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日本專門高校現況與發展課題之探討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日本專門高校現況與發展課題之探討"

Copied!
2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技術及職業教育學報 第五卷第三期 2014 年 12 月 頁 55~76

日本專門高校現況與發展課題之探討

曾明山*、李懿芳**

摘要

日本社會面對產業結構性改變、人口少子化及老齡化等問題,試圖透過教育 改革,培養學生具備社會所需的職業觀和勤勞觀,及強化學生實踐力、溝通力與 問題解決能力。專門高校教育具有培育產業所需的基本知識、技術和態度的功能, 實踐人力資源開發計劃的職業教育,培訓未來所需的專業人才,是支持日本經濟 成長的基本支柱。本文透過文件分析,探討日本專門高校發展背景及歷次教育法 規的變革,並解析專門高校辦理現況及改革特色,提出對我國高職教育推動方向 及課程改革的啟示。研究結果發現,日本專門高校為提高教育品質,確保學校教 育水準,積極推動教育振興基本計畫及修訂高校學習指導要領;在強化學校教育 和產業需求的銜接上,透過職場與就業體驗措施,培育符合地域產業需求,且具 備專門能力和豐富人生經歷的職業人才。日本經驗可供國內職業教育類科整合和 學科課程規劃之借鏡,以期培養學生具備職業專業技能、態度和能力,促進學生 在學校與社會和產業間平穩轉移。 關鍵字:日本專門高校、專門高校法規、職業教育改革 * 曾明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博士研究生 ** 李懿芳(通訊作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教授 電子郵件:ivana@ntnu.edu.tw 收件日期:2014.05.23;接受日期:2014.12.04

(2)

Journal of Technolog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December , 2014, Vol.5 No.3, pp. 55~76

A study on the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issues of

the

technical

high schools in Japan

Meng-Shan Tseng& Yi-Fang Lee

Abstract

Due to the change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low birth rate, and increasing aging population, Japan has implemented a series of educational reforms to train students with necessary professional ideology, and to strengthen their practical ability, communication and problem solving skills. Since the technical high schools could cultivate students basic knowledge, skills and affect needed by industries, and practice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progra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is considered to be a pillar to support the growth of Japanese economy. This study conducted document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ical high schools in Japan, the evolutions of related educational regulations, and its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form.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quality of technical high schools, Ministry of Education, Culture,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Japan has been active in promoting Basic Plan for the Promotion of Education and revising the Curriculum Guidelines for High Schools. Moreover, cultivating the talents with specialized skills, extensive living experience and skills needed by regional industries has been emphasized by the means of activities that enhance students’ workplace and employment experiences. Japanese experiences are valuable for us in considering how to integrate career clusters/categories and revise curriculum for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to facilitate students transferring from schools to industries.

Keywords: Technical high school of Japan, Regulations of technical high school,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

Meng-Shan Tseng: Doctoral Student, Institute of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

Yi-Fang Lee(Corresponding Author):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E-mail: ivana@ntnu.edu.tw

(3)

壹、前言

日本戰後經濟快速起飛,技職教育系統發揮了核心作用(Hood, 2003)。日本中 學畢業生有 98%進入高校,其中選擇以專業技能學習為主的專門高校者約佔 24%, 畢業後約 49%直接進入職場(文部科学省,2013a)。由此可知,專門高校培育大 量學生具備產業所需之基本知識、技術和態度,對於日本人力資源開發、培訓專 業人才及經濟成長,扮演關鍵的角色。 專門高校在日本邁入少子化與高齡化的時代中,對其產業發展的支持更顯重 要。自 1975 年起日本新生兒出生數開始低於 200 萬人,到 2012 年出生人口減少 約 90 萬人;同時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快速增加,占總人口數近 25%(厚生労働 省,2013a)。日本社會因人口結構變化,造成勞動人口減少,失業率從 2007 年 3.9% 逐年攀升,至 2012 年已達到 5.9%。雖然如此,專門高校在 2007 年至 2012 年間產 業求人倍率上一直維持在 1.25%,每年 60 多萬畢業生中有近 25 萬人投入勞動人口 (文部科学省,2013b)。面對產業結構改變、人員聘僱多樣化與流動化的現況, 高就業率的專門高校是日本提供基礎技術人力的重要途徑,更是日本經濟成長的 支柱。 為適時反應產業對人才能力之需求,日本在專門高校教育政策上長期進行職 業教育規劃與實施,強化學生「生活力」(基本的生存及生活能力)的培養,特別 要求在「思考力、判斷力和表現力」、「道德教育」、「豐富心靈」、「健康的身體」 等方面達到均衡發展(文部科学省,2013c),使學生在畢業後能順利投入勞動市 場。本文透過文件分析,探討日本專門高校發展背景,分析相關教育法規變革情 形以了解日本職業教育政策的走向,並解析專門高校職業教育的現況、特色與改 革重點,以期對我國高職教育提供具體建議與啟示。

貳、日本專門高校教育的發展背景

日本教育史上經歷三次與職業教育有關的改革:第一次在明治時期,改革方 向著重在興辦教育培養各級各類優秀的技術人才;第二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目標是建立民主化和現代化的學校;第三次以教育鬆綁為原則,協助學生具備獨 立思考能力,並強調職業的專業化、多元性向的適性發展(Jones, 2011)。茲將歷次 改革的內容與重點說明如下:

(4)

一、維新興業,技職育才(1868〜1945) 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積極學習西方先進國家發展經驗推動國家現代化,提出 「殖產興業」政策,將興辦教育視為「立國之本」,注重發展職業教育,做為殖產 興業政策的一環,透過職業教育培養各級各類技術人才和優秀的勞動力,為日本 經濟發展提供大量的基礎人力;1872 年(明治 5 年)文部省頒布新學制,規定中 等教育除普通科外,設立工業、商業和農業等職業科,為職業教育的正式發端。 1893 年政府頒布職業補充規章,並於隔年頒布學徒學校規章,規範基礎工業教育 之發展。此外,1899 年制定職業學校令,適用於工業、農業、商業、商船等實用 的職業技能中學。1921 年職業學校規章修訂頒布生效,職業學校根據規章可以增 設兩個或更多的職業課程,訓練機構也可提供兩個以上的職業課程,並將原有學 徒訓練納入職業學校的系統中(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2013a)。 二、個別化、國際化與終身學習(1945〜1970) 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重新調整學制,1946 年成立教育刷新委員會,1947 年 訂出以 6-3-3-4 制為基礎,自小學、中學、高校至大學(包含短大)的學校教 育體系。在高校階段分為以升學為目的的普通高中和以就業為主的職業高中。1951 年「工業教育促進法」及 1953 年的「科學教育促進法」,旨在促進特定區域的教 育,闡明工業和科學教育在實驗室所需設施和設備的國家標準,公私立學校可申 請國家補貼改善科學設施以符合標準(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2013a)。1950 年代 日本首相成立中央教育審議會,以個性化、國際化、終身學習和資訊技術作為推 動改革的原則。 三、多元適性、專業化、社會自立發展(1970 迄今) 1970 年代為配合工業發展以出口為導向,強化在工業教育的相關課程,1971 年中央教育審議會提交「教育系統全面拓展的基本策略」報告,目標在重建從幼 兒園到大學的各級教育水準(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2013a)。1976 年提出改進職 業教育報告書,強調高校應重視基礎教育,除了強化基礎語文、數理課程,也要 培養創造性問題解決能力。1990 年代以後,為因應教育改革趨勢,以及高度專門 技術之需求,日本職業教育改革強調職業課程的專業化;1991 年中央教育審議會 將「高職學校」改為「專門學校」,以展現職業教育的專業技術性。 2002 年職業教育改革以社會自立為導向,培養學生具備職業所需之興趣、態 度和能力,設置「職業教育推進綜合調查研究合作者會議」(キャリア教育の推進 に関する総合的調查研究協力者会議),透過有計畫、有組織、有系統的課程發展

(5)

培養學生的職業觀與勤勞觀。2003 年起設置多種會議以充實職業教育,如 2003 年 「年輕人自立暨挑戰戰略會議」(若者自立.挑戦戦略会議)、2004 年「再挑戰支 援會議」(再チャレンジ支援会議)、2006 年「職業教育等推進會議」(キャリア 教育等推進会議)以及 2008 年「學童和年輕人綜合支援讀書會」(子どもと若者 の総合合支援勉強会)等(林明煌,2009),目的在因應學生身心發展和形塑未來 職業的概念,透過課程與教學的設計,循序漸進實施職業教育,並輔以職業諮商, 以培養在社會自立所需之生存能力,奠定現今日本職業教育的主軸。

參、日本專門高校相關法規之變革

戰前日本教育是以「大日本帝國憲法」及「教育勅語」為中心所建立的「國 家主義教育法制」,在法制上採取「勅令主義」,以天皇的勅令來規範教育體系。 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教育朝向法制化邁進,建構「法律主義」的教育制度,以具 「教育憲法」或「準憲法性質」之稱的「教育基本法」為基礎(周志宏,2008)。 1947 年 3 月 31 日,日本國會頒布「教育基本法」,於 2006 年進行修訂 12 月 22 日 公布施行(平成 18 年法律第 120 号として),由序言和十八條條文構成,「教育振 興基本計劃」在此次的修法中正式入法(第十七條)(文部科学省,2013d),作為 其他教育法令之基本規範,揭示的教育基本理想包括:培養健全國民、達到教育 機會均等及教育的公共性。在「教育基本法」宗旨下,專門高校推動教育政策能 更有計劃性的循序進行。 專門高校主要依循的教育法規體系包括學校教育法、教育振興基本計劃及高 校學習指導要領,分述如下: 一、學校教育法 此法為日本政府為推展學校教育而訂定之綜合性法律,於 1947 年(昭和 23 年)3 月 31 日與「教育基本法」同時公布,最近的修訂公告為 2011 年 6 月 3 日。 本法由 13 章 146 條條文及附則構成,主要規範事項如下:1.學校教育分為學前教 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2.修業年限採六、三、三、四制;3.身心殘 障及病弱者有平等的受教機會;4.小學及中等學校義務教育年限九年;5.國家設立 的學校稱為國立學校,地方公共團體設立者稱為公立學校,學校法人設立者稱為 私立學校;6.中小學校教科書必須經文部大臣審定合格或著作權屬於文部大臣之教 學用圖書;7.所有國民均有接受適合其能力之教育機會,不因人種、信仰、性別、 社會身分、經濟地位或門第而有所差別(文部科学省,2013e)。 學校教育法中對於專門高校部分,揭示於第六章「高等學校」第 50 到 62 條。

(6)

高等學校為受過中學教育的學生提升普通或專門教育的機會,教育目標為:擴充 發展普通教育成就的義務教育,培養健全體魄、豐富人性化和創造性,培養國家 和社會公民所需具備的必要素質。學制包含全日制、定時制及通信制,學科以及 課程等相關事項由文部科學省大臣規定之。 二、產業教育振興法 產業教育為提升國家經濟發展及國民生活水準之基礎,藉此培養人民技術與 創造力,以期養成對經濟自立有所貢獻之國民。日本於 1951 年制定「產業教育振 興法」,參採美國〔史密斯─休斯職業教育法〕(Smith-Hughes Vocational Education Act) 由聯邦政府提供部分費用補助州職業教育計畫的精神,明確規定國家在振興產業 教育的任務,並由國家設置審議機關對產業教育學校予以援助(林如章,2000)。 該法所指的產業教育為國民中學、高級中學、大學或是五年制專科學校所提供與 從事農、工、商、水產或其他產業所須知識、技能或態度的教育。 此法規定國家必須負擔學校推動產業教育所設置的實驗實習設施或設備經 費、其他研究或經營所需經費、教員或是指導者在職教育所需的全部或部分經費; 同時對短期產業教育也有同樣的規定。國家必須對地方公共團體利用產業教育總 體計畫改進教育內容方法、擴充設施及設備、提供教師在職教育和養成計畫以及 產業界合作等予以獎勵,並設立產業教育審議會以達成上述任務。 三、教育振興基本計畫 日本政府於 2011 年 6 月 3 日修訂「學校教育法」,將「教育振興基本計畫」 入法,明定政府對於振興教策方向及其他相關育的總體計畫、政措施,並向國會 提交公佈之。地方政府應根據該地區的實際情況,參照基本計畫規劃促進振興教 育的措施。茲將第一期與第二期教育振興基本計畫內涵說明如下: (一)第一期教育振興基本計畫 為因應全球化、少子化與老齡化問題,以及學生學習意願降低,家庭和地區 教育力衰退的情形,日本於 2008 年 7 月 1 日內閣會議通過「教育振興基本計畫」 (文部科学省,2013f),從 2008 年開始,每 5 年提出執行政策,以期 10 年後能達 到下列教育目標:提高教育品質,確立信賴度、營造世界最高水準的教育研究據 點、參考 OECD 籌置必要經費預算之財源,確保教育投資、強化教育與社會的橫 向連結。 第一期教育振興基本計畫包括四個方向:1.強化整體社會力量對教育的提升; 2.尊重個人特性,啟發能力,培育個人作為社會一份子生存的基礎;3.培育具備教

(7)

養及專業性之個體,藉以協助社會發展;4.確保兒童之安全及安心,同時充實教育 品質及環境。在此四大基本方向下,與專門高校有關的推動重點計有:振興專門 高校的職業教育、大學和高校平順銜接、強化社區人力資源開發與產業合作、修 訂和實施新學習指導要領、促進職場與就業體驗等職業教育活動、強化專門高校 對職業知能的培養和推動勞動職業價值觀的職業教育。 (二)第二期教育振興基本計畫 日本中央教育審議會(文部大臣的諮詢機關)於 2013 年 4 月召開專題會議, 檢 討 第 一 期 教 育 振 興 基 本 計 畫 政 策 結 果 , 並 進 行 第 二 期 教 育 振 興 基 本 計 畫 (2013-2018)草案審議(文部科学省,2013g)。第二期內容延續上一期的重點並 加以深化,包括四個方向:培養社會適應能力、培養具發展潛能的人才、構建安 全的學習環境及形成具凝聚力和活力的團體;八項成果目標:培養生活能力、培 養課題探究能力、培養合作能力與創造力、養成社會與職業自立的能力和態度、 培養主導社會變化創造新價值型人才、確保所有學習機會、確保安全安心的教育 環境及形成互動、互助和有活力的團體;及三十項具體措施,其中與專門高校相 關者包括下列九項:1.豐富教育的內容與方法、新學習指導要領的推動、ICT 的活 用、高校教育的改善;2.確立學校各階段的銜接性與改善系統,掌握高中階段學習 的成就機制;3.保證學習的質量,推動學習成果的評價與應用;4.充實職涯教育、 職業教育,建構方便學習的社會環境及銜接學生進入社會就職的支持系統;5.提供 發展才能及適性的各種優質學習機會;6.提供中低收入家庭的高校生學習支持與經 濟支援;7.確保學生在校的安全,確保教育研究環境安全設施的配備,加強安全意 識教育;8.推動學習環境、合作體制的構建;9.建構良好優質的教育環境。 四、高校學習指導要領 專門高校學習指導要領在「學校教育法」的基礎上,清楚規範學校課程組織 和實踐,以確保學校教育水準。專門高校的「學習指導要領」(即課程標準)自 1947 年公布至今已進行 7 次修訂,最近一次在 2009 年 3 月完成,2013 年度全面實施 (文部科学省,2013c)。此要領基本概念包括:制定以培育「生活力」為基礎的 教育理念;專注於知識和技能習得的思考力、判斷力和表現力平衡發展;增強道 德與體育教育的配套措施,培養身心健康的體魄。主要內容包含:課程發展的總 體目標;各學科、科目及標準單位數;各學科、科目的必修科目;各學科、科目 的學習時間及特別活動的授課時數;課程編製及實施要點;單位的修得及畢業的 認定;各學科及主要専門學科開設的共同科目之目標與内容等。

(8)

肆、日本專門高校教育的實施概況

日本職業教育體系主要包括專門高校、高等專門學校、專修學校、職業能力 開發及企業內外研修等其他學校(如圖 1)。其中,專門高校招生中學畢業學生, 以培養具備基本職業能力人才為目標;而高等專門學校以培養中堅的技職人才為 主,類似我國的五專教育,招生中學(中學校)或同水準的學校畢業生以及同等 學力者,修業年限 5 年。專修學校及其他各種學校則屬於職業訓練學校性質,非 日本學校教育法第一條規定的正規教育,也沒有正式學歷,其中又分為高等課程 和專門課程,高等課程接受中學畢業程度學生就讀,修業三年以上,相當於高中 學歷,可報考大學及技能檢定等;而專門課程接受高中畢業程度者就讀,相當於 大專階段(楊思偉,2000)。上述各種後期中等教育及後中等教育階段的職業教育 機構,為日本職業教育擔負起不同的角色,其中又以專門高校所占的分量最重。 *註:按教育再生実行会議「我が国及び諸外国の学制について(平成 25 年)」及資 料來源重新繪製 圖 1 日本職業教育體系圖 資料來源:林明煌(2009);教育再生実行会議(2013);楊思偉(2000)

(9)

日本高中(稱為「高等學校」)主要由 47 個都道府縣負責,其中以專門教育 為課程核心的高等學校,稱為「專門高校」。專門高校教育的功能,在於依據進路 指導,培育公民的一般資質、職業能力及社會性判斷力(文部科学省,2013e)。 以下分別就其課程實施現況、校數及學生數、升學與就業率分析如下: 一、課程實施狀況 日本高校專門科又稱職業科,以就業為導向,課程內容除了普通教育之外, 主要以農業、工業、商業、水產、家庭、資訊、福祉、看護、數理、體育、音樂、 美術和英語等 13 個學科為中心。根據「高校學習指導要領」總則規定,設置農業、 工業、商業、水產、家庭、資訊、福祉、看護等 8 學科的高校始稱為「專門高校」 或「職業高校」,其課程有共同科目(如表 1)和專門科目(如表 2),畢業條件必 須修滿 74 學分以上,其中包含 25 學分以上的專門或專業學分(文部科学省, 2013c)。在學校稱謂方面,單設「農業」科的專門高校簡稱「農業高校」,設「商 業」科的專門高校則稱為「商業高校」。 表 1 專門高校共同科目 學科領域 共同科目 國語 國語總合,國語表現,現代文A,現代文B,古典A,古典B 地理 歴史世界史A,世界史B,日本史A,日本史B,地理A,地理B 公民 現代社會,倫理,政治、經濟 數學 數學Ⅰ,數學Ⅱ,數學Ⅲ,數學A,數學B,數學活用 理科 人類生活和科學,物理基礎,物理,化學,生物基礎,生物,地學基 礎,地學,理科課題研究 保健體育 體育,保健 藝術 音樂Ⅰ,音樂Ⅱ,音樂Ⅲ,美術Ⅰ,美術Ⅱ,美術Ⅲ,工藝Ⅰ,工藝 Ⅱ,工藝Ⅲ,書道Ⅰ,書道Ⅱ,書道Ⅲ 外國語 基礎交際英語,交際英語Ⅰ,交際英語Ⅱ,交際英語Ⅲ,英語表達Ⅰ, 英語表達Ⅱ,英語會話 家庭 家庭基礎,家庭總合,設計生活 資訊 社會與資訊,資訊的科學 資料來源:文部科学省(2013c)。新学習指導要領・生きる力-高等学校学習指 導要領解説総則編-,取自 http://www.mext.go.jp/component/a_menu/education/micro_detail/__icsFiles/afieldfile/ 2010/12/28/1282000_01.pdf

(10)

表 2 各專門學科的專業科目 學科 專門領域 專門科目 農業 食糧供給、環境創造與 原料生產、生物科技、 人類服務 農業與環境、課題研究、綜合實習、農業情報 處理、作物、蔬菜、果樹、花草、畜產、農業 經營、農業機械、食品製造、食品化學、微生 物利用、植物有機科技、動物有機科技、農業 經濟、食品流通、森林科學、森林經營、林產 物利用、農業土木設計、農業土木施工、水循 環、造園設計、環境綠化材料、測量、生物活 用、綠生活(共 30 科目)。 工業 機械、電子機械、自動 車、電氣、電子、資訊 技 術 、建築 、 設備工 業、土木、化學工業、 材 料 、纖維 、 室內裝 潢、設計 工業技術基礎、課題研究、實習、製圖、工業 數理基礎、資訊技術基礎、材料技術基礎、生 產系統技術、工業技術英語、工業管理技術、 環境工學基礎、機械設計、原動機、電子機械、 汽車工學、汽車修理、電氣基礎、電氣機器、 電力技術、電子技術、電子迴路、電子計測控 制、通訊技術、電子資訊技術、企劃技術、硬 體技術、軟體技術、電腦系統技術、建築結構、 建築計畫、建築結構設計、建築施工、建築法 規、設備計畫、空調設備、衛生防災設備、測 量、土木基礎力學、土木結構設計、土木施工、 社會基礎工學、工業化學、化學工業 地球環境化學、材料製造技術、工業材料、材 料加工、陶瓷化學、陶瓷技術、陶瓷工業、纖 維製品、纖維、染色技術、染織設計、室內設 計、室內裝潢、室內元素生產、設計技術、設 計材料、設計史(共 61 科目)。 商業 流通商業、國際經濟、 簿記會計、經營資訊 商業基礎、課題研究、綜合實踐、商業溝通、 市場學、商品開發、廣告與販售促進、商業經 濟Ⅰ、商業經濟Ⅱ、經濟活動與法律、簿記、 財務會計Ⅰ、財務會計Ⅱ、原價計算、管理會 計、資訊處理、商業資訊、電子商買賣、企劃、 商務資訊管理(共 20 科目)。 (續下頁)

(11)

學科 專門領域 專門科目 水產 水產、海洋漁業、海洋 工程、資訊通信、栽培 漁業、水產食品 水產海洋基礎、課題研究、綜合實習、海洋資 訊技術、水產海洋科學、漁業、航海與計器、 水產海洋基礎、課題研究、綜合實習、海洋資 訊技術、水產海洋科學、漁業、航海與計器、 船舶運用、船用機關、機械設計工作、電力理 論、移動體通信工學、海洋通信技術、資源增 值、海洋生物、海洋環境、小型船舶、食品製 造、食品管理、水產流通、潛水、海上運動(共 22 科目)。 家庭 保 育 、住生 活 、衣生 活、食生活 生活產業基礎、課題研究、生活產業資訊、消 費生活、兒童發展與保育、兒童文化、生活與 福祉、客廳設計、服飾文化、流行造型基礎、 流行造型、流行設計、服飾手工藝、食物設計、 飲食文化、調理、營養、食品、食品衛生、公 共衛生(共 20 科目)。 看護 護理。 基礎看護、人體與看護、疾病與看護、生活與 看護、成人看護、老人看護、精神看護、在家 看護、母性看護、幼兒看護、看護統合與實踐、 看護現場實習、看護資訊活用(共 13 科目)。 資訊 系統設計管理、多媒體 資訊產業與社會、課題研究、資訊表現與管理、 資訊與問題解決、資訊科技、流程圖與計畫、 網路系統、資料庫、資訊系統演習、資訊媒體、 資訊產業與社會、課題研究、資訊表現與管理、 資訊與問題解決、資訊科技、流程圖與計畫、 網路系統、資料庫、資訊系統演習、資訊媒體、 資訊設計、表現媒體的編輯與表現、資訊服務 演習(共 13 科目)。 福祉 福祉。 社會福祉基礎、介護福祉基礎、溝通技術、生 活支援技術、介護過程、介護綜合演習、介護 實習、身心理解、福祉資訊活用(共 9 科目)。 註:有底線者為 2009 年新增的科目 資料來源:修編自文部科学省(2013c)。新学習指導要領・生きる力-高等学校 学習指導要領解説総則編-,取自 http://www.mext.go.jp/component/a_menu/education/micro_detail/__icsFiles/afieldfile/ 2010/12/28/1282000_01.pdf

(12)

專門高校的學制分為全日制、定時制和通信制三種,全日制 1 天上課 5 至 8 小時,修業年限為 3 年;定時制是為了半工半讀的學生所設計,依學生工作的需 求與時段訂定上午、下午和晚上三個上課時段,修業年限 3 年以上;通信制招收 無法每天到校上課的學生,上課的時間和方式比定時制更自由,學生每月必須到 指定的場所接受指導或繳交報告,參加期末學科考試,通過即可取得該學科的學 分,當學分累積到規定的畢業學分數即可畢業。日本高校 1 節課有 50 分鐘,35 節課為 1 學分。自從 1994 年開始導入學分制後,不管是何種學制,只要在 3 年內 修滿必選修 74 學分以上便可提前畢業(文部科学省,2013c;林明煌,2009)。 二、校數和學生數 日本專門高校學校數或學生數常隨著經濟成長、產業結構、社會需求與大學 升學管道的改變而有所增減。2012 年 5 月文部科學省「高等學校學科別學生數・ 學校數」(文部科学省,2013h)報告中顯示(如圖 2),高校生選擇專門高校人數 在 1965~1970 年達到高峰期,占高校學生總數 40.3~40.7%,1989 年以後,因經濟 景氣持續低迷,社會與產業結構產生變化,學生因就業不易而多選擇升學,普通 高校生人數增加至 70%,專門高校的學生則銳減到 27%,而後更減至 20%左右。 圖 2 高等學校學科別學生數結構變動 資 料 來 源 : 文 部 科 学 省 ( 2013h )。 高 等 学 校 学 科 別 生 徒 数 ・ 学 校 数 , 取 自 http://www.mext.go.jp/a_menu/shotou/shinkou/genjyo/021202.htm

(13)

文部科學省 2013 年「學校基本調査」指出(文部科学省,2013i),高校學校 4,981 所中,專門高校有 1438 所,占 28.9%;在學生人數方面,高校學生數 3,310,820 人,其中專門高校有 633,649 人,占 19.01%。以類科區分,就讀工業科的學生最 多,占全體專門高校生 7.9%,其次為商業科(6.3%)、農業科(2.5%)、家庭科 (1.3%)、看護科(0.4%)、福祉科(0.3%)、水產科(0.3%)、資訊科(0.1%)(如 圖 3)。 圖 3 日本 2013 年高校各類科學生人數 資料來源;文部科学省(2013i)。学校基本調査,取自 http://www.mext.go.jp/component/b_menu/other/__icsFiles/afieldfile/2013/12/20/13426 07_2.pdf 三、升學率與就業率 近年來日本企業因產業型態改變,在成本效益的考量下逐漸將產業外移,造 成僱用流動頻繁以及年輕人離職率增加的現象,加上景氣回溫緩慢及失業率攀升 等因素,造成專門高校畢業生在升學與就業的進路選擇上有所變動。從學生升學 率與就業率結構變動的趨勢中(圖 4)可發現,專門高校學生選擇進入大學的比率 從 1955 年(6.5%)至 2012 年(22.9%)整體呈現微幅成長;1980 年後增加專修學 校(公共人力資源開發設施入學)的進路,提升整體升學率,到了 2005 年以後維 持在 40%以上,其中各專門科別的升學率以看護科(93.8%)最高,其次分別為資 訊科 68.4%、家庭科 54%、商業科 52.1%、福祉科 41.1%、農業科 36.2%、工業科 29.8%和水產科 29.6%(文部科学省,2013j)。

(14)

在專門高校畢業生就職率方面,1960~1970 年間維持 80%以上,1975 年因大 學入學率從 7.2%跳升到 14.5%,再加上 1980 年後新增專修學校進路,使得 1975~1990 年間就職率略降至 70%,2000 年後再降至 40%後呈平穩趨勢。2012 年 專門高校畢業生選擇就業的人數比率為 49.9%,其中各類科分別為:工業科 63.3%、 水產科 62.7%、福祉科 53.1%、農業科 52.3%、商業科 40.7%、家庭科 37%、資訊 科 20.7%和看護科 4.9%。 圖 4 專門高校學生升學率與就業率結構變動 資料來源;作者繪製,文部科学省(2013j)。卒業後の状況調査-平成 25 年 3 月 卒業-,取自http://www.e-stat.go.jp/SG1/estat/List.do?bid=000001049734&cycode=0

伍、日本專門高校的特色分析

專門高校透過職業教育,讓年輕人體認生命、自然、與周遭事物對人類生活 的重要性,並基於多元教育立場,鼓勵進修相關領域知識及技能,協助學生提升 創業力與挑戰精神,以因應就業市場緊縮所帶來的結構變化、技術革新、國際化、 資訊化及就業形態多元化的衝擊。以下分別就其定位、產學銜接、課程修訂、職 場體驗等層面,探討日本專門高校職業教育的特色。 一、以培養正確勞動觀、職業觀、知識和技能,作為專門高校職業教育之定位 日本對於職業教育的認知及工作態度的培養不僅起步甚早,且相當重視紮根 工作,強調從社會使命與需求出發,進行適合個人性向的職涯探索,以培育有教 養、有技能、了解工作意義、並能反映出文化底蘊與教育陶養的國民。專門高校

(15)

職業教育的功能在於培養對特定的職業(群)具有正確勞動觀、職業觀、知識和 技能等基礎人才,及對態度學習、社會意義和作用的認識,是一種價值內化的促 進教育(寺田盛紀,2009)。 專門高校教育定位在職業指導(進路指導)基礎上,使學生具備產業相關知 識和技能,及正確的職業觀與勞動觀。1960 年高等學校學習指導要領修訂,進路 指導包含:1.學生的理解;2.進路資訊提供;3.啟發的經驗;4.進路輔導;5.進路選 擇和決定;6.輔導(寺田盛紀,2008)。1999 年文部科學省的答申,將職業教育定 義延伸為:培養理想的職業觀、勞動觀和職業知識和技能,以自我性向選擇主要 進路,教育養成學習的態度。專門高校教育理論和進路指導,強調「職業準備不 僅是生活方式的指導,並透過課程與教學設計,循序漸進施予職業教育,輔以職 業諮商,培養社會自立所需之生存能力」;其中,「生存能力」包括(国立教育政 策研究所,2013b):人際關係的能力(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溝通技巧和能力)、資訊 活用能力(職業的理解能力和信息的收集和搜索功能)、未來的設計能力(規劃及 執行能力角色的理解和認知能力)及決策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能力選擇)。綜 合上述,日本職業教育係以社會及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之專門性及實踐性的教 育,著重於培養學生具備勤勞工作觀、特定職業所需之知識及技能、自我人生觀 和價值觀形成及未來進路選擇的能力和態度。 二、強化學校教育和產業需求的銜接 面對產業和就業結構迅速變化的環境,傳統日式風格的企業教育和人力培 訓,面臨指導人才和時間不足的困難,根據厚生勞動省「能力開發基本調査」(厚 生労働省,2012 年)指出,日本人力資源開發問題中,以人力資源指導不足(51.3%) 最嚴重,其次為沒有時間進行人力開發(44.5%)、停止開發人力資源(40.4%)等。 雖然 2012 年專門高校學生畢業後約有 49.9%選擇就業,但日本社會仍存在著整體 產業結構性問題、尼特族(NEET)人數增加、非正規雇用率(32%)和年輕失業 者(60 萬人)居高不下,顯示目前日本青年人就業困難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此外,企業認為專門高校教育系統與其需求之間產生落差,呈現從學校過渡 到社會和企業不完全的結構性問題,企業尋求人力資源時,缺乏具備職業技能競 爭力的人才,年輕人進入社會不被企業採用,陷入就業困難的現象(田中萬年, 2006)。有鑑於此,文部科學省在中央教育審議會答申「今後的學校在生涯教育・ 職業教育的方法」提出,學生進入產業所必須具備的基礎能力、專門能力、職場 勤勞觀和職業觀等價值的養成更應明確化,鼓勵學校積極辦理學生職場體驗及就 業體驗,針對學生延遲進入社會工作,以及缺乏足夠的勤勞觀、職業觀、溝通技

(16)

巧和敬業精神的弱點,進行強化(寺田盛紀,2009)。專門高教育在回應產業需求 時,應以企業需才的角度重新檢視課程規劃、強化職業和勞動關係科目的設置、 職涯啟發性體驗教育的組織化、學生職涯職業技能開發及準備,並建置與強化學 生未來在專門技能職業選擇的指導諮詢系統,務期縮小產學落差。 三、課綱修訂強調培養具專門、地域產業和豐富經歷的職業人才 學習指導要領力求培養學生具備在各項產業領域中的知識和技能,同時養成 職業道德意識、倫理觀、精進技術、節能減碳、食品安全和資訊服務等社會責任。 從最近一次學習指導要領的修改,強調培育未來職業專門人才、地域產業人才及 具備豐富人生經歷的職業人才等三項重點,即可看出其用心(施秀青、張素惠、 饒達欽,2009)。在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推動方面,新修訂的學習指導要領在總則規 範中特別明訂「產業界實習」項目,不僅包括「實習」科目,還包括其他各專業 科目的示範實驗、演練實習和製圖作業等。另外還有以實驗、實習為主體的科目, 如「工業基礎」、「課題研究」等,以培育學生職業觀、職場規範、實踐力與職場 溝通能力。 在加強產學合作與建教合作計畫方面,也結合地方產業促進文化交流,聘請 當地專業講師教授職場工作經驗,透過學習活動協助學生體驗職場經驗,在農業、 商業和水產等相關科目特別融入「地方產業振興」、「商品開發」和「創業活動」 等課程,商業類新增「商品開發」、「商業經濟Ⅰ」、「管理會計」和「商業資訊管 理」等課程,以反映社會與市場的需求。另外,將「英文實務」與「商業技術」 統合成「商業溝通」;改編「商品與流通」為「廣告與販賣促進」;「國際商務」改 為「商業經濟Ⅱ」;「會計」改為「財務會計Ⅰ」;「會計實務」改為「財務會計Ⅱ」; 結合電腦技術與資訊通信網路,改寫「文書設計」成「電子商務買賣」等。在倫 理觀培育方面,各學科皆重視以倫理觀點培育問題解決能力;在農業、工業、水 產和家庭等學科,新增訂有關環保、節能減碳和食品安全等課程,例如工業學群 新設有「環境工學基礎」,農業學群設有「農業與環境」等科目(施秀青、張素惠、 饒達欽,2009);由此可見日本技職教育對於產業與教育在地化的用心,及對加強 技職學生職業倫理的重視。 四、推動職場及就業體驗活動 鑑於當前就業市場競爭激烈,專門高校鼓勵學生參與學校推動的職場及就業 體驗,以期迅速回應社會之需求。職場與就業體驗等活動提供學生接觸真實社會 之機會,具有下列功能:1.提升異世代溝通技能;2.提升學生自我的職業適性及思

(17)

考未來的機會,自我職業選擇能力,高度職業意識的育成;3.喚起學生學習的慾望 和促進理解;4.體現職場接觸到實際的知識和技術技能(文部科学省,2013k)。 根據「2012 年度職場體驗,就業體驗實施狀調査」結果指出,專門高校(全 日制・定時制)職場體驗實施率達 87.3%,參與體驗學生人數 129,594 人,其中以 二年級生最多,有 99,205 人占 76.6%,體驗期間以 2〜3 日為多數(58.1%);課程 實施方式有:現場實習學科科目、課題研究、學校設定學科科目、綜合學習時間、 特別活動、校外進修和不定位教育課程等;其中實施率較高的前三項為:綜合學 習時間(20.4%)、現場實習學科科目(21.7%)及不定位教育課程(53%)(国立 教育政策研究所,2013c)。由此可見,專門高校與學生普遍肯定職場及就業體驗 活動的功能,其參與情形普遍熱絡。

陸、啟示

因應國際潮流趨勢、科技發展與職場變化,日本專門高校教育改革有計劃且 有目標的循序進行,強調職場體驗、產業實習及生活力的培養。課程改革強化專 題研究,各項職業類科目修訂皆以培育未來職業專門技術,連結地方產業需求之 人才為基礎。日本專門高學校改革歷程與現況可帶給台灣在推動高職教育一些啟 示: 一、因應學生人數快速下降,妥善調整學校結構和學科課程 日本專門高校為因應學生人數銳減的趨勢,在專門科目上採取精簡、整拼與 統整的策略,並配合時代產業發展,增設新科技相關課程,透過廣設學科、活用 學分制或增加職場見習活動來彈性化課程內容,使課程架構多元化,各學科的課 程內容分化越趨專業,藉此反映現行產業、地方產業與社會的需求;可見類科調 整和課程整合為專門高校致力改變的方向。我國高職分設十五學群,目前群科歸 屬及學群分化的適切性引起不少爭議,亟待重新檢視各群科教育目標與勞動市場 人才需求之配適度,分析未來可能面臨缺工嚴重的產業項目及能力需求,鼓勵學 校了解在地產業的人力需求並研擬適配的校本課程,同時配合分析近年高職系科 設置、在學學生數和新生註冊率等變動情形,以作為規劃課程內容及調整班級規 模的參據。 二、強化學生社會和職業的自立發展,培養職業專業技能、態度和能力 日本專門高校旨在培養學生具備必要的職業知識、技能和態度,及社會形成 能力、自我理解、自我管理能力、挑戰反應能力和職涯規劃能力等;並致力於建 構職業教育與社會產業間的連結系統,培養核心專門人才和高等專業技術人才,

(18)

以提供學生充份的就業支援為重要的職業教育目標,對培育具獨立性且具備職業 知能的基礎勞動力提供很大助益(鹿嶋研之助,2009)。檢視我國的高職教育情形, 因升學風氣盛行,近 90%高職畢業生選擇進入技專院校,導致高職在教學活動上 偏重升學考科及知識性的評量和測驗,忽略專業知能的教學與訓練,造成學生職 業專業技能、態度和能力不足,社會和職業的自立性發展弱化,卻步於畢業後就 業的選擇,與日本專門高校學生高就業率形成相當大的落差。未來國內高職教育 應更積極強化職業相關的專業與實習課程、實作設計及專門技能的教學與課程設 計,以培育學生具備畢業即能就業的職業力。 三、推動職場與就業體驗措施,促進學生在學校與社會和產業間平穩轉移 掌握產業人才需求,規劃對應的課程以養成所需的知識、技能和態度,及提 高學生與地區產業合作能力,是日本專門高校在促進學生能與社會產業銜接的重 要工作。日本專門高校以推動職場及就業體驗措施回應上述要求,提供不同的課 程設計,使學生在職場接觸到產業的實際知識和技能,成效相當顯著。近年來國 內高職在產學合作上也多有努力,建教合作班將職場實習課程納入正式課程的一 部分,積極推動學生進行職場及就業體驗;此外,教育部目前推動的「技職教育 再造方案」、「高級中等學校實習課程」及「職業學校學生業界實習和職場體驗」, 也鼓勵高職專業實習課程與產業的結合,將實施場所從校內延伸至校外,使學生 在學校期間即具有邊學邊做的機會,以達成與產業「零時差」的目標。日本的職 場與就業體驗措施可以提供國內教育參考,同時亦可思考如何提升學生自我的職 業適性、自我職業意識、職業選擇等能力整合工作。 四、增加技職課程與訓練規劃彈性,因應在地產業人才需求進行調整 面對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競爭激化的情勢,產業技術一方面須以創新化、國際 化、資訊化及雇用形態多様化的策略予以回應,另一方面也須培養具地域產業需 求之人力,以期促進產業國際化與在地化之均衡發展。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為 保持高就業的工作機會率,日本専門高校彈性教育課程加入職業選擇能力、就業 職場體驗教育,透過職場實習過程培養職場應有的敬業精神、職業價值觀和規範 意識;且地區產業也充分利用由產業職場提供學生技術指導的機會,促進學生對 地域產業的認識與認同,也透過實務操作與練習紮實學生的專業技術和技術能 力,在此良性互動之下,產業界對優先任用專門高校畢業生具有相當程度的信心, 也促成專門高校畢業生有近 50%選擇就業。反觀台灣,政府近幾十年大量增設或 升格技專院校,高職畢業生近 90%捨棄進入職場的機會而選擇升學,不但造成產

(19)

業基礎技術人才供應出現斷層,也因為升學引導教學,使高職實習課程未能受到 應有的重視;且高職校本課程未能充份與地區產業需求連結,培育在地產業人才 功能不彰。日本在專門高校在技職課程與訓練規劃上的彈性作法,以因應在地產 業人才需求進行課程調整的努力,值得我們深思及借鏡。

(20)

參考文獻

林如章(2000)。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大辭書-產業教育振興法。取自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0605/ 林明煌(2009)。日本專門高校職業教育改革的現況與特色。教育資料集刊,43, 107-141。 周志宏(2008)。教育法體系基礎概念之研究。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委託研究期 末報告。臺北市:教育部。 施秀青、張素惠、饒達欽(2009)。日本高等學校技職教育課程改革。教育資料集 刊,43,143-165。 楊思偉(2000)。日本專門高中之教育改革。技術與職業教育雙月刊,57,24-29。 文部科学省(2013a)。高等学校教育の現状。取自 http://www.mext.go.jp/component/a_menu/education/detail/__icsFiles/afieldfile/20 11/09/27/1299178_01.pdf 文部科学省(2013b)。高等学校卒業予定者の就職内定状況。取自 http://www.mext.go.jp/b_menu/toukei/chousa01/kousotsu/1263034.htm 文部科学省(2013c)。新学習指導要領・生きる力-高等学校学習指導要領解説 総則編。取自 http://www.mext.go.jp/component/a_menu/education/micro_detail/__icsFiles/afield file/2010/12/28/1282000_01.pdf 文部科学省(2013d)。教育基本法。取自 http://www.mext.go.jp/b_menu/houan/kakutei/06121913/06121913/001.pdf。 文部科学省(2013e)。学校教育法。取自 http://law.e-gov.go.jp/htmldata/S22/S22HO026.html 文部科学省(2013f)。教育振興基本計画-平成 20 年 7 月 1 日閣議決定。取自 http://www.mext.go.jp/a_menu/keikaku/detail/__icsFiles/afieldfile/2013/05/16/133 5023_002.pdf 文部科学省(2013g)。教育振興基本計画-平成 25 年 6 月 14 日閣議決定。取自 http://www.mext.go.jp/a_menu/keikaku/detail/__icsFiles/afieldfile/2013/06/14/133 6379_02_1.pdf 文部科学省(2013h)。高等学校学科別生徒数・学校数。取自 http://www.mext.go.jp/a_menu/shotou/shinkou/genjyo/021202.htm

(21)

文部科学省(2013i)。学校基本調査。取自 http://www.mext.go.jp/component/b_menu/other/__icsFiles/afieldfile/2013/12/20/1 342607_2.pdf 文部科学省(2013j)。卒業後の状況調査-平成 25 年 3 月卒業。取自 http://www.e-stat.go.jp/SG1/estat/List.do?bid=000001049734&cycode=0 文部科学省(2013k)。答申「今後の学校におけるキャリア教育・職業教育の在 り方について」。中央教育審議会。取自 http://www.mext.go.jp/b_menu/shingi/chukyo/chukyo0/toushin/1301877.htm 田中萬年(2006)。わが国における職業教育の課題と展望。法律文化,266,44-47。 寺田盛紀(2008)。わが国におけるキャリア教育の課題-若干の通説的理解を見 直す。日本労働研究雑誌,54-57。 寺田盛紀(2009)。日本の職業教育―比較と移行の視点に基づく職業教育学。日 本:晃洋書房。

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2013a)。Education in Japan: Past and Present。取自 http://www.nier.go.jp/English/EducationInJapan/Education_in_Japan/Education_in _Japan_files/201103EJPP.pdf 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2013b)。生徒指導・進路指導研究センター-平成 24 年度「キ ャリア教育」資料集 研究・報告書・手引編。取自 http://www.nier.go.jp/shido/centerhp/24career_shiryoushu/all_ver.pdf 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2013c)。生徒指導・進路指導研究センター-平成 24 年度職 場体験・インターンシップ実施状況等調査結果。取自 http://www.nier.go.jp/shido/centerhp/i-ship/h24i-ship.pdf 厚生労働省職業能力開発局(2013)。労働力調査。取自 http://www.mhlw.go.jp/toukei/youran/roudou-nenpou2011/02.html 厚生労働省(2013a)。人口動態調査,取自 http://www.mhlw.go.jp/toukei/itiran/。 厚生労働省(2013b)。能力開発基本調査。取自 http://www.mhlw.go.jp/toukei/list/104-1.html 教育再生実行会議(2013)。14 回會議資料 2--平成 25 年「我が国及び諸外国の学 制について(文部科学省提出資料)」。取自 http://www.kantei.go.jp/jp/singi/kyouikusaisei/dai14/siryou2.pdf 鹿嶋研之助(2009)。新学習指導要領とこれからの職業教育への期待」。産業と 教育,680 号(財)産業教育振興中央会。

(22)

Hood, C. (2003). The third great reform of the Japanese education system: Success in

the 1980s onwards. Oxford Studies in Comparative Education, Oxford: Symposium

Books.

Jones, R. S. (2011). Education reform in Japan. OECD Economics Department Working Papers, No. 888, OECD.

數據

表 2  各專門學科的專業科目  學科  專門領域  專門科目  農業  食糧供給、環境創造與 原料生產、生物科技、 人類服務  農業與環境、課題研究、綜合實習、農業情報處理、作物、蔬菜、果樹、花草、畜產、農業經營、農業機械、食品製造、食品化學、微生 物利用、植物有機科技、動物有機科技、農業 經濟、食品流通、森林科學、森林經營、林產 物利用、農業土木設計、農業土木施工、水循 環、造園設計、環境綠化材料、測量、生物活 用、綠生活(共 30 科目)。  工業  機械、電子機械、自動 車、電氣、電子、資訊 技 術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Map Reading & Map Interpretation Skills (e.g. read maps of different scales, interpret aerial photos & satellite images, measure distance & areas on maps)?. IT

A majority of the secondary schools adopted project learning to develop students’ languag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generic skills but this was only evident in a small number of

• To consider the purpose of the task-based approach and the inductive approach in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grammar at the secondary level.. • To take part in demonstrations

In basic education, students acquire a foundation of knowledge, skills and values across Key Learning Areas. They also receive guidance and advice to help them make

This option is designed to provide student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concepts network services and client-server communications, and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Access - ICT skills: the technical skills needed to use digital technologies and social media. - Information

To help students achieve the curriculum aims and objectives, schools should feel free to vary the organization and teaching sequence of learning elements. In practice, most

• develop students’ metacognitive skills (e.g. knowledge management skills), which are essential for future studies or work and lifelong learning, by allowing them to take char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