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洛陽伽藍記》CBETA 電子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洛陽伽藍記》CBETA 電子版"

Copied!
3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洛陽伽藍記》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2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51, No. 2092

No. 2092 洛陽伽藍記序

魏撫軍府司馬楊衒之撰

  三墳五典之說。九流百代之言。並理在人區而義兼天外。至於一乘二諦之原。三 明六通之旨。西域備詳。東土靡記。自頂日感夢滿月流光。陽門飾豪眉之像。夜臺圖 紺髮之形爾來奔競其風遂廣。至晉永嘉。唯有寺四十二所。逮皇魏受圖光宅嵩洛。篤 信彌繁。法教愈盛。王侯貴臣棄象馬如脫屣。庶士豪家捨資財若遺跡。於是昭提櫛比 寶塔駢羅。爭寫天上之姿。競摸山中之影。金剎與靈臺比高廣殿共阿房等壯。豈直木 衣綈繡土被朱紫而已哉。暨永熙多難。皇輿遷鄴。諸寺僧尼亦與時徙。至武定五年歲 在丁卯。余因行役重覽洛陽。城郭崩毀。宮室傾覆。寺觀灰燼。廟塔丘墟。牆被蒿艾

。巷羅荊棘。野獸穴於荒階。山鳥巢於庭樹。遊兒牧豎躑躅於九逵。農夫耕稼藝黍於 雙闕。麥秀之感。非獨殷墟黍離之悲信哉。周室京城。表裏凡有一千餘寺。今日寮廓 鍾聲罕聞。恐後世無傳。故撰斯記。然寺數最多不可遍寫。今之所錄上大伽藍。其中 小者取其詳。世諦事因而出之。先以城內為始。次及城外表列門名。以遠近為五篇。

余才非著述。多有遺漏。後之君子詳其闕焉

  大和十七年。後魏高祖。遷都洛陽。詔司空公穆亮。營造宮室。洛陽城門依魏晉 舊名

  東面有三門。北頭第一門曰建春門。漢曰上東門。阮籍詩曰步出上東門是也。魏 晉曰建春門。高祖因而不改。次南曰東陽門。漢曰東中門。魏晉曰東陽門。高祖因而 不改。次南曰青陽門。漢曰望京門。魏晉曰清明門。高祖改為青陽門

  南面有三門。東頭第一曰開陽門。初漢光武遷都洛陽作此門。始成而未有名。忽 夜中有柱自來在樓上。後瑯琊郡開陽縣言南門一柱飛去。使來視之則是也。遂以開陽 為名。自魏及晉。因而不改。高祖亦然。次西曰平昌門。漢曰平門。魏晉曰平昌門。

高祖因而不改。次西曰宣陽門漢曰津門。魏晉曰津陽門。高祖因而不改

  西面有四門。南頭第一門曰西明門。漢曰廣陽門。魏晉因而不改。高祖改為西明 門。次北曰西陽門。漢曰雍門。魏晉曰西明門。高祖改為西陽門。次北曰閶闔門。漢 曰上西門。有銅璇璣玉衡以齊七政。魏晉曰閶闔門。高祖因而不改。次北曰承明門。

承明者高祖所立。當金墉城前東西大道遷京之始。宮闕未就。高祖住在金墉城。城西 有王南寺。高祖數詣寺。沙門論議故。通此門而未有名。世人謂之新門。時王公卿士 常迎駕於新門。高祖謂御史中尉李彪曰。曹植詩云。謁帝承明廬。此門宜以承明為稱

(2)

。遂名之

  北面有二門。西頭曰大夏門。漢曰夏門。魏晉曰大夏門。嘗造三層樓。去地二十 丈。洛陽城門樓。皆兩重。去地百尺。惟大夏門甍棟于雲。東頭曰廣莫門。漢曰穀門

。魏晉曰廣莫門。高祖因而不改。廣莫門以西。至於大夏門。宮觀相連。被諸城上也   一門有三道。所謂九軌

洛陽城內伽藍記卷第一

魏撫軍府司馬楊衒之撰

  永寧寺。熙平元年靈太后胡氏所立也。在宮前閶闔門南一里御道西。其寺東有太 尉府。西對永康里。南界昭玄曹。北隣御史臺。閶闔門前御道東有左衛府。府南有司 徒府。司徒府南有國子學堂。內有孔丘像。顏淵問仁子路問政在側。國子南有宗正寺

。寺南有太廟。廟南有護軍府。府南有衣冠里。御道西有右衛府。府南有太尉府。府 南有將作曹。曹南有九級府。府南有太社。社南有凌陰里。即四朝時藏氷處也。中有 九層浮圖一所。架木為之。舉高九十丈。有剎復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去京師百里 已遙見之。初掘基至黃泉下。得金像三千軀。太后以為信法之徵。是以營建過度也。

剎上有金寶瓶。容二十五石寶瓶。下有承露金盤三十重。周匝皆垂金鐸。復有鐵鎖。

四道引剎向浮圖。四角鎖上。亦有金鐸。鐸大小如一石甕。子浮圖有九級角。角皆懸 金鐸。合上下有一百二十鐸。浮圖有四面。面有三戶六窓。戶皆朱漆。扉上有五行金 釘。合有五千四百枚。復有金環鋪首布。殫土木之功。窮造形之巧。佛事精妙不可思 議。繡柱金鋪駭人心目。至於高風。永夜寶鐸和鳴。鏗鏘之聲聞及十餘里。浮圖北有 佛殿一所。形如太極殿。中有丈八金像一軀。中長金像十軀。繡珠像三軀。織成五軀

。作功奇巧。冠於當世。僧房樓觀一千餘間。雕梁粉壁青繅綺疏難得而言。栝柏松椿 扶疎拂簷叢。竹香草布護階墀。是以常景碑云。須彌寶殿兜率淨宮。莫尚於斯也。外 國所獻經像。皆在此寺。寺院牆皆施短椽。以瓦覆之。若今宮牆也。四面各開一門。

南門樓三重通。三道去地二十丈。形製似今端門圖。以雲氣畫彩仙靈綺□青鎖□赫麗華

。拱門有四力士四獅子。飾以金銀。加之珠玉裝嚴煥炳世所未聞。東西兩門亦皆如之

。所可異者。唯樓二重。北門一道不施屋。似烏頭門。四門外樹以青槐亘以綠水。京 邑行人多庇其下。路斷飛塵不由奔雲之潤。清風送涼。豈藉合歡之發。詔中書舍人常 景。為寺碑文。景字永昌。河內人也。敏學博通。知名海內。大和十九年為高祖所器

。拔為律學博士。刑法疑獄多訪於景。正始初。詔刊律令。永作通式。勅景共治書。

侍御史高僧 。羽林監王元龜。尚書郎祖瑩。員外散騎侍郎李琰之等。撰集其事。又 詔太師彭城王勰。青州刺史劉芳入預其議。景討正科條。商搉古今。甚有倫序。見行 於世。今律二十篇是也。又共芳造洛陽宮殿門閣之名。經途里邑之號。出除長安令。

時人比之潘岳。其後歷位中書舍人。黃門侍郎祕書監。幽州刺史。儀同三司。學徒以 為榮焉。景入參近侍。出為侯牧。居室貧儉事等農家。唯有經史盈車滿架。所著文集 數百餘篇。給事封暐伯作序。行於世。裝飾畢功。明帝與太后共登之。視宮內如掌中

(3)

。臨京師若家庭。以其目見宮中禁人不聽升。衒之嘗與河南尹胡孝世共登之。下臨雲 雨信哉不虛。時有西域沙門菩提達磨者。波斯國胡人也。起自荒裔來遊中土。見金盤 炫日光照雲表。寶鐸含風響出天外。歌詠讚歎實是神功。自云年一百五十歲歷涉諸國

。靡不周遍。而此寺精麗閻浮所無也。極物境界亦未有。此口唱南無合掌連日。至孝 昌二年中。大風發屋拔樹。剎上寶瓶隨風而落入地丈餘。復命工匠更鑄新瓶。建義元 年太原王爾朱榮總士馬於此寺。榮字天寶北地秀容人也。世為第一領民酋長博陵郡公 部落八千餘家。有馬數萬匹富等天府。武泰元年二月中帝崩無子。立臨洮王世子釗以 紹。大業年三歲太后貪秉朝政故。以立之。榮謂并州刺史元天穆曰。皇帝晏駕。春秋 十九。海內士庶猶曰幼君。況今奉未言之兒。以臨天下而望昇平。其可得乎。吾世荷 國恩不能坐看成敗。今欲以鐵馬五千赴哀山陵。兼問侍臣帝崩之由。君竟謂如何。穆 曰。明公世跨并肆雄才傑出。部落之民控弦一萬。若能行廢立之事。伊霍復見今日。

榮即共穆結異姓兄弟。穆年大榮兄事之。榮為盟主。穆亦拜榮。於是密議。長君諸王 之中不知誰應當璧。遂於晉陽人各鑄像不成。唯長樂王子攸像光相具足。端嚴特妙。

是以榮意在長樂。遣蒼頭王豐入洛。詢以為主。長樂即許之共剋期契。榮三軍皓素揚 旌南出。太后聞榮舉兵。召王公議之時。胡氏專寵。皇宗怨望。假八議者莫肯致言。

唯黃門侍郎徐統曰。爾朱榮馬邑小胡人。才凡鄙不度德量。力長戟指闕。所謂窮轍拒 輪積薪候燎。今宿衛文武足得一戰。但守河橋觀其意趣。榮懸軍千里兵老師弊。以逸 待勞破之必矣。后然統言。即遣都督李神軌鄭季明等。領眾五千鎮河橋。四月十一日 榮過河內至高頭驛。長樂王從雷陂北渡赴榮軍所。神軌季明等見長樂王往遂開門降。

十二日榮軍於芒山之北河陰之野。十三日召百官赴駕至者盡誅之。王公卿土及諸朝臣 死者三千餘人。十四日車駕入城。大赦天下。改號為建義元年。是為莊帝。于時新經 大兵人物殲盡。流迸之徒驚駭未出。莊帝肇升太極。解網垂仁。唯散騎常侍山偉一人 拜恩南闕。加榮使持節中外諸軍事大將軍開府北道大行臺都督。十州諸軍事大將軍領 左右。太原王其天穆為侍中太尉公世襲并州刺史。上黨王起家為公卿牧守者。不可勝 數。二十日洛中草草猶自不安。死生相怨人懷異慮。貴室豪家并宅競竄。貧夫賤士襁 負爭逃。於是出詔。濫死者普加褒贈。三品以上贈三公。五品以上贈令僕。七品以上 贈州牧。白民贈郡鎮。於是稍安。帝納榮女為皇后。進榮為柱國大將軍錄尚書事。餘 官如故。進天穆為大將軍。餘官皆如故。永安二年五月北海王元顥復入洛。在此寺聚 兵。顥莊帝從兄也。孝昌末鎮汲郡。聞爾朱榮入洛陽。遂南奔蕭衍。是年入洛。莊帝 北巡。顥登皇帝位。改年曰建武元年。顥與莊帝書曰。大道既隱。天下匪公禍福不追 與能義絕。朕猶庶幾五帝無取六軍正以糠粃萬乘錙銖大寶。非貪皇帝之尊。豈圖六合 之富直。以爾朱榮往歲入洛。順而勤王終為魏賊。逆刃加於君親。鋒鏑肆於卿宰。元 氏少長殆欲無遺。已有陳恒盜齊之心。非無六卿分晉之計。但以四海橫流欲篡未可。

暫樹君臣假相拜置。害卿兄弟獨夫介立。遵養待時臣節詎久。朕覩此心寒遠投江。表 泣請梁朝誓在復恥。風行建業電赴三川。正欲問罪於爾朱。出卿於桎梏。恤深怨於骨

(4)

肉。解蒼生於倒懸。謂卿明眸擊節躬來見。我共敘哀辛同討兇羯。不意駕入城臯便。

爾北渡雖迫於兇手勢不自由。或□生素懷棄劍猜。我聞之永歎。撫衿而失何者。朕之 於卿兄弟非遠。連枝分葉興滅相依。假有內闚外猶禦侮。況我與卿睦厚偏篤其於急難

。凡今莫如棄親即讎。義將焉據也。且爾朱榮不臣之跡。暴於旁午。謀魏社稷愚智同 見。卿乃明白疑於必然。託命豺狼。委身虎口。棄親助賊。兄弟尋戈。假獲民地。本 是榮物。若克城邑。絕非卿有。徒危宗。國以廣寇仇。快賊莽之心。假卞莊之利。有 識之士。咸為慚之。今家國隆替在卿與我。若天道助順。誓茲義舉。則皇魏宗社與運 無窮。儻天不厭亂。胡羯未殄。鴟鳴狼噬荐食河北。在榮為福。於卿為禍。豈伊異人 尺書道意。卿宜三復兼利是圖富貴可保。狥人非慮終不食言。自相魚肉。善擇元吉。

勿貽後悔。此黃門郎祖榮之詞也。時帝在長子城。太原王上黨王來赴急。六月。帝圍 河內。太守元桃湯車騎將軍宗正珍孫等為顥守攻之弗克。時暑炎赫將士疲勞。太原王 欲使帝幸晉陽。至秋更舉大義。未決。召劉助筮之。助曰。必克。於是至明盡力攻之

。如其言。桃湯珍孫並斬首。以殉三軍。顥聞河內不守。親率百僚。出鎮河橋。特遷 侍中安豐王延明往守硤石。七月帝至河陽。與顥隔河相望。太原王命車騎將軍爾朱兆 潛師渡河破延明於硤石。顥聞延明敗亦散走。所將江淮子弟五千人。莫不解甲相泣。

握手成列。顥與數千騎欲奔蕭衍。至長社為社民斬其首。傳送京師。二十日。帝還洛 陽。進太原王天柱大將軍。餘官亦如故。進上黨王太宰。餘官亦如故。永安三年逆賊 爾朱兆囚莊帝於寺。時太原王位極心驕功高意侈。與奪臧否肆意。帝恐謂左右曰。朕 寧作高貴卿公死。不作漢獻帝生。九月二十五日詐言產太子。榮穆並入朝。莊帝手刃 榮於光明殿。穆為伏兵魯暹所殺。榮世子部落大人亦死焉。榮下車騎將軍爾朱陽都等 二十人隨入東華門。亦為伏兵所殺。唯右僕射爾朱世隆素在家。聞榮死總榮部曲燒西 陽門奔河橋。至十月一日隆與妻鄉郡長公主。至芒山憑王寺。為榮追福齋。即遣爾朱 侯討伐。爾朱那律歸等領胡騎一千皆白服來至郭下。索太原王尸喪。帝升大夏門望之

。遣主書牛法尚。謂歸等曰。太原王立功不終。陰圖釁逆。王法無親。已依正刑罪止 榮身。餘皆不問。卿等何為不降官爵如故。歸曰。臣從太原王來朝。陛下何忽今日枉 致無理。臣欲還晉陽。不忍空去。願得太原王尸喪。生死無恨。發言雨淚哀不自勝。

群胡慟哭。聲振京師。帝聞之亦為傷懷。遣待中朱元龍齋鐵券與世隆。待之不死。官 位如故。世隆謂元龍曰。太原王功格天地造濟生民。赤心奉國神明所知。長樂不顧信 誓。枉害忠良。今日兩行鐵字何足可信。吾為太原王報仇終不歸降。元龍見世隆呼帝 為長樂。知其不欵。且以言帝。帝即出庫物置城西門外。募敢死之士。以討世隆。一 日即得萬人。與歸等戰於郭外。兇勢不摧。歸等屢涉戎場便擊刺。京師士眾未習軍旅

。雖皆義勇力不從心。三日頻戰而游魂不息。帝更募人斷河橋。有漢中人李荀為水軍

。從上流放火燒橋。世隆見橋被焚。遂大剽生民北上太行。帝遣侍中源子恭黃門郎楊 寬領步騎三萬鎮河內。世隆至高都。立太原太守長廣王瞱為主。改號曰建元元年。爾 朱氏自封王者八人。長廣王都晉陽。遣潁川王爾朱兆。舉兵向京師。子恭軍失利。兆

(5)

自雷波涉渡擒莊帝於式乾殿。帝初以黃河奔急。未謂兆得濟。不意兆不由舟楫。憑流 而渡。是日水淺不沒馬腹故。及此難書契所記未之有也。衒之曰。昔光武受命。氷橋 宜於滹水。昭烈中起。的盧踊於泥溝。皆理合於天神祇所福。故能功濟宇宙大庇生民

。若兆者蜂目豺聲行窮梟獍。阻兵安忍賊害君親。皇靈有知。鑒其凶德。反使孟津由 膝贊其逆心易稱大道。禍淫鬼神福謙。以此驗之信為虛說。時兆營軍尚書省建。天子 金鼓庭設漏刻。嬪御妃主皆擁之於幕鎖。帝於寺門樓上。時十二月帝患寒。隨兆乞頭 巾。兆不與。遂囚帝還晉陽。縊於三級寺。帝臨崩禮佛。願不為國王。又作五言曰。

權去生道促。憂來死路長。懷恨出國門。含悲入鬼鄉。隧門一時閉。幽庭豈復光。思 鳥吟青松。哀風吹白楊。昔來聞死苦。何言身自當。至太昌元年冬。始迎梓宮。赴京 師葬帝靖陵。所作五言詩。即為挽歌詞。朝野聞之莫不悲慟。百姓觀者悉皆掩涕而已

。永熙三年二月浮圖為火所燒。帝登凌雲臺望火。遣南陽王寶炬錄尚書長孫椎。將羽 林一千救赴火所。莫不悲惜垂淚而去。火初從第八級中平旦大發。當時雷雨晦冥。雜 下霰雪。百姓道俗咸來觀火。悲哀之聲振動京邑。時有三比丘赴火而死。火經三月不 滅。有火入地尋柱。周年猶有煙氣。其年五月中有人從象郡來云。見浮圖於海中。光 明照耀儼然如新。海上之民。咸皆見之。俄然霧起。浮圖遂隱。至七月中。平陽王為 侍中。斛斯椿所使奔於長安。十月而京師遷鄴

  建中寺。普泰元年尚書令樂平王爾朱世隆所立也。本是閹官司空劉騰宅。屋宇奢 侈。梁棟踰制。一里之間廊廡充溢。堂比宣光殿。門匹乾明門。博敝弘麗。諸王莫及 也。在西陽門內御道北。所謂延年里。劉騰宅東有太僕寺。寺東有乘黃署。署東有武 庫署。即魏相國司馬文王府庫東至閶闔宮門是也。西陽門內御道南有永康里。里內復 有領軍將軍元義宅。掘故井得。石銘云。是漢太尉荀彧宅。正光年中元義專權。太后 幽隔永巷。騰為謀主。義是江陽王繼之子。太后妹婿。熙平初。明帝幼冲。諸王權上 太后。拜義為侍中。領軍左右令總禁兵。委以腹心。反得幽隔永巷。六年太后哭曰。

養虎自齧長虺成蛇。至孝昌二年太后反政。遂誅義等。沒騰田宅。元義誅日騰已物故

。太后追思騰罪發墓殘尸。使其神靈無所歸趣。以宅賜高陽王雍。建義元年尚書令樂 平王爾朱世隆為榮追福。題以為寺。朱門黃閣。所謂仙居也。以前廳為佛殿。後堂為 講室。金花寶蓋。遍滿其中。有一涼風堂。本騰避暑之處。凄涼常冷。經夏無蠅。有 萬年千歲之樹也

  長秋寺。劉騰所立也。騰初為長秋令。卿因以為名。在西陽門內御道北一里。亦 在延年里。即是晉中朝時金市處寺。北有濛氾池。夏則有水。冬則竭矣。中有三層浮 圖一所。金盤靈剎曜諸城內。作六牙白象負釋迦在虛空中。莊嚴佛事悉用金玉。工作 之異難可具陳。四月四日。此像常出。辟邪師子導引其前。吞刀吐火騰驤一面。綵幢 上索詭譎不常。奇伎異服冠於都市。像停之處。觀者如堵。迭相踐躍。常有死人

(6)

  瑤光寺。世宗宣武皇帝所立。在閶闔城門御道北東去千秋門二里。千秋門內道北 有西游園。園中有凌雲臺。即是魏文帝所築者。臺上有八角井。高祖於井北造涼風觀

。登之遠望。目極洛川。臺下有碧海曲池。臺東有宣慈觀。去地十丈。觀東有靈芝鈞 臺。累木為之。出於海中。去地二十丈。風生戶牖。雲起梁棟。丹楹刻桷。圖寫列仙

。刻石為鯨魚背負鈞臺。既如從地踊出。又似空中飛下。鈞臺南有宣光殿。北有嘉福 殿。西有九龍殿。殿前九龍吐水成一海。凡四殿皆有飛閣向靈芝往來。三伏之月。皇 帝在靈芝臺。以避暑。有五層浮圖一所。去地五十丈。仙掌凌虛。鐸垂雲表。作工之 妙埒美永寧。講殿尼房五百餘間。綺疏連亘戶牖相通。珍木香草不可勝言。牛筋狗骨 之木。雞頭鴨脚之草。亦悉備焉。椒房嬪御學道之所。掖庭美人並在其中。亦有名族 處女性愛道場。落髮辭親來儀此寺。屏珍麗之飾。服修道之衣。投心入正歸誠一乘。

永安三年中。爾朱兆入洛陽。縱兵大掠。時有秀容胡騎數十。入瑤光寺婬穢。自此後 頗獲譏訕。京師語曰。洛陽男兒。急作髻。瑤光寺尼。奪作婿。瑤光寺北有承明門。

有金墉城。即魏氏所築。城東北角有魏文帝百尺樓。年雖久遠。形製如初。高祖在城 內。作光極殿。因名金墉城。門為光極門。又作重樓飛閣。遍城上下。從地望之。有 如雲也

  景樂寺。太傅清河文獻王懌所立也。懌是孝文皇帝之子。宣武皇帝之弟。閶闔南 御道西望永寧寺。正相當。寺西有司徒府。東有大將軍高肇宅。北連義井里。井里北 門外有桑樹數株。枝條繁茂。下有甘井一所。石槽鐵罐供給行人飲水。庇陰多有憩者

。有佛殿一所。像輦在焉。雕刻巧妙。冠絕一時。堂廡周環。曲房連接。輕條拂戶。

花蘂被庭。至於大齋。常設女樂。歌聲繞梁。舞袖徐轉。絲管寥亮。諧妙入神。以是 尼寺。丈夫不得入。得往觀者。以為至天堂。及文獻王薨。寺禁稍寬。百姓出入。無 復限礙。後汝南王悅復修之。悅是文獻之弟。召諸音樂逞伎寺內。奇禽怪獸舞抃殿庭

。飛空幻惑世所未覩。異端奇術總萃其中。剝驢投井。植棗種瓜。須臾之間。皆得食

。士女觀者。目亂睛迷。自建義已後。京師頻有大兵。此戲遂隱也

  昭儀尼寺。閹官等所立也。在東陽門內一里御道南東陽門內。道北太北倉導官二 署。東南治粟里倉司官屬住其內。太后臨朝。閽寺專竉。宦者之家。積金滿堂。是以 蕭忻云。高軒斗升者。閹官之釐婦。胡馬鳴呵者。莫不黃門之養息也。忻陽平人也。

愛尚文籍少有名譽。見閽寺寵盛。遂發此言。因即知名。為治書侍御史。寺有一佛二 菩薩。塑工精絕。京師所無也。四月七日。常出詣景明。景明三像恒出迎之。伎樂之 盛與劉騰相比。堂前有酒樹麵木。昭儀寺有池。京師學徒謂之翟泉也。衒之按杜預注 春秋云。翟泉在晉太倉西南。按晉太倉在建春門內。今太倉在東陽門內。此地今在太 倉西南。明非翟泉也。後隱士趙逸云。此地是晉侍中石崇家池。池南有綠珠樓。於是 學徒始寤經過者。想見綠珠之容也。池西南有願會寺。中書舍人王翊捨宅所立也。佛 堂前生桑樹一株。直上五尺。枝條橫遶。柯葉傍布。形如羽蓋。復高五尺。又然凡為 五重。每重葉椹各異。京師道俗謂之神桑。觀者成市。施者甚眾。帝聞而惡之。以為

(7)

惑眾。命給事中黃門侍郎元紀伐殺之。其日雲霧晦冥。下斧之處。血流至地。見者莫 不悲泣。寺南有宜壽里。內有苞信縣令叚暉宅。地下常聞鍾聲。時見五色光明照於堂 宇。暉其異之。遂掘光所得金像一軀。可高三尺。有二菩薩。趺上銘云。晉太始二年 五月十五日侍中中書監荀勗造。暉遂捨宅為光明寺。時人咸云。此荀勗舊宅。其後盜 者欲竊此像。像與菩薩合聲喝賊。盜者驚怖應即殞倒。眾僧聞像叫聲。遂來捉得賊   胡統寺。太后從姑所立也。入道為尼。遂居此寺。在永寧南一里許。寶塔五重。

金剎高聳。洞房周匝。對戶交疎。朱柱素壁。甚為佳麗。其寺諸尼。帝城名德。善於 開導。工談義理。常入宮與太后說法。其資養緇流徒無比也

  修梵寺。在清陽門內御道北。嵩明寺復在修梵寺西。並雕牆峻宇。比屋連甍。亦 是名寺也。修梵寺有金剛。鳩鴿不入。鳥雀不棲。菩提達磨云。得其真相也。寺北有 永和里。漢太師董卓之宅也。里南北皆有池。卓之所造。今猶有水。冬夏不竭。里中 太傅錄尚書長孫稚。尚書右僕射郭祚。吏部尚書邢鸞。廷尉卿元洪超。衛尉卿許伯桃

。梁州刺史尉成興等六宅。皆高門華屋。齋館敞麗。楸槐蔭途。桐楊爽植。當世名為 貴里。掘此地者。輒得金玉寶玩之物。邢鸞家常掘丹砂。及錢數十萬。銘云董太師之 物。後卓夜中隨鸞索此物。鸞不與之。經年鸞遂卒矣

  景林寺。在開陽門內御道東。講殿疊起。房廡連屬。丹檻炫日。繡桷迎風。實為 勝地。寺西有園。多饒奇果。春鳥秋蟬。鳴聲相續。中有禪房一所。內置祇洹精舍。

形製雖小。巧構難加。以禪閣虛靜。隱室凝邃。嘉樹夾牖。芳杜匝階。雖云朝市想同 巖谷。靜行之僧繩坐其內。飱風服道結跏數息。有石銘一所。國子博士盧白頭為其文

。白頭一字景裕。范陽人也。性愛恬靜。丘園放敖。學極六經。說通百氏。普泰初。

起家為國子博士。雖在朱門。以注述為事。注周易行之於世也

  建春門內御道南。有句盾典農籍田三署。籍田南有司農寺。御道北有空地。擬作 東宮。晉中朝時。太倉處也。太倉南有翟泉。周迴三里。即春秋所謂王子虎晉狐偃盟 於翟泉也。水猶澄清。洞底明靜。鱗甲潛藏。辨其魚鼈。高祖於泉北置河南尹。中朝 時步廣里也。泉西有華林園。高祖以泉在園東。因名蒼龍海。華林園中有大海。即漢 天淵池。池中猶有文帝九華臺。高祖於臺上。造清涼殿。世宗在海內作蓬萊山。山上 有仙人館。上有鈞臺殿。並作虹蜺閣。乘虛來往。至於三月禊日季秋己辰。皇帝駕龍 舟鷁首遊於其上。海西有藏氷室。六月出氷以給百官。海西南有景山殿。山東有羲和 嶺。嶺上有溫風室。山西有姮娥峯。峯上有露寒館。並飛閣相通。凌山跨谷。山北有 玄武池。山南有清暑殿。殿東有臨澗亭殿。西有臨危臺。景陽山南有百果園。果列作 林。林各有堂。有仙人棗長五寸。把之兩頭俱出。核細如鍼。霜降乃熟。食之甚美。

俗傳云出崑崙山。一曰西王母棗。又有仙人桃。其色赤表裏照徹。得霜即熟。亦出崑 崙山。一曰王母桃也。奈林南有石碑一所。魏明帝所立也。題云苗茨之碑。高祖於碑 北作苗茨堂。永安中年。莊帝馬射於華林園。百官皆來讀碑。疑苗字誤。國子博士李 同軌曰。魏明英才世稱三公祖幹宣為其羽翼。但未知本意。如何不得言誤也。衒之時

(8)

為奉朝請因即釋曰。以蒿覆之故。言苗茨何誤之。有眾咸稱善。以為得其旨歸。奈林 西有都堂有流觴池。堂東有扶桑海。凡此諸海皆有石竇。流於地下。西通穀水。東連 陽渠。亦與翟泉相連。若早魃為害穀水注之不竭。離畢滂潤陽穀泄之不盈。至於鱗甲 異品羽毛殊類。濯波浮浪如似自然也

洛陽城內伽藍記卷一

(9)

洛陽城東伽藍記卷第二

魏撫軍府司馬楊衒之撰

  明懸尼寺。彭城武宣王勰所立也。在建春門外石樓南。穀水周圍遶。城至建春門 外。東入陽渠石橋。橋有四柱。在道南。銘云。漢陽嘉四年將作大匠馬憲造。逮我孝 昌三年。大雨頹橋。柱始埋沒。道北二柱至今猶存。衒之按。劉澄之山川。古今記戴 延之。西征記並云。晉太康元年造。此則失之遠矣。按澄之等。並生在江表。未游中 土。假因征役暫來經過。至於舊事。多非親覽。聞諸道路便為穿鑿。誤我後學日月已 甚。有三層塔一所。未加莊嚴。寺東有中朝時常滿倉。高祖令為租場。天下貢賦所聚 蓄也

  龍華寺。宿衛羽林虎賁等所立也。在建春門外陽渠南。寺南有租場。陽渠北有建 陽里。里有土臺高三丈。上作二精舍。趙逸云。此臺是中朝旗亭也。上有二層樓。懸 鼓擊之。以罷市。有鍾一口。撞之聞五十里。太后以鍾聲遠聞。遂移在宮內。置凝閒 堂前講內典沙門。打為時節。初蕭衍子豫章王綜來降。聞此鍾聲。以為奇異。遂造聽 歌三首。行傳於世。綜字世讚。偽齊昏主寶卷遺腹子也。寶卷臨政婬亂。吳人苦之。

雍州刺史蕭衍立南康王寶融為主。舉兵向秣陵。事既克捷。遂殺寶融。而自立寶卷。

有美人吳景暉。時孕綜經月。衍因幸景暉。及綜生認為己子。小名緣覺。封豫章王。

綜形貌舉止甚似昏主。其母告之。令自方便。綜遂歸我聖闕。更改名曰讚。字世務。

始為寶卷。追服三年喪。明帝拜綜太尉公封丹陽王。永安年中。尚莊帝姊。壽陽公主 字莒犁。公主容色美麗。綜甚敬之。與公主語。常自稱下官授徐州刺史加開府。及京 師傾覆。綜弃州北走。時爾朱世隆專權。遣取公主至洛陽。世隆逼之。公主罵曰。胡 狗敢辱天王女乎。世隆怒之。遂縊殺之

  瓔珞寺。在建春門外御道北所謂建陽里也。即中朝時。白社池董威輩所居處。里 內有瓔珞慈善暉和通覺暉玄宗聖魏昌熙平崇真因果等十寺。里內士庶二千餘戶。信崇 三寶。眾僧剎養。百姓所供也

  宗聖寺。有像一軀。舉高三丈八尺。端嚴殊特。相好畢備。士庶瞻仰。目不暫瞬

。此像一出市井。皆空炎先。騰輝赫赫。獨絕世表。妙伎雜樂。亞於劉騰。城東士女

。多來此寺觀看也

  崇真寺。比丘惠凝死一七日還活。經閻羅王檢閱。以錯名放免。惠凝具說過去之 時。有五比丘同閱。一比丘云。是寶明寺智聖。坐禪苦行得升天堂。有一比丘。是般 若寺道品。以誦四涅槃亦升天堂。有一比丘云是融覺寺曇謨最。講涅槃華嚴領眾千人

。閻羅王云。講經者心懷彼我以驕凌物。比丘中第一麁行。今唯試坐禪誦經。不問講 經。其曇謨最曰。貧道立身以來唯好講經實不闇誦。閻羅王勅付司。即有青衣十人。

送曇謨最向西北門。屋舍皆黑。似非好處。有一比邱云。是禪林寺道弘。自云。教化 四輩檀越。造一切經人中象十軀。閻羅王曰。沙門之體。必須攝心守道。志在禪誦。

不干世事。不作有為。雖造作經象正。欲得他人財物。既得他物貪心即起。既懷貪心

(10)

便是三毒。不除具足煩惱。亦付司。仍與曇謨最同入黑門。有一比邱云。是靈覺寺寶 明。自云。出家之前嘗作隴西太守造靈覺寺。成即棄官入道。雖不禪誦禮拜不缺。閻 羅王曰。卿作太守之日。曲理枉法。劫奪民財。假作此寺。非卿之力。何勞說此。亦 付司。青衣送入黑門。太后聞之。遣黃門侍郎徐紇。依惠凝所說。即訪寶明寺。城東 有寶明寺。城內有般若寺。城西有融覺寺。禪林靈覺等三寺。問智聖。道品。曇謨最

。道弘。寶明等。皆實有之。議曰。人死有罪福。即請坐禪僧一百人。常在殿內供養 之。詔不聽。持經象沿路乞索。若私有財物造經象者任意。凝亦入白鹿山。居隱修道

。自此以後。京邑比丘。悉皆禪誦。不復以講經。為意出建春南門外一里餘。至東石 橋。南北而行。晉太康元年。造橋南有魏朝時馬市刑嵆康之所也。橋北大道西有建陽 里。大道東有綏民里。里內有河間劉宣明宅。神龜年中。以直諫忤旨。斬於都市訖目 不瞑。尸行百步。時人談以枉死。宣明少有名譽。精通經史。危行及於誅死

  魏昌尼寺。閹官瀛州刺史李次壽所立也。在里東南角即中朝牛馬市處也。刑嵆康 之所。東臨石橋。此橋南北行。晉太康元年中朝時市南橋也。澄之等蓋見北橋銘。因 而以橋為太康初造也

  石橋南道有景興尼寺。亦閹官等所共立也。有金像輦。去地三尺。施寶蓋。四面 垂金鈴七寶珠。飛天伎樂。望之雲表。作工甚精。難可揚推。像出之日。常詔羽林一 百人舉此像。絲竹雜伎皆由旨給

  建陽里東有綏民里。里內有洛陽縣臨渠水縣。門外有洛陽令楊機清德碑。綏民里 東崇義里。里內有京兆人杜子休宅。地形顯敞。門臨御道。時有隱士。趙逸云。是晉 武時人。晉朝舊事。多所記錄。正光初來至京師。見子休宅。歎息曰。此宅中朝時太 康寺也。時人未信。遂問寺之由緒。逸云。龍驤將軍王 。平吳之後始立此寺。本有 三層浮圖。用塼為之。指子休園中曰。此是故處。子休掘而驗之。果得塼數十萬。兼 有石銘云。晉太康六年歲次乙巳九月甲戌朔八日辛巳儀同三司襄陽侯王 敬造。時園 中果菜豐蔚林木扶疎。乃服逸言。號為聖人。子休遂捨宅為靈應寺。所得之磚。還為 三層浮圖。好事者尋逐之。問。晉朝京師。何如今日。逸曰。晉時民少於今日。王侯 第宅與今日相似。又云。自永嘉已來二百餘年。建國稱王者十有六君。皆遊其都邑。

目見其事。國滅之後。觀其史書。皆非實錄。莫不推過。於人引善自向符生。雖好勇 嗜酒。亦仁而不殺。觀其治典未為凶暴。及詳其史。天下之惡皆歸焉。符堅自是賢主

。賊君取位妄書生惡。凡諸史官皆是類也。人皆貴遠賤近。以為信然。當今之人。亦 生愚死智。惑已甚矣。人問其故。逸曰。生時中庸之人耳。及其死也。碑文墓志莫不 窮天地之大德盡生民之能事。為君共堯舜連衡。為臣與伊皐等跡。牧民之官浮虎。慕 其清塵。執法之吏埋輪。謝其梗直。所謂生為盜跖死為夷齊。妄言傷正華辭損實。當 時構文之士。慚逸此言。步兵校尉李澄問曰。太尉府前塼浮圖。形製甚古。猶未崩毀

。未知早晚造。逸云晉義熙十二年劉裕伐姚泓軍人所作。汝南王聞而異之。拜為義父

。因而問。何所服餌。以致長年。逸云。吾不閑養生。自然長壽。郭璞常為吾筮云。

(11)

壽年五百歲。今始餘半。帝給步挽車一乘。遊於市里。所經之處。多記舊跡。三年以 後遁去。莫知所在。崇儀里東有七里橋以石為之。中朝杜預之荊州出頓之所也。七里 橋東一里郭門開三道。時人號為三門。離別者多云相送。三門外。京師士子送去迎歸 常在此處

  莊嚴寺。在東陽門外一里御道北。所謂東安里也。北為租場里。內有駙馬都尉司 馬恍。濟州刺史分宣。幽州刺史李真奴。豫州刺史公孫驤等四宅

  秦太上君寺。胡太后所立也。在東陽門二里御道北。所謂暉文里。里內有太保崔 光。太傅李延實。冀州刺史李詔。祕書監鄭道昭等四宅。並豐堂崛起。高門洞開。趙 逸云。暉文里是晉馬道里。延實宅是蜀主劉禪宅。延實宅東有脩和宅。是吳王孫皓宅

。李韶宅是晉司空張華宅。當時太后正號崇訓。母天下號父。為秦太上公母。為秦太 上君。為母追福。因以名焉。中有五層浮圖。一所修剎入雲。高門向街。佛事莊飾等 於永寧。誦室禪堂周流重疊。花林芳草遍滿階墀。常有大德名僧。講一切經。受業沙 門亦有千數。太傅李延實者。莊帝舅也。永安年中。除青州刺史臨去奉辭。帝謂實曰

。懷甎(音專下同)之俗世號難治。舅宜好用心副朝廷所委。實答曰。臣年迫桑榆。氣同

朝露。人間稍遠。日近松邱。臣已久乞閒退。陛下渭陽興念寵及老臣。使夜行罪人裁 錦萬里。謹奉明勅不敢失墜。時黃門侍郎楊寬在帝側。不曉懷甎之義。私問舍人溫子 昇。曰。聞至尊兄彭城王。作青州刺史。問其賓客。從至青州。云齊土之民風俗淺薄

。虛論高談。專在榮利。太守初欲入境。皆懷甎叩首以美其意。及其代下還家。以甎 擊之言。其向背速於反掌。是以京師謠語曰。獄中無繫囚。舍內無青州。假令家道惡 腹中不懷愁。懷甎之義。起在於此也。潁川荀濟風流名士。高鑒妙識。獨出當世。清 河崔叔仁稱齊士大夫。曰齊人。外矯仁義。內懷鄙吝。輕同羽毛。利等錐刀。好馳虛 譽。阿附成名。威勢所在。側肩競入。求其榮利。甜然濃於四方。慕勢最甚。號齊士

。子為慕勢。諸郎臨淄官徒有在京邑。聞懷塼慕勢咸共恥之。唯崔孝忠一人不以為意

。問其故。孝忠曰。營丘風俗。太公餘化。稷下儒林。禮義所出。今雖凌遲。足為天 下模楷。荀濟人非許郭不識東家。雖復莠言。自口未宜榮辱也

  正始寺。百官等所立也。正始中立。因以為名。在東陽門外御道西。所謂敬義里 也。里內有典虞曹。簷宇精淨美於叢林。眾僧房前。高林對牖。青松綠檉連枝交映。

多有枳樹。而不中食。有石碑一枚。背上有侍中崔光施錢四十萬。陳留侯李崇施錢二 十萬。自餘百官各有差少者。不減五千已下。後人刊之。敬義里南有昭德里。里內有 尚書僕射游肇。御史尉李彪。兵部尚書崔林。幽州刺史常景。司農張倫等五宅。彪景 出自儒生。居室儉素。惟倫最為豪侈。齋宇光麗服翫精奇。車馬出入。逾於邦君。園 林山池之美。諸王莫及。倫造景陽山。有若自然。其中重巖複嶺。嶔崟相屬。深蹊洞 壑。邐遞連接。高林巨樹。足使日月蔽虧。懸葛垂蘿。能令風煙出入。崎嶇石路似壅 而通。崢嶸澗道。盤紆復直。是以山情野興之士游以忘歸。天水人姜質。志性疎誕。

麻衣葛巾有逸民之操。見偏愛之。如不能已遂造亭山賦。行傳於世。其辭曰。今偏重

(12)

者。愛昔先民之重。由樸由純。然則純樸之體。與造化而津勉。濠上之客柱下之吏。

臥無為以明心。託自然以圖志。輒以山水為富。不以章甫為貴。任性浮沈。若淡兮無 味。今司農張氏實鍾其人。巨量接於物表。夭矯洞達其真。青松未勝其潔。白玉不比 其珍。心托空而拪有情。入古以如新。既不專流蕩。又不偏華上。卜居動靜之間。不 以山水為忘。庭起半丘半壑。聽以目達心想。進不入聲榮。退不為隱放。爾乃決石通 泉拔嶺。巖前斜與危雲等曲。危與曲棟相連。下天津之高霧。納滄海之遠煙。纖列之 狀一如古。崩剝之勢似千年。若乃絕嶺懸坡蹭蹬蹉跎。水紓徐如浪。峭山石高下。復 危多五尋百拔十步千過。則知巫山弗及。未審蓬萊如何。其中煙花露草。或傾或倒。

霜幹風枝。半聳半垂。玉葉金莖。散滿階墀。燃目之綺。裂鼻之馨。既共陽春等茂。

復與白雪齊清。或言神明之骨。陰陽之精。天地未覺。生此異人。焉識其中羽徒紛泊

。色雜蒼黃。綠頭紫頰。好翠連芳。白 生於異縣。丹足出自他鄉。皆遠來以臻此。

藉水木以翱翔。不憶春於沙漠。遂忘秋於高陽。非斯人之感至。伺候鳥之迷方。豈下 俗之所務。入神怪之異趣。能造者其必詩。敢往者無不賦。或就饒風之地。或入多雲 之處。氣嶺與梅岑。隨春之所悟。遠為神仙所賞。近為朝士所知。求解脫於服佩。預 參次於山垂。子英游魚於玉質。王喬繫鵠於松枝。方丈不足。以妙詠歌。此處態多奇

。嗣宗聞之動魄。叔夜聽此驚魂。恨不能鑽。地一出醉。此山門別有王孫公子遜遁容 儀。思山念水。命駕相隨。逢岑愛曲。值石陵欹。庭為仁智之田。故能種此石山。森 羅兮草木。長育兮風煙。孤松既能却老。半石亦可留年。若不坐臥兮於其側。春夏兮 其遊陟。白骨兮徒自朽。方寸心兮何所憶

  平等寺。廣平武穆王懷捨宅所立也。在青陽門外二里御道北。所謂孝敬里也。堂 宇宏美。林木蕭森。平臺複道。獨顯當世。寺門外金像一軀高二丈八尺。相好端嚴常 有神驗。國之吉凶。先炳祥異。孝昌三年十二月中。此像面有悲容。兩目垂淚。遍體 皆濕。時人號曰佛汗。京師士女空市里往而觀之。有比丘。以淨綿拭其淚。須臾之間

。綿濕都盡。更換以他綿。俄然復濕。如此三日乃止。明年四月。爾朱榮入洛陽。誅 戮百官。死亡塗地。永安二年三月。此像復汗。士庶復往觀之。五月北海王入洛。莊 帝北巡。七月北海大敗。所將江淮子弟五千盡被俘虜。無一得還。永安三年七月。此 像悲泣如初。每經神驗朝夕惶懼。禁人不聽觀之。至十二月。爾朱兆入洛陽擒莊帝。

崩於晉陽。在京宮殿空虛。百日無主。唯尚書令司州牧樂平王爾朱世隆鎮京師。商旅 四通。盜賊不作。建明二年長廣王從晉陽赴京師。至郭外。世隆以長廣本枝疎遠。政 行無聞。逼禪與廣陵王恭。是莊帝從父兄也。正光中為黃門侍郎。見元義秉權政歸近 習。遂佯啞不語不預世事。永安中遁於上洛山。中州刺史泉企執而送之。莊帝疑恭。

姦詐夜遣人盜掠衣物。復拔刀劍欲殺之。恭張口以手指舌竟乃不言。莊帝信其真患。

放令歸第。恭常住龍華寺。至時世隆等廢長廣而立焉。禪文曰。皇帝咨廣陵王恭。自 我皇魏之有天下也。累聖開輔。重基衍業奄有萬邦。光宅四海故道溢百王。德漸無外

。而孝明晏駕人神乏王故。柱國大將軍大丞相太原王榮地實封陝。任惟外相乃心王室

(13)

。大懼崩淪故。推立長樂王子攸。以續絕業。庶九鼎之命日隆。七百之祚唯永。然群 飛未寧。橫流且及。皆狼顧鴟張岳立基趾。丞相一麾大定海內。而子攸不顧宗社。讎 忌勳德。招聚輕俠。左右壬人。遂虐甚剖心。痛齊鉗齒。豈直金板。告怨大鳥感德而 已。於是天下之望。俄然已移。竊以宸極不可以曠神器。豈容無主故。權從眾議。暫 馭兆民。今六軍南邁已次河浦。瞻望帝京。赧然興愧。自惟薄寡。本枝疎遠。豈宜仰 異。天情俯乖。民望惟王。德表生民。聲高萬古。往以運屬殷憂。時多遭難。卷懷積 載。括囊有年。今天眷明德。民懷奧主。曆數允集。歌訟同臻。乃徐發樞機。副茲竚 屬。便敬奉璽綬。歸於別邸。王其寅踐。成業允執其中。雖休勿休。日慎一日敬之哉

。恭讓曰。天命至重。曆數匪輕。自非德協三才功濟四海。無以入選。帝圖允當師錫

。臣既寡昧識無光遠。景命雖降不敢仰承。乞收成旨以允愚衷。又曰。王既德應圖籙

。僉屬攸歸。便可允執其中。入光大麓。不勞揮遜。致爽人神。凡恭讓者三。於是即 皇帝位。改號曰普泰。黃門侍郎邢子才為赦文。敘述莊帝枉殺太原王之狀。廣陵王曰

。永安手翦強臣非為失德。直以天未厭亂。逢成濟之禍。謂左右將詔來。朕自作之直 言門下。朕以寡德運屬樂推。思與億兆同茲大慶。肆眚之科。一依恒式。廣陵杜口八 載。至是始言海內庶士咸稱聖君。於是封長廣為東海王。世隆加儀同三司尚書令樂平 王。餘官如故。贈太原王相國晉王。加九錫。立廟於芒嶺。首陽上舊有周公廟。世隆 欲以太原王功比周公。故立此廟。廟成為火所災。有一柱焚之不盡。後三日雷雨。震 電霹靂擊為數段。柱下石及廟瓦皆碎於山下。復命百官議太原王配饗。司直劉季明議 云不合。世隆問其故。季明白。若配世宗於宣武無功。若配孝明親害其母。若配莊帝 為臣不終。為莊帝所戮。以此論之無所配也。世隆怒曰。卿亦合死。季明曰。下官既 為議臣。依禮而言。不合聖心。俘剪惟命。議者咸歎。季明不避強禦。莫不歎伏焉。

世隆既有忿言。季明終得無患。初世隆北叛。莊帝遣安東將軍史仵龍平北將軍楊文義

。各領兵三千守太行嶺。侍中源子恭鎮河內。及爾朱兆馬首南向。仵龍文義等率眾先 降。子恭見仵龍文義等降。亦望風潰散。兆遂乘勝。逐北直入京師。兵及闕下。矢流 王室。至是論功仵龍文義各封一千戶。廣陵王曰仵龍文義於王有勳。於國無功。竟不 許。時人稱帝剛直。彭城王爾朱仲遠世隆之兄也。鎮滑臺。表用其下。都督瑗為西兗 州刺史。先用後表。廣陵答曰。已能近補何勞遠聞。世隆侍宴。每言。太原王貪天之 功。以為已力。罪有合死。世隆等愕然。自是已後。不敢復入朝。輒專擅國權。兇慝 滋甚。坐持臺省。家總萬機。事無大小。先至隆第。然後施行。天子拱已南面。無所 干預。永熙元年平陽王入纂大業。始造五層塔一所。平陽王武穆王少子。詔中書侍郎 魏收等。為寺碑文。至二年二月五日。土木畢工。帝率百僚作萬僧會。其日寺門外有 石象。無故自動。低頭復舉。竟日乃止。帝躬來禮拜。怪其詭異。中書舍人盧景宣曰

。石立社移上古有此。陛下何怪也。帝乃還宮。七月中帝為侍中斛斯椿所使。奔於長 安。至十月終。而京師遷鄴焉

(14)

  景寧寺。太保司徒公楊椿所立也。在青陽門外三里御道南。所謂景寧里也。高祖 遷都洛邑。椿創居此里。遂分宅為寺。因以名之。制飾甚美。綺柱珠簾。椿弟慎冀州 刺史。慎弟津司空。並立性寬雅貴義輕財。四世同居。一門三從朝貴義居未之有也。

普泰中為爾朱世隆所誅。後捨宅為建中寺。出青陽門外三里御道北有孝義里。里西北 角有蘇秦塚。塚傍有寶明寺。眾僧常見秦出入此塚。車馬羽儀若今宰相也。孝義里東 即是洛陽小寺。北有車騎將軍張景仁宅。景仁會稽山陰人也。正光年初從蕭寶夤歸化

。拜羽林監賜宅城南歸正里。民間號為吳人坊。南來投化者多居其內。近伊洛二水任 其習。御里三千餘家。自立巷寺。市所賣口味多是水族。時人謂為魚鼈寺也。景仁住 此以為恥。遂徙居孝義里焉。時朝廷方欲招懷荒服。待吳兒甚厚。蹇裳渡於江者。皆 居不次之位。景仁無汗馬之勞。高官通顯。永安二年蕭衍遣主書陳慶之送北海。入洛 陽僭帝位。慶之為侍中。景仁在南之日。與慶之有舊。遂設酒引邀。慶之過宅。司農 卿蕭彪。尚書右丞張嵩並在其座。彪亦是南人。唯有中大夫楊元慎。給事中大夫王眴 是中原士族。慶之因醉謂蕭張等曰。魏朝甚盛。猶曰五胡。正朔相承。當在江左。秦 皇玉璽今在梁朝。元慎正色曰。江左假息僻居一隅。地多濕蟄攢育蟲蟻。疆土瘴癘蛙 黽共穴。人鳥同群。短髮之君無杼首之貌。文身之民稟叢陋之質。浮於三江。棹於五 湖。禮樂所不沽。憲章弗能革。雖復秦餘漢罪雜以華音。復閩楚難言。不可改變。雖 立君臣。上慢下暴。是以劉劭殺父於前。休龍淫母於後。見逆人倫。禽獸不異。加以 山陰請婿賣夫朋淫。於家不顧譏笑。卿沐其遺風。未沽禮化。所謂陽翟之民。不知癭 之為醜。我魏膺籙受圖。定鼎嵩洛。五山為鎮。四海為家。移風易俗之典。與五常而 並跡。禮樂憲章之盛。淩百王而獨高。豈卿魚鼈之徒。慕義來朝。飲我池水。啄我稻 梁。何為不遜。以以至於此。慶之等見元慎清詞雅句縱橫奔發。杜口流汗。合聲不言

。於後數日。慶之遇病。心上急痛。訪人解治。元慎自云。能解慶之。遂憑元慎。元 慎即口含水噀。慶之曰。吳人之鬼住居建康。小作冠帽。短製衣裳。自呼阿儂。語則 阿傍。菰稗為飯。茗飲作漿。呷啜蓴羹。唼嗍蠏黃。手把荳蔲。口嚼檳榔。乍至中土

。思憶本鄉。急手速去。還爾丹陽。若其寒門之鬼。頭猶脩網魚漉鼈在河之洲。咀嚼 菱藕。捃拾鷄頭蛙羹蚌臛。以為膳羞。布袍芒履。倒騎水牛。洗湘江漢鼓棹遨遊。隨 波遡浪噞喁沈浮。白苧起舞。揚波發謳。急手速去。還爾楊州。慶之伏枕曰。楊君見 辱深矣。自此後吳兒更不敢解語。北海尋伏誅。其慶之還奔。蕭衍用為司州刺史。欽 重北人特異於常。朱异怪復問之曰。自晉宋以求。號洛陽為荒土。此中謂長江以北盡 是夷狄。昨至洛陽。始知衣冠士族。並在中原禮儀。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識。口不能 傳。所謂帝京翼翼四方之則。始登泰山者卑培塿。涉江海者小湘沅。北人安可不重慶 之。因此羽儀服式。悉如魏法。江表士庶。競相模楷。褒衣慱帶。被及秣陵。元慎弘 農人。晉冀州刺史嶠六世孫。曾祖泰從宋武入關。為上洛太守。七年背偽來朝。明帝 賜爵臨晉侯。廣武郡陳郡太守。贈涼州刺史。諡烈侯。祖撫明經為中博士。父辭自得 丘壑。不事王侯。叔父許河南令。蜀郡太守。世以學行著聞。名高州里。元慎情尚卓

(15)

逸。少有高操。仁心自放。不為時羈。樂山愛水。好游林澤。博識文淵。清言入神。

造次應對。莫有稱者。讀老莊善言玄理。性嗜酒飲。至一石神不亂。常慷慨嘆不得與 阮籍同時生。不願仕宦。為中散常辭疾退閑。未常修敬諸貴。亦不慶吊親知貴為交友

。故時人弗識也。或有人慕其高義。投刺在門。元慎稱疾高臥。加以意思深長。善於 解夢。孝昌年廣陵王元淵。初除儀同三司。總眾十萬討葛榮。夜夢著 衣。倚槐樹而 立。以為吉徵。問於元慎曰。三公之祥淵甚悅之。元慎退還告人曰。廣陵死矣。槐字 是木傍鬼。死後當得三公。廣陵果為葛榮所殺。追贈司空公。終如其言。建義陽城太 守薛令伯。聞太原王誅百官立莊帝。棄郡東走。忽夢射得雁。以問元慎。元慎曰。卿 執羔大夫執雁。君當得大夫之職。俄然令伯除為諫議大夫。京兆許超夢盜羊入獄。問 於元慎。曰。君當得陽城令。其後有功。封城陽侯。元慎解夢。義出方途。隨意會情

。皆有神驗。雖令與侯。小乖按令。今百里即是古諸侯。以此論之。亦為妙著。時人 譬之周宣。及爾朱兆入洛陽。即棄官。與華陰隱士王騰。周游上洛山孝義里。東市北 殖貨里。里有太常民劉胡。兄弟四人。以屠為業。永安年中。胡殺猪。猪忽唱乞命。

聲及四隣。隣人謂胡兄弟相毆鬪。而來觀之乃猪也。即舍宅為歸覺寺。合家人入道焉

。普泰元年。此寺金像生毛眉髮悉皆具足。尚書左丞魏季景謂人曰。張天錫有此事。

其國遂滅。此亦不祥之徵。至明年而廣陵被廢死 洛陽城東伽藍記卷第二

(16)

洛陽城南伽藍記卷第三

魏撫軍府司馬楊衒之撰

  景明寺。宣武皇帝所立也。景明年中立。因以為名。在宣陽門外一里御道東。其 寺東西南北方五百步。前望嵩山少室。却負帝城。青林垂影。綠水為文。形勝之地。

爽塏獨美。山懸堂光觀盛一千餘間。交疏對霤。青臺紫閣。浮道相通。雖外有四時。

而內無寒暑。房簷之外。皆是山池。竹松蘭芷。垂列階墀。含風團露。流香吐馥。至 正光年中。太后始造七層浮圖一所。去地百仞。是以邢子才碑文云。俯聞激電旁屬奔 星是也。妝飾華麗。侔於永寧。金盤寶鐸煥爛霞表。寺有三池。 蒲菱藕水物生焉。

或黃甲紫鱗出沒於繁藻。青 白雁浮沈於綠水。 磑舂簸皆用水功。伽藍之妙最得稱 首。時世好崇福。四月七日京師諸像皆來此寺。尚書祠曹錄像。凡有一千餘軀。至八 月節。以次入宣陽門。向閶闔宮前。受皇帝散花。于時金花映日。寶蓋浮雲。旛幢若 林。香煙似霧。梵樂法音。聒動天地。百戲騰驤。所在駢比。名僧德眾負錫為群。信 徒法侶持花成藪。車騎填咽。繁衍相傾。時有西域胡沙門。見此唱言佛國。至永熙年 中。始詔國子祭酒邢子才為寺碑文。子才河間人也。志性通敏風情雅潤。下帷覃思。

溫故知新。文宗學府 班馬而孤上。英規勝範凌許郭而獨高。是以衣冠之士輻輳其門

。懷道之賓去來滿室。昇其堂者。若登孔氏之門。沾其賞者。猶聽東吳之句。籍甚當 時。聲馳遐邇。正光中解褐為世宗挽郎奉朝請。尋進中書侍郎黃門。子才洽聞博見無 所不通。軍國制度罔不訪。及自王室不靖。虎門業廢。後遷國子祭酒謨訓上庠。子才 罰惰賞勤。專心勸誘。青領之生。竟懷雅術。洙泗之風。茲焉復盛。永熙年末。以母 老辭。帝不許之。子才恪請懇至。辭淚俱下。帝乃許之。詔以光祿大夫。歸養私庭。

所生之處給事力五人。歲一朝以備顧問。王侯祖道若漢朝之送二疏。暨皇居徙鄴。民 訟殷繁。前格後詔。自相與奪。法吏疑獄簿領成山。乃勅子才與散騎常侍涅子升撰麟 趾新制十五篇。省府以之決疑。州郡用為治本。武定中。除驃騎大將軍西兗州刺史。

為政清靜。吏民安之。後徵為中書令。時戎馬在郊。朝廷多事。國禮朝儀咸自子才出

。所製詩賦。詔策章表。碑頌讚記。五百篇。皆傳於世。隣國欽其模楷。朝野以為美 談也

  大統寺。在景明寺西即所謂利民里寺。南有三公令史高顯略宅。每夜見赤光。行 於堂前。如此者非一向光明所掘地丈餘。得黃金百斤。銘云。蘇秦家金得者為吾造功 德。顯略遂造招福寺。人謂此地是蘇秦舊宅。當時元義秉政。聞其得金就洛索之。以 二十斤與之。衒之按。蘇秦時未有佛法。功德者不必是寺。應是碑銘之類頌其聲跡也

。東有秦太師公二寺。在景明南一里。西寺太后所立。東寺皇姨所建。並為父追福。

因以名之。時人號為雙女寺。並門隣洛水。林木扶疎布葉垂陰。各有五層浮圖一所。

高五十丈。素綵布工。比於景明。至於六齋。常有中黃門一人。監護僧舍。襯施供具

。諸寺莫及焉。寺東有靈臺一所。基趾雖頹。猶高五丈餘。即是漢武帝所立者。靈臺 東辟雍。是魏武所立者。至我正光中。造明堂於辟雍之西南。上圓下方。八窓四闥。

(17)

汝南王復造磚浮圖於靈臺之上。孝昌初妖賊四侵。州郡失據。朝廷設募征。格於堂之 北。從戎者。拜曠掖將軍偏將軍裨將軍。當時甲冑之士號明堂隊。時虎賁駱子淵者自 云。洛陽人。昔孝昌年戍在彭城。其同營人樊元寶得假還京。子淵附書一封令達其家 云。宅在靈臺南。近洛河。卿但是至彼。家人自出相看。元寶如其言。至靈臺南。了 無人家可問。徙倚欲去。忽見一老翁來。問從何而來徬徨。於此元寶具向道之。老翁 云。是吾兒也。取書引元寶入遂見。館閣崇寬屋宇佳麗。坐命婢取酒。須臾見婢抱一 死小兒而過。元寶初甚怪之。俄而酒至色甚紅。香美異常。兼設珍羞。海陸具備。飲 訖辭還。老翁送元寶出云。後會難期。以為悽恨。別甚殷勤。老翁還入。元寶不復見 其門巷。但見高岸對水淥波東傾。唯見一童子可年十五。新溺死鼻中出血。方知所飲 酒是其血也。及還彭城。子淵已失矣。元寶與子淵同戍三年。不知是洛水之神也   報德寺。高祖孝文皇帝所立也。為憑太后追福。在開陽門外三里開陽門御道。東 有漢國子學堂。堂前有三種字石經。二十五碑表裏刻之。寫春秋尚書二部。作篆科斗 隷三種字。漢右中郎將蔡邕筆之遺跡也。猶有十八碑。餘皆殘毀。復有石碑四十八枚

。亦表裏隷書寫周易尚書公羊禮記四部。又讀書碑一所。並在堂前。魏文帝作典論云 碑。至太和十七年猶有四。高祖題為勸學里。里有文覺三寶寧遠三寺。武定四年。大 將軍遷石經於頴。週迴有園。珍果出焉有大谷梨。承光之柰。承光寺亦多果木。柰味 甚美。冠於京師。勸學里東有延賢里。里內有正覺寺。尚書令王肅所立也。肅字公懿

。琅琊人也。偽齊雍州刺史奐之子也。贍學多通。才辭美茂。為齊祕書丞。太和十八 年背逆歸順。時高祖新營洛邑。多所造制論。肅博識舊事。大有裨益。高祖甚重之。

常呼王生延賢之名因肅立之。肅在江南之日。聘謝氏女為妻。及至京師。復尚公主謝 作五言詩以贈之。其詩曰本為箔上蠶。今作機上絲。得路逐勝去。頗憶纏綿時。公主 代肅答謝云。針是貫線物。目中恒任絲。得帛縫新去。何能衲故時。肅甚愧謝之色。

遂造正覺寺以憩之。肅憶父非理受禍。常有子胥報楚之意。畢身素服不聽樂。時人以 此稱之。肅初入國。不食羊肉及酪漿等物。常飯鯽魚羹。渴飲茗汁。京師士子道。肅 一飲一斗。號為漏巵。經數年已後。肅與高祖殿會食。羊肉酪粥甚多。高祖怪之。謂 肅曰。卿中國之味也。羊肉何如魚羹。茗飲何如酪漿。肅對曰。羊者是陸產之最。魚 者乃水族之長。所好不同。並各稱珍。以味言之甚是優劣。羊比齊魯大邦。魚比邾莒 小國。唯茗不中與酪作奴。高祖大笑因舉酒曰。三三橫兩兩縱。誰能辨之賜金鍾。御 史中丞李彪曰。沽酒老嫗瓮注 。屠兒割肉與稱同。尚書右丞甄琛曰。吳人浮水自云

。工妓兒擲絕在虛空。彭城王勰曰。臣始解此字是習字。高祖即以金鍾賜彪。朝廷服 彪。聰明有智。甄琛和之亦速。彭城王謂肅曰。卿不重齊魯大邦。而愛邾莒小國。肅 對曰。鄉曲所美不得不好。彭城王重謂曰。卿明日顧我。為卿設邾莒之食。亦有酪奴

。因此復號茗飲為酪奴。時給事中劉縞慕肅之風。專習茗飲。彭城王謂縞曰。卿不慕 王侯八珍。好蒼頭水厄。海上有逐臭之夫。里內有學顰之婦。以卿言之即是也。其彭 城王家有吳奴。以此言戲之。自是朝貴讌會。雖設茗飲皆恥不復食。唯江表殘民遠來

(18)

降者好之。後蕭衍子西豐侯蕭正德歸降。時元義欲為之設茗。先問卿於水厄多少。正 德不曉義意。答曰下官生於水鄉。而立身以來。未遭陽侯之難。元義與舉坐之客皆笑 焉

  龍華寺。廣陵王所立也。追聖寺。北海王所立也。並在報恩寺之東。法事僧房比 秦太上公。京師寺。皆種雜果。而此三寺園林茂盛。莫之與爭

  宣陽門外四里。至洛水上作浮橋。所謂永橋也。神龜中。常景為汭頌。其辭曰。

浩浩大川。決決清洛。導源熊耳。控流巨壑。納穀吐伊。貫周淹毫。近達河宗。遠朝 海若。兆唯洛食。實同土中。上應張柳。下據河嵩。寒暑攸叶。日月載融。帝世光宅

。函下風。前臨少室。却負太行。制巖東邑。峭峘西疆。四險之地。六達之莊。恃德 則固。失道則亡。詳觀古列考見丘墳。乃禪乃革。或質或文。周餘九列。漢季三分。

魏風衰晚。晉景彫曛。天地發揮。圖書受命。皇建有極。神功無競。魏籙仰天。玄符 握鏡。璽運會昌。龍圖受命。乃睠書軌。永懷寶定。敷茲景跡。流美洪謨。襲我冠冕

。正我神樞。水陸兼會。周鄭交衢。爰勒洛汭。敢告中區。南北兩岸有華表。舉高二 十丈。華表上作鳳凰。似欲冲天勢。永橋以南圜丘以北。伊洛之間。夾御道有四夷館

。道東有四館。一曰歸正。二曰歸德。三曰慕化。四曰慕義。吳人投國者處金陵館。

三年已後賜宅歸正里。景明初。偽齊建安王蕭寶寅來降。封會稽公。為築宅於歸正里

。後進爵為齊王。尚南陽長公主。寶寅恥與夷人同列。令公主啟世宗。求入城內。世 宗從之。賜宅於永安里。正光四年中。蕭衍子西豐 蕭正德來降。處金陵館。為築宅 歸正里。正德捨宅為歸正寺。北夷來附者處燕然館。三年已後賜宅歸德里。正光元年 蠕蠕至都。久閭阿 來朝。執事者莫知所處。中書舍人常景議云。咸寧中單于來朝

。晉世處之王公特進之下。可班 蕃王儀同之間。朝廷從其議。又處之燕然館。賜 宅歸德里。北夷酋長遣子入侍者。常秋來春去。避中國之熱。時人謂之雁臣。東夷來 附者處扶桑館。賜宅慕化里。西夷來附者處崦嵫館。賜宅慕義里。自葱嶺已西。至於 大秦。百國千城莫不歡附。商胡販客日奔塞下。所謂盡天地之區已樂中國土風。因而 宅者不可勝數。是以附化之民萬有餘家。門巷修整閶闔填列。青槐蔭陌綠樹垂庭。天 下難得之貨。咸悉在焉。別立市於樂水南。號曰四通市。民間謂永橋市。伊洛之魚多 於此賣。士庶須膾。皆詣取之。魚味甚美。京師語曰。洛鯉伊魴貴於牛羊。永橋南道 東有白象獅子二坊。白象者永平二年乾羅國胡王所獻。皆施五綵屏風七寶坐。床容數 人。真是異物。常養象於乘黃曹。象常壞屋敗牆。走出於外。逢樹即拔。遇牆亦倒。

百姓驚怖。奔走交馳。太后遂徙象於此坊。獅子者波斯國胡王所獻也。為逆賊万侯醜 奴所獲。留於寇中。永安末。醜奴破始達京師。莊帝謂侍中李或曰。朕聞虎見獅子必 伏。可覓誠之。於是詔近山郡縣。捕虎以送。鞏縣山陽並送二虎一豹。帝在華林園觀 之。於是虎豹見獅子。悉皆瞑目不敢仰視。園中素有一育熊。性甚馴。帝令取試之。

虞人牽盲熊至。聞獅子氣驚怖跳踉。曳鎖而走。帝大笑。普泰元年廣陵王即位。詔曰

。禽獸囚之則違其性。宜放還山林。獅子亦令送歸本國。送獅子胡以波斯道遠不可送

(19)

達。遂在路殺獅子而返。有司糺劾罪以違旨論。廣陵王曰。豈以獅子而罪人也。遂赦 之

  菩提寺。西域胡人所立也。在慕義里。沙門達多發塚取甎。得一人以進。時太后 與明帝在華林都堂。以為妖異。謂黃門侍郎徐紇曰。上古以來頗有此事否。紇曰。昔 魏時發塚得霍光女婿范明友。家奴說漢朝廢立。與史書相符。此不足為異也。后令紇 問其姓名。死來幾年。何所飲食。死者曰。臣姓崔。名涵。字子洪。博陵安平人也。

父名暢。母姓魏。家在城西阜財里。死時年十五。今滿二十七。在地十有二年。常似 醉臥無所食也。時復遊行。或遇飯食。如似夢中不甚辨了。后即遣門下錄事張秀 詣 準財里。訪涵父母。果得崔暢。其妻魏氏。秀 問暢曰。卿有兒死否。暢曰有息子涵 年十五而死。秀 曰為人所發。今日蘇活。在華林園中。主人故遣我來相問。暢聞驚 怖曰。實無此兒。向者謬言。秀 還具以實陳聞。后遣 送涵回家。暢聞涵至門前。

起火手持刀。魏氏把桃枝。謂曰。汝不須來。吾非汝父汝非吾子。急手速去。可得無 殃。涵遂捨去遊於京師。常宿寺門下。汝南王賜黃衣一具。涵性畏日不敢仰視。又畏 水火及刀兵之屬。常走於達路遇疲則止不徐行也。時人猶謂是鬼。洛陽太市北奉終里

。里內之人多賣送死人之具及諸棺槨。涵謂曰。作柏木棺。勿以桑木為欀。人問其故

。涵曰。吾在地下。見人發鬼兵。有一鬼訴稱。是柏棺應免主兵。吏曰。爾雖柏棺桑 木為欀遂不免。京師聞此柏木踴貴。人疑賣棺者貨。涵發此等之言也

  高陽王寺。高陽王雍之宅也。在津陽門外三里御道西。雍為爾朱榮所害也。捨宅 以為寺。正光中。雍為丞相。給輿羽葆鼓吹虎賁班劍百人。貴極人臣。富兼山海。居 止第宅匹於帝宮。白殿丹檻。窈窕連亘。飛簷反宇。轇轕週通。僮僕六千。妓女五百

。隋珠照日。羅衣從風。自漢晉以來。諸王豪侈未之有也。出則鳴騶御道文物成行。

鐃吹響發。笳聲哀轉。入則歌姬舞女擊筑吹笙。絲管迭奏。連霄盡日。其竹林魚池。

侔於禁苑。芳草如積珍木連陰。雍嗜口味。厚自奉養。一日必以數萬錢為限。海陸珍 羞。方丈於前。陳留侯李崇謂人曰。高陽一日敵我千日。崇為尚書令儀同三司。亦當 傾天下。僮僕千人。而性多儉悋。惡衣麁食亦常無肉。止有韭菹。崇客李元佑語人云

。李令公一食十八種。人問其故。元佑曰。二九一十八。聞者大笑。世人即以為譏罵

。雍薨後諸妓悉令入道。或有嫁者。美人徐月華善彈箜篌。能為明妃出塞之曲歌。聞 者莫不動容。永安中。與衛將軍源士康為側室。宅近青陽門。徐鼓箜篌而歌。哀聲入 雲。行路聽者俄而成市。徐常語士康曰。王有二美姬。一名修容。二名艶姿。並蛾眉 皓齒潔貌傾城。修容亦能。為綠水歌。艶姿善火鳳舞。並愛傾後室。寵冠諸姬。士原 聞此。遂常令徐鼓綠水火鳳之曲焉。高陽宅北有中甘里。里內荀頴子文年十三。幼而 聰辨。神情卓異。雖黃琬文舉無以加之。正光初。廣宗潘崇和。講服氏春秋於城東昭 義里。子文攝齊北面就和受道。時趙郡李才問子文曰。荀生住在何處。子文對曰。僕 住在中甘里。才曰何徃。曰徃城南。城南有四夷館。才以此譏之。子文對曰。國陽勝 地。卿何怪也。若言川澗伊洛崢嶸。語其舊事靈臺石經。招提之美。報德景明。當世

(20)

富貴。高陽廣平。四方風俗。萬國千城。若論人物有我無卿。才無以對之。崇和曰。

汝頴之士利如錐。燕趙之士鈍如錘。信非虛言也。舉學皆笑焉

  崇虛寺在城西。即漢之躍龍閣也。延熹九年。桓帝祠老子於躍龍。園室華蓋之座

。用郊天之樂。此其地也。高祖遷京之始。以地給民。憩者多見妖怪。是以人皆去之

。遂立寺焉

洛陽城南伽藍記卷第三

(21)

洛陽城西伽藍記卷第四

魏撫軍府司馬楊衒之撰

  冲覺寺。太傅清河王懌捨宅所立也。在西明門外一里御道北。懌親王之中最有名 行。世宗愛之。特隆諸弟。延昌四年世宗崩。懌與高陽王雍.廣平王懷。並受遺詔。

輔翼孝明。時帝始年六歲。太后代總萬機。以懌名德茂親體道居正。事無大小多諮詢 之。是以熙平神龜之際。勢傾人主。第宅豐大。踰於高陽。西北有樓。出凌雲臺。俯 臨朝市。目極京師。古詩所謂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者也。樓下有儒林館.退賓堂

。形製並如清暑殿。土山鈞臺。冠於當世。斜峯入牖。曲沼環堂。樹響飛嚶。堦叢花 藥。懌愛賓客。重文藻。海內才子莫不輻輳。府僚臣佐並選雋俊。至於清晨明景騁望 南臺。珍羞具設。琴笙並奏。芳醴盈罍。佳賓滿席。使梁王愧兔園之遊。陳思慚雀臺 之燕。正光初元義秉權閉太后於後宮。薨懌於下省。孝昌元年太子還總萬機。追贈懌 太子太師太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假黃鉞給九旒。鸞輅黃屋。左纛轀輬車前後部羽葆

。鼓吹虎賁班劍百人。輓歌二部。葬禮依晉安平王孚故事。諡曰文獻。圖懌像於建始 殿。拔清河國令韓子熙為黃門侍郎。從王國三卿為執戟者。近代所無也。為文獻追福

。建五層浮圖一所。工作與瑤光寺相似也

  宣忠寺。侍中司州牧城陽王所立也。在西陽門外一里御道南。永康中。北海入洛

。莊帝北巡。自餘諸王各懷二望。唯徽獨從莊帝。至長子城。大兵阻河。雌雄未決。

徽願入洛陽。捨宅為寺。及北海敗散國道重暉。遂捨宅焉。永安末莊帝謀殺爾朱榮。

恐事不果請計於徽。徽曰。以生太子為辭。榮必入朝。因以斃之。莊帝曰。后懷孕於 十月。今始九月可爾已不。徽曰。婦生產子有延月者。有少月者。不足為怪。帝納其 謀。遂唱生太子。遣徽特至太原王第。告云皇儲誕育。值榮與上黨王天穆博戲。徽脫 榮帽。勸舞盤旋。徽素大度量。喜怒不形於色。遶殿內外歡叫。榮遂信之。與穆並入 朝。莊帝聞榮來不覺失色。中書舍人溫子升曰。陛下色變。帝連索酒飲之。然後行事

。榮穆既誅。拜徽太師司馬。餘官如故。典統禁兵。偏被委任。及爾朱兆擒莊帝。徽 投前洛陽令寇祖仁。祖仁一門刺史皆是徽之將。少有舊恩故往投之。祖仁謂子弟等曰

。時聞爾朱兆募城陽王甚重。擒獲者千戶侯。今日富貴至矣。遂斬送之。徽初投祖仁 家。齎金一百斤馬五十匹。祖仁利其財貨。故行此事。所得金馬。緦親之內均分之。

所謂匹夫無罪懷壁其罪信矣。兆得徽首。亦不勳賞祖仁。兆忽夢。徽云。我有黃金二 百斤馬一百匹。在祖仁家。卿可取之。兆悟覺即自思量。城陽祿位隆重。未聞清貧。

常自入其家採掠。本無金銀。此夢或真。至曉掩祖仁。徵其金馬。祖仁謂人密告。望 風欵服云。實得金一百斤馬五十匹。兆疑其藏隱。依夢徵之。祖仁諸房素有金三十斤 馬五十匹。盡送致兆。猶不充數。兆乃發怒捉祖仁。懸首高樹。大石墜足鞭捶之。以 及於死。時人以為交報。楊衒之云。崇善之家必有餘慶。積禍之門殃所畢集。祖仁負 恩反噬。貪貨殺徽。徽即託夢增金馬。假手於兆。還以斃之。使祖仁備經楚撻窮其塗 炭。雖魏侯之笞田蚡。秦主之刺姚萇。以此論之。不能加也

(22)

  宣忠寺。東王典御寺閹官楊王桃湯所立也。時閹官伽藍皆為尼寺。唯桃湯所建僧 寺。世人稱之英雄。門有三層浮屠一所。工踰昭義。宦者招提最為入室。至於六齋。

常擊鼓歌舞也

  白馬寺。漢明帝所立也。佛入中國之始寺。在西陽門外三里御道南。帝夢金神長 大六項背日月光明。金神號曰佛。遣使向西域求之。乃得經像焉。時白馬負而來。因 以為名。明帝崩。起祇洹於陵上。自此從後。百姓塚上或作浮圖焉。寺上經函。至今 猶存。常燒香供養之。經函時放光明耀於堂宇。是以道俗禮敬之。如仰真容。浮屠前 柰林蒲萄異於餘處。枝葉繁衍。子實甚大。柰林實重七斤。蒲萄實偉於棗。味並殊美 冠於中京。帝至熟時常詣取之。或復賜宮人。宮人得之。轉餉親戚。以為奇味。得者 不敢轍食。乃歷數家。京師語曰。白馬甜榴一實直牛。有沙門寶公者。不知何處人也

。形貌醜陋。心機通達。過去未來預覩三世。發言似讖不可解。事過之後始驗其實。

胡太后聞之問以世事。寶公曰。把粟與鷄呼朱朱。時人莫之能解。建義元年。后為爾 朱榮所害。始驗其言。時亦有洛陽人趙法和。請占早晚當有爵否。寶公曰大竹箭不須 羽。東廂屋急手作。時不曉其意。經十餘日。法和父喪。大竹者杖。東廂屋者倚廬。

造十二辰歌。終其言也

  寶光寺。在西陽門外御道北。有三層浮圖一所。以石為基。形製甚古。畫工雕刻

。隱士趙逸見而嘆曰。晉朝石塔寺今為寶光寺也。人問其故。逸曰。晉朝三十二寺。

盡皆湮滅。唯此寺獨存。指園中一處曰。此是浴室。前五步。應有一井。眾僧掘之。

果得屋及井焉。井雖填塞磚口如初。浴堂下猶有石數十枚。當時園池平衍。果菜葱青

。莫不嘆息焉。園中有一海。號咸池。葭菼被岸。菱荷覆水。青松翠竹。羅生其旁。

京邑士子。至於良辰美日。休沐告歸。徵友命朋。來遊此寺。雷車接軫。羽蓋成陰。

或置酒林泉。題詩花圃。折藕浮瓜。以為興適。普泰末。雍西刺史隴西王爾朱天光總 士馬於此寺。寺門無何都崩。天光見而惡之。其年天光戰敗斬於東市也

  法雲寺。西域烏場國胡沙門僧摩羅所立也。在寶光寺西。隔牆並門。摩羅聰慧利 根。學窮釋氏。至中國即曉魏言隷書。凡聞見無不通解。是以道俗貴賤同歸仰之。作 祇洹寺一所。工制甚精。佛殿僧房皆為胡飾。丹素炫彩金玉垂輝。摹寫真容。似丈六 之見鹿苑。神光壯麗。若金剛之在雙林。伽藍之內花果蔚茂。芳草蔓合。嘉木被庭。

京師沙門好胡法者。皆就摩羅受持之。戒行真苦難可揄揚。祕呪神驗。閻浮所無。呪 枯樹能生枝葉。呪人變為驢馬。見之莫不忻怖。西域所齎舍利骨及佛牙經像皆在此寺

。寺北有侍中尚書令臨淮王彧宅。彧博通典籍。辨慧清恬。風儀詳審。容止可觀。至 三元肇慶。萬國齊珍。金蟬曜首。寶玉鳴腰。負荷執笏。逶迤複道。觀者忘疲。莫不 歎服。彧性愛林泉。又重賓客。至於春風扇揚。花樹如錦。晨食南館。夜遊後園。僚 寀成群。俊民滿席。絲桐發响。羽觴流行。詩賦並陳。清言乍起。莫不飲其玄奧。忘 其褊郄焉。是以入彧室者謂登仙也。荊州秀才張裴裳為五言。有清拔之句云。異秋花 共色。別樹鳥同聲。彧以蛟龍錦賜之。亦有得緋紬緋綾者。唯河東。裴子明為詩不工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八、全期訓練時數四百五十小時以下之訓練班次,於開(參)訓日起三

二、 有關私立就業服務機 構或其分支機構變更 登記許可之審查費部 分,現行收費為新臺 幣二百元,經財政部 於一百十年十月二十

一、視聽電子技術士技能檢定規範於民國六十七年五月十二日公告,依其技能範圍及專精

  春日山麓四恩院院主如圓房朝海令付假名并指姓畢。此假名姓裏書者。土御門大 納言入道 (顯定卿) 之所記錄也。即以彼禪門自筆之點本寫之。可為無雙之證本也而已

如廣義經。解云。此中初三依地所執圓成實如次配之。此六境皆其無顛倒等四性順四

文永十二年 (乙亥) 正月中旬之候。為聽聞五教章三十講。暫栖息栂

、機構應於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內通知其復職,留職停薪人員應於服 務之學校、機構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復職報到;其未申請提前復

董事長未依規定召 集,經現任董事三分之 一以上以書面提出會議 目的及召集理由請求召 集董事會議時,董事長 應自受請求之日起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