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目次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目次"

Copied!
4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目次

編輯說明 章節目次 卷目次

1

贊助資訊

(3)

編輯說明

本電子書以「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Version 2021.Q1」為資料來源。

漢字呈現以 Unicode 3.0 為基礎,不在此範圍的字則採用組字式表達。

梵文悉曇字及蘭札字均採用羅馬轉寫字,如無轉寫字則提供字型圖檔。

CBETA 對底本所做的修訂用字以紅色字元表示。

若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函 service@cbeta.org 回報。

版權所有,歡迎自由流通,但禁止營利使用。

(4)

No. 773

釋摩訶衍論科卷下

皇宋圓證光嚴無際大師 普觀 治定

○二不覺本上顯過門(三)

初根本無明住地門(二)

初結前生後(已說)

二唱本作釋(二)

初唱本(本曰)

二作釋(二)

初分門(論曰)

二釋相(二)

初異說相應契當門(二)

初標徵(初門)

二答釋(二)

初總明六種(三)

初總標示(二)

初偈頌答(頌曰)

二長行釋(論曰)

二別解釋(六)

初明無明(二)

初寄問徵起(無明)

二作答釋成(二)

初結頌(頌曰)

二散釋(二)

初釋頌(論曰)

二引經(二)

初弟子問(光明)

二如來答(二)

初遮妄疑(於是)

二陳正理(而此)

二闇無明(二)

初問起 二答釋(二)

初偈頌 二長行(二)

初釋義 二引經 三俱是無明(二)

初問起 二答釋(二)

初偈頌 二長行(二)

初釋義 二引經 四俱非無明(二)

(5)

初問起 二答釋(二)

初偈頌 二長行(二)

初釋義 二引經 五空無明(二)

初問起 二答釋(二)

初偈頌 二長行(二)

初釋義 二引經 六具足無明(二)

初問起 二答釋(二)

初偈頌 二長行(二)

初釋義 二引經 三指論文(二)

初寶冊已明(如是)

二[葎-聿+巳]文且略(安立)

二別開十種(二)

初問起(且闇)

二答釋(二)

初偈頌答(頌曰)

二長行釋(二)

初明義用差別(二)

初總明(論曰)

二別釋(十)

初見一處住地(二)

初問起 二答釋(二)

初偈頌 二長行(二)

初釋義 二引經 二報恩無盡住地(二)

初問起 二答釋(二)

初偈頌 二長行(二)

初釋義 二引經 三無始有終住地(二)

初問起 二答釋(二)

(6)

初偈頌 二長行(二)

初釋義 二引經 四無等等生住地(二)

初問起 二答釋(二)

初偈頌 二長行(二)

初釋義 二引經 五生得住地(二)

初問起 二答釋(二)

初偈頌 二長行(二)

初釋義 二引經 六觀滿住地(二)

初問起 二答釋(二)

初偈頌 二長行(二)

初釋義 二引經 七智礙住地(二)

初問起 二答釋(二)

初偈頌 二長行(二)

初釋義 二引經 八不覺住地(二)

初問起 二答釋(二)

初偈頌 二長行(二)

初釋義 二引經 九覺了住地(二)

初問起 二答釋(二)

初偈頌 二長行(二)

初釋義 二引經 十子藏住地(二)

初問起

(7)

二答釋(二)

初偈頌 二長行(二)

初釋義 二引經 二釋住地名字(二)

初徵起(何因)

二答釋(二)

初偈頌(頌曰)

二長行(二)

初釋義(論曰)

二引經(勝鬘)

二隨次別釋散說門(二)

初結指(已說)

二牒釋(二)

初粗述二相(二)

初標示(所言)

二釋成(二)

初廣釋根本(二)

初總標(謂不)

二別釋(四)

初問答因起(根本)

二徵釋行相(二)

初二字顯能迷(言不)

二三法顯所迷(云何)

三結因合本(於此)

四別釋一義(彼三)

二略明校主(自此)

二略辨二門(二)

初標分(自此)

二釋相(二)

初歸德成幻力無力門(歸德)

二舉妄顯真力無力門(舉妄)

二眷屬無明住地門○

三無明得有決疑門○

○二眷屬無明住地門(二)

初結指標徵(已說)

二依門唱釋(二)

初顯示微細眷屬門(二)

初唱本(本曰)

二作釋(二)

初標門(論曰)

二隨釋(二)

初總標略示門(二)

初釋此文(二)

初法(第一)

二喻(譬如)

(8)

二通餘妨(二)

初末盡本亡徵(若知)

二麤斷細存答(是)

二標釋俱成門(二)

初正釋此文(三)

初依此解釋(三)

初業相(二)

初示義 二合本 二轉相(二)

初示義 二合本 三現相(二)

初示義 二合本 二指前決擇(如是)

三通辨能所(此中)

二料揀餘義(三)

初問答無明業識(二)

初舉疑意(根本)

二轉徵釋(二)

初遮妄立(二)

初心動非無明(二)

初縱立(所謂)

二奪破(此事)

二念起非業識(二)

初縱立(若言)

二奪破(此事)

二顯正理(動起)

二問答無明動起(二)

初問(若爾)

二答(二)

初理深難了(此處)

二教說強稱(然依)

三問答業相名字(二)

初何因立動問(業相)

二經說隱流答(此中)

二顯示麤重眷屬門(二)

初結前生後(已說)

二唱本作釋(二)

初唱本(本曰)

二作釋(二)

初依經辨相(二)

初標指(論曰)

二釋成(二)

初依分流釋相(二)

初寄問生起(此決)

二引教證成(二)

(9)

初引文(譬如)

二示義(二)

初總示(依此)

二別釋(五)

初通顯因緣(二)

初釋義(依此)

二配經(如經)

二別明境界(二)

初釋義(四)

初徵釋境界(云何)

二彰顯諸識(今此)

三會攝末那(彼末)

四合屬法喻(如是)

二配經(如是)

三釋其同異(二)

初依義解釋(如是)

二舉經即成(如經)

四辨於生處(二)

初依義解釋(如是)

二舉經即成(如經)

五明相有無(二)

初依義解釋(如是)

二舉經即成(如經)

二據大本會遣(二)

初標列問起(此楞)

二引經釋成(二)

初敘異說(二)

初述廣略(三)

初略三廣八(謂一)

二略二廣八(人一)

三略四廣七(人一)

二定真偽(如是)

二申會通(二)

初標示勸觀(今當)

二正申會釋(三)

初會初經(二)

初略三識(二)

初明所具(初契)

二會所缺(二)

初三識文略門(何故)

二二門義具答(二)

初標列(即有)

二釋成(二)

初舉兩顯三俻數門(初門)

二率上達下俻數門(後門)

二廣八識(此契)

二會中經(二)

初明略二識(二)

(10)

初配勝現事(中契)

二指會同異(二)

初指同(義如)

二會異(同說)

二指廣八識(此中)

三會後經(二)

初指略四識(後契)

二明廣七識(二)

初釋前經(言七)

二會餘教(二)

初麤細二種同別(二)

初引違文(法界)

二申會釋(經意)

二麤識所依根異(二)

初難依末那(以何)

二答依現識(二)

初分流經(二)

初標徵引釋(楞伽)

二結依現轉(由此)

二大本經(三)

初引經通辨識(復次)

二隨難別釋末那(以此)

三因遮外人謬解(復次)

二牒論開章(二)

初結指分門(已說)

二隨門牒釋(二)

初總標略示門(二)

初釋此文(以有)

二通餘妨(二)

初散言徵釋(其因若爾)

二依量徵釋(所依)(三)

初立量徵(若爾)

二顯迥答(解釋)

三指下說(如是)

二標釋俱成門(三)

初二執因果(自此)

二三斷前後(復次)

三五重麤細(復次)

○三無明得有決定門(二)

初結前生後(巳說)

二唱本作釋(二)

初唱本論(本曰)

二作釋文(二)

初標門(論曰)

二釋相(二)

初直示得有門(二)

初散徵頌答(初門)

(11)

二解義合本(論曰)

二釋相決疑門(二)

初解義(四)

初一能生多問(後門)

二依喻顯功答(苦決)

三染背無明問(以何)

四以果比因答(由彼)

二合本(如本)

○三覺與不覺同異門(二)

初結指標徵(從上)

二唱本作釋(二)

初唱本論(本曰)

二作釋文(二)

初標門(論曰)

二釋相(三)

初明建立(為明)

二示依憑(二)

初寄問生起(如是)

二引經釋成(二)

初同相門(二)

初經依性演(二)

初亡麤見細(佛問)

二泯迹顯玄(佛問)

二論據經弘(依此)

二異相門(二)

初經隨相演(二)

初身子宣陳(異相)

二如來決斷(佛言)

二論逐經弘(依此)

三定傍正(此二)

○二直釋生滅因緣(二)

初結前標後(從上)

二演義疏文(二)

初生滅因緣義(二)

初唱本論(本曰)

二作釋文(二)

初分門(論曰)

二辨相(二)

初攝義顯宗生解門(二)

初六重解釋因緣義(三)

初初二重(二)

初標二名(初門)

二釋二相(二)

初不相應生滅因緣(二)

初散徵頌答(初重)

二釋義指陳(論曰)

(12)

二相應生滅因緣(二)

初散徵頌答(次重)

二釋義指陳(論曰)

二次二重(二)

初標名(復次)

二釋相(二)

初本遍(言本)

二末遍(言末)

三後二重(二)

初標名(復次)

二釋相(二)

初上下(言上)

二下上(言下)

二三復遣拂因緣相(復次)

二隨文散說決疑門(二)

初結指標門(已說)

二依門解釋(二)

初總標門(二)

初牒指(復次)

二釋成(二)

初總示(此文)

二別釋(二)

初徵釋能所依(云何)

二問答眾生義(言眾)

二廣釋門(二)

初結指標門(已說)

二依門釋相(二)

初牒指(此義)

二釋成(二)

初廣大末那轉相門(三)

初能依末那行相門(二)

初引經明意(四)

初引文(二)

初寄問生起(此意)

二引教釋成(種種)

二示義(彼契)

三合本(如本)

四會違(本地)

二解義除疑(二)

初隨相疏通(四)

初相識差別(二)

初寄問生起(相識)

二依義釋成(二)

初通明相識(二)

初解神闇(謂一)

二明順背(何故)

二引證識名(是故)

二根身同意(以何)

(13)

三因緣親疎(以何)

四麤細同異(二)

初正問答(二)

初徵釋第七(何故)

二問答第六(若爾)

二例餘法(舉此)

二順性融拂(二)

初示義(二)

初拂三名(復次)

二歸二諦(如是)

二引證(金剛)

二相續業用差別門(二)

初結前標後(已說)

二唱本作釋(二)

初唱本論(本曰)

二作釋文(三)

初標分(論曰)

二釋相(三)

初攝前不失義(初義)

二感果成就義(中義)

三妄慮徧緣義(後義)

三結成(如是)

三唯心廻轉諸法門(二)

初結前標後(已說)

二唱本作釋(二)

初唱本論(本曰)

二作釋文(三)

初解釋總標(論曰)

二決擇別釋(二)

初釋唯心義(二)

初以義徵釋(三)

初徵釋境從心起(所以)

二問答心相叵得(諸法)

三徵釋無亦名心(若爾)

二引教證成(以何)

二明廻轉相(二)

初迴轉成異(二)

初由心廻轉成空幻(復次)

二由心廻轉顯法理(復次)

二相待即寂(復次)

三結勸令觀(如其)

二分別事識轉相門(二)

初結前標後(已說)

二唱本作釋(二)

初唱本論(本曰)

二作釋文(二)

初分門(論曰)

二隨釋(四)

(14)

初揀擇假者同分門(揀擇)

二生起麤重轉相門(三)

初無根凡夫(生起)

二毛頭凡夫(若據)

三金剛凡夫(若據)

三建立名字差別門(二)

初標名(建立)

二釋義(三)

初所依微細名字(初名)

二所依麤現名字(中名)

三隨順境界名字(後名)

四顯示安立所依門(顯示)

二因緣殊勝相○

○二因緣殊勝相(二)

初結前生後(從上)

二唱本作釋(二)

初唱本論(本曰)

二作釋文(三)

初分門(論曰)

二隨釋(五)

初舉人顯示殊勝門(三)

初標徵(第一)

二釋相(三)

初分滿俱絕人(一者)

二有分無滿人(二者)

三有滿無分人(三者)

三結數(是名)

二顯示深緣決疑門(二)

初結指分門(已說)

二依門辨相(三)

初正顯二門(二)

初常無常門(言常)

二無常常門(言常)

二總結殊勝(是故)

三重釋上義(自此)

三舉障示治配當門(二)

初結指分門(已說)

二依門釋相(二)

初本隨治位(二)

初隨轉對治分位門(隨轉)

二根本對治分位門(根本)

二本隨治異(二)

初直明極喜(極喜)

二揩例餘地(如說)

四顯應不應差別門(二)

初結指(已說)

二釋相(二)

(15)

初相應義(二)

初體異故相應(云何)

二相同故相應(二)

初正問答(念法)

二轉徵釋(三)

初釋二問(云何)

二引經證(大本)

三會違文(若爾)

二不相應義(不相)

五立二礙別障用門(二)

初結指(已說)

二釋相(三)

初別明障礙(二)

初煩惱礙(彼煩)

二智礙(彼智)

二總示因緣(此義)

三料揀勸觀(二信)

三通結

○三顯示生滅相(二)

初標示(自此)

二唱釋(二)

初唱本論(本曰)

二作釋文(二)

初分門(論曰)

二隨釋(五)

初標釋俱成示相門(三)

初釋義(二)

初總釋(言標)

二別明(二)

初麤重(云何)

二微細(云何)

二引經(三)

初寄問生起(馬鳴)

二引經成立(三)

初初經二種(謂一)

二中經二種(人一)

三大經二種(又大)

三以義指陳(如是)

三合本(如本)

二率相屬當假人門(二)

初結指標分(已說)

二釋成文義(三)

初不退凡夫(初人)

二分清淨者(中人)

三滿清淨者(後人)

三現示麤細所依門(二)

初結指標分(已說)

(16)

二釋成文義(三)

初釋義(通者)

二合本(如本)

三引經(三)

初徵起(今此)

二引文(二)

初分流(謂分)

二大本(又大)

三示義(二)

初分流(何法)

二大本(大本)

四本覺對治次第門(二)

初結指(已說)

二釋成(三)

初明次第(謂本)

二釋行相(二)

初正明(然此)

二轉釋(若爾)

三歸本論(如本)

五發起問答決疑門(二)

初結指科文(已說)

二依門釋相(二)

初兩難閉關門(二)

初妄斷真何續(二)

初敘理(本覺)

二申難(二)

初真應隨妄滅(三六)

二許減□相續(□若)

二真續妄豈斷(若言)

二開通決疑門(自此)

○二總釋四法熏習(二)

初結前生後(從上)

二演義疏文(二)

初唱本論(本曰)

二作釋文(二)

初分門(論曰)

二釋相(五)

初總標綱要門(三)

初標徵(第一)

二列釋(六)

初相待相成似有意(一者)

二本無性空非有意(二者)

三相待相成顯空意(三者)

四自然虛空無礙意(四者)

五非作非造自然意(五者)

六不守自性無住意(六者)

三結屬(總標)

(17)

二立名略示門(二)

初結指分門(巳說)

二依門釋相(二)

初述釋(二)

初牒釋真妄(所言)

二決擇本數(一真)

二合本(如本)

三通釋熏習門(二)

初結指分門(已說)

二依門釋相(二)

初比量譬喻善巧門(比量)

二法喻合說安立門(法喻)

四分部散說門(二)

初結指標分(已說)

二次第述釋(四)

初黑品相熏有力門(二)

初總問總答顯宗門(二)

初總問(云何)

二總答(二)

初總指(自此)

二別釋(三)

初無明所依起(二)

初依真(根本)

二起妄(如是)

二妄心生惑境(如是)

三妄境起麤果(如是)

二歸總作別散說門(二)

初標指次第(已說)

二解釋行相(三)

初境熏生二執(二)

初述釋(初重)

二合本(如本)

二識熏受二苦(二)

初述釋(中重)

二合本(如本)

三無明成二邊(三)

初正明(後重)

二轉識(二)

初徵釋具缺(何故)

二證成後義(後義)

三合本(如本)

二白品相熏有力門(二)

初結指(已說)

二隨釋(二)

初總問總答顯宗門(二)

初總問(云何)

二總答(二)

初標列(自此)

(18)

二釋成(二)

初總示(無始)

二別釋(二)

初本地(二)

初述釋(本因)

二合本(如本)

二始地(二)

初述釋(始因)

二合本(如本)

二歸總作別散說門(二)

初結指標分(已說)

二依門釋相(二)

初妄染熏習門(二)

初標指(染法)

二釋成(二)

初意識熏(意識)

二末那熏(十一)

二淨法熏習門(二)

初結指分門(已說)

二依門釋相(二)

初總標門(總標)

二開釋門(三)

初標指(開釋)

二釋成(二)

初別明熏習(二)

初法身自然熏習門(所言)

二應化常恒熏習門(所言)

二總顯力用(如是)

三結示(由此)

三發起問答決疑門(二)

初結指(已說)

二釋相(三)

初陳述意旨(此決)

二決擇義理(二)

初總標二義(二)

初標立有無理(一切)

二證成有無義(所以)

二別釋二門(二)

初有覺門(三)

初生覺一多(二)

初徵釋同別(二)

初正問答(二)

初總問(若依)

二別答(一切)

二轉徵釋(二)

初生覺一多徵(若爾)

二等差別同異釋(二)

初立同異(此事)

(19)

二結一多(不能)

二會通違教(二)

初引違文(若爾)

二申會釋(三)

初立理會(三)

初標舉(有二)

二牒釋(言自)

三會通(彼玄)

二引教成(二)

初論證差別(是故)

二經明引攝(二)

初引文(復次)

二釋義(二)

初明文立異(二)

初聞一增懈怠(此文)

二說多長精進(為欲)

二密意彰同(以此)

三廣上義(二)

初生惑一多(三)

初進退徵(若爾)

二一多釋(二)

初斥非(此事)

二立是(二)

初立理徵起(無明)

二舉喻答釋(二)

初偈頌(頌曰)

二長行(二)

初喻況(二)

初喻迷(論曰)

二況悟(於一)

二法合(無明)

三依義結(是故)

二生覺問別(二)

初在纏出纏成異難(二)

初敘意(若一)

二申難(離障)

二一味一相無差答(二)

初以理答(三)

初立正理(本覺)

二遣妄難(而無)

三依義結(是故)

二引教成(是故)

二歸本問答(二)

初正問答(一切)

二轉徵釋(若言)

三躡前遣疑(二)

初通顯餘門法(四)

初徵釋滿淨行人(二)

(20)

初雙依二法徵(若如)

二唯就無明釋(如是)

二徵釋清淨本覺(二)

初徵 二釋

三徵釋法界一心(二)

初徵 二釋

四徵釋三自一心(二)

初徵 二釋

二別明不二法(不二)

二無覺門(已說)

三結屬論文(率此)

四舉緣廣說開通門○

五盡不盡別門(三)

初結指(已說)

二釋義(此門)

三合本(如本)

○四舉緣廣說開通門(二)

初結指(已說)

二隨釋(二)

初總標軌則決定門(二)

初標示(於第)

二牒釋(三)

初法躰說(又諸)

二譬喻說(二)

初總明(二)

初牒示(次說)

二配合(所言)

二別釋(四)

初木喻(二)

初喻況 二法合 二火喻(二)

初喻況 二法合 三人喻(二)

初喻況 二法合 四燒喻(二)

初喻況 二法合 三契合說(二)

初結指(已說)

二隨釋(二)

初總說(言總)

(21)

二別說(二)

初標門(言別)

二釋相(三)

初緣缺單因無力門 二因缺單緣無力門 三因緣具足圓成門 二緣相散示生解門(二)

初結指(已說)

二隨釋(二)

初總說(二)

初標示(就總)

二牒釋(二)

初能緣(言能)

二所緣(言所)

二別說(二)

初標分屬本(就別)

二隨門述釋(二)

初有揀擇緣(三)

初能緣所緣分際別(三)

初標示(所言)

二牒釋(能緣)

三屬本(如本)

二善根已熟未熟別(自此)

三近遠各二因果別(自此)

二無揀擇緣(二)

初結指(已說)

二隨釋(二)

初總說(三)

初悲願緣(總說)

二實智緣(以問)

三三昧緣(所謂)

二別說(二)

初結指(已說)

二釋相(二)

初未入正位(云何)

二已入正位(云何)

○二三自屬為門之名(二)

初結前生後(從上)

二演義疏文(二)

初唱本論(本曰)

二作釋文(三)

初總標別列(論曰)

二示說勸思(今當)

三依門釋相(二)

初正釋此文(二)

初決擇三大差別(二)

初明躰相大義(二)

(22)

初總標(復次)

二別釋(二)

初標指(自此)

二正釋(二)

初自躰大義門(二)

初人平等門(三)

初釋義(初說)

二引成(是故)

三合本(如本)

二時不轉門(云何)

二自相大義門(二)

初結指(已說)

二釋相(三)

初圓滿功德門(二)

初牒門顯相(次說)

二標數釋成(二)

初有名數量功德(二)

初依論顯示(何等)

二引經會通(二)

初舉經示數(廣大)

二以論對明(二)

初問起(如是)

二答釋(二)

初論總持說(馬鳴)

二經依別相明(二)

初圓滿經數(言于)

二心地經數(言二)

二無名過量功德(三)

初總明過量(次說)

二別顯殊勝(二)

初依德顯勝(三)

初顯不離(如是)

二顯不斷(如是)

三顯不異(如是)

二依人顯勝(二)

初三人非思議(如是)

二大覺自軌則(三人)

三遍位結名(如是)

二問答決疑門(二)

初結指分門(已說)

二依門釋相(二)

初問難門(二)

初牒問徵詰(問者)

二引文結意(二)

初引違文(二)

初真如決擇(所謂)

二自相決擇(自相)

二結難意(如是)

(23)

二答釋門(二)

初總指(已說)

二正釋(二)

初指二門(於總)

二明二相(二)

初真如總(二)

初明真遣妨(二)

初牒指(答曰)

二釋成(謂雖)

二作緣決疑(自此)

二生滅總(二)

初標指(自此)

二釋成(二)

初開問(初重)

二答說(二)

初標示(自此)

二釋相(二)

初牒指(以依)

二會釋(二)

初會二門(二)

初真如門(謂真)

二生滅門(而此)

二釋此唱(次當)

三別釋廣說門(二)

初結指標分(已說)

二依科解釋(二)

初詰問(此云)

二直答(二)

初標示(自此)

二正釋(三)

初自宗正理(以一)

二非道邪行(而有)

三具舉對量(二)

初標指(自此)

二釋成(二)

初真妄相翻(二)

初有名數量功德(二)

初承前問起(如上)

二依次釋成(六)

初對立第一德(二)

初對染 二成淨

二對立第二德(二)

初對染 二成淨 三對立第三德 四對立第四德 五對立第五德

(24)

六對立第六德 二無名過量功德(二)

初立過恒沙德(三)

初標指(自此)

二釋成(所謂)

三屬本(如本)

二結成圓滿(三)

初標指(自此)

二釋成(三)

初妄見成差別(謂所)

二真德故平等(而本)

三遍位顯名稱(是故)

三屬本(如本)

二法喻對顯(二)

初寄問生起(染淨)

二引經證成(二)

初引文(爾時)

二釋義(二)

初正釋表實喻(二)

初總明(今此)

二別釋(二)

初配合表實(所言)

二徵釋十事(云何)

二因加德闇喻(復次)

二明自用大義○

二料揀二門具缺(二)

初問起(如是)

二答釋(二)

初依門顯示(謂真)

二引經證成(是故)

二指陳餘相(餘種)

○二明自用大義(二)

初結前勸觀(已說)

二依門釋相(六)

初本願無盡門(言本)

二離相不著門(次說)

三能所平等門(三)

初依門顯相(二)

初決擇三義(次說)

二融拂一躰(次一)

二引教證成(二)

初通依權實問答(二)

初妙德宣陳(甚深)

二能仁演說(二)

初彰權(佛言)

二顯實(如雨)

二唯約真實問答(二)

(25)

初妙德宣陳(於此)

二能仁演說(二)

初會權(爾時)

二歸實(而今)

三配屬本論(如本)

四無相現應門(二)

初釋義(二)

初總示(次說)

二別釋(二)

初真身絕相(謂法)

二權質應根(而諸)

二合文(如本)

五隨見麤細門(二)

初標分(次說)

二釋相(三)

初報應用差別(二)

初應身(初門)

二報身(次門)

二報應相差別(二)

初標示(自此)

二釋成(二)

初酬因名報(所言)

二隨根名應(所言)

三重釋前所說(二)

初奇問徵起(自此)

二依義釋成(二)

初決擇諸位差別(三)

初三賢分見(若三)

二十地轉勝(若得)

三佛位平等(若佛)

二徵釋二身麤細(何故)

六問答決疑門(二)

初標分(次說)

二隨釋(二)

初問(問者)

二答(五)

初法身出現色相門(自此)

二顯示智身形相門 三顯示法身形相門 四廣大圓滿無際門 五不可思議殊勝門

○二門自八門破異門(二)

初結前生後(已說)

二演義疏文(二)

初唱本論(本曰)

二作釋文(三)

初依法明真妄(二)

(26)

初釋義(四)

初破異執(二)

初敘異執(論曰)

二顯對治(為欲)

二離差別(復次)

三彰平等(復次)

四分權實(復次)

二屬文(如本)

二舉喻顯覺念(三)

初總徵(以何)

二別釋(為欲)

三合本(如本)

三得益彰順入(自此)

○二對治邪執正解門(二)

初結前生後(已說)

二演義疏文(二)

初唱本論(本曰)

二作釋文(二)

初標分(論曰)

二隨釋(四)

初根本總相門(三)

初牒門釋(言顯)

二引經成(是故)

三合論文(如本)

二人見對治門 三法見對治門 四俱非絕離門

○三分別發趣道相(二)

初結前生後(已說)

二演義疏文(二)

初唱本論(本曰)

二作釋文(二)

初標分(論曰)

二隨釋(二)

初總標總說門(三)

初趣佛隨相道(言總)

二趣佛離相道(復次)

三合屬本論文(如本)

二別釋散說門(二)

初結指令惠(已說)

二依門辨相(三)

初三種發心分部門(二)

初總科指(就第)

二別釋成(三)

初信成就發心門(三)

初標分(就初)

(27)

二解釋(三)

初發起開門總標門(二)

初第一重二種門(二)

初開問門(第一)

二答釋門(二)

初總別標分(次說)

二隨門釋相(二)

初別解二門(二)

初隨問次第答釋門(六)

初顯示修行假者門(言顯)

二自然本行熏習門 三顯示修行功德門 四信心成就時量門(二)

初標舉徵起(言信)

二引教釋成(三)

初引十五經(三)

初引前五(一者)

二引中五(六者)

三引彼五(十一)

二結會差別(是名)

三正明所取(今此)

五顯示發心因緣門(二)

初示意標分(言顯)

二依標解釋(三)

初勸請因緣 二救度因緣 三護法因緣 六顯示得益位勝門 二舉劣顯勝生解門(二)

初結指(已說)

二隨釋(二)

初舉劣顯劣形相門(言舉)

二舉勝顯勝形相門(二)

初正釋(言指)

二通妨(若不)

二總明餘義(三)

初顯信時無定(二)

初標示(自此)

二釋成(所謂)

二釋發心因緣(二)

初標徵(自此)

二列釋(一者)

三示不定形相(二)

初標示(自此)

二釋成(以何)

二第二重二種門(二)

初結指(已說)

二牒釋(二)

(28)

初開問門(言復)

二答釋門(二)

初舉數徵問(略說)

二依義科釋(二)

初標示(自此)

二隨釋(三)

初正智方便門 二福德具足門 三安樂成就門 二顯示答釋廣說門(二)

初第一重二種門(二)

初開問門(第一)

二答釋門(二)

初總別標分(次說)

二隨門釋相(二)

初別解二門(二)

初隨問次第答釋門(六)

初顯示修行假者門(言顯)

二自然本行熏習門 三顯示修行功德門 四信心成就時量門(二)

初標舉徵起(言信)

二引教釋成(三)

初引十五經(三)

初引前五(一者)

二引中五(六者)

三引彼五(十一)

二結會差別(是名)

三正明所取(今此)

五顯示發心因緣門(二)

初示意標分(言顯)

二依標解釋(三)

初勸請因緣 二救度因緣 三護法因緣 六顯示得益位勝門 二舉劣顯勝生解門(二)

初結指(已說)

二隨釋(二)

初舉劣顯劣形相門(言舉)

二舉勝顯勝形相門(二)

初正釋(言指)

二通妨(若不)

二總明餘義(三)

初顯信時無定(二)

初標示(自此)

二釋成(所謂)

二釋發心因緣(二)

(29)

初標徵(自此)

二列釋(一者)

三示不定形相(二)

初標示(自此)

二釋成(以何)

二第二重二種門(二)

初結指(已說)

二牒釋(二)

初開問門(言復)

二答釋門(二)

初舉數徵問(略說)

二依義科釋(二)

初標示(自此)

二隨釋(三)

初正智方便門 二福德具足門 三安樂成就門 三發起問答決疑門(二)

初結指分門(已說)

二依門釋相(二)

初前後相違難問門(言前)

二開通會釋消難門(二)

初標總別門(次說)

二依次第釋(七)

初正答决斷彼難門(三)

初開喻門(二)

初標示(就譬)

二釋相(四)

初寶喻 二性淨喻 三垢染喻 四人眾喻 二合說門(二)

初結指 二正合(四)

初寶喻 二性淨喻 三垢染喻 四人眾喻 三說法門(二)

初結指令思(已說)

二合屬歸本(如本)

二修善行者得益門(次說)

三修行善巧方便(三)

初標立四門(次說)

二解釋義相(四)

初一切修行根本門(二)

初分門(就第)

(30)

二釋相(二)

初別釋義相(二)

初般若門 二大悲門 二總示因緣(以隨)

二制伏惡業不生門 三出生善根增長門 四誓願無邊平等門 三顯示殊勝(自此)

四顯示發心功德門(次說)

五揀擇上下顯異門(二)

初結指(已說)

二釋成(二)

初揀異地上門(言揀)

二揀異具縛門(言揀)

六通契經文決疑門(三)

初結指標徵(已說)

二引經述釋(五)

初文殊師利經 二本覺大悲經 三大證得經 四五明契經 五菩薩瓔珞經 三會義合本(今此)

七讚歎發心功德門(二)

初別顯行相(次說)

二總結因緣(以信)

三結指(從上)

二解行發心門 三證得發心門 二發起問答决疑門 三因論生論問答門

○三修行信心分(二)

初結指分門(已說)

二次第作釋(七)

初能治所治契當門(二)

初牒門徵起(能治)

二唱本釋成(二)

初唱本(本曰)

二牒釋(二)

初區分能所(論曰)

二決擇契當(二)

初標徵(言契)

二述釋(二)

初信行契二聚(謂)

二信行通益二聚(復次)

二信心品類分部門(二)

(31)

初結指(已說)

二唱釋(二)

初唱本(本曰)

二述釋(二)

初標分(論曰)

二隨釋(三)

初直問信心品類門 二直問修行品類門 三略答顯示信心門(二)

初分門(就第)

二釋相(三)

初總答門(言總)

二總問門(言總)

三廣答門(二)

初標分(就第)

二隨釋(四)

初信本令心平等門 二信佛說有功德門 三信法精進修行門 四信僧令心無諍門 三修行方便善巧門(二)

初結前生後(已說)

二唱本作釋(二)

初唱本(本曰)

二述釋(二)

初標分(論曰)

二釋相(五)

初總標答前所問門 二通達總問所說門 三略答建立門數門 四略問廣答散說門(二)

初總別科分(次說)

二次第解釋(五)

初施門(二)

初略問門(第一)

二廣答門(二)

初標分(說廣)

二釋相(三)

初財物施(二)

初正釋(二)

初能施心無悋(言前)

二所施物有殊(二)

初總標二類(何等)

二別明二相(就內)

二合本(如本)

二隨應施(次說)

三教法施(次說)

二戒門(二)

(32)

初結指科分(已說)

二依門解釋(四)

初建立戒相標宗門 二成就戒品勝處門 三具足戒行不輕門 四守護不令毀謗門 三忍門(二)

初結指科分(已說)

二依門解釋(二)

初顯示略忍伏我門 二顯示廣忍無我門 四進門(二)

初結指科分(已說)

二依門解釋(二)

初通示修行精進門 二別釋修行精進門(二)

初分門(就別)

二釋相(二)

初無障修行精進門 二有障修行精進門 五止觀門(二)

初結指科分(已說)

二依門釋相(四)

初總標總釋止輪門 二總標總釋觀輪門 三略釋決擇隨順門 四廣釋決擇止輪門(二)

初分門(就廣)

二釋相(四)

初成就止輪因緣門(三)

初標列緣數(就第)

二辨示緣相(十五)

初住處寂靜因緣 二獨一不共因緣 三所居方善因緣 四衣服具足因緣 五飲食具足因緣 六結界護淨因緣 七舍宅造立因緣 八言語不出因緣 九座像造立因緣 十坐其座中因緣 十一出入時節因緣 十二知識善友因緣 十三印知邪正因緣 十四植善樹林因緣 十五字輪伏膺因緣 三明論該攝(如是)

(33)

二直示修行止輪門(二)

初結指標徵(已說)

二列門解釋(七)

初存心決定門 二不著身躰門 三不著心識門 四不着不着門 五集散會一門 六顯示正念門 七不離恒行門 三修行止輪得益門 四揀入不入分際門(二)

初結指科分(已說)

二依科解釋(二)

初示義(二)

初入趣意(已說)

二不入意(言不)

二合文(如本)

五讚歎三昧殊勝門(二)

初結指科分(已說)

二依門釋相(二)

初躰大無邊殊勝門 二眷屬無盡殊勝門 四廣釋魔事對治門○

五讚歎三昧功德門○

六兩輪具缺損益門○

七勸劣向勝不退門○

○四廣釋魔事對治門(二)

初結前生後(已說)

二演義疏文(二)

初唱本論(本曰)

二作釋文(二)

初總別標分(論曰)

二次第釋相(二)

初略說略示總持門(五)

初眾生勝劣不同門(三)

初標具缺(言眾)

二釋行相(云何)

三明本指(今此)

二能作障事假人門(二)

初所治四境(三)

初標示主伴(二)

初舉人標數(次說)

二指類結名(如是)

二指陳名義(二)

初指略魔外(魔及)

二造釋鬼神(二)

(34)

初標指(鬼及)

二釋成(二)

初鬼眾(三)

初列名字(言十)

二明作用(三)

初示差別(如是)

二釋因由(如是)

三顯障礙(如是)

三辨增勝(用之)

二神眾(二)

初列名字(十五)

二明作用(二)

初示差別(此十)

二顯障礙(如是)

三料揀差別(魔及)

二能治四相(三)

初徵列四門(如是)

二解釋四相(四)

初無礙自在對治 二揀擇別相對治 三具足俱轉對治 四無念無依對治 三指廣合結(如是)

三顯示所作業用門(二)

初標列二門(次說)

二略明總相(二)

初標門(總相)

二釋相(二)

初明現異類(第一)

二明現同類(言等)

四顯示對治行法門(三)

初結前標後(已說)

二別釋二門(二)

初當念唯心行法門(謂有)

二境界即滅得益門(無量)

三總相合結(是名)

五因治之力得益門(三)

初結前標後(已說)

二別釋二門(二)

初當念唯心行法門(謂有)

二境界即滅得益門(無量)

三總相合結(是名)

二廣說廣示散部門(二)

初標分(次說)

二釋相(八)

初出現人相令信門(二)

初顯示所治(二)

初標列(就第)

(35)

二釋成(二)

初能成六門(二)

初徵列六門(若外)

二釋成六相(言邊)

二所成三像(二)

初總徵(言造)

二別釋(三)

初造天人像(六)

初造像門(二)

初造九處(二)

初總徵釋(自作)

二別顯示(謂若)

二造心識(若種)

二禱祀門(二)

初徵起(次說)

二釋成(三)

初顯其祀意(以神)

二明其祀事(禱祀)

三明其定要(今以)

三神呪門(二)

初徵起(次說)

二釋成(三)

初總標二事(所謂)

二別明二相(二)

初明莊嚴(若為)

二辨往來(若為)

三結成門要(今以)

四誦經門(次說)

五阿呼門(次說)

六勸請門(次說)

二造菩薩像(二)

初標指通別(次說)

二唯明別相(二)

初造像門(二)

初寄問生起(別相)

二依義釋成(二)

初造九像(若為)

二造心識(造作)

二誦經門(次說)

三造如來像(二)

初標指通別(次說)

二唯明別相(造像)

二解釋能治○

二出現言說亂識門(二)

初總示(次說)

二別釋(三)

初說陀羅尼門 二說修行因門

(36)

三說果滿德門 三得三世智惑人門(二)

初標指徵起(次說)

二依義釋成(所謂)

四不離世間縛纏門 五心性無常生亂門 六令得邪定非真門 七勸請行者離邪門 八揀擇真偽令了門

○二解釋能治(三)

初別治三像(三)

初對治天像門(二)

初邪正雜亂門(次說)

二六門除遣答(二)

初標列門名(解釋)

二顯示治相(六)

初呪知根壞不壞門 二嚴具殊圓有無門 三身光眼入不入門 四頭髮未結不結門 五雙背無所取着門 六俱取攝不除遣門 二對治因像門

三對治果像門 二通治眾像(二)

初問治方軌(謂有)

二答依神呪(二)

初標呪徵起(謂彼)

二引經釋成(二)

初文殊啟請 二善逝敷宣 三合本結成(如本)

○五讚歎三昧功德門(二)

初結前生後(已說)

二演義疏文(二)

初唱本論(本曰)

二述釋文(二)

初分門(論曰)

二釋相(二)

初總標門(言總)

二散說門(二)

初標分(散說)

二釋義(二)

初總問(言總)

二別說(三)

初標徵(就別)

(37)

二列釋(一者)

三勸修(如其)

○六兩轉具缺損益門(二)

初結前生後(已說)

二演義疏文(二)

初唱本論(本曰)

二作釋文(二)

初標門(論曰)

二隨釋(六)

初示缺觀止輪失門(三)

初舉數標徵(就第)

二依次釋相(一者)

三結勸俱行(是故)

二顯示修行觀輪門(二)

初結指分門(已說)

二依門釋相(三)

初苦相觀(就初)

二無常觀(次說)

三不淨觀(次說)

三緣眾生界立願門(二)

初結指分門(已說)

二依門釋相(二)

初緣眾生作思惟門(言緣)

二建立誓願遍布門(言建)

四兩輪俱轉不離門(三)

初承前問後(已說)

二引教遣疑(三)

初標指經說(謂具)

二正引其文(二)

初文殊啟請(爾時)

二善逝敷宣(二)

初敕聽許說(爾時)

二演偈開迷(三)

初舉喻明(於是)

二依法合(若具)

三勸雙行(是故)

三決擇經意(二)

初徵起(今此)

二釋成(二)

初前三約境明(三)

初約靜散(謂為)

二約空有(復次)

三約理事(復次)

二後二依心解(二)

初對待相收(復次)

二融即一躰(復次)

三勸思合結(好其)

(38)

五顯示兩輪所治門(次說)

六總結兩輪俱輪門(次說)

○七勸劣向勝不退門(二)

初結前生後(已說)

二演義疏文(二)

初唱本論(本曰)

二述釋文(二)

初分門(論曰)

二釋相(七)

初顯示趣向假人門 二歸依所學教法門 三厭惡處所退信門(二)

初標別退緣(言厭)

二解釋退相(言國)

四如來方便殊勝門 五承力得處妙處門 六得善處定不退門 七引經證自所說門

○三申明勸結分(二)

初結前生後(已說)

二演義疏文(二)

初長行勸修獲益(二)

初唱本論(本曰)

二作釋文(二)

初分門(論曰)

二釋相(八)

初舉前所說總結門 二舉益勸人令修門 三顯離疑信功德門 四比類為對示勝門 五舉受持功讚揚門 六舉誹謗過令怖門(二)

初示謗罪報(二)

初正示(言舉)

二結勸(是故)

二釋重因緣(自此)

七殊勝廣說離謗門 八總結修行勸人門(是故)

二偈頌結說迴向(二)

初結前生後(已說)

二演義疏文(二)

初唱本論(本曰)

二作釋文(二)

初分門(論曰)

二釋相(三)

初攝前所說總結門(二)

(39)

初標門勸觀(就初)

二依義牒釋(二)

初通總攝前所說門(二)

初總標徵(諸佛)

二別解釋(三)

初釋諸佛二字(二)

初解義(二)

初牒文屬法(言諸)

二引教證成(大本)

二會違(二)

初舉違文(若)

二申會釋(虛)

二釋甚深二字 三釋廣大二字 二顯示能說字相門(二)

初結指(已說)

二釋成(二)

初牒屬字相(言我)

二徵釋因由(何故)

二展舒功德令廣門(二)

初結指(已說)

二釋成(二)

初明迴向(二)

初牒文示迴向(言總)

二依義顯因由(以例)

二辨利益(如是)

三施於眾生普利門(二)

初結指(已說)

二釋成(言善)

○三激物流通文(二)

初舉人法以總勸(二)

初舉人顯位(歡喜)

二按法覃功(二)

初通稱本釋(二)

初約人起行(如宣)

二依行成德(汝等)

二別歎本文(二)

初龍宮逼窺(我役)

二寶屠具攝(如是)

二約益損以別勸(三)

初示持毀(二)

初受持德廣(二)

初舉諷誦(有善)

二况思惟(何況)

二謗毀罪深(有善)

二勸修學(是故)

三啟誓願(當願)

(40)

釋摩訶衍論科卷下(終)

門人真慧大師 正良敬書。門人講經論妙悟安布。小師平江府管內僧判傳華嚴教觀勝 義大師安仁詳定鏤板。門人住持平江府大覺文殊院傳演華嚴寶冊吉祥如意大師可久勘 證。

正安四年壬寅八月十日謹開印板。

愚老慶賢八十二

(41)

CBETA 贊助資訊 (http://www.cbeta.org/donation/index.php)

自 2001 年 2 月 1 日起,CBETA 帳務由「財團法人西蓮教育基金會」承辦,並成立

「財團法人西蓮教育基金會」- CBETA 專戶,所有捐款至 CBETA 專戶皆為專款專 用,歡迎各界捐款贊助。

您的捐款本協會皆會開立收據,此收據可在年度中申報個人或企業的綜合所得稅減 免。感恩諸位大德的善心善行,以及您為佛典電子化所做的一切貢獻。

信用卡線上捐款

本線上捐款與聯合信用卡中心合作,資料傳送採用 SSL (Secure Socket Layer) 傳輸 加密,讓您能夠安全安心地進行線上捐款動作。

前往捐款

信用卡 (單次 / 定期定額) 捐款

本授權書可提供單次捐款或定期定額捐款之用途。

請於下載並填妥捐款授權書後,請傳真至 02-2383-0649 ,並請來電 02-2383-2182 確認。

或掛號寄至 10044 台灣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 77 號 8 樓 R812 財團法人西蓮教育 基金會收。

請在此下載 授權書 (MS Word 格式)

劃撥捐款

郵政劃撥帳號:19538811 戶名:財團法人西蓮教育基金會

欲指定特殊用途者,請特別註明,我們會專款專用。

線上信用卡 / PayPal 捐款

PayPal 是一個跨國線上付款機制的公司,CBETA 引用其服務,提供網友能在線上使用 信用卡或 PayPal 帳戶贊助 CBETA 。

(42)

PayPal is an online system of a global payment solution. CBETA uses its service to provide the uses to donate by using the credit cards or PayPal account to support the CBETA project.

相關收據開立事宜,由於付款幣別為美元,我們除了會依您所贊助之美元金額開立收 據外,另我們會依捐款當日公告匯率開立台幣收據,此收據為國內正式合法報稅憑 證。

Since the donation made is in US currency, hence all the receipts will be issued in the US dollars consequently. However for the domestic donators, a Chinese official receipt will also be made according to the foreign

exchange rate for the purpose of tax deduction.

線上信用卡 / PayPal 贊助

支票捐款

支票抬頭請填寫「財團法人西蓮教育基金會」。

CBETA is part of Seeland Educational projects, any donation (ex- cheques, remittance, etc.,) please entitle to "The Seeland Education Foundation".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輔行 (二上)(一) 言一行者剪略身儀不兼餘事名為一行非所緣理得一行名若所緣理名一行 者四行莫不皆緣實相 (云云) 經部雖即義通三乘今意在圓不通通別 (云云)

6 《中論·觀因緣品》,《佛藏要籍選刊》第 9 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view, even though the structure of the idea of Hua-Yen Buddhism is very complicated, indeed, we still believe that we can also find out the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 始指異

才有這樣的結果 ( idaṁ hoti ) 。累次有同樣的事實可現觀或驗證,由例 證推理,就可以記說:處於有這一些因緣具足時( imasmiṁ sati ),肯定 有這樣的結果(

Because Feng used “Yuan-Yuan Tang” so often in the titles of his prose works, most scholars labeled “Yuan-Yuan Tang” as the unified symbol of Feng and the term “Yuan-Yuan

人迷此世界。或計無因緣有世界。或計邪因緣有世界。大聖隨眾生所欲樂聞為說正因

  原夫善惡之運契。猶形影之相湏。受對明驗。凡三差焉。現也中也後也。播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