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節:巴西音樂的影響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三節:巴西音樂的影響 "

Copied!
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二章: 早期作品風格

在前文的敘述中,從魏拉•羅伯斯的成長背景及經歷中,受到西方音樂及巴

西音樂的影響甚深,也成為魏拉•羅伯斯音樂中的重要成分,因此將定義何為早

期作品及魏拉•羅伯斯所受的西方及巴西本土音樂影響。

第一節:早期作品的定義

關於魏拉•羅伯斯的作品時期分界,研究魏拉•羅伯斯的學者們,如麗莎•

佩柏孔恩(Lisa M. Peppercorn) 、阿佛瑞德•海勒(Alfred Heller)、1 賽門•萊特(Simon

Wright)等,並沒有十分清楚的界限。2魏拉•羅伯斯大約在 1899 年左右開始寫作,

開始寫作時的實驗性作品並不突出,大多是朋友之間相互較量或者是在咖啡廳、

小戲院中演奏時的即興創作,因此大部分並沒有流傳下來。1905 年至 1913 年間

在巴西的旅行以及受教於法蘭卡期間,魏拉•羅伯斯不斷的嘗試,尋找自己適合

發展的風格,認識了露西莉亞•奎瑪雷斯之後,在她的幫助下,補其未受正規教

1阿佛瑞德•海勒,鋼琴家、作曲家、指揮家及樂譜出版商,為魏拉•羅伯斯音樂學會(The

Villa-lobos Music Society)主席,致力於推廣及保存魏拉•羅伯斯的音樂,此協會位於美國紐約,

並為魏拉•羅伯斯博物館所認可的正式機構。

2 阿佛瑞德•海勒認為所謂早期,大約在 1890 年至 1920 年左右;Simon Wright 則以 1912 年至 1922 年為界。

(2)

育的不足,經過不斷的練習及研究,才使其作品逐漸成熟而完整,解決了魏拉•

羅伯斯作品在演奏技巧上的缺陷,以 1911 年為雙鋼琴創作的《塔朗泰拉舞曲》

Tarantella op.30 為例,此曲也成為魏拉•羅伯斯作品中的重要分界,同年的創作

《第一號鋼琴三重奏》Piano Trio No.1,op.25 in c minor 深受大眾所接受及喜愛,

之後的創作後來也都陸續出版。3

1923 年,魏拉•羅伯斯前往巴黎。在巴黎,魏拉•羅伯斯以巴西作曲家自居,

也因為音樂中的巴西特性而成名,突顯自己與西方音樂世界的不同;回到巴西之

後,更大量的運用民族歌謠、元素及民間傳說(folklore), 使魏拉•羅伯斯的風格

轉而成為巴西本土特色,4 因此筆者採用麗莎•佩伯孔恩(Lisa M. Peppercorn)的觀

點,依作品成熟度及出版狀況劃分,將 1911 至 1923 年(前往歐洲之前,也就是

1923 年 7 月之前)歸納為魏拉•羅伯斯的創作早期,而 1911 年至 1923 年間所完

成的作品稱為早期作品。

魏拉•羅伯斯在尚未被巴西音樂界接受之前,以演奏大提琴為主要收

入,因此在經濟上並不寬裕,只能利用閒暇時間來作曲。因此,魏拉•羅伯斯早

期的創作中,除了嚐試性的寫了一些大型編製的管絃作品之外,大部分都是如鋼

琴小品、吉他小品、歌曲及室內樂等小型編製的作品,主要的原因是這些作品,

在人員編製上較容易演出。1915 年,魏拉•羅伯斯在里約熱內盧的第一場公開音

3 Lisa Peppercorn, 李君豪譯,“維拉-羅伯斯” 偉大作曲家群像系列 。(台北:智庫文化,

1996),14-24。

(3)

樂會,音樂會的成功,促使魏拉•羅伯斯大量創作室內樂或獨奏作品。給小提琴

及鋼琴的室內樂作品都集中在 1912 年至 1920 年間完成,而給大提琴及鋼琴的室

內樂作品則是集中於 1913 年至 1916 年間。

總計魏拉•羅伯斯自 1911 年至 1923 年的作品如附表(一)。

第二節:西方作曲家的影響

在筆者前文的敘述中,提及魏拉•羅伯斯年幼時受到父親的影響以及年輕時

在樂團中擔任大提琴手的工作,都是影響魏拉•羅伯斯寫作風格的主要背景及原

因。

魏拉•羅伯斯當時的寫作風格,大致上與當時巴西所風靡的作曲家音樂風格

多少有些關係。十九世紀末的巴西經常演出如華格納(R.Wagner)、法蘭克(C.

Frank)、浦契尼(G.Puccini,1858~1924)、德布西(C.Debussy,1862~1918)、柴科

夫斯基(P.I.Tchaikovsky,1840~1893)及俄國五人組(The Russian Five)等作曲家的

作品,而年輕時的魏拉•羅伯斯在樂團的工作經驗,這些因素則影響了魏拉•羅

伯斯創作風格,因此在他所有時期的作品中,都可以看見上述作曲家的影響。以

下筆者將就麗莎•佩柏孔恩的文章,探討“魏拉•羅伯斯作品中受西方作曲家影

(4)

響”(Foreign Influences in Villa-lobos’s Music),加以整理陳述。5

1. 歌劇作品受義大利歌劇作曲家威爾第、浦契尼作品的影響。

2. 樂團編制及配器受華格納及理夏德•史特勞斯(R. Strauss,1864~1949)

的影響。

3. 樂曲織度、曲式、節奏模式及音響效果及芭雷舞曲的運用受俄國作曲家

如柴科夫斯基及俄國五人組的影響。

4. 使用法文曲名、法國歌曲結構受法國作曲家徳布西。6

在上述的各個影響中,其中以俄國作曲家的影響尤鉅。魏拉•羅伯斯在

1913 年的樂團工作中接觸了不少俄國的音樂,也藉著演奏的機會了解樂曲的結

構、張力及旋律。7我們不難發現魏拉•羅伯斯的作品旋律中與俄國作曲家的相

似性,例如以不同的技巧去處理主題素材,主題的發展等。除此之外,俄國民謠

與巴西民謠旋律上的相似及共通性,或許是魏拉•羅伯斯較常運用俄國作曲的手

法的原因之一。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法國音樂(尤其是德步西)的影響,在旋律音程及和聲中

常運用的全音音階及四度、六度的運用。

5 Lisa M. Peppercorn. Villa-Lobos~Collected Studies.(Cambridge: Scolar Press,1992)

6 Lisa M. Peppercorn.“Foreign influences in Villa-lobos’s music”from Villa-Lobos~Collected Studies.(Cambridge:Scolar Press,1992)

7 1913 年 9 月,俄國芭雷舞團到里約熱內盧演出,當時的魏拉•羅伯斯任職於樂團大提琴

(5)

我們並不能說魏拉•羅伯斯只是一昧的沿習俄國作曲家的寫作技巧,因為魏

拉•羅伯斯對於寫作上的觀點有其自己的想法,融合了俄國、法國及巴西民謠的

特性,包含上述作曲家的影響,魏拉•羅伯斯取用適合自己的部分,進而成為個

人獨特的風格。

第三節:巴西音樂的影響

1905 年至 1912 年間,魏拉•羅伯斯在巴西鄉野及亞馬遜森林內多次的旅遊

及採集。第一次大約在 1905 年至 1906 年之間,主要的旅遊路線是:聖艾斯皮里

圖(Espirito Santo),巴伊亞(Bahia)及伯南布歌(Pernambuco)大約在今日巴西東北

部;兩年之後,到巴西的南部;第三次則到巴西東南部的米那斯傑萊斯(Minas

Gerais)、聖保羅(San Paulo),並沿著海岸線從巴伊亞到巴西的北部,所經過的亞

馬遜流域包括:內格羅河(Rio Negro),托坎廷斯河(Rio Tocantins),阿拉瓜亞(Rio

Arguaia),莫爾蒂斯河(Rio das Mortes),塔帕若斯河(Rio Tabajos)及三藩河(Sao

Francisco)。8若將維拉•羅伯斯的旅遊路線與 Avzevedo 所劃分的樂區來看,9便不

8 Lisa M. Peppercorn, The World of Villa-Lobos Pictures and Documents (Hants: Scolar Press,1996), 47. 地名中文譯名參考大美百科全書中文版。地理位置詳見<附錄一>:巴西地圖。

9在 Gerard Behague,“Brazil”(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2nded.. Stanley Sadie, 2001. )文中,指出由 Avzevedo 提出的觀點,將巴西劃分為 9 個音樂區,每個區域中有其代 表性的音樂及風格,如森巴區(samba area)-從巴伊亞(Bahia)至聖保羅(San Paulo)。地圖詳見<附錄 一>。

(6)

難理解魏拉•羅伯斯所運用的民謠旋律動機(包含音程及節奏特性)、結構及民間

傳說等素材,奠定了魏拉•羅伯斯民族素材運用的基礎,尤其當魏拉•羅伯斯在

1923 年第一次歐洲之行後,進一步發現自己作品中的獨特性,回到巴西之後,在

作品中大量的使用民謠素材。

我們將魏拉•羅伯斯定位為巴西的音樂家,無疑的是他作品中獨特的民族風

格。

從歷史及種族的觀點來看,巴西音樂中融合了:傳統的印地安民族音樂、非

洲及非裔民族音樂、葡萄牙殖民民謠以及上流社會所盛行的音樂等。

新葛羅夫字典中對巴西民族音樂共通特性大約可以歸納為六點:10

1. 旋律是短及對稱的樂句

2. 旋律的張力建立在跳動的音程之間,尤其在樂曲的開端,承接而後

的通常是一個下行音形。

3. 當要呈現一個靜止的樂句時,通常會使用反覆音(repeat notes)。

4. 相當富有旋律性。

5. 常用拍號為 3/4、6/8、9/8。

6. 時常使用二對三(Hemiola)的節奏形,造成特殊的效果。11

曲式結構方面:

10 Gerard Behague,“Brazil”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2nded.. Stanley Sadie (London: Macmillan, 2001). Vol. 6, 273

(7)

1. 通常會結合好幾種形式,主要為詩節重複歌(stanza-refrain)的交替形

式。

2. 以少量的變奏反覆歌曲。

和聲結構方面:

在巴西的複音音樂中,尤其在器樂曲中,最常使用平行四、五度的手法。

上述巴西音樂中的特色如何應用在的樂曲魏拉•羅伯斯中,將在後面章節中逐一

探討。

第四節 早期作品風格

阿佛瑞德•海勒曾提到:

“要詮釋魏拉•羅伯斯的音樂,一直都是個挑戰。…”12

在出版樂譜的中,除非樂譜曾經過魏拉•羅伯斯親自訂正過或者由魏拉•羅伯斯

親自出版,總是有許多的錯誤,因此演奏者總是無法確切的知道音(notes)、速度

(tempos)、重音(dynamics)是否正確? 而要演奏詮釋魏拉•羅伯斯的音樂,阿佛

瑞德•海勒也強調:

演奏者必須充滿愛,一份對複合少數民族舞蹈節奏的情感,一個開放的心智

12. Alfred Heller,“Interpreting Villa-lobos’s music is always a challenge…”,節錄自 Modinhas e cancoes (1990), CD,Etcetera KTC1139.

(8)

來理解樂曲的架構,以及擁有咖啡廳音樂家(café-musician)所擁有的自由 (因為當時正值魏拉•羅伯斯的青年時期)。13

在魏拉•羅伯斯早期的作品中,我們總是可以聽到許多相當浪漫的旋律,而

他所使用的手法,如滑音,人工泛音以及旋律特性等,都是模仿亞馬遜森林的音

響、南美非裔民謠及鄉村歌謠,這些在他早期(約 1920 年)的小提琴作品中見到,

而在大提琴作品的運用,筆者將在第四章中探討。魏拉•羅伯斯受到非洲、美洲、

德、法、義、波蘭、葡萄牙等,不同的民族及音樂影響,形成魏拉•羅伯斯獨特

的曲風。因此有人將魏拉•羅伯斯稱為“世界民謠家”( universal folklorist) 。

(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當得阿羅漢道。佛從王舍國起呼阿難。去至巴隣 。阿難言諾。即從摩竭國。行未至 巴隣

《賽德克‧巴萊》以及製片李烈《翻滾吧!阿信》 ;HTC 王雪紅旗下影音平台 CatchPlay 在近年也成立了

有關歐拉的紀念郵票,最早在 1957 年,瑞士(圖一)及前蘇聯(圖二)為了紀念歐 拉二百五十週年誕辰而發行。圖三由前東德(DDR)於 1983

•至最近連續居留港澳或 海外期間之計算,係以 本簡章申請時間截止日 為計算基準日往前回溯 推算6年或8年。但計算 至西元2015年8月31

• 至最近連續居留港澳或 海外期間之計算,係以 本簡章申請時間截止日 為計算基準日往前回溯 推算6年或8年。但計算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在約旦河西岸的情勢緊張,自 2022 年初發生兩起巴勒斯 坦對以色列的襲擊事件之後,數月來雙方衝突不斷, 8 月 5

1)1949 年至 1958 年,是中日維持民間交往時期;2)1958 年至 1971 年,是中日關係挫折 與改善期;3)1972 年至 2006 年,是中日恢復邦交及爭拗期;4)2007

1970 年代末期至 1995 年:許多農業生技公司開始投入研發以迄 1995 年第 一個產品上市。Monsanto 為此時期最早的投資者,且為第一個將農業生技產 品上市的公司,其他如 Syngenta 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