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而博物館同時也保存了某社群的文化遺產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而博物館同時也保存了某社群的文化遺產"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提到原住民,你想到……

當我們聽到某一個名詞時,心中自然而然會有某種圖像或印象出 現;若仔細想想,這個圖像或印象是怎麼形成的,我們可能會對這個 圖像或印象形成的過程感到困惑。對於原住民,這樣的一個名詞,它 究竟代表了什麼意義、圖像或感受?從社會文化是人類建構的角度來 看,生活世界的解釋與詮釋是人們從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建構出來的;

因此,人們可以從自己的家庭生活、學習經驗、交友經驗、大眾媒體 接觸的經驗和社會文化的意識形態與價值觀等等交互影響之後,慢慢 建構出一幅關於原住民的圖像。

博物館是一個具有蒐藏、研究、展示和教育功能的公共領域(public sphere),其代表著某種權威的行使者﹙Duncan,1991:102﹚。從歷史 的發展來看:早期西方博物館有如寺廟(temple),是人們前來朝聖頂 禮膜拜的地方﹙張譽騰,民 89﹚。然在地理大發現之後,博物館成了珍 奇異物收藏的地方﹙任海,民 83﹚,對於這些強權國家而言,部落民族 的文化均為「異文化」(other cultures),將異文化器物視為具有異國風 情浪漫的珍奇異物、戰利品而加以陳列﹙呂理政,民 88;許功明,民 87b﹚

啟蒙運動之後,西方邁入國家主義之階段,博物館成為國家認同 與政治德行的象徵,暗示了國家提供人們「對」的事物。博物館成為 世俗文化的擁護者,在那樣的社會背景下,參觀博物館是一種儀式化 的過程,參觀者藉由博物館的儀式化過程,將原來宗教實踐的神聖化

(2)

和世俗文化的客觀、理性之知識體系做了連接;讓參觀者建構其自身 的歷史和意義。而博物館同時也保存了某社群的文化遺產。於是博物 館成為有力量的認同定義機器;控制博物館即意味對某社群的再現

(representation),和其最高、最權威的事實﹙ Duncan,1991:88-101﹚。

在一九五○年代之後,許多西方博物館開始關心原始的、非西方 文化的呈現﹙ Duncan,1991:99﹚。就在一九六○到一九七○年代之間,

隨著民主化的腳步,及社會運動的風起雲湧,博物館的角色與功能又 有所轉變,如常民文化的展現、社區及生態博物館的出現等(呂理政,

民 88;許功明,民 87b;鄭麗萍,民 89)。由上述可知,博物館歷史文 物的展示、文化再現與意識型態時代脈絡錯綜複雜的關係。

台灣原住民文物的蒐藏是近百年的事,其歷史演進可劃分為三個 不同的階段,最早是在日本統治的殖民時期(1895 年至 1945 年);其 次是從光復後至七○年代前的二十年間;第三階段則是在最近的二、

三十年間(許功明,民 87b:35)。台灣原住民文物之蒐藏與展示,同 時也受到西方博物館異文化展示的影響。博物館和原住民文化受到歷 史的推進,期間隨著社會變遷、全球化、民族自覺…,其關係並非一 成不變的。因循著歷史的演進、社會文化體系的接觸與互動,促使原 住民文物嚴重的流失,博物館遂成為我們瞭解原住民文化的重要場所 之一(巫習民,民 83:1)。博物館一方面為著蒐藏、展示文物而存在;

原住民文化也因博物館此一功能而予以展現、保存。

美國博物館界有著這麼一句話:「如果藏品是博物館的心,那麼教 育就是它的靈魂(轉引自周功鑫,民 75:110)。」這是一句相當中肯 貼切的比喻;一個博物館,若是沒有了藏品,就可比人失去了心一般,

失去了生命﹔倘若一個博物館不藉著教育把文物的知識傳播給社會大 眾,就像是一個沒有思想、靈魂的人,它的存在就如行屍走肉一般,

喪失了它原有的意義與功用。如今,教育的概念已經深化,教與學不 再侷限於正式教育機構,而是發生在生活中數不清地非正式場所

(Hooper-Greenhill,2000:2)。展示與教育是一體的兩面,展示是教

(3)

神,自展示上呈現出來。因此,教育功能的達成,要透過展示(漢寶 德,民 89:56)。除此之外,展示亦可視為再現,將某文化、歷史藉由 物件等符號的揀選與組織呈現,傳遞關於某文化、歷史之知識;易言 之,博物館展示整個的過程,是一連串的表意實踐。

國內博物館的相關研究,自民國七十六年至今共有 86 篇博碩士論 文,研究主題大致可分為︰關於網際網路虛擬博物館約 13 篇,關於教 育活動約 10 篇,觀眾研究約 11 篇,其他主題約 36 篇,展示策略設計、

內容等約 16 篇。然而探討展示和原住民文化的僅有巫習民的《博物館 展示中的文化詮釋 — 以排灣族群的織品服飾為例》碩士論文,可以發 現博物館展示與文化再現的歷程是較少觸及的部份。

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之所繫,更是認同的基礎,其載 有一個民族的記憶和圖像。由於台灣原住民各族,並沒有自己的文字 書寫系統。因此,一直以來,有關原住民圖像的捕捉和原住民歷史的 敘寫,大都以第三人稱異己論述的方式來進行(孫大川,民 89a:7-18,

80-96)。而這些由第三人稱異己論述所構成的原住民歷史的文本,由於 文化、地位、時空、意識型態等之差異,使得關於原住民的書寫歷史,

無論在修辭、風格、角度及評價上,皆和原住民實際的狀況和主體世 界有著相當大的距離。因於上述台灣原住民長久以來的異己論述,「若 將博物館視為論述(discourse),展示則是此論述的言辭(Bal,1996:

214)。」且自一九七○年代的新博物館學理念的興起,強調展示詮釋 權的開放,展示詮釋權不僅開始容納比較多元的觀點,同時開始重視 原文化主人、事件當事人的聲音,加上近年來台灣原住民主體意識之 高漲,故博物館展示原住民文化,即原住民文化在博物館再現的歷程 究竟是什麼樣的情形,是研究者欲進一步探究的面向。

(4)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博物館的展示,除了博物館自身目的與宗旨的影響外,其實也是 深受當時社會文化思潮、意識型態等彼此交互影響的。然博物館如何 將原住民文化再現?其中再現的歷程究竟是怎麼樣的,考量的層面是 什麼?再現的建構歷程中會有什麼問題?以及再現了什麼?是值得深 入探索的。

根據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的目的為:

一、 論述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如何透過特展再現原住民文 化?

(一)分析歷年來「與部落結合特展」結合那些原住民部落?為什 麼?其結合的機制為何?

(二)以「布農族文化特展」為例,解讀博物館如何透過展示系統 再現原住民文化?

二、 評析「與部落結合特展」對原住民文化再現的意涵與貢獻,

並提供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營運與展示規劃參考。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1983 年,國際博物館協會(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簡稱 ICOM)對博物館下的定義是:「博物館,係指一個非營利的常設機構,

為服務社會,及促進社會發展而為大眾開放;為研究、教育與娛樂的 目的,從事收藏、維護、研究、傳播,並展覽有關人類及其環境之具 體物證(徐天福,民 89:121)。」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於一九九四年六月正式開幕,為隸屬順益 企業下之基金會所創立的博物館。位於台北至善路上,處於台北藝文 觀光的生態群帶間,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斜對面(丁瑋,民 83:116) 為一人類學博物館;館內主要蒐藏、研究並展示台灣原住民文物,並 藉由教育活動之推廣來呈現台灣本土文化之樣貌(蔡世蓉,民 88;張 譽騰,民 88)

二、與部落結合特展

(一)特展

展示以公眾為溝通的對象,使用視覺媒體為主的多層面方式,來 傳達與人類及其環境相關的資訊、觀念或情感為目的。是對物的詮釋 與公眾溝通的過程。特展與常設展除了展出時間的長短不同之外,像 特展常常應用到許多所謂的「表演事業」的手法,運用各種技巧以吸 引並維繫觀眾的注意力;從另一方面來說,特展可能具備實驗性質,

不會被主題所限制,可以快速且較不昂貴地進行設置,同時也不那麼 嚴肅或重要;特展通常是以租賃或借展的方式,展示領域相當廣泛

(Burcaw,1983:129-142)

(二)與部落結合特展

與部落結合特展,顧名思義,即是博物館與部落的人合作進行展

(6)

示規劃與製作。

三、文化再現

文化,若以社會學科的觀點討論,文化是指人們生活的方式;然 若以人類學的觀點,則認為文化是社會或團體所共享的價值(Hall,

1997:2)。Hall(1997)以為文化有如過程,是一系列的實踐,和社會 成員對意義的產生與交換有關。

再現是指有意圖使用認知圖示去理解與詮釋外在世界,這些現象 包括:人、事、地、物、社會行動、以及社會制度、歷史文化藝術等;

同時使用語言(口語和視覺符號)以重構並傳達其意義( Hall,1997)。

再現是經由語言之意義的產物,也是人們理解世界的方式。再現意謂 著描述,即喚出心中的圖像;亦是象徵、代表。人類之所以能表達心 中複雜的想法,經由事物(語言)和他人溝通,讓他人理解,乃因於 再現。深入言之,再現是我們心智經由語言概念之意義的產物,連繫 了概念和語言;而語言使我們能指稱世界裡物件、人及事件之真實

(Hall,1997)。因此,博物館在展示某文化的過程,即是對某文化的 一種再現,經由符號﹙物件、空間、解說、導覽手冊等﹚的運用來表 徵某文化,使該概念之意義產生,並且在這樣的認知過程中,塑造關 於某文化的知識。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歌詠地方博物館

博物館是一座城市歷史與文化的縮影,也是認識一座

巡迴於全國各縣市公共圖書館展示,巡展內容包括書展、海報等,從豐富的展品 及展書中呈現各國文化內涵,至今已巡展全臺超過 100 所公共圖書館,廣受各巡 展館好評,並於

嘉大附小 陳佳萍 江嘉玲.. 從講解說明到實際製作,只有用40分鐘的時間,考驗小朋

Image source: www.kimbellart.org; www.panoramio.com; Hong Kong Museum of

“…are no longer walled gardens with ‘keep out’ signs, but open and exciting hubs offering us an intellectually charged socket into which we can all plug when in need of

資料來源:攝 於香港文化博 物館 2015 年敦

圖書館 學子餐廳 學子餐廳 學子餐廳 學子餐廳 教學樓 教學樓 教學樓 教學樓 文物館 文物館 文物館 文物館.. 網球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