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詞彙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詞彙"

Copied!
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詞彙

第五講:國民教育(I)  

[01]=參考資料編號

05-01 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

一項追求清晰、理性、精準和客觀判斷的思考方式。其特質在於對想法與信念做細 緻的分析與評估,藉由排除不恰當的想法,讓人們更加接近真相。批判思考既作為 否定論證和找出錯誤的工具,亦有著辨認論證優點,為思考對象建立一個更為嚴謹 和紮實的陳述或原則的作用。[01]‧頁 1

見:01-04 原則、01-28 理性 05-02 國情 (National Affairs)

指一個國家與其他國家不同的環境、條件和情況,亦可指個體對認同政治體系的認 知。國情一般包含了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基本情況。按本港課 程發展議會的意見,國情可以歸類為下列四個範疇:

1) 自然國情,如國家的自然資源開發運用;

2) 歷史國情,如國家的歷史上重要人物、事件、地域及其發展脈絡;

3) 人文國情,如國家的文化成就,傳統傳承,以及;

4) 當代國情,如國家現今的政治、經濟、外交與科技發展,以及對未來的規劃。

[02][03][04]

05-03 身份 (Identity)

指個體關於自我作為個體的內部根本概念,帶有主觀和連續的性質。身份亦指個體 在那些重大影響其行為的情境中,所要表現的獨一無二意圖;它並不意味一個人的 心理特性,而是自我的意識。[05]‧頁 180

05-04 團體 (Group) 同義:群體

指擁有共同認同的一群人;他們具有整體感,並具有某些共同的目標以及共享的規 範。[05]‧頁 162-163

見:05-10 身份認同、05-11 集體認同 05-05 共同體 (Community)

指在有限的地域上,人們集中定居之聚落;在共同體中,成員們會循著互賴關係的 系統,謀求滿足自身的日常需要。共同體往往是一個自覺的社會單位,並且是個人 認同的團體。[05]‧頁 63

見:01-37 社會、05-04 團體  

(2)

05-06 族群 (Ethnic) 同義:民族

指具有共同文化特徵,如神話、語言和風俗習慣等的共同體。每個個體通常有自屬 的族群,權威按個體出生、生物上的血統、長相或膚色等賦予其所屬的族群。由於 族群的定義及界限在於與其他族群的互動和差異,族群本質上是一種關係,而不是 一個團體的產物,個體因而可在某些情況下,選擇自身的族群。[02]

見:02-01 權威、05-04 團體、05-05 共同體 05-07 種族 (Race)

即具有共同生理特徵的群體、如皮膚和眼睛的顏色等;種族並非一項天賦概念,往 往是社會提出辨認某一群人的準備。學術上,種族的概念並不是一個具認受性和科 學化的概念,且通常帶有負面意義,蘊含不公平的意思於當中。與族群相比,種族 把人類負面且強制性地分類、是負面的排他,反之族群則是把人正面地分類,是正 面的包容。一般而言,族群比種族廣義,因為前者更兼顧了文化分野。 [02]

見:05-04 團體、05-06 族群 05-08 國族 (Nation)

具有多重意義;文化上,國族是一群擁有共同語言、宗教、歷史和風俗等的群體;

在政治上,國族是一群追求建立主權國家的群體,群體的成員視群體自身為一個天 賦的政治共同體。在心理學上,國族是一群受愛國精神影響後,對國家表現忠誠的 群體。國族的具體意義和劃分,並沒有絕對標準,通常由政權賦予和建構相關標 準。[06]‧頁 118

見:01-50 國家、01-55 主權、02-03 政權、05-04 團體、05-12 國族認同 05-09 想像的共同體 (Imagined Communities)

由美國學者安德森 (Benedict Anderson) 提出的概念,其認為人們可以通過一些想像的 特質而連繫起來,成為一個共同體;換句來說,共同體的組成和統一性必然是人為 造成,這背後通常由權威所為促成。

安德森認為,國族是現代的想像共同體;權威通過一些有依據和內容的文化論述,

作為成員間連結的理由和特定屬性,使成員能接受這些屬性,令其相信自己與其他 成員一樣擁有相同的屬性。因此,縱然成員間在日常生活中毫無接觸,甚至完全不 懂對方的語言,亦會因「擁有」同一的屬性而集合起來,成為一個共同體,並認同 共同體中權威的正當性。常見的文化論述有血緣、祖先、歷史記憶、風俗和宗教 等。[07]

見:02-01 權威、02-02 認受性、05-05 共同體、05-08 國族  

     

(3)

05-10 身份認同 (Identification) 同義:認同

指個體將典型的行為特徵,內化為自身性格中的過程,其亦可視為一個複雜的心 理、人際和社會文化現象。基本上,身份認同是一個終身的過程,其對於道德、性 別角色乃至性格的發展上均扮演重大角色,包括對他人或團體的模仿和情緒依附。

身份認同往往與社會脈絡和歷史變遷息息相關,個體可以同時負起多重身份,甚至 彼此間時有衝突。身份認同涉及個體、人際及集體三個層次的複雜互動,當中包括 個人建構、人際互動和社會建構,故有時穩定,也有時流動。[05]‧頁 180

見:05-03 身份

05-11 集體認同 (Collective Identity)

為一種集體的意識、情感、期望、信念以及行動。集體認同著重於為同一群體中的 個體成員,建立一種「我們」或「我群」的意識。這項意識關乎認知和感情取向兩 方面,包括對對象的感知、認識和評價。故集體認同亦包含了共同共用、彼此同 一、同屬一體、確認、歸屬、贊許以及擁護之意。[02]

見:05-04 團體、05-10 身份認同、05-14 歸屬感 05-12 國族認同 (National Identity)

同義:愛國精神、民族意識、國族主義

為一項以國族為對象的集體認同,當中涉及符號、族群、語言、歷史傳統、文化、

地域和政治體制等各層面。國族認同通常由政權塑造和賦予,並因而建立國民的共 同性,以及對國族及其所屬的政治共同體的歸屬感、自豪感、忠誠以和承擔精神;

國族認同亦可理解為對政權和政府等政治制度的認受性。[02]

見:02-02 認受性、02-03 政權、05-08 國族、05-10 身份認同、05-11 集體認同、

05-13 國族性

05-13 國族性 (National Character)

指一個國族在特殊社會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各種心理和行為特徵之總和;其亦可視為 同一國族中,成員的典型性格型態和結構。[05]‧頁 256

見:05-12 國族認同 05-14 歸屬感 (Belongingness)

指被他人或團體接納的感覺;同時指社會中個體所感到的安全與根底性,以及人際 間因彼此關聯而感到易於來往的心境。[08]‧ 頁 741

05-15 同化 (Assimilation)

指兩個或以上具有不同文化及認同的團體或個體,完全融和成一個有共同文化及認 同的團體的過程;其亦可指個人或團體片面地合併到另一團體中,且完全去除彼此 文化的差異和不同的團體認同的過程。[05]‧頁 19

見:05-04 團體、05-10 身份認同  

 

(4)

05-16 國籍 (Nationality)

即特定政治實體的成員資格。國籍由政權通過法律賦予,以此來把個別成員與政治 共同體,以及與同一政治共同體的各成員在法律上連繫起來;因此,任何訴諸血 緣、文化等的身份認同媒介都不及國籍可靠。國籍為身份認同提供一個基礎,劃分 政治共同體的成員,以資識別誰是本國人、誰是外國人。國籍亦是司法管轄和外交 保護的依憑,國民身份的重要性和相關性亦由此而來。[09]

見:01-53 法律、02-03 政權、05-03 身份、05-10 身份認同 05-17 夏娃理論 (Eve Theory)

由遺傳學家威爾遜(Allan C. Wilson)於 1987 年時提出的概念,主張現代人類單一起源 自非洲。其認為,全世界人的祖先是二十萬年一個生活在非洲的婦女;大約在13 萬 年前,她的一群後裔離開了原居地,逐漸分散到了世界各地,最後在全球定居下 來,演化成了現代的不同人種。[02]

見:05-07 種族

05-18 中國中心觀 (Sino-centrism)

為古代中國族性及文化的族類觀念。古代國人視自己居於中原,為文明中心,而周 邊則為較落後的民族,並將其稱為「化外之民」、「蠻夷戎狄」或「蕃」。在地位 上,中國皇朝和外邦異族的關係是天朝和藩屬朝貢國的關係,然而實際執行上卻是 因勢而異、界線漂移不定。[02]

05-19 中國人(Chinese People)

具有多項說法,確切定義模糊;一般而言,可指出生於中國、居住於中國或具備中 國血統的人;狹義來說,中國人指具有中國國籍身份人士;廣義來說,中國人包括 前者以及全球不同國籍的華裔人士。[10]‧頁 99-104

見:05-21 華裔

05-20 中華民族 (Chinese Nation)

具體定義模糊;此概念最早由梁啓超提出;蔣介石與陶希聖在《中國之命運》一書 中,直指中華民族由漢、滿、蒙、回、藏五個宗族所組成的一個整體,主張中華民 族由中國多數宗族融和同化而成,族群同源,共同奉炎帝和黃帝二人為共同的祖 先。

毛澤東亦有相近的見解,其於1940 年所發表的《新民主主義論》中,提出了中國是 一個由多數民族結合而成的擁有廣大人口的國家,而漢族及其他民族皆為中華民 族,指出中華民族又是一個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和優秀的歷史遺產的民族。有意見認 為,中華民族的概念的出現,在於強化統一民族的身份認同,從而淡化國內族群意 識和56 個民族的觀念,防止極端勢力抬頭,維護國家安全及完整。[11]

見:01-56 國家安全、05-06 族群、05-10 身份認同  

 

(5)

05-21 華裔 (Ethnic Chinese)

確切定義模糊,多用於描述那些與中國國土內的族群或種族血統相連的海外族裔群 體,亦可指那些移居海外的中國人及其後代。[02]

見:05-19 中國人、05-20 中華民族 05-22 中國公民 (Chinese Citizens)

凡根據《國籍法》而取得中國國籍,且定居在中國本土的個體;中國政府不承認中 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12]

見:05-23 國籍法

05-23 國籍法 (Nationality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之一;根據《國籍法》取得中國國籍的人,即為中國公民。根 據《國籍法》,滿足以下條件的人皆可取得中國國籍:

1) 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國,具有中國國籍;

2) 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且並非定居於外國,本人出生在外國,具有中國國 籍;

3) 父母無國籍或國籍不明,定居在中國,本人出生在中國,具有中國國籍;

4) 外國人或無國籍人,願意遵守中國憲法和法律,並具有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經 申請批准加入中國國籍:a) 中國人的近親屬、b) 定居在中國的、c) 有其它正當理 由。[13]

05-24 領土 (Territory)

即政治實體正式管轄和控制的地理區域;英國社會學家紀登斯 (Anthony Giddens) 認 為,領土的邊界是明確劃分,並受到嚴格的行政管理,反之領土的疆界劃分模糊,

國家之間為此而經常發生爭執。[14]‧頁 701 見:01-50 國家、01-56 國家安全

05-25 憲法 (Constitution)

即國家的基本法律,擁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憲法是公民與國家的契約、亦作為法律 體系的根本原則指南,用於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據,國家所制定的一切法律都不得與 此相抵觸。憲法通常界定了一個國家的社會體制、政治架構,政府組成與職能,權 力制衡模式和公民權等。[15]‧頁 215-234

見:01-43 公民權、01-51 政府、01-53 法律、02-09 公民 05-26 刻板印象 (Stereotype)

一個歸類過程,個體以化繁為簡的方式認知其周邊世界,即進行分別歸類,突出相 似或誇大區別對象的單一特點。刻板印象往往將某群體的成員,以粗糙的方式定義 和分類,忽略了成員的特殊性。[14]‧頁 673

見:01-08 歸納法  

 

(6)

05-27 偏見 (Prejudice)

為刻板印象所衍生的意見或態度,也可視為一種對事實作選擇性的運用,或單方面 誇大某一事實所造成的結果。偏見往往不符事實、過分概化、先入為主、不易改 變,將個體以特定群體的成員來對待。[14]‧頁 528

見:01-01 態度、05-26 刻板印象 05-28 世界公民 (World Citizens)

指那些視全球或世界為一群體,同時對此身份認同高於其對自己的國家、國族或城 市的身份認同的個體。世界公民的身份認同是超越了地理和政治的邊界,「人道精 神」成為其履行世界公民的責任與權利的依據。成為世界公民的個體並不代表會放 棄自己的國籍或其他的身份認同,只是他們將此等身份認同放於對全球的認同之後 的位置。 [16]

見:01-36 人道、03-11 全球化、05-10 身份認同、05-16 國籍 05-29 種族主義 (Racism)

一項強調種族有別,種族之間本來就是不平等,主張某族為優秀種族的意識形態。

(如白人比黑人優秀等) 種族主義往往容易引致個體或團體對於「優秀種族」以外的 人加以區隔、排斥、歧視,甚至種族仇殺。 [17]‧頁 332

見:01-49 意識形態、05-07 種族 05-30 多元文化論 (Multiculturalism)

一項提倡不同族群間的文化多元並存,彼此尊重及包容的理論,亦指一個國家以官 方手段於國內推行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尊重和寬容的政策過程。多元文化論贊同文 化的多樣性,並設法加以保護,尤其是那些過往遭受忽視及壓制的少數族群、原住 民及移民文化。多元文化論的具體執行措施包括:容許雙重國籍、支持使用少數族 群語言的大眾媒體、支持少數族群的節慶活動、傳統習俗及宗教,以及鼓勵少數族 群於參與政治和社會事務中。[14]‧頁 422

見:01-49 意識形態

05-31 憲政主義 (Constitutionalism) 同義:立憲主義、憲法主義

指一項主張國家和政府的權力來自並被一部基本法律所為約束的意識形態。憲政主 義強調國家的政治制度以法治為核心,而法律制度則以憲法為核心;一方面法律具 有凌駕政府的作用,以法律來限制政府及立法機構的專屬權力,另一方面以法律來 保障公民的各項基本權利,並約束公民的行為。[18]‧頁 32-36

見:01-43 公民權、01-49 意識形態、01-51 政府、01-53 法律、01-54 權力、

02-07 法治、05-25 憲法  

 

(7)

05-32 極權主義 (Totalitarianism)

一項對社會有着絕對權威,並盡一切可能謀求控制公眾與私人生活的政治制度和意 識形態;在極權主義下,政府致力維護其擁有的權力,以中央集權的方式完全控制 一切的權力工具,如軍隊、傳播媒體等,並專行獨斷地執行那些最利於政權的計劃 和決策,忽略個人或公民社會的權力和自治,亦無法容忍與其意念不合的意見。其 亦會企圖透過教育、大眾傳播灌輸特定的訊息來控制人民的心理狀態,以秘密警察 系統等嚴格的方式控制人民的生活。[05]‧頁 420

見:01-46 公民社會、01-49 意識形態、01-51 政府、01-54 權力、02-03 政權 05-33 國際主義 (Internationalism)

為一項提倡國家之間為共同利益而展開政治和經濟合作的意識形態;其主張,國家 的政治活動應考量其他國家,甚至全世界的人類狀況,而不是只專注於某一國家的 利益。國際主義追求全世界各國聯合起來,在保持各國一部分獨立功能的前提下,

組成一個超越國家組織的國際社會。二十世紀初期所成立的國際聯盟及二十世紀中 期成立的聯合國,便被視為國際主義實現的典型例子。[19]

見:01-49 意識形態、03-11 全球化 05-34 殖民主義 (Colonialism)

指一個國家從另一國家或國族及其領土,取得政治、經濟及社會優勢的過程和策 略。在歷史上,殖民主義曾被歸類為一套理論,用作於將上述行為合理化和合法 化。在殖民主義下,控制勢力(宗主國)與被控制勢力(殖民地)的關係並不平等,後者 往往被前者所剝削;與殖民地相比,宗主國的文化、語言、宗教等高居上位,宗主 國的公民及殖民者的待遇和社會地位,亦較殖民地的原住民為高。[05]‧頁 61 見:01-49 意識形態、04-06 剝削

05-35 帝國主義 (Imperialism)

指一個國家藉由殖民、軍事或其他手段而擴張其國力及影響力,並建立一個凌駕於 別國之上的經濟與政治霸權的過程和策略。其亦可視為一個由中心國家及周圍國家 形成,有支配與從屬關係的政治系統。在帝國主義下,一個國家追求征服和支配另 一國家,並利用其優勢及主導的行為,將權力及控制延伸到被佔領的國家及其人 民,使其影響力擴張。因此,帝國主義被視為不平等的人類及領土的關係。

[05]‧頁 183

見:01-49 意識形態、05-34 殖民主義

參考資料(按參考資料編碼先後順序)

[01] Lau, Joe Y. F. , An Introduction to Critical Thinking and Creativity: Think More, Think Better (Hoboken, New Jersey: John Wiley & Sons, Inc, 2011).  

[02] 謝均才:<國民身份或國族認同教學的錯謬與出路>,2015 年 6 月。

[03] 曾榮光:<香港特區國民教育的議論批判>,見《教育學報》第 39 卷第 1–2 期

(香港:香港教育研究所,2011 年),頁 1-24。

(8)

[04] 課程發展議會:<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

http://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4-key-tasks/moral- civic/MNE%20Guide%20(CHI)%20Final_remark_09102012.pdf,2012 年 4 月。

[05] 葉正(編著):《社會學詞彙》(台北:風雲論壇有限公司,2009 年)。

[06] Heywood, Andrew, Politics (4th Edition)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2013).

[07] 楊世名:<自由主義與民族主義的互補關係>,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4547/7/52022107.pdf,2008 年。

[08] 溫世頌:《心理學辭典》(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6 年)。

[09] 謝均才:<國民教育可以怎麼辦?給教育工作者的一些參考建議>。

[10] 劉宏、黃堅立(編):《海外華人研究的大視野與新方向——王賡武教授論文選》(新澤 西:八方文化企業有限公司,2002 年)。

[11] 婁貴品:<陶希聖與《中國之命運》中的中華民族論述>,

http://www.cuhk.edu.hk/ics/21c/issue/articles/131_1201012.pdf。

[12]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境事務處:<中國國籍的一般資料>,

http://www.immd.gov.hk/hkt/services/chinese_nationality/general_info.html,2015 年 3 月 17 日。

[13]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境事務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

http://www.immd.gov.hk/hkt/residents/immigration/chinese/law.html,2015 年 3 月 16 日。

[14] 賈里(David Jary)、賈里(Julia Jary)(著)、周業謙、周光淦(譯)、張恭啟等(校):

《社會學辭典》(再版)(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05 年)。

[15] Jao, Y. C.; Leung, C. K.; Wesley-Smith, P.; Wong S. L., Hong Kong and 1997: Strategies for the Future (Hong Kong: Centre of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85)

[16] Ronald C. Israel, "What Does it Mean to be a Global Citizen? ",

http://www.kosmosjournal.org/article/what-does-it-mean-to-be-a-global-citizen/, 2012.

[17] 雷伯 (Arthur S. Reber)(著)、李伯黍等(譯) 、李伯黍(校訂):《心理學辭典》

(台北: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 年)。

[18] 維爾 (M.J.C.Vile) (著)、蘇力(譯):《憲政與分權》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7 年)。

[19] 中華百科全書:<國際主義>,

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_media/main-philosophy.asp?id=387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He proposed a fixed point algorithm and a gradient projection method with constant step size based on the dual formulation of total variation.. These two algorithms soon became

03/2011 receiving certificate of Honorary Chair Professor from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05/2013 receiving certificate of Honorary Chair Professor

中華民國 107 年 05 初版..

[r]

32 明天 0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02 原創圖畫書 03 自製玩教具 04互聯網+ 05

[r]

答:向東直走 800 公尺再向北直走 200 公尺 練習四

但在動漫熱潮退去後,許多人卻將天竺鼠棄養,直到 2021 年底,愛鼠協會救援 的天竺鼠數量從 20 多隻暴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