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該怎麼開始投稿?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該怎麼開始投稿?"

Copied!
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上回在〈詩好詩壞,投稿練習曲〉

中討論了投稿的理論性問題處理:為什 麼要投稿、投稿與創作有什麼關係等投 稿的「基本面」。

這回,進入實戰階段的細部操作型 問題。

該怎麼開始投稿?

投稿首先要認明規則,規則有「內 在規則」與「外在規則」。

外在規則白紙黑字寫明,當你選 定 投 稿 報 刊 後 , 上 天 下 海 搜 出 該 報 刊 明 訂 的 投 稿 主 題 、 字 數 、 投 遞 方 式……這些統稱為「稿約」,在google 年代,千萬別浪費網路上俯拾即是的 投稿資訊。

內在規則即潛規則,也就是對外公 布的稿約沒有明說的,如果要投稿某 文學副刊,平時就要閱讀,掌握其版性

(版面調性),甚至可更積極地取一整 個月的副刊,歸納整理出其偏好的主 題、文筆晦澀度、刊登的文類、字數的 限制……總之,只要做點功課,不難挖 出那「沒說出的祕密」。

一開始投稿,可從門檻較低的校 刊、系刊、社刊、全國性學生刊物或不 提供稿費的刊物開始,比較容易建立成 就感。充分研究各家報刊之後,你會比 較清楚自己完成的作品適合挑戰哪一 家,這準備過程中,你不知不覺遍覽一 群佳作,即便投稿失敗,至少你已吞了 一顆大補丸,保證讓你在未來寫作之路 受用無窮。

投稿新詩,你可以……

【遊戲把詩搞大了】

◎ 小熊老師(林德俊)

61

文學工場

遊戲把詩搞大了

(2)

完成作品後到投出稿子前,可 以做什麼?

完成作品之後,你當然是自己的第 一個讀者,同時也是第一個審稿者,自 我欣賞之後,可好好地自我檢查一番。

朗聲讀一遍,看看文句是否順暢,

也看看遣詞用字有無更精準的空間。

檢查是否有錯字、名詞(人名、地 名等)及成語的誤用,有一丁點疑慮便 要查字典。涉及資訊或知識的部分,請 到百科全書或專業書籍去確認,交互參 照(網路不一定可信)。

最後,審視一下標題、分段是否清 楚:標題是文章給人的第一印象,下 得好不好?段落可切得大塊也可切得細 碎,這會影響閱讀節奏,哪一種節奏較 適合這篇文章?

投稿之前,有太多事可做,有人一 篇稿子寫完擺了三個月、半年才出手,

這樣的作者有著高度自我品管,被「退 貨」的機率自然降低不少。

如何寫投稿信?

編輯可說是投稿者「最熟悉你的陌 生人」,編輯與作者以文章握手,由於 編輯必須讀過你的作品才能決定錄不錄 用,因此你投去一篇文章他便要花一段 時間與你的一篇文章相處。即便只有一

稿之緣,既然相會,就該點頭示意,基 本的信件禮儀,不該因為到了電紙時代 便被丟棄。不少人卻忽略這一點,投稿 電郵的信件主旨只寫上「投稿」,有的 連信件主旨都「大方」略去,信中不但

「致編者」或「編者你好」闕如,連作 者署名都沒有,僅附加一個沒頭沒腦 的word檔,甚至留下一個網址要審稿 者去跋涉「領取」……除非你遇上一 個EQ極高的編輯,或那天編輯心情特 好,這種降低審稿者對投稿者「好感 度」的作為,簡直是自設路障。

那麼,究竟如何寫一封得體的投稿 信呢?這倒沒有一個標準版本,不過有 個通則可以把握:投稿信畢竟是「稿外 之物」,不必洋洋灑灑,只要在幾句話 之間,說明來信意圖(即投稿,編輯信 箱有時兼作其他公事用途,標明投稿會 有助他辨識信件)、問候編輯並署名即 可,如欲自我介紹,或記寫作緣起,建 議簡單扼要,畢竟文章才是主角,大陣 仗羅列豐功偉業反而模糊了焦點。最後 要留下通訊方式,方便編輯留用稿件時 可以聯繫。

記得我剛出社會時在某單位當一 個小編輯,向一位在大媒體擔任主編 的作家邀稿,他交來稿件時附上了三 言兩語,落落大方:「奉上稿件,請 查收,順祝編安——某某某敬上」大 作家交稿時原來是這番翩翩姿態呀。

明道文藝 439

6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同學原稿 老師初稿...

拙著 「祖沖之何以偉大」 發表於民國七 十 七年三月出版的 「數學傳播 45」, 本文第 一天寄出給數播編輯部, 第十一天收到 「採 用」 通知, 是筆者投稿 「數播」 接到回音最 快的一次,

有一次文部省高等教員檢定考試的日期 和 「高等數學研究」 的原稿截止日期重疊, 這 一類考試考試一開始, 外邊的人都可以要到 考試題, 森本先生等到考試開始便要來一份 試題,

項目 檔名規定 檔案類型 報名表檔 報名表、投稿者姓名、篇名 Word檔 徵文作品檔 徵文作品、投稿者姓名、篇名 Word檔 生活近照 生活照、投稿者姓名、篇名

寺編輯部收。 五、永稿請寄嘉義縣什崎鄉內埔村長甘尤 躍賜稿,以光第一惱。 四、永稿若經採用,稿費從俊,敬請踴 附土有關國斤。 宇款不恨, ft 倚刪改者請一在明;叫歡迎

我也明白,我的父親在生病的這 四年,即便是他失智,但他一直很認 真在聽我們說話,明白我們的煩惱與 不捨。他知道,他一直都是知道的。.

這是一個頗有趣的組合問題, 不妨稱之為 「投信問題」。 有關它的解法有很多種, 本文會介 紹如何應用 「生成函數」 (Generating Functions)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