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 7 章工作系統設計 章工作系統設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 7 章工作系統設計 章工作系統設計"

Copied!
4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7

工作系統設計

(2)

2

學習目標

1. 解釋工作設計的重要性。

2. 簡述工作設計的兩種基本方法。

3. 討論專業化的優缺點。

4. 解釋以知識為基礎的薪資給付制度之意義。

5. 解釋方法分析的目的,並描述方法分析如何進行。

6. 描述動作研究的四種常用方法。

7. 討論工作環境對工作設計的影響。

8. 定義標準時間。

9. 描述並比較時間研究方法與績效計算。

10. 描述工作抽樣與績效計算。

11. 比較馬表時間研究與工作抽樣。

12. 比較時間與以產出為基礎的系統。

(3)

7.1 導論

本章主要探討

工作生活品質

工作設計

方法分析

工作衡量

(4)

4

7.2 工作生活品質

工作生活品質的主要面向:

工作環境

物理的因素(例如,溫度與溼度、通風、照明、噪音 與震動)皆會對生產力、產出的品質與工作安全有很 大的影響。

在很多情況中,工作環境受到政府法規的規範。

薪資給付

(5)

薪資給付

組織有兩種基本給付員工薪資系統

以時間為基礎的系統 (time-based system) 又稱為計 時與計日系統。

根據員工的工作時間給付薪資,領薪水的員工也歸類 在以時間為基礎的系統。

以產出為基礎的系統 (output-based system) 又稱為 獎勵系統。

根據員工的實際產出給付薪資,是直接依績效給付。

(6)

6

以時間為基礎的系統

與以產出為基礎的系統的比較

(7)

薪資給付

當組織轉型為精實生產時,能實施多樣化工 作的員工變得更有價值。以知識為基礎的薪

資給付 (knowledge-based pay) 是指組織建立薪資

系統來獎勵技術水準增加的員工。

包含三個層面:

水平技術,員工能夠執行各種不同的工作。

垂直技術,員工能夠承擔管理的工作。

縱深技術,反映品質與生產力的結果。

(8)

8

7.3 工作設計

工作設計

(job design)

詳細說明工作內容與 工作方法。

在工作設計方面,目前有兩個基本學派:

其一為效率學派,著重工作設計的系統與邏輯 方法。

另一個為行為學派,著重於欲望與需求的滿足

(9)

專業化

專業化

(specialization)

指專注於從事某項生 產或服務工作。

專業化的優點與缺點:

(10)

10

工作設計的行為方法

為了使工作更有趣、更有意義,工作設計者 通常考慮

工作範圍擴大化

工作輪調

工作豐富化

增加機械的使用

(11)

工作設計的行為方法

工作範圍擴大化 (job enlargement)

指給予員工範圍較廣泛的工作項目,即水平的 負擔 (horizontal loading)

工作輪調 (job rotation)

指定期讓員工交換工作項目。

工作豐富化 (job enrichment)

包含規劃工作與協調工作的責任程度增加,即 垂直的負擔 (vertical loading)

(12)

12

工作動機

除了為報酬而工作外,還有其他心理因素:

社會化、自我實現、地位,以及使命感等。

了解上述因素,可以協助管理者建立動機架構 來激勵員工。

另一個影響工作動機、生產力與主僱關係的 因素是信任。

(13)

工作小組

工作小組有許多不同的形式:

短期工作小組

是為了合作某一議題而形成。

小組成員來自於相同或不同的功能部門,視問題的範 疇不同而異。

自我領導工作小組 (self-directed teams)

有時稱為自我管理工作小組 (self-managed teams)

目的在於達成較高之團隊合作水準與較高程度的員工 參與。

(14)

14

成功建立工作小組的要素

專家 Robert Bacal 列出成功建立工作小組的要 素:

1. 清楚地說明願景與目標,並且獲得認同。

2. 達到目標所必需的才能與技巧。

3. 清楚了解工作小組成員的角色與功能。

4. 有效率且共享的程序與規範。

5. 有效及熟練的人際關係

6. 一套強化與表揚的系統。

7. 清楚了解工作小組對於組織進步的意義。

(15)

人體工學

人體工學 (ergonomics) 是一門關於了解人體與其他 系統要素間互動的科學,也是一門運用理論、原 則、數據和方法進行設計,以最佳化員工福祉與 整體系統績效的專業。

國際人體工學協會 (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 n) 將人體工學劃分為三個領域:

身體的(如重複性的動作、機器佈置、健康與安全)

認知的(心理負擔、決策、人與電腦的互動、工作壓 力)

(16)

16

人體工學之應用

作業管理上應用人體工學之例子:

科學管理之父腓德烈‧泰勒發現工人藉由減輕 鏟子的大小及重量,可以大大地提升每次的鏟 煤量。

吉爾伯斯夫婦繼續拓展泰勒的研究,發展出一 套動作研究原則來增進工作效率,並減少工作 傷害及疲憊感。

(17)

7.4 方法分析

方法分析

(methods analysis)

是一項常被自 我領導工作小組與工作分析師使用的技術

,著重於工作如何執行。

需要方法分析之原因:

1. 工具與設備的變更。

2. 產品設計變更或導入新產品。

3. 原料或製程的改變。

4. 政府法規或契約的協定。

(18)

18

方法分析之基本步驟

方法分析的基本步驟如下:

1. 確認要研究的作業,並蒐集所有相關的工具、設備、

原料等。

2. 針對現行的工作,與作業人員、監督者討論以獲得資 訊。

3. 利用程序圖研究目前的工作方法,並將之文件化。對 於新工作,則根據相關資訊建立一圖形。

4. 分析工作。

5. 提出新方法。

6. 執行新方法。

7. 跟催執行後的結果,以確定完成改善。

(19)

方法分析

分析與改進方法可以利用

流程程序圖 (flow process chart)

用來檢驗並嚴格審查整個作業流程,著重於作業人員 的動作或原物料的流程。

人機圖 (worker-machine chart)

有助於查看工作循環中的作業人員與設備是否忙碌或 閒置,可用來決定作業人員可以管理多少機器或設備

(20)

20

流程程序圖之範例

(21)

人機圖之範例

(22)

22

7.5 動作研究

動作研究

(motion study)

是指針對作業人員執

行的動作做系統化的研究。

目的在於去除不必要的動作,並確定動作之最 佳順序已達到最大效率。

動作研究方法,是由法蘭克‧吉爾伯斯所創 的方法演化而來。

(23)

動作研究

動作研究最常使用之技術:

1. 動作研究原則。

2. 動素分析。

3. 細微動作研究。

4. 圖表。

(24)

24

動作研究原則

吉爾伯斯為動作研究原則 (motion study principles) 下基礎。

其指設計有動作效率的工作程序之原則。

動作研究三大原則的範例:

(25)

動作研究

為了發展具動作效率的工作方法,分析者 必須試圖:

1. 消除不必要的動作。

2. 結合活動。

3. 減低疲勞。

4. 改善工作地點的安排。

5. 改善工具與設備的設計。

(26)

26

動作研究

動素 (therbligs) 是組成工作的最基本動作元素。

將工作劃分為小的單元,並藉由消除、結合或重組來分 析這些基本單元,並進行改善。

基本單元動作的特性如下所示:

搜尋表示以手或眼來找尋物品。

選取表示選擇物體。

緊握表示握住物體。

持住表示持續握住一個物體。

移動物件表示在握住物體後進行移動。

放開物件表示放下物體。

其他動素包括檢驗、對準、計畫、休息與延遲。

(27)

動作研究

細微動作研究

(micromotion study)

使用動作 的照片和慢動作來研究那些因為太快而無法 分析的動作。

此方法極適用於短而重複的工作。

(28)

28

動作研究圖表範例—左右手圖

(29)

7.6 工作衡量

工作衡量

(work measurement)

決定工作所需

的時間長度。

標準時間

(standard time)

是合格的員工完成

特定工作所需的時間。

工作衡量常用的方法如下:

1. 馬表時間研究

2. 標準單元時間

3. 預定時間資料

(30)

30

馬表時間研究

由腓德烈‧ 泰勒在 19 世紀末所發明。

馬表時間研究 (stopwatch time study) 根據觀察一位 員工在週期時間內所花費的時間標準,並利用此 觀察結果衡量組織裡其他執行相同工作的員工。

馬表時間研究的基本步驟如下:

1. 定義要研究的工作,並通知將被研究的員工。

2. 決定要觀察的週期數。

3. 測定工作時間與員工的工作速度。

4. 計算標準時間。

(31)

馬表時間研究

時間標準的訂定:

觀測時間 (observed time, OT)

為紀錄時間的平均數。

正常時間 (normal time, NT)

根據員工績效來調整觀測時間。

正常時間的計算為觀測時間乘以績效評等。

標準時間 (standard time, ST)

正常時間並未考慮個人延遲、不可避免的延遲或休息 時間。

(32)

32

公式彙整

(33)

標準單元時間

標準單元時間 (standard elemental times) 來自於公 司本身研究的歷史性時間資料。

使用標準單元時間的步驟如下:

1. 分析工作以確認標準單元。

2. 檢視擁有歷史性時間檔案的單元,並且記錄下來。若 有必要,則使用時間研究來獲得其他單元時間。

3. 若有必要,修改檔案中的單元時間。

4. 加總單元時間以獲取正常時間,並且利用寬放因子來 得出標準時間。

(34)

34

標準單元時間之優點與缺點

優點:

1. 對於處理每一工作的時間研究,可節省成本與努力。

2. 工作中斷的現象較少,因為分析者不需再量測員工的 時間。

3. 不需要進行績效評等,因為通常在檔案時間中就已經 進行平均。

缺點:

標準單元時間可能不夠多,而且檔案內的時間資料也 可能有所偏誤或不正確。

(35)

預定時間標準

預定時間標準 (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s) 使用標 準單元時間的公開資料。

常使用的系統是由方法工程協會 (Methods Engineering Council)

在 1940 年代晚期所發展之方法時間衡量 (methods-time meas urement, MTM)

MTM 表是根據對基本單元的動作與時間所做的廣 泛研究。

使用此方法,分析者必須把工作劃分成基本單元、量測 相關的距離、估計單元動作的困難度,然後參考適當的 資料表以求得單元動作的時間。

(36)

36

預定時間標準的優點

預定時間標準的優點如下:

1. 其資料是由在控制的條件下,根據大量的員工 量測而得到。

2. 在發展標準時間時,分析者不需要評量員工績 效。

3. 作業是沒有間斷的。

4. 即使在工作完成之前,標準也可被設立。

(37)

工作抽樣

工作抽樣 (work sampling) 是預估員工或機器在不同

活動中,所需花費的時間比例與閒置時間的技術。

決定樣本數只是工作抽樣的一部分,步驟如下:

1. 確認要研究的員工或機器。

2. 將研究的目的告知員工與領班,避免引起猜疑。

3. 如果可以(根據分析者的經驗或過去資料),利用初估 的 p 值計算初始預估的樣本大小,否則使用 = 0.50

4. 發展隨機觀測的排程。

5. 開始觀測。在研究時,需數次重新計算所需樣本數。

(38)

38

工作抽樣

確認工作抽樣觀察的隨機時間的程序包含以下步 驟:

1. 決定研究的天數與每天多少小時,如此方能指出日與 小時各需要多少位數。

2. 取得天數所需的號碼組,並且忽略超過天數的數字。

3. 重複步驟 2 以求得小時。

4. 重複步驟 2 以求得分鐘。

5. 將獲得的日、時、分整理成表。

6. 將觀察時間依數字先後排列。

(39)

工作抽樣與馬表時間研究的比較

(40)

40

The End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表 6.3.2 為不同電壓下,驅動整個系統運作所需電流。圖 6.3.2 為 測試情形。其中紅燈代表正常工作。結果證明只要太陽能板能夠提供

工 作 任 務 工 作 活 動 工 作 產 出 行 為 指 標

 檢核表中的相關項度包含:主動工作、準時上下 班、不任意請假、工作專注、遵循操作程序、承 受壓力、接受工作變異等 7 項。對照職重系統來 看,主動工作可由表

動態時間扭曲:又稱為 DTW(Dynamic Time Wraping, DTW) ,主要是用來比

最後特別提出說明,本研究用戶端作業系統為 Win 2000 Professional,伺服 器端作業系統為 Windows 2000 Server 並啟動 Active Directory

之意,此指依照命令動作的意義。所謂伺服 系統,就是依照指示命令動作所構成的控制

 TPR教學法是一種利用肢體動作和聲音 連結的直覺教學法,研究發現TPR教學

由於 Android 作業系統的開放性和可移植性,它可以被用在大部分電子產品 上,Android 作業系統大多搭載在使用了 ARM 架構的硬體設備上使裝置更加省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