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中阿含 16 經》:伽藍經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2.《中阿含 16 經》:伽藍經 "

Copied!
2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波羅牢經》比對

林崇安編校

(內觀雜誌,90 期,pp. 18-37,2013.02)

【說明】:

北傳《中阿含經》中的第 20 經《波羅牢經》與第 16 經《伽藍經》,

性質相類而編在同一品〈業相應品〉,但是南傳將《波羅牢經》編於

《相應部》42.13 經,將《伽藍經》編於《增支部》3.65 經。以下比 對這三經。凡是改正之文以[]標出。

1a.《中阿含 20 經》:《波羅牢經》

1b.《相應部》42.13 經:《波羅牢經》

2.《中阿含 16 經》:《伽藍經》

1a.《中阿含 20 經》 :波羅牢經

(01) 我聞如是:

(02) 一時,佛遊拘麗瘦,與大比丘眾俱,往至北村,住北村北尸攝惒 林中。

(03) 爾時,波羅牢伽彌尼聞:沙門瞿曇釋種子捨釋宗族,出家學道,

遊拘麗瘦,與大比丘眾俱,至此北村,住北村北尸攝惒林中。彼 沙門瞿曇有大名稱,周聞十方,沙門瞿曇如來、無所著、等正覺、

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眾 祐,彼於此世,天及魔、梵、沙門、梵志,從人至天,自知自覺,

自作證成就遊。彼若說法,初善、中善、竟亦善,有義有文,具 足清淨,顯現梵行。若見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尊重禮拜,供 養承事者,快得善利。

彼作是念:我應往見沙門瞿曇,禮事供養。

(04) 波羅牢伽彌尼聞已,從北村出,北行至尸攝惒林,欲見世尊禮事 供養。波羅牢伽彌尼遙見世尊在林樹間,端正姝好,猶星中月,

光曜暐曄,晃若金山,相好具足,威神巍巍,諸根寂定,無有蔽 礙,成就調御,息心靜默。

(2)

2

(05) 波羅牢伽彌尼遙見佛已,前至佛所,共相問訊,卻坐一面,白世 尊曰:「我聞沙門瞿曇知幻是幻。瞿曇!若如是說:『沙門瞿曇 知幻是幻。』彼不謗毀沙門瞿曇耶?彼說真實耶?彼說是法耶?

彼說法如法耶?於如法無過、無難詰耶?」

(06) 世尊答曰:「伽彌尼!若如是說:『沙門瞿曇知幻是幻。』彼不 謗毀沙門瞿曇,彼說真實,彼說是法,彼說法如法,於法無過,

亦無難詰。所以者何?伽彌尼!我知彼幻,我自非幻。」

(07) 波羅牢說曰:「彼沙門、梵志所說真實,而我不信彼說『沙門瞿 曇知幻是幻』。」

(08) 世尊告曰:「伽彌尼!若知幻者,卽是幻耶?」

(09) 波羅牢白曰:「如是,世尊!如是,善逝!」

(10)世尊告曰:「伽彌尼!汝莫自誤,謗毀於我!若謗毀我者,則便 自損,有諍有犯,聖賢所惡,而得大罪。所以者何?此實不如汝 之所說。伽彌尼!汝聞拘麗瘦有卒耶?」

(11) 答曰:「聞有。」

(12) 伽彌尼!於意云何?拘麗瘦用是卒為?」

(13) 答曰:「瞿曇!通使殺賊,為此事故,拘麗瘦畜是卒也。」

(14) 伽彌尼!於意云何?拘麗瘦卒為有戒?為無戒耶?」

(15) 答曰:「瞿曇!若世間有無戒德者,無過拘麗瘦卒。所以者何?

拘麗瘦卒極犯禁戒,唯行惡法。」

(16) 復問:「伽彌尼!汝如是見、如是知,我不問汝。若他問汝:『波 羅牢伽彌尼知拘麗瘦卒極犯禁戒,唯行惡法;因此事故,波羅牢 伽彌尼極犯禁戒,唯行惡法。』若如是說,為真說耶?」

(17) 答曰:「非也,瞿曇!所以者何?拘麗瘦卒見異、欲異,所願亦 異,拘麗瘦卒極犯禁戒,唯行惡法;我極持戒,不行惡法。」

(18) 復問:「伽彌尼!汝知拘麗瘦卒極犯禁戒,唯行惡法,然不以此 為犯禁戒,唯行惡法;如來何以不得知幻而自非幻?所以者何?

我知幻,知幻人,知幻報,知斷幻。

伽彌尼!我亦知殺生,知殺生人,知殺生報,知斷殺生。

伽彌尼!我知不與取,知不與取人,知不與取報,知斷不與取。

伽彌尼!我知妄言,知妄言人,知妄言報,知斷妄言。

伽彌尼!我如是知、如是見。若有作是說『沙門瞿曇知幻卽是幻』

者,彼未斷此語,聞彼心、彼欲、彼願、彼聞、彼念、彼觀,如 屈伸臂頃,命終生地獄中。」

(3)

3

(19) 波羅牢伽彌尼聞已,怖懼戰慄,身毛皆竪,卽從座起,頭面禮足,

長跪叉手,白世尊曰:「悔過!瞿曇!自首!善逝!如愚、如癡、

如不定、如不善。所以者何?我以妄說沙門瞿曇是幻。唯願瞿曇 受我悔過!見罪發露。我悔過已,護不更作。」

(20) 世尊告曰:「如是,伽彌尼!汝實如愚、如癡、如不定、如不善。

所以者何?謂汝於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妄說是幻。然汝能悔過,

見罪發露,護不更作,如是,伽彌尼!若有悔過,見罪發露,護 不更作者,則長養聖法而無有失。」

(21) 於是,波羅牢伽彌尼叉手向佛,白世尊曰:「瞿曇!有一沙門梵 志如是見、如是說:

(22a)『若有殺生者,彼一切卽於現法受報,因彼生憂苦;

(22b)若有不與取、妄言,彼一切卽於現法受報,因彼生憂苦。』

沙門瞿曇!於意云何?」

(23a)世尊告曰:「伽彌尼!我今問汝,隨所解答。伽彌尼!於意云何?

若村邑中,或有一人,頭冠華鬘,雜香塗身,而作倡樂,歌舞自 娛,唯作女妓,歡樂如王。若有問者:『此人本作何等?今頭冠 華鬘,雜香塗身,而作倡樂,歌舞自娛,唯作女妓,歡樂如王?』

或有答者:『此人為王殺害怨家,王歡喜已,卽與賞賜,是以此 人頭冠華鬘,雜香塗身,而作倡樂,歌舞自娛,唯作女妓,歡樂 如王。』

伽彌尼!汝如是見、如是聞不?」

(23b)答曰:「見也,瞿曇!已聞、當聞。」

(23c)伽彌尼!又復見王收捕罪人,反縛兩手,打鼓唱令,出南城門,

坐高標下而梟其首。若有問者:『此人何罪,為王所戮?』

或有答者:『此人枉殺王家無過之人,是以王教如是行刑。』

伽彌尼!汝如是見、如是聞不?」

(23d)答曰:「見也,瞿曇!已聞、當聞。」

(23e)伽彌尼!若有沙門、梵志如是見、如是說:『若有殺生,彼一切 卽於現法受報,因彼生憂苦。』

彼為真說?為虛妄言?」

(23f)答曰:「妄言,瞿曇!」

(23g)「若彼說妄言,汝意信不?」

(23h)答曰︰「不信也,瞿曇!」

(23i)世尊歎曰:「善哉!善哉!伽彌尼!」

(4)

4

(24a)復問:「伽彌尼!於意云何?若村邑中,或有一人,頭冠華鬘,

雜香塗身,而作倡樂,歌舞自娛,唯作女妓,歡樂如王。若有問 者:『此人本作何等?今頭冠華鬘,雜香塗身,而作倡樂,歌舞 自娛,唯作女妓,歡樂如王?』

或有答者:『此人於他國中而不與取,是以此人頭冠華鬘,雜香 塗身,而作倡樂,歌舞自娛,唯作女妓,歡樂如王。』

伽彌尼!汝如是見、如是聞不?」

(24b)答曰:「見也,瞿曇!已聞、當聞。」

(24c)伽彌尼!又復見王收捕罪人,反縛兩手,打鼓唱令,出南城門,

坐高標下而梟其首。若有問者:『此人何罪,為王所戮?』

或有答者:『此人於王國而不與取,是以王教如是行刑。』

伽彌尼!汝如是見、如是聞不?」

(24d)答曰:「見也,瞿曇!已聞、當聞。」

(24e)伽彌尼!若有沙門、梵志如是見、如是說:『若有不與取,彼一 切卽於現法受報,因彼生憂苦。』

彼為真說?為虛妄言?」

(24f)答曰:「妄言,瞿曇!」

(24g)「若彼說妄言,汝意信不?」

(24h)答曰︰「不信也,瞿曇!」

(24i)世尊歎曰:「善哉!善哉!伽彌尼!」

(25a)復問伽彌尼:「於意云何?若村邑中,或有一人,頭冠華鬘,雜 香塗身,而作倡樂,歌舞自娛,唯作女妓,歡樂如王。若有問者:

『此人本作何等?今頭冠華鬘,雜香塗身,而作倡樂,歌舞自娛,

唯作女妓,歡樂如王?』

或有答者:『此人作妓,能戲調笑,彼以妄言令王歡喜。王歡喜 已,卽與賞賜,是以此人頭冠華鬘,雜香塗身,而作倡樂,歌舞 自娛,唯作女妓,歡樂如王。』

伽彌尼!汝如是見、如是聞不?」

(25b)答曰:「見也,瞿曇!已聞、當聞。」

(25c)伽彌尼!又復見王收捕罪人,用棒打殺,盛以木檻,露車載之,

出北城門,棄著塹中。若有問者:『此人何罪,為王所殺?』

或有答者:『此人在王前妄有所證,彼以妄言欺誑於王,是以王 教取作如是。』

伽彌尼!汝如是見、如是聞不?」

(5)

5

(25d)答曰:「見也,瞿曇!已聞、當聞。」

(25e)「伽彌尼!於意云何?若有沙門、梵志如是見、如是說:『若有 妄言,彼一切卽於現法受報,因彼生憂苦。』彼為真說?為虛妄 言?」

(25f)答曰:「妄言,瞿曇!」

(25g)「若彼說妄言,汝意信不?」

(25h)答曰:「不信也,瞿曇!」

(25i)世尊歎曰:「善哉!善哉!伽彌尼!」

(26) 於是,波羅牢伽彌尼卽從座起,偏袒著衣,叉手向佛,白世尊曰:

「甚奇!瞿曇所說極妙,善喻善證。瞿曇!我於北村中造作高堂,

敷設床褥,安立水器,然大明燈。若有精進沙門、梵志來宿高堂,

我隨其力,供給所須。有四論士,所見各異,更相違反,來集高 堂。

(27a)於中論士如是見、如是說:『無施無齋,無有咒說,無善惡業,

無善惡業報,無此世彼世,無父無母,世無真人往至善處,善去 善向,此世彼世,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

(27b)第二論士而有正見,反第一論士所見、所知,如是見、如是說:

『有施有齋,亦有咒說,有善惡業,有善惡業報,有此世彼世,

有父有母,世有真人往至善處,善去善向,此世彼世,自知自覺,

自作證成就遊。』

(27c)第三論士如是見、如是說:『自作、教作,自斷、教斷,自煮、

教煮,愁煩憂慼,搥胸懊惱,啼哭愚癡,殺生、不與取、邪淫、

妄言、飲酒,穿牆開藏,至他巷陌,害村壞邑,破城滅國;作如 是者,為不作惡。又以鐵輪利如剃刀,彼於此地一切眾生,於一 日中斫截斬剉,剝裂剬割,作一肉段,一分一積;因是無惡業,

因是無惡業報。恒水南岸殺、斷、煮去,恒水北岸施與、作齋、

咒說而來;因是無罪無福,因是無罪福報。施與、調御、守護、

攝持、稱譽、饒益,惠施、愛言、利及等利;因是無福,因是無 福報。』

(27d)第四論士而有正見,反第三論士所知、所見,如是見、如是說:

『自作、教作,自斷、教斷,自煮、教煮,愁煩憂慼,搥胸懊惱,

啼哭愚癡,殺生、不與取、邪淫、妄言、飲酒,穿牆開藏,至他 巷陌,害村壞邑,破城滅國;作如是者,實為作惡。又以鐵輪利 如剃刀,彼於此地一切眾生,於一日中斫截斬剉,剝裂剬割,作

(6)

6

一肉段,一分一積;因是有惡業,因是有惡業報。恒水南岸殺、

斷、煮去,恒水北岸施與、作齋、咒說而來;因是有罪有福,因 是有罪福報。施與、調御、守護、攝持、稱譽、饒益,惠施、愛 言、利及等利;因是有福,因是有福報。』

(28) 瞿曇!我聞是已,便生疑惑。此沙門、梵志,誰說真實?誰說虛 妄?」

(29) 世尊告白:「伽彌尼!汝莫生疑惑。所以者何?因有疑惑便生猶 豫。伽彌尼!汝自無淨智:為有後世?為無後世?

伽彌尼!汝又無淨智:所作為惡?所作為善?

伽彌尼!有法之定,名曰遠離,汝因此定,可得正念,可得一心,

如是,汝於現法便斷疑惑,而得昇進。」

(30) 於是,波羅牢伽彌尼復從座起,偏袒著衣,叉手向佛,白世尊曰:

「瞿曇!云何法定,名曰遠離?令我因此可得正念,可得一心,

如是我於現法便斷疑惑,而得昇進?」

(31a)世尊告曰:「伽彌尼!多聞聖弟子離殺斷殺,斷不與取、邪淫、

妄言……至斷邪見,得正見。

彼於晝日教田作耕稼,至暮放息,入室坐定,過夜曉時而作是念:

我離殺斷殺,斷不與取、邪淫、妄言……至斷邪見,得正見。

彼便自見:我斷十惡業道,念十善業道。

彼自見斷十惡業道,念十善業道已,便生歡悅;

生歡悅已,便生於喜;

生於喜已,便止息身;

止息身已,便身覺樂;

身覺樂已,便得一心。

伽彌尼!多聞聖弟子得一心已,則心與慈俱,遍滿一方成就遊。

如是,二三四方,四維上下,普周一切,心與慈俱,無結無怨,

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

彼作是念:若有沙門、梵志如是見、如是說:『無施無齋,無有 咒說,無善惡業,無善惡業報,無此世彼世,無父無母,世無真 人往至善處,善去善向,此世彼世,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

若彼沙門、梵志所說真實者,我不犯世怖與不怖,常當慈愍一切 世間。

我心不與眾生共諍,無濁歡悅。我今得無上人上之法,昇進得安 樂居,謂遠離法定。彼沙門、梵志所說不是不非;不是不非已,

(7)

7

得內心止。伽彌尼!是謂法定,名曰遠離。汝因此定,可得正念,

可得一心,如是汝於現法便斷疑惑,而得昇進。

【比對】釋尊提出要以十善為基礎,而此屬內外各宗派無諍者。

(31b)復次,伽彌尼!多聞聖弟子離殺斷殺,斷不與取、邪淫、妄言……

至斷邪見,得正見。

彼於晝日教田作耕稼,至暮放息,入室坐定,過夜曉時而作是念:

我離殺斷殺,斷不與取、邪淫、妄言……至斷邪見,得正見。

彼便自見:我斷十惡業道,念十善業道。

彼自見斷十惡業道,念十善業道已,便生歡悅;

生歡悅已,便生於喜;

生於喜已,便止息身;

止息身已,便身覺樂;

身覺樂已,便得一心。

伽彌尼!多聞聖弟子得一心已,則心與悲俱,遍滿一方成就遊。

如是,二三四方,四維上下,普周一切,心與悲俱,無結無怨,

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

彼作是念:若沙門、梵志如是見、如是說:『有施有齋,亦有咒 說,有善惡業,有善惡業報,有此世彼世,有父有母,世有真人 往至善處,善去善向,此世彼世,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

若彼沙門、梵志所說真實者,我不犯世怖與不怖,常當慈愍一切 世間。

我心不與眾生共諍,無濁歡悅。我得無上人上之法,昇進得安樂 居,謂遠離法定。彼沙門、梵志所說不是不非;不是不非已,得 內心止。伽彌尼!是謂法定,名曰遠離。汝因此定,可得正念,

可得一心,如是於現法便斷疑惑,而得昇進。

(31c)復次,伽彌尼!多聞聖弟子離殺斷殺,斷不與取、邪淫、妄言……

至斷邪見,得正見。

彼於晝日教田作耕稼,至暮放息,入室坐定,過夜曉時而作是念:

我離殺斷殺,斷不與取、邪淫、妄言……至斷邪見,得正見。

彼便自見:我斷十惡業道,念十善業道。

彼自見斷十惡業道,念十善業道已,便生歡悅;

生歡悅已,便生於喜;

(8)

8

生於喜已,便止息身;

止息身已,便身覺樂;

身覺樂已,便得一心。

伽彌尼!多聞聖弟子得一心已,則心與喜俱,遍滿一方成就遊。

如是,二三四方,四維上下,普周一切,心與喜俱,無結無怨,

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

彼作是念:若有沙門、梵志如是見、如是說:『自作、教作,自 斷、教斷,自煮、教煮,愁煩憂慼,搥胸懊惱,啼哭愚癡,殺生、

不與取、邪淫、妄言、飲酒,穿牆開藏,至他巷陌,害村壞邑,

破城滅國;作如是者,實為不作惡。又以鐵輪利如剃刀,彼於此 地一切眾生,於一日中斫截斬剉,剝裂剬割,作一肉段,一分一 積;因是無惡業,因是無惡業報。恒水南岸殺、斷、煮去,恒水 北岸施與、作齋、咒說而來;因是無罪無福,因是無罪福報。施 與、調御、守護、攝持、稱譽、饒益,惠施、愛言、利及等利;

因是無福,因是無福報。』若彼沙門、梵志所說真實者,我不犯 世怖與不怖,常當慈愍一切世間。

我心不與眾生共諍,無濁歡悅。我今得無上人上之法,昇進得安 樂居,謂遠離法定。彼於沙門、梵志所說不是不非;不是不非已,

內得心止。伽彌尼!是謂法定,名曰遠離。汝因此定,可得正念,

可得一心,如是汝於現法便斷疑惑,而得昇進。

(31d)復次,伽彌尼!多聞聖弟子離殺斷殺,斷不與取、邪淫、妄言……

至斷邪見,得正見。

彼於晝日教田作耕稼,至暮放息,入室坐定,過夜曉時而作是念:

我離殺斷殺,斷不與取、邪淫、妄言……至斷邪見,得正見。

彼便自見:我斷十惡業道,念十善業道。

彼自見斷十惡業道,念十善業道已,便生歡悅;

生歡悅已,便生於喜;

生於喜已,便止息身;

止息身已,便身覺樂;

身覺樂已,便得一心。

伽彌尼!多聞聖弟子得一心已,則心與捨俱,遍滿一方成就遊。

如是,二三四方,四維上下,普周一切,心與捨俱,無結無怨,

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彼作是 念:若有沙門、梵志如是見、如是說:『自作、教作,自斷、教

(9)

9

斷,自煮、教煮,愁煩憂慼,搥胸懊惱,啼哭愚癡,殺生、不與 取、邪淫、妄言、飲酒,穿牆開藏,至他巷陌,害村壞邑,破城 滅國;作如是者,實為作惡。又以鐵輪利如剃刀,彼於此地一切 眾生,於一日中斫截斬剉,剝裂剬割,作一肉段,一分一積;因 是有惡業,因是有惡業報。恒水南岸殺、斷、煮去,恒水北岸施 與、作齋、咒說而來;因是有罪有福,因是有罪福報。施與、調 御、守護、攝持、稱譽、饒益,惠施、愛言、利及等利;因是有 福,因是有福報。』若沙門、梵志所說真實者,我不犯世怖與不 怖,常當慈愍一切世間。

我心不與眾生共諍,無濁歡悅。我得無上人上之法,昇進得安樂 居,謂遠離法定。彼於沙門、梵志所說不是不非;不是不非已,

得內心止。伽彌尼!是謂法定,名曰遠離。汝因此定,可得正念,

可得一心,如是於現法便斷疑惑,而得昇進。」

(32) 說此法時,波羅牢伽彌尼遠塵離垢,諸法法眼生。於是,波羅牢 伽彌尼見法、得法,覺白淨法,斷疑度惑,更無餘尊,不復從他,

無有猶豫,已住果證,於世尊法得無所畏,卽從座起,稽首佛足,

白曰:「世尊!我今自歸佛、法及比丘眾,唯願世尊受我為優婆 塞!從今日始,終身自歸,乃至命盡。」

(33) 佛說如是,波羅牢伽彌尼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1b.《相應部》42.13:波羅牢

一、一時,世尊住拘利耶一名曰鬱多羅之拘利耶人之村落。

二、時,婆多利耶聚落主,來至世尊住處,禮拜世尊,坐於一面。

坐於一面之婆多利耶聚落主,白世尊曰:「大德!我曾聞此:『沙 門瞿曇知於幻。』大德!『沙門瞿曇知於幻。』如是言之彼人等,

大德!彼等言世尊之所說,無以非實誣世尊耶?是隨順說明世尊 之法耶?其隨順法者、同法者,亦無陷於非難之地耶?大德!吾 等不欲誣謗世尊。」

三、「聚落主!『沙門瞿曇知於幻。』如是談之彼等人眾,彼等是談 余之所談,並無以非實誣謗余,說明隨順余之法,任何隨順說者、

同法者,亦無陷於非難之地。」

四、「尊者!雖言『是真實。』然[者],我等對此沙門、婆羅門之言:

(10)

10

『沙門瞿曇知於幻,沙門瞿曇是幻士。』不予相信。」

「聚落主!如是言:『沙門瞿曇知於幻』者,彼以:『世尊正如是、

善逝正如是,』作如是言:『沙門瞿曇是幻士。』然者,聚落主!

於此,當向汝反問,依汝適當之所思,且回答。

(一)

五、聚落主!汝對此作如何思惟?聚落主!汝知拘利耶人垂髻之傭夫 耶?」

「大德!余知拘利耶垂髻之傭夫。」

六、「聚落主!汝對此作如何思惟?拘利耶人垂髻之傭夫,是以何為 其目的耶?」

「大德!彼拘利耶人為防止盜賊,彼拘利耶人為傳信使。大德!

拘利耶人垂髻之傭夫,是以此為其目的。」

七、「聚落主!汝對此作如何思惟?汝知拘利耶人垂髻之傭夫,彼等 是戒德者,或是污戒者耶?」

「大德!余以拘利耶人垂髻之傭夫,是污戒惡法[之徒]。知凡世 間之污戒惡法[之徒]者,其中即有拘利耶垂髻之傭夫。」

八、「聚落主!『婆多利耶聚落主,知拘利耶人垂髻之傭夫是污戒惡 法[之徒]。[若然],如是言婆多利耶聚落主亦是污戒惡法[之徒]

者。』彼語是正語耶?」

「大德!否,不然。大德!拘利耶垂髻之傭夫與余不同,拘利耶 垂髻之傭夫與余不同法。」

九、「聚落主!汝婆多利耶聚落主,如拘利耶垂髻之傭夫是污戒惡法 [之徒],婆多利耶聚落主,得非是污戒惡法[之徒]。何故不得[說]:

『如來知幻而非為幻士。』聚落主!余知於幻,[知]於幻之果,

亦知其如何履行幻者,身壞命終之後,墮於離去處、惡趣、極墮 處、地獄。

(二)

一○、 聚落主!余知於生命之破壞,[知]於生命破壞之果,亦知其如 何履行生命破壞者,身壞命終後,墮於離去處、惡趣、極墮處、

地獄。

一一、聚落主!余知於不與取……

一二、聚落主!余知於諸欲邪行……

一三、聚落主!余知於妄語……

一四、聚落主!余知於兩舌……

(11)

11

一五、聚落主!余知於粗語……

一六、聚落主!余知於綺語……

一七、聚落主!余知於貪欲……

一八、聚落主!余知於瞋恚……

一九、聚落主!余知於邪見……

二○、 聚落主!某某沙門、婆羅門有如是談、如是見者:『凡任何人 破壞生命者,皆於現生感受苦憂。凡任何人不與取者,皆於現生 感受苦憂。凡任何人於諸欲邪行者,皆於現生感受苦憂。凡任何 人妄語者,皆於現生感受苦憂。』

(一)

二一、然則,聚落主!於此見有人掛華鬘、著耳環、善沐浴、善化妝、

理鬚髮、[對]女子之欲望充滿猶如王者。關於此者,人言曰:「看!

此者所作為何?掛華鬘、著耳環、善沐浴、善化妝、理鬚髮、[對]

女子之欲望充滿猶如王者。」他人答曰:「看!此者壓伏王者之 敵,而斷卻生命,王者歡喜以物賜彼。所以,此人掛華鬘著耳 環……猶如王者。」

(二)

二二、然而聚落主!於此見有人被粗索將手堅縛於後、剃光頭髮,打 惡聲之鼓,由街至街、由十字路至十字路而巡遶,再牽出南門外,

於都之南方被刎頸。關於此者,人言曰:「看!此者所作為何?

彼被粗索將手堅縛於後、剃其頭髮,打惡聲之鼓,由街至街,由 十字路至十字路而巡遶,再牽出南門外,於都之南方被刎頸耶?」

他人曰:「看!此王者之敵而斷女人或男人之生命,因此,王乃 捕捉彼,行如是之處刑。」

二三、聚落主!汝對此作如何思惟?汝曾見如是事否?或曾得聞耶?」

「吾等得見且已聞,又曾得聞。」

二四、「於此,聚落主!某某沙門婆羅門如是談、如是見:『凡人破壞 生命者,皆於現生感受苦憂。』彼等是語真實耶?抑語妄耶?」

「大德!是語妄。」

「凡語妄之虛事,是戒德者耶?抑污戒者耶?」

「大德!是污戒者。」

「凡污戒惡德之徒,是履邪行耶?抑履正行耶?」

「大德!是履邪行。」

「凡履邪行者,是邪見耶?抑正見耶?」

(12)

12

「大德!是邪見。」

「凡邪見之徒,適於信賴耶?」

「大德!不然。」

(三)

二五、「然則,聚落主!於此,或見有人掛華鬢、著耳環……猶如王 者。關於此者,人言曰:「看!此者所作為何?掛華鬘、著耳環……

猶如王者。」他人對此曰:「看!此者壓伏王之敵,持來重寶,

王者歡喜而賜彼物。因此,此者掛華鬘、著耳環……猶如王者。」

(四)

二六、然則,聚落主!於此見有人被粗索將手堅縛於後,被刎其頸。

關於此者,人言曰:「看!此者所作為何?被以粗索將手堅縛於 後……以刎其頸。」他人對此曰:「看!此者於村落或森林將不 與之物竊取而去,因此王者捕彼,以受如是之處刑。」

二七、聚落主!汝對此作如何思惟?汝曾見如是事耶?或曾得聞耶?」

「吾等得見且已聞,又曾得聞。」

二八、「於此,聚落主!某某沙門、婆羅門如是言、如是見:『凡人不 與取者,皆於現於現生感受憂苦。』彼等語真實語耶?抑語虛妄 耶?」

「大德!不然。」

(五)

二九、「然則聚落主!於此,或見有人掛髮鬘、著耳環……猶如王者。

關於此者,人謂曰:「看!此者所作何事?而掛華鬘、著耳環……

猶如王者耶?」他人對此曰:「看!此者與王者之敵婦女子相交,

王者喜歡,以賜物於此者,因之,此者掛華鬘、著耳環……猶如 王者。」

(六)

三○、然則,聚落主!於此或見有人被粗索將手堅縛於後……被刎其 頸。關於此者,人言曰:「看!此者所作何事?被粗索將手堅縛 於後……被刎其頸耶?」他人對此曰:「看!此者與良家之婦、

良家之少女相交,因之彼為王者所捕捉,以行如是之刑。」

三一、聚落主!汝對此作如何思惟?汝曾見如是事或得聞耶?」

「吾等得見且已聞,又曾得聞。」

三二、「於此,聚落主!某某沙門、婆羅門如是言、如是見:『凡人於 諸欲行邪者,皆於現生感受苦憂。』彼等是語真實耶?抑語虛妄

(13)

13

耶?」

「大德!不然。」

(七)

三三、「然則,聚落主!於此,或見有人掛華鬘、著耳環……猶如王 者。關於此者,人言曰:「看!此者所作何事?掛華鬘、著耳環……

猶如王者耶?」他人對此曰:「看!此者以語妄語而博王者笑,

王者歡喜以物賜此者,因之,此者掛華鬘、著耳環……猶如王者。」

(八)

三四、然則,聚落主!於此或見有人被粗索將手堅縛於後……被刎其 頸。關於此者,人言曰:「看!此者所作何事?被粗索將手堅縛 於後……被刎其頸耶?」他人對此曰:「看!此者損及居士又居 士子之利益,因之,為王者所捕,以行如是之刑。」

三五、聚落主!汝對此作如何思惟?汝曾見如是事或得聞耶?」

「吾等得見且已聞,又曾得聞。」

三六、「於此,聚落主!某某沙門婆羅門如是談、如是見:『凡人語虛 妄者,皆於現生感受苦憂。』彼等是語真實耶?抑語虛妄耶?」

「大德!是語虛妄。」

「凡語虛妄事者,是戒德者耶?抑污戒者耶?」

「大德!是污戒者。」

「凡污戒惡德之徒,是履邪行耶?抑履正行耶?」

「大德!是履邪行。」

「凡履邪行者,是邪見耶?抑正見耶?」

「大德!是邪見。」

「凡邪見之徒,適於信賴否?」

「大德!不然。」

三七、「殊妙哉!大德!稀有哉!大德!余有休息之家,於中有臥床、

有座榻、有水瓶、有油燈,於此,若有沙門或婆羅門之安居者,

則余以應能力,與彼相分享。

大德!昔有種種意見,種種信仰,種種嗜好之四位教師,於此家 休息入安居。

(一)

三八、有一教師乃如是言、如是見曰:「無施與、無供犧牲、無祭祀、

無作善業、作惡業之異熟果報。無此世、無他世、無母、無父,

亦無化生之有情。達於沙門婆羅門之正位,履正行,自證知此世

(14)

14

與他世,皆無能示知於世者。」

(二)

三九、有一教師乃如是言、如是見,而曰:「有施與、有供犧牲、有 祭祀、有作善業、作惡業之異熟果報。有此世、有他世、有母、

有父、有化生之有情。達於沙門、婆羅門之正位,履正行,自證 知此世與他世,皆有能示知於[世]者。」

(三)

四○、有一教師乃如是言、如是見,而曰:「作者,令作者;斷割者,

令斷割者;苦者,令苦者:憂者,令憂者;疲者,令疲者:慄者,

令慄者;生命破壞者、不與取者、破牆壁侵入者、掠奪者、竊盜 者、追剝者、犯他人之妻者、妄語者、[一切]所作,皆非惡作。

即以剃刀附於車輪之端,將此大地之生類作成一肉團、一肉塊,

以此為因緣,亦無惡[生],無由惡來之果。若至恆河之南岸者,

殺、令殺,斷割、令斷割,苦、令苦,以此為因緣,不[生]惡,

無由惡來之果。若至恆河之北岸,施、令施,供犧牲、令供犧性 者,以此為因緣,不[生]福,無由福來之果。施與、調御、自制、

語真實、亦不[生]福,無由福來之果。」

(四)

四一、有一教師乃如是言、如是見,而曰:「作者、令作者,斷割者、

令斷割者,苦者、令苦者,憂者、令憂者,疲者、令疲者,慄者、

令慄者,破壞生命者,不與取者、破牆壁而侵入者、掠奪者、竊 盜者、追剝者,犯他人之妻者,妄語者,[一切]所作,皆為惡作。

以剃刀附於車輪之端,將此大地之生類作成一肉團、一肉塊者,

以此為因緣,有生惡、有由惡來之果。若至恆河之南岸,殺、令 殺,斷割、令斷割,苦、令苦者,以此為因緣,有[生]惡、有由 惡來之果。若至恆河之北岸,施、令施,供犧牲、令供犧牲者,

以此為因緣,有[生]福、有由福來之果。施與、調御、自制、語 真實、有[生]福、有由福來之果。」

四二、大德!此於余起疑、起惑,而曰:「此等諸尊沙門、婆羅門中,

結果何者語真實?何者語虛妄耶?」

「聚落主!汝之疑是理,汝之惑是理,然而只於所惑汝起疑。」

「大德!余如是信仰世尊,願世尊說法、以除棄余疑惑之法。」

四三、「聚落主!有法三昧,於此,汝若心獲三昧者,如是,汝則捨 棄此疑念法。聚落主!何者為法三昧耶?

(15)

15

(一)

四四、聚落主!於此,有聖弟子,棄生命之破壞,禁生命之破壞;棄 不與取,禁不與取;棄欲邪行,禁欲邪行;棄妄語,禁妄語:棄 兩舌語,禁兩舌語;棄麤語,禁麤語;棄綺語,禁綺語;棄貪欲 為無貪欲,棄瞋恚為無瞋恚心,棄邪見為正見。

【比對】釋尊提出要以十善為基礎,而此屬內外各宗派無諍者。

聚落主!此聖弟子如是離貪欲、離瞋恚、不迷著,正知正念,與 慈俱生之心,徧滿一方而住。同第二方、同第三方、同第四方[徧 滿]而住。如是上下橫[直],於一切處一切事情之下,與慈俱生一 切具有之世界,無量廣大遠行,以無怨心、無恚之心充滿而住。

如彼所思量:『凡此教師之謂:無施與、無供犧性……而此示知 於[世]者皆無,如是言、如是見。』好!此導師之語[若]是真 實,然而余有余之保證,此余於脆者、或強者、即任何者亦無妨 礙,幸福於此世他世兩處,攝護於身、於語、於心,身壞命終之 後,可生於善趣天界故。

彼生喜樂,喜樂於彼而生歡悅,歡悅之彼身輕安,身輕安之彼享 受安樂,心安樂者即獲定。聚落主!此乃法三昧。

汝若於此獲心三昧者,如是,汝則捨此疑惑之法。

(二)

四五、聚落主!此聖弟子如是離欲貪、離瞋恚……與慈俱生之心……

以無恚心徧滿而住。

彼作如是思量:『凡此教師之謂:有施與、有供犧牲……此示知 於世者皆有,如是言、如是見。』此教師之語[若]是真實……

可生於善趣天界故。

彼生喜樂……獲定。聚落主!此是法三昧。

汝若於此獲七三昧,如是,汝則捨此疑惑之法。

(三)

四六、聚落主!此聖弟子如是離欲貪、離瞋恚……與慈俱生之心……

以無恚心徧滿而住。

彼作如是思量:『凡此教師之謂作、令作者,斷割、令斷割者;……

無由福來之[果],如是言、如是見。』好!此教師之語[若]是 真實……可生於善趣天界故。

(16)

16

彼生喜樂……獲定。聚落主!此是法三昧。

汝若於此獲心三昧者,如是汝則捨棄疑惑之法。

(四)

四七、聚落主!此聖弟子如是離欲貪、離瞋恚……與慈俱生之心……

以無恚之心徧滿而住。

彼作如是思量:『凡此教師之謂:作、令作者;斷割者、令斷割 者;……有由福來之[果],如是言、如是見。』此教師之語[若]

是真實……可生於善趣天界故。

彼生喜樂……是定。聚落主!此是法三昧。

汝若於此獲心三昧者,如是汝則捨棄此疑惑之法。

(一)

四八、聚落主!於此聖弟子如是離欲貪、離瞋恚、不迷著、正知正念,

與慈俱生之心徧滿一方而住,與喜俱生之心徧滿一方而住,與捨 俱生之心徧滿一方而住。

彼作如是思量:『凡此教師之謂:無施與、無供犧牲……此示知 於世者皆無,如是言、如是見。』好!教師之語[若]是真實,

然余有余之保證,此余於脆者,或強者,即任何者,皆無妨礙,

幸福於[此世他世之]兩處,攝護於身、於語、於意,身壞命終之 後,可生於善趣天界故。

彼生喜樂……彼喜樂而生歡悅,彼歡悅而身得輕安,被身輕安以 享安樂,安樂之心乃獲定。聚落主!此是法三昧。

汝若於此獲心三昧者,如是,汝則捨棄此疑惑。

(二)

四九、聚落主!此聖弟子如是離欲貪、離瞋恚……與悲俱生之心……

與喜俱生之心……與捨俱生之心……無恚心之心徧滿而住。

彼作如是思量:『凡此教師之謂:有施與、有供犧牲……示知於 世者皆有,如是言、如是見。』此教師之語[若]是真實……可 生於善趣天界故。

於彼生喜樂……是獲定。聚落主!此是法三昧。

汝若於此獲心三昧者,如是,汝則捨棄此疑惑之法。

(三)

五○、聚落主!此聖弟子如是離欲貪、離瞋恚……與悲俱生之心……

與喜俱生之心……與捨俱生之心……以無恚心之徧滿而住。

彼作如是思量:『凡此教師之謂:作者、令作者,斷割者、令斷

(17)

17

切者……無由福來之果,如是言、如是見。』好!此教師之語[

若]真實……可生於善趣天界故。

於彼生喜樂……是獲定。聚落主!此是法三昧。

汝若於此獲心三昧者,如是,汝則捨棄此疑惑之法。

(四)

五一、聚落主!此聖弟子如是離欲貪、離瞋恚……與悲俱生之心……

與喜俱生之心……與捨俱生之心……以無恚之心徧滿而住。

彼作如是思量:『凡此教師之謂:作者、令作者,斷割者、令斷 切者……有由福來之果,如是言、如是見。』好!此教師之語[

若]真實……可生於善趣天界故。

於彼生喜樂……是獲定。聚落主!此是法三昧。

汝若於此獲心三昧者,如是,汝則捨棄此疑惑之法。」

世尊如是說已,婆多利耶聚落主,白世尊曰:「殊妙哉!大 德!……自今日起願歸依世尊為優婆塞。」

2.《中阿含 16 經》:伽藍經

(01) 我聞如是:

(02) 一時,佛遊伽藍園,與大比丘眾俱,至羇舍子,住羇舍子村北尸 攝惒林中。

(03) 爾時,羇舍子伽藍人聞:沙門瞿曇釋種子捨釋宗族,出家學道,

遊伽藍園,與大比丘眾俱,來至此羇舍子,住羇舍子村北尸攝惒 林中。彼沙門瞿曇有大名稱,周聞十方,沙門瞿曇如來、無所著、

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

號佛、眾祐。彼於此世,天及魔、梵、沙門、梵志,從人至天,

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彼若說法,初善、中善、竟亦善,有 義有文,具足清淨,顯現梵行。若見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尊 重禮拜,供養承事者,快得善利。我等應共往見沙門瞿曇,禮事 供養。

(04) 羇舍子伽藍人聞已,各與等類眷屬相隨從羇舍子出,北行至尸攝 惒林,欲見世尊禮事供養。往詣佛已,彼伽藍人或稽首佛足,卻 坐一面;或問訊佛,卻坐一面;或叉手向佛,卻坐一面;或遙見 佛已,默然而坐。

(18)

18

(05) 彼時,伽藍人各坐已定,佛為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無量 方便為彼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默然而住。

(06) 時,伽藍人,佛為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各從座起,偏 袒著衣,叉手向佛,白世尊曰:「瞿曇!有一沙門梵志來詣伽藍,

但自稱歎己所知見,而呰毀他所知見。瞿曇!復有一沙門梵志來 詣伽藍,亦自稱歎己所知見,而呰毀他所知見。

瞿曇!我等聞已,便生疑惑,此沙門梵志何者為實?何者為虛?」

(07) 世尊告曰:「伽藍!汝等莫生疑惑,所以者何?因有疑惑,便生 猶豫。伽藍!汝等自無淨智,為有後世?為無後世?伽藍!汝等 亦無淨智,所作有罪?所作無罪?

(08) 伽藍!當知諸業有三,因習本有。云何為三?

伽藍!謂貪是諸業,因習本有。伽藍!恚及癡是諸業,因習本有。

(09) 伽藍!貪者為貪所覆,心無厭足,或殺生,或不與取,或行邪淫,

或知已妄言,或復飲酒。

伽藍!恚者為恚所覆,心無厭足,或殺生,或不與取,或行邪淫,

或知已妄言,或復飲酒。

伽藍!癡者為癡所覆,心無厭足,或殺生,或不與取,或行邪淫,

或知已妄言,或復飲酒。

【比對】此處提及「或復飲酒」,此項外人將起諍,南傳經文無此句。

(10a)伽藍!多聞聖弟子離殺斷殺,棄捨刀杖,有慚有愧,有慈悲心,

饒益一切,乃至蜫蟲;彼於殺生淨除其心。

(10b)伽藍!多聞聖弟子離不與取,斷不與取,與之乃取,樂於與取,

常好布施,歡喜無悋,不望其報;彼於不與取淨除其心。

(10c)伽藍!多聞聖弟子離非梵行,斷非梵行,勤修梵行,精勤妙行,

清淨無穢,離欲斷淫;彼於非梵行淨除其心。

(10d)伽藍!多聞聖弟子離妄言,斷妄言,真諦言,樂真諦,住真諦不 移動,一切可信,不欺世間;彼於妄言淨除其心。

(10e)伽藍!多聞聖弟子離兩舌,斷兩舌,行不兩舌,不破壞他。不聞 此語彼,欲破壞此;不聞彼語此,欲破壞彼;離者欲合,合者歡 喜;不作羣黨,不樂羣黨,不稱羣黨;彼於兩舌淨除其心。

(10f)伽藍!多聞聖弟子離麁言,斷麁言,若有所言,辭氣麁獷,惡聲 逆耳,眾所不喜,眾所不愛,使他苦惱,令不得定,斷如是言。

(19)

19

若有所說,清和柔潤,順耳入心,可喜可愛,使他安樂,言聲具 了,不使人畏,令他得定,說如是言;彼於麁言淨除其心。

(10g)伽藍!多聞聖弟子離綺語,斷綺語,時說、真說、法說、義說、

止息說,樂止息說,事順時得宜,善教善訶;彼於綺語淨除其心。

(10h)伽藍!多聞聖弟子離貪伺,斷貪伺,心不懷諍,見他財物諸生活 具,不起貪伺,欲令我得;彼於貪伺淨除其心。

(10i)伽藍!多聞聖弟子離恚,斷恚,有慚有愧,有慈悲心,饒益一切,

乃至蜫蟲;彼於嫉恚淨除其心。

(10j)伽藍!多聞聖弟子離邪見,斷邪見,行於正見而不顛倒,如是見,

如是說:有施有齋,亦有咒說,有善惡業報,有此世彼世,有父 有母,世有真人往至善處、善去、善向,此世彼世,自知、自覺、

自作證成就遊;彼於邪見淨除其心。

【比對】釋尊提出要以十善為基礎,此屬內外各宗派無諍者。而此處 北傳多出「如是見,如是說:有施有齋,亦有咒說,有善惡業報,

有此世彼世,有父有母,世有真人往至善處、善去、善向,此世 彼世」此則外道將起諍。南傳經文無此句為合理。

(11) 如是,伽藍!多聞聖弟子成就身淨業,成就口、意淨業,離恚離 諍,除去睡眠,無掉、貢高,斷疑、度慢,正念正智,無有愚癡。

(12a)彼心與慈俱,遍滿一方成就遊,如是二三四方,四維上下,普周 一切,心與慈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

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

(12b)如是,悲、喜心與捨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 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

(13) 如是,伽藍!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便得四安隱住 處。云何為四?

(14a)有此世彼世,有善惡業報,我得此正見相應業,受持具足,身壞 命終,必至善處,乃生天上。如是,伽藍!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 怨,無恚無諍,是謂得第一安隱住處。

(14b)復次,伽藍!無此世彼世,無善惡業報,如是我於現法中,非以 此故為他所毀,但為正智所稱譽,精進人、正見人說其有。如是,

伽藍!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是謂得第二安隱住 處。

(20)

20

(14c)復次,伽藍!若有所作,必不作惡,我不念惡。所以者何?自不 作惡,苦何由生?如是,伽藍!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無恚無 諍,是謂得第三安隱住處。

(14d)復次,伽藍!若有所作,必不作惡,我不犯世怖與不怖,常當慈 愍一切世間,我心不與眾生共諍,無濁歡悅。如是,伽藍!多聞 聖弟子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是謂得第四安隱住處。

如是,伽藍!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是謂得四安隱 住處。」

(15) 伽藍白世尊曰:「如是,瞿曇!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無恚無 諍,得四安隱住處。云何為四?

(16a)『有此世彼世,有善惡業報。』我得此正見相應業,受持具足,

身壞命終,必至善處,乃至天上。如是,瞿曇!多聞聖弟子心無 結無怨,無恚無諍,是謂得第一安隱住處。

(16b)復次,瞿曇!『若無此世彼世,無善惡業報。』我於現法中,非 以此故為他所毀,但為正智所稱譽,精進人、正見人說其有。如 是,瞿曇!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是謂得第二安隱 住處。

(16c)復次,瞿曇!『若有所作,必不作惡。』我不念惡。所以者何?

自不作惡,苦何由生?如是,瞿曇!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無 恚無諍,是謂得第三安隱住處。

(16d)復次,瞿曇!『若有所作,必不作惡。』我不犯世怖與不怖,常 當慈愍一切世間,我心不與眾生共諍,無濁歡悅。如是,瞿曇!

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是謂得第四安隱住處。

如是,瞿曇!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是謂得四安隱 住處。

【說明】:此處 (c) (d)的『若有所作,必不作惡。』應改正為(c)『若 有作惡,必有惡報』,(d)『若有作惡,無有惡報』,分別表示二 種爭論的主張,但是多聞聖弟子不捲入爭論中,而是修自己:「我 不念惡。自不作惡」以及「我不犯世怖與不怖,常當慈愍一切世 間,我心不與眾生共諍,無濁歡悅」,因而獲得安隱住處。

(17) 瞿曇!我已知。善逝!我已解。世尊!我等盡壽自歸佛、法及 比丘眾,唯願世尊受我等為優婆塞。從今日始,終身自歸乃至命

(21)

21

盡。」

(18) 佛說如是,一切伽藍人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與大苾芻眾皆阿羅漢。能善調伏捨諸重擔。盡有漏結無復煩惱。戒品清白心淨解

  蜱肆王復言。沙門鳩摩羅迦葉雖作是說。但我此見欲取.恚取.怖取.癡取。終

  二別敘今經教興 韋提機發淨土緣興。故使闍王公為逆害幽禁父母苦切憂愁。遙

經藏結集,依此顯出第三結集的經藏相同於第二結集,是集出《長阿 含》 、 《中阿含》 、 《雜阿含》 、 《增一阿含》

道不能通。滅不能淨。如雲籠月不相妨害。却煩惱已乃見法性。經云。滅非真諦。因

有種種性,種種國土人出家,用不正音壞佛經義,願世尊聽我用 闡提之論,正佛經義。佛言:我法中不貴浮華之言語,雖質朴不 失其義,令人受解為要。 14 (《大正藏》第

(三) 「愛,就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責任」

18 《瑜伽師地論》卷 21(大正 30,401a);另參,《瑜伽論記》卷 6 上(大正