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 華 大 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中 華 大 學"

Copied!
7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i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宜蘭民宿產業發展與地方經濟環境交互關係 的探討

The Development of I-Lan Rural Bed and Breakfast to Local Economic Impact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Research

系 所 別:土木工程學系碩士班 學號姓名:E09404015 張 紹 琪 指導教授:劉 俊 杰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7 月

(2)

i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民宿的發展在台灣自1997年開始萌芽,2000年後更是蓬勃發展,除了農家鄉土的 感情再加上渡假村式的環境與服務,讓人有回歸鄉土的親切感受。宜蘭地區眾多民宿 保存了相當多自然的風味。本研究以宜蘭地區為範圍,探討不同年齡層對民宿喜愛的 程度、民宿宜蘭對當地經濟的影響、對產業的衝擊、相關業者及政府應該加強規劃。

本研究係採質性研究方式,根據文獻蒐集、參與觀察法、及深度訪談法,以了解現有 宜蘭民宿觀光的狀況,並提出分析與建議。

根據32位受訪者內容研究結果顯示,前往宜蘭民宿居住的遊客大多以年輕人居 多,活動方式以家庭遊樂和小團體活動為主,交通工具仍以小汽車居多。對經濟面的 影響而言,民宿確實帶來經濟的成長、較多的工作機會,但也包涵了季節性的失業﹔

然而在環境方面,雖然有公共建設,增加休憩的場所,卻也造成環境的髒亂、空氣、

水、噪音的污染,以及交通的混亂。但民宿產業與發展,也應讓好山好水的宜蘭鄉間,

原本的風貌與特色得以保存推廣,以造福更多人。

民宿業者發展策略,可結合產、官、學界共同努力,朝向發展異業結盟、生態旅 遊規劃、分區整合、並且加強服務經營的觀念,設定自有的差異化行銷策略與管道,

並且加強資源的使用與監控,來因應新世代的變化。本文整合受訪者建議如下:民宿 業者應該結合發展社區總體營造、建立評鑑制度、以消費者的立場來發展當地的民宿 風格,這樣才能讓民宿在宜蘭永續生存成長。

關鍵字關鍵字

關鍵字關鍵字:民宿、產業經濟、環境衝擊

(3)

ii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Bed and Breakfast (B&B) in Taiwan thrived since 1997 and has flourished since 2000. In addition to the emotions towards rural farm house, the resort-like environment and services offers friendly perception of hospitality. Many B&B in Yilan area preserve considerably natural style. The study explores the degree of favor towards B&B from different ages of people in Yilan, the impact of B&B brought upon the local economy and the local industries, related industries, and the plans which government should emphasize. The study adopts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understands the existing Yilan B&B tourism according to literature collection,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nd in-depth interviews, thereby proposes analysis and recommendation.

The study result of the interviews with the 32 participants shows that tourists visiting the B&B in Yilan consist mainly of young people, and the activities engaged include family recreation and small group activities, while the major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consist of compact cars. Although B&B brings economical growth and more job opportunities with respect to economic impact, B&B also contains seasonal unemployment.

With regards to the environment, the public infrastructure and new venue of recreations are followed by dirty environment, pollution to air, water and noise, and not to mention the traffic chaos. Nonetheless, the B&B industries and development have preserved the appearance and features of the excellent sceneries in Yilan rural areas; thereby promoting the region to benefit more people.

The paper proposes for the B8B development and strategies to combine the common efforts from the industries, government, and academia, to develop towards cross-industry alliance, eco-tourism programs, section integration, and strengthen concept of service by formulating existing differentiated marketing strategy and promotion channels, in addition

(4)

iii

to strengthening the utilization and monitoring of all resources to cope with the changes of new era. Finally, the paper offers recommendations as follows: owners of B&B are recommended to combine development with general community construction, establish evaluation system and develop local B&B sty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umers, thereby develop B&B industry with sustainable growth in Yilan.

Keyword : Bed and Breakfast (B&B), Industrial Economy, Environmental Impact

(5)

iv

致謝 致謝 致謝 致謝

首先感謝我的指導教授劉俊杰老師,對我碩士論文的指導及殷殷教誨,使我在對 一件事情上能多方面思考及涉略,使得組織架構能力更加完整,謝謝兩位口試委員黃 慶隆教授及張清榮教授對我的論文指導及修正,最後感謝中華大學土木工程系,提供 完善師資及設備,使我順利完成碩士論文。

(6)

v

目錄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

致謝 --- iv

目錄 --- 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1.2 研究目的--- 4

1.3 研究範圍--- 5

1.4 研究內容及流程 --- 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 7

2.1 民宿產業--- 7

2.1.1 民宿的起源 --- 7

2.1.2 民宿的定義 --- 8

2.1.3 台灣民宿的發展概況 --- 11

2.1.4 宜蘭地區的民宿 ---13

2.2 生態旅遊---16

2.3 經濟面向衝擊 ---22

2.4 環境面向衝擊 ---23

2.5 觀光衝突管理 ---2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9

3.1 研究範圍---29

3.1.1 研究地區概述 ---29

3.1.2 研究對象 ---29

3.2 資料蒐集與分析 ---31

3.3.1 研究者能力的限制 ---33

3.3.2 方法上的限制 ---34

第四章 研究結果 ---35

4.1 遊客屬性與旅遊形式 ---35

4.1.1 遊客屬性 ---35

4.2 經濟面向的衝擊 ---38

4.2.1 民宿成長帶來經濟利益 ---38

4.2.2 帶來較多的工作機會 ---39

4.2.3 商店販賣物品種類變多 ---40

4.2.4 造成通貨膨脹 ---40

(7)

vi

4.2.5 季節性失業---41

4.3 民宿業者發展對當地環境的影響---41

4.3.1 公共建設增加,交通運輸改善---41

4.3.2 增加休憩場所---42

4.3.3 居住環境變得較為髒亂---44

4.3.4 空氣、噪音汙染增加---45

4.3.5 空間型態的改變---45

4.3.6 失去原本的風貌與特色---46

4.3.7 停車的空間不足造成交通的混亂 ---47

4.4 民宿業者或政府有關單位的相關措施 ---47

4.4.1 採取差別費率,延長客源居留時日 ---47

4.4.2 強化異業結盟,豐富旅遊的內涵 ---48

4.4.3 朝向生態旅遊的目標規劃,減少對環境的衝擊 ---49

4.4.4 提供資訊讓遊客深入近距離觀察當地文化、風俗 ---50

4.4.5 適度改善設施,加強服務為主的民宿經營理念 ---51

4.4.6 應節能減碳,配合自然資源以發展民宿,勿過度建設 ---52

4.4.7 政府從嚴審核避免財團及外來資金剝奪當地人經濟活動資源 ---53

4.4.8 政府應結合業者、專家規劃生態分區,以生態為特色規劃民宿 ---54

4.4.9 適時修法以因應時代潮流,創造業者、旅客的雙贏 ---56

4.4.10 加強資源使用的監督與控管---5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58

5.1 結論 ---58

5.1.1 結合民宿發展與社區總體營造---58

5.1.2 強調體驗、深度旅遊成為未來的趨勢 ---58

5.1.3 建立評鑑制度---59

5.1.4 以消費者的角度出發建立民宿的風格與特色 ---59

5.1.5 落實民宿的管理制度---60

5.2 建議 ---60

參考文獻 ---61

附錄 A ---66

(8)

vii

表目錄

表 2-1 國外各家研究學者對民宿的概念性定義 --- 9

表 2-2 國內研究者對民宿概念性的定義 --- 9

表 2-3 台灣各縣市民宿家數、房間數統計表(2010/07) ---12

表 2-4 宜蘭地區的民宿經營型態 ---14

表 2-5 國內外學者對生態旅遊定義 ---17

表 2-6 生態旅遊與傳統旅遊差異對照表 ---21

表 3-1 宜蘭各鄉鎮民宿營運報告表 ---30

表 4-1 宜蘭縣民宿業者的服務型態... 38

(9)

viii

圖目錄

圖 1-1 研究流程圖 --- 6 圖 2-1 Broughham and Butler 的當地居民與觀光衝突架構圖---26 圖 2-2 Mathieson and Wall 觀光衝突的架構 ---28

(10)

1

第一章 緒論

本緒論主要闡述對本研究背景與動機、目的及本研究範圍、研究內容及流程。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隨著生活之多樣化,許多國人漸漸開始規劃自己當老闆經營起民宿,開啟利用佈 置自家建築物來營利之商機。1997年台灣民宿觀念開始萌芽,2000年間民宿的崛起在 於擺脫旅館、渡假村的制式服務和觀光商業化的環境氣氛,強調鄉土式熱情溫馨的情 感交流,加上位於自然風景中,讓人有種回歸故鄉的親切感受。2002年前後農委會、

交建會、各縣政府單位開始輔導民宿發展。2003年,一群少壯派民宿主人投入,營造 歐風、異國風、休閒風的新民宿浪潮,提供築夢的情感交流。2004年民宿成為台灣休 閒旅遊產業的寵兒,各縣市民宿數量從兩位數攀升到三位數。2005年民宿快速成長趨 於飽和狀態,民宿網頁成為熱門行銷工具,民宿市場開始出現區塊化市場化的競爭,

民宿主題開始出現多元化及主題化的變化。2006年開始出現個性化創意民宿,用自己 的藝術美感和生活理念,營造獨特的庭園建築風格,提升創意生活美學的情感交流。

2007年出現強調悠閒自在的民宿,營造庭園生活空間給旅遊者,強調自由自在地分享 鄉村田園生活,但是主人悄悄隱藏在外。2008年都會地區開始出現日租套房,似乎是 都市地區民宿版套房出租,近年來都市地區民宿業者由於數量倍增,導致民宿陷入殺 價價格戰,相對另外一波精緻奢華型民宿也陸續出現,民宿市場出現M型落差的兩極 化消費型態。

因應民宿多元化之發展,建築類型當然各有特色,清境出現歐風、墾丁出現地中 海風、峇里島風、宜蘭的農舍別墅風、九份的老厝創意改造風、金門的閩南文化古厝 風….這些是多元化特色民宿新風潮。新民宿浪潮開始強調民宿空間設計創意、休閒 美感佈置,或主題餐飲美食,民宿主人以各有所長獨領風騷,創造民宿熱話題,未來 像這樣的風格品牌民宿將會逐漸抬頭。2008年起民宿競爭,將會邁向民宿風格與民宿 品牌,換言之,民宿作為休閒旅遊產品,經過十年的市場考驗後,民宿將會在觀光旅

(11)

2

館、汽車旅館、精品旅館、渡假村、休閒農場、傳統山莊外,開創另一個獨立的旅遊 市場區塊。

民宿類型多元化趨勢出現於2003至2004年間,坊間有名旅遊雜誌,如TOGO及行 遍天下等等,以山居歲月、異國情調等不同之名詞來區隔不同之民宿類型。2005年農 委會出版綠色民宿書籍,積極輔導農舍型民宿以鄉村民宿作作為台灣休閒農業的新定 位。2003年前後,台灣民宿已經擺脫鄉村農舍鄉土意象,向來以蓑衣、八仙桌、牛犁 及車輪等裝飾,逐漸被其他異國文化飾品取代,民宿類型越來越多樣化。2004年清境 歐風民宿崛起,成為台灣民宿建築的風潮核心。2005年巴里島風及地中海風建築與裝 飾開始引領風騷,台灣民宿風格開始出現國際化的文化混雜現象。2006年室內設計流 行混搭風及不同裝飾異國風格,以及現代新建築風如設計師的家、浮線及星苑這股流 行風潮開始影響民宿。2007年個性化及藝術化的創意生活空間,主題式民宿興趣,民 宿主人個人創意風格。

花蓮民宿學會於專題課程探討台灣民宿市場發展概況及民宿發展的未來趨勢 (花蓮民宿學會專題課程,2008),其觀察2003至2008年間民宿多元化發展趨勢,大概 可區分下列幾個方向:

1. 民宿類型的創新發展-各種異國流行風潮中,越來越多建築師、設計師與主人DIY 方式參與民宿建築設計,他們創造極簡、情調、意念等等意象的民宿建築風格,

預測一股在歐風建築之外的新民宿建築作品風潮蓄勢待發。目前,墾丁走南島風 希腦風地中海風墨西哥風,清境走歐洲建築風與現代建築風,宜蘭走休閒農舍風。

未來,新民宿浪潮將會出現一波休閒生活風潮,將由園藝家、生活家、美食家、

藝術家及素人建築師等各界專業者,民宿新浪潮將結合專業與跨業高手精心規劃 色民宿。還有一股由創意青年主導的另類DIY個性風格民宿,以及融合衝浪泛舟,

登山越野及自行車等運動型新生態旅遊民宿。

2. 民宿經營理念的轉變-從民宿旅遊夢想論:民宿主人天涯海角築夢去,旅遊者翻 山越嶺尋夢走。未來民宿不在乎熱門旅遊區塊或熱門民宿類型中,將落在民宿主

(12)

3

人築夢的理想,看主人如何發揮民宿特色、美感與創意,讓旅遊者來尋夢。遠在 花蓮東海岸偏遠的磯岐等,皆以不同之經營理念,創下四成以上住房率與連住數 天的紀錄,雖然他們都在偏遠地區卻都營造出鮮明的主題風格,這就是主人築夢 的魅力所致。當民宿風格屬性之定位越清楚時,自然會有一群特定的愛好者,他 們經常會回流或介紹朋友來,許多成功民宿主人都發現,一旦旅遊旺季結束或遇 到氣候等因素時,一間民宿是否能經營得下去,其主要關鍵便在於回流客。回流 客由於熟悉民宿的特性和風格,他們會帶領適合該民宿的朋友親人前來。

3. 民宿休閒化趨勢-近年來,台灣民宿旅遊觀念由休閒農場動態活動類型轉向渡假 靜態休閒化生活旅遊,新民宿趨勢逐漸走出鄉下空閒的房間之傳統格局,慢慢轉 向個性化及品味化的多樣化時代,如何建造新別墅農舍或改造舊水泥方塊農舍,

或賦予老農舍新生命的空間文化美感,讓民宿休閒空間更有趣且更耐人尋味,成 為未來民宿的潮流之一。

4. 民宿建築的創新化與混雜化趨勢-從建築類型分類來區隔民宿,似乎存在著困 難,當設計裝飾出現混搭風格後,已打亂早期分類概念,新的民宿又不斷融合不 同之文化,創造新民宿類型,台灣民宿進入文化類型混雜的時代,任何一間民宿 都可能跨越好幾種類型,要以單一特色分類來歸類,似乎不是那麼容易。如宜蘭 稻田中的農舍別墅,究竟要歸類為農舍民宿或田園民宿呢,亦為值得探討之問題。

5. 民宿經營精緻化及專業化趨勢-宜蘭或花蓮民宿熱潮,已造成民宿商品化的現 象,相對也帶著民宿經營專業化之要求。台灣近五年的發展,已出現民宿職業化 及專業化經營的現象,而日本鄉村歐風民宿近二十年來發展趨勢,逐漸採取專業 經營之方式。這種介於精緻旅店與鄉村小旅館的新民宿,很明顯是因應日本的社 會需求產生,也成為台灣旅游者的最愛。目前清境已開始出現精緻化的民宿建築,

雖在餐飲尚未達到日本民宿的精緻水準,但民宿的住宿餐飲品質正快速提升中。

6. 民宿風格的文化創意發展趨勢-目前台灣出現更多日本歐洲各國所有的民宿類 型,此為因應台灣社會與人文特色產生的現代需求,產生越來越多差異化的民宿

(13)

4

特色風格,也是台灣民宿值得肯定的地方。在民宿主題風格上,根據不同地區環 境與人文化條件產生不同類型的民宿特色,若再加上主人的創意及獨特理念,即 會出現更多種不同個性化的民宿類型。

然而於該研討會中亦分析民宿發展競爭之新趨勢:

1. 民宿市場的惡性競爭危機;

2. 民宿新建築風格競爭趨勢;

3. 民宿空間創新理念的競爭;

4. 民宿主人年輕化趨勢;

5. 偏遠的民宿新區塊崛起;

6. 主題式的新民宿類型趨勢;

7. 舊民宿舊房至民宿空間改造趨勢。

綜合上述,民宿之發展已不可計數,營運狀況可謂多采多姿,且於未來之競爭趨 勢亦屬多樣化,皆造就了消費者之福利;然而民宿產業之發展對宜蘭地區之地方經濟 衝擊究竟為何,及其在滿足消費者需求及提升大眾之生活品質外,因其建築物之興建 及土地利用之發展對該地區之環境衝擊又為何,此實在為一值得深入探討之議題。

1.2 研究目的

基於前述之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欲以先前民宿研究為基礎,在了解國內民宿 發展現況及未來之競爭性下,研究宜蘭地區因民宿產業之發展,所產生地方經濟與環 境的衝擊。本研究意義在於提供未來研究新的方向及依據,並提供相關業者及政府於 規劃經營政策時有利之建議。

本研究之主要研究目的如下:

1. 探討不同年齡層、心理類型及其行為特性等遊客對民宿喜愛之程度。

2. 探討遊客對民宿不同喜愛程度對民宿產業觀光發展狀況之影響。

3. 探討民宿產業觀光發展狀況對地方相關層面之衝擊。

(14)

5

4. 探討民宿業者或政府有關單位的相關措施。

1.3 研究範圍

本研究擬以宜蘭地區合法民宿為研究地理範圍、地方經濟及環境相關領域為研究 議題,進行相關資料之收集,並藉由歸納方式整理出相關結論,且進一步提供相關業 者單位有利之建議。

1.4 研究內容及流程

本研究流程如圖1-1所示,首先界定研究背景與動機,進一步分析本研究之目的 及研究範圍,接著針對第二階段的文獻收集與本研究主題相關之研究,進行分析探 討;主要以收集民宿產業相關研究、各研究議題於地方經濟及環境衝擊之研究等方面 進行分析,再依據上述基礎研擬本研究之方法及其實施內容。再者,依據研究方法所 設計之工具進行相關資料的收集,在資料回收後進行歸納及整理,再依據分析出的資 料結果提出本研究之結論及有利建議。

(15)

6

圖 1-1 研究流程圖 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目的與範圍

文獻收集及整理

研究方法及內容

相關文獻整理 深度訪談法

分析結果與討論 建立研究架構

研究結論與建議

(16)

7

第二章 文獻回顧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為探討民宿產業對宜蘭地區經濟及環境衝擊之研究,故本研究 於文獻回顧的部份將針對民宿產業發展狀況、民宿產業所帶來的各方面衝擊、各議題 發展對地方經濟及環境相關衝擊等文獻進行回顧,以對相關課題做深入瞭解。接著針 對所有文獻進行歸納及整理後,可定義本研究議題之可行性及必要性。

2.1 民宿產業

2.1.1 民宿的起源

民宿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 18 世紀,法國的貴族期望享受農村休閒度假,其後 以一般民眾也希望體驗田園景觀與農村生活,於是興起了一股綠色旅遊的需求,於是 利用農場或舊有的城堡滿足住宿的需求。如今在歐美地區有許多簡易的民宿提供住宿 與早餐(Bed and Breakfast),也就是所謂的 B&B 也屬於簡易的民宿 (龔筱媖,2007)。

台灣地區發展民宿大約是開始於 1980 年代,初期是為了取代旅館的住宿,由於 觀光風景區興起,遇到假日時常發生一床難求的情形,於是就在 1980 年附近產生了 民宿,最早是出現在墾丁國家公園附近,其後在阿里山豐山一帶(林宜甲, 1998) 。 早期的發展是由一些熱門的旅遊景點開始,由於觀光客大量的湧入,觀光區附近的旅 館無法容納,因此衍生出民宿的服務。另外有一些是自從休閒觀光興起之後遊客大量 湧入,而當地尚未有具規模的旅社,所以民宿因此因應而生,例如早期的嘉義縣瑞里 地區、溪頭、草嶺、石壁和之後的達娜伊谷、司馬庫斯等地都有類似的民宿產生(楊 永盛,2003)。

其後政府為了輔導原住民有效的利用土地,就在 1989 年到 1991 年間,選定全省 掛個農林漁牧人文觀光資源豐富的山城發展民宿事業(戴旭如,1993)。1994 年政府開 始輔導發展農業休閒計畫,由行政院農委會研擬民宿輔導管理辦法草案。1997 年由 經建會指示交通部觀光局研訂民宿管理及輔導辦法,報請審議通過,最後於 2001 年 12 月 12 日公布實施民宿管理辦法。

(17)

8

2.1.2 民宿的定義

民宿近年來已蔚為風尚,國民旅遊到較為偏遠的地區,除了要欣賞美麗的風光之 外也希望能夠同時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對當地的生態有所認識。另外近來來旅遊者 也重視自助旅行,也希望藉著旅遊能了解一些自然景觀,人文變化,更能藉住宿瞭解 當地人生活的方式。政府實施周休二日之後,也鼓勵民間運用休假期間體驗精緻農、

漁業,於是國內休閒農業型態的觀光旅遊產業也應運而生,將農業與精緻生活結而為 一的民宿也如雨後春筍般設立。由於各個研究學者對於民宿的定義不同,各有其值得 可取之處,茲將各學者對民宿的定義摘要整理如下(陳永慶,2008)。

(18)

9

表2-1 國外各家研究學者對民宿的概念性定義

研究者(國外) 概念性定義

Alastair, M.M. 1. 具有私人服務的,與主人具有某一程度上交流 2. 具有特殊的機會或優勢去認識當地環境或建物特質 3. 通常是產權所有者自行經營,非連鎖經營

4. 特別的活動提供給遊客 5. 較少的住宿容量

Lubetkin 私人性住宅,住宿費用包含餐點,主要的差異在房間

數的不同。

Lanier, Caples,

& Cook

小型的,卻獨立具有商務性質的私人住屋,通常能提 供三到十位客人的住宿或更多。只提供早餐,並且以 包含在房間費用內。一般不提供酒類飲料,房屋的所 有人可能就是民宿老闆且就居住在屋旁

表 2-2 國內研究者對民宿概念性的定義

研究者(國內) 概念性定義

郭永傑

私人住宅將其一部份居室出租予旅遊人口,以副業方式所經營 的臨時住宿設施。

韓選棠

經營者將原本住宅的一部分空間,以「副業方式」來經營的住 宿型態,其基本性質與普通飯店及旅館不同。

姜惠娟

民宿通常是以家族經營,工作人員不超過五人,客房十 間,可容納二十五人左右價位並不貴的住宿設施。

高崇倫

民宿是農戶提供鄉村旅遊者的住宿設備,有些甚至提供餐 飲,遊客在此可以參與農家生活、體驗鄉村生活方式了解 傳統活動。

(19)

10

研究者(國內) 概念性定義

林梓聯

民宿是有效運用資源,提供鄉野住宿及休閒活動,讓旅客自然 的接觸、認識與體認。

楊永盛

副業方式,除了能與旅客交流認識外,旅客更能享受經營者所 提供之當地鄉土味覺及及有如在家的感覺的住宿設施,並結合 當地人文、自然景觀、生態、環境資源及體驗農林漁牧生產、

生活、生態活動。

楊家彥

利用傳統農莊建築,在不破壞農村地貌、景觀之原則下,提供 具有農村特色的休憩住宿及具有鄉土特色的餐飲。

李宗玨

所謂民宿應係房屋主人,利用自宅空閒的房間,可以 是整棟或分棟之房屋,以「家族經營」方式,提供旅 客體驗鄉野生活住宿場所,其性質有別於商業化和專 業化的旅館,所提供的是有如鄉土味及家庭溫馨的住 宿環境。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綜上所述,國內、外學者對民宿概念上的定義認為民宿是房屋的主人提供自用 的住宅,並結合當地的特色提供一定數量的房間給予客人居住,以家庭的方式來讓客 人享受農莊般的待遇以及當地的自然環境。然而隨著時間發展,一些大型的建案、一 窩蜂地推出民宿,以旅館的經營方式,商業化的角度加入競爭,使得民宿的發展與原 先的預期的想法出入漸漸加大。

政府為了導正這種發展,但也希望推動民間的觀光資源,遂訂定民宿管理辦法,

期望以官方了力量導正這種競爭的不正常風氣,除了要注意水土保持、客戶的利益,

也要著重公共利益,避免因為不正常的競爭,破壞的原本民宿的本義。本研究係依據 該管理辦法之規定,作為研究的基礎。根據該辦法第三條:「本辦法所稱民宿,指利

(20)

11

用自用住宅空閒房間,結合當地人文、自然景觀、生態、環境資源及農林漁牧生產活 動,以家庭副業方式經營,提供旅客鄉野生活之住宿處所」。第六條:「民宿之經營規 模,以客房間數五間以下,且客房總樓地板面積一百五十平方公尺以下為原則。但位 於原住民保留地、經農業主管機關核發經營許可登記證之休閒農場、觀光地區、偏遠 地區及離島地區之特色民宿,得以客房數十五間以下,且客房總樓地板面積二百平方 公尺以下之規模經營之。」

2.1.3 台灣民宿的發展概況

台灣的民宿發展自 1980 年開始,迄今已有三十年的歷史。然而第一部管理辦法 產生於 2001 年,中間已有二十年,期間各種名目的民宿林立,有的合法立案,有的 仍未合法化,有的遊走在法律的邊緣,各種各樣的民宿在缺乏管理的機制下十分凌 亂。根據 2001 年觀光局的報告民宿的分佈以阿里山、清境、宜蘭、綠島、九份、來、

白河等地為主(交通部觀光局,2002)。其中偏遠地區及特定民宿項目根據民宿管理辦 法係由地方主管機關認定,報請中央機關備查後實施。根據 2010 年 8 月的統計,合 法的民宿家數有 3085 家,主要分佈以台北縣、苗栗縣、南投縣,宜蘭縣、花蓮縣、

澎湖縣為主,其中花蓮縣更高達 762 家。

(21)

12

表 2-3 台灣各縣市民宿家數、房間數統計表(2010/07)

合 法 民 宿 未合法民宿 小 計 縣市別

家數 房間數 家數 房間數 家數 房間數

台北市 0 0 1 5 1 5

台北縣 107 410 44 286 151 696 桃園縣 23 102 14 58 37 160 新竹縣 41 169 26 89 67 258 苗栗縣 186 668 2 2 188 670 台中縣 55 188 5 20 60 208

南投縣 467 2238 106 726 573 2964

彰化縣 19 73 1 14 20 87 雲林縣 49 210 11 42 60 252 嘉義縣 91 311 61 317 152 628 台南縣 50 209 0 0 50 209 高雄縣 58 238 9 43 67 281 屏東縣 87 393 53 399 140 792

宜蘭縣 495 1917 25 145 520 2062

花蓮縣 758 2661 28 82 786 2743

台東縣 333 1340 1 0 334 1340

澎湖縣 159 672 3 14 162 686 金門縣 64 295 0 0 64 295 連江縣 20 88 8 65 28 153 總 計 3062 12182 398 2307 3460 14489

資料來源: 交通部觀光局

在民宿管理辦法未通過前學者認為經營上民宿面臨的實質性問題有下列幾項:(陳 墀吉.掌慶琳.談心怡,2001)

1. 規模小,較沒競爭力,僅是陪襯。

2. 人力不足,鄉村環境留不住輕壯年人。

3. 財務不健全,經濟力不足。

(22)

13

4. 服務品質良莠不齊,旺季敲詐遊客事件時有所聞。

5. 專業知識與技能不足,大多是農民出身,沒有經營管理概念。

6. 沒有特定的立基與訴求,資源特色之認定,需有專業人士指導。

7. 沒有組織,民宿組織化需靠地方人士協助整合。

8. 行銷推廣能力不足,無法包裝產品提昇價值。

在民宿管理辦法通過後林時機(2004)提出認為民宿業者經營上仍有

1. 法令管理的問題。包括法令涉及的層面很廣,涉及的消防、農業、建管、衛生、

環境保護等法令繁雜,尤其是山坡地及保育等問題,因缺乏單一的窗口,讓業者 難以申請設立合法化。另外一體適用的法令規章,也難創造出有特色的民宿。

2. 同業競爭的問題。農舍民宿較難與提供住宿與農村體驗的休閒農場競爭,以致於 純以農舍方式經營的民宿面臨競爭的壓力設甚大,尤以近年來以農舍民宿的發展 迅速,同業之間的競爭更形加大。

2.1.4 宜蘭地區的民宿

宜蘭縣位於台灣東北部,面積 2143 平方公里,昔稱噶瑪蘭。以蘭陽溪以北稱「溪 北」,包括頭城、礁溪、壯圍、員山、宜蘭市、大同等六鄉鎮。蘭陽溪以南稱「溪南」,

包括五結、冬山、羅東、三星、蘇澳、南澳共六鄉鎮;共合計 12 鄉鎮市。宜蘭三面 環山、一面環海,自然景觀與風土人情都十分特殊,適於發展民宿。許多民宿都在休 閒農業區內或在附近周圍區域,例如茶山民宿,員山鄉的休閒農業區、冬山鄉的休閒 農業區等等。宜蘭的民宿業者不但自己行銷,也作聯盟促銷,遊客可以很便利的上網 找到各種資料,民宿業者也自己成立聯誼會互相推銷。根據楊永盛(2003)對宜蘭民宿 的空間型態、經營管理型態、旅客停留時間長短及地區特色可以將宜蘭地區的民宿分 列如下:

(23)

14

表 2-4 宜蘭地區的民宿經營型態

類型 細目 地區民宿名稱 活動性質 停留型態

房間 型態 農園、茶

園、牧場

三民茶班、龍之園果園、武荖 坑山水製茶民宿、碧綠茶園、

陳金生茶園、仁山茶園、馨山 茶園、綠野茶園、明星茶園、

星源茶園、龍品茶園、圓茗園、

長春雞場、晨曦休閒農場、長 谷茶園、內山茶園、松霖茶園、

一品茶園、春成茶園、夢幻休 閒農場、大誠茶園、鵝山茶園、

中山雞場、綠野仙蹤觀光花園 農場、大進農場、欣欣農場、

寒溪農場、茶之鄉茶園民宿

參 與 生 產 農作過程

居 民 打 成 一片

家庭隔 間 生活

體驗 型

田 園 生 活 、 莊 園、休閒

宜蘭庴、雅居家族、品味茶坊、

橙堡生活玩家休閒民宿、櫻花 別墅、蘭瑩田園民宿、故鄉花 藝村、得安民宿、永美民宿、

林榮茂中藥店、北成庄、上介 好咖啡、雅邦民宿、冬山河民 宿、大郭民宿、松羅民宿村、

玉露民宿中心、盛隆民宿、龍 園休閒農村、老爺山莊、正統

解 說 專 員、時令果 菜園、自然 料理

居 民 打 成 一片

套房或 家庭隔 間

(24)

15

類型 細目 地區民宿名稱 活動性質 停留型態

房間 型態 華廈

建築 河 東 堂 獅 子 博 物 館 、 庄 腳 所 在、古舍古鄉、逢春園渡假別 墅

古民宿、古 街道、建築 遺 址 、 特 色、專員解 說

停 留 一 段 期間

套房

山林、海 濱、鄰近 遊憩景點

西湖民宿、山野居、枕山春海、

田野民宿、河畔之宿、親水畫 境民宿、親水民宿、凱倫民宿、

聯堡民宿會議中心、宜蘭小客 棧

戲水、風景 區森林浴

停 留 一 段 期間

套房 遊憩

活動 型

冷泉 濱海漁村民宿 往 往 只 住

一晚

套房或 通鋪

考驗型 登山、健行 停 留 一 段

期間

套房或 通鋪 特定活動

如意農莊、陶藝小鎮、芯園優 質民宿、冬山河民宿、

參 觀 節 慶 博 覽 會 或 運動會

停 留 一 段 期間

套房 特殊

目的 型

運動型 運 動 、 滑

水、打球 資料來源: 楊永盛(2002)

(25)

16

2.2 生態旅遊

「基於人類環境倫理觀的覺醒,由 1960 到 1970 年代產生的生態旅遊的概念。由 於觀光活動的成長,一部份的美國國家公園及生態保護受到嚴重的衝擊做好引發人們 對戶外野生動物的保護與遊憩使用並存的省思(Nelson, 1994)。依賴自然環境發展的 觀光業必須考量與自然平衡與有效管理的策略,以達成永續經營的目標。Hetzer 最早 在與 196 國年提出「生態旅遊」的概念提供包括文化、教育和旅遊界的再思考。他所 提出的概念是以當地文化、環境最小的衝擊、給予當地最大的經濟效益與遊客最大的 滿意程度為衡量標準,提倡一種生態的觀光(Grenier, Kaae, Miller and Mobley, 1993)。

Katay 主張「生態旅遊」是一種遊憩發展的模式,在特別選定的自然地區當中,對遊 憩的目標與當地的生物資源進行審慎的規劃,其中包括:標示出遊憩、生物資源與社 會經濟區域連結點;解說活動的設計與導入;事先妥善的規劃並謹慎的處理利益衝突 與發展;促進當地文化並保存傳統價值於當地。

國際生態旅遊協會 (TES)於 1991 年對於生態觀光的看法是:「到自然地區負責任 的觀光,可以保護環境,並促進地方人民福祉」(Honey, 1999)。該協會於 1993 年更 進一步將生態旅遊定義為具有保護自然環境和維繫當地人民生活雙重責任的旅遊活 動。並說明其涵意為以自然生態環境為基礎,以認識自然、欣賞自然和保護自然為目 的(呂適仲,2000)。「國際自然保育聯盟」( IUCN ) 闡述生態旅遊意義為:「具有環境 責任的旅遊型態,旅行到相當原野的自然地區,目的是享受和欣賞大自然(以及連帶 的文化現象,包括過去的和現存的),這種旅遊活動的遊客衝擊度低,可以促進保育,

並且提供當地人積極分享社會和經濟的利益」 (IUCN website)。Honey (1999)主張生 態旅遊有以下的特質 (張淑珍,2008):

1. 深入自然勝地觀光;

2. 對當地最小的衝擊;

3. 建立遊客及鄰近社區居民對環境的察覺;

(26)

17

4. 透過不同的機制協助籌措環境保護與教育的基金;

5. 對當地民眾提供經濟的助益與救援;

6. 尊重當地的文化;

7. 支持民眾權利及民主運動。

歐聖榮(2002)整理其他各學者對生態旅遊的定義如下表:

表 2-5 國內外學者對生態旅遊定義

國內外學者 生態旅遊定義

Hertzer (1965)

生態旅遊包含四個準則:對當地文化及環境產生最小的衝擊、利用 當地草根性的資源或文化產生最大的經濟性效益、對旅遊當地產生 最小及最大的期望、提供參與的遊客最大的滿足。

Ceballos- Lascuran (1987)

到相對未受干擾或污染的自然地區進行特別目的的研究、欣賞及體 驗當中的野生動、植物景象並關心該地區內所發現的文化內涵。

Kutay (1989)

生態旅遊是另一種旅遊發展模式,在選定的自然區域中,引導遊客 深入瞭解地方文化、規劃出休閒遊憩基地以及提供遊憩的生物資 源,並標示出它與鄰近社會經濟的連結。

Ziffer (1989)

生態旅遊是一種啟發式的旅遊模式,主要建基於當地的自然歷史與 固有文化。生態旅遊者為了欣賞、參與而來到一尚未開發之地區,

對野生動物或自然資源採取非消耗性使用,並透過經濟或勞力的方 式直接貢獻於觀賞地的保育活動與居民的經濟福祉。同時,生態旅 遊也走一種經營管理的策略,藉由經費補助、立法、民眾參與等方 式,管理當地土地的利用方式,進而達到社區發展的目的。

亞太旅遊協會 (1991)

生態旅遊者應以珍視、欣賞、參與、及敏感的態度與精神,造訪一 相當未開發之地區,並且不消耗任何野生或自然資源。同時也能克 盡一己之力,對該地區的各種保育活動和特殊的地方性需求有所貢

(27)

18

國內外學者 生態旅遊定義

獻。

楊志宏 (1992)

在未經人為干擾或污染之自然地區,以特殊的研究目的,採崇敬和 欣賞風景、野生動植物、歷史文化之態度從事旅遊。

Grenier (1993)

生態觀光應是意味著以自然、考古學資源為基礎之旅遊,如鳥類及 野生動物、風景地區、礁岩、石灰岩洞、化石地、考古地、濕地、

和稀少與未被破壞物種之地區。

劉吉川 (1994)

直接或間接地使用自然環境;強調觀光與自然保育的重要性;生態 觀光的效益是多方面的,包括提供遊客活動機會、當地居民之經濟 效益,並使居民之文化生活和生態環境得以改善。

洪慎億 (1995)

以自然為基礎,利用規劃、解說、管理等方式,加強遊客尊重及保 護遊憩區的文化及資源,以將衝擊減至最低,並提高保育工作的財 務支援,及培養與教育個人的環境態度的一種旅遊方式。

Goodwin (1996)

是一種低衝擊的自然觀光,不論是透過直接的保育或間接提供當地 社群稅收,以激起在地民眾珍視、保護其固有資產以做為收入的來 源,都能對物種與植被的保存有所貢獻。

趙芝良 歐聖榮 (1997)

在自然特色之生態環境中,以對該地所有自然與人文的生態演替為 資源對象,從事欣賞、觀察、研究、尋樂之旅遊活動。以其環境倫 理之概念為出發點,提供環境教育、自然保育、利益回饋之機能,

以達到整體永續經營之目標。

Fennel (2000)

是一種永續觀光的形式,也是一種符合倫理的經營方式,即主張低 衝擊、非消耗性和地方取向(控制權、利益與規模)。生態旅遊通常 發生在自然地區,它的主要目的在於體驗自然、學習自然;並且對 當地的保育或保存有所貢獻。

(28)

19

國內外學者 生態旅遊定義

葉冠瑩 (2001)

以自然資源為其發展的基礎 重視資源的長期保育工作

透過環境解說方式達到教育之目的 以永續經營與發展為最終目標 重視當地社區產生實質利益 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維護

黃惠子 (2002)

以當地資源永續經營為中心,並兼顧環境教育功能與當地經濟體 系,期望達到人與環境之和平相處。

生態旅遊協會 (2002)

有目的地到自然地區旅遊,以瞭解其文化及環境的自然歷史;小心 地不改變其生態的完整性;創造經濟機會以保育有利於當地居民的 自然資源。

資料來源:歐聖榮 (2002)

周巧玲(2002)根據檢視各學者對生態旅遊的定義將生態旅遊究基於自然、永續經 營、環境意識、利益回饋四個層面探討如下:

1. 基於自然

主要係自然旅遊,其中也包括鄉村旅遊和文化旅遊。

2. 永續經營

1991 年亞太旅遊協會在峇里島的年會上提出遊客的倫理規範與資源使用主張:

「生態觀光者應以珍視、欣賞、參與及敏感的態度與精神,造訪一個未開發的區 域,且不消耗任何野生或自然資源。」由於愈來愈多的國家意識到旅遊對於環境 可能造成負面的影響,自 1970 年代起永續經營的觀念開始萌芽與發展,自然保育 與觀光旅遊並存並希望能夠永續經營的概念逐漸盛行,各家學者也都支持生態旅 遊與自然保育並存的概念。

(29)

20

3. 環境意識

生態旅遊也可以稱為「負責任的旅遊」,結合了對自然環境強烈的使命感與社會道 德的責任感。這項責任與義務也延伸到旅客的身上。生態旅遊是一項對自然地區 負責任的旅遊方式。

4. 利益回饋

生態旅遊可以有幾項具體的回饋方式 (1) 為保護區籌設基金;(2) 創造當地的就 業機會;(3) 提供旅遊方視為對環境教育、自然保護等有貢獻的旅遊。生態旅遊 除了必須維持生態平衡之外,也應該將生態旅遊所獲得的經濟利益回饋給當地社 區。

傳統旅遊與生態旅遊的最大差異是傳統旅遊強調以遊客為導向,期望藉旅遊達成 放鬆心情與娛樂的目的,旅遊業所追尋的目標是利潤最大化;活動的性質多為團體而 且密集的活動,因此容易造成環境負面的衝擊。生態旅遊則是要求尊重環境倫理,獲 得的利益用於維持環境資源的價值,管理的方式是以資源為中心,並且是有規劃的作 生態分區。對於區域內的資源,必須經過詳細的評估其對環境可能造成的衝擊,再加 以適度的開發,再使用資源的時候則必須加強監督、控制與管理的工作(呂適仲,

2000)。關於生態旅遊與傳統旅遊的差異可由以下表列:

(30)

21

表 2-6 生態旅遊與傳統旅遊差異對照表

項目 傳統旅遊 生態旅遊

目標 利潤最大化 價格導向 享樂為基礎

文化與景觀資源的導覽

適宜的利潤與維持環境資源的價值 價值為導向

以自然資源為基礎

受益 者

開發商與遊客為淨受益者

當地社區居民的利益與環境代價相抵 所剩無幾或入不敷出

開發者、遊客及當地居民分享利益

環境 資源

資源的多樣性 環境的可利用性

環境資源所帶來的附加價值

尊重環境倫理

不耗損資源,強調永續利用

遊客 特性

獲取實質利益 以自身體驗為主 追求環境享受

參與環境

以欣賞及教育為目的 環境認知

管理 方式

以遊客為主的管理方式 以物種為中心的維護管理 渲染性廣告

無計畫的空間擴展

為求最高利潤的超額開發 交通方式不加限制

有計畫的空間安排

減少開發的衝擊並訂立永續發展的 策略

正面 影響

創造就業機會

刺激地區經濟發展,注重短期利益 獲取外匯收入

創造持續就業機會 促進經濟發展 獲取長期外匯收入

(31)

22

項目 傳統旅遊 生態旅遊

促進交通、娛樂和基礎設施的改善 追求經濟效益

交通、娛樂和基礎設施改善與環境資 源保護相互配合

追求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的整合 負面

影響

高密度的基礎設施和土地利用問題 車輛壅塞、停車場空間的擴張 造成環境衝擊

擾亂當地社區與居民之生活

車輛壅塞、停車場空間的擴張 造成環境衝擊

擾亂當地社區與居民之生活 短期內旅遊人數減少

交通受到管制

遊客行為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遊客活動以不打擾到當地社區與居 民為前提

資料來源:呂適仲 (2000)

2.3 經濟面向衝擊

經濟衝擊相對實質環境與社會文化衝擊面而言,較易被具體量化,在資料取得及 可靠度上亦較方便而確實。而觀光對經濟的影響可藉由直接效果、間接及誘發效果三 種方式:

1. 直接效果:指觀光旅客的直接影響。如觀光客在觀光區購物、住宿、餐飲、娛樂 的金額成為一般商店、旅館及餐廳的收入。

2. 間接效果:觀光旅客支付費用後,所採購商品、勞務,此一消費又成為第三者的 收入。

3. 誘發效果:第三者利用其收入購買其所需的物品或原料,經多次交易流轉,每次 流轉都會產生新的所得 (陳怡萍,2006)。

民宿引發的觀光產業對當地經濟而言,具有許多正面的功能(Lankford and Howard,

(32)

23

1994),例如可以增加居民就業機會、提高居民收入、提高生活水準、經濟投資、發 展與支出等環境改善、帶動相關服務業的成長、公共建設與交通運輸改善、增加當地 設施、增加地方稅收、購物機會增加、使低產值的產業轉為高附加價值的產業而獲得 較高利益…等。除此之外也有若干負面影響如:物價及地價上漲、貧富差距拉大、商 務與服務的價格提高、日常生活消費/財產稅的增加、傳統勞力的減少。同時也要考 慮經濟利益是否公平的分配給與當地居民,而非由當地菁英或強勢的外來機構所壟 斷,如果未發展生態旅遊是否因劃為保護區,居民是否造成資源無法利用、或農作物、

家畜的損失等(周巧玲,2002)。

民宿的進入社區不可避免地對社區產生經濟的衝擊,這些衝擊有正面的也有負面 的,這其中自然會產生一些矛盾情結(Ap. & Crompton, 1998)。觀光發展對經濟效益與 成本,如非十分完善的模式也不易評估,對一個體或地區群體是獲益的狀態,對其他 鄰近的個體或群體也可能造成成本支出的狀況(Mathieson & Wall, 1992)。在衝擊的過 程中,正與負之間的取捨與拿捏,如何達成平衡對居民與政府會是最有利的狀況,實 在有賴本地的居民、當地的政府、以及經營管理的單位共同討論與省思達成一的最佳 的協調結果。眼前所見的狀況往往是等到破壞發生之後,再來做檢討與損害控管,欠 缺 一 個 管 理 的 機 制 能 在 事 前 測 定 衝 擊 可 能 造 成 的 改 變 , 做 事 前 的 預 防 與 管 制 (Andereck, 1995)。

2.4 環境面向衝擊

自然環境的實證研究其一是整體的自然環境衝擊研究,是針對比較大範圍區域所 作的研究;另一種研究係針對特定主題或遊憩活動所作的自然環境衝擊的研究。大範 圍的研究結果一般認為觀光發展對自然環境有正、負雙方面的影響。正面的衝擊包括 歷史建築或博物館可以受到保護,自然環境也可以受到保護,該地區的外觀可能受到 改變。另一方面,負面的衝擊則包括垃圾、噪音的汙染,交通擁擠等(Gartner, 1996)。

對於觀光對自然環境的負面的衝擊歐洲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CED,1980)將其分為以

(33)

24

下幾種:

1. 污染:例如空氣、水、噪音、垃圾等;

2. 農村或農業景觀消失;

3. 景觀區、歷史區、國家博物館區的損壞;

4. 動、植物的滅絕;

5. 擁擠感;

6. 衝突;

7. 競爭(Ap. & Crompton, 1998)。

實證研究中,觀光對環境所造成的衝突,多以下列三種方式呈現:

1. 在觀光遊憩活動中與環境已達平衡的狀態系統中,選擇遊客壓力不同的地點;或 是在觀光遊憩使用相同的情況下,比較不同地點產生的衝擊效應差異。

2. 利用長期性或全天性的監測,換句話說就是在遊憩區一開放時就開始監測,對於 生態環境所受的衝擊或改變的情形加以監控記錄。這樣的方式同時研究原因與結 果,是一種比較耗時耗力的方式,也付出相當高的成本。

3. 利用人工模擬實驗,遊人模擬遊客使用的方式,可以準確地預測使用的強度,惟 這種模擬數據的方式與實際經由長期遊客使用所產生的衝擊效應可能有所差距 (劉儒淵,1993)

對於自然環境的衝擊研究學者關切的重點不一致,生態學家比較著重在踐踏對植 被與土壤的影響,而社會學者則比較著重在整體性自然環境的衝擊,這兩者領域可能 需要互相支援,才可能對事情有進一步的了解,確定觀光對整體環境有那些影響與衝 突,Andereck (1995)認為沒有綜合性、整體性的研究,將無法對規劃與經營有所助益。

雖然近年來在政府與民間的努力下已盡力發展生態旅遊,民宿帶來的觀光客也因 為民宿的介紹與保護生態的觀點,降低了對於環境的衝擊。生態旅遊最大的貢獻是對 於自然棲地的保護與復育,近幾年來的保育活動以人們對於自然資源和人類遺產受到 重視,許多研究也發現保護棲地的利益可能勝過傳統事業(例如伐木、農業、礦業)的

(34)

25

產值。然而生態旅遊對於環境的衝擊仍是不可避免的,例如觀察野生動物對其造成干 擾、登山造成步道的侵蝕增加、土壤壓實、外來物種入侵、遊憩、住宿設施 (如停車 場、觀賞平台、小木屋的建築)、商業活動造成景觀的改變、甚至一些冒險旅遊 (例 如潛水)造成珊瑚礁不可避免的破壞。

2.5 觀光衝突管理

觀光帶來的影響範圍甚廣,除了遊憩的景點以外,對於所需的衣、食、住、行及 相關的服務業均有涉及,影響當然除了正面之外也有負面的影響,(林瑩昭等,2004)。

這些產生的正負面的影響 Mathieson and Wall (1982)將之稱為「觀光衝擊」 (Toursism Impact),觀光所賴的衝擊一般可分為三方面經濟的衝擊、社會文化的衝擊、與環境的 衝 擊 。 關 於 觀 光 帶 來 的 衝 擊 研 究 的 架 構 主 要 有 Brougham and Butler (1981) 和 Mathieson and Wall (1982)的架構,分別敘述如下:

1. Broughham and Butler 的觀光衝突架構

研究蘇格蘭 Sleat 半島居民對觀光所產生的衝擊,Brougham and Butler (1981)發 表了觀光衝突的架構,他們認為觀光衝突係由三個主要的面相所形成。其一是先決條 件,包括了當地的自然人文景觀、政府的政策、以及發展的機會;其二是居民的特質,

包括居民的年齡、性別、職業、宗教信仰、語言、文化、居住時間等社會經濟背景;

其三是遊客的特質,包括了有遊客的性別、消費型態、活動型態、語言、文化、及對 旅遊時間、空間的操縱度 (尤慈慧,2006)。基於這三者之間的交互作用產生的經濟、

文化、與環境的衝擊,這些衝擊影響居民對觀光發展的態度,也造成對觀光發展有不 同的看法(Broughham & Bulter, 1981)。為此架構偏重於觀光衝擊的成因和可能產生的 衝擊與影響,對於觀光衝擊如何控制與改善並無多所描述。Broughham & Butler 的觀 光衝突架構可由下圖得知。

(35)

26

先決條件 先決條件先決條件 先決條件 當地自然人文景觀 政府政策

發展機會

居民之特質 居民之特質 居民之特質 居民之特質 指居民的年齡、性別、職 業、宗教信仰、語言、文化、

居住時間等社經背景

遊客的特質 遊客的特質 遊客的特質 遊客的特質

遊客的性別、消費文化、活動型 態、語言、文化、對旅遊時間、

空間的操縱度

交互作用

環境衝擊 文化衝擊 經濟衝擊 社 會 衝 擊

1. 對整體觀光發展的態度

2. 對度假屋影響地方空間型態的反應 3. 意識到遊客數量及型態的改變 4. 個人察覺由觀光發展中受益 5. 察覺語言和文化受到衝擊 6. 遊客與居民接觸的程度 7. 個人察覺由觀光發展中受害 8. 意識到非當地居民由觀光中受益 9. 意識到非當地居民因觀光帶來一些損失

圖 2-1 Broughham and Butler 的當地居民與觀光衝突架構圖 資料來源:Broughham & Butler, 1981

(36)

27

2. Mathieson and Wall (1982) 觀光衝突的架構

主要是強調觀光衝擊是來自遊客在整個旅遊過程中的變數影響,當因素情況改變 超過當地承載量時,就可能產生觀光衝擊。這個研究模式強調遊客的特性、觀光區的 特性、以及承載量與觀光衝擊的互動與關聯性。其架構主要由三個部分所組成,第一 是動態元素,也就是遊客需求是變動的;第二部分是靜態元素由遊客特性、觀光區與 觀光地域的特性造成壓力交互作用影響該地區的承載量,因而造成觀光衝擊;第三部 分是結果元素,觀光衝擊會透過經濟、實體環境與社會三方面顯現,但如經由衝擊控 制,就可以加以管理或緩和衝擊。在衝擊的控制方面,Mathieson and Wall(1982)則提 出了財政、管理策略、承載量指引訊息、與工程控制似的面向。他們認為一個地區有 一定的承受力,若衝擊超過承受力時可藉由控制與管理來減緩衝擊(藍美珍,2007)。

(37)

28

g

需求

觀光衝擊 遊客觀光型態

承載量 壓力產生 遊客觀光地

自然環境

衝擊控制

觀光地特性

 環境特質

 經濟結構

 地方政治組織

 社會結構與組織 遊客特性

停留時間

遊憩活動程度

資源使用程度

遊客滿意度

財政 管理策略 承載量指引 訊息

工程控制

經濟 社會

動態元素靜態元素結

果 元 素

2-2 Mathieson and Wall 觀光衝 構 (資 源 Mathieson & Wall, 1982)

Ap. & Crompton (1998) 觀光 地

政 觀光衝 社會與 經濟 度 環

境 社 態度

(38)

2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節含劃訂本研究的範圍,研究方法設定為資料蒐集與分析及在研究上某些 限制因素。

3.1 研究範圍

3.1.1 研究地區概述

本研究以宜蘭境內之民宿為研究範圍,宜蘭縣位於台灣東北部,面積 2,143 平 方公里,昔稱噶瑪蘭。以蘭陽溪以北稱「溪北」,包括頭城、礁溪、壯圍、員山、宜 蘭市、大同等六鄉鎮。蘭陽溪以南稱「溪南」,包括五結、冬山、羅東、三星、蘇澳、

南澳共六鄉鎮;共合計 12 鄉鎮市。宜蘭三面環山、一面環海,自然景觀與風土人情 都十分特殊,適於發展民宿。

根據觀光局統計,截至 2011 年 1 月底止,宜蘭縣共有合法民宿共 504 家,其中 宜蘭市 2 家、羅東鎮 1 家、蘇澳鎮 9 家、頭城鎮 27 家、礁溪鄉 27 家、壯圍鄉 12 家、

員山鄉 52 家、冬山鄉 142 家、五結鄉 115 家、三星鄉 47 家、大同鄉 22 家、南澳鄉 5 家。(交通部觀光局,2011)

3.1.2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自是以宜蘭地區的居民為主,另外也包括了赴宜蘭地區觀光的遊客。另 一方面宜蘭縣五百餘家的民宿在 2010 年總住宿人數達到 114,620 人次,創造了經營 收入 10 億 4 千萬元。(詳見表 3-1,交通部網站,2011)

(39)

30

表 3-1 宜蘭各鄉鎮民宿營運報告表

資料期間 2010 年 1 月至 2010 年 12 月

市區鄉鎮

總出租 客房數

客房住用 數

客房住用 率

住宿人數 經營收入

裝修及設備 支出

經營人 數 宜蘭市 552 55 10.0% 134 132,200 224,580 12 羅東鎮 15,341 3,491 22.8% 9,822 8,467,220 1,847,014 372 蘇澳鎮 2,303 574 24.9% 1,526 1,102,300 372,500 35 頭城鎮 9,730 1,694 17.4% 5,255 7,033,951 1,030,429 126 礁溪鄉 13,454 2,771 20.6% 6,853 5,024,040 844,810 217 壯圍鄉 4,465 808 18.1% 2,005 2,365,740 181,600 75 員山鄉 19,715 2,199 11.2% 6,608 8,440,886 1,986,360 246 冬山鄉 65,330 13,072 20.0% 35,777 32,335,983 13,954,382 1,114 五結鄉 53,525 10,555 19.7% 29,405 25,729,338 5,377,019 618 三星鄉 17,325 2,471 14.3% 7,113 5,930,540 608,400 195 大同鄉 9,890 2,594 26.2% 7,567 7,454,955 1,407,100 139 南澳鄉 865 252 29.1% 2,555 357,000 140,000 8

總計 212,495 40,536 19.1% 114,620 104,374,153 27,974,194 3,157 資料來源:交通部觀光局

(40)

31

3.2 資料蒐集與分析

本文獻係採用文獻蒐集法、參與觀察法、及深度訪談法以蒐集資料。分別說明如 下:

1. 文獻蒐集法

文獻蒐集係指對於宜蘭縣的背景、人口結構、遊客的主要旅遊方式、旅遊活動的 內涵等現有的文獻資料進行蒐集、整理以便於之後的討論、分析。現有的文獻資料除 了交通部觀光局的網站外尚有縣政府工商旅遊局的資料、中華民國台灣碩博士論文加 值系統、國立圖書館內的館藏、以及官方公布的相關資料、學術論文等等。此外報紙、

雜誌等平面媒體所撰述的文章雖然未能具備學術研究的理論基礎,也可做為參考以了 解宜蘭地區的民宿產業的發展以及近期的發展狀況。

經濟與環境的衝擊方面也可以參考近期的經建會、行政院主計處的公布的訊息以 了解近期的發展與狀況。宜蘭縣政府的資源可以提供了解宜蘭地區現行旅遊的活動狀 況,例如其民宿依學者的分析可以分為生活體驗型、田園生活莊園休閒型、遊憩活動 型、及特殊目的型(楊永盛,2002)不同的休閒方式對經濟與環境的衝擊有何不同均可 作為分析的考量。

2. 參與觀察法

研究者實際參與宜蘭地區所舉辦的民宿活動,並實際住宿在民宿中。經由實際參 與以了解民宿提供之服務,增進與民宿業者接觸的機會。同時,也藉者住宿於民宿中 得以認識其他前來投宿的民眾,得以近距離體會民宿的感覺,並進一步訪談民宿業者 與訪客。

參與觀察法將親身至於其中,藉由從訂房開始到入住、與民宿業者交流、與訪 客溝通、到實際退房為止,實際體驗民宿的便利與價位,了解民宿業者與客戶如何互 動,體驗民宿帶來的家的感覺,體會與住旅館有何不同。經由實際的住宿並參與外地 來的訪客的參觀、旅遊行程,以明瞭訪客面臨的不便與方便之處。更重要的是,要瞭

(41)

32

解由訪客與業者的立場來看民宿對經濟與環境造成的衝擊,並思索可能的解決之道。

3. 深度訪談法

宜蘭地區有十二個鄉鎮市、幅員遼闊,每一個市、鄉、鎮均有民宿,且各具有不 同的特色。有的是純粹以自家多餘的房舍做為民宿,有的也接近商業經營的模式,有 專人管理、提供三餐、旅遊導覽的服務,形式各異,分布的範圍也十分廣泛。再加上 一些民宿業者或遊客本身也未具備管理的知識,只隨者產業趨勢及觀光業的發展而步 入者一行業,在提出問卷與量表上也可能出現極大的誤差。因此本研究擬採用以深度 訪談的方式為主要方式,也讓受訪者在意見表達上有更多的機會可以陳述自己的意見 做一個充分的表達,而非制式的問卷或固定式的問題來引導。

(1). 取樣的方式

由於本研究並非如問卷調查法使用統計的方式抽樣,但仍希望取樣的對象能涵蓋 希望受訪的不同對象。因此取樣的方式希望包括有民宿的業者、專家學者、一般遊客。

如此能有不同的對象就各項觀點來對地方經濟與環境的衝擊做不同的角度表達,也較 能達到本研究希望達成探討各階層人士對民宿喜愛的程度、遊客對觀光發展狀況的影 響、民宿的相關層面可能導致的衝擊、以及業者和政府機關可以因應的規劃與政策。

基本上本研究希望由佔民宿最多的冬山鄉、五結鄉、員山鄉各取 1-2 家民宿業者 進行深度訪談以了解業者的態度,業者對衝擊可能的預期與想法;再者筆者希望與學 者 1-2 位深談了解地方耆老及學者所關切的問題及可能的解決方式。其後也將與 1-2 對於宜蘭民宿業相當關切的遊客做深度的訪談,了解遊客對民宿業的看法,以及對經 濟與環境衝擊的想法。

(2). 訪談的方式

訪談以訪談導引(interview guide)的方式為主,基本上先會列好一系列相關的問 題,包含了相關的主題以及討論的範圍,然而在訪談的過程中也穿插了自由的問答。

其次,也會基於受訪者的回應再提出開放式的問題,希望因此能獲得更廣泛、更深入 的完整資料(王文科,1999)。因此訪談內容可能不限於設定的問題,總之,訪談是期

(42)

33

望得到受訪者充分表達的意見為主。

訪談原則上是以一對一的方式,由研究者經由介紹與事先聯絡後的受訪者的住處 或辦公處所進行訪談。如果徵得受訪者的許可,則採用錄音的方式,由研究者就設定 的主題提出問題一一訪談,於現場僅記下大要,其後再整理給受訪者過目,以確定訪 談是其真意。如果受訪者對錄音有所忌諱,則不採用錄音的方式,僅由研究者就當時 的討論記成摘要,再整理成訪問摘要給受訪者過目。

(3). 訪談大綱

請問受訪者的背景資料、從事職業、是否曾轉行?

宜蘭在民宿尚未盛行前的情形如何?

民宿發展之後有些甚麼主要改變,經濟上的,環境上的?

你覺得民宿對宜蘭縣民造成那些正面的、負面的影響?

民宿在宜蘭的發展是否合宜?

站在民宿業者/ 遊客/ 學者的立場,你覺得對民宿業應有如何的改變?

你希望民宿業可以朝向哪一個方向發展、改進?

你對於政府機關應扮演如何的角色有甚麼看法或建議?

民宿對於宜蘭居民的經濟影響為何 ? 您對於民宿對觀光的貢獻的看法如何?

您覺得觀光的淡旺季,宜蘭的生活有些甚麼不同?

您認為如何改進才能兼顧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

3.3 研究限制

3.3.1 研究者能力的限制

研究者在學術能力、經驗上均有所不足,因此在蒐集資料與資料分析上往往有掛 一漏萬,是應有所改進。然對於論文的資料蒐集與寫作本是在學習階段,盼望在未來 能補足這些能力的缺陷,藉者本次的練習,可以加強研究的能力,在未來的分析、寫

(43)

34

作上能做得更好。

3.3.2 方法上的限制

研究方法上限於文獻蒐集法與深度訪談法,似對於整體問題的探究仍有缺陷。不 過類似的問題如果要透過問卷似乎又流於形式的分析,朝向預設的答案邁進,筆者仍 覺得運用深度訪談法較能獲取廣泛的訊息,以作為分析的參考。

(44)

35

第四章 研究結果

本章節主要為彙整 32 位受訪者的訪談內容,其中包含了經營的業者、遊客、政 府官員及學者等,依序分為遊客屬性與旅遊形式、經濟面向的衝擊、民宿業者發展對 當地環境的影響及民宿業者或政府有關單位的相關措施等主題進行探討。

4.1 遊客屬性與旅遊形式

4.1.1 遊客屬性 4.1.1.1 住宿人口

在受訪的七家業者中有三家表示遊客以女性居多,四家表示男、女比例差不多,

此結果與楊永盛(2003)、龔筱媖(2006)的結果相當。年齡層則以 20-30 歲為最大宗,

其次為 31-40 歲,教育程度則以大專居多。此結果與廖榮聰(2003)、嚴如鈺(2003)、

徐韻淑等(2004)、林銘鴻(2006)大致相符。Morrison, et al. (1996)調查結果也顯示特殊 興趣與住宿的遊客通常教育程度比較高,這兩者的結果似乎相符。另外已婚且有小孩 者也居多,顯示遊覽住民宿的客人以家庭出遊居多(林銘鴻(2006)。

4.1.1.2 客源地

先前的研究顯示客源地以來自北部地區居多,尤其是宜蘭縣、台北縣、台北市,

其中宜蘭縣佔了 22.99%、台北縣佔 20.54%、台北市佔 17.63%,交通工具已自行開車 前往居多。(楊永盛,2003、廖榮聰,2003、嚴如鈺,2003),然而自國道五號北宜高 速公路通車後,除自行開車者外,搭乘客運車的旅客也有增加。居住在台北的旅客往 往因選擇當天來回,客源減少。居住在台北的旅客往往因選擇當天來回,客源減少。

反而是居住在中、南部地區的遊客增加,北部、花東地區則遊客數量維持不變。值得 一提的是,受訪者表示居住在宜蘭縣地居民,也有相當的比例,顯示年輕的族群在選 擇休閒時也考慮在住家不遠的地方以休閒的方式居住,體會不同的生活與享受。因 此,是否民宿業者定行銷策略時,也應將此因素列入考量。

(45)

36

4.1.1.3 住宿同伴與花費

同行者以兩個人居多,其次是四個人。旅遊的資訊來源以網路和親友口耳相傳為 主。住宿的花費大約是介於 500~800 元,和 801~1,000 元之間,實際平均花費約 1,063 元(龔筱媖,2006)。此調查結果也與其他研究人員結果相似(廖榮聰,2003、陳秋玲,

2004)。

4.1.1.4 旅遊形式

遊客大部分的旅遊形式都是以住宿為主,希望藉著當地的優美的環境、親切的招 待,能夠享受一個美好的夜晚。選擇住宿民宿原因主要是以價錢合理,鄰近風景區為 主要原因。選擇的房間形式的套房居多,住宿時間大多集中在週休二日的星期六,資 訊的來源則以口被介紹最多,網路搜尋為其次。

4.1.1.5 旅遊型態

根據龔筱瑛(2006)所做的分析他將旅遊型態分為三群:第一類稱之為「社交聯誼 型」,這一類的遊客女性比例明顯地高於男性,年齡層次以 21 到 30 歲為主,收入約 在 20,000 到 50,000 之間或是學生並無任何收入。活動的內容主要是與家人朋友做情 感的交流,或於親戚同事們共同休閒活動。這一類的旅遊者比較喜歡清幽的環境,購 物時喜歡貨比三家,住宿的環境希望能夠提供美食佳餚。

第二類稱之為「離塵獨立型」,以女性遊客比例高於男性,年齡約在 21 到 30 歲 之間。遊憩的活動是希望遠離平常所處的生活環境,更重視客房的隱私性,也願意從 事一系列單獨行動或冒險的活動。

第三類稱之為「假日休閒求知型」,男女的比率相當,年齡由 21 到 30 歲多,主 要是以學生為主。旅遊時喜歡蒐集各類的知識,尤其是在網路上尋求各方面的資訊,

或由親友所提供的意見來決定參觀訪問的地點。住宿是希望主人能夠介紹當地的文 化、風俗或習慣,希望得到各類資訊及充實旅遊的內涵。

(46)

37

4.1.1.6 住宿者訪遊的次數

根據業者則表示,多數來民宿投宿的遊客大多數都是第一次來民宿住宿,這樣的 結果與楊永勝(2003)陳秋玲(2004)、龔筱媖(2006)的結果相符。這顯示大多數 的遊客對於民宿多有著相當的期待,要如何吸引遊客再次上門,是業者應該要慎重考 慮,才能夠吸引遊客重複光臨。

根據受訪的結果,業者也多表示大部分的來客都是第一次光臨,不過有許多遊客 是經由來光臨過的客人轉介而來,所以口碑在民宿的經營上十分重要。一般而言,旅 客可能不願意重複在同一個地方住宿,他們寧願換一個不同的民宿享受不同的風景跟 情趣,這也是無可厚非的。然而只要民宿經營得當,不斷有遊客願意前來,或遊客來 過之後,下次再到別的民宿區居住,對整體的民宿發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4.1.1.7 經營者的型態

根據筆者的調查,經營者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農民轉業以專職經營,這一類 的業者大部份以全職投入,年齡以 45~55 為主,由於已經沒有後路,往往能夠專心經 營,對於每一位遊客也能夠詳盡地提供各種解說,對於遊覽路線也能夠給以各種建 議,往往也自己耕種並將生產的蔬菜水果與遊客共享,自己做早餐於遊客們一起進 食,這一類的經營者遊客往往能充分享受所謂 B&B 的特色,也是許多民宿的投宿者 所期望得到的一種享受。

第二類是兼職的經營,這一類的業者平日有其餘的工作,但運用農閒或沒有外出 工作的時候也服務投宿的民宿顧客服務。他們是利用農忙之餘,將多餘的房間出租,

客戶有甚能得到熱忱地招待,有時也未必能夠得到所需要的服務。

第三類的年齡稍年輕約在 25 到 40 之間,民宿的經營相當有特色,不論是在建築 風格或是旅遊的形態方面,都有下過功夫,是以專業經營的角度來服務客戶,對於遊 客而言如同住宿大旅社一般,有各類文宣置於櫃台,當遊客自行索取,如遊客有疑問 他們自然樂於回答,不過就欠缺民宿的那種親切感,回答問題也未必像主人一樣的親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好了既然 Z[x] 中的 ideal 不一定是 principle ideal 那麼我們就不能學 Proposition 7.2.11 的方法得到 Z[x] 中的 irreducible element 就是 prime element 了..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For pedagogical purposes, let us start consideration from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1D) system, where electrons are confined to a chain parallel to the x axis. As it is well known

The observed small neutrino masses strongly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super heavy Majorana neutrinos N. Out-of-thermal equilibrium processes may be easily realized around the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