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管理信息系统 - 万水书苑-出版资源网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管理信息系统 - 万水书苑-出版资源网"

Copied!
2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 2 章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开篇引例:某服装批发商场 MIS 的开发

某公司是一个以租赁经营为主的服装批发商场,经过公司领导的精心经营,公司成为所 在市的服装批发商场龙头企业。在 2003 年又承建了一个十万平米的新商场,由于企业区域 的扩大,经营模式由原有的租赁式地产商业向高档零售商品过渡。公司总经理李总深知知识 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经常到国内外学习企业的管理理念。一次李总在中干会议说,现在商 场都用 POS 机收银,能统计销售额,让业户把销售都输到 POS 机里,就可以更详细地了解 商场的营业情况。并将此事交给网络部吴部长负责。网络部的主要工作是制作、维护公司网 站,负责商场的一些平面设计和一些小的应用程序,如做个简单的抽奖程序、资料查询程序。 这对一个商场来说不是重要的部门,没有这个部门,商场还是招商和经营。该部门的吴部长 是一位中规中矩、谨小慎微的人,并且和其他业务部门也很少有联络。接到这个消息,部门 内部的员工都很兴奋,因为这表示商场将进入信息化建设的时代,也是改变部门命运的转折 点。但大家都对商场管理流程不了解、技术能力一般。于是联系了本地的百货用软件开发商, 与其进行沟通后了解了一些相关知识。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网络及硬件制定了相应的方 案。软件开发外包给了软件公司。至于交给哪个软件公司,需要各公司向李总演示后由总经 理本人决定。李总和各业务部门负责人看了几家软件公司的演示后,决定由某软件公司开发, 该公司对商业 MIS 系统开发非常有经验,通过软件全方案的演示及管理经营理念的陈述, 吸引了李总。吴部长与财务副总负责签订合同。财务副总提出了更低的价格,软件公司提议 该产品是模块化产品,可以通过去掉公司不需要的模块来降低价格,而吴部长对系统的理解 也不是很全面,平时又与各部门缺少沟通,凭借前一段调研的了解,对系统模块进行了删减, 最终达成了协议,在当年的 4 月签订了合同。李总是雷厉风行的人,提出签订合同后马上实 施。软件公司与吴部长沟通,一个月的时间太紧了,可以先实现商场内小部分自营联营业务 的功能,然后再去实现大部分的租户管理的业务。吴部长认为可行,去找李总沟通,定在 6 月之前租户管理的业务全部实现信息化。 软件公司在实施前列出了实施计划,并交由吴部长签字确认后开始进入商场实施系统。 在实施过程中提出了一些简单的需求和配合,如需要打印文档、需要人员的配合。网络部负责 网络工程实施的小张了解了这个情况,尽自己的努力,帮助软件公司推进工作。而吴部长认为 如何实施是软件公司的事情,很少给予配合,同时吴部长的提议获得公司内部的支持也很少, 李总又很忙,吴部长不能总去请示,项目的实施一直在艰难地进行着。经过艰难的努力,两套 系统都如期上线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应用的问题,因为缺乏前期培训,企业操作应用时总出现 问题,软件公司的实施人员,就像是救火员,哪里有火就去哪。由于时间紧迫所实施的 MIS 系统,并不是根据公司现有的管理模型建立的,而是借鉴了一些知名的百货公司日常管理的流 程,系统本身是先进的、正规的和可行的。可是这样却造成了公司现有的管理体制与系统本身 的流程的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底层的员工小张无能为力,而吴部长认为,系统能用

(2)

就行,不必要有什么正规的流程,并且去请示会带来无尽的麻烦,就这样拖着。由于软件公司 的成本控制,认为实施人员为该公司服务时间太长,并且第二阶段的款项还没有到位,实施人 员退出实施阶段。随着系统越来越深入的应用,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查询报表时业务部 门认为查询没有演示时的快捷方式,所得的系统与所演示的系统有出入。并且有很多主要的功 能还没有实现,鉴于方方面面的压力,吴部长请示并交付了第二阶段款项,希望软件公司再派 人来推进项目。软件公司在接到第二阶段的款项后,再次派出实施人员,但只是工作了短暂的 几天后就撤出了,实际上没有任何进展。因为实施人员认为,有些需求已超出服务的范围。可 是公司还是不满意,项目推进陷入了僵局。软件公司又派了一个新的人员来接管项目。新的人 员接管项目后,又重新梳理了一下公司的需求及项目进展情况,认为前一段时间的项目实施有 太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成本花费了很多,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要想实现公司的需求,投入 可能会有损失,并且认为造成此原因是由于公司拖延、余款的支付问题及功能需求范围的定义 不清造成的,认为有些功能需求是需要另付费用的。而公司认为软件公司当初的承诺没有实现, 认为现在项目所处的情况,是由于前一段时间的实施人员造成的,拒绝支付余款,并且认为所 提功能没超范围。项目就此又陷入僵局。 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明显没有取得成功。而其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请读者从 以下几方面思考: (1)企业管理层特别是一把手对于管理信息系统的态度。 (2)公司内部是否真正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人才。 (3)负责实施 MIS 系统的软件公司是否有做得不足的地方。 (4)企业本身究竟有没有对于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的真正需求。 因此,从上述分析中我们了解到,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难度大的 综合性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计算机科学,还涉及到企业的内部结构、管理模式、经营管理过 程等各个方面,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制约。研究这些条件无疑将有助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有 利于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涉及到的有关问题的理解。因此,当企业提出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要 求后,系统开发的专业人员要对该企业内部人员和各组织进行初步调查,考察该企业是否具备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条件。在本章中将详细介绍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条件、开发前准备等内容。

2.1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概述

在管理信息系统领域中,人们经常用“系统开发”一词来概括 MIS 从提出直到运行、评 价为止的整个过程,具体是指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需要经历问题的提出即企业决定开发 MIS、 系统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到系统运行、维护和评价的一系列阶段。经过 这些阶段,把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设想,通过合理、科学的安排,开发出可以交付企业使用的、 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 2.1.1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本质及任务 1.管理信息系统的本质 要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具体任务,需要先分析管理信息系统的本质,即管理信息系 统有别于其他软件的地方。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分析,获得管理信息系统的本质。 (1)软件的类型方面。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是在现实世界的具体企业生产和管理与软件世界

(3)

之间建立的一种映射关系,通过建立函数实现这种映射管理关系,就可以利用软件模拟企业的生 产过程、辅助企业进行管理,因此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针对企业生产和管理需求的应用软件。 (2)软件的组成方面。管理信息系统除了传统软件包括的程序、规程、规则及文档和数 据外,还包括企业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人等,它是一种将与企业生产和管理所有相关因素 粘合形成一个有共同目标的计算机系统的粘合剂。 综上所述,管理信息系统本质上是企业业务系统的计算机模型,是基于计算机的企业的 信息处理器。目前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人员的最大问题是对管理信息系统涉及的企业没有深刻的 认识,即对其问题域的深刻理解,不能抓住其中的实质性问题。 2.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任务 从管理信息系统的本质可以发现,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任务就是根据企业管理的目标、 规模、性质、内容等具体情况,以系统论和管理学为主要理论依据,运用软件工程方法,严格 按照软件发展的规律进行开发和科学管理,为企业开发一个能满足现代企业管理需求的、高效 的并为企业提供合理决策的管理信息系统。 具体地说,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至少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满足企业及企业员工的新需要。目前大部分需要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可能是因 为旧系统已满足不了企业管理的要求,限制企业的发展,因此新系统必须保证其最终功能能够 满足企业的新需要。管理信息系统属于人机交互系统,首先它必须以企业为中心,尤其以企业 的各级、各类人员为中心,能够被使用者接受和认可,才能为企业创造效益,推进企业发展。 因此满足了他们的需要,就是满足了企业的需要。 (2)能够处理企业的主要业务。该任务指系统能覆盖企业的主要业务管理范畴,这样的 管理信息系统对任务具有完整的功能。从广义上讲企业业务可以分为事务处理、作业控制、管 理控制、战略规划四个层次,每个层次涉及的主要业务是不同的,因此在开发系统时,必须考 虑这四个层次的管理特点和主要业务,将四个层次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设计并开发功能 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 (3)开发系统采用合适的先进技术。在系统开发前应正确认识各种先进技术的优劣长 短,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发展规划和资金投入、开发人员掌握某技术的熟练程度等,选择 合适的先进技术进行开发。尽量避免为了纯粹力求系统先进性而采用最新但未经考验、不熟 悉的技术。 (4)提供决策支持。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做出最佳决策非常困难,企业的决策将受到多种 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许多企业都需要能够帮助他们做出最佳决策的决策支持系统。 2.1.2 开发企业应具备的条件 当企业提出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后,系统开发的专业人员要对该企业进行初步调查, 考察该企业是否具备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条件,否则,本企业成功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可能性 很小。 1.企业真正需要 MIS 进行辅助管理 当一个企业提出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时,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企业领导人看到其他企业已经使用了 MIS,于是一时兴起决定开发 MIS。 第二种情况是企业领导人虽然提出 MIS 开发,但是一直对它能够为企业带来的效益及作 用有所怀疑,对 MIS 开发的决定一直都犹豫不决。

(4)

第三种情况是企业领导人深刻认识到只有使用 MIS,才能帮助企业适应企业规模的不断 扩大、经营模式多样化并严格科学管理的问题。 从上述分析看,处于第三种情况的企业最可能成功开发出 MIS。因为企业开发管理信息 系统需要投入巨大资金,对组织或部门设置、人员安置和人员的利益也会造成巨大影响,系统 开发过程中势必会遇到许多障碍和难题。因此,企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首要条件是企业真正 具有实际的需要,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够保证大部分企业员工会认可引入管理信息系统以促进 企业发展的决定,企业领导也会获得大多数员工的支持,那么企业一定会克服一切困难成功开 发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企业信息化。相反,如果一些企业没有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勉强 进行开发,则必然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失败。 2.企业高层领导非常重视 MIS 开发 MIS 开发获得企业高层领导重视的原因有: (1)开发任何一个应用软件首先需要建立系统的开发目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更是如 此,而且 MIS 目标必须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否则系统建立之后将不会为企业创造真正 的效益,也不会推动企业向前发展,而企业战略目标与系统目标的结合只有企业高层领导才能 把握。 (2)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涉及到各部门日常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需要领导出面组织力 量,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动员全企业人员支持系统开发。 (3)管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后,机器将代替部分劳动力,企业可能删减一些人员,管理 方法会更加科学和严谨,管理漏洞减少,使得一些人无法再利用企业的管理漏洞获得非法利益, 势必提出各种难题阻滞系统的开发进展,因此只有高层领导对这些人进行批评、教育或严厉处 理后,系统开发才可能完成。 (4)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耗资巨大,而在企业中资金的使用需要企业领导的同意,因此只 有企业领导的重视才能及时地提供资金,保证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耗资巨大,历时相当长,技术要求高,并且是涉及管理方式变 革的一项任务,因而企业高层领导不仅要重视还要亲自参与系统开发,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 和开发进展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成功。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许多的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实践都 证明,系统开发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领导不是参加者,而是旁观者。 3.业务和管理部门都会大力支持 MIS 开发 一般情况下,当企业领导人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真正利益出发,决定开发 MIS,那么相 信大部分业务和管理部门人员都会支持该决定,也会积极配合 MIS 的开发工作。MIS 能否成 功开发,与是否能够获得主要业务和管理部门人员的支持与配合有很大关系,原因有: (1)各业务和管理部门的人员最了解本部门的业务或管理新需求,了解本部门的工作特 点,熟悉本部门的业务或管理流程,尤其会深刻认识本部门的业务或管理面临的需要 MIS 解 决的问题,因此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大部分需求是由业务和管理部门提出的,所以他们的态度 势必会影响系统开发的进度和效果。 (2)企业业务和管理人员将是系统的主要使用者,他们是系统开发与运行过程中的一个 重要因素,只有针对使用者提出的需求进行开发,才能达到建立系统的目的和取得较好的效果。 而且使用者也参与了开发工作,在开发中付出了辛苦,他们会自觉珍惜和爱护管理信息系统, 尊重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人员的劳动。 总之,在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各业务和管理部门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各级业

(5)

务部门应选派最熟悉本部门的业务流程及需求的管理人员参与加到系统的开发工作中,这样他 们才能对系统构成和应有的功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为开发出一个真正符合部门管理要求的系统 打下基础。 4.企业一直进行科学的管理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需要“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可见除了开发技术外,企 业保存的业务和管理数据对于建立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也是保证处理数据 完整、真实的基础,但是只有具备一定科学管理工作基础的企业才会保存有价值的数据资料。 因此,要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应先采用合理的科学管理模式,只有在合理的管理体制、 科学的管理方法、完善的规章制度、严格的生产规则、详细的操作流程、规范化的报表体系和 完整正确的原始生产数据的基础之上,才能有效地开发基于计算机的管理信息系统。 如果企业目前还没有进行科学管理的话,为适应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需求,该企业管理 工作必须逐步完善,包括管理工作的程序化,即各部门都有相应的作业流程;管理业务的标准 化,即各部门都有相应的作业规范;报表和文件的规格化,即同类报表和文件应有固定的格式、 严格的内容撰写规范、具体的填写时间等;数据资料的完善化和代码化。这样做之后才能考虑 进行 MIS 开发。 对企业完善科学管理的具体做法建议如下: (1)程序化。程序化是指要建立整个企业以及各个管理部门的工作流程,这样可以更清 楚地看到各个部门的工作是如何环环相扣地密切配合的,既便于计算机处理,又能从中找出不 合理的环节予以更正。 (2)标准化。标准化是指把业务工作中重要的业务以及业务人员长期积累的经验,按照 现代化管理和生产对业务处理规定标准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使其成为行动准则,即各业务 部门都有相应的作业规范。 (3)统一化。统一化是指报表和文件规格化,即设计一套统一的报表和文件格式,如同 类报表和文件应有固定的格式、严格的内容撰写规范、具体的填写时间等,避免职能部门各行 其是。这样也会给基层工作减少压力,同时也保证数据不易丢失或重复。 (4)数据资料的完善化和代码化。企业的数据资料一定要完整,而且将数据编码,格式 统一,编码唯一,以适合信息传输。 5.企业能够提供自己的管理和技术人员 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不仅需要开发机构提供各类人员,也需要企业提供自己 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原因有: (1)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前需要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负责人由 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应包括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有经验的管理专家、系统分析员,其中 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应由企业提供。 (2)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需要一批既懂管理又懂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系统开发必须建立一支由管理人员和计算机技术人员两方面人员组成的开发队伍,两者缺 一不可。其中,管理人员包括系统开发项目管理人员和企业自己的系统管理人员,负责系统开 发、运行和维护的组织、领导工作和操作流程的梳理。 (3)在系统运行后需要建立企业自己的维护技术人才,该类人员由企业提供,了解开 发过程、学习开发后的系统,以保证系统将来能够正常运行和维护,并能减少系统后期的维 护资金。

(6)

(4)无论系统处于开发过程还是投入使用以后,它的功能可能随着管理体制的变化而 增减,它的应用可能随着用户的思维变化而提出新的要求,它的技术由于时间的推移需要更 新,那么,企业如何处理和对付这种变化?当然,可以再交给开发单位。但是开发单位不可 能提供免费的维护服务。如果企业拥有自己的技术人才,系统的维护与升级问题可能就不再 是难题了。 6.企业有足够的投入资金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是一项投资大的系统工程。企业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需要购 买机器设备、各种工具软件、各种消耗材料、交付人工费用、人员培训费用、系统交付使用 后的运行管理与维护费用及在开发过程发生的其他各种可能费用。这些费用对企业来说是一 个不小的负担。因此,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行和后期维护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要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只有充足的资金才能保证系统开发的顺 利进行。 为了保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顺利进行,在开发系统之前应有一个总体规划,进行经 济可行性论证,对所需资金应有一个正确的、全面的预算,制定资金筹措计划,保证资金 的按期到位,开发过程中要加强资金管理,防止浪费现象的发生,以保证系统开发工作的 顺利进行。 实践经验表明,成功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需具备以上所列的基础和条件,这些条件中的 任何一个不具备或不足,都可能会影响到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速度、质量,甚至导致开发半途 夭折。 2.1.3 开发前进行的准备工作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前,即进行需求分析前还需要进行以下几项准备工作: 1.建立领导小组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被批准后,其首要任务就是成立领导小组。系统的大小、难易 程度、开发方式不同,领导小组的人员构成也将不同,但主要人员一般包括单位领导、业务人 员、系统调研员。 前苏联提出了“第一把手原则”,即一个组织要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必须由该组织的主要 负责人亲自领导。西方许多专家也认为必须由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公司的总裁或总经理领导系 统的开发。我国的实践证明,主要领导人的重视和参与是管理信息系统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 领导小组必须由主要领导人亲自组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才能顺利实现。 2.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 具体的培训工作有: (1)对开发人员进行培训。主要对开发人员进行企业管理机制、企业各主要业务和管 理部门的工作流程、企业文化、企业涉及的专业知识等方面的介绍,使开发人员能够正确深 刻认识企业及正确地进行开发。在该培训中还可以介绍系统开发过程以及有关系统开发的专 业知识,使开发人员能正确认识管理信息系统的真正含义。这样的培训应有开发人员和部分 业务人员参加,通过培训可以增强他们之间的交流,使业务人员可以在开发过程中给予开发 人员有效的、合理的帮助。在系统开发的后期,这部分业务人员也可负责用户体验新系统的 主要工作。 (2)对企业全体人员进行计算机普及培训。为了消除企业每个人对计算机的怀疑、抵触

(7)

情绪,要向全体职工和各级领导进行普及计算机的教育,使每人都来关心新系统的开发工作, 给予积极热情的帮助和支持。 3.学习和参考类似系统 分析与类比经营模式、业务性质和规模相近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吸取其开发的宝贵经 验、建议及失败教训,提高系统开发速度,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 4.确定切实可行的开发方式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主要有自行开发、委托开发、合作开发等多种方式。在选择开 发方式时,应考虑企业自身的战略目标、资金实力、资源情况、技术力量等因素,选择适合本 企业实际情况的开发方式。不同的开发方式其人员配置方案是不同的,只有开发方式确定后才 能根据所选的方式建立相应的开发组织。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需要单位领导、管理人员和业 务人员参加。 5.制定系统目标 系统目标是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主要来源。由于它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一致,因此 也是保证系统开发后是否满足企业的业务与管理需求的参考。 6.制定开发方案 开发方案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系统开发的成败,正确的开发方案就是能根据企业的实际 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采用正确的方式和手段来建立系统,使系统具有恰当的目标;能动员企 业各方面的力量,组织由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加的开发队伍;从总体规划入手有步骤地实施 系统开发;注重系统运行、维护和更新等。 7.制定投资方案和准备资金 确定一个合理的投资方案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才可以确定启动资金、分期和分批投资 资金的金额。 8.准备业务与管理主要有关数据 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将模拟企业主要业务和管理工作流程,必定涉及工作流中的各类数 据的处理,其中主要有关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将直接影响管理信息系统的效率,因此收集和 整理基础数据的工作应在开发前就开始进行。 2.1.4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不利因素 1.企业员工对开发 MIS 有抵触情绪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除了涉及技术问题,也涉及人的问题。随着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普 及,利用计算机可以使业务自动化,企业员工的工作方式势必发生变化,企业会进行重组,包 括工作岗位、技能、管理以及组织结构等多方面的变动,例如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提高了完成 业务的效率,工作效率的提高必然会出现减少工作人员的现象,所以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必然 会造成人员的失业,因此管理信息系统虽然能够提高业务的运行速度,但是系统的实施会与个 人利益产生冲突,就会造成员工的抵触心理。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必将成为管理信 息系统不断发展的一大阻力。 2.MIS 对企业带来的效益不显著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软件系统,属无形资产,它的创造的效益主要体现在企业管理水平 的提高和为管理人员提供的有效的决策支持,因此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是间接 的,不易用货币形式直接反映,这样使得部分员工认为 MIS 的开发就是一项需要不断地投资,

(8)

根本没有回报的工程。 3.系统开发人员管理知识有限 从开发和运行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人员角度来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需要一批既懂 计算机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但是,一般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人员主要是系统分析员、程序员, 他们大多出身计算机专业,对企业管理和业务的运作机制不够了解,多是接受任务后去企业学 习,如果企业人员不愿或不能积极提供帮助,他们只能从自己学习的有限的知识中去推断业务 的运行机制和对信息的需求,这样系统的数据与现实数据必定存在差距。另外,如果企业的管 理工作混乱,获取的基础数据会不完整或不准确,从这些数据中获得的了解也是很有限的。 4.开发人员轻规划、重开发 轻视规划、重视开发的做法比较适合开发单机的小型系统。但开发基于网络的企业级管 理信息系统时不再适用,因此系统规划在开发中非常重要。原因如下: (1)设备性能与价格变化快。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可长达 2~3 年,大型系统所需时 间更长,而由于技术进步,系统需要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差不多五年换一代,或者说五年以后 同样性能的设备,价格将下降近一半,如果一开始就买,还没等真正使用,就已耗用了大部分 折旧,经济上不合算。因此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只有进行详细的可行性分析和需求 分析之后,才能确定购买哪种型号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有时可能需要进行系统设计之后,才 能确定买哪种型号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有时甚至当系统进展到系统研制和调试阶段,才真正 需要计算机设备。 (2)编写程序代码属于开发的后期内容。认为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就是编写计算机程序的 思想是完全不对的,因为系统开发需要许多阶段,其中编写程序代码是在开发后期进行,程序 编写是在系统分析和设计阶段以后弄清楚要干什么和怎么干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一开始就编写 程序,可能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编写的程序不符合企业战略目标,浪费人力和时间。 因此系统规划、系统分析和设计是相当繁重和重要的工作,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要 认为只是纸上谈兵,不值得投资。 5.开发机构增加开发人员,加快开发速度 对于一项拖延了时间的开发工作,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增加人员是不科学的。 因为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工程,由许多因素决定工程的进度,例如加快开发速度最 好的办法是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确定合适的开发方式。而且如果中途增加开发人员,会造成 人员过多难以管理以及需要对新来人员进行熟悉或培训的工作,这样做有可能会使系统开发资 金增加,并且还会拖延开发的时间。 6.堆栈现象 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中引入了软件工程思想,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分阶段进行, 每个阶段都可能由于理解误差等引入错误,这样的错误在系统开发中具有潜伏性。经验表明, 在系统开发的不同阶段引入的错误的“潜伏期”是不同的,越早潜入的错误越晚发现,这种现 象和数据结构中的堆栈很相似,称为堆栈现象。在系统开发中一定要注意避免出现堆栈现象, 尽量做到每个阶段都要填写技术文档以供参考,每个阶段都要有严格的审核及测试,尽可能减 少潜伏的错误。

(9)

2.2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特点和原则

2.2.1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特点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不仅是系统的软件工程,而且是利用计算机通过模拟企业的管理与业 务流程以辅助企业管理的管理信息软件,因此比一般的软件工程有更大的难度和复杂性,其开 发的特点有: 1.开发依据的理论与技术复杂 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技术、现代管理理论和系统论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型的学 科。它以管理科学和系统论等为主要理论基础,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人工智 能技术、数学方法、各类管理决策方法等先进技术,实现各种功能,解决企业管理问题。从事管 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人员,应掌握并合理地应用这些理论和技术手段,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2.开发的需求信息量大 面向管理是信息系统最重要的特征,它要支持企业内部多部门的管理或业务工作,就必 须在开发前获得所有需求。但是这些需求信息量很大,不易整理,甚至有些需求是模糊的,不 易使用专业术语表达清楚,如果遇到企业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信息需求相互冲突时,可能很难 求得各方面都满意的方案。对一般中小型软件工程,往往可以通过具体模型或样品试验解决设 计中的问题并完善设计,而对于大型的管理信息系统而言,通常它的样品就是产品,在实际运 行前无法进行现场试验。直到系统投入运行后才充分暴露出需求问题,会造成人力、物力和时 间的严重浪费。 3.系统开发需要大量资金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需要从项目立项到系统实施和运行维护投入资金。开发一个管理信息 系统的大致费用可能需要上亿的资金,而且未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还会不断增长。正是由 于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所投资金比较大,一般只有大中型企业才有能力开发和使用它。与此同时, 管理信息系统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主要是无形的间接效益,不像一般技术工程取得的效益那样直 接和容易计算,投入的资金不能在短时间内重新获取,也会影响企业其他资金的使用。 4.影响开发的因素复杂多变 首先,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具有复杂多变性,同时企业又在这种环境中不断竞争得到 发展,这就要求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者必须深刻理解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及其发展趋势,考虑 到系统目标、功能既要适应企业当前的发展水平和能力,又要有足够的适应性和扩展性,可以 在一定范围内适应规章制度的变化,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新的管理目标;其次,管理信 息系统的开发中所牵涉的人员和部门众多,而人的因素对开发工作的影响最大,而每个人面对 信息化的心理状态也是复杂多变的,例如信息化可能会使有些人工作范围变小,甚至消失,面 临下岗;信息化还可能会使某些部门领导面临工作地位变化。因此现在许多企业在进行管理信 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都会对企业中各级领导和员工进行培训,使每个人深刻认识到开发 MIS 的作用,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增加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成功率。 5.开发会使管理模式发生变革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不仅仅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业务处理速度,还在开发过程中 融入了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将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了管理决

(10)

策支持的作用,因此它更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生产力,必定会促进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变革, 例如流程重组和机构改革。管理变革一旦取得成功,成效就是显著的。 2.2.2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原则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以企业目标为基准,结构与功能以企业组织、业务管理和生产所遵 循的流程为依据,系统是对企业实体组织的一种映射,如何将企业实体组织映射为系统功能是 一个思维过程,所以系统的开发过程就是基于某种思维的应用过程。在我们深入研究系统开发 方法之前,需要了解系统开发中应遵循的原则,遵循这些原则可以提高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效 率与成功率。 1.实用性原则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一定要把实用性放在第一位,系统必须满足企业的管理工作需求,提 供实用的、正确的和全面的功能,在复杂功能的基础上要保证系统有友好的用户界面,例如使 用企业内部认可的词语、一致平衡的菜单结构、简便的操作和灵活的、完善的系统数据维护措 施等。为此,首先在系统开发的初始阶段必须明确企业的开发目的,在系统开发的设计阶段要 将企业的目的转化为具体的系统功能目标,如系统用例。而系统用例是否必要则要看其能否有 助于系统功能目标的实现,这样才能保证系统功能的正确性和实用性,才能够满足现行管理的 实际需求,解决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其次系统的开发必须具有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采用 人机交互技术,力求向用户提供一个可用的、实用的产品。 另外,系统开发还应全面考虑系统能支持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力求达到经 济收益好、社会效益高、资金投入少,实现真正的实用价值高。 2.先进性和成熟性相结合原则 使用先进的技术开发出的系统对运行环境的软件、硬件的配置要求非常高,它们的价格 也会相对较高,而且这样的系统可能不能正常运行或运行不稳定,因为新技术都需要一段时间 的检验和改进,才能趋于稳定,例如系统开发框架技术。但是也不能采用十分落后的技术,比 如单机技术,造成系统功能弱、性能差。系统的开发必须采用既先进又成熟的技术。这样既能 开发出功能全、起点高的系统,又避免一味地追求先进而脱离实际,酿成管理水平和组织素质 停滞不前,影响系统的集成。因此,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应注重先进性和成熟性相结合。 另外,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也应保证技术与管理的统一,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 理思想方法,实现信息的组织与协调,完成组织的战略目标。因此,开发管理信息系统需要注 意技术和管理上的先进性。 3.整体性原则 管理信息系统是由许多子系统有序组织而成的,与管理活动和组织职能相互联系、相互 协调。整个系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组成管理信息系统的各子系统既有其独立功能又相 互关联,整个系统的功能并不是各子系统的独立功能之和,它们通过信息流把功能联系起来, 构成一个完整而又共享的数据体系,其功能比所有子系统的功能总和要大得多。因此,它们 不应该被孤立看待和处理,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必须十分注重其功能和数据上的 整体性。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想要保证系统的整体性,必须采用先确定逻辑模型,再设计物理模 型的开发思路。系统开发采取整体化开发形式,具体做法如下: (1)详细了解原系统信息处理过程,包括各种处理的物理细节,得出原系统的物理模型。

(11)

(2)对原系统的物理模型进行综合和抽象,去掉物理细节,分析原系统的逻辑功能,得 出原系统的整体逻辑模型。 (3)对原系统的逻辑模型进行改进和完善,补充管理需要的、人工系统难以实现的新功 能,形成新系统的逻辑模型,解决新计算机系统应当“做什么”的问题。 (4)建立新系统的物理模型,即确定新系统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方法和手段,解决新系 统“如何做”的问题。 这个过程就是由原系统物理模型到原系统逻辑模型和计算机化逻辑模型,再到计算机化 物理模型的过程。 4.符合软件工程的原则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面向社会组织机构管理的一项应用软件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 发属于应用软件开发,是一项复杂的应用软件工程,科学、严谨、规范是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 成功保证。应该按照软件工程的理论、方法和规范去组织与实施,即科学划分工作阶段,制定 阶段性考核标准,分步组织实施,所有的文档和工作成果要按标准存档。除此之外的好处有: 第一,应用面向对象分析方法来弥补结构化方法的不足;第二,重视项目管理,加强过程控制; 第三,充分利用原有系统资源建立软件原型,提高开发效率。因此,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尝试 用软件工程的思想与方法来改进目前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存在的不足,应该是一套行之有效的 科学的开发方法。 5.迭代开发的原则 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不可能一开始就十分完善和先进,总是要经历一个逐步完善、逐步 发展的过程。为了贯彻这个原则,开发工作应坚持先统一规划,然后严格按阶段分步实施的方 针。例如采用先确定逻辑模型,再设计物理模型的开发思路;需求不必在起始阶段全部获得, 在设计与开发阶段可以再进行进一步的需求分析;在设计阶段是可以进行少部分的开发等,这 就是典型的迭代开发方式,事实上,管理人员对系统的认识在不断地加深,人才培养也需要一 个过程。贪大求全不仅违反客观事物发展规律,而且会增大系统开发的风险。 6.面向用户的原则 管理信息系统为用户的管理工作服务,最终是要交给用户使用。系统开发的成功与否取 决于是否符合用户的需要,用户是否满意是衡量系统开发质量的首要标准。 但是,用户的要求一般难以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而是随着开发工作的进展而不断明确和 具体化的。因此,在系统开发的整个过程中,开发人员应始终与用户保持密切联系,不断地、 及时地了解用户的要求和意见。从系统的总体方案规划设计到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都必须坚持一切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这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必要条件。 7.主要领导负责的原则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个技术性与政策性相结合的系统工程,不仅是计算机技术在组 织中的应用,而且是环境改造、管理体制变革、机构重组等方面的一场变革,在系统开发过程 中会涉及一系列重大问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因此需要组织主要领导坚强而有力的支持。 因为“一把手”拥有实现目标的人权、财权、指挥权等,这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

2.3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策略和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必须遵循一定的策略和方法,组织在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

(12)

应该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系统的开发策略和方法。本节简要介绍管理信息系统开 发的策略,并详细讨论管理信息系统的各种开发方法,主要有生命周期法、结构化开发方法、 原型法、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四种方法。 2.3.1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策略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策略除了系统整个开发过程采用的总体路线外,还应考虑开发过程 中当开发人员与企业中不同用户沟通时采用的策略。 1.开发中对不同用户采用的策略 (1)对基层用户采用的策略。这类用户处于企业的最低层,一般情况下都是被动接受企 业的决定,因此一定会对开发 MIS 有强烈不满或抵触情绪,针对此类用户可采用如下策略: 1)在系统规划阶段,应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他们对建设系统的态度,客观地进行可 行性分析。在此阶段注意抓住用户对 MIS 的好奇心理,开发人员多与用户沟通此类话题,借 以宣传信息化的作用。 2)在系统分析阶段,要从操作用户的角度仔细分析流程,考虑用户建议,耐心引导用户, 帮助他们认识到 MIS 将提高个人工作能力和他们在企业中的地位。 3)在系统设计阶段,应就用户界面设计等用户最关心的问题反复与用户协调,从人体工 程学的角度考虑人机界面,取得一个双方都满意的方案。 4)在系统实施阶段,要注重培训,包括对用户的计算机技能与先进管理思想进行培训, 提高全员对信息化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还要引导用户进行数据准备,精准的基础数据能加快 MIS 实施。 5)在系统运行阶段,要认真及时对待操作用户的测试报告,消除用户对系统的怀疑,否 则,会严重挫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加深用户对系统的抵触心理。 此外,该类用户数量较多,需求量大,当用户提出的需求互斥时要综合考虑这些需求的 优先满足级别。 (2)对中层领导采用的策略。此类用户是最难对付的,他们会对 MIS 的期望较理性, 了解改革将给自己带来巨大冲击,多数人会综合衡量自己将经历的地位变化与工作风险,对系 统开发有不同的态度和做法。例如,有人认为实施 MIS 无损自身利益会积极参与项目规划, 有人认为 MIS 将阻碍自身利益和系统开发工作。针对此类用户可采用如下策略: 1)在系统规划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化培训,介绍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以及信息化 的发展趋势,帮助用户认识到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现代企业管理势在必行;和用户共同规划系 统总体目标、实施范围和应用的层面,明确系统应用的重点和步骤;对于管理层中思想不统一 的现象要耐心说服,必要的时候可寻求高层领导的帮助。 2)在系统分析阶段,由于高层领导推行信息化的决心对中层管理用户影响非常大,因此, 仍需依靠高层领导的行政力量。此外,分析时要充分识别各部门对系统的期望,找出共性需求 和个性化需求以及个性需求间的差异,把各部门的需求和信息整合起来形成系统分析方案,提 交用户评审。 3)在系统设计阶段,应注意协调好部门间的需求可能产生的冲突,从全局的角度考虑各 部门业务流程的优化,提出软件总体设计方案,交用户评审。 4)在系统实施阶段,耐心做好培训工作,帮助用户体验信息系统,在增加横向沟通、增

(13)

大协作、提高综合管理素质等方面的作用运行时,要尽量满足用户在使用中提出的新的适应性。 如果某些业务需求暂不能实现,要备案存档以便将来的升级和完善。 总之,对于中层领导的策略,一定让他们逐渐认识开发 MIS 会按部就班地进行,任何人 都不能阻止开发的进度,并使他们逐步认识 MIS 有助于组织间的水平沟通与提高管理效率, 看到 MIS 带来的管理效益,从内心接受信息化。 (3)对高层领导采用的策略。高层领导大多观念开放,变革意识强,对推行 MIS 有坚定 的决心。但是在开发过程中,面对 MIS 带来的改组与重建时可能会产生犹豫心理或当系统实 施的实际情况脱离计划时产生怀疑心理,针对此类用户可采用如下策略: 1)在系统规划阶段,要引导用户理解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一个购买产品或服务的过程, 更多的是一个建立规范的过程,一个从人治到法治的漫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工作习惯被 改变,一些人的利益被触动,所以必然存在阻力。决策层必须具有坚定推行信息化的决心,并 且要向企业的全体员工表明这个决心,只有这样,企业信息化的成功才有基本保证。 2)在系统分析阶段,开发人员应从分析企业的主营业务以及核心竞争力出发,从整个企 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帮助决策层做好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的优化。同时,利用宣传和培训有效规 避在系统调研时遇到的阻力,并帮助营造全员上下踊跃学习信息化知识、全力配合系统分析的 良好氛围。 3)在系统设计阶段,要让决策层理解信息化过程本身是管理模式的信息化,它不仅需要 技术人员的支持同时还需要决策层对业务流程重组方面做到精细支持。此外,设计时还要根据 企业管理现状以及决策层对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思考是否要将企业信息化目标分阶段实 现,分成哪几个阶段实现等问题。 4)在系统实现阶段,要加大宣传力度,定期在企业内通报项目进展情况,让决策层宏观 把握项目进展。 5)在系统运行阶段,运行时尽量让决策层亲自使用系统,利用系统来发布指令,传递 信息,而不再是通过书面形式。利用领导的权威,通过从上至下的贯彻方式,确保系统成 功应用。 2.系统开发采用的策略 (1)接受式开发策略。接受式开发策略是指从开始就接受这些需求,认为用户对需求的 叙述是正确的、完整的和不再变的,对用户提出的需求从不进行验证,以这些需求和现有状况 为基础直接编程。 此策略比较适合小型系统和用户需求明确、开发者有充分经验的情况,例如对文件的 转换、从已有文件或数据库中产生各种报表以及某些简单的、单用户的系统等。只要运用 得当,接受式开发策略可以较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继承用户的传统做法,并提高开发的 效率。 (2)瀑布式开发策略。瀑布式开发策略将整个开发过程分步骤和直线式地进行,即自上 而下,以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进行开发,如同瀑布,逐级下降。每完成一步都要进行评审,以 验证是否和需求一致,并认为在进行下一阶段之前,前面的每一阶段工作均已结束。 此策略比较适合可以较准确地定义用户提出的需求,开发人员在调查后即可确定处理过 程,且以后不需要修改或只需稍作修改的情况;也比较适合复杂的项目,系统具有高度结构化, 用户任务的综合性强以及开发者具有熟练技术与丰富经验的情况。 (3)迭代式开发策略。迭代式开发策略是针对一个问题多次执行各个工作流程,不断实

(14)

证,从而更好地理解问题,得出更好更优的结果,每次按顺序完成这一系列工作流程叫做一次 迭代。例如在开发的初始阶段,对用户最重要、最基本的需求进行开发,开发成功后,可以再 回到初始阶段,修改需求或获得新需求,根据以前的开发经验,有计划地扩展系统功能,如此 重复进行,直到所开发的系统满足全部需求为止。 此策略比较适合用户需求比较复杂,需求不确定性比较高,并且不易实现的情况。迭代 开发策略可以细化开发任务,将整个任务分解成更小的环节,即将整个项目的开发目标划分成 为一些更易于完成和达到的阶段性小目标,这些小目标都有一个定义明确的阶段性评估标准, 形成一系列递增的软件版本。另外按迭代方式可以反复进行设计、分析、修改,随时反馈信息, 发现问题,及时修正设计。这种策略主要用于企业级系统和对用户和开发者来说新的应用领域。 另外此策略对开发者和用户要求低,但周期长、费用高。 (4)测试式开发策略。测试式开发策略是指通过建立应用的模拟模型,使用实验的方法 逐次测试并减少不确定的用户需求,同时找出模型的不足,直到用户对需求完全理解并提供正 确的需求。 此策略比较适合用户需求的不确定性很高,一时无法制定具体的开发计划的情况。测试 式开发策略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实在在的系统反复测验需求是否得到满足。采用这种策略 的例子有高层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交互预测模型及多用户的非结构化系统等。由于此策略需要 一定的软件支持环境,在大型系统开发上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5)规划式开发策略。规划式开发策略是指从战略上进行规划,在系统总目标下,设置 各个子系统。开发子系统时,首先必须搞清楚系统与该子系统的关系,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 相互关系。各个子系统的开发,则根据其信息需求的不确定性程度,选择不同的开发策略。如 果管理信息系统的规模特别大,复杂程度特别高,例如跨地区跨部门的全国性的大系统,其信 息需求的不确定性程度特别大。在这种情况下,做好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非常重要。 3.开发过程采用的策略 (1)自上而下的过程策略。此开发策略从企业的高层管理着手,考虑企业的总目标,强 调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整个规划过程从全局到局部,从抽象到具体,从长远到近期,从探索 合理的信息流出发来分析设计系统。采用此开发策略首先确定系统的最终目标,然后自上而下 进行目标分解,从而确定每一个子目标的功能和任务,即从概要设计到详细设计,基于结构化 的设计思想。 这种开发策略比较适合大型系统。开发工作要求具有较高的逻辑性,开发工作难度大, 开发周期长。但这是一种更重要的策略,系统整体性强,系统由许多小系统构成,各部分之间 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系统对企业的贡献较大,是系统发展走向集成和成熟的重要策略。 (2)自下而上的过程策略。此开发策略是从基层业务子系统的日常业务处理开始分析 和设计,从系统的最底层子目标着手,先实现一个具体的功能,逐步由底层到高层,直至 最后形成整个系统,从而确定最终目标和功能。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最初着眼于子目标的实 现,然后根据需要逐步扩展和升级,增加有关管理控制方面的功能,由下而上,最后实现 最终目标。 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的优点是可以避免大规模系统可能出现运行不协调的危险,并且短 时间内即可见效。缺点是不能像想象那样完全周密,由于不是从整个系统出发考虑问题,因此 缺乏整体性。随着系统的进展,往往要作许多重大修改,甚至重新规划、设计。通常,自下而 上的策略用于小型系统的设计,适用于对开发工作缺乏经验的情况。一些企业在初装和蔓延阶

(15)

段,设备、资金、人力等尚不完备,常常采用这种开发策略。 在实践中,对于大型系统往往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即先自上而下地做好管理信 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再自下而上地逐步实现各系统的应用开发。 (3)综合开发策略。自上而下的策略通常用于小型系统的设计,适用于对开发工作缺少 经验的情况。在实践中,对于大型系统往往把上述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即自上而下地做好 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再自下而上地逐步实现各种系统的应用开发,即自上而下规划,自 下而上实现。 2.3.2 选择策略时应注意的问题 1.不合理的开发策略 (1)按组织机构划分系统机构策略。此策略是指完全按企业现行组织机构直接机械地将 现有组织机构映射为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不考虑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原则。这种做法没有考 虑现实世界与计算机世界的不同,没有考虑如何适应计算机处理的要求和特点,重新规划各个 子系统的功能、输入、输出和数据存储等。这种开发策略实际上是手工处理在信息世界的直接 映射,不能发挥计算机高效处理及资源共享等优越性,影响了计算机在管理上的应用效果。 (2)以数据库为中心开发策略。这种开发策略是指开发人员从数据库设计开始对管理信 息系统进行开发。它强调以数据库为中心,分析并设计如何将企业中的所有重要数据存储在数 据库中,并以数据库中数据与表、表与表之间的关联等为基础完成各项业务的处理。由于此策 略从数据角度而不是功能角度去分析和设计系统,不能考虑和规划系统中各项功能之间的关 系,所以以此策略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之间必定不协调,甚至产生矛盾,使系统提供不 了整体性、相关性和独立性等功能,于是反过来对数据库进行修改。此外,在设计大型数据库 时,常因为考虑功能不够,数据用途和相互关系不清楚,也使数据库本身存在先天不足。 (3)凭空想象开发策略。这种开发策略是指开发人员以对新系统进行想象为基本进行开 发,将新系统分析与设计完全建立在想象和假设的基础上。这种方法脱离实际,违背了以用户 为中心的开发原则,完全不考虑用户的实际需求,无论系统功能有多强,也根本无法投入实际 运行,为企业创造效益。这种凭空想象的方法,更加花费时间和造成人力、物力浪费。 2.关于采用的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在考虑开发的技术方法上,必须应用成熟的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不是搞科研,而 是一项应用软件工程。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通常是任务重、时间紧,实用性要求高, 容不得失败。因此要求开发人员必须沿用在实践中已被证明是可行的技术路线,采用开发人员 熟悉的工具、方法和技巧,使系统开发的成本和风险降到最低。 3.关于控制开发进度应注意的问题 在系统开发的过程控制上,应采用增量实现的原则。先实现一个功能较少、性能较低的 系统原型,然后逐步完善和扩充。这不仅是用户与开发者双方对系统认识过程的需要,也是循 序渐进、减少盲目性的最好办法。 4.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应坚持数据为主原则,才能确保信息系统运转起来。 第二,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各种变化。系统可能发生的变化主要来自以下 几个方面: (1)周围环境的变化引起管理信息系统的变化。

(16)

(2)系统内部处理模式的变化引起系统的变化。 (3)用户需求的变化引起系统的变化。 2.3.3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的知识领域广泛,涉及的单位部门 众多,需要在计算机技术、管理业务、组织及行为等方面全面把握。所以成功开发一个企业信 息系统是非常困难的,必须采用科学与规范的系统开发方法来指导系统开发的全部过程。管理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是针对人们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提出来的一种指导系统开 发的科学方法,目前可以采用的系统开发方法较多,如结构化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它们在系统开发的不同方面和不同阶段发挥很好作用,本节介 绍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一些常用方法。 1.传统的生命周期法 (1)基本思想。生命周期法的依据是软件生存期的概念。一个管理信息系统从提出、发 展、运行到被更新的系统所取代,经历了一个从孕育、生长到消亡的过程。这个过程周而复始, 循环不息,每一次循环称为它的一个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法根据软件生存期的概念,将整个管理信息系统从提出、开发到被更新取代视 为一个生命周期,同时又将整个生命周期划分为若干阶段,并对每一阶段明确规定它的任务、 工作流程、管理目标、产生并编制出相应的文档,使开发工作易于管理和控制,形成一个可操 作的规范。 生命周期法要求在系统开发初期就要对系统有详细的描述和严格的定义,只有开发完成 之后才能看到系统的真面目,其理论基础是任何子系统都要在建立之前被充分理解,是一种高 度规范化的开发方法。 (2)开发过程及主要任务。生命周期法开发过程主要指将管理信息系统从系统调查开始, 经过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维护与评价,直至要求建立新的系统看成是一个生 命周期的结束,另一个生命周期的开始。 生命周期开发过程及主要任务如下: 1)系统分析。在系统分析阶段,首先根据用户提出的建立新系统的要求,进行总体规划 和可行性研究。系统分析是使系统开发达到合理、优化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工作深入与否直 接影响到新系统的质量和经济性,它是开发成败的关键。 2)系统设计。根据系统分析确定的逻辑模型,确定新系统的物理模型,即计算机化信 息系统应用软件的总体结构和数据库设计,并提出系统配置方案。继而对物理模型进行详细 的设计。详细设计的主要内容有代码设计、用户界面设计、处理过程设计。最后,编写系统 设计报告。 3)系统实施。系统实施包括:按照物理模型实现应用软件的编制和测试、系统试运行、 系统切换、系统交付使用以及运行后的系统维护和评价等工作。 生命周期法要求开发过程必须严格地按阶段进行,只有前一阶段完成之后,才能开始下 一阶段的工作,而且其阶段是不可逆和不可跳跃的。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标准化图表和文字组 成的文档,以便于在开发中实行管理和控制。 (3)主要优点。 1)严格按阶段、顺序进行。按照生命周期法开发管理信息系统,从时间角度把软件开发

(17)

分解为若干阶段,整个开发过程的阶段清楚,任务明确,每一阶段均有明确的成果作为下一步 工作的依据,使得整个开发过程便于管理与控制,避免了开发过程的混乱状态,常常能开发出 高质量的系统。 2)每个阶段相对独立。每个阶段有各自相对独立的任务和目标。降低了系统开发的复杂 性,提高了可操作性。 3)每个阶段均有明确的成果。该方法强调一步一步严格地进行系统分析、设计和实施, 每一步工作都及时地总结,发现问题及时地反馈和纠正,后一阶段的工作必须建立在前一阶段 工作成果的基础之上,从而使每一阶段的工作都有可靠的依据,避免了开发过程的盲目混乱状 态,保证了软件质量,特别是提高了软件的可维护性。 4)文档标准化、规范化。按照生命周期法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整个开发过程文档齐全, 包括标准化分析报告、流程图、说明书等阶段性文档资料及局部审定记录,使得整个开发过程 便于管理与控制;完整的文档也使系统日后的维护工作更为方便。 (4)主要缺点。虽然生命周期法的理论比较完善,在系统开发中得到了普遍应用,但也 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违认识事物的规律性。此方法要求系统开发者在调查中先充分地掌握用户需求后进 行设计与开发。这不大符合人们循序渐进地认识事物的规律性。用户在开始时常因先期情况不 明很难对空想的系统提出具体要求,可能在随着对系统的不断认识或看到实际系统后才能提出 修改意见,一旦系统设计完成之后再进行修改会造成很大的浪费。 2)顺序开发,缺乏灵活性。此方法开发顺序是线性的,不支持反复开发。在功能经常变 化的情况下,此方法开发过程较为复杂,不易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这种方法开发、设计的目 标必须比较明确,才能适应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需求的变化。 3)前阶段的错误会被后阶段继承。生命周期法开发是分阶段进行的,各阶段的工作不能 同时进行,前阶段出现的错误必然带入后一阶段,而且越是前面犯的错误对后面工作的影响越 大,更正错误所花的工作量就越大。而且,在功能经常变化的情况下,难以适应变化要求,不 支持反复开发。 4)其他缺点。关注软硬件费用、功能而不重视用户需求;急于闭门编程而不强调调查 研究。 2.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1)基本思想。结构化生命周期法是在传统的生命周期法的基础上提出的,基本思想是: 采用结构化思想、系统工程的观点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采用模块化结构设 计技术自顶向下对整个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整体性分析,然后再自底向上将各模块进行组合,最 终实现系统的开发。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是对传统生命周期法的继承与发展。它将系统功能作为一个大的模块, 根据系统分析与设计的不同要求,进行模块的分解或组合工作。这将贯穿系统分析、系统设计 和系统实施的各个过程。 (2)开发过程。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开发过程是: 首先,将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按照生命周期划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 统实施和系统运行管理与评价等几个相对独立的开发阶段; 其次,在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各阶段,坚持自顶向下的原则,进行系统的结 构化划分。从最顶层的管理业务调查开始,直至最底层业务,从系统的整体方案分析和设计出

(18)

发,先优化整体的逻辑或物理结构,后优化局部的逻辑或物理结构; 最后,在系统实施阶段,坚持自底向上的原则,从最底层的模块编程开始,逐步组合和 调试,由此完成整个系统的开发。 (3)主要优点。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是在对传统的系统开发方法批判性继承的基础上, 通过不断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而形成的一种系统化方法。与传统的生命周期相比,它突出的优 点是: 1)强调系统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特别强调在整体优化的前 提下,考虑具体的分析设计问题,即自顶向下的观点。 2)建立面向用户的观点。结构化开发方法强调用户是整个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起源和最 终归宿,因此系统将来的成功与否、用户的参与程度和满意程度是关键。一方面开发过程应该 面向用户,使用户可以更多地了解新系统,并随时从业务和用户角度提出新的要求;另一方面 也可以使系统分析人员能更多地了解用户,更深入地调查和分析管理业务,使新系统更加科学 和合理。 3)结构化与模块化相结合。所谓结构化,是将信息系统结构分解成许多按层次结构联系 起来的功能结构图;所谓模块化,是将复杂的系统,按自顶而下的方法,分解为若干个有层次 联系、功能相对单一且彼此相对独立的模块。 模块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进行具体的程序和功能模块的编 程与调试,逐步组合实现整个系统,使复杂的系统开发工作简单化。 采用结构化方法,首先不是投入人力编制程序,而是确定应用软件的总体结构,将精力 集中于系统如何分解,即如何划分模块,划分后的模块之间联系的复杂程度如何;然后进行反 复研究讨论,将系统的结构确定之后,再投入力量加以实现。这样处理,不仅可以避免编程阶 段产生重大返工,而且有利于系统总体结构的优化。 4)自上而下的分析、设计与自下而上的系统实施相结合。分析问题时应当站在系统的角 度,将各项具体业务放在整体环境中加以考察。先确保全局的正确性,再逐层地深入考虑和处 理局部问题,这就是自上而下的分析设计思想。 按照自下而上思想进行系统分析设计后,其具体的实现过程采取从下向上的方法,即一 个模块、一个模块地开发、调试,再由几个模块联调、构建,即从模块到子系统、再到系统的 实现和构建过程。 5)开发过程工程化,文档资料标准化。在开发过程中,每个阶段、每个步骤所考虑的情 况、所出现的问题及所取得的成果等完整地形成资料,采用标准化、规范化的格式和术语、图 表等形式组织文档,并且要经过评审;资料便于系统开发人员和用户的交流。 (4)主要缺点。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有两个基本假设:一是系统环境不变,二是系统目 标反映了用户的需求。由于受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在实际情况下这两点都无法完全满足,这 是由于它的以下缺点决定的:用户与开发者之间的交流不直观;缺少适应环境变化的灵活性; 研制周期长,系统运行、维护成本高;所使用工具落后,开发效率低。 3.原型法 原型法是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为了快速开发系统而推出的一种开发模式,旨在改进结构 化生命周期法的不足,缩短开发周期,减少开发风险。它摒弃了每一步要周密细致地调查分析, 然后逐步整理出文字档案,最后才能让用户看到结果的烦琐作法。

(19)

(1)原型的定义。所谓的原型是指其结构、大小和功能与目标系统相似的模拟该系统的 模型。 原型基本上有两种不同类型,即抛弃型、演化型。抛弃型原型是在取得的明确需求基础 上重新开始设计与开发,原型最后被丢弃;也可在原型的基础上继续开发。一般小项目不采用 抛弃型原型,否则成本和代价似乎会偏高。 原型的实现工具可以有很多,如果是演化型原型,首选实际目标系统使用的开发工具。 否则还可以应用各种快速显示的工具,例如 HTML、PowerPoint 等,只要能够充分而形象地表 达就可以了。 (2)原型的基本要求。对原型的基本要求包括:体现主要的功能;提供基本的界面风格; 展示比较模糊的部分,以便于确认或进一步明确,防患于未然。原型最好是可运行的,至少在 各主要功能模块之间能够建立相互连接。 (3)原型法的基本思想。原型法也称为快速原型法,它的基本思想是指在投入大量的人 力、物力之前,在短时间内,定义用户的基本需求,利用高级软件工具可视化的开发环境,快 速地建立一个功能并不十分完善的、实验性的、简易的管理信息系统原型,并把它交给用户, 用户通过在计算机上实际运行和试用原型系统,通过对其评价,向开发者提供真实的、具体的 改进意见,开发者再不断地改进原型,反复进行评价过程,使原型逐步完善,直到完全满足用 户的需求为止。 (4)开发过程及主要任务。 1)快速分析弄清用户的基本信息需求。这一阶段不像结构化方法那样要详细定义用户需 求,而是要在几天或几个星期内分析用户的主要功能要求和实现这些要求的数据规范、报告格 式、屏幕要求。这个阶段不产生对外的正式文件,但对规模较大的系统,应准备一个初步需求 文件。 2)开发初始原型系统。借助软件开发工具,在两个星期内制作一个初始原型。只要求这 个原型满足第一阶段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一个可以实际运行的系统。 构成原型要注意两个原则: ①集成原则。尽可能用现成软件和模型来构成,这需要相应的工具; ②最小系统原则。耗资一般不超过总投资的 10%,但能反映系统的基本特性,并能扩充 和完善。 3)用户和系统开发人员使用并评价原型。用户在开发人员协助下,运行原型系统,评价 系统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明确用户要求,提出修改原型系统的具体意见。 4)系统开发人员修改和完善原型。根据用户的意见,尽快修改原型系统,并交给用户 运行。 上述工作流程如图 2-1 所示,后面两步是反复进行的,直到用户和开发人员满意为止。 原型法的开发过程是将分析、设计、编程、运行、评价联系起来多次反复进行、不断演 进的过程。原型法依据的基本模型是循环或迭代模型,而且原型法是从下到上、从局部到整体 地开发目标系统。 其开发过程详细的步骤及主要任务是: 1)可行性研究与规划。此步骤主要进行用户需求调查,集中力量弄清用户最基本、最主 要的需求,进而估计建立原型系统的规模和成本。由于原型系统比较简单,一般不需要说明书, 但系统规模较大时,应准备一个初步需求文件,例如新系统初步建议方案、可行性分析报告、

(20)

初步项目开发和实施规划等文档。 图 2-1 原型法开发过程 2)系统基本需求分析。此步骤可根据可行性分析报告、新系统初步建议方案对现行系统 进行详细的调查与分析;确定目标系统的基本需求,包括目标系统的基本功能需求、接口需求 定义、目标系统的数据需求;对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初步设计,包括总体结构和子系统描述; 进行系统可靠性设计;对目标系统的物理结构进行设计;制定初步测试计划。 此步骤应产生软件需求说明书、初步系统设计计划、测试计划等文档。 3)快速建立和运行原型。此步骤可根据软件需求说明书、初步系统设计计划制订详细设 计计划,明确软件开发工具和支持软件,快速建造原型;可根据测试计划进行模块测试与集成 测试,并编写用户手册。 此步骤应产生软件设计说明书、测试用例、软件系统源代码清单、测试报告、操作手册 和用户手册等文档。 4)评审系统模型。此步骤开发人员可向用户演示原型系统,用户亲自使用、运行原型系 统,提出评审意见;开发人员根据评审意见,确定下一阶段设计与开发内容。 此步骤应产生软件需求说明修改意见、评审意见等文档。 5)系统原型完善化。此步骤可根据软件需求说明修改意见、评审意见,重新设计或补充 设计,修改或完善原型,并进行测试,重新评审原型系统,修改操作手册和用户手册。 此步骤应产生修改后的软件设计说明书、修改后的源代码清单、测试结果、评审意见、 修改后的操作手册、修改后的用户手册。 6)结束。此步骤将评审通过的系统投入运行,对系统进行维护,对系统进行鉴定与验收。 此步骤应产生软件 bug 修改报告、项目开发总结报告。 在建立原型系统时,第 4)步和第 5)步是反复进行的,直到用户和系统其他建设人员均 满意为止。 (5)原型法的优缺点。 原型法的优点: 1)应变能力强。原型法开发初期只需要提出基本功能,不必像生命周期法那样在系统开 建立初始模型 明确用户基本信息需求 运行模型 修改原型 满意否? 放弃否? 可用原型 停止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原型作为 开发依据 原型作为 应用系统 是 是 否 否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自從 Engle(1982)提出 ARCH 模型以來,已經超過 20 年,實證上也有相當多的文獻 探討關於 ARCH 族模型的應用,Chou(2002)將 GARCH

™ 其功能是列出系統的 ARP Table,以及設定及 刪除 ARP

• 請打開 Word, 利用字型功能區任意設定 10 種不同 字型文字... 德霖休閒事業管理系

[7] C-K Lin, and L-S Lee, “Improved spontaneous Mandarin speech recognition by disfluency interruption point (IP) detection using prosodic features,” in Proc. “ Speech

智慧型手機的 Android

以角色為基礎的存取控制模型給予企業組織管理上很大的彈性,但是無法滿

智慧型手機是一種運算能力及功能比傳統手機更強的手機。 通常使用的作 業系統有: Symbian 、 Windows Mobile 、 iOS 、 Linux (含 Android 、 Maemo 和 WebOS) 、.. Palm

則巢式 Logit 模型可簡化為多項 Logit 模型。在分析時,巢式 Logit 模型及 多項 Logit 模型皆可以分析多方案指標之聯合選擇,唯巢式 Log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