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米勒到明道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米勒到明道"

Copied!
3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明道中學 設計群 韓志玟老師

米勒到明道

—向大師挖寶

(2)

明道中學 設計群 韓志玟老師

認識米勒----法國的寫實主義的重要藝術思潮

「向大師挖寶-米勒特展」 將展出經法國奧塞美

術館授權的19世紀法國畫家作品

尚—法蘭斯瓦.米勒

(JEAN-FRANCOIS MILLET,1814-1875)

的原寸1:1複製作品。以法國知名畫家 米勒 為主

軸,並輔以 米勒友人 、柯洛等

後輩畫家 愛杜安、布荷東等人的畫作,重現當時法

國的農村社會與藝文發展。

(3)

明道中學 設計群 韓志玟老師

體會米勒在平凡的畫面中,去彰顯人類最不平凡、最 偉大的精神層次。

「向大師挖寶-米勒特展」 帶給我們的感動

不只是來自米勒高超的畫技,更是從一粒小小的麥穗 說起,

喚起我們對自身環境與土地情感與熱愛,進而學習

生命中的感動。

(4)

教學活動內容

作品引導(分三大主題)

1. 藝術家眼中的大師 (米勒 )

米勒早年維持家計的繪畫(羅可可的享樂主義)

「驚艷米勒——田園之美」

(引導欣賞米勒的名畫《拾穗》《晚禱》等名作 )

2. 志同道合的藝術家朋友

米勒的朋友(柯洛 胡梭…)

巴比松畫派引導介紹

3. 田園精神的延續

(布荷東… )

當時法國的農村社會與藝文發展。

以米勒代表作《拾穗》引導與當代藝術創意結合的發想

認識米勒----法國的寫實主義的重要藝術思潮

(5)

1. 米勒早年維持家計的繪畫(羅可可的享樂主義)

• 羅可可

的特徵是風格纖巧與享樂主義,以描繪全裸或半裸的婦女,以及精美的宮廷裝飾為主,這段時期的法國藝術以這種輕快浮華的調性,試圖擺脫繪畫上的宗教題材。

• 米勒

曾經有四、五年的時間,繪製不少這一類的畫,這些繪畫與他後來的田園作品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1844-1848

(6)

在巴黎的日子,米勒總是過著艱苦貧困的生活,沉重的經濟負 擔,使他不得不開始以華麗的手法來畫人體畫,到了32歲,

米勒迫於無奈,轉而直接畫裸女畫,以換取生活費。

1844-1848

(7)

某一天,米勒走在街頭,經過一間展有他畫作的窗櫥,偶然聽見兩人在評論他的畫:﹁這是誰的畫?﹂

另一個人回答。﹁這是米勒的畫啊!就是那位只會畫裸體美女,而畫不出其他好東西的窮酸畫家。﹂

1844-1848

(8)

米勒聽了非常傷心,他想起以前祖母對他的忠告:﹁如果你要做個好畫家,先要做個好人。你要為永恆而畫畫。﹂經過認真考慮之後,米勒決定不再畫裸女畫,他想要用心創作一些有存在價值的東西。1849年起,米勒帶領妻兒前往巴比松定居,從此跟繁華的都市生活絕緣。之後,米勒傾全力於農村題材的創作。

1844-1848

(9)

「驚艷米勒——田園之美」

(引導欣賞米勒的名畫《拾穗》 《晚禱》等名作 )

米勒是法國十九世紀以農民題材著稱,也是美術史上影響後世、貢獻最多的農民畫家。他一生留下的油畫約略八十幅,︽拾穗︾是其中色彩最豐富、線條最細膩,也是米勒最重要的代表作,︽拾穗︾的佈景是晴朗的天空與金黃色一望無際的麥地,在迷人的暖色系裡,三個農婦,低頭拾取田地上收割後的餘穗。

The Gleaners 1857

(10)

農民們需要拾穗是因為生活窮苦。過去的農村是使用類似鐮刀的東西來割穗 子,而米勒所處的時代農業正在發展中,同時也面臨一些農具上的改革。當 時發明了一種長柄鐮刀,這種長柄鐮刀較大,用來割穗可以割得較快、較 好,也不會掉太多的穗。然而,不會掉太多的穗這點對於窮人來講就很可 憐,因為當時家中沒有錢、沒有地、吃不飽的老人、小孩、婦女會到田裡撿 拾掉落的稻穗。

在聖經裡頭上帝就已經告誡當時的人說,割地不要割得太乾淨,要留一些給 窮人,所以這個傳統也一直在基督教國家中保存著,甚至到十九世紀的農 村。

所以當時米勒畫拾穗這個題材會顯得有點政治和社會上的爭議。那我們可以 看到三個婦女在畫面中,右邊這位明顯因為年紀比較大連腰都彎不下去,而 且三個人都看不到面貌,無法辨識身分。也可以特別注意一下在三位婦女的 帽子上出現了米勒最喜歡的配色藍、紅、黃三個顏色的配色方式。

(11)
(12)
(13)

「晚禱」,它本來不叫晚禱,當初原本的名稱是「馬鈴薯歉收」。從畫作中 我們可以看到,不論是在地上、籃子裡頭、右邊的小推車上都有馬鈴薯的蹤 影,因此,米勒原本所要描寫的是一個馬鈴薯歉收的狀況。

至於晚禱則是當時的農村到了每日傍晚時分,教堂便會傳出鐘聲,正在工作 的農民一聽到鐘聲就知道晚禱的時間到了,但是畫面中的人物究竟是在進行 晚禱,或只是祈求馬鈴薯將來能有更好的收成,便不得而知了。

這張「馬鈴薯歉收」在完成後在米勒的工作室放了兩年,

就在這兩年間,每個到過米勒工作室的人,都深受畫中虔 誠氣氛感動。他的一位好友甚至表示似乎聽到畫中傳來的 鐘聲。事實上,那是因為他們將畫中的人物與在進行晚禱 的農民聯想在一起了,所以後來米勒也就將畫作更名為

「晚禱」,並在背景加上了原本並不存在的教堂,於是今 日聞名全世界的晚禱就這樣誕生了。

(14)

「晚禱」

如此知名的原因還有另一個,那便是這幅畫作在完成兩年後,米勒 將它以一千法郎的代價賣給了比利時的公爵,在幾經轉手之後,不到三十年的時 間,晚禱這幅畫就以五十六萬法郎的價錢在一個拍賣會上賣給了一個美國收藏家。

由於美國是個清教徒國家,因此晚禱這幅作品在美國展覽期間也是大受歡迎,民眾 大排長龍就為了要欣賞這件作品。

然而,此事也在法國掀起一陣風波,認為如此重要 的作品不該讓它流出法國,也因此,後來就由一位 法國地主出資八十萬法郎,終於將米勒的「晚禱」

給帶回了法國,並在這位地主過世後將畫作捐贈給 羅浮宮,日後成為奧塞美術館的典藏。於是,

不只是這件作品本身有著傳奇的身世,更因此為米 勒的一生增添了些許傳奇的色彩。

(15)

米勒的《鋸木匠 》(The Wood Sawyers,1849)

(16)

一八六零年代米勒更繪製了幾幅表現農民悲慘生活的作品,深刻而沉痛地揭露了當時法國社會的陰暗面。但是他的作品惹惱了當權派,使他被其他階層的社會人士所排擠,那時候米勒仍然堅持自己的使命,他說自己只是想表現真實的、最貼近生活的那一面,畫裡的農夫不是一個普通的勞動者形象,而是純粹的﹁大地的吶喊﹂

《倚鋤的人 》( Man with a Hoe,1860-63)

(17)

牧羊女與羊群︵可能是米勒的女兒︶

1 8 6 3

(18)

「驚艷米勒——田園之美」

引導欣賞 巴比松畫派

(19)

巴比松是距巴黎不遠的小鎮,而在巴比松後方就是知名的楓 丹白露森林。

楓丹白露森林是距離巴黎最近的一個森林,當時,除了米勒 還有許多的藝術家也都住到了巴比松來,原因勢必是因為當時 所盛行的風景畫,畫風景畫必定少不了以森林作為寫生的對象 楓丹白露森林的景觀非常特別,擁有各種各樣的地形,如樹 林、岩石、水潭甚至沙漠,因此成為很多風景畫家必畫之地。

巴 比 松 畫 派

(20)

至於米勒為何在1849年時決定遷居巴比松,有很多原因,主 要是因為當時巴黎有戰爭,又有霍亂,加上物資非常缺乏,米 勒要帶著孩子在巴黎生活非常困難,因此就舉家搬遷到巴比松 來。

巴比松當時還有一間非常著名的旅館叫做「甘尼客棧」

(Auberge de Ganne),今日已經成了一間博物館,館內收藏著一 本有許多大藝術家簽名的住宿登記簿,而我們也可以利用這本 住宿登記簿了解當時甘尼客棧的盛況。當時聚居在巴比松的這 些畫家,也就成為日後我們所稱的巴比松畫派。這次展出的作 品除了米勒也有其他巴比松畫派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畫家名 叫柯洛(Camille Corot)。

(21)

柯洛比其他巴比松畫派的畫家都要來得年長一些,他非常喜歡用寫生的方法來作畫,可以說是第一代提倡寫生的風景畫家。

(22)

柯洛的作品有一種朦朦朧朧的氣氛,那是因為柯洛使用了擦筆,也就是暈擦,而產生了這樣的效果。

(23)

胡梭

(Théodore R ousseau)

,他同時也是巴比松畫派裡最重要的藝術家。巴比松畫派雖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但可以從其中歸類出兩個共同點,一是寫生,二是與風景單獨相處的企圖。

(24)

與風景單獨相處的意思便是把人排除於風景之外,這與之前的西方人以人為主的觀念十分不同。過去風景只是人的行動背景,畫作不應該只有風景,︵主角是人,風景只是背景︶但是巴比松畫派的畫家就把人完全排除在風景之外,成了巴比松畫派的特徵。也因此在當時被批評巴比松畫派有﹁去人化﹂的趨勢。︵主角是風景,人只是點景︶

(25)

「驚艷米勒——田園之美」

引導欣賞

田園精神的延續

了解當時法國的農村社會與藝文發展

◆以米勒代表作《拾穗》引導與當代藝術創意結合的

發想

(26)

• 在十九世紀時許多的藝術家喜歡畫農村,其實 也是一種題材上的、政治權力上的革命,所以 更加強了米勒革命份子的身分。

在巴比松除了有歐洲畫家之外,也有很多來自世

界各地的畫家,其中包括了來自美國的畫家杭特

(William Morris Hunt)。另外還有布荷東(Jules

Breton),

(27)

每一位勞動者的表情都莊嚴神聖,姿態優雅

古典的三角形構圖,畫面中的三位主角,彷彿從古 典神話故事中走出的女神,將勞動者神聖化,高 雅化

在這裡,藝術家畫筆下的農村,其實也是一種歌 頌勞動者題材上的、政治權力上的革命

布荷東這張﹁拾穗者之歸﹂畫的是和米勒同樣題材的拾穗,只不過布荷東的畫法和米勒不太一樣。在這張畫作中,眾人拾穗拾得很開心,但其實拾穗是個滿悲情的題材,至於為什麼開心呢?

布荷東 拾穗者之歸 1859 90×176cm

(28)

布荷東 拾穗者之歸 1859 90×176cm

布荷東深切體察農村精神之美,他對鄉村所蘊含肅穆、美好、

以及理想化的詩意,並以誠懇、尊敬、豐富的情感將他表現出來

(29)

從米勒的畫作《拾穗》發揮聯想,我們引導啟發 學生有意思的藝術創意。

創意,其實就是給常見的東西賦予新的意義,進 而延伸出、組合不同的概念出來。

以米勒代表作《拾穗》引導 與當代藝術創意結合的發想

操作活動—由《拾穗》引導藝術創意的發想

(30)

3. 以米勒代表作《拾穗》引導

與當代藝術創意結合的發想

電腦動畫多媒體創意剪輯轉化發想 ---以田園印象 帽子彩繪

(31)

將藝術設計在生活的產 品中

(彩繪個性化網帽),

運用作品的意念,結合 生活上的不同素材,激 盪出新的創意,擴大了 原本作品的生命力

從米勒這裡獲得創作靈感 的,引導學生使用

壓克力彩繪工具

---以田園印象 帽子彩繪

(32)

電腦動畫多媒體創意剪輯轉化發想

3. 以米勒代表作《拾穗》引導

與當代藝術創意結合的發想

運用巧思,以電腦軟體抓出米勒畫中人物,轉化自然風 景,將現代生活情景結合在一起,面對現代化的生活空 間,都市化的摩天大樓、世界著名的風景景觀、災難現 場的瓦礫殘堆…………

而三位農婦俯拾的可能是 種子、麥穗,或是製造都 市髒亂的冷飲空罐(環保 議題)、槍枝(反恐)…

呈現出時代背景的有趣對 照。啟發學生維妙維肖地 表現了米勒《拾穗》的另 一個風貌。

(33)

同樣以︽拾穗︾為例,陳錦芳的︽都市的拾穗者︾改造了現成畫作來重新詮釋,我們看到在紐約市郊,代表美國文化的自由女神及可口可樂,結合在一起面對紐約世貿中心的摩天大樓,但是三位農婦俯拾的卻是,製造都市髒亂的冷飲空罐。這件作品,暗示了全球現代化所帶來的貧富對立,呈現出時代背景

——

現代與米勒當時

——

的有趣對照。

(34)

發展單元,視覺藝術融入表演藝術,運用巧思以表演藝術呈 現(可創意發想安排劇情發展,增加情境趣味) ,以真人替 代畫中人物,加入 維妙維肖地表現了米勒《拾穗》的另一個 風貌。啟發學生能從中思考瞭解到了人與土地的親近,並實 際置身其中參與感受藝術的魅力。

(35)

學生們便運用巧思,以真人替代畫中人物,維妙維肖地表現了 米勒《拾穗》的另一個風貌。

(36)

三位農婦彎腰撿拾的竟然是鈔票,原來她們被歹徒給挾持了。我們隱約聽到 農婦心裡的OS是:「

唉,生活已經夠苦了,還要被剝削!不過說真的,一輩子都沒摸過這麼多錢 耶~~~~」

數位多媒體剪輯拼貼

(37)

明道中學 設計群 韓志玟老師

學習感動 懂得尊重

感謝廣達文教基金會 游於藝巡迴展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在第一次段考完後的下午,我們一起到了益品書屋,這一趟真的是挖

博物館是一座城市歷史與文化的縮影,也是認識一座

建模時,若我們沒有實際的物理定律、法則可以應用,我們 可以構造一個經驗模型 (empirical model) ,由所有收集到

了⼀一個方案,用以尋找滿足 Calabi 方程的空 間,這些空間現在通稱為 Calabi-Yau 空間。.

,老師說:“我的孩子們,這是我最後一 次給你們上課了。柏林已經來了命令,阿 爾薩斯和洛林的學校只許教德語了。新老

利用 determinant 我 們可以判斷一個 square matrix 是否為 invertible, 也可幫助我們找到一個 invertible matrix 的 inverse, 甚至將聯立方成組的解寫下.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有鑑於新冠肺炎疫情擾亂全球生活節奏,今年首度以「世界提琴 日」( World Violin Day )之名,在美國時間 12 月

佛陀紀念館的本館除了一樓規劃有四個常設展廳外,二樓另設 有四個特展展廳,自 2011 年落成後,即與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簽署五 年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