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摘要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摘要"

Copied!
7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3)
(4)
(5)

摘要

投資是促進國家經濟成長的動力之一,不管是未開發、開發中甚 至已開發國家,莫不致力於改善投資環境以吸引外人直接投資。中國 大陸與台灣在 2001 年尾前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中國大陸而言必 須重新調整外資政策,進一步開放市場、減少進入障礙,對於國際投 資者是一項利多的消息,也預期將因此而增加對中國大陸的投資額。

於是本研究所要探討的主題為,兩岸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國大 陸對台灣是否會產生更強大的磁吸效應,且兩岸間外人直接投資金額 是否會因此而更加擴大,此外,哪些因素會影響外人直接投資、對外 人直接投資的效果又是如何,為本文探討目的。

根據實證結果發現,兩岸外人直接投資會隨著時間點的縮短,而 使原先正向顯著轉變成負向關係,表示中國大陸對台灣確實產生了資 金排擠作用,而兩岸間外人直接投資金額也隨著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有 加速擴大的趨勢。在影響因素方面,對台灣有顯著性效果的有匯率、

工資與總人口等三個變數,加入 WTO 後對台灣外人直接投資有顯著性 負向影響;對中國大陸有顯著性效果的有工資、經濟成長率與通貨膨 脹率等,而在加入 WTO 後,對中國大陸則有正向影響。

關鍵字:外人直接投資、投資環境

(6)

目錄

致謝 ... i

摘要 ... ii

目錄 ... iii

表目錄 ... v

圖目錄 ... vi

附表 ... v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架構 ... 6

第三節 研究限制 ... 7

第二章 文獻回顧 ... 8

第一節 理論回顧 ... 8

第二節 實證回顧 ... 14

第三章 兩岸外人直接投資發展與結構之探討 ... 21

第一節、兩岸外人直接投資發展歷程之對照 ... 21

第二節、兩岸外人直接投資內涵分析 ... 28

第四章 研究設計 ... 32

第一節 資料來源與變數說明 ... 32

(7)

第二節 模型設計 ... 37

第五章 實證結果分析 ... 39

第一節 中國大陸對台灣外人直接投資流入量影響 ... 39

第二節 台灣與中國大陸外人直接投資流入量差距分析 ... 41

第三節 影響兩岸外人直接投資之決定因子比較分析 ... 4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 50

參考文獻 ... 54

(8)

表目錄

表 1-1、台灣與中國大陸 FDI 流入表 ... 4

表 2-1、外人直接投資理論彙整表 ... 12

表 2-2、實證研究彙整表 ... 18

表 2-3、變數彙整表 ... 20

表 3-1、台灣外人直接投資發展歷程 ... 23

表 3-2、中國大陸外人直接投資發展歷程 ... 26

表 3-3、兩岸主要外資總金額排名與所佔比例 ... 29

表 3-4、2002~2004 年兩岸外人直接投資國排名 ... 30

表 3-5、兩岸外資投資分業累積統計表 ... 31

表 4-1、變數符號與定義 ... 36

表 4-2、預期變數影響方向表 ... 38

表 5-1、台灣與中國大陸外人直接投資相關係數表 ... 40

表 5-2、中國大陸對台灣外人直接投資影響之分析表 ... 40

表 5-3、台灣與中國大陸間外人直接投資差距分析 ... 42

表 5-4、台灣外人直接投資因子簡單迴歸分析彙整表 ... 44

表 5-5、台灣外人直接投資因子複迴歸分析 ... 46

表 5-6、中國大陸外人直接投資因子簡單迴歸分析彙整表 .... 47

表 5-7、中國大陸外人直接投資因子複迴歸分析 ... 49

(9)

圖目錄

圖 1-1、研究架構 ... 6 圖 5-1、兩岸外人直接投資流入量走勢圖 ... 41

(10)

附表

表 1、台灣外人直接投資與總人口數簡單迴歸 ... 58

表 2、台灣外人直接投資與製造業工資簡單迴歸 ... 58

表 3、台灣外人直接投資與匯率簡單迴歸 ... 58

表 4、台灣外人直接投資與經濟成長率簡單迴歸 ... 59

表 5、台灣外人直接投資與貿易開放度簡單迴歸 ... 59

表 6、台灣外人直接投資與國家外債簡單迴歸 ... 59

表 7、台灣外人直接投資與貸款利率簡單迴歸 ... 60

表 8、台灣外人直接投資與通貨膨脹率簡單迴歸 ... 60

表 9、中國大陸外人直接投資與總人口簡單迴歸 ... 60

表 10、中國大陸外人直接投資與製造業工資簡單迴歸 ... 61

表 11、中國大陸外人直接投資與匯率簡單迴歸 ... 61

表 12、中國大陸外人直接投資與貿易開放度簡單迴歸 ... 61

表 13、中國大陸外人直接投資與國家外債簡單迴歸 ... 62

表 14、中國大陸外人直接投資與貸款利率簡單迴歸 ... 62

表 15、中國大陸外人直接投資與通貨膨脹率簡單迴歸 ... 62

表 16、中國大陸外人直接投資與經濟成長率簡單迴歸 ... 63

(11)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外人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一般指的是外 國人到地主國從事創造所得的投資行為,並以控制該投資事業為要 件。換句話說,跨國公司在母國(home country)以外地區設立營利 事業單位,從事產銷工作,並涉及事業經營之行為,其所投注之資金 即為外人直接投資。與金融投資(portfolio investment)不同的是,

它不僅是一項國際資本的轉移,而且是一個企業從一國延伸至另一國 或多國從事生產活動。嚴格來說,外人直接投資不僅僅只是單純的資 本在國際間的移動,還包括生產管理技術、商譽、專利商標以及 know-how的投入或是整個設備的輸出等有形、無形要素的移動。

FDI 代表實質投資,可以帶給國家經濟成長的動力,包括擴展貿 易、創造工作機會、技術移轉、國際市場訊息流通、行銷技巧運用、

產業升級與技術研發、促進經濟成長、增加稅收等好處,同時也是國 力的象徵,所以世界各國都全力爭取歡迎,運用租稅減免、金融優惠 及行政獎勵等措施吸引其流入。

根據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UNCTAD)於北京發表的「2004 世界投資報告」,

公布全球投資情勢現況。根據這項報告,2003 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

(12)

從 2002 年的 6,787 億美元降為 5,595 億美元,其中北美洲流入下降,

但是流入亞洲以及太平洋區的 FDI 卻由 2002 年的 940 億美元,大幅 增加到 2003 年的 1,070 億美元。中國大陸去年吸收 FDI 高達 535 億 美元,繼 2002 年美國 911 恐怖事件之後再度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 二大流入國,第一仍是盧森堡的 850 億美元,台灣則只有 4.53 億美 元進帳。實際進入台灣的 FDI 則從 2002 年的 14 億 4500 萬美元,劇 降為去年的 4 億 5300 萬美元,在亞太地區的主要開發中國家中居落 後地位。

2003 年台灣流出的 FDI 達 57 億美元,是世界排名第 24,占固定 資本形成高達 11.3%,流出流入兩者差了 12.6 倍,也就是說國外投 資台灣每 1 塊錢,就有 12.6 元走出台灣到國外去投資。這表示國內 投資者不願意在台灣投資,國際投資者亦同卻步。另在一方面國內工 資水準大幅上漲,環保、勞工意識抬頭,使得許多傳統勞力密集的產 業紛紛外移,尤其是對大陸投資的數量更是佔了大部份。

進入 90 年代後,外商到中國大陸直接投資呈現高度成長的趨 勢。中國大陸自天安門事件的陰影走出來,西方國家停止對中國大陸 經濟制裁,為期三年的治理整頓經濟政策改弦更張,加上 1992 年春 鄧小平南巡宣示擴大對外開放的政策後,外國投資人對中國大陸市場 信心增強,外人直接投資因而大量流入。

(13)

從 1993 年起,中國連續 9 年成為吸收外資最多的開發中國家。

積極吸收外資不僅彌補了中國國內建設資金的不足,同時引進先進技 術和管理經驗,創造大量的救業機會,而且也培養人才,推動整體經 濟結構和科技進步。雖然在 1997~1999 年間中國外資受到亞洲金融危 機影響減緩,但外商同時也在等待中國加入 WTO 後進一步開放市場,

以尋求新的、更好的投資機會。

加入 WTO 之後,代表著中國的經濟環境將有重大實質改變,對刺 激經濟活力、增加進出口、促進外資流入有明顯的促進作用,特別是 在吸引外資方面意義重大,而且也必須重新審視外資政策,逐步轉向 產業導向,提高吸引外資的質量和水準,對外資企業實施國民待遇,

促進市場競爭環境的形成,這對中國推動改革有突破性進展。一方面 市場更加開放,擴大了外商可投資領域,另一方面中國大陸融入全球 化體系,受到國際經貿規範的約束,顯示企業的經營環境透明度提 高,不確定性降低,跨國公司對大陸投資的態度可能更趨積極。

中國大陸與台灣在 2001 年尾前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基於「互 惠互利」的原則,必須配合新的外資政策,擴大外人投資項目、開放 市場、實行公平稅賦原則降低進口關稅等等,以有利於吸引外人直接 投資。從表 1-1 來看,綜觀這十幾年來中國大陸與台灣之外資淨流入 量變化,台灣在 2000 年外人直接投資流入到達最高量為 4,928 百萬

(14)

美元,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外人來台投資金額反而逐年大幅遞減。

反觀中國大陸卻是持續遞增,這是否因為兩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而產 生衝擊,使兩地外資淨流入量產生「一消一漲」的現象,亦即中國大 陸對台灣是否呈現磁吸效應?而台灣與中國大陸兩者間外人直接投 資金額的差距,似乎也隨這中國大陸經濟崛起有擴大的趨勢。此外,

地主國投資環境的優劣也決定投資國對外的投資活動,也關係到地主 國國內企業的競爭力,面對中國大陸高吸金的表現,台灣的投資環境 要如何再次吸引全球投資者的目光,以創造新的投資機會,為本研究 主要探討動機。

表 1-1、台灣與中國大陸 FDI 流入表 單位:百萬美元 年 臺灣 中國大陸 年 臺灣 中國大陸 1980 166 57 1992 879 11,008 1981 151 265 1993 917 27,515 1982 104 430 1994 1,375 33,767 1983 149 916 1995 1,559 37,521 1984 199 1,419 1996 1,864 41,726 1985 342 1,956 1997 2,248 45,257 1986 326 2,244 1998 222 45,463 1987 715 2,314 1999 2,926 40,319 1988 961 3,194 2000 4,928 40,715 1989 1,604 3,393 2001 4,109 46,878 1990 1,330 3,487 2002 1,445 52,743 1991 1,271 4,366 2003 453 53,505 資料來源:www.unctad.org

(15)

基於研究動機,本研究主要探討的研究目的如下:

1. 透過過去關於外人直接投資的理論與實證研究,尋找適當的變數 來分析兩岸間外人直接投資流入的影響因素。

2. 檢定兩區域 FDI 流量變化,探討中國大陸對台灣是否存在磁吸效 應。

3. 檢定兩區域 FDI 流量差距的變化,探討兩岸間外人投資的金額是 否隨著時間而有擴大的現象。

4. 檢驗兩岸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前後的期間,進行事件前後兩組統 計結果比較,分析台灣與中國大陸外資投資因子對外人直接投資 的影響。

5. 匯整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作為台灣政府制定相關政策及改善之 參考。

(16)

第二節、研究架構:

本研究主要分成五個部份,如圖 1 所示:

研究動機與目的

文獻探討與回顧

變數介紹與模型設計

本文共分成六章。第一章為續論,主要是說明本文研究動機與目 的;第二章為文獻回顧,主要分為外人直接投資形成的理論與探討各 國學者針對不同國家研究外人直接投資的影響因素;第三章介紹台灣 與中國大陸外人直接投資的歷程與投資行為;第四章為研究設計,主 要是說明研究變數以及所運用的研究方法;第五章則為研究結果之整 理與說明;第六章為結論與建議,則針對探討之研究目的做出結論,

並且提出後續研究之建議。

實證結果分析

結論與建議

圖 1-1、研究架構

(17)

第三節、研究限制:

本研究分析重點在於投資因子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於兩岸外 人直接投資的影響,研究上限於經濟層面的分析;對於非經濟層面的 論述如政府法令、政治局面、社會制度等的影響,限於篇幅與時間能 力,無法深入探討。

為了避免兩岸對於外人直接投資金額計算方式的不同,加上台灣 投資審議委員會對外人直接來台金額有高估現象,於是並不採用各自 的統計數據,而是引用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所公佈的資料來分析。而 在針對台灣與中國大陸細項的分析如外資來源統計與產業區分,則仍 以各自發佈的資料為準。

(18)

第二章、文獻回顧

關於國際生產與國際投資方面的相關理論與實證文章相當多,什 麼樣的決策考量決定外人直接投資進行直接投資?什麼樣的因素能 促使FDI進入本國直接投資?首先在第一節中將介紹一些具有代表性 的對外投資理論,以了解直接對外投資行為的發生原因。第二節將對 國內外學者對外人直接投資決定因子做實證研究的整理。

第一節、理論回顧

Vernon(1966)[23]的「產品週期理論」(product cycle theory)

將新產品的生命週期分成三個階段,從原先的新產品階段(new product stage)、新產品被製造出來並只在先進國或產品開發國家 生產、經過成熟產品階段(maturing product stage),產品的標準 化產生以及大規模生產的技術開始被採用到最終的標準化產品階段

(standardized product stage),生產轉移到開發中國家,勞動成 本 在 此 扮 演 重 要 角 色 。 產 品 週 期 理 論 亦 說 明 了 動 態 的 比 較 利 益

( dynamic comparative advantage),從該理論可以看出,隨著廠 商成本考量下而轉移生產地點,外人直接投資在其中成為一個相當自 然的過程。

(19)

Knickerbocker(1973)[19]觀察到寡佔廠商在一地從事外人直 接投資時,其他的競爭著亦會隨之跟進,因此提出「跟隨領導者

(follow-the leader)」理論。假設這些跟隨者之所以會隨著領導 公司進入地主國設廠,主要是不想讓領導廠商取得諸如規模經濟等的 競爭優勢,這種防禦性的投資(defensive investment)尤其在原料 製造的產業,控制原料的來源,不讓其他廠商先發制人。學者將外人 直接投資依服務何種市場而分成三類:供給當地市場、資源取得、以 出口為目的之投資。當跨國公司擁有優於當地廠商的所有權優勢時並 且當地的區位優於母國時,跨國公司才會在當地生產。跨國公司將廠 商設在國外並將商品出口主要是看中地主國在某些生產要素上的成 本低廉,這也是為何勞力密集的電子原料工廠設在東南亞的其中原 因。

Kojima(1978)[20] 的「要素稟賦理論」指出當國內生產條件發 生變化,部分產業喪失競爭力,廠商便企圖將某些生產因素如資本、

科技及管理能力等移到另一國家,並利用該國低廉的勞動力及豐富的 原料以繼續其生產優勢。一旦和當地具有比較利益生產因素結合後,

不但可以降低生產總成本,而且產品可以供應當地的需要,亦可外銷 至母國或第三國。

(20)

Buckley & Casson(1976)[12]提出「內部化理論」為基礎,認為 現代企業除了產品的生產外,還須進行市場的管銷、研發及員工訓練 等活動,並經由中間產品的流通而連繫起來。不完全競爭不只存在最 終產品市場,在中間產品市場也同樣存在,不僅是原料或半成品,也 包括專業知識、特殊技術、產銷管道、人力資源等無形資產。由於市 場不完全使得這些中間財貨難以取得、訂價不易或成本高昂,於是廠 商便將中間產品予以內部化,成為企業本身內部運作的一環,來降低 交易成本。只要內部化的利益大於經過市場交易的利益,則廠商就會 不斷採取內部化措施,而當市場內部化發生在國與國之間時,就會形 成外人直接投資的行為。

Dunning(1993)[16]的「折衷理論」(eclectic theory),或 稱為所有權-區位-內部化典(ownership-location-internalization paradigm, OLI),他結合國際貿易與國外生產的觀點,成為單一整 合的理論。Dunning認為當廠商擁有下列三項優勢時,才會決定以FDI 的形式前往國外生產,此三項優勢為:

1. 廠商特有優勢 (Firm-Specific Advantages):Dunning援以產業 組織理論與產品生命週期理論,認為廠商本身需擁有一些特殊的競爭 優勢,如管理、技術、行銷、生產等特殊的know-how,或是企業規模 與獨佔力等等,配合產品循環理論解釋廠商獲得這一些優勢的來源。

(21)

2. 區位優勢 (Location Advantages):Dunning以區位理論解釋廠商 對外投資時,若結合當地不可移動的資源與其餘區位生產的中間財 時,廠商本身優勢會變的更好。而這些地主國的區位誘因包括政府政 治、要素稟賦、社會文化等構面。3. 內部化優勢(Internalization Advantages):廠商特有優勢與區位優勢僅能解釋廠商為何投資與投 資何地,對於廠商如何投資方面的問題,Dunning擷取內部化理論中 市場不完全與交易成本的觀念,說明廠商何以不用合資或股權的方 式,而是以獨資進入市場。其優勢是來自於廠商在附加價值鍊上的內 部化管理與協調的活動,與他們在多國集團的FDI中的交易整合是相 關的。

Chen, Chen & Ku (2002)的「網路理論」(Network Theory)認為 廠商的網路關係也是帶動廠商前往海外投資的原因之一。廠商在營運 的過程中,通常會與其他國內或國外廠商有所聯繫,這些聯繫有可能 是生產上的分工、研發合作的計劃或行銷通路的拓展等,由許多廠商 彼此直接或間接的聯繫所構成錯綜複雜的關係,便是所謂的網路。不 同的廠商在網路中所扮演的重要性,往往會隨著他在網路中所提供的 功能不同而有所差異,若廠商在網路中所提供的功能具有明顯的獨特 性與不可替代性,則這些廠商在網路中便較具影響力,因此當這些較 具重要性的中心廠商決定進行海外投資時,其他網路周邊的廠商為了

(22)

維持原有的生產關係,便會跟隨此中心廠商一同前往,而另一方面中 心廠商也會提供一些誘因來鼓勵他們前往,以降低部份的投資風險,

所以一些彼此關係較深的廠商會有集體進行海外投資的現象。

將上述外人直接投資形成原因及理論,彙整後整理於表 2-1。

表 2-1、外人直接投資理論彙整表 學者(年份) 理論名稱 內容 Vernon

(1996)

產品週期理論 新產品的生命週期分成三個階段,

開發設計、製造、技術成熟。當產 品達到標準化與大規模生產技術 時,基於生產成本的考量而移轉到 開發中國家,亦可說明動態比較利 益,隨著廠商成本考量下而轉移生 產地點。

Knickerbocker (1973)

跟隨領導者理 論

假設跟隨者之所以會隨著領導公司 進入地主國設廠,主要是不想讓領 導廠商取得諸如規模經濟等的競爭 優勢,跨國公司將廠商設在國外並 將商品出口主要是看中地主國在某 些生產要素上的成本低廉所致。

Kojima (1973)

要素稟賦理論 當國內生產條件發生變化廠商便企 圖將某些生產因素如資本、科技及 管理能力等移到另一國家,並利用 該國低廉的勞動力及豐富的原料以 繼續其生產優勢。一旦和當地具有 比較利益生產因素結合後,不但可 以降低生產總成本,而且產品可以 供應當地的需要。

Buckley &

Casson (1976)

內部化理論 不完全競爭不只存在最終產品市 場,在中間產品市場亦同,不僅是 原料或半成品也包括專業知識、特 殊技術、產銷管道、人力資源等無 形資產。由於市場不完全使得這些

(23)

中間財貨難以取得、訂價不易或成 本高昂,於是廠商便將中間產品予 以內部化,成為企業本身內部運作 的一環,來降低交易成本。當市場 內部化發生在國與國之間時,就會 形成外人直接投資的行為。

Dunning (1993)

折衷理論 外人直接投資則必須在所有權、區 位與內部化三優勢均滿足的情形下 才會進行。專屬權優勢指公司擁有 一些其他公司所沒有的資產或權 利,而內部化優勢是指公司可以在 企業內部使用式銷售這些權利,區 位優勢則是指企業到海外尋找較有 利的投資地區,因為外人直接投資 活動可以充分發揮這三種優勢,所 以企業多偏好此類型的國際生產活 動。

Chen, Chen &

Ku (2002)

網路理論 廠商在營運的過程中,通常會與其 他國內或國外廠商有所聯繫,由許 多廠商彼此直接或間接的聯繫所構 成錯綜複雜的關係,若廠商在網路 中所提供的功能具有明顯的獨特性 與不可替代性,其他網路周邊的廠 商為了維持原有的生產關係,便會 跟隨此中心廠商一同前往,以降低 部份的投資風險。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整理

(24)

第二節、實證回顧

參考國內外多位學者之實證研究,針對不同國家之外人直接投 資,採用數個研究變數與事件,來探討對當地國家之外人直接投資的 影響效果,其目的為找出可供本研究參考之實證變數。

Billington(1999)[11]以英國作為地主國來研究外人直接投資的區 位要素,其將分析分成兩個層次來探討:一是包含1986年至1993年,

七個工業國家(美國、日本、法國、德國、澳洲、加拿大與英國)的 多國模型;二是給定這些跨國公司已經在英國從事生產,則這些外人 直接投資在英國12個地區間,1984年、1986年與1990年至1994年的多 區域模型。使用變數大多為過去文獻上使用之變數,包括市場規模、

市場潛力、基礎建設支出、勞動成本、勞動力取得、政府從貿易之收 入、進口金額與貨幣市場利率。作者另外在英國區位研究上加入人口 密度此變數。實證結果發現,在多國模型上,市場規模、失業、地主 國進口量與政策變數包括企業稅與利率均有顯著的影響;在一國區域 間的實證上,人口密度、單位勞動成本與失業為最具影響的因素。

Yang等人(2000)[24]研究澳洲外人直接投資流入影響變數,利用 1985年至1994年季資料的時間序列,以利率、實質工資、產業競爭程 度、國內生產毛額、匯率、開放程度與通貨膨脹率作為解釋外人直接 投資之變數。結果發現利率、實質工資、開放程度與產業競爭程度在

(25)

決定澳洲外人直接投資流入影響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其中利率、實質 工資與產業競爭程度具有正面效果,而開放程度則呈現負面的影響。

Kerr and Peter(2001)[18]研究中國大陸外人直接投資的決定因 素,該研究採用市場不完全架構(market imperfection framework),

以最小平方法估計一誤差修正模型,利用1980年至1998年時間序列資 料,考慮可能因素包括工資水準、匯率、利率水準、稅制與開放程度。

實證結果發現,工資水準、開放程度與匯率的波動均對中國大陸的FDI 流入具有顯著的影響,另外,在邊際稅率變數上亦具有顯著效果。

Ramirez(2002)[22]探討一些影響墨西哥FDI的區位因素,如實質 GDP、實質匯率,與1956-1993的年度政策虛擬變數等。而其主要的焦 點放在匯率、政策對FDI 的流入與流出額的影響。如其假設說明實質 匯率是考慮工資與物資的價格,在披索跌價後,大量使用這些原料的 廠商將會獲利更大。而虛擬變數用來表示匯出利潤的法令放鬆與否、

在1990年代進入策略性的行業與負債轉換以及各種經濟重大事件,影 響到政府對外資政策的限制的虛擬變數。結果發現實質利率會影響外 資的進入,並且過度膨脹的匯率將會影響外資的流入,因此政府需要 長期的穩定匯率。另外在政策虛擬變數方面對墨西哥的FDI也是非常 顯著的影響。

Erdal與Tatoglu (2002)[17]以土耳其境內的FDI為研究主題,探

(26)

討在新興國家中影響FDI的地主國因素。說明土耳其擁有的區位因素 如:市場規模、基礎建設、經濟開放程度還有市場吸引力是主要的誘 因,而外匯封鎖與經濟穩定度是其吸引外資最大的阻力。從實證結果 角度分析可知從時間序列看來,地主國的市場規模、經濟開放程度、

物質上的基礎建設與市場的吸引力都有正面的影響。而匯率的不穩定 則有負面的影響。經濟上的不穩定是負項的影響但統計上並不顯著。

吳博欽(2001)[4]研究指出,影響外人直接投資因素眾多,但主 要是受產業及國家是否擁有一個所有權、內部化及區位優勢等因素的 影響。若以投資目的國角度來看(即以需求面分析),影響外人直接投 資的因素可歸納為:領先的技術、相對廉價的勞工、智慧財產權保護 程度、市場規模、經濟的開放程度,較低的貸款利率、豐富的天然資 源、穩定的匯率機制、優惠關稅措施等。若以投資國立場來看(即以 供給面分析),投資國的出口額、實質 GDP、利率、匯率等均是影響 投資國直接對外投資的主要因素。此外,尚有學者認為外人直接投資 因素受通貨膨脹、經濟成長率與貿易依存度等因素影響。

李茂松(2003)[3]研究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外資投資環境,第一部 份利用簡單迴歸探討近年外資對大陸投資的顯著成長是否為東南亞 國家的外資流入萎縮的主因。第二部份利用panel data,依不同時 點、區域的劃分,分析影響兩地外資投資的因素在1987-2000年的變

(27)

化趨勢及兩地投資環境的變化。本文亦檢驗流入兩地外資的類型。此 外,本文加入金融危機的變數,探討兩地外資在危機發生前後的變 化。研究結果顯示,中國大陸的外資流入的增長與東南亞各國的外資 的流入實為一互補的增益效果,而非「磁吸效應」所要描述之排擠效 果。而造成近年外資在兩地一消一漲的主因,實為投資環境的差異與 外資結構型態。亞洲金融風暴加速了兩區域差距的速度,突顯了兩地 投資環境的之優劣。此外,本文亦指出中國大陸的內需市場潛力與人 力素質之多樣性等特點,實為中國大陸投資環境優於東南亞之主因。

洪名慶(2004)[6]建立一動態追蹤資料模型,採用固定效果的方 式,進行外人直接投資流入因素的實證分析比較,研究時間自1990 年至2001年,考量9個變數,分類為投資環境、總體經濟與成本相關 因素,另外並考慮亞洲金融風暴與前一期FDI的影響。實證結果發現,

匯率上升對東歐國家之FDI流入具有正面效果,顯示出匯率波動為東 歐在國有企業私有化政策與外國投資人在生產投入成本的考量下,影 響FDI流入之重要因素之一;而東南亞國家深受本身政治環境與地區 性經濟衝擊影響,在前一期FDI流入與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上特別顯 著。另外,實證結果發現兩集團國家的國民購買力(平均每人國內生 產毛額)對FDI流入有正面影響,可見外國投資人亦把當地市場作為 投資生產並提供商品勞務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地主國本身的經濟表

(28)

現均有相當顯著的正面效果。

在政治面影響因素上,很多文獻都著重於政治的穩定與FDI的關 係,Root & Ahmed(1979)、Schneider & Frey(1985)等都證實一國政 治越不穩定,會抑制FDI。有些文章著重於一國突發政治或經濟的事 件,進行虛擬變數的分析方法,實證的效果就得視此事件對此國家是 正面或負面的衝擊而定。針對上述學者對外人直接投資之變數與實證 結果,彙整後整理於表2-2與表2-3。

表2-2 實證研究彙整表

學者/年代 研究期間、國家與變數 實證結果 Billington

(1999)

期間:1986~1993 年 國家:美、日、澳、德、

法、加、英,七國

變數;市場規模、市場潛 力、基礎建設支出、勞動 成本、勞動力取得、政府 從貿易之收入、進口金額 與貨幣市場利率。

1. 在多國模型上,市場規 模、失業、地主國進口量 與政策變數包括企業稅 與利率均有顯著的影響;

2. 在 一 國 區 域 間 的 實 證 上,人口密度、單位勞動 成本與失業為最具影響 的因素。

Yang等人 (2000)

期間:1985~1994年季資料 國家:澳洲

變數:利率、實質工資、

產業競爭程度、國內生產 毛額、匯率、開放程度與 通貨膨脹率。

1. 利率、實質工資與產業競 爭程度具有正面效果;

2. 開放程度則是呈現負面 的影響。

Kerr and Peter (2001)

期間:1980~1998年 國家:中國大陸

變數:工資水準、匯率、

利率水準、稅制與開放程 度。

工資水準、開放程度與匯率 的波動均對中國大陸的FDI 流入具有顯著的影響。

Ramirez 期間:1956~1993 年 1. 實質利率會影響外資的

(29)

(2002) 國家:墨西哥

變數:實質 GDP、實質匯率 與政策虛擬變數等。

進入,並且過度膨脹的匯 率 將 會 影 響 外 資 的 流 入,因此政府需要長期的 穩定匯率;

2. 在政策虛擬變數方面對 墨西哥的FDI也是非常顯 著的影響。

吳博欽 (2001)

期間;1999~2001年 國家:中國大陸、台灣 變數:市場規模、對外開 放程度、工資及生產力、

關稅稅率、匯率與政府政 策作

1. 台灣有較高的市場開放 度、較佳人力資源與生產 力,工資成本較高、匯率 不穩定;

2. 大陸有廉價的勞工、穩定 的 匯 率 與 廣 大 內 銷 市 場,名間消費能力不明 朗、對外資依賴程度高。

李茂松 (2003)

期間:1987~2000年

國家:中國大陸、泰國、

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 變數:需求面(經濟成長 率、貿易開放度)、(生產 面勞動工資、教育程度、

租稅獎勵、工業化程度、

公 共 建 設 ) 、 風 險 面 ( 匯 率、國家風險),並加入金 融風暴之虛擬變數。

1. 金融風暴後對東南亞外 資影響,需求面並無明顯 改變,生產面對於吸引外 資 變 強 但 其 強 度 不 顯 著,風險面匯率成正向顯 著;

2. 中國大陸方面,貿易開放 度由正轉負,勞動工資、

租稅影響不變,公共建設 由負轉正,匯率影響從顯 著正向轉為顯著負向,外 債負向則變的不顯著。

洪名慶 (2004)

期間:1990~2001年

國家:越、緬、寮、柬、

波、匈、羅、保等八國。

變數:匯率、實質工資率、

每人國內生產毛額、經濟 成長率、開放程度、人力 資本、政府效能、前一期 FDI 流 入 量 與 金 融 風 暴 虛 擬變數。

1. 對東南亞四國產生正向 影響的有:前一期FDI流 入量,經濟成長率與開放 程度,金融風暴後產生負 向影響。

2. 對東歐四國產生正向影 響的有匯率與經濟成長 率,負向影響的則是開放 程度。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整理

(30)

表 2-3 變數彙整表

變數名稱 學者 方向

市場規模

Billington(1999)、Yang(2000)、

吳博欽(2001)、Ramirez(2002)、

李茂松(2003)、洪名慶(2004)

+

基礎建設 Billington(1999)、李茂松(2003) +

勞動成本

Billington(1999)、Yang(2000)、

Kerr and Peter(2001)、吳博欽(2001)、

李茂松(2003)、洪名慶(2004)

+、-

市場利率

Billington(1999)、Yang(2000)、

吳 錦 文 (1998) 、 Kerr and Peter(2001) 、 Ramirez(2002)

-

匯率

Yang(2000) 、 Kerr and Peter(2001) 、 Ramirez(2002)、吳博欽(2001)、

李茂松(2003)、洪名慶(2004)

-

開放程度

Yang(2000)、吳博欽(2001)、

Kerr and Peter(2001)、李茂松(2003)、

洪名慶(2004)

+、-

通貨膨脹率 吳錦文(1998)、Yang(2000) - 關稅稅率 Kerr and Peter(2001)、吳博欽(2001) - 教育程度 李茂松(2003)、洪名慶(2004) + 租稅獎勵 Kerr and Peter(2001)、李茂松(2003) + 國家風險 李茂松(2003)、洪名慶(2004) - 虛擬變數 Ramirez(2002)、李茂松(2003)、

洪名慶(2004)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整理

(31)

第三章、兩岸外人直接投資發展與結構之探討

第一節、兩岸外人直接投資發展歷程之對照

1.外人來台投資變遷

隨著新台幣升值,勞工、土地成本高漲,環保、勞資糾紛也開始 浮上檯面,使得台灣勞力密集產業逐漸喪失比較利益,這些產業於 1980 年代中期後開始外移,1988 年後更逐年攀升。早期對外投資的 區域,由於兩岸關係尚未開展,以東協四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 尼、泰國)為主。產業別則集中在紙類、塑膠、基本金屬製品、紡織 及成衣服飾等勞力密集產業為主,為挽回競爭弱勢的目的而前往海外 投資。而留在國內的產業為了維持競爭優勢,則致力於研究發展和自 動化等投資,致使產業結構呈現明顯轉變,製造業由勞力密集產業邁 向技術和資本密集領域發展,服務業亦大幅成長。

1980 代後期自由化是政府政策導引的制度改變,與台灣早期的 發展模式不同,包括民間企業和中小企業扮演的角色益加重要、政府 的角色逐漸減輕、市場管制解除等。此外,外匯解除管制後,對外資 直接投資等於是完全開放。雖然國內有台幣升值、經濟泡沫化、產業 外移現象,但如內部化理論之推論,最大內部化利益發生在制度變化 之際。1980 年代中期前外人直接投資金額處於相對低檔,每年平均 金額為 599.3 百萬美元,而在 1987 年後金額都呈快速增加。

(32)

1990 至 1991 年間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爆發波斯灣戰爭。雖然以 美國為首的工業化國家最後勝利,但經濟景氣也大幅下滑,加上冷戰 結束軍火需求頓減,以及泡沫經濟破滅,失業率升高、民間消費保守、

資產價格萎縮、投資意願不振,使得國際景氣衰退,我國對工業化國 家出口亦隨之減少。

為加速產業升級、提高產品附加價值以尋求新的競爭優勢,1991 年政府以「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取代「獎勵投資條例」,大幅減少產 業別獎勵而重視功能性獎勵,對研究發展、人才培訓、自動化等有助 產業升級相關活動予以租稅抵減。1993 年實施「振興經濟方案」,協 助民間排除短期投資障礙、提升投資意願,以促進資本累積加速產升 級。1997 年修正「僑外投資條例」,以排除法規和行政上所形成的投 資障礙,並為符合有關投資的國際規範來改善投資環境,以提高僑外 人投資意願。

隨著市場開放程度提高、貿易障礙減少及法令環境成熟,1990 年代期間,除了受國際景氣、亞洲金融風暴影響外,外人直接投資金 額仍呈上昇趨勢,與市場開放有關,使得國內服務業市場結構面臨轉 變,包括金融市場、電信市場等,可從此階段外人直接投資來源結構 及產業分佈來一窺究竟。

1990 年代僑外資每年平均到達金額為 1,800 百萬每元,另按投

(33)

資人來源區分,美國投資比例 21.63%居第一位,日本由於泡沫經濟 導致投資下降至 17.08%。根據投審會資料顯示,1990 年代產業分佈 有所改變,外資投資服務業比例為 55.62%,超過製造業的 44.35%。

1990 年代外人直接投資重心,製造業仍以電子電器業為主,佔整體 產業 23.58%,另外金融保險業則僅次於電子電器業,居所有產業第 二,占整體產業 19.01%。將上述台灣外人直接投資歷程彙整於表 3-1。

表 3-1、 台灣外人直接投資發展歷程

階段 總體經濟環境 主要政策 外人直接投資規模

與產業分佈 備註 1980

年代

1985 年國際景 氣低迷,日圓 大幅升值;台 灣勞力密集產 業比較優勢逐 漸喪失。

1987 年推動自由 化、放寬外匯管制

每年平均核準金額 1,053.32 百 萬 美 元、平均實際到達 金額 599.3 百萬美 元。

電子電氣(21.68%) 服務業(12.83%)。

1987 年開 放大 陸探 親。

1990 年代

1990、1991 波 斯 灣 戰 爭 ; 1995 年台海危 機;1997 年亞 洲金融風暴。

1991 年以促進產 業升級條例取代 獎勵投資條件、

1993 年實施振興 經 濟 方 案 、 1995 年通過發展台灣 成為亞太營運中 心計畫、1997 年 修正僑外投資條 例。

每年平均核準金額 3,131.47 百 萬 美 元、平均實際到達 金額 1,819 百萬美 元。

電子電氣(23.58%) 金融業(19.01)、

服務業(8.07.%)。

資料來源:張企申(2001)、作者自行整理

(34)

2. 中國大陸對外人直接投資發展變遷

1978 年中國開始改革,此階段利用外人直接投資在中國大陸是 一個新問題,不僅對其缺乏了解,也沒有正確利用外資的經驗,中國 內部有反對引進外資者認為,依賴外資將使得中國的主動權受到限 制,而且外人直接投資對國內工業發展會產生威脅。所以,此時期主 要在為創造有利的投資環境做準備,而其目的以做好國民經濟調整、

加速現代化建設與改善人民生活,是當前一切經濟活動的目地與出發 點,吸引外人直接投資也要以此為目的服務。

在 1985 年進一步開放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與閩南廈漳泉三 角地區為沿海經濟開放區,初步形成「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 經濟開放區」的開放格局。中國大陸對這些地區吸引外人直接投資,

除了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基礎建設外,並提供外人直接投資優惠,如 從事生產性企業經營所得稅減免按 15%徵收企業所得稅、地方所得稅 由地方政府決定減免等。

1991 年公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模和八五計劃」,強調 利用外資發展經濟的政策,繼續採取多種型式吸引外人直接投資,並 按照產業政策引導外資方向。另外也加強改善投資環境、嚴格執行國 家統一頒布和鼓勵外商投資的法規與措施,禁止競相提高優惠條件的 作法,其目的在於改進利用外人直接投資的規劃,提高外資的經濟與

(35)

社會效益。

1986~1991 年間每年平均外人直接投資金額為 3,104.5 百萬美 元,華人(香港、澳門、台灣)投資主要占 64.55%,其次為美國占 8.62%、日本占 6.74%。產業分佈有 29.07%在非生產性項目,如旅遊 設施與房地產為主,而製造業占 55.09%,主要集中在電子、機械、

輕工等三項。

至 1992 年,中共領導鄧小平南巡後鼓吹全面開放,不僅沿海特 區要擴大開放,大力吸引外商投資,內地各省和沿邊地區也要加速開 放的步伐,中國大陸開始第二波改革開放熱潮。除了地區開放之外,

為適應中國大陸內經濟改革和市場經濟運行以及實際的發展需求,大 幅放寬對外人直接投資在第三產業的限制,如金融、保險、商業零售、

外貿、旅遊等。

中國大陸吸引外商投資靠的是兩大優勢,一是低廉的勞動力與土 地,二是潛在的內需市場,在過去主要發揮的是第一個優勢,而如今 在沿海地帶已經不像對外開放初期那樣的明顯,許多外國投資人看中 的是中國廣大的市場,因此中國大陸採取以「市場換取技術」的政策,

開放國內市場達到引進國外先近技術的目的。1998 年修定「外商投 資產業指導目錄」,鼓勵外人直接投資投向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基 礎設施、環保產業與出口創匯產業等等。另一方面為了加入世界貿易

(36)

組織(WTO)而逐步取消對外商的差別待遇,相繼取消外資企業消費 稅、營業稅及增值稅的優惠。至此,中國大陸對外人直接投資的優惠 措施已由身份別轉向產業別獎勵。

1992~2000 年間,每年平均外人直接投資金額為 35,921 百萬美 元,累積外人直接投資主要來自香港(51.79%)、日本(8.2%)、美國 (8%)、台灣(7.96%),而產業分佈第一產業占 1.63%,製造業等第二 產業占 59.08%,金融、服務業等第三產業占 39.29%。將上述中國大 陸外人直接投資發展歷程彙整於表 3-2。

表 3-2、 中國大陸外人直接投資發展歷程

階段 總體經濟環境 主要政策 外人直接投資規 模與產業分佈

備 註 1979~

1985 年

由中央經濟轉 為市場經濟,

引進外資的目 的為調整國民 經濟;加速四 個現代化、改 善人民生活服 務。

「中華人民共和 國中外合資經營 企業法」、設立經 濟特區、開放 14 個沿海城市、開放 沿海經濟特區。

每年平均核準 金 額 2,332.14 百萬 美元;平均實際到 達金額 717.83 百 萬美元。

非生產性項目占 51.5%,

製造業中輕紡工 業占 40%。

1986~

1991 年

1984 年下半年 出 現 經 濟 過 熱,將中國基 礎設備不足、

經營環境不良 及吸收消化外 資能力弱等問 題 表 面 化 ;

成立國外投資工 作領導小組、頒布

「鼓勵外 商 投 資 規定」、「鼓勵台 灣、華僑和香港澳 門 同 胞 投 資 規 定」、修改中外合 資經營企業法、開

每年平均核準 金 額 6,002.17 百萬 美元;

平均實際到達 金 額 3,104.5 百萬 美元。

製造業 39.07%,

非生產性項目占

(37)

1989 年天安門 事件,使外商 信心動搖。引 用外資目的為 提高外人直接 投資經濟和社 會效益。

放上海浦東地區。 29.07%。

電子、電機、輕工 三大下游產業占 整體製造業比 例 64%。

1992~

2000 年

1990 年代中期 以後,基礎設 施 不 足 已 紓 解,低技術加 工產品已經供 過於求,產業 長期發展制約 因素已轉變為 關鍵零組件與 設備。

修訂外商投資產 業指導目錄、擬定 科技興貿行動 計 畫及推動高新科 技術產品出口指 導意見、公佈高新 技術產品出口目 錄。

每年平均核準 金 額 60,279 百萬美 元;平均實際到達 金額 35921 百萬 美元。

第 一 產 業 占 1.63%,第二產業 占 59.08%,第三 產業占 39.29%。

資料來源:張企申(2001)、作者自行整理

(38)

第二節、兩岸外人直接投資內涵分析

1. 兩岸外人直接投資來源結構

在表 3-3 中,可以顯示外人直接投資來源國對台灣與中國大陸,

在歷年來累積排名情形,其中美國、日本與香港皆在兩區域占有相當 大的比例。由於美國、日本是兩岸主要貿易國家,且其廠商相較於兩 岸具技術、管理、行銷優勢,除僑資外為兩岸外人直接投資的主要來 源國。台灣的外人直接投流入除了 1982~1988 年間美元大幅貶值、美 國景氣不振以及 1998 年受亞洲金融風暴影響之外,與美國對外投資 成長趨勢相似,除了因為美國在早其全球外人直接投資位居主導地位 之外,也與我國所建立之貿易之關聯促進美國企業投資台灣有關。

由此觀察,美國實屬台灣外人直接投資重要來源地區,而其投資 決策受到國內經濟狀況及美元強勢與否有關,與中國大陸外人直接投 資來源以僑資為主不同。早期台灣接受美國援助,在政治、經濟發展 上受美國政策左右,美商投資台灣的訊息不對稱問題較小;而中國大 陸實施共產主義與美國有意識型態衝突,投資中國尚處磨合階段,惟 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市場、法令與國際接軌有助於吸引國際資 金投資。

此外,由於台灣早先受日本統治,日本廠商直接投資台灣有歷史 情感因素,再加上地理位置相近,在 1980 年代日圓大幅升值之際,

(39)

成為日商海外投資的選擇區位,外人直接投資不致於因美國景氣不佳 受影響,仍呈現增長。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國大陸對日本始終 有敵視情結,因此日商投中國大陸占整體比例不高在一成以內。

表 3-3、兩岸主要外資總金額排名與所佔比例

台灣 中國大陸

名 1952~2004 1979~2004

1 美國 22.03% 香港 43.11%

2 日本 19.88% 美國 8.57%

3 加勒比海英國屬地 16.71% 日本 8.36%

4 新加坡 7.21% 台灣 7.07%

5 香港 6.62% 英屬維爾京群島 6.58%

6 荷蘭 5.05% 韓國 4.63%

7 英國 4.02% 新加坡 4.56%

8 美洲其它地區 2.76% 英國 2.18%

9 德國 2.00% 德國 1.77%

10 菲律賓 1.87% 澳門 1.2%

資料來源:www.moeaic.gov.tw、兩岸金融統計月報(2004/12)

而在表 3-4 中,則是兩岸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三年來外人直 接投資來源國的排名,除了美國仍為最大投資國外,東南亞國家對台 灣投資比例有增加的現象,而中國大陸仍以香港投資為最多,但外資 來源與歷年來所占比例差異性幅度不大。比較兩岸在三年來的差異可 以發現,外人直接投資除了美國、香港、日本外,台灣以東南亞地區

(40)

投資居多,而中國大陸則是歐美地區投資居多。

表 3-4、 2002~2004 年兩岸外人直接投資國排名

排名 台灣 中國大陸

1 美國 74.46% 香港 37.47%

2 香港 12.85% 英屬維爾京群島 13.03%

3 泰國 3.96% 美國 9.50%

4 印尼 2.55% 日本 8.00%

5 日本 2.28% 台灣 7.42%

6 菲律賓 1.40% 韓國 7.36%

7 馬來西亞 1.32% 新加坡 6.03%

8 新加坡 0.69% 英國 3.51%

9 加拿大 0.38% 德國 1.98%

10 越南 0.11% 加拿大 1.22%

資料來源:本研究自行整理 2. 兩岸外人直接投資產業別分析

隨著政策調整、市場逐漸成熟,外人直接投資產業亦隨之調整。

中國大陸在 1979~1985 年間由於沒有使用外資經驗、勞工素質不佳,

外商企業也擔憂中國大陸政治風險,投資產業大多集中在利潤高、回 收期較短的非生產性項目,如旅遊、飯店等。而經 1986、1987 年的 調整,外人直接投資製造業比例提高到 39.07%。

透過表 3-5 則可以了解,歷年來外人直接投資對於台灣與中國大 陸產業累積分布的情況,表中顯示,外人直接投資累積對兩岸皆以製

(41)

造業投資比例為最重,除此之外的投資類型亦有相同之處,像是批發 零售、電信業與建築業等等。而不同之處在於外人直接投資對台灣的 投資, 除了製造業占近半數的比例外,金融保險與服務業等項目也 都成了外資投資對象,對於政府所倡導製造業朝服務業轉型發展,在 吸引外人直接投資上已有不錯呈現。而中國大陸在 2001 年末加入世 界貿易組織後,承諾開放國內市場,有助於調整第三產業結構加速轉 型,以吸收外人直接投資。

表 3-5、 兩岸外資投資分業累積統計表 排

名 台灣 中國大陸

1 製造業 45.02% 製造業 67.32%

2 金融保險業 17.76% 房地產業 10.67%

3 批發零售業 7.72% 社會服務業 5.61%

4 國際貿易業 4.51% 電力、煤氣及水的供應業 3.71%

5 電 信 業 4.02% 批發與零售貿易餐飲業 2.10%

6 食品飲料業 2.32% 交通運輸、倉儲與郵電通信業 1.91%

7 運 輸 業 1.84% 農、林、魚、牧業 1.86%

8 資訊服務業 1.75% 建築業 1.56%

9 顧問服務業 1.66% 採掘業 1.19%

10 建築營造業 1.56% 科學研究與綜合技術服務業 0.33%

資料來源:2004 中國統計年鑑、www.moeaic.gov.tw

(42)

第四章、研究設計

第一節、資料介紹與變數說明

本研究資料來源主要分成兩部份:台灣與中國大陸。台灣方面數 據取得主要來自財政部財政統計年報、中華民國招商網、經濟部投資 審議委員會、投資業務處與中華民國統計年鑑。中國大陸數據取得主 要來自中國統計局出版的中國統計年鑑與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佈之 兩岸經濟統計月報。而兩岸外人直接投資金額則是引用聯合國貿易發 展會議的統計資料,資料期間為 1980~2003 年,資料類型為年資料。

基於資料與數據上的缺乏與取得之限制,若要將全部的影響因素 作一深入探討實有所難,故本文僅就選擇可量化之經濟變數進行分析 探討,且這些變數大抵為過去中外文獻、實證研究上所採用之影響外 人直接投資的因素。

(一)市場規模

一個廣大的市場是投資人所亟欲進入獲利的地方,不僅僅是現階 段的市場,市場的潛力也是投資人相當重視的要素。

市場規模的假設認為地主國市場大小會影響外人直接投資的流 入,企業在地主國生產的產品,無論是中間財或最終產品都一定要有 銷路,而充分的潛在需求將能確保生產。擁有較大的市場即隱含較多

(43)

的市場潛在需要,GDP可代表一國國內的產出水準狀況,人口數的多 寡能代表內銷市場的潛力,而平均每人實質GDP可以衡量當地的所得 水準及消費能力狀況。

(二)貿易開放度

跨國投資主要是縮短末端消費市場的距離,以減低運輸成本和貿 易障礙,Kravis 與Lipsey(1982)[21]在探討美國製造業在海外設廠 的因素時,發現地主國開放程度與FDI有正面的顯著關係。假若一國 的開放程度越高,意味著對於貨物與生產投入的進出較無障礙,因此 可增加FDI的流入,吸引更多出口為導向的跨國企業。亦有另外一種 不同說法:開放程度的降低可增加FDI的流入,理由在於外國投資人 將可藉由FDI進入地主國以逃避貿易障礙。Yang等人(2000)[24]研 究澳洲外人直接投資流入的影響變數時,發現開放程度等變數在決定 澳洲外人直接投資流入的影響上具顯著且負面的影響。

(三)匯率

匯率是決定不同地區資產報酬率重要的因素,因此匯率走勢在跨 國投資決策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平穩的匯率對於要以銷售當地之投資 廠商甚為重要,若地主國的國兌美元匯率上升(貶值),則會產生匯兌 損失,尤其當原料需仰賴進口時,對投資國而言更是加重負擔,因此 平穩的匯率機制可降低幣值轉換的風險。此外,匯率的變動直接影響

(44)

了跨國企業的資產總值,一旦匯率貶值、資產價值縮水,將造成損失。

Culem(1988)[13]假設匯率能夠透過改變工資的相對價格對外人直接 投資產生影響,也就是說當地主國的貨幣貶值時,意味著國外投資者 可以用同樣數量的母國資金雇用到更多地主國的勞動力,及以較低的 價格購買該國資產,吸引投資人購買,因此促使FDI進入。匯率不穩 定的變動,會形成不確定的風險,其負面影響會呈現在國外直接投資 需求的減少。

(四)工資

在生產總成本中,工資佔有重要地位,因此企業進行對外直接投 資利用當地充沛、廉價的勞工,就成為對競爭敵手取得競爭優勢的一 種方式。而隨著產品製程標準化,生產流程得以分割、技術層要求也 可以降低,於是企業更能利用國際間生產要素價格比的差異,來管理 跨國間的生產單位。但有學者研究指出,工資率與外人直接投資不並 不一定存在必然的負向關聯。Clegg & Scott-Green(1999)[15]發現,

工資變數和美國對外直接投資歐盟呈現負相關,但是工資率與日本對 外直接投資歐盟的關係卻是正相關。工資率用來衡量一國在勞動成本 與勞動生產力的高低。一方面,低廉的工資可以吸引FDI;但另一方 面,較高的工資也可能意味著勞動力素質較為優良,因此工資的提高 亦可能使FDI流入增加。兩方面對於FDI的影響是呈現相反的方向,需

(45)

視地主國本身勞動市場狀況與跨國公司欲在地主國投資何種產業及 所需何種人力資本而定。外人來台直接投資主要係以製造業及金融保 險業為主,而中國大陸則以工業及製造業為主,為求評估的一致性,

以兩國製造業的要素價格來衡量。

(五)國家風險

意指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穩定情形、政策的透明度和負債程度等 總體經濟環境之評估。為了能量化資料以利於分析,僅以國家每年外 債占國內生產毛額的比率,來做為衡量國家風險的指標。外債包含政 府與民間對外的負債額,其額度越高所需負擔的利息費用越高,也顯 示國內資金的缺乏,對投資人而言代表風險的存在。開發中國家大都 利用舉債方式來進行國家建設,一旦外債過多而國內產值無法償還 時,對經濟則會造成影響。

(六)利率

基本利率的高低攸關廠商資金借貸成本的高低,因此基本利率亦 是跨國企業關注指標之一。

(七)通貨膨脹

當一國發生通貨膨脹,除了將會產生所得與財富重分配外,亦將 削弱該國國際貿易競爭力,並阻礙其經濟發展。Yang等人(2000)[24]

以通貨膨脹率研究對FDI之影響,得出之效果為負向,原因為通貨膨

(46)

脹率的上升會造成地主國商品價格上漲,工資上漲,進而導致廠商成 本上升,對生產不利。因此物價穩定或適度成長,才有助於廠商企業 經營。

基於上述變數介紹說明後,將本文引用之變數彙整於表4-1。

表4-1、變數符號與定義

變數名稱 符號 備註 經濟成長率 Gw

人口數 Peo

匯率 Exch 本國貨幣兌美元

開放程度 Trade 貿易總額占生產毛額之比率 工資 Wage 製造業平均年工資

國家風險 Debt 外債占國內生產毛額之比率 貸款利率 Rate

台灣銀行、合作金庫銀行、第一 銀行、華南銀行及彰化銀行等五 大銀行平均放款利率表示

通貨膨脹率 cpi 以消費者物價指數計算

(47)

第二節、模型設計

1.簡單線性迴歸分析

1.1台灣與中國大陸外人直接投資流量變化--磁吸效應檢定

t China Chiina

t Taiwan

t

FDI DUMMY DUMMY FDI

FDI

=α+β +µ +γ * +ε …… (1) 假設在1980~2003年研究期間內,中國大陸對台灣資金流入有磁 吸效應的現象,則FDI(china)的迴歸係數β將明顯小於零。DUMMY代 表WTO之影響,而

µ

係數則判斷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台灣的影響程度。

1.2台灣與中國大陸外人直接投資流量差距分析

t t

Time DUMMY FDI

=α+β +γ +ε

………(2)

Taiwan t China

t

FDI

FDI

FDI

=

,假設在1980~2003年期間,台灣與中國 大陸每年FDI的淨流入量差距有顯著擴大現象,則預期時間的迴歸係 數β將明顯大於零,DUMMY代表加入WTO之影響,而γ 係數則判斷加入 世界貿易組織對兩地外資差距的影響程度。

2.複迴歸檢定分析

) 3 ...(

...

...

ln ln

9 1 , 8 1 , 7

1 , 6

1 , 5 1 , 4

1 , 3 1 , 2

1 , 1

t t

j t

j t

j

t j t

j t

j t

j t

j j

t

DUMMY CPI

RATE TRADE

GW DEBT

PEO WAGE

ER FDI

ε β

β β

β

β β

β β

β α

+ +

+ +

+

+ +

+ +

+

=

j=國家 t-1=前一期

(48)

ER=匯率(本國貨幣/美元)

WAGE=製造業平均年工資

DEBT=國家風險(政府外債占國內生產毛額)

GW=經濟成長率 PEO=總人口數

TRADE=開放程度(貿易總額占國內生產毛額)

RATE=貸款利率 CPI=通貨膨脹率

DUMMY=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02~2003 年=1,其他為 0)

考量到各變數在數值上大小不一,致使各國差距過大,因此將非 以比例衡量之變數取自然對數,再者,考慮到若干變數乃需經一年方 能得知,可能有遲滯效果,因此採用前一期之數值衡量。

經由上述對各變數之說明,本研就將預期各變數對外人直接投資 之影響方向,整理於表 4-2。

表 4-2、 預期變數影響方向表 變

數 Gw Peo Exch Wage Trade Debt Rate Cpi Dummy 符

號 + + - ? ? - - - ?

(49)

第五章、實證結果分析

第一節、中國大陸對台灣外人直接投資流入量影響—磁吸效 應檢定

在期間內加入虛擬變數,當 DUMMY=0 代表兩岸成為 WTO 會員前,

當 DUMMY=1 代表兩岸成為 WTO 正式會員後。若此虛擬變數係數

γ

具有 顯著小於零,表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確造成了台灣外人直接投資的 減少。

從表 5-1 來看,第(I)期間兩岸間外人直接投資為正相關,然而 隨著時間點的拉近,第(II)期間雖然仍為正相關,但相關係數已經變 小,而在第(III)、(IV)期間,發現兩岸外人直接投資已轉變為負相關,

且係數有擴大的趨勢。再從表 4-2 來說明,第(I)期間中國大陸與台 灣外人直接投資呈現顯著的正向關係,表示兩岸外人直接投資趨勢相 同,但將時間縮短再檢定時(第(II)、(III)、(IV)期間),發現兩岸外人 直接投資已經由原本的正向顯著關係轉為負向關係,而且負向係數越 來越大,隨著時間點的拉近,兩岸外人直接投資逐漸轉變為反向走 勢,且此趨勢越來越明顯,表示中國大陸在 1990 年後的期間,雖然 統計數據不在顯著範圍內,但從數據走勢來分析,兩者間外人直接投 資這種一消一漲的現場,對台灣資金存在排擠作用,也就是中國大陸 對台灣外人直接投資產生了磁吸效應。而虛擬變數值雖然全都小於

(50)

零,但也都不在顯著範圍內,表示此一事件沒有對外人來台直接投資 造成顯著性的影響。

表 5-1、台灣與中國大陸外人直接投資相關係數表 台灣

1980~2003 1990~2003 1995~2003 1998~2003

(I) (II) (III) (IV)

中國大陸

0.5522 0.2328 -0.3937 -0.6244

表 5-2、中國大陸對台灣外人直接投資影響之分析表

1980~2003 1990~2003 1995~2003 1998~2003 (I) (II) (III) (IV) Constant 2.6647

(3.5488)***

5.6046 (2.0531)*

34.3962 (0.5729)

88.3636 (0.6740) FDI( china) 0.4569

(5.3858)***

0.1711 (0.5397)

-2.5199 (-0.4472)

-7.5703 (-0.6165) Dummy 883.9026

(1.0814)

880.9627 (0.9795)

852.1710 (0.5054)

789.2037 (0.4561) Dummy*

FDI(china)

-81.3248 (-1.0825)

-81.0389 (-0.9803)

-78.3479 (-0.7172)

-73.2975 (-0.4556)

Obs 24 14 9 6

R2 0.6015 0.1899 0.2496 0.3341

Adj R2 0.5417 -0.0530 -0.2006 -0.6647

F-statistic 10.062*** 0.7815 0.6672 0.8068 說明:1.括弧內為 t 值

2.上標*、**和***分別代表在 10%、5%與 1%顯著水準下顯著 小結:

檢定結果顯示台灣與中國大陸外資隨著期間設定的不同,原先顯 著的正向關係轉變成負向關係,且期間越近係數負值越大,表示中國 大陸對台灣外人直接投資產生資金排擠的磁吸效應,且此關係也受到 兩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而有負面影響,但並無產生顯著性的改變。

(51)

第二節、台灣與中國大陸外人直接投資流入量差距分析

檢驗台灣與中國大陸每年外人投資流入量之差距是否具有顯著 擴大的現象。先從圖 5-1 來分析,自 1992 年鄧小平南巡宣示擴大對 外開放的政策後,中國大陸外人直接投資開始大幅度增加,兩岸間的 差距也從此點開始拉大。而在亞洲金融風暴後,中國大陸因此受到影 響且程度遠及台灣。台灣在 1998 年台灣外資流入下滑後,1999 年已 經恢復正成長,而中國大陸則是下滑至 1999 年後才開始上昇。在兩 區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國大陸外人直接投資持續保持遞增,但 台灣卻反逆向而行。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CFDI TFDI

圖 5-1、兩岸外人直接投資流入量走勢

透過迴歸 2 來說明,台灣與中國大陸外人直接投資流入量的差距 逐年在擴大,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虛擬變數,檢定此事件是否加速差 距擴張的速度。其結果如表 5-3 的統計數據。首先在不考慮加入世界

(52)

貿易組織的因素,第(1)欄的時間參數β在 1%的顯著水準下,顯著大 於零,結果表示在 1980~2003 年期間兩區域的外人直接投資差距的確 逐年在擴大。接著執行模型 B 的迴歸分析,加入虛擬變數,第(2)欄 的β、γ 係數在 1%顯著水準下皆呈現顯著,結果顯示在加入世界貿易 組織後,加速了原本台灣與中國大陸間外人直接投資差距擴大的速 度。

表 5-3、台灣與中國大陸間外人直接投資差距分析

(1) (2)

constant 5.2086 (17.616)***

5.2105 (18.044)***

time 0.2860 (13.002)***

0.2858 (13.307)***

Dummy -1.0659

(-2.1078)**

Obs 21 23 R2 0.8989 0.91 Adj R2 0.8936 0.901 F-statistic 169.06*** 101.21***

說明:1.括弧內為 t 值

2.上標*、**和***分別代表在 10%、5%與 1%顯著水準下顯著

小結:

分析結果顯示兩區域的外人直接投資的差距有逐年擴大的趨 勢,且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差距拉大的速度顯著的增加。中國大 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後,開放更大之內需市場與投資項目,

因應貿易自由化而逐漸免除貿易障礙和資金限制、商業環境須加速透

(53)

明化等等,幫助中國吸引更多的外資駐進。在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 發表的「2004 世界投資報告」中指出,台灣資金的流出卻大於資金 流入,表示國內投資者投資國內意願低落,更何況是國際投資者!要 如何創造誘因以吸引國際資金,針對外人來台直接投資所考量的特性 為方向,改善本身的投資環境,是為台灣吸引外人直接投資所要思考 之事。

(54)

第三節、影響外人直接投資之決定因子比較分析

本文假設台灣與中國大陸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確實改變了 外人直接投資的考量因素,故在時間方面以 2002 年為分水嶺,分析 影響兩地外人直接投資的因素。此外,利用複迴歸對投資影響因素進 行檢定,分析各個變數對外人直接投資的影響力與解釋能力,以提出 兩區域外人直接投資流入的關鍵因素。

1. 台灣

首先將各變數與 FDI(Taiwan)進行兩兩簡單迴歸,結果彙整如表 5-4,而各個變數詳細的迴歸結果則整理在附表 1-8。在表 5-4 中,

除了經濟成長率之外,各變數無論是在第(I)或(II)時期,對外人直 接來台投資皆呈現顯著的狀態,產生正向顯著的包括:每年平均製造 業工資、總人口數;產生負向顯著的則包括:匯率、平均每年外債、

利率、貿易開放度與通貨膨脹率。而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變數並 沒有顯著性的改變,但產生變化的有工資、人口數、貿易開放度,表 示在入世之後,變數可能會有反轉的現象而使外人直接投資減少。

表 5-4、 台灣外人直接投資因子簡單迴歸彙整表

變數 1980~2001(I) 1980~2003(II) Dummy Dummy*變數 Exch -4.85(-4.15)*** -4.85(-4.15)*** -901.97(-0.95) 254.90(0.95) Wage 1.57(6.62)*** 1.57(6.61)*** 374.90(1.32) -39.47(-1.33) Peo 14.30(6.90)*** 14.25(6.45)*** 347.23(1.32) -15.49(-1.33) Trade -6.70(-1.77)* -6.71(-1.78)* 6.75(0.40) -6.78(-0.36) Debt -81.48(-6.37)*** -81.48(-6.37)*** -7.07(-1.32) 290074.6(1.2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Should an employer find it necessary to continue the employment of the Class A Foreign Worker(s), the employer shall, within four (4) months prior to the expiration of the

Considera-se investimento directo no exterior todo o investimento directo feito por empresas de Macau na outra área económica território. Stock de investimento directo. Acumulação

Other than exploring the feasibility of introducing a salary scale for KG teachers, we also review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heme in different areas including fun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school personnel of DSS schools in operating their schools smoothly and effectively and to provide new DSS schools a quick reference on the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Analysed by type of courses being taken and school sector of the graduates, among the 2016/17 S6 graduates who were pursuing full-time study, graduates of schools under the

Analysed by type of courses being taken and school sector of the graduates, among the 2015/16 S6 graduates who were pursuing full-time study, graduates of schools under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