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分母有理化:一張工作紙的啟示 張僑平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分母有理化:一張工作紙的啟示 張僑平"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分母有理化:一張工作紙的啟示

張僑平

香港中文大學課程與教學學系 黎潔婷

粉嶺救恩書院

根式是中二的基礎部分內容,在一個課題中,學生會學習根式的性質 以及運算,特別相比根式的加、減運算來講,對含有根式的分式進行分母 有理化是一個教學難點。教授這一課題時,教師主要關注如何進行分母有 理化,而且講授的重心主要介紹一些程序式的有理化步驟,但對於為何要 進行分母有理化?以及在進行有理化時學生出現的問題,往往把握不足。

基於課堂教學的現場,透過解讀一張工作紙,本文對上述兩方面進行了一 些討論,與各位同工分享。

何謂分母有理化(rationalization)?

在教科書中,對於分母有理化的定義是:「把分母的無理數化成有理數 的過程,稱為分母有理化或有理化(rationalization)。」當然,這裡的無理 數主要是根式,如 1

2 就需要分母有理化,但 1

π

卻不需要,也做不了。然 而,為何需要對含有根式的分式進行分母有理化?很多學生對此是一知半 解的,甚或完全不明白(誠然,不明白概念亦能識做,並能拿到好的分數)。 也有學生知道有理化的目地是方便運算。甚麼是「方便」呢?所謂方便,

其實也就是轉化為從前學過的知識。這就像異分母的分數相加減首先要尋 找公分母,再轉化為分子相加減;有分數係數的一元方程,要先去分母,

(2)

如何進行有理化?

對於根式化簡,或者說分母有理化,學生手頭能用的只有兩個性質:

(1) a× b = ab;(2) a a

b = b 。在課堂工作紙設計上,教師遵循從簡單 到複雜的想法,一步步鋪陳,從基礎聯繫題,到鞏固練習題,最後是挑戰 題。然而,教學現場卻並非如期所願。

首先是最簡單的一個根號情況,比如: 1 1 2 2

2 = 2× 2 = 2 。進而,再 練習一些類似問題,如 11

2 , 6

3 , 1

2 3 等等。遇到兩個根號或者根號內 為分數的情形,以如 3

2 或者 3

2 ,也照做不誤。不過在處理一些較為複 雜的根式時,學生的解法出現了差異。

比如,解決 36

7 或者 5

27 這類問題。教師期望學生運用根式性質 2)先分拆成兩個根號,對其中某一個(或分子或分母)進行約分化簡,再 進行有理化。為達成這一目的,教師精心設計了工作紙:

________. )

( ) ( ) (

) ( 7

36 = = × =

________.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

5

2 × =

= ×

= ×

= ×

=

學生依據限制好的答題框架(這個有其好的一面,也有其局限)填答,

沒有出現太大的問題。不過,真正讓他們放手去做,便出現大量如圖一的 情況:

(3)

圖一 分母有理化鞏固練題

等到再對更複雜的根式 4 14

21 進行有理化時,學生中便出現兩種做法

(見解法1a 和解法 1b):

(a) (b)

(4)

對於解法1a,其實是學生在初次接觸分母有理化時習得的方法。例如,

1

2 的有理化方法。而這種方法不斷被教師的例題或教科書上的練習所強 化,久而久之,遇到較複雜的有理化問題,學生不自覺的還是沿襲之前的 方法,此所謂他們所認為的「方便」或者習慣。這也是部分學生覺得較為

「安全」的做法。

對於解法1b,其實是教師該堂課的授課要點之一:期望學生遇到根式,

不要盲目有理化,而是先化簡再有理化。即,先將 21

14 化簡成

3 2 14 =21 , 再有理化。認為此方法「簡便」的學生,提到這樣其實是將問題中的大數 變小,避免複雜計算,再進行有理化。

如何取捨?

看結果,兩種方法均是正確的。看過程,兩種方法各有利弊。解法 1a 容易上手,但後期計算麻煩,會遇到大數相乘,解法1b 後期計算簡單,但 前期的化簡易出錯。於是,這便可能帶來一個教學上的困境:是先約分化 簡再去掉分母中的根號,還是先去分母中的根號再化簡?要不要固定哪種 問題用哪種方法?還是二者兼而習之,讓學生靈活選取?

這些問題很能考驗教師教學的靈活性,也能體現一張工作紙設計的深 度。分母有理化的最終目的是去掉分母中的根號,至於採取的方法或許要 應人而異,應題而異。倘若,一見到分母有根號,就通過乘分母的方法達 到有理化,其實是個技能性的知識(procedure knowledge)。假以時日,學 生在有理化這個課題上不難拿取高的分數;但能看到問題中各數字之間的 關係,再擇優選擇方法,則是通透了學習有理化或者化簡的目的,達成深 層次的理解(deep understanding)。

作為教師不應限制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去完成該題數學問題,但實質的 擔心還是會有的:其一是學生完成了第一步的有理化便認為已達到要求,

忘了分子還可以簡化;其二是當學生遇到 294或者一些更大的數字時,往 往會動搖他們去完成這題數的信心。這個課堂重點之一是令學生不要盲目

(5)

案的例子時,學生會更明白數學不是一成不變地用同一方法去解決所有相 類似的數學問題,而是有其他方法能更快捷地達到同一效果。這些方法上 的比對或會更刺激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想法不會停留於只有一個一成不 變的手法去學習數學。

我們常說,「船到橋頭自然直」。題目做多了,自然就會了。必要的操 練能加深學生的概念理解,但一味地練習卻不解釋、不比較「為何要這樣 做?」,「為何不那樣做?」,學生學會的也往往是一些技術性的東西,也往 往形成按部就班的思路,缺乏對概念的深層理解。教學上多問學生,也問 自己幾個「為什麼」,無疑對教學是有幫助的。

作者電郵: 張僑平 qpzhang@cuhk.edu.hk 黎潔婷 kitting_lai@yahoo.com.hk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哲學家 戴斯卡提斯 (Rene Descartes, 1596- 1605)認為光是由成串的粒子所組成,所以光的性

惠能是主張自性清淨、眾生皆能成佛的思想,強調不需要像過去那樣經過反覆形式的修

凡你對別人所做的.就 是對自己做.這是歷來 最偉大的教誨,不管你 對別人做了什麼.那個 真正接收的並不是別

說到地獄,一般人很自然會聯想到「十八層地獄」,在我們現 實生活中比較接近的則有監獄、看守所,犯人都是身陷囹圄,枷鎖

說明: 設原立方體的邊長為 1,要作出的立方體邊長為 x,則 x 要滿足 ,這個方 程式沒有有理根,當然就沒有尺規作圖的 x 了。.

• 利用緊扣 課程設計 讓同學做討論,使同學 必須要讀過內容才能針對議題發表意見,這 樣不只讓教師知道學生的學習情況,也能慢

問題類型 非結構化問題 結構化問題 結構化問題 結構化問題 學習能力 不具學習能力 不具學習能力 自錯誤中學習 自錯誤中學習 學習能力 不具學習能力 不具學習能力

關於理解和連結的後設認知、以及對數學價值 的賞識態度。包括「為什麼要這樣」、「為什 麼是這樣」等問題的理解。「識」很難被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