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習表現:係以實驗組的「研究日誌」、及實驗組個人部落格之 內容為依據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學習表現:係以實驗組的「研究日誌」、及實驗組個人部落格之 內容為依據"

Copied!
1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本章分別針對研究的設計、研究的對象、研究工具、研究流程與資

料的蒐集及分析的方法共五節,加以說明。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設計研究設計研究設計研究設計

壹、、 研究架構研究架構研究架構研究架構

圖3-1 研究設計架構圖

資料整理與統計分析 前測

前測 前測

前測:自我引導能力檢核表

實驗實驗 實驗實驗組

對象:臺北市 A 國小資優班五年 級學生 21 人

時間:2/25-5/16,每週兩節,10 次教學,共 20 節課。

課程:獨立研究課程

介入:部落格互動平臺(Wide-KM)

對照組對照組 對照組對照組

對象:臺北市 B、C 國小資優班五 年級學生共 22 人

時間:2/25-5/16,每週兩節,10 次教學,共 20 節課。

課程:獨立研究課程

自我 引導 能力 檢核 教學

回饋 問卷 研究

日誌

、學 生部 落格 內容

自我 引導 能力 檢核 自我

引導 能力 檢核 表教 師版 自我

引導 能力 檢核 表教 師版

(2)

貳、、研究變項研究變項研究變項研究變項

本研究之變項說明如下:

一、 自變項:以部落格互動平臺 Wide-KM 系統為自變項,將學生分為 接受 Wide-KM 互動平臺教學之實驗組及未接受互動平臺教學的對照 組。

二、 依變項:

1. 自我引導能力:係指二組受試者在「自我引導能力檢核表」及「自 我引導能力檢核表-教師版」上的得分。

2. 學習表現:係以實驗組的「研究日誌」、及實驗組個人部落格之 內容為依據。

3. 對實驗教學的感受及態度:係指實驗組的受試者在研究者自編之

「運用部落格(互動平臺 Wide-KM)學習回饋問卷」上的選擇。

三、控制變項:

1. 受試者方面:本研究之實驗組為臺北市 A 國小(研究代稱)資優 資源班五年級之學生,對照組為臺北市 B 國小(研究代稱)、C 國小(研究代稱)資優班五年級學生,兩組人數相近,家庭社經 地位、社區環境、文化背景、學校課程安排皆大致相同。

2. 課程時間安排方面:兩組的教學時間皆相同,每週兩節,且兩節 課皆相連。

3. 課程內容方面:兩組實驗教學科目皆為資優班之「獨立研究」課 程。依照同樣步驟進行課程的四個歷程(1)訂定學習目標;(2)評

(3)

量起點行為;(3)進行學習活動;(4)評量學習結果。

4. 自我引導能力檢核表方面:為評量到兩組學生真實的能力,三所 學校老師預先溝通「自我引導能力」評分標準。另外學生進行「自 我引導能力」自評時,老師實施過程力求標準化,包括指導語、

情境、時間也大致相同。

5. 實驗組與對照組組間差異:以兩組學生在「自我引導能力檢核表」

之前測分數當作共變數,加以統計控制。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臺北市三所國小之五年級資優生為研究對象,其中一所

(A國小)為實驗組,男生17人,女生4人,合計學生21人;另外兩所為 對照組(B國小和C國小),男生14人,女生8人,合計22人,兩組學生 生共43人。

表3-1實驗組與對照組人數表 組別組別組別

組別 實驗組實驗組實驗組 對照組實驗組 對照組對照組對照組 學校 A 國小 B 國小 C 國小 男生 17 11 3 女生 4 2 6 合計 21 13 9 總人數

總人數 總人數

總人數 21 22

(4)

第三節第三節

第三節第三節 研究工具研究工具研究工具研究工具

壹、 自我引導能力檢核表自我引導能力檢核表自我引導能力檢核表自我引導能力檢核表

為了評量學生自我引導層次,最常用來評量學生自我引導層次的工 具,是採用自評量表,讓學生依據自己的特徵及需要作答(郭靜姿,

1990)。因此本研究根據Treffinger(1975)所擬題目,其來源參考了多種 有關自我引導學習特徵的工具及研究報告的檢核表(詳見表3-2),有助於 評估學生之自我引導與其認定的每個教學向度的關聯性(Treffinger &

Barton, 1988)。這些題目包含的自我引導層次為「自我引導層次一」到

「自我引導層次三」,本研究者加上「教師引導層次」的題目,修訂為

「自我引導能力檢核表」(詳見附錄一)。內容向度包含因素有學習動 機、主動、堅持等個人性格、自我調整、評估、尋求資源、自我管理。

表3-2自我引導的特徵和技巧

教學教學 教學教學 階段階段 階段階段

自我引自我引 自我引自我引 導層次導層次導層次

導層次 特徵或技巧特徵或技巧特徵或技巧特徵或技巧

層次一

(1)能從所提供的主題或領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

(2)喜歡從一小組題材中選擇學習活動。

(3)對於研究的主題能夠主動提出問題。

(4)給一些選項時能建立優先順序。

(5)當只能作一個選擇時,善於運用策略作最佳的決定。

(6)當提供給他某些後果及影響時,能夠作更多的預測。

訂定 學習 目標

層次二

(1)給一個廣泛的主題及領域時,能從其中找出問題及研究題材。

(2)給一個廣泛的研究問題時,能從其中發現許多研究主題及感 興趣的問題。

(3)偶而對一些新的主題提出疑問。

(4)給予選擇時,能建立優先順序。

(5)當必須作一些選擇時,善於運用策略決定之。

(6)有時候能預見某些行動的後果或影響。

(5)

教學 教學 教學 教學 階段 階段 階段 階段

自我引 自我引 自我引 自我引 導層次 導層次導層次

導層次 特徵或技巧特徵或技巧特徵或技巧特徵或技巧

訂定 學習 目標

層次三

(1)不必提供研究主題,即可找到感興趣的問題或主題。

(2)喜歡發展自己學習的方向及領域。

(3)經常對於新的主題提出問題。

(4)由無限多的選項中建立自己的優先順序。

(5)當必須作許多選擇及活動時,善於運用策略安排之。

(6)總是能預見各種的後果及影響。

層次一

(1)能從幾種需要的領域中選擇出最重要的一個。

(2)當告知達成目標需要具備一些必備技巧時,能瞭解為什麼。

(3)能接受、瞭解教師在評估某些領域的技能發展狀況。

(4)當為達成目標而告知一些細節之後,能將最重要的部份選出。

層次二

(1)當告知所需領域的若干技巧時,能提及其他一些條件。

(2)能在教師的協助之下,指出要完成作業所必備的技巧。

(3)能就某一研究領域,討論自己技能發展的層次。

(4)能仔細考慮完成某項工作所必須的活動細節。

評量 起點 行為

層次三

(1)能找出完成某件工作或方案所必備的技巧。

(2)能將自己對於起點行為的評估結果取之與其他標準對照。

(3)能確認個別需要但未為教師指認的技巧。

(4)能考慮到完成某一目標所必須的全部活動細節。

進行 學習

活動 層次一

(1)採用編序的工作卡片,選擇學習中心的活動。

(2)能夠連續一個星期研究自己喜歡的主題且有興趣。

(3)能夠連續二個星期研究自己喜歡的主題且有興趣。

(4)如果老師給予連續增強或鼓勵,能夠長久專注於研究。

(5)當提供某些資料或訊息時,能夠選擇最適用的。

(6)當提供一些資料或訊息時,能選擇完成任務所最需要的資料。

(7)從老師告訴的步驟中,會選擇一些能夠發揮實際成果的活動。

(8)從老師給的方式中,能選擇最重要、最有效、且最有趣的。

(9)在某些時間限制或督導下,能按時完成工作。

(6)

教學 教學 教學 教學 階段 階段 階段 階段

自我引 自我引 自我引 自我引 導層次 導層次導層次

導層次 特徵或技巧特徵或技巧特徵或技巧特徵或技巧

層次二

(1)從老師建議活動中,選擇學習中的活動。

(2)選擇具有開放性的學習中心活動。

(3)能夠連續一個月研究自己喜歡的主題且有興趣。

(4)能按照學習契約,持續研究自訂的主題。

(5)能就某一主題,自己尋找資源。

(6)當提供某些資源或資訊完成研究時,能指出其他必要資源。

(7)能將研究大略分幾個重要部分,但詳細過程,仍需予協助。

(8)當給予一個方法以完成任務時,能指出別的方法。

(9)能在時間內完成某件工作,但結尾總是很匆促。

進行 學習 活動

層次三

(1)不必提示即可選擇學習中心內的活動。

(2)發展自己的學習中心。

(3)能夠專注於某一件研究工作,中途不會減低興趣。

(4)能運用索引卡及其它方式找到研究所需的資源。

(5)能選擇最有價值的資源。

(6)不需要協助即可決定研究所需要的資源。

(7)能將一個活動細分成許多步驟。

(8)能指出完成工作所可採行的方式。

(9)能在時間內有效且從容的完成工作。

層次一

(1)需要教師每天給予回饋,以確定邁向目標進展。

(2)能夠對於教師的評量作反應(同意或不同意)。

(3)當教師告以優缺點時,能加以檢討。

(4)當不同人給予不同評量標準時,能瞭解這些標準重要的原因。

層次二

(1)工作期間需要老師回饋以完成目標

(2)當教師給予評量標準時,能想到其他的標準。

(3)與教師討論工作情況,並指出自己學習結果的優缺點。

(4)當不同人給予不同評量標準時,能選擇最重要的一些。

評量 學習 結果

層次三

(1)自行決定評量標準,僅在老師詢問時聽取提示。

(2)自評與他評的結果十分相近。

(3)能明確指出學習結果的優缺點。

(4)能指出不同的人評鑑該成果時可能採用的標準。

(引自郭靜姿,1990)

(7)

一、架構

本檢核表共分四個部分,依序為訂定學習目標、評量起點行為、進 行學習活動、評量學習結果。四個部分的題目皆為選擇題,每一題有四 個選項,讓學生從四個選項中勾選出一個最符合其目前學習狀況的敘 述,四個選項分別描述「教師引導」及「自我引導層次一」「自我引導 層次二」「自我引導層次三」的能力之表述,依序得1分到4分。本檢核 表共有27題,最高總分為108分。

另外本研究亦擬定一份簡易檢核表「自我引導能力檢核表—教師 版」(詳見附錄二),提供教師針對學生在這四個學習階段中的自我引導 能力進行檢核。教師必須認真觀察每一位學生以決定他們在四個學習階 段中的自我引導層次。「自我引導能力檢核表—教師版」包含五個題目,

這五個題目分別評量學生在上述「自我引導能力檢核表」中「訂定學習 目標」「評量起點行為」「進行學習活動」「評量學習結果」及另外加 上「整體學習」,共五個部分的自我引導能力。本檢核表採四等評分,

教師觀察學生在這五個部分的自我引導層次,從「教師引導」「自我引 導層次一」、「自我引導層次二」到「自我引導層次三」,依序給與1到4 分的分數,總分最高為20分。

二、內容效度

進行「自我引導能力檢核表」及「自我引導能力檢核表-教師版」

之內容效度分析。預計由九位專家學家,包含六位資優教育專家學者,

及三位曾擔任資優班獨立研究課程之資優班老師,共九位專家學者進行 評估(如表 3-3),每一題分三個向度「通過」、「修正後通過」、「不 通過」,並請專家提供建議。經專家評估後,再統計出每一題之內容效 度並加以修訂。

(8)

表3-3 評估自我引導能力檢核表之專家學者名單一覽表

任教單位 專家學者名單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郭靜姿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傳播與科技所教授 李宗薇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王華沛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陳長益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陳昭儀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潘裕豐 臺北市立中山國小資優資源班教師 江美惠 臺北市立中山國小資優資源班教師 林傳能 臺北市立士東國小資優資源班教師 游健弘

經九位專家學者進行內容檢核,在「自我引導能力檢核表」中除少 部分題目進行語句修正外,如「進行學習活動」分量表中,第二題的第 一個選項,由原來「我能在老師的要求下,依照進度進行研究」修正為

「我須在老師的嚴格監督下,我的研究進度才能進行」,「自我引導能 力檢核表」及「自我引導能力檢核表-教師版」整份檢核表均獲得專家 學者評估為「通過」。

三、量表信度分析

為瞭解學生自評此量表時的穩定性,本量表於正式教學實驗之前,

間隔兩週進行重複評量,所得重測信度係數值為 .813~ .907,兩次分數 在全量表與分量表均達 .01的顯著正相關(詳見 表3-4),表示此量表 具有良好的穩定性。

(9)

3-4 自我引導能力檢核表重測信度係數(N=43)

訂定學 習目標

評量起 點行為

進行學 習活動

評量學

習結果 全量表 重測信度 .898 .907 .813 .859 .834

四、評分者信度

於實驗教學之前,研究者先與控制組兩位老師根據「自我引導能力 檢核表」,對題目內容的行為要點及概念的評分標準取得共識後,依據 量表中每個學習階段不同行為選項的組合,進行每一學習階段的整體評 分,再以Kendall和諧係數作為評分者係數的指標,在經過統計考驗後發 現,Kendall和諧係數W= .732,已達到 .05 顯著水準,表示三位評分者 間的評分具有一致性。

貳、、獨立研究課程獨立研究課程獨立研究課程獨立研究課程

本獨立研究課程乃根據Treffinger於1975年所主張的「訂定學習目 標」「評量起點行為」「進行學習活動」和「評量學習結果」四個學習 階段及郭靜姿(1993)所提出指導資優生獨立研究的七個具體步驟進行 課程設計,分別是:1.訂定研究主題,2.提出研究計畫,3.蒐集資料,4.

進行研究,5.撰寫報告,6.呈現最新報告與,7.評鑑成果。

也就是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選擇一個感興趣的議題,在自己能力 的基礎上,發展經營出一個研究計劃,並按計劃設定目標、確認資源,

並需監控自己的過程朝向目標,最後產生一個新穎獨特、真正屬於個人 或小組的結論、發現或發明,並能進行自我評估(詳見附錄 三)。

本獨立研究課程編製完成後,由六位專家學者進行專家評估,其中 包含四位學者專家,及兩位曾任教獨立研究科目之資優班現任老師(如

(10)

表 3-5),針對每一週次的課程安排,勾選「通過」「修正後通過」或是

「刪除」,並請專家學者提供建議,作為本課程修正之依據,並建立此 課程之內容效度。

表 3-5 評估獨立研究課程之專家學者名單一覽表

任教單位 專家學者名單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郭靜姿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傳播與科技所教授 李宗薇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陳長益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潘裕豐 臺北市立中山國小資優資源班教師 江美惠 臺北市立中山國小資優資源班教師 林傳能

經專家學者評估後,建議調整作業單排版使其具有一致性外,並修 改第一項課程目標,由原來「透過學生一個簡易的主題,讓學生經歷研 究過程。」改成「透過學生自選的主題,讓學生經歷研究過程。」,除 此之外,在課程內容設計上均為「通過」。

本研究於教學實驗正式進行之前,先以 A 國小六年級資優生為對象 進行先行性研究,以瞭解學生對課程的接受程度與進行課程之修正,並 預先瞭解使用部落格進行獨立研究時,所需注意的事項。接著於學校日 時,向實驗組的學生家長說明課程,以利學生能在家使用部落格。在預 備進行獨立研究教學實驗前,在實驗組先上四節 Wide-KM 部落格互動 平台融入教學的說明課程,讓實驗組能熟悉部落格的操作方法及運用部 落格進行獨立研究的介入方式,其內容為 1.說明 Wide-KM 部落格平臺 的內容及功用,2.學生架設個人部落格,3.教導學生部落格使用方法,

(11)

4.實際演示上課方式。

肆、、研究日誌研究日誌研究日誌研究日誌

實驗組每兩週於個人的部落格撰寫一篇研究日誌,為公開分享的形 式,可供老師、同儕隨時閱覽、回應,不受時空限制。部落格的功能可 讓使用者將文章進行分類管理、每篇文章、回應均有時間紀錄,可進行 回溯、反思;同時所記錄的研究日誌和回應,成為個人知識資料庫。

研究日誌內容包含五個部分:1.完成的事,2.所遇到的困難。3.解決 方法,4.下兩週預定進度,5.我的心得感想(詳見 附錄四)。

伍、、部落格互動平臺部落格互動平臺部落格互動平臺部落格互動平臺 Wide-KM 系統系統系統 系統

WIDE-KM(Web-based Instructional Design Environment with

Knowledge Management tool)是一個結合教學設計理念與知識管理策略 的數位教學環境,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數位學習研究團隊自 2001 年開始研發至今。

WIDE-KM 是一個結合社群、個人部落格、教育議題交流、教學經 驗分享、教學知識庫以及最新教學新知等等的知識交流平台、及教學平 台數位網路教學工具,輔助教師進行課堂資訊融入教學、免費的討論區 與教學管理工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數位學習研究團隊,2006)

本研究主要採用 Wide-KM 的教學平台及師生部落格,本系統運用 教學平台集結師生部落格,利於師生、同儕進行互動。

(12)

陸、、教學回饋問卷教學回饋問卷教學回饋問卷教學回饋問卷

本問卷係依據李秀蘭(2001)的「科學方法教學方案意見調查問卷」

修訂,主要目的在於瞭解學生對互動平台教學之感受與使用成效,其內 容共包含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學生使用互動平台感受,第二部分為學 生使用互動平台情形,第三部分則為學生使用互動平台之成效(詳見 附 錄五)。

第一部分 6 題,第二部分 4 題,第三部分 6 題,共 16 題。16 題皆 為勾選題,每題四到五個選項不等,由學生勾選其中一個最符合他在此 互動平台教學中之實際情形或感受的選項。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資料分析資料分析資料分析資料分析

本研究實驗所得資料,可分為量化資料及質性資料。

量化資料系指實驗組及對照組學生採用「自我引導能力檢核表」,

於本實驗實施前後自評所得的前後測分數,及教師於本實驗前後,採用

「自我引導能力檢核表—教師版」評量學生所得之前後測分數;另外於 教學實驗結束後,實驗組學生在「學習回饋問卷」的勾選題中不同項目 的勾選次數。

質性資料為實驗組學生的個人部落格及兩週一篇的「研究日誌」內 容。

(13)

壹、、 量化資料量化資料量化資料量化資料

待實驗結束後,本研究者將蒐集到的前後測成績以套裝軟體SPSS 11.5 版進行資料統計分析處理:

一、 以前測為共變量,採用共變數(ANCOVA)分析兩組析學生在「自 我引導能力檢核表」及「自我引導能力檢核表—教師版」前後測得 分上的差異以探討研究問題一。

二、 採用Pearson積差相關分析兩組在自評「自我引導能力檢核表」及 師評「自我引導能力檢核表-教師版」之得分上的差異,以探討研究 問題二。

三、 將實驗組學生的互動平臺「學習回饋問卷」填答結果,進行次數 與百分比統計分析以瞭解學生對互動平臺教學的反應,以探討研究 問題四。

貳、、 質性資料質性資料質性資料質性資料

將實驗教學過程中所蒐集到的學生學習表現的質性資料,進行編碼 處理,以質性資料分析方式,將實驗組學生的「研究日誌」及部落格內 容進行編碼分析,以探討研究問題三。首先將實驗組學生依序編碼01~

21,接著依資料發表日期編碼。

例如3月5日則編碼為「0305」,並按資料來源的不同,從研究日誌 來的資料編碼為「誌」、部落格資料編碼為「格」,從發表在部落格上 的研究日誌來的資料編為「格誌」,最後將內容關於學習動機、自我反 思、師生互動、同儕互動的資料,依序編碼為「學」、「思」、「師」、

(14)

「同」。因此當編號07的學生,於4月7日在部落格張貼的研究日誌的發 表的內容是關於學習動機時,則將此資料編碼為「07/0407/格誌/學」(如 表 3-6)。待所有質性資料編碼完成後,再進行資料分析,以探討研究 問題三。

表3-6 質性資料編碼範例

編號 日期 來源 類別 內容

07 0407 格誌

我覺得這個平臺很好用。這個研究也很有趣,

我喜歡!

第五節 第五節第五節

第五節 研究流程與資料的蒐集研究流程與資料的蒐集研究流程與資料的蒐集 研究流程與資料的蒐集

本研究流程可分為預備階段、教學實驗階段、資料整理階段。以下 說明本研究實施的流程及其過程中資料的蒐集。

壹、、預預備階段備階段備階段備階段

一、收集文獻、撰寫計畫

於九十六年五月至九十六年十二月間收集相關文獻、並尋找可資運 用的相關評量文獻,同時與指導教授討論,進行研究計畫撰寫。

二、進行先行性研究

研究者以臺北市A國小六年級11位學生為先行性研究對象,從10/22

(15)

到11/23,每週兩節課,共進行四周之運用部落格於獨立研究課程的教 學。以瞭解檢核表題目之難易度與題材適當與否,並依此進行題目語句 及課程編排之修訂。

(一) 先行性研究對象

臺北市A國小六年級學生,男生6位、女生5位,共11位(表3-8)。

表3-8 先行性研究對象

學生

代號 S1 S2 S3 S4 S5 S6 S7 S8 S9 S10 S11 性別

(二)學生心得感想:

下列為這11位六年級資優生,在先行性研究過程,於個人研究日誌 或是部落格發表的文章中,有關於使用Wide-KM部落格互動平臺上課的 心得感想:

S1:1.哇~這裡辦做事都好順利喔,希望可以一直延續下去,扛八袋!

2.我覺得wide km這個教學平臺很好用,因為就算沒上課,老師也可以透過這個 平臺得知學生獨立研究的進度,學生也可以藉此與老師討論一些有關獨立研究 的問題,不但方便,也讓我自己好像擁有了一個專屬自己的小天地呢!

S2:我覺得用電腦來上課,我很不習慣,而且要繳交作業的地方老是弄不清楚,像 要留言等等的地方都常找不到,或許我應該常常來這裡看一看,才能更熟悉這 裡的系統。

S3 :我很喜歡這個平臺,也喜歡這種教學。

(16)

S5: 我認為WIDE平臺不錯,但希望有讓人喜歡看的東西如:笑話區。讓人在做作業 時能夠輕鬆!

S6:我第一次使用這個平臺讓我覺得很開心,讓我能夠發表今天的文章。

S7:在 wide km 交功課比較方便,不必去找老師,跑很多趟,而且將資料轉成電子 檔比較好整理、資料也不會遺失。

S9:我之所以會知道有這個平臺,是因為資優班老師告訴我們有這個平臺,一開始 用,還不太會用,但是用了一段時間,絕得還滿方便的,因為不管是上課或下 課或假日,都能利用這個平臺來跟老師溝通,所以我覺得這個平臺還滿好用的。

S10:一開始使用這個平臺,以為只有一些功能,可是老師告訴我們有”個人檔案”

這個功能,放進去的資料還能在部落格中看到,真的很方便。

S11:我覺得用wide km上課比較好,因為有什麼想法都是直接打出來,所以不怕忘 記。

三、「自我引導能力檢核表」、「獨立研究課程」效度及信度

進行「自我引導能力檢核表」、「獨立研究課程」之內容效度分析。

經專家評估後,再統計出每一題之內容效度並加以修訂,在正式教學實 驗前,間隔兩週進行量表重測信度考驗。

四、行政協調

研究者與B國小及C國小之教師進行研究樣本的確認,並徵詢資優 班擔任下學期五年級獨立研究課程教師之同意進行教學實驗及「自我引 導能力檢核表」、「自我引導能力檢核表-教師版」之評量。

五、評分者一致性

本研究同時由三位老師進行評分,因此於實驗教學之前,先與控制 組之兩位老師討論「自我引導能力檢核表」之評分標準,取得評分者共 識,以求評分的一致性。

(17)

貳、、教學實驗階段教學實驗階段教學實驗階段教學實驗階段

一、進行前測評量

以預定之三校五年級資優班學生為對象進行「自我能力檢核表」之 學生自評及師評。工具分別為「自我引導能力檢核表」及「自我引導能 力檢核表—教師版」。

二、教學介入

研究者對實驗組進行十次共20節運用部落格於獨立研究課程的教 學;控制組也同時進行20節課獨立研究課程。

三、部落格質性資料蒐集、分析

於課程進行中,蒐集實驗組學生於部落格中之質性學習表現資料,

包括21位學生每二週一篇之「研究日誌」,共計84篇,及其個人部落格 的內容。分析學生在學習動機、師生、同儕間之互動、自我反思等學習 表現。

四、進行後測評量

待教學實驗結束後,立即給予學生「自我引導能力檢核表」進行自 評,同時教師也針對學生以「自我引導能力檢核表—教師版」進行評分,

以瞭解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之自我引導能力是否有所差異,及師評與自 評之間是否有相關。

五、「運用部落格(互動平台Wide-KM)學習回饋問卷」之填答 教學結束之後,學生填寫「運用部落格(互動平台Wide-KM)學習

(18)

回饋問卷」,以瞭解實驗組學生對於運用部落格互動平台教學之感受、

使用情形及其成效。

參、、 資料處理與分析階段資料處理與分析階段資料處理與分析階段資料處理與分析階段

將實驗教學所得之量化資料進行統計考驗分析,以探討本研究之研 究問題。另將所蒐集之質性資料進行編碼分析,以瞭解學生在獨立研究 中運用部落格的學習表現。最後與指導教授討論量化與質性資料的分析 結果,以完成此研究報告。

數據

表 3-5) ,針對每一週次的課程安排,勾選「通過」 、 「修正後通過」或是 「刪除」,並請專家學者提供建議,作為本課程修正之依據,並建立此 課程之內容效度。  表 3-5 評估獨立研究課程之專家學者名單一覽表  任教單位  專家學者名單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郭靜姿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傳播與科技所教授  李宗薇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陳長益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潘裕豐  臺北市立中山國小資優資源班教師  江美惠  臺北市立中山國小資優資源班教師  林傳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國立花蓮高級農業職業學校、國立花蓮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國立花蓮特殊教育學

夏俊雄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數學系 王偉仲 召集人. 國立臺灣大學數學系

國立政治大學應用數學系 林景隆 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數學系 許元春召集人.

林景隆 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數學系 楊肅煜 召集人.

C7 國立台中護理專科學校護理科 台中市 主任 C8 中臺科技大學老人照顧系 台中市 助理教授 C9 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 台中市 助理教授 C10

「倍思科學」教育系統,是由國內長期推動科學教育的專家學者和優秀的中小學教師共同規

為此,國立中正大學防制藥物濫用教育中心與台灣藥物濫用防治研究學會,在教育部學生事 務及特殊教育司之支持下,將於 2019 年 10 月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設有文教法律碩士班及原住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