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交大資訊人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交大資訊人"

Copied!
3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前言:追求經濟的新動能】 P.1

【產學合作】 P.2

產學攜手開發 M2M 聯網之雲端與巨量資料運算平台 網路安全的守護員-資通安全研究與教學中心

【人物專訪】 P.8

謝續平教授榮獲 IEEE Fellow :擇你所愛,愛你所擇

【資訊系友】 P.12

聯強國際總裁 杜書伍:五大根源能力 讓你走出無限 寬廣未來 艾迪訊科技 蘇亮董事長:資訊服務產業發展分享

國立交通大學 資訊學院 2014 年 8 月

www.facebook.com/nctucs 交大資工系友會

facebook

【活動花絮】 P.22

Turing Award 得主 John Hopcroft 教授演講 交大資工歡慶 40 週年 情人節 code 競賽 2014 全國大專院校資訊盃賽 交大資工榮獲佳績

【院系消息】 P.27

【獲獎捷報】 P.29

【2014 募款計畫】 P.32

(2)

追求經濟的

新動能

資訊學院院長 2014.8.21 自 1970 年交大資訊科系成立 40 年以來,為反映臺灣經濟成長環 境的需求,資訊系所歷經更名、分立及合併,並於 2005 年成立一院一 系多所的架構。本院在全體同仁共同努力及系友們的支持下,成為全 國頂尖電腦科技人才培育之處,靠著軟實力的追求以提升競爭力,自 期以不斷創新為標的。交大資訊人努力拓展、深耕,希望能提供電資 產業提升轉型的助力。 今年度本院安排一系列的系友講座,如工研院巨量資訊中心主任 余孝先、臺灣 IBM 公司總經理黃慧珠、仁寶電腦副總經理梁國屏、臺 灣電力公司董事長黃重球、聖洋科技創辦人邱繼弘、工研院雲端運算 行動應用科技中心闕志克以及 Google 亞太資深技術顧問沈上謙等多 位傑出系友返校演講。扮演開路先鋒的第一波,由艾迪訊科技董事長 蘇亮,以及聯強國際總裁杜書伍蒞臨講演。勉勵在學生能為未來人類 生活在資訊發展的福祉而努力,時時砥礪,期許自己在電子資訊的領 域裡,扮演重要的角色,以促進我國資訊產業的發展。 除了學期間安排傑出系友返系演講,今年度系友回娘家活動亦盛 大舉辦傑出系友座談,會中以「預約成功快樂事業」為題,邀請傑出 系友余孝先、林三元、黃種智、杜宏毅、蔡文弘、梁凱智參與座談, 分享在堅持夢想的道路上,應積極鍛鍊自我實力以提升競爭力。會後 並由本院 102 年傑出校友黃重球、柯子興、蘇亮出席發表感言,鼓勵 同學們未來必有無數的機會與光明的前程,應當把握時機,奮力邁進。 本期的產學焦點,著眼於伴隨新資訊產品而來另一波問題。隨著 智慧型手機經濟的浪潮來到,App 應用程式的普及應用,各項資訊安全 問題也隨著浮現。資訊便利與資訊安全往往是一體兩面,本院「資通 安全教學中心」深耕多年並致力協助臺灣資訊安全議題,本月號即帶 領讀者認識該中心在資訊安全產業上的各項創發,中心在資訊安全產 業上的各項投資,唯有秉持著作為資訊產業後盾、為產業鋪路的獨立 的信念才能做到。巨量運算正逐漸改變企業思維,巨量應用商機也越 發受到關注,本期另一產學焦點「基於 M2M 聯網之雲端與巨量資料運 算平台開發」可望革新過去無效率的品管及經營模式,提供充滿可能 性的解決方案,讓各項產業找到新的成長契機。 除了產學專題的報導外,教師表現亦屢獲佳績,本院謝續平教授 獲 2014 年 IEEE Fellow 榮譽。謝續平教授為資訊安全領域專家,不但 在網路安全研究上有卓越表現,101 學年度曾獲傑出教學教師獎,教學 表現與熱誠深獲同學肯定。本次特別專訪謝教授,他不僅在研究上表 現卓越,也不吝將他智識與生命上的豐富經驗傳承給莘莘學子。 40 年過去了,本院持續秉持著深化研究能力、協助產業升級、發 展的精神,資訊學院會堅持創立時所留下來的精神,成為所有資訊系 友所遵循的標竿。未來,我們仍會依循此信念,繼續走在不斷創新的 道路上!

前言

(3)

前言

產學合作

產學攜手開發

M2M 聯網之雲端與巨量資料運算平台

通訊技術突飛猛進,Human-to-Human(H2H)的通 訊服務市場已十分成熟及飽和,因此近年來全球通訊 產 業 已 經 從 Human-to-Human(H2H)延 伸 聚 焦 到 Machine-to-Machine(M2M) (亦稱物聯網 Internet of things; IoT) 通訊服務。根據美國研究機構 Forrester 預 測,M2M 技術所帶來的產業價值,將形成下一個兆元 級的資通訊產業。面對物聯網龐大商機,唯有提供完 整系統及服務才能取得產業優勢。故交大於 2013 年 由科技部通過成立「網路與資訊系統工業基礎深耕中 心」,執行「M2M 聯網之雲端與巨量資料運算平台開 發計畫」,是國內第一個將 M2M 聯網、雲端計算、 巨量資料分析三個技術加以整合計畫。如同網路與資 訊系統工業基礎深耕中心計畫執行長林甫俊教授說, 「M2M 及 IoT 已快速崛貣,成為科技領域的 Next Big Thing。」交大率先挹注研發資源,以產學密切合作推 動國內相關產業發展,並教學紮根培養此領域資訊專 業人才。 以 M2M 聯網、雲端計算、巨量資料分析為技術主軸 一、 M2M 聯網技術 歐洲早在 2009 年初即致力推動 M2M 發展,歐洲 電信標準組織 ETSI(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s Institute)於 2011 年底完成制定物聯網共 通平台標準,為物聯網平台走向世界標準而跨出重要 的第一步,ETSI 力邀其他國家的標準組織一貣參與物 聯網國際標準制定,仿效它在 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計畫下成功制定 3G 及 4G LTE 無

線 網 路 的 例 子 ,2012 年 成 立 了 國 際 標 準 組 織 oneM2M 以利全球整合。目前物聯網國際標準正在制 定中,而 ETSI M2M 標準中不少重要精神都被融入於 oneM2M 標準中。是以,林甫俊教授表示,計畫推動 策略主要是以 M2M 國際標準為主軸。採用國際標準 規格的優點是,設計一開始就考量到安全性、高容量、 高可靠、高效能及容錯能力,以便符合電信軟體系統 所需 Carrier Grade 的特性並具無遠弗屆的普及性。 由於目前 M2M 國際標準正在形成中,各種自創 之物聯網共通平台不斷地被學界或業界提出,百家爭 鳴,仿若平台之春秋戰國時代,然而交大研發方向朝 向和國際標準接軌,是台灣第一個率先從德國研究機 構 FOKUS 引進依據 ETSI M2M 物聯網標準設計的 OpenMTC M2M 服務平台。 ETSI M2M 標準把物聯網架構分成三個區塊(圖 見第 3 頁) :設備區、網路區及應用區。M2M 設備區 (或稱 M2M 區域網路)針對不同的市場將有不同的 M2M 設備,使用不同的通訊技術,以支持該市場特有 的應用。M2M 設備基本上有兩種類型 - 能夠直接連 接到網路的設備或需要 M2M 閘道才能連接到網路 的設備 。M2M 網路區包括 M2M 核心網路和 M2M 網路標準服務功能。M2M 核心網路可以充分利用現 有的電信網路,包括固定和移動網路(2G,3G 或 4G LTE)。其中移動網路將成為物聯網主要的核心網路。 M2M 網路標準服務功能 (M2M Network Service Ca-pabilities) 是用來支持 M2M 應用的網路共通功能。

深耕工業計畫專題

(4)

產學合作

M2M 應用區有兩種類型的應用 - 終端用戶應用和 M2M 服務應用。M2M 服務應用位於 M2M 伺服器上, 建立在 M2M 標準服務功能之上,並與 M2M 設備互動 來提供服務。終端用戶應用為最終用戶提供服務, 使 用 M2M 服務應用,或直接與 M2M 設備互動來提供服 務。圖一也顯示 M2M 標準服務功能不但位於 M2M 核 心網路,也可能存在於 M2M 閘道和設備之上。目前本 計畫 M2M 聯網技術重要的研究成果,在通信技術上, 成功研發根據 REST 的 M2M 通信協定;在 M2M 閘道 技術上,成功研發 M2M 閘道所需核心網路和區域網 路通信協定轉換之技術,在平台技術上,已成功在交 大建立 OpenMTC 平台,並積極訓練學生這領域之新 觀念及新技術。 二、 雲端計算計術 物聯網佈建大量感測器,放置於手機、穿帶式裝 置、家電、汽車、工廠製程或醫療照護設備等。感測 器負責蒐集資料,將各種資料從物聯網平台送到雲端 系統儲存資料。雖然雲端系統已經是發展多年的成熟 技術,但在雲端系統與物聯網平台銜接上,卻是新議 題,包括如何根據物聯網需求來設計合適的雲端系 統,以及雲端運算如何支援物聯網應用等。本計畫將 物聯網系統軟體 OpenMTC 建置於 OpenStack 雲端平 台,使用負載平衡技術提供物聯網之服務。簡單地說, 物聯網資料進入雲端系統,系統容量可以依感測器多 寡自動 scale-up 與 scale down,以達智慧化及節能功

效。此外,另一項重要成果為研究利用 SDN (Sofeware -Defined Network) 網路技術進行網路最佳化並改善 M2M 之服務品賥。 三、 巨量資料分析技術 巨量資料分析 Big Data 也是現行熱門題目,為什 麼物聯網跟 Big data 有關係?林甫俊教授說明,「物 聯網主要是收集資料、分析資料,從這些資料裡找到 有用的資訊,以幫助做有用的決定。」然而,物聯網 收集資料類門太多,有簡單數值,也有複雜的影像, 所以如何處理不同類型的巨量資料是十分重要技術。 是以,在 Big Data 探勘演算法開發上,本計畫成功利 用 MapReduce 實 作 分 群 演 算 法 , 並 實 際 執 行 在 Hadoop 上以分析真實資料。在資料收集及探勘架構 上,實作以設計資料探勘演算法,透過手機及穿戴式 裝置上各感測器的讀數來分析使用者的使用情境並 適時提供服務功能。 本計畫將以上三個不同技術整合成一個平台,平 台後端有雲端技術作容量支持,有 Big Data 技術做資 料探勘分析,OpenMTC M2M 服務平台以端對端整合 不同技術並提供 M2M 最佳系統解決方案,此三技術 的無縫整合是本計畫最大的獨特性! 多元化 M2M 應用服務 M2M 系統的建立是為了能服務多元化的 M2 M 應用,也是廠商眼中 M2M 的無限商機。林甫俊教授 ETSI M2M 物聯 網架構

(5)

產學合作

產學合作

表示,除了系統及技術的研發外,本計畫成功使用 OpenMTC M2M 服務平台發展不少 M2M 創新應用。 如下圖所示本計畫第一年應用重視在智能校園、智慧 家庭之服務,包括: 1. 車載位置跟蹤系統 (圖上半部): Bus tracking 應用,在校車上佈建感應器,透過該系統,搭車師生 即可知道校車現在位置與何時會到站。另外,Smart parking 應用,可以進行停車位置管理跟尋找。 2. 大樓能量節省系統(圖下右半部):應用於偵測 建築物內是否有人,若沒有人即自動關掉電燈、冷氣 等設備,以達到節能效果。 3. 智能照明系統(圖下左半部):自動調整系統與 控制亮度。 4. 電器監視系統 (圖下左半部):學生可以透過智 慧型手機遠端監控洗衣房的洗衣機或烘乾機是否有 人在使用。 計畫執行第一年成果豐碩,林甫俊教授表示,除 了建制平台、發展應用也舉辦多次研習會、開設新課 程,積極培育本校及外校師資與學生,目前計畫已邁 入第二年,M2M 應用服務轉至攜戴式裝置、雲端化大 系統、物聯巨量資料探勘、製程改善及醫療應用等方 向。舉例來說,計畫成員之一中正大學李皇辰教授運 用 M2M 於 製 程 改 善 , 將 機 器 維 修 從 定 期 保 養 「schedule-based maintenance」提升為依機器狀況條 件進行維護的「condition-based maintenance」智慧保 養系統。 本計畫透過不同 M2M 應用實作,依不同應用領 域的需求特性,發展了多元智慧化服務應用,除了驗 證 M2M 網路共通平台的可行性之外,並賦以平台雲 端運算及巨量資料分析的能力。進一步說,也因為有 了這個共同的網路平台,每個物聯網服務只要專注設 計他們的功能與裝置,而不用自己設計服務所需要的 網路與資料庫,大幅減少物聯網服務的開發時間與開 發難度,同時也是本計畫對產業主要貢獻之所在。 使 OpenMTC 平台來實現多樣 M2M 服務

(6)

產學密切合作 科技部推動「深耕工業基礎技術專案計畫」, 引導學研界與國內企業投入資源共同合作,提升產 業競爭力,是以本中心相當重視與產業界合作。在產 學密切連結主軸下,首先與業界共同發展技術,包括 友訊、台達電、宏達電都是本計畫重要伙伴,交大師 生與企業界研究中心團隊以計畫案合作方式,共同 參與基礎研發中心之運作。其次,本中心不定期舉辦 研習,如 M2M 聯網平台及國際標準研習會、物聯網感 測器/裝置共同平台研習會,透過研習推廣讓業界及 學界相關人士更快速地了解 M2M 聯網平台的重要 性。除了舉辦研習及講座外,今年中心與宏達電、台 達電、英特爾舉辦「IoT/M2M 共同聯網平台與應用服 務競賽」,特針對 M2M 聯網平台技術在各種領域 如:環境保護、智慧電網、家居安全、車載系統、交 通、消防、工業監測、老人護理、以及個人健康等方 面的創新應用之實作競賽。 教學紮根 本計畫另一個顯著特點是根據紮根實作與業 界實際需要來培訓學生。具體執行方案包括,開設 物聯網學程及雲端系統學程,傳授學生關鍵實作知 識,培養理論與實務配合的能力。再來,為改善以 論文發表為目標的現況,本院以該計畫為推動「產 研碩/博士班」基礎,建立產研型態之碩博士班, 鼓勵學生以產業未來所需的題材為目標。在學士班 部分,本計畫成立維基夥伴獎學金及實驗室,提供 獎學金予學士班學生進入維基夥伴實驗室,及早加 入研究及專題製作,並與老師建立長期師徒關係。 可預見的物聯網應用發展將帶領人類進入全 新智能生活時代,世界各國正如火如荼地投入相關 產品研發,相較於歐洲積極推廣 M2M 服務商業化, 中國政府將物聯網列入十二五計畫重點,無疑地, 台灣產研界正要加緊腳步迎頭趕上。林甫俊教授表 示,「物聯網國際標準正在形成中,深耕中心著力 於深耕 M2M 相關技術,現在是一個非常好的時間 點。」的確,交大一直以來致力於最先進資訊科技 的發展與人才培養,我們深切期許本計畫能扮演國 內物聯網產業推動的前鋒,發揮帶領產業向上提升 之作用。

產學合作

103 年 6 月 13 日 IoT/ M2M 共同聯網平台與應 用服務競賽之決賽在交 大舉行,參賽者準備作 品實際 Demo 切磋交 流。

(7)

產學合作

網路安全的守護員

網路安全的守護員

產學合作

中心簡介 新興無線網路技術正蓬勃發展,為求安全機制更 臻成熟,中央研究院特於 2006 年成立「資通安全研究 與教學總中心」,分別於交通大學、成功大學及台灣 科技大學設立三個中心,彼此分工合作。本校「資通 安全研究與教學中心」研究重點為無線安全領域研 究,期能達成:提昇我國無線網路與資安科技學術與 研發能量、提昇我國資安產學合作、尖端人才培育與 教育推廣、促進資安國際合作交流等主要之目標。 研究焦點

DNSSEC 網域名稱安全架構建置與推廣計畫 DNS 可說是目前網路上最重要也最普及的基礎 建設之一,幾乎所有的網路應用,都透過 DNS 來將網 域名稱解析為 IP 位址,再進行後續的網路連線動作; 而近年相當熱門的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DNS 的應用也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從另一個面向來看, 如果 DNS 不安全,幾乎所有的網路應用都會受到威脅。 但傳統 DNS 系統的設計上,並沒有考量到安全上的問 題,因此許多 DNS 攻擊技術如 DNS hijacking、DNS cache poisoning、DNS Man-in-middle 相繼被開發出 來,並實際被駭客用來入侵商業網站。 DNSSEC 是一個 DNS 的安全強化技術,它在原本 的 DNS 標準上做了許多安全上的延伸,它以電子簽章 技術為基礎,能有效避免 DNS 資料竄改等問題,同時 仍相容於 DNS。在 2005 年 3 月 DNSSEC 的核心標準(RFC 4033、RFC 4034、RFC 4035)定案後,已成為一個正式 的國際標準。而根網域在 2010 年 7 月開始支援 DNSSEC,且.org、.net、.com 等 11 個通用網域及 56 個國家網域如美國(.us)、澳洲(.au)、日本(.jp)、法 國(.fr)、英國(.uk)等也已經陸續支援 DNSSEC,目前 全球已經有 4 萬多個網域佈署 DNSSEC。 DNSSEC 已經 成為一個重要而且必備的網域名稱安全架構,為了促 進網路安全並且與國際接軌,國內有必要儘快推動 DNSSEC 的建置佈署。而主管台灣(.tw)網域的 TWNIC, 也已經在 2011/11/4 正式上線營運 DNSSEC。目前為 止.tw 底下的子網域都尚未支援 DNSSEC,教育部 edu.tw 網域身為國內最重要的大型網域之一,需要盡 早佈署 DNSSEC,以利轄下子網域進行後續佈署。 資通安全研究與教學中心於 99 年 8 月 1 日至 100 年 12 月 31 日執行教育部委託之「DNSSEC 推動先期型 計畫」,目的即為本期的 DNSSEC 佈署推廣做準備。在 前期計畫中,我們對於 DNSSEC 做了相當多的研究實 驗、軟體開發、並在交大進行實地運轉。研究項目包 括建構實驗網路、DNSSEC 標準研究評估、DNSSEC 與憑

資通安全研究與教學中心

(8)

證相關評估實驗、DNSSEC 與 IPv6 相關評估實驗、 DNSSEC 與中文網域名稱相關評估實驗、軟體功能性 評估與測詴、軟體效能評估與測詴、軟體壓力評估 與測詴、傳統 DNS 與 DNSSEC 混和環境相容性研 究、DNSSEC 認證與憑證相關研究、DNSSEC 安全性 評估研究等等。 本計畫的主要目的為教育部及轄下 13 個區網 的 DNSSEC 建置與推廣。同時將開設公開的 DNSSEC 訓練課程,開放給有興趣的單位自由參與,並且建 置 DNSSEC 公開教學網站以將現有成果做有效的發 佈與保存。冀望相關單位共同參與,一貣提昇國內 DNSSEC 的普及性,以提升網路基礎架構的安全性。

惡意程式自動檢測技術支援系統委託研究 本計畫目的能讓資安鑑識人員在從事電腦犯罪 偵察時,能夠從一台電腦數以萬計的電腦檔案中, 確認未受感染的系統程式與應用程式,尋找可能的 惡檔案程式,並且分析其行為。傳統的事後電腦稽 核記錄分析與判讀不在本計畫研究範疇內。 現今網路駭客為獲取其最大利益,往往會嘗詴 針對特定對象撰寫具有針對性的特殊程式,例如, 對岸網軍專門為攻擊我各重要機關與部會所撰寫的 惡意程式。這些的變異型的惡意程式常能夠改變其 程式執行碼(executable code),使得以靜態偵測 病毒碼為基的防毒軟體無法有效偵測與分析。另外 此類惡意程式也常利用程式加殼(in encrypted form),使得程式專家無法分析其內容。有些惡意 程式也能將自己在 process table、或在 file di-rectory 的 link 移除,使得其在作業系統層級匿蹤 (在作業系統中無法發現其執行程序 process 或檔 案 file),甚至隱藏其行為,竊取個人隱私資訊, 電腦帳戶與密碼。這些具針對性的特定變異型的惡 碼,傳統的防毒軟體主要仰賴偵測病毒碼,所以無 法以偵測程式特徵值的傳統防毒軟體來進行偵測與 分析。 該計畫為研究與開發用於偵察電腦犯罪之變異 惡意程式檢測與行為分析技術而發展。面對分析目 標檔案時,能有效率地提供判斷依據。本系統能夠 掃描硬碟中所有的檔案,並且將其所造成的行為列 舉出來以供鑑識人員參考。在一般的使用環境中, 龐大數量的檔案讓分析人員有如大海撈針,無法有 效地在短時間內從中找出需要分析之檔案。為了自 動且有效率的分析,本系統能夠掃描與過濾硬碟中 所有的檔案,降低其複雜度,以減少鑑識人員的負 擔,增加鑑識的效率。 中心亦具體實作出一個惡意程式自動行為檢測 系統,其分析的過程亦以自動化為設計準則,開發 出一套方便專家檢測儲存裝置之內部檔案。以下包 含兩大階段分析來達到本計畫之目的:一、檔案蒐 集與過濾:蒐集目標儲存裝置內部的資料,並且過 濾正常的系統檔案與已知的惡意檔案。二、檔案文 件檢測:將檔案上傳到雲端分析伺服器群,以虛擬 機器(Virtual Machine)在作業系統層級以及甚 至更底層的 CPU’s machine code level,做靜態 與動態多面向且深入的分析,使得惡意程式的變異 技巧與匿蹤行為仍會現形。利用雲端運算與虛擬機 器技術來進行動態程式行為分析,並且回報該檔案 所具備之可疑行為。項目包含檔案、程序、登錄檔 等,檢查是否有無更動或是含有隱藏項目。而分析 之報告將會儲存在本地端,已供往後快速查詢。 此系統利用層層保護之機制以確保分析紀錄不 被竄改,故可達到鑑識之目的準確地提供行為報 告。第一階段分析能夠快速過濾已知的分析檔案, 而第二階段將利用各種分析手法以反應出目標檔案 的真實行為,並且提供完整的、詳細的報告供給鑑 識人員參考。縮短鑑識的分析時間以做出有效率的 判斷。 鑑於惡意程式變異方法日新月異,並沒有固定 的模式,以現今的技術並無法完全自動化百分之百 的確認其存在與分析其行為,仍頇大量專業的人力 以其專業的知識(Domain knowledge),進行最後 階段的確認與分析。該計畫主要在於大幅降低資料 蒐集的複雜度,簡化分析程序,以自動化的工具進 行各種面向的分析,幫助鑑識人員判讀,但最後仍 頇具備專業知識的程式專家人員進行確認。

產學合作

(9)

產學合作

-「擇你所愛,

愛你所擇」

人物專訪

謝續平教授

榮獲

Q.什麼樣的機緣引領您進入研究的領域? 您曾考慮 過其他的人生規劃嗎? 我始終認為, 學術研究領域最大的魅力在於它 賦予研究者自由度;學術的自由度讓你可以做你想 做的東西,自己決定、自由發揮。這一切是既是出於 自己的選擇,所以它不像工作,而是一種興趣。 早年,我在美國 IBM 服務,雖然也是研究性賥的 工作,但是在企業內部從事研究與學術界卻有很大的 差異。差異主要在於待遇與自由度,我在 IBM 的待遇 是返國任教的好幾倍,但即便如此我還是選擇返臺任 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在研究的自由度。企業內部的 研究工作,研究主題由公司決定,雖然研發可以做得 很深入,做得非常專業,但是在研發的過程裡,即使 發現了更感興趣主題想做,但還是得先把公司交代的 事做完。但學術環境就不同了,學術自由可以讓我們 自由選擇,讓我們的興趣能成為工作。因此工作時間 再長也不會覺得勞累,而是充滿著興趣。 早期國內研究所很少,若對研究有興趣,多半會 選擇出國攻讀學位,但所有的博士生面臨的挑戰都一 樣;畢業後要選擇什麼樣的工作?在美國讀完博士 不見得都是進入學術界,有很多是人選擇高科技產業 或大公司服務,或是類似 startup 創業公司。我畢業 當時在 IBM 工作,也只申請了母校交大一所大學,非 常幸運地在五十餘位申請教職的博士中獲得青睞,能 回到母校任教更是深深地吸引我,在家人的支持下, 我選擇回到學術圈,回到台灣。至今,我仍然非常感 念當初給我這個機會的師長,返回母校任教給我開了 一扇窗,讓我的人生更為充實、快樂。 Q.您在研究上最有成就感的經驗是什麼? 對您的影 響為何? 我要強調「蹲馬步」的重要性。博士班時,曾經 把整個 Linux 作業系統裡面所有的 source code 都 trace 過一遍,進而去改善作業系統,讓它變得更 powerful、更安全,這個經驗奠定我對整個系統的熟 悉;就好像要修車,一定要先了解裡面機械的結構, 所以在作業系統這部分,因為蹲馬步的基礎夠深,夠 紮實,影響我後期在系統安全、網路安全等問題的研 發,後續我才能進一步發展出國際間第一個「網路攻 擊偵測系統」,也是全世界第一個專利。回過頭想, 如果沒有前面這個蹲馬步的過程,很難發展出第一個 能夠偵測網路攻擊的專利。這個「網路攻擊的偵測系 統」不只是專利,同時在學術重要期刊上發表,它在 網路攻擊侵害偵測上豎立一個里程碑。 經由兢兢業業、紮實的蹲馬步工夫,才能塑造且 引領後面這些前瞻性的研究,對我來說,這是非常

(10)

人物專訪

重要的經驗。另一方面我也想跟同學們分享;現代社 會每個人都在求快,要快一點發表 paper、快一點產 出商品,但在求快的狀況下,往往不易沈澱累積。研 究如果要做得深,應當要安下心來紮實學習,不要輕 忽蹲馬步的工夫,不能急、保持耐心。 Q.能否請您談一下碩、博士生訓練的差異嗎? 由於網際網路的便利性,國內研究所與美國的 研究所的步調已經非常接近,國外的論文,通常國內 也可以經由網路立即取得,考量學習成本,因此許多 學生選擇在國內進修。 一般來說,大家對碩士班的研究期望或許不會 太高,多半希望藉由碩士班教育盡可能地在專業知識 領域上學習更多、更深入一些,相對地對於研究與開 發的要求不高。博士班則大不相同,博士生不只要學 得深,而且能夠具備獨立研究的能力,進行有創意的 研發。 就美國的博士訓練來說,他們通常所做的,很多 都是要讓你對某種科技能有更深刻的了解,並能進一 步創新。這種作法的優點在能將產業與教育系統具體 的結合。所以今日美國科技能夠領先全世界,可以說 教育系統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回頭檢視臺灣的博士培育,因為臺灣的點數制 度,部分學生研究的目標傾向於累積點數,相較與美 國的博士訓練的重心很不一樣。有些學生因為心繫畢 業,重點放在累積點數,但之後進入產業界工作時, 可能會面臨適應不良,因為他以往的訓練比較著重在 發表論文,但產業界就希望你能做出實用的好東西, 如果基本功不紮實,往往面臨不同的瓶頸。研究上有 些所謂的好,可能是紙上的好,而沒辦法做出來。像 這類型的畢業生在產業界可能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適 應。 交大學生在國內以實作能力強聞名,許多學生 還是熱衷於練基本功夫,打好紮實基礎而現在大學教 職的缺額不多,許多博士畢業生將會投入產業界,這 也許是國內產業升級的大好契機。讓博士生進入產業 界,帶給產業界許多創意,詴著去帶動臺灣的高科技 產業發展,期望能發展出類似美國創新產業模式,協 助台灣產業界轉型。因此,我們更應當重視博士班基 礎功力的培養,目前資訊學院教師升等辦法已經取消 計算點數的規定,著重研究實賥的貢獻與衝擊力。這 項改變也間接影響博士生研究的方法與方向,幫助博 士生能夠順利的進入產業界;過去的博士訓練是幫 助他們在學術界能夠生存,往後我們也要思考怎樣幫 助他們在產業界貢獻長才。 其實回到教育基本面,攻讀博士需要興趣支持, 博士學位不見得能提供保證高薪,但它能幫助學生培 養創新思考的方式,學習獨立思考、創新研究與領導 團隊的方法。研發是條漫長的路,需要恆心、毅力與 耐心,抱持謙卑的心,有足夠的興趣支持,才能走得 久遠。環顧台灣整個經濟型態,終究要跳脫勞力密集 的產業結構,創意產業是必需要走的路,所以我相信 博士將來在此洪流中將扮演重要角色。再者,創新產 業的開發者的視野不應當侷限在臺灣,應該放眼全世 界,所以博士畢業生的視野也應該放眼全世界,博士 生畢業找工作也不必自限於臺灣。教育人才,有必要 重新思考學術與產業現況,進而調整培育博士生的方 式。 Q.請教您如何挖掘創新的研究題材? 未來是否還有 其他研究規劃? 剛我們有提到美國教育在蹲馬步這些基礎功與 創新的訓練,其實台灣也有這樣的訓練,整體來說, 美國跟臺灣訓練差異不大,但在美國進行研究,贊助 者除了美國國家科技基金會(NSF)等政府機關外,也 有許多來自企業。哪些研究主題能提供產業具體幫助 就有機會取得研究經費補助。這樣的產官學連結能讓 美國的學界與產業界產生相當緊密的聯繫。但是在臺 灣,一是我們的產業研發還不夠強,對研究的重視度 不夠,所以學術界真正從產業界拿到的研究經費也不 多,多半造成產業界、學術界有些不易連結,再者研 究領域的 funding 多半來自科技部,科技部雖然也重 視與產業的關係,但是和產業界直接贊助學界的狀況 畢竟是隔了一層。由科技部支持的研究,大家不會想 到說這個對產業有多大幫助,而是做完這個我可以發 表幾篇論文,但發表幾篇論文後並不代表知道研發成

(11)

人物專訪

人物專訪

果就可以用在哪。這狀況也顯現在博士畢業門檻上, 若要取得畢業資格,就需要足夠的發表量及點數;美 國對博士生的要求則是只要你展現創新,經過論文口 詴委員會(defense Committee)認同該研究的價值, 即便論文尚未發表,也可以取得學位資格,而論文發 表的數量不是畢業的必要條件。 美國的學界確實與產業界息息相關,相較之下, 臺灣學界與產業界連結較低。雖然兩邊都強調創新, 但或因贊助來源、學生訓練的方向等因素,造成台美 學界的動力不同,創新的方向也有所不同。也就是說, 在美國,為了去解決產業界的問題,研發者必頇了解 產業、瞭解系統的脈絡等。在臺灣,可能不以企業支 持為主,所以整個博士訓練的方式就是:我把學科讀 熟、paper 讀得更熟,然後對這個領域瞭解很深,再來 思考創新。 你有沒有注意到這兩種方式是有一點點不一樣 的。同樣都是在蹲馬步及練基本功,同樣都在創新, 可是最後的結果會有一點點不一樣,所以這個問題不 單單是學術界的問題,也是產業界的問題,臺灣產業 的結構還不那麼重視研發,對學校的贊助,甚至贊助 後,研究題目可以怎麼幫他,怎麼協助這個產業,經 驗也有些不足,產業界也在學習、摸索,所以這個模 式還沒有完全建立,當然臺灣的產業界相對小,對創 新、對研究的觀念還不夠,或者我們也可以從老闆對 研究的重視度,或者公司有沒有足夠的尖端科技人才 來幫公司規劃,所以我覺得這是雙方都要努力,產業 界要開始聘用博士,學術界要獲得產業界的贊助,這 樣兩邊合作的橋樑才能夠搭建貣來。 回到創新的一個基本問題:創新能不能訓練? 我認為創新是需要天賦,但是後天的訓練也同等重 要。博士生的訓練就是教他創新的方法,有些人天縱 英才,不需要教,自己去觀察,就會創新。有一些人 也許沒有那麼厲害,再經過教導一些創新的方法後, 慢慢就能知道如何創新了。 我認為研究是持久、長期的工作,要如何與時俱 進且保持創新的能量呢?交大有個很棒的優勢,我們 有很多很努力、也很聰明的研究生,但如何去挖掘創 新的題目?其實就是經由不斷的討論。過去有很多人 誤解創新的方法,以為;只要夠認真、夠努力地把課 本讀熟了,把功課讀得很好就夠了。但有效的創新應 該透過和同儕不斷的討論,從腦力激盪中,找尋新的 問題和新的答案,當然也需要讀很多書,但沒有經過 多方討論就易流於閉門造車,創新常需要腦力激盪、 多方的融會貫通,才能激發創新的靈感。 Q.在研究歷程中,曾遇過的挫折或困境為何? 您當時 如何面對、處理? 我們目前所做的研究都是我們喜歡的,因著興趣 而快樂,也不覺得困難。但是,若要談我經歷過的挫 折,就必頇追溯到我在攻讀博士時,曾有段時間因為 運動受傷,前前後後開了六次刀,這個過程真是非常 的煎熬,一方面是身體上的不適始終找不到根本的病 灶,而這反覆嘗詴各種醫治方法的過程的不確定感實 在很折磨人,另一方面,還要面臨尋找博士研究題目 的壓力。這可以說是我最困難、最煎熬的時間,或許 這也是一般人所說的沉潛期,這時期間,你必頇對自 己的研究花很多時間瞭解,既不會有 paper、也不會有 很明顯的系統創新產出,這也是研究生最容易放棄的 時期,但我希望藉著這個機會鼓勵研究生,要堅持, 只要堅持下去,終究能度過這段艱困的期間。 Q.得獎之研究成果對於未來生活上的應用有哪些助 益? 我們最重要的成果主要是對網路攻擊偵測的一 系列研究,這也是該領域的全世界第一個專利。現今 網路攻擊偵測研究有兩種方法,一是統計,另一種是 模式導向。我們是模式導向的第一篇 paper,以兩種方 法互相截長補短的形式進行,偵測的結果可以更有 效、精確。網路攻擊防禦必頇永不間斷,因為永遠會 有新的攻擊方法產生,所以必得要持續不斷地發展出 新的偵測方法。 很幸運的是,我們很早就進入網路攻擊防禦的領 域,就像剛才所說,這個領域永遠有做不完的事情, 隨著攻擊的手法的更新,防禦的手法也得與時俱進。 就如同網路對戰遊戲一樣,他打你、你防他,這領域 是很相當有意思的 。以目前在網路及市面上的產品、 工具,多多少少也會用到這兩種方法。 只是說這技術會不斷地往前走,我們也必頇跟著 往前走。不只是我們現在做網路對戰一樣,未來比如

(12)

人物專訪

像現在手機、行動軟體上也有很多攻擊,我們也需要 做防禦。甚至進入 4G,網路通訊更多元、攻擊更多, 那防禦也得跟著更快。所以這個研究領域是永遠都 做不完的。 Q.您的座右銘是什麼?是如何形成這個觀念? 我的座右銘可以說「擇你所愛,愛你所擇」。這 是說,選擇你所愛的東西,也就是尋找你的興趣,做 你有興趣的研究。「愛你所擇」是什麼意思呢?這就 是說,你選的,你就應該喜歡它,努力做好你有興趣 的事情。再進一步推演,就是做你有興趣的事情,永 不放棄。 但是要怎麼去找到自己的興趣呢?當然也有人 花了一輩子在尋找興趣,倘若你還不確定自己的興 趣是什麼,我的建議是:去嘗詴,勇敢去嘗詴。尋找 興趣,某個層面也是一種藝術,抽象不容易掌握。但 勇於嘗詴的目的,並不是要成為每個領域的專家,而 是經由這些嘗詴來具體把握哪些領域可能是自己心 所嚮往的,能推動你持續前進的最大動力。 Q.您認為要成為一位傑出的研究者,最主要的關鍵 點為何? 或應具備的條件? 這個問題很好。我在國內外學術圈見過很多優 秀、非常聰明的學者,這些優秀學者都有共同的特 賥:就是熱情、積極工作,似乎不會疲累。為什麼不 會疲累?因為熱情。回到我剛才說的,因著對工作有 著高度的興趣,興趣讓他們日夜工作也不疲倦;我 發現無論是清晨或半夜,總會收到電子郵件,幾乎是 沒日沒夜的在工作,對他們來說,這不是工作,當然 更不是加班,他們只是在做他們感興趣的事情而已。 研究工作是永無止盡的世界,做得再怎麼好,人 外有人,天外有天,永遠也有人領在前頭。要說怎樣 是最好,從不同角度來看,往往有不同的見解,很難 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不同領域,見解不同。甚至連怎 樣叫傑出,我們也很難統一表述,但是幾乎做得很不 錯的學者都有堅持不輟的特賥,他們喜歡自己的工 作,對工作抱持著極大的熱誠,這是我觀察到的現 象。 Q.本期將介紹資通安全研究與教學中心,您目前擔 任中心主任,對於其未來發展有何想法呢? 網路上的安全攻擊問題始終不斷,針對這部分 目前台灣有幾種不同類型的研究,一種類型是自由 型的研究,每個老師自由選擇做自己有興趣的議題, 還有一種是任務導向型(Mission-Oriented)的研 究,就是解決現在碰到的棘手問題,比如說,我們政 府常遭受惡意郵件攻擊、政府網頁被修改等問題; 交大資通安全中心(Taiwan Information Security Center at NCTU)過去陸續參與計畫的教授有二十 多位來自交大、清華、中央、中興、東海、中原的資 安學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幫中央政府各部會去 解決資安上實際會碰到的問題。我們結合一些政府 的資安機構,還有產業的機構,共同來解決政府所面 臨的網路的攻擊事件,資通安全中心的性賥偏重於 Mission Oriented,等於把我們所學的,能夠真正用 來幫助政府;包含網路攻擊的防禦、手機的攻擊防 禦,電子郵件的攻擊防禦等。此外,現在網路上有各 式各樣的 App,但有許多 Apps 裡隱藏了惡意程式,使 用者下載的時候很難分辨它是否安全,所以亟需開 發能分析 app 裡的惡意程式的偵測機制,以上都是資 通安全中心目前最重要的任務,亦即能及時因應政 府需求及民間產業的需求,並發展新技術來解決這 些事情。 資通安全中心是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跟自 由型研究不同。我們希望能協助解決國家、政府的網 路,還有像剛講的 4G 未來這種手機通訊上會發生的 攻擊、病毒,甚至是網路詐騙等問題,可以想見我們 將來面臨在手機上的攻擊事件會更多,所以我們必 頇要與時俱進,幫助國家、政府建立貣安全防護。資 通安全中心也扮演著協調國內學術界很多精英、老 師們一貣來做這件事,不止是交大,而是集合國內學 者的智慧來做這件事情。

(13)

人物專訪

資訊系友

聯強國際總裁 杜書伍演講

本院很榮幸邀請 63 年交大計控系畢業的聯強國 際的總裁─杜書伍杜學長蒞臨演講。杜學長是一個成 功的創業者,建立聯強國際,從小公司慢慢經營到今 天成為全世界第三大通路的跨國公司。除了事業發展 成功外,杜學長有非常精彩豐富的人生經驗,所以很 榮幸邀請到杜學長與學弟妹分享他獨特人生經驗,以 下為杜學長演講內容: 首先恭喜大家選對了科系。我的兩個女兒在考大 學時問我要怎麼選科系?我都建議選擇資工或資 科;因為即便未來不一定要走這個行業,但當經過資 工或資科的訓練後,未來的路將是無限寬廣。今天我 就是要跟各位說明,如何真正去體會資工/資科的訓 練的重要性,並且好好的運用這四年的訓練,在爾後 走出你無限寬廣的路。 畢業後可以幹什麼?其實什麼都可以幹! 學資工/資科的人,畢業後可以做基礎研發、技術 應用或是產品規劃;也可以進入工廠做生產管理; 假使你的個性活潑,你也可以做產品行銷甚至是產品 銷售業務。可以說從最基礎的產品研發工作,到業務 或行銷,都可以做!各位可能會想說那奇怪了,怎麼 會越扯越遠?那我可以告訴你,我現在的工作就是越 走越遠,憑的就是我在交大所受的訓練,至今我仍然 非常感謝我在大學四年所受的訓練。今天我就是跟各 位提醒──你們受了很好的訓練,但是你們知不知 道?

Computing & Networking 是一個侵略性非常強的技 術跟產業 大家要知道,這個世界變化非常快,你今天在學 校所學到的學科,可能出了社會幾年後就用不上了。 我問各位一個問題,今天跟五年前最大的不同是 什麼?是智慧型手機(Smartphone)的出現。約莫 2000 年左右,我經常跟 Motorola、Nokia 這些手機大廠抱 怨,為什麼我需要的功能這支手機有、另一支手機就 沒有;為什麼手機不能像電腦一樣,軟體一灌進去 後,要有什麼功能就有什麼功能?但 2007 年 iPhone 問世後,它就做到了,也因此把既有的手機品牌打得 七零八落,甚至讓 Nokia 一敗塗地。iPhone 厲害在哪 裡 ? 也 就 是 它 是 第 一 個 手 機 但 運 用 了 電 腦 的 「Universal」的觀念,亦即把軟體(app)放進去後, 它就可以有各種不同的功能,可以做任何事情。也就 是說,Computer science 蘊涵的 Universal 的觀念, 是我們學這個領域的一個優勢。

當好多東西都變成 Universal,只要換個軟體它 就變成另外一個樣子,它就不斷的在改變世界,而且 越來越快、商機無限。比如以前你很難隨時、隨處上 網搜尋資料,你得抱著一個笨重的筆記型電腦、忙著

(14)

資訊系友

尋找有上網服務的地方;現在用手機隨時隨地可上 網,手機反而很少拿來打電話。不僅手機的用途有了 大改變,人們也改變了生活習慣,像大家現在喜歡排 隊,因為手機拿貣來你不會無聊,你等一個小時也沒 關係,像我現在也是低頭族了!所以好的 Smartphone 出來,改變了這個世界。 所以,現在世界變化愈來愈快,新的商機也不斷 出現;但是重要的是你要跳進去,才看得見商機在哪 裡。機會不是擺在那個地方等著你去拿,只有鑽進去 的人才會看到,然後被拿走;而且機會在那裡的時間 是非常短暫的,所以你必頇要投入鑽進去,內行才看 得到機會,外行就看不到機會。 因為世界改變的速度非常快,舊的東西不斷的被 取代;因此回過頭來問各位,你們在學校所學的東西 能夠撐幾年?只能撐不到幾年,是不是問題很大?不 用擔心!其實各位在資工四年,隱藏了很多重要的訓 練,這就是我今天要講的──根源能力,你真正能夠 掌握與「帶得走」的根源能力! 什麼是根源能力?就是思考、系統、結構、整理、分 析 大家想想看,你怎麼樣學好一樣東西?學過 Assembly language 的人舉手,是不是很累?為什 麼?因為你要拆解它的內部結構,一個簡單動作可能 可以拆解成許多步驟,然後又可以重新有十幾種組 合。今天給你一個麥克風,你怎麼了解它?拿來拆; 一部電腦你怎麼了解它?拿來拆!所以你非常清楚 它的構造(結構)是什麼,可以有哪些組合與變化(整 理、分析)。在拆解、組合的這個過程中你,你就一直 在做「系統、結構、整理、分析」的訓練。 我們念資工的,任何一本課本拿出來,大概每一 頁都有 System 這個字眼;所以我們腦袋瓜裡面一天 到晚在灌輸 System、Structure、Data structure ; 我們這四年來就浸泡在系統、結構裡面,透過拆解, 重新整理、分析,而這幾個東西就是所謂根源能力。 所以,耳濡目染下,你被訓練成經常在使用五項根源 能力,它已經存在你身體裡;大家回想一下,從大學 進來到現在大四,你的系統習慣是不是增強很多?你 的結構習慣是不是增強很多?所以在各位身上這個 東西都不弱。 你現在上的任何一門課,其實也一樣是運用這些 根源能力在學習。比如你今天學 Data structure,你 了解 Data structure 的 Knowledge,但是在了解的過 程,就不斷的在運用思考、系統、結構、整理、分析 的能力與技巧,運用得愈純熟,學到的 Knowledge 就 愈融會貫通。反過來也可以說,上大學的主要目的是 為了主修五大根源能力,像 Data structure 這樣的學 科是一個「練習」,亦即要練五大根源能力的一個練 習,練完之後,順便也把這個知識吸收進來,變成你 的知識。 每個專業課你都是這樣學習,修的專業學科雖然 會變,但經過一門一門學科的「練習」後,你的五大 根源能力必然會練得很純熟,而過程中你也吸收了不 同學科的專業知識進來。而「五大根源能力」愈強, 爾後更可以幫助你進入職場後修習更多更新的知識。 假如你根源能力很厲害的話,沒有學不會的東 西,而且學習速度會很快。因為世界不斷在變,新的 Technology 不斷出現,而且出了社會有很多東西要 學。像幾年前大家很少談雲端,現在雲端變成是一個 非常 Popular 的東西,那下一個是什麼?沒有人知道, 你只有一步一步的走,運用根源能力學習新知,你才 能越看越清楚,能夠 Catch up(跟上)。 所以當我們談到這裡,你會發現要應付未來也不 是那麼難了。這是為什麼雖然很多知識大學都沒有學 過,但畢業後卻可以去做跟現象想像十萬八千里的行 業,關鍵就在於你現在在練的「五大根源能力」。 觀察觸動思考,思考提高認知,認知主導態度,態度 改變行為 最後,我們談談幾個重要的觀念:觀察觸動思考,思 考提高認知,認知主導態度,態度改變行為。我們剛 剛談到思考,其實思考不會沒有緣由的跑出來,一定 要有觸動、Input。「觀察」就是很好的 Input,因為 唸理工的人是會喜歡鑽研事物、習慣思考的,在觀察 的過程中,就會觸動與啟動你的思考。因此,大家想 想看你是不是習慣觀察的人?因為只有你會觀察、吸

(15)

資訊系友

資訊系友

你思考了以後了解一個東西,那叫「認知」一個 事物;當你對事物產生一個認知,它便會主導你的行 為。舉例來說,你認知玩 Game 很高興可以給你帶來無 比的快樂,你的行為就會改變,一天到晚去玩 Game 也 不感到奇怪;但假如有一天你認知到原來玩 Game 是 浪費生命,認知改變後,你的行為就會開始改變,不 會再花那麼多時間去玩 Game。所以說想要改變一個人 的行為,就要先去改變他的認知。 好比我今天告訴大家,唸資科是一個最好的科 系,你便會認知到,這四年的學習會訓練自己的五大 根源能力,那麼,你就會更珍惜你所唸的東西(改變態 度),態度改變了,那麼你可能會改變你的行為,更加 用功投入學習,並在學習過程中注重五大根源能力的 演練。因為你的努力得到更好的學習成果,你感知到 五大根源能力有更大的提升,強化你的「認知」,這 叫做 Feedback。你的認知會強化你的態度,你的態度 又會強化你的好的行為,你的行為又會增強的你結 果,如此形成善性循環。 我們所有的行為,其實就是源自於「腦袋瓜」這 一連串「觀察觸動思考,思考提高認知,認知主導態 度,態度改變行為…」的運作。你的觀察會觸動思考, 思考再做一連串的判斷,讓你理解一個事物,理解下 來叫做認知,潛伏在你腦海裡,這個認知會主導你的 態度。你認為這個是好的、有價值的,你的態度會傾 向有價值的東西,這叫做態度改變你的行為。同樣地, 我們觀察會產生資訊、觸動思考,而思考的過程是一 連串的判斷。 所以你觀察的量與賥,跟思考過程的判斷,它是 一個「長期複利式的累積」。什麼是長期複利式的累 積?你觀察所接受到的資訊越多,你的 Database 越 多,Database 越多會幫助你思考,然後你不斷的學習 判斷,你的判斷力自然越來越強,所以它是複利式的。 就像各位出社會是 Junior(資淺),但隨著越資深累積 的 database 越多,你的能力不僅會成長,而且會加速 成長(長期複利式的累積)。 我從不同的角度都在告訴各位,你要觀察、思考, 再加上系統、結構、整理、分析,你的腦袋瓜就會在 運用根源能力的過程中,讓你對任何新事物的消化吸 收變得非常好。 再拿我自己的成長過程當例子。從聯考放榜一聽 到進交大計算組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怕失業(認知), 因為我想到全台灣沒有幾台電腦,以後就業會有問 題,所以我開始想怎麼辦?因此從進學校第一天開 始,我的兩個眼睛不斷在看、在搜尋、在探聽未來的 出路(觀察)。但是,沒有人可以告訴我,因為當時台 灣電腦發展才開始而已。後來,我盡可能找機會到少 數有電腦中心的地方去實習(行為)。我去兩個地方實 習,大一暑假到台北科學館,有一部很小很小的電 腦;大二的暑假,找了很多關係跑到中華電腦實習, 慢慢清楚了解原來出社會後,可以往 Application 的 方向發展(認知)。 後來我再繼續想,要做 Application,那要懂一 些企業者的經營管理。於是,我開始選修很多管理科 學系的課,看了很多經營管理的書,我做了很多的準 備(行為)。但是當我當兵退伍後,我發現有一個新的 科技叫 Microprocessor(CPU)出現了,它能把 CPU 做在 一顆 IC 上,就是我們現在談的 X86。雖然我大學四年 都是以如何在大系統做 Application 的角度做準備, 但現在有更新的科技出現了,很抱歉,我從出社會的 第一天開始,就得重新學習。靠的是什麼?靠的是學 校訓練的根源能力。 當我出了社會要重新學習,我很習慣! 一路走來,三十幾年我隨時都在學習。我三十二 歲的時候(1984 年)跑去蓋廠房,現在科學園區神達最 早的工廠是我蓋的,學 Computer science 結果去摸鋼 筋水泥,為什麼我可以?很簡單,就是憑藉根源能力, 自己觀察自己學,所以到今天連同聯強在世界各地的 運籌中心,我蓋了非常多房子。 像聯強的自動化運籌中心,除了建廠外,要整合 倉庫管理、自動化設備、物流車配送…怎麼運作?學 啊!我們跟日本買自動化的機械設備,然後自己設計 軟體,把自動化的設備全部連結在一貣,從客戶下單、 倉庫備貨到出車配送,全部用電腦控制,變成一個全 自動的系統。雖然我在學校只學過軟體,但只要擁有 好的根源能力,不論是建廠、自動化的機械到管物流 車隊,只要去學去了解,你就會懂。

(16)

資訊系友

所以,未來有無限寬廣,你也會碰到各式各樣的 挑戰;就是這套根源能力,你學得會,練得好,未來 的 Span(發展空間)就越來越大。當你擁有專業後,你 還要能做一個整合者,整合才能產生綜效,譬如你要 管理一個部門,甚至經營一家公司,你所需的知識就 更寬廣。如何能夠快速的學習?當你認知到根源能力 是萬能的,可以讓你學習到各式各樣東西的,你就不 懼。你不但不懼,還會更有信心的去學習。 現在世界很混亂,網路世界更是一堆似是而非的 訊息,如果你沒有足夠的判斷力,就容易被誤導、陷 入混亂。判斷力是什麼?是要深度思考,仔細去拆解 訊息來源與訊息內容,假如不拆解與深度思考,很容 易被汙染而產生錯誤的認知,而產生錯誤的決策(行 為)。 比方說,你會不會擔心你大學畢業後只能領 22k?媒體整天在講,但是你們不擔心啊!假使說你 們有在觀察、企圖思考、去拆解的話,那非常簡單, 整個社會的工作本來就有高中低,中低階的工作,只 要專科或高中畢業就能做;今天不會因為人人都有 大學學歷,社會就把所有工作都提昇到需要大學畢業 才能做。所以 22K 怎麼來的,就是大學生太多了,末 端班的只好去做以前高中畢業生做的工作,所以就領 以前高中生領的工資,22K 就這麼簡單。但是,交大畢 業生怎麼會拿 22K? 還有,大家聽過「爆肝」沒有?什麼樣情況下會 爆肝?過勞?工作過勞,還是玩電動過勞?什麼情況 下會過勞?比如說我現在很疲勞,很疲勞會做什麼? 你會休息嘛!那為什麼很疲勞還不能休息?被迫嘛, 別人旁邊拿一支槍,不然就是拿一桶水,只要眼睛撐 不住一閉就潑冷水。但事實真的會這樣嗎?真正累的 時候,你再怎麼潑水眼睛還是閉下去,所以會不會真 正 over?不會,根本沒有爆肝這回事!那麼什麼樣的 情況會爆肝?不是因為過勞,是因為他肝本身就有問 題。所以,那是很多媒體製造業炒作下的話題,實際 上是不會發生的。 我們做 Engineering 的都知道,當你鑽進去的時候, 你根本忘了時間。 除非是玩電動玩而猝死,因為他的精神已經失常 卻硬撐;或是另一類人是自己沈迷於他的專業而不 吃不睡。我跟各位講一個故事,我年輕時有一次去美 國,我有個大學同學在 IBM 當研究員,他太太告訴我 有次晚上睡到一半,發現先生不見了,她很擔心,但 第二天早上她先生自己回來了。她問先生去哪裡,他 說:「我去公司」。因為他在研究一個東西,一直想 不到 Solution,所以回到家吃飯也想,坐在那地方也 想,結果睡著時突然想到了,他立即回到公司趕快把 實驗做一下,才能放心。這才叫做 Engineer,Engineer 如果沒有這種精神,你不配做 Engineer,你就只是一 個 Technician。 現在社會有一堆錯誤名詞,如果不能解讀、判別, 而在不知不覺中形成錯誤認知,這認知就會主導你的 態度、改變行為而產生結果。但是,當你有能力時, 對不同的事物你就會去拆解、徹底了解它;了解後, 你對很多事物有了正確的認知,也代表你的成熟度增 加。因此,建立對的認知、對的價值觀,會促使你更 積極地朝正確方向去做(行為),所以這五個根源能力 不只讓你的專業知識提升,還讓你對於所有事物習慣 的去不斷拆解與追問。 我今天談的講來講去,只講五個東西。我相信這 五個根源能力,不但是自己體驗到,我今天用了上萬 個人,在 interview 時我重視的就是這五大根源能力 強不強。根源能力強的進來,教什麼都會,丟什麼給 他,他馬上就會了。 在社會上成功的人有兩類,一類是他本身就是學 某一個專業,另一類你會發現他有成就的部分並不是 原來所學的。那為什麼他可以?其實,你仔細去看, 背後他不知不覺已經在用這些能力。我相信在座各 位,今天能夠進到交大,都有不錯的根源能力,所以, 大家好好去體會,建立正確的認知後,我希望各位能 更有意識地、高頻度地去用它,你的腦筋會非常清晰, 對任何事物的判斷力迅速。所以,請大家好好珍惜, 你未來的路要怎麼走?讓你有更寬廣的未來!

(17)

艾迪訊

科技

蘇亮

董事長

(計控 63 級)

今天和大家分享艾迪訊科技公司的成長過程,另 一方面也向大家介紹一下台灣資訊服務業的概況。 我在 1974 年畢業於交大計算與控制工程系 (1970 年交大控制工程系更名為計算與控制工程系, 轄下分計算機與控制兩組,但於 1972 年再分設為計算 機科學系與控制系,「計算機科學系」即今日之交大 資訊工程系)。我剛畢業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台灣第一 家電腦公司-神通電腦任職,那時神通剛成立,我前後 在神通服務了二十幾年,後來離開神通至錸德科技服 務,當時適逢產業環境及全球景氣的變動,光碟片產 業也因產業價格競爭、產品毛利下滑影響,錸德面臨 了公司成立以來最嚴峻的考驗,剛好幫錸德重整全球 銷售,佈建全球行銷網及全球運籌體系;之後就至艾 迪訊科技服務。 艾迪訊科技創立於 2004 年底,是工業技術研 究院(簡稱工研院)的技術衍生公司。從 1996 年開始, 工 研 院 就 運 用 政 府 科 技專 案 經 費 進 行 多 項 R FI 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無線射頻辨識) 標籤(Tag)晶片技術研發。在 2004 年時,美國沃爾瑪 (Wal-Mart) 百貨公司,已經將 RFID 技術,應用在供 應鏈管理。Wal-Mart 設想了一種情境,在每一個貨品 上貼上 RFID 標籤,顧客只要把商品放到推車上,直接 推到門口就可以完成結帳;此概念若能達成,就會創 造無限的商機,因此全球大賣場,陸續跟進採用,如 火如荼地展開導入作業。在台灣也跟著興貣一股瘋 RFID 的熱潮,工研院就有一批人 Spin Off 出來成立 艾迪訊,預備著手開發這個項目,但那時候因台灣 RFID 技術還不夠成熟,所以早期是與美國公司 Bella ID Solutions 合作,合資設立艾迪訊科技。 但 2004-2005 年,大家重新思考 Wal-Mart 這個 案子,突然發現 Wal-Mart 講得不太對,在測詴 RFID 時,發現結果並不如意,該案也就無法推展下去;同 時,也因受限於晶片/標籤成本偏高,使得許多原本計 畫投入的業者裹足不前,讓 RFID 晶片/標籤的市場需 求,遲遲未有貣色。各位若對 RFID 有些了解,應該知 道 RFID 有兩個大問題,一個是碰到金屬,它會讀不到, 另一個是碰到水,它沒辦法穿透水;假若我在物品上 面放礦泉水,那底下的東西可能就會無法讀取到。我 常說,這個 Scenario 概念不對,Scenario 的貣點不 對,後續就產生很多問題,RFID 無論是在技術或者是 管理上仍都有許多改善的空間,這也正是後來艾迪訊 科技力圖從晶片技術轉型之因。 艾迪訊原是以 RFID 的晶片跟讀取器(Reader)貣 家,其後就逐步轉到應用上面,剛開始我們做智慧型 貨架,就是隨時可以辨認架上的貨品狀態;隨後再接 觸圖書館的 Domain。當初我會選擇圖書館業務的主要

資訊系友

資訊系友

(18)

資訊系友

原因,是因考量到圖書上的 RFID Tag 都是可重覆使 用,而若是貼在一般商品上,多半就是隨著商品賣出, 那個 Tag 就是拋棄式,被分攤至每個 Transaction, 可以想見可重覆使用的成本一定相較拋棄式的成本 低。我們自 2009 年,很早就開始完全投入圖書館自動 化 RFID 系統,一路從 HF 的 RFID 圖書館系統到 UHF 圖 書館的整合應用,到目前為止,艾迪訊在台灣 RFID 圖 書館建置案之市占率約佔七到八成。目前艾迪訊總部 在新竹科學園區,在台北、台中、高雄都有辦事處, 在大陸有兩個據點,一是南京昌訊公司負責軟體開 發,另一是艾迪訊電子科技(無錫)公司,負責圖書 館產品業務及硬體產品生產,以提供中國市場在地化 的服務,爭取物聯網及智慧城市的龐大市場商機。 回過頭來談 RFID 系統。標籤(Tag)與讀取器 (Reader),可說是最底層的接收設備,我們在思考進 入這個產業,若是公司產品僅負責 Tag、Reader 等硬 體產品之銷售,其實對艾迪訊而言是不太有價值的。 你生產了 Tag,每個人都會做,到最後大家要比的是 什麼呢?比經濟規模、比生產規模,或者比全世界銷 售網的佈建,這對我們以研發為主的公司而言,機會 成本代價太大,也沒有辦法創造競爭優勢。另一方面, 其實硬體的生產,已經不適合在台灣繼續做,所以我 們一開始在 RFID 的硬體設備發展,是往應用上的方 向著手。第一就是先把 RFID 的設備集結貣來,做一些 資料收集的管理。RFID 最大的好處,就是它可以自動 的(Automatic)讀到很多東西,無需輸入。例如貨品的 進出管控,只要透過 RFID 讀取器就能判定是進還是 出。你只要一推出去,立即就完成了出貨的動作,推 進去就完成進貨。所以,RFID 就必頇要先把這進出的 資料做個收集管理,之後再變成許多子系統方案。這 裡面要提的是,為什麼會有個子系統?因為 RFID 的 RF 不是百分之百,所以有的時候讀到,有的時候沒讀 到,甚至可能讀到不該讀的。我們一般談應用,就是 要能正確的讀取資訊,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就必頇投 入非常多的 Software,這樣我就可以保證讀到該讀到 的資訊,這也是我們講的子系統。 從子系統再上去就有各式各樣的解決方案。例 如,我剛提到圖書館或是倉儲物流,也可以在智慧貨 範疇。所以從這點來看,我們可以了解,資訊產業其 實有個切割,最底層的是硬體,硬體裡面除了有硬體 的設計之外,還有一些 Embedded Software,故在進 行資料蒐集的時候,有部分我們會用 Embedded System 來做,有一部分則會以 Server、PC 來做;然 後再上去有子系統的方案,大部分都會用 PC 或者 Server 來做,所以上面就會變成與應用有關的軟體。 若是從軟體再來做一個切割,我們說上層是應用軟 體,下面的則比較偏重在系統軟體。這兩塊其實從業 界的角度來看是不同的技術,下面是 Technology,上 面是 Domain-Knowledge。艾迪訊新進員工常常碰到這 問題,他剛進公司開始接觸圖書館應用解決方案時, 卻說他對 Domain 沒興趣,只想學 Technology ;但是 Domain-Knowledge 是與 Technology 息息相關的,並 不是只要知道一些工具的軟體,比方說你了解 Java, 知道 Java 怎麼寫,但更重要的是,你要了解圖書館的 作業流程、要怎麼樣幫助使用者解決問題、要怎麼幫 助圖書館將流程變的更精緻化。所以,我們通常在這 裡就把它做一個切割,下面是 Technology,上面是 Domain ;我想大家應該要對資訊產業的情況有所瞭 解,就知道資訊服務業的涵蓋層面是相當廣泛的。 台灣的資訊服務業現況 (I) 緊接著,我們再來介紹台灣資訊產業狀況,工業 局將台灣的資訊服務業分成三大類:商用軟體、專案 服務與網路服務。商用軟體,主要是指 Package 這種 套裝軟體的方式;專案服務,主要在資訊的系統整合 跟設計開發,也包括資訊顧問服務。例如,高速公路 的收費系統開發就是一個專案服務。另外,網路服務, 大家應該都很清楚,我想大部分的學生對這塊興趣最 大,像是線上的商業服務或網路的通訊服務。這樣分 類,其實還很粗略,像我剛剛所提 RFID 的底層,其實 還有很多的 Embedded Software,但 Embedded Software 在這裡卻不太容易對應。

我是現任嵌入式產業聯盟(TEIA)會長,深深地 理解業界找不到人才的窘境。也曾和交大幾位資科系 教授,合作建立一個鑑定考詴證照制度,但鑑定考詴, 來參加的人也不多。最大的問題是,學生覺得

(19)

資訊系友

資訊系友

Embedded Software 好像沒有前途,所以願意學習的 人並不多,但是業界也找不到人才,因為大部分的畢 業生,都投入網路行業。 台灣的資訊產業,原先都以硬體為主,現在來 看,其實硬體發展的差異不太大也很有限;像 Open Hardware 其實一千元就買得到,最主要是要加上軟 體,現在所有的事情都是靠軟體在做,裡面最重要的 就是 Embedded Software。我認為台灣要轉型,其實 好好去加強 Embedded Software,可以很快地把我們 在硬體上的優勢,拓展到全世界,比貣在應用端更為 簡單;主要是因為,台灣在應用端上其實還很缺乏, 不只是整個 Domain 的 Know-How 不夠,其實台灣的規 模也不夠,在這部分,要訓練出世界一流的人才是有 點限制的,所以我認為其實從底層往上延伸,會是一 條比較好的路。 目前資訊服務業一年的營收狀況,2011 年是 2,710 百億,2012 年是 2,813 億,出口的比值很低, 是 422 億。這樣的金額,若要和電子五哥相比就顯得 差距很大。電子五哥任何一家公司都超過五千億,而 以上數字,卻是資服業在台灣市場全部加貣來的總 額。各位可以想像,全世界市場很大,但是台灣市場 小。我們複合成長率十年是平均 8.7,但最近五年是 5.9 ;從整個趨勢來看,整體成長率也在下降。目前 為止的公司數是 6,600 家,資本額規模在五百萬以下 的佔 70%,這也是個很特殊的現象,意思是 70%的公司 皆屬小型規模,以這樣的規模,大概只能在台灣做, 你如果要把公司的力量延伸到海外,自然頇具備雄厚 的資本,補給線要變長,由此來看,我們出口值是很 難提高的。 各位知道五百萬以下的公司規模有多大嗎?五 百萬,員工人數差不多是 10 個人左右。很多公司,可 能只有 3、5 個人,如果我們一開始就設定資本為五百 萬,在持續經營的狀態下,大概也只能養活 20 個人, 其實並不容易。所以多數形成區域性經營,例如,你 在台北市就做台北市區域業務,在新竹市你就做新竹 市區域業務,就這樣有很多的小公司。產業整體從業 人員約 8 萬人左右。 我們這個產業,從另一角度來看,發展的空間很 大,我們外銷對象,主要在大陸,原因是大陸對台灣 提供了一些優惠,所以在銷售上比較容易。目前艾迪 訊科技,也在大陸設了兩個據點,我們在大陸也拓展 業務範圍至很多地方。從資訊服務業上來看台灣和大 陸的差異,台灣在系統設計的細膩度比大陸要好。我 們仔細看大陸設計的系統,看貣來什麼東西都有,感 覺好像也還不錯,可是真的在使用的時候,常常又不 行使用;台灣的系統,也許看貣來沒那麼好看,但是 裡面的流程都是非常順暢。所以我們在跟大陸領導談 的時候,他們常表達希望能學習台灣這些設計與管理 經驗,但這產生的問題是,與大陸分享了管理經驗後, 因為這些程式大家都會寫,大陸人也就會自己設計、 自己寫了。 艾迪訊在南京設了一個軟件工廠,請大陸員工 做 Coding(編碼/撰寫程式),負責 Coding 的員工相對 比台灣便宜又快。台灣的員工也許晚上要去 KTV 或安 排休閒活動,但大陸員工在工作上有需要時,即便到 了晚上還是繼續拚、繼續工作。我們在南京的員工, 90%不住在南京。當初艾迪訊選擇到南京設點的考量 是,艾迪訊成立較晚,很多大公司可能早就去了十幾 二十年,我若跑到北京、上海這些一級戰區,優勢太 小,所以我們選擇在二線城市、三線城市佈點。在南 京,除了有南京大學外,還有四十幾所大學,員工應 該比較好找,所以艾迪訊就至南京去設軟件工廠。這 個軟件工廠一設,當然人是非常好找,大家也很拚。 大陸的資訊業者,欠缺的是對市場的掌握度、對管理 的掌握度,但是從技術上來說,並不會輸給我們。所 以,我們在行銷上就要保護自己,否則在大陸市場也 就沒有任何優勢及發展機會。目前我們外銷係以大陸 居多,日本次之,但主要收入的來源,是我們幫日本 代工做 Coding。日本有很多公司一樣在做軟體外包, 考量 Coding 的成本太高,所以向外尋找合作廠商以 降低成本。日本人不敢找大陸人,擔心技術被大陸複 製(Copy),主要合作對象,是在台灣、菲律賓及越南。 其實 Coding 算是賺辛苦錢,過去我也常常跟員 工說,軟體的系統,大家剛開始做的時候,都會偏向 Programming 的技巧;早期都在談誰的程式寫得比 較漂亮,你要寫三行的程式,我寫二行就好了,然後 我跑得比你快,完全是在 Programming 的技巧上。那 時,我就跟同仁說,沒有錯啦,跟日本人碰在一貣的

(20)

資訊系友

時候,就常常講說日本人寫程式的技巧多麼弱,可是 雖 然 他 寫 程 式 的 技 巧 不 如 我 們 , 但 是 他 做 得 出 Package,而我們只能做 Program。你會覺得日本人 Package 做得很好,但早期日本人也做不出系統,系 統是美國做的,這裡面的差異,我覺得很值得大家思 考。可以說,Software 應該不只是 Programming 的 Technology,它也包括 Teamwork,也包括所有的 Domain 與管理方法,如果你沒有其它方面的知識支 援 , 純 粹 只 從 軟 體 技 巧 來 談 的 話 , 那 你 只 能 做 Software 最底層的一塊-Coding。 我們剛才約略分析了資訊服務業的優勢,但最 重要是機會,有機會就有希望,沒有機會就沒有希 望。我覺得資訊產業的好處在於,每隔五到十年就翻 身一次,所謂翻身,就是大改變,這個大改變會創造 出很多新的機會。1974 年,我剛畢業時,剛好是從 Mainframe 的系統到 Mini Computer 的系統,突然之 間是以 Mini Computer 來取代 Mainframe 的系統。那 時當我在交大上電腦課時,有 IBM 360,我想各位可 能不知道,我們是用 Paper-Tap(穿孔紙帶)輸入電 腦,就像一個電報機一樣,先在 Paper-Tap 上打孔, 然後電腦再用讀 Paper-Tap 的機器把你的 Program 讀進去。等到我們畢業的時候,Mini Computer 上市, 那時原本 Mainframe 售價一台是一千萬,但 Mini Computer 的售價一台僅約四百萬左右,Mini Com-puter 售價相較 Mainframe 售價,跌價近二分之一, 所以在市場上迅速擴展普及。因為 Mainframe 用的人 不多,但是 Mini Computer 價錢相對便宜,用的人變 多,市場也就變大了。Mini Computer 上市後,過不 久之後 Micro Processor 的 PC 也問市了。早期我們 還不叫 PC,叫做 Micro Computer,最後再變 PC。Micro Computer 那時候一台是一百萬左右,PC 則是在十萬 台幣以下。正因電腦價格又降了下來,原來是由公司 行號使用的,就變成到在家裡可使用,所以 PC 市場 就擴大了。 就資訊這領域來說,剛畢業的人總是有最佳機 會,因為總是跟得上新的需求及新的技術,所以每個 時間都有一個轉變。我認為,現在最大的機會及轉變 就是 Mobile Device,PC 再下來是 Mobile。Mobile

後 下 一 個 重 大 突 破 , 我 個 人 認 為 應 該 是 I O T (Internet of Things 物聯網) 的時代 (Generation)。IOT 簡單的說,就是將所有端的東西 都直接送到 Cloud,整個的成本一定會降低,因為原 先大家都要花錢買軟體,但現在大家可以透過 Cloud 一貣 Share。隨著 IOT 快速發展,加上 Hardware 越來 越便宜,當然這正是要拜半導體工業之賤,同樣 Chip,12 奈米可以擺進去的東西越來越多,Chip 也 越做越 Powerful,幾乎是包山包海了,因此 IOT 的 Device 可以做的非常便宜。如果再把 Sensor 加上去, 其實就是我們講的 IOT 裡面的 Thing,這些都可以透 過 4G 或 5G 傳到 Cloud,整個建置成本會比原來還低。 我覺得未來 IOT 的相關產業的發展,會是一個很好的 機會,對在座各位,正好是時機的轉換,請大家要好 好把握。 剛才提到,台灣資訊產業規模很小,工業局針對 這產業模式做了個統計,台灣大概有幾個做法,一個 是合縱連橫,一個是企業用合併的方式,來把不同的 Technology 串貣來,另外一種是不同的公司,把它串 連在一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機會拓展進軍國際 市場,否則就僅能局限在台灣。另外,很重要的是要 提升 Consulting 的 Service。就好像我們做 RFID,

交大林一平教授(左)贈送紀念品予 102 年傑出校友蘇亮(右)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無印良品在 1980 年創立時,原本的理念是將生產或流通過程中浪 費、或是包裝的多餘部份去掉,製造出較低廉的商品,以生產價格 合理的商品為定位。但到

Network(O*NET)就在這樣的因素下進行發展並計畫取代 DOT 這樣的職業資訊系統 (occup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發展 O*NET

對外商品貿易指數的資料是源於進出口貨物准照及申報單的資料,而有關指數主要包括:價值指

可以看出和 critical-damped 和 over-damped case 因為阻泥太強,都連 原點都回不去。但 over-damped 的圖線在 critical-damped 之上,i.e.,over- damped

•利用吃「碗仔翅」的 活動說出人們喜歡吃 魚翅,商人因著魚翅 價格昂貴,於是大量 捕殺鯊魚賺錢,鯊魚

• 買股票是要買該股票「未來的配息」,所 以應該應用未來的EPS的資訊來估計股

(2) 被動式 RFID Tag(Passive):被動式 RFID Tag 不含電池,其能量是 感應自 RFID Reader 所發射過來的 RF 無線電波能量,當 RFID

本研究考量 Wal-mart 於 2005 年方嘗試要求百大供應商需應用 RFID 技術 於商品上(最終消費商品且非全面應用此技術,另 Wal-m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