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態度
指導教師:陳怡昌老師
4-2
消費者態度
什麼是態度?態度具有哪幾項特性?
態度構成的三個主要成分為何?
態度有哪四項功能?
態度的多屬性模式包括哪些重要理論?其內涵為何?
情感與態度有什麼關係?
態度如何變遷?有哪些相關的理論?
行銷人員可以使用哪些方法來改變消費者的態度?
消費者行為概論 Chapter 4 消費者態度
態度的定義
態度(Attitude)是指針對一個特定的對象(例 如,某一品牌、某種行為,或某種觀念),所學 習到的一種持續性的反應傾向,此一傾向代表著 個人的偏好與厭惡、對與錯等個人標準 。
行銷人員要努力增強消
消費者行為概論 Chapter 4 消費者態度 4-4
態度的特性
態度是針對特定的對象 態度是經由學習而得的 態度與行為具有一致性
信念、態度與行為三者之間具有關聯性 態度是發生在情境中
可能針對一種品牌、一種產品或一個人 可能經由過去的經驗、媒體的傳達和教育
哈日族會對日本產品 有很大的好感,也較 有可能去購買
平常認為太貴的餐廳
因情人節而改變態度
態度
態度構成的三個主要成分
情感是指消費者對於該態度標的物的整體感覺與情緒。
行為是指消費者對於該態度標的物的行動意圖或傾向,
也就是其採取某一特別行動,或以某一方式來行動的 可能性。
認知是指消費者對該態度標的物的知覺、信念與知識。
對於經常性購買的產品,行 為是構成態度的關鍵因素
認知成分對複雜 的產品特別重要
香水氣味讓你有什麼感覺?
消費者行為概論 Chapter 4 消費者態度 4-6
一致性原則
一致性原則(Principle of Consistency)就是消費者 在態度的認知、情感與行為等三項成分上必須維持一 致與和諧。
態度三個成分的相互影響
認知 成分
行為 成分 情感
成分
4-8
態度的強度
態度的強度依其強弱可區分為三個層次
服從:此時態度可以幫助一個人從他人處取得報酬 或避免懲罰。這種態度大多很浮面,因此也很容易 改變。
認同:主要是為了迎合其他的人或群體。
內化:態度已經深入到消費者內心,而變成其價值 系統的一部分。由於這些態度已經變成一個人相當 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很難改變。
去便利商店購物是出於便 利性而非忠誠度。
當商店遷移,誘因也消失 同儕的影響很大
有些女生喜歡凱蒂貓 已成為生活的一部份
消費者行為概論 Chapter 4 消費者態度
態度的功能 (一)
效用的功能:當產品的效用能夠滿足消費者,則消費 者便會對該產品抱持著良好的態度,這便是態度的效 用功能。
價值傳達的功能:當態度主要是在反應或表達一個人 的一般價值、生活型態以及自我形象時,態度便是在 扮演價值傳達的功能。
手機收訊清楚
手機外型設計具有現代感
消費者行為概論 Chapter 4 消費者態度 4-10
態度的功能(二)
自我防衛的功能:當態度主要是在保護消費者的自我 避免受到焦慮與威脅時,態度則在扮演著自我防衛的 功能。
知識的功能:很多人會希望對於他們日常所接觸的人、
事、物能夠有進一步了解。這種滿足消費者想要知道 的認知需求,便是態度所扮演的知識功能。
吃口香糖是為了避免壞口氣 上網是為了吸收新知
態度的多屬性模式
費 雪 賓 模 式
合 理 行 動 理 論
嘗
試 理
論
A:態度
i:屬性(Attitude)
k:消費者 n:屬性的
數目
W:權重
(Weight)
j:品牌
4-12
費雪賓模式的公式
n ki kij
κj W B
A
消費者行為概論 Chapter 4 消費者態度
B:信念
(Belief)
主觀 規範
合理行動理論的公式
) (BI f
B
A SN
f
BI ,
行為
行為的 態度
行為
意圖
4-14
圖4-1 合理行動的內涵
ΣBiEi
ΣNB
iMC
J態度
(A)
主觀規範
(SN)
行為意圖
(BI)
行為(B)
對於行為結果的 信念(Bi)
對於行為結果的 評估(Ei)
對於不同來源的 規範信念(NBj)
對於遵守主觀規 範的動機(MCj)
消費者行為概論 Chapter 4 消費者態度
嘗試理論
嘗試理論是以為了達成某一目標的「嘗試」,來替代 合理行動理論中的「行為」。此一理論係在「嘗試」
與「行為」之間加入許多干擾變數,例如,一些個人 和環境上所存在的障礙。
4-16
圖4-2嘗試理論的內涵
對成功的 態度
近期的 嚐試
對失敗 的預期
對於嘗試 的態度
嚐試的意 圖
嚐試 對失敗
的態度 對成功 的預期
對程序 的態度
過去嚐試 的次數
關於嚐試 社會規範
Σbjej Σbiei
Σbkek
消費者行為概論 Chapter 4 消費者態度
購物環境會影響消 費者的購物意願
情感對態度的影響
經由消費經驗而產生的情感
經由廠商的行銷訊息而產生的情感 經由購買情境經驗而產生的情感
高潮迭起的電影會帶來
消費者行為概論 Chapter 4 消費者態度 4-18
態度堅持與態度抗拒
態度堅持(Attitude Persistence)是指態度具 有相當地持續性,並不會因為時間的經過而 移到中性的地位。
態度抗拒(Attitude Resistance)則是對於改 變態度的企圖所產生的反抗。
要免於競爭廠商的行銷 溝通對於態度的影響 要免於時間所產
生對態度的影響
態度的變遷理論
2.平衡理論
4.ELM理論
1.社會判斷理論
3.認知失調理論
消費者行為概論 Chapter 4 消費者態度 4-20
社會判斷理論
又稱為同化對比理論,認為人們會將新接收的訊息,
根據自己已知的訊息來加以同化。
就一個態度標準而言,會形成一個接受與摒棄的區間。
當新的意見是落在此一範圍內,則該意見會被 接受,通常,這也代表著新的意見與舊有意見
較為一致,此時會產生同化效果。
然而,若是落在此一範圍外,則該意見不會被 接受,這代表著新的意見與舊有意見差異較大,
此時會產生對比效果。
摒棄 接受 摒棄
平衡理論
是指人們會考慮他所認為相互關聯的一些事物的關係。
人們所考慮的關係主要包括三種:自己(O)、他對 自己與其他人(P)關係的知覺,以及自己與其他的 人對態度標的物(X)的知覺。因此,每一組態度結 構都包含這三種因素之間的三種關係。
他們會希望維持一種認知一致性的狀態。
圖4-3
消費者行為概論 Chapter 4 消費者態度 4-22
平衡理論中的關係
自己 O
P 他人
情感聯結
單元關係 X
標的物
認知失調理論
認為當一個人面對態度或行為上的不一致,則他會採 取某些行動來解決此種不一致,通常這些行動便是改 變行為或態度。
健康? 享受美食?
消費者行為概論 Chapter 4 消費者態度 4-24
ELM理論
認為影響一個人的態度有兩種途徑,而決定要採取哪 一種途徑則視一個人的涉入程度而定。
中央路徑 邊陲路徑
中央與邊陲路徑(一)
中央路徑
高涉入時,消費者傾向仔細去評估產品的特性與優 缺點,這時的消費者對產品的評價主要來自深入的 思考與認知處理的結果。
這時消費者採取的是中央路徑,會根據訊息的論證
(例如論證的強弱以及產品屬性的優劣等)來形成 他們的態度。
會去比較產品屬性
中央路徑 邊陲路徑
消費者行為概論 Chapter 4 消費者態度 4-26
中央與邊陲路徑(二)
邊陲路徑
低涉入時,會進行相對上較為有限的資訊尋找與評 估,也意謂著這時的消費者對於產品的評價主要來 自於重複、暗示、線索以及整體的知覺等,此時較 偏向情感性的處理。
這時消費者採取的是邊陲路徑,根據訊息的相關因 素(例如訊息的代言人、音樂、圖片等)來形成他 們的態度。
改變態度的策略
改變基本動機功能 聯結策略
解決互相衝突的態度 改變多屬性模式的成分 直接從改變行為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