內涵:思考所需的基本邏輯

A-V-3 思考的方法:掌握事實、分辨價值、進行判斷的思考技能 A-V-4 思考的情意與態度:「立場不必中立,態度必須公正」的意義 A-V-5 後設思考的內涵:如何對思考進行思考

A-V-6 後設思考的實踐:掌握思考的本質、方法、情意與態度的後設性知識

B.人學探索

B-V-1 自我觀:什麼是「我」?「我」是誰?;「我」與「我的身體」、「我的 心理」、「我的理性」、「我的感性」的關係與差異

B-V-2 人的主體性:人不只是客體,更是主體;人的主體尊嚴與自為目的性 B-V-3 人的特質與人觀:人的身體與心理、人的理性與感性、人的精神與靈

B-V-4 人的性別與性別平等

B-V-5 人存在的意義:人的自由與命定、人的有限與無限、人的渴望與追求 B-V-6 在關係與時間中的「我」:在關係中的「我」、生命歷程中的「我」

C.終極關懷

C-V-1 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哲學的意涵與功能、人生意義與目的的探索 C-V-2 人生幸福的探索:快樂與幸福的意涵及關係、至善與至福 (eudaimonia)

的意義與追尋

C-V-3 死亡和生命的關係:死亡在人學上的意義及其對生命價值的衝擊 C-V-4 臨終關懷與安寧療護的理念與發展

C-V-5 失落與悲傷的面對與處理

C-V-6 宗教的起源與價值:宗教的意義與起源、宗教信仰在生活與生命中的 價值與意義

C-V-7 東西方主要宗教的核心概念

C-V-8 正信與迷信:宗教義理上正信與迷信之辨別、宗教態度上正信與迷信 之辨別

C-V-9 宗教對苦難與死亡的看法

D.價值思辨

D-V-1 道德的內涵與價值及與其他規範的異同 D-V-2 道德判斷的意義與分類

D-V-3 判斷行為者善惡及行為對錯時應考慮的因素 D-V-4 道德規範與道德判斷之間的關係、衝突與因應

D-V-5 道德思辨的應用:公共議題之道德思辨、職場中倫理議題之道德思辨 D-V-6 道德實踐與人生觀/世界觀的關係

D-V-7 生活中多元多樣的美感經驗

(12)

類別 學習內容 D-V-8 生活美學的內涵

D-V-9 美感素養的培養與創造:發現與創造美感經驗所需要的素養、發展與 省思生活美學所需要的涵養

D-V-10 生活美學與生命價值觀

E.靈性修養

E-V-1 靈性的內涵與靈性自覺

E-V-2 靈性修養的內涵、途徑與階段

E-V-3 靈性修養的困難、經驗及所需要的素養 E-V-4 愛的意涵、種類與層次

E-V-5 慈悲與智慧的意涵

E-V-6 慈悲、智慧、愛與靈性修養之間的關係 E-V-7 人格不統整之多元現象與根源

E-V-8 人格統整的內涵重要性與困難 E-V-9 人格統整的途徑與靈性修養的關係

E-V-10 主要宗教在人格統整與靈性修養上的觀點

(二)生涯規劃 1.學習表現

學習表現類別編碼 學習表現類別 1 成長歷程與生涯發展 2 自我覺察與整合 3 自我調節與態度培養 4 生活挑戰與調適 5 教育發展與職業選擇 6 職業生活與社會需求 7 生涯評估與抉擇 8 生涯行動與實踐

類別 學習表現

1.成長歷程與生涯發展

1-V-1 覺察個人成長歷程與生涯發展之關係,主動探索個人生涯 目標及意義。

1-V-2 探索生涯角色及生活型態之關連。

2.自我覺察與整合 2-V-1 具備分析與統整個人特質、生涯態度與信念的能力。

2-V-2 探討性別與生涯選擇的多元化發展。

3.自我調節與態度培養 3-V-1 具備情緒管理、關懷利他的情操,增進人際互動的效能。

4.生活挑戰與調適 4-V-1 了解生涯發展危機與危機管理的概念。

4-V-2 具備生涯管理概念,能夠多元化開展自我。

5.教育發展與職業選擇 5-V-1 能夠探索生涯相關資源,評估個人生涯發展進路。

6.職業生活與社會需求

6-V-1 了解職業生活相關資訊,啟發對未來職業生活的想像。

6-V-2 認識性別、勞動權益相關法令知識與跨文化素養,提升生 涯競爭力。

7.生涯評估與抉擇 7-V-1 統整生涯資訊,進行生涯評估與抉擇。

8.生涯行動與實踐 8-V-1 生涯行動計畫的擬定與實踐。

(13)

2.學習內容

學習內容類別編碼 學習內容類別 A 成長歷程與生涯發展 B 自我覺察與整合 C 自我調節與態度培養 D 生活挑戰與調適 E 教育發展與職業選擇 F 職業生活與社會需求 G 生涯評估與抉擇 H 生涯行動與實踐

類別 學習內容

A.成長歷程與生涯發展

A-V-1 生涯規劃的意義與重要性 A-V-2 生涯規劃的模式

A-V-3 高職生涯發展的階段任務與生涯目標 A-V-4 生涯角色的定義與內涵

A-V-5 原生家庭之人事物對個人成長經驗的影響 A-V-6 個人生命故事的回顧與展望

A-V-7 生涯角色、生活型態及個人生涯彩虹圖

B.自我覺察與整合

B-V-1 自我能力、興趣、性格與價值觀的個別探索 B-V-2 個人學習歷程檔案的自我探索

B-V-3 個人生涯態度與信念

B-V-4 性別平等、刻板印象移除的職涯發展 C.自我調節與態度培養

C-V-1 情緒管理的意涵與價值 C-V-2 情緒管理方式與壓力調適

C-V-3 良好的人際互動關係與溝通協調的素養

D.生活挑戰與調適

D-V-1 生涯發展危機與危機管理 D-V-2 生涯危機與生涯轉機 D-V-3 生涯危機案例與分享 D-V-4 科技資訊與生活效能

D-V-5 休閒生活的重要性與正確休閒生活習慣的培養

E.教育發展與職業選擇

E-V-1 生涯進路與生涯資訊網站 E-V-2 高職學習內涵與升學管道 E-V-3 職業屬性與就業準備 E-V-4 認識工作環境與工作需求

F.職業生活與社會需求

F-V-1 產業發展趨勢與社會環境變遷 F-V-2 傳統與新興就業型態與人才需求 F-V-3 工作倫理與團隊合作精神

F-V-4 求職技巧與職業轉換

F-V-5 性騷擾、性侵害的概念與防制 F-V-6 性別工作平等法的立法趨勢與規範

F-V-7 勞工法令及勞工安全衛生相關案例之探討 F-V-8 多元文化及跨國企業

F-V-9 創新與創業

(14)

類別 學習內容 G.生涯評估與抉擇

G-V-1 生涯抉擇類型探索

G-V-2 生涯資訊與生涯抉擇的助力與阻力 G-V-3 運用決策技巧適性選擇生涯進路 H.生涯行動與實踐

H-V-1 生涯行動計畫與時間管理的概念 H-V-2 自我時間管理診斷

H-V-3 生涯行動計畫與學習檔案的建立與檢核

(三)家政 1.學習表現

學習表現類別編碼 學習表現類別 1 飲食

2 衣著 3 生活管理 4 家庭

5 職場預備與形象管理

類別 項目 學習表現

1.

飲食

1a 飲食與生活型態

1a-V-1 評析家庭、傳媒對飲食行為的影響,並能掌握食物衛 生與安全原則,為家庭成員規劃及製作健康飲食。

1a-V-2 尊重多元飲食文化,關懷全球飲食議題,落實糧食永續 的飲食行動。

1b 膳食計畫與製作

1b-V-1 評估食材特性,掌握各生命階段營養原則,運用適切 烹調技巧,進行膳食計畫與設計。

1b-V-2 運用飲食美學與烹飪技巧,設計與製作健康、安全、

多樣的餐點。

2.

衣著

2a 服飾計畫與搭配

2a-V-1 分析織品特性,經由服飾設計方法形塑自我形象並展 現美感。

2a-V-2 結合友善環境概念,進行綠色消費,考量需求,訂定 計畫選購服飾,運用服飾管理原則,進行有效管理。

2b 服飾語言與文化 2b-V-1 分析時尚流行與經典元素,欣賞多元服飾文化,了解 服飾語言,厚植審美觀,並且運用在個人服飾穿著上。

3.

生活 管理

3a 生活資源管理 3a-V-1 善用科技、資訊,整合消費知能,妥善規劃個人與家 庭財務。

3b 家庭財務管理 3b-V-1 涵養金錢財務素養,整合消費知能,妥善規劃家庭與 個人財務生活。

3c 創意生活與美感 3c-V-1 運用美學與巧思,將創意融入生活中,體現生活美學 於居家生活。

4.

家庭

4a 婚姻與家庭的建立 4a-V-1 探究從性別互動、婚姻選擇到家庭建立的歷程。

4b 家庭生活與家人 互動

4b-V-1 探究家庭生活與個人的關聯,精進互動與溝通技巧,

增進家人互動關係。

4b-V-2 分析家庭發展歷程與家庭壓力,學習正面因應的知能 與策略。

4c 青少年與家庭 4c-V-1 反思青少年的家庭責任,規劃家庭共學活動,落實愛 家行動。

(15)

類別 項目 學習表現 5.

職場 預備 與 形象 管理

5a 形象管理

5a-V-1 發揮個人特色,提升行銷自己之能力,並展現優雅素 質。

5a-V-2 分析時尚流行與經典元素,了解自我,選擇合宜的服 飾,厚植審美觀。

5b 人際互動與管理

5b-V-1 學習職場的人際互動與管理。

5b-V-2 積極規劃工作與家庭生活,並於其中取得平衡 2.學習內容

學習內容類別編碼 學習內容類別 A 飲食

B 衣著 C 生活管理 D 家庭

E 職場預備與形象管理

類別 項目 學習內容

A.

飲食

Aa 飲食與生活型態

Aa-V-1 飲食行為與家庭生活型態 Aa-V-2 在地與異國飲食文化 Aa-V-3 綠色飲食與糧食永續

Ab 膳食計畫與製作 Ab-V-1 食材特性、膳食計劃與運用 Ab-V-2 飲食美學與烹飪技巧應用

B.

衣著

Ba 服飾計畫與搭配

Ba-V-1 織品特性與服飾應用 Ba-V-2 服飾設計與搭配

Ba-V-3 服飾需求評估與合宜選購 Ba-V-4 服飾有效管理

Bb 服飾語言與文化 Bb-V-1 服飾與流行 Bb-V-2 服飾文化 C.

生活 管理

Ca 生活資源管理 Ca-V-1 時間、精力管理與生活品質管理 Cb 家庭財務管理 Cb-V-1 家庭財務規劃與管理

Cb-V-2 消費者行為與文化 Cc 創意生活與美感 Cc-V-1 綠色居家與空間美化

Cc-V-2 居家生活創意發揮與生活美學經營

D.

家庭

Da 婚姻與家庭的建 立

Da-V-1 性別互動與交往 Da-V-2 婚姻選擇與家庭建立 Db 家庭生活與家人

互動

Db-V-1 家庭發展與家庭壓力 Db-V-2 家庭系統與家人互動

Dc 青少年與家庭 Dc-V-1 規劃家庭共學活動與文化反哺 Dc-V-2 愛家行動

E.

職場 預備

Ea 形象管理 Ea-V-1 個人形象知覺與管理 Ea-V-2 面試的態度與表現 Eb 人際互動與管理 Eb-V-1 職場的人際互動技巧

(16)

類別 項目 學習內容

形象 管理

Eb-V-2 工作與家庭生活的規劃、管理與平衡

(四)法律與生活 1.學習表現

學習表現類別編碼 學習表現類別 1 整體概念

2 公法與生活 3 私法與生活

4 勞動關係法制與生活

類別 項目 學習表現

1.

整體 概念

1-V-1 瞭解法律律體系與生活關係。

2.

公法 與 生活

2a 國家與人民 2a-V-1 瞭解公權力的意義與作用。

2b 刑事法律 2b-V-1 熟悉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刑法知識,避免觸法。

2c 行政法規 2c-V-1 熟悉與遵守日常生活相關的行政法。

3.

私法 與 生活

3a 財產法 3a-V-1 理解並能夠初步解決日常生活中有關財產的法律問 題。

3b 性別與家庭 3b-V-1 說明親屬與婚姻關係的權利與義務關係,並瞭解性別 平等在家庭與職場中的意義。

3c 經濟生活法令 3c-V-1 理解日常生活可能遭遇的交易糾紛。

3d 智慧財產 3d-V-1 瞭解與日常生活相關的智慧財產法律知識,並避免侵 權。

4.

勞動 關係 法制 與 生活

4a 勞動法概念 4a-V-1 瞭解勞動法律的意義與功能。

4b 個別勞動關係 4b-V-1 瞭解勞動條件的權利保障。

4c 集體勞動關係 4c-V-1 具備參與集體勞資關係之能力。

2.學習內容

學習內容類別編碼 學習內容類別 A 緒論

B 公法與生活 C 私法與生活

D 勞動關係法制與生活

類別 項目 學習內容

A.

緒論

A-V-1 我國的法律體系與生活中的行政、刑事、民事法律責 任

A-V-2 我國的法院系統以及實現三類法律責任的程序

(17)

類別 項目 學習內容

B.

公 法 與 生 活

Ba 國家與人民 Ba-V-1 公權力行使(法治國、依法行政)

Ba-V-2 抵抗權與公民不服從 Bb 刑事法律

Bb-V-1 刑事法簡介 Bb-V-2 刑事法實例

Bb-V-3 特別刑法簡介與實例(學生常見之犯罪與非行)

Bc 行政法規

Bc-V-1 行政法簡介 Bc-V-2 行政法實例 Bc-V-3 行政程序與救濟

C.

私 法 與 生 活

Ca 財產法

Ca-V-1 日常生活常用契約(如買賣、租賃、保證等)

Ca-V-2 侵權行為

Ca-V-3 物權基本概念(如所有權、抵押權)

Cb 性別與家庭

Cb-V-1 婚姻、親屬關係與親等計算 Cb-V-2 家庭暴力防治法簡介與實例 Cb-V-3 性別平等的落實(家庭、職場)

Cc 經濟生活法令

Cc-V-1 消費者保護法簡介與實例

Cc-V-2 商事法簡介與實例(公司法、票據法)

Cc-V-3 公平交易法簡介與實例 Cd 智慧財產

Cd-V-1 著作權與商標權 Cd-V-2 專利權與營業秘密 Cd-V-3 網路活動與智慧財產權

D.

勞動 關係 法制 與生 活

Da 勞動法概念

Da-V-1 職場生活與勞工之基準保護 Da-V-2 法律上對勞工要特別保護的權利 Da-V-3 我國重要的勞動法令介紹

Db 個別勞動關係

Db-V-1 勞動契約的權利與義務 Db-V-2 勞動條件的保護

Db-V-3 解雇保護與雇主責任

Dc 集體勞動關係

Dc-V-1 勞資關係與勞動基本權

Dc-V-2 工會與勞資會議之制度與功能 Dc-V-3 勞工組織及加入工會之權利保障

Dc-V-4 工會進行團體協商及行使爭議行為之權利保障

(五)環境科學概論 1.學習表現

學習表現類別編碼 學習表現類別 1 環境議題的衝擊 2 環境科學基本概念 3 能資源的管理與應用 4 汙染與廢棄物的處理 5 公平正義與社會責任 6 環境倫理與永續發展

類別 學習表現

1.環境議題的衝擊 1-V-1 覺察全球與臺灣的環境議題與其影響。

1-V-2 能持續關心人類與環境要面對的挑戰。

(18)

類別 學習表現

2.環境科學基本概念

2-V-1 了解生態系中物質的循環、生物放大效應及生態平衡的重 要性。

2-V-2 認知環境資訊取得的管道,對環境資訊敏感度的建立,並 理解其於生活生計上的影響。

3.能資源的管理與應用

3-V-1 認識資源的定義與重要性-全世界各種資源的存在與利用現 況,地球生態足跡的概念,臺灣在資源缺乏上的困境。

3-V-2 認識新資源開發技術現況及可行性,資源生命週期的概念,

愛惜資源的重要性及個人做法

3-V-3 了解能源的種類、能源品質及效率,儲存量、汙染及成本,

並認知能源利用的災害風險。

3-V-4 了解新能源的開發潛力,節約能源的做法。

4.汙染與廢棄物的處理

4-V-1 能解釋地球上嚴重的汙染類型與所造成的影響。

4-V-2 舉例處理汙染的技術及其瓶頸、認知零汙染及環境涵容能 力的觀念。

4-V-3 具備汙染發生預防性的概念及汙染與廢棄物產生源頭之減量 管理的概念。

5.公平正義與社會責任

5-V-1 關心環境品質與環境正義:環境品質的維護與公平正義,

並採取具體行動維護。

5-V-2 關心貧窮問題與社會正義:人類基本生存需求與資源分配的 公平及正義。

5-V-3 支持企業善盡社會責任。

6.環境倫理與永續發展

6-V-1 理解環境倫理與典範轉移。

6-V-2 主動關心永續發展的內涵與趨勢。

6-V-3 能具備永續發展的行動實踐。

2.學習內容

學習內容類別編碼 學習內容類別 A 環境議題的衝擊 B 環境科學基本概念 C 能資源的管理與應用 D 汙染與廢棄物的處理 E 公平正義與社會責任 F 環境倫理與永續發展

類別 學習內容

A.環境議題的衝擊

A-V-1 全球性環境議題 A-V-2 臺灣區域環境議題 A-V-3 環境議題的影響 A-V-4 環境議題的發展

A-V-5 人類在環境議題中所面對的挑戰

B.環境科學基本概念

B-V-1 物質在環境中的循環 B-V-2 汙染物的定義與去向

B-V-3 生物放大效應對食物鏈的影響 B-V-4 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19)

類別 學習內容 B-V-5 環境監測數値的資訊取得

B-V-6 環境監測數値的意涵、危害與人類生存生計的影響 B-V-7 整合多方意見的環境影響評估的過程

C.能資源的管理與應用

C-V-1 農業資源、水資源及土地資源的利用 C-V-2 臺灣各類資源缺乏的困境

C-V-3 新資源開發技術 C-V-4 減少浪費資源的做法 C-V-5 資源回收再利用的知能 C-V-6 各類能源的品質與種類 C-V-7 能源利用的風險與困境 C-V-8 新能源的開發現況 C-V-9 節約能源的做法

D.汙染與廢棄物的處理

D-V-1 全球性與地區性汙染問題的影響與因應作為 D-V-2 當前的各類環境議題國際公約及環境法規 D-V-3 舉例簡介處理不同類型汙染的技術

D-V-4 舉例簡介處理不同類型汙染的瓶頸 D-V-5 預防性的環境影響評估

D-V-6 工業生產源頭減量的重要性

D-V-7 全球化行動在地性個人與家庭的做法

E.公平正義與社會責任

E-V-1 環境的觀念

E-V-2 具體行動維護空氣、水、土壤…等環境資源的品質 E-V-3 環境正義的議題

E-V-4 全球貧窮、飢荒與弱勢族群的環境問題 E-V-5 弱勢發展國家的貧窮與飢荒的活動 E-V-6 企業的社會形象與責任

E-V-7 環保倡議—支持公平交易、綠色標章、食物里程…

F.環境倫理與永續發展

F-V-1 環境典範的轉移與趨勢 F-V-2 公民的環境責任行為典範

F-V-3 聯合國推動「永續發展」的發展與趨勢 F-V-4 臺灣推動永續發展的理念與策略

F-V-5 生態保育、環境守護、綠色消費…等行動 F-V-6 社會正義、世代正義、動物福利…的態度 F-V-7 勞工法令及勞工安全衛生相關案例之探討

陸、實施要點

本領域五科目及科技領域二科目共七科目,學生至少選修二科目 4 學分。因此建議學校 可事先辦理學生選課調查,依學生興趣及需要辦理開課,開課數並不侷限於二科目,而是學 生至少需選擇二科目,4 學分。

因本領域為選修科目,為清楚顯示各科目實施時應注意的事項,採取分科撰寫的方式。

從課程發展、教材編選、教學實施、教學資源、學習評量、等五個面向,闡述落實本領域基 本理念與課程目標的要領。

(20)

一、生命教育

(一)課程發展

生命教育課程係以哲學思考做為探索生命議題的基本素養,使學生能進行跨領域的人學 探索以發展自己的人學,並能以人學探索為基礎,思考生命的終極課題,進行有關美善的價 值思辨,並從事靈性修養,讓生命中的身心靈、感性與理性、行為與意志得到統整,與他人 及環境的關係得以和諧共融。教師發展課程時得考量在地文化特色及學生需求,適度調配各 單元之內容及時數,以避免過多的授課內容,讓學生能在反思及生活實踐中成長。

(二)教材編選

1.編寫教材時,應注意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相關課程的銜接,並注意教材內容應具適性 揚才及共好共融的時代性與前瞻性。

2.教材整體之安排應符合本科目之學習重點,並確保以最周延與適切的材料來幫助學生在 知情意行各方面涵育與表現各項核心素養。

3.教材內容之結構應以「學習內容」為具體準則。必要時,編者得變更次序或增減內容。

4.教材應儘量與生活經驗及時事相結合,以幫助學生在具體生活中做判斷與抉擇。

5.教材各章節之後,可提供各種「啟發式問題/活動」、「思考性問題/活動」或「討論性問 題/活動」,使學生在思辨過程中,學得並尊重多元價值。亦可提供相關之補充讀物或媒 體資料,提供學生更完整而詳盡的學習管道。

6.可依照需求另編教師手冊,需列舉詳盡之參考文獻、視聽教材等相關資料及實施方法,

以協助教師進行教學。

(三)教學實施

1.教學宜強化體驗感受、省思實踐,兼顧活動課程與學理課程。

2.本科目學習內容相當廣泛,教師授課時得依學生需要選擇所需的學習內容,但仍應涵蓋 五項主題範疇。

3.學理課程部分,教師可採用講述法、啟發法、問題教學法、討論教學法、價值澄清教學 法、協同教學法等各種合適之教學方法,以期達成教學目標。

4.活動課程部分,教師可運用座談、參觀、訪問、服務學習、調查、演練、戲劇、實作、

競賽、辯論、體驗活動、角色扮演等方法來進行。

5.教師教學時應多運用各種統計資料、圖表、照片、MV、CD、DVD、報章雜誌、數位多 媒體教材及網路資源等,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6.授課教師應熟悉本課程之規劃理念,進行價值澄清與導引,並於課堂中營造合宜之融洽 氛圍,以利學生就內容作深入的探討與實踐。

7.授課教師必須把握「態度必須開放,立場不必中立」的原則來授課,並協助學生遵此原 則來學習。易言之,對於各種倫理或價值議題,例如:性別平等、人權、環境倫理、海 洋資源保育等議題,授課教師一方面應引領學生以開放態度進行思辨討論,另一方面教

(21)

師本身亦應有清楚而不模稜兩可的立場。當然,教師之立場應以可以服人的論據為基礎,

且對於修正的可能性保持開放態度。

(四)教學資源

1.本科之內容涵蓋生命教育所有核心議題,教學資源涵蓋書籍、繪本、影片、掛圖、教具 及網路資源等。

2.教師可運用社區資源,提供學生參觀與體驗機會,或邀請生命典範人物,進行生命經驗 分享。

(五)學習評量

1.成績評量以能達成「學習表現」為原則。

2.評量範圍應包括知識、情意、技能、行為與價值,可在教學前、中、後及每堂課教學中 進行評量。

3.評量方法宜適當而多元,可運用書面報告、口語評量、表現評量、檔案評量、紙筆測驗 等方式實施。

4.評量以形成性評量為主,以總結性評量為輔。

二、生涯規劃

(一)課程發展

本課程之發展目標在於提供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對生涯規劃之學習經驗,基本概念 與演練機會,增進自我了解、以期有助於未來之生涯評估與抉擇。課程發展之過程強調以學 生為中心,針對未來的就業與進修發展提供基本概念的認識與實際演練之機會,最終以能建 立個人之生涯行動學習檔案以供未來生涯規劃參考為鵠的。

(二)教材編選

1.編寫教材時,應注意與國民中小學課程的銜接,並注意適性揚才及共好共享之時代性特 質。

2.生涯規劃主軸可分為:個人自我的了解與接納、環境資源的探索與認識、自我與環境間 的互動與抉擇。各校可依實際需要,於適當學年/學期,彈性安排授課學分與內容。

3.生涯規劃有其連續性,因此,無論教學內容或材料選擇,皆可接續國民中學階段所進行 的生涯檔案,進而深入探討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生涯檔案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4.有關個人方面的生涯探索,係以個人為主軸:

(1)「成長歷程與生涯發展」主題,除開宗明義探討生涯規劃與個人生涯發展的關係、

強調終身學習理念、引發學生規劃生涯的動機外,重點在於探討個人發展過程中的 生命故事/重要事件/學習過程,乃至於原生家庭/重要他人的價值觀在此種發展歷程 中所扮演的角色等。

(2)「自我覺察與整合」的重點包含個人特質、生涯態度與信念的確認;及性別與生涯 選擇多元發展等兩大面向。透過各種正式與非正式的心理測驗或評量,協助學生瞭

(22)

解自我所擁有的各方面的特質,包括興趣、性向、能力、性格、價值觀、生涯信念、

以及決策風格等等;其次,也探討性別與職業發展、性別平等概念的建立。

(3)「自我調節與態度培養」的內容主要在於介紹情緒管理的意涵與壓力調適,增進人 際互動及溝通協調的素養為重點。逐漸培養學生的情緒自主或情緒調適與自我管理 之能力。

5.有關生活與職業發展的探索,重點在生活調適與職業選擇:

(1)「生活挑戰與調適」主題在探討生涯發展危機與危機管理的概念,以期使學生能夠 多面向去自我開發。任何人在生命歷程中皆可能會遭遇危機與挑戰,如何使危機化 為轉機,在學習內容中將提供案例與分享,使學生了解如何面對生涯危機。

(2)「教育發展與職業選擇」主要內容包含介紹生涯進路與資訊網站,高職學習與未來 升學與就業管道,使學生能對未來的發展具備較明確的方向與目標;讓高職學生了 解科技大學中相關學系組成之學程、乃至接續各學系、未來可能的學習領域,以及 在科系或職業選擇上可能產生的衝突與迷思。

6.有關生涯抉擇與行動,目的在透過實際的行動連結個人與環境:

(1)「職業生活與社會需求」主旨在透過工作介紹了解職業的內涵、理解市場變動與未 來產業發展趨勢,同時對職業生活與相關的工作倫理作深入的探討,並介紹求職技 巧,以及職業轉換之要素分析,培養學生適應未來全球化之趨勢與職業生活型態。

本單元也探討職場上可能遭遇之性騷擾問題,以及性別平等法的內容概念。此外,

對於勞工安全與衛生、跨國職場就業、創新與創業的概念與實踐,也會介紹概念與 實例,以增進職場競爭力。

(2)「生涯評估與抉擇」主旨在評估並統整個人特質、生活角色、教育歷程、未來產業 發展趨勢等相關資訊,掌握生涯助力並化解可能的阻力或衝突,而將個人生涯評估 結果逐步落實於未來生涯規劃中,運用決策技巧選擇適合自我的生涯進路。

(3)「生涯行動與實踐」主旨在根據所定生涯目標,擬定具體可行之行動方案,並透過 模擬演練生涯行動計劃的實踐過程,同時學習因應各種可能產生的問題,如時間管 理、情緒管理、壓力調適或生涯轉型等。最後能建立一份個人專屬的生涯行動學習 檔案,以供未來生涯行動之參考。

(三)教學實施

1.生涯規劃係實用性學科,在基本知識之外,更強調實用性,亦即能實際運用於個人/學生 的生涯發展歷程中,因此宜透過生動活潑且與個人切身相關的活動,引發學生對生涯的 關切,產生探索/規劃生涯的意願,進而加強自我探索、人際互動、培養適性的生涯態度,

並發展出生涯行動計畫。

2.教學活動設計宜考慮:

(1)每單元主題均包含認知、情意與習作或相關活動演練。

(23)

(2)教學內容可配合當日或近日發生於校園、社會等重大新聞或生活事件,切入各單元 主題,以引起動機、隨機教學,並使理論與實務兼顧。

(3)可安排實地參觀訪查相關就業機構、機關學校、活動、展覽等,與現實社會相結合。

(4)教學媒體可選取與單元主題相關的影片或歌曲。其來源亦可徵求學生提供,更易引 起共鳴。

(5)運用上課時間外的作業與活動設計,引導學生將課程、專業與生活相結合。

3.授課教師必須把握「態度必須公正,立場不必中立」的原則來授課,並協助學生遵此原 則來學習。易言之,對於各種倫理或價值議題,例如:性別平等、人權、環境倫理、海 洋資源保育等議題,授課教師一方面應引領學生以開放態度進行思辨討論,另一方面教 師本身亦應有清楚而不模稜兩可的立場。當然,教師之立場應以可以服人的論據為基礎,

且對於修正的可能性保持開放態度。

(四)教學資源

1.教學資源包括書刊、測驗、影片、光碟,以及網路資源等。

2.結合校友、職場人士、生涯典範等人力資源,建立合作機制。

(五)學習評量

進行生涯規劃活動,宜以「學習檔案/生涯檔案」觀點,協助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建 立個人生涯檔案,對個人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有統整的了解與認識,故教師可參酌檔案評量 方式及原則,進行學生學習成果之評量,唯不宜採是非、選擇、填充等記憶性的成績評量方 式。

1.個人作業部分—以各單元主題習作與生涯訪談報告為主,並完成個人學習檔案及生涯計 劃。

2.小組作業部分—以課外任務分配特別單元,並在課堂中進行小組報告。

三、家政

(一)課程發展

本科目目標在於增進學生家庭生活品質,並配合十二年國教,以自我與生涯發展、生活 經營與創新、社會與環境關懷三大主題軸為課程發展基礎,內容涵蓋飲食、衣著、生活管 理、家庭、職場預備與形象管理等五大項,並將人權、性別、環境等重大議題融入家政課程 中,由多視角學習、多觀點探究、結合其他學科或領域,以獲得較完整及透徹的學習,培養 學生具備價值探索、經驗統整與實踐創新的能力。

(二)教材編選

1.編寫教材時,應注意與十二年國教國民中學、小學課程的銜接,並注意教材內容應具適 性揚才,共享共好的時代性與前瞻性。

2.教材整體的安排內容應兼顧認知、情意與技能,且適合學生身心發展與未來需要。

3.編寫教材時,應盡量與學生生活經驗及背景、時事等結合,以利學生具體學習,並整合

(24)

其他學科所學,避免不必要的重複;在內容、圖片、資料等宜兼顧性別平等。

4.在教材各章節之後,可提出各種啟發性、思考性、批判性的問題供師生共同討論,使學 生在思辨過程中學習解決問題、創新應變、溝通表達、團隊合作等能力。

5.可配合教科書編印教師手冊。教材部分可佐以教學 DV,讓學生具體學習生活實務應用技 能。

(三)教學實施

1.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廣泛採用各種教學策略,靈活運用各種適當的教學方法,導引學生 主動學習,使學生具備獨立、客觀、批判思考及判斷能力,以適應多變的社會環境。

2.本科目可依課程需要進行分組教學,並增加實作活動,以培養學生家庭生活所需的各項 技能,增加學生進行創意活動的能力,並與美感教育相結合,達到生活經營與創新的教 育內涵。

3.教學活動之安排,須兼顧認知、情意、技能三方面能力的發展,並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

實施增廣或補救教學:對於身心障礙的學生,應依其特殊困難與需求,結合特教人員實施 特殊教學及輔導。

4.依據課程綱要、學生能力與教學資源等狀況,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除了採用教科書教 學外,應善用教學設備、教學媒體、教具及其他教學資源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

5.教師應隨時自我進修,充實新知,結合產業界及大專端的新知與技能發展,以豐富教材 內容及創新教學方法。

6.教學時可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適時安排相關參訪活動,結合理論與實務,提高學生學習 動機及興趣。

7.授課教師必須把握「態度必須公正,立場不必中立」的原則來授課,並協助學生遵此原 則來學習。易言之,對於各種倫理或價值議題,例如:性別平等、人權、環境倫理、海 洋資源保育等議題,授課教師一方面應引領學生以開放態度進行思辨討論,另一方面教 師本身亦應有清楚而不模稜兩可的立場。當然,教師之立場應以可以服人的論據為基礎,

且對於修正的可能性保持開放態度。

(四)教學資源

1.充實圖書與相關之教學媒體等。

2.參考工具書及期刊雜誌

3.善用校友、職場人士、社區及社會資源。

(五)學習評量

1.評量方式宜適當且多元化,除教師評量外,可增加學生自評或同儕互評。

2.評量方式可採觀察、演練、實習、口試、測驗、學習歷程檔案等方式實施。

3.形成性評量的比重應大於總結性評量。

(25)

四、法律與生活

(一)課程發展

本科是強調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在生活中可能遭遇的法律問題及面對這些問題解決 能力的建構。相較於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本科更注重生活化與實用性的法律知識。期能培 養學生認知己身應有權益,在就業時能積極運用所學保障自己,進而督促雇主或企業遵守國 家法令並善盡社會責任。

法律與生活的整體內涵分為四個類別,即緒論、公法與生活、私法與生活、勞動關係法 制與生活。「緒論」為簡介法律體系與生活中法律責任及法院系統以及實現三類法律責任的 程序;「公法與生活」下面分為:國家與人民、刑事法律、行政法規三個項目;「私法與生 活」下面分為:財產法、性別與家庭、經濟生活法令、智慧財產四個項目;「勞動關係法制 與生活」下面分為:勞動法緒論、個別勞動關係、集體勞動關係三個項目。

(二)教材編選

參考坊間相關教科書、自編教材或實例之挑選,以配合現有時事及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 特質為原則。

(三)教學實施

1.以教師講授為原則,亦可採案例討論或實地參訪方式進行,但實例之解說則宜以學生參 與討論為原則。

2.課程可以採大單元教學以調整深度,並結合現代議題及網路學習。

3.本課程如能配合各種傳播媒體所報導之社會事件(如卡債)以引起動機,當更能提升學 生學習興趣。

4.教師亦可引進政府機關、專家學者、民間社團甚或請法律事件中之當事人現身說法。

5.教師可走出教室實地參訪議會、法院、監所、工會…等場所,不以課本和教材為限,凡 此均能豐富課程之深度與廣度。

6.授課教師必須把握「態度必須公正,立場不必中立」的原則來授課,並協助學生遵此原 則來學習。易言之,對於各種倫理或價值議題,例如:性別平等、人權、環境倫理、海 洋資源保育等議題,授課教師一方面應引領學生以開放態度進行思辨討論,另一方面教 師本身亦應有清楚而不模稜兩可的立場。當然,教師之立場應以可以服人的論據為基礎,

且對於修正的可能性保持開放態度。

(四)教學資源

1.結合法治機關或專業團體或社會運動來運用來運用於課程的學習。

2.學校應充實本科之圖書、教具、媒體及網路。

3.可邀請校友、職場人士、生涯典範與教師協力合作。

(五)學習評量

1.可以多元的方式進行評量,如實作與口語評量、檔案評量、高層次紙筆評量等。

(26)

2.除教師評量外,可增加學生自評或同儕互評。

3.形成性與總結性評量兼顧,惟應以形成性評量為主。

五、環境科學概論

(一)課程發展

環境科學概論學科兼具理論知識與實例應用,課程發展應結合環境科學基礎理論與環境 議題的實例;除基本學科知識外,各單元的教學能以環境議題的實例,引導學生思考、探究 與討論。環境科學課程的架構,從人類對環境的衝擊所引發的環境議題切入,探究人類如何 有效利用能源與資源,以如何處理所產生的廢棄物及環境汙染的問題,進而思考資源分配與 環境負荷等公平正義的議題,最終論述環境倫理與永續發展的理念與行動。課程架構以議題 實例為導向,以科學理論作基礎,培養環境關懷與正義的情意態度,實踐永續發展的行動。

(二)教材編選

1.編寫教材時,應注意內容科學科技的認知與國民中小學課程的銜接,並注意教材內容應 適性揚才,共好共享並具時代性與前瞻性。

2.環境科學概論主軸可分為環境科學原理、個人與環境、社會與環境及永續發展,各校可 依實際需要,於適當學年/學期,彈性安排授課學分與內容。

3.環境科學概論的學科內容或教材應同時具有全球環境議題的國際視野與臺灣環境議題的 區域思考。

4.環境科學概念的教材內容應注意以下幾項:

(1)環境科學原理

以實例說明物質的循環與生物放大效應,在環境與生物間的交互作用等生態平衡原 則,並避免與自然學科重複純粹學理內容。提供環境監測資訊的取得管道與方式,說明環 境監測數値所對生物生存與生計的危害或影響,提高對環境良莠的敏感度。

(2)能源與資源的永續利用

探討自然能源與資源耗竭的問題,以及現行能源與資源的利用所帶來的環境衝擊,落 實節能減碳的觀念,討論資源循環再生的策略及替代能源的發展與應用。

(3)環境汙染與防制

探究環境汙染與人體的健康的關係,如重金屬汙染、環境荷爾蒙等,討論人類經濟的 活動對環境可能造成的汙染或破壞等衝擊,著重在廢棄物與汙染預防與減量的概念,與簡 介環境汙染防制的相關協議或法規。

(4)資源分配與環境負荷的公平正義

探討人類發展所引發的資源分配不均衡的現象以及弱勢地區或族群承擔過多環境汙 染的問題;思考環境衝擊與環境責任的均衡;介紹企業社會責任、公平交易的制度、及社 會正義的理念。

(5)永續發展

(27)

介紹聯合國永續發展的重要議程,並以臺灣與國際的永續發展實例為闡述的材料,探 究永續發展的趨勢,以及各種參與永續環境發展的策略與做法。

(三)教學實施

1.環境科學概論在環境科學基礎理論的講述之外,更強調能以生活環境周遭的實例融入課 程之中,透過實例來探討與個人切身相關的活動,引發學生對環境議題的關切,產生保 護與永續環境的意願,進而有效學習相關的能力、培養積極環境態度與行動

2.教學活動設計宜考慮:

(1)課程可以採大單元教學以利進度調整,並結合現代議題及網路學習。

(2)每單元主題宜以情意為主軸,認知、習作或相關活動的實作為輔,以理說情為宜。

(3)教學內容可配合發生於臺灣或全球等重大環境新聞或議題,切入各單元主題,以引 起動機、隨機教學,並使理論\與實務兼顧。

(4)可安排實地參觀訪查相關專業職場、活動、展覽等,與社會實務相結合。

(5)可選取與單元主題相關的教學媒體,促進學習興趣。

(6)規劃議題探索與問題解決的作業與活動設計,引導學生將課程與生活議題相結合。

3.授課教師必須把握「態度必須公正,立場不必中立」的原則來授課,並協助學生遵此原 則來學習。易言之,對於各種倫理或價值議題,例如:性別平等、人權、環境倫理、海 洋資源與永續等議題,授課教師一方面應引領學生以開放態度進行思辨討論,另一方面 教師本身亦應有清楚而不模稜兩可的立場。當然,教師之立場應以可以服人的論據為基 礎,且對於修正的可能性保持開放態度。

(四)教學資源

1.教學資源包括書刊、影片,以及網路資源等。

2.應用優良的戶外環境學習場域與設施(如國家公園、環境教育認證的設施場所、博物館…)

的展示與解說資源。

3.結合校友、職場人士、環境保護團體、及與環保相關的社會企業等人力資源,建立合作 機制。

(五)學習評量

環境科學概論的教學主要包括基礎理論的瞭解及環境議題探索的學習,故教師可參酌問 題探究式的評量方式及原則,作為學生學習成果之評量。

1.筆試—非記憶性之評量方式。

2.個人作業部分—以各單元主題習作與後設認知的分享報告為主。

3.小組作業部分—以課外任務分配及課堂中表達、分享之參與程度為主。

(28)

柒、附錄

附錄一:綜合活動領域學習重點與核心素養呼應表參考示例

(一)生命教育

綜合活動領域生命教育科 學習重點

綜合活動領域核心素養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2-V-1 具備跨領域人學探索與 建構全人人學的基本素養。

2-V-2 能以適切之人學為基礎,

探討人生終極課題,進行價值 思辨與靈性修養。

3-V-1 能掌握哲學、生死議題與 宗教的基本意涵及其和人生 的關係,以建立自己的人生 終極信念。

3-V-2 以 人 生 終 極 信 念 為 指 引,貫徹在生活的價值思辨 與日常的抉擇中,提升人格 統整與靈性修養。

5-V-1 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 中保持靈性自覺,實踐靈性 修養。

5-V-2 能以靈性修養為基礎,進 行哲學思考、人學探究、終 極關懷與價值思辨。

B-V-1 自我觀:什麼是「我」?

「我」是誰?;「我」與「我 的身體」、「我的心理」、「我 的理性」、「我的感性」的關 係與差異

B-V-2 人的主體性:人不只是 客體,更是主體;人的主體 尊嚴與自為目的性

B-V-3 人的特質與人觀:人的 身體與心理、人的理性與感 性、人的精神與靈性

B-V-4 人的性別與性別平等 B-V-5 人存在的意義:人的自

由 與 命 定 、 人 的 有 限 與 無 限、人的渴望與追求

B-V-6 在 關 係 與 時 間 中 的

「我」:在關係中的「我」、

生命歷程中的「我」

C-V-1 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哲 學的意涵與功能、人生意義 與目的的探索

C-V-2 人生幸福的探索:快樂 與幸福的意涵及關係、至善 與 至 福 (eudaimonia) 的 意 義與追尋

C-V-3 死亡和生命的關係:死 亡在人學上的意義及其對生 命價值的衝擊

C-V-4 臨終關懷與安寧療護的 理念與發展

C-V-5 失落與悲傷的面對與處 理

C-V-6 宗教的起源與價值:宗 教的意義與起源、宗教信仰 在生活與生命中的價值與意 義

C-V-7 東西方主要宗教的核心 概念

C-V-8 正信與迷信:宗教義理上

綜 V-U-A1

具備適切的人性觀與自我觀,

提升身心健全發展的素質。深 化生命意義的探索,確立適切 的人生觀及人生信念,發展自 我的獨特潛能,提升家庭經營 的能力 ,進 行生涯 規劃 與發 展,以臻至善與幸福人生。

(29)

綜合活動領域生命教育科 學習重點

綜合活動領域核心素養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正信與迷信之辨別、宗教態度 上正信與迷信之辨別

C-V-9 宗教對苦難與死亡的看 法

E-V-1 靈性的內涵與靈性自覺 E-V-2 靈性修養的內涵、途徑與

階段

E-V-3 靈性修養的困難、經驗及 所需要的素養

E-V-4 愛的意涵、種類與層次 E-V-5 慈悲與智慧的意涵 E-V-6 慈悲、智慧、愛與靈性修

養之間的關係

E-V-7 人格不統整之多元現象 與根源

E-V-8 人格統整的內涵重要性 與困難

E-V-9 人格統整的途徑與靈性 修養的關係

E-V-10 主要宗教在人格統整與 靈性修養上的觀點

1-V-1 具備適切的思考素養,以 進行人學的探究、終極關懷的 探索、價值及道德的思辨及靈 性的修養。

1-V-2 具備適切的後設思考素 養,不斷發展與精進自身對思 考的理解與實踐。

2-V-1 具備跨領域人學探索與 建構全人人學的基本素養。

2-V-2 能以適切之人學為基礎,

探討人生終極課題,進行價值 思辨與靈性修養。

4-V-1 具備對道德及公共議題 進行價值思辨的素養。

4-V-2 具備發現與創造生活美 感的素養,並能發展自身的 生活美學。

5-V-1 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中 保持靈性自覺,實踐靈性修 養。

5-V-2 能以靈性修養為基礎,進 行哲學思考、人學探究、終 極關懷與價值思辨。

A-V-1 偏見及錯謬的各種形式 與正確思考的重要性

A-V-2 思考的內涵:思考所需 的基本邏輯

A-V-3 思考的方法:掌握事實、

分辨價值、進行判斷的思考 技能

A-V-4 思考的情意與態度:「立 場不必中立,態度必須公正」

的意義

A-V-5 後設思考的內涵:如何 對思考進行思考

A-V-6 後設思考的實踐:掌握 思考的本質、方法、情意與 態度的後設性知識

B-V-1 自我觀:什麼是「我」?

「我」是誰?;「我」與「我 的身體」、「我的心理」、「我 的理性」、「我的感性」的關 係與差異

B-V-2 人的主體性:人不只是 客體,更是主體;人的主體 尊嚴與自為目的性

綜V-U-A2

具備系統思考與後設思考的素 養,並培養追求真理的情意與 態度,以有效處理生活及生命 各種議題。

(30)

綜合活動領域生命教育科 學習重點

綜合活動領域核心素養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B-V-3 人的特質與人觀:人的 身體與心理、人的理性與感 性、人的精神與靈性

B-V-4 人的性別與性別平等 B-V-5 人存在的意義:人的自

由 與 命 定 、 人 的 有 限 與 無 限、人的渴望與追求

B-V-6 在 關 係 與 時 間 中 的

「我」:在關係中的「我」、

生命歷程中的「我」

D-V-1 道德的內涵與價值及與 其他規範的異同

D-V-2 道德判斷的意義與分類 D-V-3 判斷行為者善惡及行為

對錯時應考慮的因素

D-V-4 道德規範與道德判斷之 間的關係、衝突與因應 D-V-5 道德思辨的應用:公共

議題之道德思辨、職場中倫 理議題之道德思辨

D-V-6 道德實踐與人生觀/世界 觀的關係

D-V-7 生活中多元多樣的美感 經驗

D-V-8 生活美學的內涵

D-V-9 美 感 素 養 的 培 養 與 創 造:發現與創造美感經驗所 需要的素養、發展與省思生 活美學所需要的涵養

D-V-10 生活美學與生命價值觀 E-V-1 靈性的內涵與靈性自覺 E-V-2 靈性修養的內涵、途徑與

階段

E-V-3 靈性修養的困難、經驗及 所需要的素養

E-V-4 愛的意涵、種類與層次 E-V-5 慈悲與智慧的意涵 E-V-6 慈悲、智慧、愛與靈性修

養之間的關係

E-V-7 人格不統整之多元現象 與根源

E-V-8 人格統整的內涵重要性 與困難

E-V-9 人格統整的途徑與靈性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物理 必修科目基礎物理一、必修科目基礎物理二 B、選修科目物理(不含高三下學期) 化學 必修科目基礎化學(一)

考試科目(編號):電子學、基本電學

哈佛大學教授夏爾(Jeanne Chall)1983 年曾以六個階段描述兒童學習 閱讀的歷程,這六個階段又可分成兩大部份,分別是: 「學習如何讀」(learn to read ),「透過閱讀學習知識」(read to

學校進一步把價值觀教育、常識科及 STEAM 教學內容自然連繫起來,發展成跨課程

課題  感動一刻  學習階段  第三學習階段  科目  視覺藝術 ..

學習範疇 主要學習成果 級別 級別描述 學習成果. 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學習模式及科本

為要達成普通話科的整體學習目 標,學校每周安排 2-3 教節是最理 想的。但個別學校可能因為暫時的 困難,只能為普通話科安排 1

課程統籌主任召開跨科中期會議 報告及跟進相關年級跨課程閱讀/跨 科學習進行情況,提示及預告下學 期即將開展的跨課程項目,請科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