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北醫人第7期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北醫人第7期"

Copied!
5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北醫學大學經營大陸寧波李惠利東部醫院

第24 屆醫療奉獻獎

趙文崇

光田醫院總院長

王乃弘

香港校友會會長

李偉庭

名譽教授

顏焜熒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 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盧美秀

柏仁醫院院長

陳尚仁

2 發行人語 3 封面專題 經營寧波李惠利東部醫院 7 北醫聚焦 口腔醫學院院長蔡恒惠 北醫附醫院長陳瑞杰 萬芳醫院院長連吉時 雙和醫院院長李飛鵬 大陸地區校友會成立 17 北醫典範 醫療奉獻獎趙文崇院長 光田醫院總院長王乃弘 名譽教授顏焜熒 香港校友會會長李偉庭 名譽教授盧美秀 柏仁醫院院長陳尚仁 33 北醫亮點 醫工學院 管理學院 癌症探秘新書發表 39 北醫榮耀 一校三院榮譽事蹟 41 校友動態 國內外校友動態 45 進修推廣處課程 46 生活新知 臺北好文藝 2016 / JAN.

7

(2)

990 850 850 700 1280 POLO T-Shirt T POLO ( ) TMU

2,000

02-2736-1661#2651 16K

9

20,000

35K

95

10,000

http://www.tmushop.org

(3)

TMU Alumni 發行人語

封面小故事: 秀逸圓潤的「北醫人」 三字為閻雲校長所題

喜迎 2016

教育內涵更趨多元與國際化

揮別充實的2015 年,歡喜迎接 2016 年的來臨,衷心祝福各位北醫人,闔府平安,事事順心 如意。盼望校友能對母校校務發展提供寶貴的興革意見,同時,我也藉此機會向各位校友報告母 校近來的校務發展。 2015 年,北醫大慶賀創校 55 週年,訂定「傳承創新,邁向頂尖」為發展主軸,8 月成立「大 數據研究中心」,針對大數據資料的收集、儲存、分析、軟體應用、解決方案等提供產學合作研 發能量;成立「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進行系統性文獻回顧,發展實證研究的應用。12 月成立 「校務研究辦公室」(IR),建置校務研究資訊平台,發展提供各級決策者參考的各項分析模組。 國際合作姊妹盟校達140 所。 繼醫學院、口腔醫學院、護理學院、藥學院、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醫學科技學院及人文暨 社會科學院等七學院外,2015 年八月,本校正式成立「醫學工程學院」與「管理學院」。「營養 學院」也在籌設當中,可望於2016 年成立,屆時母校將成為十大學院的醫學大學,教育內涵更趨 多元與國際化。同時與天下文化合作,每年出版三本書,共同推廣醫學人文教育,3 月出版《給 未來醫生的六堂人文課》探討藝術人文,5 月出版《走,不一樣的路》分享北醫校友的生命故事, 9 月出版《癌症探祕》探究癌症之謎。 本期北醫人我們報導臺北醫學大學經營大陸寧波李惠利東部醫院,擴大北醫版圖,訪問「不 老夢想」的實踐者-光田醫院總院長王乃弘(醫1),推動北醫成立台灣第一所「生藥學研究所」 的顏焜熒教授,為北醫護理系及台灣護理界開創新局的盧美秀教授,醫療奉獻獎得主趙文崇院長 (醫12)、口腔醫學院蔡恒惠院長,附醫陳瑞杰院長(醫 16)、萬芳連吉時院長(醫 15)、雙 和李飛鵬院長(醫15)、香港校友會長李偉庭(牙 8),以及成功創立一所人文關懷婦產科醫院 的陳尚仁院長(醫29)。這些北醫典範與標竿人物,就像北醫人的明燈,引領我們持續向前。 回顧2015 年校務工作,北醫一校五院(附設醫院、萬芳醫院、雙和醫院、台北癌症中心與 台北醫學大學寧波醫療中心)在董事會、全體師生同仁及校友的大力支持下,教學、研發、產學 合作、新藥開發等各領域都有具體的成果,三家附屬醫院穩定成長,母校聲譽也獲得國際社會各 界正面肯定。我們要持續保持成果與更加努力,請各位北醫人與母校共同攜手,開創北醫大更美 好的明天。我個人謹代表北醫這個大家庭,祝福各位校友新春愉快,事業成功。 臺北醫學大學校長 謹誌2016/1

(4)

中國大陸即將在2016 年 1 月 1 日啟動十三五計畫,醫 療改革是最核心的重點工程,若能順利推動,大陸將 脫胎換骨,反之則可能帶來重大災難。十三五計畫, 不僅是大陸的挑戰,也是台灣的契機,我們不能置身 事外。 浙江寧波,無疑是這場世紀變革的發靭地,因為寧波 市醫療中心李惠利東部醫院委外經營案既是十二五計 畫所拍板定案,也將會是十三五計畫的樣板。

北醫大前進大陸

開啟兩岸互利新局面

寧波市政府與臺北醫學大學合作,委託北醫經營的寧 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東部醫院已於2015 年 12 月 19 日 正式開幕,在來往台北與寧波的路上,我一直在思索 大陸的布局,北醫的定位,台灣跟大陸之間醫療生技 產業的同與異,以及彼此的互補性。 北醫大這次前進大陸,絕非突發奇想。早在多年前, 北醫大成功輔導浙江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評鑑成為大陸 第一家通過JCI 國際認證的醫院後,聲名大噪。從那 以後,北醫大所接觸、往來、輔導及評估的大陸醫院, 不下數百家。我們在北醫大校園及三家附屬醫院中, 接待及教育訓練內地來的醫療單位同仁,也已近萬人。 如此成果,才有兩年多前接受寧波市政府衛生和計畫 生育委員會(衛計委)邀請,評估經營寧波李惠利東 部醫院的機會。今天我們會經營管理這家大型公立醫 院,主要評估有二,第一,寧波市各級領導都非常有

封面專題

臺北醫學大學經營大陸寧波

李惠利東部醫院 擴大北醫版圖

文/ 臺北醫學大學校長 閻雲

(5)

1. 臺北醫學大學寧波醫療中心李惠利東部醫院。 2. 12 月 19 日開幕當天,學校長官至李惠利東部醫院參加開幕式 並合影。 3. 臺北醫學大學校長閻雲於李惠利東部醫院開幕典禮中致詞。 4. 臺北醫學大學寧波醫療中心執行院長許南榮於開幕典禮中簡 介李惠利東部醫院。 效率,視野也宏觀;第二,寧波對於接納外來人事物 的衝擊,採取較客觀的態度,這使得近兩年多來雙方 溝通極為順利,鮮少碰到阻礙,容易達成共識。

秉持公益事業、教育單位理念

北醫大貢獻所長

無可諱言,北醫大這些年來的努力及進步,也在這次 兩岸首度合作辦醫上扮演重要角色。北醫大向來秉持 公益事業、教育單位的理念及態度經營醫院,不涉及 太多的金錢需求與利益導向,只注重如何讓有志的同 學與專業人士,有地方可發揮所學。 我常感嘆,我們的教育培養不少優質人才,卻缺乏可 讓他們盡情發揮的地方,不少年輕老師只好到大陸及 東南亞等大專院校擔任教職,今天如果連我們的醫師 也走上這條路,真是情何以堪。 這樣的人才流動,全是供需失衡造成。當我們辛苦培 養的優質醫師人員沒有適當發展的機會,而大陸又將 啟動十三五計畫,並把醫療改革列為首要任務,這當 然對我們的優質人才造成吸引力。我們如何不讓台灣 人才流失,又能共創兩岸雙贏局面,已成為現階段要 認真思考的課題。 台灣的醫療改革,其實相當成功。今天看到大陸種種 怪現象,三十年前在台灣都一一發生過,比如醫藥掛 勾,以藥養醫,兩岸都一樣。如今,台灣醫療體系完 備,唯一缺點就是財務沒有適當分配,這也要怪許多 人民只知享受而不願付出。事實上,看大病或到大醫 院就醫,就應該多付點錢,但哪怕只是多付一點,老 百姓也不願意。 反觀今天的中國大陸,最缺乏的就是分級制度。大量 的病患湧向最高等級的三甲醫院,使得醫院門庭若市, 擁擠不堪,成為大陸醫藥改革中,最重要也最難克服 的一環。

(6)

台灣醫改成功經驗

協助大陸醫療制度轉型

在中國大陸,三甲醫院大約有兩千多家,其他的三乙、 二甲醫院有六千多家,總共八千多家,全是公立醫院, 而這也是大陸的契機,因為內部改革遠比和所有老百 姓打交道容易得多。大陸只要讓三甲醫院成為轉診醫 院,其他三乙、二甲醫院作為慢性病醫院,再用市場 機制分開,就可快速形成兩個層級。 其中最艱難的,莫過於三級轉診中最基層的醫師,一 定要想辦法讓他們和執業地點脫鉤,進而多點執業, 這些醫師就可以從三甲醫院下到地區、地方去執業。 一旦醫師可流動執業,加上又有國家規範及三甲醫院 的支持,五年之內,就可建立第三層的地方醫院及診 所,強化醫療網絡。 這些公立醫院的醫師都是公務員,薪資福利雖佳,不 同科別的收入差距卻很大。中國政府的挑戰是,如何 在薪資公平化過程中,也把醫師職位合理化,讓每位 醫師有一定的自由度,可在允許區域內執業。而這一 切的根本,在於讓公立醫院醫師和公務員脫鉤。

大陸醫學教育

仍有進步空間

另一個重點,就是醫學教育。中國大陸的醫學教育不 是不好,而是醫學教育只到大學畢業為止,在臨床教 育上有極為嚴重的落差。在台灣習以為常的實習醫師、 住院醫師及總住院醫師制度,在中國基本上是不存在 的。他們把住院醫師當成碩士班學生,但讀兩年碩士 不表示他會開刀,會開刀的不見得就是碩士。 更糟的是,中國大陸醫院管理階層絕大多數學者出身, 少有臨床經驗,決策常讓臨床醫師啼笑皆非。如果再 不劃清學術研究與臨床教育的分野,十三五計畫全面 啟動後,一些怪現象就會陸續浮現,比如缺乏訓練的 醫生到了縣城裡大紅大紫,變成名醫,真正的名醫下 鄉卻乏人問津,導致醫療體系崩壞。 臨床醫學教育在中國大陸不受重視,基本上是屬於一 種放任制,醫學生畢業後完全沒有接受訓練,就直接 進入職場,運氣好的會碰到一個好師傅,運氣不好的, 就一輩子沒落,難怪大家都要送禮去找一個好師傅。

管控進場資金

維護醫院公益性質

除了醫事人才培育,入場資金的管控也至關重要。今 天大陸醫療體系開放了,各路人馬各顯神通,急於入

(7)

主八千多家公立醫院,但這些公立醫院背景各有不同, 有事業體建立的,比如石油,鐵道,鐵礦都有各自的醫 院,也有的屬於政府,像人民醫院,也有軍方的,也 有大學的,五花八門,體質不同,管理系統不同,素 質更是參差不齊,若全面開放而未加規範,前景堪虞。 對這些投資者來說,很多純粹只為獲利,希望能夠掠 奪五百家甚至上千家醫院,納入他的企業版圖,接著 透過各種手段收買官員或無知的院長們,等收購醫院 後,再以合作案矇混過關,上市上櫃,並用資本市場 機制營運這家醫院,營運得好,繼續做,營運得不好, 就拋售,再如禿鷹般,繼續尋找下一個獵物。 在十三五如此重大的醫療改革過程中,開放社會資金 進入雖是不得不的選擇, 卻要有相對嚴格的管控機制 才行,比如不讓投資者短期內脫手,而以較長遠的投 資為訴求,否則將會造成大災難。

台灣優質醫療

兩岸和平最佳利器

值得驕傲的是,台灣的醫療水準很高,許多私人醫院 都極為優秀,可提供中國大陸參考。在台灣,醫院純 營利的空間不大,因為醫院帶有公益服務性質,成本 難免墊高,進而讓資本市場進入醫療產業時,變得比 較溫和,也可控制。但在中國大陸,許多官員還不覺 得醫院有公益服務性質,常把醫院當成招商的商品, 完全不了解它背後公共服務的責任,如果放任發展, 將會非常危險。 因 此 就 人 才 面、 資 金 面 及 制 度 面 來 看, 中 國 大 陸 十三五計畫所面臨的挑戰是非常嚴峻的,可是一旦醫 療改革成功,中國將會進入另外一個體制,邁向小康 社會,甚至更上層樓。 在這個關鍵時刻,台灣恭逢其盛,政府應掌握此一難 得契機,集中我們的人才與力量和對岸交流。台灣的 醫療有國際品牌力,若再加上優質的醫療管理,我們 絕對可以不經過市場操作,直接以公益服務、高水準 管理系統以及品牌形象,前進大陸,並獲得尊敬。 21 世紀的今天,醫療已經成為最佳的外交利器,在非 洲大陸的史瓦濟蘭、聖多美普林西比如此,在中國大 陸亦復如是,我相信醫療將會是奠定兩岸和平,中華 民族共存共榮的一座橋樑。 5. 李惠利東部醫院院區。 6. 臺北醫學大學校長閻雲與臺北醫學大學寧波醫療中心同仁 合影。 7. 開幕式當天,同時舉行臺北醫學大學寧波醫療中心人才培養基 金開幕儀式,此基金將用於培養、獎勵李惠利東部醫院臨床或 轉譯研發人才。 8. 李惠利東部醫院引進刷卡報到系統,在大陸醫療院所屬領先 創舉。 9. 李惠利東部醫院的義工耐心向病患說明,在義工稀少的大陸醫 院中,增添溫暖人文氣息。 10. 開幕典禮當天李惠利東部醫院同時舉行義診,由臺灣及大陸 醫師聯診,圖為民眾詢問義診相關事宜。

(8)

蔡恒惠院長為日本僑生,父親接受日本牙科教育,一 度在台北開設牙醫診所,直至蔡院長國小四年級時, 才舉家遷日生活,在父母親的影響之下,蔡恒惠院長 有兩名哥哥在日本就讀醫學系,自己和妹妹則承接父 親衣缽,成為牙醫。

整合資源

強化優勢

臺北醫學大學的口腔醫學院有全國最完整的口腔醫學 教育體制,有牙醫學系、牙體技術學系和口腔衛生學 系,另外加上附設醫院、萬芳醫院與雙和醫院等臨床 資源,再再增強本校口腔醫學的競爭優勢,蔡恒惠院 長認為,全面檢視並視時代所需隨時調整課程內涵與 教學品質,讓整體教育方向更符合時代脈動,為培育 具競爭力的口腔醫療專業人才的關鍵因素之一。「以 高齡化社會為例,醫療端的準備程度、實際上的因應 對 策 等 等, 都 是 面 臨 在 即 的 問 題, 遇 到 再 想 就 來 不 及了」。 隨著競爭日益激烈,許多牙醫師憂心,每年都有數百 人畢業,牙醫師越來越多,診所也一家接著一家開, 未來生存不易,但蔡恒惠院長認為,高齡化的社會正 是一個重要變革契機;蔡院長無時無刻不關注國內外 口腔衛生教育現況及發展,口腔醫學院2015 年暑假才 邀請日籍老師來台分享日本口腔衛生教育在面臨高齡 化社會所做的改變及規劃方向,「年輕人也會老,20 年後的牙醫師可能周遭有3 分之 1 都是年長者,今天 為一名40 歲的民眾植牙,也要讓他了解為什麼今天牙 齒留不住了?如何做才能預防類似問題再發生,否則, 同一人到了60 歲,還是有很高的機率再面臨植牙等問 題,但身體卻可能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屆時要 處理牙齒難度及風險高出許多,是所有牙醫師不得不 面對的現實。」

借鏡他山之石

發展完整的口腔醫學系統

「台灣應該慢慢建立口腔衛生師制度。」蔡院長指出, 牙醫師與口腔衛生師應相輔相成,不僅解決患者遇到 的問題,也應該為民眾的口腔衛生把關,美國口衛師 制度已有逾百年歷史,日本實施口衛師的制度也有數

口腔醫學院院長蔡恒惠:

持續精進,以萬全準備迎向時代挑戰

/ 張馨方

北醫聚焦

2015 年 8 月上任的口腔醫學院院長蔡恒

惠,

2004 年任教於北醫口腔衛生學系,

並於

2010 年接掌口腔衛生學系主任,期

間曾應雙和醫院之邀,擔任國內首創的

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中心主任一職,為

各種障別提供專業的口腔照護。多年來

的教職與臨床經驗,讓蔡恒惠深感時代

變遷之快速,「我們的學習內容必須符

合時代需求,甚至走在更前端,才能迅

速因應眼前的高齡化社會挑戰。」

(9)

十年,蔡恒惠院長認為,台灣可以從美日等國的成功 經驗中汲取所需要的養分,進而轉化,讓國內口腔衛 生制度更完備,「未來,一個完整的醫療團隊也應納 入口腔衛生領域進行綜合評估」。 「年輕時多看、多體驗是非常好的。」蔡院長分享求 學經驗指出,當年回台就讀中山醫學大學的牙醫學系, 畢業後赴東京深造,原本也不是以兒童牙科為第一志 願,但進入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研讀小兒齒科學之後, 反而打開另一扇窗,並改變她對兒童牙科領域的看法; 為了讓自己的臨床更扎實,不與現實脫勾,蔡院長取 得博士學位後,與胞妹在日本開業看診3 年後回台擔 任教職,並先後於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彰化基督 教醫院乃至於目前的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牙科 擔任專任主治醫師,豐富而多元的人生體驗亦讓她深 信,只要有心學習鑽研,每一科都可以有很好的發展 方向。 蔡恒惠院長評北醫的學生們個個積極又活潑,上課充 滿熱忱,吸收迅速,而為了讓學生們有更好的學習環 境,口腔醫學院也在全面清查並改善口腔大樓的空間 配置與運用,蔡院長表示,目前規劃將二樓做為口衛 實習課的教室改裝成技工室,並重新調配系櫃的使用, 至於原本做為學生閱覽空間的地下室,也會重新整修、 規劃,讓整體動線及空間能做最有效率的運用,此外, 考量實驗室管控及學生的安全,公共區域也會裝設監 視器。 改善硬體環境的同時,蔡院長也在思考如何強化軟體 資源,尤其自明年起幾乎年年都有老師退休,招攬優 秀人才至北醫任教至為重要,「相較於其它醫學院, 北醫體系有一校三院的優勢」,因此蔡恒惠院長也著 手進行,與三家醫院相關單位一起集思廣益,希望設 計 一 套 可 以 吸 引 優 秀 醫 師 投 入 教 職 的 制 度 或 提 供 誘 因,「有好的條件才有助於吸引好的人才。」 蔡恒惠院長指出,北醫的口腔醫學院所培育出的人才 跨足牙醫、牙體與口腔衛生,正是一個優秀口腔醫療 團隊所需,「我們的老師及學生必須體認到,隨著時 代推進,醫病之間的關係也不再是過去的傳統模式, 牙醫師不僅要了解患者的需求,為患者解決問題,也 應找出問題根源,進而協助追蹤、改善,達到預防的 效果,要做到這些,則有賴於一個由牙醫師領導的健 全團隊。」北醫的口腔醫學院傾力落實全方位口腔醫 學教育,蔡恒惠說:「我希望北醫口腔醫學院培育的 牙醫師等人才,在民眾心中是個好品牌,並受到一輩 子的信賴。」 1. 透過實務教學強化學生實作技能,有助於提升學生就業競爭 力。圖為院長指導學生操作儀器設備。 2. 學院積極與國外學校簽署姊妹校合作備忘錄,提供學生拓展視 野、與世界接軌的機會。圖為牙醫學系學生每年赴海外姊妹校 見習前授旗典禮。 3. 美麗的口腔醫學大樓外觀。

(10)

附醫三價值:「以病家為尊,以同仁

為重,以北醫為榮」

新 思 維 意 指「 以 病 家 為 尊, 以 同 仁 為 重, 以 北 醫 為 榮」,這也是陳瑞杰上任後力推的三個核心價值,他 深信,唯有全體同仁努力落實核心價值,方能提升醫 院服務品質、達成醫院經營績效。 「以病家為尊」的「家」指家屬,陳瑞杰解釋,西方人 強調個人主義,家族觀念不興盛,但華人社會家族意 識強,重視親族關係,不單是核心家庭,整個家族都 很重要,因此,在台灣,醫師說明病情與治療方案的 對象不能僅限於當事病患,還必須擴及家屬,跟病人 說明只算講了一半。為此,附醫以往秉持「以病人為 中心」的服務理念,擴大為「以病家為中心」,醫師 說明醫療處置的對象定須包括病患及家屬,提供主動、 連貫性服務(Active & Consecutive Service, ACS),避 免家屬不了解狀況,造成不必要的糾紛。 陳瑞杰強調,「以病家為尊」不只能促進醫病關係和 諧,如果病患的疾病與基因有關,則可藉此提醒家族 成員罹患家族性遺傳性疾病的可能性;另外,若病患 的疾病肇因於生活環境與飲食習慣,也能提醒家庭成 員留意,以病家為中心,兼顧預防醫學及衛教。 「以同仁為重」意為讓各領域同仁在專業上獲得尊重、 有所成長,對同仁的關懷也要觸及生活層面,唯有自 信、專業、快樂、健康的同仁,才能做到「以病家為 尊」。陳瑞杰指出,北醫是教育機構,附醫是教學醫 院,教育的原則是有教無類,讓所有同仁具備應有的 能力,「不只能力好的人在工作上能勝任愉快,能力 不好的也能勝任愉快,這才叫『教』」。 「以北醫為榮」則是希望醫院全體同仁都能認知,北 醫、附醫為一共同體,也因為有學校強而有力的後盾, 醫院才能壯大發展,讓醫院同仁體認到學校、醫院的 持續茁壯,以身為北醫及附醫的一份子為榮。

堅守醫療品質

精準再精準

陳瑞杰曾任長庚紀念醫院林口醫學中心外傷重症中心 主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暨急症外傷中心 主任,急重症醫學是他擅長的領域之一,他說,搶救 生命分秒必爭,極短時間內要決定急救的措施與步驟, 因此所有的醫護人員都必須清楚了解搶救的每一個步 驟,否則很可能因為自身一個差錯,導致不可挽回的 結局,遺憾終生。 儘管如此,陳瑞杰強調,不能只重視SOP(標準作業 程序)的建置及實施,因為重視SOP 只有 80 分,他

北醫附醫院長陳瑞杰:

以病家為尊,建立和諧醫病關係

/ 邱淑宜

北醫聚焦

創建於

1976 年的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在歷任院長用心經營下,奠定良好基礎,

新 任 院 長 陳 瑞 杰 於

2015 年 01 月 01 日

走馬上任,期許以新思維為附醫注入新

動能。

(11)

以飛機比喻說,航空公司購置飛機後,飛機服勤過程 中通常只換機組人員,不更換飛機,醫療產業也是類 似的概念,醫院大成本投資開刀房、加護病房及高科 技醫療儀器,由醫護人員分時段輪值,尤其醫療行為 具有連續性,SOP 的功能即在維持工作交接後醫療的 連貫性及持續的高品質。 「 簡 單 」 是 陳 瑞 杰 的 工 作 哲 學 及 人 生 哲 學, 所 訂 的 SOP 也是「愈簡單愈好」,累積多年在第一線搶救急 重症患者的實戰經驗,陳瑞杰訂定的SOP 歷經不斷修 改、精簡再精簡,與時俱進;他重申,搶救急重症患 者是跟時間賽跑,每一秒都彌足珍貴,不必要的程序 不僅增加作業時間,也是浪費時間,另外,每個人領 悟力不同,SOP 務求精簡,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訓練 最多的人,搶救更多的生命。

追求「精準」醫療

把病看好

目前健保給付制度,造成醫院經營困難,陳瑞杰認為, 健保問題不單是醫院本身能夠解決,身為醫院院長, 他能做的是帶領醫護同仁,強化醫院體質,一旦遇到 風暴來襲,才有因應的能力。 位在醫療資源充沛的台北都會區,附醫規模不大,競 爭對手多又強,欲突圍而出,勢必要有新的定位,陳 瑞杰強調,附醫不能把自己視為一般的健保醫院,侷 限於健保給付的醫療,而是應放眼世界潮流,專注於 艱深的手術及新的醫療技術,精益求精,朝向「精準 醫療」發展。 陳瑞杰解釋,「精準醫療」是美國總統歐巴馬在2014 年提出的前瞻性醫學發展方向,「精」為精緻,「準」 是準確,台北市市民的人文素質及經濟狀況較高,適 合走精準醫療的路線,但醫療精準,除了醫師的訓練 與養成,醫療儀器與設備相對要提升,後續附醫將添 購最先進的醫療設備、充實醫護人力,強化整體實力。 陳瑞杰說,病人就醫是為了治病,治癒疾病當然是醫 院最重要的任務,因此,他對同仁的要求是「把病看 好」,至於成效如何證明,簡單來說就是「用腳投票」; 他解釋,當同仁願意把生病的親人送至附醫救治,而 不是台大跟榮總,附醫就成功了,而附醫環境整潔乾 淨,員工服務精神佳,加上持續提升的醫療品質,附 醫絕對是值得病患信任的醫院。 今年邁入40 歲的北醫附設醫院,在陳瑞杰院長帶領 下,將展現不同的新風貌。 1. 陳瑞杰院長就任交接照片。 2. 陳瑞杰院長護師節各樓層訪視。 3. 附醫牙科空間整建。 4. 附醫 Fun 心廚房落成。

(12)

萬芳醫院是台北市第一家公辦民營的市立醫院,市政 府興建完成後委託臺北醫學大學經營,在歷任院長用 心經營下,2004 年通過評鑑成為醫學中心,七年內從 地區醫院躍身成為醫學中心,足見醫院經營績效大受 肯定。

打造「五心級醫學中心」

走進萬芳醫院大廳,一眼就可看到牆上斗大的八個字 「品質是萬芳的尊嚴」,連吉時說,「優質醫療與追 求品質,是萬芳醫院對病人永遠的承諾」,他上任時 宣示打造萬芳醫院成為「五心級醫學中心」:院長用 心、同仁開心、長官放心、病人安心及家屬咁心。 連院長指出,萬芳醫院是大台北南區的醫療重鎮,每年 服務人次多達120 萬,但醫院硬體是區域醫院的格局, 在升格成為醫學中心後,隨著就醫人次不斷成長,醫院 空間不敷使用,他說:「19 年前初踏進萬芳醫院覺得 這裡很大,但現在覺得很小」萬芳醫院依山而建,週邊 並無增建空間,他接任院長後,延續前院長李飛鵬的空 間改造計畫,在現有空間內「乾坤大挪移」,最主要的 工程為將三樓手術室內的非手術空間移到其他樓層,擴 大手術室範圍,引進外科醫師人力,提升手術室效能。 萬芳醫院也不斷用心從小處提升服務品質,以縮短病 人等待時間,改善看診時段內院內的擁擠現象,比如 實驗診斷科配合醫學與科學的進步全面自動化,增設 全自動報到機,在「一般抽血」外,另增設「飯後血 糖」、「容器領取」,以及以80 歲以上長者為服務對 象的「愛心抽血」三個新項目,抽血動線與櫃檯也同 步升級,有效縮短抽血等待時間,大獲病人好評。

特色醫療

揚名國際

在醫療方面,連院長表示,萬芳躋身醫學中心後,各 科俱全,「人家有的我們都有,但我們要做得更好及 最具特色」,萬芳很幸運有醫師願意承擔治療過程極 耗心力的醫療項目,像淋巴血管外科許文憲醫師帶領 團隊治療象腿揚名國際,很多國外病人慕名而來;謝 茂 志 副 院 長 針 對 惡 性 腫 瘤 腹 膜 轉 移 的「 腹 腔 溫 熱 療 法」,持續精益求精,領先其它醫院,也是萬芳醫院 知名的特色醫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引進最新醫療儀器, 是 追 求 高 醫 療 品 質 的 法 門 之 一,2015 年萬芳醫院引 進最新型「雷斯亞(LENSAR)飛秒雷射白內障手術 儀」,讓年輕時曾施行近視雷射手術、中年後罹患白

北醫聚焦

萬芳醫院院長連吉時:

打造五心級醫學中心

/ 邱淑宜

2015 年 8 月上任的萬芳醫院第四任院長

連吉時,自萬芳醫院

1997 年開幕起就在

醫院服務,經歷內科部主任及學術副院

長,對醫院瞭若指掌的他,未來將帶領

萬芳醫院繼續大步向前行,「我們要讓

走進萬芳醫院的人,無論是醫院同仁還

是病人,都有幸福的感覺」。

(13)

內障的患者,在進行白內障手術植入工水晶體時,能 更準確測量度數,讓手術成果更精準更安全。 此外,「雙源雙能立體電腦斷層掃描儀」以低輻射劑 量施行胸部電腦斷層檢查,分析心臟冠狀動脈鈣化指 數及血管斑的產生,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精密儀器篩 檢,用來掃描檢測肺腫瘤、縱膈腔腫瘤等,精準度更 優於MRI(磁振造影)及 PET(正子斷層造影),對 有吸菸習慣、長期吸入二手煙或油煙者,是檢查早期 肺癌的最有效方法。 醫學中心除了有堅實新穎的醫療儀器與設備,更需要 充分的人力,有優質的醫護人員才能提供病人優質的 醫療服務。國內各醫療院所長期為護理人力短缺所苦, 而醫學中心的護病比為10 床,遠高於非醫學中心的 13 床至 14 床,萬芳醫院人力調度也相當吃緊,營造 良好的工作環境才能留人留心,2014 年北醫所屬的三 家醫院,除了主治醫師外的醫事人員,均調薪3%,也 有助於提振士氣。 連院長說,醫院除將進行護理人員宿舍改善工程,另 外,醫院每招進新一批 護理人員,院方就安排資深護 理師擔任的「輔導員」,帶領新人儘快熟悉工作流程 及融入工作環境,院方還為通過培訓的新人舉辦「成 年禮」。此外,醫院重視同仁的休閒活動,將圖書室 遷至行政大樓,重新規劃,提供院內同仁充滿書香的 閱讀環境,還不定時舉辦康樂活動,例如同逛永康街、 好電影包場,身為院長也報名參加與同仁同樂。

醫學中心評鑑

任重道遠

今年萬芳醫院將面臨升格為醫學中心後的第四次醫學 中心評鑑,連吉時表示,萬芳醫院身負教學、研究、 服務三大任務,教學方面有「教學研究卓越中心」培 育醫療人才,並將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相互結合,提 供病人全方位照顧;創新研究方面,萬芳已與國內外 數十家醫療院所簽訂建教合作計劃,進行學術交流與 研究及產學合作,大幅提升醫院的研究水準。 在醫療方面,萬芳在各項評鑑及認證中一向表現亮眼, 2013 年通過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評鑑,並取得癌症診 療品質A 級認證、CCPC-AMI(急性心肌梗塞照護) 認證、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推動醫院,今年則通過 第四次美國JCI 國際醫院評鑑,完全與國際醫療接軌。 連吉時最喜歡的休閒活動是騎重型機車,多年騎乘經 驗,他駕御重型機車輕鬆自如,同樣的,已在萬芳醫 院服務19 年的他,對如何帶領萬芳醫院更上一層樓, 亦是胸有成竹。 1. 萬芳醫院新進護理人員成年禮。 2. 萬芳醫院新規劃高挑寬敞的圖書館。 3. 萬芳醫院雙源雙能立體電腦斷層掃瞄儀。

(14)

走過雙和醫院蓽路藍縷之路

雙和醫院之於李飛鵬並不陌生,因為他正是2008 年雙 和醫院成立之初的第一任醫務副院長,他回憶,雙和 剛開院時,由於醫師人力不足,「我一週有六個門診, 兩天開刀,每兩天就值一次班」,雖然辛苦,但李飛 鵬身先士卒,希望儘量讓民眾知道雙和醫院的優良,衝 高醫療服務量,早日達到損益兩平。 而當年在全體醫護人員努力下,雙和醫院開院後經營績 效蒸蒸日上,門診量從一千人次、兩千人次、三千人 次……節節高升,他笑說,當時門診量每突破一千人 次,當時邱文達部長就召集大家切披薩慶祝。 李飛鵬在雙和醫院擔任副院長時,醫院只有第一醫療大 樓,2015 年 8 月重回雙和接任院長一職,第二醫療大 樓已經啟用年餘,第三醫療大樓也開始規劃興建,顯示 雙和醫院的成長,大幅且快速。而2015 年年底,雙和 醫院病床數由原先的1200 多床擴充至逾 1500 床,醫 院亟需新一批醫護生力軍,這是李飛鵬上任後面臨的 重大挑戰,管理經驗豐富的他,希望能不負長官所託, 順利招募足夠的醫事人員,讓新增的病床順利開張, 提高醫院服務動能。

醫院經營管理

因地制宜

先後擔任北醫所屬三家醫院院長,李飛鵬表示,每個醫 院所處的環境不同、面對的挑戰不同,營運方針必須因 地制宜,像北醫附設醫院位在台北都會精華區,必須大 力發展自費智慧項目;萬芳醫院空間少病患多,必須想 盡辦法「把空間擠出來」,在有限空間內達成醫學中心 的格局與品質;雙和醫院當初成立的目的,就是服務雙 和地區居民,自然應該建置完整的醫療科部服務架構, 提升醫療品質,以滿足社區醫療需求提供服務。 李飛鵬說,雙和醫院必須忠實履行北醫與當時的衛生 署、現在的衛生福利部50 年經營權的約定:完整建置 醫院,守護社區健康,他表示,所謂「完整建置」, 意為強化核心醫療能力,提供全方位的醫療服務,「除 了顧好基本盤,人家有的,我們要比人家精」。 李 飛 鵬 的 目 標 是 讓 雙 和 醫 院 做 到 具 備 醫 學 中 心 的 內 涵,他說,雙和成立7 年半來,外科的內視鏡微創手 術極負盛名,尤其近年來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及肝臟 切除手術的數量多,效果好,成績斐然;內科選派醫 師 到 法 國 最 好 的 肝 腫 瘤 治 療 中 心 進 修, 帶 回 歐 洲 最 先 進 治 療 手 法「 多 極 電 燒 摧 毀 肝 腫 瘤 」, 已 累 積 超

北醫聚焦

雙和醫院院長李飛鵬:

守護雙和地區民眾健康

/ 邱淑宜

新任雙和醫院院長李飛鵬曾任北醫附設

醫院及萬芳醫院院長,畢業於北醫醫學

系的他,長期在北醫醫療體系奉獻所學

及心力。

(15)

200 個病例,是台灣多極電燒經驗最豐富的醫院; 2014 年引進達文西機械手臂用於婦科、一般外科、胸 腔外科及泌尿科手術上,具有手術精準、傷口小、術 後病人恢復快等優點,造福不少患者。 雙和醫院並在去年成立亞洲第一個「表基因轉譯醫學 中心」,將子宮頸癌甲基化基因檢測運用於臨床,合 併現有的子宮頸抹片篩檢,敏感度達93%,為子宮頸 癌的篩檢立下新里程碑。而在《康健雜誌》《2015 年 就醫指南.厝邊好醫生》一書中,雙和醫院神經外科 榮獲該雜誌肯定,成為書中推介的優質醫療團隊之一, 足證雙和醫院已成為社區信賴的「家庭醫院」。 由於雙和是地區型醫院,配合環境特性,李飛鵬除了 對內管理醫院,還肩負對外「經營地方」的重責大任, 上任後,他馬不停蹄拜訪里長、民代等地方人士,與 地方意見領袖餐敘,假日還忙於紅白帖跑攤,以了解 社區民眾對雙和醫院的期望、需求與評價。除了定期 提供四癌篩檢、為社區獨居老人送餐等服務,醫院的 大型活動如走春、旺年會,也都邀請社區民眾參加。 他表示,前衛生福利部部長邱文達在北醫醫療體系服 務時即非常重視社區的經營,這也是北醫體系的特色。

擔任院長

「耐煩」最重要

在雙和醫院新舊任院長交接典禮上,北醫董事長張文 昌董事長及校長閻雲,都肯定李飛鵬豐富的管理經驗 及圓融的協調能力,從2009 年出任北醫附設醫院院長 至今,李飛鵬一直在「院長」這個位子上,從醫院的 行政、人事及醫務的管理,到每家醫院都會面臨的醫 療糾紛,每天要處理的事情可謂繁多,他認為,擔任 院長最重要的是要「耐煩」,不要隨便動怒。 他說,「耐煩」就是耐得住性子,心平氣和處理各種 煩人及繁瑣的事情,否則身心俱疲,影響工作,形成 惡性循環。他也期許醫院同仁「耐煩」,尤其是在第 一線看病的醫護人員,應與病患多溝通,並勤快探視 住院病人,當醫病關係和諧,醫院進步的腳步就快。 身為耳鼻喉科專科醫師的李飛鵬不忘以身作則,以「耐 煩」的態度看診,耐心傾聽病人訴說身體的不適,清 楚說明醫囑。 李飛鵬的用人哲學是「天下無不可用之人」,秉持人 性化管理的他認為,做領導者最重要的是知人善用, 只要定位清楚,把每個人放在對的位置上,鼓勵他們 發揮所長,每個人都是人才,都能樂在工作。 對李飛鵬來說,擔任院長,代表的就是北醫體系,尤 其他是北醫的學生,受到北醫的栽培,他高度重視北 醫的名譽與利益。 身為北醫人,他說這是他一輩子的驕傲。 1. 雙和醫院的腹腔鏡手術實況。 2. 雙和醫院的管理團隊。 3. 李飛鵬院長參與雙和醫院舉辦的肝篩活動。

(16)

歷經半年《尋找北醫在陸校友》WeChat 群組串連的籌 備期,台灣臺北醫學大學大陸地區校友會於2015 年 830 日(星期日)上午 11 時假上海市天禧嘉福璞緹 客酒店12 樓(上海市閔行區虹許路 358 號),成立大 陸地區校友會,建立起北醫人在大陸的正式聯誼互動 平台。閻雲校長與林建煌副校長連袂出席,見證北醫 大陸校友會啟動歷史性時刻的開始,過程順利圓滿。 10:50 校友陸續抵達會場,11:00 大會正式開始,由胡 鑫潁(857)擔任司儀,首先播放校歌與學校簡介影片。 校長致詞表示,特別感謝大陸地區校友的攜手努力與 全心投入,創造歷史。 回顧2 年前,浙江省長尋找台灣績效良好的公辦民營 合 作 對 象, 北 醫 雀 屏 中 選。2013 年寧波市政府衛生 局與北醫大簽署李惠利醫院合作意向書,籌備年餘, 2015 年 3 月 30 日雙方正式簽署委託營運管理合約與 合作協定,委託北醫大營運管理李惠利醫院東部院區, 此「合作辦醫」模式為兩岸首見。北醫大派任許南榮 院長、白碧玉副院長、林富美護理部主任、翁亞泠秘 書室主任等頂尖醫管與醫療專家團隊,到寧波李惠利 醫院,輸出臺灣先進的醫管經驗和醫療服務理念,全 力協助寧波醫院的快速發展。 校長深刻瞭解獨在異鄉奮鬥的顛簸艱辛與壓力困境, 靠校友提攜校友,豐美海外北醫人的生命,遂有成立 大陸校友會的想法。閻校長請林建煌副校長(743)搜 尋到同屆的雷宗憲校友(744),請雷校友以在地校友 的地緣人面與熱情來協助此事,林建煌副校長並於校 友會成立大會前一日,風塵僕僕地從北海道趕到上海, 與諸多74 級同學相互見面打氣。 長官致詞畢,每位校友發言30 秒,司儀極具效率的同 步進行用餐與《台灣臺北醫學大學大陸地區校友會章 程》修訂與理監事選舉。選舉開票,理事9 人:雷宗 憲(744)、蔡斌智(743)、陳弘信(803)、謝奇勳761)、葉映輝(743)、梁子豪(771)、翁亞泠(公 衛碩93)、林易正(824)、黃梁榮(814);監事 3 人:黃傳雄(592)、周明仁(醫技專 58)、林富美604)。常務理事雷宗憲(744)、蔡斌智(743)、

大陸地區校友會成立大會

北醫聚焦

(17)

陳弘信(803):常務監事黃傳雄(592)。雷宗憲(744) 獲最高票順利當選理事長,發表當選感言,並即宣布 秘書長為胡鑫潁(857),副秘書長為蘇雪蓮(918)。 從 北 京 來 的 梁 子 豪 醫 師(771)感性的在 WeChat 說 《謝謝母校師長來看我們。來大陸7 年了,很多在臺 灣醫院理所當然的事,但到大陸卻變成窒礙難行。兩 岸醫療文化落差很大,期望母校能把臺灣醫療的精髓 帶到神州大地,落地生根》。目前《北醫在陸校友群》 WeChat 有 91 人,希望能有更多的校友持續加入,壯 大北醫大陸地區校友會,找到相互支持的能量,讓北 醫的誠樸校訓精神延伸至世界各角落。 經過校友雷宗憲之熱心奔走,及母校大力支持和 其他學弟妹的熱情呼應,台北醫學大學大陸校友 會,終於在2015/8/30 於上海成立,蒙北醫大閻雲 校長和林建煌副校長於百忙中蒞滬主持,使整個 大會氣氛更顯蓬勃,大家的熱情更達沸騰! 北醫大自1960 成立迄今,創校已步入第 55 個年 頭,在胡水旺和徐千田博士的篳路藍縷開創以來, 一路歷經波折,卻總能在師長和校友的群策群力 下,披荊斬棘化險為夷,歷經風雨終得屹立。 尤其在2011 年,延請留美多年,在醫界斐聲國際 的傑出校友閻雲博士出掌校政,他以無私無我一 1. 大陸校友大合照。 2. 林建煌副校長(左 4)與 74 級校友合影。 3. 閻雲校長(前排左 3)、林建煌副校長(前排右 2)與大陸校 友會第1 屆理監事合影。 4. 閻雲校長致贈胡鑫潁秘書長紀念品。 5. 閻雲校長致贈雷宗憲會長紀念品。 心為校,全心投入的奉獻精神,科學化的SOP, 企業化的制度,人性化的管理,帶動了全北醫大 及其附屬醫院(私立附醫、市立萬芳和部立雙和) 的脫胎換骨,新風貌的展現,博得了所有人驚嘆 的目光,也激發了所有北醫人失落多年的榮譽感 和驕傲感。 值此大會肇造初始,幸得參與籌備與成立大會, 內心振奮不已,特此為文致賀。 592 校友 黃傳雄 2015/8/30 敬誌於上海

【賀臺北醫大在陸校友會成立】

(18)

第 24 屆醫療奉獻獎得主

趙文崇院長

北醫典範

鼻咽喉科診所,診所對面是知名的高雄糕餅店「不二 家」,樓下則是當年美麗島事件的發源地,而他的兒 子目前正在林口長庚醫院急診科服務,一家四代全都 走上行醫之路。 「別的行業,我們做不來啦!」每次被誇讚出身醫師 世家時,他總不忘自我解嘲,但謙虛的語氣中,卻帶 點認命與自信。就因出身醫師世家,1970 年大學聯考 選填志願時,他理所當然把醫學系列為首選,但填完 臺大醫學系後,他卻在北醫(臺北醫學院)及高醫(高 雄醫學院)之間舉棋不定。他們家在高雄,高醫有在 地之便,而北醫的排名與高醫雖在伯仲之間,但錄取 分數較高,比較有離家獨立求學奮鬥的感覺,各有優 點。為了何者在前何者在後,他可是猶豫再三,久久 下不了決定。 父親見狀,建議他不妨把北醫填在前面,因為臺北較 有學術氛圍,生活環境也比南部佳,他因此將北醫填 在高醫前面。沒想到人生就是這麼奇妙,聯考放榜了, 他正好考上北醫,成了醫學系第12 屆校友。 「在需要的地方,看到我們的責 任。」《埔基院訊》 中的這兩句話,不僅精準詮釋這家基督教醫院的創院 精神,同時也道出趙文崇校友一輩子投身偏鄉醫療及 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工作的精彩人生。

榮耀歸於上帝

知福惜福、懂得感恩的「下港人」

趙文崇是埔里基督教醫院(後簡稱「埔基」)第6 任 院長,在他連續9 年的帶領下,埔基走過 921 大地震 的艱苦歲月,加上30 多年來全力守護發展遲緩兒童的 健康,從不喊累喊苦,終讓他於2014 年獲得第 24 屆 醫療奉獻獎的殊榮。上臺受獎時,他卻低調以對,把 得獎喜悅分享給過去一起打拚的伙伴,也將一切榮耀 歸於上帝。 這 就 是 趙 文 崇, 一 個 知 福 惜 福、 懂 得 感 恩 的「 下 港 人」。回首來時路,他有太多和醫療相關的眷戀,阿 公 在 屏 東 縣 東 港 鎮 開 診 所, 父 親 則 在 高 雄 市 中 正 四 路、中山路口一棟臨街四樓透天厝的一樓,開設趙耳 文/ 林進修

(19)

和其他早期校友一樣,第一次踏進北醫校門,趙文崇 被空曠的校園及簡陋的校舍給嚇了一跳,舉目望去只 有一棟教學大樓還算稱頭,教學大樓後面是解剖病理 教室及化學實驗教室,行政大樓及餐廳則在另外一側, 全都是低矮房子。至於附設教學醫院,連影子也沒有。 就 因 北 醫 當 時 還 沒 有 附 設 醫 院, 他 和 班 上 同 學 畢 業 後,只能選擇到其他教學醫院實習。趙文崇後來選擇 到當時中部最優秀的教會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實習, 一來他想下鄉服務,二來當時彰基院長蘭大弼是很資 深的神經醫學專家,也是基督徒醫療宣道的楷模,他 日後真的從蘭院長身上學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另 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女朋友剛好在不遠的中 興新村任教,約會方便多了。

大學暑假參加山地醫療團

北醫時已播下服務的種子

其實,下鄉服務的種子早在唸北醫時就已播下。趙文 崇記得,當年他除了參加杏聲合唱團外,大三到大六 的連續4 年暑假,都參加耕莘山地服務團,前往新竹 縣尖石鄉秀巒、泰岡、新光、司馬庫斯、鎮西堡及延 老等缺醫少藥的山地部落服務,協助關心當地居民的 衛生與健康狀況,也深入了解原鄉部落的一些大小事。 和其他醫療服務團不一樣,他們每隊由4 到 6 人組成一 個類似小家庭的小組,有人扮演父親、母親,也有人 扮演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上山後,再以家庭方式 運作。這種由隊員互選出來的家庭成員,每個人都恰 如其分,各司其職,而他也從這套獨特的運作模式中, 學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深深影響他日後的醫療人生。 每年一到暑假,他們就像候鳥般進駐新竹尖石各部落, 且長達1 個月左右,長年下來,他深深感受到偏鄉醫療 的不足,以及居民晚上睡不安穩的痛苦。他形容,那 裡的居民「小病用忍,大病用等,急病用滾」,那種 盼不到適切醫療的無奈,只有身歷其境的人才能體會。 畢業後,帶著一顆忐忑好奇的心,他走進當年心嚮往 之的彰化基督教醫院(簡稱「彰基」),開啟行醫之 1. 趙文崇醫師榮獲第 24 屆醫療奉獻獎。 2. 趙文崇(前右 2)與杏聲合唱團同學合影 於北醫校園。 3. 趙文崇(後右 1)與當年的彰基實習醫師 們合影。 4. 趙文崇醫師受獎當天與在臺家人合影。

(20)

路。在彰基醫院長達26 年的歲月裡,趙文崇選擇小 兒科做為他服務社會的專業,曾到英國倫敦大學神經 研 究 所 攻 讀 腦 神 經 學, 也 在 英 國 頗 富 盛 名 的「Guys Hospital」小兒神經科研習兒童發展神經學,一頭栽進 當年臺灣醫界仍相當陌生的嶄新領域。 留英期間,趙文崇就借住在蘭大弼的家,親灸其教誨。 一年半後,他學成返回彰基,開始了彰基小兒神經科 的服務。每周二下午、周三全天及周四上午,再抽空 到埔里基督教醫院看診。

國內首位語言病理學博士

為埔里偏鄉醫療貢獻心力

吳震春醫師是當時的彰基院長,同時也是埔基的董事 長。那時埔基在營運上遭遇到一些困難,沒有年輕醫 師願意到埔里服務,吳院長於是把腦筋動到剛從英國 回來的他頭上,請他幫忙。基於對偏鄉醫療狀況的瞭 解,他爽快地答應了。除了協助小兒科醫療之外,還 兼任醫務副院長,每周二下午、周三全天及周四下午 到埔基服務,其餘時間仍然在彰基為當時的小兒神經 科業務打拚。他很得意地說,一人當兩人用,兩邊跑 雖然很累很累,但效果還不錯,兩家醫院的業務都兼 顧了。3 年後,埔基業務逐漸穩定下來,這種兩邊跑 的工作型態才告一段落,返回彰基。 從英國回來後,越是接觸發展遲緩的兒童,趙文崇越 是 發 覺 自 己 專 業 上 的 不 足,1989 年決定再度收拾行 囊,前往美國西北大學攻讀語言病理學,為的是要解 決華人兒童語言發展在醫療上的疑問。他從基礎語言 學開始研讀,花了3 年時間取得語言病理學博士學位, 這專業在國內沒有第二人。 回國後不久,921 大地震撼動中台灣,埔基也遭到重創, 當年第一時間率領埔基員工救災與社區重建的院長黃 蔚,任期將屆,他被徵詢後接下重建埔基的重責大任, 努力打造成偏遠山區居民可以倚賴的「好醫院」。 那幾年裡,他念茲在茲的,就是如何提昇埔基在偏鄉 醫療的服務容量,並提升該院的醫療服務品質,讓所 有偏鄉居民生病時,可以就近獲得最適宜可靠的醫療 照護,不必再忍受長途跋涉到都會區就醫之苦。他一 步一步帶領埔基從偏鄉的地區綜合醫院, 轉變為南投 縣首家與都會區相當的區域級教學醫院,並兩度以優 等成績通過醫策會嚴格的醫院評鑑,2011 年更和臺北 醫學大學同獲第21 屆國家品質獎機關團體獎的最高國 家榮譽肯定。

(21)

協助發展遲緩兒回歸正常

增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

2006 年起,他開始以埔基為基地,全面建立並執行早 期療育外展服務體系,先由南投縣早期療育通報轉介 中心把部落裡有發展遲緩傾向的孩子找出來,他每個 月再帶領評估團隊,定期進入偏鄉評估、檢查及衛教, 全力協助這些孩子回歸正常發展。 他統計發現,每100 名發展遲緩兒童中,會有約 60 個 屬各式語言發展遲緩,而這些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裡 面,最後將近有11% 會變成語言發展障礙;換句話說, 只要及早發現,家人及老師多一點關心,高達8、9 成 以上語言發展遲緩兒童有可能透過早期療育的介入機 制回歸正常,增加獨立自主學習能力,減輕家庭及社 會日後的負擔。 這些年來,趙文崇率領的早期療育團隊足跡遍及南投 縣仁愛鄉力行、廬山、霧社、親愛、萬豐、武界、發祥、 紅香、眉原,以及信義鄉地利、人和、潭南、羅娜、 東埔及同富等部落,關心當地發展遲緩兒童的身心狀 況。力行、發祥及紅香位處「深山中的深山」,一趟 路就要兩個多小時,不難想見其辛苦程度。 不少偏鄉原住民都有喝酒習慣,有人天天喝,喝的是 米酒頭加威士比或保力達B,喝得醉醺醺的。如果喝 酒的是孕婦,媽媽醉酒一天,丁點大的胎兒卻要醉一 個禮拜以上,因為他們在胎內還無法將酒精代謝掉。 長期遭受酒精侵襲的胎兒,呱呱墜地時,體重通常只 有1,600 到 1,800 公克,和其他相同孕期的正常新生 兒比起來,個頭整整小了一號,怎麼看都小小的,表 面上看起來卻很有活力的樣子。 為此,趙文崇在原鄉推動部落節酒運動,從源頭阻斷 類似憾事的不斷發生。這當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趙 文崇還是堅持去做,經常走進國高中職衛教宣導。這 些殷切叮嚀,到底能發揮多大效果,趙文崇也不曉得, 但他還是決定持續做下去,因為有了目標,就不會迷 失,有了開始,就不會太遲。 5. 埔里基督教醫院同仁祝賀趙文院長獲得醫療奉獻獎合影。 6. 埔里基督教醫院同仁祝賀趙文院長獲得醫療奉獻獎合影。 7. 趙文崇於埔里基督教醫院。 8. 趙文崇注意到部分小小遲緩兒童罹患的是「胎兒酒精症候群」 9. 護理之家報佳音。

(22)

翻開台灣醫療史,創院超過百年且目前還在營運的醫 療 院 所 不 多,1865 年創立的台南新樓醫院歷史最悠 久,其次是1880 年設立、原名滬尾偕醫館的馬偕醫院, 接下來則是台灣割讓日本後設立的幾家醫院,包括原 名大日本臺灣病院的台大醫院、原名台中病院的衛生 福利部台中醫院、原名台南州立病院的衛生福利部台 南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及光田醫院。

從仁聲醫院至光田醫院

至今已走過

103 年

「我們是台灣第一家非公立及教會經營的私人醫院。」 光田醫院總院長王乃弘驕傲地說。光田醫院前身是仁 聲醫院,是他祖父王銅鐘於民國前兩年在台中沙鹿街 上創設的西式醫院,至今已走過103 個寒暑。 仁聲醫院曾短暫改名為養真醫院,後來再改為光田醫 院,沿用至今。王乃弘解釋,1941 年,台灣總督府如 火如荼地推行皇民化運動,王家在沙鹿是名門望族, 動見觀瞻,當然被逼著非改姓不可,從此「光田」成 了他們王家的日本姓氏,也成了院名。 取名光田,其實有很深的意涵。王乃弘說,光是光宗 耀祖,至於田的裡面有個王,兩側再加個框框,隱喻 王家田園,光田兩字既是「光耀王家」,同時也標示 他們王家不忘本的初衷。

王乃弘家學淵源

祖父、父親皆是知名醫師

王乃弘的祖父王銅鐘習醫於台大醫學院前身的日本赤 十字社台灣支部,生性樂觀,廣結善緣,京戲、二胡 及騎馬樣樣精通,常騎馬往診,前衛生署長施純仁年 幼時就常被他抱著騎馬,馳騁在鄉間道路上。 和 大 多 數 醫 師 世 家 一 樣, 王 乃 弘 父 親 王 毓 麟14 歲1928 年)即被送到日本東京青山學院中學部學習, 數年後考上日本大學醫科,1941 年學成歸國,在台北 帝國大學附設醫院的澤田外科服務,專長甲狀腺、乳 房及胃等一般外科。 過不久,王銅鐘健康出了狀況,王毓麟回鄉接手經營 醫院。早期沙鹿有兩家較具規模的醫院,分別是光田

「不老夢想」的實踐者—

光田醫院總院長王乃弘

/ 林進修

北醫典範

(23)

1. 王乃弘院長為台灣歷史最悠久私人醫院-光田醫院的第三代 掌舵者。 2. 北醫畢業後,王乃弘(右二)遠走美國鑽研骨科。 3. 王乃弘(左一)與雙親於美國合影。 4. 王乃弘(左三)於美國執業時全家福照。 和郭外科,院長都出身於台北帝國大學附設醫院的外 科,其中光田王毓麟專長腸胃道等消化外科,而郭外 科則以甲狀腺外科手術聞名,兩家醫院競爭相當激烈。 在如此激烈的醫療競爭下,兩家醫院分別禮聘台北帝 大的教授級醫師到沙鹿幫忙,這些大牌教授通常禮拜 六中午下班後搭火車南下,有的只單純看診,有的則 是看診加開刀,一直忙到禮拜天晚上再搭車回台北。 王乃弘記得,當年抽空到他們光田幫忙的大牌教授, 有一般外科許書劍、胸腔外科許書刀、內科楊思標、 劉禎輝及骨科陳漢廷等人,陣容相當堅強。 當時王乃弘正就讀臺北醫學院醫學系,假日時常回自 家醫院幫忙,禮拜天晚上再和這些知名教授們一起搭 火車北上。在回台北的路上,他常找機會向那些教授 請益,有次陳漢廷問他畢業後要走哪一科,他答說想 走外科系,且選和父親不一樣的科別,比如心臟外科 或骨科,這樣才能和父親產生互補的加乘效果,收治 更多病患,也有助於光田的永續發展。 「骨科啦!」他才說完,陳漢廷當下建議他朝骨科發 展,因為「心臟外科要一整個醫療團隊才能運作,反 觀骨科一個人就可搞定。」王乃弘聽了覺得有道理, 就把骨科放在心上。

在美國考上骨科醫師執照的

非美國籍醫師

北醫畢業後,他們那班有一半以上同學到美國發展, 他 也 到 紐 約 蒙 西 奈 聯 合 醫 院 當 實 習 醫 師, 後 來 轉 到 Polyclinic Medical Center 當住院醫師,接受四年骨科專 科訓練,最後如願考上骨科專科醫師執照。(American Board of Orthopaedic)

「那真的很難很難!」王乃弘說,能考上骨科醫師執 照的非美國籍醫師,只有四分之一左右,不難想見其 難度。他隨後在紐澤西州的聖巴那巴斯醫學中心(St. Barnabas Medical Center)服務,之後父親王毓麟身體 不好,他短暫回台灣協助光田醫院的醫療業務一年半, 再回美國工作,直到1987 年父親肝癌病逝,他才揮別 待了近二十年的美國,回來接掌光田醫院。

剛回來時,光田的電腦只有單獨的PC 系統,會計及 批價的速度都不快,根本無法和他在美國服務的醫院 相比,於是大刀闊斧改革,引進NEC mini Computer 的專屬集中理系統,幾年後再晉階到Client Server(主 從式架構)系統,從此可搭配台灣製的週邊產品,既 可提昇效率,加強監控品質,也可降低成本,可說一 舉數得,現已用無線網路的系統。

(24)

他舉例說,全面電腦化後,診間醫令尚未執行前,就 可偵測到可能發生的錯誤並予預警;醫師開列的藥劑 一旦出現異常,電腦會立即警示,避免病患服錯藥劑 或劑量而出現風險;診斷檢查或處置材料均採一次包 裹模式,可防止人為的疏漏或遺忘;此外,行動護理 車 結 合 手 機、ipad 或 PDA 所構築的人工智慧體系, 可隨時掃描及照相,一次上傳雲端,有助於醫療品質 提升。

台灣第一家使用雲端護理車的醫院

「我們是台灣第一家使用雲端護理車的醫院 !」王乃弘 驕傲地說,這套可四處走動的設備沒有主機,也沒有 電池,所有數據資料全都存在雲端,就算斷電也不會 遺失資料,對醫院經營來說,非常非常重要,光田也 因這項創舉而屢屢獲獎。 在他的堅持下,光田醫院設有軟體開發課,35 名程式 設計師的龐大陣容更是區域級醫院之最,不難想見他 重視醫療IT 的程度。他們自行開發的洗腎管理程式, 不僅奇美、彰基等醫學中心前來觀摹,日本及新加坡 的醫療機構也慕名來標竿學習,風光至極,獲頒2015 年生策會的SNQ 銅獎(國內 No.1 獎)。 醫院IT 系統之外,關懷老人是另一個讓王乃弘引以為 傲的成就。會投注老人關懷領域,其實有點無心插柳 的味道。王乃弘指出,二十一年前他擔任弘光護理專 科學校校長時,和台中市政府簽下台中市立老人醫院 附設護理之家的經營權,合約提到簽約幾年內必須成 立一個老人福利相關的基金會,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 於焉誕生,從此發光發熱,引領風騷。 簽下老人醫院委託經營的OT 案後,他隨即和光田醫 院副院長柯麗鏞及建築師王乙鯨著手規劃弘道老人福 利基金會相關事宜,禮聘剛從家扶基金會退下來的郭 東耀當執行長,並擘劃弘揚孝道、社區照顧及不老夢 想為三個核心宗旨。 弘揚孝道是在食衣住行育樂等主題中,每年選定一項 舉辦活動,並每年辦三代同堂表揚活動,鼓勵年輕人 多關心身旁的老人家。社區照顧是集合全台1300 名志 工,走入社區關懷獨居老人,或是送餐給他們,順便 陪他聊聊天,或是陪他們下棋或一起打搥球,帶給老 人溫暖和歡笑。 不老夢想則是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最為人津津樂道的 發想,源自2002 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活躍老化Active Aging)的宣示,也就是透過活動找回老人的 自尊並自我實現。 王乃弘說得真切,不老夢想的目的,無非是鼓吹老人 做以前想做而現在想做卻做不到的事,比如以前想學 鋼琴開演奏會,卻因種種因素而無法達成,弘道基金 會就協助他們學鋼琴,並幫他們開演奏會,一圓夢想。

(25)

王乃弘實踐不老夢想

關懷老人

弘道推出的「不老夢想」系列,還包括不老戰士、不 老水手、不老騎士、不老棒球及不老婚紗等,其中又 以不老騎士最為人知。王乃弘記得,2007 年找來接任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的林依瑩,人很活躍,加 上滿腦子點子,有次到大陸看到不少老人迷上健走, 回國後立即找來不老騎士的班長商量,最後決定把17 名平均年齡七、八十歲的老人家集合起來,組成不老 騎士團,花了七天六夜時間騎摩托車環島一周。 「剛開始我真的很擔心。」王乃弘說,雖然這些銀髮 級的團員都通過健康檢查,血糖篩檢OK,且經醫師 及 復 健 師 確 認 身 體 平 衡 沒 問 題, 但 一 大 群 年 齡 高 達 八十多的老人家騎摩托車環島一周,還是讓他擔心害 怕。還好,雖一路上有風也有雨,這些不老騎士們還 是完滿圓夢。 不 老 夢 想 帶 動 波 瀾 壯 闊 般 的 社 會 風 潮, 至 今 不 歇。 2008 年起,弘道順勢推出「健康活力秀」,安排老人 家上台跳舞或演話劇,凸顯他們的健康與活力,有次 邀請衛生署長楊志良當評審,他看完後很感動,推薦 國民健康局長邱淑媞也來感受一下現場的氣氛,最後 國健局決定把健康活力秀納為政策性全國性活動。 由於廣受好評且越辦越熱烈,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把 各社區活力秀的菁華匯整為「仙角百老滙」,由一批 批有「老仙角」之稱的老人家將經驗傳承給年輕人, 為老人家找回青春活力的幹勁,也讓年輕一代可從長 輩身上學到人生哲理。 從習醫、推動醫院IT 到投入老人福利領域,轉眼間已 過了半個世紀,第一屆醫學系的王乃弘再回首往日點 點滴滴,不禁感慨當年踏進北醫時,舉目所見的校園 克難中帶點寒酸,夏天在鐵皮屋教室上課,雖有電風 扇不停地吹,還是熱到受不了的景像。就因父親要他 一定要當上醫師的殷殷叮嚀不時在耳邊迴響,他才咬 牙繼續唸下去。 如今,他念茲在茲的母校已升格為醫學大學,教學、 研究及服務的卓越表現,更是不可同日而語,讓他深 以北醫校友為榮。 5. 921 地震時號召員工前進災區成立醫療站。 6. 王乃弘院長為癌末病友圖夢舉辦畫展。 7. 視病猶親,人本關懷是光田重要的理念。 8. 每年春酒王乃弘院長帶頭鼓舞員工人氣。 9. 王乃弘院長榮獲國家公益獎。 10. 促成弘道基金會成立 , 催生不老騎士的誕生。

(26)

推動北醫

成立台灣第一所

「生藥學研究所」

顏焜熒教授

為中藥開路

創新中藥科學化

73 年前,顏焜熒台中一中畢業,赴日本攻讀生藥學及 有機化學,原以為對中藥瞭若指掌,沒想到回台拜訪 一名經營中藥店的朋友,卻發現自己對藥效、藥性一 竅不通,於是決定從根本學起,到一流學府京都大學 唸研究所,接受斯巴達式的管理、訓練,每天聞藥、 試吃、切片,連坐大阪至京都電車打瞌睡、睡覺都在 做切片的動作,一蹲就是8 年。挾著藥學背景與化學 知識,開啟他將傳統中藥煎劑改良為濃縮製劑的新里 程,並取得日本京都大學藥學博士。 顏焜熒為中藥開路,創新中藥科學化,在台灣引起震 撼,尤其身為少數的藥學博士,各醫學院爭相邀請, 北醫創辦之一人徐千田院長以高規格待遇積極延攬, 希望顏焜熒支持這所以台灣人刻苦、拓荒精神興建的 學校,終於在北醫首開國內生藥化學課程。 「原以為學校像京都大學一樣高樓林立,沒想到現場 只有一個門牌和幾間組合屋,小小一間辦公室、教室 像工寮,連院長室都很簡陋,唉,好失望!」尤其研 究需要經費支持,儘管創辦人允諾提供研究費用,甚 至自掏腰包鼓勵藥學系發展。 「沒有成果,如何說服別人掏錢?」於是他帶著師生, 從狹窄的研究室出發,走過艱苦時代。

師生上山採藥

成就亮點學系

在台灣生藥發展尚處於摸索時期,顏焜熒從日本帶回 許多實驗儀器、自編教材,師生埋首研究室,從清晨 到深夜,四處參加研討會。他成立「北醫自然會」, 把 大 自 然 當 實 驗 室, 每 逢 週 六、 日、 寒 暑 假, 帶 著 「明年我還要去日本沖繩參加第十八屆國際 東 洋 醫 學 學 術 大 會, 做 專 題 演 講!」92 歲 的顏焜熒教授中氣十足地說。顏教授家的客 廳,彷彿是「生藥教室」,滿屋子的顏氏著 作,一台停不下來的電腦,老先生十指飛快 在鍵盤上畫化學結構式、建檔,現代化「教 學」,沒有世代隔閡。 採訪前幾天,上百名北醫的藥學系學生拜訪 「師公」,每人都帶走一份備受日本漢醫藥 界推崇,顏焜熒耗費6 年撰寫的「新常用中 藥藥理」CD。送給學生,他慷慨大方,血汗 著作被盜用,他咬牙切齒,是非分明,嚴厲 中帶著愛,他是讓北醫歷屆學生敬畏卻懷念 的生藥大師。 文/ 陳慧瑩

北醫典範

(27)

1. 1965 年,北醫藥學系首屆學生畢業旅行,這些學生也是北醫 創校以來第一批畢業生,顏焜熒(右四)與學生打成一片,可 見北藥師生之融洽。 2. 顏焜熒耗費 6 年撰寫的「新常用中藥之藥理」一書 CD。 3. 顏焜熒長期致力於中藥科學化與中藥管理,本照攝於原藥學大 樓藥學研究室。 4. 顏焜熒在生藥學之造詣,享譽國際,他特有的「顏氏漢方理 論」,很受日本醫藥界推崇,在日本「漢方相談室」(藥局) 處處可見他的著作,演講受邀不斷。圖為顏焜熒1981 年於日 本東京演講。 5. 顏焜熒獲得行政院衛生署頒發壹等衛生獎章及行政院服務 三十年壹等獎章。 100 至 200 名藥學系學生跑遍全台灣上山採藥,尋找 珍貴中藥材,並邀請相關學系教授講解課程,他們準 備米、罐頭,研究兼野炊,合歡山、阿里山、太平山、 玉山、墾丁、溪頭、太麻里……,都有師生足跡,成 為歷屆學生的共同回憶。經過這樣的「習」禮,帶動 北醫研究中藥風氣,半世紀來,發表百餘篇論文,許 多學生留學深造,國內的同學,也都已是台灣藥學界 的中堅人物,得意門生如知名養生藥膳專家楊玲玲教 授,生藥學系更是北醫創校迄今的亮點學系。 北醫任教期間,顏焜熒的論文、著作也不斷影響生藥 界。在國內生藥學尚未有適合教材時,顏焜熒的著作 曾獲金鼎獎,他同時是日本人眼中的講座明星,演講 邀約不斷,「顏氏漢方理論」一書,從知名生藥廠董 事長辦公室到一般藥局,處處可見,在日本漢方醫學, 奠定一席之地。即使已屆齡退休仍為中藥科學化付諸 實際行動,去年以91 歲高齡榮獲國際東洋醫學會終身 貢獻獎。

嚴厲中有溫暖

師生情半世紀

對歷屆校友來說,顏焜熒是位獨特、傳奇,令人難忘 的老師。當年甫接下北醫教職,出現語言隔閡,讓只 能開口說日文的顏焜熒頭痛不已。幸而有一名學生(陳 朝洋博士)聽得懂日文,顏焜熒靈機一動,用日語對 他「授課」15 分鐘,再請他轉述給同學聽,「大家在 說中文時,我完全聽不懂,乾脆到旁邊吞雲吐霧,同 學看得哈哈大笑!」後來,他決心苦練中文,從ㄅㄆ ㄇ開始學起,每天讀國語日報,短短不到1 年,就能 站在講台上與學生溝通無礙,展現顏氏學習的意志力。 不過他讓學生印象最深刻,是上課的三大鐵律。第1、 是坐後面六排以後的不算來上課,同學因此自動會把 前排座位填滿;第2、是上課睡覺可以,不准吃便當、 說話,點名缺席一律扣分;第3、考試作弊,「不必 打官司,當掉,50 年的傳承,沒變!」此外,考試卷 一律寫學號不寫名字,避免人情關說,顯見是非分明 個性。但他又秉持著「教書時是老師、下課是學長, 來辦公室是客人」原則,對自己節儉,對學生大方, 曾帶學生吃飯聚餐、唱KTV,所以每年學期結束回日 本時,都有大批學生到機場送行,即使退休後返台定 居,他在北醫的辦公室及家裡,學生依舊川流不息。

退而不休

92 歲電腦高手

退休前幾年,顏焜熒為北醫成立台灣第一所「生藥學 研究所」,退休時,退休金尚未入袋就悉數捐給北醫 及成立顏焜熒文教基金會,希望培養更多年輕人投入 此領域。顏焜熒保養得宜,堪稱北醫最資深的榮譽教 授,退休那年學生送他一部電腦,至今非但未佈滿塵 埃,還促使他成為電腦高手,問他如何健身,歐吉桑 一派輕鬆地說:「久坐會變傻,看書不厭倦,平日散步、 無所求就對啦」,老人家更希望有更多年輕人繼續投 入這個領域,永續傳承。

(28)

用心經營香港校

友會,牽起港台

醫線情

李偉庭校友

走過北醫近

50 年,見證母校革新歷程

1967 年剛考上北醫,來到臺灣就讀時,李偉庭一句國語 都不會說,聽老師上課也覺得吃力,若不是同窗好友的 筆記幫了不少忙,恐怕很難跟上課程的腳步。「每次回 到母校,都覺得好驚艷,北醫進步得好快!」李偉庭憶 起當時在香港通過考試考上北醫口腔醫學系,心情極興 奮,因為香港一直沒有牙醫學院,1981 年才在香港大學 設立,能有機會來臺灣就讀頂尖的醫學院,讓他好期待。 「開學報到的第一天走進校園,覺得好失望。」才剛起 步建設的北醫,唯一的高樓是教學大樓,附屬醫院才開 始打地基,其它則由平房、鐵皮屋撐起校園的長相,當 時感覺一點兒也沒有頂尖大學的氣勢。所幸同學親切熱 心,課業上互相協助,讓他倍感溫暖,在學同時也讓他 結交了一輩子的好友,其中有班長王宏仁(現臺灣康士 美董事長)、許榮智(桃園詠嘉牙醫診所負責人),還 有計惠群及楊彰榮(目前都在美國執業),他們都是昔 日上課時重要的「筆記」夥伴,攜手一起走過北醫多采 多姿的學校生活。 「我當時對口腔醫學一知半解,後來上了口腔外科呂清 寬教授、牙體膺復科黃琨生教授及王敦正老師的課後, 才引發我對牙醫學的興趣。」北醫當年的口腔醫學系, 是門很新的學系,師資缺乏,臨床教學設施也不足。李 偉庭猶記有位從明尼蘇達來學校授課的老師還曾說,北 醫的口腔醫學系落後美國50 年,讓很多同學憂心前景。 「後來得知北醫學分獲國外大學承認,可以繼續接軌深 造,也讓我重拾對北醫的信心。」

北醫的進步與革新,勉勵學弟妹珍惜

近幾年北醫各方面不斷成長,優秀成績有目共睹,李偉 庭認為北醫教學及設備,現在已經與其他先進國家水準 第八屆北醫牙醫學系校友李偉庭,是香港 僑生,在香港執業有成,不但擔任北醫香 港校友會會長多年,也曾任台灣各大學香 港校友會總會會長,還出任香港沙田扶輪 社社長、扶輪社總監代表、香港牙醫學會 常務會董事等多種社團職務,也是現任香 港英培中學董事長,熱誠參與公共事務, 是香港北醫人的表率。 文/ 楊齡媛

北醫典範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三) 學校經營理念及計畫乙份:本文為 12 號字,行距 20pt,5000字為上限,內容應包 含: 學校與社區背景介紹、

• A7: 我認為小熊會更珍惜時間,不

「倍思科學」教育系統,是由國內長期推動科學教育的專家學者和優秀的中小學教師共同規

歡迎新鮮人的職缺,主要的工作機會來源,以「餐飲業」 、

紐西蘭地處大洋,國土分為北島與南島,兩個島的輪廓均呈南北狹長形,北島緯度介於南 緯 34.5-41.5 度間;南島介於南緯 40.5-46.7

本校秉承校訓「愛主愛人,求道更 新」,本著基督精神,讓學生在優 良及愉快的環境內,善用資訊科技

當時德蘭已經是當地一間貴族學校的校長,她沒有對學校圍 牆外面的痛苦置若罔聞,就手旁觀。她發現街上垂死的病人

近年,教育改革強調多元化的㈻習模式和「促進㈻習的評估」 ,從而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