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持世經》CBETA 電子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持世經》CBETA 電子版"

Copied!
3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持世經》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2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4, No. 482

No. 482 [No. 481]

持世經卷第一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持世經初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與大比丘僧俱。爾時世尊與若干百千萬 眾。恭敬圍繞而為說法。會中有菩薩摩訶薩名曰持世。為諸菩薩摩訶薩無量功德莊嚴 發心。欲善知一切法彼岸。欲善知發無量願具足無量莊嚴。欲通達無量諸法決定相。

欲發無量莊嚴願深心所行清淨。欲善知清淨具足布施。欲善知畢定清淨持戒。欲善知 具足忍辱柔軟之心。欲善知清淨精進。欲善知清淨禪定。欲善知通達般若波羅蜜彼岸

。以如是等無量功德故。從坐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我欲問佛。為 利益安樂一切眾生。及諸菩薩摩訶薩不斷佛種者。具足威儀行處不著持戒。具足清淨 戒受行大法。善知持無量行處道法。為是諸菩薩故。我今問佛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 能善知諸法實相。亦善分別一切法章句。云何菩薩摩訶薩能得念力。亦轉身成就不斷 之念。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世尊告持世菩薩言。善哉善哉。持世。汝能為諸菩薩摩訶薩故問如來是事。

當知汝則多所安隱眾生憐愍世間。利益安樂諸天世人。亦為今世後世諸菩薩等作大光 明。汝之功德不可限量。能問如來如是之事。汝必欲斷一切眾生之疑。愛護一切眾生

。為作光明。欲示眾生義利。欲令眾生得度嶮道。欲為眾生作歸作舍作洲作救。欲拔 三惡道眾生。欲置眾生於無上道。欲脫眾生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欲與眾生無上涅槃之 樂。汝欲於後世守護正法。於後恐怖惡世欲度眾生。持世。汝今善聽諦思念之。吾當 為汝解說此事。唯然世尊。佛告持世。諸菩薩摩訶薩見四利故。勤修習諸法實相。亦 善分別一切法章句。何等四。當得具足念。當得不斷念。當以安慧而自增長念常在心

。持世。是為諸菩薩摩訶薩見此四利故勤修習諸法實相。亦善分別一切法章句。持世

。諸菩薩摩訶薩復見四利。勤修習諸法實相。亦善分別一切法章句。何等四。當善知 決定諸法義。當善知諸法義。當善知諸法種種因緣。當善入諸法如實門。是為四。持 世。諸菩薩摩訶薩復見四利。勤修習諸法實相。亦善分別一切法章句。何等四。當善 知無量法相。當修習善知決定無量法。當行無量功德而自增長。當知見諸法生滅相。

是為四。持世。諸菩薩摩訶薩復見四利。勤修習諸法實相。亦善分別一切法章句。何

(2)

法章句。持世。諸菩薩摩訶薩復有四法。勤修習諸法實相。亦善善分別一切法章句。

何等四。為利益眾生故心無慳垢。常行清淨戒安住毘梨耶波羅蜜故。發行精進不休不 息。正思惟故善行般若波羅蜜。是為四。持世。諸菩薩摩訶薩復有四法。勤修習諸法 實相。亦善分別一切法章句。何等四。成就具足深心清淨之願。具足成就清淨所行功 德。安住柔和忍辱功德。得分別諸法實相光明。是為四。持世。菩薩摩訶薩復有四法

。勤修習諸法實相。亦善分別一切法章句。何等四。以大欲求一切智。善知分別禪定 解脫諸三昧而生大欲。欲得大慈悲喜捨心故方便行清淨行處。善修習決定義。是為四

。持世。菩薩摩訶薩復有四法。勤修習諸法實相。亦善分別一切法章句。何等四。具 足慧行。亦求清淨智行處。樂無礙智。亦常不離一切智慧之願。持世。是為菩薩摩訶 薩有四法勤修習諸法實相。亦善分別一切法章句

  持世。菩薩摩訶薩見四利故能求念力。何等四。當修集具足念根。當行安慧。當 具足不斷念。當修集具足四念處。是為四。持世。菩薩摩訶薩復見四利能求念力。何 等四。具足諸助菩提法故念常在心。以利念根善修集宿命。具足清淨智慧故當疾得不 斷念。當種一切智慧因緣。是為四。持世。菩薩摩訶薩復見四利能求念力。何等四。

當修集具足思惟方便。當修習如實智慧。當發勤精進得諸佛法故。當不忘憶念得不斷 念力故。持世。是為菩薩摩訶薩見四利故能求念力

  持世。菩薩摩訶薩有四法能得念力。何等四。念安慧故常勤精進不休不息。常一 其心得諸法實相故。常不放逸正憶念諸法故。常護諸根正思惟故。是為四。持世。菩 薩摩訶薩復有四法能得念力。何等四。安住清淨持戒。成就清淨威儀行處。除去心中 五蓋。不為世法所染離業障煩惱障。是為四。持世。菩薩摩訶薩復有四法能得念力。

何等四。以不散心求善法。勤修習一心相。善知正入諸法門。不樂憒閙遠離在家。是 為四。持世。菩薩摩訶薩復有四法名能得念力。何等四。親近善知識。常修習深法。

常樂至諸佛菩薩所。常樂請問修習智慧。持世。是為菩薩摩訶薩有四法名得念力   持世。菩薩摩訶薩見四利。能修習一切法分別章句慧。何等四。當善知一切諸法 實相。當分別一切法所因。當知諸法決定之義。當善知一切法言語章句。是為四。持 世。菩薩摩訶薩見四法利。能修集一切法分別章句慧。何等四。當善知諸法隨宜次第

。當善知一切法因緣方便。當具足修集一切法方便。當分別知了義未了義經。是為四

。持世。菩薩摩訶薩復見四法利。能修集一切法分別章句慧。何等四。當善學是道是 非道慧。當得一切法義說力。當疾得清淨智慧行處。當具足修智波羅蜜。持世。是為 菩薩摩訶薩見四法利能修集一切法分別章句慧。持世。菩薩摩訶薩復有四法。能修集 一切法分別章句慧。何等四。善知修集諸法集相。善知諸法因滅相。善知諸法緣相。

能入因緣方便。是為四。持世。菩薩摩訶薩復有四法。能修集一切法分別章句慧。何 等四。善知諸法苦。善知諸法集。善知諸法滅。善知諸法滅道。是為四。持世。菩薩 摩訶薩復有四法。能修集一切法分別章句慧。何等四。善知諸法合散。方便得先因力

。善知諸法所宜。善知分別文字章句。是為四。持世。菩薩摩訶薩復有四法。能修集

(3)

一切法分別章句慧。何等四。善知不了義經。於了義經中不隨他語。善知一切法相印

。亦善安住一切法無相智中。持世。是為菩薩摩訶薩有四法能修集一切法分別章句慧   持世。菩薩摩訶薩有四法。轉身常得不斷念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等四

。明了善不善法。成就第一念安慧。能離五蓋心。終不忘念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是為四。持世。菩薩摩訶薩復有四法。轉身常得不斷念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等四。善修集四念處。善修集學分別慧。於諸禪定智慧為首。於決定智慧中得通達

。是為四。持世。菩薩摩訶薩復有四法。轉身常得不斷念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等四。得諸陀羅尼門。亦修集無生智。入於盡智。亦觀於滅智。是為四。持世。

菩薩摩訶薩復有四法。轉身常得不斷念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等四。斷於愛 恚。不貪著一切有為法。心通達無為智慧。至如來所行處。持世。是為菩薩摩訶薩有 四法轉身常得不斷念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持世。菩薩摩訶薩有五淨智力。

能具足得如上功德。何等五。深心淨智力。願淨智力。善根淨智力。迴向淨智力。障 業淨智力。是為五。持世。菩薩摩訶薩復有五淨智力。皆具足能得如上功德。何等五

。威儀行處淨智力。念具足淨智力。方便淨智力。緣眾生淨智力。緣相淨智力是為五

。持世。菩薩摩訶薩復有五淨智力。能具足得如上功德。何等五。捨心淨智力。利益 眾生淨智力。生大慈淨智力。生大悲淨智力。生大喜大捨淨智力。是為五。持世。菩 薩摩訶薩復有五淨智力。皆能具足得如上功德。何等五。持戒淨智力。不著持戒淨智 力。忍辱淨智力。不著忍辱淨智力。多聞淨智力。是為五。持世。菩薩摩訶薩復有五 淨智力。皆能具足得如上功德。何等五。深精進淨智力。受精進淨智力。禪定淨智力

。禪定方便淨智力。止觀方便淨智力。是為五。持世。菩薩摩訶薩復有五淨智力。皆 能具足得如上功德。何等五。慧淨智力。多聞決定方便淨智力。世間出世間淨智力。

慧方便淨智力。有為無為淨智力。是為五。持世。菩薩摩訶薩復有五淨智力。皆能具 足得如上功德。何等五。觀方便淨智力。明解脫淨智力。無生相淨智力。一相無相淨 智力。第一義世諦義淨智力。持世。是為菩薩摩訶薩有是五淨智力疾得具足如是一切 功德。持世。以是利故。菩薩摩訶薩於是淨智力中應勤修集。持世。菩薩摩訶薩成就 三法。於是淨智力中能勤修集。何等三。一者欲。二者精進。三者不放逸。菩薩摩訶 薩成就此三法。能於是具足一切功德淨智力中能勤修集。何以故。持世。欲精進不放 逸。皆是一切法根本。菩薩摩訶薩得是淨智力。能疾得一切智。亦名精進不退者。亦 名不退法者。亦以此功德疾得增長。亦於一切法中疾得淨智力。持世。若有人如是一 切法中得淨智力者。是為世間福田。是人次我能消供養。是人能至如來行處。是人能 觀如來法。是人不久能證如來智慧。持世。我本無量阿僧祇劫行菩薩道時。然燈佛與 我受記。汝過阿僧祇劫當得作佛。即時邊知如是淨智力。持世。若有人於一切法中能 成就如是淨智力者。是人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我今得。是人亦轉法輪。如我

(4)

  持世。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號智高王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 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持世。是智高王如來。有無量聲聞僧。亦有無量諸菩薩僧。

是佛本願因緣所致。是智高王佛土無三惡道。其諸眾生不覺有苦。畢竟具足安隱快樂

。離欲多者能障五蓋。是諸眾生成就如是清淨快樂。如人入第四禪樂。是智高王佛壽 六百萬億那由他劫。持世。是時國土唯佛為王。更無有王。國土眾生皆號佛為法王。

是智高王佛多為諸菩薩。說是斷一切眾生疑喜一切眾生心菩薩藏經。爾時有五百菩薩

。聞是諸菩薩淨智力。發如是精進力。盡形不生坐心。盡形不生衣服想。盡形不生我 想眾生想人想男女想。盡形終不多食。但修集如是淨智力。勤行精進。五百菩薩以是 善根因緣。命終皆生過東方十萬億國土。既生不久。修集是法故。得識宿命成就利根

。其國土佛號無量花積王。現在說法。其諸菩薩始年十六。於無量花積王佛所出家。

六十億歲行童子梵行。亦修行如是精進。持世。是五百菩薩得值如是等二十億佛。於 諸佛所勤行精進。成就第一念安慧。末後值無量力高王佛與其授記。過萬劫已當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五百人於萬劫中。得值二萬億佛具足佛道。於一劫中次第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持世。當知菩薩摩訶薩欲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於是淨智 力中。應生欲精進不放逸。何以故。持世。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以欲精進不 放逸為根本。及餘助道法。能具足佛法者。持世。我以如是精進得值二十億佛。於諸 法中世世成就念力。世世得識宿命。修集是法不休不息。我終不失是欲精進不放逸。

我當成就欲精進不放逸。爾時世尊。以大慈悲心顧視四方。現神通力使三千大千世界 諸閻浮提。皆有化佛。為諸眾生說是斷一切眾生疑喜一切眾生心菩薩藏經。復以神力 令竹園中在會大眾皆見諸佛遍閻浮提各各說法。大眾咸悅。從坐而起皆共禮佛作是言

。希有世尊。諸佛如來神力不可思議。成就無量不可思議法。爾時佛告大眾。諸善男 子。如來是事未足為難。所以者何。如來善能通達法性故。若一毛孔出神通力。光明 普照十方恒河沙世界。演說法音。於一毛孔百千萬億分未盡其一。如來成就如是不可 思議功德。諸善男子。如來深觀眾生心而為說法。諸善男子。今世眾生少有於是法中 能行欲樂。諸善男子。今世眾生少有於是法中能行精進。諸善男子。今世眾生少有於 是法中能行不放逸。何以故。如來今出五濁惡世。所謂眾生濁。見濁命濁。煩惱濁劫 濁。諸善男子。若有乃至一人能信受如是甚深清淨法能至佛慧。是為希有。何況能信 解如來所行。諸善男子。我常長夜莊嚴如是願。如是精進忍辱行。為苦惱眾生無救護 者無依止者多墮惡道者。我於爾時當成佛道。利益無量阿僧祇眾生。諸善男子。當知 如來恩力本清淨願精進故。能令無量阿僧祇眾生信解受持如是深法。諸善男子。我於 先世教化眾生。是諸眾生能解我法。諸善男子。今佛以十力四無所畏。少能令眾生信 解如是甚深之法。若有眾生住是法中者。皆是如來恩力方便故。我長夜不離如是深法

。我亦長夜大慈大悲大喜大捨攝取眾生。少有如來出五濁世利益眾生。何以故。諸善 男子。我於先世。以大精進力大方便力教化眾生。集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5)

  諸善男子。我念過世。一日之中捨千身布施利益眾生。諸善男子。我於若干千萬 世。見飢餓眾生故。自割身肉煮以與之。我於爾時心無憂悔。但於眾生普行大悲。諸 善男子。當知我如是以大精進大方便力教化眾生。集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諸 善男子。應發如是欲精進不放逸修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我行菩薩道時。汝等亦當 如我利益教化眾生。諸善男子。是賢劫中諸佛出世。無不讚我作如是言。釋迦牟尼佛 深行精進如是。釋迦牟尼佛具足精進如是。釋迦牟尼佛具足精進波羅蜜如是。釋迦牟 尼佛行菩薩道時。教化眾生如是。出於五濁利益無量阿僧祇眾生。諸善男子。如是行 道故。應勤生欲精進不放逸。諸善男子。我今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精進猶不休 息。至涅槃時猶發精進。碎身骨如芥子解散支節。何以故。憐愍未來世眾生故。我先 世行菩薩道時。所化眾生或行錯謬墮諸難處。欲勉濟之起大悲心。分布舍利乃至如芥 子皆與神力。我滅度後若有眾生。應以舍利度者心得清淨。得清淨已。處處地中隨願 成就。諸善男子。我先世行道時。於眾生中成就如是悲心。碎身舍利普使分布。是我 本願。我以如是無量福德因緣大悲心故。於後惡世普覆眾生。諸善男子。若諸菩薩於 此法中能生欲精進不放逸必發是願。於後末世受持讀誦為人廣說如是等經。我當以神 力令諸菩薩受持讀誦為人廣說。我亦以如是經囑累是諸菩薩。以其能受持讀誦為人廣 說故。所以者何。諸善男子。隨是經所住。當知其土有佛不滅。是故如來以此經囑累 諸菩薩。諸善男子。當知我宿世以如是因緣攝取眾生。今世亦復攝取眾生。後世亦復 攝取眾生。所謂護念如是經法。於後五百歲普流布故。諸善男子。若於今世若我滅後

。若聚落城邑山林曠野。有如是等經若能受持讀誦為人解說。當知此中則為有佛。何 以故。我說諸佛即是法身。以見法故則為見佛。佛不應以色身見。若人信法聽法。是 人則為信佛亦聽佛語。若人於此法中。能如說修行。是人則為見佛。是人名為實語者 法語者隨法行者

  諸善男子。我身非法非非法。是名隨法行。是名第一法施。所謂不著法不著非法

。何以故。若著法者不名見佛。諸善男子。不著一切法名為見佛。若於一切法中無所 見者。是名見佛。何以故。如來不可以法說。不可以非法說。亦不可以法見。所以者 何。諸善男子。如經中說。汝等比丘。若知我法如栰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若 能捨法非法。是名見佛。何以故。如來名為捨一切法者。不貪不受諸法名字。不墮名 字法中。何況墮非法名字中。諸善男子。捨離一切法名字。名為如來。能如是見者。

名為見如來。何以故。捨離見一切法故。名為見如來。以一切法不可得故。如實知見 一切法故。名為見如來。諸善男子。若一切法不可得。捨離一切法。是中即無戲論。

無是法非法名字。無行無示。是名見如來。若人能如是見法者。是名見如來。若能如 是見如來者。是名正見。若異見者名為邪見。若邪見者則為妄見。是人不名為真見。

諸善男子。真見者斷一切語言道。非真非妄非有非無。離一切法不取一切法。不得一

(6)

如我所說觀於如來。如是觀者。當知一切法皆是如來。當得一切法如。當得一切法實 相。當得一切法非虛妄相。當知一切法是如來法。當知一切法是如來行處。當知一切 法是不可思議行處。諸善男子。是故我說一切法是如來行處。如來行處是無行處。何 以故。一切法行處。是中無法可行。是故說無行處是如來行處。一切法行處即是無行 處。無行處即是如來行處。何以故。一切法行處無所有故。無行處是如來行處。一切 行處入如來行處。則非行處。如來通達證是法故。是名無行處是如來行處

  諸善男子。能知一切法無行處。是人能入如來行處。是人能觀如來行處。是人能 求如來行處。是人亦不著如來行處。何以故。是人知無行處是如來行處。離行處是如 來行處。所謂一切法不可得。不可分別不可貪故。是名非行處是如來行處。是名入智 行處。不入一切法故。何以故。一切法無門故。以是門入。諸善男子。一切法無入無 出。一切法無形。所以者何。如來於法無所得。何法若出若入若見若說。諸善男子。

是名入一切法門。以不入相故。一切法無合無散無縛無解。是一切法門以無門故。說 是門名為不可出門不可入門。不可歸門不可說門。畢竟無生門。以是法門。於法無所 知無所見。以是法門。於法無證無所入。何以故。諸善男子。一切法無門。門不可得 故。虛空是一切法門。從本已來性清淨故。無斷是一切法門。斷無所有故。無邊是一 切法門。邊不可得故。無量是一切法門。量不可得故。無際是一切法門。諸際無所有 故。諸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入是法門者。則入一切法門。則知一切法門。

則說一切法門

持世經五陰品第二之一

  爾時佛告持世菩薩。持世。若菩薩摩訶薩欲得一切法實相。若欲善分別一切法章 句。若欲得念力。若欲轉身具足得不斷念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疾入如是 法門。於是法門得智慧光明。何以故。於是法中疾得具足故。又復持世。菩薩摩訶薩 勤修集如是法門。入是法方便門者。則能得分別陰方便。界方便。入方便。因緣生法 方便。四念處方便。五根方便。八聖道分方便。世間出世間法方便。分別有為無為法 方便

  持世。何謂菩薩分別五陰方便。菩薩摩訶薩正觀五取陰。所謂無明陰是五取陰。

苦陰是五取陰。癡陰是五取陰。病陰癰陰。如箭入身陰是五取陰。菩薩分別觀察。選 擇色取陰。云何為分別觀察選擇色取陰。是色取陰從四大生。假名為色取陰。是色陰 無有自性。但以四大和合。假名為色陰。色陰無有作者。無使作者。無作無起無出。

名為色陰。但以先業因緣四大所攝數名色陰。非陰是色陰。譬如虛空。陰實無生相。

若說虛空陰。是中無有法生。但有名字。故名為虛空陰。凡夫於此無陰陰相。以顛倒 心故無實實相。貪著我五陰我所五陰。我色陰我所色陰。如是貪著。是諸凡夫貪著色 已。於色中依止我我所。有色受色取色著色依色。受行種種惡不善業。我等不應隨凡 夫學。我等應勤修集助菩提法。今應正觀色陰。菩薩正觀色陰時。知同水沫聚。云何 知同水沫聚。無聚是水沫聚。但從眾緣生。不可執捉無有堅牢。水沫聚中無有。聚相

(7)

無聚是水沫聚。色陰亦如是。色陰中無有陰相。菩薩如是觀時作是念。凡夫不能正觀 虛妄色。不能如實知色無常。不能如實知色相。我等入正道。不應貪著虛妄。不應貪 著色。何以故。色是不可貪著相。色但有名字無決定相。當觀是色無決定相。離名字 故名之為色。又說色名惱壞相。智者通達知是無相。我等應當善知修集色無相方便。

不貪著色相。若人貪著色相。即貪著色。我等應善知入色相。菩薩如是正觀時。如實 觀察選擇色。是色陰皆從凡夫憶想分別起。若法從憶想分別起。即是不生。一切憶想 分別皆非真實。凡夫依止顛倒所起色。為色所縛為色所害。往來苦惱。無明癡闇故。

貪色不捨。見色有常牢固。是凡夫人為色縛。色所縛故。往來地獄畜生餓鬼天人。深 貪色味。不觀色中有諸過惡。我等不應隨凡夫學。應當觀察選擇分別修習色方便。分 別觀察選擇色時。見色性如夢。譬如夢中色。皆從憶想分別覺觀起。曾所見聞覺知因 緣起。是夢中亦知彼我。亦見地水火風。亦見山河叢林。夢中色相無有決定。但以憶 想故有。色陰相亦如是。從先世業因緣出。無有決定性。菩薩如是思惟不取色。若我 若我所。但正觀色如實無常相虛妄顛倒。眾生顛倒貪著取色。若我色。若我所色。若 彼色。若彼所色。如是正觀察選擇色時。不得色。不見色性。亦不貪著色無常。菩薩 爾時若於色中。愛念貪著皆悉除斷。善知色正相善知色平等相。善知色滅相。善知色 滅道相。善知色陰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作是念。是身色陰。皆從業果報覺觀起。四大 所攝是身色陰。非我非彼無有所屬。無所從起。觀色陰如是。內色不貪不受。外色不 貪不受。過去色不貪不受。未來色不貪不受。現在色不貪不受。即知一切色陰是無生 相。是菩薩爾時不滅色亦不求滅色法。持世。菩薩摩訶薩觀察選擇色取陰如是

  持世。何謂菩薩摩訶薩觀察選擇受取陰。菩薩作是思惟。是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

。皆從因緣生。屬諸因緣入受相中。此中無有受者。但以貪著故。貪著者即是不真。

虛妄從憶想分別起。是菩薩如是思惟時作是念。是凡夫為虛妄受所縛。為三受所害。

所謂苦樂不苦不樂受。是凡夫若受樂。為愛結所使。以愛結所使故。能起惡業。若受 苦。為恚結所使。以恚結所使故。起諸惡業。若受不苦不樂受。為無明結所使。是人 因無明結所使故。不脫憂悲苦惱。我等今不應隨凡夫學。應正觀諸法。我等應如實觀 諸受。菩薩如實觀受陰作是念。非陰是受陰。從憶想分別起。顛倒相應無有受者。但 從先世業因起。今世緣故。諸受自性空。受中無有受相。菩薩觀達受陰。譬如雨渧水 泡。有生有滅無有決定。受陰亦如是。次第因緣起。屬諸因緣無有住時。虛妄不實從 憶想顛倒相應起。菩薩爾時作是念。凡夫可愍為諸受所制。以不正觀受陰故。故得樂 受生著。得苦受亦生著。得不苦不樂受亦生著。為諸受所縛馳走往來。從身至身受結 所縛。輪轉五道無有休息。是凡夫著於諸受。為受所制為受所繫。不脫受陰。於受陰 所不見出處。不知正觀受陰故。不知如實觀受陰無常。於受陰中為欲染所縛。不知受 陰如實相。我等今不應隨凡夫學。應如實觀察選擇受陰。即時如實觀受陰。無陰是受

(8)

受我不著受彼。知受陰無所從來無有所屬。無法能生受者。但從顛倒相應先世業果報 數名受陰。見受陰虛妄因緣相續行。爾時過去受陰。不受不貪不著。未來受陰。亦不 受不貪不著。現在受陰。亦不受不貪不著。是人於樂受中除却愛結。於苦受中除却恚 結。不苦不樂受中知見無明結故。勤行精進。菩薩爾時。若受樂受心不生愛。若受苦 受心不生恚。若受不苦不樂受心不生癡。持世。凡夫多於樂受生愛。苦受生恚。不苦 不樂受生癡。是諸凡夫以愛恚癡故深入闇冥。不能如實知受陰。亦不知愛恚癡相。深 貪著愛恚癡。所謂是我我所。是此彼等。持世。菩薩摩訶薩於此中正觀受陰者。不為 愛恚癡所牽。若生愛恚癡。即能除斷行於正道。於樂受中斷愛結使故勤精進。於苦受 中斷恚結使故勤精進。於不苦不樂受中斷癡結使故勤精進如實知三受相。爾時有所受 若苦若樂若不苦不樂。皆離不著。離愛結使。離恚結使。離癡結使。諸受起時皆能知 見知受陰如實無常。若能如是知已。於受陰中欲染悉斷。入斷受陰欲染道中。不為諸 受所污。是菩薩若如是正觀受陰。如實知受陰。知受陰集受陰滅受陰滅道。然後如實 知受陰是無生相。以無生相。通達受陰無相。持世。菩薩摩訶薩如是觀察選擇受陰。

持世。何謂菩薩摩訶薩觀察選擇想陰。菩薩摩訶薩正觀想陰時。見想陰皆從顛倒起。

虛妄不堅固不真實。從本已來不生相。以因緣和合從先世業力起。作是念。非陰是想 陰。虛妄陰是想陰。顛倒陰是想陰。想陰中無想陰想。譬如春後月焰。以名字故說名 為焰。陰想陰亦如是。以識相故說名想陰。凡夫於此為虛妄想所繫。或識樂或識苦。

或識不苦不樂。或識寒熱。或識男女。或識五道生死。或識合或識散。或識過去。或 識未來。或識現在。或識好或識醜。或識有或識無。是凡夫想。皆為顛倒虛妄。屬諸 因緣。但假名為想陰。此中若內若外。無有想者。凡夫人虛妄想所繫故。或識貪欲。

或識瞋恚。或識愚癡。或識妻子。凡夫依止是想陰貪著虛妄。以是想陰馳走往來。不 能如實觀想陰是虛妄。凡夫人以我想彼想男女想。繫於想陰不能得脫。貪著想陰。我 是想陰。我所是想陰。我等不應隨凡夫學。菩薩摩訶薩如是正觀想陰。想陰中想陰想 不可得。如焰陰中焰。陰相不可得。菩薩見想陰如焰性。過去想陰不貪不受不著。未 來想陰亦不貪不受不著。現在想陰不住。不分別若我若彼。即彼滅想受陰道。通達想 陰是無生。不見想陰若來處若去處。但以顛倒相應先世業因所起。現在緣所繫。無陰 是想陰。觀察選擇想陰。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即通達想陰無生。亦不分別想陰滅。但 為滅一切想受陰故。亦住如實知見故。菩薩如實觀想陰時。遠離一切想道心。亦不住 一切想道。但住知見想陰。亦如實想陰。不貪著想陰。如實觀察一切想陰。如實知想 陰集滅盡。持世。菩薩摩訶薩如是正觀察選擇想陰。則離想陰欲染。亦能行斷想陰欲 染道

  ◎持世。何謂菩薩摩訶薩觀察選擇行陰。持世。菩薩摩訶薩。觀行陰從顛倒起虛 妄憶想分別假借。而有菩薩爾時若身行口行意行。皆觀不淨無常苦空無我。如是觀時 作是念。非陰是行陰。苦陰是行陰。因緣生陰是行陰。像陰是行陰。諸行陰無增無減 無集。若身行口行意行無有作者。智者不貪受是行陰何以故。是諸身行。不在身內。

(9)

不在身外。不在中間。口行意行亦如是。不在意內。不在意外。不在中間。行陰中無 行陰相。何以故。是行陰從眾因緣顛倒起。虛妄不真。先業果報所攝。亦令因緣所繫

。能有所行諸所有行。若身行若口行若意行。皆非真行。是無所有行。是虛妄行。是 顛倒行。是故說非陰是行陰。何以故。智者不決定得行陰相。是身行是口行是意行。

此處彼處若內若外。又身口意行。尚無決定行相可得可說。何況行陰可得可說。是故 說無陰是行陰。凡夫起顛倒想貪著身口意行。憶念分別是行陰。為行陰所縛馳走往來

。是凡夫人以顛倒故。起身口意行。起已貪著歸趣。無法生法想。無陰生陰想。貪著 顛倒行故。為行陰所繫往來五道。常隨身口意行。不能如實觀身口意行。不能如實觀 行陰故。以身口意而起諸行。是諸凡夫著顛倒故。著不真法故。著虛妄故。數名行陰

。持世。菩薩於此中如是正觀諸行無有根本。羸劣無力以眾緣和合。可說行陰。是中 無有真實行陰。無陰是行陰。從本已來不生是行陰。無性是行陰。諸行前際不可得。

後際不可得。中際不可得。無有住時諸行念念生滅。持世。菩薩如是正觀行陰空不可 得。不堅牢相。乃至毫釐亦不可得。作是念。是諸凡夫為不堅牢法所繫。行陰所繫。

貪著所縛。起身口意行。我是行我所是行。起如是業為行陰所縛。不知行陰性入無明 癡冥。於諸行中生真實想。以顛倒故貪著受取行陰。是人貪著受取行陰故。或起樂行 或起苦行。或起不苦不樂行。是人起樂行已得樂身。起苦行已得苦身。起不苦不樂行 已。得不苦不樂身。是人得樂身已生愛。得苦身已生瞋。得不苦不樂身已生愚癡。是 人以愛瞋癡故。不見諸行過惡。不能清淨身口意行。是人身口意行不清淨故。墮不清 淨道中。所謂地獄畜生餓鬼。或時暫生天人中。貪著身口意行。深著行陰。菩薩摩訶 薩應如是正觀。今我等不應隨凡夫學。我等應清淨身口意行。不應貪著行陰。應觀行 陰過惡。應求出行陰道。如是觀者名為如實正觀行陰。亦名正觀行陰無常。即時如實 觀諸行。諸行集諸行滅。諸行滅道。不受不貪不著諸行。亦不貪不著行陰。如是觀時 遠離行相。亦行無行陰道。即觀諸行空。於一切諸行中。驚怖生厭離心。但起清淨身 口意行壞行相故。離行陰相故。是人有所得身皆是清淨。何以故。是人身業清淨。口 業清淨。意業清淨。身行清淨。口行清淨。意行清淨。是人遠離行陰相。壞諸法及根 本相。如是正觀時見行陰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不得諸行決定生相。亦不得決定滅相。

即觀諸行無生滅相。一切諸行亦無生滅。是人觀一切諸行無生滅相。生厭離心。正通 達諸行集滅相。雖證諸行無生相。而善通達諸行相。何以故。持世。是行陰無決定相

。譬如芭蕉堅牢相不可得。無堅牢相亦不可得。行陰亦如是。堅牢相不可得。無堅牢 相亦不可得。持世。菩薩摩訶薩如是觀察選擇思惟入於行陰

持世經卷第一

(10)

持世經卷第二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持世經五陰品第二之二

  ◎持世。何謂菩薩摩訶薩正觀察選擇識陰。菩薩摩訶薩觀非陰是識陰。顛倒陰是 識陰。虛妄陰是識陰。何以故。持世。是識陰從顛倒起。虛妄緣所繫。從先業有。現 在緣所繫。屬眾因緣。虛妄無所有。憶想分別起。從識而生。有所識故名之為識。從 憶想分別覺觀生。假借而有。有所識故數名為識。以識諸物故。以起心業故。以思惟 故。眾緣生相故。起種種思惟故。數名識陰。從有所識。有識像出。示心業故。攝思 惟故。數名識陰。或名為心。或名為意。或名為識。皆是意業分別故識陰所攝。識相 識行識性示故。數名識陰。如是非陰是識陰。不生不起不作。但以顛倒相應緣虛妄識 故。數名識陰。何以故。是識陰從眾因緣生無自性。次第相續生。念念生滅。是識緣 不生陰相。何以故。是識陰生相不可得。決定相亦不可得。生相不可得故。決定相不 可得故。根本無所有故。自相無故。牢堅不可得故。智者正觀察選擇通達非陰是識陰

。凡夫於非識陰生識陰相。以覺觀分別憶想顛倒相應虛妄所縛。強名為識陰。貪著是 識陰依止所識。依止識種種示思惟故生起識陰。是人種種分別。貪著內識。貪著外識

。貪著內外識。貪著遠識貪著近識。以識相故分別起識陰。是人以憶想分別若心若意 若識。假借強名是心是意是識。如是知種種心相生。是凡夫貪著識陰。為識陰所縛。

心意識合故。起種種識陰。分別虛妄事故。以一相故。以決定相故。能得是心是意是 識。能得分別愛著。是人依止識陰深貪識故。亦得過去識陰貪著念有。亦得未來識陰 貪著念有。亦得現在識陰貪著念有。諸凡夫於見聞覺知法中。計得識陰貪著念有。是 人貪著見聞覺知法。為識陰所縛貴其所知。以心意識合繫故馳走往來。所謂從此世至 彼世。從彼世至此世。皆識陰所縛故。不能如實知識陰。識陰是虛妄不實顛倒相應。

因見聞覺知法起。此中無有實識者。若不能如是實觀。或起善識。或起不善識。或起 善不善識。是人常隨識行。不知識所生處。不知識如實相。持世。菩薩摩訶薩於此中 如是正觀知識陰從虛妄識起。所謂見聞覺知法中眾因緣生。無法生法想故貪著識陰。

我等不應隨凡夫學。人我等當如實正觀察選擇識。如實正觀察選擇識陰。是諸菩薩如 實觀時。知識陰虛妄不實從本已來常不生相。知非陰是識陰。像陰是識陰。幻陰是識 陰。譬如幻所化人識。不在內亦不在外。亦不在中間。識性亦如是。如幻性虛妄緣生

。從憶想分別起。無有實事如機關木人。識亦如是從顛倒起虛妄因緣和合故有。如是 觀時。知識皆無常苦不淨無我。知識相如幻。觀識性如幻。菩薩爾時作是念。世間甚 為狂癡。所謂從憶想分別識起於世間。與心意識合。三界但皆是識。是心意識亦無形 無方。不在法內不在法外。凡夫為虛妄相應所縛故。於識陰中貪著若我若我所。是人 貪著識陰在內。貪著識陰在外。貪著識陰在內外。貪著識陰在彼我。是人貴此識陰為 識陰所縛。受識陰味說識陰相。所謂若心若意若識。隨味行故貪受識陰。是人為識所 縛。識陰合故為心意識所牽。以心意識因緣力故生是凡夫。若起下思得下身。若起上

(11)

思得上身。若起中思得中身。是人隨心意識力故。生依止諸入。貪著識陰故。不脫生 老病死憂悲苦惱。菩薩於此中如實正觀選擇識陰。如實正觀識陰無常相故。過去識陰 不貪不著不念。知非陰是識陰。未來世識陰亦不貪不著不念。知非陰是識陰。現在識 陰亦不依止。如實知識陰無常相。如實知識陰生滅相。若如是思惟正觀識陰。是名正 觀入識陰道。所謂如實知識。如實知識集。如實知識滅。如實知識滅道。是人如實觀 識陰集滅相。能壞識陰。能斷一切相。知識陰集滅相。亦通達識陰集滅相。菩薩爾時 亦不生識陰。亦不滅識陰。是識陰從本已來無生。如是觀時不分別識滅相。通達識陰 無生相。何以故。持世。是識陰無生無相無成。是識陰生性虛妄故。入在無生相中。

持世。識陰終不有生成相。是識陰相從眾因緣生。持世。菩薩摩訶薩如是觀因緣法。

非陰是識陰。觀察選擇信解證知。通達諸所有識悉皆知實。菩薩知識陰實故。如是一 切所緣知皆破壞。持世。菩薩摩訶薩如是觀識陰。知是識陰無生者。無作者無起者。

無受者無所受者。但以眾緣生。眾緣合故有。緣見聞覺識法故繫有。從本已來常畢竟 空。如是觀識陰時。即知識陰是無作無起相。不貴不著。持世。菩薩摩訶薩如是正觀 察選擇入識陰。若菩薩能如是方便入五陰。能如是方便正觀五陰。是名通達入五陰集 滅道。皆能斷諸陰相。真知五陰方便。以是方便故。於五受陰中。不貪不著不縛不繫

。如實知色無常相。是菩薩若於色有欲染則能除斷。亦如實知受想行識。亦如實知受 想行識無常相。若於受想行識中。有欲染則能除斷。菩薩於五受陰中除斷欲染故。隨 順通達決定五陰方便。如是觀時。能知五受陰細微生滅相

  持世。何謂菩薩摩訶薩能觀察選擇五受陰細微生滅相。菩薩摩訶薩觀眾生初入胎 歌羅羅時。先五陰滅即更有五陰生。從是已來觀五陰生滅相。雖先識滅亦知五陰非斷 滅相識。雖依止歌羅羅。亦知五陰不至不常。如是觀初入胎一念五受陰生滅相。從歌 羅羅乃至出生。及後增長乃至死時。觀此五受陰念念生滅相。如是觀察選擇五受陰微 細生滅相。持世。是五受陰微細生滅相者。所謂先五受陰滅。次第無物有至胎。識初 合時五陰即有生滅。因歌羅羅五受陰假名為人。所以者何。持世。識無所依則不能住

。識所依者五受陰是。持世。又無色界中諸天。五受陰細微生滅相亦應如是知。持世

。如是細微五受陰生滅相。辟支佛智慧所不能及。何況聲聞智慧。惟諸佛如來善知五 受陰。從初入胎細微生滅相。及無色天諸陰念念生滅。所謂一切智慧。出一切世間智 慧菩薩摩訶薩得無生法忍。至佛慧境界。是人雖如是觀察選擇五受陰細微相。從初入 胎乃至無色天。亦不能究盡如諸佛所知。持世。諸佛如來無有隨他智慧。自然得一切 智慧方便。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諸佛智慧無所不達。諸佛無礙智慧。於一切法中 得決定慧。於一切法中得自在力。何以故。於無量無數千萬億阿僧祇劫行於深法故。

持世。一切凡夫不能如是方便觀五受陰。何況觀五受陰細微生滅相。何以故。諸凡夫 人不能知五受陰如實。凡夫不知取。不知受陰

(12)

  持世。何謂為取。取名我取眾生取。見取戒取。五陰取。十八性取。十二因緣取

。是名為取。乃至所有法。若內若外。所謂欲取有取。見聞覺識取。我我所取。持世

。凡夫於此虛妄取不知不見。顛倒因緣而取諸法。是人為取所繫。無明因緣取諸行。

諸行因緣取識。識因緣取名色。名色麁相眾生染著歸趣。所謂色取色合色縛。及取四 無色陰。受想行識分別為名。持世。若無諸佛眾生。則無所知無所見。不能正觀五受 陰。諸佛出於世間。壞眾生依止色。壞依止受想行識。壞和合一相故。諸佛如來作如 是分別說。汝等所依所歸。是名為色。是色但以四大和合。受想行識但有名字。名色 相成就故說五受陰。汝等眾生莫貪歸此不牢堅五受陰。持世。如來何故說五受陰。持 世。是凡夫人。從顛倒生入無明網。馳走往來何所歸趣。貪受五受陰相作是念。我依 止此當以得樂。是人以是樂想貪歸五陰。以苦想以不苦不樂想貪歸五陰。凡夫人所歸 所依止處。是名五陰。持世。諸凡夫人從生以來盲不知五陰為是何等。不知五陰從何 所來。不知五陰如實故。貪受五陰。是故說名受陰。於此中誰有受者此中受者不可得

。但以顛倒貪著分別虛妄自縛無明癡闇故。取我取我所。取此彼。是故說受陰是五陰

。無有取者亦無決定相。是故智者。知非陰是五受陰。顛倒陰是五受陰。無明陰是五 受陰凡夫於此為所繫縛。貪歸五取陰。以貪歸故不知何等是取。何等是取陰。但為貪 著所歸五陰。往來生死。貪著是五陰故馳走諸趣。貪歸何等。貪歸見貪歸聞。貪歸覺 貪歸識。貪歸愛貪歸無明。是諸凡夫。為愛縛所縛。貪愛五受陰。為諸蓋所覆入無明 闇冥。不知不覺我等今為貪歸何處。繫縛何處。以不知故。往來地獄畜生餓鬼人天道 中。生死所縛貪歸生死不放不捨。不斷五陰亦不能知五陰如實相。不如實知故。為種 種苦惱所害。墮虛空獄不知出處。是人不見出道故。於無始生死道中受諸生死。是故 不能得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亦不得度無量生死險道。亦不得脫諸大苦聚。還復歸趣 於苦。貪著於苦。為苦所使。何等為苦。五受陰是。生時但苦生。滅時但苦滅。持世

。我以是因緣故。為弟子說法。汝等比丘。當正觀色陰。亦當如實知色無常相。汝等 若於色中有欲染者。當疾除斷。汝等當正觀受想行識。亦當如實知受想行識無常相。

若於受想行識中有欲染者。當疾除斷。除斷欲染故心得正解脫。持世。若有人知我所 說法義如是能如說修行。當得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若人不能如說修行。為色縛所縛

。為愛繫所繫。入無明闇冥貪取五陰。是人貪取五陰故。不能得脫生死險道。持世。

以是義故。我說世間與我諍。我不與世間諍。何等為世間。所謂貪著五受陰者。為世 間所攝。是人貪歸五陰。為五陰所縛。不知五陰性。不知五陰空相。而與我諍。是人 違逆佛語。與佛共諍故墮大衰惱。若有人於佛在世若佛滅後。能如是觀虛妄五受陰空 無所有。從顛倒無明闇冥起。虛誑妄想但誑凡夫。非五陰似五陰。如是之人不與佛諍

。不逆佛語故。得脫地獄畜生餓鬼苦惱。持世。諸佛不與人諍。斷一切諍訟名之為佛

。但為眾生演說實法作是言。汝等先所取者皆是顛倒。一切眾生顛倒力故。貪歸五陰 往來世間。是人貪歸五陰已。起種種邪見。貪歸種種名字。貪歸種種憂悲苦惱。是人 為種種邪見煩惱種種憂悲苦惱之所殘害。無有能為作救作舍作歸作趣。唯佛能救。凡

(13)

夫小心小智慧故貪嗜五欲。依止多過五陰。是凡夫人與救者歸者依者脫一切苦惱者。

而共諍訟。持世。我今舉手其有見五陰者。見陰相者。貪五陰者。我則不與是人為師

。是人亦非我弟子。不隨我出家。不隨我行。不歸依我。是人入於邪道。入虛妄道取 不實者。是為顛倒不知佛意。不知佛隨宜說五陰。不知佛第一義。是人不受佛教。不 應受供養而受。是人我尚不聽出家。何況當得受人供養。何以故。如是之人是外道徒 黨。所謂生五陰相者。貪著歸趣五陰者。持世。當來之世後五百歲法欲滅時。於我法 中出家多是生五陰相者。決定說五陰相。深著五陰入虛妄邪道。於我法中而得出家。

袈裟繞咽。常樂往來白衣居家。當知是人與外道無異。亦以我法多為眾人恭敬供養。

持世。我說是見五陰者。決定說五陰者。貪著五陰者。不聽受人一杯之水。所以者何

。是人於我法中。乃至無有柔順法忍。是人違逆我法。背捨聖行。持世。是故菩薩摩 訶薩於後惡世。應如是發大誓願。於我如是甚深經典當共護持。亦斷眾生五陰見故而 為說法

  持世。我是經中說破一切陰相離貪著陰相。爾時多有在家出家聞如是等經。起於 諍訟不生實相。菩薩摩訶薩於此中應發大誓願。我等於後惡世貪著五陰邪見眾生作大 利益。所謂度脫貪著見五陰眾生。隨宜方便以法利益。是故持世。菩薩摩訶薩若欲得 善知諸法實相。亦善分別諸法章句。欲得念力。欲得轉身成就不斷念。乃至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應常觀是五陰無常相。苦相。無我相。虛妄相。不堅牢相。畢竟空相

。從本已來不生相。常正觀時五受陰中。所有欲染則能除斷。亦得如是等深法中方便

。持世。過去無量阿僧祇劫。爾時有佛名大意山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 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持世。是大意山王佛。有八十億那由他聲聞眾。皆是 阿羅漢諸漏已盡。及八十億那由他學地阿那含。謂菩薩摩訶薩眾四十億那由他。是大 意山王佛壽八萬歲。持世。爾時有王名為德益。是德益王有二萬大城。具足豐樂人民 充滿。其城七重縱廣十二由旬。四寶合成有七重塹。皆有欄楯七重行樹。諸寶羅網遍 覆其上。城塹諸樹及上羅網。皆以黃金琉璃車渠馬瑙四寶合成。一一大城各有五百園 林。皆有七寶衣樹充滿其中。一一園林各有五百寶池。八功德水皆滿其中。持世。是 德益王有八萬婇女。其大夫人有二子。一名無量意。二名無量力。持世。是二王子各 年十六。夢中見佛端正無比如閻浮檀金幢。見大歡喜。覺已各說偈曰。其一人言  我今夢見二足尊  金色百福相莊嚴 

 成就無量諸功德  見已心得大歡喜    第二人言

 我夢見佛明如日  端正姝妙第一尊   猶如須彌眾山王  巍巍高顯見歡喜 

  持世。即時無量意無量力二子。詣父母所具說是事。白父母言。今我二人於夢中

(14)

母說是事已。即詣大意山王佛所。到已頭面禮佛足。請佛及僧三月四事供養衣服飲食 臥具醫藥。於大城邊莊嚴德益王所遊園林。懸繒幡蓋寶華覆地。奉佛及僧令止其中。

其二王子三月之中。以一切樂具供佛及僧。供養已畢。於佛法中俱共出家。持世。其 大意山王佛知此二王子深心所願。而為廣說是五陰十二入十八性菩薩方便經。於四萬 歲中終不睡眠。常不滿腹食亦不傾臥。若坐若經行。又於四萬歲中不念餘事。但念五 受陰虛妄空相。知是五受陰從顛倒起。通達是五受陰相畢。其年壽常修梵行。命終即 生兜率天上。於佛滅後。還生閻浮提大居士家。至年十六復夢見佛。為說五陰十八性 菩薩從方便經。聞是法已即覺驚怖。復於佛法。滿萬歲中常修梵行。亦復方便深觀五 陰十二入十八性菩薩所行方便經。命終生於忉利天上。畢天之壽。生閻浮提大姓婆羅 門家。大意山王佛法末後千歲之中。其二人以本因緣故。復得出家學問廣博其智如海

。亦善觀察選擇是五陰性。入法如實通了。於其世中教化二萬人及二十億天於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持世。是二菩薩從是已後。世世同心共值十億那由他佛。然後乃得無 生法忍。得法忍已。復值一億那由他佛。然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二人共劫次第 作佛。一名無量音。二名無量光。持世。是故菩薩摩訶薩。若欲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當於是清淨無染法中。勤行修集此陰入性。及餘有為法中說實知見相

持世經十八性品第三

  持世。何謂菩薩摩訶薩善知十八性。菩薩摩訶薩方便正觀十八性。作是念。眼性 眼性中不可得。是眼性無我無我所。無常無堅自性空故。眼性中眼性不可得故。眼性 虛妄無所有。從憶想分別起。眼性無有決定相。虛空性是眼性。譬如虛空無決定相。

無根本故眼性亦如是。無決定相亦無根本故。何以故。眼性中實事不可得故。眼性無 處無方。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眼性無決定相以無事故。眼性事不可得。眾因緣生 故。眼性不過去不未來不現在。眼性眼相不可得。眼性但以先業果報。屬現在緣故數 名眼性。眼性者即是無性。眼性中眼性不可得。識行處故數名眼性

  若眼根清淨。色在可見處意根相應。以三事因緣合。說名為眼性。眼性中無決定 眼性相。智者通達無眼性是眼性性

  持世。菩薩摩訶薩若能如是觀察選擇眼性。即通達無性是色性。何以故。色性中 色性不可得。是色性不合不散。色無決定相故說名色性。色無根本無分別何況色性。

色性則是亦無根本。色性不在色內不在色外不在中間。但以憶想分別。色在可見處。

眼根清淨。以意識相應。見現在色故。數名色性。譬如鏡中面像。若鏡明淨則生色相

。鏡中色無決定相。鏡中無人而見色像。但以外有鏡內起色相。如是眼性清淨所緣之 色。在可見處。如鏡中像數名色性。色無性相無形性。無決定性是名色性。諸色相無 我故。數名色性。隨眾生所知故。說名色性。若菩薩知是色性。即知無性是色性。無 生性是色性。無作性是色性。何以故。是色性不過去不未來不現在示無所有性。示虛 妄性。示假名性。名為色性。如是觀察選擇色性。是菩薩正觀察選擇眼識性。所謂眼 識中無眼識。無眼識性無有常性。眼識性無有根本。無決定法。眼識性無所示。是眼

(15)

識性非合非散無有根本。但以先業因緣起。屬現在緣繫色緣故數名眼識性。隨凡夫顛 倒心故。數名眼識性。賢聖通達眼識性即是非性。何以故。眼識性無決定故。從眾因 緣生。屬諸因緣故數名眼識性。識所行處是眼識性。是識無決定故。說無決定相。無 生故。示虛妄故。能分別色相故。能示緣故。說是眼識性。隨眾生所知。如來方便分 別。破壞和合一相故。說是十八性示識無決定相。但眼清淨能知色相。二法和合故說 眼識性。示眼識實相故說眼識性。眼識性者示眼所行處。能識色是眼識。性即是說無 性。何以故。智者眼識性中。求眼識性相不可得。眼識性中。亦不得眼識性根本。所 以者何。無決定性是眼識性。眼識性者以假名說。所說性者即是說不取義。能有所見 處是眼識。意業起是眼識相。故名為眼識。眼性色性眼識性。以是性門。說三事和合

。以知諸緣相故。即是離諸性義。所謂是眼性。是色性。是眼識性。有如是數。得令 眾生入於實道。此中實無眼性色性眼識性。諸如來說是知見諸性相方便。分別說是諸 性。若人通達是諸性方便者。則知三性無性。何以故。諸性中無性相故。諸性中相不 可得故。耳性聲性耳識性。鼻性香性鼻識性。舌性味性舌識性。身性觸性身識性。皆 亦如是

  持世。何謂菩薩摩訶薩觀擇意性。菩薩作是念。意性無決定。根本無所有故。意 性中無意性無決定性。是意性。譬如諸種子種於大地。因於水潤。得日得風。漸漸芽 出。芽不從種子出。種子亦不與芽和合。芽生則種子壞。種子不離芽。芽不離種子。

芽中無種子。意性亦如是。能起意業故。示意識故。如種示芽。得名意性。離意性則 無意。意性不能知意。假名字故說為意性。是意性不在意內不在意外不在中間。但以 先業因緣故起。識是意業故。知所緣故。諸性名字合故。現在緣起故。數名意性。即 是不決定意業相。即是眾緣和合相。亦說意性從和合起隨眾生所知。於第一義中無有 意性。何以故。根本無所有故。無生是意性。生無所有故。意性即是世俗語。第一義 中決定無意性。過去未來現在不可得。智者通達無性是意性。諸菩薩觀擇法性。無性 是法性。法性無自性。自性不可得。無決定性是法性。法性根本不可得故。決定事亦 不可得故。但為起顛倒眾生虛妄結縛。有所知故。說言法性。欲令眾生入無性故。故 說是法性。何以故。法性中無法性相。是法性從眾緣生。眾緣生法即無自性。諸因緣 中無有自性。諸因緣皆從眾緣和合顛倒故相續而生。如來於此欲教化眾生說是法性。

以世俗語言示無性法。是法性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但令眾生知見善不善法。以法 性說離一切法相。知見畢竟空相故。說畢竟空即是法性。何以故。無所有是法性。法 性中無決定有相。譬如虛空無決定相而數名虛空。法性亦如是無決定相。破法相故說 名法性。法性即是無性。何以故。是法性不在過去不在未來不在現在。但屬眾緣與緣 合故。數名法性說名法性。如眾生所知故。智者證知無性是法性。法性非合非散。法 性中無法性相無多無少。以示性方便故。說法性名為性。若行者實通達是法性相。即

(16)

者通達無相是法性。法性中無分別相。無相無分別故。說名法性。法性中無有住處。

無處無起無住無依止。是法性從本已來不生故。是法性無有生者。何以故。法性中無 性故。又法性不以合故有。無合無散。無作無決定。名為法性。菩薩摩訶薩觀擇法性 如是。所謂無性是法性

  持世。何謂菩薩摩訶薩觀擇意識性。菩薩摩訶薩作是念。不生性是意識性。不決 定性是意識性。意識性無根本。無有定法。以意識性示無性相。何以故。意識性中。

意識性不可得。是意識性虛妄無所有。顛倒相應以意為首。識諸法故名為意識。隨凡 夫所行故。說意識性。賢聖觀知非性是意識性。虛妄無所有是意識性。但示因緣法故

。以意為首故。識諸緣合故說為意識性。隨眾生所知故如是說。智者知非性是意識性

。從眾因緣生。憶想分別起。無有性相。即是第一義中無性相義。世俗法中為引導眾 生故。說是意識性。欲令眾生知無性是意識性。但以小法壞離諸性故。說是意識性。

何以故。聖人求之不可得。意識性不在意識性內。不在意識性外。不在中間。智者通 達不合性是意識。意識不知意性。意性不知意識。但眾因緣生。從顛倒起。以意為首

。知於諸緣二事和合故。著虛妄故從覺觀起。示眾生識相故。說名意識性。是意識不 在過去不在未來不在現在。是意識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無有住處。從本已來不生相。意 識中無根本定法。何以故。是意識性相即是無二相即是無相。是相不以二相故有。無 所示性是意識性。智者通達意識性。是意識性。不在一切法中無處無方。不與法若合 若散。聖人通達不生相是意識性。是意識性無來無去無緣。何以故。第一義中意識性 無緣。不可得不可示故。智者通達意識性。是不作是意識性。作者不可得故。無生是 意識性。生相無所有故。持世。菩薩摩訶薩如是觀擇意識性。諸菩薩作是觀時。觀擇 欲界色界無色界皆是無生性無所有性。云何為觀。所謂欲界中無欲界。色界中無色界

。無色界中無無色界。以界示無界法。為取欲界相者示是欲界。為取色界相者示是色 界。為取無色界相者示是無色界。以界寄說無界。如智者所知。無所有界是欲界色界 無色界。智者不得欲界色界無色界。是三界皆無根本無有定法。從眾緣起是故智者知 見無界是三界。此中無有界相。是三界皆虛妄合顛倒行。何以故。智者不得三界。不 說三界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賢聖通達是三界虛妄無所有。無自性離諸法。但是顛倒 起。為斷眾生顛倒故。知見三界故。如來分別說三界相。欲令眾生知無界義故。說三 界非以性相有。智者知見三界相是無界相。持世。菩薩摩訶薩如是觀時。觀眾生性我 性即是虛空性無所有性無生性。何以故。眾生性我性虛空性無別無異。如是諸性皆虛 空出。但從眾緣生故名之為性。此中決定無性相。何以故。虛空中無一定性相。是諸 性相皆入虛空。是無所有義。譬如虛空無性。是法畢竟離相無所有相。一切諸性亦如 是離性相。諸性中無性相。性相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性中無有性。性中不攝性。

性不依止性。一切性無所依止。一切性不生。智者於諸性中。不得生性。不得滅性。

不得住性。一切諸性。不生不起不住。從本已來不可得。智者不貪不著諸性假名。不 受不念。是故智者。通達知見一切諸性皆是無生相。若是無生相即無有滅。第一義中

(17)

一切諸性不可得。世俗法故分別說諸性。第一義中不說諸性。智者知見通達一切諸性 如第一義。持世。菩薩摩訶薩如是觀擇通達十八性及三界眾生性我性虛空性。諸菩薩 如是觀擇通達時。不得性不見性。亦通達一切諸性假名字。亦信解諸入一切性是無性

。亦知分別諸性。以世俗故分別說諸性。令一切諸性入第一義中。亦善通達無性方便

。亦為眾生分別說諸性。亦令眾生善住諸性。以世俗語言為眾生說無性法。亦不以二 相示諸性雖知一切諸性無二亦以方便說諸性從因緣起。雖以世俗言說引導眾生。而示 眾生第一義。雖善知分別諸性。而信解通達一切諸性無所有何以故。持世如來以第一 義故。於性無所得。亦不得諸性相。持世。我於諸性無所斷無所壞。得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何以故第一義中無諸性。一切諸性無所有無決定。一切性同虛空。一切性入 虛空。一切性無生相。如來通達一切性如是持世。如來不說諸性相。亦不說諸法力勢

。何以故。若法無所有。不應更說無所有性相。持世。如來亦說無所有性相。此中實 無所說性相。持世。是名善分別諸性。菩薩摩訶薩得是善分別。能知一切諸性假名。

能知世俗相能知第一義相能知諸性決定。能知世諦能分別諸相。能知隨宜能知諸相合

。能知諸相旨趣。能知諸相所入。能分別諸相。能知諸相無性。能令一切諸性同虛空 性。亦於諸性不作差別。於諸性中不得差別不說差別亦為眾生善說破壞諸性。持世。

譬如工幻師能示眾生種種幻事。令知種種幻相。若有知識親友。語言是幻。說幻實事

。是幻虛妄。示顛倒眾生。若有智者則知是幻。持世。世間性如幻。諸菩薩摩訶薩入 此幻法中。知世間是幻性。世間所行如幻。是人以方便力。示眾生世間如幻。若有知 此世間如實相。為說世間虛妄如幻。若有深智利根不開示之自能得知。知諸法空如幻 無實無有根本。知一切法皆誑凡夫。一切法皆繫虛妄緣中。持世。是故諸菩薩摩訶薩 若欲入如是諸性方便。於如是等深經無染無得。說一切諸性知見相。說一切諸性無文 字無和合。亦說諸性方便智慧。亦說因緣所作旨趣。亦說一切諸法如實相。所謂世間 出世間。有為無為繫不繫。善知方便旨趣。說第一義世俗義了義經未了義經。種種因 緣解說。於是甚深經中。應勤精進

持世經卷第二

(18)

持世經卷第三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持世經十二入品第四

  佛告持世。何謂菩薩摩訶薩善知十二入。菩薩摩訶薩正觀擇十二入時作是念。眼 中眼入不可得。眼中眼入無決定。又眼入根本不可得。何以故。眼入從眾緣生顛倒起

。以緣色故繫在於色。二法合故有。因色有眼入。因色說眼入。二法相依故說名眼色

。所謂眼色。色是眼入門與緣故。眼是色入門與見故。是故說入。以色緣故說眼入。

以眼見故說色入。但以世諦故說。其實眼不依色色不依眼。眼不依眼色不依色。但從 眾緣起。色作緣故說名眼入。又從眾因緣起。眼所知見相故。說名色入。云何為說。

隨世俗顛倒法故說。第一義中眼入不可得。色入不可得。智者求諸入。不見有實入。

但以凡夫顛倒相應。以二相說是眼入是色入。是眼入是色入。即示虛妄入。欲令眾生 如實知諸法實相故。說是諸入皆從眾因緣生顛倒相應行。此中諸入實相不可得。何以 故。若眼入若色入。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眼入色入。亦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

但現在因緣知色故說眼入如凡夫所行。智者通達諸入皆是虛妄無所有。從憶想顛倒分 別起。知見非入是入。不說諸入性。諸入無決定相。但以眾因緣生故說。如來說是諸 入知見相。所謂是諸入虛妄無所有。屬諸因緣顛倒相應行。諸入無有作者。無使作者

。眼入不知不分別色入。色入亦不知不分別眼入。二俱離相。若法離相。此中不可分 別。說是入相皆從因緣生。如凡夫顛倒。如賢聖所通達。是眼入色入。無生無滅。不 來不去相。眼不知眼眼不分別眼。色不知色色不分別色。何以故。二俱空故二皆離故

。眼不知眼性。色亦不知色性。眼色皆無性無法。此中無一決定相。眼不自作。眼亦 不自知。色亦不自作。色亦不自知。二俱無所有故。眼不作是念我是眼。色亦不作是 念我是色。眼色性如幻性。以虛妄假名故。說是眼是色。諸菩薩摩訶薩。觀擇眼入色 入如是。耳聲鼻香舌味身觸亦如是

  持世。何謂菩薩摩訶薩觀擇意入。菩薩摩訶薩觀擇意入時作是念。意入中意入不 可得。意無決定入相。意入無根本。何以故。意入即是眾因緣生。從顛倒起。繫法入 緣。二法和合能有所作。是意入因法入起。因法入可分別說。是二相依。意是法入處

。意是法入門。法入是意入門。是故說名法入。緣法入門故說是意入。示意相門故說 是法入。以世諦故說。其實意不依法法不依意。因緣生故以諸法為緣故說意入。因緣 生故示意相故說法入。隨世諦顛倒故說。第一義中意入不可得。法入亦不可得。智者 求諸入不見有實。但凡夫顛倒相應。以二相說是意入是法入。是意入法入虛妄無所有

。如來如實通達故示是諸入。如是諸入從因緣生。顛倒相應行。此中意入法入實不可 得。又意入法入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又意入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但能覺現在因 緣故。說意入法入。隨凡夫心故說。智者通達是意入法入虛妄無所有。從憶想顛倒分 別起。非入是入。何以故。諸入中無決定入相。智者通達是諸入虛妄無所有。意入法 入自性不可得。亦不得是意入法入所起實相。是意入法入但因緣生。如來說是諸入知

(19)

見相。是諸入虛妄無所有。顛倒相應行屬諸因緣。意入法入無有作者。無使作者。意 入不知不分別法入。法入亦不知不分別意入。何以故。二俱離故。若法離相此中無可 分別。是諸入皆從因緣生。隨凡夫顛倒心故說。如賢聖所通達。意入法入不生不滅不 來不去。意入不知意不分別意。法入不知法。不分別法。二俱空故二俱離故。意不知 意性。法不知法性。是二性無所有。此中無一決定法。意不能成意。不能壞意。法不 能成法不能壞法。二俱無所有故。意入不作是念我是意入。法入不作是念我是法入是 二俱空皆如幻相。但假名字故分別說。菩薩摩訶薩觀擇意入法入如是。持世。何謂菩 薩摩訶薩正觀擇內六入。外六入。所謂是十二入皆虛妄。從眾緣生顛倒相應。以二相 故有內外用。凡夫不聞真法。不知十二入如實相故。貪著眼入。我是眼入。我所是眼 入。貪著色入。我是色入我所是色入。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亦如是。我是意入我所 是意入。我是法入我所是法入。以食著故為十二入所縛。馳走往來五道生死不知出道

。菩薩摩訶薩於此中正觀十二入時。見是十二入虛誑不牢堅。空如幻相。不貪著眼入 若我若我所。乃至不貪著法入若我若我所。以不貪著故。不憶念分別。菩薩如是善知 十二入。持世。菩薩摩訶薩得如是諸入方便。於一切十二入中。不繫不縛亦證諸入。

而能分別諸入。亦以眾緣生法。通達十二入。亦以無相相。壞十二入。亦不墮是諸入 所依道中。亦知諸入性則是無性。亦知諸入方便究竟到邊。持世。譬如機關出水四面 俱灑。十二入亦如是。內外因緣能有所作。此中實事不可得。是十二入先業機關所繫 故能有所作。持世。所謂入者。是諸凡夫。無知見者煩惱所入門。眼是色門。以生愛 恚故。色是眼門。以生愛恚故。耳鼻舌身意是法門。以生愛恚故。法是意門。以生愛 恚故。如是十二入。與愛恚共合故不知實相。持世。菩薩摩訶薩於此中善知諸入性。

知是諸入實相故。不為愛恚所制。持世。菩薩摩訶薩善知諸入如是

持世經十二因緣品第五

  持世。何謂菩薩摩訶薩善觀擇十二因緣。菩薩摩訶薩觀擇十二因緣。所謂無有故 說名無明。於無明中無法故說名無明。不知明故說名無明。云何不知明。不知無明決 定法不可得。是名無明。何以故。說無明因緣諸行。諸行無所有。而凡夫起作故。說 無明因緣諸行。從行起故有識生。是故說諸行因緣識。名色二相。是故說識因緣名色 從名色生六入。是故說名色因緣六入從六入生觸。是故說六入因緣觸從觸生受。是故 說觸因緣受從受生愛。是故說受因緣愛從愛生取。是故說愛因緣取從取生有。是故說 取因緣有從有生生。是故說有因緣生從生有老死憂悲苦惱聚集。是故說生因緣老死憂 悲苦惱聚集。如是大苦惱聚。於此中為集何法。但知顛倒與明相違。無明聚為後身愛

。依止喜染求處處生。則是愛集。持世。世間如是為十二因緣所繫縛。盲無眼故。入 無明網墮黑闇中。無明為首故。具足起十二因緣。諸菩薩如是思惟觀無明實相。知無 明空故本際不可得何以故。無明無故本際無。智者觀非際是本際。則不分別本際。斷

(20)

是名為明。云何為知見無明。所謂一切法無所有。一切法無所得。一切法虛妄顛倒。

一切法不爾如所說。是名知見無明。知見無明即為是明。何以故。明無所有故

  無明因緣諸行者諸法無所有。凡夫入無明闇冥中。狂惑作諸行業。是行業無形無 處是無明不能生行業。無法而起作故。說無明因緣諸行業。諸行業無有聚集。若是處 若彼處來諸行業。亦非過去亦非未來亦非現在。無明無明性空。行業行業性空。諸行 業無所依。但依無明起諸行業。諸行業不依無明。無明不依行業。無明不知無明。行 業不知行業。如是無明諸行業。以顛倒故從無明生。此中不得無明。不得諸行業。不 得無明性。不得諸行業性。但以闇冥數名闇冥。以是無明闇冥故。分別說行業。從無 所有法而起作故。無明行業皆無所有

  行業因緣識者。識不依行業。亦不離行業生識。行業亦不生識。何以故。行業不 知行業。行業亦無持來者。但顛倒眾生從行業生識。是識不在行業內。不在行業外。

亦不在中間。是識無有生者。亦無使生者。但緣行業相續不斷故有識生。智者求識相 不可得。亦不得識生。識亦不知識。識亦不見識。識不依識。識因緣名色者。名色不 依識。亦不離識生名色。是名色亦不從識中來但緣識故。凡夫闇冥貪著名色。識亦不 至名色。智者於此求名色。不可得不可見。是名色無形無方。從憶想分別起。是名色 相識因緣故有。識性尚不可得。何況從識緣生名色。若決定得是名色性者無有是處   名色因緣六入者。是六入因名色起名在身中故有出入息。利益身及心心數法。是 六入皆虛誑無所有。從分別起有顛倒用

  六入因緣觸者。是觸依色而有觸不觸色。何以故。色無所知與草木瓦石無異。但 從六入起故分別說觸。何以故。六入尚虛妄無所有。何況從六入生觸。觸空無所有。

從憶想顛倒起。是觸無方無處。觸空以無觸性故。觸不知六入。六入亦不知觸

  觸因緣受者。是受不在觸內不在觸外。不在中間。是觸亦不餘處持受來。而從觸 起受。是觸尚虛妄無所有。何況從觸生受。諸受無一決定相。諸受皆無所有。從顛倒 起有顛倒用

  受因緣愛者。是受不於餘處持愛來。受亦不與愛合。受亦不知愛不分別愛。愛亦 不知受不分別受。愛不與受合。是愛亦不依受。亦不離受有愛。受中尚無受相。何況 受因緣生愛。愛不在受內不在受外不在中間。愛亦不在愛內亦不在愛外亦不在中間。

愛中愛相不可得。是愛但從虛妄憶想顛倒相應故名為愛。是愛非過去未來現在。是愛 非以縛相故起。是愛亦非縛相。但以因緣相續不斷故。說受因緣愛。智者知見是愛無 處無方。空無牢堅。虛妄無所有。愛因緣取者。愛不於餘處持取來。愛不與取合。愛 亦不能生取。有愛故說名取。隨因緣和合故說。取不與愛合亦不散。愛不與取合亦不 散。取不在愛內不在愛外亦不在中間。愛尚無有何況愛因緣生取。諸取決定相不可得

。智者知見是取虛妄無所有。取中無取相。是取非過去未來現在。取不在取內不在取 外不在中間。是取但從顛倒起因。本緣生。今眾緣故有取。無有法若合若散。是取無 有根本。無一定法可得。凡夫受是虛妄取。是諸行皆虛妄故。世間為取所繫縛。智者

(21)

通達是取虛妄空無牢堅。無有根本。無一定法可得。取因緣有者。是取不持有來。是 取不能生有。而說取因緣有。是有不在取內不在取外不在中間。有不依止取。取不與 有合亦不散。但以眾緣和合故。說取因緣有。取不能生有。取不分別有。取尚虛妄無 所有。何況從取因緣生有。有無有持來者。有中有不可得。有不在內有不在外有不在 中間。是有非過去未來現在。智者通達是有虛妄。顛倒相應無合無散。有無所知無所 分別。是有無處無方。是有無前際無後際無中際。是有非有故非無故。但隨順十二因 緣故說是有。智者通達有相空無牢堅。有因緣生者。是有不持生來。生亦不與有合亦 不散。是生不在有內不在有外不在中間。有不能生生。亦不離有有生。但示十二因緣 相續。說有因緣生。有與生非緣非不緣。有尚不可得。何況從有生生。智者通達是生 不依於有生。生中無生相。生中無自性。生中無根本。無一定法可得。智者通達是生 無性無所有。但示十二因緣和合相續。故說有因緣生。生無有法若合若散。生不在有 內不在有外亦不在中間。是生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是生前際後際中際不可得。是生 根本不可得。智者通達從眾因緣生顛倒相應虛妄無所有如幻化相

  生因緣老死憂悲苦惱者。是生不持老死憂悲苦惱來。生亦不能生老死憂悲苦惱。

老死憂悲苦惱。不在生內不在生外不在中間。老死憂悲苦惱。亦不依生。以生故老死 憂悲苦惱可說。但示眾因緣生法故。生不與老死憂悲。苦惱合亦不散。生中生尚不可 得。何況生因緣老死苦惱。老死苦惱中老死苦惱不可得。何以故。老死苦惱不在老死 苦惱內。亦不在外亦不在中間。老死苦惱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老死苦惱不與老死合 亦不散。但顛倒相應眾緣和合。具足十二因緣。故說生因緣老死苦惱。老死苦惱無所 依止。老死苦惱決定相不可得。老死苦惱前際後際中際不可得。智者通達老死苦惱虛 妄無所有顛倒相應無有根本不作不起不生。如是觀十二因緣法。不見因緣法。若過去 若未來若現在。亦不見因緣相。但知因緣是無緣。無生無相無作無起無根本。從本已 來。一切法無所有故。通達是十二因緣。亦見是十二因緣無有作者受者。若法所從因 生。是因無故是法亦無。菩薩隨無明義故。一切法不可得。入如是觀中。無緣即是十 二因緣。此中無所生。菩薩觀十二因緣是虛妄生。隨順無明義。通達十二因緣。若法 無者是法亦無。是故說隨順無明義。通達十二因緣無明是不生不作不起無根本無一定 法無緣無所有。菩薩爾時不分別是明是無明。無明實相即是明。因無明故一切法無所 有。一切法無緣無憶想分別。是故隨順無明義。通達十二因緣。持世。是名菩薩摩訶 薩十二因緣方便智慧。若菩薩能如是通達十二因緣合散。是名菩薩善得無生智慧。何 以故。以生滅觀則不能善知十二因緣。若觀十二因緣集散。是名得無生智慧。若得無 生智慧。是名通達十二因緣。持世。是故菩薩摩訶薩欲入通達欲證無生智慧。應當如 是勤行修集是十二因緣智慧。則能觀證十二因緣無生相。持世。若菩薩摩訶薩知無生 即是十二因緣者。即能得如是十二因緣方便。是人以無生相知見三界。疾得無生法忍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佛告魔言。汝能毀壞誰之道心。魔言。其求大乘捉持阿閦如來名者。我心則生愁憂熱

復應觀察釋迦如來成道之法。如釋迦菩薩。近菩提樹一由旬內。修諸苦行。滿足六年

  復次憍尸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滿閻浮提所有眾生。普令安住阿羅漢果。憍

 能施手足與眼耳  捨頭及鼻諸支分   由具一切捨功德  獲於殊勝薩婆若 

來。是故如來名得涅槃。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入十種法行。能知諸佛如來應供正

(二合) 囉。五名母瑟致 (二合) 迦六名麼怛哩 (二合) 迦。七名惹弭迦八名迦弭 。九名黎嚩 帝十名布單那。十一名麼怛哩 (二合)

  唐大曆九年十月。於大興善寺大師大廣智三藏和尚邊。更重諮啟。決擇大教瑜伽

。六十二) 娑婆訶 (去聲。六十三) 悉囉僧阿穆佉耶 (此是藥王菩薩本身。行療諸病。六十四) 娑婆 訶 (去聲。六十五) 娑婆摩訶阿悉陀 (此是藥上菩薩本身。行療諸病。六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