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細推物理須行樂---參加2018年物理教育年會有感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細推物理須行樂---參加2018年物理教育年會有感"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物理教育學刊

2018, 第十九卷第一期, 77-80

Chinese Physics Education 2018, 19(1), 77-80

細推物理須行樂---參加 2018 年物理教育年會有感

簡麗賢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 lishianchien@gmail.com 今年(2018)一月二十五日到臺灣大學參加物理教育年會活動,對於「自然科學探究與實 作」的課程發表,印象深刻,例如高雄市國教團等幾位老師組成的團隊之課程研發分享,提 供與會中學老師實作與討論的機會,以科學會友。 一蠟燭,一燒杯,一盆水,一量筒,一支筆,加上一張海報紙及其他材料,提供組員思 考與討論,上臺發表結果,構成一堂思考、討論、實作、書寫、發表的科學探究實作課程。 把這樣的場景搬到課堂上,主角換成學生,相信一樣可以營造快樂、有趣且富含教育意義的 科學課程。 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的題材,不必然是高深的主題,生活中的素材都可以是討論的主 題,即使是過去出現在教材上的主題也可改良、翻新、加料,只要能符合「安全」的原則, 皆可成為探究與實作的課程主題。 從教育的觀點而言,學習應該是快樂的事,學生到校學習理應如此。如何讓學生到校快 樂學習,課程設計是關鍵,探究與實作的課程應朝著學生喜愛學習的方向而努力。 筆者認為,如果能使學生體認「對自然現象好奇而能探索科學是一件愉悅的事」,或許 就達成「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的教學目標。唐代詩人杜甫在〈曲江二首〉的詩句提到:「細 推物理須行樂,何須浮名絆此生。」這兩句詩可解釋為「仔細推敲與探究世間萬物變化的道 理,是一件追尋快樂的事,不需要用世間浮華的名利牽絆自己的一生。」說明追求科學過程 中「仔細推敲與探究」的快樂。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強調「自動、共好、分享」,期待能「提升中小學的教育品質」、「成 就每一個孩子」。「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提供學生更多機會動腦想、動手做、動口說, 期待能提升中小學的教育品質。 就一零八新課綱的願景「成就每一個孩子」而言,「科學探究與實作」的課程精神在於 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規畫與研究」、「論證與建模」、「表達與分享」四項能力,亦即透過 10.6212/CPE.201807_19(1).0007

(2)

簡麗賢 - 78 - 「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長期培育,期待能提升學生的「思考」、「提問」、「探究」、「實作」、 「分析」及「表達」等能力,達成新課綱「成就每一個孩子」的願景。 或許有人問「現今的孩子究竟缺少什麼?」這個問題「大哉問」,相信答案很多元,因 為每個人站的角度不同,看到不同的需求或不足,就身為第一線的高中物理教師的筆者而 言,我看到的教學現況是「思考」、「探究」、「實作」、「表達」的教育不足,需要加強這些層 面的能力。這樣的觀點其來有自,或許經過海峽兩岸多次的交流,感受更深,要讓臺灣更具 競爭力,自然要從教育做起,「提升中小學的教育品質」、「成就每一個孩子」,開發「科學探 究與實作」課程,確實是一種可行的具體作法。 邇來,國內的大學及中小學積極合作開發「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並辦理多次多項「探 究與實作」課程發展研習與成果發表,成績斐然,提供學校開設「探究與實作」課程的參考。 筆者囿於學校授課時間和路程,只能參加某些場次的研習與討論,或是邀請專家學者蒞 臨本校分享與指導,其他獲得有關「探究與實作」課程的資源,部分來自網路訊息和媒體報 導。 綜觀諸多有關「探究與實作」課程資源,相當豐富多元,然而審視諸多資源,要發展成 適合各校的「探究與實作」課程,確實需要再三思量與剪裁設計,畢竟「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要發展「探究與實作」課程的設計,必須考量學校屬性,如何能適用該校的特色、行政系統、 學生程度、地理環境、經費預算、軟硬體設備等;再者,新課綱的「探究與實作」課程強調 必修學分,是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必修四學分課程,並不是現行課程的「特色課程」或「選 修課程」,也不是數理資優班的專題研究課程,開設課程的對象是全年級學生,這樣的難度 必然比一兩班的特色課程或數理資優課程高,單以材料費用而言,有時可能所費不貲,端視 探究實作需要的材料費而定。 在某些研習討論的場合中,科學教師想得更深更遠,「探究與實作」課程立意甚佳,研 習中獲得的開發課程靈感可以擇一、二作為學校發展課程的參考,但計算部分材料費的可能 性,可能讓人望而卻步,關鍵在於學校設備和材料預算。 此外,「探究與實作」課程亦強調能跨領域合作開課,尤其是科學領域。目前的研習或 研討呈現方式大抵是單一科目的某一單元為示範課程,未來要努力的方向是如何整合物理、 化學、生物、地球科學等課程,這有其難度,因為高中的科學課程「術業有專攻」,如何能 跨領域開課,需要討論與激盪。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面對目前的「探究與實作」課程研發進度,科學老師需要 具體行動,才能做中修改,了解哪些不足,哪些需要克服,哪些需要符合課綱精神、教學能 力指標、科學素養等,找出最好的課程發展方向與做法。 前述談及「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的目標,期待學生透過課程而能「發現問題」、「規 畫與研究」、「論證與建模」、「表達與分享」四項能力。筆者之見,若要達成此目標,必須強 調建立「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學習,課程的設計先考量學生的屬性特質,包含起點行為、

(3)

細推物理須行樂---參加 2018 年物理教育年會有感 - 79 - 背景知識、班級人數,並且考量學校班級規模、上課空間規劃、軟硬體設備等。尤其是學生 的起點行為和背景知識,教師必須充分了解自己要授課的學生素質和背景知識,這是呼應「十 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大理念的「因材施教」與「適性揚才」。正因為每一所學校的學生屬 性不同,因此授課方式和進度就有所不同,採用的「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主題內容也可因 校制宜,亦即城鄉採用題材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發揮地方特色,如此更能符合「十二年 國民基本教育」的理念。 「因校制宜」、「就地取材」的立論基礎在於「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學習,設計的課程 進度與難易度必須視學生程度而定,視學生的成長環境而適切融入主題,讓學生從生活中思 考、探究、實作、表達等,相信更能跳脫現行課程的窠臼,開創新教學觀,讓師生都能體會 「細推物理須行樂」的真諦。

(4)

簡麗賢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E-A2 具備探索問題的思考能力,並透過體驗與實踐處理日常生活問 題。A. A3規劃執行

指導員於民國 97 年起開始培育,其培育宗旨並非僅有 執行「檢測」作業,另有輔助學生改善並提升體適能 之功能。自民國

學生有異議,須於兩週 內提出相關證明文件向 負責助教辦理銷假或更 正作業。.

配合小學數學科課程的推行,與參與的學校 協作研究及發展 推動 STEM

2-1 化學實驗操作程序的認識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計劃與執行 2-2 化學實驗數據的解釋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分析與發現 2-3 化學實驗結果的推論與分析

推理論證 批判思辨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分析與發現 4-3 分析文本、數據等資料以解決問題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分析與發現 4-4

價值觀教育須結合學校和家庭教育,學校與家長必須緊密合作,才能

價值觀教育須結合學校和家庭教育,學校與家長必須緊密合作,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